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08 16:50:25

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

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篇1

一、工作目标

卫生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0所“国家级优质医院”、300所“区域优质医院”和500所“优质县医院”,我市将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医院服务,全面系统推进优质医院创建工作,逐步建立完善的医院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医疗质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不断改善、医疗效率不断提高,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医疗安全得到可靠保障,让群众放心、患者满意,促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力争更多医院进入优质医院行列。

二、范围及主题

范围:全市各级各类非营利性医院

主题:以病人为中心,保障安全,提升质量,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三、工作依据

(一)卫生部的各级各类医院的评审标准

(二)《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暨综合评价标准》

四、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创建工作要紧紧围绕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展开,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改革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方便群众就医。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创建工作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二)坚持找准抓手,全方位推进。创建工作要紧紧抓住“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临床路径、医院复核评价与评审等专项活动和工作,全方位推进。

(三)坚持围绕改革,有重点创建。创建工作要根据今年国家和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要求,突出重点和难点,在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电子病历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

(四)坚持立足长远,确保可持续。创建工作要在改革体制机制、完善制度规范等方面多下功夫,促进医院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可持续。

五、主要内容

(一)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

认真落实《年市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想方设法改善医疗服务,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医疗服务改善带来的实惠。

(二)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内涵建设

认真落实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关于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等专项工作各项要求,落实医疗质量安全各项核心制度,以专项工作促医疗质量明显提升,以核心制度落实促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患者安全。

(三)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省优质护理服务“十化”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医〔〕118号)和《市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全面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全面改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安全、专业、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

(四)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

认真落实电子病历和HIS建设各项标准规范要求,高水平、高质量、高速度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使电子病历和HIS成为改善服务、提高质量、提升效率、加强管理的现代化载体,全面提高医院工作水平。

(五)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和医疗费用控制工作

认真落实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建立医疗成本核算体系,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落实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关于医疗费用控制的相关措施要求,加强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推进单病种付费和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努力实现我市制定的年度医疗费用控制目标。

(六)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各项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确保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医疗服务,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努力完成各项改革目标任务。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年7月)

各县(市)、区卫生局要明确创建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制定本辖区具体的工作方案,城市区二级以上医院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细则,同时于年7月29日之前上报至市卫生局医政与科教科。

(二)自评自建阶段(年8月-12月)

各医院要依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和我市创建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强督导,认真抓好各项创建工作任务的落实。同时,认真自查自纠,对存在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开展为期6个月的自评自建工作。

(三)评审推荐阶段(2012年1月-10月)

市卫生局将按照实施方案组织专家对我市城市区二级以上医院及各县市(区)卫生局上报的候选医院进行评审,重点抽查候选医院改革任务完成情况、患者满意度、医疗服务统计信息等内容,然后上报省卫生厅进行全省评审。

(四)总结阶段(2012年11月-12月)

要认真对创建活动进行系统总结,完善创建标准,找出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推动医院管理持续改进。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各级各类医院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组织领导。要狠抓各项内容和要点的落实,切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效率,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二)精心组织、确保实效。各级各类医院要依据本实施方案制定本单位具体的实施细则。要细化、分解任务,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具体、考核有力的工作体系;要把优质医院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积极推进优质医院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篇2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创新;途径;实践

当前我国积极推进医疗改革,医疗领域竞争加剧,行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形势,如何提升医院在行业改革与竞争中的发展实力成为重要发展课题,对医院而言,做好内功积极进行管理改革无疑是最佳选择。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涉及多个方面,档案管理作为医院丁作的重点,要顺应新时期新发展形势积极在变革中寻求发展。前医疗改革深化中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其可为医院医疗、科研活动提供重要参考资料,为医院内部各项管理活动与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医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目标高质量的实现,是新时期医疗改革背景下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要通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促进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下面简要分析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

1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1、社会进步发展要求对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创新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潮流的进步要求。创新作为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力量,要求全社会范围内各行各业都积极进行开拓创新,以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探索新的思想武器与技术成果,以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改善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状态。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正是基于这种大社会背景顺应时展要求作出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应管理工作转型、开放与共享的必然要求。

2、医院管理工作进步要求档案管理创新是医院工作改革与进步的必然选择。当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快速发展,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率加快,尤其是档案管理方面,信息化改革步伐加快。档案管理作为肩负着医院诸多信息资料保存、收集及开发利用的部门,本身也面临着信息化及网络化方面的改革挑战,若不坚持与时俱进做到管理改革创新,无疑会影响医院整体管理工作质量与水平的提升.档案资料与信息就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使用价值,从而落后医院改革步伐,不利于医院工作服务质量的提升。

