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要素范文

时间:2023-10-08 16:50:25

管理学的要素

管理学的要素篇1

1.1具备教学管理专业知识、艺术相关专业知识。充实艺术类院校教学管理人员除必须要精通教学管理业务,要熟练掌握教学管理流程,熟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自如地运用教学管理软件外还应掌握一定的艺术专业相关知识。例如,从事音乐院校某乐器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就要充分熟悉工作的氛围,多听多看与其相关的音乐会、音乐常识等,使自己完全融入到这门专业中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师生,便于合理有效的进行教学管理。1.2具备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具有创造力的艺术人才已经成为衡量艺术类高校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若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学校的科学管理和创新管理。根据社会人才需要,针对艺术院校学生以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培养模式,应注重专业教师的第一课堂和教学管理的第二课堂相结合,多层次开展艺术实践,多途径促进学生自我提高。不断总结、优化教学管理方式,不断探索与教学实际相适应,与学生发展同进步的现代管理方式,扎实推进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脚踏实地地做好自身工作,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主动参与、践行、推进艺术类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

二、提高艺术类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方法

2.1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艺术类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对教学管理人员实施继续学习,通过举行研讨活动,举办辅导班、培训班,或到其他艺术类高校进行考查、调研、经验交流等形式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艺术类学科知识、管理理论、信息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另外,可以通过看书看报、互联网、音乐会、书画展等加强自身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得自己的管理水平更加专业化、职业化。2.2建立激励机制。艺术类高校注重专业性,专业任课教师在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在教学工作中便容易出现重教师队伍轻教学管理队伍的现象,使从事艺术类院校教学管理的人员感觉低人一等的现象较为普遍。所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来激发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信心是必要的。首先,艺术类高校应根据自身教学管理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建立考核、奖惩和晋升制度,形成相互促进与竞争的良好氛围。其次,设立教学管理工作优秀奖,给予辛勤工作、默默付出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精神性的鼓励,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三、关心教学管理人员的生活和待遇,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同教学科研人员一样的待遇。2.3优化教学管理队伍。优化艺术类教务管理队伍,提高艺术类教学管理人员水平是搞好艺术类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公开选拔热衷于从事艺术类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把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高修养、勇于开拓、积极创新的人才充实到艺术类院校管理队伍中来。建成一个功能完备,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工作职能有助于艺术类高校教学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管理队伍是艺术类高校的办学目标。

三、结语

艺术类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只有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乐观地对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拓展工作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才能使管理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为学生取得艺术成就添砖加瓦。

管理学的要素篇2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要素。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以生为本的主体型教学模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必然要求对课堂管理进行深入的反思和革新,必然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管理来支持。

关于课堂管理,长期以来人们缺乏深入的、细致的研究,因而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大辞典》《教育管理辞典》等重要辞书中,也没有“课堂管理”这一术语,在现有的文献中也少有关于课堂管理的权威性理论阐述和典型性经验介绍。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是缺乏课堂管理的意识,更缺乏对课堂管理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课堂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甚至没有课堂管理的概念,只有严肃课堂纪律、维持课堂秩序的一般行为。从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来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普通存在着许多影响教学效益、影响学生发展的课堂管理问题。

有活动就必然有管理。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在教室进行,但教室不等于课堂。课堂管理,不是简单地以课堂纪律规范学生的行为,而应该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对教与学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控制。通过科学的、机智的课堂管理,通过对课堂上各种行为和关系的合理调控,才能营造平等、和谐、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潜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才能引领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着眼学生主体发展、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管理必须坚持如下一些基本原则,或者说必须确立如下一些基本的价值取向。

1.重视课堂管理的教育功能。长期以来,课堂管理往往只是教师控制学生行为、维持教学秩序的手段,只是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忽视管理过程本身的多方面的教育功能。管理,不只是控制行为、协调关系,而且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被管理者的情感和人格。我们要建构的课堂管理,应该是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创新精神等。

2.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课堂教学的管理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学活动中的纪律约束、行为规范,都必须尊重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凌驾于教育对象之上,直接组织、指挥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严密控制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说看书才看书,说讨论才讨论,说发言才发言,说坐下才坐下,学生完全处于被管理、被控制的地位,缺乏自主选择、自我反思、自觉调适的空间和氛围。在这种单向的、线性的、静态的管理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的学习缺乏灵性和动力。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管理必须是指向全体学生的管理,必须关注全体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学习行为。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以统一的目标要求学生,以统一的纪律约束学生,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只是浮光掠影地注意面上一般的学生活动情况,而对具体学生个体出现不良心理情绪、不当学习行为却视而不见。如,当学生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时,往往只是盯着发言的学生,留心倾听其答问,不注意其他学生在不在听、在不在思考等情况。

