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员考勤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01 15:43:03

管理人员考勤管理制度

管理人员考勤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 企业 考勤管理制度 措施

企业的考勤管理制度是根据工作人员的上班时间,记录其上班期间迟到、早退、出差、请假的实际情况,是企业对工作人员的一种无形的约束和工作出勤率的考察;是决定员工工资、年终奖励、晋级晋档以及各种福利多少的重要依据。在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要不断更新和加强企业的考勤制度管理,做好工作人员的考勤工作,防止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维持企业的正常工作秩序和维护企业的最大经济效益和所有工作人员的正当合法权益,促进工作人员全面发展;加强企业的考勤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和不断壮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我国企业的考勤管理制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企业考勤制度不完善,考勤机器老化,机器考勤无法体现具体工作时间等等,根据分析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加强企业的考勤管理制度。

一、我国企业考勤管理制度执行现状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随着我国逐渐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企业都已经实行指纹扫描和打卡上班,通过自动化机器监督工作人员的上班工作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任何人的出勤情况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查询。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放松了工作人员对待工作应有的认真严谨的态度和给了部分工作人员投机取巧和放纵自己的机会和理由。用指纹打卡考勤,简化工作程序的同时可能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快要毕业的小李在一个民营企业实习,每个月有少量生活补助,签订实习合同时也规定了上下班打卡,以每月查询上班记录结算工资。到第一个月末结算工资时,除去请假所扣工资,小李发现自己得到的工资比应得工资还少了一部分,到财务部查询才得知因为有好几天他少打了卡,或者是打卡晚了。但他明确表示自己是忘了,并没有缺勤或者迟到,但是财务处表示以打卡记录为准,他们无权随便更改。就这样,小李因为自己没有足够证据而没能使企业补发工资。

二、我国企业考勤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考勤制度不完善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也逐渐现代化,其管理控制系统、逐渐自动化,避免了以前需要大量人力、时间来检查工作人员的出勤情况的现象,致使管理人员对于企业考勤管理制度逐渐懈怠,不再根据企业的发展及时更新考勤管理制度,也放松了对工作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另一方面,企业完全依靠工作人员打卡的计算机记录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使得部分工作人员投机取巧,委托他人或者帮助他人打卡登记;而另一部分或许因为某些原因而忘记打卡记录的却不能及时更改记录,而导致最终在月末年底影响其工资奖金。因此,使用机器打卡考勤有其有利的一面,却也有企业因此而缺乏忽略了考勤管理制度,对于旷工偷懒的部分人员不能予以相应处罚和冤枉部分忘记打卡的工作人员的一面。

(二)考勤机器老化

在很多企业中,处于企业利益和成本的考虑,企业中的各种机械设备总是超出其使用寿命仍然没有更换,而导致在工作中频频出错,耽误工作进程。用于考勤的机器依然如此,很多企业常会出现考勤机器老化的现象。考勤机器老化,出现反应迟钝、死机等问题,造成工作人员的打卡考勤出错,影响其年终收入。在很多时候,工作人员为了避免考勤机器出问题而造成考勤出现问题,会在几个不同的考勤机器中连续不断地打几次卡,这若是在较小的企业或者在来往人数比较少的办公室将不会有太大问题,然而,若是在大型企业或者人数较多的工厂中,本来的几个打卡机可以有几组人数同时打卡,同时进入,但是若是每个人都在每个机器刷卡一次,将会造成拥挤堵塞,即使排队进入也会消耗较长时间,影响工作秩序、耽误工作进程。

(三)机器考勤无法体现具体工作时间

使用机器考勤使得工作变得简便,简化了工作程序、减少了工作量;但是这也造成了另一个问题,机器考勤,没有管理人员监督,让工作人员旷工更加容易不被查出来。在有些企业,只需要早上、下午上下班的时候各打卡一次就行,而在这之间的时间,可谓是他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再有一个同时相互照应着,到点自己现身打卡或者干脆让人代替打卡就行。有的企业为了加强管理,有效约束员工的工作时间,要求每天早上、中午和下午都得打卡,每天必须打卡四次,然而,这也并不能完全起到约束管理员工的作用,有的工作人员在中午的时候会连续打卡两次,然后下午常常会迟到,并不能完全查清楚员工在中午的休息时间。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企业工作人员态度散漫,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考勤机器记录了他的打卡,证明他准时上班了,却不能证明他准时工作了。

三、加强我国企业考勤管理制度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考勤制度

要加强企业考勤管理制度,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完善企业的考勤制度,严明纪律,用制度约束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让其在双重约束下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限定上下班刷卡有效时间,工作人员必须在某一时间段内刷卡,其刷卡记录才有效,对于加班时间的刷卡,必须有管理人员首先申报加班情况,在下班时刷卡一次后、加班结束后再进行刷卡。对于找人代刷卡和替他人刷卡者、藐视各项规章制度的人,一经发现,必须严惩,从而加强企业考勤管理制度。

(二)加强管理人员考勤管理意识

开始使用机器考勤后,造成了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过于依赖考勤机器和计算机,逐渐放松了对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在人工进行考勤的时候,会有人随时观察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监督其工作进度和效率。现在使用机器考勤,那只是对工作人员一方面的管理,督促工作人员准时上下班,不准迟到早退。到现在,企业的管理人员更应该重视企业的考勤管理,加强管理人员自身的考勤管理意识,让管理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在企业管理中,加强工作人员考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考勤关乎工作人员的年终收入,是其一年劳动所得,管理人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所有工作人员所得都是公平公正的。

(三)机器考勤与人工考勤同时执行

企业对工作人员的管理,除了要求其准时上下班以外,就是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也要保证工作人员能得到其应得的部分。除去上下班的时候打卡考勤以外,企业更应该注意在上班期间工作人员的上班纪律和效率。以前听朋友说过,小王是某一大型企业中工厂生产线的骨干,该企业的加班工资按小时计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正常上下班以外,无论工作是忙还是闲,小王经常每天都会加班,并且加上加班时间,几乎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5小时之久。这还是因为有政策、制度规定工作人员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5小时,并且企业有规定连续加班多少天之后会强制休假,小王才能够休息几天。在很久之后,才听小王自己说,其实那段时间根本不忙,他只是在工厂中玩,混点加班工资。因此,加强企业考勤管理制度,同时执行机器考勤和人工考勤非常重要,不但可以尽量避免这样类似的事情发生,还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的利益。

