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企业实践范文

时间:2023-10-27 17:43:14

管理会计企业实践

管理会计企业实践篇1

关键词:管理会计 企业实践 应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从战略落地、经营决策效率、内部运营管理、资源规划与配备等各个层面均需掌握并有效利用内外部信息,管理会计得到了重视并快速发展。在相对低迷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施工类企业如何修炼“内功”?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其中财务会计如何转变职能定位,发挥与创造管理价值,则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管理会计面临的困惑

管理会计指一种管理活动或管理过程,其职能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价值增值,方式是为企业内部人员提供实现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并通过信息的反馈作用,实现对经营活动的过程控制。

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的服务宗旨是服务于内部管理,为内部提供有效经营和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效率,创造财务的管理价值。

传统的施工类企业,管理会计的空间很窄,基本停留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及税务申报阶段,根本未发挥或完全发挥财务的管理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市场环境未发展成熟

在施工市场环境下,企业的成长与优劣,基本上靠企业管理者的公关能力、资源的优劣以及资金实力等,导致忽视内部管理水平,管理会计没有生存的土壤。

(二)企业管理者的传统认识固化

企业高层对管理会计普遍重视不足,财务工作重点始终在财务会计方面,局限于核算记账,财务的职位定位就会停留在“账房先生”的角色,账算清,钱管好就已满足。

(三)管理实践未系统化

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企业向外部学习的重点在于技术、设备等方面,管理较多停留在经验管理,运用管理会计大多是被动而为,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四)信息化投入不足

国内企业信息化投入程度参差不齐,即使投入充足的企业,信息化的运用效率也不甚理想,对于施工类企业来说,信息化程度尤其低。

二、管理会计的实践应用

管理会计目前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系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与传统的财务职能定位、落后的内部组织管理与信息水平相脱节所致。关注资源使用的质量和效率是财务精益化的核心,也是管理会计的最大价值所在。管理会计在企业不同阶段发挥的价值程度不同,但可以创造价值的空间很多。

(一)微观本职职能方面

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主要包括资金核算、费用薪酬报销、税务申报等,可以总结为两方面:一是会计基础查错防弊,对具体票据规范性审核、数字金额计算准确性核对、费用支出审批等内部控制执行;二是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包括资金管理风险、财务报告风险、税务风险等,通过会计审核消除或降低风险。

(二)中观部门联动方面

会计人员除了本职工作,更需要与经营、生产、物资、设备、人力等部门进行联动,参与商讨与决策,发挥管理作用,使业务符合经营管理目标。

1.按照“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

成本核算与管理是工程施工企业最为复杂、最为关键的内容,其优劣程度决定着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成本核算要突破简单按照工资、材料、折旧摊销、间接费等进行核算的“麻袋式”管理模式,而应按照作业成本法的理念,重建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1)在成本核算对象的选择上,考虑依据管理需求多属性、多层次化,横向将核算对象细化到独立可区分作业工序,纵向划分为项目、合同、工程、班组与机台等四个层次,深化到各阶段的每一最小的工序单元。

(2)在成本项目上,采用多维度的成本核算构架,按不同成本动因进行组合,如工序维度、设备机台维度、作业班组维度等。

(3)在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上,将每一项成本费用作为指定成本对象的直接成本费用归集,再根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在下一级相关对象中分配,从而更加灵活和贴近实际流程,提供精准有效的成本数据。

2.建立责任成本体系,调整绩效考评

责任成本指承担的责任为范围所归集的全部可控成本,对于企业来说,要确保将项目所发生的全部成本进行责任划分,有成本发生就有责任人,成本方可得以控制。如何将发生的各类支出进行控制,需要两大管理体系的支撑,一是科学合理有效的生产组织体系,需要将管理业务过程予以清晰界定、区分至最小的作业单元,各作业单元能够核算成本,并最终提交作业成果,或直接外部认可的,或按照内部考核标准确认;二是成本绩效考核体系,将所有的可控成本纳入薪酬考评中,将成本与员工收入相挂钩,增加其责任意识,才能推动成本的有效控制,否则成本的浪费与损失将不可避免。

(1)标准成本与集中采购。因工程施工企业具有项目数量多且地域分散、业务消耗物资大多一致的特点,集中进行物资采购与配送可以实现批量采购价格优惠。为便于不同项目间材料消耗成本的考核公允,实行统一的集采权限控制和内部标准材料价格成为必然。物资采购部门的责任成本是采购价格的高低及物资到位的及时性;项目单位的责任成本是物资数量消耗的控制节约程度。

(2)优化设备内部租赁,匹配经济效益实现。对于工程施工企业来说,机器设备使用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生产进度与成本控制水平,机器设备的责任成本中,管理难点是折旧与大修理费用,折旧费会计处理上直线摊销法,按照一个平均数计入成本中,而大修理费按照维修周期突发式的产生支出,这两类重要的费用支出与当期经营收益并不对称匹配。

为便于责任成本的明确,建立设备内部租赁经营管理模式控制折旧与大修理费用。以设备可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内部租赁系数的方式予以确定内部租赁价格,越是已使用年限短的设备,其内部租赁系数越高。通过类似加速折旧方式将设备的购置成本、大修成本计入当期经营成本中,纳入可控成本范畴,避免依赖新设备、超负荷运行糟蹋设备的情形存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3.调动财务杠杆,发挥融资价值

财务部门除了传统的资金核算外,可将工程项目、应收账款、承兑汇票、企业信用进行质押(担保),直接从金融机构获取各种贷款资金;利用信用证、分期或延期付款等增加供应商信用;利用公开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甚至公开市场发行股份(IPO)等。财务杠杆的发挥使用,是传统财务无法想象的,也是最能够发挥财务价值的地方。

(三)宏观战略匹配方面

在宏观层面如何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涉及全面预算与信息化建设,其中全面预算是对公司愿景、战略的落实与匹配,信息化是实现部门协作效率、战略决策支持的最有力工具。

1.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是对企业战略的具体化,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综合体现着企业各种经营管理活动策略、方式与方法。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凭借其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等综合管理功能,整合和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决定公司战略和决策的执行力、集团管控力、内部各单元的协同力和各要素的集成力,是现代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与工具。

