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范文

时间:2023-09-28 07:02:50

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

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篇1

【关键词】 国土资源 管理 问题 思考

1 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地少人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用相对较少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十三亿人口,同时确保国家建设的持续发展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成绩。目前,随着建设用地不断扩大,耕地的锐减等现象,国土资源管理的形势日益严峻。其重点问题集中在土地保护政策与发展、立法与执法等方面矛盾的激化。

1.1 土地保护政策与国家建设发展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土资源管理为我国的城市建设、乡镇城市化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日益严峻的用地形势与耕地保护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冲突。一方面,受一些不正确的发展观念、政绩观念的影响。部分地区不惜牺牲环境保护、土地节约利用、大片耕地等换取短暂的发展机会。导致了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断的膨胀,甚至难以控制。另一方面,耕地面积的锐减,违规、违法用地的猖獗,导致了我国节约用地制度、耕地保护制度等基本国策执行难。严重危害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成效,致使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明显不足。

1.2 国土资源管理立法与执法的若干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很重视立法工作,坚持走依法治国道路。在国土资源管理方,我国的立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虽然一直受到重视,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第一,法律对于国土资源管理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描述不完善。致使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在实施土地审批、监管等工作时权限受到限制(如国土资源管理人员无权限制人身自由、无权处理执法中的财产问题等),不利于土地使用监督执法。第二,我国农村的土地管理改革脚步缓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等的转让等行为较为混乱。如村集体建盖的小产权房大量流入商品房交易市场,并且在房产建设过程中严重侵占了耕地面积。又如,村民乱建、乱盖等现象严重。庄基地的乱批、乱占现象等,严重影响了国土资源的有效管理。立法的不完善导致国土资源管理监管松懈,对于违法、违规的查处普遍存在宽、松、轻现象,使国土资源管理执法不够坚决,缺少震慑性,存在较严重的“差别化执法”现象。

2 国土资源管理现状的思考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我国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处理好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是实现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增长的需求。

2.1 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实效性

首先,加强国家土地政策的执行和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提高各部门对国土资源管理的认识,纠正国土资源使用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提高国家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等政策的实施。其次,谨慎推进农村,避免农村土地管理过程中的过激行为,通过法律、法规宣传,国家土地政策宣传及各方面的教育,使广大农民能够在国土资源管理上与国家形成统一认识,提高农村土地管理的实效性。再次,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的膨胀,坚持科学用地、规划用地,确保土地资源利用的最佳状态、最好效益。第四,扮演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国家土地管理中的角色。一方面,要发扬人民公仆的服务精神,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仆形象。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国土资源管理的监管力度,积极的查处土地使用过程中的违规、违法等行为,并严厉处理,确保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性。第五,重视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科技化建设,建立可统一规划、方便联通、资源共享的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库,提高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

2.2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依法性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于国土资源的管理必须建立在法律基础上,坚持依法治理、监管等。首先,加强工作人员及群众的法律意识,组织相关法律的宣传、学习等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促进依法执行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其次,重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农村宅基地管理、集体土地使用权限转让等方面的立法不足要积极的进行研究,不断的完善,减少执法过程中的阻力,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成效。再次,通过法律明确国土资源管理中不同部门、人员的权、责、利等方面的关系,提高我国耕地保护等方面的执行效果。第四,通过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建设,促进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节约用地工作、地质灾害防护工作等等的开展,提高我国土地的使用效益,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第五,通过法律权威提高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对于违法、违规用地的查处力度,避免不敢动、不敢管、走形式等国土资源管理模式,将我国的土地管理政策落到实处。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强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第六,通过立法完善土地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将土地违规、违法开发、使用的监督、处理等工作落到实处。加强依法处理土地纠纷、土地使用问题等方面的力度,提高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意识,促进依法治国的实践。

3 结语

我国地域辽阔,地域形式复杂,对于国土资源的管理要通观全局,从长远发展着手,协调土地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在国土资源管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土地审批、土地使用监管、地质灾害预防等工作,保护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及良好秩序,不断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水平。使之能稳定的、持续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缓解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膨胀之间的矛盾,加速我国的发展和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大鹏,解析新时期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2(26):209-209.

[2]田志刚,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分析与对策浅探[J].中国房地产业,2013(03):423-423.

