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11-15 00:16:54

商业模式的特征

商业模式的特征篇1

【关键词】项目管理;商业模式设计;影响因素

商业模式作为组织变革、战略管理和创业理论的热点被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多数是从企业角度来研究商业模式,从项目层面来研究的较少。由于项目具有唯一性,每个项目的实施方案都不同,有必要对项目商业模式设计进行深入研究,而与之相关的问题是哪些因素会影响项目商业模式设计?本文结合项目商业模式概念,从项目任务特征、项目参与者特征、项目环境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项目商业模式设计的影响因素,构建了项目商业模式设计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 项目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一词来源于英文中的“Business Model”,该术语在中文中有多种翻译方法,例如商业模式、商务模式、经营模式、业务模式等,翻译不同其实反映了对于该词的不同理解。美国管理学家Drucker(1994)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关于组织的经营理论。Amit等(2001)从交易成本理论的维度,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创造价值而设计的交易活动的组合方式。Chesbrough等(2002)指出商业模式是技术开发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协调和转换机制,是一种产生收入、维持自身发展的做生意方法。Teece (2010)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获取并使用资源, 为顾客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以赚取利润的方法。虽然目前关于商业模式还没有给出统一定义,但都认为商业模式是组织通过价值创造和传递,实现盈利的逻辑框架。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项目商业模式指为了实现项目目标,在项目生命周期内,由项目标的设计、组织实施和控制、项目交付构成的价值转换框架。哈佛大学教授Mark Johnson从构成要素方面提出了商业模式设计的三维度模型,概括为客户价值主张、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模式。不同项目具有不同目标要求,因此项目商业模式设计时需注意项目内外资源与能力的整合,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要求,同时保持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的平衡。

2 项目商业模式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项目一次性决定了每个项目商业模式的设计都会有特殊之处,而商业模式设计本身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从主体、客体和环境三个方面将项目商业模式设计的影响因素划分为项目任务特征、项目参与人特征和项目环境特征三类。

2.1 项目任务特征

2.1.1 项目任务复杂性

项目任务复杂性是指项目中由于技术、人员、工艺设备、流程、质量控制等的特殊性,需要单独处理解决而增加的工作量。一般来讲,规模大的项目任务复杂性高,规模小的项目的任务复杂性低。

2.1.2 项目任务时间紧迫性

项目任务时间紧迫性是指按照目前状况,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的难易程度。对于项目招标阶段来说,项目任务时间紧迫体现在留给承包方准备投标的时间短。

2.1.3 项目任务相似性

项目的相似性是指新项目与承建方以往建设项目在任务内容、施工环境、管理模式以及技术手段等方面的相似程度。一般而言,受承建方资质条件、员工技能、企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所承揽的项目或多或少都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2.1.4 项目任务不确定性

项目任务不确定是指项目目标发生变化,引起项目内容、实施方案及交付方式的调整。一般来说,项目任务不确定性可以采用合同方式分担风险。

2.2 项目参与者特征

2.2.1 项目业主

项目业主因素反映了项目业主的自身状况和偏好需求。包括业主财务能力、管理同类项目的经验、项目经理的能力、管理团队成员的数量和能力;业主对健康、安全、环境的要求,业主期望的参与程度以及业主的风险分担偏好。

2.2.2 承包商

承包商因素主要包括承包商同类项目经验、项目经理的能力、承包商团队成员的数量和能力、承包商财务状况、承包商信誉以及承包商技术水平和设备先进性等。

2.2.3 其他参与人

其他参与方因素包括咨询单位同类项目经验、咨询单位团队成员数量和能力、专业分包商同类工程经验、专业分包商团队成员数量和能力、分包商材料供应能力、分包商设备供应能力等。

2.2.4 各参与方关系

各方关系因素体现了各方合作基础,包括业主与承包商合作关系、业主与咨询单位合作关系、承包商与分包商、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建立沟通机制、解决争端。

2.3 项目环境特征

环境特征因素中,分成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以及自然环境6 个方面。

2.3.1 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项目所在国政府更迭、动乱、战争,政策性干涉,各种形式腐败、禁运和贸易制裁情况。

2.3.2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金融市场汇率变动情况、通货膨胀程度、投融资环境、政府优惠补贴政策等。

2.3.3 法律因素

法律因素包括市场准入制度、税收制度、特许经营制度、投资补偿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对项目的影响,当涉及到跨国项目还要充分考虑各国法律制度的不同。

2.3.4 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包括项目原材料供应情况、市场价格波动、可选择的承包商数量、供应商数量、设备租赁价格波动、项目产品需求情况等。

2.3.5 技术因素

项目技术因素包括项目所需技术的获取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开展技术合作的可能性。

2.3.6 自然因素

项目自然因素包括项目所在地天气状况、交通状况、地质条件、人口及卫生条件等。

3 项目商业模式设计理论模型与假设

3.1 理论模型构建

基于前面分析,项目商业模式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项目任务特征、项目各方参与人特征、项目环境特征对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影响。本研究采用Mark Johnson对商业模式设计的维度划分,即客户价值主张、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项目商业模式设计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图1)。

3.2 假设提出

3.2.1 项目任务特征对项目商业模式设计影响

项目任务复杂性越高,要求项目承建方付出更多努力,也反映项目实现的价值更大;项目任务时间紧迫性优化关键路径,必要时采取并行工程方法,供应商及分包商需要密切配合;项目任务相似性越强,承包商越能发挥自身优势,有利于项目资源和能力配置;项目任务不确定需要各方分担风险,影响项目资源配置及盈利模式。基于上述分析,

H1:项目任务特征对项目商业模式设计的影响;

3.2.2 项目各方参与人特征对项目商业模式设计的影响

项目业主的偏好与需求决定了项目价值主张;承包方自身资源与能力是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承包商发挥自身在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优势,与供应商、分包商建立合作网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对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各项指标的控制;承包商在项目供应链上维护其核心地位,实现盈利。基于上述分析,

H2:项目各方参与人特征对项目商业模式设计具有较强影响;

3.2.3 项目环境特征对项目商业模式设计影响

项目外部环境会反映到项目方案中,当地政治、经济、法律因素会影响到项目标的内容、项目合同形式、投融资方案、建设期长短、结算方式等;市场因素、技术因素影响项目采购、分包与合作,以此实现盈利,规避风险;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决定了项目施工难易程度、资源的配置。基于上述分析,

H3:项目环境特征对项目商业模式设计具有较强影响;

4 结论

项目商业模式设计是项目战略实施的前提,也是提高项目绩效的关键。本文通过介绍项目商业模式概念,从项目任务特征、项目参与方特征和项目环境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商业模式设计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项目商业模式设计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提出了相关假设。下一步研究需要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各影响因素对项目商业模式设计的作用机理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项国鹏,周鹏杰.商业模式创新:国外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构建[J].商业研究,2011(4):84-89.

[2]Zott C,Amit Z.Business model design:An activity system perspective[J].Long Range Planning,2009(7):1-11.

[3]赵大丽.项目特征对跨项目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业,2014(2):162-163.

[4]Marija Lj,T.Project success analysis framework:A knowledge-based approach in project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5(3):772-783.

[5]Youcef J.Zidane a,.Categor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factors and their impact on project performance[C].29th World Congress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IPMA)2015,IPMA WC,2015,28-30.

