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范文

时间:2023-10-11 16:44: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篇1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改革一、概述

课例研究就是聚焦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理论提升、能力提高以及个体的自我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群体共同成长。教师在个人已有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行为,不断改进已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课例研究在教学实践最后帮助教师学会怎样去做,达到提高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目的,引导更多的教师掌握并运用这种方法,改进常态教学的质量。

二、课例研究的三个组成部分

教学课例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是某节课或某些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录”是实际教学场景;“教学反思”则描述了“教学预期”的实现程度,也就是对教学的评价。中小学教研活动中最常用的形式与课例研究的三个部分相对应。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备课”与“说课”――教学预期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听课”――实际教学场景,“评课”――教学反思(授课教师与其他教师对课的讨论与评价)。从一定意义上讲,课例研究属于教研活动的范畴,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成果。

三、Y合课文《社戏》进行的课例研究实践

笔者以在武汉市京汉学校的实际教学经历为基础,结合初中语文课文《社戏》,立足教学现实,围绕研修主题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锁定本次课例的研究问题。本课例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升教师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和需要以及文本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的能力;面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如何准确选择切入点,通过本课主旨问题的引领,促进学生主动阅读,深悟文章主旨。

针对第一个问题,基于学生学习能力、需要以及文本特点灵活使用了教材,即对教材进行了“增、删、调、融”的创造性使用。具体来说,“增”加了“社戏的野外风致”与“罗汉豆”两段文字,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删”除了文中与本节课主题几乎无关的大量篇幅,留出更多的时间来精读重点情节;“调”出了船头看戏中最无聊的一段与回味社戏之“好”的末尾一段作比较,“调”出了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最精彩的段落做重点赏析;最后,纵观全文,“融”合教材,“融”会贯通,理解主旨。

针对第二个问题,笔者也进行了比较灵活的处理。基于一个“趣”字,大胆地把船头看戏部分做了切割手术,因为这一大段的内容与本节课的目标关系很小,几乎无趣可言。所以取其一段,窥斑见豹,得出戏不好看。然后出示结尾“好戏”,凸显文本的矛盾。从文本的矛盾之处切入,针对文本的矛盾设计课堂教学的主问题:戏不好看,为什么说“好戏”?通过主旨问题的引领,促使学生主动阅读,领悟文章主旨。综合以上,两个研究问题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四、课例研究案例分析

本课例研究围绕“落实课标,基于学生学习”的研修主题,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社戏》是鲁迅作品中少有的全部采用明亮调子的文章,文中多次写到少年们的笑声,童年的盎然情趣令人开怀。围绕“乐”与“趣”,由“嘻嘻”“哈哈”的笑声展开了探寻“乐趣”的阅读旅程,欣赏了趣景、趣事、趣人,并意外地品出了“情”――平桥村人的淳朴自然热情。这种设计本身充满情趣,与学生的年龄特点非常吻合。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能够深入文本,主动阅读,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本课例研究所选课例是阅读教学,旨在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找准切入点,设置主旨问题,引领学生主动阅读,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课堂上,笔者在很多环节非常注意对学生的问题引领,如模拟动作,在比较中追问;揣摩性格,在演读中追问;找出矛盾,在细节中追问。但是在赏析景物这一环节,学生的阅读体验还是流于浅层次。笔者在这一环节设计了静谧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听读想象,问题设计是新颖生动的。

五、结语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篇2

关键词:信贷分析;借贷管理;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是金融会计专业中一门专业性和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是金融和会计知识的结合与拓展,是两者综合素质的集成,比较偏重金融知识但是对会计专业知识比如对各类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运用有极强的要求。《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对真实金融机构运作各种贷款产品的认识和独立分析和管理各种贷款产品的能力,更让学生对个人自身的财务管理甚至创业也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案例教学方法在《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特点分析

1.课程重点与难点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今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运作和管理,重点知识内容涉及贷款管理的基本规则、贷款政策、贷款管理制度、贷款种类和评定借款人信用、借款企业的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贷款担保管理、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管理、贷款风险管理等。特别是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必须学会综合运用宏观市场环境分析,统计信息,微观金融信息,财务报表信息,审计信息和一些金融数学模型,因此课程需要非常宽泛的统计、金融、会计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再融合系统性的贷款理论知识,所以会计专业学生在初始接触这门课程时多多少少都会感到一些困难、复杂和困惑。

2.课程理论性、实务性较强

由于我国中等基础教育仍旧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一个知识点,而进入大学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灵学活用。《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是建立在财务会计,货币金融,统计学等基础课程上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更多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一门课程,体现一个合格现代信贷人才综合素质的课程。

难点在于信贷的理论知识部分,学生虽然可以硬性的背下来,但是对于实际灵活运用和操作时却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放眼全局,做出有效地判断,甚至有的时候对于一些理论知识也和他们现有的社会认知观有冲突,比如在分析中小企业贷款时学生总弄不懂为什么中小企业的贷款比大公司的贷款要更难处理,过程更复杂。学生很感性的认为中小企业因为规模不大,业务不会太复杂所以财务账目更为简单,如果有好的产业项目,金融机构不是更容易获取有效资料,小的企业难道比大的企业还难处理和管理么。因为学生缺乏实际社会生活体验,他们没有在银行和企业工作的经验也缺乏对社会的认知,所以并不了解现实中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是由于其一,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数量多、规模小,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而且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认为它们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另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透明度差,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很难收集到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鉴别这些信息需要花费巨额成本,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再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所以它们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因此对于教授《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这门专业性较强,知识面要求广,而且理论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涉及到现今个人、大型,中小型企业贷款、国际商业贷款的分析、运作和风险管理等的课程时,课程结构安排上是不应同于常规教学手段的,案例教学法强调“重基础、讲应用”灵活运用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使得教学知识深入浅出,生动易懂。运用案例教学法“重技能、讲操作”的原则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人员的角度有效思维,进行逻辑分析,在课堂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加深其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案例教学法举例说明借款企业财务分析、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管理、贷款风险管理、贷款业务操作流程、贷款营销技巧等并且增加实务操作性及技能性较强的练习,目的是能够着重结合实际解释理论知识、让学生感性和理性认知达到统一,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并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尝试

