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2:12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脑梗死; 尿潴留; 疗效

doi:10.14033/ki.cfmr.2017.10.0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0-0065-02

脑梗死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脑部血管出现循环障碍,导致相应功能异常,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此种疾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患者,且多发于男性,大部分患者均存在基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等,发病前患者基本无明显表现,可能为头晕等,常不被重视[1]。脑梗死一旦发病,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患者因脑部血管梗塞部位不同导致疾病症状不一,疾病致残率较高,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2]。本文对于脑梗死后出现尿潴留情况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44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普通组与观察组,每组22例,普通组男16例、女6例;年龄51~69岁,平均 (60.5±2.4)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1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3例。观察组男19例、女3例;年龄48~72岁,平均(63.5±3.5)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0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本次研究已取得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交流障碍的患者[3]。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普通组患者接受常规疾病护理措施,包括:(1)大多数脑梗死患者发病较急,临床表现较重,进入医院接受紧急治疗,护士应及时判断患者病情,做好基础检查及体征测量工作,为患者说明疾病现状,安抚家属情绪,及时遵医嘱用药,为患者创造较好的治疗环境,提供心理疏导,缓解焦虑及紧张心理,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2)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进行疾病知识健康宣教,嘱咐家属及时陪伴患者,关心体贴患者,为患者宣传疾病知识,在病情治疗过程中积极回答患者疑问,加强药物及相关治疗手段解释,早期为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提供饮食指导措施,告知患者保持良好休息。观察组在普通组护理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措施,重点针对尿潴留加强干预,包括:(1)指导患者进行盆地肌肉锻炼,为患者讲述缩肛活动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加强自主收缩会、收缩括约肌,每日坚持3~4次,每次坚持15 min左右。(2)嘱咐患者进行抬腿练习,大部分患者均会留置尿管,应定时开放导尿管,锻炼其自主排尿意识。对于拔管后出现尿潴留患者应采取适当手段帮助其缓解,如使用温水清洗会阴处刺激尿意产生,为患者按摩膀胱,听流水声,为患者创造隐私环境,缓解心理紧张感,促进排尿[4]。

1.3 观察指标

总结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尿潴留恢复情况,将结果划分为治愈:患者可以自行排尿,尿潴留症状消失;有效:患者排尿依然存在障碍,排尿费力但可排出尿液;无效:症状无好转。恢陀行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表判断患者生活质量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机体健康状态、心理活动、社会融入度、家庭成员相处,采用百分制评分,得分较高者表示生活质量评价较好[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后两组尿潴留恢复状况比较

普通组患者经干预后尿潴留恢复有效率为72.73%,观察组为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普通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低,观察组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后出现尿潴留情况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排尿不畅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感,导致此种现象包括多种因素,如心理压力、药物、神经损伤、留置导尿管等综合引起。此类患者治疗后常见并发症为尿潴留,患者会随之出现治疗信心较低、身心焦虑等情况,不利于疾病康复,因此早期针对脑梗死后尿潴留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

本次研究得出,脑梗死后出现尿潴留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措施,包括饮食指导、生活护理、膀胱功能锻炼、盆底肌肉锻炼、做好引流管护理,做好健康宣教,大部分患者尿潴留恢复有效率较好,且患者生存质量评价较好。而王敏霞等学者发表结论称[6],观察组患者对脑梗死合并尿潴留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排尿成功率为85.45%,对照组为38.18%,后得出结论为对脑梗死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大部分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证实本次研究结果,两组结论存在相符之处。

综上所述,脑梗死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且患者后期会出现并发症可能性较大,其中尿潴留较为常见,本次研究对此类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做好导尿管引流护理、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及盆底肌肉锻炼、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大部分患者表示生存质量较好,尿潴留情况恢复较好。

参考文献

[1]王煜,沙永生,孔轻轻,等.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1):1017-1019.

[2]张爱英.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8):131-133.

[3]李宁.细节化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8):164-168.

[4]李静艳,孙宁,马宝英,等.优质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的改善作用[J].河北医药,2016,38(12):1898-1900.

[5]赵楠.品管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661-663.

[6]高璐璐,陈云.中医护理技术在脑梗死恢复期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6,48(4):63-64.