商业模式的特征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 税收 政策

一、引言

近年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但由于电子商务交易具有电子化、无形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使现有税收征管法律无所适从。 面对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收的状况和难点,我国已经开始研究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并着手构建电子商务的法律框架。2015年1月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文称《意见稿》),该《意见稿》目前已完成意见征集,预计将在2016年实施。在税收管理法正式修订后,就会使电商企业纳税有法可依。

现有电商企业中以个人网店的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由于其成本低,没有实体店的租金烦恼,所以能够取得不错的收益,但是若要纳入纳税范围,那么成本则与实体店铺相差无几,会对现有的电商市场造成冲击。电商企业中由于B2B和B2C都是以企业为结算单位,在企业注册成立时,已完备税务流程,都在税务部门监管之下,可以向个人或企业出具发票,而对于目前唯一存在争议的C2C模式,还不能够明确的界定个人网店是否能够作为纳税人实行纳税义务。

二、电商企业C2C模式下税收草案的实施难题

电子商务企业负有纳税义务是不具争议的问题,从《意见稿》的颁布实施来看,征税主要针对从C2C模式。其实在此之前,并没有提出要对个人网店征税,一方面是出于发展微型经济的考虑,另一方面是确实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对这一块空白做出补充。但是若要将个人网店纳入纳税范围,其竞争力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会非常大,很多人反对在今天这个时期征税,所以在C2C网店模式下,《意见稿》实施遇到的实施阻力将最大。加上现行信息技术问题,《意见稿》的实施将面临很多问题:

(一)《意见稿》关于信息披露的规定存在一定实施难度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除了B2B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者外,还存在很多小规模的、分散的从业者,他们可以不用在工商进行登记、经营场所不固定、也不需要对消费者开具发票,只要交纳一定的注册费,就能进行网上经营。由于税务对网上经营者的管理不到位,且交易平台和税务机关之间、各地税务机关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所以税务管理部门和从业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于规模较小的B2C以及C2C经营者,税务部门很难将其全部进行传统的纳税登记,导致纳税人基础信息缺失。

(二)《意见稿》规定开具的电子凭证易被篡改

在传统经营形式下,课税凭证是指经营交易过程中使用到的发票、凭证、账簿和合同等能保存下来的纸质记录纸,能够辨别而且涂改会留下痕迹。而在电子商务的形式下,由于网络交易和商业服务服务的各种凭据,比如:合同订单和各种凭证等都是在网上以电子和数据的无纸化形式存在,而目前PS技术相当发达,电子凭证在被修改之后可以在不留下任何痕迹的。如果纳税人利用PS等技术对电子凭证进行加密或者篡改,依据目前的税收征管法,税务机关没有适应的措施可以解决这种对抗行为。因此,随着电子商务以及课税凭证的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税收征管也逐渐失去了最直接有力的纸质基础。

(三)《意见稿》基础上针对C2C的税收优惠政策亟待确定

我国现有的税制体系针对的是社会全行业,由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历程和运营的特殊性,采用当前的税制对电商企业征税有失公平。特别是个人网店,经营规模小,成本低,竞争激烈,价格战是其主要竞争手段之一,若要纳入纳税范围,它们将正式加入到一场“公平”的市场竞争游戏中,其竞争力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此时的税收政策应立足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可以制定较优惠的税收政策,让他们在税收的惠泽下发展壮大,达到条件的逐一征税,逐步规范电商的税收征收管理。

三、解决税收草案实施难题的建议及措施

(一)建立交易平台与各地税务机关之间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个人网店中,每个网店都必须做好实名登记,规定交易额达到一定额度的经营者,有义务在工商进行注册,并且税务机关要要求第三方支付平台共同监管;信誉和销量都比较好且有一定规模的卖家,税务和工商机关应引导其注册公司进行规范经营。还可以建立一个电商税务服务平台,将交易平台获得的交易数据实施传输给各地税务机关,以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税收征管

由于电子商务经营的灵活性,我国应积极开展电子工商注册和普及电子发票,这样有利于工商部门对电商经营进行监管,为对电商企业征税提供了电商的纳税人身份依据。其他行业的征税依据是发票,但电商企业特别是个人网店通常不会提供发票,税务部门就无法监管这类交易。如果普及了电子发票,就使电商的交易有凭证可依,也为相关部门掌握电商的交易提供了可参考的数据。

(三)制定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对很多电商企业而言,主要经营形式是薄利多销,收入少,压力大,特别是个人网店,现行税制下其没有足够的经济承受能力,我们不能让他们一步到位的全部依法纳税,应循序渐进,引导他们逐步适应税法。虽然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趋势愈演愈烈,但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我国才是一个开始,制定税收政策时应立足于促进课税对象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的发展初级阶段不适合马上开征新税或附加税,应主要通过对目前税收要素的重新界定来处理电子商务涉及到的税收问题。所以,对电商企业可以实行分级纳税,对相应的营业额实行相应的税率,实行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条件,针对个人网店,可以实行减半征收或者抵扣相关税收,在国家出台具体的税收政策之前不要求补税,同时提高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给予其生存的空间。

四、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已经公布,电商的纳税问题已经有了原则性规定,但其实施效果还是未知数。本文针对即将面临的电商中C2C模式的企业缴税问题进行研究,细化到其运营过程,从细节方面入手,挖掘其隐藏的流转税纳税问题,从信息披露存在难度、电子发票易被窜改、个人网店税收优惠政策亟待完善等方面来阐述《意见稿》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并从多个方面为改善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一方面使国家税收得以保证,另一方面也要使个人网店征管合理,以期达到平衡税收征收和发展电商企业的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征纳税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当代经济管理.2015.37(8);78-85.

[2]马洪娟,刘慧娟,支援.对我国电子商务C2C网店模式的纳税建立研究.商业经济.2013.(12);69-70.

商业模式的特征篇3

关键词:VMI 网上零售商选择 指标体系 网络购物

供应商管理库存(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是指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为了适应供应链一体化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库存管理模式。

供应商该以何标准来选择网上零售商,目前国内外还缺乏此类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网上零售商的特点以及VMI模式实施现状的研究成果则更少,理论上的缺乏使得实践难以有效执行。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旨在解决理论缺乏与实践亟需的矛盾,为供应商选择网上零售商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全面性原则。网上零售商的选择是一项系统工程,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供应商各方面的情况,并且能将每个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的总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以便反映评价对象的优劣。

代表性原则。由于供应商对网上零售商的选择评价是对各种因素综合进行的结果,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若把这些问题都罗列进指标体系,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在充分反映网上零售商信息的前提下。所选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尽量避免各指标内涵重叠。

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定性指标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易产生理解偏差;定量指标对很多模糊指标不能很好地进行描述,两者优势互补,选择指标体系应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特征分析及选择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选取我国网络购物买家在购物网站购买商品种类,以及我国网络购物卖家出售商品种类最多的前十三类商品作为调查对象开展在线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VMI模式下我国网上零售商的基本特点,并据此构建了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的选择指标体系,简介如下:

(一)市场能力

描述网上零售商开发市场的能力,间接体现了该网上零售商的业务能力及竞争实力,可通过市场控制能力和市场扩张能力来衡量。

(二)服务质量

网上零售商是接触消费者的终端,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供应商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服务质量主要反映在商业信誉是否好,服务是否及时等方面,这些都会影响产品的销售情况。商业信誉依附于商品交换过程中,是网上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发生的一种商业关系,在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的商业信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网上零售商的信赖程度。良好的商家形象为网上零售商锻造品牌效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主要体现为顾客重复购买行为以及消费者对网上零售商服务的接受程度。网上零售商不再管理库存,衡量网上零售商的服务响应有别于传统零售商的数量响应和交货时间柔性,主要体现在平均订单等待时间和新产品信息更新速度等方面。

