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5 23:23:25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篇1

【关键词】 循证护理;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

循证护理( ebn),即遵循证据的护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适宜的研究依据,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1]。循证护理是新医学模式下护理实践的工作模式,是护理发展的趋势,现在已逐步运用于临床护理实际。本研究将循证护理运用于26例急性脑梗 死病人静脉溶栓,选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 年5 月,共有26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1 例患者使用rt-pa 37mg (0.55mg/kg)后因舌部破损处大量出血而提前终止。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医生按照标准筛选入选患者:(1)年龄18~80岁;(2)卒中发病时间<3h;(3)有明确的肢体瘫痪;(4)头颅ct扫描无颅内出血;(5)获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史;(2)脑部肿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3)血小板计数<100×109/l; (4)有严重肝肾疾患及出血倾向等。

2 方法

2.1 文献查询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查询,以寻找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通过查询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资料发现,急性脑梗死是由血栓或栓子堵塞脑动脉所致脑缺血性疾病。脑动脉阻塞后脑细胞缺血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进展过程及脑梗死病理改变的行程需要数小时的发展过程[2],这就为阻断这一过程提供了治疗时间。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发病后 6h之内[3]。在6h治疗窗内进行及时有效的缺血脑再灌注和脑保护等抢救治疗称为“超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将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随梗死时间的延长,中心坏死区范围逐渐扩大,周围半暗带逐渐缩小。溶栓治疗能使闭塞血管再通,迅速恢复血流,缩小梗死体积,抢救半暗带[4]。

2.2 评估资料

选择对象和内容,制订个性化目标和措施。

3 具体步骤

3.1 循证护理的应用

3.1.1 心理护理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来势凶、发展快,患者自理能力下降,精神及心理压力大,加上对溶栓治疗不了解,往往心存疑虑和恐惧。尽量保证有1名护士陪伴在患者身边,耐心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要关心、同情、体贴患者,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说明溶栓的必要性,详细介绍溶栓的方法和效果,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和恐惧,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要注意不同患者的不同信息反馈,因人施护,注重个性化心理护理。

3.1.2 建立绿色通道

“时间就是脑组织”。我们已经建立从急诊、门诊到病房,从急救处理到康复保健的绿色生命通道服务。由急救护士协同神经内科医生承担该患者的各项治疗、检查、转运的快捷、便利的绿色通道任务。溶解血栓的目的是尽快恢复梗死区血液循环,从而获得脑血流的早期再灌注,减轻脑缺血程度,最大限度争取神经细胞存活,减少神经细胞死亡及其功能损害,缩小梗死灶面积,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对于急性脑梗死来说,如果能在发病后3~6h进入急性卒中单元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将大大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

3.1.3 正确执行治疗方案

急救护士遵照神经内科医生医嘱,正确执行治疗方案:静脉使用 rt-pa(0. 6~0. 9)mg/kg,rt-pa总剂量10% 5min内静脉推注,剩余90%在1h内静脉滴注。病房内护士在24 h内严格监控患者的血压、血糖、生命体征,24 h后遵医嘱再次复查头颅 ct,如无出血,再予阿司匹林3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7~10天内复查头颅mri,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3.1.4 建立急性卒中单元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予收治入神经内科病房。安静、整齐的病房环境利于患者得到进一步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故理想的模式是以神经内科医生为核心,由多学科如急诊科护理人员、 影像介入科和康复科、工勤运送人员等组成卒中小组的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尽量缩短卒中患者等待治疗和检查的时间,使医生随时都能根据卒中单元制定的指南、处理路径和细化处理规程,将患者收入急性卒中单元,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3.1.5 溶栓后密切观察

溶栓24h~7d内,护士遵医嘱隔日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并从以下方面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点;观察排便、排尿情况;观察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有无异常;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变化。治疗过程中如发现神经症状加重( 如意识障碍加重、瞳孔异常、烦躁不安、四肢肌力减弱、语言障碍加重、严重头痛、呕吐或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等),提示并发出血的可能,则立刻停止rt-pa输注,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5]。

3.2 一般护理

溶栓前准备:静脉溶栓前后,必须进行各项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粪便隐血试验[6]。溶栓前做好心电图或心电监护,在一侧肢体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生活护理,合理安排营养饮食,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密切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结果

本文中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患者进行性好转为 18例 (72%),其中 10例 (40%)患者在溶栓过程中即出现神经功能明显好转,另各有 4例患者分别在溶栓后2h和24h后好转。以上证实了rt-pa静脉溶栓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循证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护理人员能够了解脑梗死后脑细胞将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了解溶栓治疗方案和病情观察,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感情沟通,利于和谐护患关系。

