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9 11:22:03

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

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篇1

关键词:脑梗死;肢体功能;早期

急性脑梗死是好发于中老年的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或脑细胞因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的疾病[1]。因其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有极高的致残率甚至是致死率。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不仅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且还会加重他们家庭的经济负担。为此,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改善他们的症状,提高他们生存质量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于2012年10月~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除基本溶栓治疗外,还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上述时间来我院治疗的患者15例,女9例,男6例,年龄48~79岁,平均(62.3±6.5)岁,发病时间1.5~36h,平均(15±1.8)h,通过临床诊断以及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15例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既往史中无脑卒中病史及后遗症。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生活质量指数等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相关检查,从各方面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经皮股动脉进行穿刺,然后在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置入4F或5F导管,运用脑血管造影找到动脉狭窄或闭塞处的栓子,经微导丝导引插入微导管至栓子处,最后用微量泵将50万u 尿激酶和100 mI 生理盐水混合液以1.5万~2.0万U/min缓慢加压注入,于此同时注入造影剂,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对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2护理方法

2.1心理辅导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通过沟通减少患者思想上的顾虑,从而避免患者的不良情绪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放弃康复训练;其次要避免患者营养不良,对于能吞咽的患者,要鼓励进食,原则上应少食多餐低脂低胆固醇,不能吞咽的患者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2.2卧床康复护理 此阶段由于患者不能离床活动。对此,康复护理措施主要是肢体的被动运动以及肢体活动摆放。①肢体摆放:在患者的肩下垫软枕,掌心向上的外展外旋位。从而维持患侧肢体功能位;软枕垫在骶髂关节处时,要求脚尖要垂直并保持向上呈内收内旋状态,以免造成患者足下垂。②肢体被动运动:为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和避免肌肉萎缩,应对患肢进行按摩。③吞咽功能的训练:1次/d按摩患者的咬肌和面部肌肉,可有效恢复其语言及自主饮食的功能。

2.3离床康复护理 ①起立坐下运动训练: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时,可每天做此项训练。患者身体保持倾斜或取坐位保持30min。②站立训练:患者由床上独自坐立,同时锻炼双下肢。如果下肢力量恢复达到要求,便可进行下地站立练习。③平衡训练:让患者独自练习站立,同时练习保持平衡。

2.4步行方面的康复护理 患者平衡能力良好并可重心转移,基本步伐趋于稳定时,便可逐渐改善其步态,与此同时也要强化手部康复训练。根据个人喜好,可以开展一些画画,写字等练习。

2.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选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P

3结果

15例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4w后效果比较,见表1。

4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常常伴有神经运动功能障碍,脑梗死发生36h进行早期溶栓治疗以及康复训练,一方面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护理时重点要做好患者认知能力的康复,重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在早期康复治疗中,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适当的锻炼恢复方案,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强度由小变大,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循序渐进进行锻炼,切勿造成患者过度疲劳或锻炼中运动过猛而造成骨折、骨移位的发生。在早期康复锻炼中,要密切观察患者肌力改善、自我感觉及临床反应状态,据患者临床状况及时调整早期康复锻炼计划。

本文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功能恢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3,6,12(6):682-684.

[2]岳华.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术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6,16(12):64-65.

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篇2

解放军208 医院神经内科 吉林省长春市 130062

【摘 要】目的:探讨模式化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 年3 月-2014 年5 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5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 例、观察组48 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基础上采用模式化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生活自理能力(ADL)。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7%(P<0.05);观察组患者AD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模式化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关键词 模式化护理;脑梗死;康复训练