4.重视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关注自己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不注意学生学习情绪和学习行为的调控。只重视学生懂了吗,会了吗等学习结果,不注意学生以怎样的方式方法获取知识,不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人格的培养、能力的发展。课堂管理,不只是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思维方式。

着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必须增强课堂管理的意识,更新课堂管理的理念,但更重要的是必须研究和落实优化课堂管理的具体策略。这里结合自己教研工作中的所见所思,提出一些具体的管理策略。

1.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行为规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张扬个性,并不是不要纪律和规范。目前,课堂上只有基于维持教学秩序的纪律,缺乏引领学生优化学习方式的行为规范,往往是不该管的管得太死,该管的却没有引起重视。

制定的学习行为规范,不是“要遵守课堂纪律”“要积极参与”等一般的、抽象的情感要求,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要求,如:

①课前必须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收集资料等课前学习任务。

②上课前必须整理好课本、笔记本及相关材料,一上课就打开课本。

③上课时必须精神饱满,思想集中。

④回答提问、发表意见、提出疑问等,必须主动举手。在发言结束后自己坐下。

⑤发言、提问等,必须高声讲,用普通话讲。

⑥其他同学交流发言时,必须静心倾听,认真思考。

⑦老师提出问题后,必须自觉看书、思考,或参与同伴讨论。

⑧课堂上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对不明确、不理解的必须及时提出。

⑨老师讲解时,必须认真听,同时注意看书、记笔记。

⑩下课前或下课后,必须抽时间及时对一堂课的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提出,或做好记录。

这些课堂学习行为要求,不只是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严谨踏实、善思好问的学风,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同时也包含着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因此,督促学生坚持去做,必然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2.切实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指导。上述学习行为要求看起来很简单,但要全体学生坚持去做却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加强督促和指导。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认真不认真,回答问题对不对,而必须全程关注全体学生的情绪、神态,看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参与、积极思考,必须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行为,看学生能否以恰当的方法自主学习、探究问题、交流合作。

对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要敢管、善管。强调宽松、和谐,不是没有规范。强调尊重、平等,不是没有管理。要通过强有力的管理,恰当的指导,严格的训练,帮助学生矫正不良的学习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如,现在不少高中学生课堂上交流发言时低声细气,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就必须要求学生高声讲,一遍不行讲两遍,两遍不行讲三遍。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细节,严格要求,必然能够引领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着力改善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只考虑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必须始终着眼于学生主体发展,着眼于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适时的调控。

基于上述理念,与建立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规范一样,教师也必须制定一些具体的、可观察的课堂教学行为要求,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带动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如:

①上课时必须提前进入教室,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②教学过程中必须精神焕发、富有激情。做到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

③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神态及时发现问题、揭示问题。

④呈现问题情境后,给学生静心看书、思考的时间,给学生相互交流、议论的自由。

⑤学生发言时认真倾听,不随便插嘴。学生发言后及时予以评价和指点。

⑥必须激励学生敢想敢说,积极质疑提问,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及时答复,或组织学生讨论。

⑦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必要时与其减少教学内容,决不为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而草草了事。

⑧下课前必须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总结反思本课的学习活动。

⑨必须准时下课,不得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

⑩下课后必须在教室稍作停留,可能有学生提出问题或需要商量的事情。

这些行为要求突出了学生主体发展这一基本理念,是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措施,必须作为教学常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很好落实。

这些行为要求大多是细节问题,是可操作的行为,但往往又是许多教师所忽视或轻视的问题。如果真正在思想上认可,在行动上落实,就必然能够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4.重视对课堂管理的反思和课堂学习行为的评价。现在许多教师能够在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但更多的是总结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新授知识学生有没有理解,哪些题目学生还不大会做等教学结果,而缺乏对课堂管理和学生学习情感、学习行为的深刻反思,由此对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细节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纠。

每堂课结束后,要认真反思: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行为规范落实了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吗?学生思维积极吗?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吗?教学结构合理吗?教学过程活泼吗?自己关注全体学生了吗?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处理恰当吗?要深入分析,还有哪些细节必须进一步改进。

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评价,能够善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和问题行为,对积极因素及时予以肯定和发扬,对问题行为及时予以批评和指点。特别要对那些存在学习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勤奋好学精神、不善交流合作等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跟踪观察,有针对性予以重点督促、个别指导。新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统一,既考察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业水平,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等过程性要素,以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管理学的要素篇3