5 讨论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职能已有了很大的转变。护士不仅是提供照顾者、健康教育者,还是合作者和协调者,护士在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应用自身的专科知识使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诊科、住院期间得到正确而有效的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提高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帮助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科学护理是促进脑梗死患者尽快康复的有效措施。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实践,强调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与临床专业知识、经验、患者的需求相结合,使护士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在实践中得到综合应用,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与主观性,使护理活动有证可循,有据可依。通过循证护理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主动积累经验和教训的积极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护士更加注意患者的主观感受,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循证护理的实施对急诊护士、神经内科护士全面掌握专科知识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冯尢琼,成翼娟,继军,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实用护理杂志,2000,16( 6 ): 1.

2 黄明,肖强,高峡.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治疗选择.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2):120-121.

3 谢惠芳,田时雨,吴宣富,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疗效观察.新医学,2000,31(3):151-152 .

4 王文静,孙一兵,汪银洲,等.急性脑梗死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临床观察.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 (1):12-14.

5 陈彩虹.rt-pa静脉溶栓治疗38例脑梗死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9,(4):208.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篇2

【摘要】 目的 探讨和总结rt-PA静脉溶栓治疗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均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溶栓前、溶栓过程中以及溶栓后进行科学护理。结果 溶栓24小时后,28例症状、体征好转(90.3%),1例无效(3.2%),2例出现溶栓后出血(6.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在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实施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提高溶栓治疗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18-02

【基金项目】武警后勤学院科研创新团队项目( 编号: WHTD201308-2)。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且发病率还呈增长趋势[1]。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早期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笔者回顾性分析了31例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过程,旨在探讨和总结rt-PA静脉溶栓治疗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溶栓入选标准 (1)前循环发病6h内,后循环发病9h内;(2)头颅CT检查无颅内出血,无大面积脑梗死;(3)临床症状及体征持续时间超过1h,NIHSS评分3-24分;(4)患者家属同意静脉溶栓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5)排除: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有颅内出血史;近3个月内有头部外伤史、脑梗死病史、心肌梗死病史;近2周内有较大外科手术史,近1周内有动脉穿刺史;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

1.2 一般资料 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均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及溶栓标准[1]。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44~80岁,平均(55.8±8.3)岁。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5例。

1.3 溶栓流程:(1)所有患者均在神经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溶栓前完善血常规、生化、凝血四项、血气分析、血栓弹力图、心电图、心脏超声、头颅CT及头颅MRI检查。(2)给予rt-PA溶栓治疗,总剂量0.9mg/Kg(最大剂量90mg),先将总剂量的10%在1min内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1h内静脉滴入。(3)rt-PA滴注完后0.5h及2h复查血栓弹力图,24小时后复查头颅CT。

1.4 结果 溶栓24小时后,28例症状、体征好转(90.3%),1例无效(3.2%),2例出现溶栓后出血(6.5%)。

2 护理措施

2.1 溶栓前护理

2.1.1 患者由门急诊入院,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全面检查患者,包括神志、瞳孔、语言、肢体活动、皮肤黏膜等。在最短时间内完善各项化验及检查,准备好rt-PA及抢救药品及物品。

2.1.2 对意识尚清的患者,注意加强心理护理,向其介绍治疗成功病例,缓解其紧张害怕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对家属做好解释沟通工作。

2.1.3 尽量不做有创操作,如下胃管、尿管、深静脉穿刺置管,等。

2.2 溶栓中护理

2.2.1 rt-PA的监管 根据患者体重,精确计算rt-PA剂量,用注射用水稀释,其中总剂量的10%在1分钟内静脉注射,剩余剂量在1小时内静脉滴注。滴注过程要单独使用一条静脉通路,滴注时要匀速。

2.2.2 血压的监管 溶栓治疗的整个过程血压应控制在一定范围,避免较大波动,一般要求血压控制在185/110mmHg以内,同时避免血压过低。血压监测在最初2h内15min一次,6h后30min一次。发现血压过高、过低,及时通知医生。

2.2.3 神经系统体征的监管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征象,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肢体活动、有无呕吐等情况并及时记录,配合医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

2.3 溶栓后护理

2.3.1 继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观察全身有无出血征象,如皮肤及粘膜有无出血点及瘀斑,痰液及呕吐物有无出血,等。及时监测凝血功能,rt-PA滴注后0.5h及2h监测血栓弹力图,快速、准确反映患者凝血机制。

