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范文

时间:2023-03-02 11:55:13

古典名著

古典名著范文第1篇

一教:品味人物,感受人物鲜明形象

一、欣赏《三国演义》篇首词,引出主题。

1.课件出示:整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请学生自由读一读。

2.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就像这奔腾不息的长河滚滚地向前流着,无数英雄也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最终消逝。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英雄人物,有资料统计,在这本书中写到了1798个人物,今天就让我们在这本书中,在众多的人物中,数一数三国中的英雄人物。(引出本次读书会的交流主题)

二、围绕主题,进行谈话交流

话题一:你认识《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

1.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姓名,并将姓名写在三国相应的区域内。

2.教师出示五段书中的语言描述,请学生发挥想象,猜出每段文字描述的是书中的哪个人物,并追问对该人物有什么印象。(人物有:刘备、张飞、关羽等)

话题二:你最欣赏《三国演义》中哪个英雄人物?请说出理由,可以举例说明。

重点预设:诸葛亮、关羽、曹操(说说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件以及人物特征)。

话题三:从书中的英雄人物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话题四: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够称得上是英雄?或者说“英雄”应具备哪些条件?

三、教师总结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群英荟萃的时代,三国是一个崇尚勇武、看重智慧的时代。《三国演义》中英雄人物的魅力将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二教:剖析战争,了解历史真实事件

一、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聊《三国演义》这本书。许多评论家说《三国演义》这本书的艺术成就最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全书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四十多次,而且手法多样,构思宏伟,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让我们走进三国的战场,领略书中给我们描绘的那一场场战争。

二、交流探讨

话题一:《三国演义》中描写了哪些战争?什么战争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引出小说描写最为出色的三大战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话题二:聚焦三次战争。

师:三国是一个金戈铁马、龙腾虎跃的时代。往往重要的战争也决定了双方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我们对这三场战争作个比较分析,一起来完成一项填空。

战争名称 主攻方 应战方 双方兵力 战略战术 关键人物 结果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彝陵之战

1.学生填表,填好后进行交流,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2.聊“火攻”: 三次战争中,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火攻”,火攻好在哪儿?

3.以著名的“赤壁之战”为例,梳理出先后运用的计谋(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借东风―火烧赤壁)。

4.再来聊聊实施这些计谋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

5.小结:赤壁大战固然重要,然而,战前的若干小事件也极其关键,是智慧的较量,是计中有计,一计套一计。它们好比是一个完整链条上的若干环节,缺一不可。

话题三:综观《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为什么我们今天单单交流这三个战争?

1.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出示三国形势图。

2.读《三国演义》这类历史小说,我们不仅将目光聚焦在一次战争,局限在对一次战争的深入理解上,还应该综观整本书,整体地来看战争。(教给学生纵观、横看这类读书方法,是阅读历史小说的重要方法)

三教:积累语言,学会表达灵活运用

一、走进故事王国

1.师:同学们认识了那么多三国英雄人物,对战争描写也尤为熟悉,可真了不起!你们知道吗?在人物、战争的背后还有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故事王国,请各组推荐的“故事王”给我们讲一讲。(多媒体出示“走进故事王国”及评分要求)

2.各组代表讲述,评委打分。

3.故事内容:可以讲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战役,可以讲述自己最感兴趣的谋略,也可以讲述最让自己感动的“救主”场面,还可以讲述其他情节(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大意失荆州等)。

评分表

次 故事王 评分标准、单项得分(每项2分) 总得分

用普通话,语速适中 声音洪亮,口齿清楚 故事连贯、完整 精神饱满,表情自然 语感丰富,角色分明

魏组

蜀组

吴组

4.宣布“故事大王”得主。

二、逛妙语佳句城

1.请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三国成语,说说它们的出处和意思。(每组限时2分钟,每讲出一个成语记1分)

2. 创设语境:我们再登上经典句子城堡去看看。听,周瑜正在高声长叹:“老天既然生了周瑜,为什么又生诸葛亮?”他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为什么要这样说?(请分在吴组的同学优先回答,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

3. 教师出示自己收集的书中经典佳句,学生齐读,再请学生结合故事中的情况讲讲它们的意思。(也可以讲其他句子,每组限时2分钟,每讲清一个句子的意思记5分)

4.请学生说说知道的与三国有关的俗语、歇后语。(每组限时1分钟,每讲清一条记1分)

三、激发兴趣,拓宽阅读面

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回味了《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了解了一些精妙的词句,初步领略了经典名著语言的魅力。(宣布得分最高的一个小组为本次读书活动“三国通”)鼓励学生阅读《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名著,仔细品读,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更深的感受!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标志,阅读名著是传承优秀民族精神,启迪和发展心智的有效途径。三次执教《三国演义》这本非常有阅读价值的名著,有计划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对书中人物、故事、语言去认识、阅读和运用,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学生在阅读时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也一次次惊叹学生的变化。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学生们在课堂上阐述的独特视角和辩证分析,以及释放出的一种自信和热情。

古典名著范文第2篇

一、古典名著思辨性阅读指导概况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体现形式便是古典名著,教育部门规定教师在中小学生语文课程的教授之中必须穿插古典名著内容的教学,以达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而在现行的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进行古典名著阅读时出现了学生完全不理解、或者仅仅是字面理解的状况。这不仅导致了教学的失败,而且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在此,笔者以《水浒传》为例展开思辨性阅读方式指导的探讨。

二、古典名著思辨性阅读指导策略

1.明确教学目的

在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填式”的灌输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机械地对古典名著进行记忆,而对于思辨性阅读涉及较浅或者根本没有涉及。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学生在阅读古典文学时的一知半解。因此教师明确教学目的是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的首要任务。

2.传授阅读方式

在以往的传统阅读方式中,大多采用书本阅读的形式,但是书本知识的枯燥让中学生很难安心下来阅读。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例如《水浒传》的教学可以将电影、电视中的片段进行编辑裁剪,然后让学生以别样的方式进行阅读。

3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

学生在阅读名著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思辨性阅读指导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对于思考不全面的地方教师可以进行补充,最后达到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的能力。

4.采用递进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接受古典名著

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古典名著时肯定会有抗拒心理,因为古典名著一般都很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让学生接受古典名著的阅读。

5.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够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自然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能讲得精彩有趣,自然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喜欢阅读古典名著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思辨性阅读指导实例

古典名著范文第3篇

无愧于佳邮称号

在邮市里我们看到,这些古典名著邮票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同样颇具佳邮风采。名著题材票的表现可说是相当抢眼,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之前发行的古典名著票已经显示了很强的升值潜力。据了解,该题材的第一套邮票《西游记》,面值只有1.92元,目前市场价已达160元,上涨了80多倍;《红楼梦》面值2.28元,目前市场价约110元,升值将近50倍;票面1.06元的《西厢记》售价65元,是面值的60余倍。该题材邮票的市场价,历年来一直遥遥领先于当时发行的其他特种邮票,让这类邮票的持有者始终潇洒不已,真是无愧于佳邮这个称号。

即便是后来在增套又增量的编年系列大背景下发行的后几组《水浒传》、《三国演义》邮票,面对着跌价票比比皆是的难堪局面,尽管也终于市价不再坚挺,跌入打折行列,但看到这些年里评出的佳邮《青田石雕》、《鹤》、《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九华山》、《香港回归》、《五台古刹》等市价的面目全非,不免叫人唏嘘感慨,这几套打折的《水浒传》、《三国演义》邮票,谁能说不蕴含着未来行情再起时的投资机会呢?