全面预算分解落实公司战略,不仅包括生产、经营和成本费用、人力资源、物资、设备等预算,还包括资金预算、投筹资预算,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方面。

而财务部门作为所有经营活动结果的记录者,掌握着最全面的数据与信息,肩负着监督、分析与反馈并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并使之符合公司经营目标、公司战略的义务与职责。

2.信息化建设

管理会计的践行,需要大量及时、准确、完整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等基础数据作支撑,对基础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应用,战略能否落地、经营目标是否偏离,这些均离不开信息化建设。

财务系统作为数据的收集者、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者,往往占据较高的战略与决策地位,需要参与甚至牵头信息化建设工作,将财务流程与生产经营流程及各个业务环节进行一体化,只要产生资金和财务报表影响的经济活动,财务就得参与进去,利用与反馈信息化成果,从业务环节抓好财务管理,促进规范运作,符合企业经营与战略目标。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近年来,从国家政府和企业层面,管理会计均得到较大重视,但对于诸多企业来说,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如何体现、如何践行,仍存在许多问题与困惑。本文通过梳理“不适应”症状,结合实践,分别从微观财务职能、中观部门联动、宏观匹配战略角度,提出实践管理会计的举措,为企业管理者及财务工作者如何转变认识,发挥财务的管理作用,创造管理价值提供了意见与建议,为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践行提供有益借鉴意义。

因研究能力与精力有限,对管理会计的实践应用探讨仅是罗列部分,难以穷尽。希望理论研究者及财务资深工作者对管理会计的理论及技术发展、内部管理工作机制与措施等方面进行更多的调研与总结,促使管理会计得到更好的执行,进而更好地服务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创造财务价值,促进会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曼远.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4-5.

[2]管理会计担起企业转型重任[OL].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2013-9-21.

[3]周萍.管理会计在中小民营企业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5.

管理会计企业实践篇2

关键词:管理会计;发展困境

我国管理会计在近几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但面临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不足也逐渐凸显出来,本文就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浅析,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管理会计对企业发展的优势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然而市场经济具有不确定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多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企业外部环境也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客户面临越来越多的的选择,企业如果想稳健的发展就必须尽量满足客户需求,如何解决满足客户需求与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问题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慎重考虑的一项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为维持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平衡企业各个层面的利益关系,实现供应商、客户与股东之间的利益最优化,这一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决策,管理会计恰恰能为此提供保障,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是指企业根据过去的经济业务状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对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与规划,并将编制的内部责任报告定期的提供给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加强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发展还处于初期,管理会计还存在诸多不足,并且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普及,只有一些现代化程度高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应用管理会计,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很少有采用此管理理念,因此管理会计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市场透明化程度不高

管理会计引入我国已有30年的历史,目前其发展与国外管理会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不理想,不能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首先,在我国大多数会计都普遍知道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但实际运用起来却是十分困难,管理会计的运行是在市场经济成熟的条件下完成的,而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这就使得市场经济起不到推动作用反而起到阻碍管理会计的作用。其次,国外管理会计的发展经历100多年的摸索实践才达到今天这种成熟度,然而管理会计引进我国仅仅只有30多年的历史,因此其发展不成熟,还有很多的困难有待解决。

(二)管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首先,我国多数大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选拔没有一个严格的选拔机制,对会计人员的能力没有硬性要求,在入职后也没有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力不足以胜任管理会计的要求。其次,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核算会计管理的模式,会计人员多由企业所有者或其亲属担任,而这些人往往并不具备任职会计的资格,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正常运用管理会计模型,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独揽大权,无法正常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三)相关制度匮乏

管理会计引入我国30多年,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管理会计模式没有赢得更多的重视。首先,国家相关制度不完善,国家对企业没有严格要求其进行编制管理会计制度,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及度不高,且发挥的作用很小。其次,在我国有少部分大型企业进行了编制管理会计制度,虽然这些制度相对完善,但是相关的会计人员对此并没有充分的认知,在管理会计模型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这些企业又有相当一部分是欧美等地的外企。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改善措施

(一)提高市场透明度

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环境的敏感度,为管理会计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使管理会计所涉及的数据模型以及分析方法得到一个良好的应用,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尽管这个过程十分漫长,但这些年来在政府实施强有力的监督和规范下,市场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成熟能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应用平台,间接地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提高管理者的重视度

企业管理者要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要对管理会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在国家强制要求编制管理会计制度的状况下,加强制度的实施力度,使管理者深刻认识到管理会计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还能为企业提供非财务信息。在企业决策过程中,正是这些非财务信息起到了关键作用,企业可以通过这些非财务信息进行科学决策以挽留顾客,实现企业效益。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尤其是管理会计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的培训,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在企业活动中,管理会计往往能发现管理者无法察觉到的信息,并能利用这些信息支持企业决策。管理会计人员要时时刻刻把自己也当做管理者中的一员,努力积极工作推动企业正确决策。

(四)加强相关政策制度建设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还十分不完善,国家应该加强制度建设,为企业管理会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帮助其排除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政府要充分利用其强有力的干预手段,推动管理会计模型的普及,使其不仅能为大型企业发展贡献力量,还能使其在中小型企业中得以强制推行,推动中小型企业发展。企业为实现现代化,就需要企业创新管理理念,采用现代的管理会计方法帮助企业实现企业效益;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为管理会计提供良好的应用平台是政府必须意识到的,管理会计的良好发展推动企业的正确决策,实现企业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

作者:李凤琴 单位:宁波滨海新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瑞敏.试论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3,15:218-219

[2]张霞.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商业经济,2013,22:99-100+116

管理会计企业实践篇3

关键词:管理会计

在当前实体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为了提高企业效益,管理会计显得越来越重要。据一项调查,70%的财会白领充电会选择管理会计,可见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为更好的实施管理会计,最近财政部也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一、管理会计的作用与职能

管理会计,顾名思义就是管理与会计的结合,不同于财务会计是对企业经济事项的事后反映,管理会计是决策的重要工具,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是面向未来,倾向于预测、规划与控制,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效益。财务会计是负责企业年终核算、报表等工作,而管理会计是负责分析财务数据、支持决策、风险识别、内部控制、全面预算、成本管理等工作。企业月底一结账,将交易信息按照会计准则呈现出来,盈利多少,资产多少,是财务会计的事,而想知道未来企业的经营情况,买这条生产线和企业赚不赚钱,这是管理会计的范畴。

