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表演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0 11:17:32

艺术表演实践报告

艺术表演实践报告篇1

演讲口才:成功领导演讲语言艺术

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谢榛

演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来说,是指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的一种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领导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面向听众发表讲话。所以,演讲作为一门激发人们心灵之火的艺术,熟练掌握并运用这门艺术,对于领导者提高整体素质,做好领导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1。演讲艺术及其一般分类

演讲主要以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统一,以及演讲者的主体形象来作为演讲的传达手段。从实践中看,演讲具有综合性、现实性和艺术性的多重特点。

·演讲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一门艺术,演讲虽然也是以“讲”为主,但是这种“讲”还要体现“演”。它不仅要把事和理讲清楚,让人听明白,而且还要通过在现场上的直观性言态表达把事物和道理讲得生动、形象、感人,既有情感的激发力,又有声态并作的审美感染力。在演讲活动中,演讲者的身份各不相同,演讲的目的多种多样,演讲的内容包罗万象,演讲的方式各有特点,演讲的场地千差万别,演讲的听众形形,致使演讲话动种类繁多,异彩纷呈。

演讲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即演讲者(主体)、听众(客体),及主、客体同处一起的时境(时间、环境)。这三者缺一不可,离开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构不成演讲活动。与此相比,领导者的报告、发言、讲话等活动虽然也具备这三个条件,但还不足以揭示出演讲的本质属性。演讲与报告、发言、讲话等实践活动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演讲不但是一种以讲为主的宣传活动,同时,又是一种以演为辅的带艺术性的活动。演讲主要以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统一,以及演讲者的主体形象来作为演讲的传达手段。

有声语言(讲)是演讲活动的最主要的物质表达手段,它由语言和声音两种要素构成。有声语言运载着思想和情感,直接影响听众的听觉器官,产生效应。它具有时间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听众听觉的接受对象和欣赏对象。而态势语言(演),就是演讲者的姿态、手势、动作、表情等的表演活动。它是流动着的形体动作。它配合着流动的有声语言,表达出演讲者的思想情感;加强着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弥补着有声语言的不足。它主要影响听众的视觉器官,在听众心里引起美感,得到启示,产生效应。它具有空间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听众视觉的接受对象和欣赏对象。

而主体形象则包括体形、容貌、衣冠、发型、举止、神态、气质等直接诉诸听众的视觉器官。演讲者整个主体形象的美与丑,在一般情况下,不仅直接影响着演讲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听众的心理情绪和美感享受。这就要求演讲者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装饰美。当然,决不同于舞台艺术的性格化和艺术化的装饰美。这就要求在符合演讲思想情感的前提下,注意装饰的朴素、自然、轻便、得体,并具有时代感。同时注意举止神态的潇洒、雍雅、大方,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思想情感的传达,有利于演讲的成功。

艺术表演实践报告篇2

关键词:中国戏曲;院校招生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3

一、绪论

中国戏曲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从文学角度讲,中国戏曲可以与汉赋、唐诗、宋词等相提并论。中国戏曲从起源,到逐渐不断发展,直至成熟,中间经历了千年历史时间,到元明清时期达到戏曲高峰。清乾隆以后,中国戏曲呈现地方戏曲蓬勃发展的状态,成为中国戏曲的主流。到了现代,则伴随中西文化的交融,出现了现代戏。现代戏的发展是中国戏曲历史上重大的历史变革,不但在戏曲反映内容上,而且在戏曲的创作手法、舞台表演、音乐唱腔方面等都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中国戏曲的创作也逐渐以“革命历史剧、讴歌现实剧、改革反思剧、爱情伦理剧、社会伦理剧”为主要内容。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也不断创新,在中国戏曲表演程式的核心地位得到重新确认的同时,也逐渐增加许多新的现代戏曲的表演形式。“以人带戏、名角效应”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舞台美术”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由于中西文化的不断交融,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戏曲也不断受到多元文化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影响,在中国戏曲的舞台美术、音乐配置、道具选择、服饰打扮及戏曲对白、唱词唱腔方面都呈现出与以往传统戏曲,既有差异又有共同点的特性。由于目前中国社会正在处于变化迅速,娱乐多元化的时代,中国戏曲面对诸多形式的娱乐竞争,如何让自己更好的得到群众的欢迎,成为中国戏曲发展面临突出现象。中国戏曲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中国戏曲人才的培养,而中国戏曲人才的培养,却又与中国戏曲院校的招生入学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戏曲院校只有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才可能从中培养出杰出的中国戏曲人才,这样才可能为中国戏曲在诸多的娱乐竞争中赢得一片天地。

二、文献综述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中国民间的歌舞、说唱和滑稽戏综合而成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经过汉、唐、宋、金等朝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为核心的中国戏曲苑,这种艺术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表演艺术等。目前大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例如,昆曲、淮剧、秦腔、粤剧、川剧、河北梆子、湘剧、晋剧、黄梅戏、河南坠子、汉剧、湖南花鼓戏等。

周新友(2012)通过对中国戏曲院校的招生方面研究,当费用水平较高时,这不但限制或妨碍了学员入学的可能性与积极性,同时也使得院校丧失了更多培养戏曲学员的机会与条件,从而造成中国戏曲学院招生入学率的下降。祁建(2008)认为如果学习戏曲的费用是学员所能够承担的,则学员就会有机会进入戏曲院校学习戏曲,从而提高戏曲院校的招生入学率;反之,如果学习的费用水平超过了学员所能承担的经济条件,则学员就会丧失进入戏曲学院学习戏曲的机会,最终导致戏曲学院招生入学率的下降。在政府财政拨款或学院演出收入不断减少的情况,培养戏曲学员的费用也就会相应减少,从而戏曲学院所能够培养的学员数量也就会随之减少,这样就会造成戏曲学院招生计划人数的下降,从而导致戏曲学院招生入学率的下降。祁建(2008)指出由于以前曾经发生过戏曲院校的领导打击报复学生的事件,以及戏曲院校招生过程中存在的“圈子”现象等,这在败坏戏曲院校整体社会声誉的同时,也降低了年轻一代对戏曲院校的信任度,从而妨碍了戏曲院校对于考生的吸引力。张文振(2010)指出,目前中国的戏曲院校在戏曲的艺术本体创作方面缺乏深入研究,对于有助于戏曲艺术实践和创作的理论归纳过于忽略,这导致无法进一步提升戏曲院校的规格和品格,导致社会形象受损。在戏曲院校过于强调戏曲艺术表演的实践,突出以舞台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往往造成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设置,从而忽视了科学研究的内容,这样长期发展就会戏曲院校科研成果少、限制了戏曲院校办学规格的提升,从而成为戏曲院校提升自身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的瓶颈,这也妨碍了新学生的招生。沈勇(2012)认为如果戏曲院校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新颖或创新性强,教学技巧丰富,那么这很有利于吸引更多学员学习戏曲,目前戏曲教学教师人员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教师人员数量的多少成为衡量戏曲院校教师综合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刘坚(2002)指出,戏曲教育专业多、戏曲教师分工细、专长突出、个性明显,这都要求戏曲院校在师资结构队伍构建上面更加健全,否则无法满足戏曲院校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朱为总(2007)指出,由于昆曲的专业演员的演艺标准高、教学难度较大,这就导致昆曲的培训师资相对比较缺乏。中国的许多戏曲院校由于昆曲方面的师资力量不够,导致无法招生。张文振(2010)发现目前中国戏曲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很多不利于戏曲教育和招生的现象:专业从事戏曲教学的教师队伍不够,外聘兼职教师比例太多,教师队伍机构建设不够合理,缺乏戏曲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部分教师的奉献意识差、责任感不强、整体素质偏低等。曲润海(1996)目前的戏曲教学中,尤其是表演教学中,还是仍然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为主,缺乏相应的规范性的教学纲要。刘坚(2002)指出,戏曲院校的培养教材不但应该具有高质量的内容和标准,而且在表述形式和撰写技巧方面也应该实现文风舒展、语言流畅。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到求实显效教学方法的形成,所以提高培养教材的质量和标准,这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戏曲的学习中来,从而促进招生量的提高。王娜(2010)指出在戏曲逐渐丧失原来的主流地位以后,戏曲演出的收入也大幅度减少,这样让很多学员感到无法平衡学习戏曲的付出成本,从而丧失学习戏曲的积极性。在演出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很多戏曲毕业的学员也纷纷转行从事其它行业,不愿意到戏曲行业就业,这样也导致戏曲学员在戏曲行业就业率的下降,从而让学员对未来丧失希望,最终放弃入学学习戏曲。曲润海(1996)在中国戏曲院校培养中,虽然有许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表演戏,但是面对数量众多的大学生和中专生,还是不能满足需求。学生的表演能力在无法得到充分提高和剧团接受能力有限及毕业学生众多的情况下,戏曲院校的学生就业成为限制戏曲院校招生的瓶颈。朱为总(2007)由于戏曲的不景气,昆曲的演出量每年都锐减,这使得中年演员登台演出的机会越来越少,年轻演员对于自己未来艺术发展前途缺乏信心;同时由于较低的就业待遇,这也使得众多演员不愿意把昆曲作为自己职业的终生选择,最终导致昆曲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招生方面的难度越来越大,人员数量越来越少。