脑梗死为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多数情况下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对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该类患者在医院接受短暂治疗后,漫长恢复期均在家中度过,由此后期康复效果尤其重要。我院对脑梗死患者采用模式化护理路径,效果显著,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 年3 月-2014 年5 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5 例,所有患者经由CT 及MRI 确诊为脑梗死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排除病情危重及合并重要器脏功能衰竭者、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7 例,男27 例,女20例,最小年龄39 岁,最大年龄75 岁,平均(59.4±8.5)岁;观察组48 例,男29 例,女19 例,最小年龄40 岁,最大年龄74 岁,平均(60.1±8.8)岁。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于患者住院期间由康复护士对其进行1 对1 演示锻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训练内容,每天1-2 次,每次30-40min,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基本康复训练技巧。观察组患者采用模式化护理路径,具体方法及内容如下:

(1)患者住院期间康复性训练同对照组。

(2)为患者设计康复训练记录单,主要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诊断资料、患肢肌力、训练前改良Barthel 指数评定、训练记录等内容,于患者出院时发放。

(3)康复训练记录内容模式化,主要是将训练时间、次数、方式、持续时间等固定化,叮嘱患者及家属在训练后及时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

(4)叮嘱患者复诊时携带门诊病历及康复训练记录,方便医生根据患者康复训练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两组患者均2 个月康复训练后进行疗效对比及ADL 评分对比。

1.3 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意识清晰,肢体及语言功能恢复状况较好,日常生活可自理;显效:患者意识清晰,肢体及语言功能恢复情况好,但遗留轻度神经损害体征,基本实现生活自理;有效:患者意识清晰,肢体及语言功不同程度改善: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患者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加重或死亡。总有效率=(治愈+ 显效+ 有效)/ 例数×100%。

ADL 评定标准:评定内包括从穿衣、进食、大小便控制、入厕、平地行走、上下楼梯、洗澡等,满分100 分,得分<20分为完全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得分20-4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需依赖他人;得分41-60 分为中度功能障碍,在他人帮助下可实现生活自理;得分>60 分为功能良好,或轻度功能障碍,生活基本自理。

1.4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 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以( )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若P<0.05 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对照组47 例患者中, 治愈8 例(17.02%),显效11 例(23.40%),有效16 例(34.04%),无效12 例(25.53%),总有效率为74.47%;观察组48 例患者中,治愈15 例(31.25%)显效18 例(37.50%),有效13 例(27.08%),无效2 例(4.17%),总有效率为95.83%,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ADL 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前ADL 评分为对照组(36.7±16.8)分,观察组(36.9±16.4)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ADL 评分为(42.5±17.4) 分, 观察组ADL 评分为(67.5±16.4) 分, 两组护理后ADL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AD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治疗后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对脑梗死患者指导展开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残存功能,使其能够以良好的状况回归社会及家庭。康复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患者日常生活及活动相关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且康复训练的时间越早,取得的效果越为明显[2]。

我院采用模式化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展开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7%(P<0.05);在ADL 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模式化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大大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同时,有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帮助其更好的回归社会与家庭,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石晓银, 陈云. 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9):263-264.

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篇3

后, 两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家属参与式;生活自理能力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79

脑梗死发病急、致残率和病死率高,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致死率明显降低, 但是其致残率依然很高, 很多存活患者会出现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吞咽障碍等,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 2]。而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加强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肢体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本院对41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家属参与式个案康复训练,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8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心肝肾器质性病变、神经中枢系统疾病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 女14例, 年龄66~82岁, 平均年龄(69.6±5.4)岁;

肢体运动障碍程度:轻度21例, 中度16例, 重度4例;肌力等级:1级11例, 2级12例, 3级13例, 4级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 女16例, 年龄68~80岁, 平均年龄(70.4±

5.5)岁;肢体运动障碍程度:轻度19例, 中度17例, 重度5例;肌力等级:1级13例, 2级10例, 3级14例, 4级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整体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家属参与式个案康复训练护方法, 护士组织家属培训, 康复训练由家属及责任护士共同实施、主要为家属操作, 护士每日指导及纠正并设定目标, 由护士负责监督及更换训练项目等。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护理 指导患者以健侧卧位-平卧位交替为主, 每2小时更换一次, 在翻身时不能暴力牵拉瘫痪上肢, 尽量减轻对瘫痪肢体的受压, 翻身时保护好患侧关节功能。

