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范文

时间:2023-11-29 14:45:22

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

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篇1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 作用; 传承发展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其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以园林为核心。追根溯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经过圃—囿—园三个阶段的形态演变,到现代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现代的,综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表现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对世界园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有增无减。欧美之园林,以刚制柔,以建筑物为中心,园林陪衬。布局亦受阿拉伯对称和硬直边的影响,使有机之体略显僵化;而日本园林以禅为主干,发展至今,渗入宗教哲学色彩甚浓,园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独中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 

    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整个世界和各民族发展的一大动力,可以说,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同样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园林风格也可以互相借鉴,但是,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在景观规划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现阶段对各种园林风格的拿来主义,使得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模仿痕迹严重,而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外来园林风格带来一些副作用恰好能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粹中得到解决: 

    一、景观设计的过于平面化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然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通过并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这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与人的交流方面考虑其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二、景观设计过于孤立 

    这里的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些建设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观安排在视线最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位置上,原有的天然石块被推土机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细流泉水都填平了,水进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连着野花都用洗过的砂砾覆盖,引来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观……,这样的“人造的天堂”。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中国园林却崇尚“自然”。从老庄思想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把“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规划中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 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2. 要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那么无疑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三、景观设计内容与思想的苍白 

    这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者本身为建景观而景观,根本就没有想到能结合文化来做点文章;另一是设计者在设计前了解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在设计说明中也很好的把这些运用进去,并给了它一个响亮的主题,但在最终施工结束后,人们根本不能感受到一点文化的气息,甚至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把实际的设计与设计思想融为一体。我们自己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只是模仿了一点形式,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未免显得单薄没有生命力,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城市,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又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也就是所谓意境。意境,实质上是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园主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包括园主本人在内)在游览观赏这些具体的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甚至直觉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可能像古人一般整日赏花饮酒,闲情雅致,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丰富的情感。但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员,必定时刻与周围的一切产生联系。好的设计能洞察人的情感,体会文化与哲理的审美,其必将与社会单体产生更多的共鸣。 

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篇2

关键词:现代园林;古典园林;传承;应用

1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崇尚“师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现代园林受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严重影响,过于讲究整体布局的对称性,在景观中强加线条,并以构建几何比例关系达到造园布局的统一,失去了园林本该具有的自然韵味。现代园林应当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师法自然”,树立人与生态、自然和谐统一造园观念,将尊重自然视为园林设计的重要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园林设计方案实施后,是否能够真正体现设计的意图。

2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因地制宜”,不仅要使创造的景观符合基址特点,更要使景点布置从园林整体需要出发,处理好主配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结合场地特点造景是设计师们惯用的设计手法,但是却往往忽视了根据园林项目性质的不同而因地制宜地造景。园林设计的目标应是对场地中所赋予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内涵进行整体设计,创造出赏心悦目、风格独特的园林作品。现代园林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造园精髓,不仅能够体现节约型园林的设计理念,节省改造地形地貌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能够避免出现盲目照抄照搬西方园林的现象,减少“产业化”园林景观的呆板式设计。

3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小中见大”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象征手法的运用,除皇家园林外,均着重于体现“小中见大”的思想意境,如“一拳代山,一勺代水”、“以有限面积,营无限空间”。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在以自然为师的原则下,拓展有限空间中所展示的广袤地域景观,从而给人以空灵的园林空间享受。首先,对微地形进行错落有致的空间设计。地形表面显露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高低、尺度、大小、比例、形态、外观等方面,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依托载体。在面积较大的场景中,可以通过配置大型草坪、平坦的绿地或疏林草地来衬托宏伟壮观的意境。在面积较小的场景中,可以通过利用微地形处理的设计手法,突破水平、垂直两维空间的感官限制,创造出多层次和多空间的效果;其次,设计蜿蜒曲折的步道。古典园林中对游览线路的安排体现了“宜曲宜长则胜”的理念,现代园林可以借鉴这种设计手法,营造出曲径通幽的园林景观意境。

