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电子技术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04 07:51:16

航天电子技术分析

航天电子技术分析篇1

参考文献的写作是帮助读者更好的研读这篇文章,可以知道作者在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查阅了哪些学术文献资料,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采编收集的关于信息技术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信息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肖勇.面向航天的多源信息流系统综合诊断与容错研究[D].东华大学2010

[2]姚克明.火星无人机控制与自主导航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3]闫鑫.基于滑模的航天器执行机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4]高春岩.基于模型的执行器故障诊断及其在卫星姿控系统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5]栾茹,傅德平.24kV蒸发冷却汽轮发电机定子绝缘结构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11)

[6]胡国,李朝晖,杨兴斌,曾洪涛.葛洲坝电厂19F机组励磁系统状态监测与诊断[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5(02)

[7]程养春,李成榕,王伟.发电机局部放电脉冲沿定子绕组传播规律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5(08)

[8]张筱磊.基于概率模型的故障诊断及在航天器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9]李朝晖,杨贤,毕亚雄.水电机组数字化及其工程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23)

[10]程养春,李成榕,王伟,林耀洲.发电机定子局部放电检测中励磁干扰耦合规律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5(03)

信息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杨贤.面向智能水电站的远程监测与分析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12

[2]谢国财.基于团队智能的水电机组集成监测方法研究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管宇.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4]金洋.基于传递系统模型的在轨卫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5]胡雷.面向飞行器健康管理的新异类检测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

[6]宋其江.基于有向图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及其在航天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7]梁伟光.基于证据理论的在轨航天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信息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肖志怀.水利枢纽闸门维护自动化-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2]郭江.电厂维护中基于虚拟现实及智能代理的人机融合技术[D].华中科技大学2004

[3]陈燚涛.水轮机调速系统优化维护理论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5

[4](美)戴维斯(Davis,B.),编.项目经理应该知道的97件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5]何声武[着].随机过程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刘明军.变压器局放超高频监测与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7]徐永.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轴系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

[8]杨贤.面向智能水电站的远程监测与分析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12

[9]艾远高.基于虚拟现实的水电机组状态监测分析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10]邓友汉.双馈风力发电机最大风能捕捉及低电压运行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4

[11]许波峰.基于涡尾迹方法的风力机气动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12]谢国财.基于团队智能的水电机组集成监测方法研究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2

[13]孙鲜明.复杂工况下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件故障分析与诊断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

[14]艾友忠.葛洲坝电厂最优维护方法研究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5]万元.大型发电机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与分析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6]杨兴斌.水电厂技术资料与专家知识数字化方法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

航天电子技术分析篇2

运载火箭伺服机构单点失效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载人登月轨道月面可达区域分析

微藻反应器用于水气净化与产氧的功能验证

含裂纹载人密封舱体结构在轨失效分析方法

轨控标定方法研究及在交会对接中的应用

填充式防护结构填充层撞击特性研究

基于信息融合的航天发射风险管理

对接初始条件对捕获概率的影响分析

我国载人运载火箭伺服机构技术发展分析

空间站在轨泄漏监测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运载火箭轨迹预测制导方法研究

基线特征对天基双天线InSAR性能的影响分析

双捷联惯组单表级的冗余管理及信息融合技术

美国“好奇”号火星漫游车拟8月初着陆

载人登月地月转移轨道快速设计及特性分析

合作目标超近距离自主影像导航技术研究

论中国载人空间站国际合作的法律环境

多用途轨道服务器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

田口方法在电磁阻尼器参数设计上的应用

测控计划的冲突检测与自动修正

空间微重力主动隔振技术研究

火箭起飞漂移量测量数据处理中的误差分析

载人运输飞船热控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空间实验室技术综述及发展战略

载人深空飞行返回再入策略研究

空间交会调相轨道设计和变轨规划研究评述

太阳能帆板驱动装置非接触供电技术可行性研究

2013年国外载人航天发展综合分析

我国空间站工程量化风险评价工作探讨

模拟失重条件下航天员旋转运动方法实验验证

低轨载人航天器原子氧环境仿真分析技术

玉兔号巡视器导航定位中的多目标管理方法

国际空间站有效载荷安全性认证工作探讨

大气折射对星地激光通信测距链路的影响

对长期飞行任务中航天员医学防护问题的思考

控制力矩陀螺辅助机动路径快速规划研究

神舟七号飞船伴星液氨闪蒸射流推进技术

空间站细水雾灭电缆火灾地面试验研究

俄罗斯研制新型氨燃料发动机

一种航天器原子氧设计寿命预示的方法研究

参与空间科学与应用操作的航天员职责

舱外航天服无人低压试验技术研究

苯对模拟失重大鼠肝功能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美国载人航天高空探测系统先进性研究

发射场测试发射指挥监控系统可靠性分析

ATV、HTV与ISS交会对接技术分析

航天测控通信新体制研究

冲击测量设备在返回舱落地后运动状态确定中的应用

航天电子技术分析篇3

【关键词】航空;设备;可靠性;技术

1引言

随着我国整体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近年来在航天事业上的巨大发展,在航天产业中具备极大影响的电子通信设备其可靠性越发的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众多的电子通信生产企业在其生产理念上,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以切实检验手段来进行产品质量保障的体系,可靠性、质量已经成为设备使用者的最重要的关注点。在此背景下,论文围绕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分三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该方面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2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意义

2.1是通信电子设备使用寿命的直接影响因素

首先基于航空事业其本身的特点,往往使用的周期很长,这也就要求航空电子设备具备很长的使用周期。而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设计便是电子通信设备使用寿命的最直接影响因素。从整体上观察,电子通信设备的设计、安装以及使用和后期的维修过程,可靠性都参与其中,因此也可以说目前在通信电子设备设计上可靠性已经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所在。

2.2是信息时代人们对电子通信设备的基本需求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抬头,目前市场上的电子通信设备也越发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而随着通信电子设备数量的增多,在航空事业方面对通信电子设备的选择要求也就相应提升,除了要求通信电子设备满足基本的通信功能之外,在使用感受以及可靠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航空通信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是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客观要求。