在任何企业的发展进步过程中,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简化部分工作程序,降低成本非常有必要,但是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对于企业工作人员的考勤管理,加强企业考勤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管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人员考勤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高校后勤 人员管理 激励 有效性

1.引言

高校后勤人员的开发与管理是高校后勤深化改革、优化的关键,高校后勤人力资源更是是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第一资源。在过去的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围,影晌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引入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奖有惩,促进有力竞争和良性循环。受到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激励员工是高校后勤管理者的工作重点环节,进而探求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效办法。而激励机制正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各种潜能的机制,调动、发挥人的主动创造性和积极性。可见,高校后勤内部运行机制的动力源泉即激励机制。

2.X学院后勤人员管理激励现状分析

2.1 X学院后勤介绍

X学院后勤管理处与后勤集团合署办公,共同构建了X学院“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运行模式下,涵盖餐饮、公寓、运输、绿化、维修、校园管理、工程建设等多专业,兼具管理服务两项主要职能的大后勤保障体系,主要承担学校教学、科研及广大师生生活的后勤服务保障任务。

后勤管理处是X学院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管理部门,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和监督职能,主要承担服务考核监督、专项管理、能源计量、节能管理、燃煤等物资管理工作。下设总务科和专项管理科2个管理科室。

后勤集团为具有校内独立法人地位的经营服务型实体,主要为广大师生提供动力维修、校园绿化、公寓物业、餐饮、运输、环境卫生、一卡通服务等高质量后勤保障服务。下设办公室、卡务管理中心、环境卫生管理中心、校园管理中心、公寓管理中心、动力维修第一中心、动力维修第二中心、膳食中心和运输中心9个中心部门。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现有员工225名,其中正式员工95名,外聘员工130名。其中,管理人员52名,专业技术人员40名,普通员工133名。

目前用于后勤服务保障的设施、设备中,学生公寓22栋,总建筑面积10.8万;学生食堂6座,总建筑面积1.33万,可同时容纳万人就餐;学生浴池3座,总建筑面积2551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人同时洗浴;用于教学保障等任务的各型客车17辆;校园绿化面积21万,绿化覆盖率达42%以上。

X学院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工作中始终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服务宗旨,围绕打造“管理服务型、节约高效型、安全稳定型”现代后勤的目标不断探索,注重“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建设。近年来,通过内部科学管理、转变日常服务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性工作的开展,建立起了良好的后勤服务秩序,保障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呈现出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班子团结、队伍稳定的良好态势,有力的支持了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2.2 X学院后勤人员管理激励现状分析

X学院后勤在人员管理激励机制方面随着社会和学校大环境的改变不断的完善,为进一步了解员工对后勤工作的满意情况,对员工进行了聚集调查研究,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如图所示,员工对总体工作状况、工作本身、主管领导和同事一般都持较满意态度,可见X学院后勤在人员管理激励方面已取得一定的实效。具体激励措施如下:

2.2.1物质激励方面。X学院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隶属于省级事业单位,对于后勤内部的正式职工来说,工作稳定性较高,对临时员工,有相应的岗前培训和实际操作辅导,同时主管部门领导与负责人与员工保持沟通,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进行意见反馈讨论,来保证及时了解员工的实际问题的存在并帮助他们进行解决。如出现更好的岗位或临时工作,会优先考虑已经在岗的员工,相对于其他单位来说,工作稳定性得到有力保障。不同部门(中心)的员工,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部门(中心)管理者为其提供相应的工作物资保障与条件。

2.2.2精神激励方面。培训上岗体系。专业技术类岗位培训上岗流程如下:①入职后熟悉本岗位:掌握本岗位的工作目的,工作性质及范围,以及主要的工作职责。②取得该岗位的上岗证,只有获得岗位上岗证后才可以接受岗前培训。③接受岗前培训。④通过岗位考核后,经部门(中心)负责人及主管领导批准,方可独立上岗。

X学院后勤的人员培训具有严谨的岗位培训计划,并且计划能得到有效执行,员工上岗后,都很有成就感。

奖励措施多样化。在X学院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设有多种奖励及荣誉称号,奖励给在各个岗位,各层次作出杰出贡献的员工,如:年度优秀员工及季度优秀员工以奖励综合表现突出的员工。

氛围营造方面。目前冬季趣味运动会,是后勤每年都举行的活动。这里的运动会是X学院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特有的,是结合部门的实际情况,在鼓励员工锻炼,增加业余时间与同事的合作及趣味性的原则上组织的。同时在今年还举办了首届职工岗位技能系列竞赛,不仅活跃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更提升了后勤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岗位技能

2.2.3薪资激励方面。在一定的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合理拉开津贴差距,兼顾绩效公平,结合员工的岗位和个人等因素,制定了绩效工资政策,分为管理岗和普通岗等共七个等级,实行以聘任制为后勤运输中心的驾驶员设立公里补助,实现竞争上岗机制,同时设立“优秀驾驶员”评选活动,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提高职工待遇的同时更提高的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对为本单位、部门作出特殊贡献的员工,按贡献程度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

3. X学院后勤人员管理激励问题研究

3.1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考虑不足

低层次的物质需要与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是由高校后勤员工生命活动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因而提供他们所需的奖励需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让其根据实际有充分的选择性,激励才能成为绩效改善的重要因素。由于奖励个人的困难性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及部分管理者主观想象的制约,忽视了不同群体职工的不同需求,如心理过程、年龄、个性倾向等不同的差异性奖励效果。不能在充分了解不同员工需求不同的基础上建立差异化的奖励和激励体系。

