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土地勘测定界基本流程和方法

时间:2022-08-01 07:18:19

建设工程土地勘测定界基本流程和方法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郊区集体土地被征收为国有土地的工程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本文着眼于建设工程土地勘测定界各阶段的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土地勘测定界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 土地勘测定界

1、术语

建设工程土地勘测定界建设工程土地勘测定界是指有资质的勘测单位在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下,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土地补偿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确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坐标、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并计算土地分类面积和编制相关报表,为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工作。

2、建设工程土地勘测定界一般工作流程及方法

2.1 收集资料和制定技术方案 主要包括:项目选址意见书及规划用地范围图;用地范围内的交通(铁路、公路)、水系(河流、湖泊)以及行政界线资料;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前期对项目用地的审查意见;用地范围内及周边的土地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使用权证及附图、大于1:2000的地形图以及平面控制等相关资料。根据收集资料的情况,经踏勘后,编制技术设计书。

2.2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是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权属调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收集并核实已有的权属资料。若已有的权属资料未发生变更,且与实地一致时,利用原有资料,不需要重新进行土地权属调查;若经核实原有权属资料存在明显错误的,即进行重新确权。

2.现场指定确权。当已有的权属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或者存在明显错漏时,进行现场重新确权。重新确权,一般由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相关人员主持,用地范围内权属双方(法人代表或委托人)和专业调查人员必须到场,进行指界确认。指界时,调查人员跟随指界人,采用界桩和红色油漆现场做记,并沿界线走向将界线调绘在调查底图上。调查结束后,当场请双方的指界人进行签字确认。当实施界址点的测绘后,及时整理成图,并请权属双方(法人代表或委托人)签章确认。集体土地和没有明确使用者的国有土地(如森林、荒地、水流等)的界线,由集体土地权属主进行签章,并按照有关法规进行确认。

3.争议界的处理。当权属界线存在争议时,本着实事求是和相互谅解的原则,由相关的权属单位进行协商确权,也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主持下进行协商确权。当争议界确认后,即请权属双方(法人代表或委托人)签章确认。

2.3界址点的确定

界址点即宗地权属界线的转折点。宗地界址点一旦确定,则其位置、形状、面积和权属界线也就确定了。在进行权属调查时,界址点由宗地相邻双方指界人在现场共同认定。确认的界址点上需设置界标,进行编号,并精确测定其位置。根据笔者实际经验, 界址点间的长度一般为5-50米,也可根据权属界线的实际情况,增删部分界址点。由于建设工程土地勘测定界所涉及的土地一般为拟建设区域,若非建设单位有特别要求,实地一般无须埋设界标。

2.4 土地分类调查

将土地利用现状图套绘在地形图上作为土地分类调查的工作底图。在现场逐一调查实施地类认定时,不但要看现状还要定性(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做出判断)。如在耕地上临时进行取土、搭建农贸市场时就不能将其定性为工矿仓储用地。同样,农村道路和公路也不能简单通过地形现状来划分土地类型。

2.5 界址点的测绘

界址点测绘可综合采用以下方法:

1.全站仪配PDA极坐标法。在测区控制保存较完好时,可使用全站配PDA进行坐标采集。采用该法的好处在于野外采集数据同时,直接生成图形,并可查看并编辑界址点(线)。在不具备PDA条件时,也可采用全站仪+工作草图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2.RTK法。在空旷区域时,可直接采用RTK完成界址点的坐标采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该法时,应首先获取测区的坐标转换参数。参数可通过3个以上均匀分布在测区和周边的同时具备地心和参心坐标系的控制成果直接计算而得。当只有参心坐标成果时,可先在RTK数据采集器中输入参心坐标,并在控制点上采集地心坐标,从而计算转换参数。在进行界址点坐标采集的前后,都必须进行检核,以确保成果的可靠性。

3.RTK+全站仪法。采用该法时,首先利用RTK布设控制点或在空旷区直接进行坐标采集,然后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RTK+全站仪法测绘界址点,可以优劣互补。在空旷区时,直接采用RTK进行界址点坐标采集;在对村庄、城区内等隐蔽区域的界址点进行测绘时,可以先用RTK在相临的空旷区测量出图根控制点,再用全站仪进行测绘。这样可以大大加快测量速度 ,提高工作效率。

4.交会法。实际测量中,当有部分界址点受通视条件限制不能采用上述方法时,可以根据周围已知点通过丈量距离采用距离交会计算该点坐标;当有部分界址点不能到达时,可以利用前方交会法计算该点坐标;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方向距离交会法和直角坐标法等。

2.6勘测定界报告的编制

1.土地分类面积的统计计算。一般采用界址点坐标计算公式进行面积计算并作好记录;依据调查的权属界线和地类界,在用地范围内进行土地分类面积计算。以下是用坐标法计算面积的公式。

2. 界址点成果报表。界址点坐标报表主要包括界址点的平面坐标和邻接点边长。每宗地独立报表并形成闭合圈,并包含界址点数、周长、面积等数据。

3.建设工程勘测定界图的制作。勘测定界图是包含各项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地籍要素、地形要素、地物要素为一体的专业图件。勘测定界图内容的一般包括:界址点和线、用地总面积;用地范围内各权属单位名称及土地利用类型代号;用地范围内各地块编号及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等。

4.成果整理。在完成分类面积计算、界址点成果报表、勘测定界图制作的基础上进行成果整理。主要包括:勘测定界技术说明、勘测定界表、土地分类面积表、界址点成果表、测区位置图等图表的整合。

3、结束语

本文对建设工程土地勘测定界的权属调查、界址点的确定、土地分类调查、界址点坐标采集、内业报告的编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小区域的建设工程土地勘测定界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TD/T1014-2007.

[2] TD/T 1008―2007

[3] CJJ/T73-2010

[4]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2007.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5] 黄宏文,曹泉根. 地籍调查外业工作中几个重要工序的实施方法. 现代测绘,2005(6)

作者简介 罗洪军(1983-,),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测量、地籍测量等工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刍议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下一篇:地铁车站的防水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