1.案例设计

针对课程理论,实务性较强,知识面广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又对于社会缺乏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知。按照《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每堂课的知识点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例,可以从各财经报刊杂志选取相关资料,也可以根据平时搜集的信贷实例、动态信息,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编写案例,确定案例包括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案例还应该注重时代性,新颖及时且有当代现实意义。

例如在讲个人贷款以及消费信贷立法等时设计‘一个信贷经理人的一天’的案例还原真实的银行信贷职员审批个人贷款的流程以及审批理由和注意事项,学生容易自我带入角色,关注重要部分处理方法,进行逻辑性思考。

例如讲到信贷风险管理时选取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次贷危机发生的整个过程,如何从一开始贷款给信用级别高的人买房,到后来商业银行放宽条件,只要贷款人同意买房,信用很差的那些贷款人商业银行也可以把他们的信用记录填成优良,从而可以办理抵押贷款,买不起房的人就能买得起房子了。买房的人多了,房价上涨,买房的人既可以住房,还可以等待房产增值,买房人并没有风险,因为商业银行用贷款替买房人把钱付了。其后,商业银行把所有的房贷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按揭证券(MBS)卖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购买这些按揭证券后,设计金融衍生产品-次级债券-债务抵押债券(CDO),卖给投行的大客户,如此,次级债就全世界卖。为了打消投资者购买投资银行次级债券的担心,投资银行设计了一款新产品-信用违约掉期(CDS),这样买次级债的投资者如果担心风险的话,还可以买信用违约掉期,让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风险,这样次级债就大方地卖向了全世界。看起来很美,然而一旦房价下跌,那些本来就买不起房的人又还不上钱,银行就会面临巨大的亏损,整个金融链条上的机构都大面积亏损,造成影响世界的金融危机。这个案例给学生解释了信贷质量管理和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运用这些具有当代现实意义的案例,激起学生的参与讨论的兴趣,课下还积极找资料学习,不仅仅是增强了教学效果,这样的案例有以一当十的作用。

案例的设计还可以选择身边发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案例,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助学贷款、房贷、车贷、信用卡的案例,引发学生情感的认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触发他们参与的愿望。这些具体到身边的案例的选用具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借贷理论知识,具有操作性,更具有教育和指导作用。

2.案例教学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同时运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两种方式。以‘珠三角某制造企业贷款500万新建3间厂房’为例,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案例,企业简介、公司经营、项目情况、财务账目等,然后提出讨论问题:1该企业的承债能力和资金的周转情况如何。2借款人还款能力如何。3抵押物的情况如何。4授信可行性分析。给30分钟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时学生要运用会计,统计知识做财务数据分析、计算企业还款能力、银行贷款风险等方面计算,对于计算结果要和这家企业的经营情况、项目目标等一起做归纳,分析等。

小组讨论时教师在一旁看、聆听,作简短引导,不做判断。小组讨论完成后,选取不超过5个小组派代表针对上面四个问题给出他们的分析和结论,这几个小组代表发完言,教师询问剩余的小组有什么补充意见或者不同意见,每个小组都要贡献出观点,最后教师点评讨论过程,客观地评析每个小组学生的表现。对于每组学生发言,教师做简要总结,肯定好的分析思路和见解,指出存在的缺失和进步空间。教师要求学生在案例讨论后作报告笔记,这样敦促学生认真参与学习并且锻炼培养学生专业性书面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深化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堂下给学生布置一个大作业,例如选择一个公司然后从银行的角度多方面分析这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现实经营状况等,决定这家公司是否具备某方面贷款资格。把学生分成3-4人小组让他们小组合作采集制作案例,学生的父母、亲戚有在大、中、小型企业工作的,也有的开公司的,学生可以选择身边的事例自编案例,也可以选择市面上任何一家公司做为设计案例对象,但是案例来源一定要清楚。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以银行专业的角度来分层次分析他们设计的案例,最后各组准备好材料和PPT,进行一场案例报告会。学生在整个亲身实践体验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提升了对《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教学的案例易精不宜多,课堂语言要通俗。

每堂课的案例要按照教学目标和知识点坚持精挑细选,决不贪多嚼不烂,让学生感到案例内容脉络清晰不重复,知其所以然。课堂讲授案例时应坚持用通俗的语言举案例、打比方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专业词汇术语的含义,并反复使用这些专业词语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讨论案例问题的时候多用专业词汇术语,因为专业是需要培养的,习惯成自然。

2.不能忽视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

除了案例教学,还需要大量计算训练来锻炼学生熟练掌握信贷分析的方法,所以作业和测验都必不可少。还有辅助工具的运用,比如运用Excel的内置函数进行统计与运算,做出分析表等,是案例教学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不能忽视其它教学手段的运用。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在《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业务素质,更让学生对个人自身的财务管理,毕业后尽快适应和参与工作甚至创业也起到启发作用。案例教学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金融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Milind Sathye, James Bartle, Raymond Boffey, 2013 Credit Analysis and Lending Management.