3、档案管理工作进步要求档案管理创新是基于本身内在发展规律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医院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可为医疗工作提供诸多助益,推动医院管理工作进步与学术创新,有利于全面提升医疗水平与服务水准。档案管理正是因为不仅仅固守传统做重复性_丁作,伴随时代进步与革新不断推动自身发展,因此才能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步,为自身服务价值的实现创造更多全新的可能性,为医院整体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与动力。

2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途径探究

1、树立全新档案管理价值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要从理念创新入手,要引导工作人员树立全新的档案管理价值观、动态观、效率观与现代观。价值观方面,要让管理人员深刻意识到档案服务的价值,将其视为潜在高价值资源,从而为提升医院工作效益及服务水准提供支持,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动态观方面,要引导管理人员树立档案管理动态化观点,走出以往传统管理模式窠臼,改变守旧观念,积极推动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观方面,要引导管理人员树立竞争意识与效率观念,在工作中积极提升管理服务利用效率,为医院长久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现代观方面,深刻认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等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提升信息化水平与管理意识以适应新时期工作转型与改革需要。

2、应用新理念新技术督促创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中要积极应用现代管理理念及技术从管理手段上督促创新。要改变以往纸质档案的管理模式,推动信息化管理的普及与推广,从档案收集、整理、入库、鉴定、保存、利用、检索、编研等各个环节人手提升计算机与网络融入水平,施行文档一体化管理,做到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的同步发展与创新。要注意筛选档案中信息价值较高的一类档案做专门电子归档,将以往诸多纸质化档案电子化、信息化,实现档案实体与信息分离。建立专门的医院档案查询系统及服务共享平台,为医疗工作及学术科研提供服务支持。管理上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医院的先进经验,与科研机构、其他机构联合建立多媒体数据库及全文数据库,在保证数据安全性及保密性的基础上,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从而提升档案资源的数字化与信息化水平,为国内医疗工作的进步、改革与转型提供支持。

3、持续推进档案服务改革档案管理中要持续推进档案服务改革,走出以往重管理轻服务的发展模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充分拓展档案服务领域,最大限度的开发档案资源,以便为医院医疗丁作及学术科研工作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专业服务,为医疗服务改革创新提供帮助。服务方面要变被动为主动,构建全新的服务模式,围绕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树立超前服务、主动服务意识,了解医疗工作及学术科研的进步l展方向,建立优质的服务平台与体系,提升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与水平,从而将服务这个全新的核心理念作为档案管理不可或缺的发展选择。

4、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不能忽视制度方面的改革与进步。制度方面首先要积极完善档案管理岗位工作制度,根据新时期管理需求明确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职责,以督促他们认真、负责做好档案的归类整理、编研统计及利用工作;其次是归档及借阅制度,要明确各类档案的归档时间、范围、期限及其他相关要求并明确执行,借阅审批、登记要严格,以保证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及完整性,更好的发挥其服务医疗工作的价值;再次是档案保密、鉴定与销毁制度,对保密等级不同的档案作好分类管理,对于电子档案及纸质档案要严格入库管理,定期检查档案情况及有无泄漏,对违反保密规定者明确究责,鉴定销毁也要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坚持审慎原则完成入库及销毁;最后是库房管理制度,要做好库房内部防火、防盗、防虫、防潮、防尘、防光、防有害气体等工作,以保障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做到妥善保存与处理。

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创新档案管理意味着其可以更好地为院内医疗、科研工作服务,对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准有积极意义。创新作为医院档案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积极坚持创新才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为医院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促进医疗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篇3

一、医疗业务收入和年终结余任务完成情况

2005年县卫生局下达给我院经济指标任务是:业务总收入为3096万元,医疗性收入占总收入的50%,业务收支结余为150万元。

2005年全院业务总收入为2916万元(1-11月),其中医疗性收入为1253万元,占总收入的43%。收支结余为150万元。

二、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情况

为切实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各项要求,真正做到加强管理,改善服务,规范行为,提高质量,确保安全,进一步探索医院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进一步推进医院各项工作的持续改进,圆满完成2005年工作计划,逐步实现医院战略发展目标,我院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和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的要求,制订了《××县人民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制定了详细、具体的措施,确定了实施的方法和步骤,使“管理年”活动有章可循。同时依据《××省“群众满意医院”建设活动考评细则》,围绕“质量、安全、管理、服务、绩效”,在去年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引入风险管理办法,制订了《××县人民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考评办法》,对活动中的各项工作进行考核,把全院性的工作与个人利益紧密结合,推进“医院管理年”工作的全面达标。