1. 2. 2 被动训练 患者无意识状态时期, 护理人员在发病后第2天开始给患者开展被动运动, 头部的按摩, 然后依次进行上肢、下肢的按摩, 每次按摩完均进行按摩效果的评估。再进行上肢肩部、肘关节、腕关节的被动运动, 下肢的膝关节、髋关节被动运动。指导家属给患者进行被动运动, 增强血液循环, 也增进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亲情交流, 有助于患者树立自信心[3]。

1. 2. 3 主动运动 从患者发病后第3天即可开始被动运动, 并辅助开展助力运动。首先从手指开始, 指导患者如何通过健侧手指来协助患侧手指进行握拳运动等。当患者的患肢肌力达到2级时, 可以开始进行坐位训练, 如:指导患者用健侧肢体协助患肢翻身、左右移动躯体等, 开展坐位训练时, 护理人员先将床头抬高, 帮助患者在床上坐起, 然后逐渐改为下地坐轮椅, 首次训练为5 min, 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增加训练的时间。当患者的肌力达到3级时, 可以进行站立训练, 在护理人员的搀扶下站立, 首次站立1 min, 逐渐增加时间, 并且搀扶者要逐渐减少对患者的支撑力, 并且鼓励患者从轮椅中慢慢站起来, 并扶墙、柜子等支撑物站立, 最后直到患者可以徒手站立起来。当肌力达到4级时患者可以开展行走训练, 护理人员搀扶着患者的患侧, 护士用内侧腿带动患者的患侧下肢行走, 逐渐达到患者可以自行行走[4-6]。

1. 2. 4 预防并发症 ①褥疮。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卫生、干燥, 反投V黾沂舳ㄊ备患者翻身, 每隔1 h或是2 h翻身一次, 并给家属示范如何翻身, 在翻身后保持功能位, 直到家属可以自主完成对患者的准确翻身。要求家属对患者受压部位使用红花油按摩, 2~3次/d[7]。②肺部感染。多数患者的呼吸系统会出现障碍, 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 因此对于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多喝水、深呼吸、用力咳嗽等, 指导家属在陪伴患者过程中经常要求患者饮水, 并遵医嘱进行深呼吸训练等, 通过用力咳嗽、叩背等措施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8-10]。两组患者均在护理1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的评定。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肌力(采用Ashworth法进行肌力的恢复, 分成1级、2级、3级、4级, 分级越高则表明肌力越强)、生活自理能力(使用ADL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 总分为100分, 得分越高则生活自理能力越强)。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 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肌力比较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肌力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1, P

2. 2 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 高于对照组的85.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 低于对照组的24.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且, 脑梗死偏瘫患者在病理上表现为动脉硬化, 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无法促进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11]。而现代康复医学认为:早期行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提高肌力及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2]。

本院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家属参与式个案康复训练, 由医护人员对家属开展系统的培训, 由家属给患者实施各项康复训练护理措施, 增进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亲情沟通, 有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纾解, 同时家属也在持续性的学习和指导患者训练中提高认知水平, 更好的照护患者, 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而且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13-1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肌力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家属参与式个案康复训练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效果确切, 有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玉玲, 谢萍.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4):731-732, 765.

[2] 杨晶. 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21):1959-1960.

[3] 孙艳军, 张雁, 宋英华, 等. 家属参与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床边肢体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中国老年学, 2011, 31(7):1249-1250.

[4] 丁瑛瑛.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6):201-202.

[5] 孙迪, 汪亚群, 杨桂芬, 等. 头皮针抽提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恢复期20例. 浙江中医杂志, 2013, 48(7):526-527.

[6] 汤杰杰. 针灸疏经调脏法对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疗效影响研究.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8(5):231-232.