(三)经营环境

经营环境主要指网上零售商经营的电子商务平台的质量,经营环境的好坏主要反映在系统可靠性、操作便捷性、沟通便捷性等方面,这些因素能显著影响消费者对网上商店的系统质量评价,进而影响网上零售商的销售业绩。作为电子商务正常运作的技术支撑,交易平台的系统可靠性主要包括支付技术的安全性,比如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都比较关心自己银行账户的安全问题,以及信息的保密程度,一旦发现隐私保密度不高则会撤离该电子商务网站。可靠性还涉及交易信息的正确性,包括商品的数量、质量等,具体可用支付安全度、隐私保密度、平均技术错误率等衡量。另外,能留住消费者的网上零售商,其运行平台必须操作便捷。度量操作便捷性的具体指标有:个性化栏目设置、方便有效的超链接、支付系统的易操作性等。网络购物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消费者对网络购物流程不了解,购物网站是否提供可视化的购物指南会影响该网站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沟通是达成交易的必要环节,消费者在购物时是否能很方便地询问产品的相关信息或即时讨价还价等都将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消费者的这些沟通需求是否能满足采用沟通的便捷性来衡量。

(四)内部特征

描述网上零售商的自身条件,其经营特征将影响供应商产品的销售情况;合作特征关系到VMI是否能够实施,反映了供应商实施VMI模式风险的大小;技术特征反映了网上零售商的经营效率;财务特征反映了合作风险大小以及发展潜力。网上零售商的经营在互联网上进行,其员工的技术特征不仅能反映其店面的经营效率,更重要的是这是衡量其未来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在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不需要持有商品库存和负责商品的配送,只需销售商品和传递信息,因此对于网上零售商来说,应该重点考察其运营效率、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主要考核指标(见表1)。

结论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分析了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的特征,并据此提炼出一套有效可行的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关于该选择指标体系需作两点说明:

第一,与VMI模式下传统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可通用的指标有:市场能力及其二级指标、服务质量及其二级指标、内部特征及其二级指标;需作修改指标有:删除服务质量指标下的三级指标——退换货费用分配方式、内部特征指标下的财务特征视具体情况应增加相关指标;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特有的指标有:经营环境下的二、三级指标,传统零售商是实体店形式,衡量其经营环境的指标与网上零售商完全不同。

第二,与非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不同之处。本指标体系的全部指标都可应用于非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的选择,不同之处在于各指标所占权重不同。但是,目前市场为买方市场,在非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在零供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因而往往都是网上零售商选择供应商,这种情况下有价值的研究则为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的提出丰富了网上零售商选择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为供应商企业在实施VMI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网上零售商提供了理论指导。VMI的应用在我国网络购物中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其应用的深入,文中提出的选择指标体系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钟小娜.网站特性和消费者个体特征对网络购物接受程度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

2.王宏伟.网络购物中客户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

商业模式的特征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税收制度;对策分析

信息科技的应用,加剧了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环境的开放性及快捷化特征,为电子商务的运行奠定了技术基础。税收作为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对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针对目前正处于实践转型时期的电子商务对相关税收制度模式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其应对策略,是保障现代经济健康运行的有效手段。

1.电子商务以及税收概述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电子商务通常是指从事商业活动的交易双方基于互联网运行环境中,以商业贸易活动为核心,在不谋面情况下通过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方式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商业贸易模式。全球化网络技术的应用环境下,伴随着电子数据交换、电子资金转账和安全认证等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全程性电子化经营手段,发展相对迅速,从商品的浏览、选择一直到订货、付款均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方式进行交易。电子商务的实质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的契约性质的商业贸易和服务过程。

2.电子商务对税收造成的影响

我国现行税法基本上是针对有形商品制定的,并以属地原则为基础进行管辖。电子商务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开放性,打破了地域空间条件限制,得到迅速发展。伴随着企业通过网络贸易避税现象的逐渐增多,税法本身应具有的公平、效率原则正逐步受到威胁。

2.1 电子商务造成税收管理趋向复杂化

电子商务通常是以电子信息交易方式进行的运营模式,交易过程相对隐蔽流动,具有隐匿性、难以追踪性特点,互联网络信息传递的广域性以及密保性能,造成现有技术条件下商品销售源头的难以确认弊端,电子商务使税收管理复杂化,造成相关税源管控困难,增大了税收流失的风险。

2.2 电子商务造成国际税收管辖权冲突

电子商务造成国际间税收来源地以及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冲突,传统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双边税收协定来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电子商务的开放性造成税源判定产生争议,税源分布失衡。电子商务交易中,交易双方均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导致纳税居民身份认定的复杂化,造成新的税收管辖权矛盾。

2.3 电子商务造成课税对象的确认模糊

相对来说,现行税法对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提供收入及特许权使用收入等税种和税率均有不同规定。电子商务环境中,交易双方通过将交易对象转换为数字化信息进行传递,税务机关难以掌握电子交易信息的具体内容,造成税务部门在确认数字化信息属性以及课税对象包括相关适用税种税率的难度增加。

2.4 电子商务造成数据原件法律认证困难

企业会计管理需要相关税务票据进行纳税申报,法律上最有效的证据是业务记录发生的原始凭证原件。电子商务通常采用的是无纸化贸易方式,传统式的纸质凭证数据一般直接记录在磁盘中,便于非法篡改修正,导致税收征管中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的法律责任难以界定,造成税法实施的失衡而影响税收征管工作。

2.5 电子商务造成税款征收方式效率滞涩

税款征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方式,现行税收的征收管理是建立在发票、账簿等这些纸制凭据的基础之上的。网上银行以及电子数据交换导致电子商务运行模式倾向于电子货币的使用,无纸化的交易使本应征收的增值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印花税等均无从下手,造成税款征收方式的职能弱化。

2.6 电子商务造成税收稽查存在严重弊端

税法以账证追踪审计为税收征管的原则,税收稽查是针对确定纳税数额依据而进行准确掌握相关纳税信息的监管行为。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品订购、付款等环节都是采用网上无纸化虚拟交易,商业交易的相关合同订单、销售票据也都以电子信息形式存在,容易被人为删除或修改,影响了税务稽查监管的有效性。

3.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税收对策探析

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针对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探究和创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税收策略,有利于提高我国税收管理水平和效率。

3.1 强化税收服务理念

当前,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已成为经济发展趋势,关于电子商务的税收管理问题,应正确面对全球化网络经济发展形式,基于现行税收征管基础上,树立超前意识,更新传统观念,强化税收服务职能和责任理念,优化税收征管环境,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创新税收模式实践,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3.2 优化税收征管原则

税收原则是国家实行强制性无偿性税费征收的标准。电子商务运行环境下,必须科学的构建和完善相关税收中性原则、公平税负原则以及适当优惠原则,税收征收应采取中性协调策略,保持传统贸易与电子商务的税负公平一致,对目前电子商务暂时采取适当优惠的税收政策,加快电子商务的健康运行。