4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山水诗画的影响颇深,力求使园林能够体现出“诗情画意”的深邃意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茂林幽泉、奇山怪石,这些造景基本素材的运用使狭小的空间可以表现出恢宏的自然山水之势,进而表达造园者的人生经历、审美情趣。园林中的每一个角度、每一个景点都强调意境的展现,追求画面的立体感,使园林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局部设计,都呈现出浓浓的诗画情趣。在现代园林中也要传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根据场地所蕴含的内在精神特征,利用一系列造景手法来突显园林主题,通过安置小品雕塑、展示平面构图、创作匾额和楹联等方式,准确表达场地文脉。

5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季相之美”

季相之美是指一年四季中气候炎凉变化以及山水花木形象先后交替所呈现的美感。中国古典园林将季相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利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景色来创造不同的园林空间意境,使景观受时间和季节的支配而瞬息万变、体态万千。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春英、夏阴、秋毛、冬骨”,即在春季以连翘、迎春、绣球等植物显示生机盎然,在夏季以广玉兰、枫杨等植物显示郁郁葱葱,在秋季以枫、乌柏、柿等植物突出凋残之美,在冬季以白蜡等植物突出枝条姿态之美。现代园林应当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季相之美”的造景手段,通过掌握季节变化中植物形态的不同特征,使植物构造的景观与时间相互交融,让人在具体的景观空间中感悟到时间的流程,深深体会到现代园林因季相变化带给人们的美感享受。

6 结论

总而言之,现代园林设计应当在追求造园“维理”性、整体性、对称性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对园林人文精神、思想意境、自然环境的体现。现代园林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大力弘扬和发展本民族的园林美学文化,设计出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1 龚柏茂.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特点对现代园林设计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1(21)

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篇3

【关键词】古典文化;当今园林;启发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因此人们对建筑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力度不断加大,使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因此为了人类社会的明天,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加大了对园林建设的力度。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在当前的建筑领域中,各种技术和设备以及材料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还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以及设备,从而为现代的园林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在现代的园林建设中,古典文化对现代园林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古典文化不仅能够提高现代园林的形象,还能够满足人们对现代园林的要求。而随着古典文化在现代园林与环境中的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并且还为城市的发展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古典文化是我国以及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这些古典文化对现代园林设计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为了促使古典文化与现代园林的融合,就必须要加大对古典文化在现代园林与环境中运用的分析研究力度。本文从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地位出发,对古典文化和现代园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古典文化在现代园林与环境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的园林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古典文化中传统园林的历史地位

世界园林史表明,各种园林形式不可避免地遵循着发展―成熟―衰落的轨迹,园林风格与样式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并成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传统园林从苑囿发展成人工山水园林类型,历经3 000余年的历史演进才日臻完善,其中凝聚了中华民族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自然观念发展的全部精华。尽管传统园林有着种种局限性,如果因此而将它简单的全盘否定显然是不可取的。

二、古典文化中传统元素的现代意义

关于传统园林的研究对现代人而言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传统园林的理念与理法对现代人的启示;二是传统园林中的不足与糟粕给现代人以警示。

就中国传统园林的警示作用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中国传统园林是在长期封闭的社会状况下,主要在私家领域里沿着山水格局一脉相承、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的,而这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距甚远。这是中国传统园林使人们敬而远之的主要原因之一;

(2)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自然环境与景观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北方城市水资源十分贫乏。因此,山水式园林更适合江南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并不适宜建造大规模的山水园林。像颐和园、圆明园这些大型山水园林都是在原有水面或沼泽地的基础上加以疏浚而成的。然而现在对一些新建水面的维持消耗了大量珍贵的水资源,正在建造中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惜在平地上挖湖堆山,其实是劳民伤财的反生态设计理念;

(3)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现代人融入真山真水之中已十分便利,无须再在城市之中尽享山林之乐。而真山真水的气势及其丰富的景观环境却是假山假水难以比拟的,导致以人工山水为主的传统园林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紧紧抱着传统园林形式不放不利于中国园林的发展;

(4)中国传统园林表现自然的写意手法与传统园林的体量与形式十分融洽,但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中则显得格格不入。随着城市与园林设计的全盘西化,现代人也趋向于西方园林形式;

