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02 16:18:15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篇1

关键词 :指导阅读 培养习惯 汲取精华 塑造个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要读两三部文学名著”的要求,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还应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但目前,就教学本身而言存在着两个突出弊端:一是学生的阅读量、写作量太少,每学期不足30篇的课文和仅写七八次作文,很难形成能力,养成习惯;二是过分注重了课堂教学的读与练,忽视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语文教学没有与学生的课外读写、课外生活有机结合。要改变语文教育“高耗低效”旧病,就要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拓宽教材外延,增加课外读写量;丰富课外活动,密切课内外联系,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创设有利的大环境。作为课堂阅读教学延续与拓展的课外阅读是大语文教育的核心,扎实有效地抓好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

一、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突出发展性,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新世纪语文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基础扎实、修养丰厚、思维活跃、志向高远、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型人才。他们应当精于读、长于写、敏于听、善于说,有丰富的人文修养,有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生存胆识和才干,有自主自立、勇于创新、善于独创的个性品质。这样的人才必须用古今中外最优秀的人文精品来滋养熏陶,必须通过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大量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然而,据了解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阅读过文学名著的仅有2%,98%的学生没有接触过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更谈不上外国名家名著了。这样的阅读状况很难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标准》所规定的阅读要求 ,更不用说用人类最优秀的文化精品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特别注重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开展阅读活动,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亲身的阅读体验中,发展阅读兴趣,端正阅读态度,培养阅读习惯。对此可这样做:一是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知名人,读名著”活动,通过学生收集交流名人读书名言,如“读书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读书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武装自己”、“读书不光能补充知识,还可以通过书籍使作者与读者在对话中产生生命的共鸣,共同去塑造人生”等,让学生在名家名言收集交流中,感悟课外阅读的真谛在于:开阔视野,培养阅读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滋养良好的品德,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自觉性。二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规律,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畅销书籍,如《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哈里波特》等,结合作品畅谈自己的阅读感悟,通过“上行下效”,引导学生读书。三是结合课文延伸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课外自读相关文章,定期组织作品阅读体会交流会。如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组织学生欣赏《水浒传》,开展我喜欢的“一百单八将”讨论活动。这样,读与思结合,读与评相融,既保证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又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品位,培养了学生好读书的习惯。

(二)突出自主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自能读书”的学习过程。它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而,要使课外阅读真正取得实效,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习掌握一些切实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的。把课内阅读教学过程训练的文字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技能,迁移、扩展和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可以弥补课内阅读教学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在课内阅读中,要充分发挥“课本的例子”作用,通过例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通常可采用“初读感知,整体把握――细读品味,切己体察――精读吟诵,悉心涵泳”三步自读学习训练法。通过初读,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通过细读训练学生的读书思考习惯;通过精读,让学生学会感悟积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课内阅读获得的读书方法,去阅读相关文章。如学习《孔乙己》之后,让学生读《狂人日记》、《药》等小说,让学生在比较迁移中加深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学习《变色龙》之后,让学生读《一个小官员之死》、《套中人》,在比较阅读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契诃夫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风格;学习了《生命的意义》,就引导学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学生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保尔的人格魅力。

二是精读与略读结合。人类文化典籍,浩淼如海;学生的课外时间又很有限。这样,在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就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阅读的“精品”,如何运用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去读这些“精品”。正如著名美学家李泽厚所说:“读书既要精,又要博。有的书要细嚼慢咽,有的书要快读,有的书只要尝尝滋味就可以了”。

在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阅读精品上,可采取三种方法:定期为学生提供精品目录;定期举行阅读精品讨论会;建立班级图书角,根据提供的必读目录,开展“献一本书,读百本书”活动,拓宽学生拥有精品书的渠道,把握学生阅读方向。

(三)突出实效性,促成学生的阅读积累和感悟

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个文化积淀、能力提高和人格发展的过程。积土成丘,集腋成裘,知识只有不断积累才能成为学问;人格和能力只有在生活素材和语言素材的不断感悟中才能发展。因此,在课外阅读中,要特别强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认真做好阅读的积累和感悟。

一是指导写好读书笔记。《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学期初,鉴于学生不会或不愿做阅读笔记,在阅读课指导上,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读书笔记可以不拘一格:或分类摘录,或综合分析评价;有时可以摘录句子或部分章节,有时可以概括大意;有时可以对文章内容加以评点,也可以记录感想和体会。读书笔记或卡片写得多了,就可以编目录,分类,再进行综合比照。

