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概论范文

时间:2023-10-07 16:41:26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毛特概论”课 管理学 教学考量

[作者简介]谭小雄(1976- ),男,湖南茶陵人,湖南环境生物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管理。(湖南 衡阳 42100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40-02

长期以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毛特概论”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被狭隘地定位为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片面关注于它的思想性、政治性、伦理性教学设计与运用,而对其中蕴涵的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领导管理思想及方法策略却极少进行教学运用。事实上,“毛特概论”在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人观察中国社会现象,思考中国社会问题,探索中国发展真理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从这种意义上讲,“毛特概论”提供了我们观察、分析、思索、解决社会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笔者通过回顾反思多年的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自己从事管理工作的亲身体验,从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角度出发,希冀从管理学视阈下对该课程教学进行尝试性探索,以资对其教育教学改革添砖加瓦,有所助益。

一、管理学视阈下创新“毛特概论”课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1.这是基于“毛特概论”课自身特性而向交叉学科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次有益尝试。“现代物理学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与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事实上,目前高校“毛特概论”课囿于浓厚的政治理论色彩与思想德育特性,加之陈旧的灌输授课方式,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果较差,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总体不高。据相关调查表明,有近50%的大学生表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感兴趣,难以认真听讲,被动学习。因此,笔者尝试从管理学角度探索“毛特概论”课教学创新,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冲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这是基于“毛特概论”课学科特性而向职业能力拓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初步探索。“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是高校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求知求学的动力源泉。当代大学生作为新型知识个体,步入社会后总会归属于某一个组织,扮演着管理者或被管理者的社会角色,承载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客观上要求他们具备八种基本能力素质,即适应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而“毛特概论”中蕴涵了涵养这些能力的思想观点与方法策略。因此,从管理学视阈下衔接“毛特概论”课,将这些管理思想与方法策略授之于学生,使其学有所需、学以致用,便成了笔者探索这一命题的思维逻辑起点。

二、透析“毛特概论”中蕴涵的管理思想及方法策略

1.“3W”解析法,为我们破解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提供了基本的思维范式。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抑或是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均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遵循“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办(How)”这样一个基本方法,观察现象、解析问题、探求方法而构建的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建设与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历史与实践证明,“3W”解析法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不仅被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所熟知,而且被炉火纯青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实践中,回答与解决了中国的出路、发展与振兴等问题。这无疑也为我们破解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提供了基本的思维范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紧扣“毛特概论”的主题适当拓展一些史实与事例,用“3W”解析法加以诠释,以帮助学生掌握与运用。

2.“毛特概论”的精髓思想,为我们开展科学的领导管理活动提供了根本性指导原则。“毛特概论”通过对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怎样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问题的分析,形成了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这个理论体系的精髓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毋庸置疑,这也是我们从事领导科学管理实践活动的根本性指导原则。在当今信息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里,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根本性指导原则,不断针对世情、国情、组情的新特点、新变化,围绕组织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分析组织的管理现状和制约组织发展的管理方法、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并把干部和员工的管理认识从那些不适应发展的观念、做法和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改变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管理模式,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发现问题、查找差距、重新定位,实现管理创新,才能实现组织目标,发展壮大组织事业。

3.“毛特概论”的思想观点,为我们解决领导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具体方法策略。管理出效益,这取决于组织领导管理者将“人的要素”与“管理要素”有机结合的实效性。“毛特概论”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蕴藏着丰富的“金子般”的思想观点,为组织领导管理者解决这一现实课题提供了众多具体方法策略。如“有理、有利、有节”的适度原则、“团结―批评―团结”的教育原则、“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的包容原则、“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生态原则等,这些均是我们如何解决管理中“人的因素”问题的有效策略与方法;“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论,“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主辅观,“大三步、小三步”的战略观,“两个大局”的发展与帮助论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分析论等,这都为组织或个体考量、解答现实问题提供了参考、借鉴作用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意义。

三、管理学视阈下“毛特概论”课的教学创新与运用

1.“解剖麻雀”法。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条分缕析某一理论成果或者事件(案例),从中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教学方法。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由个性到共性的认识原理,符合人们科学归纳推理的思维规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法。如在教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成果”时,该章节在教材中属于总起部分,涉及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内容多、跨度大、理论性强。在笔者看来,本章节的教学目的除了要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这些理论成果的“中国化”特征、它们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以及各自的科学内涵外,还需挖掘贯穿构建这些理论成果中的思维方法。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解剖麻雀”法。首先,通过逐一剖析每个理论体系,我们会找到它们各自的一条主线。“思想”是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社会根本问题进行的艰辛探索;“邓小平理论”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所进行的科学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而创立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其次,对每个理论体系的主线加以归纳总结,我们会提炼出一个极其常见且十分有效的思维方法:“3W”分析法,即“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办(How)”。

2.案例分析法。它旨在通过案例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寓教于理、以情感人的目的。如教学“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等知识点,我们可以给出两个具有经典意义的对比案例:一是乔布斯的创新“机器”苹果公司成功案例;二是132年的柯达公司走向末路的失败案例。据此设计出一个命题:苹果公司日益繁盛的原动力是什么,柯达公司逐渐衰落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等关键知识点的探讨,继而引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维品质以及创新机制对个人、组织乃至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的时代迫切性、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追问与考量。

如何切合“毛特概论”中的领导管理思想知识点,并有效地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尝试性的课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第一,知识点的萃取。长期以来,“毛特概论”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其思想性与政治性,而对其中的领导管理思想发掘极少甚至忽视。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发掘与选取富有领导与管理特性的知识点。第二,案例的选取。案例选取既要符合“毛特概论”的课程取向,又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还要具有分析的多维视角性、内涵的简洁概括性、问题的导向性以及可讨论性和典型性等。第三,教师的驾驭力。由于选取的案例属于管理性质的事件,而讨论时所要运用的知识又是“毛特概论”课理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否则,容易偏离课程内容主题,有违教学设计的初衷。

3.分组研究法。这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将教学对象划分为若干学术小组,由各小组成员围绕“毛特概论”中的某一知识点,通过课前教师布置、课后学生查阅资料等方式,挖掘出其中的管理思想,课中各小组将本组研究发掘的管理思想在全班展示交流,由主题发言人上台讲解,本组组员进行补充,教师给予引导、点拨和总结,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相互共同研究、拓宽知识视野和加深学习影响、引入感知内化和认识升华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或教学活动。如讲授“统一战线、群众路线、实事求是、两个联盟”等知识点时,均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法。使用该教学法的注意点在于:第一,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问题。研究发掘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研讨能力;课中讨论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点评,对学生的讨论、发言起到适当的引导作用,避免讨论陷入僵局或误入歧途等。第二,要处理好创设研究论题的难度、深度与广度问题。要从大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与未来职业愿景,有的放矢地设置一些触手可及的现实性较强的日常管理论题进行研究讨论。第三,要处理好创设研究论题的衔接结合问题。也就是说设置探讨性论题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特性与研究论题相结合。即基于“毛特概论”课的学科特性,在其所论及到的管理思想及方法策略范畴内,充分考虑学生将来可能遇到的管理实践问题,加以综合考量,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讨论。

[参考文献]

[1]邓嘉翔,张媛,阎占定.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状况调查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3).