(5)中国传统园林中惯用的山石、小品和木结构园林等造园元素,或因材料难觅,或因功能丧失,或因维护成本较高而更换材料;且精湛的技艺大多失传,导致现代仿古园林作品设计制作水平低下,精工细作荡然无存;

(6)中国传统园林大多营造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中,对周围大环境的影响甚少,未能突破私家园林的局限性。在追求急功近利、希望全盘照搬的现代社会中,也难免遭到摈弃。

虽然传统园林在现代社会的生存面临上述种种不利条件,但它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对地域性景观的认识,有助于现代人对本土景观资源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惟有营造出既符合本土地域景观特征,又满足本地居民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的园林作品,才能使中国现代园林真正走向发展与成熟。

三、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园林建设也与时俱进,进行了相应的发展创新。在现代的园林建设中,不仅要认真汲取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成功经验,又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和本土资源环境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启示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才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发展方向。

四、结束语

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篇4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旅游功能;旅游营销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1-0085-02

一、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一)园林的形成时期

据文献记载,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囿”,这是园林的雏形。到了秦汉时期,开始了大规模地建造宫苑,在内饲养珍禽异兽,广植花木,堆山凿池。这个时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奠基时期,特点是以宫殿建筑为主,缺乏随势造景、因地制宜等艺术手法的应用,园林类型相对单一。

(二)园林的转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玄学风靡,文人大夫多逃避现实,寄情山水,并且此时山水诗画的空前发展,推动了园林的艺术风格的变化。园林由单纯的临摹自然,转而对园林进行艺术加工,开始推崇以自然的风格代替以宫室楼阁等建筑为主的形式,形成了以山水为主体的自然式园林。这个时期是我国园林艺术发展的转型时期。

(三)园林的成熟时期

唐宋时期国家经济的强盛,为造园活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且该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诗词文学发展的极盛时期,出现了很多山水诗、山水画。山水诗、山水画的盛行给造园构思和技巧以很好的启迪,中国园林从模仿自然,到掌握自然,在园林艺术追求上,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时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成熟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四)园林的成熟时期

到了元代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我国的园林艺术步入了精深发展阶段。不论是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顶峰。并且此时期在园林规模上,以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的北方皇家园林和以苏州、杭州、无锡等地私家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个时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鼎盛时期,此时的造园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

二、古典园林的功能演变

古典园林的原始功能作为人们所创造的人工自然环境使人们能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古典园林作为我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成长繁荣主要是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游憩和生活的需要。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古典园林的发展也经历了从私家花园到公众园林,从特殊阶层享用的私人领地转变为广大公众游憩的公共场所的过程。

(一)生活功能

古典园林在满足人们足不出户而能欣赏到自然风光的要求外,还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古典园林不仅是建筑的概念,而且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一种将梦想与现实、生活与休闲互相结合的现实载体。

(二)经济功能

作为我国重要旅游资源的古典园林,它对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园林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古典园林旅游不仅可以给当地提供很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可以提高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境界和物质水平。所以古典园林旅游也具有明显的经济功能的特点,它在发展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

(三)文化功能

我国的古典园林是在悠久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等组合成的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它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寄托着园主的梦想。

三、我国古典园林旅游功能的深层挖掘

我国古典园林旅游发展的关键是挖掘其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开发符合现代化的旅游产品。

(一)提高古典园林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影响力

我国历史悠久,古典园林文化源远流长。古典园林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和典型的人文旅游景观,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部分。对于我国古典园林蕴含的审美价值及其反映的传统文化,一定要做到充分认识。为了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冲突,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所以充分发挥古典园林历史文化价值,传承其历史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1.建立世界文化遗产形象,提倡文化旅游

通过媒体宣传的方式树立我国古典园林的世界文化遗产形象,倡导园林文化旅游,不仅使旅游者认识到我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文化及其现实价值,而且可以使旅游者认识到古典园林旅游不只是简单地看风景,更重要的是在看风景的过程中品味古典园林内在文化,是一种体验式旅游和高层次的文化旅游。