5月19日医院召开动员大会,传达了全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院职工了解了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大家一致认为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是今年医院工作的头等大事。为进一步大力宣传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医院管理年活动真正成为全院职工上下一心的奋斗目标和自觉行动,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及时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印发至各科室,要求全院职工认真学习,明确意义,熟悉标准和要求。二是通过宣传栏、医院网站和编印小册子等形式推出了“‘医院管理年’活动简报”和“‘医院管理年’活动通讯”,通过这种形式全院职工能更好地了解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基本要求并及时掌握“管理年”活动开展的情况。三是在医院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标语并积极向《××卫生报》和《××卫生》投稿,大力宣传“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所取得的成效,争取社会、病人和医务人员的理解与支持。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医院管理年”活动深入到每一个科室、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位职工,深入到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人人关心、个个参与的良好氛围,为卓有成效地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创造了条件。

我院认真对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和《群众满意医院建设考评标准》所列的相关标准和评分办法,进行了逐条分解,从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服务质量等方面,各科室根据医院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出差距,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1、狠抓医疗质量管理措施的落实。医院的生命在于医疗质量,医疗质量是医疗水平的体现,是医疗安全的保证,因此医院始终把医疗质量放突出的地位,狠抓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包括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各类技术规范,尤其是体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最敏感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等。一是医院领导定期带领职能科室负责同志深入科室,督查包括监控措施在内的医疗质量各项管理措施是否到位,广泛听取职工意见,调研指导“管理年”工作。二是为加强对活动的检查和督促,从8月份起医院管理年活动督查组每个月对科室进行1-2次全面督促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以“质控通报”、“医院管理年活动通讯”形式反馈到各科室,要求各科及时整改,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进各项工作。三是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院性的医护质量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书面通报全院,并按考评标准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力争使每一件工作都真正落到实处。四是医院药事委员会成立了合理治疗、合理用药评价小组,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对药品使用量情况在医院网站进行公示,及时处理不合理和违规行为。五是邀请省内医院管理专家,开展医院管理知识系列讲座,努力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六是为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做到全院全员培训,医院统一为全院专业技术人员订购“三基”培训教材,聘请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专家进行“三基”培训。

2、狠抓改善医疗服务措施的落实。围绕提高服务质量,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医疗费用查询制度,进一步做好医疗投诉接待工作。二是认真落实《××省医疗服务信息公示管理办法》,定期公示医疗检查收费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综合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三是建立住院病人、出院病人和社会监督员调查问卷制度,定期收集对医院服务的意见并及时改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四是提供人性化服务,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在挂号处、收费室等服务窗口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及时调整工作人员,方便病人就医。五是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下功夫,结合本院实际制定了《××县人民医院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实施方案》。六是狠抓改善医疗服务措施的落实,继续开展便民服务,进一步完善和推出便民措施。

三、科技兴医和人才培训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县卫生局下达的任务为:进修人员20人,新技术项目20个,论文12篇。

医院今年选送了14位年青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选派了30位医务人员到外地参加短期学习,为完善我院人才结

构,提高我院综合技术水平和医疗管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院开展新技术项目18项,全年14篇,其中国家级6篇。

四、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按照上级部署,今年所有职工都与医院签订了“计划生育管理合同书”,确保了我院计育率、持证生育率和环孕合格率均达100%。同时没有开计划生育假证明的现象。

五、院容院貌情况

为改善就医环境,进一步完善医院基础设施,今年医院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近200万元,主要项目有:①住院大楼一期工程的改造和装修,投资60多万元。用于加装阳台铝合金玻璃封闭窗、重新粉刷墙面、添置病房配套设施等;②院内铺设道路及绿化亮化工程投入30余万元;③住院大楼8楼多功能厅的装修和设施购置,需投入100多万元。多功能厅集举行会议、教学、文艺活动等诸多种功能于一体;④修建120中心办公宿舍楼,投资6万余元。将原锅炉房改建成120中心办公宿舍楼。

××县人民医院

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篇4

一、工作目标

紧密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先争优活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解决医疗服务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推进医改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内容

(一)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1、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

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点,落实便民、利民措施,通过预约挂号、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逐步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推进同级医院部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积极探索、创新,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加强简易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建立主管护士负责的小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开展整体化护理,合理调配护士人力,根据科室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护理服务的质量、数量、技术难度和患者满意度相结合,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2.加强“三基三严”培训

以医务人员能力素质建设为出发点,夯实医疗基本功,加强医疗法规、传染病、合理用药等基本理论的培训,继续开展教学查房、急救技能、体格检查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严肃学习考核纪律,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服务意识,规范医疗行为,使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3.健全“医疗纠纷投诉制度”

