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智能化范文

时间:2023-09-26 12:01:33

企业信息化智能化

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篇1

【关键词】: 汽车维修; 维修手段; 检测手段

Abstract: The problems in this article a brief analysis of vehicle maintenance, combined with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o vehicle repair intelligent, information-based solutions.

Key words: vehicle maintenance; maintenance means; detection means

中图分类号:U472.4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理念的逐渐提高与更新,汽车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然而,当我们在尽情享受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无法回避这么一个现实,那就是汽车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续,其技术状况将不断恶化并且现代社会对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和维修要求非常高。因此,我们不仅要不断研制性能优良的汽车,也要借助维护和修理水平的提高来恢复其技术状况, 在汽车维修过程中,要树立汽车维修企业在整个社会中应有的地位,需要的是汽车维修企业硬件和软件的同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汽车维修企业健康合理的发展。

一、 汽车维修行业所存在的问题

1. 维修技术落后,主要依靠人工

维修行业的各类技术业务数据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造成过程越来越复杂,以至对维修各部门工作进程的监督以及对企业经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难以依靠人力有效进行。依靠人力众多已不能解决维修行业面临的“瓶颈”,维修不再是依靠个人的经验;现在,有不少的维修企业以简单的经验判断取代状态监测,并按汽车运行的时间分期来进行项目检修,导致了修理项目与汽车的实际故障状况不相符。

由于传统的维修资料查询方式,主要借助于杂志、图书等落后的、传统的媒体,所以结果只会是查询速度慢、信息量小、资料更新迟缓,给维修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对与绝大部分的汽车维修人员来说,根本不可能将数以千计的各个车型的维修资料、程序等记忆在大脑中,不能准确判断出汽车故障。

2. 维修技术跟不上汽车行业发展步伐

随着电子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汽车早已成为高度的机电一体化,而由于规模小,资金少,并且现代汽车故障诊断设备的投资比较大,某些汽车维修企业不愿意配备故障诊断设备,造成维修人员对汽车故障的诊断、检测依旧停留在依靠经验判断的阶段,从而造成故障诊断的准确率较低,也难以确定故障程度。

企业管理是制约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跟不上国际水平,在许多国家,电脑管理已经在汽车修理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这个趋势价格持续扩展。在我国,由于我国企业都是小规模经营,资金不充裕,还抱有传统观念不愿革新,制约汽车维修企业得不到进一步发展。

二、 汽车维修行业的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在汽车检测技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已出现集检测工艺、操作、数据采集和打印、存储、显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软件,使汽车检测线实现了全自动化。这样不仅可避免人为的判断错误,提高检测准确性;而且可以把受检汽车的技术状况储存在计算机中,对汽车进行全寿命管理,可作为下次检验参考。

目前,大部分汽车都装备有较多的电子控制装置,其技术含量高,电路复杂,让人难以掌握。正确识读汽车电路图,也需要一定的技巧。电路图是了解汽车上种类电气系统工作时使用的重要资料,了解汽车电路的类型及特点,各车系的电路特点及表达方式,各系统电路图的识读方法、规律与技巧,指导如何正确识读、使用电路图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近年来,不少的汽车换装上了电子控制式悬架。现阶段对电控悬架的维修主要是高度调整功能、输入输出信号、溢流阀、漏气的检修。

在20世纪90年代,又有一批批先进的进口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涌入国门。四轮定位仪、解码器、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发动机分析仪、尾气测试仪及电脑动平衡机等,这些昔日人们十分陌生的检测设备,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的必备工具。

由此可见,在现今社会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汽车检测设备在智能化、自动化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三、 解决对策

1. 故障诊断和维护

随着电子技术、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的科技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现代汽车不再是简单的机械产品,最初的交通工具,而是由原始汽车进化到一个高科技的结晶体。

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EFIE)、SRS安全气囊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系统(AT)、自动空调系统(A/C)、电子悬挂系统(ECS)、自动巡航系统、TCS动力牵引系统及自我诊断系统等,这些均由电控单元件(ECU)全面控制。电控单元具有自诊断,记录故障,以代码形式存储在电控单元存储器中。通过解码器可从电控单元储存器中读出存储的故障码,从而确定故障的部位和提供排除故障的在线帮助。

通过系统的记录可以从中分析预知鼓掌,对汽车进行维护,从而预防故障的发生。

2. 维修队伍培训

汽车维修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维修人才是关键,任何离开、忽视了人自身因素而去寻求企业内部的所谓发展只能是痴人说梦。

要求维修人员参加日常的维修培训,通过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体系。

汽车维修技术人要加强自身学习,借助于各类技术培训,特别是电化教学和网上培训,不断更新维修观念、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并且要定期的进行人员培训,掌握最新汽车制造的信息,多与国外先进汽车维修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借鉴其先进人才管理模式,维修现代汽车。

对汽修人员要给予合理工资,解决好生活问题才能更好的投入工作之中,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证汽修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3. 计算机管理维护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行各业都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汽车行业从结构到控制越来越高科技化,新装备、新功能、新品牌层出不穷。

维修技术人员却不可能将各种车型的维修资料、程序记在大脑中。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经验、技术知识以及资讯的全方位掌握,更为凸显出自身的局限性,而解决这一不足的就是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络,即Internet互联网。

在汽车维修业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实现汽车维修行业的现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汽车维修人员及时了解、掌握、使用现代汽车维修技术,采用先进的科学的维修手段造就“高质量的客户服务”,这种服务势必将成为汽车维修行业竞争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提高汽车维修人员的操作技能,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维修行业的运行效率,准确发现故障,减少维修时间,而且准确及时的汽车故障诊断减少了技术管理人员主观判断上可能造成的失误,这有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方案。先进的管理模式,科学的修理工艺,可靠的质量保证,高效的客户服务必将造就一流的汽车维修企业。

参考文献

1.邵坤试论汽车维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2.熊毅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篇2

关键词 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企业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4-0184-01

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是智能社区实现智能化的关键。它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一体化,使各个系统形成有机整体,进行系统集成,实现社区的智能化,减少人们日常生活的手工操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性和舒适性。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的施工处于发展缓慢阶段,主要由于垄断企业和建设成本的制约,发展比较被动和诸多阻碍,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加快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的建成,离不开国家信息部政策的推动和垄断企业思想上的转型,优化和组建新的产业模式,开放信息网络一体化的建设。

通讯、有线电视、网络、消防、楼宇对讲、自动抄表、智能电器等企业垄断性比较强,近年来也适当放开此类行业的竞争;但由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积累的资本使其目前在行业中垄断地位不可动摇,而各个行业巨头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关系,不愿意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建立新的经营模式、产业链,甚至有的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还积极的阻碍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

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初期建设和维护成本是比较高的,需要高速通讯线路、各个子系统建设、大量信息处理的高速电子计算机、环境良好的机房、工艺较高的施工和专业技术的维护等因素,使得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成本远远高于单个子系统建设成本。

