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0-23 17:55:12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篇1

下面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演示实验的功能和作用谈点体会.

一、创新演示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在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中,有些知识结论没有安排演示实验进行说明,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创新设计一些演示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1.摩擦力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教材中没有安排实验说明摩擦力的方向,而摩擦力方向的判别是学生普遍认为的难点,尤其是静摩擦力的方向,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生活中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难以想象两个相对静止而又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接触面间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取两只鞋刷,使刷毛相对地叠放在粗糙的台面上,水平推上面的一只鞋刷,可以看到上、下物体间刷毛形变的方向相反,由此可推想象出上、下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情况.让两刷毛相对滑动,也可以直观演示滑动摩擦力方向.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象思维的模型,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知识.

2.显微镜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五章第五节的内容.教材中介绍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一个结构图,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设计如下实验:在光具座上做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实验,当成实像时把光屏换成毛玻璃片,在毛玻璃片后面能看到实像,再在毛玻璃片后面放一个凸透镜,使毛玻璃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在凸透镜的后面用眼睛观察,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这就是显微镜的结构.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此装置的原理和结构:做成实像时的凸透镜就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在毛玻璃片后面的凸透镜就相当于目镜.通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

3.声音的传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对于液体能否传播声音,在教材上没有安排特定的演示实验进行验证,只是有“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边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些都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这样的描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设计液体能够传播声音的实验,取甲、乙两部手机,把甲手机用塑料密封好,用乙手机打它,保持呼叫状态,把甲手机轻轻放入较高的装有很多水的玻璃桶中,在手机浸没到接触桶底之前,一直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4.大气压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为了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教师可以创新设计一个瓶吞鸡蛋的演示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做这个演示实验,原因就是做完这个演示实验后鸡蛋不易从敞口瓶中取出,不能在下一班再演示,浪费资源.如果在实验中改用烧瓶和鹌鹑蛋实验,效果非常好.先把烧瓶在热水中烫一下,然后把剥皮鹌鹑蛋(烧老一些)放在口上,鹌鹑蛋就会慢慢进入瓶内,倒置烧瓶口朝下或口朝侧向会更有说服力(因为口朝上,有的学生说是重力的作用).可以设法让瓶子把鹌鹑蛋慢慢吐出来.这个实验能多次重复.由于烧瓶颈长,可以延长鹌鹑蛋被大气压压入的时间,增加了实验的可见度,并能连续多次展示实验.

二、改进演示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在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不好操作或实验效果不理想,这时,教师可以对演示实验进行一些改进,提高演示实验效果.

1.海波熔化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对于这个演示实验,很多教师都有一个感受,就是实验操作有一定的难度,且不易做成功.因此,教师上课时大多采用讲实验或播放录像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听实验或看录像与观察实际实验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师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对该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1)选择纯净新鲜的海波.由于海波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因此海波应密封保存,存放在阴凉处,不能受高温和光照,避免因存放时间过长而引起变质.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更应该注意,若晶体不纯,则不宜再用,更不要重复使用.(2)选择两只量程为0~100℃的温度计,一只温度计插入试管测量海波的温度,另一只温度计插入烧杯中,监测水温的变化.(3)选择合适的温水.海波在33℃以上的干燥空气中易风化失去结晶水,熔点降低.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时,可先调节烧杯中的水温在40℃左右,再把盛有海波晶体的试管放入烧杯中加热.这样,可以缩短实验时间,避免因加热时间过长而使海波失去结晶水,从而解决了温度未达到48℃海波就开始熔化.(4)给海波加热要缓慢均匀.在实验中,如果加热太快,试管中各部分晶体受热不均匀,海波与试管外壁接触部分先熔化变为液体,且温度继续升高,而中间固态部分还未熔化,就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导致错误结论.水浴时应缓慢加热,控制速度,可以适当移开酒精灯,石棉网和烧杯可以维持一段加热,使试管内外温度差保持在3~5℃左右.在海波熔化过程中,应保证水温不超过51℃.(5)不停地对海波进行搅拌.海波是热的不良导体,当试管中有液态海波出现时,为了保证试管壁处和中间部分的温度一致,要不断搅拌海波.(6)及时调整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只能反映温度计玻璃泡周围样品的温度,不能反映整个样品的温度变化.当试管中的海波开始熔化时,玻璃泡附近的温度有可能没有达到海波的熔点,这时学生观察到温度尚未达到熔点,海波就已经开始熔化的现象;有时温度计玻璃泡附近的海波已熔化,并且温度已开始上升,但整个样品还没有完全熔化,学生就会认为,海波还没有熔化完,而温度已经上升了.在海波熔化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始终处于固、液的交界处.