本研究报告就假设“戏曲学习所需平均费用水平、戏曲院校的社会形象、戏曲院校教师综合能力水平、戏曲院校教学课程比例、戏曲学员就业比率”与“戏曲院校招生入学率”之间分别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对上述研究假设的关系进行研究检验和研究验证。

三、研究方法设计

由于本研究报告是研究“戏曲学习所需平均费用水平、戏曲院校的社会形象、戏曲院校教师综合能力水平、戏曲院校教学课程比例、戏曲学员就业比率与中国戏曲学校招生入学率”之间的关系,所以本研究报告采用定量演绎方法进行研究。本研究报告选择的研究对象总体是所有中国戏曲学校的在校学生。为了让研究对象更具有广泛代表性,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本研究报告计划随机发放600份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委托中国戏曲院校朋友的关系代为发放和回收。这些委托代为发放和回收的人员都在戏曲院校工作,计划发放的数量安排:(1)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为30份;(2)上海戏剧学院为125份;(3)天津艺术职业学院为30份;(4)中国戏曲学院为140份;(5)中央戏剧学院为135份;(6)山东艺术学院为30份;(7)江苏省戏剧学校为80份;(8)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为30份。在目前流行的商业项目研究中,自我管理式研究最为常用。这种研究方法一般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这种方法具有隐秘性强、应答者考虑时间充分的优点。本研究报告采用电子版的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和回收,这样具有操作简便、节约成本、可靠性高的优点。

四、数据分析

本研究报告的调查问卷这样经过三次修改、测试后,最后的信度测试结果(Cronbach α系数值)是:戏曲学习所需平均费用水平(0.819)、戏曲院校的社会形象(0.675)、戏曲院校教师综合能力水平(0.921)、戏曲院校教学课程比例(0.734)、戏曲学员就业比率(0.697)。这些变量的最低信度测试结果是0.675(大于0.6),这表示调查问卷的题目设计符合达到了规定标准要求,可以正式发放。本研究报告在调查问卷的初步测试和正式发放过程中,都随时对被随机抽取的调查对象进行记录,避免他们重复参与答卷的现象。

本研究报告正式发放调查问卷数量为600份(不包括初步测试的数量),实际回收577份,缺失或不符合的调查问卷共计23份(统一按照缺失处理,予以放弃),回收合格率为96.2%,这个数值达到了研究规定的最低标准(95%)要求,这说明调查问卷是有效的,可以进行数据测量分析。

本研究报告调查问卷的题目基本都是直接从研究文献中获取。根据本研究报告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报告主要侧重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如果本研究报告的结构效度达到规定要求,则可以认为本研究报告的调查问卷的设计题目可以对调查对象之间态度差异情况实现准确测量,即能够准确反映出调查对象的实际差异变化情况。本研究报告的结构效度测量分为:符合效度和判别效度。本研究报告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结构效度中的符合效度测量。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本研究报告首先进行因子分析的检验。本研究报告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提取因子以后,统计分析得出在Sig(P value)=0.000(小于0.05)时,Kaiser-Meyer-Olkin =0.830。KMO数值大小的标准规定,本研究报告的KMO数值为0.830(高于0.7),就说明本研究报告调查问卷数据是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的。本研究报告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后,因子载荷数值最高的为“戏曲院校教师综合能力水平(0.920)”,最低的因子载荷数值为“戏曲院校的社会形象0.632”。根据因子载荷数值大小的判断标准可知,大于或等于0.5,就可以认为调查问卷数据是有效,所以本研究报告的调查问卷数据是达到规定要求的。本研究报告运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方法是最大方差法中的正交旋转测量分析。在对本研究报告进行正交旋转后,获得旋转成份系数矩阵。根据旋转系数矩阵的统计结果可知,旋转后的五个独立成份与五个研究变量相对应,调查问卷的判别效度达到了规定要求,视为有效。

因变量“中国戏曲学校招生入学率”与自变量“戏曲院校的社会形象、戏曲院校教师综合能力水平、戏曲院校教学课程比例、戏曲学员就业比率”之间的皮尔逊系数分别是“0.561、0.619、0.538、0.657”,这表示它们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因变量“中国戏曲学校招生入学率”与自变量“戏曲学习所需平均费用水平”之间的皮尔逊系数分别是“-0.398(绝对值低于0.4)”,这表示它们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或是相关性不显著。

五、研究结果与建议

(一)研究结果

在置信区间(0.05)之内,“戏曲学习所需平均费用水平”与“中国戏曲学校招生入学率”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的研究假设为假(不成立)。本研究报告的数据分析观点与前面文献研究的观点不一样,这也许是由于本研究报告的调查问卷发放对象所限或是以前研究者的观点缺乏深入所致,但这对于中国戏曲院校的招生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借鉴和启示。“戏曲院校的社会形象”的P值(Sig)是0.03(低于0.05),“戏曲院校的社会形象”与“中国戏曲学校招生入学率”之间的皮尔逊系数是“0.561(高于0.4)”。这表示“戏曲院校的社会形象”与“中国戏曲学校招生入学率”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即在置信区间(0.05)之内,“戏曲院校的社会形象”与“中国戏曲学校招生入学率”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的研究假设为真(成立)。“戏曲院校教师综合能力水平”与“中国戏曲学校招生入学率”之间的皮尔逊系数是“0. 619(高于0.4)”。这表示“戏曲院校教师综合能力水平”与“中国戏曲学校招生入学率”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即在置信区间(0.05)之内,“戏曲院校教师综合能力水平”与“中国戏曲学校招生入学率”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的研究假设为真(成立)。“戏曲院校教学课程比例”的P值(Sig)是0.04(低于0.05),“戏曲院校教学课程比例”与“中国戏曲学校招生入学率”之间的皮尔逊系数是“0.538(高于0.4)”。这表示“戏曲院校教学课程比例”与“中国戏曲学校招生入学率”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即在置信区间(0.05)之内,“戏曲院校教学课程比例”与“中国戏曲学校招生入学率”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的研究假设为真(成立)。“戏曲学员就业比率”的P值(Sig)是0.02(低于0.05),“戏曲学员就业比率”与“中国戏曲学校招生入学率”之间的皮尔逊系数是“0.657(高于0.4)”。这表示“戏曲学员就业比率”与“中国戏曲学校招生入学率”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即在置信区间(0.05)之内,“戏曲学员就业比率”与“中国戏曲学校招生入学率”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的研究假设为真(成立)。

(二)研究建议

本研究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文献研究的总结,针对目前中国戏曲院校的招生情况,着重从如下几个角度提出本研究报告的一些中国戏曲院校的招生建议,希望这可以为促进中国戏曲院校的招生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1.收费标准合理化,提高戏曲学习奖励

无论是从戏曲院校的经济投入,还是学员学习成本投入的角度而言,费用的增加一直是目前困扰戏曲学院和学生进行戏曲教学和学习的绊脚石。很多中国戏曲院校由于经济投入的不足,无法有效改变教学环境、无法提高教学待遇,以致整体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戏曲学习成本的增加,也导致一些戏曲天赋较好的学员不能进入戏曲学院的大门,导致戏曲人才的流失。所以适当提高戏曲学生的学习奖励,可以更好的鼓励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促进中国戏曲行业的健康发展。