2.3.2 溶栓后早期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可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3]。指导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注意患者吞咽情况,必要时给予下胃管,防止误吸;有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注意及时心理护理。

2.3.3 溶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三大主要并发症有出血、再灌注损伤和血管再闭塞[4]。若患者出现头痛、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喷射性呕吐、血压突然升高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复查头颅CT。本组病例中,2例溶栓后出血患者,1例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1例表现为单侧瞳孔散大。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在于恢复脑血流,挽救半暗带区,预防脑梗死面积进一步增大[5]。rt-PA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首选药物,2008年ECASS-3试验结果表明,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好,颅内出血发生率低,约2.4%[1,6]。

一般来说,rt-PA静脉溶栓治疗都应在神经重症监护室里进行。监护室里有必要的监护设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其次,与普通病房相比,监护室医护人员配备更充足,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且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另外,没有家属的陪伴,患者可以静心地接受治疗,加之有护士的专业心理护理,可以避免患者情绪及血压波动。

缩短患者发病到溶栓治疗的时间是溶栓治疗的关键,做好溶栓护理观察是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及准确输注rt-PA,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指导。总之,在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实施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提高溶栓治疗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杂志,2010,43(2):146-153

[2]许建芬.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和护理[J]. 海南医学杂志,2010,21(15):113-114

[3]黄海燕, 张丽华, 沈碧玉, 等.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早期转归及护理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7):1544-1546.

[4]秦承辉, 王波, 罗巍. 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8):856-858.

[5]何莹华.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4:635-636.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篇3

摘 要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收治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5例,对其住院期间的临床病情观察及护理进行分析、总结。体会: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发病急、病情危重,护理人员能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详细动态观察,并提供及时、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此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老年2型糖尿病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护理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elderl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an Lili

Sixth of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uoyang city in Henan Province,471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15 hospitalized aged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ith 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their hospital stay were analyzed,summarized.Experience: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acute onset,severity of illness in elderl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nursing staff can change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with dynamic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timely,correct,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reduce mortality.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Nursing

低血糖应激状态下,机体反应性增加,肾上腺能神经系统功能、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导致脑血管痉挛,脑组织处于低灌注状态,极易促使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发生[1]。低血糖多见于老年人,尤其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年龄大,记忆力减退,基础疾病多,常常会因为使用降糖药物不当发生低血糖反应,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并发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详细动态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提供及时、正确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此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临床病情观察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非常危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运动障碍,并且病情持续进展加重,因此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①意识的观察:意识障碍常提示患者病情的轻重,护士要严格掌握意识障碍由轻到重依次为: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四级,依照判断意识障碍的方法来观察,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②瞳孔的观察:瞳孔是判断意识的最重要指证之一,每1~2小时观察1次,主要观察瞳孔的形状,大小,对光反射。瞳孔直径正常2.0~5.0cm,呈圆形,对光反应灵敏,用强光刺激缩小,光线移开后回复正常。③血糖的观察:低血糖是指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护 理

基础护理:①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出汗较多,要做好患者的基础生活护理,穿宽松、棉质、前开口衬衣,及时更换衣服、床单,并修剪指甲,洗头,温开水泡脚等,使患者感觉舒适。②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绝大多数伴有意识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每天早晚各做1次口腔护理和会护理,并对患侧肢体每2小时按摩1次,防止肌肉萎缩,协助做被动运动,病情稳定后鼓励其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康复。

重症护理: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重症护理,护士要做到:①尽量住单间,保持病房安静,床铺整洁、舒适,平卧位休息。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者,尽量使用约束带和床档;昏迷患者定时翻身拍背,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备齐急救药物、急救仪器以便于随时抢救。②定时巡视病房,每15~30分钟巡视1次,必要时实行24小时特护。③连接床边心电监护仪,持续低流量吸氧,动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肢体活动障碍等的变化。④定时测量血糖、留取尿标本和血标本,急查尿糖和电解质,详细、准确记录护理记录单并报告医生。⑤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水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⑥密切观察所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作相应处理。

肢体功能障碍护理: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肢体都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甚至瘫痪,此时护士特别要做好患者的肢体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①糖尿病患者有周围神经病变,肢体功能不容易恢复,尽早给患者做肢体按摩、被动运动,使用功能垫,下肢每日照射红外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足下垂、肢体畸形、糖尿病足等。②老年糖尿病患者反应慢,末梢神经感觉迟钝,合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时,还伴有意识障碍,用热水袋保暖、理疗时,防止烫伤;瘫痪在床时,要1~2小时翻身、拍背并按摩受压处皮肤1次,也可用气垫床;保持床铺整洁,勤更换衣服,每天温水擦浴1~2次,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③病情稳定后,尽早结合病情制定康复计划,进行专业的肢体、语言等康复训练,争取早日恢复肢体功能,减少后遗症。