2.电学实验是初中学生学习电学经常要做的实验.在使用现有的器材演示电路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有两点不便.一是现有的器材一般只能在平面上演示,给学生的观察视角带来盲区,最前面的学生也只能翘首而望.如果用千孔板演示,一般需要学生帮忙扶住,而且器材容易掉下来,故障率比较高;二是插片式连接线在连接时不方便,接线柱的螺帽有时拧不紧,而且费时.如果一个接线柱要连接两到三根导线时,放好了第一根,再去拿第二根时第一根又离开了接线柱,要是有第三根就更难拧到一起,接触不好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区何斌老师对电子元器件及导线接头进行了加工.如图1.(1)在电子元器件的座子的后面加装磁吸,现在大多黑板都是铁皮的,直接吸在黑板上就好了(如果不是铁皮黑板就可以用铁皮做一个演示架).如图2.对于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电路图,然后在对应的地方放上元器件即可.(2)为了方便连接导线,可将导线的接头进行改动,把公接靠上一点的地方焊上母接的插口端,取名连环接头.这样,导线之间可以无限连下去.如图3.教学证明,用改进后的器材做电学实验,易接易演,高效省时.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篇2

1.演示实验概述

演示实验是一种由教师操作,将书本上抽象的物理概念以实验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的方式,对于好奇心强烈的初中生来说,其具有趣味性、灵活性、直观性、简单性等特点。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实验现象能够将物理原理直观地呈现出来。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同一种实验器材进行不同种类的演示实验,以便学生能够从中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从而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

2.运用演示实验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物理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本身具有复杂难懂等特点;加之大多数初中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仍旧采取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仅仅以灌输课本知识为主,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在初中物理课堂上,采用演示实验教学能够将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直观的演示操作将物质的变化规律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加深学生对相关物理概念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教学改变了以往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验将书本上枯燥的知识点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演示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教学手段,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在初中物理课堂上,通过演示实验能够将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不仅可以突出物理教学的重点,促使学生对物理重、难点知识加以充分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演示实验开展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增强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从实验中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

3.演示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实践

(1)演示实验在引入新课时的应用。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普遍高于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果仅仅以书本知识为主,只讲解而不实践,则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因此,在引入新课之前,采用演示实验开展教学极为必要。演示实验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物理课堂引入新课之前,采用演示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提高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演示实验,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演示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物理事物或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激起学生探索世界奥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的同时,还应注意向学生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

(3)演示实验在讲解物理习题中的应用。在讲解初中物理习题的过程中,适当地引入演示实验,不失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大多数初中生普遍认为物理学习的难度较大,课后习题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讲解物理习题的过程中配合演示实验,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贯穿其中,还能够为学生降低做题难度。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篇3

[关键词]初中 物理 演示 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要求学生能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而课堂设置中学生实验的比例过大,会增大课堂的压力,因而演示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新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设置了大量的“活动”内容,几乎在每一节的教学中都有实验任务。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物理教学中必须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心理学研究显示,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时,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加强演示实验。 初中生的心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兴趣广泛、强烈,但不能持之以恒,缺乏深度和稳定性。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的过程和直观的结论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和耐心的精神。例如:在《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首先演示母子管实验,在大试管中注入水,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水中,然后提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小试管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实验,学生惊奇的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缓缓上升,感到疑惑不解,教师这时恰当的提问:是什么使得试管缓缓上升的呢?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告诉学生:学习了大自然的知识后,我们就能够知道其中的道理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生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