[7] 刘雪莲, 蒋茶英, 陈闯宏, 等. 社区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在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实用预防医学, 2014, 21(6):753-755.

[8] 夏瑜. 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恢复的影响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23):236-237.

[9] 刘翠, 刘庆红, 石艳琴, 等. 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与护理//中国康复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研讨会论文集, 2012:280-284.

[10] 刚光霞, 杨建学, 黄丽娜. 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系统康复训练疗效^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23):98-99.

[11] 赵习明.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3(11):1357-1358.

[12] 温立杰.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12):170.

[13] 骆莉, 王淑秀. 康复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中医药导报, 2014(9):88-89.

[14] 胡群芳. 早期康复锻炼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当代护士旬刊, 2009(6):18-19.

[15] 石霞, 耿建英, 葛许华.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护理学杂志, 2005, 20(7):61-62.

[16] 陈启英. 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训练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29):88-89.

[收稿日期:2017-02-10]

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篇4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肢体功能恢复;肌肉恢复力度;护理效果

引发脑梗塞的原因是患者的脑部血管组织发生了循环障碍,且具有发病时病情急、情况危急等特点,临床症状上表现为失语或者偏瘫等,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患者,加上脑梗塞疾病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出现的死亡率和残疾率比较高。为了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生活负担,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文选择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并探析其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收治的62例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将患者分成各为31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45~76岁,平均(62.59±4.56)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8.66±5.14)年。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46~78岁,平均(63.69±4.87)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9.08±5.74)年。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即日常的病房输液护理、环境检查还有健康指导等;而研究组则实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具体如下。

1.2.1初期护理 接收患者入院后,先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合理观察;其次,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舒适,如仰、侧卧位等,并按时叮嘱患者转换,以免肢体受到长期的压迫后产生压疮;最后,确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趋于稳定,即可指导患者开展早期的康复训练,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避免偏瘫部位的肌肉发生萎缩。

1.2.2坐、站、行走功能训练 ①接收患者入院后1 w,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开展基础的坐位训练,初期锻炼时,尽量让患者保持小范围,以及动作幅度较小的坐姿,角度控制在60°以内,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之后,再让患者根据自身承受能力转成真正的“坐”姿,并适当延长训练时间。②当患者完成坐位的平衡训练后,则合理增加训练强度,即站立训练,护理人员在指导过程中,应该鼓励患者将被动站立逐渐转变为自主站立,以增强站立时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再一次提升训练难度,即行走训练;③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开展行走训练时,应该保持一定的训练节奏,以患者的行走姿态以及走路步伐的平衡性进行判断,合理增加患者的训练强度和时间。训练过程中还需要仔细患者的肢体是否发生肿胀或者疼痛等不良情况,如果天气较为寒冷,则需要帮助患者做好保暖措施,减少肢体的,以免影响到后期的康复治疗效果。

1.2.3日常训练 指导患者开展日常生活的康复训练,如吃饭、上下楼梯还有穿衣服等,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时的鼓励,以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还要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请患者家属主动帮助患者开展康复训练,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最后,要求护理人员在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时,应该以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以及训练的耐受力等方面为基础,适当增加训练难度。

1.3观察指标 ①利用肌力评定方法对患者护理后的肌力进行测定,其中0级为无肌肉收缩感;I级为可接触到轻微的肌肉收缩;II级为未能在负重情况下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重时运动;III级为可以对抗,且可以在抵抗自身重量情况下完成动作;IV级为可以克服中等强度的阻力;V级可以自由运动、克服多重阻力,且肌力与健侧相近。②判定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治愈:无残疾,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在90%~100%;有效:轻度残疾,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在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较护理前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SPSS 13.0软件对数据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P

2 结果

2.1分析两组护理后的肌力测定 研究组护理后的肌力测定等级中,研究组的0级、I级、II级均为0,III级、IV级和V级的例数分别为5例、11例和15例,所占比重分别为16.13%、35.48%和48.39%;而对照组的研究组的0级、I级、II级均为1例,3例,3例,所占比重3.23%、9.68%、9.68%,III级、IV级和V级的例数分别为10例、9例和5例,所占比重分别为32.26%、29.03%和16.13%,二组超过III级的比重对比下。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P