二是引导学生“每读必写,读写结合”。在阅读过程中,特别是课内的自由阅读课,引导学生针对所读文章的某一方面,联系自己的经验、感情进行思考,或评论,或分析,或感悟,或议或叙,当堂写成完整的小段,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三是定时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阅读进行到一定阶段内,学生必然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体会,这时就需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倾吐出来,畅谈读书的收获和遇到的困难,教师也可以借此时机了解阅读的效果,指导阅读的方法。在这方面可利用阅读指导课和阅读汇报课,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精彩语段或感人文章推荐给大家,畅谈自己的读书心得,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样既可以博采众长,又可以激发学生课外自读的动力,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汲取名著精华,塑造健康个性

对于学生课外阅读中所涉及的长篇文学名著,教师应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同时,还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使其汲取名著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寻找名著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下面就中学生必读的几部名著为例进行探讨。

1、从《西游记》看人的个性价值。

《西游记》分两部分。前半部分(取经故事开始之前)突出的是孙悟空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它背后隐含地集中了人类向往自由和个性精神的集体无意识。然而,如果全社会的人都像孙悟空那样无限发展自己的个性,到处“大闹天宫”,那就不仅会把社会搞成无政府主义的混乱局面,而且还会对他人的个性自由造成很大伤害。这说明人的个性自由要受到社会的一定限制。于是书的第二部分就形象地探讨了个性价值如何在社会意志中得到实现的问题,紧箍咒就起到了化解个性自由与社会意志之间的矛盾的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游记》对人的个性价值作了明晰而深刻的解释。“对个性而言,它既肯定了个性自由的尊严和价值,又指出了个性自由得以升华的价值和途径;对社会而言,它既指出了社会限制和规范过分个性自由的必要性,又提出了如何对这些过分的个性自由进行因势利导,使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间言之,只有在一个人的个性自由服从于社会意志的前提下,他的个性才有价值。

2、从《水浒传》看“义”的人格观念

《水浒传》中以“义”为核心的“好汉”人格崇拜,是将这些绿林豪杰凝聚起来的重要因素。《水浒传》中的“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和今天的“见义勇为”有着相同的实质。可以说打抱不平是梁山好汉的共同人格追求。鲁达拳打镇关西、宋江私放晁盖、李逵大闹忠义堂等个人行为是如此,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等群体行为也是如此。②“仗义疏财”。这也是值得肯定并发扬额人格品质。如果说打抱不平是对被损害者生存安全的援助的话,那么仗义疏财是对他们物质经济上的援助。③“勇武阳刚”之气。从人格美感上说,这些绿林好汉崇尚的是一种勇武阳刚之气。作文一种文化因子,他们继承了荆轲、聂政、高渐离等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勇武气概,并予以发扬光大。在他们看来,是好汉就得勇武无比、豪气凌云,丝毫没有脂粉气。鲁智深怒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打闹野猪林;武松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都是这种阳刚之气的表现。在以上三个方面中,打抱不平和仗义疏财是好汉人格的外在之形,而勇武豪爽的阳刚之气则是好汉人格的内在之神。二者相互依存,构成了以“义”为中心的好汉人格崇拜系统。

3、从《简爱》看人格尊严的维护

小说的最动人之处在于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作者着力挖掘的是主人公精神方面的深刻内涵,这又主要表现在反抗逆境、维护人格尊严、追求独立平等上面。她就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自己的人格,从容自若地出现于罗切斯特府上,在那些即使是仪态高雅的贵妇人面前仍不失落落大方、不亢不卑的作派。由于她的自尊自重、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对于世事明达的见解,才使主人罗切斯特与之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可以说,魔力般吸引罗切斯特的,就是简.爱的精神力量。“我是自己的主人”,这就是简.爱的性格。她总在竭力寻找一条能够于社会中不受歧视的、与人平等地行进的道路,为了它,不贪图眼前的或者永久的快乐,为了它,不在乎吃苦、流浪甚至牺牲和死亡。

4、从《边城》看人性之美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是他描写歌颂人情美、人性美的湘西小说中最优秀的代表作。这是一曲细致幽婉的乡村牧歌,已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小说中的老船夫,是“善”的化身。他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五十年如一日,在碧溪为来往过客摆渡,并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天职,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为别人活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靠公家发给的三斗米、七百钱维持祖孙二人的清贫生活。我们从他对他人、对孙女的人伦关系中,可以看到他那充满人情美、伦理美的宽广胸襟,并对他这一纯真、至善、完美的人性的生命个体表示由衷的敬意。

