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相关内容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2:12

森林防火相关内容

森林防火相关内容篇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relative humidity,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sunshine, evaporation, wind and other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the Zhouqu regional forest fire critical period for analysis, so as to arrive easily lead to forest fires and difficult the possibility of forest fires.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forest fire;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P427.3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引言

森林火灾是一种易发性强、破坏性大、扑救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舟曲地区高温、干旱、大风天数逐渐增多,加之林区的可燃物明显增多,发生火灾的机率也相对增加,森林火灾呈多发频发趋势,对森林资源、林木生产危害极大,经济损失严重。森林防火任重道远。舟曲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4.6%,森林防火已是该区林业工作的头等大事。本文从气象要素的变化与森林火险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出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和不易引发森林火灾的气象要素标准值。从而提出林业气象服务对森林防火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基本情况

1) 基本情况 舟曲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南接陇南,地理坐标界于103°51ˊE到104°45ˊE、33°13ˊN到34°01ˊ之间。境内群山环绕,山大沟深,地形复杂,降水少而不均匀,年平均降水量略超全国农林牧业分界年降水量400毫米的界限,森林总面积万291.21万亩,现有活立木蓄积804.72万m3,森林覆盖率不足50%。加之山大坡陡,沟壑纵横、高差悬殊,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植被覆盖度较低,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森林防火尤为突出。为了探求气象要素与森林火险的关系,并为该地区森林防火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气象要素角度,根据气象条件的不同确定该区重点防治区,对舟曲林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该县林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基本气象要素年平均降水量420.6mm,年蒸发量约1900 mm,年平均气温13.4℃,极端最高气温为38.2℃,,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4.0m/s。

二、 森林防火期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舟曲县高温、干旱、大风天气日数逐年增加增多,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为舟曲地区的森林防火期。11月至次年的3月为高等级森林防火期。据气象资料统计舟曲1981年11月-2010年3月降水量27.4 mm,平均月日照时数为130.8小时,平均相对湿度43%,定时最大风力在3级以上月平均为12天,平均日照时间130.8小时(见表1)。

表1 1981 -2010年舟曲地区降水、蒸发、湿度、日照统计表

通过对比(近5年)冬春期间(当年11月-次年3月)舟曲地区的降水量平均为37.8mm,只占年平均降水量mm的8.9%,期间的相对湿度为57%,低于60%, 3级以上天数达12天,蒸发量583.1mm,林下的可燃物载量明显增大,易燃物、可燃物增多,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森林火灾(见表2)。

表2 2005-2010年冬春季(当年11月─次年3月)统计表

三、 气象要素与森林火灾关系分析

林业气象服务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气象与森林火灾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森林中各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取决于气象条件的变化情况,如湿度的大小、气温的高低、降水量的多少、风力的强弱等。晴朗、高温、大风天气,森林中可燃物的含水量下降到40%以下,加之定时风力的影响极易发生森林火灾[1]。

1)空气湿度对森林防火的影响: 空气湿度的大小对森林中的可燃物中的水分的蒸发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空气湿度大森林中可燃物的蒸发量相对较小,则反之。舟曲地区冬春季的相对湿度与夏秋季的相比相对较小,平均湿度为57%(2005-2010年),其中,在期间的2-3月中有13天的湿度低于50%。经气象资料统计表明2005年11月-2006年3月,湿度为57%;2006年11月-2007年3月,湿度为59%;2007年11月-2008年3月,湿度为56%;2008年11月-2009年3月,湿度为58%;2009年11月-2010年3月湿度为53%。根据甘肃省林业科研所的研究,当空气湿度小于60%时,就有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通过对舟曲森林大火的分析可以看出, 2005-2010年11-3月舟曲地区的平均相对湿度为57%,小于60%。

2) 温度与森林防火的关系:在气象条件中,温度是火险天气中的关键因素。气温对森林火灾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温度越高,可燃物中水分蒸发和变干的速度越快,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气温影响可燃物的可燃性,高温还会促使火势更加猛烈。从气象资料上看,舟曲地区在防火期的平均日照时长为小时,在舟曲这样低海拔地区日照时间就会是气温增高,林下可燃物中的水分蒸发相应增加,使可燃物加剧脱水。

3)降水量与森林防火的关系:降水量减少,无雨(雪)日较长,森林可燃物的含水量将不断下降,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也随之增大。一般大雨(雪)过后,四至六天之内不会出现火险。舟曲地区冬春季平均降水量105.3mm,只有年降水量的25%。根据舟曲县气象局统计资料显示 :2005年11月-2010年3月,年平均降水量为37.8mm。降水量的减少相对湿度小可导致林下可燃物的蒸发量增加,一般认为可燃物中的含水量在30%容易引起森林火灾。迭部的森林属天然原始森林,形成历史几百年,地表的可燃物厚度达10-15厘米,一旦有火源就可能引发森林火灾。加之舟曲农牧群众有烧荒种地的习惯,这对森林防火带来极大的隐患。4 ) 风力大小与森林火灾的关系:风力的大小与森林火灾的发生关系尤为密切。风不仅能把植被吹干,有助于燃烧,而且在火灾发生后,还能使火源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加速燃烧,同时使火花飞溅,影响火灾的形状,延伸火灾的外形,扩大火灾面积,使地面火变为树冠火。舟曲地区在防火期定时3级以上风力平均为天。据舟曲县气象资料统计显示:2005年11月-2010年3月,定时风力在三级以上的平均为12天。

5)日照时间与森林火灾的关系: 日照时间的长短同样也与森林火灾有着密切的关系,日照时间长就会引起蒸发量的加大,林下可燃物的含水量减少,容易形成地表火,一般平均日照时间超过100小时就比较容易引发森林火灾,从统计资料上来看舟曲地区防火期的日照时间月平均在133.0小时。

6)蒸发量与森林防火的关系:蒸发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降水、日照、风力、湿度等因素,在防火期内当蒸发量为降水量的10倍时林下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会增加。舟曲地区11月到次年3月的蒸发量平均为583.1mm。是该时段降水量的15.4倍。

7) 森林火灾发生的次数和危害程度以春季最多,最严重。由于每年气象条件变化的明显差异,火险期的早晚、长短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例如冬季降雪量偏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日数多,火险期会相应提前;若雨季开始晚,春旱持续时间长,火险期则会相应延长。如果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降低,火险期则会相应推迟或缩短。

8) 森林火灾的危害相当严重,它不仅会烧毁林木,降低木材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造成大量动植物死亡,火灾后也会影响林内野生动物的生存,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而且还会引起森林小气候的变化,使林区局部地区温差增大,水分蒸发增加,温度降低,无霜期缩短[2]。

四、 森林防火与林业气象服务的关系

近几年来舟曲地区森林火灾呈多发频发趋势,森林防火形势异常严峻。目前依据气象要素与森林火灾的关系,划分森林火灾等级,森林火险等级预报。

1) 森林中各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取决于气象条件的变化情况,如湿度的大小、气温的高低、降水量的多少、风力的强弱等。气象部门分析防火期的气象资料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报,及时的向林业主管部门通报可能发生的森林火灾程度,确定火险等级,起到预警的作用。

2)随着季节气象条件的变化,火险的隐患也随之变化。降雨(雪)稀少、空气干燥、风力较大等气象条件容易诱发火险出现,同时恶劣的天气给扑灭火灾也带来很大困难[3]。气象部门可以在防火期依照气象条件变化的实际情况,分时段分阶段向林业部门提供短期趋势预报,精心做好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每天按时;遇有火点监测信息,气象部门应当在第一时间向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最大限度减轻火灾造成的损失。

3) 通过气象信息如短临预报平台,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预测森林火险的危险程度,在气象条件变化,火险等级较高的时期,通过应急网络平台、村村通等及时火险等级并通知有关级部门报告,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五、几点建议