2.塑造良好形象、提高社会影响力

戏曲学院的良好社会形象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无形的吸引力,就如同招牌一样,这直接代表和反映了戏曲学院整体的教学质量和内在价值。在信息化情况下,学生更多是凭借戏曲院校的外在社会影响和形象而选择戏曲院校。这需要避免在中国戏曲院校招生过程中存在的“圈子”现象,所以提高戏曲学院的良好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可以提高学生选择戏曲学院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促进中国戏曲学院招生的增加。

3.构建科学师资队伍、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戏曲教学过程的核心力量,直接决定着戏曲学院的内外在社会形象和整理教学质量。目前的很多知名表演艺术家,由于戏曲院校的职称和待遇的原因,不愿意亲自到戏曲院校进行教学指导,这对于戏曲院校的学生表演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限制。专业从事戏曲教学的教师队伍不够,外聘兼职教师比例太多,教师队伍机构建设不够合理,缺乏戏曲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部分教师的奉献意识差、责任感不强、整体素质偏低等。所以,这就需要根据戏曲教育专业多的特点,做到戏曲教师分工细、专长突出、个性明显,搭配合理的教学人员结构是促进中国戏曲院校招生增加的必要途径。

4.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多样化需求

在目前的戏曲教学中,尤其是表演教学中,还是仍然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为主,缺乏相应的规范性的教学纲要。所以他认为应该按照不同的专业、科目、年级规律,对戏曲类的教材进行细致、实用、规范的编制,同时编制相应的音像教材作为补充。这样可以使得戏曲教学的过程更为有效,培养目标和内容更为明确。从宏观层次上,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根据不同的戏曲院校的特点而构建;从微观层次上讲,课程体系设置应该是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不同的课程需要相互联系,以突出专业的特点。总之,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与体系,这可以有效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从而增加中戏曲学院的招生率。

5.扩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目前中国戏曲院校的年轻演员对于自己未来艺术发展前途缺乏信心;同时由于较低的就业待遇,这也使得众多演员不愿意把昆曲作为自己职业的终生选择。

戏曲表演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如果学员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但需要自身具备较高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而且还需要得到知名艺术家的专业指导,这就导致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培养成优秀演员,大多数只能跑龙套、演配角或是转从其它行业。所以这就需要为学生扩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让戏曲学员有更多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戏曲才华,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戏曲院校的招生。

导师:林正杰。

参考文献:

[1]于涓.高等音乐院校招生管理改革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2]王长安.黄梅戏志[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3]王玲.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戏曲专业办学的实践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3(12):261-263.

[4]朱万曙.徽州戏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5]祁建.戏曲招生:艺考热中的“冷门”之思[J].中国文化报,第3版,2014.

[6]刘华.高校网络招生管理与分析系统的开发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论文,2004.

[7]江树忠.解决高中戏曲教育中师资问题的策略[J].儿童音乐,2012(12):50-51.

[8]张从渡.我国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招生制度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论文,2008.

[9]张立环.传统戏曲怎样走进大学校园[J].艺术教育,2012(04):49-52.

[10]吴新雷.中国戏曲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11]张德贤.少儿戏曲辅导的“三圈现象”透析>[J].中国文化报,第3版,2003.

[12]沈勇.论戏曲教学中的“口传心授”[J].艺术百家,2007(05):163.

[13]周龙.高等戏曲艺术院校发展策略思考[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5(02):6-8.

[14]林丽珍.艺术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3(05):120-121.

[15]郑伟.京剧表演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16]思哲.中等戏曲教育遭遇四个困扰[J].中国文化报,第7版,2011.

[17]徐城北.中国京剧[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

[18][美]布罗凯特.世界戏剧艺术欣赏(世界戏剧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19][美]D.R.克拉斯沃尔.教育目标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0][英]马丁.艾思林.戏剧剖析[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作者:焦丽君(JIAO LIJUN)

导师:林正杰(Dr. Kelvin C.K.Lam)

艺术表演实践报告篇3

音乐系创建于1999年,设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和舞蹈表演四个本科专业。历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建有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1个(手拉手艺术团),重点建设学科1个(音乐学专业),研究所1个(湘西南音乐文化研究所),精品课程两门(和声学、声乐)。拥有一支学术影响较大、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有优良的教学资源和较为齐备的教学设施。现有专业教师66人,其中教授12人(含兼职和客座教授),副教授6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常年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聘请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定期来校讲学和指导。教师承担省、厅级等研究项目16项,在中国唱片总公司等出版社出版发行演唱专辑2部,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9部,其中两部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拥有3栋教学用房,琴房221间,舞蹈排练厅7间,教室20余间,数码钢琴教室2间,多媒体教室5间,音乐制作室(含录音棚)1间,MIDI教室1间,多功能排练厅1间,可容纳977名观众、设备先进的剧院一座,较好地满足了教学需要。

音乐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实践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巡回演出、班级艺术展演活动和周末音乐会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荣获奖50余项,湖南省集体奖20余项,个人奖195项。由于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适应性强、工作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

音乐学专业(本科四年):培养具有一定音乐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高、中等学校或普通高校、社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影视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声乐、钢琴、舞蹈、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声学、复调、民族民间音乐、中外音乐史、合唱与指挥、音乐教育理论、音乐美学、民族器乐(二胡、古筝、扬琴)、小型乐队编配、歌曲写作、钢琴配弹等。

音乐表演专业(本科四年):培养具有音乐表演技能的、能够胜任专业文艺团体、群众文化文艺机构、企事业单位的音乐表演、研究、教育教学及艺术策划与指导,同时也能在各级学校担任教学与教学研究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音乐技术理论、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合唱与指挥基础、音乐教育理论基础、音乐美学、声乐、钢琴、舞蹈、器乐、声乐表演、歌剧排练、台词、表演基础、重奏(唱)、合奏(唱)等。

舞蹈学专业(本科四年):培养能在专业文艺团体、文化馆(站)、学校、企业文化艺术部门从事舞蹈创编、表演和舞蹈教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芭蕾舞基础训练、舞蹈编导、中国民族民间舞、外国代表性民间舞、形体与技巧、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外舞蹈史、世界芭蕾史纲、舞蹈形态学、舞蹈解剖学、视唱练耳、乐理等。

舞蹈表演专业(本科四年):培养具有舞蹈表演技能的、能够胜任专业文艺团体、群众文化艺术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舞蹈表演、研究、教育教学及艺术策划与指导,同时也能在各级学校担任教学与教学研究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芭蕾舞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训练与表演、外国代表性民间舞训练与表演、形体与技巧训练与表演、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与表演、舞蹈编导、中外舞蹈史、世界芭蕾史纲、视唱练耳、基本乐理等。

艺术设计系简介

艺术设计系创建于1999年, 现设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等五个本科专业。艺术设计系专业培养具有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艺术学方面的专门人才。该系师资团队力量雄厚,现拥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授8人(含兼职、客座教授),副教授10人。专任教师大都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院、广州美院等知名高校,并常年聘请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并定期来校讲学和指导。近年来,该系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国家A类核心期刊3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26部。

艺术设计系坚持“三促教学”,即“以展促教学、以赛促教学、以项目促教学”的方针,面向社会,依托产业,贴近市场,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师生创作的作品曾多次入选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美展;学生参加、省级的大型艺术设计、美术展览等竞赛获得各项奖励80余项,其中获得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二、三等奖共计二十余人次;师生参与本地大型的商业设计、微电影、动漫制作等项目30余项,获得同行和业主的高度赞誉,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艺术设计行业及教师队伍培养了大量高级专业人才,在湖南艺术设计学术界和社会上享有盛誉。

环境设计专业(本科四年):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项目策划设计与经营管理能力,具备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环境设计的专门人才。能在各类院校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在环境艺术设计机构从事居住空间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工作。开设的主干课程有:素描,色彩,三大构成,Auto CAD与3DMAX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设计与表现技法,家具设计等。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四年):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备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管理、研究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视觉传达设计的专门人才。能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事业单位、传媒机构、各类院校、研究机构等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开设的主干课程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图形创意,PHOTOSHOP与CorelDRAW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广告策划与创意,信息视觉设计,品牌形象与CIS设计等。