从记忆角度分析,结合实验讲解的物理规律远比单纯的语言讲解留下的印象深刻。直观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远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影响。真正使学生做到过目不忘的地步,学习成绩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根本方法。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观察实验、总结规律、应用规律的历史。物理学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更离不开实验。

二、演示实验的重要作用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离不开直观现象作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学生的观察是有限的,演示实验中教师的刻意引导可以使学生有了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感知,那么在主体和认识客体间就缺少必要的中介物。例如:在讲电和磁的关系时,只有做好实验,学生才能发现、理解电生磁、磁生电、磁场对电流有作用等物理现象。如果没有实验,学生就难以想象、理解电和磁之间的这种本质联系。

学生头脑有时积累了一些直观材料、生活经验,但有些经验是模糊的、动摇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生动演示,突出主要部分,使模糊的得以鲜明,对错误的加以改正。例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运动和力有些模糊的认识。在教学中就要做好斜面小车实验,分析实验,推出牛顿第一定律,在这基础上更好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如果没有实验,教学将变得十分困难。

三、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上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注意实验的细节问题,以免出现意想不到的失误,确保实验成功,提高课堂效率。

自制仪器,简便易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物理教材中,设计的演示实验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常见材料进行试验,教具甚至无需在实验室去找。教学中自制简易仪器进行实验,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注意实验的可视性。演示实验必须让全班同学都能观察清楚,所以必须注意实验的可视性,例如:在电学实验中,把各元件固定在插孔式演示板上,挂起来进行实验演示,增强实验的可视性。

注意实验的整体效应。例:在《功的原理》一节教学中,把杠杆、动滑轮固定在同一演示板上,并用红纸条标好刻度,然后演示用它们提起重物的情况。这样既增加了实验的可视性,又便于学生注意用杠杆、动滑轮做功的共同点,总结出使用机械不省功的原理。排除了分散实验对学生的思维干扰,提高了课堂效率。

对教材实验的改进。例:在《熔化和凝固》一节中,教材采用萘来研究晶体熔点,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验中很难使萘在较长时间内恒温熔化。如果对晶体熔点的演示做了如下改进:将冰块在塑料袋中压成冰末后放入试管中,然后插入温度计,将试管放入烧杯水中。若实验时气温较高,上课前可向烧杯水中放入少些冰块使水降温。经过以上处理,冰可在十几分钟内保持O℃缓慢熔化,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苏科版初中物理课本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很多,习题和综合实践活动中也设置了许多的实验,这些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这些实验适应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一方面,简单易做,可以由学生自己取材,自己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紧密配合教材,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筋,从中领悟学习物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促进他们的智能融洽结合,和谐发展。

搞好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教师是关键。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和整个体系,按照各个实验的不同特点和作用进行分类,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包括实验的组织形式,时间安排和效果检查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设备不太复杂、材料容易收集,操作比较简单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特别是小制作和设计实验,教师要认真备课,保证一次成功。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做的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它在物理教学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

一、目的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它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好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是完成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原理

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认识事物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加强演示实验。

初中生的心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兴趣广泛、强烈,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一个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生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记忆角度分析,结合实验讲解的物理规律远比单纯的语言讲解留下的印象深刻、久远。科学研究表明:语言信息和形象信息在头脑里的比例是1:1000,即头脑储存语言信息的能力。有人做过形象的比喻:一幢华丽的大楼,你看一眼再复认时,不用语言表达,便能认出。而让你读一遍作家对这一大楼的文字表述后,再去复认这一指定的大楼时,始终比不上“你曾看一眼的功夫”。原因是前者一瞬间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是一种立体的网状结构,而后者是依次性的链状结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把概念、规律通过演示实验转化为物理形象,便于学生记忆。

三、方法

要使演示实验真正达到演示目的要完成此项工作,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课前要有充分准备

