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训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3 16:45:35

干部教育培训案例

干部教育培训案例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干部培训;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2-0123-02

“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总体部署。为实现干部培训规模与质量目标,《条例》,明确提出,“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干部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1]。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案例教学法兼备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特征。

严格地说,至今在国内课堂上,借鉴西方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式”教学存在概念性偏差。在功能发挥上,国内课堂所采用的“案例式”教学也逊色于其借鉴对象。就干部培训而论,现行“案例式”教学只能称为“举例教学”或者是“经验教学”,多数情况下,它们不过是“学习取经”活动的课堂化。根据华西村或者宝山钢铁公司所获得的成功,总结和推介它们的经验,不属于案例教学法范畴。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西方案例教学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拒绝给予事物发展单一的正确路径与促进方法。西方教育机构运用案例教学法,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对学习者进行思维方法训练,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什么是案例教学?按照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界定,“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2]。获得案例教学完整概念,需要从材料和教法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实施案例教学的“特殊的教学材料”即案例。案例是以记叙文方式呈现出的真实发生的包含问题或疑难情境的典型性事件。在案例记叙的实践活动的细节或情境中,总是蕴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案例注定是复杂而充满问题的,即使最简洁的案例(例如只用两、三句话描述疑难困境)也需要处理多个变量,或存在多种关照角度[3]。用作案例的材料的典型性不在于它所记叙对象与其他事物的外在可类比性,更不在于它能贡献解决问题的“共同经验”,而在于它所蕴涵的疑难情景带有普遍性。

就教法而言,以一个“例子”来生动地说明某种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或者用其显示某一原理在具体情境中的运用不能称为案例教学。从最一般意义上讲,案例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案例,学生就教师提供的案例在课前自行阅读、研究,在课堂上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案例内容和学生情况等约束条件,按一定程序引导学生逐步展开围绕案例的分析和讨论[4]。案例教学是讨论导向式的。案例讨论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5]

实践中,案例教学广泛运用于西方的专业教育与培训,收到了有效训练学习者像专业人士一样思考的效果。而不同专业领域对核心能力要求不同,运用案例教学的目标安排也各有侧重。在现代案例教学发源地哈佛大学,其法学院、商学院和医学院运用该方法的目标就不同:法学院训练学生像律师那样思考,重在培养一种独特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法律思维方式;商学院根据现在商业环境的复杂性,重在培养学生的决策习惯和面对不确定性采取行动的勇气;而医学院则鉴于真实医疗情境总是发展变化、逐步清晰的,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求精神[6]。这一依据学习者所需核心能力确定案例教学侧重点的做法,对思考如何把案例教学运用于国内干部领导力培训,颇具启发。

结合领导理论阐释和中国社会现实需要,以及案例教学的特点与功能,笔者认为,应把对领导干部进行系统思维训练和培养作为借鉴运用西方案例教学的侧重点。

借鉴案例教学帮助领导干部形成系统思维,理论上具有以下作用:

(一)案例的记叙性、非结构性、综合性决定受训干部学习、研究案例过程是形成系统思维过程

领导本质上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现实领导情境中,众多来自不同维度、不同环节、不同层次的信息、诉求和冲突总是以千变万化方式混杂在一起,隐含于一个个细节之中。这些细节有的看似毫无关联,有的看似联系紧密,而且处于持续动态变化之中。“堆积”在一起的细节构成领导者进行决策所依据的信息源。对于复杂多变的领导情境,以系统思维方式进行多视角系统分析后,做出的决策才有可能是科学的。合格的案例能表现现实的复杂与紧张。就解决一个棘手问题时所需信息而言,案例常常提供部分而不是全部,甚至包括一些可能引起相反行为的信息[7]。案例的真实性保证了其所呈现领导困境的现实针对性。案例的核心要素――疑难情境准确反映了现实领导活动的常态。案例编制者写作时所采用的记叙手法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现实领导情境中细节的整体性和具体性。案例内容组织的非结构性有助于实现对混沌无序的现实领导情境的逼真模拟。

受训干部研究案例的任务是找到领导困境的症结所在,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案例呈现的领导疑难情境中或相关、或不相关细节是受训干部分析的对象、决策的信息来源。在对这些具体细节进行分析、鉴别的基础上,才可能找到领导困境中隐含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分析以整体形态存在的具体细节意味着对整体的分解:找出这个具体细节所蕴含的来自领导系统不同层次、不同维度、不同环节的信息,确认这些信息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在对具体细节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中,各种细节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作为整体的领导困境间的关系有可能逐渐清晰。受训干部同时对这些信息、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判断,并不断修正着自己的判断。种种判断是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的依据。经筛选后的信息将重组成新的有机系统,在这一重构过程中,领导疑难情境中的问题得以确认。受训干部对信息的解码和重组过程就是运用系统思维的过程。问题确认之后制定应对解决方案、预测实施效果时,同样需要处理领导系统中多个变量,关注它们的相互作用及整个系统发展趋势。在此意义上,案例学习是整体的、建构主义的[3]。

(二)案例教学中的互动讨论有利于受训干部系统思维的拓展、深化与完善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案例规划主任Husock曾指出:一个好的案例教师追求的是形成一种包含着高质量分析的讨论,而不是一个正确答案[8]。好的案例具有足够的模糊度,需学习者自己去界定疑难情境中的问题,寻找解决之道。每个案例学习者都是带着源于自身经历和背景的过滤镜去解读案例的[9]。在同一个案例中,不同的人关注的是不同的问题[10]。

受训领导干部可能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乃至不同层级岗位,对于同一个案例,他们往往突出不同的问题。即使发现的问题相似,也有可能提出不同的分析方式和解决方案。围绕案例进行讨论无可避免地会出现的观点交锋,将刺激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的产生。学习案例在准备阶段是个体的学习,而到小组讨论及课堂讨论阶段则扩展为群体的学习。通过这种群体学习和相互激发,一方面受训领导干部能在反思其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路径时,发现思维方式的不足与局限,从而逐步完善多维度、多层面、关注整体、互动与发展的系统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将认识到界定问题及解决方法的多样性有可能在更高层次上相互关联,形成一有机整体。这样训练出来的系统思维将是开放的,是不断拓展和深化的。

观照国内干部培训现状,借鉴西方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无疑较为薄弱,那么借鉴案例教学的突破口在哪里?从务实角度出发,笔者认为,集中于课堂要素的构建,有望建立起有效起点。

(一)开发一批高质量案例

国内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商学院起步时采用引进案例的办法,以后一些商学院建立案例编写部门,积极开发本土案例。工商管理决策情境存在相似之处,但中国与西方公共领导决策面临的疑难困境却因政治制度与治理结构不同,差异显著。这一事实决定用于国内干部培训的案例基本上只能自行开发。但是,国内开发案例不能忽视在西方教育中获得成功的规律性要求,如:编写案例必须采用记叙手法,描述蕴含疑难情境的具体细节。这一要求看似易于做到,但对习惯于经验介绍、抽象总结的思维方式的人来讲实在是不小的挑战。

建议干部培训领导部门主持开发或设置课题项目招标开发案例。此外,教育机构也可主动开发。《条例》明确提出了“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概念,鼓励各类教育机构“竞争有序”。教育机构形成干部培训特色与核心竞争力,不妨在教学方法创新上有所作为:案例拥有知识产权,系核心竞争力载体,所以投入资源加以开发,即使单纯考量经济效益,也有望收获不菲回报。

(二)聚集一批合格案例教师

案例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但做到这一点本身系对教师素质的高要求。按照西方大学及专业培训机构的惯例,案例教师高比例地由具专业领域经历的资深人士担任。由资深专业人士担任案例教师符合案例教学内在要求――最起码,资深专业人士熟悉本领域疑难情境。在国内干部培训中借鉴案例教学,面临的教师瓶颈更甚于教学材料的瓶颈。严格地说,在教育机构内部培训出合格的进行领导力案例教学的教师困难较大。譬如,讨论一个城市公共卫生危机处理案例,教师没有相关实践经历,是很难胜任的。

突破干部培训案例教学师资瓶颈应以“聚集”社会资源为主,在“聚集”基础上再“培训”。“聚集”指聘任熟悉领导情境的人士担任教师,“培训”则是对他们进行从教学技能技巧提升到思维模式转变的全面训练。国内可“聚集”的资深专业人士资源较为丰富,不过,只有完成对他们的“培训”,才能真正实现“聚集”的目的。有效借鉴西方案例教学法具有改变传统思维方式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其启动时面临带有悖论性质的困难。但思维方式是可以改变的,国内一些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运用显示,学习者在教师引导下,逐步改变了单一、直线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通知[Z].中发(2006)3号.2006-01-21.