饮食护理: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绿色蔬菜、黄瓜、番茄等,禁食动物油、动物肝脏、甜食等,定时定量进餐,昏迷患者可给予鼻饲饮食,根据病情和血糖严格遵照医嘱使用常规降糖药物,防止便秘和血糖忽高忽低。

心理护理:此病发病急,发展快,病情危重,均伴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经过治疗,患者意识清醒后,开始担心肢体功能不能恢复,生活不能自理,瘫痪在床等,会出现焦虑、烦躁、易怒、失望等不良情绪,不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此时应该给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和疏导,耐心讲解关于2型糖尿病性低血糖、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和预后以及康复的重要性,消除其恐惧和担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早日康复。

指导用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应用降糖药物,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多忘、生活不能自理,对降糖药物使用方法、剂量不了解,容易使用不当,导致血糖忽高忽低,应告知患者服用降糖药物的方法。如磺脲类药物饭前30分钟服用,双胍类药物饭后30分钟服用,葡萄糖甘酶抑制剂随第一口饭嚼服;速效胰岛素注射后10分钟内必须进食,动物类胰岛素注射后30分钟必须进食,掌握正确的注射部位和技术,如果患者善忘,应有专人负责监督使用降糖药物,防止漏服或重复服用,严防低血糖反应发生。

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出院后要学会定时自测血糖,合理应用降糖药物,随身携带水果糖或饼干,一旦出现头晕、心悸、出虚汗、乏力等低血糖先兆时,立即进食糖块或饼干,拨打120到就近医院就诊,防止低血糖反应发生病情进一步恶化。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者,合理、适度运动,坚持康复锻炼,早日恢复肢体正常功能。戒烟限酒,吸烟可以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导致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增高[4]。

讨 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广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管弹性减退,故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5]。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低血糖反应能使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很快发生变化,可合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医护人员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及时治疗、护理,病情稳定后指导其合理用药,康复训练能大大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此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吕娟,王瑞青,秦晓明.低血糖并发脑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4):66-67.

2 邓倩.糖尿病性低血糖性偏瘫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4):74-76.

3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4 陈一清.糖尿病人健康教育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05,11(9):859.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篇4

关键词:早期心理护理;脑梗死;抑郁;疗效;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For early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depression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clinical should value are analyzed.Methods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0 to June 2013 treated 70 ca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Randomly divide them into two groups.each group of 35 cases,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way of treatment and nursing,the group is based on the above increase earl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fter the treatment using depression scale test,compare results.Results After a period of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of depression is higher than the team,the team got obvious improvement.(P

Key words:Early psychological care;Cerebral infarction;Depression;Curative effect;Application

脑梗死是对身体伤害比较大的其中一种疾病,抑郁状况是患有该疾病之后比较容易发生的并发症状。这种症状是阻碍患者恢复健康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往常的诊治与护理时,要加强讨论使用心理护理对该疾病患者的恢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抑郁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在38~85岁,平均年龄为(55.32±4.43)岁。全部患者都经过仪器检查确诊患有脑梗死疾病,患病时长约为2w左右,同时符合脑疾病造成的精神障碍标准,同意参与本次实验。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往常诊治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身体与心理特征,抑郁的程度,选择一对一的交流与小组一起交流以及咨询法,间隔1d,1次/d,直到患者恢复。具体措施:①聆听技能:当患者在诊治期间,出现抑郁状态时,负责护士要积极和患者交流,理解患者的感情,聆听患者的倾述,对其进行安抚,减少其的苦恼与伤感,掌握其心理的最新动态,增强医患之间的联系;②关怀与怜惜:护士要主动对患者进行关怀,对待患者要和蔼与体谅,使患者感受到温馨与安全感;③安抚与劝导:该疾病患者总是会担心自己的病情会更加的恶劣,一直处于担心受怕的位置,一直保持者悲观的情绪,对于这种现象,负责护士必须要与患者解释病症,劝导患者面对现实,看到对自己比较有利的部分,开导患者用乐观向上的态度以及行为面对病症,并讲解成功患者的案例,帮助患者恢复希望,对抗病症[1]。

1.3疗效评定标准 使用抑郁量表进行统计分析,总分24分就属于严重状态。

1.4统计学分析 经电脑统计数据之后,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版本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两组结果对比,χ2表示计数资料,(P