2.2分析两组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研究组肢体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0.32%,与对照组的67.74%相比效果更佳,且差异P

3 讨论

脑梗塞属于慢性疾病,很难在短期内治愈,且存在一定治疗难度,对于脑梗塞引发的多项并发症中,肢体功能障碍、发音障碍还有些头痛等症状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1]。其中肢体功能障碍是危害到患者正常生活的严重并发症,且还会给患者家庭带来更大负担,所以脑梗塞患者开展早期的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十分必要。本次研究主要对患者的肢体康复训练进有效指导,首先是初期护理,即患者入院后指导并叮嘱患者适当更换;接着,是坐位、站立还有行走的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病情康复以及运动能力逐渐增加训练难度;最后就是日常护理,促进患者各项生活基本技能的恢复[2-4]。根据统计数据可知,研究组的肌力等级超过III级的比重大于对照组,与杨晶等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相一致[5];在肢体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对比上,研究组的90.32%高于对照组的67.74%,其差异P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实行偏瘫康复训练护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郜红梅.穴位按摩在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中的护理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9):276.

[2]吴淑苗.循证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4):18-24.

[3]张艳.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2015,9(07):243-244.

[4]国凤梅.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对策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18):186-187.

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篇5

[关键词] 脑梗死;早期综合康复训练;NHISS评分;ADL评分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9-0111-03

Influence of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rehabilitation effect and NHISS score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N Wanshun YE Xiangming LI Juebao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The Affiliated People's Hospital of Hangzhou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rehabilitation effect and NHISS score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83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One patient was excluded due to referral treatment, and 82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final case.with stable vital signs. Physical activity of the patients was normal in the past, and there were different degrees of hemiplegia at admission.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rt, lung, liver, kidney dysfunction and blood system diseases were excluded.The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a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changes of NIHSS, FMA and ADL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omparative results of NIHSS, FMA and ADL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8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showed that the NIHSS, FMA and ADL scores of all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for 1, 3 month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NIHSS scores of all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1 month. The FMA and ADL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1 mont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NIHSS score; ADL score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脑梗死的发生率逐年增高。脑梗死后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且常伴有偏瘫,致残致死率较高。临床实践发现,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不亚于药物治疗[1]。康复训练可加速脑神经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充分发挥脑的“可塑性”,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条件。对脑梗死患者尤其是伴有偏瘫的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且康复训练用于改善脑梗死个体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有效性已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广泛认可[2-4]。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脑梗死患者83例,1例因转院治疗脱落,最终收录有效病例8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早期综合康复训练,现将康复效果及对NHISS评分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3例,1例因转院治疗脱落,最终收录有效病例82例,生命体征稳定。既往肢体活动正常,入院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疾病者。其中男47例,女35例,年龄45~80岁,平均(56.0±11.3)岁,均为一侧肢体偏瘫,其中左侧50例,右侧32例。其中伴言语障碍 26 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营养脑细胞、改善脑部微循环等常规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来控制血压、血糖、调脂,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早期综合性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定时变换、翻身,采取侧卧或半侧卧位,对患者偏瘫肢体进行主动和被动活动,综合运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主要是穿脱衣、进餐等上肢精细动作方面的练习,端坐位平衡训练及转移训练、步行训练,患者肢体灵活性及协调性训练等。言语功能训练:运用言语训练智能系统,配合软件应用,治疗师一对一进行言语综合训练。中医药传统:配合针灸电刺激训练,中药辨症施护治疗。物理治疗:综合运用低中频电疗、肢体气压、光疗、F疗、温热疗法等。高压氧治疗:无高压氧禁忌证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心理干预:应用卒中后抑郁或焦虑评定量表,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积极向患者或家属进行康复宣教,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个性特征、家庭关系等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以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