[2]周璋春.中小企业信贷难点与对策.金融经济,2010,22:147-148.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篇3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因为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所以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青睐。同时案例教学方法在高职高专的教学工作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应用。但是由于我国开始使用案例教学方法的时间短,经验较少,并且高职高专与普通的高等院校的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点,所以案例教学方法在高职高专等学校中的应用成为一个难题。本文就从高职高专的角度出发,试图找出其中的解决办法。

一、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最初起源于美国,并且在上世纪末期传入我国。从广义上理解,案例教学方法就是指将案例基础理论、案例开发理论、案例应用理论等内容融合在一起的一个庞大的知识教育体系。狭义上讲就是指在教学中使用案例的基本内容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育手段。本文所讨论的案例教学方法是指狭义上的概念。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中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与讨论,从中抽象出一定的理论与道理,从而掌握科学理论知识的方法。案例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注重分析。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案例的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从中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重视学生的分析过程,学生掌握分析案例的能力,而不注重分析得出的结论。因而案例分析没有统一固定模式的答案,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分析过程为主要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分析过程以及分析结果做出一定的指导与评价,而不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分析过程中去。所以说在案例教学方法中学生的自主分析、自主结论是主导,教师的指导是辅助。(3)通过案例来指导理论。案例教学都是运用真实发生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活动。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来进行发散、引申。学生从真实的案例中能够通过分析增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从而对理论的掌握就更加牢固。

二、案例教学方法在高职高专教学基础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案例教学方法不仅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分析能力。对于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高职高专等学校与普通的高等院校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案例教学方法一样可以在高职高专等学校中应用。

(一)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是高职高专教学基础课程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所决定的

基础课程的教育,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仅仅扮演了一个听课的角色,至于学生听没听,听没听的懂,这些都是不确定的。但是在案例教学方法中,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到中间来,通过运用一系列的知识分析案例与解决案例,从而得到一定的结论与答案,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能让学生加深印象,对知识把握的更牢固。

(二)在教学基础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是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在于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行业培养急需的实际操作型人才,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出来的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思维转动快等特征。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案例教学方法是高职高专学校培养目标人才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三、案例教学方法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基础课程中的运用步骤与方法

案例教学方法在高职高专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步骤与方法是高职教学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特点,本文设计出完整的案例教学的三个阶段,即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课后评估阶段。

(一)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由教师来完成的。1.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与教学任务,充分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选择准确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所在,因为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案例来进行教学任务。恰当的案例能够紧扣大纲,突出重点,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时候隐性的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同时恰当的案例能给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带来一定的经验与指导,对于学生较快的适应今后的生活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相反,不成功的案例不仅偏离了教学主题,不能够妥善的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案例。2.教师要妥善的安排教学进度。由于案例教学方法是一个发散性的教学方法,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时间段的控制与把握。合理的安排时间,简单的介绍案例、提出问题,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案例的研究与讨论,并且在课堂的最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对案例进行总结。 转贴于

(二)课堂实施阶段

在课堂实施阶段,要充分的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所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实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所在。1.完美呈现案例。每一个经典的案例背后都有一段吸引人眼球的故事,案例呈现阶段是案例课堂教学的开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有成功的开头才能吸引到学生,让学生对案例分析产生兴趣。2.引导学生展开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阶段,要重在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完全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可以采取随机分组,小组组合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在不影响其他班级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学生进行讨论等。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与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动手能力。3.案例总结。在讨论结束之后让学生对案例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并说出小组讨论结果与理由,教师对结论进行评价与总结。指出学生的不足与疏漏,对于学生完成的知识点要进行表扬与鼓励。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三)课后评估阶段

课后评估阶段也是案例教学方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通过课后的充分评估,教师才能准确的把握学生对案例所要传递知识的把握程度以及案例对知识的覆盖程度,为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今后更好的选择案例提供更好的帮助。

总结: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能力型人才的要求提高,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案例教学方法的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文:案例教学方法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2]阮洪: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尝试与思考,《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3]黄辉:案例教学法的优劣分析与比较,《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4]于永成:基础课案例教学法探微,《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篇4

1、贯穿式案例教学法

所谓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就是挑选出两个或以上的上市公司,通常这两个公司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比如同行业、规模相似和发展状况相近等。可以通过在分析整个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加以对比、研判和分析,使大家在了解这几个上市公司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财务报表中各财务指标的比对更深刻的了解财务指标和如何进行分析。例如,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讲解中,将四川长虹和深圳康佳两个公司作为比对分析,从财务报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流动能力到发展能力都将这两个公司进行比对分析,使得财务指标的讲解不仅有着具体公司的形象案例,也使学生认识到财务指标不是简单存在,而是伴随着当时经济背景和公司特定特征来综合分析的。

2、特定式案例教学法

所谓特定式案例教学法,就是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讲解过程中,针对某种财务能力或者某个指标,选取一些真实的上市公司,通过分析它们的财务报表和真实发生的案例,来阐明这种能力或指标的含义。这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可以简明易懂的解释给学生。例如,在讲到财务报表中营运能力的时候,我们举出李宁和安踏两个公司,在提出为什么李宁业绩下降,而安踏却上升的问题时,通过比对它们的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营运能力指标,使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公司营运能力的差别,也了解了营运能力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重要性。

3、研讨式案例教学法

所谓研讨式案例教学法,就是将财务分析中有疑问的、必须结合公司特征或时代背景的问题提出来,让同学们针对这些问题在课下准备、课上分组、统一研讨等形式进行。研讨式案例可大可小,范围可广可窄,不拘泥于形式,旨在共同研习、探讨问题可能的结果。该种案例分析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联系实际,在获得相应结果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在讲到公司财务营运能力时,通常会说存货周转率越高,企业营运能力越高,但是,是不是越高越好呢?然后结合公司案例来解释。显然,通过这种研讨式案例学习,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综合式案例教学法

所谓综合式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围绕财务分析的某一章节,或者整个公司财务状况,进行财务分析时,通过引入某一有特色的上市公司作为例子,来整体分析该公司某方面财务能力或整体财务能力状况。利用上市公司案例来综合分析公司财务整体状况,有利于学生对财务分析状况的整体把握,并实际应用于公司中,从而使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强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可以讲贯穿式研究的案例最后做一个综合性分析,既将分项研究联系成一个整体,实现前后贯通,又将案例公司财务状况做了一个全面分析和描述。