《水浒传》价廉物美

古典名著邮票虽说在邮市里表现十分出色,但仍有一些价廉物美的品种值得人们关注。以《水浒传》系列邮票为例,从1987年12月发行的第一组(T123)起,至1997年12月发行的第五组(1997-21)止,在这10年间发行的5组邮票中,共有20枚邮票和3枚小型张,其总面值为23.16元。其中邮票面值为8分、10分、25分、30分的各2枚,面值为40分、90分、130分、150分、200分的各1枚,面值为20分有3枚,面值为50分的有4枚,而3枚小型张的面值依次为2元、3元和8元。目前,在邮票交易市场里,这5组邮票的价格依次为10元、2.5元、2元、2元和1.9元,3枚小型张的价格依次为85元、23元和8元,这20枚邮票和3枚小型张的总售价仅为134.4元,而在1997年邮市高潮时,这20枚邮票和3枚小型张的价格竟高达500余元。

由于邮市已持续低迷了10年多,许多邮票价格已跌得面目全非。当年盲目炒高《水浒传》邮票的泡沫已全部散尽,目前的市场价格已具备了一定的投资价值,邮市投资者可密切关注这20枚《水浒传》邮票和3枚小型张的市场走势,在低位可考虑逐步建仓。即使是普通集邮爱好者,花上100多元钱,将这23枚《水浒传》邮票和小型张全部都集齐,也是很有意义的。

小型张备受追捧

古典名著范文第4篇

利物浦大学有关专家曾对30位志愿者进行测试,发现受测者阅读辞藻丰富而又寓意深刻的大师级作品时,脑部的活动强度较大,也更为活跃,在扫描影像时可明显地出现更多的脑活动痕迹。与之相比,阅读一般作品时脑部活动并无什么特殊变化。负责该项研究的戴维斯教授指出,阅读莎士比亚等人的名著时,必须聚精会神,注意力高度集中,脑部更要格外“使劲运动”,方可得其要领,故在影像扫描时会出现脑部活动十分活跃的图像。

其实,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同样可以收到健脑防痴呆的效果。就拿《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名著来说,不但故事离奇曲折,场面广阔复杂,语言精炼,人物众多,内容丰富,而且其中蕴含着十分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不积极开动脑筋和全神贯注地进行阅读,是很难得其要领的。

上述小说描写了众多的人物,有人统计,《水浒传》里描写了有名有姓的人物557人,加上有名无姓与无名无姓或并未出场者总共有787人;而《红楼梦》所刻画的人物更多,其中有名有姓或有称谓的732人,加上无名无姓的,共计975人。人物之间彼此关系错综复杂,主要人物各有其完整的生平经历,形象逼真,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唯有精研细读,方能了解其人物经历与彼此关系,弄清楚故事的细节与原委。

古典小说中有许多主人公的成功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是很有启发借鉴意义的。例如老年朋友读读《三国演义》,可了解历史人物的是非成败与褒贬毁誉,有助于摒弃名利得失,使人胸境开阔,心理平衡。如能与二三老友同游,畅谈三国故事,纵论曲直短长,做到“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尽在笑谈中”,谁说这对健脑益智和预防老年痴呆没有帮助呢?

《红楼梦》虽是小说,更是深涵着人生哲理。正如作者曹雪芹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若不精研细读,是很难了解其深刻内涵的。书中那首《好了歌》更值得人们反复玩味。其文曰:“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这对一味谋求钱财与功名利禄之人是最直接的当头棒喝,对一心为子孙做牛马的人也是最好的提醒。阅读《红楼梦》不但有利于健脑防痴呆,也有利于防治其他疾病。清代秦子忱曾患恶疮,百治不愈,后来他悉心攻读《红楼梦》,把其他一切都置之度外,并以撰写《秦续红楼梦》为乐,后来竟然因此而使疾病得以痊愈。

古典名著范文第5篇

在数以千计的各种邮资票品里,把新中国发行的屈指可数的十多套古典文学名著邮票归人“佳邮”行列,大约是不会引起异议的。事实上,即使以一年一度、广受瞩目的“佳邮评选”来衡量,这些邮票也大多与佳邮称号有缘。新中国于1980年首次举行“建国三十年最佳邮票评选”时,刚刚发行于1979年的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邮票即戴上了佳邮桂冠。此后发行的《红楼梦》《西厢记》《水浒传(第一组)》《三国演义(第一组)》等古典文学名著邮票,又相继在1981年、1983年、1987年和1988年被评为佳邮。

在邮市里这些古典文学名著邮票也颇俱佳邮风采。名著题材票的表现可谓相当抢限,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发行的古典名著票已经显示了很强的升值潜力。据了解,该题材的第一套邮票《西游记》,面值只有1.92元,目前市场价已达160元,上涨了80多倍;《红楼梦》面值2.28元,目前市场价约110元,升值将近50倍,《西厢记》售价65元,是面值1.06元的60余倍。该题材邮票的市场价历年桌一直遥遥领先于当时发行的其他特种邮票,让这类邮票的持有者始终潇洒不已。即便是后来伴随着增套增量的编年系列大背景下发行的后几组《水浒传》《三国演义》邮票,面对着跌价票比比皆是的难堪局面,尽管也终于市价不再坚挺,跌入打折行列,但谁能说它不蕴涵着未来行情再起动时的投资机会呢?

古典名著邮票虽说在邮市里表现十分出色,但仍有一些价廉物美的品种值得人们关注,以《水浒传》系列邮票为例,从1987年12月发行的第一组(T123)起,至1997年12月发行的第五组(1997―21)止,在这10年间发行的5组邮票中,共有20枚邮票和3枚小型张,其总面值为23.16元,其中邮票面值为8分、10分、25分、30分的各2枚,面值为40分、90分、130分、1 50分、200分的各1枚,面值为20分的有3枚,面值为50分的有4枚,而3枚小型张的面值依次为2元、3元和8元。目前,在邮票交易市场里,这5组邮票的价格依次为10元、2.5元、2元、2元和1.9元,3枚小型张的价格依次为85元、23元和8元,这20枚邮票和3枚小型张的总售价仅为134.4元。而在1997年邮市高潮时,这20枚邮票和3枚小型张的价格竞高达500余元。由于邮市已持续低迷了十年多,许多邮票价格已跌得面目全非,当年被盲目炒高的《水浒传》邮票的泡沫已全部散尽,目前的市场价格已具备了一定的投资价值,邮市投资者可密切关注这20枚《水浒传》邮票和3枚小型张的市场走势。即使是普通集邮爱好者,花上100多元钱,将这23枚《水浒传》邮票和小型张全部都集齐,也是很有意义的。