2.增加从业人员文化素养

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美学知识,要想引导游客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导游人员必须对我国古典园林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解欣赏水平。而我国目前导游人员的文化素养水平还达不到这种要求。因此,提高导游人员的文化素质是挖掘古典园林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措施。导游人员不仅要了解园林建设的历史年代,人物古迹,还要了解园林的美学知识。

(二)开发古典园林的现代旅游产品

1.突出园林旅游产品开发的主题和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旅游产品的独特性表现在园林文化资源的审美层面上。因此,在开发古典园林的旅游产品时,需要研究园林文化资源的独特性,筛选出具有鲜明的园林文化特色风格、生活属性风格的主题旅游资源,通过划分园林文化资源层次,来确定所开发的主题层面。

第一,南北融合,发扬中国园林风格。我国的园林文化光辉灿烂,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因此在古典园林就可以依本地之长处,取他地之优点,南北融合,以便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各地的山水名园、厅石异景。在保持与发扬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基础上,甚至可以加入欧式园林元素,但要注重协调。

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篇5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五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1.1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1.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1.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1.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1.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1.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2、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且极反映出主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惟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这也进一步巩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的古典园林腾达于这一时期而无法飞跃。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2.1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

2.1.2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

2.1.3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海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是模仿国内哪一风景名胜,就是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希望外国人能通过一个园就能够吸收并理解中国的园林。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再造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的辉煌。

日本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演变出具有他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他们的枯山水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发展得很好。中国也应该有进军世界的新的改革方针去应对世界。日本“禅”的思想领导着他们的园林,我相信,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样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4、中国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应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

我们应该把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国外建设园林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例如:

4.1公园建设

在公园建设方面,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现代的中国古典园林”。

4.2城市园林规划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伸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园林建设中既考虑继承传统,又考虑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负面效应,使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5、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发展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5.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5.1.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地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5.2中国古典园林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需把握两点

5.2.1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5.2.2融会贯通,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老子有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遂有“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宇宙观,认为对立物的统一,则有创新,能够有新生事物的出现。我相信,中国古典园林在西方思潮和本土新要求的冲击下,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改革、创新,定能使中国的园林和文脉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但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古典园林怎样在继承、发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值得深思。

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篇6

关键词:植物配置 植物造景 中西方古典园林 现代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6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植物是景观中的“魂”,有它景观才会“活”。可知:景观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的设计。应从不同的园林植物特有的观赏性考虑园林植物配置、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考虑园林植物配置,以便创造优美长效的风景。一个好的园林作品需要植物的合理配置与植物和环境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园林设计者,必须了解植物的生理特点和配置,使它和周围环境相互衬托,形成一件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艺术,使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因为它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因此了解植物的配置及其造景至关重要。

在生活中,植物和空气对于我们同样重要。从窗台上的花盆到公园和森林,它们在我们的日 其他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植物王国中几乎没有其他种类像藤本植物(又名攀缘植物)那样寻常而又广泛。它们有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视不同的种类顺着墙在房顶、花园、庭院、广场以及沿街生长,将我们随有植物点缀但常常显得平淡无味的生活环境装扮的有如仙境。藤本植物堪称真正的园艺师,因为它们不仅能够自下而上生长,还能自上而下悬垂,以及横向斜向生长,甚至坏绕牵引架接。它在现代城市绿化,特别是城市垂直绿化中运用十分广泛。

1.中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作用不同

1.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通过植物造景区分人的社会地位,在封建社会,人分尊卑贵贱,而植物材料的运用也如此,由于皇帝地位的尊贵和其所拥有的特权,使得皇家园林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考究而别于私家园林。如:松、柏长青,在皇家园林中象征皇帝长寿、江山永固。

1.2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作用

西方古典园林通过植物造景丰富园林景观。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都是西方古典园林造景的重要素材,花卉则是西方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在风景园的池塘、湖边、河旁等水体的一隅,常种植一些水生植物。

2.中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植物的配置方式不同

中西方植物配置方式比较

配置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 西方园林

规 则

式 模仿自然山水的形态,在园林中很少能看见完全对称的规则式的植物配置景观 以规整式园林为主,出于对理性的秩序的追求,植物景观多为规则式,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古罗马园林、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园林等植物景观石规则式的