(二)开辟名著塑造学生健康个性的途径

1、积极向学生推介名著,培养积极的阅读兴趣。既然是名著,就是“经典的”、“审美的”、“历史的”,就有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的定性的高度评价。教师可利用其令人敬仰的高度的评价来向学生推介,打开他们的“期待视野”。

2、选好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多利于寻找信息,而对于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和审美趣味则作用不明显。如果让学生对作品某个方面进行研究,他们就会详细阅读有关章节和评论,用审美的同时又是批判的眼光进行鉴赏,就会于不自觉中汲取其精华,且转化为精神力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指导,重在方法与过程,切忌越俎代庖,把现成的观点或结论强加给学生。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篇2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篇3

【摘要】教师指导农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步,赏“序”观“眉”清思路;第二步,“涵泳”“未晓”选读法;第三步:“读”“写”相融成素养。“简单指导,简约读书”,只为让农村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课模式;活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2-0092-0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然而农村学生书源匮乏、阅读意识淡薄,且具有盲目性、随意性。对于农村学生,教师应该怎样做才会让他们变得沉浸其中,并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呢?几年来的思考与探索,让笔者悟出了一些简单又易操作的课外阅读课模式的活动方法,简便地操作,便于农村学生实践;简约的读书方式,便于他们长久地维持阅读兴趣。

一、赏“序”观“眉”清思路

农村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根本就是靠自己,他们无书、无督促、无习惯,在拿到一本书后往往不知从何下手。那读书习惯养成之一就是“赏‘序’观‘眉’”。叶圣陶说过,“序文的性质常常是全文的提要或批评,先看一遍,至少对全书有个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标准,然后阅读全书,就不至于茫无头绪。”“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因此,在读每一本书之前,教师就应帮助学生养成赏“序”观“眉”好习惯,让学生理清每本书的大概思路。另外,对于书的作者,书的封面、封底,也要教给学生阅读,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整本书的最初印象。

例如,在指导阅读《草房子》初,笔者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再让他们欣赏书的封面——那座草房子房顶,一座用特殊的茅草盖成的房顶,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学生们坐在草房子上耍弄着各种姿势。接着,让学生谈感受,学生们被这群自由自在、任性而为的油麻地的孩子们而感染,扑面而来的乡村气息和着农村学生特有的“野”性是封面给予的。封面右下角“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中“纯美”两个字眼似乎与图上的景、这群孩子无任何联系,带着疑问阅读文章的学生们会更能领悟作者“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不停地吸引着学生阅读的好奇心。

二、“涵泳”“未晓”选读法

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学生即使阅读也缺乏独立品味、独立思考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作为农村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阅读不同书籍,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应不同。阅读方法应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于自己的。例如,一位教师指导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我爸爸》,到最后她是这样设计的:

1.合上书,想一想书中的内容,哪些画面令你难忘?

2.(出示封面)你想对这位胖爸爸说些什么?你又会对你的爸爸说些什么?

3.孩子们,让我们也拿起笔,画画自己的爸爸吧,你会怎么夸他呢?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让那些贴近于学生们生活的课外读物能激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激发其持久的阅读兴趣。

在指导中年级阅读《夏洛的网》一书时,教者是这样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夏洛的:

1.谁来说说夏洛究竟为威尔伯做了什么事情?(出示片段细节)

2.夏洛对朋友威尔伯的友情真令人感动。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张普通的蜘蛛网吗?填空:这是一张____的网。

3.夏洛为威尔伯编织了多少张网?分别是什么?又预示着什么?(出示人物动作片断)

4.为了一份友谊而献出一生,值吗?夏洛是怎样看待它自己的生命的?(出示人物语言片断)

5.师小结:刚才我们不仅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还从人物的行动中感受到了人物的品格(板书:动作、语言),这就是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方法之一:精读细节,精读人物的语言,精读人物的动作,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夏洛”。

宋代陆九渊说过,“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因此,到了中高年级,对于每本书的阅读,笔者都要求学生有兴趣之处就细细品味琢磨,品味书中的细节、琢磨人物的表现方式,做到理顺文章思路、理解作品的内涵;不理解之处就得过且过,“好书不厌百回读”,再次品读同一本书时,“得过且过”之处说不定就读通了。