[2]李庆均,崔金云.公共管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法[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2).

管理学概论范文第2篇

国内一些高校正在试验一种新型的交叉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比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试验构建了交叉复合培养平台。其中信电分学院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融入创意和创业教育元素,探索跨专业、跨院系复合交叉培养方式。其外语分学院试行英法双语人才培养,成功培养出兼备英法双语能力和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人才[1]。华中师范大学致力培育具备多学科专业优势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开设了“化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数学—经济学”、“计算机—美术”、“化学—物理学”“、日语—国际贸易”等多个交叉培养实验班[2]。交叉复合人才培养模式试验都涉及人才培养方案里的课程设置改革,跨学科交叉课程群的开发与建设正好应运而生。下面将探讨在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为满足对海洋经济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开发建设跨学科交叉课程群,实行交叉复合培养人才的问题。

二、海洋与公共管理跨学科交叉课程群设置的必要性

(一)海洋经济发展急需海洋与公共管理复合型人才我国海洋经济战略地位提升加大了对海洋与公共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012年国务院批准出台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事业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面对海洋经济和各项海洋事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高等院校也将迎来对海洋方面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特别是对既精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知识又掌握海洋经济和海洋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二)海洋与公共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整的要求国家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规定在海洋科学专业里设置一些有关海洋管理的课程,基本思路还是属于理工科专业知识配备一些海洋管理知识的传统套路,其人才培养基本定位在:行业技术+行业管理知识=本行业管理人才(技术官僚)[3]。但是,现代经济社会经常需要一些跨行业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比如政府机关需要既掌握海洋管理知识,又熟悉政府管理和行政管理等领域知识的多面手的工作人员。他们视野开阔,可以兼顾多方面管理业务,还具有通盘思考、把握全局的素质和能力,更适合在政府机构压缩、人员编制精简的新形势下担任工作。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不仅要掌握本行业专门知识,还要了解国民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政策、政府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的基本知识,要能够理解国家对本行业管理政策及其在国民经济社会全局中的作用。从工作性质来看,海洋管理属于公共管理的一部分,其中一部分管理职能属于政府管理或者行政管理,其他部分属于公共事业管理。所以,在原来开办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或者行政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开设跨海洋事业与公共管理的交叉课程群,可以为较快地培养出社会急需的交叉复合型人才提供一条便捷途径,还可以省去正规设置新专业的程序上的麻烦,并且具有根据社会人才市场需要,灵活调整培养方案的方便性。

三、海洋与公共管理交叉课程群设置的构想

(一)海洋与行政管理交叉课程群设置的构想1.行政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和政治学一级学科。国家教育部规定,其培养目标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为了达此目标,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则规定为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法学概论(宪法与行政法)、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4]。如果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海洋管理机构、涉海行政管理部门、海洋监测监管部门、涉海企事业单位、涉海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则可以立足行政管理专业开发海洋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交叉课程群。2.可以把原行政管理专业规定的核心课程做出调整,形成海洋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交叉课程群为: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行政法、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海洋法学、海洋行政管理、海岸带管理、海洋监察管理、海洋法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二)海洋与公共事业管理交叉课程群设置的构想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国家教育部规定,其培养目标为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公用行业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为了达此目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则规定为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法学概论(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制度)、公共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等[5]。如果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海洋经济与规划管理部门、涉海行政管理部门、海洋环保部门、涉海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从事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则可以立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发海洋与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交叉课程群。2.可以把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规定的核心课程做出调整,形成如下海洋与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交叉课程群: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海洋法学概论、公共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海洋管理概论、海岸带管理、海域使用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等。以上两种海洋与公共管理交叉课程群都属于核心课程,可以在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模块里开设,或者在专业教育课程模块的基础课程子模块中开设,一般应设为考试课程。(三)构建海洋学与海洋经济交叉课程群的设想为了给海洋与公共管理交叉课程群的开设提供前期的知识基础,也为了给海洋与公共事业管理交叉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中增加一定的海洋学知识、经济学理论和海洋经济知识,可以配备海洋学与海洋经济交叉课程群,具体实施可以在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模块中开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海洋学概论,一般设为考试课程;在专业教育课程模块的限选课程子模块中设置海洋经济概论课程,一般设为考查课程。

管理学概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海洋大学 专业 蓝色课程

一、引言

从中国考试网上查询,我国设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院校有69所,其中211大学4所。 上述院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比较趋同,培养农业或林业或畜牧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海洋科学与渔业科学方面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全国只有少数海洋大学中设置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和农业科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专业代码:120301;主干学科:农林经济管理、经济学;主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十二五”期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秉承专业建设面向未来,凝炼特色,打造精品专业的建设理念,深入探索研究海洋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蓝色课程的界定及作用,目的就是明确专业建设方向,深化课程改革,突出蓝色课程地位,发挥蓝色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蓝色课程的建设完善,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专业定位目标,培养综合素质全面,有竞争力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蓝色课程的界定

界定蓝色课程的目的就是加强其建设,突出其地位和发挥其作用。

在自然界中,颜色是通过人们的眼、脑和其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光的各种现象,如红色、橙色、桃红色、绿色、蓝色,紫色、和黄色等,或使生物、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颜色具有三个特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蓝色,光或颜料的三原色之一,这种颜色有很多种,有天蓝、湖蓝、宝蓝、粉蓝、冰蓝、碧蓝等,或蔚蓝、湛蓝、深蓝等等。天蓝色代表宁静、清新、自由,是很多人喜欢的颜色,是安抚色,一看到就让人的心情感到放松;湖蓝色,海的颜色,代表忧郁、深邃、冷淡;宝石蓝,为最深也最亮的蓝色,也叫海军蓝,代表冷静、智慧等。蓝色为极端的冷色,具有沉静和理智的特性。

把海洋大学,把海洋大学的某个专业,把海洋大学的某个专业的课程和蓝色联系起来,需要一定理论依据和智慧方法。基于传承和比较借鉴,海洋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蓝色课程的界定,一定从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地位、课程目标等几方面考虑。一定突出体现涉海、涉水、涉渔、涉农的课程特征。

根据海洋大学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定位,专业设置与建设适应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发展需要, 依托大连海洋大学的办学定位目标和教学资源,突出体现涉海、涉水、涉农、涉渔特色。本专业研究渔业经济与管理,政策分析、水产品市场营销等领域的理论与实务。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渔业企业经营管理、水产品市场营销与贸易、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管理、公司管理与市场开发、管理咨询、科学研究等工作。

为此,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划分为四大部分。即公共基础知识、农业科学知识、经济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通过课程设置表达为:公共基础知识部分设置大学外语、水产专业外语、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等课程;农业科学知识部分设置渔业概论、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渔政学、渔业法与海洋法、水产品营销学、水产市场调查、渔业经济学综合实习、渔村渔业调查等课程;经济科学知识部分设置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与税收、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渔业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海洋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农村经济学等课程;管理科学知识部分设置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渔业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企业管理学、创业管理等课程。