[2]转引自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

[3]Gideonse,H.D.(1999).What Is a Case?What Distinguishes Case Instruction?In Sudzina,M.R.(Ed.),Case Study Ap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Needham Heights,MA:Allyn and Bacon.pp.2-7.

[4]Boehrer,J.and Linsky,M.(1990).Teaching with Cases:Learning to Question.In Svinicki,M.D.(Ed.),The Changing Face of College Teaching,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no.42.San Francisco:Jossey-Bass.

[5]Foran,J.(2001).The Case Method and the Interactive Classroom.Thought and Action(the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pp.41-51.

[6]Garvin,D.A.(2003).Making the Case:Profeeional Education for the World of Practice. Harvard Magazine,September-October,pp.56-65,107.

[7]Gibbons,F.(2006).The Case Method of Instruction.http://stanford.edu/class/e145/materials/case_gibbons.htm

[8]Husock,H.(2000).Using a Teaching Case.http:/ksgcase.harvard.edu/uploadpdf/teaching_case.pdf

[9]Callanhan,K.,Olshfski,D.,Schwella,E.(Eds.)(2005).Global Public Management:Case and Comments.Thousand Oaks,Califormia:Sage.pp.xii-xiv.

干部教育培训案例篇2

一、检察官职业教育的正规化建设

检察官职业教育工作的正规化建设,涉及到培训类别设计、课程体系安排、师资培养、教材编写以及教学评估等项内容。

(一)培训类别设计

设计培训类别,是科学地安排各类专业培训教育的前提。笔者认为,培训类别的设计涉及到的首要问题是检察官轮训制度的建立。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检察官轮训的具体要求规定,只是在个别培训计划中针对特定检察官规定了轮训时间。我国法院系统规定,法官每年轮训时间不少于半个月。日本检察官平均每年轮训一个月(三年轮训一次,一次三个月)。目前检察官专业轮训的实际情况是,已经完成学历教育的基层院中,只有少数检察官可以达到每年平均轮训半个月以上,有个别基层近年来已经超过了一个月,而大量基层院的检察官长期得不到专业轮训,平均起来每年不超过四天。笔者今年考察发现,检察官参与轮训的时间与检察机关的绩效成正比。因此,笔者建议高检院建立检察官轮训制度,这是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培训设计的前提。

笔者认为,检察官培训可按照任职培训需求分为基本上分为上岗培训和在岗轮训两大类。

上岗培训,是指检察官在担任新的工作岗位时进行的与新任岗位业务有关的培训。目前,我们已经实行的上岗培训,主要是新任检察长培训、新任检察技术人员培训,个别的基层院进行过其它岗位的上岗培训。未来上岗培训,需要作为制度规定,并涉及到各类检察官和辅助人员。分类方法:一是,新任职务培训,即原来没有从事过检察工作的人员培训;二是,调任职务培训,即原来在检察机关从事其他工作而转任新职务的培训。培训时间:新任职务培训应当不低于三个月;调任职务的培训,不低于一个月。培训内容:新任职务培训包括各类检察业务的普训和岗位基本技能培训;调任职务培训,主要是新岗位涉及的基本专业技能培训。

在岗轮训,是指对在特定岗位已经工作一定时间的检察官进行的专业轮训。由于轮训会涉及到经费、工作量等方面的限制,根据目前的情况,在岗轮训平均每年应当不低于20天,即在一定岗位工作满三年,应当接受为期两个月的在岗轮训。

在岗轮训的培训内容,应当根据岗位不同以及轮训的层次不同进行不同的设计。基本思路包括:一是,按照专业岗位(如侦查、批捕、公诉、监所等)不同,设计出该岗位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范围,并按照轮训进次进行划分,确定不同进次应当培训的内容;二是,按照岗位的层次(如检察院层次和干部层次等)不同,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岗位所需知识点和技能范围,并按照轮训进次进行划分。在岗轮训应当力求通过多次轮训后,为骨干检察官、专家型检察官的培养从职业教育方面的提供必备的基础素质。

(二)课程体系设计与教材编写

与培训类别设计有着紧密联系的是课程体系设计问题。1996年,山东省检察官培训中心对检察官培训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问题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适合检察官培训的课程和教材不多。从课程设置上讲,重复培训的课程较多,如宪法、刑法、刑诉法等;从教材看,专业课教材的通用内容多,检察官的专用内容少;基本理论的内容多,实务理论的内容少。还有一种情形是,一些专业课程中基本理论与实务理论之间缺乏联系。如职务犯罪侦查课程,基本理论部分基本上是从刑事侦查学中抄袭而成,缺乏职务犯罪侦查的基本理论,因而导致实务理论部分仅限于侦查经验的无序堆积。

检察官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具体设计,尚需要通过专门的调研后才能确定。但在骨干课程体系设计方面,笔者建议应当根据检察机关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进行调整。特别是应当区别于大学法学专业的骨干课程体系,建立具有检察机关特色并适应不同类型培训需要的骨干课程体系。

检察官培训的课程体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诸多方面。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方面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围绕检察业务的需求来设计课程类别。以轮训课程设置为例:政治方面,主要考虑设置与新立法和执法环境变化有关的政治理论、社会形势等项课程;经济方面,主要考虑设置与检察业务相关财务、会计、证券、期货、税收、金融等项课程;法律方面,主要考虑设置新出台法律讲座、各科法学新进展等项课程;科技及技能方面,主要考虑设置与搜查、司法会计、法医、物证科技、信息技术等专用技术的应用以及侦查指挥等项课程。

具体的课程内容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岗位和不同层次检察官的需求。笔者以司法会计学课程成为例:司法会计学课程包括司法会计概论、司法会计检查学和司法会计鉴定学三门,其中,一般检察官只需开设一门,侦查人员需要开设两门,司法会计专业人员则需要开设三门。就培训所需时间而言,由于课程内容设计不同,司法会计专业人员的培训需要300课时,侦查人员的培训需要150课时,其它岗位检察官培训需要30课时,而检察长培训只需要8课时。

关于教材编写工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教材的编写工作应当根据课程设置的需要,做到体系科学化,内容系统化。从体系上讲,不同类型课程的培训均应有相应的专用教材或混合型教材;从内容结构看,在照顾到必要的知识点前提下,重点应当放在检查实务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思路,以保证一门课程内部以及与其他课程知识点的衔接。

第二,教材应当在保证内容适用性的前提下,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所谓适用性,即应当强调密切联系检察实务,并适应不同检察官培训的需要;所谓前瞻性,即教材中既要考虑到对现行法律、司法解释的学理解释,也应当适当指出现行做法中的一些不符合法律精神的做法,提出相应当解决方案,以指导司法实践。

第三,在教材编写方法方面,建议每一具体教材的编写工作都应当通过申报课题的形式进行,避免过多的抄袭行为,这对于具有检察官职业教育特色的专用教材形成也是有力的保障。

第四,在教材编写的组织方面,建议高检院根据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各地师资力量的特点,建立一些具有特色的教学培训基地,以促成具有不同特定科研目标的师资培养和教材编写工作格局的形成。

(三)师资培养

师资培养涉及到师资的配备、培训和管理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师资的配备问题。目前各地检察官培训中心(检察院分院),统一配备高学历人员担任教员,从长期发展来讲是必要的。但也应当看到,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高学历者往往缺乏实践经验,而我们的培训对象大部分是具备相当实践经验的检察官,他们需要通过理论培训掌握新的知识点和将经验进行提升,

这一点对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员来讲往往力所不能。因此,在目前检察官专业化教育教学工作的创业期间,应当考虑将具备相当理论水平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检察官充实到教员队伍中,以老带新,大约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建立一支适应检察官职业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员队伍。