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篇2

关键词: 政策;国策;基本国策

基本国策即国家的基本政策,是党和国家对关系全局利益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工作所规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它通常是国家管理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的政策,是国家规范全国范围内较长时期行为的总政策和在某一基本领域所实行的主要政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政策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

但对于这样重要的问题,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基本国策的内容和渊源问题。我们从公开的资料上,好像找不到这个问题的完整和权威答案,对于我国目前到底有多少基本国策,这些基本国策是哪些部门制定的或是以什么形式体现的,众说纷纭。理论界对我国基本国策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很不够。笔者拟就我国基本国策的内容及渊源作一探析。

一、我国基本国策在认定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在很多方面使用了“基本国策”这一概念,但对于我国目前究竟有多少项基本国策,在认定和认识上并不统一,有关部门也未就其内容及内涵进行统一的、权威的规定、表述和诠释,使用范围也很随便,因而众说纷纭。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副主任、高级编辑林治波认为:“说法五花八门,具有共识的只有计划生育一项。涉及的其他说法,还有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男女平等、科教兴国、节约资源、水土保持、依法治国、推广普通话、保护知识产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民族团结、多党合作、一国两制、共同富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国防现代化、禁毒等等,但其中哪些属于基本国策,至今没有完整准确的说法。”[1]

中共中央党校刘应杰在其《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读本》一书中,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四大发展战略,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男女平等作为五项基本国策,将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2]。该校苏杨等人则认为有“计划生育、男女平等、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对外开放、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资源”七大基本国策,科教兴国、一国两制、保护知识产权等不是基本国策[3]。

宁夏大学李斌在其自编教材《当代中国国策综述》一书中,认为:“当代中国的基本国策有很多,譬如:一国两制,对外开放,民族区域自治,科教兴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依法治国,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实行男女平等,信用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4]

国家义务教育九年级《政治》课本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中,所列基本国策是对外开放、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三个,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战略提出,未列入基本国策[5]。

除此之外,还有“计划生育、合理用地和环境保护”三大基本国策说[6];“人口、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对外开放、男女平等”五大基本国策说[7]等等。原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认为,保护知识产权也是基本国策[8];也有一些将某些问题作为基本国策的建议或提议,如2005年3月9日,中共云南省委等四大家联名向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将国民营养工作列为基本国策的议案》的建议[9],还有的建议将低房价作为基本国策[10]等等。

从网上搜索“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哪些”这一问题,得到的答案也五花八门。某网站给出的最优答案是“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一国两制等”,给出的其他意思相近的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依法治国、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实行男女平等,其他的答案还有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认真执行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等[11]。

从上述对基本国策内容的表述上,可以看出,人们对基本国策的认识非常不一致,不仅在内容上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问题,在表述上也不尽相同,如人口、计划生育、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人口素质问题;国土资源、耕地保护、合理用地、节约用地问题等等。

1998年,山东省东阿县环境保护局曾致函中央有关部门,询问我国基本国策的明确表述。该部门答复说:关于我国的基本国策,目前在中央文件及中央领导同志讲话中已作出明确表述的有:(1)计划生育。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保护环境。十五大报告在讲到这一基本国策时指出,要“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土地管理属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一项内容;(3)对外开放。十五大报告指出:“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4)男女平等。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江泽民主席在致词中提出:“我们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1]。 这一答复对四项基本国策作了扼要说明,有助于人们解疑释惑。但据笔者查证,这一答复很不准确,也很不全面。

二、我国目前基本国策的内容及渊源

笔者通过对目前称之为“基本国策”的各项内容进行查证和研究,发现虽同属“基本国策”,但其制定(或界定、认定)部门、渊源或体现形式却有着很大的不同。经笔者查证,我国基本国策的渊源主要有以法律形式确定、以党代会报告或文件的形式确定、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确定、以国家计划纲要形式确定、以政府白皮书的形式确定、以政府规章形式确定和以领导人讲话形式确定等多种形式。

(一)以法律形式确定的

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目前主要有耕地保护(1998年)、计划生育(2001年)、男女平等(2005年)和节约资源(2007年)四项。

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篇3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管理;土地执法

近年来,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采取了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土地执法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为了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的长效机制,应该依法管理,严格执法,坚持不断。在强化土地执法查处违法用地行为时,应该从县乡镇村基层抓起。

一、强化齐抓共管,巩固土地执法工作的支撑点

根据国土监字[1998]19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土地执法”是贯彻落实中央治本之策,是适应土地管理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要求,是加强基层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工作的一项创造性措施,也是一项预防非法占地、抑制越权批地的重大举措。

在加强土地执法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应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大力支持土管队伍依法行政,并建立和完善新的机制。如法院部门在土地执行案件中要做到快速高效;检察院、公安部门应该同土地局建立联合办案制度,要做到有案必处;纪检、监察部门对于涉及土地违法案件的党员干部要及时作出党纪政纪处分;城建部门在规划控制等方面要做到与土地局协同作战;新闻单位要提供优质、快捷的宣传服务,要象抓计划生育一样抓土地国策和土地执法的落实。

二、强化法制宣传,选准土地执法工作的切入点

为加强土地执法,增强干部群众土地法律法规意识和忧患意识,我们应该始终把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

1 面向社会宣传发动。以宣传中央相关文件、土地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认真学习《土地管理法》,以会议、通告、广播、电视、标语、宣传栏等等形式进行宣传。在抓好常规宣传的同时,注重土地日、地球日、人口日的宣传,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演讲比赛,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召开座谈会,拍摄专题片,举办文艺晚会等宣传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2 面向领导宣传促动。各级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土地法,认真领会土地法要义,为促进各级干部带头学习土地法发挥表率作用。在各种会议上宣传土地法律法规和国情外,举办相关的培训班,更加全面地学习土地法律法规知识。