3.2重薪酬轻工作满足感

目前,大多数的部分领导仍局限于关注员工的薪资水平,尽管如此,仍有少量员工工作期间消极对待,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者们忽视了本部门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及自身价值,将员工与“经纪人”相贴合。在保健因素包含工资薪酬的双因素理论中,工资薪酬不会激励员工,只能减少员工的不满意感。据了解,工作的满意度不仅与工作价值相关,更与薪资多少相关联,管理者们要想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要让员工深刻体会到工作的价值,当然必要的提高薪资也是必须的。

3.3竞争机制有效性匮乏

现阶段,高校设岗是仍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安排,虽大多数职工有岗可上,但竞争压力严重匮乏。教育的公益性与市场竞争机制之间的冲突,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上的缺陷依然产生和存在,使得市场竞争机制不能完全调陪高校人员分配,员工的懒惰得不到有效的遏制,更谈不上潜能的发挥,导致高校人员有序流动缺乏有效的调节。

3.4考核培训上岗体系在操作上待完善

部门的上岗考核体系流程完善,可操作性强。但执行的时候员工也会觉得不公平,因为目前的上岗考核均由部分固定员工进行考核,考核人员单一,且考核人员有时障于同事情面,近年岗位考核的通过率是100%,所以有同样岗位上岗权限的人员技能差别大。有的员工即使独立上岗,但实际技能不过关,这样会影响部门其它成员的积极性。

4.X学院后勤人员管理激励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4.1充分考虑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高校管理者针对员工的生活环境与具体特征,以此来激励企业员工的激情。根据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员工要区别考虑、区别对待。如对年龄较长的员工,要以关键岗位的上岗状况及完成工作的成功情况为重点;对待新进员工,考虑新的岗位的培训学习情况及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将高校后勤的发展与员工发展相结合,及时掌握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并与员工定期交流,以此提升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及使命感。

4.2基于员工的情感需求建立激励机制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有效手段之一,即针对员工的心理状态、心理和情感调动人的积极性。管理者们在对员工的日常管理中,重视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开发,用感情去感化员工,重视员工的全面发展,一切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尽量避免使用强制手段,以情感交流、目标奖励为主要方式、方法,以促进融洽气氛的形成,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有利于员工提高自身对工作的满意度,自觉主动滴提高员工自身素质,更为学校后勤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3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设定技能考核和业绩考核制度,要以后勤各中心、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要将员工的工作内容丰富,创造员工流动的工作机会,提高工作难度与挑战性,

实现竞争上岗。同时,将所有员工的潜力等同看待,充分考虑不同员工的需求,创造提升的机会。改变就思想,重点掌握员工的发展与培训需求,创立培训投资的理念,从源头促进高校后勤的长远发展,进而提高高校后勤员工的竞争意识。

4.4完善培训上岗考核体系

员工培训上岗考核制度应切实有效的建立,为避免人情等情况的存在,新进上岗人员可采取部门轮换考核制度。为进一步促进上岗考核的公正、公平,可根据实际情况,聘请校外人员进行考核、监督。为切实有效提高后勤员工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将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有效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8.

[2]舒尔茨.人力资源的特殊属性和作用[M].上海百家出版社,2011:290-291.

[3]柳清秀.论高校人力资源的特征[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4):3-4.

[4]吉贻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绩效与融聚轨迹[J].湖北社会科学,2003(4):85-87.

[5]徐梅,李晓群.高校应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J].石油教育,2010(4):12-15.

[6]向泾源.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5):8-10.

[7]王文晖.有何有效激励职能部门[J].人财周刊简体版,2009:34-36.

管理人员考勤管理制度篇3

目前,高校后勤工作中普遍存在与时俱进意识不强、管理体制不畅、队伍结构不合理、员工素质偏低、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更显得意义重大。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加强高校后勤工作,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高校要高度重视后勤工作,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1)高校领导要重视后勤工作。首先,学校领导应重视后勤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选择爱岗敬业、后勤管理经验丰富的同志充实到领导岗位。其次,学校领导应将后勤人员职称分级考核纳入学校评价的工作范围,解决他们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要注重提高后勤人员的凝聚力。一方面,要在学校要形成尊重后勤管理人员劳动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努力改善后勤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同时,要妥善处理后勤管理人员、后勤工作人员、教师、学生的关系,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

(2)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健全后勤管理体制。后勤虽然在服务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的关系只是间接的辅助,但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一些问题可能直接影响教学科研。相反,高质量的后勤管理服务,可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因此,后勤工作是高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重视后勤工作,加强后勤管理。

面对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按照教育法律和经济规律,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和经济责任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努力实现科学管理。与此同时,还必须从学校管理改革的大局,认真探索建立符合校情的高校后勤管理制度。

完善后勤管理机制要从激励机制、引导机制、制约机制、监督和反馈机制四个方面进行。引导机制为高校后勤管理指引正确的方向,使自身的发展符合法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不偏离轨道;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并发挥后勤管理组织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机制确保后勤管理活动有序,按照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监督反馈机制从制度的角度来看,后勤应该设置监督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纪律检查、监察、审计部门相关人员和大学生代表组成,整体监督后勤服务活动的操作,并提供定期的反馈信息。

(3)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后勤工作实行的是学校办后勤,形成了封闭的、庞大的后勤结构,目前已无法满足高校扩大招生,实现突飞猛进发展的需要。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可以参考其他管理,实行责任制,实现责任的划分,以此提高后勤工作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2 后勤部门要建立奖惩机制,加强对后勤人员的管理

(1)建立奖罚机制后勤管理工作主要是充分调动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有效地发挥财力和物质设备条件的作用,更好地为教学、科研以及学校各项工作服务。①推行责任制务必要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②进行必要的计算和测算,确定比较合理的定额、指标,在承包单位的内部,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实行职、权、利相结合,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纵横协调,制度配套,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多劳多得;③要相应地改革工资、奖励制度。

(2)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后勤部门的本职工作就是为教学、科研提供物质保障,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因此,后勤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明确工作职责,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自身的优质服务取得师生的信赖、支持和赞誉,促进后勤部门工作更好地开展。在对后勤工作人员考核时,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多为后勤工作人员考虑,关心和解决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使他们工作起来更有激情,更有动力。