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接待流程”,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1.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规范病历书写和手术安全核对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建立医疗质量三级质控小组工作制度,加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和医疗安全隐患的主动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科主任目标责任制度,对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方案进行细化、优化,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3.加强药品安全使用管理

认真落实临床路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章、规范,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严格规范医师处方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完善药事管理领导组织,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进一步加强处方点评力度,建立抗生素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开展抗生素药物培训,严格掌握适应症。建立临床药师制度,有明确的临床药师岗位职责和相应的临床药师工作与管理制度,明确其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责任和任务并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毒、麻药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建立不良药品反应及时上报制度。

4、推进临床路径的管理工作

开展急诊常见病病种的临床路径,逐步使医疗管理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5.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和指南,加强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信息报告制度,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1.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

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继续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表彰力度,结合医疗卫生特点,深入开展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爱民、便民、利民的自觉性,引导广大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自觉为群众健康服务。

2.制定完善医德医风制度规范

制定医务人员行为规范,签订医德医风责任书,完善服务承诺制度,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进一步细化工作指标和考核标准,认真做好医德考评落实工作,加大对医疗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戒处罚力度,建立领导问责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坚决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案件

严肃查处乱收费、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不良事件,充分发挥查处的警示作用。按照全市部署,开展收受医药回扣专项治理活动,完善制度建设,堵塞漏洞,注意杜绝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净化医疗环境。

(四)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1.针对不同的岗位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使患者满意度逐步提升。

2.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以评促纠、注重整改。不定期召开社会行风监督员座谈会,了解社会上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评价、存在的问题、不满意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促进社会对急诊科评价的好转。

三、活动步骤和安排

按照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结合的原则,年活动总体分为学习宣传、查找问题、整改提高3个环节。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环节。通过动员会、中层干部会等途径开展宣传工作让全科广大干部职工了解“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各级重视、全员参与的浓厚宣传氛围。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及查科室和找问题环节。以实施教育为先导,以开展活动为,扎实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主动征询群众意见建议,找准群众对医疗服务中不方便、不放心、不满意的主要问题。

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篇5

为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使全院职工牢记医疗服务宗旨,强化责任担当,真正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规范医疗行为,优化就医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决定在全院开展“强化爱岗敬业精神,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百日行动。为确保活动取得成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持续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保证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强化爱岗敬业精神,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百日行动,激发全院职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双提升”。

三、活动范围

全院所有职工

四、时间安排

(一)梳理自查阶段(7月1日—7月20日)。各行政职能科室要找出服务不足,制定服务标准和流程,切实解决临床和群众反映强烈、自身确实存在的问题。各科室要克服“差不多”“说得过去”等平庸思想,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思维、高点定位,围绕服务、技术、便民、效能等方面做文章,形成百花齐放、竞相提升的工作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7月21日—9月18日)。各科行政职能科室要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创新和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按照方案要求,有序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取得“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医疗服务明显改善”的活动效果。

(三)总结考评阶段(9月19日—9月30日)。医院对各科室的专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专项活动总结报告,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同时,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活动内容

(一)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狠抓核心制度落实,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抓”,督导到科,落实到人。开展住院病历质量评比、处方审核技能大赛,进一步规范病历书写行为,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推行“6S”规范管理,定期实施评比。严抓医疗质量安全,夯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规范医师诊疗行为,细化中医查房内涵。开展“患者安全文化月”活动,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和护理核心制度。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继续规范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流程,加强医务人员个人健康管理,开展新冠肺炎救治演练及个人防护知识、操作技能比赛,确保医院零感染。

(二)切实改善窗口部门服务质量。持续完善三个一站式服务中心,继续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引导分诊,加强预约挂号,微信、支付宝、扫码付等诊间付费方式宣传,缩短患者排队时间。各窗口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建立突发应急预案,开展服务标兵、星级服务、文明窗口等评比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落实首问负责制、首诊负责制,提升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巧,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三)理顺拓宽行政职能部门服务渠道。要加强工作主动性,变临床、医技科室往上走为职能科室往下跑,下送、下收、下传、下联,为一线提供优质、高效和快捷的服务。要强化管理知识、专业知识、办公技能等培训,强化岗位职责,严格劳动纪律,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改进管理措施,注重服务质量。开展互评互促活动。

(四)提升后勤部门服务效率。后勤部门要加强培训,开展技能比武,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强化外包单位的管理,定期对其工作进行检查和考评,改善食堂饭菜质量,营造整洁就医环境。加强巡检,主动服务,做到报修与预防性维修相结合,确保设备安全正常运行。

