创意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1:15

创意班级文化建设

创意班级文化建设篇1

关键词: 班级日志 班级文化建设 中职学校 价值 运用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全新形势下,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校园不仅是文化建设的需要,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班级内在素养和外在形象的双面体,其核心为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对学生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学生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此以班级日志为切入点,探讨班级日志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价值及具体运用情况。

一、 班级日志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体现

所谓班级日志,是指对班集体及学生各项活动情况的记录,其记录内容包括课堂情况、学生生活情况、社会活动情况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对于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来说,班级日志的创建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与监督下,由学生以轮值的形式共同参与完成的,对详细保存学生信息、促进师生双方互动、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是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其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班级日志能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班级日志通过学生的共同参与,构建融入学生共同奋斗愿景与理想追求,他们通过大量的感人事迹和成功人士的先进经验、古往今来诸多催人奋进的谚语警句、精美散文与诗歌,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自觉接受文化熏陶与感染,这远远比教师枯燥的说教生动且事半功倍得多。

其次,班级日志能激发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活动的组成部分,班级日志的创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成员参与班级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密切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学生产生集体认同感和凝聚力,形成“集体为我,我为集体”的良性互动,为班级其他事务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班级日志的创建能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在中等职业类教育层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这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创建班级日志的一大价值体现的是使学生自主、自愿、主动地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中,激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通过自觉遵守学校和班级各项纪律和行为规范,以此提升自身的约束力、增强自我责任意识,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夯实基础。

二、探讨班级日志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运用情况

合理、合情、有序地运用好班级日志,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与作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具体运用和作用的发挥,可包括如下几个层面:

第一, 做好班级日志前期的准备工作。班级日志的创建所秉承的一个基本原则为班干部具体负责加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双效互动。在具体日志制定之前,班干部可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确定班级日志的实施方向和细则,以制定详细值班表的形式督促班干部合理分工、科学调动。除此之外,还要团结学生群体,通过采纳学生建议、组织学生和班干部有序搭配的方式,激发普通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

在班级日志的具体记录内容上,要做到将与班级发展息息相关的事项都记录在内,具体可包括以下方面:课堂情况,包括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堂纪律;学生生活情况,包括诸如学生衣食住行、卫生、安全、健康在内的学生的生活状态;社会活动状态,包括集体活动和有重大意义、特殊影响的学生个人活动;学生思想状况,包括学生的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状态、重大思想动态和情绪波动情况。

第二, 优化班级日志具体执行工作。中等职业类学校要积极贯彻“学生自主管理”方法,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能管事,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的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日志的具体执行阶段,营造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在以班主任为主的引领和指导下,争取每位同学都有做班干部的机会,使得人人享有管理班级日志的机会。在班级日志的具体管理过程中,做到以下基本点:记录要及时且真实;内容要合理且规范;注重合理性,不搞形式化和模板化;班级日志要放置在教室指定位置,做到公正、公开、透明,实现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监督。除此之外,班主任要加强工作引导,对班级日志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使得班级各项建设有序进行。

第三, 对班级日志进行定期总结与评价。班主任要发挥好自身带头和引领作用,每隔一周或三四天对班级日志进行查阅,一方面查阅班级各项活动记录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班级日志创建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失策之处,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从而使得班级工作沿着良性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对班级日志中记录的学生长处和闪光点进行表扬与推广,充分肯定学生身上蕴藏的巨大潜力,使得班级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斗志与积极的学习氛围,最终使班级文化建设沿着良性方向推进。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在职业类院校中开展班级日志创建工作具有长远意义,它不仅能激发广大学生群体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还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通过上述笔者对班级日志运用建议的论述,以期能对班级文化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孙兆亮.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班级日志[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

[2]韩争艳.论心理咨询技巧在辅导员谈心工作中的启发和作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3]孟晓蕾,周莹莹.论以班级日志为载体的思想政治隐性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9,(21).

创意班级文化建设篇2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建设;班级管理;班级品牌

所谓文化,广义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特指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是一个团体,一个单位所创建的自己特有的文化现象和精神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恰当的形式完成对被教育者的“雕琢”。而且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重视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师生交往、交流的重要场所。它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和谐班级创建实践中,我十分重视创造最佳的教育空间,力求使教室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乐园。