1.3 评价指标

(1)对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进行评价[5]。(2)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包括肢体反射活动、共同运动、分离运动、协调性与速度等运动功能,最高总积分100分[6]。(3)采用Bathel指数量表(BI)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价,ADL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7]。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以P

2 结果

82例患者治疗前后NIHSS、FMA及ADL评分比较见表1。82例患者治疗前后NIHSS、FMA及ADL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治疗1、3个月后,所有患者的NIHSS、FMA及ADL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显著降低,而FMA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致死率较高,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是脑部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使脑组织局部性的坏死或脑软化,最终引起局限性的脑功能障碍。局限性的脑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的家庭经济带来非常大的经济负担。

脑梗死病情稳定期的6个月内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阶段。临床实践己经证明,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病情恢复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9],通过开展全面、综合的康复训练及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脑功能重组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及工作能力。李小霞等[10]也证实了上述观点。

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篇6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影响患者一旦出现脑梗塞后其致残率非常高,因此必须及早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1]。我院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急性脑梗塞患者40例进行相关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急性脑梗塞患者共40例,全部患者均通过CT和磁共振获得确诊,排除没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脑梗塞并发出现心力衰竭患者以及心肌梗塞患者等。将患者随机分为20例观察组和20例对照组,观察组其中12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段为56~70岁;对照组其中14例男性,6例女性,年龄段为58~73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1.2.1防止出现肢体畸形和肌肉萎缩①指导患者积极想象肢体运动;②对处于瘫痪状态的皮肤、肌肉以及肌腱开展被动锻炼;③对瘫痪肢体进行抚摸等动作;④使用冷热毛巾进行擦拭;⑤针对肌肉力量等级为0-Ⅰ级的患者,用手掐或使用大头针刺的方式,对肢体造成刺激从而被动引起肢体运动;⑥对肌肉群施加阻力,指导患者对瘫痪肢体进行运动;⑦对肢体关节增加压力,提高关节的牢固性。

1.2.2 运用Bobath法引导肢体功能开展康复训练①从患者发病开始,每2h进行一次翻身,要妥善选择患者的,避免对健康肢体造成影响;②将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告知患者和家属,将肢体康复训练要求贯穿患者每天的生活;③对患肢关节要采取被动锻炼,避免关节出现僵硬;④对患者早期坐位进行训练,并逐步使患者坐位时间获得延长;⑤进行床上训练;借助健康的手进行举肘运动、上举运动以及翻身运动。对髋部位进行控制和旋转,对患侧下肢的控制力开展相应训练;⑥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将身体进行对角线运动,以及进行交叉运动;⑦进行变换训练以及爬行训练,通过重心变换逐渐变为训练;⑧患肢要进行负重站立,以及负重进行平衡训练;⑨开展上肢和手部训练,及早对关节进行活动。患者尽早通过患侧的手拿取东西。

1.2.3对自理生活能力进行训练 患者处于卧床期间,要积极对自理能力进行训练,并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如在护理人员的相应辅助下进行自主洗脸、自主更衣、自主刷牙、自主吃饭以及对肢体进行按摩等。

1.2.4作业疗法 指导患者使用手指进行指鼻子,或进行拍手训练、画画、写字等活动,从而提高双手的协调和控制能力。

1.2.5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由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比较突然,患者发病前还能正常生活,现在变为卧床,因此心理上会出现落差,情绪出现不稳定变化。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2 结果

患者的肌肉力量情况使用Lovert的6级分级法进行评估,以患者入院时的原始肌肉力量作为基准,患者采取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持续28d后的情况,见表1、表2。

注:同对照组相比,*P<0.05

注:同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3.1患者出现急性脑梗塞会对中枢神经元造成很大的损伤,因此仅采取药物治疗不能使患者的神经功能获得恢复,而通过及早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对运动通路神经元起到刺激作用,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使患者尽快康复。