3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3.1制造技术及制造条件的影响

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便是生产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制造技术以及制造的条件。就目前的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发展趋势进行观察,便捷化、智能化以及多功能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要实现这一趋势就必须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生产环节,保障一个良好完整的生产体系。目前存在着一部分生产厂家,在生产中并不具备完备的生产的条件,进而难以保障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生产质量,在可靠性方面就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3.2恶劣天气的影响

因为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使用往往位于外界,而地球的环境十分多变,在太空更是会受到诸多的宇宙因素影响。雷电天气、雨雪天气等都会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产生一定干扰和破坏,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而这些因素便会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3.3外界电磁的影响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在使用原理上,电磁波是其最为主要的一环,但是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使用时常常会受到一些外界电磁的影响。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而这些电磁场中的电磁波所产生的辐射,便会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造成了影响。

4保障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措施

4.1不断优化、简化电子线路

不断进行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电子线路的优化和简化,便可以极大化的减少外界磁场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的影响。而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设计时,必须在满足基本的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功能以及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制造流程的优化,从而达到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电子线路的简化和优化,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在元器件的使用通道设计上,可以设计为几个元器件共同使用一个通道,进而实现线路通道的减少[1];②在元器件的使用数量上,可在保障基本功能之上,通过技术创新,尽可能减少对元器件的使用数量;③在设备组成上,尽可能使用软件对硬件进行代替;④对于设备中的一些模拟电路可使用数字电路进行代替。但在整体的线路简化、优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不能为了最大化的简化路线,而导致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集成电路板被过载烧坏的现象,更不能将一些成熟性不足的技术和设计方案使用到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电子线路的优化和简化中。

4.2深化低耗功率设计

目前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提升设计方面,低耗功率设计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从整体上进行观察,低耗功率设计还有很大的进一步深化空间,因此在提升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方面,可以进一步对低耗功率设计进行深化。从航空电子通信设备性能上进行观察,航空电子通信设备正逐渐朝着高密度化以及微型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一趋势直接导致了航空电子通信设备中元器件数量的增多以及集成电路在能耗方面的提升,进而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持续发热的现象越发凸显,而这一问题就可能会导致,航空电子通信设备使用可靠性受到影响。因此在目前已有的低耗功率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低耗功率设计,保护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电路安全,也提升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2]。

4.3依托维修性设计提升设备可靠性

除了设计制造环节提升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之外,面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机械化工作环境和恶劣天气导致的航空电子通信设备损坏,还需要通过维修性设计,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后期使用上提升其可靠性。具体而言,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制作人员必须保障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在故障出现后的检查和拆卸十分方便;此外对于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一些元器件必须是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的,不能大量使用一些不再生产和使用的元器件。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整体抬头,以及通信电子设备的不断多元化和多样化,人们逐渐对通信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通信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本身,也直接对通信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也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必然要求。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方面,制造技术及制造条件、机械化工作环境、恶劣天气、外界电磁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基于这些影响因素以及结合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特殊性,不断优化、简化电子线路、深化低耗功率设计、依托于维修性设计提升设备可靠性是切实有效保障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的具体措施,值得相关企业充分合理地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1】潘庆国.基于Labwindows/CVI的某型通信控制盒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4.

【2】吴姣,牟明,李新民,等.基于UT1553BCRTM协议芯片的GJB289A通信接口[J].电子技术,2014(7):83-84,78.