2 结果

两组在诊治之前与之后的测试评分对比,在进行诊治之前两组的评分都比较高,经过诊治后,研究组的诊治结果有比较突出的改变,总体效果比对照组要好(P

3 讨论

抑郁是患有该疾病之后容易形成的并发症状,是阻碍患者恢复性能与复发的重要原因[2]。抑郁状态是一种比较危险的情绪,会加速疾病的恶化,阻碍身体恢复健康,或是死亡。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干预,比常规只注重身体护理的方式更有效果。根据实验得出,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当时的情况,给予安抚和劝导,解除困扰和误会,加强自身的防御能力,使患者勇于面对困难,渡过难关,把所有的不安都消除,锻炼积极向上的态度,增强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及时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进行心理疏导,主动配合进行诊治,提高治疗有效率[3]。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要尽快发现患者的抑郁状态,在早期快速实施相关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安抚和开导,能够比较好调节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整能力,使其能够使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接受诊治,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4]。

参考文献:

[1]陈晨,陈艳,李春利.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04):532-535.

[2]陈映琳,刘亚萍,陈秋利.早期心理干预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15):1387-1388.

[3]李丽,李静,王丽国.探讨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干预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1(08):93-94.

[4]于晨,刘欣娟,黄菊,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06):680.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篇5

【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83例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皮肤护理、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通过精心护理,38例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有37例肢体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7.4%,语言功能障碍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所提高,所有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有很大提高。结论 对于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不仅要重视脑梗死的护理,也要注重糖尿病的护理,只有将两者辨证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护理

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护理方法,笔者对83例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护理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3例,男48例、女35例,年龄53~75岁;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确诊为脑梗死,其中脑干梗死25例,大脑半球梗死42例,小脑梗死16例,均伴有2型糖尿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者38例,失语者19例,两者并存者13例。通过精心护理,38例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有37例肢体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7.4%,语言功能障碍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所提高,所有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有很大提高。

2 护 理

2.1 病情观察定时测量和记录意识障碍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瞳孔的变化,对于各种异常的呼吸节律,要高度重视,因为不同的呼吸节律可提示脑组织受累的部位,呼吸深快的患者还要注意其呼吸气味,以防有酮症酸中毒现象发生。瞳孔大小的改变也是颅内病变的指征,要认真观察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以免贻误病情;对于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的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感觉功能、四肢运动情况进行评估,制定护理措施;注意血糖的监测,熟悉各类低血糖反应的不同临床表现,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加强病房巡视,尤其是夜间巡视,防止患者发生低血糖及低血糖昏迷[1]。

2.2 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基本的治疗措施。合理的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脑梗死伴有糖尿病患者遵循糖尿病的饮食原则,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职业、年龄、性别、血糖量,算出每日所需的热量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参照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订出食谱中主要的主食和副食,依照患者服用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使用的种类及数量,将以上主要食物按每日3餐或4餐分配,为患者制订食谱,再根据食物互换法调配饮食花样。脑梗死患者因假性球麻痹、吞咽、面部神经受损,致使患者的咀嚼功能降低,为保证患者每天必须的热量,护士应协助营养师改进食物的形态,昏迷患者可经胃管注入加菜泥或菜汁的流质饮食,有咀嚼功能的患者高纤维素饮食,防止便秘[2]。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在餐前30min皮下注射胰岛素。

2.3 口服药物的护理本组患者口服药物种类繁多,时间性要求很强,尤其是降糖药物。为了帮助患者准确、准时服用,笔者首次发药前打印服药单,将服药时间、方法等标注清楚交给患者或家属,每次发药前再将当时的药单独包装,标识清楚,发药时再次提醒患者或家属,保证了患者服药的准确性,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使药效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4 跌倒的护理跌倒是老年人群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温度觉、本体感觉消失,因此,要高度重视跌倒的危险因素,加强患者的安全防护的健康宣教,告诫患者在护理人员视力范围内活动,活动不灵的要有护理人员协助,保持地面不湿滑,楼道厕所要有扶手。

2.5 皮肤护理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擦洗、勤更衣。注射胰岛素时,局部皮肤严格消毒,以防感染。为防止并发糖尿病足,每日进行足部皮肤的清洗、按摩。修剪趾甲略呈弧形,与脚趾等缘。鞋袜平整、宽松。动态观察足部皮肤,若有水肿、皮损、破溃时及时处理。注意保护骨隆突处,定时进行受压处局部按摩,每2h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的动作。禁用热水袋、电毯等过热的物品直接皮肤接触,以免烫伤。