1)气象、林业两部门应充分利用各自的信息渠道和优势,对森林防火和相关气象信息在数据、资料等方面实行共享。

2)气象、林业两部门联合对全县林区(特别是火灾易发的地区)火险及时进行监测,气象部门充分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做好火险的监测工作,并及时预警预报。林业部门的了望点在发现火险时要及时通知当地的气象部门,以便双方联合对扑灭火情做出应急响应。

3 ) 气象、林业两部门每年春秋两季各召开一次气象与森林防火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全年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遇有急需解决的问题,可随时召开会议予以协调。

4) 气象、林业两部门在进入森林主要防火期前,有政府牵头加强防火期的天气气候变化会商,气象局提供气候背景的分析和预测结果,启动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发现情况及时通报。林业部门依据气象信息做好火险等级的确定及预防的各项措施。

6)气象、林业两部门要建立交流机制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注意掌握对方重要业务工作,有关业务会议可互派专家和业务人员参加,并就共同推动的工作进行部署,不断深化森林防火气象服务工作。

六、 小结

1)在舟曲地区森林防火期内,降水、蒸发、定时最大风力、日照等气象因子的变化对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关系密切,特别是气温、降水、风力、湿度直接影响着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当气温升高,空气相对湿度在60%以下,并有3级以上风力的晴好天气状况下,容易发生森林火灾事故。

2)建立气象与林业主管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平台,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共享,合理利用现有的气象观测设施及林业部门的现代设施,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降低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山东林业学校主编. 气象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321-329.

薛俊刚. 浅论长白山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J],森林防火,2006,(1)66-72.

王正旺等. 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及火情监测应用[J]. 自然灾害学报,2006,(5)45-48.

闫厚等. 气象卫星在森林火灾监测中的应用及其原理[J]. 森林防火,2005,(3)32-36.

王天福等 浅谈迭部地区气象要素变化与森林火灾的关系【J】甘肃科技,2008,(24)78-81.

森林防火相关内容篇2

预防和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大火毁灭森林和草原,还污染大气。带来了山西省森林和草原防灭火工作导则,欢迎大家学习!

 

 

山西省森林和草原防灭火工作导则

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草原火灾,规范防扑程序,明晰工作内容,强化责任落实,构建新型林草防扑火机制,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根据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和《草原防火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印发了《山西省森林和草原防灭火工作导则》,要求各地各林区专题学习,并贯彻执行。

《山西省森林和草原防灭火工作导则》共分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组织体系、火灾风险防控、预警及响应、信息报送、火灾早期处置及扑救、善后工作、制度机制、保障建设十一个部分。

1、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草原火灾,规范防扑程序,明晰工作内容,强化责任落实,构建新型林草防扑火机制,保护森林草原资源,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和《草原防火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山西省各市、县林草部门及省直属各国有林管理局(以下简称“省直林局”)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早期处置及扑救等工作。

3、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管、应急统筹、林草防控的原则;

(2)坚持预防为主、分级负责、联防联护的原则;

(3)坚持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积极消灭的原则;

(4)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扑、安全第一的原则。

4、组织体系

4.1 防火专设机构

根据机构改革有关精神,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以下简称“省林草局”)设置防火处,省直林局应设置防火科,负责本地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及早期处置等业务工作;市、县林草部门应加强防火机构建设。

4.2 防灭火指挥中心

省林草局设立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中心(以下简称“省林草局防灭火指挥中心”),总指挥由局长兼任,副总指挥由主管防火工作的副局长、森林公安局局长兼任;主要负责森林草原火情、火灾的预防,火灾早期处置及扑救的组织、指挥、协调等工作。

省林草局防灭火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林草局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主任由防火处处长兼任,常务副主任由森林和草原防火预警监测中心主任兼任,防火处负责防灭火指挥中心日常工作,预警监测中心具体承办值班、预警监测、火情火灾信息接收报送、林草系统火灾扑救中的相关事宜。市、县林草部门及省直林局均应设立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中心,具体参照省林草局设立。

4.3 防灭火专家库

各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均应设立防灭火专家库,将当地在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处置、扑救中有丰富实战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纳入专家库;在组织扑救较大森林草原火灾时,应吸纳专家库人员参与扑火方案制定、火场作战指挥等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在科学决策、实战指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支撑作用。

4.4 消防队伍

各级林草部门应按照“县县建队”的原则,建设森林草原消防专业队、半专业队。

森林草原防火重点县、省直林局和11个设区的市,均应组建100人以上的森林草原消防专业队伍(设区的市可以与本辖区内的县或省直林局合建);其余有森林草原防火任务的县,应组建50-80人的森林草原消防专业队伍。

有森林草原防火任务的乡(镇)和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应根据当地森林草原防火的实际需要,建立20人以上的半专业森林草原消防队伍。

4.5 巡护队伍

各林场、林区、有林单位应根据林地面积、森林草原火险等级等,聘用一定的专职管护员、兼职管护员等人员,对所辖区域内森林、草原资源进行防火巡护。

    5、火灾风险防控

5.1 防火宣传教育

5.1.1宣教时机

重点时段宣教

每年12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期间,应开展经常性的森林草原防火宣教活动。

重要节点宣教

(1)每年春耕、秋收等农忙时节,应围绕烧荒燎堰、焚烧秸秆等农事活动,开展防火宣教活动;

(2)针对春节、清明、“十月初一”、红白事等民间习俗中上坟烧纸、烧香、燃放烟花爆竹、祭祀用火、点放孔明灯等行为,开展防火宣教活动。

其它时段宣教

(1)每年五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期间,应围绕森林草原旅游、野炊等,开展防火宣教活动;

(2)针对在林区内林业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施工作业期间的野外用火行为,开展防火宣教活动;

(3)其它高森林草原火险时段及有必要开展防火宣教的时机。

5.1.2 宣教方式

固定媒介宣教

(1)有效利用高速公路、国省道、乡村公路、铁路等周边建筑物粘贴或刷写宣传标语进行宣教;

(2)有效利用村庄、学校、林区周边的工矿企业等建筑物粘贴或刷写宣传标语进行宣教;

(3)有效利用林区边缘的碑、牌、墙、封山育林围栏等固定设施粘贴或刷写宣传标语进行宣教;

(4)利用乡村广播、黑板报、公示栏等进行宣教。

移动媒介宣教

(1)通过印发纸质宣传资料进行宣教(如:报刊、杂志、宣传页、宣传画、春联等);

(2)通过印制防火宣传物品进行宣教(如:宣传版面、条幅、彩旗、红袖章、围裙、坎肩、太阳帽、书包、手提带等);

(3)通过防火宣传车辆流动宣教。

电视网络宣教

(1)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进行宣教;

(2)通过手机短信、微信、抖音、微视频、动漫等新型媒介进行宣教。

其它形式宣教

(1)利用防火宣传月、座谈会、防火讲座、培训会等形式进行宣教;

(2)利用以防火为主题的快板书、音乐舞蹈剧、有奖知识问答等文艺题材,创作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文艺作品、文化活动等进行宣教;

(3)通过公开曝光火灾案例和肇事人员的处理情况,开展警示宣传教育。

5.1.3 宣教群体

主要群体

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应全覆盖,主要对中小学生、林农群众、林区施工作业人员、林区工矿企业职工、旅游人员等进行宣教。

特殊群体

(1)突出对痴、呆、傻、聋、哑、精神病人等6种人及其监护人进行宣教;(2)重点对坟(墓)主、返乡祭祀人员、放牧人员、矿主、七十岁以上老人等特殊群体进行宣教。

5.1.4宣教地点

主要侧重于林区和林农交错区的农村、中小学校、工矿企业、旅游景区、火车站、汽车站、集贸市场、林业生产性施工和非生产性施工作业点等人流量集中的地方。

5.2 防火巡查巡护

5.2.1 巡护队伍

巡护队伍主要有4类:专职管护员队伍、兼职管护员队伍、森林草原消防队伍、森林公安队伍。

专职管护员队伍

专职管护员由各森林草原经营单位实行购买式服务和聘任制管理,专门开展野外巡查巡护工作。

兼职管护员队伍

兼职管护员包括各级林草部门和各乡(镇)、村委会聘用的护林员、生态护林员、防火信息员。护林员和生态护林员主要负责对集体林地的巡查巡护;防火信息员主要是协助专职管护员负责国有森林草原资源的巡查巡护。