(收稿日期:2016-12-05)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篇2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后早期继发癫痫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在2012年11月到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48例,对照组47例患者。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进行治疗,比较临床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出院后随访一年,试验组癫痫复发率为10.4%,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7.7%。试验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小于0.05)。结论:优质的护理不仅可以让患者及其家属满意还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癫痫的复发率(P小于0.05)。所以说优质护理能提高脑梗死并发早期继发性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其生活能力和质量,降低这些患者的复发率。

关键词:临床护理;继发癫痫;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99-02

急性脑梗死的初期,由于脑组织局部缺血及缺氧,会引起脑水肿,并向周围扩散,梗死灶中心部位血流完全没有血液供应,病灶周围的神经细胞将受到严重的损伤,死亡或者消失,会继发癫痫。临床上对急性脑梗死的紧急应对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梗死后早期癫痫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1月到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48例,对照组47例患者。试验组患者中男性29 例,女性19例,年龄在44-80 岁之间,平均年龄614.12岁。13 例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Ⅱ型糖尿病,15例合并高脂血症,8例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5 例,女性22例,年龄在42-81 岁之间,平均年龄623.12岁。15 例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Ⅱ型糖尿病,16例合并高脂血症,3例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的急性病情等一般情况差异没有意义(P大于0.05),两组情况可比。

1.2 治疗方法[1]:两组患者均是在发现急性脑梗死的同时进行了相应的临床处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溶栓治疗和抗癫痫治疗等必要措施。治疗后对患者随访一年,评价其治疗效果。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记录其相关指标。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做到优质护理服务。其具体措施如下:在脑梗死急性发作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措施,配合医生的救治。在脑梗死有效控制后,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早期癫痫患者,并给以适宜的抗癫痫药物。在护理工作中高度的责任心是优质护理干预的前提,在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和遇到的生活问题要适度疏导,及时告知病人病情及其转归。选择合适的时间给患者讲解其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消除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紧张、担忧及恐惧心理,生活规律,心情愉快,按时服药,不突然停药或减量,

通过自身心里问题的解决,坚定战胜病变的信心,通过语言交流取得家属的信任及配合。

1.4 数据处理:数据采用 SPSS 19. 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样本 t 检验计量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 小于0. 05 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出院后随访一年,试验组癫痫复发的有5例,复发率为10.4%,对照组的复发率例数为13例,复发率为27.7%。试验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小于0.05)。详细数据见表1:

3 结论

急性脑梗死诱发继发性癫痫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大脑皮质的缺血、缺氧状态或与病灶异常放电有直接关系。早期癫痫由于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使兴奋性递质的释放增多;同时,血脑屏障的功能改变,导致脑组织细胞膜稳定性破坏,神经细胞膜去极化过度[2]。形成的癫痫灶和病灶周围神经元因缺血缺氧,坏死组织细胞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后病灶周围的胶质细胞异常增生,神经传导失衡致神经元癫痫性放电,此双重因素导致临床上此类患者出现癫痫发作。

在早期继发性癫痫的治疗中不但需要及时的治疗,还需要优质的护理。护理不局限于治疗相关的常规护理,随着医学的逐步发展和当今社会和患者均越来越重视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性,和医疗设施。优质护理在临床疾病治疗中逐渐被重视,更好得满足患者住院时的心理需要和日常生活需要,且对出院后的护理也有相应的指导性需求。本次试验证明,优质的护理不仅可以让患者及其家属满意还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癫痫的复发率(P小于0.05)。所以说优质护理能提高脑梗死并发早期继发性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其生活能力和质量,降低这些患者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朱谱国.老年人迟发性癫痫[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2008.7 (1):24-25.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脑栓塞;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措施;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66-01

脑血栓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发病速度较快,主要是因为各种栓子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人体的脑动脉中,使血液发生供给中断、血流阻塞等现象,导致供血区脑子至发生坏死、缺血、脑功能障碍等病症,青年人较为多发,具有反复发作、易在活动中发病、没有前驱症状等特点[1]。心肌梗塞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水平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在临床中,脑栓塞合并心肌梗塞的发病率较低,但是患者一旦发病,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促进患者的早日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脑栓塞合并心肌梗塞患者开展有效的临床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2]。本文对脑栓塞合并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措施和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栓塞合并心肌梗塞患者42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最小年龄为45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60.4±2.7)岁。42例患者均为二次发生大面积脑栓塞患者,且在临床中伴有高血压病症,部分患者在脑栓塞溶栓治疗过程中突发心前区疼痛现象,呈压榨性,伴有烦躁不安、大汗等现象,持续不缓解。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和综合护理措施。