美术学专业(本科四年):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及较好绘画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的专门人才;能在高、中等学校或社会艺术团体、艺术研究单位、文化机关、出版及广告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国画方向和油画方向。开设的主干课程有:素描,色彩,专业技法(中国画、油画、水彩、版画、书法),中外美术史等。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四年):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以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具有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满足IT技术最新应用的需求,为现代化的生产消费、娱乐、通讯和教育提供数字媒体艺术支持。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编程、多媒体网页设计,Flash动画设计,网络虚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字影视制作,3D游戏设计等。

产品设计专业(本科四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产品造型设计能力的,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产品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制图,模型制作与工艺,产品设计相关软件等课程。

2016年外省艺术类校考报考须知

一、报名及考试

1.凡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必须符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报名条件。

2.所有报考我校的考生必须参加我校的专业考试。

3.采取面报和网报两种方式进行报名。采取网报方式的省份,考生按照所在省考试院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进行报名;采取面报方式的省份,考生在考前 1~2 天到考生所在省我校所设考点报名,提前一天到考试地点了解考场安排情况。报名时持本人身份证、考生所在省发放的 2016年艺术专业测试准考证,并交报名费及考试费。打印准考证后,须仔细核对准考证上信息是否与本人信息一致。

4.考试时必须三证(本人身份证、考生所在省发放的 2016年艺术专业测试准考证、报考我校专业准考证)齐全,考生考试过程中使用的乐器、伴奏、画具等用具自备。

5.考生需提前 30 分钟入场,迟到 30 分钟不得入场。考试期间严格遵守考场纪律。

二、专业考试项目

1.美术类

(1)素描(考试时间为3小时)

(2)色彩(考试时间为3小时)

2.音乐类

(1)主专业(分声乐、器乐、钢琴、理论作曲四门,考生任选一门)

(2)加试(除主专业外,须从其它三门或舞蹈中任选一门作为加试)。

注:音乐表演专业考生还要求五官端正,无生理缺陷,身高男 1.65 米以上,女 1.55 米以上。

3.舞蹈类

(1)剧目测试(时间在三分钟以内)

(2)基本功测试

① 基本条件、软开度等。

② 技巧组合:跳、转、翻、控制。

注:舞蹈类专业要求考生五官端正,无生理缺陷,身高男 1.68 米以上,女 1.58 米以上。

三、计分标准及成绩查询

1.计分标准

美术类专业总分 300 分,其中素描 150 分,色彩 150 分。

音乐类专业总分 300 分,其中主专业占95% ,加试占5% 。

舞蹈类专业总分 300 分,其中剧目测试占 70%,基本功测试占 30%。

2.成绩查询:4月中旬考生可通过学校网站查询,网址:hnsyu.net。

四、录取

学校按照“公正、公平、公开”、“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录取。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体检、专业考试合格的情况下,美术类专业和音乐学专业按考生总成绩(美术类专业总成绩 = 专业成绩×50%+ 文化成绩×50%,音乐学专业总成绩 = 专业成绩×60%+ 文化成绩×40% )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同等条件下,专业成绩高者优先录取;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学专业、舞蹈表演专业在考生文化成绩合格的基础上,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文化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五、其它事项

1.复查:新生入学后,学校将根据国家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进行专业复试和体检复检,凡不符合条件或有舞弊行为者,取消入学资格。

2.学费:学校执行湖南省物价局确定的艺术类专业收费标准,音乐学专业学费标准为每人每年 6000元,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学费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以上学费标准如有变化,以湖南省物价部门2016年最新核准的学费标准收取。

3.我校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来源计划请见附表1,各考点报名考试时间安排请见附表2。

附表1:邵阳学院 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来源计划表

招生专业

学制

层次

计划

音乐学(艺术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150

音乐表演(艺术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60

舞蹈学(艺术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50

舞蹈表演(艺术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40

美术学(艺术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80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90

环境设计(艺术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130

产品设计(艺术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50

数字媒体艺术(艺术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50

合 计

700

附表2:各考点报名考试时间安排表 省份

考点 ( 报名地点 )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山西

太原师范学院(新校区)(美术)

1月13、14日

1月16日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

2月16、17日

2月18日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

1月15、16日

1月17日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美术)

1月24、25日

1月26日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

1月30、31日

2月2日

江西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

网上报名

1月18日

南昌师范学院(音乐)

网上报名

1月19日

陕西

西安美术学院(音乐、美术)

1月24、25日

1月26日

江苏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美术)

网上报名

1月26日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

网上报名

1月24日

甘肃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美术)

1月26、27日

1月29日

山东

淄博考点,具体地点待定(音乐、美术)

网上报名

2月18日

福建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

1月19、20日

1月22日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

1月25、26日

1月27日

辽宁

鲁迅美术学院附中(美术)

2月18、19日

2月21日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

2月15、16日

2月17日

河北

河北招考大厦(舞蹈)

2月29-3月1日

3月2日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音乐)

3月1、2日

3月3日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美术)

3月1、2日

艺术表演实践报告篇4

【关键词】服装会 教学意义

一、服装表演专业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和新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人们的穿着方式逐渐从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向注重形式美感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场合都需要以不同形象的服装来实现个人的角色转换,人们的衣着仪态甚至成为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一个人对于生命的态度的衡量因素。服装设计作为当下中国较有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各种服装及相关行业群体在良性的大环境中寻找企业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突破。因此,服装行业在发展扩张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服装相关专业的人才资源,这也成为国内各高等院校顺应时展及社会需求从而加强服装设计专业建设和培养服装设计人才的直接原因。服装表演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国内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纺织工业发达的上海。进入90年代,以1989年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现苏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为代表的一些高等院校纷纷开始设立服装表演专业。如今,全国开设有服装表演本科专业的高校已经有90多所,不断为服装设计行业及相关行业提供服装表演、服装表演策划、服装表演教学、服装会组织编导、时尚机构演职员等各种相关人才,使服装表演这项活动开始渗透到高层次的社会舞台。

一场优秀的服装会不仅可以倡导一种服饰理念、传达服饰的流行趋势,还可以带动服装行业、广告、媒介等周边产业的发展,扩大商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可以说,服装会是企业设计力量以及企业综合水平的一次完美展示。因此,它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那么,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服装汇报表演活动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目前,全国有近百所高等院校已开设服装设计及服装设计表演专业,而在每年的毕业季,各院校都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及经费实力因地制宜地举办规模不等的服装汇报表演。通过策划人员的编排导演、模特人员的精彩演绎及舞美灯光的融合呼应将设计者倾力设计、亲手制作的设计作品以一种动态、绚丽多姿的艺术形式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充分展示了在校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体现了年轻设计师的敏锐触觉及创作理念,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如北京服装学院、东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大规模的服装会已经成为高校服装设计师生每年关注的教学成果,并汇报给业内人士。

二、服装设计表演对服装教学的意义

高校服装表演活动的开办为在校师生提供了一次检验创作才华、全面认识自己的机会的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塑造服装行业的中坚力量,从而推动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高校服装汇报表演对服装设计教学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一)对设计者的意义——体现学生的创造水平,促进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感及成就感

服装是一种流动的艺术,舞台秀场的表演是对服装设计效果与最终魅力的一场展示,一场成功的服装表演能最大程度地体现设计师所要表达的理念及情感。而高校服装表演作为校级的学术汇报活动,能够将服装、服装模特表演、化妆、造型、音乐灯光和舞美等所有视觉艺术融合于一体,将设计师对大自然、对生活以及对生命的感悟通过精心的设计、选材进行恰到好处的裁剪和制作,让模特在T形台伴随音乐有节奏地进行表演,从而展示其创造的主题和设计师所传达的理念。

学生将设计的作品通过服装汇报表演的形式展现在T台上的过程,是有积极意义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开发创作才华、激发创新精神的过程。在创作期间,学生一般会比平时做作业更仔细、更投入、更有积极性。因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专题研究、市场调研等形式,大量收集专业资料与时尚资讯,无形中积累了更多专业知识,从而拓宽了自己的专业视野,提高了审美眼光,强化了专业技能。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受益匪浅,也体现了他们的个人价值及成就感。