自然式 孤植 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它能从分发挥单株花木色、香、姿的特点,并常作为庭园观赏的主题 最典型的数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它追求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美。在西方,孤植多为高大乔木,常有一木成林的气势

丛植 一是用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树植之成林。发挥和强调某种花木的自然特性,以体现群体美,常作为主景;二是用数种花木成丛栽植,常作为观赏的主题。 多用乔木、灌木的结合。丛植的林地边缘也称不规则的形式。丛植处用于近景和中景外,还常常奇隔景、障景的作用,以增减景色的层次与变化。同时也常将不宜入画的地面或建筑用灌木丛遮掩起来。

3.中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侧重点不同

3.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侧重点

中过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注重植物的内涵与意境,并赋予其人的思想与情感。植物材料人格化,给植物赋予象征、联想;经过合理搭配,表达意境传达诗情画意等。

3.2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侧重点

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注重植物的应用形式。如,大面积的运用草地;注重花坛、花镜、专类园的设计等。

.4.中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其他方面的差异

(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显示季相变化,植物配置,基调鲜明,主题突出,意境深远;植物造景突出建筑名称,是植物与建筑巧妙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是游人有探幽赏花之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具有趣味性。注意植物造型艺术的运用以及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迷园”的设计。

5.中西方园林植物造景的相同点

虽然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植物造景的作用、植物配置方式、植物造景侧重点等不同,但是由于园林植物客观属性的存在,是的中西方在造景时对植物选择搭配依据存在原则性的相同点。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按植物的生长习性配置植物。中国杂古代就认识到,植物的生长习性,除与环境紧密相依外,自身的生长特点,也同样值得重视,可谓“适地适树”。与中国古典园林相似,西方古典园林同样也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配置植物。西方多注重乡土树种、果蔬和引进的适应性树种的应用。

6.结语

通过对中西方园林植物造景配置的归纳与梳理可知:中西方古典园林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两大璀璨明珠,是园林中永恒的主题,是文化的载体,园林植物在中西方园林中更是体现着不同的审美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方园林的交融、发展将成为必然的趋势。现代园林设计应将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尽量融于 、强调认为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以及具有含蓄幽深的特点与稀饭规则图案式的、写实的园林植物配置风格结合,汲取园林植物配置传统文化的精神,并赋予其是时代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诠释究竟点,理解表象背后的文化本质,继承古典园林中造园技法,将其精髓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有选择的吸收新的思想和理念,积极探索由本土特色的相待设计语言,并与传统相交融,实现我国现代园林新的发展,开拓崭新的现在园林。

参考文献

[1] 陈吾.《外国造园史》.南京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

[2]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等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徐德嘉.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植[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

[4] 西方园林与环境/倪琪.——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

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篇7

关键词:古典园林铺装;现代园林铺装;继承;发展

1古代园林铺地材质及类型

《园冶》铺地篇中所提及的地面铺装材料有乱石、鹅子石(鹅卵石)、瓦片、石板、青版石、诸砖等。常用的铺地类型有花街铺地、雕砖卵石铺地、卵石铺地、方砖或条石铺地、嵌草铺地等。我国古典园林铺地,浸润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其设计理念与实践给当下方兴未艾的现代园林铺地提供了兼顾古今的健全意义,悉心研究、融汇运用,对于现阶段风景园林铺装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2中国古典园林铺地纹样的分析

铺地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构景要素,体现了一种精神需求,即“视觉审美”和“完善人格”两大功能。因此,在古典园林中见到的复杂的装饰铺地纹路,不外乎是审美的需要或者借景抒情的手段。纹样是附加的思想符号,它不仅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传递思想情感的重要渠道。中国古典园林的铺地纹样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对宗教或礼仪、仪式的需要和观念的表达、对吉祥的象征和市井文化的体现等[1]。