第二,师资培训问题。师资培训工作是检察官职业教育工作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检察机关的干训部门,应当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师资的自身知识特点、工作经验等,制定中长期师资培训计划,并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师资培训。师资培训主要方法包括师资进修、师资集训、科研和实战锻炼。师资进修,是指师资(在职或脱产)到相关大学进修相关专业;师资集训,主要是指检察机关组织的师资专项业务培训;科研,是指通过课题研究、教材编写等科研活动,提高师资的专业素质;实战锻炼,是指专职教员定期到实际工作部门通过参加具体检察业务来增加检察工作经验,了解检察官所需培训内容、培训重点等;另外,教学观摩也是师资培训的一种常用方法。

第三,师资管理问题。除了师资培训外,师资的管理工作还包括职称评聘、待遇等问题。检察官专业教育培训涉及的专业门类很多,省级及省级以下培训中心很难配备门类齐全的各专业教师,目前各地培训中心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包括专职教员的一专多能和配备兼职教员。检察机关需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这是建立具有检察机关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对于对专职教员的管理与检察官的管理应当有所区别。专职教员的管理,应当参照大学教师的管理模式进行,以便于解决职称、待遇等问题。同时,省级以下培训中心(检察分院)也应当十分重视兼职教员具体管理问题,与兼职教员所在单位加强沟通和协调,使兼职教员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方面能够适应检察官职业教育的需要。

(四)教学评估工作

教学评估工作是检察官职业教育工作中一项新课题。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检察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加强师资管理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教学评估工作笔者提出以下设想:

首先,教学评估的工作应当包括课程设置效果评估、教材适用性评估、授课能力及效果评估、学习效果评估等诸多方面。

其次,检察官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估工作,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评估,即针对每一次具体的培训活动而进行的教学评估活动;另一类是综合评估,即针对某一时期或某类培训活动而进行的教学评估。具体评估只涉及教学活动本身,可以在具体的培训中采用不同形式实施;综合评估则应当结合检察业务绩效评估工作一并进行。

第三,为了搞好教学评估工作,笔者建议高检院教育培训部门根据检察官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通过调研,建立一套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

二、关于强化专项技能培训

检察机关实现法律监督职能的主要途径是进行各类诉讼活动,而诉讼活动的是一个在一定诉讼规则的指导下实施各种诉讼技能的过程。因此,检察官职业教育培训中应当十分重视各种专项技能的培训。

检察官的岗位很多,在专项技能方面,有些是共性的(即检察官应当普遍掌握的),有些则是不同岗位专用的。因此,专项技能培训也应当按照共性与专用的不同需求进行。这里笔者先以司法会计技能培训为例来说明专项技能培训的差异。司法会计技能培训,根据岗位不同,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称为普及级培训。培训对象是所有检察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司法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课程是司法会计学概论。培训目的,是使检察官能够了解司法会计的科学性,掌握办案中常用的司法会计检查方法与程序,掌握基本的财务会计资料证据的收集、固定和审查手段。第二层次称为业务级培训。培训对象是从事自侦工作的检察官。培训内容在普及级基础上增加职务犯罪案件中进行司法会计检查的手段和对策。培训课程需要增加司法会计检查学。培训目的是培养能够掌握发现线索、侦破案件的各种司法会计手段的侦查专家。第三层次称为专业级培训。培训对象是从事司法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培训课程增加司法会计鉴定学。培训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各项司法会计业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实际上,技能培训的差异表现在各种技能培训方面。笔者再以预审技能培训为例,刑事监督部门的预审工作内容主要是核实证据,其预审技能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证式审讯;而侦查部门的预审工作内容,除核实证据外,其主要任务还包括发现破案线索,查明余罪,其预审技能的主要形式为挖掘式审讯,

目前存在专项技能培训中存在问题较多的是职务犯罪侦查专项技能培训方面。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观念、培训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等方面。

从观念方面讲,传统的认识中,职务犯罪与其他犯罪侦查的差异在于职务犯罪侦查的“人”,而其他犯罪侦查的是“事”,这不仅影响了检察机关侦查制度的设计,也对职务犯罪侦查专项技能的培训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笔者经过科研发现,职务犯罪侦查与其他犯罪侦查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历史现场”多,而 “可视现场”少。这导致了许多刑事侦查专项技能(如现场勘验)在职务犯罪侦查中很少应用。而检察机关对如何解决“历史现场”的侦查问题方面研究成果不多,即使有了成果(如司法会计技能)在职务犯罪侦查技能培训中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职业教育角度讲,需要加强转变检察官诉讼观念方面的职业教育,否则,即使我们设计出新的技能培训项目,一方面,可能因受训人员认为无用而不愿接受培训;另一方面,即使接受了培训在实际工作中也很难用上。

在培训课程设计方面,从技能类型分,侦查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侦查谋略、预审、司法会计、现场勘验、秘密侦查、搜查、跟踪等课程;其次,要考虑到各类知识的归并问题。职务犯罪涉及领域十分广泛,要求侦查人员特别是侦查骨干需要掌握的知识面较广(特别经济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笔者认为,这些知识的教学不一定非要通过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进行,而是应当贯穿于侦查技能的培训中。因此,在侦查技能课程设计中,应当考虑到相关知识的渗透问题,例如:证券知识,可以通过涉及证券业务案件的司法会计对策教学中一并进行,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教学方式方面,上岗培训采用教员授课为主效果尚可,但轮训中,由于职务犯罪通常带有一定的地域特点,单纯采用传授式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接受和消化。尤其是授课中涉及到的一些复杂案例,由于教学人员没有参与其中,对一些侦查技能的使用方法、时机等缺乏体会,常常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笔者在侦查技能培训中,就曾有受训同志提出使用本地成功案例进行教学的要求。因此,在侦查技能培训方面,笔者建议采用参训人员自带案例进行研讨式培训方式进行。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改进

关于教学方法问题,笔者根据自身18年来进行检察官培训工作的经验教训,谈几点体会:

(一)关于目前教学方法的弊端

检察官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包括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

目前检察官培训所采用的教授方法,从方式上讲,主

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授课方法是传授式。大部分检察官也比较习惯于这种形式。但是,由于学员通常比较注重培训的测试成绩,如果测试要求比较严格,且只能按照教师所讲内容进行答题,学员听课认真程度较高;而实际上,由于多年来的培训测试往往很难进行严格的要求,因而无论培训时间长短,学员的学习过程往往是先热后冷,难以持续。

从学习方法看,由于缺乏轮训制度,目前除检察长外,大部分检察官除了上岗培训,很少得到连续、系统的轮训。参与培训的学员中,缺乏实践经验的,只能死读书;实践经验丰富的学员,半数以上读书热情不高,听课的精力集中程度也相对较差,但他们通常会采用比较学习法,在研讨问题时十分活跃。

适应检察官职业教育的特点,今后在教授方法方面,应当提倡发现式教学、案例教学、电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在学习方法方面,应当提倡比较学习法和创造学习法。

(二)发现式教学

发现式教学,是以启发式教学为基础,由教员引导学习的方向,让学员参与探索有关理论的形成原因、过程,探索有关技能的原理与运用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相对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而言,其优点是能够调动学员的思维积极性,是其能够知其所以然。

采用发现式教学,通常是由教员提出问题,学员利用案例或原理对问题进行阐释并归纳出答案的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中,要求教员在备课中应当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不同结论,并事先分析不同结论产生的原因(如案例的个案性、原理的运用的恰当性、结论产生过程的逻辑性等),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把握住讨论的方向,控制住不同意见的之间的无谓争论。

(三)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十多年前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教学方法。笔者在一些培训工作中,也在试验将案例教学引入培训课堂,但目前效果往往不佳。

案例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教员的备课不到位和学员的参与积极性不足。探究原因,一是,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一些学员认为参加培训就是教员提出问题并给出标准答案的过程,因而教员不应当向学员提问;二是怕讲错,特别是在大课堂上,如果回答的结果与教员的答案不一致,会感到尴尬。

在未来的教学中,特别是轮训中,案例教学应当成为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针对前述问题,笔者提出两个解决方法:一是,由学员自带问题找答案,而不是教员出问题要答案。笔者曾经设想过这样一种侦查技能的轮训教学模式:由受训人员自带案例,按照参训人员的人数制作份数,事先交付培训部门,教员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和顺序,安排专题交流,并根据原理和相关规范准备点评,开训时即将案例下发,这样做可以增加学员考虑案例的时间。在教学中,案例由提供者介绍,其他学院就案例本身提出的问题由提供者负责解答。二是,缩小案例讨论的范围,将受训人员分为若干小组,分组讨论,再通过大课集中讨论。