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采用综合布线方式,各个子系统建立统一的通讯协议、同一个信息共享平台、高速处理数据的电子计算机和高速通讯线路。综合布线已形成专门的学科,它是一个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是智能社区的“信息高速公路”,既能使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相连接;国内外也涌现很多专门从事此行业的公司,如IBM、耐克森、华为、中兴等公司。各个企业对于本公司的系统网络化建设已普遍存在,信息的网络化、保密性等各企业也一直致力建设中,如物业公司有物业管理子系统、治安管理设立的安防子系统、通讯公司的通信网络子系统等;国家信息部也对通讯协议进行了采用TCP/TP的规范,TCP/TP是由一组具有专业用途的多个子协议组合而成的,这些子协议包括TCP、IP、UDP、ARP、ICMP等,TCP/IP凭借其实现成本低、在多平台间通信安全可靠以及可路由性等优势迅速发展,并成为Internet中的标准协议,在20世纪90年代,TCP/IP已经成为局域网中的首选协议,在最新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7、Windows XP、Windows Server2003等)中已经将TCP/IP作为其默认安装的通信协议。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避免在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信息共同分享能够合理地达到资源配置,节约社会成本,创造更多财富,比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就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下成功企业;高速处理数据的电子计算机对于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以万亿次单位的处理速度来说,是完全能够胜任处理信息网络一体化的数据。高速通讯线路可以采用光缆传输系统,光缆传输系统具有传输速率高、衰减低、频带宽、抗电磁干扰、传输距离远等特点,现百兆光纤到户在大城市也实行起来了;所以总的来说,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的主要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

虽然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非常快,但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发展缓慢、成果少,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完整的信息网络一体化的城市或社区。由于自由市场经济存在盲目性、滞后性等,各企业只顾自身企业发展,比较少自发组织企业联合,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因此出现各个企业只建设自身企业需要信息化管线、设备和系统等,造成繁多的管线和设备、重复施工,无规范的管理和专业的维护、信息无共享等。不但造成信息网络化建设成本过大、维护难度增大,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财富的浪费。

本人认为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缺失的是国家信息产业部强力带动和各个企业的跨行业联合、产业创新、产业转型和资源共享。只要国家信息产业部制定合理的施工规范、施工标准、奖励和补贴政策,初期试点一线城市新建大楼施工中提出明确要求信息网络一体化的施工,试点成熟后逐步覆盖全国新建大楼信息网络一体化的施工,并鼓励和补贴旧建筑物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的改造,城市规划局带动和组织建筑施工前信息网络一体化方案的开展,规定或协议布线成本、机房建设和维护成本等由相关企业分摊,后续企业采用租用等方式,有效解决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成本过高问题;这样不但节约了各个子系统建设总成本,还有节能、环保、消除重复施工等功能。各个企业跨行业联合,相互学习,相互融合,一起开发和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减少建设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中繁多管线和设备,从而减少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各个企业在致力于本企业专项产业外,还可以根据自身现有条件开创新型产业,不但更有利于在新型产业的竞争力,还创收更多的企业利润,如物流企业可以构建网上超市、电信企业可以发展家用电器维修连锁模式等。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必然会使得一些企业面临淘汰,这是自由商业化竞争发展的趋势,但企业可以择优去劣采取产业转型,避免企业倒闭,如有线电视可以转型为家庭影院模式构建企业等。资源共享是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节约建设成本主要方法,也是建设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的根本目的;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也是合作的时代,因为资讯太发达,而且对人对团队的要求也更高;只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达成共赢,创造更多的财富及价值。

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不是太先进、太虚幻、太遥远的建设,而是有些人自己的观念太保守、太功利、太近视。希望有远见卓识的各企业领导人尽快加入建设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进程,做好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企业产业创新与转型和企业资源共享共赢,促进建设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从而与国际接轨,引领区域经济之先。

总的来说,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是多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是现代高新技术的结晶,是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不是单一的人或企业就能够完成其建设,需要国家的倡导和支持,需要各行业企业通力合作与促进,才能更快发展智能社区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才能让社会资源更好的共享,才能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跟上信息化社会的步伐,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参考文献

[1]张新房.图说建筑智能化系统[M].中国电力出版社.

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篇3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智能化;挑战与应对策略

由于大数据时代的不断深入,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也慢慢渗入到了人们生活中,对于信息资源的运用也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迅速的将目光停留在了信息管理智能化的实现上。那么,什么是信息管理智能化?是人们运用多种高科技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深入的挖掘、融合、分析、处理的一个过程。另外,信息智能化管理也实现了信息动静态的同时管理。

一、大数据时代的智能人力资源信息管理

(一)大数据信息管理概念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通过数据分析、传输、处理等方式将大量数据中的数据转换为关键消息,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则是最终目标。大数据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工具,它使企业能够更加丰富、更快速地集中和整合企业需要提取和筛选的数据信息。因此,大数据需要掌握高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需要对大数据当前的研究对象进行改进。

(二)大数据时代智能人力资源管理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流量呈指数级增长,人力资源信息处理技术也开始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大中型企业中广泛使用,人力资源信息化在处理大数据后将信息数据提供给企业的每个相关功能管理部门,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特点和集中精力来判断组织发展战略、目标以及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并根据组织的需求预测未来的工作安排,从而实现调整企业人才。在这个时期,获取信息的方法是十分丰富的,但如何及时获得正确且重要的信息,同时解决效果分析后存在的问题将是首要任务。当前的人力资源信息处理技术尚未达到智能,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智能化研究的现状

(一)促进业务管理变革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采取高效的管理措施,以便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后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管理。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管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了无可替代的资产。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数据资产化最重要的作用是将信息部門成本管理层次结构转移到利润。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部门正在逐渐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资产组成部门,能够获得更多宝贵数据信息的人可以在各个部门的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企业可以通过动态数据信息确定市场的发展方向,推动企业的经营变化,同时创造大量收入。

(二)业务决策变更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管理层在讨论企业的发展方向时,始终无法与数据信息分析分开。在分析数据时,管理层更加关注企业发展的内部化。在此阶段,信息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指南,为企业的所有决策提供了极大的可操作性。因此,实现信息管理智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企业的管理层决策方向。使决策智能化成为最重要的角色将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信息数据从业务基础逐渐转换到数据基础。在传统的业务推动方法中,当企业的相关员工总结产品销售过程时,他们只是简单而片面地总结了内容,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决策。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进一步探索企业的数量标准信息,从而发掘更多的市场信息,并有充分的依据确定相关人员的企业发展方向。

三、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智能化背景下面临的挑战

(一)新时代的推行

大数据时代是以创新价值和创新模式为基础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何挖掘具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是非常困难的。首先,是信息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相关信息管理人员具备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准确的预判能力,需要将所有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和屏蔽无效的信息;其次,是有效的信息数据的来源可能是分散的,无法运用相似的手段进行审核。当今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智能化并没有完全的实现,例如以往传统的人力资源渠道便是非常的复杂,在获取各种信息时,不仅被动而且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物、物力以及金钱,进而导致人事的薪资,绩效,人员培训,招聘信息等方面的管理不尽人意。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在一个企业中占据重要位置,但企业在对人力资源信息的管理却只重视系统硬件,并未通过提供数据为基础的机制,进而导致无法通过大数据的运用来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智能化的目标,影响了新时代下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智能化的推行。