航天电子技术分析篇4

2.满足机载工作环境要求的高性能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王洋,何洪喜,

3.基于图像融合质量评价方法储彬彬,向晓卒,

4.舰载直升机任务航电系统及建模李强,张欣

5.基于业务等级的自适应带宽分配机制及性能仿真王海涛,宋丽华

6.机载视频系统信号参数测量王彬,严俊,

7.具有故障诊断功能的光纤接口卡的设计郑俊杰,李立京,文怀涛,

8.一种到视频格式转换结构的实现王经典,杨爱良,

9.近地告警系统飞行试验技术杨剑,曹红旗,李靖,

10.基于构架的航电专用配置工具设计与实现徐庆飞,周煜,

11.基于最小测试用例集设计方法研究袁军,

1.基于的机载大容量存储器设计张德晓,何亦征,杨小康,

2.机载无线电罗盘垂直天线电参数分析航空电子技术陈玉东,

3.基于和的信号延时系统设计唐鹏,吴国安,马晖,

4.基于的电子飞行仪表系统显示设计夏炜,孙晓敏,郤文清

5.基于统一方法架构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辅助系统马丽娟,马晋,

6.片上总线型系统控制器的设计王经典,陆伊,李修杰,王科,

7.基于多尺度分析的图像融合技术综述储彬彬,庞璐璐,漆德宁,王琛,陈永,

8.中采用实现的变长码编解码器陆伊,骆勇俊,杨爱良,

9.基于网络的航空电子网络研究周立,赵然,何丹,熊华钢

10.一种改进的多址接入协议郜宁,姚宏,张国龙,李明贵,

11.区分服务在中的应用研究侯艳兰,张学军,

1.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动静态误差特性分析研究郭俊,熊智,刘建业,黄磊,

2.星座自主导航可视化仿真与分析系统的研制曹辉,熊智,郁丰,

3.短基线平面四站对定向移动目标的高精度横向测量郁涛,

4.扩频信号传输格式中的应用设计金健,

5.航电记录数据加密算法的研究葛晓菁,

6.针对方案的明确拥塞通告模型及映射算法郜盛魁,刘凯,张玥

7.基于的无人机飞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李昕,杨睿,

8.航空声纳浮标定位的数据融合方法研究魏继国,屈也频,

9.基于信号完整性分析的高速数字板设计方法鲁国斌,

10.一种基于航摄图像特性的压缩算法的改进钟步雷,谢帅铃,蔡志勇

11.基于自适应插值算法的视频图像缩放技术及其实现郑俊杰,陆虎敏,方向忠,

12.交流供电试验方法的改进沈国连,

1.基于迭代分解的估计技术杨代明,龚诚,郑世宝

2.高灵敏接收机抗干扰特性研究邸瑞辉

3.中一种新的基于多包接收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王铁,

4.航空电子FC网络性能测试系统郭蔡健,徐亚军,熊华钢

5.基于模块化综合处理平台的中央维护系统初步研究赵瑞云,

6.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模块中互调失真的测量与控制柳光福,刘启明,沈仁年

7.基于的动态频率信号测量装置的设计与实现钟波,孟晓风,郑伟,王琳,

8.一种电子器件检漏新方法的实现王琰,陶竑

9.《通用开放式结构框架》评析黄永葵,吴建民,谷涛,康介祥,成晓岚,李卫民,

10.民用飞机电子设备标准发展刍议周其焕,张英杰,

1.国外军用直升机航空电子的更新换代曲卡尔,

2.满足机载工作环境要求的高性能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王洋,何洪喜,

3.基于的图像融合质量评价方法储彬彬,向晓卒,

4.舰载直升机任务航电系统及建模李强,张欣,

5.基于业务等级的自适应带宽分配机制及性能仿真王海涛,宋丽华,

6.机载视频系统信号参数测量王彬,严俊,

7.具有故障诊断功能的光纤接口卡的设计郑俊杰,李立京,文怀涛,

8.一种到视频格式转换结构的实现王经典,杨爱良,

9.近地告警系统飞行试验技术杨剑,曹红旗,李靖,

10.基于构架的航电专用配置工具设计与实现徐庆飞,周煜

1.航空电子技术无人机地面站发展综述周焱,

2.小型无人机大气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王洋,刘伟,王超

3.地面战场传感侦察系统及其发展概述庞瑞帆,丁勇飞,徐丁海,刘国梁

5.基于四阶累积量和小波降噪的干扰抑制算法林波,张邦宁,郭道省

6.基于总线数据仿真测试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肖前远,张育平,

7.基于的虚拟座舱显控系统快速设计与实现李奔杰,张新,马晋,马丽娟,

8.通信接收机中数字自动增益放大器模块的设计王经典,

9.基于的视频压缩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徐国根,汪溢,

10.无人机故障特征提取问题研究谭勇,赵铭,

11.铝合金机箱涂敷工艺优化及耐蚀性分析冯在方,丁超

1.辅助接收机及抗干扰能力的分析周坤芳,孔键,

2.编解码原理与实现周专,王锐

3.航电系统设备管理和控制技术研究王永德,

4.立体显示技术及其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应用卻文清

5.基于的航路气象模型研究朱衍波,郭运韬,张军,

6.无人机航迹规划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胡中华,赵敏,姚敏,撒鹏飞,

7.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章克来,朱海明,

8.基于的高清视频信号预处理电路的设计范铁道,田雁,曹剑中,陈庆辉,唐利孬,

9.视频传输中的阻抗匹配研究吴蓬勃,

10.地图投影在无人机航迹规划中的应用龚清萍,许宇,

1.干扰环境下直扩系统中捕获性能研究张爱民,韩方景,

2.基于参考站误差估计的区域增强技术李锐,刘强

3.自适应滤波算法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范科,赵伟,刘建业

4.一种快速检测卫星完好性风险的方法刘霞,张学军

5.基于的皮卫星接收地面站解调器设计张振新,王彤欣,

6.高速数字设计及其在卫星定位接收机中的应用陈晓峰,周玲玲,

7.高距离分辨率的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性能研究林云,司锡才,张振,

8.机载天线及其布局设计要求陈玉东,全力民,

9.一种基于的航空电缆断路故障检测系统程文,张海兵,张浩然,吕善运

10.组合导航系统两级故障检测结构设计韩瑞,秦红磊,丛丽,金天,

11.基于和的笔划字符发生器设计刘翔,戎蒙恬,刘忠伟,

1.组合导航系统松、紧耦合性能比较周星伶,

2.星载收发机的关键技术初探郝盛,陈涤非,

3.采用实现基于LMS算法的自适应均衡器的设计研究金健,陈涛,

4.协议实时性分析与研究林琦,金惠华,尚利宏

5.基于GSI的网格计算安全协议的分析与改进韩贞,

6.低信噪比图像目标检测技术研究——Ⅰ.数据流程与背景感知胡增成,庾农

7.基于多相结构的直接中频采样接收机设计及实现赵军,胡志东,

8.基于的模块测试方法周梅,

9.一种新的评判任意电磁环境中被检测件电磁发射电平的方法沈国连,

10.分布式安全航电软件系统架构康介祥,

1.扩频通信系统伪码相位跟踪环性能研究石吉利,

2.报文参数的辨识耿宏,揭俊,徐文艳

3.基于的突发系统的高性能伪码捕获技术袁继兵,王祖良,郑林华,

4.甚高频数据链模式二协议栈的软件框架设计研究滕德强,张学军,张军,

5.不含短环的码的几何构造方法航空电子技术章志敏,陈卓,张霄晔

6.智能化多传感器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仿真吴建民,牟之英

7.AFDX网络终端软件测试策略的研究与应用王辉,陈卓,刘宁

8.从-芯片谈内核的设计及集成章宇东,刘德启,马建江,

9.基于的总线核的设计鲁国斌,谭云,

10.光纤通道在航电设备中的应用和设计王刚,寇明延,李建强,

1.对制导巡航导弹干扰方法的探讨周坤芳,周湘蓉,李德武,

2.采用技术实现宽带线性调频源的研究章小梅,茹东生,费元春,

3.光纤通道技术在航电系统中的应用黄浩益,黄栋杉,徐晓飞,

4.交换式实时以太网的实现方法吉英杰

5.移动网络中一种有效多址协议的性能仿真丁立军,李汉涛,刘凯,张军,

6.数据链系统的动态时隙分配研究黄凯,毛玉泉,苗强,戚云军

7.利用实现多路串口通信齐(),吴穹

8.统一显示器系统的技术分析及其替代产品的研制徐仲

9.软件再工程理论应用研究陈岚

10.移动技术姜悌,

11.SMT器件的生产和管理浅探陈伟,

12.基于设计的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戚新宇,

1.多径衰落条件下两种常规测向方法的误差问题罗冰,郭立,

2.用于单站实时测控系统的航向估计和卡尔曼滤波方程郁涛,

3.战术数字信息链路J报文的基本特性分析李松,谢红,

4.算法在无线高速调制解调器中的实现方案房亮,宋爱民,余博,

5.航空电子技术多载波调制结合编码技术的性能分析陈涛,龚诚,

6.以持续抽象策略实现软件体系架构进化刘宁,陆荣国,缪万胜

7.两种实时视频压缩算法P嵌入式框架方案比较须明,王博,何亦征,方向忠

8.双工器的频率温度系数柳光福,刘启明,

9.SoC技术在航电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周梅,

航天电子技术分析篇5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和空间卫星技术在航海上的成功应用,使航海技术取得长足的进步,现代航海己进入电子航海时代。现代航海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船舶导航技术和海上通信技术两个方面,研究电子航海技术促进现代航海技术的变革,应主要研究电子航海技术对船舶导航技术与海上通信技术的影响。