现今园林铺装材料形式多样,不断涌现,如马赛克、人造文化石、压印混凝土、水刷石、机剥板、金属、玻璃等,铺地纹样也随之丰富多样,整体构图不断创新。但是,在现阶段,铺装大多设计得比较粗糙,缺少了古典园林铺装中的“精美图案”、“精雕细刻”的那份巧夺匠心和意蕴,大多只可远观,禁不起细琢。整体看起来多了份时尚感,却缺失了中国特有的内涵。由此可见,古典园林铺装纹样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很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3中国古代园林铺地材质选择的特点及对现代铺装的启示

3.1效法自然

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成为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构建的理论基石[2]。地面铺装材料不论是乱石、鹅卵石、石板、青版石等所固有的自然纹理、粗糙的表面、不规则的形状均能反映出自然素材的天然美。保留材质原有的形状、纹理等自然朴实的风格和特色就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所追求的,体现出古典园林景观空间的自然协调及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涌入的今天,人们仍有很浓的自然情节,铺装作为景观小品之一成为效仿自然着手点之一,除了利用人工或高科技铺装材料模仿自然, 铺砌出朴实无华、充满变化的纹理外,在表现古典和自然方面仍是很好的选择。

3.2得体合宜

中国古典园林中提倡“因地制宜”,铺装设计中应做到“因地施材”。利用不同材质铺砌会产生不同的纹理效果,或朴素、粗犷,或自然、幽静,或威严、端庄,或活泼、生动。一般在厅堂中会选择采用方砖平铺、油灰嵌缝、补洞磨面而成,能烘托殿堂壮观、高雅的气氛。而在路径上会选择乱石,营造出天然野趣。在庭院深巷之中,则使用青砖甬道,使园路显得庄重沉稳。正是由于合理选用材质使得园林铺地与建筑、环境在材质、色调上有了呼应,生动的融合建筑和自然景观,体现园林意境。

现今的铺装材料丰富多样,但是每种材料的外观、质地、强度、使用条件等均有其一定的特点,因此在选用材料的时候必须根据特定的环境条件、使用功能等选取最合适的材料。这要求设计者在设计开始之前就应该深入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与使用情况,以有的放矢,避免不合理滥用的情况发生。

4中国古典园林铺装的特色分析及发展

4.1重视意境的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寓情于景”,意境的营造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是中国园林最本质的一个特征[3]。我国古典园林善于利用铺地来渲染环境气氛,使游览者在审美的过程中激发联想,从而达到一种美的境界,获得一种美的愉悦。如个园入口“春景”,铺地采用了“冰裂式纹样”,营造出春笋发、冰雪融化的景象,把春天的意境加以很好地烘托。

部分优秀的现代园林场景铺装往往根据周围环境、建筑的不同,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大面积地面铺装,采用图案铺砌的方法来表达不同的意境,整体表现园林景观。例如南京中山门附近一处广场的铺装是城墙砖铺设的,与城墙呼应,营造古色古香的意境。不过意境营造的失败案例也不在少数,因此在这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4.2装饰性强

中国古典园林的铺装善于根据园景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纹样、质感、尺度、色彩来铺装。路面或自然、或古朴、或活泼、或粗犷,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例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一段路面,以棕色卵石为底色,以橘黄、黑2色卵石镶边,中间用彩色卵石组成花纹,显得色调古朴,光线柔和。

经过精心设计的现代园林铺装,尤其是广场铺装,都有一定的装饰性,这也是现代铺装的发展趋势。不过过度的装饰,有时会喧宾夺主,甚至给人视觉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在继承装饰性这一特点时,要有一定的控制度。

4.3注重生态性

中国古典园林铺地注重生态性,首先体现在“因地施材”。中国古典园林中提倡“因地制宜”,在铺装设计中则体现在“因地施材”[4]。铺装的材料丰富多样,但是每一种材料的外观、质地、强度、使用条件等都有一定的特点。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则常常会根据特定的环境条件、使用功能等选取最合适的材料。中国古典园林铺地注重生态性其次体现在美观与功能并重。《园冶》中就有“鹅子石,宜铺于不常走处”的论述。而在南方园林中普遍使用的花街铺地与卵石铺地,不仅美观富有情趣,而且透水性好,非常适合南方多雨的气候条件。中国古典园林铺装的生态性还体现在材料本身的天然性和废物利用方面。