生命是有个性的,建设一个班本化的、智慧的、充满生命成长气息的、互动生成的班级人文环境,将班级营造成为一个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空间,使学生的心理上感到安全舒适,更起到了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让教室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微型世界,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以平等自主的意识,积淀班级文化的底蕴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班级的意识导向,决定了班集体的发展方向。心理学的研究也显示,人在紧张和压抑的状态下,其智商的发挥也会受到相当的影响。因此建立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互相平等宽容的舆论导向意识形态,也是建设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1)参与制定班规,激发自主意识;(2)健全班级组织,坚持自我管理;(3)注重平等宽容,学会自我反省。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一成不变的静物。所以当小错误出现的时候,我一般是提醒两次,给孩子一个自我约束和自我反省的机会。让他们学会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且自己改正。我希望在我和孩子们的努力下,自主平和宽容的班级文化进一步发展。

三、打造特色文化,进一步推动班级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它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新课程提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富有个性、具有时代精神、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就应该走有自己特色的路,塑造自己独有的形象,建设班级品牌。

四、以务实创新的理念,关注班级文化的发展

班级文化在班级工作的推动下,有了初步的形态,学生自觉自律,成绩优异,品行良好。如果班级文化建设就此放手,就有鼠目寸光之感了。我们必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升华,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巩固文化建设的新起点。在班级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之后,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将班级的建设深化。在以上基础上,我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制定了更远大的目标。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了一个学期以来的工作,我们还根据一个学期的情况,归纳了已经形成的班风,并且集体完成了班级总结,表彰了学生,高瞻远瞩地制定了班级全体同学在今后的奋斗目标,希望班级的文化就得到了升华,绽放异彩,演变成了一种精神,一种习惯,一种永远的向上动力。

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育人特色。相信不久的将来,重视文化建设将成为一种潮流、一种必然、一项工作在学校出现。

参考文献:

[1]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3-01.

[2]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9-01.

[3]吴立德.班级社会学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创意班级文化建设篇3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培养;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59-01

一、班级文化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学生在学校可以同时受到两种教育,获得两种知识,即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通过人文环境无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杜威先生所说的人文环境,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就是学校文化、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由学校、教师、学生在班级中综合形成的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的生活方式,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内部形成的共同思想、精神风貌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关系着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才。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基石。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当前班级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有:学习积极性、师生关系、班集体的凝聚力、学生的价值取向、创造力与责任感等。

二、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体系的建设

班级文化体系包含了班级文化中的各个方面。当前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当中真正能够做到搭建整个文化体系的并不多见。文化体系的缺失使得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并不是特别顺利。各种文化交织在一起,并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文化观与价值观。

2、对于学生管理过于严格

中学生容易在叛逆期内产生逆反心理,如果管理的过于严格、刻板,更加加剧逆反心理。不仅修养没有得到提高,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缺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许多班级文化建设当中,只是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目标,缺乏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使得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成长方向,影响到学生对今后生活的抉择。

4、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当前许多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当中,缺乏对创新文化的建设,学生创新意识不强,民族就缺乏创新。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道德素质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两大板块。硬文化是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或者叫做环境文化;软文化则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真正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漂亮的教室环境,最重要的还应当是从人文学的角度实施班级管理,用班级文化的氛围来薰染学生,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改变坏习惯,最终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养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超越、完善自我,铸造人格精神。

1、加强体系的建设

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从体系的高度出发,来进行班级文化的建设。既需要学校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和人文的外部环境,更需要班级师生的实际参与。既要抓紧关于文化教育的建设,也要重视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从文化知识、道德素质教育出发,来加强班级体系的建设。

2、突出主体意识

在班级文化体系的建设当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真正的把自己当做整个班级的主人,能够一切以班级为重,从集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如: 很多时候,班级物质环境的设计常常是班主任说了算,有包办化倾向,体现不出学生主体意识。其实,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些建议,布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安排教室布置,悬挂哪句励志格言,本期板报该写什么了等等。这样的物质环境,就不只成了给外人看的摆设了,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班级文化体系的建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思想,才能对学生开展各项思想工作。只有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4、重视班级活动的开展

班级活动的开展是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班级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班级的建设当中来,满足学生求知、实践的愿望。首先是主题班会的建设,班会的建设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其次是班级内的比赛、竞赛活动,可以让学生之间展开竞争,利于学生的进步。最后是兴趣小组的设立,由相同兴趣的学生组成的小组更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

四、总结:

当前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了班级文化的建设,同时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重视这些问题,并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构建一个完整的班级文化体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 徐平利.试从“班级准社会”的视角看班级文化建设.教育导刊,2010(10).