3.3 加强税收协调职能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造成收入来源地管辖权难以适应国际税收要求,网上交易往往会造成税源分布失衡导致税收流失。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控制技术,推进国际间税务机关的密切合作与磋商协调,加强国际税务信息交流,优化税务征管稽查环境,防止企业利用电子商务逃避税收,避免国际间的双重征税问题。

3.4 注重税务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电子商务运行的必要前提,网络经济环境下的税收征管离不开高素质人才。要实现电子税务的网上办公、网上征管、网上稽查和网上服务的自动化,必须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现代化的税务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税务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加强税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税收征管的高效化运行。

3.5 完善税收法制体系

相关税法体系,是维护税收征缴正常实施的必要保障。针对当前电子商务对税收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应改革和完善现行税法政策与法规,明确界定有关电子商务所适用的税收条款及税制要素,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统一电子商务交易专用发票和独立固定的税率税票,力求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有法可依。

结束语:

商业模式的特征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税收;O2O模式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4-54 -04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这种区别于传统商务模式的新型商务模式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B2C的分支,O2O模式自2010年提出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15年,我国市场规模可达4188.5亿元。但是,相较于B2B、B2C、C2C等模式已经具有较为完备的税收征管体系而言,O2O模式下的税收征管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将以O2O模式下的税收征管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O2O运行模式及其特点的剖析,围绕O2O模式线上、线下运行的核心,总结出O2O模式现存的核心问题是税制要素的认定难度加大,并着重于研究O2O模式中资金流的运作,试图从中分析出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环节等税制要素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O2O税收征管难题的设想。

二、电子商务及其税收征管概况

(一)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增值网(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①。而由于电子商务所具有的无国界性、无地域性,数字化、无形化的交易过程,以及外在形式的虚拟性及交易的快捷性,使得传统的税收制度在面对新型的电子商务时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应对。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税收问题。

目前我国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电子商务模式②:

1.B to B(Business to Business)模式(以下称B2B)

即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目前在全球电子商务中所占份额最大,且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渠道。由于是企业间交易一般来说金额较大,且较为规范,也易于监管。

2.B to C(Business to Consumer)模式(以下称B2C)

即企业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是借助互联网完成的在线销售行为。目前增长速度最快,也是最有潜力的。下文中将提及的O2O模式就是B to C模式的一种演化及分支。

3.C to C(Consumer to Consumer)模式(以下称C2C)

即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是目前规模最大最广泛进行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如淘宝、ebay等。消费者之间通过网站进行交易,网站作为信息提供与交易的平台,收取一定比例的提成。如下图所示,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几年其市场交易规模会持续扩大,但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2018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4.2万亿元,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亟待重视③。

(二)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现状

在现行的税制体系下,已经实现了对B2B、B2C模式电商的征税,C2C模式虽在税收征管上仍是空白,但近年来学术界对C2C模式的税收问题研究始终热度不退。而对新兴的O2O模式,还尚未有较为完整的税收问题研究。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5.6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85.5%。随着BAT巨头在O2O行业布局的逐步启动,2015年O2O市场有望迎来一次爆发式的发展,预计在2015年突破5.99万亿元。对发展迅速的O2O模式来说,其涉及到大规模的本地生活类服务,以及大量O2O平台的建立,其盈利模式以及征税问题都值得关注。其中包括对O2O平台税源难以有效控制,电商交易额难以认定等问题。同时也有着严重的监管缺失、执法缺位的漏洞,把互联网当做免税区,使大量的交易游离于现行法律监管之外,以至于造成大量的税收流失。

三、O2O模式税收征管难题

(一)O2O运行模式及其特点

O2O模式,作为B2C电子商务模式的一种分支,其既有电子商务的无纸化、虚拟性、数字化、跨界性等共性,又具有自身的个性。其主要通过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O2O通过打折、提供信息、服务预订等方式,把线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给互联网用户,从而将他们转换为自己的线下客户,带动线下业务扩张。

例如“饿了么”,是创立于2009年的中国最大的餐饮O2O平台之一。其采用了典型的O2O模式,整合了线下餐饮品牌和线上网络资源,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电脑搜索周边餐厅,在线订餐,享受美食。由O2O平台与线下餐厅达成合作协议,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手机APP搜索到线下门店的相关食品及信息,下单后,消费者完成线上支付,线下餐厅自动接收到订单信息,制作配货后由门店服务人员上门配货。用户在O2O平台上完成交易及支付行为,在线下接受商品和服务。O2O平台与B2B、B2C、C2C等平台不同点在于:一是服务范围小,带有地域局限性,瞄准的是本地生活服务。一般在同城、社区内开展业务,针对不同地区有独立的客户消费者信息流及物流管理系统;二是以线下实体门店为支撑,并不直接提品和服务,而是通过与实体店的合作达到中介与推广的作用;三是以微信、手机移动客户端为根据地,更加方便于客户随时随地浏览商品信息,即时下单,且配送时间短,具有时效性,大多在一到两小时完成配送。作为O2O平台,其特点如下:

1.盈利模式多样

目前O2O的营业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先线上后线下,先线下后线上,先线上后线下再线上,先线下后线上再线下。由于其自身具有线上线下交互的特性,致使其能演化出多种多样的盈利模式。此外,其利润空间涉及广告费收入、平台进入费收入、利润分成、销售客户信息收入等多种形式,更对税务机关对其收入确认带来了困难。

2.现金流巨大

O2O模式能够产生数倍于B2C、C2C等电子商务模式的现金流。由于O2O平台是以线下实体店为依托,为线下实体店提供了多样的销售渠道,使其在进行线下销售的同时也进行大量的线上销售,盈利空间倍增。此外,由于O2O平台将用户信息集成,并运用现代化手段,如根据用户所处的位置、年龄、消费习惯等进行的个性化分析及广告推送,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用户的消费,进一步促进现金流的增加。正因为其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得商家对其趋之若鹜,纷纷奔赴建立O2O平台的洪流。同时,由于其避免了设立线下门店的租金等成本费用,也大大提升了利润空间。

3.与信息化网络化高度结合,产生用户粘性

当今互联网大大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也使得人们的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O2O平台能够直接掌握用户数据,大大提升对老客户的维护与营销效果。同时,每一笔交易与推广都在线上进行,有确切的记录与凭证,与互联网紧密挂钩。这也为税收管理的线上化网络化提供了依据。

(二)O2O模式征税问题分析

针对以上O2O运行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O2O电子商务模式是与移动客户端紧密结合的,更是渗透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而针对其造成的一系列对纳税主体、纳税环节、征税对象、销售收入性质的认定上产生的困难,本文将做以下具体分析:

首先,在O2O电子商务模式的运行过程中,涉及到三大主体间的相互关系:O2O平台、供应商、消费者。在O2O的发展过程中,演化出了多种多样的运营方式,均是集中于这三大主体相互间的关系变化演化而生的。唯一不变的是,在O2O平台上完成的是线上信息流的交互与提供,而对于涉及税收问题的资金流运作,则较为复杂。本文将针对两种不同的资金流运作方式进行分析。一是线下资金流运作,即客户在O2O平台上下单后,采取货到付款或到实体店内消费并付款的方式完成支付,资金流不通过O2O平台,而是由供应商和消费者产生直接联系;二是线上资金流运作,主要通过客户在O2O平台上完成支付,即线上支付方式,有两种形式:一种为资金通过O2O平台产生周转,货款由O2O平台代为收取,扣除提成后支付给供应商;第二种为涉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流运作,客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软件支付货款给卖家,此时资金不通过O2O平台,而是通过第三方支付软件进行转移。