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会造成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以至在课堂上手忙脚乱,甚至误导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在思想认识上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怕麻烦,课前根本用不着重新做。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要准备好与本实验相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要在上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为止。教师应对在本实验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三,教师应考虑除课标要求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尽量补充一些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做出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教师可多准备一些酒精,让大部分同学胳膊上都能擦上酒精,随着酒精的蒸发,擦酒精的部位会感到凉。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现象清晰,效果明显。另外,还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二)实验操作要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组装仪器,以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在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刻度尺不能当教鞭用,在使用天平时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蜡烛、酒精灯后,火柴棍不能乱扔,要放在专门的废物盒中。连接电路时,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且连接过程中电键应是断开的。拆卸电路时应先断电源,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沿顺时针方向等。要知道,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大有帮助。

(三)实验用语要准确

教师在介绍仪器名称、性能、注意事项以及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无误,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有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对学生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会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在称呼仪器名称时,就有三种错误现象,一是随意更改仪器名称,如将滑动变阻器称为电阻器,将斜面小车称木板小车;二是将类似的仪器混为一谈,如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统称为弹簧秤;三是方言和普通话夹杂使用,对仪器的读音不准。又如,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将阿基米德原理中的“重力”说成“重量”,“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说成“相互推斥”。

(四)实验过程师生要配合

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然后再讲给学生听,使实验与讲解脱节。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违背教学规律的。教师要在演示实验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如让学生上前来读一读数,动一动手。例如在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时,可先让两个大男生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阀门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女生上来拉,却轻轻松松地将两半球分开了。这样做既给全体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实验的可见度要高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并通过其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所以必须显明易见。在教学中,对于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可以通过声、光、电等多种手段来放大实验的效果。

1.物理现象的变化要显著

为了使现象明显,仪器的尺寸要比较大,尤其是观察部分的尺寸要大、刻度线条要粗,要使教室内最远的同学也能看清。这样做演示的精密度虽有所降低,但可以用感受效果来弥补。必要时可以借助投影、机械放大、光杠杆、放大电路等手段增强现象的明显性,提高观察效果。另外,仪器摆放的位置,观察主体与背景的色调对比等也会影响观察的效果。通常可采用演示板、磁性黑板、染色、生烟、衬托背景、照明等方法来增强观察效果。

2.物理过程的变化要显著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篇5

一、明确演示实验的目的性

在演示实验中,能否顺利完成演示实验任务,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首先在于教师是否能时刻注意演示实验的目的性。

1、深钻教材,拟定演示实验计划。开学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出演示实验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写出哪些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的;哪些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哪些是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等等。

2、正确引导,有的放矢。实验时要向学生指明应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忽略这一点,学生会以看“热闹”的心情来对待演示实验,这样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例如“通电螺线管极性跟电流方向的关系”演示实验,其目的是导出安培定则的概念,而安培定则是用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的一种适用性定则。

3、让学生明确每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教材里安排的每个演示实验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的。例如初中物理讲电流的热效应时有两个演示实验,其目的各不相同。第一个实验是将电阻不同的两根金属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其目的是表明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第二个实验是给同一金属丝通入大小不同的电流,其操作与第一个实验相似,但目的不同,此实验的目的是表明在通电时间一定、电阻相同的情况下,同过电流大时,产生的热量多。由老师在实验前就要让学生明白俩次操作的目的,并督促学生仔细观察浸在煤油中的温度计的变化。

二、演示实验要有示范性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正确操作,合符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又能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实验现象的准确。

1、教师的实验操作一定要规范。初中学生初次接触物理实验,往往有极大的好奇心,对教师的演示实验会格外注意,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力求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在做实验时,不管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都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学生观察。

2、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动作。例如,某些人取温度计总是“满把抓”,习惯用手抓在温度计测量端;取砝码时不用镊子,为图方便而用手去拿;使用弹簧测力器时,不注意它的量程而随便拿个东西就测。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时不仅自己要注意克服生活中的习惯动作,而且要指导学生认真克服这一点。

三、注重演示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的准确性是要求实验要做得成功。中学物理实验一般比较简单,但若准备得不充分或不得要领,有时即使简单的实验,往往做不成功。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必须首先从理论上搞清楚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弄清成败的关键,切不可由失败的实验现象牵强地得出预想的正确结论。