2.6 功能锻炼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爱好、病情特点选择安全、简便的肢体功能训练及恰当的活动方式。长期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改善肌糖原的氧化代谢,使最大摄氧量增加,肌肉活动能力增强,锻炼可使肥胖患者的体重减轻,胰岛素的受体数可上升。相反,长期休息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葡萄糖耐量减低。锻炼可使肌肉更多地利用脂肪酸,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这样极有利于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防治。

2.7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梗死及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治疗及转归,脑梗死与糖尿病的相互关系。通过宣教使患者及家属明白糖尿病是脑梗死的诱发因素,使患者及家属更好的掌握糖尿病的防治知识,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可控制但不能根治的疾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就可以避免脑梗死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向患者讲明糖尿病饮食要低盐低脂,使患者认识到控制饮食的重要性,以便自觉遵守执行医生为其制定的饮食标准。

3 讨 论

由于糖尿病造成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导致广泛的血管病变,同时2型糖尿病多存在高胰岛素血症,直接影响脂代谢及刺激动脉内膜平滑肌的增殖,促使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脑梗死时脑组织缺血、缺氧,糖无氧代谢加速,血糖过高时,葡萄糖无氧代谢生成的乳酸增多,乳酸堆积加剧了组织缺血性水肿,同时乳酸酸中毒致扩张血管作用也是脑水肿产生的重要因素。酸中毒降低了葡萄糖的利用,ATP合成减少致钠泵衰竭,钠离子内流致细胞坏死,故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时症状较重而预后不良[4],护理难度很大。通过对本组83例患者的护理分析,笔者认为对于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不仅要重视脑梗死的护理,也要注重糖尿病的护理,只有将两者辨证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蒋波.强化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护理87例.实用护理杂志,2O03,19(4):16.

[2] 李宗媛,张淑霞,沙文荣,等.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1,7(6):435.

[3] 许樟荣.护士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承担着重大责任.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O):727.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篇6

关键词脑梗死生活护理护理

脑梗死(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梗塞等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常出现一侧肢体功能障碍和感觉障碍。失语等。据统计8的脑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其中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1年9月~1年7月收治脑梗死患者96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年9月~1年7月收治脑梗死患者96例男5例女例;年龄~89岁;均经T检查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

护理

生活护理:⑴安置合理的:①平卧位:保持患者的功能位置如肩外展5°内旋15°前屈°腕适当背伸手指应伸展稍屈曲伸髋伸膝关节。②健侧卧位:偏瘫患者以健侧卧位为宜。患肩前屈9°~1°下垫一软枕稍屈肘前臂旋前手伸展。患侧下肢屈髋屈膝踝中立位。③患侧卧位:躯干略向后旋转可用靠垫帮助支持摆放舒适。患侧上肢保持伸展位肩关节前屈9°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伸展为防止肩关节后撤将患侧肩胛向前拉出使患侧上肢充分伸展保持抗屈肌痉挛。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微屈曲踝关节背屈足趾充分伸展使患侧下肢处于屈曲状态保持抗伸肌痉挛。此种是所有中最重要的它增强了患侧感知觉刺激的输入同时使患侧躯体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另外这种更有利于健手自由的活动可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⑵皮肤护理:①减少压力和摩擦力经常更换每小时翻身1次。在翻身过程中动作要慢要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②保持患者床铺整洁平整干燥湿式扫床被褥及衬衣要柔软。③促进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环按时床上局部擦洗用红花酒精或5酒精按摩骨隆突处防止褥疮的发生用气垫、气圈等垫于突出部位尽量让患者感到安全和舒适。

病情观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及体温的变化如神志清醒的患者突然言语不清、嗜睡且反应迟钝时应考虑出现新的梗死必须加强监护经常巡视病房并做好应急措施。

心理护理:患者因突然失语和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照顾、以前的正常生活被打乱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护士及家属应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地帮助患者使其树立继续生活的勇气。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摆脱依赖消极的心理并以娴熟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通过心理疏导多数患者都会面对现实看到希望争取好的结局大大加速病情恢复。

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的活动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劳逸结合不可操之过急。卧床患者鼓励其床上进行缓慢的肌肉舒缩活动并进行肌肉的按摩、揉捏。对患侧肢体的各关节进行被动活动保持患侧肢体各关节的正常活动度这为日后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时患者不应有疼痛或不适的感觉。当患者训练受挫时要指导患者循序渐进有条不紊不要急于求成。

针对96例脑梗死患者不同的病情做好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可减少脑梗死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降低脑梗死的高复发率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篇7