创意班级文化建设篇4

【关键词】 创新;班级文化建设;有效载体

当前,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或学院的文化精神也已在学生班级中得以充分彰显。其主要做法是以班级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文体活动为途径,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中心,不断规范班级工作,凝练班级精神和特色,用优良的班级文化服务学生成长成材。

一、强化班级干部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工作应始终坚持“强化基础”的工作原则,将班级干部队伍建设放在工作首位。严格按照“高标准、严要求、重培养、抓实效”总要求,将“品行端正、能力突出、责任心强和成绩优异”的学生推荐、选聘为班级干部;充分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和个性特征配好班委和团支部班子,使其成为班级工作开展的组织核心。

通过辅导员班主任等指导班级工作,充分锻炼干部;通过干部培训、年级工作交流和分团委学生会对口经验传授,充分培养干部;通过党团支部共建,充分带动干部;通过工作实践和取得的工作实效,充分了解干部;将班级干部队伍建设成“学习领先、表率在先、带动争先”的学生引导团队。

二、夯实班级的规范化管理

根据工作实际,应本着“制度为先、注重实效、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原则,不断规范班级工作。高校为加强对班级的管理,还应不断建立健全多项班级管理制度。如制定《创建优良学风班风计划实施细则》,引领班级管理规范走向科学、合理;制定《学生党员、班干部晚间寝室巡查制度》,督促各班级对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落实;制定《学生党支部党员联系团支部共建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对班级的带动作用;制定《学生干部签到制度》,充分体现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桥梁纽带作用。同时,还要指导班级落实措施性规范,从干部人员配备到责任分工,从相互配合到齐抓共管,形成良性运转的学生干部工作体系。

三、凝聚班级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开展以“班旗、班徽”设计,“班歌、班级口号”征集等班级名片设计活动凝练班级精神,汇聚班级正能量;通过开展“彰显班级魅力―PPT大赛”等活动,展示班级文化的吸引力,彰显班级文化的感染力;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优秀集体评选”等活动,注重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内涵建设和外延影响力,形成具有专业和行业特色的班级文化风采;使文化的魅力在学生班级得到凝聚,同时也显示了它强大的引领作用。

四、突显班级的基础性地位

高校学生工作还应遵循“重心在班级”的工作理念,强化班级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在学生各类评优、奖助学金评定、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推优入党、干部任用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中,遵从“从班级中来”和“学院―年级―班级―宿舍”四级管理体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注重班级主体作用,严格把好第一关,尊重班级意见,巩固班级基础地位,充分发挥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工作。

五、培育学生成长的大环境

学院通过开展学术讲座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用前沿理论与科研实践指引学生专业发展;通过大学生创新理念宣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服务学生专业发展和科学研究;通过各类体育活动,锻造优良的意志品质,引领学生的精神追求;通过组织具有班级特点的精品活动,探索新时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凝聚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为展现班级文化风采搭建广阔平台;通过宿舍装饰大赛、标兵宿舍创建及班级集体活动,陶冶情操、提高品味,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通过组建科技兴趣小组,用良好学风反哺班风建设,用优异成绩促进文化积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结合高校学生工作实际,应制定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体系,即新“3145”工作目标体系。用来指导培养具有不同高校特色的、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的合格大学生。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坚定一个目标。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总目标。

二是树立一个中心。坚持教育学生以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基础素质和先进文化素质,持续开展学风建设,将形成良好学习风气和习惯作为工作的中心。

三是强化一个思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思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是坚持四个为重。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安全意识、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热爱劳动、能力锻炼、主动适应社会等各方面的培养。

五是立足五个加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建立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锻造具有鲜明民族特质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青年。

综上所述,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将创新与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立足点,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着力点,作为加强学风校风建设的落脚点,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使班级文化真正成为学生养德养智的乐园、树人立志的熔炉,展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邸卫敏.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2] 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4.2.

[3] 徐创成.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途径和方法[J].学周刊,2011.23.

[4] 刘晓云.和谐的班级文化建设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7.

[5] 王静.立德为先 润物无声[J].中国教师,2011.1.

【作者简介】

创意班级文化建设篇5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级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正如有人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因此,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可以说: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一、创设优雅环境,让班级成为心灵栖息的乐园

古人云:“蓬坐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此可见,环境的优劣对人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十分注重班级环境的布置及对教室环境的要求,努力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学习的疲劳,使学生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的热情。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做主,而是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在大家一起努力下,“青春风采”“我能行”“图书天地“学海泛舟“都一一美化,成了教室里最亮丽的风景线。在设计和布置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美,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另外,我们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注重突出黑板报的设计,注重教育环境的和谐;精心装点教室,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都能微笑,都能育人;加强图书角的管理,营造一个充满情趣的书香班级,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把教育的意向、目标等通过具体物化的充满情趣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制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级制度建设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才能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鞭策后进,激励先进。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尊重学生意见,切合学生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效应。正因为如此,班级管理应做到:

1.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要知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是班级强加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中形成的,在班、团组建上,班级公约的制定上,班级目标、班级精神的形成,都是通过班级集体表决形成定案,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和措施就有的放矢,有根有据,学生也就积极执行,自主管理。

2.积极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有效促进学生自我约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提倡”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小组优势开展良性竞争,让小组成员在互相影响、督促和教育中,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创设有益活动,努力打造班级团队精神

1.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放手让班干部、学生自己去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的权利,这样既能确保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又能利用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的喜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得到发展。我们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异彩纷呈的班团活动,如:“雷锋在我身边”“文明伴我行”“敬老小孝星”“手拉手献爱心“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群体主动参与,才能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我们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通过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

3.走进生活,实施校外拓展。班级活动也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生活,开拓视野、思考人生。我校三个年级分别组织了为期三天的“追梦少年”校外拓展实训体验,参与的学生们在三天的活动中,经历了一次品格和意志的考验,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关爱和感恩。

创意班级文化建设篇6

[关键词]班级 文化 建设 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102-02

一、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一个群体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作风、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学生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能有效激发全体成员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班级文化包含多个方面,由班级精神、班级目标、学习氛围、宿舍文化和班级制度等多方面融合而成。增强班级文化建设,丰富文化内容,不但能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还能够让学生的个人修养在班级文化的影响下得到深化和升华。班级文化对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生机勃勃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文化的作用

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不仅可以引导、教育学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能够对班级成员的言行起到约束作用,引导他们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在班级文化的引领、约束下,每个成员都会趋向服从集体利益,达到个人服从集体、以集体荣誉为主的目的,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理念。

优良的班级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审视美、创造美的能力。实际上,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愉悦的环境能够起到美化心灵、净化情操,激发真、善、美的效果。

总之,班级文化是一面旗帜、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它熏陶着学生的身心、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班集体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三、文化建设的关键

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引导班级确定共同明确的班级目标。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规划,是班集体教育引导每位成员的旗帜,是激励班级成员奋进的主要动力。其次,要引导培养班级的团队精神。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交际行为,让学生秉着“以诚相待、诚则灵”的交际理念,在交往过程中学会真诚待人,能够相互帮助、团结合作,树立集体主义精神。最后,要注重引导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从小事中、从点滴中感悟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应注重塑造班级形象、营造文化氛围,同时要对班级进行包装。对班级进行包装,首先要有一个响亮的班名。其次要有班级精神,班级精神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再次,要有自己的班徽和班歌。班徽能够时刻提醒大家“我是这个班级的一员”,班歌能够凝聚每个人的力量,激励大家勇往直前。最后,还要有班级规章制度以及班训,用来约束班级成员的日常行为,督促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通过培育班级成员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而建立起来的文化氛围,体现了他们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思想、情感。这种文化氛围会使学生与班级之间建立起十分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把个人利益与班级整体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无形的合力。

四、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几乎所有的职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学校教育与企业的要求进行“零距离”对接、与社会的要求“零距离”对接。要达到这个目的,不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改革,对学生的管理思路更要改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眼前的事情,目光要长远,在制定班级发展目标时要与学生的长远发展相结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同时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最终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良好的行为规范、过硬的业务技能、强烈的合作精神、较强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受社会欢迎的人。

(一)制度建设

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是衡量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目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没有制度的约束,是难以实现的。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应制订一套适合本班学情的班级规章制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公约或强制性规定的实施,而是要把这些公约、规定真正转化为一种意识和观念,最终使学生内化于心,形成自觉,并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二)宿舍文化建设

作为班级基本组织的宿舍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更是进行课余学习的第二课堂。宿舍文化建设在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把宿舍文化作为创建和谐班级的细胞来培育,不仅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体现班级建设的持续性和实效性,促进和谐班级的创建。宿舍文化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连接了班主任与班级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了班级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三)活动文化建设

塑造班级精神,打造班级特色,需要通过班级活动来体现。班级只有经常性地开展集体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班级制度才能够得到彻底的执行,团队建设、班风建设、学风建设才能够深化,班级的凝聚力、团队的战斗力和活力才能够形成并得到加强。

班级活动不可拘泥于一种形式风格,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班级文化的重要性。在班级活动中要注重延伸活动的空间,不要仅仅在校内举行活动,应把班级活动向校外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户外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社会阅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是班级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每个成员为之奋斗的精神支柱。建设班级文化,打造班级特色,需要一个振奋人心的班级精神作为基础,使每个学生有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奋斗不止。班主任是班级事务的主要决策者和管理者,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深入学生当中,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充分发挥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精神,组织学生打造班级文化的内容和班级目标。在班级文化的引领下,以班级目标为前提,每个人制定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其次是制定班训。班训要主题鲜明,言简意赅,并具有警示意义。脍炙人口的班训往往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让人过目难忘。如新疆农业大学农资102班在班级精神和班训的制定中,以草原狼的“狼魂”作为班级精神建设的核心,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拼搏精神和“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班级精神,努力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集体!