1.现代船舶导航技术

采用数字编码的伪随机噪声信号测距与原子钟测时技术的GPS,克服了以往电子导航系统定位精度与作用距离的矛盾,GPS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地为海上、陆上、空中和空间的用户提供连续、高精度的位置、速度与时间信息。GPS所提供的高精度的时间标准、抗干扰能力极强的数字编码测距信息己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在航海上,GPSDGPS所提供的连续的己达到海图极限精度要求的高精度数字船位,是船位定位技术上一次重大突破,是导航技术一次质的飞跃。GPS己经并不断促进与带动各种助航电子仪器的发展,例如AIS、ECDIS、NAVPIL0T等,使得航海仪器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即将全面运行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特别是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都是将来性能更佳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今后十年随着多元的卫星导航系统问世,必将使船舶导航技术更安全、更可靠。

2.现代海上通信技术

数字化的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人工莫尔斯报的通信方式,己使海上通信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目前,国际海事组织(IM0)提出了GMDSS现代化的目标,将淘汰落后技术引入卫星探测AIS、卫星宽带通信、中高频段和甚高频段数字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手段,提升GMDSS功能。GMDSS现代化将实现各种海上信息的数字化,实现无距离、无空间约束的快捷、准确及便利的传输,信息可以集成与共享为使用者提供管理、控制与决策的依据。

综上所述,GPS与GMDSS是现代航海技术的基础,已经使传统的航海技术向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IM0正是认识到现代航海技术这一重大变革将带来航海技术信息化、现代化的前景,提出了实施电子航海战略的目标。

二、电子航海战略的内容

2008年IM0海上安全委员会在其第85次会议(MSC85)上批准了制定和实施电子航海战略并描绘了电子航海的前景、核心目标和益处。电子航海是指通过电子方式在船上和岸上对海上信息进行协调化的收集、集成、交换、呈现和分析,以便为海上安全、保安以及保护海洋环境而改善泊位到泊位的航行和相关服务。

实施电子航海战略,并不是简单地推行某些电子航海技术。电子航海战略是全局性的变革,其内容十分丰富,对其内涵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实施电子航海战略首先是信息化建设。航海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信息工程,其关键是各种数字信息标准、业务规范、传输标准的建设,各种应用智能软件的开发与设计。

电子航海战略不仅是信息化建设,从深层次看,电子航海还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既需要战略构思与制定,更需要研究建立许多新的理论,研究攻克许多新的关键技术。随着电子航海战略逐步推进,航海技术必将从定性向定量、从经验向科学发展。电子航海的发展将使航海技术从技术上升为科学,发生质的飞跃。

三、航海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位

科学研究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只要有问题的地方,就有科学与科学研究。从科学发展史看,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思想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二是具有较强烈的社会需要。其中,第一个条件是根本性条件。人类的航海活动己有数千年的历史,人们在航海活动中发明并积累了丰富的船舶导航技术、船舶操纵技术、海上通信技术,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包括卫星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造船技术、测量技术等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航海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航海技术己进入数字时代。另一方面,海上交通运输承载了全世界80%以上的货物贸易运输,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海上交通运输领域需要航海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支持,需要航海科学与技术学科去研究并攻克许多重大的课题,以确保海上交通运输的在安全、环保和安保条件下的高效。但是,由于受航海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往的航海技术以定性分析与经验总结为主,研究方法不够成熟,学科体制不够规范,因此,与真正的独立学科还有一定的差距。航海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现状与水平与海运强国战略对科技的要求差距甚大,必须加快发展。

航海科学与技术学科属于应用性学科,应充分吸收、应用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加强学科建设,明确学科定位,使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独立的研究内容的确定是学科建设的关键。需要跟踪、分析与研究航海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熟悉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与新成果,分析航海活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明确学科自己独有的研究方向。导航技术、海上通信技术、船舶操纵与避碰技术一直是航海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笔者认为,在航海向数字化发展的今天,数字导航技术、海上数字通信技术、智能化船舶操纵与避碰技术将是现代航海科学与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内容,应该作为现代航海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的重点。

在确定独立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航海科学与技术学科应通过测试、各参数之间机理分析、建模并进行实际验证等研究方法,不断完善应用技术与系统,提高船舶运输的安全、环保与效率水平。同时,还应不断完善航海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科学体制,制定科学的具有前瞻意义的航海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开创航海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新局面。

四、航海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与研究重点

航海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大连海事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学科,也是众多航海高等院校的主干学科。如何抓住电子航海战略实施的机遇,开创航海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新局面,是摆在航海教育主管部门和航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要实现海运强国,海运科技创新和高水平海运人才培养是关键。而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都要依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目前,交通运输部正与教育部联合开展关于航海教育的调查研究,拟出台关于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指导意见。建议交通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航海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扶持力度,在国家学科体系中对航海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位予以确认,在数字导航技术、海上数字通信技术、智能化船舶操纵与避碰技术等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建立航海科学与技术研究型人才培养基地,从政策上对航海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予保障。

航海教育和科研工作者也应以电子航海战略的实施为契机,跟踪、消化吸收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为海上交通运输的安全和高效提供智力保障。本文以信息技术、光纤陀螺、卫星导航技术等在航海上的应用以及PORTS、智能ECDIS及数字船舶运动模型识别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为例,分析电子航海的发展方向以及实施电子航海战略需要研究的内容与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1.航海信息数字化