3 面向农民宣传鼓动。组织文艺宣传队到各乡镇进行巡回演出,深入到田间地头,以农民群众喜闯乐见的形式,宣传《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央治本之策和《刑法》的有关条款。

4 面向学生宣传启动。与教育部门联手,在中小学开设国土教育课。结合本地实际,编写教材,向学校发送土地法律知识问答试卷。把宣传触角伸向学校,不仅使未来的建设者从小就树立起土地法制意识和惜地护地意识,还能使他们起到宣传家长的作用。

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扎实有效的宣传工作,让土地管理特别是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把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交给群众,根植于群众的沃土之中,从而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强化执法基础,创新土地执法工作的着力点

1 健全执法网络。成立“土地执法监察领导小组”,设立土地管理办公室,配备兼职土地监督员、信息员,监察人员实行登记造册管理,人员变动就及时补充,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土地监察网络。

2 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土地监察目标管理制度,对重大土地违法案件进行备案,并进行追究;实行土地制度、土地监察工作报告制度、立案审查制度、土地违法案件统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同时,还应建立分级定期巡查制度和土地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

3 强化业务培训。为充分发挥基层土地监察人员的监督作用,以乡镇为单位,利用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土地监察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使他们掌握和精通土地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火力培养精通执法工作的业务骨干。

4 完善监督机制。为了增强违法占地信息反馈功能,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话,为群众参与监督提供了方便。

5 加大执法力度。在案件查处工作中,土地部门应该实行本系统上下联动,组成联合执法队,定期开展“土地执法月”活动。同时联合公安部门成立执法队,及时有力地查处土地经济违法案件。对违法占地、阻碍执法者作出严厉处理,并公开曝光,达剑震慑、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6 加强工作。实行县级领导接待日制度,建立县、乡、镇三级网络,土地部门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和接待室,做得有专人接待。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能当场拍板的当场解决,对复杂问题,指定办案人员限期解决,这样可以有效遏制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

四、强化创新管理,凸现土地执法工作的新亮点

保护耕地是土地基本国策的核心内容。为此,我们坚持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力度。

1 全力保护基本农田。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并设置公告牌,发放基本农田保护区通知单,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档案,建立完整的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并实行责任人负责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严格实行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2 严格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实行政府进行全程土地管理,规范土地交易,公布地价、公开拍卖,增强工作透明度。建立土地储备制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完善土地使用制度。

3 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在土地执法中,我们坚持标本兼治,始终围绕严格保护耕地的目标。实行领导人责任制,以点带面,将开发复垦整理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实行土地科学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结束语

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篇4

[关键词]国土资源 可持续利用 保护

[中图分类号] P285.2+3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12-1

国土资源是指一个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领空范围内的全部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部分,国土开发整治的对象,主要是指自然资源。国土资源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它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到生产力布局的经济效果,而且影响与其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如果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中没有遵循生态经济原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生效益,就会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受到破坏和损害,就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在此,笔者就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研究略作分析。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和资源性生产大国之一。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本国的资源开发,成功的实现了发展经济的目标,但是我国的人均占有量极少。资源再多,怎么会够13亿人口用呢? 就拿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险峻形式来说吧。近年来耕地大量减少,人地矛盾日趋严重。耕地资源人均也数量少质量低。一是人均耕地在世界上处于低水平。二是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低。三是耕地退化严重。受荒漠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的40%不同程度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危害。保护耕地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大事,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能否顺利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迎接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我国国土资源紧缺的状况将长期存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同国内资源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利用率不高,前景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实施,国民经济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产业结构调整和需求结构层次的升级,将继续保持对自然资源的旺盛需求,资源紧缺状况又将进一步加剧,我们必须在加快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内资源。

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是指国土资源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影响后代人的发展条件,保证有限的土地供给能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土地需求,要让国土资源配置在数量上具有均衡性,在质量上具有级差性,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全局性,从而实现自然协调性、经济连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统一。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土地利用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持生态”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在生态合理、经济可行、社会可接受的控制目标约束下,实现经济社会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和谐发展。

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涉及到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战略以及产业政策、环境政策、价格政策等诸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和实施可持续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土地管理的龙头”,以实现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利用的措施:①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环境资源的需求将是持久的,新世纪中国否获得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实现人口控制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可以说是我国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最基本的措施,因此“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不能有任何松懈。同时要大力发展教育,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以增强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②科学规划与开发土地,保护耕地,深化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的研究。区域土地规划工作已在不同的区域层次上展开,同一层次上的区域单元要做大量的同类工作。③建立土地资源利用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运行机制,我国的土地持续利用除保护土地资源、保证其生产力的持续性外还应调整各业用地矛盾,使其用地结构能保证整个社会健康、平稳地发展,这是同发达国家持续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概念不同之处。这是因为我国人地关系极其紧张,产业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的特点所决定的。所以我国的土地持续利用可定义为:“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人们粮食需求和社会协调、平衡发展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措施。④要把提高工地利用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要坚决实施退田还湖、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等战略性措施;在林业生产中实施将“砍树人变成种树人”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注意大江大河源头及中上游地带的植被修复与水工保持;在城市化、工业化及工业结构调整中,要坚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发展生态城币、绿色城币和生态工业与绿色工业,改善城区与工矿区的国工资源品质。