实践表明,让农村学生多多读书,学会品书,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许很长时间都不会有什么成效,但这个过程是伟大的。当农村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当阅读真正陪伴大多数学生的一生时,教师就应该相信,这些学生无论以后干什么,他们都能拥有同样精彩的人生,这才是农村教师做阅读指导的真正目的。

三、“读”“写”相融素养成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才能有进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课外阅读中,也应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为此,根据年级的不同,笔者让低年级学生学会“笔划式笔记”,即在读书时,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把它用彩色笔划在书上;中年级则是要求学生在读过书之后摘抄优美的句段,并简单地写下体会,即“感悟式笔记”;高年级不仅要求写好读后感觉,还要求能写出对整本书的书评,即“书评式笔记”。

例如,在六年级一个学生的书评中,她是这样写的:葬花词的一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这句伤感至极的词,让我记忆犹新。花瓣纷飞,树下的人儿悲泣着,粉色娇嫩的花瓣,更加让人对黛玉心生怜爱!好一个“闲静似皎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女子!是呀,人就好似这花儿,枝头的花儿谢了,人也死了,这是个怎样结局?不觉让人潸然泪下!书中的悲欢离合,一切都发生得太快,我还没有准备好,就要快速接受凄凉的事实。我不禁叹:真是红颜薄命!无意间,我想起了《茶花女》的玛格丽特,两本书出自不同国家的作者之手,来自不同的民族的两位女性,为何结局如此相似。月亮升起来了,银色的光芒洒满了整个大地,半轮弯月冷清的独自挂在天空,渐渐,一阵乌云遮掩住了月,月影渐渐变得模糊,正应了那句:“冷月葬花魂……”

这样的书评,是真正把书读透了,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主人公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就像是一面镜子,小作者透过镜子看到了黛玉、玛格丽特,感叹于她们的人生,也映照出小作者自己内心对于她们的同情。那淡淡的哀叹好似小作者成了书中的主人公,黛玉、玛格丽特也在看着小作者:“冷月葬花魂……”

“简单指导,简约读书”,教师应帮助农村学生清晰地阅读课外读物,理清课外读物的思路,基本掌握课外读物的内容,了解课外读物的内涵,让农村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煜.简单的读书[J].小学语文教学,2013,(27).

[2]詹建萍.浅谈课堂提问与读书方法的指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篇4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兴趣;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可选择的读物,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是完成课外阅读任务的关键。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运用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对于一些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常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以此为突破点,通过给他们讲故事的方法一到他们进行课外阅读。

二、淡化阅读目标,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把课外阅读目标定位在“增加知识,提高作文水平”上,唯恐学生在娱乐性读书中影响思想进步,影响学习成绩。于是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意图,或摘抄名言警句,或制作读书卡片,或写读书心得,课外阅读成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完全为完成任务而读书,个人的阅读兴趣被扼杀,这是对学生个性的淹没和摧残。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教师应该让课外阅读没有十分切实的目标,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真切的任务而去读书。读书的心得是在熏陶感染中获取的,读书其中,得乎其外,在于读者本人的感悟。读书的功用主要在获取信息,满足个人的情趣,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则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的。因此,必须淡化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在读书方法上,教师不宜要求过死,拘泥于限定的程式,而要灵活多样。其实,读书并无定法,采用何种方法,皆由个人阅读习惯和阅读层次而定,教师只作一般方法的介绍即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学生自觉阅读的内动力。在阅读中,教师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致力于整体领会,在内容情理、语言艺术上多去领悟。通过阅读,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创设有利的条件,促进课外阅读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自觉阅读。

1.建好图书角。教师可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将学生个人现有的读物借给班上,让大家互相借阅。也可将优美短小的诗歌、散文抄录或粘贴于“学习园地”,让学生有意无意地去读,天长日久学生的阅读量也会增大许多。

2.保证阅读时间。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教学曾一度忽视阅读,仅仅局限于字、词、句和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上,没有通过阅读去感悟、去体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获取大量的信息、必须多读书。这就要求教师尽量少布置书面作业,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双休日、节假日要让学生以读书为主,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3.开展各类活动促进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进一步鼓起追求成功的勇气。竞赛带来的成就感能最大程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潜能。以竞赛作为阅读的一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激烈而又友好的氛围中展示其阅读方面的能力;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获奖,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赞美和鼓励,可以让他们真切地体验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竞赛评价,让学生既能和同伴交流学习,也能正确了解自己的阅读状况,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让热爱读书的学生动力更足,同时激励更多的学生也能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