森林草原消防队伍

森林草原消防队伍按照“有火打火、无火巡护”的原则,在各自辖区内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防火巡查工作。

森林公安队伍

森林公安队伍按照“有案破案、无案巡逻”的原则,在各自辖区内配合有林单位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防火巡查工作。

5.2.2 巡护方式

防火巡护应建立责任制,明确责任区和责任人,严格落实网格化巡查、定点责任看护两项制度,采取地面巡护、无人机空中巡护和GPS巡护等多种巡护方式,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

5.2.3 巡护责任区

每个管护员都应明确巡护的区域、面积、责任,原则上人均巡护面积为0.5万亩至1万亩。

5.2.4 巡护内容

巡护人员按照工作职责主要任务有:

野外用火管控

对野外焚烧秸秆、烧荒燎堰、上坟烧纸、工程用火、点火取暖、野炊、吸烟等违规用火行为应及时进行制止,必要时向当地政府或派出所报告。

隐患排查

①发现隐患。各防火责任人应对责任区火灾风险点、危险源等隐患进行经常性的排查,重点对企业厂矿周边,林区内“林顶线”、“林包线”、“打火星”、老化线路,以及对林路、林农、林牧、林缘地带可疑、可燃物等火灾隐患易发生点应逐一造册登记,建立隐患台账。

②报告反馈。巡护人员对排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做到当日发现、及时报告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对发现的隐患点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消除隐患。

热点核查

对卫星林火监测系统等监测发现或上级通知核查的林草热点信息,应立即进行核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反馈核查结果。

发现火情

各类巡查巡护人员巡查时发现的火情,应在第一时间报告所在单位。

5.2.5 巡护重点

重要时段

在森林草原防火特险期、农耕期、春季旅游期、节假日、清明节等时段,应加强巡查巡护的频次和密度。

重点人群

(1)突出对痴、呆、傻、聋、哑、精神病人等6种人进行重点防范。

(2)对野外施工作业人员、放牧人员、农耕人员、坟(墓)主、返乡祭祀人员、七十岁以上老人、森林草原旅游人员等重点人群进行重点防范。

5.3 火源管控

5.3.1 封山禁火

森林草原防火特险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根据森林草原防火形势需要,及时封山禁火令,划定禁火区域,严禁一切野外用火。

5.3.2 农事用火管控

各级政府及其农业、环保、林草等部门对可能引发森林草原火灾的焚烧秸秆、烧荒燎堰等民事用火,应采取措施严格管控。

5.3.3其它用火管控

对于在林区内进行林业生产性或非生产性等施工作业用火,应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

5.3.4 野外用火管控

对于一切野外违规用火行为,应加大管控、查处、处罚力度。

5.3.5 设置防火检查站

进入森林草原防火期,在通往林区的村口、路口、沟口和景区入口,应设立固定或临时防火检查站卡,加强防火检查,收缴携带的火种,杜绝火种入山进林。

5.4 联防联护

相邻的省、市、县、乡、村,国有林局、林场与毗邻县、乡政府以及村委会之间,均应建立区域联防机制,在信息共享、宣传互动、联防联查、应急处置等方面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实行有火共扑、无火共巡的联防联护机制。

5.5 火情监测及报告

运用卫星林火监测系统监测

各级林草部门应充分利用卫星林火监测系统对所辖区域热点、火情进行监测。

①指定专人每天负责查看、接收卫星林火监测系统的热点、火情信息;

②对接收到的本辖区内热点、火情信息,应立即安排人员到现场进行核查;

③核查结果应在规定的2小时内,通过手机APP终端或值班电脑相关页面迅速反馈;

④反馈内容主要包括:火情发生地点的地类、核查人员姓名(或手机号)、火情描述、火情照片等;

⑤上报核查结果内容必须真实可靠。

其他方式

各有林单位应通过远程视频监控、防火瞭望塔观察、无人机巡护、地面巡查巡护等多种方法手段,对所属林区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立体监测,及时发现火情,确保火情早发现、早报告。

5.6 防火督导检查

森林草原防火期和其它高森林草原火险时段,各级林草部门应组织防火督导组,对基层防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军事重地等重要区域应重点督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6、预警及响应

6.1 火险预测预报

依据省气象局中长期天气预报,省林草局防灭火指挥中心综合分析研判森林草原火险形势,会同省应急厅、气象局及时向全省森林草原火险形势宏观预测预报;配合省气象局制作全省24小时高森林草原火险天气预报,提请森防指办公室,利用电视、电台、网络等各种媒体向全省。

6.2 火险预警

6.2.1 预警分级

根据各地森林草原火险天气条件(大风、干旱、高温等)、林内可燃物易燃程度以及林火蔓延成灾的危险程度,将森林草原火险预警从高到低划分为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五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无色表示,五级为最高级。

6.2.2 预警

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应加强与应急、气象部门会商,共同制作森林草原火险预警信息,并提请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通过预警信息平台和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及时向预警地区和公众红色、橙色、黄色预警信号。蓝色、无色为较低火险等级,不进行预警信号。

6.3 预警和响应

6.3.1 红色预警及响应行动

森林草原火险红色预警等级为五级,形势极度危险,林内可燃物极易燃烧,森林草原火险极易发生,火势蔓延速度极快。必须作出以下响应:

(1)预警地区应加强值班调度,密切注意火情动态;

(2)提请市、县政府及时禁火令或禁火通告,严禁一切野外用火;

(3)组织各类巡护队伍进一步加大巡查巡护密度,延长巡护瞭望时间,密切监视特殊人群动向;

(4)严格火源管控,在进入林区的主要沟口路口设卡布点,严禁携带火种进山;

(5)对可能引起森林草原火灾的居民生活用火严格管理,对重要地区或重点林区严防死守;

(6)森林消防专业队全员值班备勤,半专业扑火队应集结待命,进入临战状态,队员着装,物资机具装车,确保在接到扑火命令后10分钟内出发;

(7)对红色预警地区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和值班备战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8)做好赴火场工作组的有关准备。

6.3.2 橙色预警及响应行动

森林草原火险橙色预警等级为四级,形势高度危险,林内可燃物容易燃烧,森林草原火灾容易发生,火势蔓延速度快。必须作出以下响应:

(1)预警地区应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要对重点和特殊人群重点宣传;

(2)严格控制野外用火审批,禁止在森林草原防火区野外用火;

(3)在重点火险区设卡布点,禁止携带火种进山;

(4)组织巡护队伍开展不间断的巡查巡护和瞭望监测;

(5)森林消防专业队全员值班备勤,靠前布防;半专业扑火队做好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各项准备;

(6)对橙色预警地区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6.3.3 黄色预警及响应行动

森林草原火险黄色预警等级为三级,形势中度危险,林内可燃物较易燃烧,森林草原火灾较易发生。必须作出以下响应:

(1)预警地区应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

(2)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巡护、瞭望监测,加大火源管理力度;

(3)认真检查扑火机具装备、物资等落实情况;

(4)森林消防专业队、半专业队做好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有关准备工作。

6.4 预警解除

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预警具备解除条件后,根据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解除警报通知(或公告),终止预警响应,恢复正常工作。

7、信息报送

7.1 热点信息核查及报送

各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和森林草原经营单位,对发现、监测、接收到的林草热点信息,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核查,并在1.5小时内将核查结果逐级上报到省林草局防灭火指挥中心。

7.2 火情信息接收

(1)省林草局防灭火指挥中心接到省森防指(或有关部门)森林草原火情信息后,应立即逐级通知所涉市、县或省直林局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