(二)信息数据的安全防范

随着人力资源信息的增长,信息安全也出现了新的挑战。当今社会非常依赖于信息管理中软件和硬件的相互依存性,数据之间的交互,如何才能强化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便显得尤为重要。数据信息中需要保密的参数,数据在传输的路径,是否需要交互共享以及保密的机制,都将会成为信息安全是否会遭受到威胁的主要问题。

(三)智能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智能化在本质上是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判断,可以通过共有的决策资源、决策数据、决策模型、决策认知等来帮助企业解决相关的问题,弥补信息处理人员在进行重要人力资源信息数量收集、分析、处理和融合的时候由于浅薄的判断而带来的非正确的决策,进而导致人力资源的整体局面处于劣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衔接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导致判断错误。所以,如何正确的运用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智能化已然成为当代所有企业之间竞争的取胜资源。

四、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智能化的应对策略

(一)增加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的基础投入建设

如今信息技术在不断进步,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也受到了许多企业的运用,它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如一个板块的设计是否合理,数据储存的是否详细,系统运行是否流畅,操作是否简单灵活,这些都是能够直接的影响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智能化,但在运用的期间,还是应当注意信息的时常更新。例如:一般企业都会保存传统的人力信息,如员工的档案,每个月的绩效考核,是否迟到等,现在便可运用该系统,将员工的日常工作情况,绩效的考核还有员工的薪资待遇等都可以制定一个公开,公平的评估,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继续努力,还能让员工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

(二)大数据的技术和应用

大数据不是生产过程中的衍生物,而是可以被多次加工的迭代资本,而且在更新的处理模式后便会具有更加强大的优化能力和决策能力。虽然大数据资产的概念已经家喻户晓了,但如何将这些管理信息智能化还是缺少一定的理论支撑和相应的手段。在实现智能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正确、合理的运用大数据技术,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运营信息得到发展,也不会过度的依赖于大数据,还能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智能化的优化。企业在使用大数据技术时,首先应当将云智能融入到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中,这样便能接收到多个层面的信息渠道,之后在通过每个渠道的分布计算、存储等控制系统中每个模块的运用进而对大数据进行准备的分类。其次,便可将人力资源的信息等在物联网、云计算以及互联网中相互结合,形成完整的区块链的共享体系,进而实现对区域中的内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信息集结,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分享,完成全新的人力资源智能化的信息管理途径。

(三)加强信息安全的防范

在大数据时代的构建下有了全新的安全体系,这对一些大中型的企业来说,丢失了人力资源信息是相当严重的,会影响企业未来对人力资源的安排和决策,但最可怕的不是隐私的泄露,而是产生被其他企业预知的可能性,所以应当采取大数据的技术来帮助解决重要信息数据过大且异购数据等问题。虽然传统的边界比较安全,但也只是在事中添加了防御功能,并未在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数据的接出口进行数据加密和添加具有時间限制的验证和密钥等。所以,需要事先预知并将消息传至到安全运营中心,最好可以实现全过程的风险可视化,这样便可有效的提高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智能化的安全性。

(四)人力资源信息的多次利用

在企业中人力资源会储存许多的信息,而数据在信息价值链中属于比较特别的位置,信息价值的优劣要取决于人力资源数据和人力资源的再生思维。在今后的数字化发展的人力资源中,人力资源数据可以称之为可持续利用的再生资源,这也可以说是处理数据的思想转变,对数据挖掘的价值转变。信息资源隐藏的真正价值将会被挖掘出来,数据的价值不会因为使用的次数而逐渐减少,反而还可以多次、重复的进行挖掘。现在已经是大数据人力资源信息化发展的后期阶段了,产生的价值必然是不可限量的。

(五)简单化的管理规划

在人力信息管理中,数据的基数都是比较大的,并且每类信息都有着独特的多元特征。因此,在企业应用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智能化时,便需要考虑到它的难度且复杂程度。企业在运行中,应当根据这些问题设置一个专门解决信息管理的部门,将这个部门作为智能化管理的起步,进行简单化的管理。比如:中国通用技术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这所公司为了提高该公司在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竞争力,便将公司中的中高层管理实行了信息管理智能化。首先运用大数据的挖掘技术将公司内部的所有信息进行再次的挖掘。其次,在对市场经济的信息进行深入、全面的挖掘,进而分析市场的需求和该行业的趋势走向等。最后该管理者再对制造品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对产量质量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确保了数据信息的可实行性,还实行了对信息管理智能化的运用。

五、结语

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篇4

1.企业生产过程中对新型技术的应用不足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科技的社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应该要加强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当前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加强了对产品的附加值的提升。但是由于传统的生产以及管理技术的限制,使得现代化经济管理水平仍然不高,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对各种先进技术的研发力度不够,并且也没有积极加强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导致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价值得不到提升。

2.对员工的管理模式有待改进

对员工的管理是经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变成人力资源之间的竞争。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员工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是一种比较生硬的管理模式,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不够,因此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以及潜能没有被完全激发,最终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效率不高。

3.企业的组织结构冗余

企业的组织结构冗余,会导致企业不同层级之间的人员沟通出现障碍,使得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传递,因此一些问题一直被搁置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比如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了得到解决,需要企业的决策层进行决策,但是由于组织机构比较冗余,使得很多问题的传递效率偏低,很难及时将问题传递给企业的决策层,最终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二、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1.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时代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也要逐渐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相比于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而言,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经济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基础是技术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产生以及发展都是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为主要支撑的,其中有各种计算机软件程序的设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和传输、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和维护等,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技术服务的支撑,信息技术化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2)企业经济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管理相比于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而言,其管理的形式是虚拟的,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需要在企业部门的相关场所中进行,但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化的、电子化的管理方式,实现一种在线管理。

(3)企业经济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范围进一步拓展。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所覆盖的范围是有限的,各种企业经济活动的完成必须要在实际的场所中,然而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则利用互联网的特性,使得业务内容的范围以及业务办理的距离有所拓展,在网络上完成相应的业务办理。

2.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之所以可以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与它自身的优点是分不开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1)有助于企业经济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企业经济管理相对于其他经济社会管理活动而言,各种管理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生产管理、运营管理、运输管理、储存管理等,管理过程比较复杂,成本相对也比较高,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可以缩短一些业务处理的时间,提高各种业务处理的效率,同时具有较高的成本优势。

(2)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效率。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而言,这种管理模式是全天候的,任何用户在网络上都可以进行自己的诉求的传递。比如对于某零售企业而言,零售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零售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而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全天候服务,因此可以提高经济管理效率。