(二)对专业建设的意义——激发师生创作热情,促进校园文化传播

作为一名服装汇报表演策划,通过多次的舞台表演及策划经验,笔者深刻体会到服装汇报表演活动不仅能够让师生及观众直观感受到设计师的作品成果,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参加服装设计类大赛,是师生间的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型教学方式。可以感染师生创作热情,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传播。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服装表演活动在校园是一件具有较强吸引力、带动力和宣传意义的活动,可以充分感染专业师生的创作热情和激发师生的创作思维。这不仅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践环节,同样也对学校、学院的专业教学水平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更加有利于学校、学院的专业学科建设。

(三)对院校方的意义——汇报教与学的实践成果,促进学术水平交流

目前,国内外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院校众多,服装专业的汇报表演活动会通过文字、图片及视频等方式广泛传播,面向社会公开汇报院校教学实践的成果。这促进了高校学术水平的交流,展现院校方教学实力,促进院校间的共同进步。在无形中,将服装汇报展打造成服装教学的交流平台,不仅提高了院校的知名度,也增强了院校的竞争实力。

结语

高校服装表演作为校级的学术汇报活动,能够将服装、服装模特表演、化妆、造型、音乐灯光和舞美等所有视觉艺术融合于一体,表现年轻设计师的创作水平及理念,对于学生、教师、专业、学院、学校、行业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通过作品汇报,深入了解并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审美意识及表达能力。在策划活动的调度过程中,也更加锻炼了他们的协调能力及处事能力,作为教学实践活动,它能合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师生的业务技能水平。因此,服装汇报表演的意义是深远的,在今后的服装专业工作中,学院应该更加注重专业培养中这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更好地与服装行业相适用的专业人才。

艺术表演实践报告篇5

祝禧,著名特级教师,现为海门市东洲小学校长。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员,江苏省基础教育小学语文学科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多年来致力于“文化语文”教育研究,倡导让语文教育走在“回家”的路上,研究成果获江苏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语文课程要学习的不只是“语言”和“文字”,而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素来重视“学以致用”,实际上就是重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实用性的语言文字运用和艺术性的语言文字运用。实用性的语言文字运用指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在日常生活、交往、学习和工作中自如地听说读写,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艺术性的语言文字运用指的是学生学会表达对人、事、物、景的感受、体验和思考,通过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怀。

要问怎样“教”语文,前提是要正确理解并回答生活中怎样“用”语文。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有必要考虑实用性的语言文字运用和艺术化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区别,从而避免张志公先生曾说过的“两败俱伤”。

问题1:实用性文本和艺术性文本的教学价值取向有什么不同?

各种不同的文体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不同,教学价值也就不一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必须提供足以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

实用性文本,尤其是叙事、论述的功能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实用性文本,一般学习的是科学性、说明性、介绍性、叙事性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其目的是为学生将来运用语言敏捷高效率地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或在一些较为正规的社交场合与社会交往中能顺畅地使用语言知识、运用语言做准备。比如,苏教版的《谈礼貌》《陶校长的演讲》《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等等,给学生实用性的语言储备。再如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社会调查报告、科学研究报告、班级活动报告等等,都属于实用文范畴。在实用文中,往往也有许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有一些诗句、格言的引用,这些虽是艺术化的表达,实际仍在实用文的视野中,起着修饰、说明、强化的作用。阅读实用性文本,关注的是语言的词句表达,篇章的层次、结构、论证、说明等基本方式。实用性的语言必须准确、明白、清晰、平实、通顺、流畅,就好像你要告诉别人药怎么吃,路怎么走一样,让人听清楚听明白才行。这就是儿童实用的基本的语言素养。现在老师们指导学生写作,不管写什么,比较喜欢让儿童用上华丽的辞藻,这是和日常生活用语相脱离的。语文教育要回归人的生活,说“人”话。面对不同的场合、环境、对象说(写)恰当得体的话,达到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表达。所以实用性文本要加强的是日常的语言教育,重视语言的程序性知识学习,特别是语言的实践技能训练。

艺术性文本,其语言是审美经验的特殊表达,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目的是让儿童现在和将来过一种诗意浪漫的文化生活,在他们的心里播撒高贵的精神的种子,培养起高雅的美的气质。它绝不是简单地学习语言的技巧,而是要通过感受、品味语言形式的美,陶冶人性,追求真、善、美的境界。艺术性文本的阅读为儿童建立起一个超越世俗的永恒而完美的世界。像《祖父的园子》《爱之链》《桂花雨》等等,让儿童的心灵产生感动、悲悯和无限美好的遐想。当然,艺术性文本的语言也有工具性,比如虚构、幻想、叙事方式、修辞手法、诗歌意象、诗词格律、韵律、平仄声等等,文学语言的工具性是有意味的形式,使得人、事、物充满感染力。阅读艺术性的文本,很努力地去提炼语言规则、修辞手法,作为培养儿童的实用语言材料进行习作指导,并告诉学生这种手法有什么审美意义,力图在两者之间找到结合点,以便对儿童日常的语言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事实上,日常语言和艺术语言之间没有截然分开的鸿沟,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问题2:如何提升实用性文本教学的“技”与“艺”的水平?

既然学习实用性文本语言文字运用是提升儿童日常语言素养的基本途径,那么如何提升实用性文本教学的“技”与“艺”的水平呢?丹麦当代语言学家叶斯柏森曾说,学语言的最好办法是“让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里去游泳”。实用文教学语言素养提升的途径一定来自活动、实践与训练。要减少教师的讲授,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以《谈礼貌》教学为例,就是关注“谈论”“演说”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真正的“谈”的训练,避免琐碎的内容分析和机械的语言训练。

1.角色扮演,回归语境。汉语结构化弱,重情境、重具象、重神韵、重意会、重诗趣、重虚实,这些文化特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得到重视?让儿童在情境中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理解段落、理解篇章,并在情境中进行阅读和语言表达的运用训练。我在教学《谈礼貌》一课时,创设“去小校场问路”的情境,进行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语言训练活动。学生扮演“岳飞”“牛皋”和“老人”进行对话,扮演不同身份的旁观者进行评论与辩论,一练概括讲事例,说道理。二练具体讲事例,有说服力。三练演说事例,有感染力。在真实的谈论表达观点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说理的方式,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说话”“怎么把话说得更好”的礼节性语言。训练准确、清楚、明白地“谈论”的技巧以及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做到以理服人。

2.举一反三,推进建构。《谈礼貌》教学中,重点关注文本语言本身的表达,语言基本的使用方式以及不同场合的表达特点,找到言语的对象与主体,分层练习,逐级推进,把学到的技能迁移到“踩裙”“伤脸”的谈论说理中。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级别进行训练,在体验、比较、综合、概括等方式中,举一反三,提升言语表达智慧。

3.读写结合,有效延伸。《谈礼貌》课尾,把阅读和习作结合起来,提供生活情境,辅之以名人名言,通过口头和书面语言的实践训练,把学到的“谈礼貌”技能运用到真实的生活中,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自始至终,训练学生把话说明白、清楚、通顺、流畅、准确、合理,达到文从句顺。■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阅读延伸

当前许多语文教师面临一个实际问题,如何深入理解不同文体语言的价值,掌握不同文体语言表达的特点,让学生的语言素养在科学的指导下得以提升。在语文教学中,语体理论可以帮助选编教材和改进教学方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不同语体的习得和转换。

“语体”是什么?定义项特别多。李熙宗在《关于语体的定义问题》一文中讲到一种“语文体式”认为“语体”就是运用语言时组织言语所形成的模式性、整体性的一定的言语结构形式、格局或类型。学体学涉及诸多的因素,致使语体的分类呈现出不同的结果。按照不同的交际场合所发挥的不同,交际功能分为了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口语语体包括日常谈话语体和专业谈话语体,书面语体包括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和公文语体。语文教师要加强语体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实用文和文学文体教学的水平,以下文章或者论著能给大家以帮助。

1.《试论语体与语文教学》(周梅珍、顾黄初,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

2.《论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区别》(李全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3.《语体略论》(王德春,福建教育出版社,1987年)

4.《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王荣生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艺术表演实践报告篇6

人才难觅,还是机制不顺?