从上述设置的课程中,我们从中界定出蓝色课程。即水产专业外语、渔业概论、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渔政学、渔业法与海洋法、水产品营销学、水产市场调查、渔业经济学综合实习、渔村渔业调查、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渔业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海洋经济学、农村经济学、渔业管理学等课程。

三、蓝色课程的作用与功能

1、专业建设发展需要

我国目前只有4所海洋大学,办学目标、办学定位有所不同,各自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在海洋大学设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设置蓝色课程,既紧密围绕海洋、渔业、食品三大产业,为行业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培养专业人才和技术实用人才,也体现学校的办学方向,表达专业价值和特色。

辽宁目前已有的39所本科院校中,海洋类大学只有2所,偏重海洋学、水产学、食品科学人才培养的只有1所。海洋大学自身建设发展需要多学科、多专业齐头并进,有所侧重。设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通过蓝色课程突出特色,既是学科、专业建设发展需要,也是本校办学目标、办学定位需要。

海洋大学设置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定与农业大学、林业大学、畜牧大学、其他综合性大学或学院设置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有所差别。这种差别是通过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体现。因此,蓝色课程的设置建设既是海洋大学办学的差别优势也是专业特色。

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需要海洋大学培养海洋科技人才,海洋大学设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不仅使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办学资源优化利用,而且增强多学科、多专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有助于培养优质复合海洋科技人才,还弥补了以前重自然科学人才培养,轻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不足。

2、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海洋产业发展需要。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重要发展目标,海洋战略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在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生物资源捕获能力、大洋探测等方面海洋科技水平与海洋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培养海洋科技人才乃国家当务之急,海洋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自在其中。

3、渔业产业发展需要

从1990年始,我国水产品产量连续居世界之首,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渔业大国。从世界渔业大国向世界渔业强国的战略转型,从传统渔业方式向现代渔业方式发展,需要科技支撑,需要专业人才,需要管理人才。海洋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领域理所当然的要承担使命和发挥作用。

4、食品工业发展需要

众所周知,我国已有13亿多人口,食物供给保障至关重要,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不仅要解决食物数量问题,还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海洋大学培养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必然为之需求。

5、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海洋产业一直是沿海省、市的支柱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和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辽宁东濒黄海,西临渤海,沿海有地级市有6个,县级市县、区共19个。社会经济和海洋产业的发展,需要海洋大学培养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四、蓝色课程的设置与调整

1、蓝色课程设置

蓝色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突出农林济经管理专业定位,使蓝色特色更加鲜明,培养行业经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适合人才。

根据颜色的三个特性,色调、明度、饱和度。我们设置了三个层次的蓝色课程。第1层次,为通识教育课程:水产专业外语、渔业概论、渔业法与海洋法、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第2层次,为专业基础课:渔政学、农村经济学、水产市场调查、渔业经济学综合实习、渔村渔业调查、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第3层次,为专业课:渔业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水产品营销学、海洋经济学、渔业管理学等。

3个层次蓝色课程之间相互紧密联系,互为支撑和递进关系,共同构建农林济经管理专业特色,即蓝色专业。

2、蓝色课程调整

蓝色课程调整的目的就是根据已经设置并运行蓝色课程的效果分析,以及其他大学的专业建设经验借鉴,对蓝色课程门类及内容进行增补和删减,使蓝色特色更加鲜明,优化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合行业经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通常农业大学或综合性大学设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农(林)业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林)业技术经济学、农(林)产品营销学、农(林)业政策学、农(林)业概论等。

例1,中国农业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企业会计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发展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原理、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技术经济学、农业企业管理学、项目投资与评估、农村合作经济、资源经济学等。

例2,浙江大学农林经济与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经济学、农(林)业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林)业技术经济学、农(林)产品营销学、农(林)业政策学、农(林)业概论等、农学概论、畜牧学概论、微积分、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农产品加工概论等。

例3,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与管理专业,主要课程:经济学、农(林)业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林)业技术经济学、农(林)产品营销学、农(林)业政策学、农(林)业概论。

例4,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经济运筹学、市场营销学、农业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会计学原理、企业会计学、统计学、农村财政金融、农业投资项目评估、计算机应用等。

我校农林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渔业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渔业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渔业概论等。9门主要课程有4门涉海、涉渔,蓝色鲜明。

调整后的蓝色课程,增加蓝色课程门数和学分,形成蓝色课程群,形成合效,使蓝色课程的设置的布局结构科学合理,内容衔接得当。

强化渔业管理学、渔业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渔政学、水产品市场营销学、渔业金融学、渔业概论、渔村渔企调查等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反映我国渔业发展的需求。

农业政策学,农村社会学、农村经济学等课程设置,反映我国农业发展需求。

增设海洋资产评估、海洋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课程设置,反映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需求。

水产专业外语等课程设置,适应学生就业需要,满足大连地区经济发展需求。

通过蓝色课程的设置与调整,逐步把本专业打造成精品专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扩大影响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五、结语

海洋是沿海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基地,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对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但陆地空间不足,资源有限矛盾突出。海洋在接替和补充陆地空间及资源不足方面存在着巨大潜力。

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需要现代科技支持,需要海洋大学的科研成果和专业人才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蓝色课程建设是海洋大学建设的一部分,且任重而道远,永无止境,需要紧密依托海洋大学的办学定位目标,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蓝色课程建设,突出体现海洋大学的蓝色特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意见【z】.教高【2011】6号

[2]李桂山.教育国际化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3.

[3]徐小洲,张敏.创业教育的观念变革与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5):66-67.