(3)降低企业经济管理中对各种实际的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必须要有办公的环境,要有各种办公设施,比如各个管理部门都要设置相应的办公室,对各种办公设备进行购置,但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更多的是对互联网的依赖,对于实物设施的依赖程度会降低很多,因此可以降低企业经济管理中对各种实际的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从而减少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成本。

三、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探讨

1.转变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网络技术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需要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改革。信息化管理与人们的传统思维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要想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与企业经济管理之间的有效结合,并且发挥其作用,首先需要对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观念进行改变当前有很多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老旧,对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高,比如很多人担心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虚拟性、未知性等,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也不愿意使用现代化技术参与企业经济管理,这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有很大的阻碍。因此,在现阶段应该要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相应的宣传,对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企业经济工作人员能够了解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特点以及优势,从而加深对新时期全新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认识,促进信息化和智能化经济管理模式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2.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详细地了解,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解之后,进行统一协调的发展。比如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对企业产品的市场进行了解,然后制定相应的生产规划,从而促进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更多的份额;再比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要加强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引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水平。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而言十分重要,也是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基础内容。

3.加强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各种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较高,比如办公的场所、办公物资等,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遵循无纸化管理,对各种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加高,对实物的依赖减少,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尽管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开始注重信息化管理,加强对各种信息技术设备、计算机技术设备、通信技术设备的配置,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国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网络基础设施还是很缺乏的,比如有的规模较小的企业并没有配备相应的计算机设备、电子信息设备等,使得企业经济发展规模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企业经济管理的改革过程中,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完善,比如各种网络平台的建设,加强企业各个部门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建立,同时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才能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和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强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作用的发挥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管理手段和模式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对人力资源实现更好的管理,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的潜能被激发。柔性化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的分析,了解人力资源在工作以及生活中的问题,积极帮助人力资源解决问题,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疏导,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得员工可以投入更多热情到工作中。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加强人员的合理配置,加强人员的配置,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加强新员工的选拔,二是加强对现有员工的能力培养,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是为了壮大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源队伍,为企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对员工的关怀程度,给员工创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从而促进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拥有一份好的心情。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义职位的需求,从而按照职位的需求给人力资源具体的评价。同时也要在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中进行需求分析,促进人力资源的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最终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5.加强企业组织机构的完善

企业组织机构的完善是确保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组织机构出现冗余现象,使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尽量降低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冗余性,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改善,对企业中的一些并没有实质性作用的职能机构进行压缩,可以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使得企业发展过程中基层人员可以和企业的管理者或决策者之间实现有效的对话,将基层人员的问题反映给企业的领导者,从而有助于领导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6.加强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安全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需要保证其安全性。从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安全管理层面来讲,当前很多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网站,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在进行管理时也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因此增加了企业经济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策略,对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并且能够根据安全管理的目标、内容等制定相应的技术支持方案,促进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安全性的维护。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日常管理中,一旦发现任何安全问题要及时的制止,同时,还应该要加强与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的建设,以法律的手段对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进行规范,对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现代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解决。

四、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管理就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一种重要创新模式,也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全新产物,当前很多地方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开始大力发展企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在对企业经济管理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为企业经济管理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要在信息化背景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经济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

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篇5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问题;创新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频繁,信息化和智能化成为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信息网络在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的管理变得科技科学化、智能化、信息化。企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经济管理,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但同时也需要对信息技术利用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和预防,以提高企业经济发展水平。

一、企业经济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管理是一个核心内容,包括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对产品的生产以及经营进行管理、对产品的市场进行管理等,企业经济管理可以说是企业的核心。当前很多企业的领导者都开始加强对经济管理的重视,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经济管理体系,使得企业经济管理过程变得更加规范有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企业的经济管理也应该要结合信息化时代的背景和特征,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决。

1.企业生产过程中对新型技术的应用不足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科技的社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应该要加强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当前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加强了对产品的附加值的提升。但是由于传统的生产以及管理技术的限制,使得现代化经济管理水平仍然不高,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对各种先进技术的研发力度不够,并且也没有积极加强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导致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价值得不到提升。

2.对员工的管理模式有待改进

对员工的管理是经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变成人力资源之间的竞争。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员工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是一种比较生硬的管理模式,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不够,因此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以及潜能没有被完全激发,最终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效率不高。

3.企业的组织结构冗余

企业的组织结构冗余,会导致企业不同层级之间的人员沟通出现障碍,使得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传递,因此一些问题一直被搁置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比如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了得到解决,需要企业的决策层进行决策,但是由于组织机构比较冗余,使得很多问题的传递效率偏低,很难及时将问题传递给企业的决策层,最终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二、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1.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时代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也要逐渐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相比于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而言,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经济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基础是技术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产生以及发展都是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为主要支撑的,其中有各种计算机软件程序的设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和传输、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和维护等,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技术服务的支撑,信息技术化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2)企业经济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管理相比于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而言,其管理的形式是虚拟的,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需要在企业部门的相关场所中进行,但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化的、电子化的管理方式,实现一种在线管理。

(3)企业经济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范围进一步拓展。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所覆盖的范围是有限的,各种企业经济活动的完成必须要在实际的场所中,然而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则利用互联网的特性,使得业务内容的范围以及业务办理的距离有所拓展,在网络上完成相应的业务办理。

2.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之所以可以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与它自身的优点是分不开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1)有助于企业经济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企业经济管理相对于其他经济社会管理活动而言,各种管理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生产管理、运营管理、运输管理、储存管理等,管理过程比较复杂,成本相对也比较高,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可以缩短一些业务处理的时间,提高各种业务处理的效率,同时具有较高的成本优势。

(2)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效率。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而言,这种管理模式是全天候的,任何用户在网络上都可以进行自己的诉求的传递。比如对于某零售企业而言,零售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零售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而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全天候服务,因此可以提高经济管理效率。

(3)降低企业经济管理中对各种实际的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必须要有办公的环境,要有各种办公设施,比如各个管理部门都要设置相应的办公室,对各种办公设备进行购置,但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更多的是对互联网的依赖,对于实物设施的依赖程度会降低很多,因此可以降低企业经济管理中对各种实际的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从而减少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成本。

三、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探讨

当前我国的企业经济管理处于改革发展的阶段,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在现代化背景下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可以降低成本、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但同样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网络技术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需要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改革。信息化管理与人们的传统思维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要想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与企业经济管理之间的有效结合,并且发挥其作用,首先需要对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观念进行改变当前有很多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老旧,对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高,比如很多人担心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虚拟性、未知性等,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也不愿意使用现代化技术参与企业经济管理,这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有很大的阻碍。因此,在现阶段应该要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相应的宣传,对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企业经济工作人员能够了解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特点以及优势,从而加深对新时期全新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认识,促进信息化和智能化经济管理模式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2.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详细地了解,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解之后,进行统一协调的发展。比如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对企业产品的市场进行了解,然后制定相应的生产规划,从而促进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更多的份额;再比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要加强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引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水平。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而言十分重要,也是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基础内容。