3 后勤工作人员要提高认识,强化服务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素质建设,培养和树立后勤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增强事业心。在日常工作中,后勤工作人员要注重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后勤工作人员要具有开拓精神,要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技能,强化服务意识,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管理人员考勤管理制度篇4

(一)后勤管理的重视程度偏低。教学工作能否较为轻松、顺利地落实与学校的后勤管理密切相关。但是,个别学校对后勤管理的工作不够重视。首先,学校把教学工作放到第一位,这并没有错,但是有些学校认为只要搞好学生的教学工作就可以了,忽略后勤管理的重要性,这就会对实际工作的落实产生消极影响。其次,很多学校考虑到资金的开销,想减少后勤管理人员与设施的投入,这就导致了后勤人员不足,后勤设施滞后。

(二)管理观念相对较落后。首先,后勤管理按照行政的思想与手段进行管理,而实际上,后勤管理应该被理解为服务部门。其次,后勤管理部门存在依赖心态,存在懒惰性。最后,很多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忽视管理的质量与效果。工作人员完全服务于上级的指示,并没有根据具体的形式做出决策,导致后勤机构的管理范围过广,质量大大降低。

(三)后勤管理系统与结构存在漏洞。首先,很多学校在后勤管理路线上走的是直上直下的线性管理模式,直属于学校领导,并没有自身独立的结构模式,即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所以说,学校后勤管理不能够按照企业运营的模式进行管理,致使管理结构的内容与形式不协调。其次,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散漫,导致后勤管理的混乱性。最后,后勤管理的监督机制存在漏洞,很多情况下是道德的约束,严重影响了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四)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偏低。首先,学校后勤综合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很多学校的后勤管理人员都是临时工,并没有相关专业的管理技术,缺乏管理经验,对自身职责的认知不够,服务意识淡薄。其次,后勤管理人員的来源相对单一,多为学校教师与职员的家属,工作比较懒散,工作效率低。再次,后勤管理人员并没有相应的竞争机制,员工年龄相对偏大,思想固化,这也制约了后勤管理的发展。

二、小学后勤综合管理的对策

(一)对小学学校后勤管理的重视程度要提高。首先,学校后勤管理人员一定要主动学习管理的专业知识,加强对后勤管理的进一步认识,从片面认知提升为全面认知。其次,学校的上级管理人员一定要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对于学校开展其他工作的推动作用。在对后勤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知后,要协调好学校的整体工作与后勤综合管理的关系。最后,要做到学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加强学校各项管理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后勤管理这一项,及时有效地加大投入,保障后勤管理的有效实施。

(二)提高后勤管理的服务意识。首先,后勤管理人员要把行政管理转变为服务管理,要有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理念。后勤管理人员不仅仅要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还要与上级、教学部门、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要从服务人员的角度出发,提升服务的质量,充实服务的内容。其次,后勤管理人员要把自己的工作性质由无偿服务模式转变为有偿服务模式。但是,我们要清楚受服务的人员应该提供有偿的费用,要严格遵守学校后勤的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最后,要把后勤原本的“量多质少”的模式转变为“质量并多”的模式。在传统的后勤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管理的范围与内容,而忽视了管理的效果与成效。后勤工作要想取得发展,一定要提升服务质量,达到优质服务的目标。

(三)建立有效的后勤管理系统。首先,完善后勤的管理机制,使后勤的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加强管理的执行力,将原有的依靠人为管理的模式转变为依靠制度约束的模式,从而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纪律性。其次,要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再创新,对后勤工作的实施做到全面把控,提高后勤管理的综合性。最后,加强后勤的成本输出,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实现经费管理的最优化。

(四)领导重视是关键。首先,学校领导应充分重视后勤管理人员的选拔,把有敬业精神和后勤管理经验的人充实到后勤领导岗位。其次,把后勤人员的职称、考级问题等纳入学校正常的考核工作的范围,切实关心后勤服务人员切身利益,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第三,要重视增强后勤群体的凝聚力,妥善处理好后勤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及后勤人员与教师、教师和学生的人际关系。

(五)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想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就要加强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学校要加强对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张代全.实行后勤社会化不能“一刀切”[J].中小学管理,2000(12).

[2]王振洪.关于高校领导干部重视后勤工作的思考[J].浙江师大学报,1998(4).

[3]陈翰孙,田莉莉.加强中学后勤社会化监督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管理,2005(12).

[4]长青.谈谈后勤管理的基本要素[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4).

[5]陈启国.后勤改革之忌[J].中小学管理,2001(11).

来源:新一代 2017年3期

管理人员考勤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后勤管理;现代管理技术;采购管理

在后勤管理中既可保证实体经营的高效率,又可保证资金投资处于严谨的管理制度的控制下,从而实现高效采购。本文提出了如何完善后勤管理的建议。

一、明确后勤采购管理的宗旨,改变目前的行政管理风格

服务是后勤工作的宗旨,后勤管理的目标也要体现在服务上。牢固树立服务观念,是由后勤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因此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实现优质服务。后勤是提供服务工作,是衣食住行等事务性工作,贯彻的仍是党的教育方针,服务的是师生员工,保障的是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转,发展的是事业,因而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强化服务意识,实现优质服务,既是后勤工作取得领导和员工理解支持的必要条件,也是获得社会承认,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后勤工作里要融入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必须冲破传统模式的思想禁锢,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根除传统的封闭性、福利性带来的弊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应充分了解需求,改进服务手段,优化服务质量,开发服务项目,做到以满意率为第一需要,而且还必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后勤虽然具有产业属性,但它不完全等同于社会企业。因此,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必须坚持义利兼顾的原则,既不能只讲经济效益而不讲社会效益,也不能只讲社会效益而忽略了后勤的持续发展。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应坚持“先义后利”。在后勤经营活动中还应“得利思义”,充分认识到大家需求就是后勤的市场,只有良好的服务才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后勤以服务为宗旨,属于公共事业,但并不能完全按照机关的行政管理体系运作,必需把企业化运作和政府采购监管相结合,达到管理高效,公平合理两个目的。目前后勤实行的行政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风格与后勤内部推行的企业化管理相矛盾,后勤内部应参照现代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建立科学严谨的组织结构,逐步改变目前的行政管理风格。管理机构应该建立统一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体系,加强对后勤管理的监控和评估。