开展“积累大赛”,比比谁积累的成语、谚语、好词佳句多。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如结合六年级上学期《与诗同行》单元,进行诗歌知识与运用比赛。在竞赛活动结束时评选“知识小博士”“知识小硕士”“知识小学士”。开展“读书征文比赛”,比比谁的感悟最深刻。评选“小小藏书家”,比比谁家的藏书又多又好,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好书,懂得珍惜读过的每一本书。

四、星级评定反馈阅读成效

学期结束后,通过《学生课外阅读星级评价表》反馈本学期阅读成效,实施总结性,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总结性评价分为“材料评价”和“谈话评价”。材料评价以材料作为依据,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根据本学期阅读过程所积累的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自我评价。谈话评价采用师生谈话了解的方式,关注的是学生的兴趣习惯和方法能力,标准不容易量化,由老师确定依据谈话所反馈的情况评定星级和实施总评。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篇5

关键词:小学 课外阅读指导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158-01

近些年来,虽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逐渐认识到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了解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储备丰富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但是从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来看,很多学生不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刊物,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只选择带有故事情节的书刊,读书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追求书中好奇、有意思的故事情节,这样的读书方式并不能从课外读物中获取到应有的知识和收获,由此看出,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并不到位,导致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很难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阅读喜好来制定出相应的阅读指导方案,加强阅读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这样才能多读书、读好书,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和收获。

1 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且具有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等特点,他们的独立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还比较差,不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情况,组织各年级学生凭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图书,然后由教师帮助审核,挑出适合学生的图书,并且告诉学生适合他们阅读的理由,这样学生在以后选择时就会注意到所选课外读物的思想内容以及语言文字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亲密相关的一些读物,如《金色童年》、《假日行动》等,这些刊物的特点是语言较为亲切,并且描写的情节与学生的生活相近,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组织学生订阅适合自己的报纸和杂志,这样有助于避免选择内容上的盲目性,使学生更容易读到适合自己的刊物。

2 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想要学生乐于阅读,自主阅读,那么就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营造读书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很多教师大概已经注意到,小学生很难对带有知识思想的刊物提起兴趣,反而更偏爱漫画或幽默的课外书籍,他们在阅读漫画时总是津津有味。为了能够让学生选择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外刊物,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著名作家的书籍,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曹文轩的书,并向学生介绍认识曹文轩,这样学生便了解到曹文轩是诗人和作家,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带有非常优雅的韵味和美好的幻想。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朗读一段《青铜葵花》,学生瞬间被吸引到故事当中,在课下时纷纷跑到图书馆去借这本好书,迫不及待想要一睹为快。由此看出,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上好阅读指导课

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理解不到位,或者不明白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这都是因为教师没有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原因。阅读指导课,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专门的指导。在阅读指导课上,教师要清楚的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与课上阅读的区别,使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目的和意义,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书籍,以及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指导课上和学生就某一本课外书籍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们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对课外阅读的理解做出总结,由此一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高涨,使学生保持饱满的阅读热情。

4 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效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应重视培养学生养成的正确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对于较短的文章,教会学生精读和泛读,并对文中精彩的段落进行熟读;对于较长且故事性强的文章,要求学生泛读,并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白不要盲目阅读,要分清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在平时课外阅读时学会积累与运用,将读到的精彩段落和语句摘抄下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翻看,加强积累和记忆,这样不仅能够巩固阅读的效果,从而还能够提升写作能力。

5 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课堂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指定的课本内容进行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但是仅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学习语文阅读知识是不够的,语文课上教师在讲解课本内容时指导学生掌握的阅读方法以及正确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是有所帮助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时,要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注意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在课堂中理解到的阅读知识充分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以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6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对加强学生的写作和交流能力都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不能只盲目的发号施令,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通过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来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并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课堂所传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同时,在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凤英.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09(22):84-85.

[2] 张敏.课内悟方法 课外求发展―― 课外阅读指导案例[J].小学教学设计,2006(13).

[3] 王永.引领孩子在梦想中徜徉―― 如何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J].教育艺术,2007(4).