1文化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什么是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就是“人化管理”,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标的尊重人性的管理,这种管理是靠管理主体与对象主体(中介主体)之间形成的文化力的互动来实现的。

文化管理的模式与科学管理的模式有着显著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的中心。由科学管理的以物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以生产为中心、以财务为中心等)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二是控制方法。在科学管理中,以外部控制为主,重奖重罚是主要手段;而文化管理中心内置,依靠人文关怀等激励手段调动、激活行为主体的内在需求和动力,追求主动发展。三是领导者类型。在科学管理中,领导者恰似乐队的指挥,属指挥型领导;而在文化管理中,领导者则像导师和朋友,属于育才型领导。四是激励方式。在科学管理中,以外塑为主,依赖于工作的外部条件;而文化管理下,着重满足职工的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依赖于工作本身魅力。五是组织形式。在科学管理中,权力结构明确,是“金字塔型”组织;而文化管理中,权力结构模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更为平等,类似于网络状扁平组织,换句话说,是平等沟通、自我学习的学习型组织。

2学校文化管理中的要素

学校管理的要素可以从管理职能、管理过程、管理资源等不同角度来界分,但是我们觉得管理科学不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管理要素的界分也必须从管理本身的现实需要出发。以往的要素划分都是静态地研究管理,理论地研究管理,而不是从管理的发展实际出发。也就是说,我们的每一种要素划分,应考虑对于管理实际有多大的作用,它是否体现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传统的要素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简单的知识体系;而现代的文化管理的要素划分则为了构建一个发展的行动体系,具有超前性和实用性。

从这样的思想出发,我们认为学校的文化管理应当具备七个要素:科学超前的理念、具有发展力的机制、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学术力、学术自由空间、特色定位。

一是科学超前的理念。理念是学校管理行为的起点,意味管理行为都来源于理念的指导。任何一种管理的成功,都发端于先进理念的形成。学校文化管理与其他管理方式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以人为本,这就是一种超前的理念。学校的管理理念是一个体系,它应包括许多的具体内容,比如教育理念、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理念、后勤发展理念等。

二是具有发展力的机制。机制是操作层面的东西,一个良好的机制,就是学校的发展力。机制也是一个体系,由许多具体内容构成,比如人事机制、工资机制、激励机制、教学管理机制。现代一些发展较快的学校主要是机制灵活、科学和超前。

三是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在现代社会里,人的价值观是多元的,人们对世界、对生活、对社会、对职业等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不可能达到完全统一。在一个组织内部,成员都是带着既定的价值观走到一起来,更不可能形成完全统一的价值观,但有一点可以做到,并且各种管理做的也都是这一点,即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什么是主流价值观?就是组织发展所需要的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很重要,它是组织团结前进的前提,没有它,组织将成为一盘散沙。要增强组织的发展力就必须做到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四是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学校文化管理倡导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但同时也尊重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学校的文化管理首先要尊重多元的文化个性,文化只有在多元状态下才能繁荣,文化空间也只有在尊重个性的前提下才具有张力。

五是学术力。即教学科研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是学校管理关注的核心,因为学校是一个教学科研单位,是学校发展的最终目标。

六是学术自由空间。学校的文化管理若能尊重学术个性,鼓励学术自由,就会形成一个自由的学术空间。自由的学术空间是发展学术力的条件。

七是特色定位。特色定位就是个性化。传统的学校管理受工业文明思想的影响,强调整齐划一,注重共性,忽视个性。而文化管理讲究特色,注重个性,既寻求学校发展的整体特色,又努力构建文化个体发展的特色。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发展力。

以上学校文化管理的七个要素的确立,避免了传统人、财、物的静态划分,也避免了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方法等共性划分,而是从学校发展实际和学校文化管理的角度提出的,其中科学超前的理念、价值观的认同、学术力、学术自由空间、特色定位五项属于软要素。在学校管理中,软要素决定硬要素,软要素是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和主导因素。

管理学的要素篇4

关键词: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素养;现状;要求

研究和实践表明,中小学档案管理作为国家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毋庸置疑,中小学档案管理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修养的状况,直接关系着其作用的有效发挥。那么,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素养的现状如何,要求何在呢?