二、案例教学分析方法的准备和应用

1、针对具体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方法

财务分析课程的案例教学应针对不同的、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不同的案例分析方法贯穿其中,交叉使用。诸如在每章、每节的开始都采用引例式案例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固定的案例表达方法;财务分析的概念、目的、信息基础等基础理论主要以认识、介绍公司财务报表为主,通常采用特定式和研讨式案例分析为主,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财务报表的意义和重要性;具体的会计报表分析、财务效率等指标分析将贯穿式案例分析法、研讨式分析法和特定式案例分析法交叉使用,以使财务指标分析更易于理解、掌握;针对财务综合分析及财务绩效评价、前景预测和价值评估等应用内容,更多的采用综合式案例教学法,辅以研讨式案例教学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财务分析的整体状况和具体应用。因此,各种案例分析方法并不是没有目的的随意使用,而是有机结合,交叉应用,以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

2、针对不同案例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和编写案例

财务分析教学方法的实施首先需要依赖于教师充分的准备和设计,这主要表现在财务分析教学案例的撰写。这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首先,应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来选取相应的案例教学方法,并进行相应的撰写和设计。案例教学方法和应用都是基于相应的教学目的和提高教学效果来设计编写的,不能只是简单地通过花哨的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没有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其次,案例的选取应尽量选择最新的、具有代表性和与教学内容贴切的上市公司案例。这可以通过查找相关书报资料、财经网站等途径获得实际案例,也可以根据平时搜集的实际财经事件自我编写案例,或者找一些业绩较优、较差或具有热点效应的上市公司,以他们的财务报告及重要财务事项为基础、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编写案例。再次,应以公司财务报表作为案例选取基础,以围绕财务报表中财务指标引发的问题作为研究核心,摈弃大一统的、笼统的财务案例进行简单充斥。

3、针对不同案例教学法,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针对不同的案例分析法,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讨论和总结。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下准备:对于研讨式、总结式和部分特定式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讲授、组织课堂案例讨论之前,提前几天给学生提供相关案例资料,或者给出相应的题目、背景资料让学生根据案例讨论要求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独立做好必要的分析,为案例讨论和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2)课堂讲授:对于引例式案例分析、贯穿式案例分析和部分特定式案例分析,通常采取课堂直接讲授为主,问题的提出比较直接,问题的讲述也可以直接给出答案,也可以逐步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学生解答逐步得出。

(3)课堂讨论:对于研讨式、综合式案例分析教学,可采用两种学习方式进行,一是课堂提问、逐步诱导的方式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二是通过课堂分组讨论,中间总结提醒和最后总结阐述来进行。这可以以分组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集中讨论的形式进行。

(4)案头工作:对于研讨式、总结式案例分析教学,在课堂讨论以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主要观点进行简要点评并进行讨论总结,并要求学生针对这一案例进行总结、整体分析并加以完善,完成分析报告。当然,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财务分析报告,也需要由教师布置,学生课下完成,最后由教师同意讲解或批注。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篇5

1采用“先理论后案例”的教学策略,即先基础后应用的方法开展案例教学

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首先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给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及知识点的有机串联。笔者在分析化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可分为:①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后,引出案例;②课堂讨论前,指导学生分析案例,发现主要问题,选择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加以应用,并给出解决问题的途径;③课堂讨论时,指导学生在所学过的知识点中,设计出可行的方案,并分析各自方法的优缺点;④总结课堂讨论,并将案例中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引申与拓展。例如,分析化学中,滴定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两者互为补充,各有所长。滴定分析的优点表现为准确性高,仪器分析的优势在于专属性强和灵敏度高。如何理解这两类方法的优缺点,可以在学生学习酸碱滴定法后通过乳制品行业中的三聚氰胺事件这一具体案例讲解,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2008年,因食用三鹿婴儿奶粉而患肾结石的报道铺天盖地袭来,罪魁祸首三聚氰胺也因此浮出水面。在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化学式:C3H6N6,含N量高达66.64%)假性蛋白,能使蛋白质含量检测结果合格,导致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三聚氰胺可以在蛋白质含量测定中以假乱真);进而分析凯式定氮法优缺点(从而引申出滴定分析法的共性);第三步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借此引申出仪器分析法的优点)。通过这一案例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物质结构性质出发设计合理的分析方法的思维。

2先小组讨论后提问互动启发式开展案例教学

课堂案例讨论前先对学生分组,由学生自荐和推荐的原则选出组长,以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案例分析。组长负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之间知识点的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寻找答案,进行知识点的整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和带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进行案例分析总结,教师随后再进行课堂提问,师生互动和启发式方法进行案例分析,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调整学生评分制度

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鼓励课堂上积极发言并展开讨论。期末成绩的评价也因此采用多元化机制,包括期中考试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实验成绩(20%)及平时成绩(10%)。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来自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评分可实行鼓励加分法,即积极参加讨论发言的同学得到加分,以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采用这一多元化考评机制后,促使学生把学习落实在平时,既可以避免考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考试心态,减轻学生的迎考负担,同时又可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减少高分低能的现象出现。引入案例教学模式后,本校分析化学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内容也相应做了调整,在分析化学三基内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的客观题、填空题和计算题基础之上,适量增加实验设计和分析讨论案例。在考试规定时间内,考察学生合理选用分析化学方法的能力并说明选用该方法的理论依据和原因,以更好地达到知识的灵活应用。

4应用案例分析时的注意点

案例教学能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应用还受着一些制约。案例教学法较适合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在30-40人较佳。小班化教学能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互动和交流,在案例讨论时,教师比较容易控制教学进度,调节课堂气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引入、展开、探讨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而上课时间有限。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老师既要让学生了解过程,更要让学生掌握知识,领会技巧,这两者一般很难兼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建议每类分析方法加推一组案例,得出这类分析方法的共性问题。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案例,课中要做到有效引导,课后要做精炼的总结。对于教师自身而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关注药学专业课,特别是药物分析的内容和前沿,使自己具备知识整合和内化的能力。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篇6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http://方法,研究案例教学法的理论,总结案例教学的实践经验,可以改变中国传统的法律教学模式,推动中国法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者说疑难情节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案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在其内容上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发生的事件。案例展示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作为事件,就不能是对事物的静态的描述,而应展示事件演进的过程。二是事件包含有问题或疑难在内。换言之,只有那些问题、矛盾、对立、冲突在内的事件,才有可能构成为案例,简单的“白开水式”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之为案例。三是事件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反映一定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类似的情况,可以给案例阅读者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法律行为、事件或故事,符合案例的概念和特征的,就可作为案例教学中所说的“案例”,拿来分析、使用。