管理学概论范文第4篇

2.成本会计综合练习王秀萍

3.电子商务概论综合练习刘乃民

4.基础会计综合练习艾大力

5.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熊应进

6.政治经济学综合练习王社荣

7.经济数学基础期末复习指导赵坚

8.英语Ⅰ(1)语法重点及练士芗

9.现代金融业务综合练习周延军

10.电算化会计综合练习王秀萍

11.金融市场学综合练习吴国祥

12.国际金融综合练习朱志忠

13.公共关系学综合练习陈凌明

14.市场营销学综合练习刘志敏

1.高等数学(1)综合练习陈卫宏

2.英语I(1)语法重点及练士芗

3.英语(1)自测题200分李士芗

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练习题王旖旎

5.哲学课程练习题韦克难

6.计算机电路基础(1)复习与练习沈雅芬

7.软件数学基础期末复习辅导赵坚

8.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System平台复习指南刘小星

9.程序设计基础综合练习崔林

10.线性代数重点与练习赵坚

11.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1尹志英

12.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2尹志英

13.无机化学综合练习刘宝廷

14.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练习题1尹志英

15.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练习题2尹志英

16.英语Ⅱ(1)期末复习指导李士芗

17.计算机数学基础(1)例题与习题冯泰

1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练习题徐孝凯

19.现代教育思想课程复习举要邹峻

20.数学分析专题研究期末复习提要赵坚

21.高等代数专题研究例题解析瞿炜

22.几何基础期末复习指南张旭红

1.民法学(上)综合练习叶志宏

2.经济法学练习题王晓珉

3.刑法学(2)自我练习杨毅

4.刑事诉讼法学综合练习题李文杰

5.民事诉讼法学复习题吴丽娟

6.劳动法学综合练习题王晓珉

7.国际私法学复习辅导石蕾

8.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练习题王旖旎

9.宪法学综合练习题朱叶

10.法理学期末复习辅导吴丽娟

11.英语Ⅰ(1)语法重点及练士芗

12.知识产权法学复习辅导叶志宏

13.法律文书课程重点问题提示杨毅

14.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吴丽娟

15.英语Ⅱ(1)期末复习辅导李士芗

1.财务报表分析综合练习梁慧娟

2.保险学概论综合练习朱志忠

3.英语Ⅱ(1)期末复习辅导李士芗

4.公司财务综合练习徐向丹

5.管理学基础综合练习刘爱君

6.流通概论综合练习陈凌明

7.现代货币金融学说综合练习周延军

8.会计制度设计综合练习牛慧

9.宏微观经济学学习辅导刘臣

10.高级财务管理综合练习石瑞芹

11.货币银行学学习辅导吴国祥

12.公司概论综合练习刘志敏

13.小企业管理综合练习刘爱君

14.企业信息管理综合练习杨军毅

1.Web数据库设计与应用综合练习崔林

2.多媒体技术基础练习题袁薇

3.C++语言程序设计综合练习徐孝凯

4.微机接口技术练习题刘小星

5.操作系统综合练习袁薇

6.Delphi程序设计练习题王欣

7.模拟电子电路课程辅导宁晨

8.电路分析软件TinaPro期末复习指导谷良

9.数字电子电路复习练习题沈雅芬

10.电路及磁路复习指导谷良

11.房屋建筑学学习要点及练习王圻

12.工程力学学习辅导方慕真

13.计算机操作系统练习题袁薇

14.信号处理原理综合练习田虓

15.常微分方程综合练习顾静相

16.复变函数期末复习提要陈卫宏

17.应用概率统计期末复习朱晓鸽

18.初等数论典型题解潘焦萍

19.计算方法例题解析瞿炜

1.中国现代文学(下)期末复习提要李平

2.中国现代文学(下)综合复习题李平

3.中国现代文学(下)模拟试题李平

4.中国古代文学(2)复习辅导Ⅰ隋惠娟

5.中国古代文学(2)复习辅导Ⅱ隋惠娟

6.基础写作(下)辅导Ⅰ张继缅

7.基础写作(下)辅导Ⅱ张继缅

8.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要Ⅰ李平

9.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要Ⅱ李平

10.中国当代文学模拟试题李平

11.外国文学(上)期末复习Ⅰ程陵

12.外国文学(上)期末复习Ⅱ程陵

1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复习重点与题型李平

14.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复习题型指导李平

15.汉语专题(2)复习辅导吴鸿清

16.汉语专题(2)自测练习吴鸿清

17.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复习题解程陵

18.现代汉语(1)期末复习指导胡吉成

19.现代汉语(1)期末复习自测题胡吉成

20.行政管理学综合习题Ⅰ赵菊强

21.行政管理学综合习题Ⅱ赵菊强

22.行政管理学综合习题Ⅲ赵菊强

23.简明现代汉语复习辅导胡吉成

24.语言学概论的期末复习胡吉成

25.语言学概论综合自测题胡吉成

管理学概论范文第5篇

本培训工程针对长沙市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人才的需求,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全市选择120名35岁以下的农民、将他们培养成直接服务当地“三农”,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科技骨干,担负起支撑和引领全村致富的重任,使之成为农村科技创业、科技示范、科技推广的骨干,继而成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农业企业家、村级干部的后备人才。

二、培训对象及条件

1、培训对象

在全市行政村中,挑选120名(原则上每村1名)具有思想品德好、综合素质较好、热爱农村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一线的农业科技示范户、龙头企业、特色基地、农村村支两委及其返乡创业农民工中的青年农民代表,(优先考虑没有挑选过的行政村)。

2、学员条件

从事农业生产工作3年以上,年龄35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年龄可适当放宽),身体健康,具有高中(含职高)毕业、中专毕业或同等学历文化程度及以上,(同等条件女性优先)。

三、报批程序

1、第一阶段:本人提出申请,经村委会推荐,乡镇政府初审,县委组织部、科技局审查,3月31日前报长沙市科技局。

2、第二阶段:长沙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农村工作办联合审批,确定学员名单。4月15日前完成。

3、第三阶段:湖南农业大学对报考者进行入学资格审核.报省考试院审查注册。4月28日前完成。

4、第四阶段:湖南农业大学成教学院、长沙市科技局、长沙市委组织部寄发录取通知书,考生持录取通知书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来校报到。5月中旬开学。

四、培训方案

1、培训专业(专业可根据学员报名后再定)

园艺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园艺科学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能为从事蔬菜、果树、花卉“三园”方面的设计、栽培技术管理服务。

电子政务: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信息技术采集、利用、管理、信息安全方面以及农业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技术人员,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涉农企业和先进农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食品工艺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食品科学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管理服务,能为从事食品工艺方面工作提供相关的技术管理服务。

2、专业课程(根据学员的要求,另行设定)

园艺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开设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基础、农学概论、植物学、普通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政策学(一)、农业气象学、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花卉学、园艺病虫害防治,增开考查课程生产实践、农业概论、农业经济管理学、农业推广学、市场营销、计算机在农业中的应用等课程。

电子政务专业: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行政法学、行政管理学、政府经济管理概论、公文写作与处理、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公共事业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并在英语、社会学概论、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政治学概论、机关管理、数据库及其应用等课程中任选两门选修课程。

食品工艺专业:主要开设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化学(二)、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工厂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卫生微生物检查、食品微生物学(实践)、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化学,增开考查课程生产实践、农业概论、农业经济管理学、农业推广学、市场营销、计算机在农业中的应用等课程。

3、开设有关讲座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技术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法

农业电子商务技术

农业新技术系列讲座

长沙地区优秀农业企业、示范村、农业基地实践

培训传授农业技术的教学能力和方法

五、学员须知

1、学习形式及要求

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学制2年。考生通过每科考试,成绩合格者,由湖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湖南农业大学颁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文凭,国家承认学历。

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行以自学为主,学校助学为辅相结合的形式;

③学员每学期在校助学辅导时间为2个月,住校学习期间,学员必须服从学校的统一管理。

④2011年5月份开学

2、学费与其他费用标准及说明

学费、教材费、报考费及其他学杂费由市科技局承担,实践费由湖南农大承担,生活费、交通费、补考费38元/科由学员自理。

管理学概论范文第6篇

您好!我是XX省技师学院20XX级制冷与电控专业即将毕业的一名学生,名叫XX,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向您推荐自己。