六、活动形式

各行政职能科室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本科室工作特点自行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活动形式可以采取竞赛、日常督导考核、评比等形式。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行政职能科室要明确工作目标,加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建立推进机制,全力推进工作落实。

(二)加强督导检查。各行政职能科室要强化抓落实意识,进一步细化落实路线图、时间表和具体措施。监察室要定期组织行政职能科室进行相互督查,推动工作落实,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篇6

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发展和推动下,是医院必经的一个管理过程。相比较于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系统保存时间较短、难于查阅、难以统一分类等对医院档案管理有一定阻碍作用的缺点,信息化建设的医院档案管理则更加方便快捷,既省时省力,能够长久地保存医院档案,指导医院的长远发展,可以推动医院的持续发展。

1医院实现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加强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作为一所医院,最主要的工作当然还是治病医人,只有在自己的本质工作上做好了,才能赢得人们的信赖。信息化建设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可以较大地跨越医院的管理工作,极大的改善医院与患者的关系。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建设不仅是使档案信息全自动化,而且极大地推进了交流信息与档案管理的医疗内部机构的发展,保障了医患之间的沟通能够无障碍,在管理档案信息的安全方面也能够得到保障。因为信息化建设下的医院档案管理融合了现代化管理手段,还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中,融入了更加先进的管理查询档案方法,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能够及时进行更新和接受,对医院患者的服务品质与工作效率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从而提高整个医院的品牌形象与工作效率。

1.2体现了高层次的医院管理水平医院的管理水平高低体现了医院的整体素质高低,提高医院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是身为医疗事业主要组成的医院必须重视也必须做到的。随着社会的科技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也不断地扩大了我国各医疗机构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规模,提高了各医院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要求。医院在档案管理上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方式是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不仅可以提供机遇和可能性给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而且还能够重新将医院的业务进行组合,使医院在医疗工作方面能够更加深入和了解,从而在档案数据信息方面为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1.3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医院档案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中,实行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话,不仅提高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方式,而且还可以大幅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般而言,一名合格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在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方面进行提升,在医疗工作的专业素养方面则需要培养处应有的职业道德素养。而信息化建设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能力和素质方面会有更高一层的要求,除了需要具备以上两点基础素养外,他们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素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基本的网络技能,从而能够在运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真正进行实践操作,信息化建设的医院档案管理系统还要求其相关管理工作人员注重细节问题,避免在管理医院档案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严重错误。

2医院实现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2.1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对一所医院而言,它的规模再大、建筑楼再高、外观再美观,医疗器械再先进,也比不上一所医疗水平足够高的医院,因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它的医疗水平。由此可见,医疗水平对一所医院的重要性,与其医疗水平相适应的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对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医疗水平再高的医院,只有低水平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也不能够将它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上去,影响医疗水平持续进行提升的主要还是医院档案信息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只有在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上打好并打稳基础的医院,才能够将及时的医学参考信息和临床医疗信息传送给医院的医护人员,医学参考信息和临床医疗信息等这些都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信息,使这些重要信息得到了保障,那也就是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了保障。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其他工作者的整体职业素质和个人素养也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他们提供信息化实时的档案管理信息,才能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他们在先进信息化管理中的业务水平和医疗技能。

2.2上级进行决策的必需品将所有患者的相关档案信息进行实时录入和永久保存是信息化建设医院档案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些重要的患者档案信息为上级领导在进行决策时提供了数据方面的基础。当上级领导需要进行相关制度决策时,就可以自行通过网络虚拟通道下载相关档案信息,这样既省时省力,又能确保上级领导在下载档案信息的同时进一步检视和查询相关患者档案资料。上级领导还可以根据下载的相关档案信息资料,拟定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情况,从而在相关政策制度方面进行更加科学的布局和决策,信息化建设的医院档案信息管理为上级领导提供了决策方面的参考和指导,是上级领导进行医院发展决策的必需品。

2.3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相比起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只需要进行计算机系统操作,从而对珍贵的档案原件进行了保护,并且改善了各类医疗档案文件资料的归档方式,在整合、检索和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时候,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也会更加的方便和快捷,它使整个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模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2.4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国内目前许多医院在档案管理信息化上的建设都实现了创新和发展,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下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在医疗服务方面的模式得到了创新,从而使医院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率得到了提升,使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改善,而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方面的发展和成熟,则为国内各医院提升管理水平和建立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手段上面的支持。信息化建设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成本相对合理,还可以在护理流程、临床和行政管理等区域进行跨域管理,使各个区域的经济核算都能得到合理的分析,为医院建设高校、全面的平台来进行质量管理服务提供了系统支持,将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到患者和管理者的目标管理水平。从而使得在信息化建设下医院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够使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更好地实现为患者和社会服务。

