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背诵指导策略讲究背诵指导策略

时间:2022-01-14 12:34:52

讲究背诵指导策略讲究背诵指导策略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复述和背诵。可现实中一旦提及背诵,总被贴上“死记硬背” [1]的标签,而“死记硬背”多是阻碍孩子多方面能力发展的“绊脚石”。有效的背诵方法对孩子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弊”。文章作者在教学中从“巧背文、复读文、牢诵文、细品文”四大方法着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背诵,促其能力发展,成就其内涵。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背诵;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改革至今,语用已经成为教学思路的常态。然而,学生在语用的路上,却频频出现“语言断路”的现象。追根溯源,学生语汇储存量的匮乏缘于对背诵的不够重视。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尝试探究背诵指导策略,呼吁要让学生多背诵,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巧背文,促记忆

人教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科书后的“思考练习”中经常要求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相关语句”。笔者认为这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因为喜欢,所以有意强制自己背诵;因为是有意识的行为,所以内在驱动力强烈;因为求知渴望强烈,所以寻求捷径,而背诵的捷径只能是对记忆规律的掌握。

俄国伟大生理学家谢切诺夫曾称:“记忆是人一切智慧的根源。”[2]由此可见,记忆的智慧端口就是背诵这条通道。那么,如何才能尽善尽美而又巧妙地挖掘智慧的源头,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品”呢?

1.语境重塑

语言环境重新拼接是增强记忆力的前提,当某种欲望驱使大脑神经刻意去执行某段文字的识记时,注意力便会高度集中,尽可能地调动已有的知识结构重塑文段意境,以最快的时间背熟,且长久存储。倘若碰到特别生疏的语句,应多尝试几次,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观潮》第四自然段描写近观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景象,学生们在背诵这段时多次出现“断链”现象,笔者利用动感课件协助学生们自行搜索 “巍巍长城”与“战马奔腾” 的熟悉画面,再与“横贯江面”“浩浩荡荡”的文句两相拼接比照异同,记忆的欲望立马让学生们的脑海中浮现出大潮的壮观场景,从而背诵也就顺畅了起来。

2.断篇求忆

记忆的保鲜期有长久的和短暂的。诸多学生对部分内容的残留记忆不会长久,经常性地在“提现路上”堵塞不通。此时,教师不能一时心急扼杀了学生的背诵兴趣,而应该帮助其打开记忆仓库的大门,有方向地搜索记忆深处的只言片语,间接地回忆出原文,以保持其背诵的积极心B。

3.熟背默写

一段文字经过理解消化自然能成为学生知识宝库的囊中之物;经过熟读熟背,系统地形成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此时此刻,只要多阅读几遍,就能流利地背诵下来;只要记忆的闸门一打开,提起笔来一默写,自然会“下笔如有神”;不管“对背”或“提背”,检查的结果总会令人满意,学生的记忆能力更会令你大开眼界。

不过,通过背诵积累的大量材料要想长久地储存并适时运用,一定要根据识记程度对遗忘过程的影响,注意安排有效的复习才不会让学生的记忆仓库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林。

二、复读文,促理解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背诵古文时,因为常受时代文字的限制,学生难懂难背的概率高,教师再多的讲解也是“隔靴搔痒”,毫无益处。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内化语感。多遍读书,需要诵读者有感情地理解投入,才能促进诵读者边读边想的能力,而随着诵读次数的增多,诵读者的理解能力也顺理成章地“扎根”在层层递进的情理之中。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五绝古诗背诵时,由于正值知识系统构建初期,无法瞬间悟透其中的诗韵,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趣诗意,才能在浑然不觉中得以理解直至张口即背。

《赠刘景文》是苏轼同好友互勉的一首托物言志的诗,其诗境不是二年级学生能轻易触及的情感高度。就朝代背景及诗人处境就已是学生探知的“隔热板”,更别说理解诗中暗藏的苏轼对刘景文身处绝境的同怜与劝慰。貌似悲寂凄凉的“荷尽”与“菊残”,只为衬托那股“傲霜斗雪”的气节,最终在诗人的笔锋转角处呈现一片灿然如锦的秋末冬初的 “橙黄”“橘绿” 图,以告知对方“莫为眼前难而困,应就未来且奋进”。

背,难;解,难上加难。笔者采用了“复读”至诵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渡过此难关。①师范读,声情并茂的语感为学生奠定情感基调,让诗有意境;②自由读,尽管未能立马悟通诗意,至少读有停顿;③对对子读,找出上下两行诗句中对仗的字或词:“荷尽――菊残”

“擎雨盖――傲霜枝”“已――犹”“无――有”等,读得稍有节奏;④空间读,在诗文注释与课前预习所搜集的材料帮助下,边读诗句,边想象其中的丰富画面,试着半背读诗,读出其明显的意思;⑤放手读,在笔者课前精心配制的动感课件引领下,让学生自行凭图脱文试背……通,则顺背;不通,则多引导再读。反反复复地读,反反复复地试背,苏轼劝慰刘景文的诚心也在渐渐的思维探路中形成了自我的记忆屏幕。

三、牢诵文,促规范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民族语言和文字,这难免会影响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运用。笔者推荐指定学生所背的都是经过认真选择和精心锤炼的脍炙人口的一些文质兼美的、催人上进的名篇。低年级三字、四字识字口诀,高年级律诗及古代文言文, 中高年级科学小品文及名人成长故事、童话故事等,皆出自中外名家笔下,无论何种体裁,都朗朗上口,讨得学生喜欢。日夜阅读,长期熏陶。无形中,不断的诵读牵引着学生的内化语言达到标准,无声无息地做到了文从字顺的规范用语。

四、细品文,促思维

文本背诵与思维感知始终是相斥的,会背未必悟通。学生在背诵文段时,应该细细品味文本,弄明白每个文段的表达顺序,搞清楚文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落实朗读详尽字词时的语感处理,在不断的探究悟读中,文本的思路才会渐渐转化为学生的思路,需识记的内容才会熟络于心。但是在背较长文段时,常常无法一蹴而就、轻易悟背,因此,必须学会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寻找文字间的层次感与空间感,把长文读成短文,把长句读成短句,甚至只读成一个词或一个字。在此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再次在脑海中“画大树”,由字、词、句画回原文这棵“大树”。

如背诵《猫》一文时,可以让学生三“品”文本。一品,理清并列篇章风格:古怪与可爱;二品,捋清文段总分构段特点:从“老实、尽职、贪玩”中读出“古怪”,从“淘气”中读出“可爱”;三品,文句表达:长文变短。当学生仅读成“古怪”一词时;再回溯文本“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胆小又勇猛”“可爱”,最终顺着“任凭……也”“非……不同”此类关联词在脑中进行“添枝加叶”,让这般古怪性格的“大树”重描完整。这样归纳概括的次数越多,背诵的熟练程度也就越高,越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如果说,人们的头脑是贮藏知识的宝库,那么,背诵就是往宝库中输送宝物的有效方法。当代著名作家巴金在介绍写作经验时,说他十二三岁时就会背几部书,其中包括有222篇佳作的《古文观止》。 [3]可见,有效的背诵方法的确能成就学生们的整体素养。因此,我们要呼吁背诵,也要相信“背诵”必能让学生大展语用而促进其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省玲.朗读与背诵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版),2011(1).

[2]汪绪荣.以形式多样的背诵强化英语教学效果[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版),2010(9).

[3]陈文星.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积累和运用[J].新课程导学, 2015(12).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拱辰濠浦小学)

上一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主题式亲... 下一篇:“习之功”思想引领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