会计的最高境界是管理,会计参与管理具有其他学科,比如单纯的管理学等不具有的先天优势。这也是管理会计越来越受重视的原因。有人曾预言:财务人员的需要量将会随着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价格的下降而递减,终有一天,随着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从事简单的记账等工作的财务会计人员将不复存在,机器人将代替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但是管理会计却是取代不了的,因为它更多需要人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职业判断,这也是管理会计的价值所在。

二、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应用不足的原因

尽管管理会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最近财政部也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但是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却不尽如人意,可以说应用有限,仍有很多企业目前还是只有财务会计,没有管理会计岗位,造成目前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原因。

1.管理会计没有统一的规范。管理会计不像财务会计,有具体的会计准则可以遵守,对外财务报表有具体规定的格式,会计分录都有对应的参照,包括一系列固定的记账、过账、出报表流程。管理会计没有相应的具体规则可以参照,而我们的一些教材等大多都是理论研究,既使目前财政部也才刚刚出台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也缺乏具体详细的规则指引,不像财务会计一样,已经有很完善的准则制度。正是因为管理会计尚未有具体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可参照,才造成目前在企业实践中应用不足的现状。

2.管理会计中很多指标(如变动成本)和很多理论(如本量利)假设条件太多,实际可操作性差,并不具有真正的实用价值。现在很多管理会计理论热衷于追求复杂的数学模型,如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成本函数等,这些模型很难运用到实际中。导致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

3.实务界领导不像重视财务会计那样重视管理会计。企业中的领导或者财务领导观念仍比较陈旧,认为会计就是记账,对会计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核算以及事后反映等职能上,尚未上升到管理的高度,尚未认识到会计的预测、决策等职能。

4.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还达不到管理会计的要求。由于管理会计不像财务会计有固定的程序与方法约束,有会计准则可以遵循,财务人员经过学习和培训就可以掌握,而管理会计中的很多方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参考,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同时管理会计中有大量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的地方,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专门经过管理会计培训和学习的专业人才才可以胜任。

三、针对管理会计应用不足的一些对策

1.加强管理会计的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学习,参加相关培训以及参加的相关考试等,比如CMA考试,过程重于结果,即使考不过,考试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2.吸收管理会计的思想。如果无法应用一些模型公式,能把管理会计教材中的一些经典案例和一些理念应用到实践中也是收获。比如持续改进与全员全过程管理的思想,隐性成本的概念等,笔者建议可以参照MBA培养模式,如案例教学来学习。因为不是做学术,在实践中可以记住一些原理,一些结论,就像听一些学术讲座,如果能听到一句话感觉很有收获很有体会,这堂讲座就没白听。例如笔者所在的集团公司,有个子公司一直亏损,笔者曾经很想不通为什么不关闭,原先笔者认为等机器设备折旧期限到了,就没有折旧成本就降下来了,但是自从学习了管理会计,笔者学习了沉没成本的概念,明白原來这些成本已经属于过去,而出售该设备价格又太低,有收入就可以抵消部分成本,还可以养活部分工人,对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都有益。

3.应用电算化,由计算机处理复杂数学模型与计算。比如财务比较头疼的现金折现计算,应用计算机,再长的期间都没问题,即使20年都没有问题。不仅可以快速处理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的及时性,还可以极大提高数据处理的精确度,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4.领导要重视,才能真正构建重视管理会计的氛围。曾经笔者所在公司生产两种产品,一种盈利一种亏损,根据财务部提供的数据,决定停掉亏损的产品生产线,结果盈利的产品也开始出现亏损,最后在公司领导的亲自关注下,找出了原因,是亏损产品也能分担部分固定成本,这就是单纯的财务会计所不能解释的了。现在,在公司领导的重视下,全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管理会计的良好氛围和优良的企业文化,现在公司在制定产品定价策略时,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完全可以接受价格低于成本,只要高于变动成本即可,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完全摆脱了传统财务会计的束缚,为公司占领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采用一些折中后的管理会计方法,使之更切合实际。比如作业成本法,确实比较先进,尤其对于制造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成本较高时,传统的、单一的分配标准对成本计算影响非常大。采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但是作业及成本动因的确认比较困难,实际操作起来具有很大主观性。可以采用折衷的多标准分配,比如电费采用一个标准,水费采用一个标准等。这样就既克服了传统成本法的缺点,又符合管理会计的思想。

总之,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还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我们处在第一线的企业财会人员,应该尽可能把我们掌握的资料与管理会计的方法相结合,将管理会计运用到实践中去,让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检验理论,这样才能在企业实践中真正把管理会计用到实处,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效益。

管理会计企业实践篇4

关键词 责任会计 业绩评价 责任中心 逆向激励

一、引言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企业有效、科学地进行内部管理,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的共识。本文研究责任会计在实践中的运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出解决对策,为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指明方向。

二、责任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运用中的基本理论

责任会计的核心就是把企业各个实施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的责任实体所承担的各项经济责任同会计方法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经济责任制是为了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建立起来的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管理制度。成本中心的目标是在搞好管理工作或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控制和降低成本或费用,责任成本是成本中心控制、考核的主要内容。

三、责任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运用中的现状

我国责任会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从企业的改革步伐来说,我国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但许多企业还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弊端,给责任会计的应用造成了很大困扰。

第一,从责任中心划分来看,我国企业往往对责任中心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清,很难落实可控性原则。主要表现在对责任中心的划分过细上。这样不利于责任会计激励职能的实现。并且多年来价格体系的单一,使得企业要想提高利润水平,只能降低成本和费用。在这种条件下,我国责任会计工作只能是降低成本和费用水平。第二,业绩评价。目前,企业的内部需要确定了责任会计中的标准、预算和差异。差异是内部期望与实际产出相比较的结果,标准则是以管理层期望为基础。