(四)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比较适用于各类专项技能教学中。例如,在秘密侦查方法的教学中,可以在课件中增加一段秘密侦查的录像;在技能讲解中,增加有关技能适用对象的图片等,使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并取代实物教学。

与其他教学方法比较,电化教学除了教学工具不同外,本质上并不属于一种专门的教学方法。因此,在电话教学中,并不影响各类教学方法的使用。只有网络教学不同,网络教学中由于受到软硬件方面的限制,目前还只能采用传授式教学方法。

在检察官职业教学培训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多,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关键是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最适当的方法。

四、关于促进检察官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为了促进检察官职业教育及教学改革,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开展有关检察职业教育培训的调研工作。检察机关的职业教育工作,既有一般职业教育培训特点,也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加强这方面的调研,主要是从当前检察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并着眼于未来发展对检察官素质的要求,探索检察职业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调查研究,确定适合检察职业需要的教育培训内容及方式方法,为检察机关职业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检察职业教育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第二,重视检察官职业教育工作在检察人才战略、培养专家型人才中的具体作用,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检察机关应当逐步改变功利式的干教机制,建立起专业化、实用型的干教模式,以造就一大批能够适应当今及未来检察业务需求的合格检察官。

第三,充分发挥检察教育职能部门的枢纽和服务作用。检察职业教育工作的任务是提高检察干部的业务素质。但是,这项工作仅依靠教育部门是难以完成的。干教部门应当加强对教育工作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加强与各检察业务部门的联系。这包括:①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部门干部业务素质状况,制定并不断修正教育培训计划,使之适应各部门对提高干部业务素质的需求。②及时收集和反馈各类培训信息,减少交叉培训,提高干训效果。如:收集各级各类培训计划及时反馈到各个部门,保证各部门能够及时输送干部进行培训;收集培训效果信息,及时反映给培训承办部门,以提高培训质量等等。③通过有偿培训等途径,筹错积累干部培训基金,为开展经常性职业教育活动建立一定资金来源。

第四,在检察官中大力倡导研究业务之风,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检察干部自学成材。判断教育工作绩效的主要标准是干部业务素质的提高程度。倡导研究业务之风,可以促使检察干部在研究中,巩固和深化已学知识,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训练,提高各类培训效果。各级检察机关需要转变观念,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检察干部研究业务的积极性,这不仅有利于干部业务素质的整体提高,对干部(特别是业务骨干)队伍的稳定、促进检察官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干部教育培训案例篇3

近年来,我局以改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促进部门工作效率为重点,圆满完成了各年度的教育培训计划。内容涉及公务员初任培训,科级领导干部培训、新招聘录用人员培训、业务培训等各个方面。通过教育培训,干部文化素质得到不断提高,知识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业务水平切实增强,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现将2011年度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初步设想汇报如下:

一、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

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要不断更新,应紧跟时展需求,贴近工作需要。不断用改革发展进程中涌现出来的科学发展的先进典型和事例来丰富教育内容,不断增加新知识、新科技的教育内容,开扩广大干部的视野。在教育培训的课题设置上,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新成果教育干部,武装头脑。

明年我们将继续抓好科学发展观有关内容的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理想信念,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着眼于更新干部的知识储备和增强实践能力,帮助广大干部学习和掌握新知识。通过开展新知识培训,切实抓好全区干部现代经济、政治、科技、公共管理等多方面新知识的培训工作;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以致用的原则,着力提高干部胜任岗位职责的能力。

二、大力推行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

为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抓出成效,2012年度,我们将大力推行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改革创新,使我区的科级及以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得到增强。根据干部学习培训的规律和特点,创新现场教学、社会实践、专题教学的具体方法,开展有目的的体验式教学、问题探讨性的研究式教学、开启思路的案例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充分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改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进一步深化研究式教学,创设相互研讨、相互启发的教学环境,引导学员深入研究问题,调动学员学习的自主性。推广案例式教学,将先进地区的正、反面典型事例作为案例应用于教学,引导学员思考剖析,共享经验,汲取教训。围绕现实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分阶段、分步骤的学习,边学习边实践,促使干部自我认知、自我调整、自我提升。

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开展实地考察和实践教学。分期分批组织新任职的科级及以下干部到基层单位锻炼,以此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形式。

2.有针对性的设置培训科目。制定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知识专题调查问卷,调查了解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新事物所急需了解和掌握的相关知识,了解全区干部对培训内容的具体要求,并联系区委党校有针对性的开设或增设相应课程,使受训干部以自身要求和干部不同成长阶段的培训需求为出发点,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形式等,推动干部自主选择教育内容,促进我区干部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应对突发时间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和选择更为合适的培训地点。从往年的培训情况来看,由于科级及以下干部培训班的开设时间较短(一般为三天),所开设培训内容有限,且过程稍显仓促,因此,考虑适当延长每个班次的培训时间,以一周左右较为合适。

干部教育培训案例篇4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自查报告范文(一)

一、我县贯彻落实《干部教育条例》的总体情况

中央《干部教育条例》和省委《实施意见》颁布以来,╳╳县结合县域实际,迅速行动,在全县干部队伍中掀起学习高潮,并认真制定贯彻意见,通过深入宣传、加大培训、强化管理等措施,使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1、及时汇报,争取县委支持。县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干部教育条例》和省委《实施意见》的要求,就贯彻《干部教育条例》提出具体工作意见,专题向县委常委会进行汇报,积极争取县委的支持,从资金、人员等方面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近两年来,我县在县财政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先后安排干部教育专项经费近百万元,并为县委党校等干教机构安排专项资金100余万元。

2、多种形式,广泛组织学习。县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成员全文认真学习《干部教育条例》全文,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增强抓好新形势下干部培训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县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学习贯彻〈干部教育条例〉的通知》,要求全县各单位迅速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干部教育条例》,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严格按照《干部教育条例》要求,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县共下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学习辅导》、《干部教育条例》单行本等资料3000余本(份),

3、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针对当前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一是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来,我县在完成中央、省、市干部调训的同时,还举办各类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102期,共培训各类人员13425人次。二是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干教任务。根据中央、省市精神,在《╳╳县“xx”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干部教育条例>的实施办法》的文件,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要求各级各单位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机制、途径、方法上进行创新,不断加大本单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不断提高干部素质,实现培训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近年来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体情况

近些年来,我县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结合全县实际,以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为目标,以提高全县干部的执政能力为核心,通过整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资源,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力度,全面落实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目标任务,有效的提高了党政干部队伍及其他各类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1、领导重视,加强干部教育的宏观管理。县委高度重视干部教育的宏观管理,为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的管理,我们针对干部培训工作的实际,制定了《╳╳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对干部培训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总体目标和培训原则、培训的方式、方法及干部培训的保障措施进行明确规定。

2、合理分工,确保干部培训职责明确、切合实际。我们按照分级管理、分类实施的原则,对干部培训工作进行合理分工,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制定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的宏观计划,重点抓好中央、省、市干部调训和全县主体班的培训;县委宣传部负责指导全县干部的理论学习、宣传等工作;县人事局负责国家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并组织实施;县委党校负责党校各培训班的教学管理等工作。县委组织部每年都要对全县干部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和调研,确定下一年度干部培训的目标、任务。由于各单位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切合实际,为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提供了组织保障。

3、重点突出,干部综合素质普遍提升。在培训对象方面,我们坚持以领导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基层党建干部和紧缺型专业人才为重点,按照“重点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优先培训、年轻干部加强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的原则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据统计,五年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37个,其中主体班21个,共培训干部32800人次,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实现了干部五年轮训一次的要求。通过培训,广大干部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知识水平等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升。

三、贯彻执行《干部教育条例》的具体做法

《干部教育条例》实施以来,我县以此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和效能建设活动为契机,紧密结合本县干部队伍素质现状和教育培训工作实际,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核心,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全面积极推进全县各级干部的能力素质建设。在立足于抓好各类常规性培训的同时,不断改进、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整合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把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1、强化管理,严把部门办班审批关。近些年来,我县按照制定的办班计划申报、审批备案等管理制度,严把办班审批关。一是严格实行办班计划申报制度。各相关职能部门因工作需要举办培训班的,年初必须将办班计划统一报县委组织部,经县干教领导小组和县委常委会审批同意后,方能纳入年度干部教育计划。在审批年初干教计划过程中,我们本着“能并则并”的原则,较好地防止了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的现象发生。二是严格实行办班审批备案制度。已纳入计划的培训班在办班前,必须报组织部备案;凡办班未纳入年度培训计划的,原则上不予审批。对特殊情况确需办班的,先由办班单位报归口管理单位和分管县级领导审批,经县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方能办班,并填好《╳╳县干部教育培训办班审批(备案)登记表》报组织部干部二室备案。同时,审批备案制度对办班收费进行了严格规范。各办班单位必须凭县委组织部的批复函和县物价局下达的收费许可才能举办收费培训,有效地杜绝了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