3.加强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各种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较高,比如办公的场所、办公物资等,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遵循无纸化管理,对各种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加高,对实物的依赖减少,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尽管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开始注重信息化管理,加强对各种信息技术设备、计算机技术设备、通信技术设备的配置,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国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网络基础设施还是很缺乏的,比如有的规模较小的企业并没有配备相应的计算机设备、电子信息设备等,使得企业经济发展规模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企业经济管理的改革过程中,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完善,比如各种网络平台的建设,加强企业各个部门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建立,同时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才能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和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强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作用的发挥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管理手段和模式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对人力资源实现更好的管理,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的潜能被激发。柔性化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的分析,了解人力资源在工作以及生活中的问题,积极帮助人力资源解决问题,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疏导,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得员工可以投入更多热情到工作中。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加强人员的合理配置,加强人员的配置,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加强新员工的选拔,二是加强对现有员工的能力培养,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是为了壮大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源队伍,为企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对员工的关怀程度,给员工创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从而促进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拥有一份好的心情。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义职位的需求,从而按照职位的需求给人力资源具体的评价。同时也要在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中进行需求分析,促进人力资源的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最终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5.加强企业组织机构的完善

企业组织机构的完善是确保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组织机构出现冗余现象,使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尽量降低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冗余性,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改善,对企业中的一些并没有实质性作用的职能机构进行压缩,可以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使得企业发展过程中基层人员可以和企业的管理者或决策者之间实现有效的对话,将基层人员的问题反映给企业的领导者,从而有助于领导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6.加强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安全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需要保证其安全性。从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安全管理层面来讲,当前很多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网站,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在进行管理时也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因此增加了企业经济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策略,对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并且能够根据安全管理的目标、内容等制定相应的技术支持方案,促进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安全性的维护。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日常管理中,一旦发现任何安全问题要及时的制止,同时,还应该要加强与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的建设,以法律的手段对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进行规范,对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现代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解决。

四、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管理就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一种重要创新模式,也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全新产物,当前很多地方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开始大力发展企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在对企业经济管理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为企业经济管理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要在信息化背景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经济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郭向国.新市场竞争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模式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30).

[2]狄具亮,吕玲花.经济一体化下企业创新经济管理的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2(30).

[3]秦德智,郭敏娜.企业营销创新模式探讨[J].企业经济,2008(08).

[4]王家明.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7).

[5]钱焱.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00(15).

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智能化技术;抄表核算;必要性;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用户人数众多,而且电力信息数据量非常大,采用传统抄表核算模式,虽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抄表核算效率并不高。

1 智能化技术在抄表核算应用中的必要性分析

1.1 采用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满足当前的“大营销”需求

在国内电力行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大营销”体系建设条件下,抄表核算已经实现了集约化和专业化。电力现场抄表、收费模式以及人工核算等方式,已经无法有效满足市场发展需求,而且会导致电力营销过程中的人力、客服等资源浪费。在当前的形势下,若想建立和实施客户需求导向型服务机制,在电力企业抄表核算过程中,应当采用智能化技术和手段。

1.2 智能化技术有效满足了抄表核算方式转型的客观需求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其工作集约化与建设和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使抄表核算工作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质量和和效率备受关注的时代背景下,电力企业的各项工作也向着自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电力抄表核算的高标准智能化,有效的解决了传统人工抄表过程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智能化技术满足了抄表核算方式转变的需求,通过加强业务监督管理,可以实现有效利用抄表核算业务集成应用之目的。

1.3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抄表核算作业之不足

在传统人工抄表核算过程中,因技术水平和管理效果受限,过分依靠人工完成抄表核算工作,信息化程度非常低。由于抄表核算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而且标准不一,因此抄表核算时耗费的人力资源比较大,工作效率难以提高。此外,现行的一些抄表核算体系科学性非常的差,难以有效监控抄表核算工作,以致于安全隐患频发。从实践来看,采用高标准的智能化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抄表核算质量和效率,而且能够有效节约抄表核算构成中的人力资源,在及时解决电力企业抄表核算中的风险问题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

2 电力企业抄表核算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实践

以GPRS电力远程抄表系统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在现代电力企业查表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位于电力局的配电中心和位于居民小区的电表数据采集点组成,利用中国移动现有的GPRS/GSM网络,电表数据通过中国移动的GPRS/GSM网络进行传输。

实践中,因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错误,会对电力抄表核算准确度产生影响。然而,智能化技术在现代电力抄表核算过程中的应用,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抄表核算模式的弊端与不足,在现代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利用智能化技术采集数据

抄表核算过程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依托于现代电信信息数据采集技术手段。传统模式下的电力企业,多采用人工核查方式采集数据信息,其中的终端全部覆盖了用电企业和所有的家庭,通过全球通讯与电力企业数据信息采集端连接在一起。同时,客户终端安装布设的智能电表,能够有效显示用电客户的用电数据信息,对其进行自动记录,这样可以确保电力企业可在线对用户用力信息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

2.2 核算业务的智能化

采用该种智能终端,能够对用户电力数据自动抄表,而且能够在计算用户电费时,在基于用户电力数据信息以及企业电费价格采集的基础上,采用智能化计算方法,即可对上述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智能化技术在核算业务中的应用,可以及时准确的核算出电力用户所需要的电力费用;在当前的大信息背景下,电力用户还可通过电力抄表核算智能化应用平台,在网上直接支付电费。从智能化技术应用实践来看,抄表核算业务几乎没有人工参与,而且还能够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3 利用智能化技术对抄表核算数据严格审查

基于智能终端所采集的相关抄表核算数据信息,采用智能化技术手段,能够实现自动化审查。抄表核算过程中的庞大数据资料,在智能化技术应用条件下,能够实现有效的计算和处理,经过反复验证超找错误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及时的优化调整、修复,以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以及抄表核算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2.4 智能化技术应用中的报警功能

电力企业智能化抄表核算过程中,还建立了自动化报警系统。在对数据信息实时监控时,智能化系统对结算环节设计了报警功能,对抄算以及审核和业务核算等环节,进行了时间限制。一旦某各环节出现了问题,或者工作超时,则智能化系统即可向电力企业管理部门进行提示,后者对系统硬件设备和问题进行修复和处理量。

3 电力业务智能化技术应用效果

从电力企业抄表核算过程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实践来看,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工抄表核算过程中的电费管理难题,而且促进了抄表核算的现代化建设。从具体成果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智能化提高了电力抄表核算质量和效率

在电力抄表核算过程中采用智能化技术手段,从根本上有效改变了传统的电力管理模式。对于营销业务而言,将用电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有效的连接起来,采用智能化技术实现了抄表核算管理的自动一体化,大大高了电力抄表核算效率。

3.2 智能化监控有效提高了抄表核算实效性和准确率

智能化抄表核算时,基于实时监控技术的应用以及防火墙功能,可以对维护操作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保证了数据出错率降低。通过对采集系统进行实施监控,可以提高电力抄表数据审核效率,大大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减少抄表核算风险。

3.3 通过智能闭环管理来有效降低工作错误率

在智能抄表核算时,应当严格按照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对各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同时,通过抄表核算异常情况、信息确认以及分类处理等,对业务异常核算过程进行闭环管控,以此来减少业务中的不规范行为。

3.4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增强了抄表核算掌管能力

对于抄表核算智能化系统而言,其实时监控功能可提高抄表、核算检测的准确性,一旦发生错误,则能够及时预警反馈,以此来提高管理实效性。抄表核算系统中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可将各电力业务运行情况清晰地在监控数据平台上显示出来,从而及时发现电力业务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4 结束语

总之,电力企业抄表核算过程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能够有效改善电力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工作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同时,电力抄表核算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为抄表核算业务创新了集约、高效的管理模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抄表核算业务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郦铭.浅析电力企业抄表核算收费智能化及应用[J].通讯世界,2015(18).