二、借鉴先进的管理制度,应用现代管理技术

后勤管理战略的制定、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与评估,供应商关系管理等方面应按照先进管理的理论逐步完善。目前后勤实体实行的管理制度缺乏科学的成本的核算、绩效评估、以及定量分析考核。管理成本偏高,实际效率不高。与绩效相关联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后勤实体内部,推广集中采购,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无论是后勤实体自筹资金还是拨款,都应强化绩效的报告制度,保证公开、公正、公平,接受监督反馈,加强对总办后勤处和后勤实体管理的监督。还应推广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扩展系统功能,透过信息技术整合后勤内部各实体或实体内部各分支机构资源,改造后勤管理流程。

三、建立健全采购组织和制度

1、加强政府采购基础工作

目前政府采购范围还很窄、规模偏小、目标单一,有些采购行为还不规范,观念还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管理队伍素质偏低和工作效率不高,基础管理松驰、操作不尽规范,影响政府采购工作的全面性和时效性。这些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采购制度的声誉,阻碍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自身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政府采购制度中来。

2、规范采购行为

重点是采购招投标的程序。建立健全采购运行机制,要完善采购预算编制制度,建立供应商和社会中介机构的资格管理制度,坚持以公开招标为主要采购方式,实行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严格遵循政府采购程序,硬化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法律约束

3、完善采购监督体系

要建立专门的负责采购管理的机构,形成财务、纪检监察、审计及其他有关部门共同配合的监督机制,要建立供应商投诉制度,有效发挥供应商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作用、要强化政府采购透明度建设,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4、建立采购执行人员资格管理制度

要制定采购执行人员从业准则和岗位标准,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思想水平和专业技能,逐步做到政府采购执行人员持证上岗,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政府采购管理队伍。

四、建立完善的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明确后勤从业人员素质要求

(1)才能方面要具备:价值分析能力、预测能力、表达能力、专业知识

(2)品德方面要具备:临财不苟得,敬业精神,虚心与耐心

2、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重点是加强人员招聘、绩效考核、选拔晋升制度,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与制度,改革目前单纯的干部行政考核及任命体制。

3、利用市场机制,改变人事制度弊端

就是要求后勤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依据市场规律进行配置和经营,实行灵活的市场配置,改变人事制度弊端,相对弱化行政权利配置,让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4、引入竞争机制,优化人员结构

从社会企业引进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和采购物流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把后勤实体自身培养与直接从社会引进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才结合起来。对一些不能适应岗位要求或根本上不了岗的富余人员要考虑妥当的办法安置职工,同时,后勤企业有一定比例的下岗分流人员,可增加现有职工的紧迫感和爱岗敬业精神。

5、建立培训机制

实行全员培训是人力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组织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能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后勤部门应从发展的战略眼光上把培训制纳入后勤发展规划中,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措施。

五、小结

本文分析了后勤管理模式,包括:明确后勤采购管理的宗旨,改变目前的行政管理风格;借鉴先进的管理制度,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建立健全采购组织和制度;建立完善的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后勤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方豪彪.建立和完善后勤实体采购制度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91-92.

[2]穆雁生,张士华,国有大中型企业后勤管理工作发展思路探讨[J].经济师.2011,(2):262-263.

管理人员考勤管理制度篇6

一、精细化管理的实质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用岗位责任制作为管理的前提,用标准化的制度和流程作为管理的核心,用细节作为精细化管理的保障,将管理的目标具体化、责任化,形成一套“事事有人抓,人人用心管”的管理方法。

二、学校后勤管理现状

1.人员构成问题学校后勤工作涉及多项工作,既有水、电、气及锅炉,又有设备维护维修,还有绿化、医务等工作。由于岗位人员配置不合理,总体年龄偏大,专业人员少,而且很多人员身兼数职,导致办事效率不高,成绩不突出,设备维修不及时,学生后勤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的出现。

2.管理方法问题学校后勤工作存在着管理方法不科学、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如,多数人员还是凭经验办事,靠习惯操作,随意性较大。

3.服务理念问题学校后勤工作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原有观念滞后,因循守旧。由于工作没有前瞻性,工作存在被动性,致使后勤服务跟不上,制约了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等手段,按照“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量化考核,持续改进”等五个要求推行精细化管理,达到“精益求精、规范有序”的后勤管理目标。