1.2方 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3],主要包括:① 生命体征观察。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血压、心电、呼吸、头痛、颅内压、脑缺血等情况进行观察,如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② 护理。患者取仰卧位时,头部应在中间位置,将患者的肩部垫高,防止患者的肩胛骨发生后缩现象;取健侧卧位时,应将患侧上肢放在胸前枕头上,使用靠垫对肩背部进行支撑,下肢垫高并屈髋、屈膝,不可以使患者的两腿过度靠拢;取患侧位时,使患者身体向后,患肩向前,患肢伸展,使用靠垫对肩背进行支撑,患腿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垫高并屈曲向前。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4],主要包括:① 皮肤护理。脑血栓合并心肌梗塞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局部肢体受压容易发生褥疮病症,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进行翻身,通常为每2小时进行一次,并且对受压部位的皮肤进行按摩,保持病床的清洁度,做到无渣屑、干燥、平整。护理人员在进行翻身动作时应轻柔,避免出现推、拉、拖等行为,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伤。② 吸氧护理。对于脑血栓合并心肌梗塞患者应给予吸氧治疗,使心肌缺氧现象得到改善,减小梗塞的范围,流量控制在6L/min,持续吸入,并建立静脉通道,将10mg硝酸甘油加入到5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速度控制在8~10滴/min。在进行滴注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血压变化进行观察,针对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可以对滴注的速度进行调节,对患者全身输液反应和是否有局部肿胀现象进行观察。③ 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食用易消化、低胆固醇、低脂、低盐,含有粗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同时要戒烟、戒酒,多饮水。对于偏瘫、无吞咽困难、神志清楚的患者,护理人员给予软性食物。患者在进食时,护理人员应将床头抬高,或者是取患者坐位、半卧位,如患者无法自助进食,护理人员应将食物送至患者口腔健侧近舌根处,利于患者吞咽,对于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应给与鼻饲进食。④ 心理护理。脑栓塞合并心肌梗塞患者在患病后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通常会产生恐惧感或者是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讲解,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进行满足,同时营造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休养缓解,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有利于治疗的开展。

2 结 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表1)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血栓栓塞的主要原因,发病较急,部分患者在发病时会伴有短暂痉挛、头痛、意识模糊等症状,局灶症状为失语、偏瘫、单瘫等。脑栓塞具有易复发性,特别是在发病后急性期,如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情绪激动则会导致栓子脱落,形成新栓塞。心肌梗塞表现为心前区持续性压榨样疼痛,并伴有呕吐、心动过速、发热、心力衰竭、血压下降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5]。由于脑栓塞合并心肌梗塞患者需要进行卧床休息,所以对患者的护理则显得尤为重要。经本研究表明,在临床的治疗中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得到显著地提高,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华骏,王秋玲,姚婧等.关于脑栓塞的护理措施[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9):155-155.

[2]周多莲,吴英姿.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3):10-11.

[3]周妤,孙丽娟.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4):430-431,460.

[4]宋新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304例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490-6491.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生活质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36-03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致使其神经功能缺损区支配运动障碍,且急性脑梗死具备并发症多,致残率高以及病死率高等显著特点。相关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约有70%~80%会出现如偏瘫、失语以及情感障碍等不同程度的脑部功能障碍。从而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研究表明,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可缓解相关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现对我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实施相关护理干预,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平均年龄(58.32±2.26)岁,平均发病时间(30.15±3.25)h,其中左侧瘫痪35例,右侧瘫痪25例。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平均年龄(59.67±3.68)岁,平均发病时间(32.24±3.89)h,其中左侧瘫痪34例,右侧瘫痪26例。

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首次发病时间在48h之内,均经CT与MRI确诊。且所有患者意识清楚。分组经患者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护理方法

所有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2.1针对患者心理方面的护理措施

大部分脑梗死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如同偏瘫、失语以及情感障碍等脑部功能障碍,因此会严重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故而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等不良的负面情绪,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更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医护人员可依据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如可以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随诊,按照医嘱服药,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及绝望情绪应表示理解并给予真诚的安慰,表现出自己的关心,鼓励患者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并对其家属进行嘱咐,对患者进行支持与关心,给予其家庭的温暖,帮助患者树起面对未来生活的勇气与信心。