我们认为,当前从事中小学档案管理的人员素养总体良好,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概而言之,主要存在下列问题和不足:

1.观念落后。我们有些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事业心不强,譬如说认为档案管理是小儿科,甚至可有可无,职业情感淡薄,如,有的认为自己从事档案管理是无奈之举,奉献意识与敬业精神不足,不注重职业道德修养,等等。这些都制约着档案管理事业向高、精、尖方向的发展。

2.知识老化。我们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有人综合计算,全世界的知识总量,七到十年翻一番,一个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两年知识就老化了。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非科班出身的居多,虽然受过不同程度的培训,但是档案管理知识掌握的不够系统全面,不少还停留在传统的专业知识上,不仅知识面狭狭窄,计算机和外语的水平不高,而且少数业务上得过且过,缺乏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无疑,它影响着中小学档案管理的专业化发展。

3.能力欠缺。据不完全统计,不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工具,缺乏信息开发应用能力、敏锐的信息意识和适切的管理能力的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不小。这与信息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

如前所述,中小学档案管理管理人员存在着观念落后、知识老化、能力欠缺等主要问题与不足。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如何提高中小学档案管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档案工作的性质、任务、目的和内容,以及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素养的现状,我们认为,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

1.政治素养。无数的事实证实,过硬的政治素养,是作为档案管理人员的首要素养。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要求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参加各级党政组织的政治学习和各项活动,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和一切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袭,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同时,要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失密、泄密现象的发生。

2.文化素养。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担负着提供信息服务的任务,其工作具有多方面性和复杂性。这决定了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在文化素养方面的特殊要求。即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的知识和才能,也就是要成为所谓的“通才”。因此,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了解一些文书学、情报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要具有比较广博的基本文化知识,以保证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3.能力素养。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协调能力。

作为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一般无职无权。要想有效开展工作,一是要协调好与领导的关系,以争取政策倾斜;二是要协调好与同级的关系,以争取密切配合;三是要协调好与下级的关系,以争取大力支持。

(2)写作能力。

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要为领导提供信息参谋,要为部门提供相关数据,要为社会提供文书证明,这些都需要有较高的文字书写能力和较强的文字概括能力。唯此,才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发挥档案管理的社会服务功能。

(3)管理能力。

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微观系统。它既包括对档案实体的管理,又包括对档案事业的管理。这就要求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切实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努力提高综合管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添光加彩。

4.心理素养。作为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和磨练自己的心理素养,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有价值的工作业绩来。具体而言:一是要有甘于平凡的意识。选择档案管理,就意味着无名无利,注定着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可言,需要我们默默奉献,甚至要牺牲很多节假日时间用于归档、建档、查档等工作和需要。二是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档案管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懈怠,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一以贯之的工作,才能真正对他人、国家、社会和历史负责。三是进取创新的品质。科技事业日新月异,档案管理不能步入后尘,必须不断推成出新,把最新的科技手段用于为档案管理事业服务。同时,作为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不能甘于平庸,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悦意进取,力争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有声有色。

管理学的要素篇5

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机制中融入企业管理要素,对于创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在分析企业职业管理要素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中兴电信学院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对企业职业管理要素的具体运用,并构建融入企业职业管理要素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机制。

关键词:

企业职业管理;要素;学生教育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14602

0引言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以教师传授专业知识为主,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管理技能,尤其是“职业技能”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之一。近年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依托中兴集团,让企业进课堂,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教学管理水平。

1企业职业管理要素概述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机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入高职院校,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企业管理和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相似性,决定了学生教育管理机制中融入企业职业管理的可行性。简单的说,企业管理是管理者运用各种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达到预期目标的全过程。将企业管理中的一些要素运用到学生教育管理中,不仅能够丰富教育管理的载体和内容,还能创新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使得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具有实效性。以下对可以融入学生教育管理机制中的企业职业管理要素进行分析:

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中的组成部分之一,贯穿于企业职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它集中表现为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协调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内容,确保每一个成员能可以发扬个性、展示特长完成目标和任务。据相关数据现实,团队精神是用人单位考虑选择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应根据企业职业管理中的团队精神培养未来的社会型人才,学校更应将团队精神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机制之中。

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它是指企业在设定的预期目标前提下,使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评判员工的日常工作和取得的业绩,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工作状态产生积极的引导过程及方法。目前绩效考核正逐步被运用到学校制度管理之中,但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依然薄弱。企业绩效考核对于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教育管理机制中融入绩效考核因素,不仅符合高校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更加体现了高校育人功能。

执行力是指资源的有效利用,以达到质量和数量上的预期目标的能力。即企业员工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相对于员工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于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评价执行力的指标,对集体和个人来说就是高校达成工作目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往往忽视执行力教育,只要求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并没有严格规定时效和标准。