四、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

模式是事物的标准样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形成模式。

1.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作用(1)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人。精细化管理者要提出适应市场和企业实际的新的管理思想,调整组织结构,更新管理手段,特别是集知识、理论、技术、经验之大成,制定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作业标准。在组织员工学习、培训的同时,有力地推动贯彻落实。(2)管理工作的客体也是人。在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变革,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员工真正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调整,特别是主动地学习、理解、掌握和执行新的工作流程、作业标准,自觉规范工作行为和操作方法。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总结,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3)以人为本的工作要领。一是后勤工作要突出一个“勤”字。学校后勤工作的质量体现在“勤”上。学校后勤服务工作,涉及面广,事情多而繁杂,后勤人员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勤”字上认认真真地做文章。做到吃苦耐劳、有求必应、恪尽职守、热情服务,让师生员工满意,做各科室部门工作强有力的后盾。二是后勤工作要突出一个“细”字。后勤服务工作具有“一多”、“二广”的特点,即:师生人人与后勤部门有关,涉及的人员特别多,校内外联系的面广。在安排工作时,尽可能地把问题考虑细一些。如,后勤涉及的人、财、物相当多,特别是在采买过程中,精打细算,同商家讨价还价。坚持同质比价,同价比优,同优比服务的原则,工作中厉行节约,为学校节约每一分钱,自觉争当勤俭节约的先锋,当好学校的“管家婆”。三是后勤工作要突出一个“实”字。后勤工作必须务实,因为它在学校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后勤工作实不实,直接影响工作绩效。在后勤服务中,要从关注每一名教师、学员、员工做起,要关注他们的感受,关注他们的需要,倾听他们的声音。要抓不落实的事,查不落实的人,“抓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办好实事一桩,胜过空讲道理一筐”,不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只求实打实的工作。四是后勤工作要确保一个“安”字。学校通过全方位管理,严格责任制,细致的工作,扎实的教育,确保学校设施设备和师生员工财产安全。安全无小事,事事大如天,安全工作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责任目标,分工负责,谁的问题谁负责。通过整改,后勤工作人员平时加强了对设施设备的检查、整改,亲自动手干,无论是严寒酷暑都毫无怨言,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学校设施设备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2.以制管理,用《后勤精细化管理手册》实现制度管理在原有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后勤精细化管理手册》。《手册》共分为五个章节,将后勤的整体工作纳入到《手册》中。《手册》涵盖了员工岗位职责、工作业务流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量化考核和后评估反馈管理等内容,真正实现了后勤管理的全覆盖。(1)精确定位——明确岗位职责。精确定位是指对每个部门、岗位的职能职责进行清晰规范,建立与其他岗位的有机衔接。对各岗位职责加以明确,编写岗位说明书。用明确的岗位职责让员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使员工在工作中,不再互相推诿。在编制岗位职责时,不使用套话和空话,让每一句话都落实到具体事情上,做到职责明确,责权到人。(2)精益求精——完善制度体系。精益求精是指用完善的制度体系对工作提出严要求和高标准,促使工作尽善尽美。制度的制定要合情合理,有可执行性。学校总务办根据具体工作细化了各项制度,制定了《总务办员工考核办法》、《总务办工作检查制度》和《水、电、气管理制度》等。在制定《考核办法》时,明确了病假、事假的处罚标准,甚至迟到、早退的时间都精确到了15分钟以内,超过15分钟就处罚。对处罚的内容也要做到全面解释,包括“乘坐交通车上下班的员工,因交通车原因不能按时上下班者,不列为考勤”等。为公平起见,以人为本,对其他不坐交通车员工,因特殊情况迟到的,给予了每月3次避免处罚的机会。体现了制度的严格性和人性化的特点。通过制度的健全和管理程序的完善,做到了任何事情都有章可循,按程序去做,做实细微环节,促进后勤管理“由粗变细,由细变精”。(3)细化目标——分解任务,流程化管理。细化目标是指对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到人。后勤工作按照业务板块、岗位职责进行划分,工作任务分解到人。这一步对于所有管理者尤为重要。任务必须按照岗位职责厘清,避免工作交叉、难以落实的局面。学校总务办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梳理的流程细化到每一步由哪个岗位完成,相应提交的表单内容都做了明确的说明,绘制了流程图,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流程步骤中。通过流程细化,解决了员工工作如何做,以及如何衔接等难题。(4)量化考核——制定考核办法。量化考核是指工作在完成后进行考核时,应做到定量准确,考核及时,奖惩兑现,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为了抓出实效,后勤管理结合面广、量大的实际,制定了考核标准,开展量化考核工作。量化考核内容,将“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确保考核工作规范有序。后勤管理工作根据分工、计划和要求,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了日常工作量化考核指标,建立了精细化管理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落实了责任。学校总务办制定了《工作检查制度》、《员工考核办法》等,明确了水、电、气巡回检查制度,绿化、环境卫生检查制度等。(5)持续改进——发现问题,积极整改。持续改进是指考核后发现问题,进行评估,针对问题进行改进的过程。为满足高标准的要求,建立了完整的PDCA管理循环。同时学校总务办建立了整体的改进制度,对在内、外部测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填报整改情况表,并及时整改。

五、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成效

1.员工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精细化管理模式运行后,杜绝了迟到现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幅提高。一是通过岗位责任制,每名员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才是符合标准的。二是通过考核办法的实施,起到了明显的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主动纠错的效果。

2.管理的规范性显著提高

精细化管理运行后,通过制度和流程的规范,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化。一是通过规范制度,明确了工作具体要求。实现了管理从以前的以人管人,到现在的用制度管理人的转变。二是通过流程上的规范,对基本业务和重要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固化,明确了每一步骤的岗位责任人和相关表单实施证据。

3.工作的效能性显著提高

精细化管理运行后,后勤管理效能显著提高,完成了学校大量的绿化、维修维护等工作。一是从人的角度,实现了思想转变,解决了原来思想固化、拖拖拉拉的工作作风问题。二是从制度的角度,解决了原来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流程不清晰的管理问题。

管理人员考勤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GPS手机;公益林管护;应用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75

1 背 景

磐石市公益林管护面积14.6万hm2,其中部级公益林11.3万hm2、省级公益林3.27万hm2。2012年公益林监管员和护林员总计535人。由于管护人员多,人均管护面积大,各基层公益林管护站很难管理到位,有很多护林员存在不上山和不巡山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实施了公益林指纹机签到和“双卡加印章”等管理办法,对监管员和护林员上山巡护情况监督管理。经过几年来实践,发现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管护成本高,由于许多管护人员住处离管护站很远,最远的达到40多km,管护人员早晨要骑摩托车到固定在管护站的指纹机上签到,并送达前一天和领取当天出勤巡山卡,既增加了管护人员个人摩托车油耗,又浪费了有效的工作时间。各基层单位公益林管理需要的出勤巡山卡每年印刷1次,1次需要印刷费用近2万元,而且随着物价上涨而费用增加,管护成本不断提高;存在管护死角问题。“双卡加印章”管理方法是将编号不同的印章固定在管护责任区内几株树上,管护人员每日到责任区内将出勤巡山卡盖章后投入隐蔽在树下的瓶子内 ,并取回前一天的出勤巡山卡,次日早送达管护站,以此约束管护人员上山和巡山。由于管护人员巡山路径是固定路线,出现管护死角问题,管护效果不理想。