1.2.2康复运动方面的护理措施 首先应及早实施肢体功能的锻炼,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平衡功能的锻炼:可重复训练翻身,坐立及站立等平衡功能。吞咽功能的训练:如实施鼓腮及用嘴巴吹气等,还有实施前后、上下、左右伸舌动作等。每天可进行3~5次,每次可持续10~20min左右。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最开始可由人扶持患者着站立,慢慢可以让患者本人扶着床档或助行器独立站立,锻炼患者的平衡感,随序渐进的实现患者自己独立行走。

1.2.3病房环境的维护 医护人员和蔼可亲的态度面对患者,并保持病房整洁干净,保证湿度与温度适宜、空气干净清新,使病房气氛温馨,使得患者感到亲切,内心放松。

1.2.4对患者实施相关的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对患者讲解脑梗死相关知识,使得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所了解,可以进一步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对患者讲解相关康复锻炼措施,使得患者明白康复锻炼对功能恢复的重要意义。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指导,告知患者,康复锻炼要遵从: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促使患者患者提高参与康复治疗的主动性。

1.3观察指标

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采用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SF-36),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SF-36一共包括8个角度,具体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以及情感职能,共36个条目。各个角度总分均为100分,评价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健康状况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的形式表示,并实施t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以及情感职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是指由于脑部供应血液的动脉出现硬化与血栓的形成致使官腔狭窄闭塞,继而引发脑部血供突然中断,从而导致脑组织的坏死。大部分脑梗死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如同偏瘫、失语以及情感障碍等脑部功能障碍,因此会严重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故而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等不良的负面情绪,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更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而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及绝望情绪应表示理解并给予真诚的安慰,表现出自己的关心,鼓励患者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并对其家属进行嘱咐,对患者进行支持与关心,给予其家庭的温暖,帮助患者树起面对未来生活的勇气与信心。从而促进患者心理健康,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研究表明,发生急性脑梗死后,其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重组的能力,因此,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的康复训练,有利于脑组织残余细胞恢复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护理措施;临床效果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较为常见,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临床死亡率较高,因此加强临床观察与护理是十分有必要的。现对我院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36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为42~78岁,平均年龄为(59.61±4.33)岁,临床资料如表1所示。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和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1],并经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诊。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护理

(1) 病情监控

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Qid监测血糖变化,发现患者病情加重或者激发感染马上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处于急性期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频繁搬动,保持病房安静,注意患者保暖。注意患者长期卧床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或吸入性肺炎需注意保持病房通风,患者头部禁止使用冷敷。

(2) 低血糖护理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发生低血糖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持续升高,身体各脏器功能及脑组织均会受到不同程度损伤,低血糖时间越长患者病情越危急。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胰岛素注射剂量、进餐时间都需要严格控制,尤其是患者服用降糖药物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发生低血糖立刻静脉推注50%GS纠正低血糖[2]。

(3) 偏瘫护理

部分患者发生肢体功能障碍,采取按摩方法刺激中枢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体液新陈代谢,改善肌肉张力。肢体功能康复的关键措施是进行按摩。通过按摩,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程,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及淋巴循环和新陈代谢等,还能够提高皮肤的营养, 改善肌张力。另外, 被动运动,对肌肉、韧带挛缩具有预防作用。一般情况下,每天按摩1 次,每次按摩时间约为30-40 min,每天运动2 次,每次时间约15-30 min。

1.2.2 用药护理

(1) 降压药用药护理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多数伴有高血压,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服用降压药物。护理过程中药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同时对患者T、P、BP进行监测,观察用药效果及是否发生不良反应[3]。

(2) 胰岛素用药护理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注射采取多部位轮流皮下注射法,避免局部组织受到过度机械刺激,提高胰岛素吸收效果。注射剂量及注射时间要严格控制。

1.2.3 饮食护理

所有患者饮食都需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每餐要营养丰富,但要控制热量,对于昏迷或咀嚼、吞咽功能受损的患者可以采取胃管流质进食。

1.2.4 预防感染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免疫力较低,抗感染能力较差,需注意预防感染。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皮肤弹性变化及是否产生结节,是否产生糖尿病大疱、黏膜溃疡或出血点,发生感染及时采取抗感染治疗。对女性患者注意尿道口、阴道口黏膜的清洁卫生,避免感染[4]。