古典文学名著题材邮票的小型张更是身价飞涨,备受市场追捧,超过面值数百倍的也大有“票”在。比如,2元面值的《红楼梦》小型张目前已涨至540元,升值270倍;2元面值的《西厢记》成交价达到320元,升值160倍;《牡丹亭》市场价82元,是2元面值的41倍;还有《水浒传(第一组)》和《三国演义(第一组)》的小型张升值幅度也都超过了30倍。尤其是《红楼梦》小型张发行至今已近30年,由于它题材上乘,画面精美,发行量较小,故在邮市的表现一直都很出色,已成为古典名著题材小型张的“龙头”。该型张在1997年4月的那次邮市高潮中,最高曾涨到760元,以后随着邮市大盘的不断下跌而有所回落。《红楼梦》小型张却出人意料地表现出极强的抗跌性,至今价格仍站在540元的高位,成为低迷邮市中为数不多的抗跌性极强的优质品种,这一现象值得邮品投资者关注。

古典名著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古典名著 古典名著名册制度 保护作品完整权

一、《西游记》和《红楼梦》的尴尬

2007年的嘎纳电影节展示了日本拍摄的一部言情版的电影《西游记》。剧中,唐僧由日本演技派女星深津绘里反串,日本青春偶像组合smap成员之一的香取慎吾在片中饰演孙悟空,将齐天大圣演成了神经质超人,好吃懒做之徒;日本著名笑星内村光良和伊藤淳史分别扮演沙僧与猪八戒。在装扮上,四人显得夸张另类,脾气暴躁。故事情节方面与原著大不相同,剧中的孙悟空和女妖谈起了恋爱[1]。浙版的《西游记》里,孙悟空与白骨精谈恋爱,出口成脏。

日商开发的流行成人网络游戏《红楼馆奴隶》角色均取自《红楼梦》,主角林黛玉被描述成风尘女子,是其母与外国人通奸后的私生女[2]。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我们的传统文化遭到践踏,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有必要从制度上反思我们对自己优秀传统文化,对古典名著的态度。从知识产权法尤其是现行著作权法制度寻求对古典名著的系统保护不失为一个不错的突破口,本文即从这个角度探索古典名著的保护制度,主张成立专门的古典名著保护机构,建立古典名著名册制度。

二、保护古典名著的必要性

(一)古典名著的界定

在具体讨论为何要强调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我国的经典文化名著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界定清楚古典名著的概念。本文所主张保护的古典名著应满足如下三个条件: (1)经过了历史的检验。历史是时间的代名词,经过历史和时间的冲刷而仍保留下来的著作,说明了其在历代人们的心中和各个历史阶段的地位。历史不认同的作品不可能仍然流传至今并博得今人的青睐。(2)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我们之所以主张加强古典名著的保护,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这些作品中传播的思想和智慧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这些作品的保护实质上就是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让祖先的智慧和历史的积淀在现代社会得到应有的尊重、继承和发扬。(3)符合正统的价值观。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中既有主流文化,又有非主流文化,既有其精华,又有不利于该民族发展壮大的糟粕。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谓精华指的就是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世代传承并不断发展的正统社会价值观念相符合的思想观念或文化,至少并不与之相冲突。相反,那些历史上出现的,虽经历史沉浮仍保存下来但却主要宣扬暴力、分裂、反人类之类思想的作品,则不属本文主张保护的古典名著之列。应注意的是,不能以党派或者某些官员的个人意志来否定一些古典名著的价值。

清末民国时期出现的名著,虽符合上面三个条件,但其作者死亡至今并没有超过50年的,可以不援用本文所主张的古典名著保护制度。因为依照目前著作权法律制度的规定,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保护,而不需要再援用新的制度。

(二)保护古典名著势在必行

现代社会中保存的古典名著突出地表现在其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上。文化价值体现在,名著彰显了一国的传统价值,构成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对一国传统的保持和传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文化的精髓都是通过名著来表现,并通过古典名著这一特殊载体的保存和传播而得以流传,成为后来社会的文化主干。商业价值则在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商业技术的前进使得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名著的作者、名著的经典人物形象[3]、名著中描述的特殊地点和行为方式等,以进行商业化炒作,赚取商业利润。

&

nbsp; 这两种价值本应该而且可以和谐共存,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两种价值失去了平衡,导致文化价值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反而在某些情况下因为商业价值的滥用而遭到了扭曲。导致名著这两种价值失衡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是世界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成就了中华民族独特而悠久的文化,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外国文化的冲击,许多中国人并不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越到思想开放、文化多元的今天,人们越发不重视其价值,篡改、改编甚至胡编、瞎编名著的事例比比皆是,借名著的影响来搞笑、戏说名著,硬借名著的经典人物形象之名大行践踏名著之事。这类行为严重歪曲了作者和作品的原意,扭曲了名著所承载的思想精神,不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第二,中国人对文化遗产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古典名著之所以像现在这样尴尬,也与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关。面对国内外恶搞《西游记》,戏说四大名著的现象,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古典名著正在遭受折磨,意识到的人也因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无关的心理而沉默,甚至参与其中。而真正有勇气并切实行动起来为捍卫古典名著而战的人则少之又少,显得力单势薄,孤立无援。

第三,商业化运作的负面刺激也难辞其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名著之悲的主要原因。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产生活中的商业化导向越来越浓,加上制度约束缺位和行业自律不力,使得许多行业及其从业人员为了赚取商业利润,从而牺牲古典名著以迎合某些群体的低级趣味,肆意发挥,毫无节制。这种对名著掠夺式的商业利用使这些人在赚足了腰包的同时,却给民族带来了伤害。

三、著作权法律制度下保护古典名著的路径

(一)现行著作权制度中古典名著的保护现状

知识产权不同于其他民事权利如物权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在于其时间性,即超过法律规定期间后权利人的权利就不再受法律保护。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20条和第21条分别规定了作者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的保护期,自然人作者的财产权利保护期为作者(合作作品的为最后一位作者)有生之年加其死后50年,而精神权利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法律保护期限没有限制。根据这样的规定,古典名著已经进入公共领域,作者已无财产权可言,法律只保护作者的人身权利即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任何人均可以使用,不必支付报酬。这样有利于“调整知识产权所有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知识产权专有性与智力成果社会性之间的矛盾”[4],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加速财富的积累。

不过,仔细分析会发现,这样的规定对古典名著保护不利。首先,现行著作权制度保护的重点倾向于现在和将来的作品,“其关注的是那些新的、有创造性的智力成果”[5],对已过保护期的作品则关注甚少。其次,在著作人身权的保护上,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可以由作者的第一代、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人行使,但在作者没有继承人或者年代久远以后,由谁来维护上述权利可能就会产生问题”[6]。再次,科学技术和文化需求的发展,使得名著的利用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没有强有力的制度规制的情况下,对名著的利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作者精神权利的损害,侵犯作者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同时目前的这种法律制度设计极易使古典名著因“丛林法则”而陷入“公共财产的悲剧”,即“当存在一种潜在的能够产生价值的资源,且能够为任何人所共同使用时(即不存在任何制度和规则上的限制),每个使用者都会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对资源进行利用以适应个人的需要”[7],这样某些强势群体或特殊使用者“便会攫取大多数的公共财产”。就古典名著而言,被当作全社会全人类的公共资源时,便有人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过分利用名著而破坏名著的固有价值,最终可能会导致古典名著地位的沦丧,而目前的制度则无法改变名著的这种遭遇。