有人把人才荒的原因归结为“这几届考生不行”,批评考生盲目追逐明星梦;有人认为是学校的教学体制存在问题;也有人指责影视公司过于急功近利,未予以人才足够的成长空间和机会。

面对各种纷繁芜杂的声音,第六代新锐导演、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影视导演专业教研室主任杨超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向《综艺报》表示,不要简单给影视人才问题贴标签。“首先我们承认确实是人才匮乏,但是具体原因要理性分析,不应简单化。”他认为,中国影视人才匮乏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本身的机制,从人才的选拔、培养,一直到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存在机制性问题。从选拔环节来看,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没有给艺考选拔提供优良的材质。究其原因,在于“小学和中学的教育几乎没有美学教育的范畴”。

杨超和他的同行们每年招生,都会感慨考生整体素质不尽如人意。很多考生并非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仅仅是因为艺术专业文化课门槛低,将艺考当做大学敲门砖,这类考生占据艺考生的大多数;对于艺术的准备都是从考前培训班里短期突击得来,真正的美学培养教育基本不存在。“这样的艺考,其实探测出了小学和中学教育在这方面的整体缺失。”

至于艺考培训班,被杨超称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存在”。培训班对艺术院校专业考试的押宝式研究非常专业,因此杨超等考官在招生时也在不断调整考试方法,不愿录取短训班考生。

“我现在招考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寻找真爱’。”杨超表示,自己和负责招考的其他同事,在考试形式和内容上的调整都是为了测试考生对影视领域的审美和爱好是否持久并一以贯之,这种爱好是否已经注入血液成为考生的生活方式。

在培养环节,业界普遍观点是影视院校不断扩招,一方面导致人才数量供大于求,大量毕业生不得不转行,真正从事影视的只是少数;另一方面,教学质量没有跟上,能够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少之又少。

记者查阅历年招生数据发现,虽然近年来艺考“高温不退”,但北影、中戏、上戏等国内一流影视院校招生人数基本稳定。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例,过去5年间每年本科招生人数一直在450-500人左右,扩招的主要是地方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影视专业。影视工业网拍片学院院长华成向《综艺报》表示,“传统影视知名院校,如北影、北广(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浙江传媒学院)等,能够培养的人才实在有限,于是从2004年前后开始,大批综合类院校纷纷开设影视专业,一度有点失控了,”各种问题自然也浮出水面。

“主要问题在于学校自身,教学条件没有跟上扩张脚步。”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党总支书记雷卫军向《综艺报》表示,全国有几百家高校都看中了影视专业有生源,但是开办影视专业需要有实践经验的老师,需要各种设备的投入,很多院校并不具备相应条件,特别是学生在实践经验方面的欠缺尤其突出。杨超则认为,人才过剩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不能完全归咎于毕业生素质。中国影视行业还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良好机制,“并非总是好的上、差的下,甚至还存在‘逆淘汰’的情况。每个导演都觉得选演员很困难,是因为中国的演员不行吗?我觉得很难这样下判断。”杨超表示,这些年被关注、有“网络流量”的演员,或者说片方愿意邀请的演员特别少,一般来说都片酬很高还很难约到档期。很多演技很好的演员却没有流量,缺少关注度。

“每年有20多个导演从我们学校毕业,在我看来有很多导演是非常棒的,但5年前毕业的最好的导演到现在也还没有拍成长片。他们要靠接大量的活儿获得工作,如果一定要拍自己的作品,就得放弃很多工作机会,生活就会受影响。”杨超认为,很多时候并不是影视业缺乏人才,优秀的演员、导演、录音师等也并非没有,“观众绝对需要他们,可中间的通道没有建立起来。”

影视人才需要阶梯式培养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冯小刚曾痛陈中国电影基础工种人才匮乏。他直言一个剧组仅有10%的人是科班出身,剩下的90%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除了主创都是民工”,更呼吁建立电影行业的“蓝翔技校”,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一石激起千层浪,冯小刚的话引起业内导演和制片人的热烈呼应。不过,冯小刚不是第一个提出问题的人。华成告诉记者,北京电影学院资深教授司徒兆敦在多年前就曾谈及,从电影行业来看,中国不缺艺术家,中国最缺的恰恰是能在每一个领域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的人。“简单讲就是,一部电影要想成为一件既有艺术水准又能获得商业成功的作品,整个工作环境里的每个人都要达到精良水准。”

然而,相较于当前各艺术院校的导演、表演、制作、媒介管理以及制片人管理等标配专业,化妆、服装、道具、照明、制景等基础人才的科班教育几为断层。正如华成所说,影视院校培养的是导演、演员、编剧等高端人才,难以覆盖低端蓝领工人。

制片人韩小凌曾向《综艺报》表示,基础技术工种实际上并不需要本科教育。本科教育门槛高,很多时间都花在理论学习上,而这些技术工种并不需要掌握很多系统知识,只需术业有专攻就可以上岗,培训周期可以短很多,也不必以拿到学位证书为目的。

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首先要承认电影工业体系人才是呈阶梯状存在的,同时也应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化教育训练。反观现实,如今的技术工人几乎都是“农民工”出身,靠老乡朋友介绍入行,自学成才。“比如所谓的‘横漂’都是在剧组里面打下手,一年半载后,看得多了再逐渐上手。对于导演来说,凑合着能用,但层次还是不够,用得不那么顺手。”雷卫军表示。

对于这些像野草一样顽强生存、粗放成长的影视“农民工”,杨超认为,“相对于行业给予他们的回馈,这些蓝领工人已经做得很好了。”杨超表示,从导演的角度看,熟练的蓝领工人比主创更难招,但这不是蓝领工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在中国剧组里,蓝领工人的工作非常辛苦,没有保障,每天工资不过一两百块,剧组的任何资源首先要照顾主创,很少顾及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导演们有什么资格说技术工人?”

在杨超看来,蓝领技术工人缺乏的问题,是影视行业整体运行机制问题的一部分。

蓝领技术工人从来都与院校教育无缘,要解决技术工种的问题,必须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影视领域的“蓝翔技校”确实亟需。雷卫军透露,据他所知,目前已经有三四位影视行业相关从业者准备开办影视界的“蓝翔技校”。

影视工业网拍片学院是一家针对影视后期制作的在线教育培训机构,去年5月学员人数有887人,到今年3月已经增加到近1800人。华成告诉记者,他认为这样的增速并不算快,“就市场的需求来看,未来还会有更大增长空间。”华成介绍,拍片学院2.0版本网站将于今年4月上线,呈现形式将更加灵活,让学员不用花太多钱就可以增长一门技艺。“我认为市场会越来越不在意你是院校科班出身还是校外培训出身,最后比的是实际效果如何。”华成对于职业教育的未来非常有信心。

艺术教育“辩证法”

关于中国影视院校的批评很多都集中在高校教学与实践脱节方面。杨超对此并不认同,他表示要辩证看待大学教育的作用。

“那些认为大学教的东西没用的想法带有强烈功利主义色彩,持有这种想法的人会认为大W应该是个职业培训所,大学学到的所有东西出去就能变现,换来工作、换来钱。”杨超认为,大学其实是个学术共同体,是“隐修会”,它能在某种程度上把人与复杂的社会以及金钱物质隔离开来,让学生能有时间发育自己的心灵与人格,成为更加饱满扎实的人,所以大学被称为“象牙塔”,“它是学生真正成熟步入社会之前的试炼所。”

首都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凌燕也持同样看法。她表示,学校扩招和人才匮乏的原因在于行业急功近利,很多影视公司和团队往往不愿意慢慢培养人才。“本科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和蓝翔技校,而是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毕业生刚入行时肯定没有优势,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应该是个长期过程。”