信息技术处理的对象是数字信息,工具是计算机。为了规范航海业务,需要利用计算机智能化辅助航海业务,需要建设航海信息数字化标准与知识库。信息的数字化标准,并不仅是简单的计算机识别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信息的基本元素、信息元素分类、各信息元素关联性的科学分析,为计算机进行智能处理提供逻辑判断支持。由于信息数据库的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应用功能软件开发的可行性,因此,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计算机开发各种应用功能软件的基础。

建立航海信息数字标准,实际上是建立相应的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业务的规范标准及信息传输标准等。分析研究信息的最基本元素,赋予其物理属性及编码,使其成为计算机能识别与处理的数字信息元素;分析研究信息元素之间的关联性与逻辑性,构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以便于计算机查询与分析,尤其是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该项工作更显得重要;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信息服务组成的业务规范,开发出各种用户操作标准界面及信息传输标准,实现航海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信息化的核心是智能控制,智能控制的目的是为用户服务。电子航海战略首先是信息化建设,核心是为航海人员服务,解决电子航海时代航海人员“信息过载”的问题。显然,这需要而且必须有航海科技人员的参与,因为,航海人员了解实际的操作、管理与控制,知道需要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航海的信息化建设实质就是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航海人员服务,使得航海信息技术更加人性化。

船用雷达波浪测试技术、海面油污测试技术是信息技术在海洋参数测试上成功的应用。航海科技人员应开拓其在船舶耐波性、防污染方面的科学研究。

2.光纤陀螺技术

传统陀螺为机电陀螺,尽管在过去一直是惯性导航和测量领域的主流仪表,但因其具有高速旋转的“转子’等不利因素,在精度、性价比和寿命方面制约了惯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913年法国科学家G.Sagnac论证了米用无运动部件的光学系统同样能够检测相对惯性空间的旋转。得益于激光器的发明,1962年,作为第一代光学陀螺的环形激光陀螺(RLG)诞生。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1976年光纤陀螺(FOG)在实验室演示。光纤传感技术是一种以光波为载体,光纤为媒质,感知和传输外界被测信号的新型传感技术。光纤陀螺与传统的机电陀螺一样,用来测量运载体相对惯性空间的旋转角速度。当运载体旋转时,光纤陀螺利用Sagnac相移导致光波干涉条纹产生微小移动,从而测得旋转角速度。光纤陀螺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动态范围大、精度范围广、无运动部件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的全固态惯性仪表。由于其在航空、航天、航海及兵器等应用领域的重要性,从一开始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军方的密切关注,并得以迅速发展。经过30年技术的发展,光纤陀螺己成为21世纪惯性测量与制导领域的主流仪表之一。

在航海上,光纤陀螺在舰艇导航与姿态测量中得到成功应用。光纤陀螺在商船上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其在船舶运动模型与控制模型的在线识别、船舶耐波性理论的研究、自动舵智能控制上将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3.卫星导航技术

我国自主开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20年实现全球组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既具有GMDSS相应的海上通信功能,还具有GPS相应的全球高精度三维定位功能。我国航海科技人员应积极参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民用终端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使该系统重要信息资源得到广泛应用,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我国海运事业战略安全的需要,也是世界海运业安全的需要。

4.PORTS

传统上利用海图及潮汐表来估算港口水域水深和水流,这种方法己不能满足海上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为此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国家海洋部(NOS)开发了PORTS。PORTS是PhysicalOceanographicRea—TimeSystem的英文缩写,中文是“港口海洋环境要素实报及预报系统”。它是一种公共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其目的是向船长和引航员提供准确实时的港口和航道水深、水流、风、浪、温度及盐度等数据,有效利用港口水深资源,保证航行安全,提高航运效率,为水域的环境保护提供支持。全球第一个PORTS于1991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西部港口城市坦帕港建成并投入运行。

实质上是潮汐潮流预报的数字化发展方向。把点潮汐潮流的预报发展为区域性潮汐潮流预报,把统计建模的预报发展为考虑气象要素的预报,其关键是潮汐潮流的测试与传输、气象要素的测试,然后通过数学建模,实现测试点的数量与测量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需要的。应该指出的是,基于实时潮汐潮流预报的所需的测试技术及测试仪器与设备己经具备,技术上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主要在于投资、测试与建模。数字化的区域性的潮汐潮流预报系统将是海域水深、水流资源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不仅有利于航行安全,提高海域水深、水流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是保证海域清洁和防污染的重要信息资源。同样可以应用于沿岸水域与狭水道水域。

5.智能ECDIS

智能ECDIS将不仅显示海图信息、本船信息、AIS目标信息、雷达图像及ARPA目标信息,还综合处理与显示潮汐、潮流信息、航路信息、气象信息、VTS及港口信息等,ECDIS将是航海信息的综合处理与显示的中心。

ECDIS综合处理与显示PORTS系统所提供的港口区域性的实时潮时与潮流的数字信息,将是ECIDS的重要发展方向。综合PORTS信息的新型对提高港口航行安全及増强港口水域的通航能力是十分有利的。港口管理者将能科学地利用港口水域的水深、水流资源,合理地调度港口进出港船舶;海事管理部门将以此对船舶的通航安全作出进一步的判断;航海人员将根据此信息合理安排船舶到港时间及设计最佳航线。

航路、气象、VTS及港口服务等信息在ECDIS上进行综合处理与显示,从处理与显示本身来讲比较容易,关键是如何合理、有效、智能化地把这些信息提供给航海人员和海事管理人员,避免造成“信息过载”的负面影响。