(五)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发展的前提,只有物质文化得到了满足以后才会有精力和能力发展精神文化。因此,可以说物质文化属于“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体现了班级成员共同的价值和信念。宿舍和教室都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因而宿舍和教室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宿舍和教室环境的布置建设,给学生营造一个卫生、整洁、轻松、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

班级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包括多个方面,内涵丰富。优秀的班级文化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创建良好的氛围,是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的桥梁纽带,能让学生慢慢学会自立、自信、自强。

五、展望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大学是一个绚丽多彩而又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舞台,大学班级则是走上这个大舞台的跳板。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创造培养每个班级成员的各种兴趣、爱好和特长;营造体验个体能力、自尊和价值认可的和谐场所,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敢于张扬个性,善于发展潜能,努力增长才干,完善人格。

总之,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丰富学校内涵,凸显学校特色。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冬桂.论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教育导刊,2001,(11):11.

[2] 于音,许勤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2):53.

[3] 李俊,谢春虎.试论班级文化的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20):170-171.

[4] 李国梁.关于大学班级文化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8,(6):124-126.

创意班级文化建设篇7

关键词: 职业高中 班级文化建设 途径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并成为班级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陈晓红,2008)。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级凝聚力和良好班风、学风的必备条件(刘思汉,2006)。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感染学生。在职业高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两年的实践教学中,我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索。

一、教室文化环境的设置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室的环境布置有着独特的作用。所以要对教室从内到外进行恰当的布置,使教室充满着文化的气息,让学生走进教室就有一种精神洗礼的感觉,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能说话,都在微笑,都在育人,都在催人进步,使整个教室空间充满育人的氛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室四面墙的布置

师生共同布置教室,共同创建一个整洁舒适、优美、和谐的环境,使同学们一进教室,就能感到这是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以我班的布置为例,两侧的墙壁贴一些风景画、名人名言等;后面的黑板报每月更换,结合学校的教育活动和班情,由学生自己精选内容,排版和策划,老师提供参考意见。板报的两侧是学习园地、班级论坛和心愿角;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挂着整个班级的座右铭。教室的后面设有展示栏和留言板,在留言板上同学间、师生间可以交流思想情感,反映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展示栏上可布置如“书画作品展”、“优秀作业栏”、“比一比谁最棒”等栏目,让学生在展示中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形成一种竞争和挑战的意识,从而使心理素质不断得到锻炼,同时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不断地受到自我激励和对比激励。

2.教室的四角的布置

班级四角的布置也是有讲究的,以下几个方面是应当考虑的:教室的四角,可以把它安排成科技角,建立班级图书角,合理安排公共财物,摆放花卉盆景。第一,每人都把最喜爱的书籍和报纸献出来,与他人交流,从而建立班级图书角――黄金书角(取书中自有黄金屋之意)。图书角是“知识源”。对学生拓宽知识面,意义非凡。第二,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对教室内的公共财物进行合理安排,比如各种电教设备、扫帚、饮水机摆放得当就能让人有一种美的感觉,而这些极细小的方面就能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第三,很多班级都愿意在教室内摆设一些花卉盆景,既能美化教室环境、净化教室空气、陶冶学生情操,又能成为一种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3.室内的课桌

让教室的每一个桌凳都具有教育性(蒋忠,2003)。课桌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物品,是学生最亲密的伙伴,为了避免部分学生整天用小刀对它进行“整容”,把它“修理”得伤痕累累,我与学生共同决定在课桌上铺上一块精美的桌套,且在桌面上贴上用美丽的卡片制成的座右铭,让它不断地鼓励学生,这样能起到教育的目的。

二、激发主体意识,健全班级制度

班级是全班学生共同的“家”,建立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良好班风形成的有力保证(张林,200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良好的班级除了依靠学生自觉学习,还需要制定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克服学生的随意性,达到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但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必须讲究实际,尊重学生意见,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作用。每学期之初,让全班学生充分讨论,针对班级各方面情况,每个人拟出心中的班规、班约,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班级量化积分规定,制定符合本班的班级公约。奖惩结合,试行一段时间,学生没有意见就正式施行。由于不是班主任自上而下直接强加给学生的,而是由他们讨论产生的,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不制定不行,因而也会自觉维护、执行。叶圣陶主张:“教是为了不教。”推而广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管是为了不管,让学生自管。另外,我还提出“守纪、惜时、勤奋、务实”的班训,督促学生对照实行,还结合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十荣十耻”。