在重视综合素质和通识教育的同时,影视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实践教育。2015年10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就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把办学思路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在探索向应用型转变的路径――浙江传媒学院于2015年底与华策影视合作成立华策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于2016年11月宣布与阿里巴巴影业、复星集团合作探索影视艺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015年就开始相关筹备工作的华策电影学院,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华策电影学院的前身是浙江传媒学院电影学院。雷卫军告诉《综艺报》,2015年,浙江省发改委、财政厅、教育厅、人社厅、物价局、地税局6个厅局将其作为高校混合所有制的试点改革。华策电影学院采取学校、华策集团、浙江省广电新闻出版局以及桐乡市政府四方合作共建的方式,当地政府出资3.8亿元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浙江传媒学院与华策集团共同出资1亿元成立浙江传策影视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化管理华策电影学院的日常事务。

为了支持华策电影学院的发展,浙江省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华策电影学院仍然属于公办,在继续予以财政拨款的同时,允许放开学费标准,真正按照成本收取学费。雷卫军表示,据测算,按照新的模式,华策电影学院的学费将是普通电影学院的3倍左右,有了更充足的经费作保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师资力量和硬件条件。

华策电影学院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实践、应用性,学生用2年时间完成课堂学习,另外2年时间在课堂外完成实践项目。考虑到高校老师相比于行业一线人员在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电影市场的敏感度方面还存在差距,华策电影学院还准备成立教师工作室,将实践能力比较强、市场资源比较多的业内人士以工作室形式请进来。

雷卫军向记者表示,向应用型转变成败的关键在于课程设置是否能符合市场的需要。为此华策电影学院积极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一是华策的项目资源将全部向学院开放,包括华策每年准备拍摄的十几部电影和2000多集电视剧,华策还承诺每年拿出200万元供学生创作实践性小作品,每3年按市场化方式拍一部大片,绝大部分主创人员由华策电影学院的师生组成。二是学院正在考虑成立经济人公司。剧组来学校选人时,学校会要求剧组将项目带过来一起运作,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三是引导学校教师将校外接到的项目带到学校来做,学校为项目提供场地和设备,也将项目计入教师工作量,但是要求让一定数量的本校学生参与。

艺术表演实践报告篇7

学校有50余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校园1800余亩,校舍60多万平方米。有17个二级学院,64个普高本科专业,全日制普高在校生2万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80余人,其中正高129人、博士21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42.4%。

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设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四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683名,专任教师39人,教授3人,兼职教授7人,副教授8人,博士2人。学院现有江苏高校一流的22000平米综合音乐楼和800座专业音乐厅,专业排练场馆和功能性实践教室齐全,设备总价值高达1500万元。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教学成果丰硕。先后荣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比赛一等奖;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金奖;江苏省第二届“莲花杯”舞蹈大赛青年组金奖;江苏省“茉莉花杯”合唱比赛银奖;第五届江苏省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全能比赛一等奖;江苏省首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是改革开放后江苏省高校中最早开办的美术院系之一。历经近30年的办学积淀,美术学院形成了较大的办学规模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四年制本科专业五个:美术学(师范)(专业方向:国画、油画、装饰)、书法学(师范)、环境艺术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动画,在职教师53人(正、副教授18人),在籍学生1200多名。美术学院办学视教学质量为学院生存之生命线,严格教学管理,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美术学院教师在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三位教师四幅作品入展;在省级以上各类专业大赛中广泛获奖。美术学专业是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单位,本专业大四同学在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上连续三年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历年美术教师考编中也取得优异的成绩;书法学专业有10%左右的同学考取研究生,在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全国专业书法展赛中屡获佳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中国装饰行业排名第一的苏州金螳螂公司合作,打造了良好的实习实训平台,毕业的同学有着过硬的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韩国东西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等行业展赛中获奖频频;动画专业与上海三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企业“嵌入式教学”,为学生打造了良好的实习实训平台和就、创业通道。近三年来,美术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省级各类专业竞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32项,二等奖55项,三等奖53项,优秀奖115项。良好的教学条件,优秀的生源,严格的管理,优良的教风与学风,确保了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学生培养质量的过硬,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在98%以上。

传媒学院

传媒学院创立于2003年。十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德业双修、文理渗透、技艺融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深厚人文素养、扎实专业基础、较强创新精神和过硬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院设有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传播)四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695名;教职工3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人,兼职教授4人,博士4人,是一支积极进取、朝气蓬勃、发展潜力较大的教师队伍。近三年来,教师获市级以上奖项10余项,承担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收录100余篇。

传媒学院立足于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及由“基础实践训练——综合实践训练——创新实践训练”组成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着力推广“项目制”教学法,近三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15项(其中3项)。学生在校外各级各类专业比赛中捷报频传,在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上获得三等奖3项;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在江苏“领航杯”大学生数字媒体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在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水文化广告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0项;在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评比中获得优秀奖、佳作奖3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近几年一直保持在98%以上,处于全校前列,被学校表彰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近三年来有近50名学生考取了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2014年,传媒学院获得由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奖”。学院曾连续3次被评为校党建与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党日活动获得江苏省高校“党日活动”优胜奖。《中国教育报》、《扬子晚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青网等媒体曾多次报道学院的办学成绩与办学特色。

学院下设广播电视系、广告系、新媒体艺术系和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实验用房面积2300多平方米,设备总价值1000余万元。拥有电视演播厅、虚拟演播室、录音播音室、数字媒体实验室、影视制作实验室、平面摄影实验室等9个基础实验室以及数码艺术工作室、新闻采编工作室、影视制作工作室、广告工作室、图文输出中心等5个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的实验教学及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优越条件。

一、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科类

学制

外语

语种

学费标准(元/年)

计划数

黑龙江

山西

湖南

河北

山东

环境设计

不限

四年

英语

6800

11

13

 

14

15

视觉传达设计

不限

四年

英语

6800

11

13

 

12

15

美术学(师范)

不限

四年

英语

6800

 

 

 

12

6

书法学(师范)

不限

四年

英语

6800

 

20

10

 

10

音乐学(师范)

不限

四年

英语

6800

10

10

8

14

20

音乐表演

不限

四年

英语

6800

5

4

4

6

5

舞蹈编导

不限

四年

英语

6800

 

10

4

8

3

舞蹈学(师范)

不限

四年

英语

6800

 

12

4

8

3

广播电视编导

不限

四年

英语

6800

 

10

 

 

12

注:具体招生计划数以各省教育考试院高考填报志愿前公布数据为准。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音乐学(师范)专业

1.考试不分初试、复试。

2.考试内容:

(1)视唱:五线谱或简谱均可;

(2)主试专业:声乐、器乐任选一项;

(3)加试专业(可选):除主试专业外, 声乐、器乐、舞蹈任选一项。

(二)舞蹈编导、舞蹈学(师范)专业

1.基本功。

2.组合。

3.成品舞展示 (伴奏音乐自备)。

4.舞蹈编导、舞蹈学(师范)专业可兼报。

(三)美术学(师范)、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1.素描:素描人像表现。要求:写实表现,形体结构准确,神态自然生动;明暗、线描、线面结合三类表现手法不限。考试工具自备。

2.色彩:色彩静物表现。要求:造型严谨,色彩关系正确,色调和谐。水彩、水粉工具不限。装饰、写实表现手法不限。

3.试卷规格:8开。

4.考试时间:素描、色彩各3小时。

5.美术学(师范)、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相互可兼报。

(四)书法学(师范)

1.临摹:历代经典碑帖临摹。要求:实临;结构准确,见笔法、有笔意。考试工具自备。

2.创作:规定内容创作。要求:书体不限;有章法,见笔法、有笔意。考试工具自备。

3.试卷规格:四尺三开。

4.考试时间:临摹:3小时;创作:2小时。

(五)广播电视编导

1.影视作品分析:考生在观看一段影视作品后,在规定时间内按试卷要求完成影片分析写作。主要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2.编写故事:考生根据给定的具体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编写一个故事。主要考察学生的想象力、艺术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3.综合面试:考生根据提供的素材或给定的题目当场回答面试评委提出的问题。本环节除了解考生的性格、气质、特长、爱好等基本情况外,侧重考察考生语言表现力、临场应变力、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5分钟。