2 GPS手机应用

GPS手机通过装有林相图的公益林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卫星定位查询,还具备智能手机正常功能。为切实加强公益林管护人员出勤管理,实现管理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2012年,磐石市林业局投资70多万元,购买了22套微机、打印机和电脑桌等设备,配备给基层22个林业场、站,购置了GPS手机535台,发放到公益林管护人员手中。为使基层相关人员尽快了解考勤软件的系统功能、运行流程以及操作要领,磐石市林业局安排专车专人到各个基层单位组织考勤软件的安装、调试和人员的培训,林业局和各基层林业场、站全部建立了“磐石市公益林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林场(林业站)、林业局、吉林市林业局3级管理。

为推动GPS手机考勤工作顺利开展,磐石市林业局结合本市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并完善了《磐石市重点公益林GPS手机定位考勤办法》、《磐石市重点公益林考勤设备管理办法》、《手机考勤协议》等。一整套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磐石市GPS手机考勤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为保证考勤的效果,磐石市林业局实施林业站长GPS手机考勤负责制,严格按照规定考勤,林业局重点公益林管理办公室,每日考勤1个单位,考勤结果及时反馈各单位。对考勤工作不负责任的,将依据《磐石市公益林检查方案》规定,扣减该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责任状考核分数,全系统通报,真正发挥GPS手机在公益林管护工作中的作用。通过GPS手机定位考勤,对工作时间不上岗管护的管护人员,依据公益林管理相关制度规定严肃处理。2012年上半年,共扣发管护人员管护费2万余元,解聘管护人员4人,最多的1人次扣发管护费1000元,有力地促进了公益林管护工作。为满足定位考勤工作需要,2015年磐石市林业局淘汰了一批GPS手机,投资42.5万元重新订购了新一批GPS手机。

3 效果及建议

实施GPS手机考勤,对管护人员巡护期间进行定位和行走轨迹回放,可以有效地督促管护人员上岗巡护,解决了管理的不足,提高了公益林管护效果。主要表现在:管护人员出勤率明显上升。GPS手机卫星定位准确率高,每隔15min上传1个点,考勤电脑详细记录管护人员到岗时间、地点、巡护区域和巡护路线。考勤人员通过考勤电脑查找每位管护人员每日的行走轨迹,结合电话调度查岗,能过准确无误地掌握管护人员的是否出勤和上岗巡护工作情况,对管护人员的出勤情况进行了有效地监督管理,保证了管护人员的出勤率,还提高了工作效率;管护效果进一步提高。GPS手机考勤,管护人员不受固定路线的限制,可以保证全面巡山的同时,突出重点区域重点管护,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公益林管护效果,案件上报率达到90%以上,现行抓获率达到30%以上,违法案件发生率与上年同期相比降低近10%;是管护人员安全系数提高。公益林管护人员巡山需要深入林中腹地,由于山高林密,特别是女同志经常出现迷失方向现象,存在安全隐患。携带GPS手机,管护人员可以向管护单位拨通电话,并且手动定位,考勤人员通过电脑查找管护人员所在的具置,并告知管护人员,管护人员查看随身携带的林相图便可辨明方向,使自己走出困境,为人身安全提供了保障。

管理人员考勤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高校后勤;编制外用工;管理;规范;制度创新;人事管理制度

目前,各大高校不断的扩建发展,高校后勤的服务功能负担不断加重,但编制内员工已然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服务需求。为了给高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各高校后勤采用聘用编制外员工的用工模式。编制外用工是高校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不在高校的事业编内的人员。目前,此种用工模式已经成为了高校后勤用工的重要方式。由于非在编用工的基数不断增大,编制外人员管理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直接表现为人员流动性强。如何加强对编制外人员的更管理,增强员工归属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编制外用工更加规范,是目前各高校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后勤编制外用工现状分析

1.编制外用工人员基数大、来源复杂

高校后勤是高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高校后勤员工的管理直接涉及到是否能够保障师生的服务需求,使高校正常运行。目前,在编人员逐渐减少,高校因编制限制,编制内无法满足高校的需求。所以,多采用编制外用工模式。“临时工”已经成为一只不可或缺的队伍,其人员占全体后勤人员比例越来越高。以Y大学为例,其后勤员工约有800人,编制内员工仅有75人,编制外员工占到90%以上。由于编制外用工规模不断扩大,招聘需求增加,同时缺乏统一的人事制度,导致编外人员招聘管理日趋复杂。招聘人员通常由高校毕业生、下岗工人以及劳务派遣人员,员工素质以及敬业程度参差不齐,为后期人员管理增加了难度。

2.薪资水平低,人员流动性大

高校后勤编制外用工多为水电维护、校园绿化清洁等工种。其大多数人员从事的工作技术要求低,可替代性强,部分工作环境差。由于缺少制度的制约,用人单位为了减轻用人成本,同一岗位薪资不同、只缴纳基础的五险等情况时有发生。并且,存在按照最低工资制定薪资的情况,薪资水平较低,劳动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从而,使后勤编制外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岗位人员不稳定,高级技术人员的流失。人员的替换造成了高校后勤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给后勤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3.缺乏培训

因院校不直接同编制外用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从而导致双方互相信任程度低,而且,上文中提到,编制外用工人员流失率较高等因素。高校往往只重视员工工作时的表现,缺少系统的培训。导致,员工上岗后,对于制度了解的缺乏,技术能力弱,致使工作中效率低、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同编制内员工同岗位但待遇差别大,致使编制外员工无法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编制外用工目前面临的问题

1.制度缺陷

制度上的缺陷主要是来自高校是属于事业编的用人性质以及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因高校职工属于事业编,即进入到高校任职就成为全民事业编制人,然而,这种制度是为适应计划经济而产生,同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完全不符合。制度的限制是造成高校后勤编制外用工不公平的本质原因。城乡分离的二元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同时也是传统就业制度的基础。高校后勤部门二元户籍制度的执行致使编制外用工在工作中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权利,是出现差别化对待的根本原因,阻碍了高校后勤规范化用工。