解决这种矛盾的办法就在于,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的框架下,健全、修正著作权制度,实行古典名著著作权行使主体的转移、成立古典名著保护机构、建立古典名著名册制度、完善名著使用

和纠纷解决程序。

(二)变更古典名著著作权的行使主体

1.著作权保护的“一元论”和“二元论”

在著作权保护期限的问题上,目前各国通行的是两种模式,即“一元论”和“二元论”,德国和法国分别是这两种理论的典型[6]。按照德国“一元论”,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不可分割,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两者保护期限相同,均为作者终生加死后70年,合作作品则为最后一位作者死后70年。作者死后超过70年的,则由国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接管作者的精神权利,由该部门保护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而按照法国“二元论”模式,作者的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是独立的,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加死后70年,而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限不受限制,“该权利永远存在,不可剥夺并且不因时效而丧失”,“该权利因作者死亡可以转移至其继承人”( 参见《法国知识产权法典》第l. 121-1条,黄晖译,郑成思审校《法国知识产权法典(法律部分)》,上海:商务印书馆, 1999年版,第9页。),可以继承。

上述两种模式中,德国的“一元论”更有利于实现对作者及作品的保护,因为作者有生之年由作者自己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死后70年内各种权利由其继承人保护, 70年之后则由国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保护,即不论作品出现后的任何时候均不会出现权利保护的真空。相比之下,法国模式则会出现保护不力、权利虚置的弊端。

2.将古典名著著作权的行使主体变更为国家

中国目前采用的是法国式的“二元论”模式,著作财产权保护到作者死后50年,著作人身权中发表权以外的三项权利没有期限限制。《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下称《条例》)第15条规定:“作者死亡后,其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由作者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保护。著作权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其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保护。”按现行继承法关于继承人范围的规定,被继承人的晚辈继承人只到子女,即使代位继承,享受权利的也只是被继承人子女的子女。据此可以断定,大多古典名著作者的继承人都早已死亡,那么这种情况下谁来保护作者的著作人身权?上述《条例》规定,“著作权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其著作人身权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保护,那么有继承人但继承人也死亡的,由谁来保护呢?《条例》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按照立法意图,《条例》之所以规定“著作权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时,由国家机关予以保护,其原因就在于要保证立法意图的实现,使得权利在任何时候都有保障,而不至于使《著作权法》“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之规定落空。因此,作者有继承人但继承人也死亡的情况下,著作人身权也应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保护。古典名著正符合这种情况,照理说法律和行政法规都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为什么还有本文开头提到的《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悲剧呢?

笔者认为,一是因为古典名著已经“沦为”全社会全人类的公共财产,任何人均可得而用之,没有限制。二是因为《条例》的规定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具体操作性的规定,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压力和动力。三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根据现行著作权制度,古典名著已经进入公有领域,自由使用古典名著是不能受到干涉的,进而将这种自由过度放大。

为了改变古典名著遭受“蹂躏”,保护不力的现状,笔者建议在古典名著的保护上,采用德国的“一元论”,由国家及其专门机构来行使其著作权,更能实现保护经典、传承文明的目的。将古典名著著作权的行使主体变更为国家,并成立专门的古典名著保护机构,代表国家全面负责古典名著的保护工作。

(三)成立专门的古典名著保护机构

1.古典名著保护机构的模式选择

令人欣慰的是,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关的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事业单位方面, 2007年5月25日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成立,挂牌于中国国家图

书馆,着力破解古籍保护的三大难题(参见中国古籍保护网: http: //www. nlc. gov. cn/service/others/gujibhw.)。

政府机关方面, 2007年4月30日,国务院下达批复,同意建立由文化部牵头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国务院函〔2007〕43号《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 http: //www. gov. cn/zwgk/2007-05 /10 /con-tent_610359. htm.)。另外,名著的价值在商业上显示的潜力很大,如四大名著在国外注册为商标,或者外国公司在我国抢注这些商标(国务院网站《浙江省动漫游戏企业打响中国四大名著商标保卫战》, http: //www. gov. cn/jrzg/2006-04 /18 /content_256372. htm.),因此,保护名著还得从商标法的角度考虑,商标局等管理部门不能袖手旁观。

但保护古籍(古典书籍)与本文主张的古典名著不同,保护古籍在于对古籍的搜集、整理、普查、登记、修复等工作上,是对作为文化物质载体的书籍的物理性保护和保存,而几乎不涉及古籍内容的使用和知识产权问题。而保护古典名著的知识产权则是本文的目的,上述单位和机构的工作并不能实现对古典名著的保护,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古典名著保护机构。但如何设置呢?

现在的知识产权行政体系中,尽管国家版权局是专门管理著作权的机构,但是古典名著还涉及到商标等问题,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也可以而且应该有所作为。然而,分别由两个机构各自管理古典名著的著作权和商标权,就是现在出现的这种保护不力的状况。如果建立专门的古典名著保护机构,将涉及古典名著保护的所有权限包括保护著作权和商标权的权限等,从现行机构中剥离出来统一行使则会降低成本,增加效率。

那么古典名著保护机构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位阶应该是怎样的呢?由于同时涉及到古典名著的著作权、商标权等多种权利,知识产权局则主要管理的是专利事务,古典名著保护机构置于三者之下均不合适。古典名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和传承工具,保护古典名著根本的出发点是保护民族文化的良性利用和传播,更多的是一项文化工程。因此,可以考虑参照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做法,将古典名著保护机构作为文化部的下属部门,可用“古典名著保护司”之名,由文化部统一协调。因古典名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民间文学性质上十分近似,因此也可以联合保护,合设机构。

2.建立古典名著名册制度

前文界定了古典名著的范围,但仅此并不能确定要保护的古典名著具体有哪些,还需要古典名著保护机构做更具操作性的工作,进行统计登记,将古典名著一一确定下来。只有知道哪些具体的名著后,才谈得上对其进行保护,即先要确定古典名著保护制度的客体。

学者探讨的传统知识保护的路径值得借鉴,他们主张建立传统知识登记库[8]或传统知识数据库[9],“建立和规范传统知识的整理、认定、登记和管理制度”[10],对传统知识资源进行系统的收集和整理,从而为其保护提供基础性数据。同时,国家已经实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定期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也对古典名著的保护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笔者认为,要实行对古典名著的有效保护,建立合适的古典名著名册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由古典名著保护机构负责收集、认定、登记、管理和使用监督等工作,将古典名著保护的工作拆分细化,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或部分由名著使用费、版权许可费(考虑到保护本国传统文化的需要,外国主体在使用本国名著时应缴纳一定的使用费或版权税。)、滥用古典名著的行政罚款等转化而来。

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已经成立几年,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其建立和完善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的工作成果值得借鉴。古典名著保护机构参考古籍保护中心的做法,对需要保护的古典名著归类整理,登记于专门设置的古典名著登记簿上,并如实同步地公布在其门户网站上,以供公众自由免费查阅。