四、责任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运用中的相关对策

第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推广应用责任会计,就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制度,彻底根除企业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种种弊端,使企业成为真正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第二,合理划分责任中心。目前,我国企业责任中心划分过细,给企业责任会计的有关核算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企业不应划分过细。责任中心的划分应适中,与企业自身情况相结合,并且对已划分的责任中心应赋予较大的经济责任和经济权限,使其能够较好地发挥作用。第三,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业绩评价是责任会计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责任会计实施激励的重要依据。企业在进行业绩评价时,必须考虑到其合理性、综合性、科学性。第四,责任目标分为四个方面――财务目标、客户目标、内部业务和学习与成长,将这四部分都设立成指标,从四个方面来衡量公司整体、每一个责任中心,甚至可以用来衡量某一个职能管理部门。第五,改变以往的激励方法。需要一个较为完整的业绩评价体系作为考核的目标,一个完整的业绩考核体系作为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方法。现状是月薪制将管理者与职工的利益混在一起,无法适应管理者的工作特点,不能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下,应对责任中心的管理者实行“年薪制”的奖酬制度。最后,加大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力度。企业应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把会计秩序整顿工作引向深入,保证会计信息达到准确、真实、合法、完整的要求,从而为推广应用责任会计创造条件。

五、企业中具体运用责任会计的几点建议

(一)因地制宜实施责任会计

生产经营情况千差万别,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建立责任会计必须因厂制宜,注重实效。可以将财务会计与责任会计结合核算,也可以分别核算,原则是考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会计人员素质,并保证正常的财务会计核算。

(二)走独立核算之路

生产车间、部室划小核算单位,模拟市场核算,走独立核算之路。为了使企业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可划小核算单位,使企业内各部室、生产车间成为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月终由成本走向利润,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与聪明才智,激励广大职工。

(三)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紧密结合

责任会计是经济责任制的基础和支柱,经济责任制是责任会计的前提条件。责任会计必须以经济责任制确定的责任目标控制体系为依据,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实现资金、成本、利润的目标,否则会使责任会计失去重要的依据。责任会计在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核算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按照经济责任制规定的各级责任单位组成的纵横交叉网络,责任会计可以有一个严密的核算和考核体系以及合理的奖惩分配体系。

(四)设计出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责任会计模式

目前,实际运行的责任会计模式,根据不同划分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按责任指标,分为综合指标型和单一指标型;第二,按核算关系,分为单轨型和双轨型;第三,按责任单位考核类型,分为独立核算型、半独立型、收支挂钩型、项目承包型、费用包干型、综合指标型等;第四,按核算层次,分为集中核算型和分级核算型;第五,按实施范围,分为全面核算型和部分核算型。

(五)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

责任会计对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经济效益、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提高管理基础和素质有重要作用。因此,要以建立责任会计为转机,按照责任会计的原则并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各项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力争实现科学高效管理。

(六)处理好微观管理和宏观决策的关系

责任会计是企业内部管理活动,属于微观管理活动。企业经营决策控制它,并确保企业经营战略顺利实现。经营决策属于宏观管理活动,企业宏观经营决策的好坏或者说经营者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责任会计的运行和成效,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要将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宏观决策更正确、微观管理更科学的目的。

(七)处理好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处理二者关系,应遵循效益原则、实际需要原则和方便可行原则,视企业情况灵活掌握。大中型企业可以考虑单独成立一套责任会计运行机构。小企业可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既避免繁琐哲学,又强化了企业管理。总之,要达到实用高效目的,避免责任会计核算家家报盈得奖,财务会计核算企业整体报亏的尴尬局面。

六、结语

对责任会计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控制企业的资金占用和成本费用耗费,充分调动各责任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为控制企业的资金占用和成本费用耗费、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随着市场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责任会计的内容需要不断创新。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更加适合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责任会计制度。

(作者单位为河南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少林寺至新乡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徐祥龙.现代企业制度下责任会计运用浅探[J].财会通讯,2014(10):24-25.

[2]田金霞.责任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6):232-233.

管理会计企业实践篇5

[关键词]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

[DOI]10.13939/ki.zgsc.2015.02.062

1 企业会计核算及其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1.1 企业会计核算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发生变化,逐渐代替了传统核算模式。现代会计核算功能既包括对企业收入和支出的核算,还包括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预算。企业会计核算人员承担着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经营策略的重要任务,会计核算人员基本素质包括:企业资产、收入及负债核算能力、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和对企业利润的预算与核算能力。基于此的会计核算需要遵守一定的管理原则,其中包括:准确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清晰原则。即企业会计核算要真实,及时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业务发展水平。并且确保企业会计账目与实际发生的经济支出一致,做到会计账目一目了然,促进企业会计核算的合理化和透明化。

1.2 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作用

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会计核算有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通过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建立,企业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在成本管理的基础上,企业经营成本在立足市场和运用市场之间实现了平衡。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使会计人员的职能更加明确,核算管理工作优质化,企业财务风险降低,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会计核算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2 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内控机制薄弱

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①会计核算主体不明确。很多企业的核算人员无法正确界定企业资产与个人资产,企业财务管理职位的设置不合理,尤其在国有企业这一点表现较为明显。②会计人员不能依照规定方式建账。即建账方式与企业规模、性质等不符,账目较为混乱,会计虚假问题较多,甚至存在严重的资金挪用现象。③会计监督管理体系的缺失。我国多数企业存在这一问题,企业对会计核算人员缺乏合理的约束,监督体系不完整。企业会计人员被赋予的权力较小,其工作常受到管理人员的干扰。而企业内控机制薄弱主要体现在其对会计监督职能作用发挥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对其基本制度的执行力度较低,导致企业人员利用自身权力,使企业经济损失巨大。并且严重影响了与企业相关的人员的外部利益,监督体系缺失严重。

2.2 会计核算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核算人员作为企业的核心,其核算能力素质高低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目前,多数企业存在会计核算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很多会计核算人员专业素质不强,经验不够丰富。一部分会计人员道德品质缺失,对企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总之,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无法达到行业的要求,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3 会计信息不准确

会计核算的主要业务就是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存储。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能,目前,复杂的经济活动加大了会计核算的难度,但企业会计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的精细化程度不足,使企业会计信息存在片面化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对企业造成消极的影响。