2.社会保障机制差,用工风险大

高校后勤编制外用工管理差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为了缩减用工成本,灵活编制外用工,通常会选择不签合同或者只是签订短期合适的情况。对合同管理欠缺,合同不规范,无法得到落实的情况时有发生。高校内存在多个用工主体,有高校直接聘用也有各个部门聘用。聘用时间也是长短不一。因聘用时间不一,致使部分编制外人员的社会保险无法缴纳,使劳动者应有权利得不到保障。用工合同的管理欠缺,导致很多用工问题都无法得到合理的解决。当发生劳动纠纷时,往往需要用工单位承担相应责任,导致用工风险较大。

3.员工缺少归属感

高校后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一般为稳定性较强的编制内员工。因编制外员工的流动性比较强,致使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往往对其思想上不重视。长期以来,编外人员一直都给人以“临时工”的印象,同岗位上完成相同工作任务,却拿着低薪资,奖励以及福利同编制内员工具有很大的差距,导致编制外人员心理上无法接受认同。对于用人单位缺乏归属感已经认同感。

4.制度建设不完善

对于后勤编制外用工而言,因其不直接同院校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性质,往往长期的脱离单位的规章制度。因缺少员工培训,不明确具体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中不清楚应该从哪些规章出发,目前执行的规章制度中对于编外人员约束不明确。制度上的不完善,造成了高校后勤对编制外用工管理的困难得后果。加之,高校后勤管理层对于编制外用工的重视程度低,对于后勤编制外用工的招聘、薪酬体系、晋升、考核等人事制度缺乏。给后勤编制外员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三、后勤编制外用工制度的创新

1.体制改革,减少制度

现行体制管理方式中,明显存在着对编制外员工身份的限定和待遇的不公平对待,无法做到同一岗位,待遇相同。所以,用工单位同员工矛盾激增。想要编制外用工管理得到有效的提升,必须要打破高校事业编度的限制。消除对于是否在编制内的限制,在工作中享有平等的待遇。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模式,科学合理的分析用工情况,岗薪匹配。另外,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也是造成高校对编制外用工不平等的原因之一。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后勤编制外用工存在的问题,必须改革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将公民分为农业与非农业两种社会身份即不科学也不合理。只有取消户籍低于歧视,才能从根本上使每个编制外用工收到平等的对待。

2.实行劳务派遣,降低用工风险

劳务派遣在高校后勤改革必然会成为主要的方向。其无需高校与员工直接签订用工合同,而是由劳务派遣公司与各高校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为劳务派遣公司同被派遣员工。人员的招聘及入职后续工作(如社保缴纳、劳动纠纷、合同的解除等)由劳务派遣公司完成。高校只需要给派遣单位一定的费用及员工社会保险单位缴纳备份,从而减轻了高校编制外用工的管理成本,简化用工事物,避免产生劳动纠纷。但各高校应该严格选择劳务派遣单位,做好监督工作,掌握被派遣人员的社会保险信息,以及人员福利情况,避免产生用工风险。遵守国家相关的劳务派遣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好劳务派遣模式。

3.增加培训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

编制外员工因人员基数大且来源复杂,员工个人素质参差不齐,技术水平各异。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员工个人素质,提高技术能力,必须加强员工培训。所以,各高校,需要改变固有观念,增加编制外员工的培训,给编制外员工更多的学习成长空间,调动员工积极性。员工通过培训上岗,在岗前系统的进行专业技能、用工安全、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培训,提升员工的整体水平。同时,还可以在员工间开展技术比赛,加强员工归属感,使其积极的投身到工作岗位中去。

4.增强员工归属感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让编制外人员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做好员工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其组织责任感以及服务意识。根据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为编制外岗位工作人员提供职业指引,肯定其工作价值,增强其职业信心。从而,对自身的技术能力、业务能力进行自我提升。从一味的机械、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自身的职业自豪感,培养敬业爱岗精神。但,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需要坚持,才能有所成效。另外,可以发展党员激励模式。高校党组织应该认真了解高校后勤工作岗位的特性,对于认真负责,表现优异的编制外人员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增强其组织归属感。

5.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用工管理

高校后勤在招聘编制外用工时,应该有严格的人事制度,应该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按需设岗、进行公开的招聘。正式聘用的员工,应以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保障双发的权益。每个岗位应该具有相应的岗位职责以及上岗要求,完善用人规章制度。使没项工作都能够有章可循,逐渐实现后勤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另外,要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对于编制外用工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考核,依据其岗位职责建立考核评价系统,这也是为晋级加薪提供相应依据。对于优秀的人才应该提供进入管理岗位的会,树立榜样,提高后勤队伍整体的素质。

6.以人为本,关爱员工

摒弃高校事业单位僵硬的制度管理思维,客观的对待编制外员工在整个后勤队伍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从编制内编制外这种“区别身份管理”转变到“按岗管理”。不管是编制内外,需要按需上岗,择优而选,逐渐实现同岗同薪,保障编制外员工的合法权益。做到关爱员工,塑造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开展员工团建活动,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增强对组织的认同感,提高其忠诚度。

四、结语

近年来,经过不断的改革发展,我国高校后勤编制外用工的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后勤的整体工作效率,提升了院校的办学效益。但是,面临着高校的扩建,师生需求的提升,高校后勤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高校后勤管理必须要在管理模式、服务及监管等方面深化改革,为高校的发展清除障碍。

参考文献:

[1]陈嘉莉.新形势下如何规避高校后勤的用工风险[J].现代经济信息,2016.

[2]段泽华,曹志娟,李正彬,王翔,段云赋.高校后勤非编职工队伍规范管理再探析[J].中国市场,2016.

[3]编制外用工党建工作的创新与思考——以高校后勤编制外用工为例-中国集体经济,2013.

[4]郭敬哲,张锁成,赵琳.高校后勤编制外用工规范管理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5]郑仲.高职院校编外人员管理研究——以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安徽大学,2013.

上一篇:共青团工作重点范文 下一篇:中小企业税务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