1.线下资金流的税收问题分析

在线下资金流的运作过程中,O2O平台负责信息,进行平台的构建,搭建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桥梁。消费者下单完成后,直接向供应商支付货款或服务费,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先在网上支付,然后到店体验消费;二是货到付款或者用户到店体验结束后再付款。在这种模式下,O2O平台主要是信息提供者的角色,不参与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和支付行为,在固定的期限内收取固定的中介费,此时消费者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的贸易模式类似。针对O2O平台来说,其可征税收入的性质为其向商家收取的中介费,相应地征收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教育费附加。针对供应商来说,其征税收入客户支付给其的货款或服务费,即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增值额以及利润额,主要的税种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教育费附加。

2.线上资金流的税收问题分析

(1)O2O平台代收货款

当客户的资金不是直接支付给供应商,而是由O2O平台代为收取时,则会产生纳税义务划分的问题。首先,对于信息与资金均由O2O平台集中管理的模式来讲,主要有两种征税方法,一是税务机关向供应商以及O2O平台分别征收税款。此时,O2O平台向供应商收取平台进入费、广告费,及一定比例的抽成,平台将扣除后的货款打还给供应商。此时O2O平台获得的收入为其提供信息服务和广告服务获得的报酬,应缴纳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以及教育费附加;而供应商就其收到的货款,根据收入的性质缴纳营业税或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同时就其取得利润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这种方法容易产生隐匿销售收入的问题。资金经由O2O平台收付,当O2O平台将扣除平台进入费后的货款支付给供应商时,税务机关难以区分货款性质,给企业隐匿收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当采用另一种征税方法时,即O2O平台收到消费者支付的货款时,直接为供应商代扣代缴营业税、增值税等,同时由供应商自行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企业偷税行为,但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方面容易出现少列收入及虚增费用从而减少利润,减少缴税的问题。

(2)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取货款

第三方支付平台,就是一些和产品所在国家以及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消费者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在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收到货物或接受服务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现今许多O2O平台采取的都是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合作的方式,原因是用户对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信任度高,二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也乐于加入O2O大潮中,获得用户信息,增强用户粘性。由此,如果此时要对这笔货款进行征税的话,直接对供应商征税,容易造成供应商设法隐匿收入,难以达到征税目的。如采用由第三方平台进行代扣代缴的方式,则更易于监管。

(三)解决O2O税收难题的创新性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通过对O2O电子商务模式税收问题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确定O2O模式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其税收漏洞所在。这不仅是制度问题,同时也是法律问题。以下是针对O2O模式税收难题所提出的创新型解决措施:

1.健全和完善现行相关税收的法律法规

基于税收四大原则:中性、公平、效率、法定原则的要求,纵观现今电子商务,尤其是新兴O2O模式征税的困境,对电子商务征税的立法势在必行。应当集合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尤其是税收、法律方面的相关人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与人才培养程度,健全和完善现行税收的法律制度。基于电子商务飞快的发展与演化程度,加之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创新,未来电子商务可能大规模占据市场份额,挤压实体经济的生存空间。对国家征税而言,若不加紧出台对电子商务征税的法律法规,将导致国家税收的进一步流失,以及市场导向的循环偏差,即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电子商务模式而摒弃传统贸易模式。

2.开发智能征税系统,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基于开发实施的“金税工程”,应当继续加大对科技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对“金税工程”的开发进行改造与完善。通过技术投入,政策扶持等方式,加快智能征税系统的开发,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将对电子商务税控系统的设计融入到“金税工程”的建设中去。通过对电子化征税系统的设计,运用高科技手段,使得每笔网络交易与税控系统无缝对接,正确确定出税目、税率、税种,计算出税额,在点击网上支付合同确认键之前,必须先勾选相应的税款缴纳选项,通过此种方式进一步对所有网上交易进行实时监控。

3.建立电子商务登记制度,进行数字化管理

由于O2O模式所具有无纸化、数字化特点,导致对其税收征管与稽查陷入困境。因此,应当建立网络电子商务登记制度,以B2C、B2B、C2C模式运营的企业,以及投入使用的O2O平台,都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的网上平台办理电子商务的税务登记,并且提供业务范围的证明材料,由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在网上进行审核,才能获得准许运营的证明。其次,要明确数字签名和电子支票的法律地位。在明确数字签名后,应启用对电子发票的管理,将电子商务发票凭证无纸化、数字化,并且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防伪查验,以达到对电子商务交易的监控。发票管理由线下转移到线上,形成线上申领、线上开具、线上申报、线上缴纳的一体化一条龙税控,提高效率,加强主动性。

4.提高税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千变万化不断发展的电子商务模式,税务工作人员需不断完善自身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现实状况。随着多种多样电子商务式的演变,以及多种“海外淘”的出现,对税收征管人员的能力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征税的电子信息系统,需要具备与银行、保险、商检、海关等相关部门对接的能力,以及较高的技术水平与操作水平。在具备税收丰富知识的同时,也要有较强的电脑操作能力和较高的英语水平。

5.“宽税基、低税率、保税源”,促进税收良性循环

首先,针对电子商务以及在网络从事零售行业的商家,设置较高的起征点,一则降低税收征管的成本,二则减少税收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限制,三则降低创业的门槛。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贸易模式,其发展是社会的潮流,不可阻挡的趋势,也是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响应。以O2O模式为例,线上线下的联动,不仅可以带动消费,拉动逐渐衰落的实体经济,同时也能刺激就业,鼓励创新。因此,在确保对电子商务合理征税的同时,更要对其实行税收优惠,以促其发展,形成良性循环。适度“抓大放小”,能够培育更多优良税源。

其次,对各电子商务模式设置合适的税种。例如O2O模式,其在平台上销售的商品或服务,通常是以线下的方式消费。货物完全具有普通货物特性,符合《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的货物是有形动产,因此对离线销售的有形商品应征收17%的增值税;在线销售是特殊的版权使用权的转让行为,属于无形资产转让范畴,因而对在线销售的无形商品适用5%的营业税。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EB/OL]. [2015-01-15].http:///link?url=rZUSERjsrGJQfYjViFDYAatuKNRZjRSO0ZtDnhKncMB85t

KBp9edUDw_uvxgnsD0hMZkARhZOkAb8dMhYLUzw.