登记的性质类似于国务院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登记具有权威性和公示公信力,公众可以方便快捷而又

低成本或零成本地了解和查阅古典名著的保护、利用情况。归类登记可以采用多种标准,灵活处理,可以按照朝代登记,也可以按照古典名著的种类如小说、经传、戏曲、诗歌等。为便于公众查阅和了解情况,可以参考古籍保护中心对所有古籍的分类登记方式,或在种类下再依朝代和年代登记。确定古典名著的登记范围时,应把握一定的尺度,范围太小或太大都有所不当,应既能充分保护我们的古典名著,忠实地利用名著,合理平衡保护、利用、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3.古典名著保护机构的职能

古典名著保护机构成立后,除了行使建立和管理古典名著名册之外,还应承担一系列的职能,主要是保证古典名著的合理使用,主要有:

第一,贯彻实施著作权法律、法规;起草古典名著保护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古典名著著作权的管理规范和重要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制定确定需要保护的古典名著的标准和程序。

第二,登记古典名著的商业性利用情况,进行行政执法,查处或组织查处有重大影响的古典名著滥用案件;确定需要提前审查方能使用古典名著的情形,并进行审查。

第三,代表国家处理涉外古典名著著作权、商标权关系,向国外主体收取古典名著利用的版权许可费等;与其他国家如法国建立世界古典名著保护双边协议等。

第四,与版权局、商标局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如商标局在许可古典名著的商标前,应征求古典名著保护机构的意见。版权局、商标局也应应古典名著保护机构的要求,提供有关的信息和协助。

第五,建立古典名著交流平台和古典名著保护网,在网上及时,定期更新古典名著的登记、更新、管理、使用、执法等信息,公众无需注册即可自由浏览。

第六,负责古典名著著作权管理工作全国性宣传、教育及表彰活动。

(四)古典名著的使用监督

古典名著保护机构应及时听取民众对古典名著利用情况的监督举报,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如实备案,及时调查并做出相关处理决定。同时,古典名著保护机构也应认真听取相关单位和国家机构的建议和意见,并如实备案。对来自国家版权局、商标局和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等的建议尤其应慎重考虑并作合理答复。古典名著保护机构对涉嫌滥用名著的行为,在查明实情后有行政决定权,可以决定是否采取相关的措施。为了便于公众了解古典名著名册制度的执行运转情况,古典名著保护机构的调查结果、做出的决定、措施和理由均应如实及时公布在相关的网站上并备案,建立信用档案。

为了实现对名著利用的有效监督,笔者建议为商业目的而使用古典名著时,如将某部小说改变拍摄成电影或电视剧,应征得古典名著保护机构的同意或向其备案,同时将备案情况公布于该机构的官方网站,以供公众知晓。至于究竟是征得该机构同意还是只需向其备案,应视对名著的利用和改编情形而定,不可一概而论。但为减少成本,商业性使用一般只需备案并上网公布即可,只有在特殊情形下才须征得专门的名著保护机构的同意。该机构应事先将需要同意才能使用名著的特殊情形作明确规定和说明,以防限制名著的正常使用,不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

鉴于我国目前的地域、交通和经济状况等现实,若统统要求使用者都实地到古典名著保护机构备案,交纳纸质的材料,会增加一定的成本,某种程度上也无此必要。因此,使用者在向古典名著保护机构备案时可以通过信件、传真、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该机构如实记录相关情况并及时公布即可。在只需备案的情况下,使用者递出相关材料后即告完成手续,便可直接为相应目的而使用古典名著,古典名著保护机构根据材料中载明的情形监督使用者的使用状况。为了鼓励人们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不应过于苛刻使用者必须严格限制在递交的材料记载的范围内,可以在不违背名著基本意思的情形下适当突破;但为了便于古典名著保护机构的监督,使用者备案后使用的过程中发现会对备案的利用方式和范围作重大调整的,应及时备案调整事项,该机构应作变更登记。

&n

bsp; 在国外如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均成立了专门的名著保护机构,外国主体在使用本国名著时应向本国名著保护机构备案并签订合同,缴纳版权许可费[11]。同时,如果外国主体在使用本国的古典名著时,本国的名著保护机构便会依据知识产权法的规定进行干预,防止本国的古典名著被作歪曲作品原意的使用。这种方法既可有效保护本国经典名著,防止外国主体对本国文化的不敬,又可增加本国的财政收入,不失为一箭双雕之计。笔者认为,这项制度完全可以适用于中国,外国主体使用中国的古典名著用于商业用途时也应向中国缴纳版权许可费,中国的古典名著保护机构应承担起这项职能。

(五)古典名著的行政执法

在使用名著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人为了个人私利出奇出新改编甚至瞎编名著以吸引公众的眼球,满足其好奇心和猎奇欲,从而破坏名著的完整性,侵犯作者的原意。尤其是塑造了著名人物形象的著作更易遭到这样的改编。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鼓励人们监督古典名著的使用并积极向古典名著保护机构反映情况,该机构接到举报后应及时组织调查,查清基本事实后应尽可能做出严谨科学的判断,涉及侵犯名著著作权的可以征求国家版权局的意见。最后由古典名著保护机构以自己或者文化部的名义对滥用名著者实施处罚,如罚款、责令停止滥用名著、停止销售产品或强令销毁产品、关闭网站禁止传播等。情况恶劣的还可以建议采取人身强制措施,涉嫌违背刑事法律的,应移交司法机关启动刑事司法程序。相对方不服名著管理机构的处理决定的,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对于上述古典名著保护网记载的情况不服的,相对方也可以申请更改或涂销记录;作了变更记录的,古典名著保护机构同时应载明变更的理由,予以公布。

结语

我们主张设立规范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体系规制古典名著的使用,并不是为了限制人们使用名著,也不是要遏制人们的创造力或者实行文化专制,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祖先遗产的合理利用发挥其价值,促进优秀文化的正常传播。本文主要是建议通过成立古典名著保护机构,建立古典名著名册制度来保护古典名著,侧重于著作权保护,当条件成熟时应制定相应的古典名著保护法,真正纳入法律的体系中来。

注释:

[1]中国日报.悟空“恋上”迷你裙日本言情版《西游记》恶搞名著[eb/ol]. http: //www. chinadaily. com. cn/hqyl/2008-01 /03 /content_6366768. htm.

[2]新华社.色情游戏恶搞红楼林黛玉成风尘女[eb/ol]. http: //www. x.j xinhuanet. com /bt/2006-11 /13 /content_8505512. htm.

[3]吴登楼.论虚构人物形象的知识产权的保护[a].陈旭.法官论知识产权[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248.

[4]黄勤南.新编知识产权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10.

[5]杨红菊.新理念与新规则的探索——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有关传统知识保护讨论进展的介绍[a].吴汉东.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01-302.

[6]李明德,许超.著作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82, 81-82.

[7]杨明.危机与对策:试析遗传资源保护的制度选择[a].吴汉东.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96.

[8]孙祥壮.传统知识的世界保护及对我国的启示[a].郑成思.知识产权文丛•第9卷[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 184.

[9]陶鑫良.知识产权教程[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6. 111.

[10]丁丽瑛.论传统利益分享机制的合理构建[a].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知识产权探究——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245-250.