(2)各森林草原经营单位一旦发现(或监测到)森林草原火情,应第一时间向当地林草部门(或省直林局)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

(3)各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应接收任何公民或组织报告的森林草原火情信息。

7.3 火情信息报告

各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接到火情报告后,应按照“有火必报”的原则上报,并立即组织开展扑救。具体报告事项有:

(1)当确认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后,应立即向当地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领导报告,同时向当地森防指办公室报告;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综合研判火情发展态势,及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领导。

(2)各地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当地林草部门必须第一时间纵向逐级上报至省林草局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

(3)初发森林草原火情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有:起火时间、火灾地点、起火原因、起火地点天气情况、植被情况、过火面积、扑救情况、可能蔓延的方向、是否需要支援等。

(4)火情(灾)信息应当逐级上报,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越级上报,但越级上报后应及时按正常程序上报。

(5)省林草局防灭火指挥中心值班员每天应汇总全省辖区内的森林草原火情火灾信息,及时报告防灭火指挥中心及办公室领导。

(6)省直林局辖区内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后,应立即同时向省林草局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和火情(灾)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森防指办公室报告。

(7)跨行政区域发生森林草原火情(灾)的,火情(灾)信息应向其共同的上级报告,特殊情况可分别报告。森林草原火情(灾)可能会蔓延到行政区域以外的,应及时通报相邻单位。

7.4 火灾扑救期间信息报告

(1)火灾扑救期间信息报告,应当按照“逐步求精”的原则,先电话报告大概信息,随后核实并书面报告全面、准确的信息;

(2)信息应动态化报告。火灾扑救期间,每隔2小时向上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一次火情动态和扑救工作进展情况;遇有重大情况要随时报告。

(3)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期间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有:火场指挥员、扑火力量组成及数量、火场主要气象因子、火线长度、火点数量、初判火场面积、火场发展态势、下一步打算等。

7.5 重要时段日报告制度

在森林草原防火紧要期、重点时期或者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指定的时段,实行森林草原防灭火调度日报告制度。

各级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于每天16时前向上级防灭火指挥中心书面报告当天火情发生情况。

8、火灾早期处置及扑救

8.1 应急响应

森林草原火情发生后,各级林草部门负责森林草原火灾的早期处置。当地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应按照“打早、打小、打了”和“分级响应、积极消灭”的原则,展开火情处置工作;同时,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立即投入统筹、组织、协调等各项事宜中。具体如下:

(1)火情(灾)发生地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领导立即带领当地防扑火专家及相关人员赶赴火灾现场,组织指挥火灾早期处置及扑救工作;

(2)迅速调集所属专业队、半专业队赶赴火灾现场;

(3)立即成立扑救火灾指挥组、侦察组、专家组、扑救组、后勤保障组等相应组织机构,并分头展开工作;

(4)根据火场侦察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森林草原植被、气象条件、队伍到位、群众向导以及火场态势等因素,科学制定扑火方案;

(5)扑救组根据方案,积极开展火灾扑救;

(6)根据扑火需要,迅速调集相应扑火装备、物资;

(7)上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应及时掌握一线火情,并根据火情态势发展积极做好相关的指导、帮助工作。

同时,按照事权等级划分,立即逐级归口上报,坚持边报边扑、报扑同步;基层政府、各级组织应立即行动起来,积极组织扑救。

8.2 参与指挥部工作

当扑火前线指挥部成立后,在前线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林草系统主要负责前指赋予的一线火场的扑救任务,并提供专家咨询等工作。具体如下:

(1)参加指挥部工作,参与指挥部决策;

(2)积极发挥专家组作用,为指挥部提供扑救火方案及相关建议;

(3)火灾扑救现场的负责人应及时向指挥部反馈火场信息,以便科学指挥决策;

(4)根据扑火需要,及时提出需求,提请指挥部予以解决;

(5)根据火场情况及发展态势,提出是否需要调用上一级人力、物资、装备支援等。

8.3 科学组织扑火

根据火场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森林草原植被、气象条件以及火场态势等因素,按照“以人为本、科学扑救、安全第一”的原则,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科学组织扑火。

8.3.1 科学组织指挥

火灾现场指挥员应由熟悉业务、有扑火经验的领导担任。

现场指挥员要认真分析地理环境和火场态势,在扑火队伍行进、驻地选择和扑火作业时,时刻注意观察天气和火势的变化,提前选好避险线路和地点,确保扑火人员安全。

8.3.2 扑火时机选择

要根据天气、地形、火势等各方面因素,科学确定扑火时机。一般应在林区温度较低、湿度较大、风力较小、风向较稳定的时段(如:凌晨天刚亮前至上午9时,一般为最佳时段),组织各类扑火力量,实施重兵扑救、科学扑救,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

8.3.3 科学配置扑火力量

在火灾扑救中,各级森林消防专业队要发挥扑火专长,发挥主力军、突击队作用,主要承担打火头、攻险段、保重点的重任。

要按照专业力量打明火、半专业队伍和群众消防队伍清余火、当地干部群众守火场的配置原则,科学配置各类扑火力量,配置比例应为1:2:3(或1:3;5),提高扑火效率,确保人员安全。

8.3.4 扑火方式

森林草原火灾应采取直接灭火、飞机灭火、隔离灭火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扑救。

(1)火焰高度低于1.5米的地表火,可采用风力灭火机、风水灭火机、2号、3号灭火工具等进行直接扑救;

(2)火焰高度大于1.5米的地表火,应采用灭火弹、高压细水雾灭火机、消防水泵、开设防火隔离带、飞机撒水等方式进行扑救;

(3)对树冠火和大风天气下的森林草原火灾,主要采取飞机灭火、隔离灭火的方式进行扑救。

8.3.5 扑火人员安全防护

参加扑火人员要科学选择行进路线,禁止从植被茂密、峡谷地带接近火场,禁止迎火头蔓延方向接近火场。

在火灾扑救中,不得动员残疾人、孕妇和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草原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扑救。

8.4 提高响应级别

当火场、火势已超出本地火灾扑救力量能力范围时,当地林草部门应积极主动向前线指挥部及上一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提出申请,在指挥部启动上一级应急响应的基础上,上一级防灭火指挥中心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1)派出工作组及专家;

(2)抽调外援消防专业队伍;

(3)筹措、提供扑救火灾物资、装备;

(4)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当军事设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设备、输油气管道、重要电力设施等重要目标物和重大危险源受到森林草原火灾威胁时,应立即提请上一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措施。

8.5 分级响应及处置措施

根据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情形,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当地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依据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启动的应急响应等级,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一般情况,随着火情态势的不断发展,响应级别随之提高,各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也随之做好响应相关工作。

8.6 火场清理和看守

森林草原火灾扑灭后,林草部门应按照前线挥部统一部署,组织所属扑火力量做好余火清理工作。经检查验收,达到无火、无烟、无味后,扑火人员方可撤离火场。火场看守工作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

8.7 响应结束

在森林草原火灾全部扑灭、火场清理验收合格、次生灾害后果基本消除后,由启动应急响应的原机构决定终止应急响应。

9、善后工作

9.1 火灾调查

火灾扑灭后,林草部门应在当地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的领导下,做好火灾调查相关工作。

9.2 工作总结

扑火工作结束后,林草部门要及时总结、分析火灾预防工作漏洞、火灾发生原因和火灾扑救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按时报送工作总结。

9.3 植被恢复

火灾过后,林草部门应适时做好火烧迹地林木采伐、植被恢复等相关工作,有效避免次生灾害,尽快恢复森林草原植被。

10、制度机制

10.1 值班制度

各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应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领导干部要坚持带班,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

10.2 报告制度

当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后,当地林草主管部门应立即逐级报告上级林草主管部门,同时报送同级应急主管部门,实行“双报告”制度,做到有火必报。