三、以榜样感召人,树立榜样形象

推动良好班风过程发展与前进除班主任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外,还要靠榜样的力量。任何优良风气的形成总需要有人开风气之先河,做优良班风建设的火车头。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找好切入口的同时还要密切注意动向,及时发现好风气的带头者,并大力给予培养、教育、引导,不断提高其认识,增强其行为稳定性,使其成为班集体的骨干与榜样。树立榜样应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进行,既可借助社会榜样的力量,又可效法校内外先进班级的经验,结对子,手拉手,合作竞争,促进本班优良班风的形成。还应充分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干部的榜样力量。班风是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生干部品德、理念、行为、作风的扩大和发展,其中班主任起主导作用。班主任和学生干部是本班班风的倡导者与先行者,要全班成员做到的自己应先示范、先做到,坚持持久修炼,营造一种有特色的风气。

四、开展集体活动,打造班级精神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教育环境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物质环境阶段,更重要的应该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环境(周勇,2005)。

1.定期举办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在统一学生思想、端正学生态度,进而规范学生行为、形成集体的道德情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校每周有一次专题的主题班会,每月有一次全校的主题班会观摩课。如为了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规范学生行为,我们开展了“集体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为尊师重教、尊敬父母,开展了“感恩”的主题班会;为激发学习动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开展了“现实与理想”的主题班会;为引导学生体会相处之道,培养温暖、和谐的集体氛围,开展了“身边,我讨厌的现象”主题班会;为了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和谐家庭,开展了“成长勿忘父母恩”主题班会,等等。在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方面,这些主题班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实践,我体会到只有成功的主题班会才会深入学生心灵,在班级管理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举办各种竞赛活动

如设计“班级文明宣传标语”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文明用语的兴趣,自觉提高了文明素质;四人小组合作的“手抄报设计比赛”,人人动手参与资料,你负责标题,我负责内容,你书写,我美工,各显风采,各展所长;五彩缤纷的“科技作品展评”,有绣花、剪纸、编织、塑料制品、手工壁挂和小发明作品等,想象丰富,创新不断,显现了学生的心灵手巧。针对各类比赛项目,我还组成学生评委小组,纵向横向来比一比、赛一赛、评一评,互相竞争,共同努力,以此来推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总之,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以及全面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和集体教育,以及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兴趣小组

创设兴趣小组活动角,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但是长期以来,学生主要学习学科知识、技能、技巧,缺乏社会交往的技能技巧及拓展知识面的能力,所以,创设各种兴趣活动角,可以让学生自由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生存所必需的知识,健全人格,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等。我坚持一个宗旨:学生自己的栏目自己办。真正给学生一个自我创新、展现自我的空间,教师甘心并认真充当好“勤杂工”、“顾问”、“欣赏者”等角色。学生有了自己满意的作品:习作、书法、绘画、手抄报、小制作……都可以拿去展览,隔几天等大家都看过了再把它收回来,留出地方给别人展出。

五、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交往是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其主体和结构决定着人际关系的性质和水平(倪建英,2005)。班主任指导班级学生交往,一是要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研究学生的交往需要、能力的差异性,指导学生正确知觉周围的人,懂得如何避免和解决冲突,积累积极的交往经验,正确确立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二是设计内容充实、频率高的交往结构,根据班级活动的目的、任务和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交往风格的差异性,形成一个多渠道、多层次、多经纬的交往网络。三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充满信任的关系。这要求班主任易于接近,善于轻松而灵活地和具有多种多样心理特点的学生交往。这也是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一个团结和谐、努力向上班集体必须做的工作。比如抓班级的带头人,经过接触,我培养了一批自信心强、有活力的班干部,使班级各项工作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小结

以上观点是我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点滴体会和浅薄研究,希望能对教师工作有一定的帮助。班级文化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它所涉及的更多的问题有待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凭一个两个人的力量能完成的,它是集体的结晶,它需要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进去。它的存在方式是动态、系统的,是在不断变化中得到发展的。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我们要使其作用最大化,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综上所述,班级文化的建立对班风建设、学风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现代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晓红.浅谈班级文化的建设[J].全球教育展望,2008,(01).

[2]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刘思汉.和谐高校校园构建研究[D].湖南大学,2006,(10).