[4] 虞小梅.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教书育人,2009(S1).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篇6

一、对拓展阅读的管理与指导

1、管理。

(1)、制订计划。我和学生都要制定拓展阅读的计划,我先把指导计划拿出来,学生才好根据我的计划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

(2)、介绍阅读材料。根据阅读需要,我也对所选的拓展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介绍,或介绍全书内容,或介绍有关章节,或介绍写作特点。

(3)、检查督促。每次专题阅读后,我都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摘抄卡等,并作好统计,在班上公布,以使学生更认真地进行阅读。

(4)、总结表彰。每学期或每次拓展阅读,对阅读中的经验、体会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表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的目的意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巩固阅读成果。

2、指导

(1)、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为了明确课外总体要求,调动学生参与、家长支持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我在初一学生入学后,就给学生宣讲课外阅读的意义,指导课外阅读的计划。

(2)、给学生确定阅读的时间和方式。拓展阅读材料选定后,还必须确定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方式。要在课内读的必须争取当堂完成,要在课外阅读的材料,则放宽尺度和要求。

(3)、指导阅读方法。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基本的阅读法,如朗读法、背诵法、三步阅读法、文体合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勾画圈点、摘录、评点、提要、质问难、归纳梳理等。

二、给学生指明阅读的基本途径

按照《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课文的教学实际出发,课外对学生进行有目的、计划地扩大阅读的活动。这项活动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见识,具体操作如下:

1、由学习短课文,拓展到阅读文集。如学习《阿长与山海经》,去阅读文集《朝花夕拾》;学习《纸》,去阅读冰心的诗集;学习《皇帝的新装》,去阅读安徒生童话集。

2、由学习课文拓展到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其他文章。如学习胡适《我的母亲》,去阅读的《回忆我的母亲》;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去阅读《后师表》、《三国演义》等。

3、由学习课文,拓展到读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的传记。如学习了鲁迅、朱自清、冰心等作家作品,去阅读《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等。

4、由学习课文,拓展到读与课文题材、写法同类的其他文章。比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魏苏的《台阶》,去读《父亲的爱》、《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等表现亲情的文章。

三、告诉学生阅读中要遵循一些原则

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原则,阅读也不例外,我在指导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告诉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外拓展阅读必须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阅读。

2、课内外相互促进的原则。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也反映了课内与课外的辩证关系。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和深化。课内打好基础,带动课外;课外积累和发展,促进课内提高。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所以,不是说要扩大阅读量要发展课外阅读,就是天天抱着课外书不释手。

3、读写结合的原则。读与写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从吸收与表达的角度,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吸收,为表达奠基、引路,表达对吸收起着加深、拓展的作用。因此,为教者,还必须要求学生既是“君子”又是“小人”。否则,学生只管成天埋头苦读,结果一动笔便束手无策。

四、拓展阅读要注意的问题

1、解决图书问题。开展课外阅读,必须解决图书问题,即保证可供进行拓展阅读的相关材料。我是通过让学生传看自己的课外书或借读学校图书室的书落实这一点的。

2、打好课内基础。课内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打好课内基础,即“得法于课内”。老师对精读课文的示范分析和略读课文的学法指导,引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阅读训练,领会阅读规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课外阅读才能有法可循、有路可走,才能真正做到“增益于课外”。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勾画圈点、批注、摘录提要、写阅读笔记等,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

(2)、养成勤问多思的习惯。课外阅读中,要注重养学生养成读思结合、勤问多思的习惯,要让学生以质疑和批判的眼光阅读,力求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3)、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主要是培养学生会用字典、词典,会参考资料,独立地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篇7

一、低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追求价值

通过低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研究,我们试图实现三方面的育人目标:一是读物推荐结构化呈现。开启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之门,激发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不畏惧阅读、喜欢阅读。二是阅读活动结构化架构,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调动学生主动识字、乐于阅读的积极性。三是主题交流日常化。积极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变得更加活泼自信,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成功体验。

二、低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教学内容

儿童在低年级阶段对儿歌童谣、童话故事等内容特别感兴趣。这些内容句式简洁,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定的重复回旋的语句,充满情趣,富有情节变化和强烈的感彩。

因此,我们在一年级上学期推荐学生进行儿歌童谣的阅读与背诵。以“学生成长体验”为出发点,借助于儿歌童谣这一载体,发展学生言语智慧。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独立地拼读儿歌,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吟诵儿歌童谣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真、善、美;学生愿意写一写儿歌童谣,用特有的形式记录丰富的童年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一年级下学期推荐学生阅读绘本故事。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有序观察图画;能够借助图画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喜欢反复阅读同一个绘本故事,有主动讲述故事的愿望和能力。