2、正确使用、熟练操作实验仪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基本仪器,主要是指中学物理中一些基本的侧量仪器。例如,力学中的刻度尺、仪表天平、测力计;热学中的温度计;电学中的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是必须准确、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演示实验中大多都是基本仪器的组合使用,因此,对基本仪器的性能、读数和操作方法都要熟悉和掌握。

3、研究实验方法,掌握实验技巧。例如做保险丝为什么能起“保险”作用的演示实验中,如果教师选用了过粗的保险丝,则可能导致铜丝熔断,而保险丝不断的情况,实验结果可想而知是失败的。那么,在做实验时不能选用过粗的保险丝,更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

四、演示实验要讲究直观性

加强直观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发现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演示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是力求现象明显、直观,让全班每个同学都能看清楚,目前中学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多为测量性实验,从直观的角度来说,在课堂上演示不一定让每位学生看得特别清楚。必要时可把一些演示实验、小实验改成学生实验更直观,在课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以发展其实验操作能力。

2、采用幻灯投影,或者采用其他多媒体手段教学,增强直观性。尽可能采用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教学。过去有些实验学生看不清,实验装置又复杂,教师必须让学生轮流到前面去看,这样既影响课堂秩序,又浪费教学时间。能利用幻灯投影,效果更佳。

3、改进实验装置,改善实验设备。实验本身是一门科学,对于物理实验的设计应当有所进步和创造,使之增强演示实验的直观效果。

五、演示实验要注意安全

对于物理实验最首要的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电学实验。如果发生了事故,不但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也会使教师的身心受到危害。因此,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认真检查和遵守操作技术上的安全规则。对于电学、热学实验更应特别注意。当然,只要平时注意对学生加强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实验时讲清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六、演示实验具有启发性

物理实验现象,是认知物理规律真相的向导。演示实验的设计与安排,必须要富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强烈地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引起积极的思维和注意力的迅速转牵。实验中的每一个现象,每一步操作都要让学生聚精会神地观察,去思考,去问自己,为什么产生了这种现象?怎样产生的?下一步又会怎样?结果如何?各现象的内在联系又怎样……这样,学生通过观察进而可探索各种物理规律,使他们在课堂中自始自终处于探究的状态中。

七、要掌握演示实验的灵活性

1、部分演示实验,师生可以开展双边活动,即互动。我认为某些演示实验,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学生上讲台,有学生自己做。例如做“光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这种演示实验。只要老师交代清楚注意事项,学生就能顺利完成它。这样学生上了讲台,台上认真做,台下仔细观察,实验完毕,讨论热烈,既看到了现象,有理解了原理。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根据教学的需要,演示实验可提前开设。如初二下期物理,在上第六章“电压、电阻”之前,我们就提前安排了两次实验。第一次是将常用电学实验器材编号展出,让学生带书本来实验室观察各种器材和仪表,且自己从书本上找出名称写出来,并将各种仪器在电路中的符号写出来。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实验就让学生预习课本,然后到实验室独立完成几项操作:①用导线依照电路图连接实物②使小灯泡发光③电阻两端电压的测量④电压表读数。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篇6

[关键词] 生物实验 实验教学 质量

作为教师,要想搞好生物实验教学,首先应当了解初中生物实验的基本特征和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特征,制订好相应的实验计划。在开展学生实验活动的时候,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比如,如何指导学生操作、怎样检查实验的效果等,如果我们能抓好学生实验的各个环节,就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演示实验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最基本的实验,应当是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时,我们要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比如,如何让实验现象明显,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得清楚等,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问题,不能有半点马虎。如果我们的演示实验失败,就很难把学生带入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情境中去,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提高生物演示实验的成功率、可见度,是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有效率的关键。笔者就此谈谈生物演示实验教学的有关体会,供大家参考。