【关键词】 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8.091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 由于本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十分重要。目前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早期溶栓治疗[1]。早期静脉溶栓可以尽早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液灌流, 最大限度地恢复脑组织的生理功能[2], 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 是根本性治疗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本研究对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100例病例资料全部来自于大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患者发病时间最短1 h, 最长6 h, 平均时间(3.2±0.9)h。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无溶栓禁忌证[3], 全部经CT检查未见出血和新发梗死灶, 符合早期溶栓治疗标准。全部患者在发病期间均出现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脑功能损伤体征表现, 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观察组患者男35例, 女15例, 年龄最小38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53.6±9.4)岁。对照组患者男36例, 女14例, 年龄最小35岁, 最大78岁, 平均年龄(52.9±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在6 h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原则是尽可能缩短发病到治疗之间的时间。

1. 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溶栓前心理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起病急, 会有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而情绪变化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首先与患者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 取得患者的信任, 针对不同的心理状况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疏导, 为其创造良好的群体氛围, 解其紧张、焦虑的心理,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邀请治疗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教, 从而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溶栓治疗。②药物的准备及使用:在溶栓治疗前首先为患者快速静脉输入20%甘露醇250 ml, 同时口服维生素E, 预防溶栓后出现再灌注性损伤。将尿激酶100~150 U先用生理盐水溶解, 再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 注意溶解药物时不可剧烈震荡, 以免降低药物的活力, 要求前10 min滴注总量的2/3, 余下的1/3在后20 min滴完[4]。治疗完成需要在24 h内采用低分子甘素0.4 ml进行皮下注射, 疗程为1周。③加强观察。要求至少有1名护士在患者床边观察, 掌握好滴注的速度, 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药物输注完毕。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如发生过敏, 立即停药。严密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 注意有无出血点及淤斑的出现, 对出血点及淤斑的大小及范围严格观察并记录, 同时还要注意有无穿刺部位渗血、口腔、牙龈出血、便血、女性生殖系统出血等, 做到早发现、早处理[5]。在整个溶栓治疗过程中, 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各项生命体征, 并注意观察意识及瞳孔的变化。④加强溶栓后的护理指导: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的2 h内, 要绝对卧床休息, 24 h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在床上进行活动, 不可过早下床, 饮食要高蛋白、低盐、低脂、低热量、易消化, 少食多餐, 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 戒烟限酒。更换时注意缓慢, 洗澡时间不能过长, 最好有人陪伴, 防止跌倒。溶栓后24 h内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每30分钟记录一次血压的变化及神经功能评估, 特别注意患者的语言功能障碍及四肢运动能力的改变。鼓励患者早期锻炼, 促进肌力康复, 降低致残率, 提高生活质量。

1. 4 疗效判定标准[6] 无效:阻塞远端无血流, 缺血区无血流灌注;有效:血流灌注无改善, 远端血管床不显影, 但造影剂越过阻塞区, 部分显影;显效:缺血区部分灌注, 再通过不超过50%;痊愈:再通达到100%或接近100%, 缺血区完全恢复灌注。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50例患者中, 痊愈22例, 显效13例, 有效9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50例患者中, 痊愈14例,

显效12例, 有效9例, 无效15例, 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82, P

3 讨论

脑梗死在血管疾病中约占70%, 男性患者居多。许多资料显示, 脑梗死已逐渐扩展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 即使是能够存活的患者, 留下的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6, 7]。超早期静脉溶栓大大降低了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然而在溶栓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很多并发症, 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还影响了治疗的效果, 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有着重要的价值[8-10]。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脑梗死超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收到明显的临床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保障, 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天娥, 刘绪凤, 蒋平. 150例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32):6-7.

[2] 袁凤君.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0):263-264.

[3] 马桂芳, 马俊英, 韩华, 等.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中的小组护理配合.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24):75-77.

[4] 王红群.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实用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9):149-150.

[5] 邢玉春.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体会.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24):220-222.

[6] 张小飞.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15):262-263.

[7] 皮燕华, 郭雪林.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早期护理干预. 浙江临床医学, 2012, 14(1):124-125.

[8] 常红, 付玉娟. 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对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与护理.护理研究, 2007, 21(15):1365-1366.

[9] 邵云巧, 刘志宏.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48例效果观察与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19):11-12.