2企业职业管理要素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职业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为其员工进行的职业设计,以促进员工职业发展,其中关于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职业心态等方面的引导,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很大借鉴意义。下面以中兴电信学院为例,详细阐述企业团队精神、绩效考核和执行力等管理要素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2.1企业团队精神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企业团队精神的凝聚和激励功能在拓宽学生教学课程内容和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方法中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凝聚力导向,普通的灌输教育管理方式,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然而团队精神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共同的兴趣、理想、目标等社会文化心理,培育学生意识、沟通思想、激励引导,孕育共同的价值观、认同感和使命感,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例如,中兴电信学院针对大一学年新生设置的“准职业人”教学模块,设置了准职业人导向训练课程中具体开设团队合作课程,采用课堂引导和反思的教学形式锻炼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2.2绩效考核机制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企业绩效考核机制是企业以拟定目标为出发点,以评估目标的完成情况为终结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企业和员工达到双赢的新型管理方式被广泛运用到学生教育管理中。以中兴电信学院班级管理为例,将此种管理机制引用到不同年级的班级考核中,目标可以细化为全班学生的四六级通过率、整体成绩挂科率、就业率等等。有了既定的目标,全班同学就会向着目标共同去努力,班级学生干部在这种管理模式的影响下,除了严格要求自己外,还要带动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在某一学习阶段结束时,对既定的目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班干部考核挂钩,并结合考核结果对奖学金评定、困难生评定以及党员发展的名额分配进行适当调整。将绩效考核机制运用在班级管理中,有利于调动全班同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将个人发展与班级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促进整体发展。

2.3企业管理执行力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中兴电信学院企业管理执行力运用于学生教育管理,突出体现在对学生能力培养和辅导员工作角色定位方面。电信学院对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创新设立“按需培养班”,班长为总经理,其他各个班委为各部门经理等等,完全按照企业模块定位学生的身份。他们可以自主拟定班级事务,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和行动力。在组织学校大型活动时,更加突显出这种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优越性,例如,由辅导员安排活动任务,各个班委和学生会、社团负责人联合执行,写出完整的活动策划案,并将任务分解到人,将活动具体内容、经费、时间结点等报给辅导员进行审核。期间辅导员完全按照“任务驱动”模式对活动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执行,辅导员在期间只起到辅助、引导作用,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发挥所长和自主能力。在学校布置的班级要完成的工作方面,辅导员由原来完成任务者转变为学生与学校的信息员,具体工作内容由班级管理团队负责落实完成。

3构建融入企业职业管理要素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机制

3.1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生管理课程体系

南京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通讯学院的课程体系改革,经历了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探索到推进发展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为基础,构建职业化需求的教学目标,实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主,与模块化职业课程体系相辅相成,并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学生技能评估与学校教学目标相结合,形成了“模块化”与“三段式”综合集成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新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就总体目标而言,按照不同的年级课程体系设置目标不同。大一学年是基础素质教育阶段,以培养“准职业人”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二学年是职业定位与发展阶段,建立“职业雷达”,使学生能够正确认知通信行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就业目标。大三学年是就业能力提升阶段,达到“零适应”就业,使学生能顺利通过面试关,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性。

3.2组建企业合作基础上的新型学生管理队伍模式

校企合作基础上组建的教师队伍是由具备丰富职场经验的企业职业人、骨干教师和辅导员共同组成的。具体来说,中兴电信学院学生管理队伍以“按企业要求培养人才”为宗旨,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当前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出现供求不平衡状态,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企业岗位,造成岗位与人才不匹配的就业情况。中兴电信学院教师队伍根据企业数据分析,制定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对企业岗位设置、岗位要求和行业环境等企业专业要求植入教学之中,最终使得学生达到“零适应”就业。

3.3构建科学的学生教学管理评价体系

构建系统科学的学生教学管理评价体系,并运用系统的测评体系对校企合作环境下的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同时学院创新采用双向评估方式,即学生和专业课教师相互进行评估。这种双向评估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地反映出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由学校单一主体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的模式,改为企业导师、专任课教师、辅导员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模式。测评方式更为科学,测评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的工作态度、专业职业认知度、团队精神、团队认知能力作为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标准。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中兴通信学院根据企业导师的评选标准,综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意见,慎重选择教学老师。教师在承担企业技术革新等相关项目的同时,并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监督考评,即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应由学生打分。在企业环境下辅导员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思想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相关问题的同时也要接受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考核考评,考评结果直接和工资挂钩。校企合作环境下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使得教师和辅导员能够更积极地做好与企业的沟通,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总之,党的十报告号召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一部分,他们的成长、成才也应该得到高校以及社会的关注。因此高职院校应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崔佳.“他山之玉”:运用企业管理理念与方法,加强高校学生管理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0,(06):2.

[2]王攀.将企业管理制度引入学生教学管理的重要性[J].管理实践,2014,(06):60.