2、强能提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我们以提高素质和能力为重点,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加强课程开发的针对性、适应性和超前性,加大培训内容的开发和更新力度。培训内容在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技能教育的同时,充分体现“按需施教”原则,即办学单位必须树立以学员为主的指导思想,办班前先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不同培训对象最想学什么,最缺什么,然后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调研选题进行充分细致的论证,使课程内容能针对干部级别、行业等差别和中心工作的发展需要,分别实施培训,避免出现“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一般化教学。培训结束时,我们还组织学员对授课老师的授课质量进行测评打分,凡考核测评达不到标准的教师歇岗锻炼,直至提出申请并经考核合格才能重新上岗。

3、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干部教育培训经费。针对以往由于干训经费保障不到位导致基层干部参训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今年我县将主体班的培训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按照年初制定的干部培训计划,培训经费共计80万元,其中村支书、村主任班45万元,科干班、青干班35万元。今后,培训经费随着县级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具体操作办法就是根据县委年初制定的干训规划,由县委组织部对纳入预算范围的班次严格把关,对培训的人数、时间进行严格审核,然后向县财政局出具详实的培训费列支情况,由县财政局将培训费拨付给县委党校。

4、严格把关,狠抓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评估和管理。一是认真落实双层面的考核评估。即在干训工作考评过程中,坚持做到一手抓参训干部个人培训效果的考评,一手抓相关单位送训干部情况的考评。对于参训对象个体考评,把其培训的效果与本人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严密挂钩;对培训不合格,拿不到合格证书者以及不按照组织安排参训者,当年不得评优评先;对业务素质较低,长期不接受培训者,不得晋职晋级。对于送训单位,把其是否按要求落实干训任务作为年终评先的重要依据,并根据责任制考核兑现。二是加强主体班封闭教育管理。对于科级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我们一律实行全封闭管理,要求学员所在单位在学员入学前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学员入学后一律在党校食宿、学习,严禁学员擅自离校从事与党校学习培训无关的事务。在办班过程中,组织部都派员全程跟班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学习表现、学识水平等多方面的情况,确保了学员能安心在校学习,有效地保证了教育培训的效果。三是实行参训人员培训通报制度。点名调训人员和分配名额调训干部,都必须按时报到学习。无特殊原因并不履行请假手续的,我们予以通报批语。点名调训的直接通报到个人、分配名额调训的通报到单位。

5、强化机制,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制度。我们始终坚持干部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三不”原则:一是现职领导干部任职期内无正当理由不按要求参训的,一般不异动;二是年轻干部未经党校脱产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一般不能提拔使用;三是在对拟选拔任用干部进行资格预审时,把其参加干部教育培训的情况作为重要条件之一,对学历教育没有达到一定要求的,一般不予提拔任用。如在的乡镇人大政府换届中,有三名干部因学历没有达到相应要求就未提拔。

6、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近些年来,我县为落实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在政策上为强化干部培训,突出党校的办班主体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制定了科学详细的培训计划。在出台的-干部教育规划中,县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都结合县域实际,对全县的干教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明确了每5年将全县各级各类干部轮训一次的总体目标,严明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原则要求。其次,突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的作用。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干部教育培训的管理,强调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各类班次的举办,都应经县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并且“必须归口到党校进行,由党校和部门联合举办”,从而强化了党校在办班资格、培训地点、合理收费等方面的责任和权利。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自查报告范文(二)

在举国上下贯彻落实“xx”规划的重要时刻,中央颁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是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坚持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收获很大,体会很深。

一是提高了对学习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对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提高了对做好党校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干部教育工作与党政其他部门工作一样,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工作。要做好干部教育工作,必须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要有较高的政治水平;二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三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四要有奉献精神。所以,通过学习,使自己对干部教育工作重要性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三是开阔了视野 。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联系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联系干部教育工作的实际,无论是理论和实践,都有许多问题需要总结,特别是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势下,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研究、要探索。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使自己对开展干部教育工作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惟有不断学习,努力实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党校工作。

四是拓宽了思路 。当前,以党的xx大为标志,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时期、新阶段,本文来源于查字典给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和新的工作任务,同时,也给党校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党校面临着多方面的新情况和新课题:一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如何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作用等。

干部教育培训案例篇5

一、以各类干部的特点和需求为导向,创新培训理念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积极适应并适度超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认真开展干部培训的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把握各级各类干部的特点和学习培训需求,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理念。

一是要突出干部培训的需求导向。要着眼于各级党组织对干部队伍建设的综合要求,领导干部为担负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工作任务需求,各级各类干部推进完成党委、政府制定的发展建设任务的需求,各级各类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胜任本职业务工作的需求,要坚持干部个人的成长进步愿望与党组织的综合要求相统一、增长领导科学知识和领导干部综合素质能力相统一、提升理论素养与丰富实践经验相统一,正确干部教育培训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系统学与重点学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断创新培训理念。

二是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理念。积极适应培训对象的新变化,改变就培训抓培训的做法,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未来教育理念、博才教育理念和终身教育理念,着眼于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各级组织需求和广大干部的岗位需求,按照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对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围绕“提高理论素养,更新知识技能,强化党性锻炼,提高执政能力”的培训目标,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主干线和主战场的一线干部作为为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重点,逐步把农村各类干部纳入干部培训的主体,做好培训项目策划和课程设计,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要注重干部培训的需求调研。创新培训理念,结合郫县实际,在实际工作中要围绕“提高理论素养,更新知识技能,强化党性锻炼,提高执政能力”的培训目标,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主干线和主战场的一线干部作为为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重点,按照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对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调查了解城乡一体化建设一线干部的能力素质现状,分析掌握他们的培训需求。要极探索推行干部培训项目化管理模式,综合运用各调查手段,设计需求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案调查、重点对象访谈等方式,积极开展培训对象需求调研,做好培训项目策划和课程设计工作,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干部的工作职能将逐步向城市干部的工作职能转变,大规模培训干部应超前把农村各类干部作为干部培训的主体,为城乡一体化建设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以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为目标,改革培训内容

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思路和要求,要坚持素质与能力并重,改变培训内容理论有余实用不足,从“通用型”向“应用型”转变,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从“知识本位”转向到“能力本位”。

一要始终突出政治培训。要始终突出党性教育,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群众观、人才观、政绩观、发展观等“十观”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备内容。要紧密联系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等方面的课题,加强领导科学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重点培养提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同时,还要坚持开展针对各类干部的革命传统教育、警示教育等形式,扎扎实实在开展了党性锻炼活动。

二要综合设置培训内容。要准确把握培训对象的需求导向,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结合参与干部培训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宜,因岗而宜,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实现培训内容与参训对象的合理对接,使组织要求与干部的现实需要有机统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清培训需求,设置相应的培训专题和选学课程菜单,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拓展,综合设置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层次性。

三要体现培训的主题特色。要围绕学员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了解的情况、最想解决的问题进行确定筛选主题,把干部教育培训推到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前沿,与各个方面的需求相符合。要着力于解决学员的实际问题和理论应用,立足于学员关心的问题和他们的工作实际,注重培训内容的超前性、实用性和应急性,体现培训的内容鲜明主题特。要紧紧围绕成都“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设置行政效能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多种类型的专题研究班,围绕创新能力、战略思维、城市管理、外贸、法律、金融、科技等内容组织培训主题,切实做到学用结合、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三、以探索双向开放互动教学为重点,改进培训方式

要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坚持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以学员为主体,探索与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创新相适应的方式方法,促进培训方式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培训渠道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的针对性。要区分学员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把握不同特点,因人、因班制宜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新的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对于职务层次较高的学员,可多采用案例法、专题研究法,以体现研讨性和理论性;职务层次较低的学员可多采用讲授法、扮演法和模拟法等,以体现操作性和应用性。不管哪种方法,都必须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以学员为主体。针对不同班次的特点,还可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专题研讨、学员论坛、实地考察、拓展训练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互动式游戏和挑战自我的体验项目,把系统的理论在体验中融会贯通。