另外,加强对土地使用方式的管理,保护国土资源的数量稳定,刻不容缓。具体保护方法:(1)以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实施弹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是中央政府在我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出于国际和国内粮食安全考虑做出的正确决策,目的是保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一直以来,中央以及各地政府在各种规定中着重于耕地的数量保护,对新开垦土地的质量标准要求模糊,更没有考虑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应当以这样的耕地总量指标作为实现动态平衡的目标,实施有弹性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2)严把用地审批关。根据动态规划严把用地审批关,对改变用途的耕地加强批后实施监管,坚决纠正、收回各种违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对重点地区、重点城市、重点项目组织检查,强化建设用地批后实施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备案和批后核查制度,建立土地利用信用评价机制。(3)全面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听证制度。

拟定或修改基准地价、编制或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定或修改区域性征地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拟定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方案的,应当告知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为今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践行执政为民、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加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提供较为完善的实体和程序保障。

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篇5

【关键词】基础测绘 促进 钦州市 土地管理

现阶段,我国人均资源匮乏, 经济 发展迅速,人地矛盾突出,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今后一段时期,上述矛盾还将继续存在,而且有加剧的趋势,因此, 科学 、合理、持续利用好资源,特别是加强土地资源的利用管理,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基础测绘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先行性的基础工作,既为经济建设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又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测绘的成果数据是各项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也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1 基础测绘的主要内容及服务功能

基础测绘成果是认识世界、利用 自然 不可或缺的媒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我国 现代 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手段,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随着土地管理工作范围和领域的拓展及延伸,急需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土地管理行政管理体系,利用现代技术强化宏观管理,实现科学决策。由于基础测绘与土地管理是服务与被服务、保障与被保障的关系,如果进一步把基础测绘与土地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基础测绘的技术、成果等优势,不仅能为土地管理提供服务和保障,也能更大范围地发挥基础测绘的作用。

1.1基础测绘的主要内容

1.1.1建立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其测绘主管部门批准的基础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及加密和复测。

1.1.2对国家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和更新。

1.1.3本区域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更新。

1.1.4根据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周期,对前述项目的内容进行复测或者更新。

1.1.5其他基础测绘项目。

1.2基础测绘的服务功能

1.2.1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服务。

1.2.2可以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服务。

1.2.3可以为土地监测调控提供服务。

1.2.4可以为 电子 政务建设提供服务。

2 土地管理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分析

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如实准确地测量土地面积,绘制地形图,建立地籍资料,形成数据库。基础测绘作为前期性、基础性工作,能够为土地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基础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土地规划进行动态控制,才能达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工作目标。土地管理对基础测绘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等方面:

2.1地籍管理需求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它具有提供计税依据、产权管理依据以及用户需要的地块信息等功能,而且地籍信息系统还是多种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系统。

2.2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为保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必须选择快捷有效的方式来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与管理。为此我们需要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来发现和提取土地变化信息,以满足土地利用数据建设的需要。

2.3耕地保护工作需求

鉴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决心采取世界上最严厉措施、最严格制度来保护耕地,严格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切实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借助基础测绘成果先后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开展耕地数量质量、耕地后备资源普查等专项工作。

3 基础测绘对于土地管理的促进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各级国土部门为国家提供准确的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土地规划、整治、开发利用、税收等提供有关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基础测绘的快速发展,使得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应用领域的最高形式,它向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定性、定量、定位以及可视化的工作条件,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管理办公的效率,而且可以为全方位地考虑土地问题的方方面面,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信息,有效地提供土地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土地管理部门面向社会的窗口,它的运行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有助于国土资源管理执法行政公平、公正、公开。伴随着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必将增强土地管理的综合效益,提高土地管理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

4 钦州市基础测绘工作已经成为土地管理工作飞跃发展的瓶颈

钦州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起步较晚,1993年钦州市城区才有了第一批65.75平方公里的1:500地形图,2001年才有了第一批100平方公里的1:1000地形图。在随后的几年的时间中,钦州市地形图的测绘和更新一直紧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步伐,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求。但由于对基础测绘工作缺乏一个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不能及时对土地变化情况进行更新,致使土地信息更新跟不上土地管理工作发展的步伐。目前,地籍图件内容陈旧、现势性差是土地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且又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5 把土地管理和基础测绘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基础测绘实施,促进钦州市土地管理快速发展

为了改变钦州市基础测绘成果现势性较差的现状,明确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基础测绘的目标和任务,发挥基础测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钦州市国土资源局本着统筹规划、保证重点、满足急需、分步实施的原则,紧密结合全市经济和城市规划发展,构建数字钦州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地理框架建设的需要,组织编制2008—2020年钦州市基础测绘规划,为土地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基础。