[4]蒋忠.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班主任,2003,(02).

[5]张林.多方位创建班级文化[J].班主任之友,2003,(11).

[6]叶谋志.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班主任之友,2003,(12).

[7]徐飞.班级文化与学生人格[J].班主任之友,2005,(08).

[8]肖学冰.班级文化建设初探[J].云南教育,2001,(16).

[9]倪建英.坚持以人为本,开展班级文化建设[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06).

[10]杨军.浅谈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八对关系[J].班主任,2006,(10).

[11]曾俊华.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体会[J].基础教育研究,2009,(17).

[12]周勇.班级文化建设操作纪实[J].教学与管理,2005,(28).

[13]郭守春.谈班级文化建设及其作用[J].才智,2009,(15).

[14]丁旭华.优秀班级文化建设浅谈[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6,(04).

创意班级文化建设篇8

关键词: Wiki;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18-0037-03

高校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校发展建设的基层组织,是满足学生发展,促进成长成才,实现全面发展的依托。而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创建文明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有效实现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集体管理与自我管理、集体服务与自我服务的有效开展,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发展学生的职能。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为了适应全球信息化这一趋势,也积极寻找自己在技术时代的位置。因此,发挥以Wiki为核心的技术并作为促进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工具,变革发展模式,创建一个开放、自由的文化环境,使教师和学生从中获益,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 关于Wiki

Wiki来源于夏威夷土语“Wee Kee Wee Kee”,即为“快点,快点”(quick)的意思,中文译为“维基”或“维客”,是一种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由Ward Cunningham在1995年缔造。[1]它是指相互连接并可自由扩展的网页、或用来储存于修改信息的超文本系统,所有的网页储存在一套数据库中,任何人透过具有表单功能的浏览器程序,都可对Wiki文本加以编辑。[2]在这里,Wiki指代的是每位学生都能够在web的基础上根据积累的知识来对Wiki页面进行修改、补充,所采用的技术能够让一个班级迅速构建一个网站,并通过引导班级成员积极参与、共同创作,促使其不断积累知识,贡献已有的知识,实现班级文化建设,进而成为一个庞大的班级交互网络,这种功能的实现是源于Wiki本身的特点。

首先,Wiki操作简单。每位班级成员都可以注册自己的帐号,进入web界面自由地Edit(编辑),然后进行Save(保存)Wiki页面。这一特性能够促进班级成员灵活地确定页面主题,创设个性化的功能模块,促进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又在充分发挥学习资源共享的同时,促进学习者情感之间的交流,增强协作意识。

其次,Wiki链接方便。 Wiki通过一些简单的格式标记取代html的复杂格式标记,使用关键字词来建立内部页面、外部链接以及导入图像的链接。这样,班级成员可以通过简单的学习,根据需要在页面上建立超文本组织结构体系,实现页面之间的交互,站点之间的链接,从而加强班级成员之间的交互,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第三,Wiki具有所见即所得的效果优势。[3]也就是说利用Wiki对所创建的页面可以即时地反映出来,实现信息内容的及时丰富和更新,这样有助于班级成员及时了解班级的动态和更新文化内容。

第四,Wiki具有一套相对完善的保护机制。Wiki提供了页面锁定和版本对比功能,每位班级成员都可以将自己的界面用锁定技术将内容锁定,班主任承担管理员一职,也可以分派个别成员管理。每个Wiki页面都提供历史记录档,如果班级成员不小心将整个页面删除掉,管理者可以立即将页面上的信息恢复到最正确的版本。[4]

从这些特点来看,Wiki遵循创建班级文化所需的共享、高效和安全的原则,满足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功能需求。

二、 基于Wiki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

在了解Wiki的基础上,建设高校班级文化就应该从新生入学开始,便着手使其步入规范程序,但是也可以在出现相关问题后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无论处于哪个阶段,笔者认为基于Wiki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都要经历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

1.形成阶段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形成阶段要做到从思想上、组织上、氛围上做好充分的准备。(1)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要建立以辅导员为核心,班主任和班干部推动,全部班级成员实施的领导小组。(2)筹建功能模块。基于Wiki的班级文化建设要以班级成员协作、知识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为基本任务,帮助学习者实现学习、生活等相关信息和网络信息的有效管理。由此,功能模块在设计时应主要包括教育功能和社会认知功能,其中社会认知主要在于发挥社会活动的基本力量,实现学习者个体的社会化。[5](3)建立班级的执行机制,落实文化建设的实施,班主任指导学生搭建Wiki页面,共同创建集体的文化,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2.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行为规范的落实和价值观的形成。