作为一个农民的子女,血管里流着的是泥土的芳醇和农民的憨厚,也教导和孕育着坚忍不拔的处事准则和方法;家庭的贫困、父母的期望、社会的竞争是学习的动力。对于需要奋斗的学子,十分珍惜大学四年的学习。在校的四年里并没有虚度,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我还自学了管理学、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教程、经济法、现代行政领导学、行政管理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政策概论、民法、企业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心理学、大型活动项目管理等课程,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企业管理的知识和策划活动的工作流程,并非常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

在校时,为了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学好课程的同时,我积极进入校学生会,配合老师和领导为同学们服务,期间丰富了社会经验、锻炼了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了解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与活动组织的困难性,也能更好的把握活动组织的每个流程,与人事分配。并参加过班委会,作为班委会的一员,与同学们积极的交流,做好每一件事,相互学习。从初中毕业开始,基本上我每个暑假都是一边学习,一边打工。使我真正学到的不只是课内知识,更多的是课外知识,这才是人生宝贵的所在;觉得凡事都需要自己经历过,体会过才是真正的懂得,通过亲身的体会和感受来提升自己。

所以我在学习,实践中,我给自己总结出几句话:作为初学者,应该具备能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拼搏动力;作为参与者,该具备诚实可信的品格、富有团队合作精神;作为领导者,应该具备做事干练、果断的风格,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

最后,本人盼望能成为贵公司的一员。诚然我尚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我会用我的热情、勤奋来弥补,用我的知识、能力来回报贵公司的赏识。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管理学概论范文第7篇

关键词:健康管理专业;健康管理学;人才培养

健康管理(Healthmanagement)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健康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然而,目前我国拥有的健康管理人才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加快培养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是当前发展健康管理服务行业的重中之重。

1国内外健康管理学科发展概况

1.1国外发展情况

健康管理理念源自20世纪50年代末最先在美国保险行业提出的概念(ManageCare),其初衷是为了控制客户的患病风险、降低健康医疗费用支出的可能性。1969年美国政府将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医疗保健计划,并开始出现区别于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的专业健康管理公司,提供系统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迄今为止,健康管理学已经形成涉及医学、心理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公共政策和法律等多个学科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在欧洲很多国家,健康管理早已经发展成为完整、系统、规范化的学科体系。美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有健康管理专业,多数在设立在公共卫生学院、公共政策/事务学院下,健康管理专业也多以卫生政策与管理或健康管理与政策的名称出现。学位从大专、本科、硕士到博士4种,学时也分别从2年到5年不等。但无论哪个层次的人才都是专业的医疗管理人员,都必须遵从严格的从业标准方能执证上岗。与美国不同,英国的健康管理的生源则相对较广,拥有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等教育背景的人也同样可以学习健康管理专业。日本在亚洲国家中健康管理发展较快。其本身很重视居民的健康教育,在每一级别的卫生保健服务组织中都有健康管理人员的身影。其服务内容也比较广泛,诸如目前正在实施“健康日本21”的健康行动计划,服务内容大到诸如规划、指导和协调医疗卫生服务、医疗设备区域管理,小到为个人提供健康评估服务、制定健康计划、提供专业的疾病管理服务等。相对而言,欧洲国家健康管理就业岗位也很多,有医疗保健管理、医疗保健操作监督、医疗行政(如医疗保健经理等)不同岗位。

1.2国内发展现状

中国的健康管理思想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素问》中的“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点。防患于未然,防止疾病的发生是古人对健康管理最朴素的理解。但健康管理一词在国内出现才10余年的时间。健康管理行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首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册于2001年。迄今为止,国内已设立了6家部级的健康管理协会或学会。2007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成立,同年《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创刊。《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也在同年颁布,“健康管理师”成为被政府部门认可的新兴职业。2009年中国健康管理专家达成《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2016年,“健康中国2030”以及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也对发展健康产业提出了更确切的要求,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及健康管理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体系框架日益清晰。但总的来说,我国目前所谓的健康管理服务尚未形成全面的服务体系,服务机构中常见的健康管理公司也多是涉及产业链的一小部分,比如健康体检、健康养生等,多是偏重健康管理的某个环节。在服务和产品设计覆盖了健康管理整个环节的服务机构少之又少。

2我国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状况

2.1专业挂靠院系

国内高等院校对于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尚属于起步阶段,大部分高校健康管理是作为一个方向挂靠在公共管理或是公共卫生专业下。杭州师范大学设立有我国首个健康管理学院,2011年由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更名而来。除此之外,我国高校中的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多以健康管理作为一个专业方向,挂靠在公共卫生专业、医药/卫生管理专业、临床医学、社会工作专业、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家政服务专业等专业下面[5]。如江苏建康职业学院的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健康管理方向)、重庆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健康管理方向)、安徽医科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健康管理方向)、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共事务管理专业(食品安全与健康管理方向)、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健康管理方向)、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家政服务专业(健康管理方向)等。目前,也有休闲体育专业在探讨开设健康管理方向的可行性,安徽宿州卫生学校也在尝试开设“健康管理”专业课程。

2.2学历教育层次

与美国高校的健康管理专业多为硕士学位不同的是,我国的健康管理专业则以职业教育和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居多,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较少,毕业后一般授予管理学学位。健康管理的职业教育一般学制3年,重点是培养其岗位胜任能力。如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开设有健康管理专业,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2015年开设健康管理大专班。江苏建康职业学院、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则都是将健康管理作为专业方向。截止到2016年初,国内有5所院校(浙江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成都医学院、滨州医学院等)成立健康管理专业。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是全国首个健康管理学院,并拥有健康管理学硕士点和博士点资格。浙江农林大学是全国第一所开设健康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与2007至2013年招生健康管理专业本科生。2009年重庆医科大学率先在全国医学院校招收临床医学(健康管理方向)学生。海南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等医科院校也充分利用医学教育的资源优势,在公共事业管理下开设健康管理方向。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开始招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健康管理方向)本科生。

2.3专业课程设置

各校对健康管理的内容及其外延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所以专业课程设置上差异较大。目前,开设健康管理专业的高校的课程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人文社科类课程、专业基础类和专业核心课程。相对来说,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差异较小,基本都是围绕如管理文秘、人际关系等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由于各院校的特色和教学优势不同,差异较大。专业基础课程多以公共管理类和基础医学类课程构成,前者包括社会工作理论、组织行为学;后者则包括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中医学概论、医疗保险、卫生经济、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等。专业核心课程则主要围绕健康管理类展开,如健康管理概论、健康教育、健康法规、健康信息管理等。另外每个学校还会开设一些特色课程体现自身院校特点的职业性,如社会工作类(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社区、老人、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社会工作实务);家政服务类(护理、信息、保健);食品监管类(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监督检验);旅游管理类(如旅游健康、休闲养生保健、旅游信息学);或者是休闲养生类(中医养生、运动健康管理、针灸和推拿学等)。