二要进一步扩大培训的开放性.提高培训方式的科学性、有效性,必须打开思路,大胆创新,广泛学习借鉴市场化培训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拓展训练、行动式学习等等,让以学员为主体的学习理念在方法创新中得以体现。要根据学员特点大力推行以学员为主体的研究式教学,让学员从问题入手,深入分析研究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的运用,突出能力培养。要经常性地开展学员论坛,广泛邀请党政机关相关领导参加讨论,让学员的学习成果在更大范围内交流转化、接受检验。要制定和完善专题更新和淘汰机制,使教学内容及时跟上时代节拍,更加贴近社会发展和变革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需求

三要进一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一是要加大研究式、互动式教学力度,通过开设学员论坛、案例教学、远程教学、情景模拟、研讨答疑等教学手段,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研究式地“教”,又切实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进行研究式地“学”,通过“教”与“学”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二要积极开展以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菜单化选学”。在选学菜单设置上,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本领为目标,真正体现因需定学、因需施教的原则,切实改变学员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实际效果。要根据学员特点大力推行以学员为主体的研究式教学,让学员从问题入手,深入分析研究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的运用,突出能力培养,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四要进一步增加培训的多样性。要采用政策引导、市场调节等手段,优化整合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对办学能力和条件较好、有发展后劲的培训机构,采用联合办学等方式,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要培育和规范培训市场,引导各类机构重点参与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培训;要加强与国内知名大学、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开拓干部培训网点,建立社会化的培训基地;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开展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以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为保证,完善培训机制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要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完善干部教育体系,整合干部教育资源,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完善干部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一要建立完善干部调训刚性的保障机制。要严格执行干部计划调训和点名调训制度,将干部调训计划纳入党建工作目标,根据工作任务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确定的干部培训主体班次,由组织部门和单位部门党组织采用科学的机制协商提出培训人选,实行点名调训。

二要建立完善训用互动的工作机制。要树立训用互动的干部培训导向,建立干部的教育培训与选拔任用挂钩制度,将培训学习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把干部的教育培训效果纳入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切实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不经培训不任职,不经培训不提拔”。

干部教育培训案例篇6

关键词:装备采购;教学协作;任职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事任职教育的不断推进,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协作培育人才早已成为共识。2003年以来,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大力开展装备采购教学协作,架起了院校与院校之间互通有无、互相合作的桥梁,对促进装备采购工作、装备采购学科专业建设以及院校培训工作,起到了“催化”和“助推”作用,同时也为军队任职培训模式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当前,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要实现广泛、深入、持久的教学协作路径,需要科学把握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内在需求,探索创新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的管理模式,不断健全完善院校联合育人的运行机制。 

一、内在需求与平台基础 

装备采购涉及军事、经济、管理、法律、工学等多个学科专业领域,工作范围覆盖全军,培训专业性强、教育内容范围广、学习掌握难度大。随着装备建设的飞速发展,装备建设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新装备不断投产,装备采购干部任职教育内容也在不断地拓展和丰富。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要充分依托领导管理体系,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石,紧紧围绕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大力提高培训质量效益。 

(一)装备采购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升,对教学协作提出了更高远的新要求 

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步伐明显加快,多型号、多批次、大批量的装备科研与生产交叉并行,进度要求急,经费保障与装备建设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国防科技工业体制调整和军民融合不断推进,大量民口企业、非公经济加入军工市场,装备承制单位日趋多元化。装备采购制度和军事代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调整了装备采购程序、方法和管理制度。新的形势引发了装备采购工作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进而对装备采购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必须加大培训协作力度,努力健全培训制度、完善培训体系、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益,尽快培训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装备采购干部。 

(二)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集中统一管理,为教学协作搭建了更宽阔的新平台 

在成立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组的基础上,2011年四总部提出要建立健全总部机关、各单位装备部门、军事代表机构三级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培训工作组织体系。总部主要负责装备采购管理和通用技术类培训;军兵种装备部门主要负责军兵种通用知识和技术类培训;军事代表机构主要负责新型号装备专项培训和新技术、新材料等培训;承训院校等单位在总部主管机关的集中领导和协作组的统一协调下,按照任务分工,分级分类组织开展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装备采购干部培训三级管理体系为装备采购教学协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要求教学协作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和协调力度,更加注重协作的艺术性。 

(三)装备采购学科专业的优势特色互补,为教学协作奠定了更坚深的新基石 

多年以来,各院校在装备采购学科专业建设上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各自的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因此,通过各院校的大力配合,加强各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促进军种间在装备采购领域内的交流,采取学术交流、跨专业培训、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多军种院校互动、多部门联合的新型任职培训协作路径,不断健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多学科支撑的装备采购学科专业体系,将有利于提高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整体质量效益。 

二、管理模式的探索实践 

按照质量管理理念,创新构建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管理模式,对培训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促进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四循环”规程 

为促进教学协作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构建形成协作计划、协作实施、协作检查、协作总结“四循环”管理规程,保证协作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科学制定协作计划。以武器装备快速发展对装备采购人才的迫切需求为牵引,科学统筹、认真谋划,每年依据培训计划及时制定年度教学协作工作计划,指导教学协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认真组织协作实施。严格按照协作工作计划,严密组织开展各项教学协作活动,如组织人才培养方案、教材、案例、课题等评审和教材试用,组织开展教学观摩、精品课程和精品班次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召开协作组专家组工作会议和年度工作会议等。 

三是严格规范协作检查。为有效控制协作工作计划的落实,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监控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如坚持对新开班次进行评估审查,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授课教员、使用教材等,对教员授课质量进行测评,对办班质量和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定期评选精品课程和精品班次等。 

四是扎实开展协作总结。为确保协作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及时解决教学协作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每次教学协作活动均有总结,如每年有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教学协作年度工作总结、五年工作总结、十年工作总结等。 

(二)“五统一”办学 

通过多年的教学协作工作,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实现了“五统一”办学,即培训计划、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采编和教学要求的统一管理。 

一是统一培训计划。按照总部机关的指示精神,紧贴装备采购制度改革对人才的迫切要求,结合装备采购干部实际和各院校的承训能力,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上报总部机关,统一纳入全军干部调学计划。 

二是统一培养方案。按照总参军训部下发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统一规范,统一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邀请四总部、送训单位主管机关以及军事代表机构和院校的专家教授等共同评审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完善后,上报总部主管机关。 三是统一课程标准。各院校共同承担的同一类型的培训班,其中60%的培训课程,由协作组专家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决定,对重点课程名称和内容进行统一规范,其余40%的课程由各协作院校根据本军兵种特点自行设置。 

四是统一教材采编。装备采购干部通用教材由总部统一下达编写计划,协作组统一组织评审验收和试用,试用期满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正式印发使用。 

五是统一教学要求。根据装备采购干部的特点,通过师资培训班,组织各协作院校的一线教员,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统一思想,交流教学方法,统一教学要求,采取精讲和自学相结合、研讨和案例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现地教学相结合等方式,学习交流案例编写技巧,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不断提高授课水平。 

(三)“六规范”制度 

针对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特点,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从调查研究、审查把关、观摩检查、总结报告、年度会议和专家咨询六个方面对教学协作工作进行规范,形成系统完备的教学协作管理制度。 

一是调查研究制度。根据工作需要,赴各协作院校、军事代表机构及部分承制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调研,就培训需求、送训能力、培训效果、联教联训等问题与有关单位深入研讨交流,认真分析总结,不断调整培训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工作制度。 

二是审查把关制度。建立教材(案例)编写和研究课题“初审、中审、验收”的三审制度、统一组织开展评审及验收工作,并依据上年的教材课题案例完成进度质量情况,调整下一年任务分配,进一步加强了教材、案例编写和课题研究质量;统筹规划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本着“先建设、后办班”的原则,加强对拟开办班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授课教员、使用教材等的评估检查,确保办班质量。 

三是观摩检查制度。积极组织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建立教学观摩制度,加大对新开班次和重点班次的检查指导,利用专家测评、学员满意度测评,评估办班效果和教员授课质量;与学员、教员座谈交流,了解培训需求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观摩、调研考察等活动,学习交流培训经验,了解各协作院校建设情况,促进院校间的经验交流和推广。 