其一,甄选并指导学生学习教育模块的内容。

(1)安排班级成员通过网络、图书资料、访谈等途径,收集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人物、事件,经过认真筛选后定期挂在Wiki页面的德育链接模块。学生通过从中学习共同认可的榜样,塑造价值观,确定自己行为的价值取向,促使自己的行为结果符合社会的期望。(2)Wiki页面的智育模块要求每位班级成员创建课程学习、学习任务、学习反思、学习讨论、学习资料等链接,并不定期地更新内容,发散性地延展知识学习。每位学习者在交流和沟通中挖掘学习现场不能发觉的隐性知识,使一些模糊的概念和知识在交流中逐渐清晰和明朗起来。(3)心理教育模块主要是教师通过查看学生记录自我发展的成长历程,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创造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

其二,引导学生实践并探索社会功能模块。

高校班级是连接社会结构的一个节点,社会功能模块通过建立班级规范,不断地服务与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学会理解、自觉遵从班级制度,遵从社会规范,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为学生作为社会成员树立一个标尺。

3.巩固阶段

高校班级文化巩固阶段,变革逐渐从发展性工作转变为班级日常工作。(1)每个成员自由地学习基于Wiki的班级模块内容,完全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一致为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而奋斗,班级文化的精神实质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行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睦宽容地交互。(2)班级管理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模块内容,促进内部成员依据共同价值观,逐渐追求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求善求美的道德精神,平等互助的民主精神,争先创优的创新精神,班级文化的主流精神逐渐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班级个性的文明精神。

三、影响基于Wiki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因素

要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必须深入分析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各种因素,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1.界面设计

界面是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门户,所有班级成员都需要通过该界面访问其他成员。为了达到清晰简洁的目的,在界面上考虑安排设计如下栏目:①班级简介。由辅导员进行班级的简要介绍。②班级公告。由班主任公告通知等。③教育模块。下设栏目分为:德育、智育、心理教育。④社会认知模块。为了使设计的界面适应学生的感受,界面的总体需要满足,界面的模块内容要清晰且一致,风格可以按照班级每位成员的意愿围绕主题进行拓展和完善。

2.技术适应问题

注册帐号、完成Wiki页面,对于熟练者看似操作简单,但对于初学者在使用前进行相关的简单培训,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辅导员的指导和帮助,营造Wiki的文化氛围,以减轻班级成员对Wiki的学习压力。

3.学生文化差异

高校班级成员来自四面八方,文化背景不同、文化风俗不同,导致学生无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班级发生文化群之间的冲突。而一旦发生冲突,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群体会产生反班级文化倾向,如不遵守班级规章制度,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等,甚至在Wiki页面上进行语言攻击,进而导致班级组织松散,缺乏向心力、凝聚力。[6]

四、加强基于Wiki的班级文化建设措施

1.进一步加强培训,锻炼学生技能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制定一系列程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班级成员,以研究的内容为主题,辅导并解答学生碰到的技术问题,鼓励学生在熟练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同时,倡导学生互帮互助,快速地分享其他同伴捕获的方法和手段。

2.确立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塑造班级文化

由班主任积极引导,班干部全力配合,全体班级成员积极参与,共同确立班级文化建设目标。比如,可以考虑省级文明班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或者校级文明班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甚至是全国先进班级或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作为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在确立班级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加强关注社会文化热点,疏导学生思想兴奋点,引导学生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加强道德修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7]

3.建立信任机制,增强班级凝聚力

Wiki环境下缺乏面对面的交流,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无形的、相对脆弱的,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并不能保证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为此,可以组织和鼓励班级学生开展或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同学之间的信任,获得贡献知识的信心,同时也可以培养和展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8]

五、结束语

基于Wiki的班级文化建设无论在技术的实现方面还是班级建设所采用的方法途径上都对辅导员、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是一个严格的考验。笔者担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班的班主任,在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与全体班级成员采用这种方式管理、建设班级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把所做工作的经验和心得撰写出来,希望能够与更多的专家进行探讨,本人的研究也有不少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顾敏.探究wiki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05(5):164-165.

[2]Sebastian Schaffert Semantic Wiki[J]. Informatik Spektrum,2007,(30):434―439.

[3]林丽.基于WIKI的主题学习的应用研究 [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4]王亚非,张玉萍.WIKI合作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0-24.

[5]邹丽红.WIKI在高校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1):82-83.

[6]陈伟.面向协作学习的WIKI系统平台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7]卢妍宇.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5.

上一篇:土地地用规划范文 下一篇:户外团建策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