1.2.5 心理护理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多伴有偏瘫、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残疾,且长期卧床心理较为压抑,也易产生对病情的恐惧感,因此,采取心理护理是十分有必要的。护理人员要以亲切的话语,热情的态度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多与患者交流,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

1.2.6 康复指导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需进行必要的康复锻炼,以增强肌肉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刺激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增强肌肉的张力,保持四肢的运动功能[5]。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

2 结果

本组36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及临床精细护理疗效显著32例(88.89%),总有效率为100%,患者满意度为97.22%(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个严重慢性病。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属于一种病情比较复杂的疾病,而且该病的死亡率比较高,一般发生在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高血脂的情况下。在临床方面,加强观察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头昏、眩晕、肢体麻木无力或进行性偏瘫、失语等症状,就需要考虑是否发生脑梗死,从而积极治疗。有研究表明,脑梗死的患者会有假性球麻痹、咽反射减弱等症状,还会长期卧床,极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及吸入性肺炎,因此需要加强护理。

脑梗死多发于老年人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与脑血管病具有紧密相关性。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引发神经代谢异常和脑血管损害,因此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较单纯脑梗死临床症状和病情更为复杂,恢复时间更长。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合并症状均具有一定差异性,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精细护理,针对患者的临床体征、病情及心理特点采取一般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感染预防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临床效果显著,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 闹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06):381-382.

[2] Thorand B, Baumert J, Chambless L, et al. Elevated markers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predic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middle-aged men and women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7, 26(02):398-405.

[3] 时丰, 王辉.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48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05):52-53.

[4] 刘喜玲, 兰晓波, 常志宏, 等.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护理体会[J]. 黑龙江医学, 2009, 33(07):544.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2型糖尿病 急性脑梗塞 胰岛素 低血糖 原因分析及护理 职称论文

急性脑梗塞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有资料统计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的4-6倍[1]。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2]。但是胰岛素强化治疗更容易发生低血糖,脑梗塞患者发生低血糖时有更大的危险性,我们护理人员应该认真仔细观察病情,提高护理质量,采取具体的护理措施。我们对29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胰岛素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如下,并总结出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收住我科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胰岛素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的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51-78岁,糖尿病病程0-11年,均符合1997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脑梗塞病程0-8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

1.2 治疗方法

19例患者均采用的胰岛素治疗,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有13例采用了三餐前门冬胰岛素加夜10点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6例采用了门冬胰岛素30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监测三餐前及夜10点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低血糖发生情况。

2 结果

19例患者发生轻度低血糖者11例,主要表现轻度心慌手抖饥饿感,测血糖小于3.5mmol/L,立即给予口服高糖食物或糖水,症状很快缓解。5例患者均为无症状性低血糖,是在常规测血糖时被发现,及时进餐后未出现不良后果,并通知医生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2例在夜间巡视病房时被发现,患者大汗,呼叫不醒,急查血糖在2.8mmol/L以下,立即呼叫医生,给予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后苏醒。1例表现为TIA症状,阵发性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测血糖1.6mmol/L,及时纠正低血糖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严重低血糖导致再次脑梗塞。 3 低血糖原因分析

3.1 病人因素

3.1.1 脑梗塞患者脑功能低下,反应迟钝,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有的患者语言障碍,不能表达低血糖引起的不适,需要我们频繁监测及时发现。

3.1.2 饮食问题,脑梗塞患者常有吞咽功能不全,饮水呛咳,进食不规律,常发生胰岛素注射后患者不能按时按量进食,或者饮食结构不合理,而发生低血糖。

3.1.3 肢体活动障碍者,行动不便,发生低血糖时,自己不能及时进食。

3.1.4 由于脑梗塞患者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注射胰岛素后家属忘记喂饭。

3.1.5 活动量较大,或者空腹时锻炼。

3.2 医源性因素

3.2.1 医生要求血糖控制太理想,胰岛素用量偏大,没有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3.2.2 护士注射胰岛素时没有嘱咐患者按时进餐,或者注射胰岛素前没有准备好饭;

3.2.3 注射预混胰岛素时没有充分混匀,或者注射部位不对,或者注射方式不正确,胰岛素注入肌肉层;

3.2.4 护士测血糖时,血糖已在偏低水平,没有及时嘱咐患者加餐,或者没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

4 护理体会

针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饮食习惯,是否应用过胰岛素治疗,做好护患沟通,制定具体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预防低血糖发生。