[11]田胜立.中国著作权疑难问题精析[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 70.

古典名著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古典名著;作用

一、前言

古典名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文学在发展过程当中累积下来的重要财富。中国古典名著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积淀,以及生动细腻的文字,鲜明的人物形象等,这些都能够给读者带来非常多思想上的启发。当前在小学的高年级阶段,引入了诸如《三国演义》《史记》等部分古典名著的节选内容,小学生通过学习古典名著,也获得了非常多的帮助。实际上,针对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分析,才能够充分发挥好古典名著的重要作用。

二、古典名著在知识面拓宽和积累素材提供的作用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文阅读教学训练,对于拓展小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和历史教学实际上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正所谓“文史不分家”,良好的语文功底往往需要充实的历史功底作为基础进行支持。而当前小学阶段并没有正式开设历史专门课程,很多小学生对于历史的了解不够全面,导致他们在进行写作时候往往在征引例子上出现一些史实混淆不清、张冠李戴的状况。实际上小学生可以通过古典名著对于部分中国的历史进行学习,比如四大名著都是根据具体的历史背景展开的,如明代罗贯中创作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这一段历史如果对《三国演义》有过涉猎的学生,自然能够如数家珍,但是对于没有接触过这一部古典名著的学生,则可能完全不知道,甚至不清楚刘备、曹操或者孙权等人,在历史常识上的贫乏,实际上是可以通过古典名著的选章阅读上进行补充。

小学教师要注重进行脉络化梳理,对于《三国演义》这一类相对故事内容比较复杂、历史跨度比较大、人物众多的小说,要帮助小学生建立历史框架,让小学生形成基础性的历史观。对于历史事实的掌握,是小学生形成批判性历史思维的重要基础,对于特定历史事实的既有判定,小学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入。比如刘备素来被认为是宅心仁厚的君主,曹操在传统历史观中是奸雄的角色等,但是这些观念的引入也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进行反思,刘备是不是绝对的宅心仁厚?曹操又是不是完全是残酷不仁的?教师引发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显然是非常必要的,而历史本来就是具备多元复杂性的,学生在知识面的拓宽,以及在面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思维时,能够帮助他们在语文阅读以及写作上取得一定的进步。

又如《西游记》,这一部小说是以唐太宗李世民让唐僧三藏去天竺取经的过程为主,虽然加入了非常广泛神怪故事的内容,但是其在各种俗语的运用、历史、地理人情的战线上都非常的丰富。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隋唐的一些简要的历史,了解李世民这个重要的中国帝皇的基本状况,甚至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宗教文化、古代各国和中国的文化交流等,比如日本人阿倍仲麻吕来中国留学、历史上玄奘到天竺的那烂陀大学学习各种佛教的经书教义等,这些历史非常新鲜,很多小学生未曾接触,所以很容易就为学生所接受和记忆。

三、古典名著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作用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其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古代名著为后人所喜爱。古典名著往往是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通过对北宋后期的山东宋江揭竿而起的历史故事进行艺术塑造,形成了非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施耐庵这一部《水浒传》,在对主要的英雄好汉的刻画上,主要从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动作描写等方面,都是处理得非常到位,在很多重点人物的章节当中,都可以看到施耐庵是独具匠心的。而且《水浒传》的叙事具有很强的曲折性,比如插翅虎雷横、豹子头林冲等,一开始都是北宋朝廷的官员,但是却在情感和法理之间徘徊,面对歹人当道被迫出手,可是却遭人陷害,整个故事过程有非常强的可读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这一类型的古典名著的阅读,不要纯粹让学生知道这样一个小说传奇故事就结束,要避免学生了解故事后浅尝辄止,要让学生想一想,某个故事的发展脉络是什么?某个故事的起承转合基本过程是如何的?或者是在这个特定的章节之中,某个人物有多少种描写方式?上述的这些都可以作为古典名著阅读的引入问题,学生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

实际上,学生如果能够思考就能够发现,在阅读《水浒传》过程中,这些主要的英雄好汉,其心理发展过程是不同的,他们并不是纯粹就依靠个人的蛮力行凶的杀人犯,而是一群被迫选择暴力的英雄好汉,在北宋末年权臣当道的时代,善良的人民遭到各种压迫,而英雄好汉有一身好武艺,只能够忍气吞声,其经历了漫长的心理煎熬,才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学生从古典名著上学习到的语言表达技巧,可以通过写作课程进行承接,也就是让小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阅读课程也可以加入一些相关的片段写作的联系,让学生运用古典名著当中某种特定的方式进行文字组织,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形成文字表达上的基本能力,更加贴切地理解各种具体的文学技巧等。

四、结束Z

古典名著范文第8篇

1 多举办读书会,让同学们自己去发表意见。教师的学生共同讨论,古典名著相信大多都读过,即使没读过。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也都接触过,所以应该人人都有话说。关键是要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要说的说出来。并且人人要准备小本子。把自己认为精美的结论记下来。并且最后请他当中与大家分享。可以组织同学们观看古典名著的电视剧或者电影,看完之后写出自己内心的感想,并组织讨论会讨论,大家在一起评古论今,各自评说,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组合作探讨古典名著所表现的社会意义艺术贡献,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树立较为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能够懂得更多的生活和人生道理,懂得什么是崇高。让同学们放开心量,包容不同的人和事物,多用作品中的事情来教育同学人处世要圆融,所谓“人情练达皆文章”,读书不能读死,不能有是非对错的分别,是非对错转头空。这样可以使文章的理解变得简单,便于他们理解作品。师生之间要进行积极的互动,不能事事都以教师说的为准,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应选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教育和语文素养。注意到学生的性格与需要的不同,引导同学们多多发表个人见解,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分配不同的人物进行探讨,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人物来评述,评述时直抒胸臆即可,没有优劣对错之分。不同的人读一本名著,他所看到名著中的事物会是不同的方方面面,例如少年时读《水浒传》,看到的是打斗;青年时读《水浒传》,看到的是抗争;中年时读《水浒传》,看到的是命运。联系现实与同学们讲一讲,古代社会制度下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事情,现代的社会和古代社会一样吗,我们要学习人物中的哪些优秀品质,回避哪些人物的不良品质,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同学们应当学会变通,学会明哲保身,所以基本的世态炎凉,人情世故要给孩子们讲解一下,不能让学生们学成书呆子,要注意阅读对于生活的意义,要把学习生活化。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时时用启发式、讨论式进行多方面的教学。对作品的回味往往要比学习作品更加长久。文学名著都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优秀文化遗产,很值得我们去品味与回味。一段历史,一段生死,一段命运对我们的影响都是无穷的。我曾经听过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在教师给同学们讲解每一品作品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理论的知识都忘记了,还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那些痕迹,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什么样的影响?能否使他们收获自己的人生,当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也是在教会学生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程的学习就是生活的学习,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和生存的能力而非一点点课本上的知识.这就是学习语文的根本宗旨所在!