10.3 协同联动机制

各级林草和应急管理部门应建立森林草原火灾信息报送处置协同联动机制,凡先接到火灾信息报告的一方,应当立即组织进行处理,同时及时通报对方,并随即上报。

10.4 会商研判制度

根据全省森林草原防火规律和火险等级,省林草局应及时会同省应急厅、省气象局开展会商,对森林草原火灾风险点、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适时火险预警信息,安排部署森林草原防火各项工作;根据火灾发展趋势等情况,积极与相关部门开展会商,研判火灾发展趋势,安排部署各项扑救工作。

10.5 网格化巡查、定点责任看护制度

森林草原防火巡查巡护应建立责任制,把林区划分为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都有明确的防火责任人,每个巡护人员都有明确的巡护区域、面积、责任,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

10.6 靠前驻防制度

在森林草原防火特险期,消防专业队、半专业队应到森林草原防火重点区域驻防,确保一旦发生火情,第一时间处置,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10.7 联防联护制度

相邻的省、市、县、乡、村,国有林局、林场与毗邻县、乡政府以及村委会之间,均应建立区域联防机制,在信息共享、宣传互动、联防联查、应急处置等方面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实行有火共扑、无火共巡。

10.8 群防群治制度

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不仅要组织专职管护员、兼职管护员、森林消防队员、森林公安人员开展巡查巡护,而且应广泛发动林区干部群众参与防火,形成专群结合的防火局面。

10.9 督导检查制度

在森林草原防火的关键期、紧要期,各级防灭火指挥中心应组织专门人员,定期、不定期对所辖区域防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防范化解风险,积极消除火灾隐患。

11、保障建设

11.1 基础性工作

各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有林单位应提前做好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确保在处置突发森林草原火情、火灾时能够有备无患、高效应对。具体如下:

(1)工作内容

①地形地貌概况,主要包括山势走向,山梁、山谷、河流、悬崖峭壁等分布,岩石裸露地、林中空地、地类、林分结构、林种及分布区域等;

②辖区内现有道路分布状况,明确道路类型(如,等级公路、简易公路、土路、步行道等);

③一旦发生火灾,比较适宜开设防火隔离带的地点、地域分布(如,辖区内可依托道路、河流、林中空地等适宜开设防火隔离带的位置、走向等情况);

④辖区内拟建设防火通道、生物防火隔离带的规划、打算;

⑤辖区内村庄、厂矿企业、学校及河流、湖泊、水库等取水点的分布情况;

⑥辖区内加油(气)站、天然气管道、化工厂等重要设施及易燃易爆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单位分布情况;

⑦林区内高压输电线路、通信线路等分布情况;

⑧林区火险等级区域分布情况;

⑨辖区内专业队、半专业队驻防及分布情况。

(2)各有林单位应结合各自辖区内的地形地貌、植被类型、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情况,将上述内容勘查、划定、系统梳理,编印成册,并标注在地形图、森林资源分布图、卫星(遥感)影像图等图上,形成系统、完整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工作图表资料。

(3)各级林草部门、各有林单位应结合本辖区内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实际,制定防灭火工作建设规划,编制森林草原火灾处置应急预案,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1.2 技术保障

各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均应建立森林草原防灭火专家库,将当地在森林草原火情处置、火灾扑救中有丰富实战经验和理论造诣的人员,纳入专家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森林草原防火监测系统、指挥信息系统等手段建设,为扑救火灾及信息化防火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11.3物资保障

省林草局应加强省级和省直林局森林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储备足够的扑火机具、防护装备和通信器材等物资,用于支援各地和省直林区扑火需要。各级林草部门防火机构应根据本地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需要,建立本级防火物资储备库,储备所需的扑火机具和装备。

11.4 基础设施保障

各级林草部门防火机构应根据本地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实际,加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高山瞭望塔(监测预警点)、森林草原消防供水系统、森林草原防火检查站卡、宣传警示固定碑牌等的建设力度,构筑形成一整套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体系;加强消防专业队、半专业队营房设施、训练场地、办公生活及必要的附属设施建设,满足消防队伍正常的工作、生活需要。

11.5 经费保障

各级政府应将林草部门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及扑救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建设、防火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防火信息化建设等的资金投入力度,并将处置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所需财政负担的经费,作为公共财政应急准备资金。

森林防火相关内容篇3

县人大联系乡镇**是全县森林大乡,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也十分艰巨。**境内群山巍峨,沟壑纵横,林木生长的环境得天独厚。全乡辖4个行政村,森林总面积约66万亩,草原面积约43万亩。丰富的自然条件给当地群众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优势,但宽广的林地草地资源给**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森林草原防火压力,一旦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全乡农牧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将遭受严重威胁,**的生态环境也将会遭受严重的破坏。

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概率逐年降低,火警次数也逐年减少。**近几年实现了森林草原火灾零发生的目标任务,2019年度荣获“全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先进单位”的称号。虽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作为全县森林资源大乡是“失不得火”,更是“失不起火”。为此,县按照《中共**委办公室 **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宣传调研工作的通知》(道委办发〔2020〕46号)文件要求,县级联系领导呷沙东周带领县人大办、县林草局、电信公司和乡镇工作人员对全乡森林草原防灭火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思想认识方面。集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黄明书记、彭清华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尹力省长赴州调研精神。集中召开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宣讲,观看了木里“3.30”等森林草原火灾的警示教育,讲清讲明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各项工作任务,围绕一是认识一定要到位、思想一定要统一,二是政策一定要清楚、情况一定要熟悉,三是宣传一定要广泛、引导一定要到位,四是责任一定要落实、执行一定要有力,五是纪律一定要严明,追责一定要及时等五个方面作了全面要求和强调。

(二)体制机制方面。一是建立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联动体系,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制度;二是结合实际制定了防灭火应急预案;三是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制定相应防灭火应急预案。

(三)责任落实方面。一是建立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体系,明确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包村干部、各村两委、护林员、草管员等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二是强化对村两委和护林员、草管员的督导检查工作;三是明确自10月1日起全面恢复乡村卡点,落实卡点值守职责。

(四)火灾风险隐患方面。一是开展全覆盖隐患排查工作,落实跟踪整改;二是清理规范煨桑点,及时迁出有风险隐患的煨桑点位;三是高火险期内及时禁火令,严格管控野外用火;四是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加大野外用火惩处力度。

(五)队伍建设方面。依托乡应急民兵排等应急力量组建一支应急扑火队伍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六)宣传教育方面。一是通过群众大会、走村入户、微信等方式,广泛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相关法律法规和常识,组织群众集中观看甘孜州和**森林草原防灭火警示教育片,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二是通过张贴横幅标语、村村响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一是在防火期内焚烧秸秆、生活垃圾、祭祀、煨桑、踏青旅游生活用火管控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扑火力量建设与实际需求有差距,义务扑火队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缺乏专业培训。三是对群众防火意识、隐患意识、法制意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存在盲区。四是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五是因病虫害原因导致千余株松树枯死,虽然有企业参与防治工作,但效果不明显,存在火灾隐患。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树立党委政府责任意识。乡党委政府要树立发生森林火灾不只会烧掉老百姓的林子,也会烧掉政府官员的“帽子”的紧追感,真正形成一种不抓森林防火工作不行,不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更不行的共识,把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制定好本辖区内森林防火工作的规划、加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明确森林防火工作职责、搞好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考核、抓好森林火灾的扑救。

(二)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宣传力度。宣传主体上,既要注重抓好成年人的宣传教育,更要重视抓好未成年人的学校教育。宣传形式上,既要有静态的固定宣传形式(如固定型、永久型的森林防火宣传标语),又要有动态的宣传形式(如森林防火录相片、电视宣传片、森林防火宣传车等等);宣传内容上,既要有政策、法规内容以及失火案例教育,也要有森林防火的业务、科技知识,使群众既懂得森林防火的政策、法规,又明白森林防火的各项要求,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又具备正确扑救森林火灾的能力。