到了二年级,随着学生识字量的飞跃,我们推荐《小巴掌童话》《冰波童话故事选》《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等书。这些读物分别由若干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阅读起来既没有心理压力,又能帮助学生自然过渡到图少字多的文本阅读,逐步养成独立阅读纯文本读本的能力和习惯。

三、低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过程结构

以变式课型“主题交流课型”为例,简述这一课型的基本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交流。以游戏的形式进入课始状态,学生自由式交流近期阅读情况。这个环节便于教师及早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捕捉阅读拓展的方向,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做好铺垫。通过这个环节,营造宽松、民主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愿意交流,敢于交流。

(二)聚集话题,展开讨论。教师及时捕捉学生自主交流中生成的资源,集聚提升,抛出共性话题,引导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认识,以活动的形式巧妙连接。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又发展了阅读思维。

(三)自主展示,语海寻珍。引导学生结合读物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自主展示阅读成果。

(四)多元评价,拓展延伸。当堂对学生的阅读情况给予多元评价,激励学生持续阅读。结合自主交流阶段生成的阅读资源进行有效拓展延伸,推荐新书目。

四、低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教学的注意事项

1.不能仅局限于课内推荐读物的阅读。引导学生能将课内指导阅读与课外自主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拓宽阅读视野。

2.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指导意识。每堂“课内指导”课,到底基于学生课外阅读哪方面的指导,教师应体现长程阅读指导结构,形成课外阅读指导常规。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篇8

【关键词】 教学;阅读;动机;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2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名学生阅读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他语文能力的高低,也明显决定着语文成绩的优劣。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阅读量大、喜欢读书的同学明显比阅读量小不喜欢看书的同学词汇量更大,语言表达能力更强,作文能力更敏捷,思维更严密而有逻辑。但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想通过短期或课堂教学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语文能力,就先要让学生在课内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而要大量阅读首先就必须激发他们阅读的动机,让他们喜欢阅读,主动的阅读。

一、中学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指对课文和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的阅读,还应该包括在课外的大量内容的阅读。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也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引导,同样也应该包括课外阅读内容的指导。将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但在现目前的阅读教学中,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看都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从教师方面看,较多的只注重课堂内阅读教学,忽略课外阅读的指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方法对材料进行理解。但部分教师只停留在课堂提供的阅读材料,对课外内容有所忽略。殊不知课外阅读仍然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并起着课堂阅读教学不能替代的补充作用。课堂阅读指导时间短,内容有限,无法达到较为全面的指导,更不用说每个学生的阅读指导了。这也就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上处于盲目状态,有兴趣的无目的地阅读,无兴趣的根本不阅读。

2、从学生方面看,对课堂阅读内容被动接受,对课外阅读内容不感兴趣。现代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人们阅读的兴趣和数量都大大减少。这也影响到学生,学生在空闲时间里看书的少了,更多的是看电视、玩游戏或其他活动,阅读主动性不强。对上课是教师提供的材料是被动接受,没有自己的阅读爱好和范围,阅读量也明显狭窄,这就影响了他们对内容的理解。而下课以后他们的时间很少用来阅读,而花在其他的娱乐方式上。他们喜欢看电视或电影,但对阅读缺少兴趣,就更不用说长篇名著了。长此以往,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对阅读没有兴趣,对阅读内容理解不深,会明显影响到语文能力的提高。

3、学生阅读内容与兴趣与教师要求和课堂内容脱节。学生阅读兴趣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众多老师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也在教学中积极地引导。但一部分学生在阅读内容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选择的阅读内容则随意而为,如看漫画书,一些水平不高的网络小说,甚至一些学生看到了暴力、血腥的内容,而对于应该看的名著或经典则不清楚或不了解,阅读的内容与教学要求、与他们应该读的内容相去甚远。这些阅读内容对学生思想、心理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太多的裨益。因此,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而且不是泛泛的指导,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指导,引导他们有正确的阅读方式和内容。

二、学习动机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在他的学习理论中提高出了著名的学习动机理论,对今天的教学依然有着很现实的指导意义。他提倡发现学习,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认为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心理倾向,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促进和调节学习者的良好心理倾向和动机。学生会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对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与其让学生之间的竞争作为激发学生动机因素,不如提高学生内在的动机,让其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挑战自身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习的动机理论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将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能收到与传统教学效果不一样的效果。