现代园林也开始逐渐重视生态这一理念,生态铺装也成为构建生态城市的基础。嵌草铺装、碎石和卵石等古典材料是透水铺装的首选,但是却不适合大面积广泛的应用。环保型透水砖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较新的材料,这样使得城市在保证大面积硬质铺装的同时提高了其生态效应。

4.4地域特征较强

中国古典园林按地域可分为北方园林、南方园林与岭南园林。南北地域风格不同,使得园林铺地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北方园林建筑富丽堂皇,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风格粗犷,所以北方园林铺地多呈现大气、粗犷的风格,如大面积方石、方砖的运用,材料上也多豪华壮观,如汉白玉、青石和北太湖石等。江南园林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地域范围小,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所以江南园林的铺地往往非常精致典雅,饶有趣味,材料也不追求豪华,破砖烂瓦都能运用得恰如其分。岭南园林由于受岭南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特点。

现代园林分区,已经不仅仅是南北之分,可以说每个地方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结合建筑、景观以及历史人文的地方特点,设计搭配各样风格的铺装,这样能更好地展现区域特色,增强区域标示性。

5古典园林铺装色彩的分析和继承

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篇8

【关键词】古典园林;元素;符号;现代园林;继承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道家学说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古代匠师们通过高超造园技艺和创造手法,在“咫尺山林”内再现了大自然的美景,达到了“小中见大,以少胜多,闹中取静”令人陶醉的效果。

与此同时,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也留下了淳厚丰富的园林文化。当人们表达渴望追求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时,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而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楹联、匾额、雕刻、碑石、文学、书画等文化元素不仅表达着中国古代道家学说的哲学理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还表达了古代造园思想自外而内、浑然一体的设计理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 把这些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西式文化的影响下,国人往往过于崇拜西式文化风格,使得优秀的传统设计日渐疏离; 也有对传统文化的错误理解,许多设计为了迎合古典风的热潮,而生硬地摆出古典设计元素,从而产生许多不伦不类的设计作品。笔者旨在以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挖掘和解读,探讨现代园林在创新的同时,对古典园林的继承。

1、中国古典园林符号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结构和生命的科学,它可以运用于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发掘符号的构成关系,并成功地揭示出隐藏在其中的意义,这是符号学作为结构主义理论工具的价值所在。美国学者培特斯说道: “符号学既是一种批判研究的洞察力,又是一种方法论。在这个意义上,符号学完全可以作为检验宇宙以及人们对宇宙的理解方式的一种框架。”同时,它也服务于园林设计。

在园林环境中,以一棵树为例,它的树干形状、色彩、叶形、香气、阴影等作为园林环境中的元素,能够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官和心理体验。由此,游园者也根据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审美趋向,对园林环境中的这种类型的树会有一个逐渐成型的审美方式。看其树形姿态是否挺立丰满,叶子是否光泽舒展,花丛是否散发香味,树影是否引起地面的明暗对比等。由于树林本身具有不同种类的树,使人们产生更深一层的思考,产生深层的哲理含义。

同样,用符号学的观点来看中国古典园林还可以发现,园林景观中,小到单体构件( 如亭、廊、桥) 、构件上的装饰图案,大到自然山水的营造,都可以视为符号。用莫里斯的符号理论,以亭子为例进行分析。亭子作为一个建筑符号,它的平面形式、屋顶样式、整体的色彩感,都可以看作符号的所指; 而它在园林的景观、空间构成中所起的作用,它所体现的意境以及蕴涵的文化也是符号的所指。再来看一景区所构成的符号,可以用符号学来分析景区中建筑、山水、植物等要素的空间组织,布局的手法、原则,并用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演化原则等概念进行深入分析。比如: 景区建筑选用的材料,呈现的色彩等,这实际是建筑单体符号所指的综合; 景区符号的所指则为景区整体所具有的意义( 意境) ,使游人产生的心理感受等。