6.数字船舶运动模型识别与控制技术

采用雷达波浪测试仪、光纤陀螺等新的测试仪器,使得船舶可以进行实际运行状态下的动态测试。船舶动态测试可以为减小因船模水池试验的尺度效应与边界效应带来的误差提供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船舶运动参数、控制参数、姿态参数及环境参数的测量,就可以分析出船舶运动对环境的响应机理,进而研究建立船舶运动模型的在线辨识的理论与方法,实现对船舶定量的操纵与控制,最终实现智能化船舶操纵与控制。建立这样的多传感器的智能的数字船舶操纵与控制系统,将根据测得的海浪数据(有效浪高、波长、波向)、气象参数及船舶运动参数,在线辨识船舶运动模型,并可对航海人员将要采取操纵行动后船舶的响应有一个量化数据的提示。例如,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该系统将根据设定的船舶某种航向、航速,定量给出相应的船舶横摇幅度与纵摇幅度,以供航海人员参考。因此,在这样的数字船舶操纵与控制系统的辅助下,航海人员对将采取操纵行为后船舶的响应有一个量化数据,船舶操纵与控制的安全性必将有极大的提高。通过实船动态测试来研究建立船舶操纵与控制模型必须借鉴船模水池试验的船舶水动力建模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船测试方案的设计、传感器的配置与安装、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数据的融合与处理、机理的研究、多参数的在线辨识都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性的艰巨的科学研究工作。从基础理论研究上来讲,该项科学研究工作将对解决船舶运动力学问题提供支持,该项科学研究成果不仅对船舶设计有帮助,而且将带动具有多传感器的智能舵的发展。

五、结语

全面实施电子航海战略,开创我国航海科学与技术发展新局面,人才培养是关键。日新月异的现代航海技术需要航海科技人员不断跟踪航海领域和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积极开展学习和探索,注重测量与实证研究,努力攻克海上交通运输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应引进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来改善航海科技与教育队伍的知识结构,并为他们创造一个学习航海、服务航海、献身航海的良好的人才培养发展的氛围。航海科技的创新与发展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体制上营造一种“养”人才的环境。

实施电子航海战略,开创航海科学与技术发展新局面,是当代航海科技与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航海科技与教育工作者应为实现我国海运强国目标、为实施“科技强交”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航天电子技术分析篇6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李本正介绍说,嫦娥三号卫星将于今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出发。嫦娥工程分为三个阶段:探、登、驻,其中探就是无人探测器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其中包括“绕、落、回”三期。嫦娥三号任务作为二期工程的主任务,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球以外天体实现软着陆和月球车巡视探测活动。

此次嫦娥三号月球车要完成月面移动、空间技术探测、环境感知、障碍识别、路径规划,自主导航和地面遥测的组合模式,将在我国深空探测多方面实现突破。(耳东/文图)

北斗探空系统开发成功

最近,二院23所北京长峰微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自主创新项目——北斗探空系统开发成功,中国航天科工又增添了一项新的民用产品。

该系统基于GPS探空系统技术平台进行开发研制,使用北斗导航系统提供的定位信息,可以进行风场、高度和气压的解算,需要时可以同时接收GPS的定位信息进行相互校准,以提高相关气象要素的探测精度,比起GPS探空系统,其标校效率大大提高,数据的一致性与产品的合格率也有大幅提升。

目前,该公司正为参加今年下半年中国气象局举办的国产北斗探空系统的比对而积极做各项准备工作。(杭文)

星载电推进系统地面项目通过评审

近日,星载电推进系统地面集成验证项目顺利通过上级机关组织的立项论证评审,标志着该演示验证项目立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即将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电推进是一种新型航天推进技术,是我国高轨卫星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院士就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开展电推进研究工作。通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电推进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突破了较大口径离子推力器为代表的关键单机。

“十二五”初期,东方红三号B卫星平台战略性地把电推进作为平台的标准配置,使我国电推进工程应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航讯)

第二届“飞航杯”大赛启动

未来的飞行器该如何设计,7某项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怎样更具创新性?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从业者有着足够的想象力。8月31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三部和中国宇航学会再次启动了为期一年的“飞航杯”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

本次大赛旨在普及飞航知识,展望未来蓝图,营造创新氛围,搭建交流平台。它将在继承首届大奖赛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在注重飞行器总体设计的同时,新增关键技术创新设计主题,引入“梦想导师”制,增加“梦想开放日”展示环节,采用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与大众评分相结合的评审方式,精彩局面值得期待。

本次飞行器设计大赛的官方网站为.cn,协办单位为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

神舟十号搭载人参种子交给澳门科技大学

8月23日,神舟十号飞船为澳门科技大学搭载人参种子交接仪式在北京航天城举行。仪式上,中国航天基金会作为搭载方代表将人参种子交给作为委托方的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研究室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吉林省抚松县人参产业办公室将联合组织专家小组,利用此次搭载神舟十号飞船进行15天太空之旅的人参种子,进行基因分析、品种选育、农学研究、化学分析、生物活性测试、产品研发等工作。

今年6月,由澳门科技大学委托搭载的100克人参种子和31克西洋参种子在神舟十号船返回舱内完成了15天的太空之旅。(杭文)

遥感卫星17号发射成功

9月2日3点1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17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人预定轨道。

航天电子技术分析篇7

从投入产出角度对我国现阶段高新技术产业R&D效率进行分析,投入选取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指标,产出主要采取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指标进行分析。

(一)R&D投入分析

1.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分析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五大行业中,只有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近年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9.18%。其次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年均增长率为29.69%,年均增长率最低的为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只有10%左右。最近几年,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这两大行业竞争日益加剧,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大型企业为了保持有力的竞争地位,逐渐加大对新产品开发经费的投资力度。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属于国家垄断性的大型企业,企业缺乏足够的研发动力去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投资,导致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所出现的效率低下的局面。在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所有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64%,年均增长29.69%。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无论是现有研发经费发展规模还是增长潜力方面都占很大优势,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及发展空间的行业。同时也应注意到新产品开发规模和发展速度是否可持续的问题,要想提高R&D产出效率仅靠增加投入是不够的,还应该多考虑产出方面的问题。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虽然它所占比重还不到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1/3,但是因为有着较高的年均增长率,所以其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所具有的规模与增长优势仍是不可忽视的。至于其他三个行业,所占有的比重几乎相差不大,只有医药制造业所占比重偏低,然而其年均增长率却胜于其他两个行业,总体来说这三个行业在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方面还存在不足。

2.R&D经费内部支出

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最高达到了64%,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17%,最低的是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仅占到2%,而且近年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R&D经费内部支出方面保持着迅猛的发展趋势。对于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占全部R&D内部经费支出的比重很低,年均增长率只有17%左右,远远落后于其他几个行业。这可能是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研发投入风险大,回报率低,对于大部分大型企业来说,远不如技术引进和研发外包来得迅速,所以才会出现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缓慢、占比低下的现状。