3.2通过采取Bobath法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并且在开展早期功能锻炼过程中,还要求患者同家属共同进行,家属要对患者的患手以及患肢进行接触,从而使患者感到刺激,使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和触觉功能[2]。

3.3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时,要对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进行掌握,并且因人而异,要分析患者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以及不同疾病阶段和动作恢复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训练方式,从容易倒困难,从简单逐渐到复杂,运动量要从小到大,并且不断坚持,训练过程要逐渐进行,如果训练用力过大,会导致患者出现骨折和运动障碍。护理人员或家属要对患者的运动情况进行观察,当患者逐渐恢复运动控制能力后,将辅助运动量逐渐减少,提高自主运动量的比例,最终恢复患者的自主运动,因此患者要进行反复训练,从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3.4急性脑梗塞患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使神经侧支以及神经轴突不断完善,从而使一侧大脑功能出现重组,并且对于健康一侧身体也要开展身体运动,能够对神经系统起到促进,降低并发症出现率,对身体功能进行改善[3]。

参考文献:

[1]刁利华.脑病变患者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35(3): 177.

[2]尹虹,丛磊.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J].中国康复,2010,20(3):20-21.

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篇7

关键词: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影响

临床医学研究发现对脑梗死实施有效地治疗以后,如果能够对患者开展良好的早期康复护理,那么对于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等都有很大的提升[1],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下面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通过采取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进行比较,从而对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用的患者均为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早期护理组和对照组[2]。早期护理组50例患者,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0.1±3.4)岁,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0.3±3.2)岁,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后不同的康复护理。早期护理组在入院第1d开始,就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治疗15d以后进行康复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①按摩患肢,在活动前进行患肢按摩,按摩3次/d,每次大约按摩15min左右[2]。先从肢体的近端开始按摩,之后由近到远,力度由轻到重,一遍完成以后,在按照相反的方向进行一次按摩;②被动活动以及肢体训练,患者肢体活动3次/d,活动8~10遍/次,在全部关节范围之内活动上下肢的关节处,指导患者在活动过程中,手部关节活动,主要是采用十指交叉[3],然后患者将患病的拇指按到健康手指的上稍外展,之后用健康的手指带动患病的手指进行外展,通过内收、屈伸、背屈等方式活动手部关节,下肢的活动要进行搭桥训练,缓解下肢和躯干痉挛,伸展髋关节[4]等,从而使得患者的四肢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康复训练;③卧位和坐位训练,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设定训练强度,将患者床头抬高适当的位置,在膝盖下面放置一个枕头,然后患者坐起卧姿势,伸展脊柱[5],3次/d,持续联系10min/次左右,每天将患者床头抬高适当的位置,然后患者坚持坐位保持30min/d左右;④站立训练,长时间躺在床上,那么对于患者的行走能力会造成影响,因此当患者出现躺着或者是坐着难受时,可以鼓励和引导患者进行站立,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站立锻炼。逐渐地延长站立时间;⑤步行训练,就是患者的全身和患肢的锻炼,由护理人员陪同患者一起进行锻炼,扶住患者的肩部或者是腰部,从而帮助患者进行原地踏步或者是向前向后锻炼,患者的身体好转以后,可以单手扶住,再进行进一步的康复锻炼,直到患者可以独立行走。

1.3疗效判定 两组患者的康复护理结果用运动评分量表(FMA)和改良的指数评分表(MBI)[6]对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前后不同的护理以后,相比于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及MBI评分都有所上升,早期护理组患者在经过有效地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以后,运动评分量表(FMA)进行评分测定达到了(68.13±3.49)分,改良的指数评分表(MBI)进行评分测定达到了(75.34±2.56)分,评分结果显示明显上升。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有效地治疗和后期的康复训练以后,运动评分量表(FMA)进行评分测定达到了(42.81±3.35)分,改良的指数评分表(MBI)进行评分测定达到了(48.36±2.44)分,评分结果虽然有所上升,但是对早期护理组患者和康复组患者治疗后运动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早期护理组的FMA评分及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1],大约占到全部脑血管疾病的70%以上,患者出现的残疾率和死亡率非常高,患者通常身体恢复比较缓慢,运动功能存在很大的障碍,严重情况下会对患者的日产生活能力等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必须加强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研究。