[2]李瑞姝,张艳丽.电力抄表核算业务智能化应用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05).

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核算;智能化;信息化

截至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快速势头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呈现出更科学、更合理的产业布局,逐步构建出细分性质明显的产业格局。相应的,信息技术环境的快速构建和完善,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虚拟化管理方面提供了基础条件,满足了现代企业财务部门会计核算智能化的要求。它所提供的优势主要是针对会计系统、业务管理系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有机融合,为会计核算业务方式方法的创新提供驱动力,实现实时性的动态核算,同时,结合我国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为会计行业提供了解决瓶颈的方案。

一、会计核算智能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会计核算智能化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宏观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价值的需求。“十三五”以来我国出现了经济新常态特征,社会经济发展驱动要素发生了本质转变,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必然面临着自身管理难度提升和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削弱,在宏观经济调控影响下,开发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身就是对会计信息价值的提升。显而易见的是,信息时代的最大特征是“快”,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速度快,对信息筛选、处理、归纳和应用的速度也在加快,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也是企业与市场在发展速度层面是否同步的“晴雨表”——会计信息处理速度一旦滞后于市场发展速度,或者说宏观经济调控速度,那么必然会降低市场覆盖率和经济收益。在此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的自动会计核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各种业务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既可以确保企业的生存发展所依赖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利的支撑。第二,企业管理对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的依赖。相对宏观经济而言,企业管理属于“微观”角度,对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更强调其功能性,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会计核算方面的瓶颈和障碍。目前来说,包括我国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经济体在内,都已经存在强烈的企业管理信息化意识,EFP、SAP等管理软件系统也不断引入,在供应链管理层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颠覆了传统生产中的采购、销售、仓储等模式,将“物流”转化为“信息流”,从而更好地制订精细、周密的企业生产计划。相应地,如果存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信息滞后的现象,也就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门”失灵,这是因为信息流所产生的作用最终会汇总到“资金流”方面,会计核算业务无法保持同步,严重地阻碍了信息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对于现代化企业而言,智能化的自动会计核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它关系到企业是否跟得上时代脚步。

(二)会计核算智能化的可行性分析

会计核算智能化的可行性包括了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两个方面,简单地说,就是“性价比”的问题,它的构建依据并非单纯地会计核算功能实现,一方面要优于传统会计处理方式,减少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及相关信息的流程,降低会计核算信息流管理的成本。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必须满足与企业相适应的环境特征和企业结构。结合当前我国企业组织模式及管理理念的现状分析,其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办公自动化为实现会计核算智能化奠定了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企事业单位就普遍开展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其特征包括了无纸办公、局域网、邮箱系统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也逐渐基于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这从侧面上推动了会计核算智能化的进步。也就是收,会计核算智能化的需求来源于越来越多的经济交易事项的“信息化”,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各种交易,不仅打破了传统交易模式,在记录经济交易事项及经济信息的方面,也有纸质凭证转化为电子凭证,很显然,这样的凭证体系出现之后是无法通过传统财务手段进行解决的。因而,企业网络实时管理和处理会计信息的需求不断强烈,自动采集会计核算数据源也具备了相应条件——企业的经济活动信息越来越多地被电子化,以适应会计核算核心业务的需要,而计算机程序在实现计量处理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第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IS)构建了会计核算智能化平台。鉴于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早于会计核算智能化的现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财务部门在各项业务上的高度协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本质上是一类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会计信息处理也包括在内,在出现经济业务变动的时候,会计核算工作可以直接从集成信息平台中获得数据,不仅提升了处理速度,同时也提高了精确度和真实性。

二、我国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核算智能化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盈利,因此企业内外部管理的过程中,都要朝向资源和市场最优化的状态发展。企业财务部门的传统管理模式下,会计核算的职能主要是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账簿登记、材料汇编等。从技术手段上说,这些功能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然而财务部门的工作并不是独立的,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也是基于需求产生的,因此会计核算业务信息化的改革重点并不在于“功能”,而是在于“信息协同”,这一方面体现不足也是导致我国会计核算智能化出现问题的主因。

三、会计核算智能化的有效途径研究

单纯地从技术方面来说,会计核算智能化的

有效途径包括三个方面子系统开发,分别是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终端服务系统——其中,前两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是主要内容,需要结合不同行业类型、企业规模的需要展开。

(一)数据采集系统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财务部门在数据采集方面都缺乏主动性,基于企业管理下内外部业务事件所产生的数据存在失真特点,尤其是各部门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数据水分是客观存在且无法避免的,同时也不能完全规避一些人为操作失误。会计核算智能化是建立在终端数据收集“源头”之上的,并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终端数据的录入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依赖人工,利用扫描设备可以直接从条形码、二维码等途径获得数据。而这些数据进入财务数据库以后,也就形成了第一手资源,避免了中间数据传输误差和篡改可能性。

(二)数据处理系统

“智能化”作用判断的标准,主要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程度,也是数据处理系统的主体构成部分。利用云技术可以实现各类经济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为人工智能在企业会计核算方面奠定了功能基础,包括规则集合、数据库、推理程序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据处理系统的“学习能力”,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财务处理结论。此外,数据采集系统还进一步扩大了会计核算业务范围,包括来自于同行业的信息、国家政策信息、市场预测信息等,都可以基于“智能化”系统发挥作用,帮助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和市场决策。

(三)终端服务系统

终端服务系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前置机”部分,它主要提供用户操作界面,实现会计核算人员和系统之间的“人机对话”,在限定权限和规则的基础上,帮助财务部门实现会计信息的正确演绎和推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单纯地强调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并不现实,绝大多数会计软件系统依然主要发挥的是数据、凭证和信息入口功能。针对会计核算智能化的实践应该从软件功能扩展方面入手,一方面,扩展智能化系统的应用范围,在开发过程中预留丰富的接口机制,在后期实现多种功能的介入。另一方面,完善企业会计规则,在经济数据先对较少的情况下,不断尝试“智能化”的优势,并结合人工操作模式进行验证,如自动汇总、风险预警等,在不断增量的过程中将人工判断转化为系统智能判断.