[2]刘进涛.基于电子商务模式的税收问题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作者简介:

陈雨菲,苏州大学敬文书院2013级财政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财政税收;

刘娇阳,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2013级财政学;

商业模式的特征篇6

关键词:增值税;纳税评估;税收监督

自新税制建立以来,从福建省看,商业增值税收人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增长,但商业增值税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商业企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据统计,我省商业企业增加值1996~1999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6.2%、18.3%、13.8%和14.5%,而同期我省商业增值税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7.5%、8.3%、5.5%和6.9%.商业增值税占国内增值税收入的比重也不理想,1997~1999年商业增值税收入占全省国内增值税收人的比重分别为24.9%、24.1%、23.6%.笔者认为,这除去商业经济结构变化、税源转移等因素外,也有税务机关日常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比如,对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只注重销售额,而忽视健全帐证要求;引导推进小规模纳税人健全帐证工作不力;重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轻普通发票管理;一般纳税人税负普遍下降,零税负或负税负的商业企业占一定比例;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商户普遍采取核定征税,并且核定额不足;征收机关日常监管和税务稽查没有突出重点,税款普遍流失,等等。这里从分析商业环节增值税问题的原因入手进行探讨,以寻求堵漏办法。

一、我国商业环节增值税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产业结构调整,造成商业税收正常的递减。

1.经济结构调整优先发展地方特色的第三产业,造成了商业税收正常的递减。各地优先发展有特色的第三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加以培养,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形成和地方政府有意无意的引导,导致了税源结构变化,如,各级批发商业企业转制后改为有经济效益的文化娱乐场所;有经济实力的单位和企业热衷于投资经营宾馆、酒楼、餐馆、酒吧以及夜总会等非增值税的第三产业。这样,各地体现增值税税源不但没有增加,而且还不断减少,同时也体现了营业税收人增加,增值税收入减少。

2.小规模商业企业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濒临倒闭。近几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国内外经济形势滑坡,一蹶不振,致使许多小规模商业企业营销上不去。有的企业拖欠银行贷款,而被冻结户头,无法经营,被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为工业企业代销机构,工厂不景气,商业货源不畅,消费者购买力不强,进销差小,无利可图,被迫关闭停业。

3.市场竞争激烈,必然引起税收结构调整和商业税收减少。一是工业企业采取直销的营销策略,主动应对市场的竞争,减少了商业环节的销售额。工业企业为扩大其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同时也为减少销售费用、流通环节和经营风险,利用其对产品性能及市场比较熟悉的优势,直接在销售地设分支机构销售其产品,直接参与产品流通;特别是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直销方式的出现,使得过去货物通过商业环节流通转移到了工业环节;二是激烈的竞争促使商业环节购销差额减少。据1999、2000两年度福建省税源普查资料显示,商业毛利率从10.3%下降为9.06%;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WT0,开放零售市场,世界知名大型超市凭借先进的管理经验所实行的低价销售的介入,加剧了国内商业企业的竞争,促使商业企业分化,价廉物美的大型超市日益占据商场的主要份额,使原本不是很高的商业环节的毛利率仍有下降趋势;此外,增值税购进扣税法有推迟实现税款因素,部分新开业的商业企业在经营生长期税收倒挂或者“零税负”现象严重。一些新开业的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在经营初期大量取得进项专用发票,而在经营生长期间进项税款长期留抵,无税可收。当商业无利可图时,就关门不干了。

(二)商家偷税行为较为隐蔽,造成商业增值税非正常递减。

1.厂家各种名义的直接贴补返利等非正常手段严重侵蚀了增值税税基。如一些工商企业跨越中间经销环节通过报销费用、现金、实物奖励、销量提成等方式直接向经销商返利,经营者此部分收入又不作帐,规避了商业环节税收。

2.现金交易具有极大的隐蔽性、欺骗性,给商业环节偷税的查处增加了重重困难。特别是以零售为主的各商业企业,位于增值税链条的末端,由于缺乏与税收征管相配套的各种经济行政管理手段,现金销售,多头开户,销售不开发票,开“大头小尾”发票,大量采取“体外循环”手法进行偷税等,商业企业这些问题仍然相当严重。

(三)税基不宽,税源转移影响增值税增长的问题不可忽视。

增值税链条不完整,使建材、饮食、娱乐业等仍实行营业税,存在偷税隐患的问题突出。以建材商品为例,建筑业在生产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货物,但由于该行业征收营业税,作为建材等物资最终消费者的施工单位,在购进上述货物不需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甚至发包单位也不需要取得普通发票,造成增值税管理链条中断。此外,受地方财政的干预,使税源发生转移。各地自行制定的名目繁多的地方财政税收返还优惠政策,影响了商业企业在不同销售环节和地区的正常定价,诱导商业企业利润跨地区间不正常收入转移,其中以企业外设经销机构商业增值税最为明显。

(四)商业增值税征管不是十分到位。

商业企业进项差价的减少和工业企业的直销行为仅会引起商业增值税税额的减少和税负的下降,但商业企业负税负等异常申报的增加,则要归结为企业不正常的偷逃税行为。因此,面对曾一度扩散的商业增值税异常申报,有必要审视目前的商业增值税征管情况。

1.商业企业的应纳税额监控不力。一是帐证健全是监测工作的重要前提。目前,企业帐证不全,有帐不作,作假帐或作两套帐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监控指标还不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各商业企业经营商品品种、商品价格以及经营规模差异较大,再加上融资渠道和营销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单一用某一户商业企业税负等指标推断其他商业企业的纳税情况缺乏可信度,尤其是应用在增值税纳税评估上,因缺少必要的佐证材料而收效不大。