3 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针对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这一现状,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其管理制度,对现有制度进行调整。明确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能,在制度建立上,赋予会计人员更多的权力,防止管理人员出现的现象。健全我国会计核算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会计外部监督。政府应与企业进行合作,严格监督企业运行状况,尤其是经济状况。从而避免会计信息的不真实现象的出现,及时正确地处理会计行为不规范问题。同时,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内部监督。根据会计行业准则,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从制度上实现事务所内部会计行为的规范化。为会计诚信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加大宣传力度,以控制会计虚假信息和经济犯罪行为。并加大国家对经济犯罪等行为的惩罚力度,对其产生很好的威慑作用。

3.2 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其中包括专业素质提升和道德素质提升。尤其是对于重技术、轻道德的企业,应加强其对企业人员诚信的培训,使其将会计人员诚信教育列入企业会计从业职能之列。培养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另外,企业会计人员要了解国家相关会计法。严格遵守职业规定,自觉履行会计人员业务,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企业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试,逐渐督促会计人员改掉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其认识到企业发展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促进二者共同进步。

3.3 完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职业道德体系的完善是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基于此企业应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针对我国目前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不完善这一现状,企业应扩大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涵盖范围,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且构建合理的核算制度,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实现财务票据和企业印章的分离,引进发达国家完善的会计体系,并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发展现状,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监管,防止不必要的企业财务风险。确保企业实现核算管理一体化,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4 结 论

总之,企业会计核算在企业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现代企业应重视会计核算。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性。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企业不仅要做好当下的财务核算,还要对经济形势的发展进行正确的把握,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具有前瞻性。基于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方案,当然,针对不同的企业,其具体实施还应以企业发展现状为前提,逐渐推进现代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东娜.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南科技,2013(6).

[2]张广维.略论加强会计诚信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3).

[3]陈敏.浅谈如何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新财经(上半月),2011(8).

管理会计企业实践篇6

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国际差距

我们查阅了自1995年以来的近十种国际性会计期刊上面所登载的介绍各国管理会计实务的文章,发现许多国家采用相同或相似的管理会计方法,其中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本量利分析(CVP)、盈亏平衡分析(BEP)、内部转移价格,投资评估技术(回收期法,内含报酬率、净现值法)等在各国已获得了较为普遍的。相关资料表明澳大利亚99%的企业采用全面预算,86%的企业运用CVP.东欧转型经济国家波兰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使用管理会计技术,至今47%的企业使用BEP分析,50%以上的企业进行成本与财务预算。

至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早期在经济发达国家所兴起的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如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价值链分析法、作业成本法即ABC、目标成本法即TC、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即LCC、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法、竞争对手成本分析法与标杆制度、产品属性成本等)、战略投资评价、战略业绩评价法(平衡记分卡即BSC)以及品牌价值预算与监督(brand value budgeting and monitoring)、竞争地位监督(competitive position monitoring)、战略定价(strategic pricing)等,经过近十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际运用,如今已作为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方法而被各国企业普遍效仿。相关资料表明,美国在1996年已经或计划采纳ABC法的企业为74%,1994年英国达到69%,比利时达70%.1998年澳大利亚ABC使用程度达56%,BS达88%,LCC达70%.Luther and Longden在2001年进行的一项有关南非管理会计实践的调查表明,虽然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全面预算,变动成本法等)仍然在企业发挥重要作用,但BSC,ABC,ABM(作业基础的管理),ABB(作业基础的预算)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就我国而言,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运用已达到一定程度,如杨雄胜等(2001)的问卷调查表明,CVP的运用程度达68.5%,标准成本法达30.1%,全面预算43.8%,责任会计38.4%,敏感性分析17.8%,投资可行性分析71.2%.但也有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如国外行之有效的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方法在我国企业并未普遍采用。从孟焰(2002),冯巧根(2002)等对我国企业了解和运用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的调查结果来看,则不容乐观。除了ABC、TC在我国企业有一定的运用程度(ABC12.7%,TC21.2%)之外,其它如BSC4.3%,LCC3.3%,显示出我国企业对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仅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更令人忧虑的是我国实务界对这些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和理念所知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知。据孟焰(2002)调查,在冶金行业企业中,对ABC或ABM不了解或仅了解一些的为58.7%,BSC为91.3%.

这些数据说明,一些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各种预算方法、本量利分析等在我国有待普及。而更为急迫的是新兴的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的运用程度太低,与其他国家的差距甚大。但在全球竞争市场上,这些国家亦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如此大的管理会计实践差距,必将我国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管理会计实践改进的环境动因分析

全球市场竞争环境与我国企业的效率差距

加入WTO使我国真正全面地融入了全球经济,这一方面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使我国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环境。而我国企业若要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必须要具备与世界各国企业相抗衡的竞争实力。企业效率高低是竞争实力强弱的主要标志。而据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02年对中国企业500强的调查并与世界企业500强进行比较的资料来看,我国企业效率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02年我国500强企业平均利润74百万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利润为612.18百万美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平均利润的12.06%.当然导致我国企业效率总体偏低的原因很多,除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规模之外,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亦是十分突出的,如我国的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仍然需要大力提高。当前我国企业能源利用率为32%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另外,我国企业的管理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普遍较高,入世后单个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亦会被劳动人数总量多所抵消。因此,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当前无法回避的挑战。如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呢?中国企业联合会2002年所作的企业家看入世的问卷调查表明,72.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应从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入手,应将管理方法与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注重加强管理培训以及与管理咨询机构合作。显然我国企业经营者当前切实感受到了学习和运用国外先进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的推广和运用因而成为了企业经营者迫于环境压力的现实需求。

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逐步深化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健全

实际上,对于先进的管理实践,环境压力只是催生了现实需求,而企业是否最终选择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推广先进的管理会计实践还依赖于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健全。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新的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并于2003年5月27日颁布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也即委托人的职责,应当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负责人(即人)选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具体包括建立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与企业负责人签订业绩合同,根据业绩合同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惩。这说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日趋完善,企业委托关系逐步明晰,企业的主要管理者现已面临提高其经营业绩的巨大压力和动力,因而改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成为了经营管理者自发的、主动的追求,推广和运用现代先进管理会计成为了我国企业管理者的理性选择。