管理学的要素篇6

关键词:准军事化;学生管理干部;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12-02

在我国,基于对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培养人才效果的认同,不少中高职院校采用了准军事化管理模式。通过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在学生中形成遵章守纪、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忠诚守纪、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作风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和增强全体学生的执行力和实践能力,打造过硬的准军事学生队伍及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对学生管理干部的要求要比普通院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更高。正像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教师的范例,对年青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尤其是在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的校园里,学生管理干部与学生们吃住在一起,学生管理干部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教育者、组织者,其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管理干部对学生最有效的影响力往往不在于他的行政权力,而在于他的内在素质。学生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高、工作效果好,学生自然受益匪浅,反之则会误人子弟,给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学生管理干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一、过硬的政治思想

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们是一个朝气蓬勃、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群体。但是由于涉世不深,他们的思想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是非观念、善恶观念还未成型,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需要学生管理干部不断地给其提供正确的思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做好这一点,学生管理干部首先要在政治思想上过硬,要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言行。并注意在平时的工作中通过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自觉抵制形形错误思想的影响。切不可向学生传播一些庸俗的处世哲理、消极颓废的人生观等误导学生的错误思想。如:有的人把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不负责任地说出一些对社会、对学校不满的牢骚话,在学生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生在学校要接受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但是理论上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毕竟过于空洞,而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学生管理干部的一言一行对他们而言更为现实,更加生动,也更有说服力。如果我们要求学生要礼貌用语,自己却时常口吐脏字,要求学生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道德观念,却每每对自己的工作牢骚满腹等等,这样的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学生管理干部应在这方面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要用高尚的人格去熏陶学生,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去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去感悟人生的真谛。如:我校有一名男学生管理干部平时对学生关心体贴,深受学生爱戴。有一次,一名平时表现比较落后的男生患流感高烧不退,连输三瓶液不见好转。大夫拿来一枚蜡制药丸,叮嘱要塞入患者里,该学生管理干部毫不迟疑的照办了。醒来后的学生扑到他的怀里放声大哭,说父母也不过如此。此后该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日常表现中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正是我校学生管理干部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默默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在毕业时,学生与学生管理干部泪眼相别的画面已成为了校园一道动人的风景。

三、优良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工作能力

工作作风是指一个人在工作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工作作风不仅仅属于个人问题,是否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不但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作风的形成。如果学生管理干部工作作风良好,能“文明管理,依法管理”,能身先士卒与学生同甘共苦的话,必能受到学生爱戴,并带动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此外,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应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管理干部不但自身要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这样才能把工作干好,还要在平日工作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我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就采用“晨讲”(早自习由学生轮流上台演讲的一种方式)、“每周一歌”、“学生轮流带队”等方式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效果很好。通过对毕业生调查所反馈的信息来看,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他们以后的工作确实有很大的帮助。我校毕业生往往能比其他院校的毕业生更快进入工作状态,并且部分成绩突出者被单位委以重任,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学生管理干部平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密不可分的。

四、严明的纪律性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学生的管理者,我们制定了很多的制度,对学生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以督促学生来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生管理干部只注意了要求学生该怎么做,而忽视了学生管理干部自身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往往是规定了学生该怎么做,而学生管理干部却恰恰又不这么做。结果给学生造成“这样做到底对不对”或“各种规章制度只是一种形式罢了”的误导。因此,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干部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一定不能做。学生管理干部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把各种制度贯彻下去,学生才会自觉遵守。否则很容易造成制度执行不下去或学生口服心不服的局面,使我们的工作很被动。如我校的某班级,从学生一入校开始到学生毕业,该队学生管理干部都一直对他们进行严格管理。而该队的学生管理干部也一直用“严于律己”、“正人先正己”等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该队一直在政治思想、军事训练、学习等方面保持了较高的水平,集体先后获得北京市先锋团支部、校级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荣誉称号,班级的一名学生干部还被评为全国三好学生。这些荣誉的取得是与学生管理干部的辛勤劳动、与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分不开的。

五、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作为一名学生管理干部也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促进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这其中也有很多学问。西方学者柏拉图曾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我国也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古语。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关系。学生管理干部要尽力鼓励、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并能通过自己的学习体会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想象,一个学识广博、谈吐优雅的学生管理干部必可以使他带领的学生为之折服,成为他们心中的学习榜样。学生在这样的学生管理干部的带领下,很容易受其影响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班集体中形成强烈的学习氛围。

管理学的要素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素质

[作者简介]谭永平(1959-),男,广西乐业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副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广西南宁530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广西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JGA26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35-02

为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以及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需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和永恒的主题。搞好教学建设和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要提高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水平,必须首先认清新形势下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并明确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队伍的能力素质要求。