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从广义上说,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包含问题的具体案情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情中包括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的一种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

案例常以书面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法律实务部门。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

就此来说,与其他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不仅只是一种教学技能、技巧,或者说一系列教学步骤的运用,而且在这当中,方法所依赖的教学材料,也要有所区别,它有着独特的来源、性质和内容编排体系。此外,这种方法不但指向于教,而且也涵盖学在内,要求教师与学生要有相当大的行为变化。

就教师来说,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所需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适当的案例,并且,如果手头没有发现现成的可涵盖所要教学的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动手撰写出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结论。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每一个个体都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增进对问题的洞察力。它实际上是为学生进入实际工作所作的准备,学生既有机会解决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在这种情景中,学生的种种尝试都不会付出太大的代价,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都可以提出来并加以演示、比较,这为他们将来的实际工作提供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

因此,案例教学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的是同样的决策信息,从这些信息出发的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上交锋,虽然有时没有确切的结论,但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性及障碍已经被师生充分地预见了解到了。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一是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独“唱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讲课中适时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认真思考,获得答案。二是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把法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置身于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不仅向学生阐明了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民主式教学。案例教学中,学生和老师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可以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和学生之间及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自由讨论、辩论。这样,各种观点、理由和论据都能得到充分表达。

三、案例教学法的方法论探讨

方法在古希腊语中,有“通向正确的道路”之义。法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有一套方法理论。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方法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方法,属于方法论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采用一种规范严谨的方法探讨每一个个案,以准确认定案件的事实和法律。法学方法论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学术传统。在英美法系国家注重归纳法和论题式的思维,往往采用case by case 的分析方法;而在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强调演绎法和体系法的思维,自从萨维尼创建法学方法论以来,一直采取一种请求权基础分析法来分析案例。尽管分析手段各异,但是都是针对案例而建立的一套比较规范的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法,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一方面,它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案例,而不是一个案例就有一种方法;另一方面,它并非是每一个人自我设计或自我构思的方法。在分析案例中,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些方式未必不能有效地分析案例,但是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的分析方法,就缺乏方法论的统一性,以至于在讨论问题时出现各说各的现象。同时,每个人各自采纳自我设计的方式就不能形成正确的思维。目前我国有各种各样的案例分析,每一个都是按照自己的学术背景、思维模式进行分析,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分析方法。二是是一种案件事实的分析方法,同时也是法律解释的工具。案例分析不仅是一个证据分析和运用的过程,不仅是单纯确定客观事实的过程,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为了确立一种法律上的事实,一种符合法律构成要件的事实,也就是确认三段论中的小前提。并且,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法律的适用,也就是如何使小前提符合大前提,这样就必须对适用的法律(即大前提)进行解释。所以,案例分析法是驾驭复杂的法律关系,以简驭繁的有力工具。它既要考虑逻辑思维的三段论,又要和法律的解释方法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三是各个部门法律中的应用各不相同。案例分析方法有总的方法,但这种总的方法应用到各个部门法中又有所区别。比如关于法律解释的方法,因各部门法调整对象不同,解释方法也不同。比如依照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主要采用文意解释的方法,而不能采用扩张解释。所以,在总的方法指导下,各部门法要探寻自己特有的方法。

四、案例教学法不是举例说明,不是判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与举例说明的区别是:一是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占据中心地位,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是借助案例研讨来实现的;而举例在教学讨论活动中处于次要地位,通常是用来说明所讲解内容的。二是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自我学习,锻炼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举例则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方法。三是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而举例完全是教师单方的教学行为。

转贴于 http://

案例教学法不是判例教学法。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法院审判案件不以判例作为法的渊源,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法学教育以教授成文规则、法律理论及其运用为主。案例教学法是在法学理论、法律规则的讲授中借鉴判例教学法中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经验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判例教学法的区别是:一是教学目的不同。判例教学法是分析先前判例,寻求法律适用依据;而案例教学法是使学生把握成文法的精http://髓,增强运用成文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案例分析的依据不同。判例教学法是广泛地借助先前的判例来分析新的案例,因而往往由于所依据的先前判例不同而产生两个或多个结论;而案例教学法是指导学生依据成文法及法学原理分析案例,所得的结论往往是明确单一的。三是判例教学法形式与内容单一;案例教学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判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大量剖析先前的判例,以教会学生正确地分析判例;而案例教学法不仅要教学生分析案例,还要传授给学生基本原理、学术观点、成文法规则,以便学生领会其精神,把握其精髓。

五、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及适用范围

2005年10月至12月底,我们法学教研室在法学本科(1)班和法学本科(2)班进行了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公司法、行政法、婚姻法课程的案例分析、法庭审理、法院旁听和律师事务所实习等模式的案例教学法试点。

通过试点,我们总结出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是:

一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和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关注社会现实,对现实中的法学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不断地从教学中寻找适应的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可促动教师精心备课,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引导作用,使学生的头脑处于活跃进取状态接受知识信息。

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把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结合起来,即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研究,在此过程中,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并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新性思维活动。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开放型、应用型人才的好方法。

三是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辩论。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最佳契合,达到“师生互补,教学相辅”的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案例中包含的各种法律问题,寻求理想的解决方法,并从中获得收益。同时,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对于疑难问题展开争论,并以此深刻理解法学理论知识,弄清楚模糊的知识内容。

通过试点,我们总结出案例教学法的适用范围是:

一是适用于经过良好专业训练的高素质教师。这一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要经过良好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备课后,由于课堂教学中不可控因素增加,如果组织不好,引导不力,这一教学方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可能影响教学进度,影响学生学习。