1、给阅读教学的提高带来一种新的思路。传统教学方法注重阅读教学方法的指导,如对阅读文章结构的分解,内容的理解分析,掌握作者写作意图等。这些方式都无一例外是从外部给学生施以影响,教给他们一套阅读的方法。没有从学生内心需要出发去考虑阅读教学,这样的结果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动机教学给教师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教与学。因为事物的发展必然是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外因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去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从内心喜欢阅读、乐意阅读,再辅以外在的阅读方法指导,这样既从内在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又从外在给了他们方法,让他们有方法可循,阅读量和效果自然也就上升了。

2、能使学生获得精神满足,从而获得愉悦心理,形成积极强化。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喜欢阅读的人能通过阅读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人本主义方面解释了动机。认为人类在生存中有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认知和审美等方面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愉悦的心理,而这些心理的多次出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逐渐达到固化这种动机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激发阅读兴趣,或难以形成稳固的兴趣。通过激发学生内在动机,让他们喜欢阅读,在阅读中获得认知、审美的精神满足,从而形成积极的强化,让他们逐渐养成一种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3、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理论也是动机理论中的一个方面,它是指人们对于一定时期内达到某种目的的信念。它能影响人们对任务的选择以及从事任务时的持续性,还影响人们完成任务时的情绪,以及在完成任务中遇到困难时的态度。从内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喜欢阅读,获得精神满足和愉悦,形成积极的强化。这些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而自我效能较高的学生对自己会有更强的信心,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制定更高的目标,并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这些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能力的提高都和积极的意义。

4、能转变学生阅读观念,形成主动阅读动机。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后,首要的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多年的传统教学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多年的学习中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让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教师提供学习材料,学生按照教师设定的方法和思路进行学习。这就造成一种结果,一旦没有老师指导安排,学生就无所事事,或不知道学习的方向。这在阅读教学中表现为学生离开教师的指导就不喜欢阅读,不知道读什么好,也没有任何课内课外的阅读计划。激发学生内在阅读动机,让他们从内心喜欢阅读,再加上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能促使他们转变以前的地种被动接受的阅读教学,进而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观念,这样才能让阅读真正落到学生身上。

三、动机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动机在心理学上是指通过激发和鼓励,是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动机理论的运用其实就是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并在课外大量的阅读积累中为阅读教学打下基础。许多教师这方面已经做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如邓建东(2013)的《浅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王昌马(2012)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四种方法》等。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对于一直受到传统教育的学生来说,教师一直都是起着主导作用。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要起主动的引导作用,改变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常常表现为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学生认读生字词,引导学生分析结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逐渐理解文章中心,然后老师给出练习进行巩固,这是典型的教师主体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其实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方式,如讨论法、项目分解法、指定阅读材料法等方法的结合。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形成学生主动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读中收获快乐,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课堂组织教学也要转变为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方式。如在课内给定阅读材料,让学生根据要求阅读,自主解决遇到的生字词,并主动质疑,讨论解决等方式,教师最后给予点评和引导练习。通过各方面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引导学生观念的改变,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培养个性化阅读,让学生获得满足和愉悦。现在的教学仍然是班级授课制,但每一个学生有着不同的阅读个性,如果教师给定的材料单一,显然不利于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教师在平时多了解学生的阅读爱好,阅读习惯等各方面的内容,然后根据不同的群体有针对性的制定阅读计划。课堂内容不好分散,但课外阅读可以多方面指定。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完成不同的任务。这样,他们能在喜欢的阅读内容中找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理的愉悦,进面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个性化阅读,让整个学生群体都有所提升。当然,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忽视,不仅要指导他们的阅读,还要引导。一些学生的阅读面过窄,或阅读内容不适合,都应该由教师给予帮助和引导。

3、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质疑的精神。由于课堂上阅读内容比较单一,又相对较少,很多学生喜欢在课后阅读他们喜欢的内容,这些内容也会因为年龄、性别、喜好不同而不同,如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等。传统教学中许多老师视之如洪水猛兽,唯恐让学生避之不及,更不用说解决他们在阅读中存在的疑惑了。殊不知这些小说也一样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应该保护他们的这种阅读兴趣,并加以积极地引导,让他们阅读一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相关书籍,并解答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保护和更深层次的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4、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内是教师引导学生,内容相对单一,主要是阅读方法的获得,而课外阅读则是量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升必须是课内外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专注于学生课内的教学引导而忽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对学生课外阅读设立计划,指定相应的材料,并定期要求学生讨论等。这些工作虽然让教师工作量加大,但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李小融.教育心理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下一篇: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