5.1空间基准体系建设,为土地信息获取提供了技术保障

5.1.1建立钦州市统一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近期布设d级gps控制点18个,于2007年布设完毕,控制整个钦州市市本级,控制面积约4542平方公里。另外,2007年布设e级gps控制点,共计51个点,控制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5.1.2 启动钦州市cors系统建设。在钦州市规划区约1089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立4个固定基准站和1个 网络 监控中心,并辅以高精度的大地水准面,建成高精度、高效率、高覆盖率的网络gps系统。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如因特网和广播网,可24小时、连续地向各类需要测量和导航的用户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的信号。

5.2建立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的测制与更新体制

目前,地籍图件内容陈旧、现势性差是土地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且又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的测制与更新体制。

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地籍测量与地籍实时修测的工作成果是提高基础测绘成果现势性的有效方法。同时,为保持基本比例尺图的现势性,必须修测更新现有的地形图。根据钦州市城市建设与发展需要,2006年正在进行钦州市主城区1:500和1:1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修测工作。2007年-2010年将对钦州市金光 工业 园进行1:1000地形图23平方公里进行修测。2007年修测金谷工业园1:1000地形图8平方公里。修测在原有数字化地形图基础上进行,并采用全数字化成图法修测。

此外,从节约型管理角度考虑,土地管理部门可以在基础测绘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地籍要素的测绘,从而避免重复测绘,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降低生产成本。

5.3建立钦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效率

根据钦州市 发展 的需要,建设钦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分三步走,首先,选择基础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各种子系统,如数据采集、管理和数据转换系统、基础地形信息和基础空间数据管理、应用与数据更新系统、地名库管理与应用系统、控制测量成果管理系统等。其次,建立钦州市1:10000以下的城市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库,初步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最后,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建立钦州市基础地理数据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开展应用服务。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真实再现全市的地形地貌,为我们全面了解钦州市的 自然 地理环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间支撑,并为可视化地掌握生态资源、模拟和仿真生态重建过程中重大决策实施提供基础支撑,确保我们能够 科学 地开发自然界,动态监测和合理地配置资源,有效把握发展 经济 和保护环境的平衡,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数据增值服务。例如:通过以不同时期的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和正射影像图为数据核心,结合土地利用详查图,可进行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为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为数据核心,结合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专题数据,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以及3s技术,可更好地分析耕地分布现状,提出社会经济与生态合理退耕还林规划方案,增强退耕还林规划的可操作性。

5.4加强测绘队伍建设

《物权法》的实施对测绘尤其是地籍、房产测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确权、房产面积等纠纷可能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测绘成果经得起公开查询、经得起行政诉讼。当前因为编制的限制,测绘队伍普遍存在人员少、技术人员紧缺的现象,有不少业务人员对政策业务还不够熟悉,以致引起土地权属和房产面积的争议、行政复议诉讼等。这需要加强宣传,学习政策法规,并通过培训提高测绘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

5.5推进钦州市信息化测绘进程

信息化测绘以基础地理信息获取空间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服务 网络 化社会化为特征,强调数据采集内容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强调对测绘成果的再加工、信息整理、综合分析和深层次应用,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相符的。在思想上,测绘单位要改变观念,由提品转换到提供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测绘服务领域;在技术上,要跟踪国际测绘科技发展趋势,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组织快速空间定位、智能数据获取与生产、网络管理与分发服务中的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改造和完善现有的技术和工艺流程;在管理上,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投入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创新工作机制,促进信息化测绘建设稳定发展。

参考 文献 :

[1]钦州市基础测绘规划(1997-2010年).

[2]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在国土资源信息化中的作用.

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篇6

这次全县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近年来,在国家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国土资源部门工作定位准确,服务积极主动,耕地保护成效显著,用地保障更加有效,土地和矿业权市场不断规范,矿政管理规范高效,执法监察力度切实加强,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2011年,国土资源工作呈现三大亮点,一是土地收储走向了管理规范化,全面落实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共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134宗,实现土地收益1.67亿元,国有土地资产基本盘活,运用市场机制经营城市步入良性轨道。二是土地整理项目稳中有增,实施了宋家坪吉家坪等一批重大土地整理项目9个,建设总规模3.27万亩,实现了我县全年耕地占补平衡有余的目标。三是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效能大幅提升,全面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动态巡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确定了295名村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员,构建了县、乡、村三级执法监察网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国土资源系统的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前面,万军同志传达了市委书记张智全、市长汪海洲关于全市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批示,宣读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兑现2011年度国土资源目标责任奖的决定》。对获得2011年目标责任奖的乡镇进行了表彰奖励,并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守元同志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国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管子·乘马第五》中说“地者政之本也”。人类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土地资源的变革史。保护和合理利用好国土资源,始终是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我们要切实增强时代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立足全局,着眼长远,进一步深化对国土资源工作的认识,切实抓好国土资源工作,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一)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改革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土地调控、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地质工作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大举措,明确要求从严从紧、管住管好国土资源。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做好国土资源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深化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重大部署的认识,切实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真正做到节约集约、合理利用资源。