二是适用于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是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适用于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学生。因此,不能不看对象随便使用。

三是一般适用于实践性强的课程。纯理论的法哲学类课程一般不适用;无法通过实践检验其合理程度,需要精密推理、分析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不适用。除此之外,实体法课程和程序法课程都可适用。

四是适用于一门或几门课程。这种教学方法,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准备工作,如果一学期内采用这一教学方法的课程多,学生分析、研究每个案例的时间就少,这样,学生很难吃透案例中的问题和包含的知识内容。因此,一学期内不能安排多门课程同时采用这一方法。

通过试点,我们总结出以下结论: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篇7

【关键词】商法;案例教学;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案例库

在1870年前后,美国的Harvard University法学院的院长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第一次创造出了案例教学法,在学生们能充分地熟知并能运用课程的基础知识与技术分析方法之后,教师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其内容的要求,运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领学生对某一具体案例予以分析,通过学生们的单独思索或者是团体合作,从而培养和提升其对某一方面的问题的甄别、分析与处理能力,此外,他还编写了《合同法案例》,其成为了历史上介绍案例教学方法的首本教科书。如今,案例教学方法在被使用过程中证实是一种既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又能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的一种富有效率的优秀教学方法,我国法学教育也逐渐认识到了案例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商法是实践性极强的法学部门,它以商事法律事实为基础又以其为研究对象,大量的商事案例丰富了商法教学的内容。然而,如何通过使用典型案例来提高商法学科教学水平与质量?案例教学中应注意哪些主要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独立分析案例从而培养与提升甄别、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呢?这些疑问一直都是对商法案例教学进行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商法案例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商法案例教学思维偏差

法律思维,即通过对法律概念与特征、评判、推理的采用去阐述法律制度与现象的一种错综繁杂的心理过程。而商法思维更主要的是必须严格地遵循商事活动的习惯与惯例,并不是简单地采用法律判断替代商业判断,它是一种在裁判商事活动案例、化解商事活动中遇到的法律风险时运用的特殊思维方式。商法思维方式需要依靠长期专业的锻炼和实践才能形成,不仅是商法教学工作者应该拥有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也是法律职业能力组成中的关键性因素。商法案例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案例客观事实的阐述还是案例事实中蕴藏的法律问题的分析,都应该具备极强的抉择能力与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商法案例教学除了应该为学生讲解案例蕴含的商法理论外,更主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甄别能力、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加强对商事活动和法律的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需要强化学生的效率、协作与责任意识。

但是,在目前的商法案例教学中,教师在讲述、剖析案例之时通常会指引学生根据法律关系的发生时间的顺序去进行分析,以便能够确定适用的商法规则;在商法无具体的条款进行明确规定的情形下,解析出案例中所涉及的商法原则或理念。而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或者是讨论之时,一般知晓案情,接着是考虑现行商法中是否有具体的条文涉及到该问题,如果有具体的规定,则直接依据该规定予以解决。这样的商法案例教学,学生理所当然地会认为法律规定和教师所讲理论是先验正确的,一般不会主动思考案例引用的法律规则或者理论是否存在不足与缺陷,教师在讲述和分析案例时过于积极以及讲授的方法的单调性,这就是商法案例分析结果变得固定化,既磨灭学生参与商法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制约了其思维创造性,商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便举步维艰。

(二)商法案例教学方法不明

商法教学活动运用案例到底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呢?

方法一为案例例证法,即将案例作为一种证明例子予以引入,教师在对商法理论知识进行体系化的讲解后进行例证说明,用已讲授过的商法理论知识对案例予以分析,或者是通过案例来检验与解释理论。例证法采用的实际是演绎法,从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推演下出案例结果。这种方法主要是学生听取教师的知识讲授,然后能从所举的教学案例中甄别并发现问题,掌握并巩固所学知识。案例例证法教学并没能从传统式的教学方式上摆脱出来,教学形式依旧维持着教师主动讲解与学生被动接受的特点,案例仅仅是对某一商法理论知识的呈现,其目的是体现该理论知识的实际状态而被采用。

方法二为案例导入法,即教师在讲授商法理论知识之前将案例作为引导,从而导出将要讲述的某一商法概念与制度。教师在进行商法案例教学的过程之中必须借助具体商法案例而展开,运用教学行为所希冀达到的教学水平与质量是凭借采用具体商法案例来呈现某种商法原则、商法规则或商法思维。从本质上讲,案例导入法实为归纳法,在开始时使学生接触到具体的商法案例,并让其从中总结出一些抽象的原理与规则,进而使学生探究证实出商法具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在判例法的国家中,案例导入法常常被用来展开教学活动,案例被融入到制度与原理的讲解中,但是缺少严密细致的逻辑分析过程,商法制度表现非常不全面与体系化,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商法知识体系。

我国重视理论完备的讲授体制与具有个案特征的案例教学有着难以调和的并不相兼容性,因此,在商法教学中案例一直以理论辅助品的角色出场,商法案例教学“先天不足”似乎成为定局。

(三)商法教学案例库资源相对匮乏

案例库能够为案例教学提供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因而案例教学的进行应该围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开展而来,所以,案例教学涉及到资源库建设问题。商法案例是对法律最具体生动的解释,是沟通课堂与商事活动的桥梁,对商法教学案例资源的收集是案例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高质量的案例才能保证商法教学效果。英美法系的国家的法学教育与生俱来就是案例教学,判例的公开化及其系统整理化能够使其案例教学匹配到最新而又全面的案例资源。在美国和英国的法学院的图书馆中,能过很轻松的搜索到曾经的一个偏僻的案例,而其判决书内容不加修辞即可成为案例教学的鲜活资源。