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机、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十五规划和十六大报告均将以信息化带动化作为我国的战略,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亦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色之一。为了推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2000年初,国家经贸委联合信息产业部、部共同发起了企业信息化工程。并根据我国企业和环境的现实基础,提出了系统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与三个阶段性的目标,即第一阶段建立工艺设计和生产控制信息系统,第二阶段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三阶段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自企业信息化工程开展三年多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和推广联想、海尔等企业信息化的经验),和企业的不懈努力,迄今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至少第一、二个阶段性目标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基本完成,我国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得到了迅速提高,基于信息技术的生产技术(如FMS、CIMS)也有一定的发展,以数据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意识也大大增强。这表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为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已经或正在创建良好的基础条件。

改进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建议

前述表明,改进我国管理会计实践,与推广国际上先进适用的管理会计方法已成为我国企业的现实需求和理性选择。根据我国当前创新与推广运用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的现状,我们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政府相关部门、与机构、职业团体、管理咨询公司以及企业等各方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快速有效地创新和推广先进的管理会计实践。政府可组织相关力量来积极推广创新的管理会计实践。教育和研究机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和管理咨询公司可利用各自优势大力宣传和推广典型成功案例并具体指导各企业运用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企业各部门尤其是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坚持至关重要。这是国外(如澳大利亚、芬兰等)成功推广先进管理会计实践的主要经验。而我国企业在创新与推广管理会计实践的过程中,尚未形成上述合力。并且企业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较少利用界的知识优势,也缺乏来自其他渠道的推动和帮助。如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成功推广运用作业成本法(2001,林斌等),也主要是由铁道部14个局财务主管自主进行学习引进和研究开发。这种现状应加以改进,思路之一是成立由实务界会计师与理论界部分人员所组成的管理会计师职业组织,当前,在我国总会计师协会下设一个创新管理会计实践推广分会应该说是较为现实可行的选择。

学术界应深入企业实际,去创新管理会计实践并且探索和解决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推广运用过程中所遇到的。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正在积极努力以增进对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的了解,进行了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学者们虽然很好地描述和总结了现有的管理会计实践,却很少参与创新管理会计实践或者研究先进管理会计实践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因而学术界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加大对实务界的先进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的培训力度。当前我国企业各层次管理者所参加的培训应该说不算少,但包括高等院校和管理咨询公司在内的各培训机构所提供的培训却忽略了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而这些内容实际上是管理者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如前述的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投资评价、战略业绩评价方法等。我们查阅了近年来大量的报刊杂志所提供的管理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发现无论是短期的专题培训,还是较长期的针对实务人员的MBA与EMBA的培训,都很少涉及当今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虽然有的专题培训中涉及到了预算和成本控制等内容,但缺乏先进性和系统性。另外,当今我国许多机构(包括一些高等院校)所设置的MBA和EMBA的培训课程中,基本上将管理会计课程排除在外,这与国外同类培训中对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的重視不协调。

管理会计企业实践篇7

【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财务会计;创新意识;科研院校理论;规范化;展示平台

管理会计的具体含义是: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针对企业财务会计部门提供的一系列财务资料,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归纳,最终以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各部门的管理者,从而使其能够对企业进行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能有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规划并进行控制,是专门辅助企业高层做出科学决策的会计分支。为了满足管理会计发展的要求,管理会计吸收了财务会计的部分理论,在此基础上,融入了管理学和统计学的相关内容,结合企业实践经验,最终形成了管理会计理论。然而,由于企业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再加上企业运营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当前针对管理会计理论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该做到及时发现并提出相关对策,不断的完善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从而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管理,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意义

若要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管理会计理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和提高其竞争力。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能够引导企业发展的方向,有利于企业正确的定位,从而使企业实现其远大的战略目标;第二,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还能够为企业以及国家培养更多的管理会计人才。企业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是非常宏大的,涉及各个专业领域,能够为企业各部门培养需要的人才、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实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其能够竞争日益残酷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是企业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管理会计理论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我国管理会计也逐步实现了国际化。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能否正常进行,离不开完善的管理理论体系。企业的正常运转仅有管理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若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充分利用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涉及的各种方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其完美的融入到企业的运营模式中,从而使企业面临的困境能够及时完美的得到解决。因此,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非常可观的效果,而且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控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若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我国会计人才必须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引进西方先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将之应用于实践,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然而,我国相关专家学者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极为不足,学到的只是皮毛,距离管理会计理论的完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当企业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面临困境时,无法及时的采取正确的措施来解决,从而不能发挥管理会计应有的作用。

(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欠缺与国际对接机制

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它所承受的发展压力也格外的巨大,其来源于两个层面,分别是:学术理论、市场实际发展。总的来说,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中存在某些标准无法与国际标准进行流畅的对接。比如,对于某些具有跨国贸易的企业来说,若要使某些管理业务和流程实现完美的对接,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针对资产的重组以及企业的并购过程,制定出详细规范的管理标准。然而,因为在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不具备应有的国际视野,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如:管理会计部门相关设施的配备、工作人员的配备等。所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实现我国管理会计与国际标准的完美对接,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三)管理会计研究程度低

管理会计理论是为了满足企业实施管理和发展的需要,结合实践经验,经过总结和整理出来的理论体系。然而,因为我国在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这就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缺乏科学完善的理论作为支撑。而且,因为企业在进行会计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一系列的管理问题,但是又不能从管理理论中找到方法来及时的解决,从而造成管理会计理论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且,我国针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研究的学者,只注重研究西方先进管理会计理论,而不注重同中国具体实践情况的结合,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会计理论的失效。值得强调的是,由于我国在管理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的。但是,这不能作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程度低的借口。我国相关学者必须立足于企业实践,不断地完善管理会计的理论,使之充分的发挥作用,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