1.演示实验教学的意义及作用

生物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它能把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化,能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有关的生物知识和原理,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同时,演示实验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还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而演示实验,只要一套装置即可,能节约很多教学成本,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配合讲解或课堂讨论进行演示实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看好演示实验。其实,演示实验的作用远不止这些,比如,可以用演示实验来帮助我们导入新课,还能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感性材料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也不能只限于书上的实验进行演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补充点演示实验。

2.演示实验教学的注意点

在生物演示实验的教学中,老师的演示实验能力,是觉得教学效果高低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我们要把围绕实验目的做好充分示的准备工作,不能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拿了器材就进课堂,一旦实验失败,不仅是浪费课堂教学时间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做好演实验,我们要在实验器材的选择、装置、操作方法等方面都要做好准备和预演,确保实验万无一失。笔者认为,演示教学中的演,表示实验现象要明显,而示代表示范的意思,就是要求我们在操作实验的时候,一定要规范,这对学生实验规范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率

所谓学生实验,就是学生根据实验目的与要求,利用各种仪器进行独立的操作活动,它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形式,学生实验多数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实验进行必要的指导,必要的时候,要边讲授,边让学生实验,因为,初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很有限,尤其是学生才开始进行实验活动的时候,更离不开我们的指导,否则会造成教学的无效性。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

学生有了目的,就能产生学习的动机,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能促进实验效果的提高。然而,初中学生毕竟年龄小,很多学生认为生物也不是中考的主要学科,所以,他们实验目的不明确,缺少应有的科学态度,只是觉得实验好玩。当遇到有难度的实验时,他们就没有好奇了,再也无心坚持,从而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开展学生实验的时候,我们应当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使学生目的的驱使下,认真实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在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方面,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实验在生活方面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使用显微镜,除了让学生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外,我们还应该向学生介绍它在生活方面的运用,如医院对病人的化验就可以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从而帮助医生对病人的正确诊断。当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后,就能激发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2.有效开展学生实验活动

在当前的初中生物实验中,有两大类型的实验,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就是通过实验验证生物学上的有关知识、原理。在对生物知识进行巩固时,验证性实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验证性实验中,不尽加深了对生物知识、原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基本技能,但是,验证性实验存在着不足之处,那就是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种是探索性实验,它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生物知识和原理。探究性实验,不尽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新课程教学所倡导的主要形式。在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知识、自主探索知识。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们要与时俱进,为学生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创设各种情景。比如,让学生探索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要光的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情景: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就有很多生命的小工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它们把太阳光作为生产的动力,这就是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假如没有光,哪些小“工厂”能正常开工吗?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光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三、有效开展探索性实验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活动,它是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探索性学习活动,强调动脑、动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它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它符合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到再认识的规律,因此,在初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的运用它、发展它。初中生物新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样板,比如,发射条件反射那节中就描述了巴甫洛夫的实验过程,然后在“人类神经调节的特征”那节教学内容中,设计了“测定学习时间”的活动,最后在要求学生探索小鸡是怎样建立摄食与声音之间的联系。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有很多,只要我们采用教育创新的手法加以贯彻,就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科学素质的提高。

四、生物实验教学的几个误区

1.重视实验技能,轻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取好的分数,过分的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练习,忽视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做了很多实验后,也没能有效的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只要是实验,就认为是探究性实验

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是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不是说所有实验都要搞探究活动,把所有实验都改成学生的探究活动,是不现实的,也不可能。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能力;意义;途径

一、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的意义

物理,是初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构建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的联系,形成初步的自然科学思维有重要意义。物理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生活之中处处都有物理的影子,而物理也只有结合生活才能变得更加有色彩。同时,物理也是一门基于实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实验在物理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物理实验能力主要包括对实验的理解,对实验器材的运用,通过实验手段验证物理定理、定义观点的能力,另外还有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等,这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综合能力[1]。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刚刚接触正规的物理教育,刚刚接触实验操作部分内容。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都比较强,对于物理中的很多现象都非常感兴趣。因此,利用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物理实验的“神奇”之处来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使他们形成初步的科学素养,这对于进一步推进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物理、学习物理、运用物理都有积极的意义。