3结语

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篇7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档案管理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现代化社会中,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民的生命健康,对于提高人们的体质和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程中,医疗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是尤为重要的,只有通过相应的医疗设备,医生才能够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查,并通过检查结果总结出患者的病情,由此可见医疗设备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就当前医疗设备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现状而言,医疗设备会在使用过程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坏损情况,因此对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是医院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由此可见本文关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问题与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维修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医疗设备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维修服务方面[1]。通常情况下,维修服务的来源为医院部门的工程师、原设备工厂的工程师以及专业维修公司的维修人员等。上述维修服务来源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而维修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医院部门的工程师虽然能够对坏损的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并且维修成本相对较低,但是由于医院工程师并非专业性的维修工程师,其维修水准有限;其次,原设备工厂的维修工程师虽然能够在设备零件和成功率方面得到保障,但也导致维修权垄断到了厂商手中;最后,专业维修人员虽然具有更专业和收费便宜的特点,但其维修零配件仍受原设备工厂的限制,因此致使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问题。2)维修方式存在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医疗设备维修方式会分为事前维修和事后维修,事前维修主要是指预防性的维修,在事件发生前对设备进行提前性的检查,以避免发生事后维修的被动局面;事后维修则主要是指在设备发生故障后,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事后维修是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维修方式。此两种维修方式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一方面,就事前维修而言,虽然规定了要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但是未对定期的时间进行限制,具体的维护部件也未有明确规定;就事后维修而言,通常是在医疗设备损坏后才会对其进行修复,并且只会对损坏的部件进行修复,因此出现修复不够全面的现象。3)维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医疗设备维修档案主要是与医疗设备维修相关的资料,一般包括医院在设备损坏后提出的维修需求的维修申请、医院在购进设备时与厂家签订的维修申请单等,当前维修档案管理问题也是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2]。首先,医院部门在购进设备时,存在忽视向设备厂家索要维修手册的现象;其次,在维修设备的费用记录方面,医院管理医疗设备的部门,也存在对设备厂家收费数额记录不准确的现象;最后,维修工程师对于设备工程的维修记录,以及维修报告等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疗设备维修过程中存在问题。

二、改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问题的对策

1)依照最优化原则确定维修服务。在改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问题的对策中,针对维修服务来源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依照最优化原则确定维修服务。在医疗设备的维修过程中,应根据医院部门维修工程师、原设备工程维修工程师以及专业维修人员的利弊,科学合理的选择最优化维修服务。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的来源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经济可靠的方式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例如对于大型的医疗设备维修可以采取三方联合的方式,对于小型的医疗设备维修则可以选择医院部门的工程师,由此不仅能够缩短医疗设备的维修时间,同时也能够降低医疗设备的维修费用,达到改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问题的目的。2)完善维修方式并减少维修时间。针对医疗设备维修方式存在问题的现象,应在改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问题过程中,逐渐完善维修方式并减少维修时间。由于医疗设备维修方式主要分为事前维修和事后维修,因此在完善维修方式过程中,就事前维修而言,不仅要规定对相关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同时要对于具体的定期时间进行明确规定,并在相关条例中表明需要维修的部件;就事后维修而言,相关的维修工程师不仅要对出现问题设备部位进行维修,同时要对相邻或是相关部位进行预防性检测,从而达到完善维修方式,减少维修时间的目的[3]。3)加强对维修档案的管理。在改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问题的对策中,加强对维修档案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维修档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医疗设备的购进时间,以及厂家的维修年限,因此要加强对维修档案的管理。首先,要在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对厂家提供的维修手册保管好,并在合同中进行明确;其次,要加强对维修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使部门工作人员对业务达到熟练的地步,从而提高对维修档案管理的水平;最后,要提高维修工程师的业务水平,改善其作业不规范的现象,进而达到改善医疗设备管理问题对策的目的。

三、结语

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进步的基础上,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显著提高,无论是教育事业还是医疗事业都得到迅速发展。就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逐渐得到完善,本文关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问题与对策的研究,主要从维修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维修方式问题、维修档案管理问题等方面,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从依照最优化原则确定维修服务、完善维修方式并减少维修时间、加强对维修档案的管理等方面,对改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问题的对策进行研究,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蒋忠伟,方梅华,陆明.大型医疗设备售后维修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4,01:102-103.

[2]高峰,刘志友,刘惠欣等.我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6,01:170-171.