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地早期康复训练,一方面可以促进患者神经侧支系统的循环,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神经轴突突触之间加深联系。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忽略了健康的侧肢体的活动,这样可以达到患者神经系统活动的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按摩患肢,被动活动以及肢体训练,卧位和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从而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本文中通过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和晚期康复护理结果比较,我们发现对于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值得在临床治疗脑梗死疾病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赵华,房迎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06):77-79.

[2]牟洪英.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0,07(11):95-96.

[3]刘丽娟,李虹,杨万英.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3):103-104.

[4]侯彩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7):139-141.

[5]张丽君,江兴妹.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9,04(12):58-60.

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篇8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早期;预后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发病率的逐渐增加,如何更好地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成为临床上关注的课题。对我院2009年1 月~2013 年1月收治的6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积极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 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我国最新脑血管诊断标准,并经头颅 CT证实[1]。其中男38 例,女26例;年龄42~85岁,平均68.6 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梗死 28 例,脑叶梗死19 例,丘脑梗死 12例,小脑梗死 5例。所有入选病例均无失语、意识障碍,既往脑卒中病史伴后遗症者均排除在外。

1.2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给予抗血小板、活血通络、调脂、活化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合并感染的患者给予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等对症及支持。

2 护理

2.1基础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皮肤、饮食护理。

2.2心理护理 耐心与患者交谈,消除其紧张与恐惧心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请家属陪护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配合治疗与护理。

2. 3早期康复护理 ①护士根据患者一般情况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康复训练主要以被动训练为主,逐渐过渡为主动训练。②床上肢置的摆放:避免上肢屈曲、下肢外展、外旋、足下垂以及足内翻的模式,足底部垫软枕,将足尖顶起,以免发生足下垂。③关节活动:鼓励患者每天数次十指交叉握手的手部活动、四肢关节的被动活动,应活动关节2次/d,20~30min/次,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大损害关节面,运动幅度逐渐加大。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肢体挛缩变形,影响肢体功能康复。④膀胱功能训练。尿失禁、留置尿管的患者做好膀胱功能训练,定时夹闭尿管,每3~4h开放1次,嘱患者多饮水,做好尿道口清洁。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如患者病情许可,指导其进食、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

2.4饮食护理 脑梗死患者饮食应予以清淡、低脂、易消化、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要少食多餐,限制动物内脏、脂肪的摄入量,还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应控制在300mg/d以内,食盐量不超过6g/d。要适量增加蛋白质,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还要鼓励患者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还要忌烟酒,也不可食用粗糙、干硬、辛辣刺激性食物。

2.5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护理[2]。由于脑梗死患者语言沟通障碍、肢体功能恢复过程漫长、日常生活经常依赖他人照顾等原因,给患者家庭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患者也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悲观心理[3]。所以护理人员在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病症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患者在入院的时候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及其家属,给患者深入浅出的讲解脑梗死病的原因、病理、临床症状等疾病的相关知识及讲解治疗药物的作用、用药时间、用药的注意事项及副作用等。护理人员态度要和蔼可亲,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因具有四高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复发率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4]。我院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从心理、饮食、用药、康复、健康宣教等多方面入手,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使之主动配合治疗,合理膳食,安全用药,并加强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的早期恢复,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34(7):381-382.

[2]朴惠荣.脑梗死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9,30(20):88.

[3]吴兴俊.120例脑梗死患者的护理[J].山东医药,2010,50?(22):82.

上一篇:心理学和神经科学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工程考研方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