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以后,预防“再梗”放心上

时间:2022-05-19 04:30:33

在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渐趋低龄化。脑梗死不仅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也相当高。有报道称,初次发生脑梗死的患者,2年的复发率为15%,5年后的复发率高达30%。用“定时炸弹”来形容脑梗死以后的高复发率,一点都不为过。

“脑梗”恢复期,治疗不能断

人们常说:“没病防病,有病治病。”对脑梗死患者而言,这句话应该改成“没病防病,有病也要防病”。有病防病,指的是防止疾病的再次发作或加重,医学上称之为“二级预防”。

脑梗死恢复期的治疗原则,一是康复治疗,二是阻止或延缓脑梗死再发,即二级预防。不少脑梗死患者在治愈出院后,不愿意定时、定量吃药。他们认为没有不适症状就说明病好了,可以停药或停止治疗了。其实,“病好了”是个相对的概念。脑梗死是慢性病,急性期过了,只代表病情暂时稳定,并不说明病已被治愈,不需要治疗了。对脑梗死患者而言,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依靠药物,如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等,来维持病情的平稳,防止血液的再次凝集,降低“再梗”风险。

预防“再梗”,牢记8原则

1. 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动脉粥样硬化,努力使血糖、血压、血脂等降至正常范围。在脑梗死急性期,为保证脑内有一定的血液供应,不主张将血压降得太低。当血压高于200/120毫米汞柱时,可给予降压治疗,能用口服降压药控制的,尽量不用静脉降压药。进入恢复期以后,主张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

2.进行抗栓治疗,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目前阿司匹林国内常用剂量为75~150毫克/天,其主要副作用为对消化道的刺激,胃出血史患者和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考虑换用新型的抗血小板制剂,如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房颤患者则应接受正规的抗凝治疗。

3.适当服用脑循环改善剂,以起到营养神经、促进神经细胞代谢的作用;中药制剂,如银杏制剂、丹参、红花、葛根和刺五加等,均有活血化瘀、加强疗效的作用。

4.改变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如高糖、高脂、高盐饮食,以及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采用低盐、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的健康饮食。坚持体育锻炼,每周3次以上,每次30分钟。

5.多喝水,改善高血黏状态。晚餐以多汤饮食(如粥、汤面)为宜;入睡前两小时饮水300毫升,以降低夜间血液的黏度;晨起空腹饮水一杯,以稀释血液,防止脑梗死发生;夜间张口呼吸或打鼾者,因水分丢失更多,血黏度更高,更应注意水分的摄入。

6.注重心理保健,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保持平稳的心态,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减少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7.脑梗死患者应每2~4周复诊1次,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必须吃的药一个都不能少,没必要吃的药尽量不吃,以免对胃、肝、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8.定期检查,如心脏彩超、颈部血管B超、经颅多普勒超声、头颅CT、头颅磁共振等,以便尽早发现“再梗”征兆。

专家提醒

如果突然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症状时,提示有“再梗”可能,患者因立即去医院就诊:

1. 面肌及肢体无力、麻木或麻痹(特别是一侧身体)。

2. 不能言语、说话困难或不能理解语言。

3. 视力丧失(特别是只有一只眼)。

4. 无明显原因的严重头痛。

5. 不能解释的头晕。

6. 失去平衡。

上一篇:限制孩子看垃圾食品广告等 下一篇:“80后”乙肝者:因为年轻,更要选好初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