(二)把思想统一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上来。“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国土资源是实现富民强县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市场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称“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矿产资源的有力支撑。在加强宏观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保护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保护,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历史性课题。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资源需求旺盛,我们面临的资源压力将越来越大。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就必须加强对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调控,特别要着力破解建设用地瓶颈制约,增强依法管地的执政理念,树立依法用地的法制意识,推动高效用地的发展观念。

(三)把思想统一到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原则上来。《孟子·尽心》中讲到“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土地是国脉所系,民生所依。国以民为本,民以地为生。全县上下要将保护资源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永恒的发展主题,把集约节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贯彻落实节约能源、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彻底摒弃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彻底摒弃拼资源、拼消耗、先破坏后治理的错误倾向,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政府决策的基本要求、企业发展的刚性约束、全社会共同珍惜的自觉行动。

二、树立四种意识,科学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基础性、特殊性、重要性很强的工作。“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的就是土地囊括万物,离开土地,一切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土地是要素保障的重中之重,要牢固树立“土地活则全盘活”的理念,把突破土地要素瓶颈作为首要任务。在一产发展上,要通过加大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提高耕地质量,通过依法合理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在二产发展上,要突出项目批地征地和熟地供应,以政府掌控和储备的土地资源,确保重大工业招商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在三产发展上,要突出城市建设用地保障和经营管理,推动城市空间拓展和品位提升。

(一)牢固树立“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要更多地注重监管、注重预警、注重服务,转变国土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更好地参与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维护群众权益。要着眼于履行职能、落实责任,不断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层层建立完善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创新压力传导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土地违法问责制度,真正让工作有目标,任务有分解,责任有落实,增强国土资源系统的行政执行力。要彻底改变国土资源“一家管、大家用”的局面,形成“大家管、大家用”的工作格局。规划部门要守住规划红线,防止一些部门单位弃旧建新、建小批大,发改、工信部门要严把工业项目审批关口,决不能让优势资源被劣质项目占有,各园区要把眼睛擦亮、眼光放远,决不能出现圈地项目和钓鱼工程,努力实现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推动全县经济跨越发展。

(二)牢固树立“护土有方”的创新意识。保护资源、保障发展,是国土资源工作必须突出并始终贯彻的一条主线。要千方百计挖掘资源,抓好后备资源的勘查,实现占与补的总量平衡,严格履行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法定义务,科学确定和动态调整土地储备计划、储备量和储备期限,重点收储升值潜力大和城市改造急需的地块,搞好对闲置土地和未利用地的收储,加强对收储土地的整理,提高收储土地净地率和质量,为土地经营提供充沛资源。积极主动地做好项目争取工作,特别要加大祖厉河城区段地质灾害治理、东部煤炭资源勘查等重大土地整理开发和地质勘查找矿项目工作力度,争取早落地、早开工、早受益。要千方百计节约资源,不论是土地利用,还是矿产开发,都要坚持以规划为前提、以政策为导向、以监管为保障、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在支持重点工程建设、重点产业发展的同时,有效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千方百计用好资源,按照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的要求,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认真落实全县291.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把指标层层分解到乡镇村组,细化到农户,落实到地块。

(三)牢固树立“动土有据”的法制意识。敏感度高、政策性强、影响面宽、反应期长,是国土资源工作的显著特点。要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着重优化建设用地和矿业权审批流程,严格依法规范审批行为,通过建立完善科学的审批机制、严密的监督机制和刚性的问责机制,形成全面覆盖、更有效率的国土资源行政审批系统。要全力打造“阳光国土”,推动权力从依据到决策、执行、结果的全程公开和全程监督,公开公平公正地审批使用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矿权,以公开促规范、促监督、促服务。要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堵住政府土地收益流失的口子,不断完善已经建立的土地有形市场功能,确保土地出让和交易全部纳入统一的土地市场,建立监测分析制度和动态监测体系,提高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效率,依法进行公开交易。要加强土地执法监管,完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的工作机制,坚决落实2011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违法问题必须在今年6月底前全部处理整改到位,确保我县不被约谈和问责。发改、住建、交通、水务等部门要和国土部门紧密配合,按照国家土地督查西安局对我县进行土地例行督查的要求,全面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例行督查不出问题。

(四)牢固树立“用土有益”的大局意识。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先行、保障和引导作用,是国土资源工作的历史责任。要优先保障重大工程,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服从服务于发展大局,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用好用活土地供应政策,保证引洮一期北部供水工程、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北城区开发等重大工程建设,主动做好重点工程建设用地报批服务,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征地、补偿等问题。要优先保障重大项目,按照“调高、调优、调轻”的要求,引导和促进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全力保障新能源、电器制造产业、服装加工产业、玉米加工产业、草畜产业等产业项目用地,尽量使规划范围大一些、用地指标多一些,审批效率快一些。要优先保障民生工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加强对新增住宅用地的审批管理,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应比重。