一、新形势下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教学建设和管理的内涵也随之日益丰富、任务也日益艰巨。因此,在新形势下,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除具有事务的繁杂性、手段的技术性、管理的灵活性、过程的指导性、评价的多元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特点:

1.教学建设和管理组织的系统性。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管理的层次看,它包括学院、教务、系部、专业团队、课程团队等五个层级;从管理的流程看,它涉及“决策和规划、组织实施、指导和协调、评估和激励”等环节的工作。只有建立一个与之相匹配的高效、精干和完整的管理组织系统,才能有效支撑和确保这一系统的有序运行。

2.教学建设和管理内容的整体性。高职院校教学涉及学校运行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专业、课程、教材、实习实训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基本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要素、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要素或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其他环节,最后影响到整体效果和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要从整个学校的发展目标出发,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规划专业建设和发展,统筹谋划教学管理和评估,使各种教学要素的组织和管理做到有机协调、整体优化。

3.教学建设和管理机制的创新性。当前,我国党和政府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度重视,近年来,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和指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方针政策。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工作必须以这些方针政策为指导,才能确保教学建设和管理工作方向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教学建设和管理机制更需要创新,一是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促进一个学校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高职教育要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不断创新教学建设和管理机制和模式。二是因为我国发展高职教育的历史不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类别,在如何建立有效的教学建设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目前还在不断探索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还是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三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和提供技术服务等,而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规格是发展和变化的,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要素也是多元的。这些都需要通过创新教学建设、管理的机制和模式,才能有效调动各要素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4.教学建设和管理规划的前瞻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最忌短期行为。因此,在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中,应更加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从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准确把握高职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专业发展规划和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应该着眼长远、着眼未来、着眼发展。对教学建设和管理工作要有超前性和预见性。

5.教学建设和管理方式的开放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想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这也是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教学全过程的开放性决定了高职教学管理和建设的开放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管理和建设中树立多元开放的教学主体观和教学体系观,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教育管理学生,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和评价。

6.教学建设和管理形式的民主性。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教师和学生是被管理对象,也是管理主体。教学目标是要靠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实施,也要靠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来实现的。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存在共通之处:都需要内因发挥作用,都需要有内化的要求,都需要共同的参与。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他们,让他们有机会参与教学决策,参与部分教学管理,充分调动起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听取他们的心声和意见,这样才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失误,提高教学管理的成效。

7.教学建设和管理方法的探究性。教学管理既是行政管理,也是学术研究,尤其是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类别的高职教育,在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上尤其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而不能只凭经验照章办事。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必须了解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必须具备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不断钻研,不断探索,在管理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这样才能把握管理的规律、方法和技巧,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

8.教学建设和管理方式的服务性。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服务,高职的教学管理也是如此。因此,高职教学管理只有为教师服好务、为学生服好务,他们才会自觉地把学院的管理要求作为自己的需要和行动,才能激发和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管理。

9.教学建设和管理目标的导向性。从一定意义上说,一所学校的教学管理就是该校办学理念和育人思想的一种直接体现。它是一种有目的管理与教育活动,教学管理的思想、管理的内容、管理的制度、管理的运行行为等都会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对教师和学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可以充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相反,教学管理如果出现了偏移甚至是错误,势必会对学校的常规教学和人才培养造成错误的导向,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学校的效益和信誉。

二、高职教学建设与管理队伍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根据新时期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新特点,高职教学管理队伍人员应具备三种素质、八种意识、三种知识、六种能力。

1.高职教学建设与管理队伍人员要有三种素质。首先,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的任务也日益艰巨和繁重。这就要求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境界,认识到从事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淡泊名利,他才具有愿为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工作奉献毕生精力的精神和搞好教学管理的无穷精神力量,才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会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才不会计较个人得失。

其次,具备良好的岗位职业素质。一是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强化校企合作,建立充满活力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坚持以“以人为本、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紧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步伐,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关注国内外职业教育领域的新成果,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二是要具有敬业的精神,教学管理内容烦琐、工作头绪多,事务繁重,需要经常加班加点,这就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做到不为名不为利,任劳任怨;三是要具有认真踏实的态度,高职教学管理是一项极其琐细而又重要的工作,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关乎教学运行的效果和质量,只有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认真踏实的态度去做好每一项细微的工作,才能避免或减少失误,才能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四是要有谦虚的作风和严谨的品质;五是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最后,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的责任和压力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一方面,教学管理工作任务增加,工作节奏加快,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各方面的关系越来越广、越来越复杂,协调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压力越来越重,有时甚至还可能遇到一些误解等。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都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应对。