4.1告诉患者低血糖的临床症状,如出汗、饥饿、心慌、手抖等,并告诉患者怎样应急处理,床头或者衣袋里备用水果糖或者蛋糕等高糖食物,如出现上述症状时立即进食,如进食后不能缓解要及时呼叫医护人员。

4.2 加强患者饮食指导,告诉患者应用胰岛素时如果不按时进餐容易发生低血糖,注射胰岛素前准备好食物,注射后按时按量进食,科学合理进食,进食应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只喝牛奶吃鸡蛋等高蛋白质食物,如果患者注射胰岛素后不能进食,一定要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4.3 注射胰岛素时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如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要及时报告给医生,减少胰岛素用量。

4.4 指导患者适当运动锻炼,避免空腹做剧烈运动,饭后1小时锻炼最合适,可根据脑梗塞患者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如床上运动、床旁运动、室内锻炼,室外锻炼等不同范围内的活动方式,活动量大时要及时适当加餐。

4.5 注射胰岛素时,剂量要准确,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注射时应将皮肤捏起,刺入皮下,禁止针头刺入肌肉层,胰岛素吸收加快,发生低血糖,注药后应稍作停留再将针头拔出,如拔出过快可将药液带出,胰岛素注射剂量减少,血糖下降达不到预期效果,医生根据血糖增加胰岛素用量,就有可能发生低血糖。

4.6 做好护患沟通,取得患者配合,给予患者身体及心理的全方位护理。

5 小 结

低血糖反应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特别是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低血糖发生时,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常常可以导致患者脑梗塞症状进一步加重,更加重此组患者的心理负担。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应用胰岛素时,如何做到既能达到控制良好血糖,又不发生或者少发生低血糖,或者当低血糖发生时,如何能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在临床工作中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认真仔细的观察病情,详细询问病史,掌握低血糖发生的不同临床表现,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所以,有资料强调[3]护士在糖尿病教育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绍文,高瑞林.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M] 1998.203

[2] 古东海,等,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糖尿病并急性脑梗塞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青海医学院学报 ,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死;护理;康复;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a)-0129-01

脑梗死的发病率约占脑血管病的50%~60%,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1]。多发性脑梗死是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死灶,又称为多发性脑软化。本病常发生于50~60岁的老年男性,临床表现除运动、感觉和语言障碍外还会有痴呆的表现。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多较严重,大面积的脑梗死常会导致广泛的脑水肿,使颅内压升高,导致脑疝的发生。因此多发性脑梗死的护理非常棘手,也十分重要。本文就在本院住院的32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多发性脑梗死住院患者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45~81岁,平均70.6岁。首次入院患者24例,病程2~7 d,平均3.8 d,第二次入院患者病程为1~2年者3例,2年以上者5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和语言障碍,其中,生活能自理者19例,痴呆者5例。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护理 患者卧床休息,床边加护栏以防患者坠床摔伤,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注意空气流通,避免强光刺激,减少探视。

1.2.2 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 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病情变化较快,病情多较危重,因此对于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特别重要。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意识、体温等的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急性期可每半小时记录1次,病情稳定后改为每小时记录1次。急性期过后仍要注意血压的监测,因为导致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高血压。每日测血压1~2次,给予降压药物治疗,维持血压在适当水平,脑梗死患者的血压不能太低,因其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加重病情。

1.2.3 肢体功能障碍的护理 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几乎均有肢体运动障碍,以偏瘫最为多见。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可借助针灸推拿治疗,另外康复锻炼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尽早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早期可以被动运动为主,指导家属经常帮助患者按摩肢体,帮助患者做屈伸肘膝、弯曲手指等动作[2]。患者出现自主运动后鼓励患者主动运动,运动过程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活动幅度由小到大,负重训练由轻到重。家属和护理人员应该多给予鼓励,以增强患者的信心。下肢锻炼以行走为主,上肢的锻炼以锻炼灵活性和协调性为重点,可以进行写字、穿衣、梳头等锻炼。

1.2.4 语言功能障碍的护理 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一旦出现语言障碍多表现为焦躁、抑郁,不愿与人交流。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体贴患者,耐心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取得患者的信任,并根据患者情况耐心开导,鼓励患者练习说话。语言训练应从简单的发音开始,重复练习,由以到难,由简到繁[3]。