(三)细化火源管控措施。火源管控是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进入防火期后,要做好各种火源的管控,要合理布置防火卡点,严禁火源进山入林,从源头预防森林草原火灾隐患。同时也要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如野外用火审批制度、煨桑祭祀用火管理制度、群众进山入林管理制度和特殊人群的监控制度等,通过一些列的制度措施,将群众农事、生产和宗教等用火管控到位,对“聋哑疯傻癫”和未成年实行监护人负责制,并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纳入到乡(村)规民约中,明确农牧民群众的防灭火责任和严肃相关责任追究措施,逐步形成人人参与森林草原防灭火的大格局。

(四)建强森林防火机构。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建立强有力的林防机构是极其必要的,从目前看,虽然建立了县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和办公机构,但是乡、村、组三级森林防火机构还存在短板,几乎没有森林防火机构。乡、村、组三级又是森林防火工作最基层、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机构,必须要切实加强乡、村、组三级森林防组织机构建设,形成自上而下、完善协调的森林防火组织体系。一是乡(镇)要建立森林防火工作专班,成立森林防火兼职队伍,每年进行集中培训和演练,以备应急扑救之用。二是村要建立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并要有一支森林草原义务扑火队。三是组要配备1—2名森林防火联络员。并明确要求乡村组在县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火灾扑救工作。

森林防火相关内容篇4

[关键词]森林防火 宣传教育 原因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305-01

关于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广大科研人员和林业工作者多次探讨,主要将森林火灾归因于人类活动产生的人为火源、森林植被和火源的因素起主要作用以及气象因子、海拔高度,人们的防火意识等方面。分析了森林火灾原因。春季是我省森林防火的重要时期,由于气温升高、风力增大等自然方面的原因,春季一直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季节。找到森林火灾的源头,才能做到早认识、细预案、保安全。

一、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

1、森林可燃物及天气情况:森林中的枯立木、倒木、大枝、树根、腐殖质等燃烧缓慢可燃物较多。这些可燃物着火能长期保持热量,不宜扑灭,而且容易发生复燃火。我省位于最北方,春季降水少,大风多,空气干燥,植物含水率低、易燃烧,是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季节。

2、火源:能够引起森林火灾的火源可以分成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其中自然火源主要包括火山喷发、雷击以及植被和其他地表可燃物的自燃;由这类火源引起的火灾在所有的森林火灾中占据的比例较小。人为火源主要包括生产性火源,如烧灰积肥、烧荒等;和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上坟烧纸等等。研究表明,在我国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之中,人为因素所占比例高达97%以上。由此可见,人为火源是目前我国森林火灾的主要诱导因素。因此对于人为火源更应严查严防。

二、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

据统计我国发生的森林火灾中,有97%以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人们森林防火意识提高了,相当一部分灾害就可以避免。如何让百姓在脑海深处真正意识到火灾的危害,知道那些事会导致森林火灾以及遇到火灾该如何应对等等,这就是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的目标。宣传教育范围要扩大。提高广大群众的森林防灭火意识,建立完善的群防群护体系,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关键。森林防灭火宣传不仅要在林区搞,更需要在林区外的群众中宣传。林区人们在常年接受森林防灭火宣传和现实火灾的教训,森林防火观念已逐步得到加强,而林区外来人口的防火观念、经验则更显淡薄缺乏,这更是隐患之处。因此森防灭火宣传教育范围要扩大,不仅在林区,还要在农区,在乡镇、城市开展。要贯彻“政策主导,全民参与”的方针,让“护林防火,人人有责”变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三、加强森林防灭火队伍的建设

做好队伍体系的建设。一是建立专业、半专业森林机械扑火队同群众扑火队想结合的森防队伍。要建立半专业机械扑火队,配备以风力灭火机具为主的灭火设备和交通车辆,在森林防火期全天待命备战,紧要时期要在林区前沿备战,以便快速出击。同时还要有能力外出援助扑救森林火灾。应当建立专业森林机械扑火队伍,远离林区的管理区要建立群众扑火预备队,以应对较大森林火灾的扑救。要建立军民联防机制,即可有效预防森林火灾发生,又可及时协调妥善处置边境区域的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同周边市县友邻单位共同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和火灾扑救工作,做到“无火共防,有灾共救”,互相支援,互利互助,实现双赢。

四、做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火警早发现、火患早排除、火情早处置、火灾早扑灭的前提,是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控制能力的基础。各农场森林资源多少、状况、分布等各有不同,因此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内容、规模也不尽相同,但是普遍的基本建设项目、内容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完善森防物资管理使用制度:建设的规模以拥有森林资源量确定,一般为30O-100O。储备的物资主要是森防装备、机具、通讯类和医疗、照明、灭火弹等物品。另外,林地资源多的单位要有大型灭火设备的储备,如铲车、挖掘机以及大型设备运输车辆的储备。这些大型设备,灭火效率高,重特大森林火灾使用效果好,在森林防火指挥部登记备案,有火灾需调用时,无条件出动,按工时工量付费。

2、加强防火隔离体系规划和建设。采用具有抗火、耐燃树种,按防火网络总体规划:营造密集且具有阻隔林火蔓延的生物防火林带是防火隔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这方面要加快规划、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另外要依托林区现有公路、林区道路,清除可燃物,扩展防火带宽度,起到工程阻隔带作用。在难种植生物防火带的地段可以开设防火线,构建完整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体系。要因地制宜,重在设防、整体配置,与林区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由大网格到小网格,使防火隔离带密度达到15m/kO以上。

3、逐步建立完善火险预警系统,实现现代化自动化监测:安装自动化火情监控设备,有的t望塔的密度也不足以覆盖全区域,加之t望塔地处高山密林之中,交通不便利,塔上人员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稍有不慎,就常出现t望不到位,发现不及时等问题。地面护林人员所能巡视t望监测的面段则更有限。这些火灾常规监测手段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森林防火监测工作的需要。因此,建设现代化自动火情监控系统已是大势所趋。

四、GPS应用于防火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先进的森林防火手段也应运而生。如火情自动监控系统、森林火灾调度指挥系统、GPS、3D技术在森林防灭火中的应用等等。但是森林防火较先进的科技还没有真正得到应用,许多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森林防火管理信息系统多为基本信息的堆积,与真正意义上的辅助扑救决策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应尽快在原系统基础上研发出能实现对林火行为的预测的科学扑救方案和措施。在森林火灾的扑救上,通过卫星监测到的火场热点,指挥中心可就近调遣巡护人员携带GPS首先到达火场,详实报告火场火势、风向、地理坐标、火的类型、建议需要调集的兵力、采取的战术、扑打的方向、急需的扑火机具等。同时,通过GPS的航迹成图就可以获得火场草图、火场面积、初步计算所需调集的兵力。

森林防火相关内容篇5

我县每年发生森林火灾火警几十起,损失森林面积100公顷左右,烧毁林木1000余立方米,幼树近万株。使全县林农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严重的损失,桃源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从全县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看,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

一是从森林火灾引起直接原因看,具有人为性。全县所发生的森林火灾都是因为人们的不当用火行为造成的;

二是从森林火灾发生时期看,具有季节性。全县森林火灾发生主要集中在“春节”、“清明”两节上,我县在“春节”、“清明”两节发生的森林火灾占全年森林火灾的50%以上;

三是从森林火灾发生的天气气候看,具有干旱多发性。在森林防火期内,天干少雨天气是森林火灾的多发期,一般在连续干旱20天以上,极易发生森林火灾。

四是从森林火灾发生的地域看,具有集中性。全县森林火灾是南路少,北路多;西路少,中路多;林区少,丘陵多。特别是桃源的三大重镇(漳江镇、漆河镇、陬市镇)森林火灾发生的数量最多,面积最大,损失也最大。

根据我县当前森林防火的实际情况,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避免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森林火灾,降低森林火灾的损失,我认为要加强以下四个“力度”:

一、加强各级政府的责任力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的规定,森林防火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县、乡(镇)两级政府要制定好本辖区内森林防火工作的规划、加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明确森林防火工作职责、搞好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考核、抓好森林火灾的扑救,等等。县、乡(镇)两级政府要象重视防洪抢险一样重视森林防火工作,要象抓计划生育一样抓森林防火工作,要象追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一样追究森林火灾的行政长官的责任。要建立全县森林防火工作问责制,在全县各级政府中真正形成一种不抓森林防火工作不行,不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更不行的共识。要使我们的政府官员感到森林火灾不只烧掉了老百姓的林子,也会烧掉政府官员的“帽子”的紧迫感。

二、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宣传力度

我县近几年的森林火灾都是人为造成的,加强对群众的森林防火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森林防火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尤为重要。广大人民群众是森林防火工作的主体。

一是在宣传力度上,要舍得花人力、物力、财力;

二是在宣传群体上,既要注重抓好成年人的宣传教育,更要重视抓好未成年人的学校教育;

三是在宣传形式上,既要有静态的固定宣传形式(如固定型、永久型的森林防火宣传标语),又要有动态的宣传形式(如森林防火录相片、电视宣传片、森林防火宣传车等等);

森林防火相关内容篇6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各行政村及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汲取“4.13”固县乡石泉村、柿庄镇峪里村森林火灾事故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面排查,彻底扭转森林防火工作的被动局面,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进一步查错纠弊、堵漏补缺,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具体措施,强化源头管理,消除火灾隐患,坚决杜绝森林火灾事故再次发生,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安全稳定。

二、活动时间

从4月25日起到5月31日。

三、活动内容

以“4.13”森林火灾事故为鉴,坚持立足事故查原因,着眼反思促工作,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通过深刻反思,真正理清认识、触及思想,认清表象、探及根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反思:

一是思想认识方面。是否认真汲取 “4.13”森林火灾事故教训,在思想上引起了高度重视;是否存在麻痹侥幸思想和工作松懈问题;是否存在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仅停留在贯彻会议精神和收文件通知上;是否存在上紧下松、时紧时松、顾此失彼现象。

二是制度落实方面。森林防火各项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停留在表面上;是否能够按规章制度办事;是否存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是否制定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是否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巡查登记、整改、建档工作。

三是责任落实方面。防火责任是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山头、地块;是否把防火任务具体量化、细化;村主干是否能够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检查、靠前指挥等。

四是队伍建设方面。工作职责、岗位职责是否落实,工作纪律作风是否严格过硬,工作程序是否规范、有序;森林消-防-队伍是否按照上级的要求标准加强建设,是否定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演练,扑火机具、物资储备是否齐全管用。

五是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在野外用火排查中是否真的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野外火源管理措施是否做到了及时、有效,是否做到隐患排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六是应急处置方面。是否制定切实可行的、便于操作的森林火情应急预案,发生火情后是否能够按照应急预案的有关程序进行处置;是否严格执行火情报告制度,是否存在迟报、瞒报现象。

四、实施步骤

本次活动共分四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25日至4月30日)。认真贯彻全镇安全生产反思月活动会议精神,成立活动领导组,制定“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专题动员会进行安排部署。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在全镇形成强大的宣传舆-论氛围。

(二)查找问题阶段(5月1日至5月10日)。要通过组织召开座谈、讨论、反思会等形式,认真查找在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制度完善、火源管控、预案制定、设施配备、队伍建设、物资储备、经费保障等方面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要结合春季森林防火大检查,坚持拉网式大排查与重点林区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各村自查与县、乡级督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加强对各村在森林防火方面存在问题的排查,检查覆盖面要达到100%,问题整改率要达到100%,真正做到彻底查、查彻底,不留盲点,不留死角。

(三)整改落实阶段(5月11日至5月25日)。通过查找,对查找出的问题要进行登记梳理,并及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时限,做到整改内容、标准、措施、时限和责任人“五落实”。同时,各村、各有关单位要结合这次“反思月”活动,总结经验,制定切实符合本辖区实际的森林防火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开创森林防火工作新局面。

(四)总结提高阶段(5月26日至5月31日)。“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结束后,各村要对本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巩固扩大活动成果,并将活动总结及时上报镇林业站。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的组织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镇 “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林业站,办公室主任李克诚(兼),副主任侯风程。办公室负责“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的总体安排,跟踪了解活动进展情况;负责“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有关情况的收集、汇总、梳理、通报等工作。各村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村的“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具体工作方案,并于2015年4月30日前报镇领导组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开展“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是强化安全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森林防火,预防和杜绝森林火灾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各村、各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把“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列入重要工作内容,摆上领导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

2、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成立相应的“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的组织领导,统一思想,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3、狠抓工作落实。要按照镇“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方案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林业工作,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到反思月活动中来,要把查找问题作为活动的关键环节,对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明确整改时限,确保取得实效。

森林防火相关内容篇7

关键词:南华县;森林防火;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识码:A

1 南华县概况

南华县地处滇中高原西部,哀牢山北端,境内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境内山岭纵横,地势垂直差异显著。全县土地总面积226738hm2,其中:林地面积166652.6hm2,占73.50%,森林覆盖率65.86%,活立木总蓄积量7293750m3。

2 南华县森林防火现状

南华县森林防火县级机构为森林防火指挥部,各乡镇设森林防火指挥所,并成立相应的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全县共配备灭火水枪、风力灭火机、灭火弹、油锯等共120余万元的防扑火物资。有各类消防车辆11辆。建有各类森林消防队、义务扑火队共152支5464人。有护林、监测人员646人。南华县地处滇中高原干旱地区,为国家Ⅰ级火险县,森林防火工作仍然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火灾发生的频率仍然保持一定的状态。据统计,1990~2012年,全县共发生森林火灾55起,过火面积1261.27hm2,森林受害面积251.46hm2。

3 南华县森林火灾情况分析

3.1 森林火灾发生规律

3.1.1 日规律

根据森林火灾的起火时间来看,每天12:00~18:00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占全天火灾次数的86%,这是由于该时段气温高,风速大,火险等级高,并且此时段人为活动最为频繁。

3.1.2 季节性规律

从资料来看,一般12月初出现森林火灾,2月底开始剧增,3月底~4月初达到高峰,5月初开始下降,5月底基本很少发生,这与南华县的气象因子及民俗节日有密切的联系。

3.1.3 地域性规律

自1991年以来,全县共发生森林火灾55起,其中:发生最多的龙川镇20起,最少的兔街镇2起。因此,在森林防火工作上应当注重地域差别,要有所侧重。

3.1.4 较大森林火灾发生规律

据资料显示,南华县每10a左右会有1a容易发生较大森林火灾。如:1990年徐营乡“5.3”森林火灾,过火面积89hm2;1999年龙川镇发生“3.23”森林火灾,过火面积46.67hm2,6人死亡;2010年龙川镇发生“2.12”及“3.3”森林火灾,过火面积233hm2。重灾年后的第2、3年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及过火面积明显减少,这一规律与各级政府和群众对森林火灾的重视和认识密切相关。

3.2 南华县森林火灾特点

非生产性火源居多。通过分析南华县近23a来森林火灾发生原因有以下特点:非生产性火源较多,占到了67.3%;林内可燃物增多,易形成大火。南华县森林类型大多数属于可燃物载量大的次生林,且林相残缺不全,植被主要以极易引发森林火灾蔓延的云南松为主。近年连续的自然灾害使林内枯死木剧增、可燃物严重过载;气候恶劣,地形复杂,扑救难度大。南华县地处滇中干旱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时空分布不平衡,容易出现大旱年份。从县城到最远的兔街镇行车需5h,一旦发生大的森林火灾,专业扑火队伍难以快速到达火场。山区地形复杂,山陡箐深,火势漫延极为迅速,给安全扑救森林火灾带来了极大难题。