(四)管理会计理论欠缺实践应用

由于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不能够有效的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中,难以充分的发挥其指导作用。而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过于简陋,不能具体到各个实际层面,其实用性大大的降低,而且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缺乏针对性。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在两个层面的研究容易被外界环境因素所影响,分别是:本身职能和应用对象。由于中国经济环境的独特性以及中西企业文化的差异,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在应用于实践时,本身职能和应用对象也会大不相同,从而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理论难以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管理会计工具而言,国外拥有的管理会计工具有很多,并且都有效的应用于实践,实践结果表明,管理会计工具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中,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观我国的情况则完全相反,企业管理者并不注重管理会计工具的有效应用,而且,管理会计理论的有效应用离不开特定的经济环境,因此,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自然也不能不考虑经济环境的因素。由于国内外经济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面临的具体情况也大不相同,若不加甄别就照搬复制国外管理会计理论,不同国内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相结合,就会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不能够在具体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解决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问题的方法

(一)实现管理会计的规范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管理会计理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管理理论体系中的各种专业学科相互渗透,其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大,然而,各种学科的相互渗透,也使内容出现大量的重复,反而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从而使得管理会计理论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所以,管理会计必须同我国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相结合,不断的总结实践经验,找出规律,充分重视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完善,找出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为企业自身的发展量身定做一套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从而实现我国管理会计的规范化。

(二)发挥科研院校理论研究的优势

在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科研院校,可以说,科研院校的学者是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的中坚力量。所以,必须充分发挥科研院校的理论研究优势,针对科研院校进行系统整合,完善与研究相关的设施,最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引进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创新,企业要确保用于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资金绝对的充足,给予坚定的支持,使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应有的功效。与此同时,科研院校应该斥资建立专门的研究基地,促进其系统整合,并在此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优良的管理会计人才,使之能够常驻企业,了解理论与企业实践的区别,从而加深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三)理论结合实践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和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驱动经济价值以及提高盈利能力。若要使管理会计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就必须要将之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去。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设计出完善合理的企业管理流程,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第二,通过财务会计部门提供的资料,分析企业的经济活动;第三,对企业的经营效果进行预测,从而为企业高层领导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应该在研究和完善管理会计理论的同时,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寻找规律,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管理会计的作用。针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的应用理论,应不断的扩大其应用范围,并确保其更好的执行,至于管理会计工具,不仅仅要实现其品种的多样化,对于其具体的实施方法,还要明确的分类细化,使其能够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最终实现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

(四)构建能够适应中国特殊国情的管理会计体系

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是从西方引入,然而,中国的国情却与西方国家有着极大的差异,包括经济环境、文化背景、政治法律等都与西方国家大相径庭,若要实现管理会计理论在中国的有效应用,就必须要结合中国具体的国情。因此,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者在进一步研究理论的同时,可以针对企业实践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同时,应与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从而提高管理会计理论的实用性,以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而且,对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的应用理论的具体实践效果,要不断的进行检验,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五)建立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

对于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更好的推广,从而使得管理会计的价值能够更好的被大众所知,所以,若要使管理会计理论获得更快的发展,企业可以斥资建立展示平台,以展览其研究成果。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的完善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管理会计是从传统财务会计学中分离出来的。财务会计的职责主要是对外界提供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恰恰相反,它是对内的。前者已经具备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而后者还没有。所以,我国若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可以在财务会计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上开辟出一部分作为管理会计的展示平台,并在具备一定的条件时,为管理会计理论建立专门的研究成果展示平台,从而实现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实践。

(六)实时更新管理会计理论

管理会计理论应该随着时代一起发展,使之能够紧跟企业发展的脚步,做到实时更新。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企业管理会计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针对基本的企业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最终向决策信息转化,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相关观念也应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战略目标,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为企业高层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然而,纵观全文可知,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并不完善,而且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应该充分重视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使其更加的完善,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同时,应该结合中国特殊国情,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在具体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寻找规律,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对企业实际生产有指导意义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实力,使之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保持并提高其竞争力,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继德,姜鹏,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4,(23).

[2]陆晓红,郑超,耿云罗,王艳芳,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管理观察,2015,(6).

[3]张志强,企业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5,(6).

[4]李昉,浅析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管理会计企业实践篇8

【关键词】 培养;会计本科人才;实践能力

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55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应届毕业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而会计学专业作为近年来求职者数量进入前十位的专业,更遭受了激烈就业竞争的挑战。这就迫使许多高校重新调整会计学专业的办学模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会计本科人才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以增强就业竞争力。而加强会计本科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仅仅依赖高校自身条件是难以做到的,还必须借助企业的资源与条件,也就是需要与企业联合。

一、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会计本科毕业生大部分都进入企业从事财务会计或其他管理工作,而以往企业较普遍地反映了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不充分、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导致了会计本科人才不具有企业所期望的能力与素质。再加上扩招后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日益严重。与企业联合,加强会计本科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个十分必要而且紧迫的任务。

(一)专业理论学习的需要

各高校依据会计本科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相应设置了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无论是税法、经济法、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还是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税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专业方向课程,操作性都很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开展专业实验、实习的需要

根据教学需要,各高校都开设了大量的实验、实习课程。其中,有些实践类课程在校内进行,只是根据模拟环境下的业务进行的,无法真正取代实际环境下的业务,还需要到企业上岗实习作为补充;而有些实践类课程则必须在校外的企业或单位进行,如认知实习、毕业实习。

(三)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企业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对此,各高校开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为会计本科生增设了一些校内专业模拟实验课程和校外实习课程。这些改革需要联系企业的实际业务,恰当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课程,并进一步编写教材、安排师资、组织教学。联合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将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

在企业实际环境中实习,学生将会学到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获得校园内难以获得的能力。通过深入企业,学生能真正了解到企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从而更加努力地锻炼专业实践能力,学习观念和就业观念也因此变得更加成熟。

(五)增强高校办学能力的需要

学生的质量代表着一所高校的办学能力,只有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将有负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高校联合企业的能力,反映了其办学能力的大小;增强办学能力,就必须增强其联合企业的能力。

二、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依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的精神,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对会计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笔者认为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可概括为: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成为具有宽广的财务会计理论和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具备较好地从事会计、审计、理财及其相关经济管理工作的具有一定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改善培养人才实践能力的设施与条件,完善培养人才实践能力的师资与结构,采取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便是校企联合培养实践能力的目标。这种专业实践能力也就是会计人才正确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又可以分解为:公关与协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会计处理能力、税务处理能力、资金管理能力、管理软件操作能力等。