然而,我国并不是一个实施判例法的国家,不能实现判例的公开化及其系统整理化,不存在一个系统化整理并提供案例资源的实施者,法律教育工作者要想完整而又体系化地得到案例资源相当困难。因此,现在案例教学唯一能依靠的是法学教育工作者的个人案例资源。对于商法教学案例而言,教学案例库不应该仅仅只是我国法院的司法裁判案例,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反映商事活动的商事活动案例,也就是商事非诉案例,只有商事裁判案例与商事活动案例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商事法律制度,有利于学生商事法律思维的训练与培养。目前来看,国内有条件对商事活动案例进行收集的高校并不常见,有报道称,江西财经大学的法学院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收集来源于法律实务中的 400 多份商事审判案例的案卷,建立了一个能为商法教学活动服务的案卷库,从而防止了商事案例匮乏问题的出现。事实上,商事教学案例库资源匮乏已经成为我国商法案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商法案例教学的思维转换

案例教学通过对具有代表性案例的解析来呈现商法规则的发展历程以及其目前状况,并运用商法案例的剖析与讨论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此种教学方式因此也被认为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创造性的独特方法,而且已得到了广泛运用。商事思维对商法案例教学思维影响很大,这意味着,商法案例教学需要完成从传统案例教学思维向商事思维的转换。

(一)参与式思维

教师完成商法案例选择、信息提供、课堂组织,引导讨论、结论评判等一系列内容,学生参与讨论或辩论而进入案例情景。教师在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辩论,思考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加深对商法理论和基本制度的理解。参与式商法案例教学的宗旨是通过学生们的单独思索与团体合作,培养学生商法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采用理论处理商法问题能力。

(二)观摩式思维

教师搜集网络视频案例资料,运用多媒体设备将商法案例引入课堂并组织学生观摩讨论,或者组织学生旁听商事法庭审判和商事交易过程,指引学生体味法官是怎样演绎、援引与解释法律。经由对商事审判文书与商事合同文书的解读,使学生能够关注商法的阐述方式与逻辑表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商法案例素材,使学生能够独立思索并且能拓宽其商法思维能力。观摩结束后,组织学生充分地进行分析与讨论,教师及时点评并作出总结,通过观摩商法案例提升学生甄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模拟式思维

教师组织学生模拟案例角色,模拟商法案件发生、审理的全过程,再现案例情境,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商法理论综合运用于模拟案例。通过案例再现,提高学生法律演绎与推理、解答咨询、商务洽谈技能、进行诉讼与商事仲裁中所必备的技巧,同时检验和巩固案例所反映的商法理论知识。模拟式思维能实现商法理论知识和商法实践的有机结合、理性思维与感性所知的统一、商法科学与实践艺术的有机统一,寻求模拟案件商法上的最佳解决办法。

(四)实践式思维

教师安排学生担任个案的法律角色参与案例实践,比如接待当事人、对相关商法问题进行解答、实际经办案件、作为辩护人出庭等等。这能够使学生以法律服务者的角度去思考案例本身,将商法理论、实践、技巧、信念以及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充实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应用法律的能力,帮助学生训练与培养实践式案例学习能力以及通过运用经验能够积极反思的逻辑能力。实践式思维不但包括对商法理论的认识与理解,而且包括对法律工作者工作的环境的知晓。最为主要的是,这种实践式思维还能引发法律工作者对其个人价值的更深层次的了解。

三、商法案例教学的方法运用

商法案例教学本身就是教学方法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商法案例教学进行过程中仍然出现了效果不佳的问题。难有成效的运用案例教学的原因在于,教学中并未深入地探讨商法案例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使得案例教学法仍为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讲授教学,听商法案例上课和听商事理论上课并没有实质的区别,难以激发学生认真听课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兴趣。因此,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商法案例教学活动中的进行思维的过程,是如何理解商法案例映射商法理论的方法,并不是商法案例本身的解析。

(一)分析综合循环法

分析即为把欲要分析的对象在整体上拆分为几个部分、环节或者要素,并对此进行分别的探究,是只能从本质上了解事物的方法或者过程。综合是指基于分析的基础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环节或者要素的认识有机联结,厘定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全面知悉对象的本质与规律,从而形成全面认识的方法或过程。商法案例分析就是把商法案例分解拆分为各个部分,对各部分的商法原理、商事法律条款分别加以了解,商法案例综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商法案件素材,得出能普遍适用的结论,思索商法作出该规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商法案例分析和综合互相联系渗透,通过分析综合的循环往复过程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抽象性思维。

(二)类似案例比较法

在商法案例教学中对类似商法案例进行多角度、多维度比较,包括适用商法理论的比较、相似法律事实的比较、不同时期商法案例的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商法案例的比较。通过类似商法案例比较法可以使学生准确界定商事法律关系,深入商法理论分析,拓展商事思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运用类似商法案例比较法对培养学生的商事法律制度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商法规则网络法

在商法案例教学中,往往一个商事案例涉及若干个商事法律关系,不同的商事法律关系所映射的商事法律制度不同,若干个商事法律制度之间存在立法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商法理念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引导学生商法案例分析和综合之后,将会为学生呈现出该商法案例所涉及的商法规则网络,通过对规则网络的再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现行商法制度的不足与缺陷,学生可以通过以往学习的知识,构建出自认为合理的商法规则体系,再通过商法案例的反复验证,能够基本演绎出商法案例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结构,真正达到商法理论知识的融汇贯通,有助于培养其知识迁移能力。

四、商法教学案例库资源建设

案例库的建设是商法案例教学基础,人民法院运用商字类案号为商事案件的识别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现在我们进行商法案例的系统化汇编与整理显得符合实际。教师应当对案例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并使案例库资源不断的更新,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教学案例库资源。

(一)案例类型建设

目前在商法案例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案例多数是法院予以裁判的案例,不能反映商事法律生活的全貌。从事商事活动的理性者不可能仅依赖提讼来维护商事合法权益,控制活动的风险,而会在进行商事活动之前与过程之中,会对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风险防范的对策,利用专业团队的服务在交易活动尚未结束时防范法律风险。因此在商法案件素材的抉择上由判例到转变到商事活动案例,使商法案例教学回归重新回到商事活动的最初形态,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模拟环境,使之在课堂教学中就能领略到客观存在的问题,知悉商法的运行现状,对学生培养控制法律风险的思维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案例来源建设