[10] 黄允香.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护理干预. 吉林医学, 2010, 31(1):130-131.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58例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把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入选标准:①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经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③发病时间均未超过6h;④伴有头痛、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排除标准:①老年痴呆患者;②患有严重精神方面疾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自动退出者。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33~84岁,平均(62±4)岁。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32~83岁,平均年龄(61±3)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进行简单健康教育,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和一些主要安全防护措施(如及时清痰)等。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优质护理,具体如下:①护士培训:对护理人员开展优质护理培训,提高主动性、积极性和业务技能。②优化环境:病房尽可能保持安静,进行通风、清洁,1d2次,保证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及时更换床单被褥保持干净整洁。③心理干预:耐心、细致地向患者有针对性的介绍病情,治疗过程等,让患者心里踏实,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病情,对极其悲观负面情绪较重的患者,进行安慰、心理疏导,提高患者依从性;引导患者多想象一些放松的场景,为其讲述使之放松的场景画面,同时给患者讲以往相似病例治疗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恐惧心理。④安全防范: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严格按照交接班流程执行,避免护理错误;做好口腔护理,防止继发肺部感染;在病床四周安装围栏、墙壁安装防摔扶手、地面铺设防滑垫,避免患者发生跌落、磕碰造成内出血、血栓;定期对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更换体位、按摩,降低褥疮的发生率。⑤康复训练:在最佳康复时间(0.5~3个月)内协助指导家属给患者按摩、活动关节,视具体情况适当并循序渐进开展床上自行坐起、吞咽、上肢功能康复锻炼、语言训练等功能训练,期间护士应严格看护,避免发生不良事件。⑥健康宣教:通过微信小视频、宣传册、书籍等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脑梗死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日常注意事项等,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1.3临床观察指标:

①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采用本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发放收回统计,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为90~10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0~60分,满意度以非常满意与满意的患者病例数占各组病例总数的百分比来表示。②记录2组患者治疗成本、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③焦虑、抑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分值越低,表示状况越好;生活质量采用日常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进食、如厕、穿衣、行走、做饭、洗衣等,分值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从结果可以看出,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93%)优于对照组(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治疗总成本(所花费用)、住院总天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医治成本、住院总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3,P<0.05)。

2.4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近年来趋于年轻化,且多数并发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说话变的支吾、致偏瘫、失语等障碍。虽然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小,但栓塞如果在短时间内扩大,会给患者造成很多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负面影响。急性脑梗死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较重的护理负担,一些早期的症状相对较轻,所以很容易被患者忽视,然后错过最好的治疗机会。治疗期间实施合理的护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最佳时间内给予全面、系统的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最大程度减少治疗的风险,确保安全的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4]。优质护理是相对比较新颖的、临床上也较多为之推广的护理方法,其中,它强调围绕“患者”为圆点展开,从患者的实际和基本需要情况出发,对患者进行有效评估后,为实施的开展先制定针对性的计划,使得护理服务更科学更全面,以提高治疗和护理的有效性,在临床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5]。医院推广实施优质护理还可以促进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改善医疗环境,增强和谐的医患关系。本研究优质护理实践中有对护理人员培训、对病房环境进行优化、心理干预、安全防范、康复训练等内容,其中,基础护理实施可预防并发症;通过优质护理的培训,加强了护士的主动性和责任意识;患者入院后立即安排整洁、干净、舒适的病房,为患者展现一个优良的环境,医务人员对患者综合评估后开发特定的护理计划,且在实施护理中视患者的具体病情发展作适当调整,将护理效果提至最佳;心理干预可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在治疗中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了对机体的刺激,增加患者配合程度;增加安全防范措施体现了人性化理念,协助患者完成翻身、下床活动,防止患者摔倒、滑倒等意外发生,避免护患纠纷;康复锻炼则能把握康复治疗时机,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协助患者洗漱,穿带,厕所,等等,做好清洁和卫生保健,督促患者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减少并发症,对偏瘫患者发生后14~90d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起到良好的康复效果[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成本、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9例脑梗死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说明我院在医治急性脑梗死患者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可使住院总时间得到减少、住院经济负担也极大的有可见的减轻,情绪变化得到改善,提高满意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心理护理,患者可以有效缓解消极情绪,提高依从性。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更有利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有效的健康宣教,可以纠正患者的坏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疾病康复,减少疾病的复发。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促进了患者康复进程,缓解患者负面心理和经济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林.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1):185-186.

[2]黄晓清,曾萍,陆宁愿,等.全程优质护理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5):93-94.

[3]魏文娟.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0):2284-2285.

[4]褚海平,王森.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8):148-149.

[5]李萍.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运用价值[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1):139-140.

上一篇:建筑企业董事长总结范文 下一篇:酒店董事长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