四是总结报告制度。在高效完成各种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建立总结报告制度,及时向总部机关上报总结报告(抄送有关单位),汇报工作完成情况,为总部机关及时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做出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年度会议制度。建立年度会议制度,在各协作院校间轮流组织召开协作组年度工作会议和专家组年度工作会议,总结年度工作,部署下一年工作,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统一观念认识、相互交流沟通的效果。 

六是专家咨询制度。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协作组专家组、装备采购工作专家咨询组作用,为教材、案例、课题评审,以及教学效果检查评估和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三、运行机制的建立完善 

(一)教学协作的联系会商 

教学协作单位之间是平等协商的关系,核心任务是培训装备采购干部,并以任务带动学科专业建设,形成院校共育装备采购人才的良好局面。建立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的联系会商机制,就是以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组为主导,在总部主管机关的领导和指导下,各军兵种主管机关协助指导,各军事代表机构和各协作院校按照不同培训内容和层次,具体组织开展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工作。通过到军事代表机构、承制单位参观见学,举办师资研讨班,到军事代表室现场办班,选派优秀的年轻教员代职锻炼,选派教员参加总部组织的装备采购质量检查、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等活动,增加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开展师资聘任,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军事代表系统专家、地方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到协作院校授课、参与科学研究、编写教材、案例等,师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通过学术交流、跨专业培训、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加强院校与院校、院校与军事代表机构、院校与科研院所、院校与承制单位等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开展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和装备采购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装备采购教学协作联系会商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确定联系会商的组织形式,使联系会商制度有规可循、形成常态。 

(二)教学协作的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校园建设不断推进,对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资源共享的需求越发强烈,已经成为信息化条件下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针对各协作院校面临的培训信息不对称、培训资源参差不齐、培训交流不畅等诸多现实问题,通过编印《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信息》,搭建“全军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网”等,面向总部和军兵种业务机关、装备采购系统和各协作院校,及时刊发军委、总部关于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政策精神,装备采购领域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培训最新动态、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为装备采购干部和协作院校一线教员提供全军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信息交互平台和资源载体。针对从事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的院校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均、教学水平不齐等制约院校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依据装备采购人才任职资格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特色鲜明、共性内容与特色内容相融合的全军统一的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课程体系;依据“选用与编写相结合、统编与自编相结合、教材与讲义相结合、案例与想定作业相结合”及通用型、继承性、系列化和实用性的基本原则,建立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教材体系。通过最大限度挖掘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协作的评价激励 

评价机制对于组织或个人工作业务水平与效率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大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基本依据,规范的评价程序有助于获得可靠的评价结果,并能使评价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进行。在装备采购教学协作工作中,通过不断完善装备采购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专家打分和学员测评标准,采取教学观摩、学员测评、专家打分等灵活多样的评价办法,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新开班次论证准备、教材案例编写完成情况以及课程建设和班次建设、教员授课质量等方面,对各院校的装备采购任职教育协作情况进行多方位评价。同时,激励机制的制度、措施、手段与方法必须科学配套,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激励有度,才能获得最佳效能。通过优质课程建设、精品班次评选,先进个人评选和“讲好一堂课”授课评比,评选教学观摩先进单位等,有效激励了装备采购教学协作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干部教育培训案例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全会和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和省、市检察长会议精神。聚焦检察工作实际需要,紧紧围绕服务办案和提高干警素质,以领导干部、办案人员和行政综合人员为重点,全面推进检察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建设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检察队伍,加快推进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XX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工作的持续深化和丰富的工作实践,逐步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能够促进人才培养、推动工作发展的教育培训长效工作机制。推动理论教育更深入,政治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党性教育更扎实,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牢固树立;检察业务知识学习更精准,岗位技能、专业素养切实增强。

三、培训时间

坚持教育培训与检察工作同步开展,从年初到年底,依据上级院及县委统一安排,首先确保统一的组织培训按时完成,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院内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集中培训以不超过一周为宜。

四、培训人员及培训范围

1、教育培训坚持培训人员全面覆盖,根据工作内容和性质分层次进行;

2、培训范围包括:政治政治教育培训、综合管理培训、各类法律专业、检察业务培训,以及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

五、培训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围绕法治中国建设,认真学习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和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高检院及省、市院检察长会议精神,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加强警示教育、英模教育,进一步深化对依法治国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干警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观,筑牢规范司法、公正司法的思想根基。

2、党性教育培训。围绕本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和重点,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经常性的开展党性党规党纪教育,观看党性教育纪录片,以重温入党誓词、知识竞赛、党课、参观教育基地等方式,引导干警加强党性锤炼,筑牢忠诚品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为民服务宗旨意识,树立检察干警的良好形象。

3、检察业务教育培训。以应对司法体制改革和内设机构改革,适应改革后的检察工作为出发点,以新修改的司法解释、法律法规和检察实务、疑难复杂案件等为学习重点,提高检答网使用质效,加强对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通过开展增强干警专业化素质,不断提升检察干警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

4、廉洁纪律培训。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检察官法》《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等,《人民检察院执法办案内部监督暂行规定》《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组织检察人员重温检察官誓词,观看检察人员警示教育纪录片,着力构建干警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教育干警恪守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干警自觉培养公正廉洁执法的廉政意识。

5、岗位练兵活动。开展法律文书展评,以各业务部门为参赛对象,重点考察办案人员对法律文书种类的掌握和法律文书的制作能力;开展案件质量评查活动,发现办案中的问题和难点,提高案件质量和水平;开展“读书分享会”活动,充分利用院图书室各类藏书,定期组织干警参加读书会,交流读书后心得体会,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引导干警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增长才能;开展公文写作比赛,提高干警公文写作能力和水平,促进干警综合素能的提升;通过组织开展全员参与、贴近实战、形式多样的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以竞赛促学习,以竞赛强素质,以竞赛提能力,不断提升检察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整体素质。

六、培训形式

1.坚持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积极组织干警参加上级院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学习,进行分类培训。

3.坚持教育培训与岗位练兵相结合。采取辅导学习、观看影视专题片、开展竞赛、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进一步推动教育培训活动的深入开展,达到促进学习、推动工作的目的。

七、相关要求

1.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部门负责人要组织好本部门干警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妥善处理工学矛盾,确保各项培训活动顺利开展。

2.干警参与学习培训(包括自学)要做到有计划、有笔记,重要学习内容要及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3、对学习时间、学习次数、参学率、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等由政治部定期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作为考核重要依据之一。

干部教育培训案例篇8

关键词: 农村小学英语学科 骨干教师 培训需求

一、研究背景

为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重视培训项目的前期调研,针对培训对象的需求研制培训方案”的要求,并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实施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0)的通知》(皖教师〔2010〕14号),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针对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设计了“学员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我省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的现状和需求,为制定合适的培训目标、培训模式、培训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提供信息保障,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前期信息支持,并为我系及我省其他高校承担后续“国培计划”培训任务提供参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数据,获取有说服力的证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我省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需求。问卷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参加由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及继续教育学院共同承担的“国培计划(2011)”——安徽省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短期培训项目的57名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他们分别来自安徽省淮南、蚌埠、亳州、六安、池州、淮北、宿州、蚌埠、安庆、宣城十个地区的农村小学。

四、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向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发放问卷57份,回收49份,涵盖学员基本信息、既往参与培训情况、日常教科研情况、新课程改革、培训需求五大板块方面的内容,本文仅讨论既往参与培训情况和培训需求方面的内容。

(一)既往参与培训情况

1.以前参加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次数

本研究对学员以前参加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次数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以前参加的培训的类型较多,以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和学校组织安排的校本培训或挂职进修为主。

3.学员所在学校校本培训的方式

本研究对学员所在学校校本培训采用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学员所在的学校的校本培训主要采用个人自修的方式进行,集体培训主要以专题讲座和团队研讨的形式进行,绝大多数学校还不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培训。

(二)本次培训需求

1.培训内容

本研究就培训内容对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在文本解读、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法、语音、简笔画、课件制作等)、语音强化专题、教科研写作专题、课堂有效性专题五个项目中,学员最希望得到培训的内容是课堂教学技能,其次是课堂有效性和语音强化。大多数学员对教科研写作和文本解读兴致不高。