商法案例教学所使用的诉讼案例主要导源于各级法院,能够从法院对外公布或者是公开发行的网站和案例集刊中查找,也可通过内部资料的交换获取仅在法院内部发行的案例汇编。商法案例教学所使用的商事活动案例主要来自教师所服务的律师事务所、顾问单位等机构,在不侵犯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情况下,可以汇编整理交易案例以便用于商法教学。

(三)案例要素建设

案例要素一般要由案件事实、争议焦点、法院判决、相关知识、基本分析等要素构成,介绍案件所发生的背景、核心问题、解释法律适用的困惑、链接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展开分析。教师应在要素建设中注意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布置思考题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案例内容的理解,进而不断地调整案例要素的组成。

(四)案例选编建设

商法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选编至关重要,教师应当依照教学宗旨有目的性地查找典型案例,不断更新补充最新案例,保证案例的时效性;所选案例不仅真实存在,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分析和理解的需要;所选案例难度适中,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尽可能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析解决案例内容,避免跨度太大的案例出现,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商法案例教学侧重于对学生思考分析能力的培养,它带给学生的不是完整的商法知识体系,而是商法思维以及运用商法的艺术。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与理解能够契合商事实践的需要,用商法理论来思索经济市场问题、规制商事活动、处理并解决商事活动中的纠纷,真正实现从学术理论教学向职业技能教学的转向。

参考文献

[1] 范健等.商法教学与课程建设大家谈[J].中国大学教学, 2009(9):28.

[2] 李政辉.案例教学的困惑与反思――以商法教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2):72.

[3] 王涌.我们需要怎样的商法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9 (9):39.

[4] 程宏.法学案例教学的方法与运用[J].湖北社会科学, 2008(11):150.

[5] 于黎佳等.民法教学案例库的开发与设计[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159.

[6] [美]刘小提.亟待完善的中国法律教育[A].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走向世界的中国法学教育论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69.

[7] 张建映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读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5.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25-02

1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与课程相关的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事例,加以收集、归纳、整理形成专门的案例资料,依托这些资料,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形象地指导学生实施理论、联系实际,借用案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同时,根据案例所提供的背景信息进行分析,针对案例所暴露的各种问题,依据相关的专业理论向学生表述教师的见解、判断和决策,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思维模式的参考,进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2 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所显现出的教学优势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对于《市场营销学》来说,关键在于让学生实际参与营销活动,积累经验。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法相比,显现出了其固有的优势:

(1)直观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抽象地讲述某个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然后再用实例予以说明,案例教学则是从具体案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直观、生动地诠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阐明某个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达到以案论理、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

(2)生动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抽象的理论,学生只是机械地记笔记,简单地听取教师的讲解,教与学总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学生参与性差,学习兴趣也不高。而案例教学则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分析案例,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效果显著。

(3)针对性。任何一个案例的筛选,并不是被动的教学手段,而是针对某一市场营销理论和某一特定的学生群体主动提出的有待于学生自己解决的实际典型事例,它强调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概念,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在主动的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

(4)实践性。市场形势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决定了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和方法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案例分析则是对某一特定典型事件的剖析,寻找出市场营销的某一规律,从个性中寻找共性。

(5)综合性。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教师一般不提供正确答案,这就要求学生在上案例讨论课之前广泛阅读参考书,培养自己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若干操作要领

实施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新的、更多的要求。对教师来说, 必须充分收集、熟悉、掌握案例, 并从中归纳要点,提供分析、讨论的框架, 以便教学中使用。从学生方面来看, 再不能像以前那样被动的接受“满堂灌”,而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提前预习案例资料、熟悉案例资料,钻研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并要参阅多种参考资料。

(1)案例选择要领。案例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层次和能力,选择适度、适用的教学案例。

(2)课前预习指导。学生要根据资料和教师布置的要点,对案例进行充分的预习和准备,要求学生读懂案例,从中了解企业的背景、市场环境、竞争状况、存在的问题, 提出分析结论和解决方案,并形成案例分析提纲。

(3)描述案例。描述案例是为分析和讨论案例做准备的,即对案例所叙述事件发生的环境、时间、过程、结果等特征进行清晰的描述。在教师描述案例时,学生应跟上描述者的思路,不断温习案例中所涉及的已经学过的营销理论,找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为进一步提出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奠定基础。

(4)分析讨论引导。分析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案例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或从比较简单、易于讨论的案例开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培养学生参与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案例教学。

(5)课堂总结。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作一个简短的总结。总结的要点是: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再作一次强调,使学生们加强记忆、重点掌握。对学生们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问题,再作一次重新讲解,并强调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尤其对学生谈论中的分歧,要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和说明;对学生的讨论要以正面激励为主进行评价。

4 实施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实施案例教学法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在教学中采取了案例教学法。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案例的精心选择和设计是案例教学法获得预期效果的关键。一方面所选案例所反映的本质问题需和课堂讲授内容的重点相吻合,具有典型性;另一方面则要考虑到案例的现实性、可操作性和可读性,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案例的篇幅要合理,重点要突出,内容要全面。

(2)案例分析方法的针对性。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善于抓住重点,避免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有些问题需要教师点拨、启发,有些问题则需要引导学生讨论参与、实际操作。

(3)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对象,再典型、再生动的案例,如果仅仅是教师课堂讲授,而没有学生的参与,同样不能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4)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法旨在建立系统的市场营销理论体系,而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使我们体会到,案例教学法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其它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但案例教学法也不是万能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只要每位承担此课程的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地开启学生的思维,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就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婷.浅谈案例教学在营销学中的运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朱延青.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学”中的运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7).

[3]陈群平.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经济师.2005,(4).

[4]何晓民.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研究.南昌高专学报[J].2006,(5).

上一篇:优秀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下一篇:医药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