[3]金阳光.现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32:156-157.

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篇8

一、新医改提倡政府主导的原因

从医疗卫生服务的属性来看,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新医改方案指出,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包含四大体系,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1、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公共卫生服务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内容,以促进群体和公众健康为主要目的。从经济学观点看来,公共卫生在产品特性上具有公共品的特点,即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效应,其具有公共品性质的服务是营利性市场主体难以负担的。也就是说,在公共卫生领域市场是失灵的,而且其保障效果直接涉及广大公众利益,甚至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全,政府责任不可推卸。强调政府责任是各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最大特点,市场经济国家也并没有把公共卫生责任抛给市场。在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方面,许多国家都采取政府垂直管理体系,较典型的是美国的CDC(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系统,通过构建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网络来进行控制管理。由此可见,政府主导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是毋庸置疑的。

2、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主要包括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各类医疗机构。该体系提供的医疗服务产品虽然不具有普遍公共品性质,但也与其他一般消费品不同,具有特殊性。其一是价格弹性低,市场难以调节需求,患者不可能因为医疗服务的价格波动而产生明显的需求波动。在市场主导情况下,医疗服务提供方可能用高价敲诈医疗服务消费方。其二是信息不对称,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时,需要什么服务和需要多少服务,患者无力决策,而是医疗服务提供者说了算,即便是医生提供方案供患者选择,往往患者也是依赖医生作出决策。医疗服务存在着天然的供方垄断,即提供方掌握了比消费方更多的信息,所以前者可以欺骗后者,例如滥用药、滥做检查等。由于以上两点特殊性,单纯依靠市场提供医疗服务时,可能出现低效率。要改善医疗公平,在医疗服务体系还需要政府主导。

3、医疗保障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主要包括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其他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医疗保障不属于公共品,而且其中的商业健康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属于典型的私人产品,应由市场提供。但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下,若单纯依靠市场提供医疗保障,个人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便会转化为享受医疗保障的不平等,中低下收入阶层则会被排除在起码的医疗保障体系之外。其结果不仅是贫困阶层的健康恶化,而且必然对全民的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要保证医疗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覆盖性,仍需政府主导力量的发挥。

4、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等。毫无疑问,药品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但同时又具有一般消费品所不具备的特殊属性。药是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必需品,必须保证人民有药可用、用得起药。在药品生产流通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是其一般商品的属性所要求的,是正确的。但考虑到其特殊性,如果过分依赖市场力量,弱化政府作用,药品供应就很难达到以上要求,将严重影响国民的用药质量和健康水平。因此,在药品生产流通领域必须重塑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引导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医疗卫生服务商品的特殊性,单纯依靠市场主体势必导致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畸型,对整个医疗卫生事业构成严重影响,这就决定了在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克服市场缺陷,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二、新医改方案中政府主导作用的体现

基于以上分析,在新一轮的医疗改革中,为了解决目前医疗卫生体系中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必须突出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在《意见》中,政府作用的回归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总体导向

新医改方案在指导思想中提出“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在基本原则中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

这两处对政府主导作用的肯定明确体现了本轮改革要将上轮下放市场中的权力部分收回政府的大方向。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医疗改革这一重点民生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同时,将政府主导作为一个理性务实的指导原则,让民众重新拾起了对本轮医改的信心,而公众的信心也是改革成功的催化剂之一。

2、制度构建

新医改方案提出了“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总目标,在关于四大体系基本制度的构建上,方案处处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方案中列出的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监督服务六项主要内容都离不开政府的组织与实施。在公共卫生层面,政府责无旁贷,必须要承担起主要责任。第二,在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上,方案提出要“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这种以非营利和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的模式也集中体现了政府在医疗体系中的作用,但也并没有忽略市场的作用,而是遵循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办医原则。第三,在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上,提出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三大原则是依靠市场作用无法保证的,这也体现了政府在医疗保障体系改革中的主导作用。第四,在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上,提出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在药品保障体系制度建设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3、政府投入

在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并提出了“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明显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目标。这些提法首先明确了卫生投入机制仍将会走多元化方向,不是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还保证其他市场主体的共同投入。其次明确了政府在投入机制中的主导作用,增加政府投入是保障医疗卫生体系的运行机制、经济政策能够体现公益性的非常重要的前提。