2 对于重要的段子。比如教科书中的段落。要细细的分析,比如林黛玉进贾府的段子,要把人物的表现方式都弄明白,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明白。人物的性格特点弄明白。深入学习,必要是把难懂的部分。请同学们做身临其境的表演。把当时的情节请学生自己当演员表现在讲台上。就可以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分析出来。

3 可以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闭目静坐。然后教师在讲台上论述书中的情节与线路。把明线暗线。故事情节发展为同学们叙述一遍。可以使同学们多弄懂文章的来龙去脉。了解文章意境。

4 可以让孩子回家问问自己的爷爷奶奶。对于古典名著。老一辈的人会有更具独到的感触。可以让同学们与爷爷奶奶或者是居住地比较有文化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或者是乐于读书的大哥大姐交流一下对于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以及事件的看法。并且告诉学生,看法没有正确和错误,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事物的独特看法,所以不必要有对与错的争执。要融合个个人的看法,形成融合的思想体系。

5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先把古典名著中的故事情节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身世背景和在什么情况下写出的作品给同学们讲解。让同学们提起研究作品及作者的兴趣。并且联系实际。把当时的社会情况讲一讲。概括出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以此来导入作品的学习。会更加引人入胜,增加了作品的魅力。也可以先挑选精彩的段落先进行讲解,使同学们了解作品的人物和社会背景,点出作品的主旨。也可以先谈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把作品中主要人物的重要描写段落,用影视或者评书,也可以单教师来演说,把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归纳出来。这部分的讲解最好简明生动。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6 可以将古典文学名著分成不同的各个小部分进行学习。并且非别给各个小部分列好标题。便于学生们理解作品,这个过程不用学生自己划分,教师在课前需把各个部分分门别类的理顺好。否则学生们思维杂乱很难清除理清文章脉路。

7 组织学生一起把作品中好的词句、歇后语、谚语、引用的历史故事摘抄出来,然后组织学生用文言文写一篇文章,可以是短小说、故事、议论文等等。

古典名著范文第9篇

[关键词]古典名著 影视再造 价值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075-02

古典名著在我国的文学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者们从未停止过对它们的研究,这些名著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还饱含了对时代环境的深刻折射。但是面对当代人们信息获取与文化传播的全新方式,文学文本的固有传播形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于是它们被一种更适应当下的形式进行整体推销,即通过影视再造的方式被重新挖掘价值,实现在当代环境下经典的重生,使得文本的内在诸多价值得到传播。

一、古典名著影视传播的文学价值

古典名著的文学价值包括作品的审美、思想,主要指文学作品的内在艺术价值,即对人们有积极意义的价值。艾布拉姆斯提出构成文学的四大要素即作品、艺术家、欣赏者、世界,在这四者之间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四者以“作品”为核心,构成了四者之间有机的联系整体。[1]艺术家即作者创作了作品本身,作品客观存在于客观的世界当中,供读者(欣赏者)阅读,四者相互联系才能够更好地体味作品的文学价值。古典名著所包含的文学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就以四大名著为例,《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四部古典名著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价值上都达到了一种极致,作者融合了时代背景及人物自身经历创作出作品,历尽历史的淘洗,确立了如今的文学地位。所以我们对于古典名著进行影视化再造时要注意参考作者的创作环境和生活背景,并结合着其他读者对于作品的认知进行影视化的处理。名著文本深刻体现了其文学价值,《红楼梦》不仅有哀怨的情爱故事,同时通过曹雪芹我们看到了大观园的富丽堂皇,看到了贾府人物的人性百态,也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红楼梦》是柔软下隐藏着锋利,它是刺向没落王朝的一把利剑。同《红楼梦》一样,其他三本著作无不是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三国演义》通过恢弘的战争描绘和精心的人物塑造,反映了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动荡不安的历史面貌。《水浒传》以人物穿引故事,以人物的起伏反映时代的变迁。《西游记》更是在魔幻的外衣下包裹着作者一颗对现实世界无情批判的复杂内心。它们不仅是文学的绽放,更是对于历史时代的真实吐露,正因如此,古典名著所体现的文学价值属性是其影视化再造的可行性因素之一,同时影视再造后可以实现文本文学价值的扩大化和通俗化。

二、古典名著影视传播的文化价值

古典名著的文化价值是指作品的内容能够满足时代的文化需求并适应时代文化的发展需要。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媒介带给我们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也就是说人类拥有了媒介之后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社会活动。[2]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的传播方式已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语言到文字再到印刷,从印刷到广播电影电视。传播媒介的变化使得文学以全新的传播方式出现在受众面前,并呈现出特定的文化价值。

古典名著经影视化再造后,展现出名著本身的文化价值内涵。古典名著注重描绘历史年代下现实社会的人物百态,经过影视再造后的作品以更加理性的角度解读历史性文化价值对于当代社会人文价值、文化态度的影响。古典名著的影视化传播使得传统的文化价值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并指导着人们借助传统的力量延展作品带来的文化影响。新传媒时代,多元的传播元素交融,对于古典名著的解读改造,应该更加注意传统与现代要素之间的平衡。对于名著的影视再造,是将作品中蕴涵的含蓄内敛的传统文化价值逐渐的外化,以更加显现的方式呈现在受众面前。《红楼梦》体现了以爱情为引线,表现出了崇尚理性、追求真善美的传统文化精神,同时也是清末腐朽政治的折射;《水浒传》阐释了以“忠义”为行为准则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并对个人的利益与献身精神作了具体描绘;《西游记》则被赋予了人物化的解析,显现出师徒四人所代表传统文化精神及反抗和坚守的意义;《聊斋志异》寄托与人鬼奇缘下的对人性的挖掘抨击,表现出对真善美的努力追求的传统文化价值。[3]我们在对这些古典名著的影视化再造过程中,是要在保持其原来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加以适应时代的挖掘和不断变异。古典名著的历史地位是不容动摇的,所以作品中涵盖的文化内涵便会绽放光彩,作品的影视再造是透过历史的视野,激活文学现状,既还原传统的文化精神,同时又站在新时代的视角下给予全新的拓展,实现文化的继承与开拓。

三、古典名著影视传播的审美价值

影像极具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影视传播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判断,同时对于古典名著来说,更是有着自己的期待视野。现代受众对于传播内容的接受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人们有能力去选择符合自己审美价值的作品。所以,尽量契合受众的审美价值要求,才是古典名著影视化再造后获得延续发展的重要步骤。为了满足受众的接受需求,以达到审美愉悦的最高境界,在对古典名著进行影视化改造时应借鉴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他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该理论主要是针对文学作品提出的,但是在此理论诞生的20年后,德国的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在其戏剧理论中借鉴了“陌生化”的概念,他认为:“戏剧虽最为贴近生活,但是作为艺术,仍要对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间离”即为陌生化,他说:“戏剧必须使观众惊讶,这就需要对熟悉的事物加以陌生化的技巧。”[4]古代名著的影视化改造,要冲破以往经验的束缚,在维持作品原貌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陌生化”的手法,使受众在审美上产生新的愉悦。87版《红楼梦》中观众对于陈晓旭塑造的林黛玉的形象印象深刻,那么在李少红重新架构新版的《红楼梦》时,如果不突破受众的审美定式,不去使用“陌生化”的手法,打破以往的审美禁锢,就不可能产生全新的的审美倾向,就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古典名著对我们来说具有时空距离感,通过影视作品的再现,不仅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风貌,还能够以更加具象的形式如建筑、服饰等将作品中的环境、时代背景赋予美的形象表达。