4.才艺展示:考生可在声乐(伴奏自备,考场提供播放设备)、器乐(除钢琴外其它自备)、舞蹈、朗诵、曲艺、小品等六类中任选一项,2-3分钟。

三、专业报名、考试时间及考点设置

省份

考点

报名地点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黑龙江

哈尔滨

黑龙江东方学院新校区地址:哈尔滨市平房区哈南工业新城核心区哈南十九路1号。

网络报名

音乐类:3月16—17日

哈尔滨华德学院地址:哈尔滨市呼兰区利民开发区学院路5号。

网络报名

美术类:3月16日

山西

太原市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类)

2月11—12日

2月12—13日

晋中市

太原师范学院(美术类)

1月19—20日

1月22日

山西传媒学院

待定

待定

湖南

长沙市

湖南师大音乐学院(音乐类)

1月26—27日

音乐类:1月28—29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艺术表演实践报告篇8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双导师制

艺术硕士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了实现艺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特定标准的构造样式及运行方式。艺术硕士培养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又具有泛型性,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又因为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所以它包含着一些固定的要素,即导向性要素(即培养目标)、组织性要素(即培养过程)、调控性要素(即培养考核)。因为培养模式具有泛型性,所以一经形成便可以为培养单位所遵循。但培养模式一经形成之后,同时也具开放性。也就是说,培养模式不是僵化不变的,培养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以开放和改革的态度探索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培养模式。

一、重庆师范大学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指导原则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密切与音乐行业接轨,注重音乐艺术实践,突出音乐职业导向。”在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坚持了以下原则:一是注重培养模式与行业标准密切接轨。学院邀请了遵义演艺集团艺术总监王小平、重庆高戈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阎旭、重庆市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频道总监寇锦等业界精英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并参照相应行业标准设计课程模块。二是注重知识发展性与职业导向性的密切融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具有学术性的价值取向,这是艺术硕士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职业艺术教育的根本所在。艺术硕士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艺术行业精通技巧的从业者,而且是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兼备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三是突出艺术职业岗位能力和艺术职业素养的培养。着力加强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学分权重。联合艺术创新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各基地的师资和硬件设施以及其他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重庆师范大学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

音乐艺术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音乐专业知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音乐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领域的专门人才。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必须符合这一培养目标的需求。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经过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逐渐摸索出“人文综合素养+专业理论基础+艺术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在这一培养模式中,培养目标是导向性的要素,是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对培养工作进行检验的立足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是培养过程,也就是组织性要素。毕业环节则是对整个培养过程的最终考核,也就是调控性要素,通过这一环节检验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音乐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面向社会、服务地方需求、促进音乐事业繁荣发展”的理念,构建了“2+1”的课程体系,即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行业实训,实践环节以课内实践、专题创作实践、作品展演、行业实训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完成。根据艺术硕士教指委颁布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导性方案),艺术硕士(音乐)的课程类别为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实践环节、选修课。重庆师范大学艺术硕士音乐领域各类课程的学分数及所占比重可参见表1,公共课与专业必修课见表2。在重庆师范大学音乐艺术硕士课程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艺术原理、音乐艺术实践、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等课程属于理论课程。专业主课、高级视唱练耳、音乐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等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音乐艺术实践属于纯粹的实践性课程。学院要求这一实践性课程的考核形式为音乐会或实践性成果的展示。比如,对于声乐方向的学生,培养方案要求他们必须开两场音乐会,方能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将音乐艺术实践类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中,并占有一定的比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满足培养目标的需要。此处的实践课程同独立实践环节不同。独立实践环节侧重的是总结性评价,是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最终检验。而必修课中的艺术实践类课程侧重的是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形成性评价。实践类课程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贯穿于课外活动中;可以在校内进行,也可在校外的实践基地进行。为了增强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以及在作品创意表达和风格呈现方面的能力,学院开设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作品分析、视唱练耳等课程。在培养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理念和美学观念,而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并没有接受到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基于此,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培养方案中开设了音乐美学课程。音乐心理学类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应对音乐表演中一些较为复杂的心理问题,比如,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演出中的怯场等。开设音乐作品分析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方法的掌握,使得他们能够很好地在表演中呈现作品,在创作中把握好作品的风格特质。此外,学院还开设了一门视唱练耳课程,帮助学生解决音乐表演过程中的音准问题。除了必修课程中的音乐艺术实践课程,还有独立实践环节,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专业能力展示(毕业音乐会)三项内容。该校的培养方案要求在艺术实践基地的行业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一年,同时学位论文(设计)须建立在艺术实践基础上。该校艺术硕士培养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承担培养任务。学生修完培养方案所要求的课程,通过学位论文(设计)答辩,同时还须通过艺术行业职业资格认定,方可毕业授位。“2+1”课程体系即两种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加上行业中的实习、实训,更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为了更好地实现音乐艺术硕士培养目标,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以保障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1.探索有效的音乐艺术硕士招生模式音乐艺术硕士招生录取工作可以说是整个培养过程的起点,也是培养模式和社会大环境的中介。音乐艺术硕士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优秀生源的选拔。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实践,我国艺术硕士(音乐)考试科目的设置和考试内容的安排已基本符合培养目标的需要。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也在不断探索适合本校情况的招生模式。学院在招生考试内容和细则方面做了较为细致的设计。首先是考试科目及内容的安排。初试除了英语和政治这两门国家组织命题的科目以外,还有两门学校自命题的专业科目。很多院校目前都考一门艺术学原理类的课程,有的院校考艺术概论,有的考查艺术学原理等。作为将来的实践性音乐高级人才,掌握艺术学原理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安排在初试也比较合适。该校所设置的考试科目名称为艺术基础理论,考查的重点内容为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一般地方师范院校初试环节的另外一门专业课考试往往是安排一门音乐理论课,如音乐作品分析或音乐史论课程等。笔者认为,初试环节的另外一门专业课,应该安排音乐技能面试。艺术硕士(音乐)和音乐与舞蹈学的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目标不同,前者的培养目标更侧重于音乐实践能力。在招生考试中,招生单位应该尽早地对考生的音乐技能有所了解,选择音乐技能优秀的考生通过初试,以便更好地保证生源质量。2.搭建校内外艺术实践与艺术科研活动平台学院加强原有的三春湖之韵演出季、研究生半月音乐会、缪斯讲坛、导师讲坛、研究生学术沙龙等品牌活动的建设,努力将其打造为音乐学术品牌,使其成为艺术硕士人才孵化基地和音乐艺术创新实践的平台。学院高度重视合唱团、行进管乐团、舞蹈艺术团等学院艺术团的建设工作,探索有效的乐团运行机制,吸收音乐艺术硕士加入艺术团。这些艺术实践活动和艺术实践团体为音乐艺术硕士提供了充足的校内艺术实践机会,大大提升了他们的音乐艺术实践能力。缪斯讲坛始于2012年,学院邀请校外知名教授、艺术家为学院师生在该讲坛讲授大师课或作专题讲座,迄今已经举办20届。学院组织校内导师在导师讲坛为学生作讲座,组织学生参与研究生学术沙龙的学术研讨。通过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从事音乐科研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进入研究性学习状态。为进一步密切与行业的联系,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重庆市歌舞团、重庆市歌剧院、诗仙太白集团文工团、遵义演艺集团、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重庆武警总队政治部文工团、璧山县文化馆等十余家艺术企事业单位共建了艺术创新实践基地,并长期保持联系。这些基地行业认可度高、设施完善、艺术实践活动丰富,可为艺术硕士音乐领域的师生提供广阔的艺术实践空间。通过与艺术实践创新基地的合作,学院艺术硕士师生参加了多项文艺演出和艺术创作,为重庆市乃至全国的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与行(企)业合作,锻炼了师资队伍,同时也提高了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学院积极建设艺术实践管理制度,探索改革艺术实践活动的管理模式,努力将艺术硕士音乐领域师生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真正推向社会,主动参与到地方社会文化生活中,尽量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音乐文化需求,加强校外音乐艺术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使得艺术硕士的人才培养工作与服务地方社会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互动。3.推行双导师制,校内外联合培养和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同,作为专业学位的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学校和艺术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培养,同时应该大力推进双导师制度。根据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编研组编著出版的各年度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和校外导师的情况并不乐观。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艺术硕士中较为广泛地推行了双导师制度,在校外艺术实践创新基地中选拔优秀的行业专家担任艺术硕士研究生的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综合管理部的要求范文 下一篇:生猪养殖产业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