三、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施

与企业联合培养会计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不仅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最佳途径,而且是全面提高会计人才素质的重要环节。许多高校都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教学时数达到了总学时数的20%左右。要使学生能够 “零距离”上岗实践,并实现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就应做好如下工作:

(一)合理设置实践教学体系

为增强会计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应在合理安排专业理论课程的前提下,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重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来说,会计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由认识实习、课内实验、实验课程、综合实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几个部分构成。根据能力培养的不同要求,并经过科学的论证,确定实践教学的方式:校内模拟实践还是校外企业实践。专业课程的手工模拟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财务软件模拟实验等一般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由专业教师或实验教师担任,也可以聘请企业中富有经验的财会人员担任。这些校内实践课程的良好开展,可以为校企联合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打下成功的基础。而认识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必须深入企业进行的实践活动,高校需要与企业联合,由企业财会人员在处理业务的现场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接触实际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培养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合理设置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培养,会计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应能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精心挑选拟联合的企业

由于企业环境下的专业实践具有不可替代性作用,决定着培养会计人才的实践能力必须与企业相联合。遵循“合作共赢”原则,让企业从联合中获益是高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校企联合可持续开展的关键。在校企联合中,高校能够帮助解决企业财会工作甚至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难题,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上水平,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这是企业对高校的期望。同时,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最新理论知识和业务处理方法带到企业中,并能够承担一部分企业的具体工作,可缓解企业专业人员一部分工作的压力,这是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而高校主要依据各项具体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完成去挑选企业,一般愿意选择各行业的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经营管理规范,设施齐备,专业人员素质高、能力强,能够对上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并能够接纳较多的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而行业内优秀企业只愿意与同样优秀的高校开展联合工作,而不接受一般高校的合作要求。因此,高校应了解企业合作的动因是否合理、提出的要求是否恰当、指导的能力是否具备,依据“合作共赢”原则,精心挑选出真正两厢情愿的合作伙伴。

(三)合理选择实践工作岗位

应依据各项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来相应确定适合的实践工作岗位,企业会计岗位一般有: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等;电算化会计岗位有:软件操作、凭证处理、审核记账、电算维护、数据分析等等。例如,实习会计手工处理工作,可把学生安排到未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各会计岗位上;而实习成本会计工作,则应把学生安排到开展成本核算的车间、分厂或厂部的成本费用核算岗位。有的实习时间较短,如1周,比较多地采用对某会计岗位观摩实习的方式;长于1周的实习,一般要求实习时应承担某个岗位的具体实际工作,而不能仅停留在观摩层次。

(四)加强实践教学过程控制

首先,根据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由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制订实践教学指导办法,作为严格实施实践过程和评定学生实践成绩的依据。其次,要强化过程管理,规范实践教学环节,这是实施实践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实践教学前,校内指导教师要进行教育动员,让学生重视实践教学,明确目的、内容、安排和考核标准。实践过程中,企业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工作安排,让学生了解工作要求,指导学生掌握工作方法,督促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学生还应按照学校要求做好每天的实践记录(或日记),以反映实践中的具体情况、问题和收获。实践结束后,学生应对整个实践过程作全面的总结,提交实结报告;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工作表现和效果做出评价,并给出成绩;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报告和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价意见,以及学生实践的整体效果做出实践教学总结报告。

(五)总结交流实践教学经验

联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需要有一个探索实践教学规律的过程。理论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会计高等教育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这是高校会计学专业不可动摇的办学宗旨。总结交流实践教学经验,可以在班级、年级里交流,还可以在校际间交流,总结主要是实践教学的得与失、利与弊,交流主要是探讨克服弊端的良策与措施。其中,特别要关注企业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作用的发挥情况,以及与高校预期的差别大小。如果差别不显著,说明校企联合培养是成功的;否则,就必须要重新挑选拟联合的企业,甚至需要重新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并采取更严格的实践过程控制手段。总之,总结交流经验是前一个实施过程的结束,又联接着下一个实施过程的开始,并为下次实施提供借鉴。

四、校企联合培养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当前,经济全球化、会计国际化的步伐日益加快,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质量不断提高,新理论、新方法、新法规、新制度不断涌现,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本科人才不仅应掌握最先进的理论知识,例如:我国新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外贸会计理论、高级财务管理等等;而且还应拥有更全面的实践能力,例如:财务报表分析能力、财务软件系统操作能力、网络会计处理能力等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开展,最终都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的提高不仅离不开以最先进的理论为基础,更离不开在企业实际岗位上的专业训练。岗位上的实际训练能让学生获得课堂上难以培养的素质,如:服务社会观念、事业心和责任心、团队精神等等。

(二)正确处理好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关系

由于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实验室已经在高校普及,财务软件和财务模拟实验软件也已经运用于实验室,使得会计学专业的许多专业实践可以在校内模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会计专业学生赴校外实践的压力,也缩短了到企业实践的时间。但由于模拟实践资料的局限性和模拟软件设计的滞后性,使模拟实践难以达到真正仿真的效果,公关与协调、职业判断、综合分析等能力无法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对认识实习、课内实验、实验课程、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类课程,应根据课程性质和学校实验条件,科学安排哪些在校内实践、哪些在校外实践。由于校外实践教学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取消性,我们必须坚持与企业联合开展校外实践的人才培养工作。

(三)正确处理好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据调查,会计本科人才的就业市场主要在于公司制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与私营企业。企业和单位要求会计人才应具备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具备财务与会计、税收与法律、审计、计算机、管理、金融、外语等多种知识。因此,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于简单核算型人才的培养,而应兼顾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掌握英语、熟悉国际事务的人才培养。当前,我国各行业发展迫切需要数以百万计的各类管理型会计人才,而不同行业对会计人才的具体要求又有差别。高校就需要加强会计本科人才对各行业业务处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适应各行业会计环境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较好地解决企业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加强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为大中型企业提供能胜任工作的高级会计人才,而且能为中小企业输送具有全面能力与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会计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将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影响着外向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企业参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不断提高会计本科人才的教育质量,是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 莫惠林,杨近等.对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上一篇:财务管理工作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文化交流途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