参考文献:

[1]周峤君.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时代金融,2014,08:199+204.

[2]于力.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核算发展的思考与探讨[J].会计师,2015,03:38-40.

[3]刘启明.网络经济环境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探析[J].经济师,2015,04:128-130.

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篇8

目前,全球许多城市都在进行智能城市的实验,中国已有近50个城市或地区提出了建设智能城市的目标,智能城市相关市场的规模超过1500亿元。大量新城区的建设以及城市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各类新趋势驱动了智能城市市场。这一市场也受到许多跨国企业的关注。

在全球范围内,智能城市仍处在试验的阶段,成功的案例不多,欧洲和亚洲是智能城市开展较为积极的地区。全球在建的智能城市超过100个。欧盟已经了智能城市计划,25座欧洲领先城市将会大量采用新的绿色能源技术,另外还将试验发展智能电网、智能城市交通以及相关的智能医疗系统。由于智能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亚洲,智能城市活动主要在发达的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东开展。由于智能城市实施比较困难,大多都是在一些小城市或城市的局部建设。

据IDC的分析与预测,2008年我国医疗IT市场投资规模有望达到80亿元左右,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20多亿元。据计世资讯的调查,2009年中国的智能交通系统(ITS)市场规模达到180亿元,同比增长30%,ITS在许多发达国家占交通投资总额达到10%,而在中国只有1%,中国市场潜力巨大。2010年1-8月,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08.56亿元,预计全年投资约为2100亿元。

大量新城区的建设为智能城市的应用创造了潜在市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每年要建50-60个人口在20-30万的新城。目前仅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在建的新城、新区项目规划面积就接近10000平方公里,其中既包括新产业园区、也包括卫星城等。2007年底,北京市政府宣布了《北京十一个新城规划(2005-2020)》,将在北京的郊区建设11个新城区,带动区域经济、缓解城市压力。2010年4月,辽宁省政府宣布在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上规划建设33个新城和新市镇,其中新城人口规模在10万人以上,新市镇人口规模在5万人以上。2009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为38107平方公里,新城区的建设将大大扩展城市的边界。新城区的建设将大量采用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是智能城市的潜在市场。

城市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驱动了智能城市在中国的发展。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城市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速度放慢, 信息化进入深化应用的阶段, 许多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上海城市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例从2002年的12%下降到2009年4%左右。当前上海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信息化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应用,跨部门政府信息系统的集成,通过应用开发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的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资产投入的比重,继2002年、2003年、2004年三次下降,2005年略有回升后,2006年再次下降到10.33%。

当前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业务系统整合、网络融合、城市管理模式创新、加强应用开发、提升公共服务和城市信息安全保障,都驱动了智能城市的发展。

许多跨国企业都积极关注中国的智能城市市场。台湾电信企业在大陆多个城市展开了智能城市建设合作。为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2010年8月,工信部确定宁波、成都为两岸产业合作无线城市试点,参与企业主要有中华电信、台湾远传电信等。

此次无线城市试点主要集中在智能城市管理、医疗信息化、旅游信息化、家庭信息化等领域。IBM、思科等IT企业也希望借由智能城市建设推广自己的信息化硬件和软件产品。日立将为天津生态城的住宅中引进家庭能源管理系统(HEMS),并在在天津生态城内开设针对智能城市事业的研究开发基地。2010年10月1日,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了专门负责智能城市事业的新组织机构,旨在向计划中的中国智能城市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智能城市为何而建?

日本和韩国的智能城市基于u-city(Ubiquitous)的概念,即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电子装置等可以随时获得信息和服务的环境整体为发展目标。近年来,日本的智能城市也更关注环境的保护,2010年8月横滨市、丰田市、京都市和北九州市四个地区公布了智能城市的总体规划,其核心是建设生态智能城市。横滨主要通过大量引入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对家庭、建筑物和社区实施智能能源管理;京都市将对各类能源管理的高端技术进行实验。三星SDS的u-City是以ubiquitous computing和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融合了整个城市各个领域,是综合型、智能型、自我创新型城市。

欧洲的智能城市(多称为smart city)则更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智能经济的形成。2009年10月,欧盟公布了新的能源研究投资方案,其中将为“智能城市”项目投资110亿欧元,在25-30个城市中发展低碳住宅和交通。一个名为European Smart Cities的学术项目认为,智能城市的六个要件是:智能经济(创意产业)、人才、智能政府、智能交通和基础设施、智能环境和智能生活。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一些东南亚城市建设智能城市的重点。新加坡提出到2015年打造智慧国的战略,其主要内容是建立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同时发展通信产业。马来西亚计划以美国硅谷为蓝本建设多媒体超级走廊(MSC),覆盖750平方公里的狭长区域,其中将建设12个智能城市。MSC计划提供世界一流的软硬基础设施,给区域和世界市场提供多媒体产品和服务。

由于缺乏全国性的政策和标准,中国的智能城市概念模糊,现阶段更多的是强调IT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整合城市功能的统一平台的建设。智能城市概念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数字城市、甚至智能电网等重叠。中国的智能城市建设多是单一或少数几个城市功能、或行业的信息化,以及信息相互连通,统一智能平台的建设较少。在国内的智能城市计划中,最常见的就是智能交通、e-政府、智能医疗等纵向行业信息化。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的“无线城市”计划更多的是加强了信息沟通,其运营方式是通过手机接入各类政务、交通、视频娱乐的手机门户,获得即时信息。IBM、Oracle等企业在中国进行的智能城市活动多是纵向的行业应用,通过它们完善的产业链,帮助城市实现行业的信息化。

由于缺乏智能城市所需的产品和技术,许多城市将建立智能城市相关产业作为重点,同时也借此吸引新投资。宁波市的智慧城市的第一阶段,到2015年,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体系,形成一批上规模的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10月,宁波三星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工,项目投资7.6亿元,将成为智能电表和绿色环保配电变压器制造基地。杭州湾新区计划建设智慧产业园,产业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信息家电、半导体照明和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和医疗等。

为解决中国高速、大规模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针对城市生态改善和公共服务的应用是中国智能城市建设的核心。交通、安防、医疗是最主要的三大应用。约1/3的智能城市采用“低碳(生态)+智能”混合概念。天津生态城、廊坊智能城市、石家庄滹沱新区等都计划采用新能源、智能建筑、智能交通以及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等。

智能城市的四种兴建模式

国际上的智能城市建设注重公私部门的合作,有众多企业参与,以企业形式管理项目。松岛新城的开发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盖尔(房地产)、摩根斯坦利(房地产融资)、大宇建设、LG CNS(IT服务)、微软、GE、ISS(教育服务)等。

公私合资建设和管理

Arabianranta项目由赫尔辛基经济和计划中心(the City of Helsinki Economcis and Planning Centre)协调和管理,其还与许多私人企业成立合资企业。该项目的合作方包括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以及当地的电信企业Sonera等。