1.2.5 对症护理 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且不易咳出,同时因舌肌松弛、吞咽发射迟钝,分泌物易积聚在喉头,容易导致呼吸道阻塞和吸入性肺炎。因此要注意及时清除痰液,可让患者取侧卧位,轻拍患者背部使患者自主排出分泌物,必要时还可用吸痰器吸出,保持呼吸道的清洁。老年人皮肤多干燥、弹性较差,加之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多数需长期卧床,因此压疮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嘱家属要给患者定时翻身,每1~2小时翻身1次,并保持患者皮肤的干燥清洁[4-5]。

1.2.6 饮食护理 急性期应禁止饮食,可给予静脉输注营养液。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情况可给予鼻饲饮食。日常饮食鼓励患者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少食用高脂类食物,因高脂类食物可使血液黏度增加[6]。

2 结果

以上护理措施得到了家属和患者的认可,患者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在肢体和语言功能方面均获得一定的康复,至出院时已有26例患者生活能够自理。

3 讨论

通过对32例多发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的护理,笔者发现急性期对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和治疗颅内高压可有效防止脑疝的发生。病情稳定后应注意呼吸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肢体和语言锻炼是患者康复的关键,应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指导。只有护理人员、家属和患者共同配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才能提高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范定玉. 多发性脑梗塞的抢救与护理[J]. 华夏医学,1999,12(5):1-2.

[2] 赵金霞. 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患者的防治及护理[J]. 黑龙江医药,2009,6(30):215.

[3] 孙继棉. 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预见性护理[J]. 黑龙江医药,2009,6(4):583-584.

[4] 孙晓玲. 关于多发性脑梗塞患者55例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4):246.

[5] 田永梅,任爱玲,韩庆辉. 整体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3-4.

[6] 赵逢玲. 饮食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77-78.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脑梗塞患者;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满意度;生活自理

【中图分类号】R16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52-02

脑梗塞是一种临床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病情重,病期长,护理难度大,对此,临床上疗养院应当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脑梗塞患者,按照患者的意愿将其均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观察组有男60例,女40例,男女比例为3:2;年龄集中在43~86岁,平均年龄为(65.2±9.8)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2±0.7)年。对照组有男55例,女45例,男女比例为11:9;年龄集中在46~87岁,平均年龄为(66.9±10.5)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2.5±0.8)年。以上两组患者在身高、体重、性别、病程、职业、年龄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B组)采取基础护理,观察组(A组)采取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护理措施,具体措施:(1)心理护理。由于疗养院的脑梗塞患者情绪相对低落,为此,疗养院的护士要善于应用心理护理知识针对不同心理阶段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期帮助患者摆脱心理上的阴影。对于身体疼痛的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或者物理的治疗,或者采取视线转移法,转移患者的焦点,以此减轻患者的身体疼痛,进而达到心理护理的效果。[1](2)健康教育。对于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护士应当为其制定一套完善的身体恢复的计划,最好从小量的活动做起,时间由短变长;在结合患者的具体病症,进行主被动相结合的运动锻炼,也要采取床上、床下的活动,实施肢体与语言相结合的运动锻炼。[2]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严密观测患者的身体变化,详细记录护理满意度、肢体康复情形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康复: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被判定为0级;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其病残程度被判定为1级~3级;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18%~45%;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或减少不超过18%。[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的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来详细分析统计的,同时为加强可信度,本文的计量的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文中的实验中数据均为使用的平均值。[3]P

2结果

以上两组患者在我院医护人员精心护理下,均取得一定护理效果。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痊愈45例,显效35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37例,总有效率为63%。这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梗塞的患者常表现为四肢乏力、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因素,造成这些患者生活无法自理,加上大多为老年人群体,长期住院治疗,心理抑郁。[4]对此,还应当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本文结果显示,对脑梗塞患者采取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护理满意度由80%提升到100%,这说明患者对该种护理方式感到满意。在护理效果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度、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翔.护理过程中心理干预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焦虑及抑郁的作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1,13(08):163-164.

[2]张琦.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8(02):263-264.

[3]Johnston SC,Sidney S,Hills NK,et al.Standardized discharge orders after stroke Results of Quality Improvement in Stroke Prevention (QUISP)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 Annals of Neurology . 2010,21(17):147-148.

[4]何红,金三丽.住院脑卒中患者照顾者负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 护理杂志,2009,18(05):263-264.

上一篇:税务审计和财务审计范文 下一篇:森林防火相关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