2、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能流传至今,并不是因为它只是古人留下的遗迹,而是因为它综合了人们的各种理想,包括物质的以及精神的。位于现代都市内的公共空间,例如城市广场、公园、小区绿化等,这些公共地区都被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更加精细的加工雕琢。由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亲近自然的渴望,使这些场合的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愿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现在的园林设计越来越体现人性化的自然。这与中国古典园林深深浸透着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非常接近。

再来看古典图案,平时稍加留意,便可看到,无论是一件小小的艺术品,还是住房建筑,古典图案都是无处不在的。古典图案与现代设计之间有不可割舍的情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只要还在进行艺术创作,那么传统文化的影响是肯定存在的。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被很好地应用,不得不说是一件好事。人们不但能从传统文化里找到设计灵感,并且可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设计元素,这样就使得传统文化能得以传承,也丰富了设计元素。

3、对古典园林的继承

由古典园林逐渐发展到现代园林的过程中,人们的视觉、思维也进行了符号组合、转换与再生的操作过程。这一过程说明,对于古典元素符号,可以在思维上、造园手法上、景观元素上进行借签。

3.1 意境上的继承。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 如“天人合一”、“物我一体”、“道法自然”等。同时它也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也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合理地将作品的创作思维糅合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中国的古典园林是伴随着诗词歌赋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呈现的意境与古典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但园林意境不等同于文学的意境,它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园林意境是园林设计者刻意追求的一种境界,一种氛围,是欣赏者和批评家衡量园林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也是园林艺术作品成败的重要因素。对待现代园林,承袭营造意境的手法有益于文化的传播,使人游园其中产生不同的情怀,并且为服务于大众的园林景观产生情趣之美,比如: 园林植物中的松树表达高洁、坚韧的品格,同时还象征着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气概。长亭多传达离别情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当诸多符号携带着不同的含义融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其独特的意境。在园林中恰当地使用这些含有特指含意的符号,也是现代园林营造意境的一种方法。

在别致的留园设计上,意境的表现可谓非常独到精妙,如其中一景点“小蓬莱”,仿造的是传说中的逢莱仙岛,渗透出园主淡泊处世的坦然意境( 图 1) 。

图1 留园“小蓬菜”景点

3.2 造园手法方面的继承。

中国的古典园林历经了许多年代,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这些造园经验包括构图艺术原理及造园手法,它们对现代的设计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如怎么处理分割空间的手法,空间的对比、起伏与层次,引导与暗示的手法,空间的疏与密、虚与实的组合,空间的主与次、内与外、围与透的关系,以及如对景、借景、障景、衬景、框景等一些造景的艺术手法,这些手法都是通过变化的空间来营造景深感,以巧妙地解决“小中见大”的空间拓展问题,与中国园林所依存的自然和现实条件是相吻合的。例如,长沙某住宅区的整个格调是仿苏州园林,内置的景观有许多景点都运用了古代框景、对景等造园手法,这些造园手法不仅给园内增加了古典之美,同时也解决了自然与现实条件的不足( 图 2) 。

图2 某住宅区的仿苏州园林风格

3.3 景观元素方面的继承。

中国的古典园林在经过漫长的历史经验积累,逐步形成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景观元素。其中包括建筑样式、符号、动植物、图腾等形式的图像,以及一些在民间流传的故事、景物和一些组合。这里所说的“从景观元素方面借鉴”是指以现代功能为基础,将古典景观元素进行解构后重新组合和搭配,而后成为园林中的新元素。不仅体现了现代园林的功能性同时传递了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并呈现出现代景观设计中所要传达的意境。如某楼盘上的屋顶花园,其景观是使用我国历史悠久的象棋棋盘进行符号元素借鉴,做成了一个小的露天广场,棋子可观可坐,是古典与现代结合的成功例子( 图 3) 。

图3 某小区楼盘屋顶

4、结论

现代园林工程师要深入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深入理解中国古典园林对中国现代景观园林发展的影响,将其造园思想、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对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现代园林工程师应该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中国传统园林,置身其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以更好的吸取她的造园精髓,保留其“天人合一”、“物我一体”、“道法自然”的思想。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以期达到在园林设计发生创新的同时,又保持对古典园林的继承性。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分析[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吴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的现代表述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上一篇:博弈逻辑学范文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