阿姆斯特丹的智能城市建设由当地政府、能源企业和其它私人企业共同投资,Cisco和IBM共同开发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而Accenture负责项目管理和评估,The Amsterdam Innovation Motor将负责协调各参与者间的关系,该机构是政府、大学与私人共同投资的企业。

政府带头,私人企业参与

新加坡的One North项目由JTC Corporation负责带头建设,JTC是新加坡贸工部下属的官方机构,成立于1968年,是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地产发展商,在One North项目中,JTC主要负责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20%的土地,而80%的项目开发则交由私人企业进行。

政府投资管理,研究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参与

Masdar城由政府机构阿布达比未来能源公司(Abu Dhabi Future Energy Company)统筹规划,主要合作对象有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Forter+partners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公司等。

西班牙的Digital Mile由国有企业Zaragoza Alta Velocidad负责建设开发,其由国有的负责铁路建设运营的企业、地方政府共同投资设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Zaragoza 大学,以及一些地方学术协会参与了规划。

电信企业投资开发,作为新技术试验

德国的T-city是德国电信进行的大规模生活实验室计划(2007-2012),旨在研究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示范如何提高城市未来的社区和生活质量,该计划还集合了阿尔卡特集团、三星集团、德国城镇发展协会、波恩大学等组织。

目前中国的智能城市项目,近1/3是当地政府与IBM、思科合作,近1/3由当地电信运营商发起,少数房地产开发商也将参与建设。三大电信运营商正在大力推动“无线城市”的建设。2009-2014年,中国移动将在江西省投资200亿元建设“无线城市”。2009年-2012年,中国移动在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将投入资金约180亿元。2010-2012年,江西电信将在鄱阳湖地区建设“智慧鄱阳湖”项目,投资36亿元。房地产开发商也希望借由“智能城市”的概念提升自己产品的影响力。电力、交通、电信等基础建设都被地方国企控制,其它企业很难参与;另外,智能城市目前多是试验,发展前景不明,一般企业不愿意进行大规模投资。

中国政府主导的智能城市建设多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较少采用企业形式的项目管理方式。新卫星城中的智能城市项目,由当地政府专门设立的负责新城开发的职能部门负责。佛山东平新城的智能城市项目,由政府下属东平新城建设委员会及其国有独资企业全权负责新城的开发、招商、智能系统建设等。现有城市的智能化改造中,不同项目的招投标由不同的政府机构负责,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也阻碍了最终统一管理平台的建设。在这类招投标中,项目费用由招标的政府机构支付,资金规模都不大。市政府负责信息化的相应机构负责协调、规划,但并不具备实际的执行能力,实际的执行由分管交通、医疗、警务的机构分别进行。政府机构负责(或者聘用专门设计公司)智能城市的初期规划,然后招标,实际参与建设的企业在规划期参与较少。近来宁波等城市也开始尝试采用组建专业投资运营公司的方式管理智慧城市项目。

智能城市的投资主要依靠电信运营商和政府投资。“无线城市”建设由运营商全部建设和管理,政府仅给予少部分资金补贴。厦门“无线城市”:运营商建设运营,靠手机流量或广告手机获益,政府负责协调组织工作,同时给予250万的资金补贴。广州的“无线城市”:市政府300万元“启动资金”以及此后每年几百万元的财政投入,占总投资10亿元中不到5%的资金。在沈阳与IBM合作的智慧城市开发中,沈阳市政府将在5年内投资3亿元。未来宁波市每年投入智慧城市的资金将不少于10亿元,但其中包括相关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

房地产开发商参与智能城市建设,是否能进行持续大规模投资和后期运营维护令人担忧。在长沙梅溪湖地区建设智能化的商住区域,规划投资近200亿元,但合作方美国房地产开发商盖尔最终由于资金合作方式等问题,退出了合作。房地产开发时由开发商负责智能化系统的建设,而实际运营时由物业公司负责,后期维护和管理存在隐患。

智能城市的盈利前景不明,导致参与的普通企业少,它们多采取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方式推广自己的产品。温州市表示鼓励企业参与智能城市的建设,但盈利模式需要企业自己探索。目前海尔正在“三网融合”的12个试点城市积极布局,寻求与广电以及电信运营商合作,推广智能家居。

中国特殊国情决定中外智能城市的建设有明显差异。缺乏全国性的政策导致智能城市概念模糊、定位不清。中国在智能城市的技术开发上才刚刚开始,缺乏这方面专业的IT企业和产品,加上地方政府以发展产业为主要目标,因此各地政府着力培养与之相关的产业。IT基础相对落后,中国智能城市建设将首先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城市IT基础建设由各部门(企业)分开管理,统一平台难以建立,目前以行业智能化为主。

中国智能城市远未达到能大规模发展的阶段,政府应及时出台长期的城市信息化战略作为指导,防止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目前国内的智能城市“口号”过大,实施起来由于技术、行政体制、商业模式等原因比较困难,并且很多都不是真正意义的智能城市。吸引投资、销售相关产品和设备是一些城市和企业提出“智能城市”概念的原因。各国政府对智能城市都是采取部分城市试点的态度,中国中央政府也持较为谨慎的态度,说明智能城市尚未到大规模发展阶段。缺乏长期战略,地方政府盲目上马项目,企业看不清前景,参与较少。在日本智能城市战略出台后,日本各大财团企业联合成立了合作共同体“智能城市企划株式会社”,包括夏普、伊藤忠商事、清水设计、日立制作所、三井不动产等。

核心技术是中国智能城市发展的潜在障碍,应加强研发。目前国内针对智能城市的研发机构很少,只有针对行业和产品应用的研发中心,例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传感器等。IBM、思科、日立都将在国内建立智能城市的研发机构。

大规模IT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工业园的智能化改造带来大量IT产品和咨询的商机。2009年,富士康宣布计划在今后3-5年内投资数十亿美元,建造拥有最新技术的“数字城”,使其工厂生活区健康、清洁,适宜居住。该工程的第一阶段是与IBM合作,在富士康分布于中国各地的工厂生活区安装IBM的Smart City(智能城市)软件。

智能城市的模式要从“销售产品”向“提供服务”的模式转变。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智能城市带动当地企业产品的销售,许多企业也将智能城市视为产品销售的新概念。智能城市建设的真正挑战在于实际运营的管理和维护。

智能城市不仅意味着硬件的完善,更要求居民IT素质、环保意识、城市创新能力、人才吸引力等软件的提升。目前中国的智能城市都是从供给端出发,提品和应用,需求端的努力不足,应通过多种渠道刺激需求。智能城市的应用需要居民、企业、城市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帮助市民建立环保意识比硬件投入更重要。国际上许多智能城市在规划时都将培育创新人才、培养居民的IT使用习惯作为重点内容。

上一篇:初中历史年代史范文 下一篇:自查情况的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