商业模式的特征篇7

摘要:电子商务迅猛的发展,使增值税税收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分析了电子商务条件下传统增值税税收法律制度面临的挑战和操作的难点,针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给出应对电子商务增值税税收策略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增值税;税收法律制度 一、我国电子商务增值税税收征管的现状 2007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成交额594亿元。仅淘宝网用户数在2007年就有5300万人。网购逐渐成为日常购物方式。我国增值税占税收比重最大,电子商务发展直接影响我国增值税税收,造成税基流失。一是传统交易减少,税基受到侵蚀;二是电子商务的特性,现行税制难以监督与稽查,造成税基流失。我国电子商务增值税税收法律尚未制定,目前多数观点不主张电子商务税收问题制定专门法律,而是通过完善现有法律体系,加强电子商务税收规制。如何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同时解决增值税税收问题是税收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增值税税收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增值税税制于1993年建立,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无法用现行税制解释和适用,从而对现行增值税税制提出挑战。目前,我国增值税税制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交易虚拟化,纳税人身份判定较难 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包括三类,即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模式(B-B模式),企业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模式(B-C模式),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模式(C-C模式)。交易主体在网上只以服务器、网站、网上账号出现,尽管eBay易趣网、淘宝网等不少交易网站服务条款都注明缴税提醒。但虚拟企业和小卖家的大量出现,使增值税纳税人很容易逃脱工商、税务部门的登记。此外,电子商务中为了交易安全,通常有加密措施,并且电子交易资料也可以不留痕迹更改,使纳税主体认定和监管处于不确定状态。 (二)电子商务对税率的影响 首先,电子商务在线交易税率偏高。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基本税率为17%,相对发达国家偏高。在电子商务中税率显得更高,因为实物成本比重缩小,人力与技术成本比重增大。根据现行税法,只有外购货物增值税进项税额才予以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予抵扣。而服务更与进项税额无关,这样可抵扣进项税额减少,致使应纳税额增加。因此有形产品数字化后,若对销售收入征增值税,那么抵扣进项税额几乎为零。税率偏高会使电子商务企业失去竞争力,增加偷逃税违法行为。 其次,我国增值税法没有数字化产品税率、征税权归属规定。若数字化产品在线交易交营业税会带来税负不公,如有形的软件产品、CD唱片、书籍等无论网上订购还是场所购买,都要缴纳增值税,如果变成网上订购并下载的数字化产品就适用营业税,税负将会不同,有违税收公平原则。可见数字产品性质认定是税收标准的重要依据,而目前数字化产品性质还未达成共识。 (三)征税对象性质模糊不清 首先是数字化信息性质的确认问题。传统交易下,征税对象很容易确定,除两类特殊劳务外,其他都是有形的。而电子商务征税对象以信息流为主。离线交易是通过提供实物实现的,因此,离线交易销售行为与货物销售类似,应征收增值税。但是在线交易通过网上实现,销售业务以数字化形式传输和复制,使得传统有形商品和劳务难以界定,模糊了有形商品和无形资产及特许权概念,使税务机关难以确认是销售货物所得、劳务所得还是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导致征税对象混乱,不利于税务处理。此外,现行税制的征税对象以物流为主,容易监控。而电子商务征税对象以信息流为主 ,随着电子货币和密码技术发展,征税对象认定将越来越难,逃税与避税更加可行和易于操作。 其次是电子商务的经营方式对增值税客体造成冲击。电子商务企业可能将赚取利润建立在免费赠送产品或较低价格出售信息技术产品,而随后以信息服务方式获取利润,SUN公司总裁麦克尼里曾预言:“所有的事情都是服务,而没有产品。”通过网络收取服务费用成为赚取利润源泉。取得服务收入是征收增值税还是营业税?若视作混合销售,并入产品收入征收增值税,则税法理论依据不足。 (四)纳税环节的减少带来征收税款的困难 增值税是对商品流通环节的新增价值征收的流转税。在传统交易中,产品从生产商到最终销售给消费者要经过多层中间商。每个中间商都要为增值部分纳税,同时采取抵扣制度。中间商出于利益考虑会向销售方索取增值税发票来抵扣销项税。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商通过网络销售商品,网络取代各环节中间商,造成不良影响有:中间环节减少虽然降低销售成本,但也带来增值税纳税减少。原有增值税中抵扣和制约不复存在,消费者出于利益考虑,因优惠价格不索取发票,成为漏开发票偷漏税的根源。传统交易通过不多的中间商能收到大量增值税款,而电子商务面对众多消费者却很难收到有限增值税款。 (五)难以确定纳税地点 现行税法对纳税地点实行属地原则和有形原则,纳税地点有机构所在地、销售地、报关地,但电子商务的虚拟化和无形化使我们无法确定贸易的供应地和消费地,无法判定国际税收中常设机构概念,难以行使税收管辖权。因此,重新确认税收管辖权是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重大问题。 (六)对现行征管方式造成冲击 现行税务登记依据是工商登记,但网络交易经营范围没有严格限制,也不需要事先经过工商部门批准。因此,有形贸易的税务登记方法不适用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账簿和凭证以数字信息存在,而网上凭据可随时被修改而不留痕迹,使税收征管失去可靠审计基础。电子货币、电子发票、网上银行开始取代传统货币、银行信用卡,电子商务的快捷性、直接性、隐匿性、保密性等特征,使现行控管手段失灵,电子商务征税法律责任无从谈起。 三、解决电子商务增值税税收法律问题的建议 我国电子商务到1997年才有一定发展,研究制定了2005年4月1日施行的《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2007年12月商务部的《关于促进电子商务规范发展的意见》、2007年北京市颁布第一部地方性电子商务法规《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但是,电子商务立法任务远未完成,尤其是电子商务税收法律问题亟待明确。重新修订增值税税收法律条款,明确电子商务税收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行电子商务税务的电子登记,明确纳税人 网络使用者具有隐匿性、流动性特点,交易人可以轻易隐匿姓名、地址等重要信息,但不足对现行税制纳税人的否定。因为这可通过常设机构判定来解决。对纳税人认定,首先分清经营主体是企业还是个人,企业是法人单位,要有工商执照和管理人员和管理机制,经营收入是企业收入。如果个人偶尔经营,则经营收入是个人经营收入,如经营额较大,则不仅缴纳增值税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其次确定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注意进货要有进项税发票,如果进货不能取得发票,则不要以企业名义经营。而小规模纳税人是固定税率,不考虑进项税发票问题,但如果经营额巨大,则可能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网上交易网站最早是给普通用户交换闲散物品,后来演变成个 人用户在网上出售商品,有 规范的必要,可考虑先实行实名制,再建立相符合的金融体系监管,如通过支付宝、银行交易金额来执行等。 (二)区别不同情况确定税率 电子商务交易形式有所创新。因此,在实施中,应区别情况适用税率。 1、区分不同交易主体。对于B2B和B2C交易,由于出售方本身是企业实体,电子商务只是提供新的销售平台,应按现行税法纳税,生产企业应缴纳17%增值税。对于C2C交易,成本低是吸引个人从事网上业务的主要因素,淘宝网100多万卖家中个人卖家超过99%,为鼓励新兴行业发展,促进就业,可借鉴国外经验暂缓征税,但要有所准备,如果征税,一般买进卖出店家应缴纳4%增值税,二手物品买卖可减半征收或不收税。 2、区分不同交易方式。电子商务计税应按交易价值衡量。如果每次交易不超过150元,一个月累计不超过2000元,不需缴纳增值税。在电子商务发展阶段,可以实行税收政策优惠,网上交易税率可低于实体商品交易税率。但必须要求上网企业将网络提供的销售、服务等业务单独核算,没有单独核算的,不能享受税收优惠。当电子商务成熟后,税收优惠政策逐渐取消。因此,离线交易宜按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在线交易实行单独核算征收,给予特殊的税收优惠。 (三)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明确电子商务征税对象 增加电子商务征税对象规定,明确货物销售包括一切有形动产,而不论有形动产通过何种交易方式实现。离线交易可以划为销售,征收增值税。在线交易包括电子化形式表现的传统意义产品和在线服务。对于这些交易征税对象原则是,注重与传统意义交易在税收负担的平衡。在线交易征税对象分别归类:在线销售书籍、软件、音像制品等经营所得归类为销售,征收增值税;在线服务(包括金融、咨询、会计等)应认定为提供劳务,征收营业税。 (四)纳税环节的确定 推行消费地银行扣缴制度。根据电子商务多用电子结算特点,将征税环节设在网上银行结算阶段,当发生业务时,由消费者居住地支付货款的银行负责代扣代缴增值税。这样既有利于防止漏税又可以保证税款及时入库。银行应及时将企业网上银行账户、交易情况、扣缴税款情况的信息传递给税务机关,并严格履行扣缴义务。 (五)纳税地点的确定 纳税地点与税收管辖权和常设机构确定有关。在确定税收管辖权中,原则上采取居民管辖权和来源地管辖权结合方式。电子商务发达国家都采用属人原则确定居民管辖权,我国是电子贸易输入国,国外收入相对较少,应强调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坚持居民管辖权和来源地管辖权并重,并逐步确立居民管辖权原则。 对于常设机构可以连结点方式确定。为平衡地域间税源分布,可将消费者居住地确定为电子商务征税地,即无论在线交易还是离线交易,都由消费者居住地税务机关征增值税,而消费地已缴税款作为已纳税金予以抵扣。税法可以规定网络交易者原先在哪个税务机关登记,仍向该税务部门纳税,而不考虑交易者网络或服务器所在地,这样既方便纳税人纳税,也便于税务部门税务管理。 (六)加强增值税电子税收征管手段 1、电子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对电子商务纳税人严格审核,进行税务登记,赋予专用号码,并要求在网上永久展示,不得删除。同时,纳税人银行账户在税务机关登记,并使用真实身份证。 2、实行财务软件备案制度。纳税人要提供财务软件名称、版本号、和密码等信息,经税务机关批准后使用。 3、使用电子商务交易专用发票。电子商务交易必须开具专用发票,以电子邮件发往银行,进行电子账号的款项结算。 4、确立电子账册和电子票据法律地位。《合同法》已确立电子合同法律地位,明确数据电文的法律效力。在《税收征管法》、《会计法》等法律文件中也应尽快予以明确。 5、明确税务机关电子数据稽查权。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网络交 易进行监控,有权查阅、复制纳税人电子信息,检查电子账目,追踪支付行为,进行税收强制执行等,税务机关有义务为纳税人保密,纳税人有义务向税务机关提供涉税网络信息和密码备份。纳税人未提供网络信息造成偷税的,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商业模式的特征篇8