4、政府监管

新医改征求方案中多处提到了政府的监管作用。其中,在“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中提出了要“逐步建立政府为主体、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体制”,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医疗卫生、医疗保障、药品生产流通等内容的监管作用。其他具体监管职能在方案的各个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要实现政府有力监管,政府部门职能调整是绕不开的话题。在历时三年的新医改讨论中,卫生领域机构改革一直伴随其中。在2008年机构改革和调整的大背景下,卫生部于9月1日对外公布了其“三定”方案,其中医疗服务监督司和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醒目地成为亮眼内容。这两个新司的设立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对医药卫生体系监管作用的加强趋势,与新医改方案的方向不谋而合。

三、关于新医疗改革中政府角色的思考

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本轮医改的重要方向――政府主导,也在许多细节部分体现了政府的主导趋势,但方案中多是方向性、原则性的意见。以下是笔者对如何强化政府责任、提高政府公共卫生投入的效率等问题进行的一些思考。

1、关于新医改办的定位思考

新医改涉及的部门过多,其间的复杂博弈和难以兼顾,严重影响了方案的后续执行。2010年,中央编办终于批复了国务院医改办公室的机构设置,但挂在国家发改委下,并由发改委副主任兼任主任的格局,似乎并未改变医改办的临时特征。

图1是新医疗改革中利益相关者关系示意图,我们看到,医改办距离最终方案执行者――卫生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是很远的,医改办的临时特征,以及缺乏人力、财力等实际要素的支配权,使之无论对政府相关部门,还是医疗卫生市场中的各类参与者,都缺乏控制力度。

相对于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卫生服务绩效评价较为严格的市场来说,作为重要利益相关者之一的公共卫生服务评价机构,在我国国内市场是被弱化甚至缺失的。2009年12月,国家标准《公共服务评价》已经通过审查,其中包括对公共卫生服务组织、人员和服务设施的评价原则、评价要素及评价方法与程序等内容,为公共卫生服务评价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如果新医改办能承担起这一市场责任,并改革目前形同虚设的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年审制度,不仅能改变自身的临时机构特征,而且对各类医疗卫生市场利益相关者的约束力也将极大地增强,有助于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也有利于实现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

2、依据市场需求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表1是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年鉴整理的2004、2005、2008和2009年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入院人数比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以及执业(助理)医师数的需求供给效率指标。

数据显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上述需求供给效率呈增长态势,但并不均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均诊疗人次数是其他类型医疗机构的两倍以上,但人均入院人数则不足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两成。2004年,农村乡镇卫生院人均入院人数还略低于县及县以上医院(以下简称医院),至2009年,在人均诊疗人次数和人均入院人数两项指标上,农村乡镇卫生院都超过了医院两成以上。妇幼保健院在人均入院人数上与医院持平,但入院人数床位比指标是最高的。

我国政府的卫生投入一直是以向供方投入为主,在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时,如果能够根据需求来调整卫生资源配置,将有利于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2010年公布的新医改执行方案中,提出了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这正是针对需求提高供给效率的举措。新的机制,能够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乡镇卫生院在定点医院和医师培训下,提高初级诊疗能力,提升供给效率,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市场经验,在医院医护团队的指导下,为社区或乡镇病人提供医院标准的病床服务,更加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区域内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3、关于政府支出效率的思考

图2是不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弹性下的公共卫生支出效率分析示意图,市场供给曲线S和需求曲线D在A处达到均衡,均衡价格为P1,需求量为Q1。若政府给公共医疗卫生提供补助,均衡点将调整至C,均衡价格和需求量分别变为P2和Q2。可以看到,在政府给予相同补助P2―P1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带来的社会福利增量Q1Q2BA和需求弹性成反比,当然,政府干预市场亦存在效率代价ABC。

根据王梅(1997)、龚向光(1998)、梁维萍(2005)、杨静(2008)等的研究结论,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需求平均弹性绝对值明显小于1(0.1―0.4),且农村低于城市。这说明了两点:一是医疗产品和服务目前还属于必需品的范畴,政府的投入能产生较大的公共福利;二是在投入的方向上,向弹性较低的农村和基本医疗倾斜可以提升公共支出效率。

在实际执行中,我们需要注意因医改制度而导致的需求弹性增加。如按照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真正可供乡镇卫生院诊疗使用的常用药品只有200余种,较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减少了200余种,和新农合规定的药品报销品种600种也存在很大差距,基本药物制度的不连续和不匹配增大了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弹性。需求弹性的增加,使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被公共医疗卫生支出效率的下降所抵消,造成了资源浪费。

医疗体制改革千头万绪,作为基层医院可以通过普及预约、科学预测、改善门急诊环境和优化医疗流程等方式,缩短门诊等待和手术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作为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应以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为突破口,以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强化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管理、严格机构、人员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等方式,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安全。

上一篇:管理学的要素范文 下一篇:考核管理办法及细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