2.4毕业去向

健康管理产业涉及医药、保健养生、疾病预防、健康保险等多个方面,所以毕业生就业岗位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四类岗位。第一类是健康产品生产及监管机构,包括医药/器械生产及经营企业、药品监督部门等,从事药物检测/检验、医疗器械生产、化妆及保健品生产经营、医药及企业营销、新药研究和开发、药物制剂生产与管理等工作。第二类是医疗卫生服务及行政管理机构,如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医疗预防机构、社区卫生服务、健康体检机构、计生部门、医药监管部门等,从事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指导咨询、健康状况调查、健康标本采样和卫生事务管理。第三类是健康服务业,如在健康会所、养老院、休闲/饮食中心、护理中心等机构从事健康保健服务、健康咨询、健康指导指导、私人健康维护、健康信息管理、食品安全监管、员工健康档案馆和健康状况监测等。最后还有健康保险企业或管理机构,从事健康损害保险理赔,健康救助、社会健康保证服务等。

3我国健康管理学科建设思考

3.1鼓励高校尤其是医学院校设立健康管理专业

从目前的培养院校看,我国的健康管理专业尚未形成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健康管理人才必须通过建专业、立学科的规范教育培养体系以保障合格的人才的培养。应在坚持学历、职业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培养基础上,加大学历教育力度。医学院校拥有医学、公共卫生、健康保险等相关教育资,在设立健康管理专业上更具优势和责任。“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要推动医疗、养老、旅游等行业的深度融合以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随着健康管理的外延不断扩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营养保健、护理康复、疾病预防、健康保险、卫生管理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等应成为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的基本知识体系,着重培养其在健康保险、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服务和产品生产、康复保健、养老护理领域的岗位胜任力,以提供医、养、护为一体的健康服务。

3.2规范化课程置,完善学科体系

相对国外,我国健康管理专业的设立院校层次偏低,缺乏研究生及其以上的高等教育模式,即使本专科的教育模式也尚不成熟,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也未达到系统化和规范化,促使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参差不齐。目前学者对健康管理学的共识是该学科应该集医学、管理学与信息科学为一体,所以在核心课程中这几类课程是必不可少的。总体上相应的课程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设置,首先是人文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第二类是医学类,如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中医学、护理学、康复医学、食品卫生和营养、行为心理学等课程。第三类是管理类课程,对以后从事相关健康产业的管理方面工作有积极意义,具体课程可以包括医院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健康法规、卫生监督、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卫生经济、医药营销等。第四类健康管理类课程作为核心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包括健康信息管理、健康测量与评价方法、健康风险检测技术、健康评估技术、健康管理服务提供途径等内容。开设院校可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师资情况对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进行调整,在保留基础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提出自身学术特色。

3.3强化教材建设,促进专业人才细分由于我国健康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工作实践和应用,专业的教育师资与教材体系也比较缺乏。虽然不同院校的培养在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的同时突出专业特色,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健康管理教育缺乏统一的理论和教材体系。健康管理相关专业众多、知识面全而散,一本教材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所以根据专业特色细分教材,培养专项人才是大势所趋,如专业营养健康师,儿童健康师、医疗行政助理等。相应地教材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健康管理师就业岗位编写更具专业性的教材。在目前笔者接触到的教材中,郭清主编的全国“十二五规划教材”以及王培玉主编的《健康管理学》,可供卫生管理及相关专业使用。对于没有相关医学背景知识学生参考使用的黄建始和陈君石主编的“健康管理师”。另外还可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选择使用武留信主编的“健康管理师社区管理分册”,以及王陇德主编的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系列教程用书。

3.4开拓示范基地,强化实践教学

如今的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应倡导健康管理的学院理论教学和基地实践教学的结合统一,注重学历教育和职业胜任力的培养。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健康管理已经不再局限于保险行业的风险控制,还包括疾病的预防、健康保健、疾病防控等内容。可与居民社区、大型企业、职业场所、保险公司、健康管理公司等不同类型机构开展合作、设立教学基地,完善健康管理职业培训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的发展。依托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以期形成全面系统的健康管理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1]郭清.“新医改”应致力于公众健康管理[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9):885-888.

[2]熊伟平,余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设健康管理方向的可行性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86.

[3]于建琳.美国高校健康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探析与思考[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6(5):56-59.

[4]苏连久,邹世清,靳鸣.我国医学院校健康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4(11):94-96.

[5]朱晓卓,米岚,赵凌波,等.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2):141-143.

[6]余刚,夏云建.休闲体育专业开设健康管理方向的可行性分析[J].运动,2013(20):124-125.

[7]邓斌菊.卫生职业学校“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8]应宇辰.我国高校健康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并与台湾义守大学比较)[Z].杭州: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学术年会,2014.5.

[9]陈瑞菊.关于培养健康管理专业化人才的思考及路径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5(5):45-47.

管理学概论范文第8篇

“旅游学概论”是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带有入门性质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为我院非旅游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多位教师的授课经验均显示,非旅游专业学生对于“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和教学满意度都与旅游专业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深入了解非旅游专业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旅游学概论”作为公共必修课程的教学质量。

将“旅游学概论”作为公共必修课程面向所有非旅游类本科专业学生开设是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作为旅游酒店类院校的一大亮点。为发现“旅游学概论”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提高“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银杏酒店管理学院非旅游类本科学生进行“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并在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旅游学概论”课程进行重新设计,使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有所创新。

二、“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

本次针对我院正在开设“旅游学概论”课程的2011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4个专业共10个班的学生展开调查。调查工作从2012年5月上旬开始,以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采取随机形式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30份,回收率94.3%,无效问卷57份,有效问卷273份,有效率82.7%。问卷内容涉及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及教学满意度三个方面,要求调查对象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同时,采集了学生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本次调研的数据信息综合统计、分析如下。

(一)学习兴趣及学习目的分析

调查显示,对于“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兴趣,14%的学生非常浓厚,50%的学生兴趣较浓,32%的学生表示兴趣一般,剩余4%的学生兴趣不浓。在影响学习兴趣的诸多因素中,课程信息量大成为影响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其次是课程内容枯燥。学习目的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视野开拓、学习兴趣激发及人文素质培养,所占比例分别是32%、28%、20%,希望获取旅游专业知识的学生所占比重仅仅是12%。可见,对于非旅游专业学生而言,旅游学内容的全面化和专业化却成为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障碍,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作为公共必修课的“旅游学概论”,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不再要求旅游专业知识的面面俱到,不再一味追求旅游体系的系统化。

(二)教学满意度分析

教学满意度涉及教师备课、授课效果、实践教学、考核方案、课程总体满意度几项内容。通过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1.教师备课情况非常好、99%的学生认为教师准备充分,对教学内容熟悉。授课效果方面,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程度整体良好,90%的学生能理解绝大部分课程讲授知识,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态度却有45%反应一般,这就要考虑课堂讲授内容及授课方式的因素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是下一步课程改革的重心。

2. 实践教学满意度和考核方案满意度这两项不太理想。27%的学生觉得实践教学一般,6%的学生认为无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案方面,33%的学生觉得现行考核方案一般,31%的学生不满意现行考核方案,甚至有27%表示反对。这样的调查结果,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对于非旅游专业学生,旅游专业知识的获取不再是必需,参与性强、互动性高的实践教学活动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实践活动比重较大,学生参与度高的课程,30%的平时成绩是否显低?死记硬背式的闭卷考试是否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综合素质?