二、结合物理实验特点,调动学生内在激情

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这与学生是否愿意去学习这门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喜欢某位教师,进一步就会喜欢这位教师的课程,并可形成较高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初中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水平还较低,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普遍好奇心很强,但是推理能力比较差。因此,巧妙地利用物理实验中的一些“神奇”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热爱物理实验,有参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调动他们内在的激情,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至关重要。比如,在学气压强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们展示一个实验――“蜡烛抽水机”。即:在左边的玻璃杯内放少量的水和一只燃烧的蜡烛。杯口上涂一些凡士林,再用一张穿有橡皮管的硬纸片盖上。把橡皮管的另一头没入右边水杯的水中。不一会右边水杯里的水让蜡烛抽过来了[2]。这样的实验,让好奇心强的初中生感到非常诧异,迅速地就融入了课堂,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比开篇直入的讲解理论知识要强很多,这为以后的打基础起到非常好的牵引作用。

三、充分运用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实验内涵认识

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完整的实验技能。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很好的运用演示实验,很多学生实验课结束了,还没有看清做的是什么,或者是教师自己设计的演示实验有问题,导致学生不能直观的观看,影响了教学效果。实际上,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包括背景色、学生座位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细节都要注意,这样才能设计出一堂比较有效的物理演示实验课堂。比如,在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中,在光的传播路径上喷上烟雾,这样可以使光路清晰可见;再比如在演示焦耳定律时,装置中的煤油也可染成红色,温度计用玻璃管来代替,当通电时,电阻丝产生热量,煤油受热膨胀,效果也比不染色的煤油要更加明显[3]。另外,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如果可以将实验的一些细节借助多媒体中的画中画在各个视角上同时展现出来,再结合实际操作,这样的操作效果要远比单纯地进行实验演示更为有效。

四、营造物理参与实验的氛围,牵引出学生激情

学习一种知识或者技能,一方面需要有学习的条件和基础,另一方面还需要有适于这种学习开展的环境以及科学的奖惩机制,学习物理实验也不例外。新课改提出,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理念。所以说,教师需要通过不断转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到物理实验操作中来,让学生自发的形成参与、探究物理实验的意识。比如“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打擂台”、“物理实验操作知识竞赛”、“家庭物理实验创新发明比赛”等一系列的有趣活动。上课多设疑多讨论,牵引激发他们好胜的激情,尤其是一些简便易行的家庭小实验,比如使用生活中的物品代替物理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物理中的知识使生活中的能源利用率提高,利用物理实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等。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意识和激情,教师还应该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给那些乐于参与实验、勤于动手,以及有创新、有想法的学生给予积极的表彰和鼓励,让学生产生更热烈的激情[4]。通过塑造这样的环境,每个学生都会把参与物理实验、提高物理实验技能看成是一种“荣誉”,进而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

五、加强课堂细节关注,规范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的实验指导和教材中,都设计了很多实验,这些实验都是比较经典的,包括实验内容、操作方法、实验步骤等都非常适合初中生的特点。但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这些实验的过程和设计,而真正在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教师则关注比较少。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多,教师管不过来,另一方面是一些教师的责任心也不够强,疏忽了对实验课堂的管理和指导。实际上,课堂上学生操作的很多细节,都直接关系到学生实验素质的培养和实验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及时地给予指导。比如,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仪器进行预备性调节,要根据实验要求密切各实验仪器之间的联系;实验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注意操作安全,注意数据的记录整理,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实验后,如何进行正确的观察习惯和正确的仪器保养维护习惯,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制作实验报告[5]。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一些细节动作进行关注,比如学生再进行实验过程中,是聚精会神,还是小动作不断;脸上是有会意的微笑,还是眼神迷茫,这些都能反映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感觉,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教师还要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学生,这对初中生很重要,只要不断的鼓励,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树立自信心,积极地参与物理实验环节中来。

总之,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思路的完善与改进,需要教师不断地对物理学科的内涵进行凝练,对物理实验的意义进行总结,而且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的实验方法和理念。同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为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提高他们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EB/OL].

[2]用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EB/OL].