是否对电子商务征税,各国观点不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免税派认为应该对电子商务免征多项税种。而主税派则认为应该对电子商务进行征税,但是在是否开征新税种的问题上有不同意见。荷兰和加拿大的税收专家先后提出了“比特税”的概念,即对全球数字传输的每一数字单位进行征税,但这种方法受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因为它无区别的对所有数字产品征税不符合税收公平原则。对于我国来说,目前虽然还没有对电子商务征税,但是对其征税是势在必行的,前国家税务局局长金人庆指出:为保护税制的权威与公正性,出于税收中性原则和发展中国家税收管辖权利考虑,我国将不会对日益发展的电子商务实行免税政策。当然,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处于发展的状态,在保证财政收入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其发展,避免不适当的税收政策影响其发展。

总体来看,网络经济下的电子商务对基于传统商务模式下的税收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会计假设产生影响。

传统经济环境下,企业的会计核算是纳税的主要依据,而电子商务模式在一些情况下不再满足会计假设的条件。首先,纳税人的概念是税收征管的基础依据,它将特定的纳税义务与特定的经济实体对应,只有明确纳税人才能公平,有效的进行税收征管工作。然而,网络经济下的纳税人概念却变的日益模糊。网络,网络中介,门户网站的出现和参与,使得经济实体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企业间或个人间的相互合作越来越密切,多个企业,多个个人或企业与个人共同合作,创造经济利益的方式普遍存在,相对与传统经济环境下较为独立的经济实体,网络经济中互相依存,交错复杂的经济关系使得许多经济事项难以明确划清相对应的经济实体,这使明确税负的归属权变的困难。其次,会计假设纳税人的“持续经营”,而在电子商务模式中,企业间的合并,解散经常变化,此外,由于网络贸易多以产品定制为主,业务变化起伏大,会出现有时膨胀,有时收缩,甚至停产,这些都不再满足会计核算的假设前提,使税收征管的标准和依据难以把握。

2.货币因素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不再占主导地位。

在传统经济贸易下,价格是产品销售,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市场的自我运作和调节都是围绕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因此,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也是税收的主要计量手段。但是在网络经济下,价格这一货币因素的影响被减弱。注意力,技术开发,品牌信誉,人才和知识等非货币因素日益成为企赖以生存和提高经济收益的关键。然而,这些非货币因素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作用难以用货币计量,就难以对其纳税。若不加以区别,统一以企业经济收益的货币数量纳税,必然冲击税收的公平原则。

3.对税收管辖权的确定存在分歧。

税收管辖权依据国家主权可以分为属人和属地两种,即居民税收管辖权和所得来源地管辖权。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同时实行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和居民税收管辖权,即一国政府对于本国居民的全部所得以及非本国居民来自本国境内的所得拥有税收征管的权力。为了避免对同一跨国所得的双重征税现象,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被普遍认为优先于居民税收管辖权。但是在网络经济下的贸易的虚拟性和隐匿性的特点,使得交易场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使用地难以判断,收入来源难以确定,地域管辖权也难以界定。以美国为主的网络大国强调居民税收管辖权优先原则。而发展中国家作为网络贸易输入国为了防止税收大量流失则侧重与强调地域管辖权。因此,对税收管辖权优先原则的重新确认已成为电子商务全球性发展必须面对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4.电子商务交易下应纳税种难以确定。

在传统贸易模式下,根据企业所得收入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提供劳务所得,特许权使用转让所得和商品销售所得,根据获取所得的不同形式,分别征收营业税和增值税。在传统贸易模式下,提供劳务、特许权使用和商品销售形式有明确的界定,从而比较容易确定相应的税种、税目、税率以及计税依据。但是在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下,产品高度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模糊了人们固有的商品概念,使得有行商品,无形劳务和特许权使用的界限难以确定。因此,在税收征管过程中,一项收入难以确定究竟是哪一种形式的所得,应该征收营业税还是增值税。这将导致税务处理的混乱,使课税对象的性质变得模糊不清。

5.电子商务下税收征管难度大,偷漏税严重。

由于电子商务存在很大的隐匿性和虚拟性,税收部门和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使税务部门难以掌握电子商务中企业的真实情况,因此,征税和监督工作遇到很大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子商务交易的无纸化特征给税收征管带来很大困难。传统商务模式下,税收以企业的会计账簿,报表,凭证为依据。而在网络经济中,交易的虚拟化,商品或服务的无形化,导致交易过程的数据以电子化的形式呈现,税务部门不再能获得传统的纸质凭证或报表,缺少确定纳税金额的直接凭据。此外,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数据以电子形式保存,这种电子数据极易被修改或删除,而且可以不留痕迹,这使得税务部门难以获得企业的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加大了税收征管的难度。第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加密技术也使税务部门难以获得企业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密技术对网络经济下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策略和商业机密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同时,纳税人也利用加密技术对企业财务方面的信息进行保护,隐藏部分信息,税务部门获取准确资料受到制约。第三,由于电子商务交易的电子化,出现了电子货币,电子发票,电子银行等新型交易支付手段,这些新的交易手段使网络交易无论从时间、地点、方式等各个方面都不同于传统交易模式。同时,电子化的支付手段使企业间,企业与消费者间直接贸易变的方便,从而降低了商业中介机构的作用,而直接通过网络进行转账支付,这使得以往税务部门通过商业中介环节对纳税人的监督力度减弱。如税务部门常通过银行询证来获得纳税人的相关信息,借以监督纳税人申报情况是否属实,而电子化的支付方式减弱了这种监督机制的作用。

6.国际避税变得容易,国际避税问题更加突出。

首先,电子商务的虚拟性,隐匿性,流动性使得国际避税的空间变宽。电子商务的虚拟性使交易活动不象传统交易需要固定的,有形的营业场所或机构,只需要一个网址和网页即可对全世界的需求者进行交易。而在互联网上,由于IP的流动性,可以实现“一址多机” ,企业可以通过变换在互联网上的站点,选择在低税率或免税国家设立站点,达到避税的目的。其次,跨国集团的各个分公司间联系更加密切,相互的合作和数据交换更加容易,削弱了以往中介机构的作用,使全球性跨国集团高度一体化,集团为了逃避税收或降低成本,集团内部各关联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在不同税负地区有目的的进行调整收入定价和分摊成本费用,实现转移定价,从而转移利润,以实现尽可能大的税收利益。这大大加强了反避税工作的难度。

面对电子商务对税收征管的冲击和挑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网络经济环境的税收政策。在研究解决上述问题的税收政策时,应该注意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对网络经济下的电子商务交易征税的同时,也要保证网络经济下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以合作的态度解决国际税收管辖权和国际避税问题。

【参考资料】

王悦,《电子商务带来的课税问题及相关对策》,[M]郑州: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月

孙铮、韦华宁,《试论信息时代会计假设受到的冲击与影响》,《财经研究》,2000年3月

蔡金荣,《电子商务与税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上一篇:农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范文 下一篇:工程建设分包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