3.授课教师满意度和课程总体满意度情况不错,结果显示92%的学生对授课教师表示满意,其中非常满意的占44%。课程总体满意度调查中,80%的学生对课程满意,63%比较满意,17%非常满意,课程总体满意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课程建议分析

通过整理问卷中最后一个关于课程建议的开放式问题,得出结论。49%的学生未作答,余下将近半数的学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建议,整理成5大类型:17%的学生提出希望开卷考试;15%的学生提出教学内容改进建议,包括增加中国乃至全球著名旅游目的地介绍、增加对实践旅游出行有用的实用知识、减少旅游专业知识的讲授等;13%的学生希望教学形式多样化,包括增加旅游视频欣赏、美图展示、学生讲授自己的旅游经历、室外授课等;2%的学生希望继续开设;2%的学生希望组织旅游;1%的学生希望增加师生互动;1%的学生不希望开设。

三、“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重新设计

“旅游学概论”课程将从以下几方面做出调整:

(一)课程体系设计

根据本门课程的性质、现有16学时及非旅游专业学生拓宽视野、人文素质培养的学习目的,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只保留原有旅游学体系中最核心的三个模块: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及媒介,采取专题形式加以讲解。每个专题搭配设计一个实训项目,分别是“我是旅游者”、“我的家乡最美”、“我的梦想之地”,加强学生主动搜索资料、整理资料、制作PPT、展示分享实训成果的环节,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同时,也将极大地丰富课程内容。如图。

(二)教学模式改进

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授课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互动、学生—学生互动、学生—内容互动,将以往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单项灌输转变为互动分享体验。

(三)考核方案改进

在“旅游学概论”课程的考核方案中,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期末考试由原来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

参考文献:

[1] 孙伟.《旅游学概论》作为选修课程的教学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3).

[2] 张欣.旅游经济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7).

[3] 徐茜.“旅游概论”的教学设计——兼论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6).

[4] 俞福君.从学生满意度看高校双语教学[J].理工高教研究,2008,(2).

管理学概论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信息管理学》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信息管理学》是教育部规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必须开设的六门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正因为《信息管理学》重要性,如何在避免与后续课程内容重复的基础上,把信息管理的知识体系和内容,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并利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使其建立其本专业的体系,以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

《信息管理学》应与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相辅相成,这种关系是由其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性质决定的,同时,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必须从属于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又必须与其有所区别。

基于此,《信息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建立起信息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框架和学术体系,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规律、一般原理、通用方法和技术;了解信息管理学科的整体发展趋势和研究进展,从而培养学生信息资源管理的能力,并为将来的专业深造打下基础。由此,《信息管理学》的教学目标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学生能够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这与专业培养目标中的“能在各行业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的培养目标一脉相承。因此这个目标主要是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个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以及本领域的理论素养,为部分学生继续教育和以后的深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

《信息管理学》的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应该体现其教学目标,以及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符合型人才”的总目标。[1]然而从目前市面上所出版的《信息管理学》(笔者把信息资源管理,或信息管理概论等教材也一并归入)教材来看,课程内容对信息管理领域的理论比较偏重,而信息管理领域的技能、方法部分不是特别多。笔者收集市面上主要的《信息管理学》的6种教材,现将其比较结果分析如下:

1.柯平、高洁主编的《信息管理概论》(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该书从揭示信息管理的内核入手,认为信息管理的基点是信息和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是信息管理内核的支撑;信息处理体现了信息管理的精华所在;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的工具,又是信息管理的生果和产品;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内核重组的根源。全书循着这一思路展开叙述,并结合专门信息管理领域和信息管理环境的有关内容,构成了全书的体系框架。

全书的内容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信息管理的应用各占书中的一半篇幅。这一写法能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信息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作用,但是由于涉及面较广,容易造成内容泛化,重点不突出的缺憾。例如企业信息管理、政府信息管理等内容都有专门的学科研究,不必作为独立的章节来论述。

2.马费成等编著的《信息管理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该书从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出发考察了信息管理活动,重点介绍了信息、信息管理的内容、特征,信息交流和信息分布的规律,信息获取、组织、检索、服务原理与方法,还讨论了信息系统、信息机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全书的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吸纳了较多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但是,将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分章论述,可能与后续课程的重复较多;另外,将信息用户的需求与行为规律放在信息服务一章中,不能反映信息用户需求和行为规律对整个信息管理活动的指导作用。

此外需要说明的就是,马费成于2004年1月份主编了一本《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教材,体系、知识上比较成熟,可以作为学生的参考辅助教材。

3.刘红军主编的《信息管理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全书结合了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基础,以及信息管理基本方法的部分内容,就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经济学等信息管理中的几个核心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把侧重点放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管理新理念、新模式的介绍上,着重从微观角度展开,强调定量分析,从整体内容上力求充分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

全书兼顾系统性、易学性、实用性,尤其是其中关于信息管理中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部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该书对信息系统的阐述过多,对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阐述较少,将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纳入信息管理学基础之中也不合适。

4.谭祥金、党跃武主编的《信息管理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该书立足于社会信息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发展变化,全面介绍了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社会、信息交流、信息管理、信息资源技术管理、信息资源人文管理、信息资源经济管理、信息组织、信息系统、信息管理方法论等。将信息组织单独作为一章,而对信息管理的其他环节未作介绍,是该书的不足之处。

5.杨善林、李兴国、何建民编著的《信息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该书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信息、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特征结合起来,建立了信息管理学的新体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信息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并按照信息管理的战略规划、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和管理创新与变革展开。

但信息管理并不是如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这类管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管理学理论在具体领域的延伸,因而不适合按照管理的基本职能来展开论述。这样一来,有将信息管理等同于一般的管理活动的倾向,无法体现信息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6.娄策群主编的《信息管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该书是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信息资源分布规律,信息用户与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信息交流的机制,信息搜集、组织、分析、提供的原理和方法,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管理人才及培养,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管理,信息服务业的微观管理和宏观调控。该教材突出了基础性、全面性、通用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在基础性方面,重点阐述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在全面性方面,涉及信息管理学的绝大部分内容;在通用性方面,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背景的院系的需要;在新颖性方面,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该教材的不足之处是对信息技术的介绍过于宽泛。[2]

由于处于以财经、管理为办学特色的我校信息管理系,其培养的信管专业人才主要到企业、公司去。因此在《信息管理学》的教学过程要从管理的背景来给学生讲述信息管理的原理、技术和方法。