4 南华县森林防火对策

4.1 加强宣传督查,严格责任落实

增强全社会森林防火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度、高频率地进行防火宣,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防火、人人关注防火的共识。严查火灾隐患,把火灾隐患排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对林区内主要通道、重要设施、仓储重点、景区景点、村舍房屋等周边的危险可燃物,一律组织力量清除。严管野外火源,进一步落实与林区农户、坟主签订的防火责任,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组织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管住人为火源。明确防火关键时期,对重点林区、城市面山、林区坟山实行封山管理,做到严防死守。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各乡镇领导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职责,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抓落实,亲自抓整改。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部门分工负责制的要求,承担起相关责任。

4.2 加强基础建设,改善森林防火自然条件

实施综合治理工程,积极向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申请森林火灾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强林火预测预报、监测、通讯、交通和扑救等网络建设,实现落实责任、资金投入、防救措施和依法治林“四到位”,提高群防群治的能力。加强营林防火措施,将营林工作与森林防火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营林措施不断调节森林的结构与森林的组成,改善森林的抗火性。加强防火阻隔网络建设,在全县逐步建立以自然阻隔、工程阻隔为主,营造生物防火林带为辅的防火阻隔网络体系。

4.3 坚持“四强两严”,在预防和扑救中减少人为影响

强化预警监测、队伍建设、应急处置、扑救保障。认真落实管护责任,明确巡护人员,确保巡山护林人员、望监测人员在岗在位,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进入防火期后,各类森林消防队伍要进入战备状态,提前做好处置突发火情的行动准备,确保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响应,确保在火灾扑救中正确的决策、科学的指挥、有效的组织。严打违法用火、严格责任追究。要组织森林公安、乡镇林业站等有关人员,实行划区包片责任制,对在林区内随意用火行为立即制止并依法从重处罚。对每起森林火灾都要进行责任倒查,确保事故原因查清、事故责任处理,整改措施落实。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宣传督查、落实责任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森林防火自然条件,减轻森林火灾的损失是能做到的。

参考文献

[1] 刘洪廷.云南省森林火灾的特点、扑救方法和战术[J].森林防火,1997(04):24-25.

森林防火相关内容篇8

(一)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森林防火责任制的要求,强化各村、各单位森林防火责任,各村、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主要责任人。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明确划分森林防火责任区,落实防火责任人,签订防火责任状。各村干部负责的防火区域和工作目标要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森林、林地、林木承包合同,把森林防火工作内容和依法应承担的责任明确写入合同。进一步明确和落实马亓山、林区周边单位的防火责任。要建立相应的森林防火联席会议制度,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应急协调机构,负责日常森林防火工作的协调和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指挥。

(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发挥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作用。实行部门抓教育,建立健全应急分队,关键时段服从指挥。进一步明确各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职能和责任区,认真履行承担的职责义务,并积极帮助解决森林防火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行经常性督查和重点性督查相结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督促各村防火措施落到实处。

(三)把宣传教育作为森林防火的基础性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森林防火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用火知识和安全避险知识,强化依法用火责任,营造全社会关注森林防火、参与森林防火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并切实落实森林防火教育进学校、进村、进机关活动,支持建立森林防火志愿者队伍参与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森林防火意识,健全“横到边、纵到底”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网络,使森林防火教育覆盖全社会。确定每年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等节假日期间开展全镇森林防火宣传周活动,11月为全镇森林防火宣传月,开展集中主题宣传。按照宣传教育体系建设标准,加密进山路口、村镇驻地、林区道路两侧、墓地等重点部位森林防火固定标牌的设置,制作悬挂森林火险等级标识旗帜,建立健全重点林区全覆盖的宣传教育、预警体系。

(四)要在防火期内禁火令。按照上级“关于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的相关要求,坚决执行“四个一律”(对在林区野外违法、违规用火者,非公职人员一律依法予以经济处罚或按《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行政拘留;公职人员一律开除公职;在场不加制止的领导一律撤职;野外用火引起森林火灾的,无论成灾与否,一律严厉查办)。各村、各单位要对森林防火通告、《禁火令》和相关法律法规、森林火灾预防扑救常识、典型案例等内容进行宣传。

二、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森林火灾防扑作战能力

(一)全面完成应急分队建设任务。各村建立防火期内全天值班备勤的应急分队队伍;要按照《省森林消防专业队建设与管理规定》标准进行装备和物资储备,加强队伍的规范化、军事化管理;同时要根据森林防火工作的需要,依托应急分队、民兵预备役建立一定数量的森林火灾扑救预备队;要对森林消防队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实战演练。重要节假日及森林防火期内,要集中食宿,强化训练,加强巡逻检查,及时制止违规用火行为。

(二)建立森林防火联防机制,切实提高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建立镇、村二级森林防火联防机制,成立村级义务扑火队。重点村居要以青壮年为主配备扑火队伍。各村必须担负起本区域森林防火的第一责任。森林防火工作涉及两个以上村居的,要建立联防制度,确立联防区域,建立联防组织。

(三)加强林区护林员队伍建设。按照500亩左右生态公益林配备一名护林员的标准,配齐配强护林员队伍,加强对护林员的监督检查和管理、考核。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森林防火长效运行能力

(一)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切实做到“五个结合”,即:与水源建设结合、与公路建设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旅游开发结合、与公墓建设结合。林业站要对林区防火隔离带统一规划,科学规划建设生物防火林带。林区建设的各类工程必须开设防火隔离带或营造防火林带,并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要有计划地改造林内道路、林边、田边树种,根据山区特点,种植刺槐、麻栎等树种,形成具有一定阻隔能力的防火林带。要依托林区现有和新建道路,按照每侧50米的标准建设生物防火隔离带。采取栽植生物防火林带、垒防火墙、打烧和喷洒有机灭草剂等方法,3年内完成重点林区的隔离带建设,建立起单片面积不大于100公顷的林火阻隔网格。

(二)完善林区公路网络,对林区道路进行合理规划。把为居民出行、旅游服务的林区道路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相结合,按照实现消防专业队伍徒步3公里半径作业圈的标准实施建设。

(三)做好水源建设保护工作。水利站要搞好林区水源布局建设,做到平时抗旱浇灌、发生森林火灾时灭火。要充分利用河流、湖泊、水库、小溪、沼泽、池塘等,形成森林防火水源条件。

(四)实施农户搬迁改造工程。要结合生态文明村镇及新农村建设规划,逐步将核心生态区内的村居及零星散户搬迁出林区,集中居住。

(五)改革丧葬习俗。民政所要统一规划,按照一个行政村一处或多个行政村一处标准建设公益性墓地。新葬坟墓一律进入公益性墓地,现有散坟3年内迁入公墓。公益性墓地要建设防火墙,开设隔离带。

(六)加强旅游景区内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应当结合景区建设,制定中长期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开设防火隔离带,建设林火监测系统,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及扑火物资的储备。

四、建立稳定的森林防火投入机制,提高森林防火装备能力

(一)要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资金投入的政策规定,把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森林防火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按照森林防火费用由政府投入为主、受益者合理承担的原则,实行森林火灾有偿防控和救助制度,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主体的森林防火社会化投入机制。要按照“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从每年的经营收入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管好用好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二)森林防火重点村居要至少建设一处防火物资储备库,并按照物资储备标准储备足够数量的物资。每年对扑火机具进行及时补充,定期维修保养,确保能够随时调用。森林消防专业队要按照标准配足装备,增加一定数量先进、新型、高效的灭火装备和以水灭火的机具。

五、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森林防火应急处置能力

(一)要进一步完善火灾应急处置预案,全面提高应对森林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预案内容要着重体现责任制、预防措施、扑救方案的落实和应急反应、保障机制的建立。同时要有针对性的组织扑救实战演练,确保预案的可操作性。

(二)规范森林火灾扑救程序。发生森林火灾,应当按规定程序逐级启动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预案。各村、各单位接到火情报告后,有关人员要及时到达现场,靠前组织指挥扑救。镇森林防火指挥部要根据火灾现场天气、地理条件确定扑救方案、现场指挥扑火队伍,需要上级救援的,按照程序逐级上报上一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

上一篇: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下一篇: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