(二)R&D产出分析

1. 新产品销售收入

新产品销售收入是一个重要的R&D产出指标。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得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最高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高的行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也比较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于R&D效率来说,投入高、产出大,也就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上达到了高效。

2007年比重分析也可以看出来,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最高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最大的也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最低的是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最少的也是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这说明,产出和投入呈一定的比例关系,投入多的产出高;反之,则产出低。

2.专利申请数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专利申请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达到50%左右,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仅次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但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基数大,虽然年均增长率低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可是在数量上仍远远高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这是由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起步早,发展速度相对来说也比较快。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发展很快,可是起步较晚,较高的研发投入也产生了较高的研发产出,使近年来专利申请数迅速增加。增长率排在第3位的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专利申请数也取得了迅猛增长。最低的是医药制造业,由于其基数较大,可能是由于医药制造业前期发展较为迅速,当发展达到一定速度,即使增加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也增长缓慢。再者,医药制造业近年来出现的无序的市场秩序,自主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大量模仿复制的出现,使大型企业没有动力从事研发活动,这可能是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数增长率较为缓慢的原因。增长较为明显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其余4个行业增长速度大致相同。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所有专利申请数中,占比最大的也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达到了80%以上;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但是远远低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不到10%;其余3个行业的总和仅相当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在2007年专利申请数的占比,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都占据着绝对优势,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行业。

二、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2007年医药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和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全部的比重为6.61%和7.28%,但是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专利申请数分别为3.62%和3.22%,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远远高于产出所占比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医药制造业效率比较低下。投入和产出不呈一定的比例关系,投入明显大于产出,也就是投入没有全部转化为产出。对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来说,投入大于产出,尤其是专利申请数的产出明显偏低,这可能是和行业本身的性质有关。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大部分属于国家垄断性行业 ,大量民营企业由于过高的进入成本而无法进入该行业,造成该行业内部竞争力较弱,大型国家垄断性行业无力于自主研发,即使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也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研发能力的提升。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入和产出的占比几乎相同,甚至专利申请数明显大于投入资金。虽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一个竞争强度较大的行业,但是由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起步早基数大,投入产出效率比较高。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呈现出明显高效率的状态,分别以18.5%和17.25%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和R&D经费内部支出产生出32.76%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和8.40%的专利申请数,新产品投入产出的效率出现了明显高效率状态,而作为R&D产出的专利申请数的效率远远低于新产品开发的效率。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入少产出低,但是总的效率比较高,所以对于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应加大研发投资力度,使高效率状态得以持续发挥作用。

航天电子技术分析篇8

关键词: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有效性

一、飞行校验的定义

飞行校验是为了保障空中安全,通过配备专门校验仪器的飞行校验飞机,根据飞行校验的相关要求,设计、规定、检测、校正和评价各类通信、导航、监控装置的空中数据能力、容限和技术特性,并根据检测、校正和评价提交飞行校验文件的活动。飞行校验工作对中国民航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的影响很大,其所需要监测的校飞的数据很多,工作量巨大任务艰巨。

二、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的价值分析

由于国民经济持续上升的态势,中国的航空事业尤其是民航飞行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利用飞行校验的技术检验民航与导航方面的监视设施尤为重要。由机检测活动中可能被外部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合理设计有效、适宜的民航无线电导航监测系统校飞方法就相当关键。采用地面监测方法,风险管理效果并非最好,此时还必须进行设备金鼎标定与检查,因此对民航通信导航监测仪器来说,必须真正的充分发挥其作用,才可保障飞行的安全和稳定。

三、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的必要性

我国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归根结底目的都是为了保证我国的民航安全。在进行校飞实验中,应至少满足民航通信导航设备正常运转,满足基本的操作安全,保证民航全体乘客的生命财产权益不受威胁。所以,民航无线电导航监测的校飞计划的科学编制变得尤为重要,其对机校验中所涉及的具体任务、职务责任、对象程序等都有着非常严格并且明确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制定更具综合性的实际校飞方案,并保障方案的可行性与严谨性。

四、现阶段利用民航通信导航监控装置校飞方案的基本类型

1.投产校验主要是指为了全面掌握民航无线电导航监控装备的有效数据来源,技术人员必须在设备服役期或是更换设备时,对有关装备进行详尽的检查,核心就是根据实际所需要广泛获取有关的资料数据和技术数据。2.监管性校验重点是在飞机投产校验工作完成后,对符合规格的设计主体在开始工作之前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实施定期或是不定期的飞行试验。设置这一环节,核心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全面掌握被试验对象的具体数据信息和实际应用状况,并从中发现校验对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而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部门更好地了解试验状况。3.周期性校验主要是指为判断校验对象在此阶段是否能够适应新的飞行要求,并能够在近期内连续不断地完成设计工作而所进行的校验工作,通过定期或是不定期校验检查飞机状况和系统工作状况,对存在一定问题的航空器第一时间解决。4.针对性效验一般是指当航空器在发生了某些情况时,针对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航空校验工作,例如:在航空器行驶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航空器上电子设备的校验和系统更新工作;超过三个月未使用的电子设备,必须进行二次飞行试验;以及飞行设备在飞行中途发生信号突变的情形等。