基于此,笔者认为《信息管理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应该遵循这样的思想:信息管理的基点是信息和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是信息管理内核的支撑;信息处理体现了信息管理的精华所在;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的工具,又是信息管理的生果和产品;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内核重组的根源。所以《信息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①信息管理概论。它主要介绍信息、信息资源的概念、信息管理的发展历史,以及目标等。②信息处理过程。它主要包括信息搜集、信息分类、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分析等内容。这部分内容构成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所在,因此非常重要。在后续的专业教育中将有专门的课程来加深学生的这些专业技能。因此在该门课程中主要是根据本系的专业课程的设置而查缺补漏。比如我们信息学院对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只有信息检索,而对于信息分类、信息组织等都没有进行开设,因此应该补充这样的知识。同时,对于信息搜集这部分,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补充信息分布规律的介绍。如关于信息领域著名的三大定律。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关于信息搜集、信息评价的最新成果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③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信息管理的工具,这部分知识应该着重给学生介绍,并且要设计相应的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对目前的ERP、SCM,以及CRM等有基本的操作能力。④信息管理技术。由于我系学生知识结构中技术成分还比较多,在这部分主要给学生结合目前企业中所用到的新的信息技术给学生讲解一下,以让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较早地适应市场。(我们系《信息管理学》的开设时间放在了大三,因此,笔者认为这部分应该作为学生信息管理技术的补充。)⑤信息管理的应用。企业信息管理和政府信息管理的若干规律作一介绍。⑥信息管理的人文环境、信息经济的相关介绍、信息法律政策、信息产业,以及信息经济相关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

这门课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采取多媒体、案例教学、TeamworK等多种教学手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它必须借助教育界的建构主义思想,即:知识通过学习者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种理论强调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复杂的认知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和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传统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3]特别是对信息管理概论部分,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厘清大家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对于信息处理过程模块的内容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体会管理信息的手段和方法。同时,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相应的实验环节来加强学生的信息管理的技能。比如,信息学院每年都有一个“网上学习”竞赛,让学生确定一个专题,然后查找相应的资料,写成检索实习报告。可以考虑这门课的考核采取这样的形式。从一开课就布置下来,然后让学生评比谁的做得好,在相互交流中大家得到提高。而对于管理信息系统部分,我们可以参加学校的“ERP模拟沙盘”竞赛的方式来进行,当然这些活动的成绩作为学生的最后成绩的很大一部分,从而促使学生能够重视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存在的问题

《信息管理学》目前的教材体系建设并不是很理想,很多教材都偏重理论,而对实践部分并不太重视,这使得学生觉得学了没有多大用处。由于该课的许多部分在以后的专业课中有所涉及,因此很多院系将这门课设为专业选修课(比如我们信息学院),更加导致学生学了四年感觉学了很多计算机技术,但又不精通,而对从事将来的信息管理工作又觉得没有学多少信息管理课程。因此,这门课通过搭建信息资源管理的科学体系,让学生在大学四年的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爱好,选择信息管理的不同方向来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

参考文献:

[1]邹国荣,乔好勤.信息管理学课程设置的社会基础与基本框架.图书与情报,2003,1,59.

[2]朱虹.国内外信息管理类教材.

管理学概论范文第10篇

学习内容: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课程设置:

行政学:行政案例分析、公共关系学、组织行为学等。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项目管理、培训管理、公共管理学、财务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

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法学:经济法、公司法、公务员制度、政治学原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社会学、公共政策分析、管理信息系统、领导学、地方政府与政治。政治学类:中国政府与政治、西方政府与政治、中国公共政策、西方行政学说史。

文秘:行政秘书与公文写作。

就业方向:事业单位行政工作、机关公务员,该专业是公务员的招聘大户;中外各类型企业前台秘书、行政主管、行政总监、总经理助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监督检查等管理部门,从事政策和法规研究及实际工作;学校、科研部门的教学或科研工作等。

信用管理专业

学习内容: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用管理国际惯例及相关的法律、规则,掌握风险管理、资信调查、信用评级、公司信用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国际业务信用管理、基金管理、投资组合设计与管理等专业知识。同时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管理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作为主要知识框架,掌握文献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课程设置: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市场调查与分析、会计学、财务管理、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信用和市场风险管理、企业和个人信用管理、征信数据库应用开发、资信评估、客户关系管理、信用经济学、投资项目评估等。

就业方向:国家公务员,如工商管理局、海关、征信局、财政部等;金融行业,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用卡公司等;大型企业中的会计审计部门、风险控制部门;政府监管部门;企业信用管理部门;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部门和资金借贷部门;科研单位和高校。

物流管理专业

学习内容: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物流业运作等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课程设置:物流概论、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国际物流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采购过程演练、运输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国际物流实务、成功学、创新学、素质拓展训练等。

就业方向:在企业从事物流工作,如仓库(收发货,保管)、计划、采购、运输管理、进出口关务等;在物流企业从事操作、销售、客服、报关、运输、货代、物流咨询策划;国家机关公务员,如国家物资储备局、警用装备物资储备中心等。

会展与经济管理专业

学习内容:学习会展业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会展业经营管理的惯例与细则;会展活动设计、策划、管理与服务的全流程;会展经济研究;会展营销、会展招展、会展项目开发与管理、会议组织与管理、展位设计等。

课程设置: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实务、基础会计、经济法、美术基础、三大构成、展示设计制图、展示设计概论、展示环境与空间设计、展示信息传达、计算机网络应用、多媒体辅助设计(Photoshop、Autocad、3Dmax等)、商业展示设计、广告学、商务英语、会展营销、会展策划与组织、会展管理与服务、接待服务业管理、商务会议、沟通交流技巧、旅游消费心理、大型会议沙龙管理、商务谈判、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展概论、传播学、会议运营管理、会展项目管理、会展管理信息系统、会展政策与法规等。

就业方向:政府会展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从事会展政策法规制订和会展产业管理工作;在会展企业从事会展策划、会展设计、会展营销和会展项目管理等工作;在酒店、物流公司、商务服务公司从事会展相关服务工作;在贸促会、涉外服务机构从事出国展组织与服务工作;在大型企业从事参展设计、参展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车展、房展经营等。

物业管理专业

学习内容:学习物业的管理专业知识,兼备建筑工程学、管理学、环境科学、公共关系学等理论及实践运行知识,掌握物业管理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承担物业管理岗位工作的技能。

课程设置:管理学基础、物业信息管理、物业管理财税基础、物业管理实务、物业管理法规、房地产营销管理、物业设备设施管理、房屋构造与维护管理、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社区规划与管理、合同管理、物业估价、商务物业管理等。

就业方向:从事各类物业的物业管理、咨询、中介服务;房地产行政管理服务;房地产销售;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协会相关岗位;物业公司客服、行政、人事、办公等岗位;国家、省市各级机关公务员,如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房地产管理司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学习内容: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能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需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设置: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运筹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行政学原理、行政法学、公共关系学、管理伦理学、市政管理学、管理定量分析、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共政策与分析、劳动保障、社会学等。

上一篇:农机安全生产范文 下一篇:民间融资担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