2.要具有八种意识。首先,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了内涵发展的时期,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如何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办学和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如何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如何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等,这些都会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开拓,勇于改革,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加强科学研究,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教学建设和管理工作。

其次,要有大局意识。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各方面、各要素的共同作用,才能产生合力。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而不能从本位出发。

最后,要有服务意识。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就是提高效率。教学管理工作是直接面对教师和学生的工作。教学管理者的服务态度、一言一行都会对教师、学生产生影响。管理服务到位,就能激发和调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之,则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教学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热情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耐心解答他们的各种咨询,满足他们的需求,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地开展。另外,还需要有长远意识、开放意识、政策意识、民主意识和规范意识。

3.要有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高职的教学管理工作要求管理者能够了解和把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善于协调各种要素和关系,它涉及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因此,作为高职的教学管理者必须重点掌握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一是要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等。二是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包括管理学、社会学、系统论等。三是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一方面是岗位业务知识,如要懂得教学的基本过程及其各环节管理的特点和要求等;另一方面是要了解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的原则以及课程的内容特点等。

4.要具备六方面的能力。一是善于学习和研究的能力。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不断深入,教学建设、改革和管理的新经验、新措施和新办法等也不断出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理论也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在教学管理中也会相应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教学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学到新经验、掌握新理论,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胜任相应的工作。

二是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学管理涉及上级管理部门、教学系部、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师及学生等部门和对象,教学管理人员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这就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准确的理解力和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学管理人员在严格执行管理规章制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想障碍,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做到以诚相待、善于说服,才能有效沟通协调,使各项措施和规章制度能得到各部门支持。

三是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管理都是要通过制度文件来实现的。没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就不可能制定出规范、准确、严谨、科学的制度文件,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和偏差。

四是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及技能,这样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

五是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能力。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把握教学管理的政策、方向。要学习基本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管理工作,充分理解和认识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

六是具有较强的科学思维能力。教学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高级脑力劳动,它需要管理者善于理清和把握教学管理中错综复杂的要素关系,这就需要管理者具有较强的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纵深思维等综合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总之,要提高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水平,必须首先认清新形势下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的特点及要求,积极建设高职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的三种素质、八种意识、三种知识、六种能力,才能搞好教学建设和管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祁建斌.探析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J].素质教育论坛,2007(8).

管理学的要素篇8

一、教务员职业素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教务员在一所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承担着做好日常教务工作的职责,比如安排考试,课程安排等。同时还需要起到协调和沟通的作用,比如院系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学通知的下达、各部门间工作的交流及协调等。因此教务员对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务员在日常工作中所形成的职业素养非常重要,具体体现为: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会对工作起到监督、保障和促进的作用,也会不断激发工作者的创新意识,促使教务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的去总结方法,发现问题,并不断的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也使得工作方法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反之,如果是消极的职业素养,则会在日常的工作中,造成工作者有拖延、排斥等不良心?B,这样,会极大的影响到正常工作。而教务工作都是较为琐碎和重复,有时,或许是一个简单的通知,但都需要教务员相当重视,因为要负责将通知发给每位被通知对象。因此,积极的职业素养是每位教务工作人员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二、高校教务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1.加强思想文化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人的一生,都应当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跟得上社会前进的脚步。而作为从事教务工作的教务员而言,更需要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教务员是一个服务性的岗位,他服务于院系全部老师和学生,协调解决好老师和学生间出现的课程、考试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是其他各部门与本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做好通知的及时下达、课程的安排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细小,但是每一件事都要很强的责任感,因此,教务员除了做好日常的教务工作外,更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而不断去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意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拖延、不负责等消息心态。

2.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随着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数量也在不断扩大。而相应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也在逐渐增多。作为面向院系全部学生和老师工作的教务人员,也需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务员的教务工作,很多都是围绕老师。学生进行的,比如课程安排、考试安排等。而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对考试及课程安排是不同的,比如有些课程需要在教室考试,有些课程则在机房考试等,这都需要教务员提前进行全面了解。这样,在自己具体工作中,才不会被动。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务员,也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3.不断加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质量

教务员的日常工作都是较为琐碎的事,但每一件事,却都是极其重要的。比如下发一个通知,当你在发这个通知的时候,不仅仅是发出去就是工作完成了,而更重要的是要确保每位接收该通知的人员都要收到。所以,也常会出现有老师或学生未及时收到通知,而出现工作拖延的情况,甚至有可能会出现教学事故的情况。因此教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工作都要认真细心。以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落实,真正做到为老师、为学生服务的职责。

三、当前高校教务员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上一篇:新职工管理细则范文 下一篇: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