五、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的有效性研究

1.准确定位所属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实施单位的职责在民航无线电导航与监控装置的校验质量中涉及的部门单位数量相当多,其校验品质的好与差对飞行管理有着非常直接的作用。所以,国家航空运输部门必须在编制科学规范的校飞方案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做好工作任务的二次确定。例如:民航通信导航监视系统校飞需要相关的机构,其基本职责任务是出具民航无线电导航监控系统飞行校验的申请报告,根据具体校核情况作出逐一确认、技术系统升级和开放的申请等,并适时就校核问题作出调整。2.准确定位飞行校验主体对象我国的民航机构为了切实提升民航无线电导航监视系统校飞项目的准确性,还必须在具体实施程序中采用语言描述或者图表的方式加以校对,让每个工作都处在控制范畴之内。一般情形下,民航无线电导航监测仪器的飞行校验主要内容包括:校验对象的基本信息和当时所使用的相关仪器信息。这里所说的校验对象基本信息主要是指站台内有关设备的资料,包括名称、生产厂商、仪器类型和当时所在位置的经纬度等。3.熟练掌握民航通信导航与监控装置飞行校验的工作程序民航部门人员在对民航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实施具体的校飞试验活动中,必须确定有关人员熟悉和了解飞行校验项目中所要求的技术项目路程。通常,有关人员在对民航无线电导航监控系统实施的飞行校验前期分析活动中,须充分地依据程序和按照国家规定对飞行校验的有关事项作出逐一确定。但必须关注的是,由于不同种类的设备系统根据其具体要求进行校验的项目可能有不同,因此,在所有待飞行校验事项都明确下来之后,相关机构人员必须严格地按照相关要求,对飞行校验项目给出明确的数据指标规定,根据现实情况确定适合于该领域民航无线电导航监视系统的飞行校验项目。由于在制定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措施方案过程中要联系到多个空间方面的因素,所以民航有关部门必须在开始实施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飞行校验措施时,就充分考虑到空间问题,并由此提高飞行校验措施的时效性和科学性。4.完善民航的无线电导航监控装置及飞行校验报告的系统编制工作人员在进行民航无线电导航监控系统的空中校验操作后,有关设施机构将根据工作人员提供的空中检测信息结果,对此次民航无线电导航监控系统空中检测报表进行编制,由此将充分保障空中检测报表的准确度和真实感。与此同时,飞行校验报表中所考虑到的其余信息,还包括有关空中校核工作的统计状况、台站信息、校飞活动中各工程项目的有关图标和对自然气候、雷电性能的防御评价等。5.确保飞行校验文件的编制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飞行校验报告的撰写,确保生成高质量的飞行校验报告。详细的说,如果要达到以上的目标,首先必须进行的是对所有飞行校验过程的基础资料和数据进行科学总结,不论是基础资料,或是统计数据,甚至是相关的图表信息,都必须总结进去,因为这样对于实际的研究信息来说是比较全面性的;同时必须注意在飞行校验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探讨问题的根源,进而探讨解决办法,这样,信息就能够融入实际的研究体系中去;然后,须针对所有飞行校验的过程进行整体的评价,并且根据评估报告的内容进行,预计校飞过程的寿命年限,这样才能促进飞行校验报告向着较为完善的目标成长与提升。对实际飞行校验人员来说,必须培养良好责任心和风险管理能力,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按照职责的要求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经常反思自身存在的缺点,培养严谨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以期带动实际的飞机校验文件的编制向着更为优质的目标成长与提高。

六、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所采取的有效防雷措施

1.提高工程维修队伍的应对能力无线电导航监控系统非常容易遭受雷雨气候条件的干扰,导致设备事故的出现。为此,各地各单位要充分利用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共同学习研究应对设备雷击问题的解决办法,经常开展设备事故抢险抢修应急演习,提高装备维护人员处置问题的能力,确保恶劣条件下设备事故能得到及时处理,保障无线电导航监控设施的安全运行。2.加强对地面通信导航与监视装置的监控力度技术保障部门要根据自身运行实践,综合不同气候下对设备工作的危害,并根据《民航飞行通信导航监控防雷技术规范》《有关进一步加强雷雨天气条件空管安全保障工作的通告》等有关法律法规,事先准备好保护无线电导航监控装置的保护措施,并做好对装置的巡视与测试,尤其是针对布设广泛、维修难度很大的边远站,必须加大仪器的巡检频率,准确监控仪器运行情况。3.健全完善雷电防护系统现阶段仅通过避雷针等设备来防止雷击,已无法对实现设备抗直击雷的目标,还必须根据无线电导航监测装置的特点、防磁抗压功能等设置适当的雷电防护系统,实现与自身的防御,利用接闪装置、引下线、接地系统释放的闪电热量,防护户外设施;并完善供电导线保护、信号线防护、电气屏蔽等装置的安装,做好室内设施防护。4.增强风险预警意识值班人员及时与气象管理指导中心人员做好信息沟通,以掌握最近期内天气状况;同时,通过分析以往雷电季节对地面通信导航监控设施的危害,以及雷雨天气危险源头,及时制定风险处理对策。在无航班的状况下,遇到强烈雷雨天气及时关闭设施,以避免装置损坏;并委托专业避雷企业,提出设施防雷预案。

七、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实施防雷处理的意义

通讯导航监控技术设备普遍应用了现代数字通信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其核心部件和器件使用了大型的嵌入式集成电路等微元器件,集成化程度高、体积小、耐低压、最大通过流量也只有微安,因此对压力(电流)的冲击比较敏感,非常容易感应雷电过电压造成破坏。但一般而言,通讯导航监控装置为发挥自身功能,一般都设置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和开阔地区,如高频装置、雷达技术装置等多设在山顶处,由于高出了周围建筑,再加上其接地电阻也较低,在雷暴等天气状态下非常容易受到雷击危害。甚高频、雷达等信息技术、导航装置目前主要为进口装置,价格昂贵,配件和修理费均较高昂,购置和保养周期较长,所以防雷对通讯导航监控装置来说尤为重要。暴雨天气对地面通信及导航等监控装置都存在着很大的破坏力,如果装置由于雷雨天气等因素而产生故障,将对地面管制指挥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也会危及空中安全。因此,雷雨等恶劣气候环境已成为通信导航设施故障的高发时段,设施的保养和防雷工作尤其重要。

八、结语

通过切实有效的民航通信及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工作,能够显著提高我国民航飞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进一步对通信、导航和监视设备的空中数据实施了全方位监管检验。因此,应对当前中国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装备的校飞计划加以合理编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提高校飞项目实施的效率。为国家民航事业的发展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杨美荣.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航务周刊,2022(25):56-58.

[2]廖强.探究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的有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4):121-122.

[3]徐丽娜.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的有效性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2):6+8.

[4]商丽.基于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的有效性研讨[J].中国新通信,2018,20(23):44.

[5]李朝辉.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的有效性的相关分析[J].科技风,2017(19):46.

[6]于晋.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09):21.

上一篇: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范文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后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