三、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国土资源干部队伍良好形象

国土资源部门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在一些地方还是腐败问题高发的重点,工作上又有许多难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国土资源工作要有新作为、快作为、大作为、好作为,铭记“生命线”,分清“是非线”,牢筑“防腐线”,不踩“高压线”,与时俱进,善治善为,既要想办法、有思路,又要重品行、有操守。

一要靠实目标责任。要有跳起来摘桃子的态度,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目标定的高一些,把困难考虑的充分一些,把问题研究的全面一些,建立月公示、季督查、半年通报、年终考核奖惩的工作推进机制,统筹抓好重要点上、关键线上、全县面上的工作。

二要提高能力素质。国土资源工作面临许多新形势、新课题、新任务、新要求,这对国土系统干部职工的能力素质是一个考验。要加强学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准。

三要完善工作制度。随着中央对宏观调控的不断加强,国土资源部门将在今后执行越来越多的经济调控政策。对涉及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征收和招拍挂、矿权和矿政管理、土地预警和卫片执法检查等每一项工作的规定、制度、流程、范围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让每个人都有责任、有压力、有动力。

四要防控廉政风险。国土资源管理已经被公认为是高危行业,廉政风险比较高,各种利益寻租的诱惑性比较大。要加大土地使用权出让和矿业权配置专项治理,勇于革思想的命、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探索建立适应国土资源管理特点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篇7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土地是广大劳动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属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以及市场模式的不断改革,政府制定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也在不断改进。一方面大幅度地提升了土地的效益;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然而,农村土地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土地管理部门一定要认真研究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农村土地使用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村土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个别地区在农村土地管理认识上存在偏差

由于地方检查不够深入,政府往往存在主导违法用地的问题,国家政府进行修路、城市公共建设的用地面积与农村土地面积比例已经表现出失衡。一些土地面积较大的地区往往以建设农村新城、建设小城乡等理由对农村土地耕地进行大量削减,违法的开发商搞房地产也已从城市蔓延到农村,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2、农民耕地矛盾日益突出

农民耕地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少数地区耕地荒芜。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压力下,很多农民为了养家糊口纷纷涌入城市淘金。而外出打工的人数逐渐增多就导致农村的土地大面积荒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国家对农民政策进行了大力扶持,但是种田效益低下,土地效益徘徊不前,很多农民不再愿意去种田。二是有些地区出现无地可种情况。农村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承包政策30年保持不变,农村人均分配土地不均衡,再加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农村超生人口众多,不能及时分配到口粮田,就形成了家庭人口多而分配的地少。还有许多农户要求重新对土地进行调整或将耕地面积种植苗木和花卉,更有甚者是交易土地,造成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严重违背国家政策。

3、农民无地问题目趋严重

土地作为一种商品,由于价格上涨具有增值的功能,农民子孙后代对土地拥有继承权。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农民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梦想被击碎,农民失去集养老、就业、生活保障于一体的土地后,却不能和城里人一样拥有社会保障。在现行征地货币安置方式中,失地农民极易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成为新的城市贫民,同时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安定因素。一次性补偿的标准,虽然相对于过去也“水涨船高”,但与土地非农升值相比,差之甚远。一旦补偿费用光,生活无保障,农民心理上不能接受。对此,农民反映强烈,不愿土地被征。

二、如何有效加强农村土地管理

1、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的监督

农村土地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县、乡(镇)相关的政府部门把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参照农业部第47号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订;第三是农经部门要恢复、覆行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证、仲裁职能。

2、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

一是以“三个有利于”原则,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即只要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农户的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管怎么样的土地流转形式,都可以运用并推广。二是面向市场,努力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坚持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将流转的土地区域办成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办成应用推广新科技的“试验区”,办成财政增长的新型社区。同时,加强管理,促进和推动土地的有序流转。强化区(县)、乡(镇)两级农经管理部门工作职能,建立区县级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机构,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办法和经常性的工作制度,积极引导、实施、管理和监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时调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

3、严格加强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

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要求和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从严控制,用好用活农村建设用地置换政策,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管理。在已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村镇建设规划。凡是符合建房条件(或放弃原住房迁建)的,村民原则上不得原地改、扩、新建住房(危房改造除外),要引导村民向城镇集中或到规划的居民点建房。对不具备规划居民点建设的,尽量利用空闲地、老宅基地和荒坡地、废弃地等未利用地建房。同时,从严控制农村村民宅基地标准。全县范围内农业户口的村民依法享有使用集体土地建房的权利,但必须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村民已“一户多宅”或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赠与他人的,不得再申请和审批宅基地。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和审批、占用集体土地建房。农村村民建房使用宅基地的面积标准以户口簿记载的农业户口人数计算:3人以内户(含3人)90平方米;4人户120平方米,5人以上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50平方米。农村村民是独生子女户的,增加宅基地面积3O平方米;是独生女户的,再增加宅基地面积20平方米。

4、规范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

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应当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确定后,不得擅自将原土地用途改变为非农业建设用途。

我国是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农民在全国人口中占着很大的比例,其权益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大局的稳定和发展。而土地是农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直接关系到农民自身的根本利益,所以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国家必须加大对农村土地的宏观调控力度,落实有关农村的各项政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土地管理能够有法可依,农民的切身利益才能够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宋迎新.农村土地整治的突破口在于制度创新[J].浙江国土资源,2010.f01.