四、古典名著传播的商业价值

古典名著本身具备极高的文学造诣,文本本身就带有极大的光环,导演与编剧纷纷选择将其进行影视化再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愈来愈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博得人们的关注,以获取商业利益。所以,经济利益的驱动无疑是古典名著影视再造的又一因素。当代影视剧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制作的经费越来越高,如果不能保证高回报率导演是不会轻易进行运作的。[5]对于古典名著来说,参与者能够从中文本中挖掘出众多的亮点、热点和卖点,这些都是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前提。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在争议中进行,从选角、拍摄到最后的开播更多的是在受众的吐槽中顽强进行的,纵然这样它依然带来了较好的收益。高希希版的《三国演义》、张纪中版的《西游记》、鞠觉亮版的《水浒传》,被重拍的消息一经爆出,就引起了广泛热议。观众对重新再创作的剧目拥有自己的期待视野,想要在影视剧中找寻到自己对于作品内容的理解,找到心目中主角的最佳人选,所以更多的人会选择去观看。同时影视剧的改造是将人们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法具象化,人们会因为脑海中的好奇增加对它的获知欲望,从而增加关注度,这些都是文本散发的价值。所以,对于古典名著的影视化再造体现了名著本身所具有的商业价值。

古典名著的影视化再造传递了文本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以及商业价值,在新传媒时代影视化的再造无疑是古典名著新的栖息地。

【参考文献】

[1]徐立平.新写实小说的文学价值[D].辽宁师范大学,2012:13.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48.

[3]马晓虹,张树武.论四大名著影视改编与传播的当代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62.

[4]刘利斯.电影接受中的陌生化审美效果[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04):107.

古典名著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古典名著 背景 语文 语言 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古典文学名著从《搜神记》到四大名著,再到清代的《聊斋志异》与四大讽刺小说,他们各具特色,语言精彩,有着极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这些古典名著对于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社会背景都有着巨大的帮助。而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都有着一定的要求,而在当前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典文学名著的篇目以及节选篇目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四大名著的节选,以及成为了中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对于这些节选课文该怎么上,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到该学的知识,这也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 了解古典名著的三大背景

古典名著由于其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古典名著对于产生之时,特别是对书中描写年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一定的反映,学生想要更好地理解古典名著,就必须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加以了解,如《水浒传》就是以北宋末年宋江等人的农民起义为线索创作的小说,梁山一百单八将或是被逼无奈,或是为了兄弟义气同上梁山,替天行道的故事。众所周知,北宋末年正处于社会的动荡时期,国家内忧外患,因此百姓的生活没有更好的保障。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金翠妇女的凄惨遭遇;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后能够得以逃脱,这些其实都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乱象,也正是因为社会的动荡和不公才促成了这些人物的聚义。再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 ,试想如果是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又怎么会出现文章中的场面呢?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更是一部直接描写历史事件的小说,这部著作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全书反映出了这一百年的军事战争,政治斗争,政权更迭。如小学课本节选的《草船借箭》一文,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对于赤壁之战,已经当时的孙刘联合抗曹有一定的了解。《水浒传》《三国演义》这类名著的历史年代十分明确,而《红楼梦》则是一部没有具体历史年代,仅以家族为背景的小说,在讲授《红楼梦》中的选段时,教师可以侧重对于作者曹雪芹的身世进行一定讲解,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也是有帮助的。再如《聊斋志异》,讲授《聊斋志异》时,作者蒲松龄的人生经历也是教师不能回避的环节。

2 古典名著教学应回归语文

虽然,上面提到,学习古典名著应掌握古典名著的三大背景,但是这三大背景仅仅是学生学习古典名著的辅助环节。之所以将古典名著的选段放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更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这些古典名著精彩的语言,曲折的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但是在当前不少的语文课堂中,就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如教师仅仅是将一些选段当作历史事件来讲授,或者是将选段中无关语文课堂的内容作为课堂讨论的重点。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武松打虎》一文,在提倡保护野生动物的今天,武松打虎是否违法成为了课堂讨论的重点,乃至于一些课后的练习册中都出现了类似的题目,不少教师宁愿花去近一半的课堂时间来讨论这一问题。当然通过讨论来活跃课堂气氛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用较长的时间去讨论就显得游离了主题,脱离了语文课堂。由于该课文被放置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因此学生产生这样的讨论是可以理解的,这个时候教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可以在文章的背景讲授阶段就打消学生的疑问,或者将这一讨论放着在课下。《武松打虎》一文着重讲授的应该是作者描写武松打虎这一过程时精彩的语言,这样才能够使课堂回归到语文。

再者,在进行故事情节曲折精彩的古典名著选段的教学时,教师通常喜欢让学生先默读文章,接着让学生针对课文来提问,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提出的不少问题是教师根本无法回答的,课堂也会显得过度活跃,通常一节课下来,学生都在纠结课堂中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有(下转第213页)(上接第169页)些对课堂掌控能力较差的教师,甚至在下课时都不能进入正题。这样的方式也是不可取的,教师这样做依旧忽视了语文这一主题,回归语文才能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与语文课堂并无太大关系的讨论和提问不应该占居课堂过多的时间,这样的环节在古典名著教学中应该仅作为活跃课堂氛围的环节,用最少的时间来进行。

3 精彩的语言是学习的重点

语言是一部文学作品的灵魂,而古典名著的精彩语言更是其流传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进行古典名著的教学时,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对作品中语言的学习上,让学生学能够将文本的语言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去体验古典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如选自《虞初新志》中的《口技》一文,这篇文章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文章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演者用各种不同的声响,异常逼真地摹拟出一组有节奏、有连续性的生活场景,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全文紧扣“善”字,形象而逼真地进行正面描写,由简单到复杂、由弛缓至紧张的三个场景,再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整篇文章语言简练细腻,构成自然、清新、感人。可以说语言正是这篇短文的精髓所在,教师此时应该明白语言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在授课时应该准确地捕捉典型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去关注、去学习语言的表达方法。

4 学会人物的塑造

古典名著中的人物都是鲜活的,故事情节也是跌宕起伏的,正是因为成功的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的设置,才使得这些古典名著更能打动人心,中小学生正处在写作的学习阶段,这些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对于中小学生写作的帮助作用是巨大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对于这一环节应该予以更多的关注。如《水浒传》传中既有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好汉,但又有习惯偷鸡摸狗的史迁。《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更是性格各异,孙悟空桀骜不驯,猪八戒贪财好色,沙和尚老实忠诚,唐三藏内心笃定。这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在古典名著中,主要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被描写得细腻精彩、惟妙惟肖。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故事情节,联系人物身份角色,细读主角的描写部分,揣摩人物的言谈举止,从而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从主要人物中更深刻地体会作品内涵。中小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同样需要塑造人物,对人物进行描写,而古典名著中所塑造的这些经典人物,无疑对于中小学进行人物塑造有着巨大的帮助。

上一篇:名著导读范文 下一篇:英文名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