[3]刘宏英.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及其可视性提高[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46).

[4]蒋学亮.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J].新课程(下),2012(3).

[5]杜富林.再议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2011(3).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 多样化演示 课程改革 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32-01

1 初中生物理教学要“去粗取精”和“改革创新”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方法、基本操作和对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非常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方面的认识;有助于对学生培养科学态度、塑造优秀科学精神;有助于学生训练创新意识等各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模式已经由应试教育转向了素质教育,所以教学的实验性就显得尤其重要。相对来说的话,传统的培养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就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了,对此,就必须对原来的陈旧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给学生创造一个真正可以展示才华和施展创新能力的空间。

2 为激发学习兴趣采取多样化演示

在物理教学中占很大比重的要数演示实验了,而且这种教学模式还深受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初中生,因为他们大都处在感性认知大于理性认知的阶段。因为做实验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观察再配合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或者是通过演示实验作引导和示范的作用,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训练的条件。所以,这对学生兴趣爱好的激发和挖掘有着相当突出的作用。

研究表明,学生对学过知识内容的巩固程度,与他们的学习方式有很大关系。要使演示实验更为有效,就必须使用多种方式,尽可能多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它们协同合作,提高学习动机和兴趣。鉴于此,我们可以提出下面几条教学策略:

2.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演示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实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让学生可以看到、听到各种不同的现象和声音。如:当光线不够好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可见度差时,可以使用实物投影来演示;需要采用微观分析的,用课件演示;当实验条件较高,而课堂条件不允许时,可用录像进行演示等等。

2.2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演示实验

老师唱“独角戏”的死框框在物理的实验教学时一定要跳出来,将实验更多的交给学生,以这样的方式增加他们的动手和参与机会。若是简单易成功的实验,可直接交由学生自己去演示,此种还可以增强学生成功完成实验的自信心和能力,例如“摩擦起电”。甚至可以将此类简单的实验当做他们的课下实践作业,让学生从身边寻找合适的物品进行实验,并让学生准备好,到课堂上来演示。让他们从身边的物品着手,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他们切身并且深刻的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可信性。

2.3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演示实验

当实验难度较大或者实验的技术含量过高时候,可以通过师生协作的方式去完成。如“测量电压”实验中,就包括了大量的实验技能:选择实验探究需要的器材、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其计数、初步的测量技能、分析和归纳物理规律、正确对待实验误差等。

2.4将演示实验演变成为探究实验

在课堂上,大部分的演示实验都是验证性质的实验,这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非常有利。但这类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则大打折扣,很容易使学生下意识地把科学研究艰辛的探索过程忽略掉,肤浅的认为科研成果是唾手可得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略用手段,将探索性的实验代替验证性实验,而且要多体现过程,优化设计。

3 教师要注重高效的物理教学

教师备课要具备一定的高效性,上课过程的连贯性和承前启后性决定着教学效果是否高效。面对迅速深化的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使得课堂教学的要求逐渐提高,课堂需要精心组织,教学策略要有讲究,要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启迪他们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这些都是上好物理课的关键所在。让学生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尤其又是初中生。只有让他们自愿主动发展,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这些能力得以发展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了学生由微观到宏观、由现象到本质、由抽象到具体、还有判断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对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的分析;表达能力和归纳;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运用和迁移;用数学方法去定性计算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现在的教材中,从内容的选取、体系的编排、文字的叙述、练习题和插图等方方面面都要注意考虑。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在仔细钻研教材的同时,有认真分析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考虑教学方法的同时,更要研究学习的方法,要做到既传授知识,又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的动脑动手能力,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 结语

合理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坚持真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总之,只要我们更新物理教师的观念,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就一定可以使中学生物理实验教学的高效性得到很好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友湘.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和出路[J].理化教学,2009.4.

[2]王莹莹,代富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探讨[J].科技教育,2009.

[3]何双安.运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与思考,2003.

[4]彭大俊.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

[5]吴国明.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晋江市平山中学.

上一篇:建筑拆除工程安全规范范文 下一篇:安防工程监理细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