2.小学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需要获得的知识

本研究就小学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需要获得的知识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学员们认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需要获得的知识为学科专业和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

3.学员在教学中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

本研究对学员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7.84%的学员在以前的教学中从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3.92%的学员在课外活动中使用;11.76%的学员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使用;76.47%的学员在公开课或研究课中使用。

4.学员课件来源

本研究对学员课件来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31.67%的学员的教学设计和技术制作均由自己独立完成;40.00%的学员的教学设计由自己独立完成,技术部分与他人合作;21.67%的学员的教学设计由自己独立完成,技术部分完全委托他人完成;6.67%的学员的教学设计和技术制作部分均委托他人完成。

5.学员在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信息化教学时遇到的主要困难

本研究对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信息化教学时遇到的主要困难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8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11.32%的学员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少准备时间;28.30%的是缺少信息化教学知识;27.36%的是缺少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33.02%的是缺少信息化教学软件(平台和资源)。

6.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

本研究对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方面比较欠缺的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9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在问卷列举的十项能力当中,有50%左右的学员认为,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分析处理教学内容与整合教材的能力、多媒体与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和设计教学模式与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方面比较欠缺。有20%~30%的学员认为,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教学评价能力、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教育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力方面有欠缺。绝大多数学员认为,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人际交往与师生沟通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两方面比较突出。

7.学员在教学中亟待提高的能力

本研究就学员在教学中亟待提高的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0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65.31%的学员认为自己在教学中的多媒体、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亟待提高;40%~50%的学员认为自己在教学中的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分析处理教学内容与整合课程教材的能力及设计教学模式与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亟待提高;22.45%的学员认为自己在教学中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亟待提高。

8.目前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对目前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1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60%左右的学员认为,目前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研意识与能力薄弱、教学方法单一和缺乏专家引领;48.98%的学员认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结构狭窄;40.82%的学员认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观念陈旧。

9.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的内容的侧重点

本研究就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内容的侧重点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2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81.63%的学员认为,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内容应为技能和知识并重。

10.目前适合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

本研究对目前适合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3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在案例评析、教学观摩与实践、专题讲座、教学论坛、经验交流、自主研修、课题研究、读书指导和其他等九种形式中,学员们普遍认为,教学观摩与实践、经验交流、案例评析和专题讲座是最适合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学员对自主研修、教学论坛、课题研究、读书指导等培训形式的兴趣不高。

11.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小学英语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对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小学英语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4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学员认为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小学英语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为观摩教学(观课、议课)、上示范课和名师引领。

12.理想的培训模式

本研究就理想的培训模式(时间)对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5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就培训时间而言,58.33%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时间为一学期;22.92%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时间为一年;16.67%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时间为一周;还有2.08%的学员没有明确选择。

本研究就理想的培训模式(规模)对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6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71.74%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规模应为20-50人;23.91%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规模应为10-20人;认为理想的培训规模应不超过10人或超过50人的学员比例均为2.17%。

13.学员最喜欢的培训形式

本研究就学员最喜欢的培训形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7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学员最喜欢的培训形式为:课例观摩、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其次为技能训练、参观考察和专题讲座,对研讨会及其他形式兴致不高。

14.学员最喜欢的培训授课教师类型

本研究就学员最喜欢的授课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8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学员最喜欢的授课教师为一线骨干教师,其次为教科研人员,对高校教授、课改专家、教材编写者及其他人员的授课兴致不高。

15.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就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对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9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72.88%的学员认为,培训课程与师资是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16.95%的学员认为,培训管理和服务是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10.17%的学员认为,食宿条件是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16.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培训的期待

本研究就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培训的期待对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20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学员参加培训最想获得技巧和技术,其次分别是获得适用的新知识、理顺模糊概念、获得新理念和帮助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17.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

本研究就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对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21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35名学员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是学习英语的习惯没养成,占全体学员的71.43%;23名学员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是学习内容多,占全体学员的46.94%;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是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教材难、考试压力大或其他方面的学员数量并不多。

五、需求分析与对策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迫切需要培训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超出一半的教师以前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参加过不同类型的培训,但培训的规格与时间不够;校本培训多以个人自修的方式进行。就培训时间而言,58.33%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时间为一学期;22.92%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时间为一年;就培训规模而言,71.71%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规模应为20-50人。

因此,我们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制订相关培训政策及培训计划,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进行经常性高规格的培训,理想的培训时间为一学期一年。

(二)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急需的培训内容

1.学科专业知识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需要获得的知识为学科专业知识。

由于我国小学开设外语课的时间较晚,1998年,全国27个省、市、区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小学外语课,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和《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文件,要求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级小学将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三年级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为了解决小学师资严重不足、师资水平不达标问题,各地教育部门采取了转岗、整合、调配和培养等措施。调查显示,本研究调查的学员中,有65.31%的教师不是英语专业出身,缺乏系统的英语学科专业知识;近一半学员认为,自身知识结构狭窄,最需要获得学科专业知识。

因此,我们建议,在培训中要开设学科专业知识课程引导学员拓展知识结构,弥补学员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的严重不足。

2.现代教育技术

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缺少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教学软件(平台和资源),现代化教学手段只能在非常态情况下使用,绝大多数教师还不能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部分教师还不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完成课件制作,还有一部分教师因缺少信息化教学知识而不能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信息化教学,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多媒体、信息网络应用能力最为欠缺,亟待提高。

因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应该开设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课程,提高培训学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建议政府财政增加投入,帮助农村中小学校改善现代化教学设备条件,增进教育公平。

3.课堂教学技能方面的内容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员最希望得到课堂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同时,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对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难点持不同意见、确定英语教学目标的依据不统一、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与单一(仍以熟记+练习、讲解分析、不断重复和背诵记忆为主)、业务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不能完全适应新教材,不能科学并有效地运用教材、缺少教学配套资料、缺少新课程教学设计范例、缺少处理教学内容与整合教材的能力、缺少设计教学模式与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

因此,我们建议开设与基础教育政策、新课程标准、国内外英语教育现状与趋势方面的专题讲座;开设有关设计教学模式与实施教学方案和新教材使用的专题讲座,并进行有关新教材使用的教学观摩与研讨、经验交流和案例评析;建议相关教育部门与学校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教学配套资料,并组织编纂新课程设计范例共小学英语教师参考。81.63%学员希望培训内容能技能和知识并重,因此,培训内容安排应以“技能与知识并重”为原则,聘请一线教师和专家为学员开设不同课堂教学技能、课堂有效性和语音教学的讲座和示范课。

4.学习指导方面的内容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员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是学习英语的习惯尚未养成。同时,由于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具有特殊的心理特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急需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建议,聘请一线教师为学员开设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讲座或示范课,聘请专门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专家为学员开设农村留守儿童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方面的讲座。

(三)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希望能采取最适合的培训教学形式与培训师资

在培训的教学形式方面,学员们普遍认为,教学观摩与实践、经验交流、案例评析和专题讲座是最适合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也是学员们最喜欢的培训形式,而且他们认为,观摩教学(观课、议课)、上示范课和名师引领是提高小学英语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调查显示,学员们普遍喜欢一线骨干教师和教科研人员授课,而且绝大多数学员认为,培训课程与师资是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因此,我们建议,培训课程安排应以教学观摩与实践、经验交流、案例评析和专题讲座为主,培训授课教师应以一线骨干教师和教科研人员为主,培训课程安排应满足绝大多数学员的需求。

六、结语

本研究主要调查了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既往参与培训情况及本次培训需求,从调查结果来看,我省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急需高规格、长时间的培训;各培训单位应该根据培训需求科学制订培训方案、合理选择培训师资,加大一线骨干教师和教科研人员在培训师资中的比例;采取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大教学观摩与实践、经验交流、案例评析等最贴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方式在培训中的比例;培训内容要实用,忌空洞理论学习,应强调技能培训与知识培训并重,紧紧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课程改革、国内外英语教学现状与趋势、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展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EB/OL],2010.http:///zwgk/2010-06/30/content_1642031.htm,2010-06-30.

[2]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实施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0)的通知(皖教师〔2010〕14号))[EB/OL],2010.http:///admincentre/show.jsp?id=NjMxNw==,2010-1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教基〔2001〕2号)[EB/OL],2001.http:///gongbao/content/2001/content_61196.htm.

上一篇:教学案例及评析范文 下一篇:退休养老保险计算方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