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篇8

针对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涉及到的项目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是加强工作以及改进缺陷不足的重点环节。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定并且严格的执行相关土地管理的法规和政策;第二,全面的查清各个地方土地的利用情况,并且对土地的分布状况、总体的质量和数量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结合实际的情况给予科学性的评价和管理政策;第三,在相关制度的执行过程之中应当进行土地登记,在登记之后才可以授权土地使用证书和土地所有权;第四,建立其科学化的、完善的、健全的统计制度,为土地的规划建设奠定基础;第五,加强土地和用地的管理,加强土地的建设,并且严格的控制出现非农用建设占地的情况,全面的、细致的、严谨的贯彻我国国家制定的政策和规定,依法对划拨土地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第六,全面并且细致的制定出土地的利用规划,为今后土地的建设和发展打下基础;第七,严格的检查并且监督土地的使用情况,对一些违规使用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并且妥善的处理土地利用过程之中出现的相关纠纷情况。我国当前的土地管理制度是全面的加强并且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一项关键性的政策制度。而国家政府为了进一步的加强土地的使用和规划管理,还陆续的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我国针对土地管理是从改革开放之后逐步进行的,当前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主要包含有社会主要公有制制度、土地利用管制制度、有偿土地使用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土地登记制度、国有土地农田保护制度等等。总的来讲,土地管理制度对于我国完善土地的使用并且增强利用效率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2土地管理制度的问题分析

通过上文针对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的项目进行细致并且深入的研究,可以对加强土地管理和完善相关制度的重要性有着全面的掌握。下文将针对当前土地管理制度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力求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对策,以全新的工作思路来对工作的方向进行科学化的引导,促进土地管理水准和效益的不断提升。首先,我国当前的土地管理工作之中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最为突出的是城市内部的土地产权不够清晰,土地产权的主体不够清晰,同时针对土地的登记制度也不够健全和科学,针对土地的使用划分和相关的界定也不够科学合理。另外,在当前的土地管理工作之中,针对土地的价格机制建设不够科学化,相关基准的价格不能够真实的、全面的、客观的反映出土地的实际价格水准,另外在地方政府之中也存在有垄断性的行为,这一点对于土地价格也将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在我国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之中,也存在有重大的缺陷。首先,现行的集体性的土地管理制度立法存在有巨大的问题,针对各项权限的规定均存在有较大的缺失,而在部分的法律规定和政策之中,难以体现出农民作为集体式土地主体的所有权,部分地方政府不能够准确的贯彻和执行国家所制定的土地管理制度政策,所以不少村民申请的住宅建设均由于规划方案的缺失而难以得到及时的审批。上述问题都对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阻碍,所以应当加以全面的改进。

3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政策研究

明晰土地产权,加强产权管理。应在法律上对城市土地所有权主体给予清晰地界定,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土地权利中的相互地位和关系,明确前者的控制管理方式渠道、后者的权限范围,以及两者的利益分配。通过政府监察和公众监督对地方政府权力进行约束,使土地配置能够反映国家与地方利益的协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丰富和完善土地相关权利法律体系,对土地使用权的各权力层次进行细化分割和明确规定,形成科学的权力层次体系。适应经济发展和现实需要建立如土地发展权、地上通行权、空间使用权、地役权等土地权权能,有效地促进城市土地的管理和使用效率。结合全国土地调查,尽快建立全覆盖的土地权属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土地权属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加强土地权属变更信息的动态监测。采取措施督促土地使用者及时办理土地使用的相关手续。建立政府授权委托下的土地储备市场运营机制。必须要先理顺土地储备制度主体也即土地收购储备机构的角色和定位。土地储备一是要实现政府目标,二是要通过市场运作,必须把目标主体和运营主体分割开来,尤其在利益关系上分割开来,才能实现公共目标和规范市场运作的双赢。应建立政府授权委托下的土地储备市场运营机制,由政府授权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高级经营资质的企业,进行完全市场化运作。建立土地储备监督评估体系。建立一种高度透明的信息机制,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等政府管理的约束指标向社会公开,土地收购或出让、出租项目的信息提前公示,及时出让、出租的结果,建立土地储备相关信息定期的制度,以利于政府、行业组织以及全社会对土地收购储备运行的监督。设置土地储备的绩效评估体系和制度。

综上所述,根据对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制度工作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工作的缺陷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可以得出今后改革和创新的基本工作方向,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对加强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的基本措施进行探究,旨在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度,增强政策的可行性。

上一篇:作风建设进一步夯实范文 下一篇: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对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