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控制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29 17:09:03

航天控制技术

航天控制技术篇1

[关键词]航天型号研制;精益管理;项目技术状态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70

[中图分类号]F4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1

1 航天项目技术管理状态概述

航天项目技术状态,它是指按照合同以及相关的研制任务书等文件中规定的,并且要最终实现的软件、硬件的功能特性以及物理特性。航天项目技术管理状态主要是对产品技术状态进行文件化以及进行相关技术等方面的更改和控制的管理办法,它通常用于系统地定义、控制相关项目,因此,它也是航天系统工程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航天型号研制技术状态管理,它作为一门专门的管理技术,是在现代复杂的航天科学研制和采办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技术状态管理已经被应用到很多大型且复杂的工程管理之中,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方法。

由于航天型号研制的技术状态控制不严格、管理不善等造成的重大质量事故也非常多,因此,我国航天型号研制项目要吸取这种历史教训,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加强技术状态的管理与控制。

2 航天型号的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

《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航天型号技术状态管理方面的内容,并且有详细的理论和操作规范,重点是工作人员要在平时的航天型号研制项目过程中去贯彻和落实。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坚持“四严格”的原则。技术状态的更改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四严格”的要求来执行,要严格论证更改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正确性等;要严格地进行地面试验并且不断加以验证;要严格地执行登记报告制度;要严格地执行审批制度等。第二,落实技术岗位责任制。技术状态管理,它主要是靠人来抓的,所以要有严密的组织及明确的责任制。第三,要规范管理,狠抓质量。在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要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加强我国航天型号研制的技术状态管理。

3 航天项目技术状态管理信息系统

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航天工作人员在管理航天项目技术状态的过程中,也要采用技术状态管理系统来进行航天项目研制的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出错的可能性等。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可以确保技术状态管理系统为航天项目的整体实施提供精确高效的管理,同时降低航天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目前,我国航天项目技术状态管理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整个航天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数据等待工作人员去处理,如果采用技术状态管理信息系统,就可以批量导入数据、删除数据及修改数据等,这样就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第二,技术管理状态系统能够高效运行及实时监控,它能够很快捷、很精确地检测到航天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状态问题,并进行反馈,这样可以通过事前发现问题然后处理问题的方式,确保航天项目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第三,航天项目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上级领导在技术管理状态系统的消息、指令去执行任务,这样确保执行动作的有效性,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避免人为放大各种需求信息,产生所谓的牛鞭效应。

4 航天项目技术状态管理的目标及过程

4.1 技术状态管理的目标

技术状态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能够全面地反映出产品当前的技术状态情况,同时满足其物理的、功能方面的要求,并形成相应的文件,以及确保航天工作人员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能够使用正确、准确的文件等。

4.2 技术状态管理过程

航天项目的技术状态管理过程主要包括4个相互关联的活动: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及技术状态审核。

4.2.1 技术状态标识

技术状态标识是技术管理状态的基础,它需要明确产品的结构,选择相关的技术状态项目,并将技术管理状态项目的物理与功能特性,以及接口和后来通过更改形成的文件,建立一个技术状态基准。目前,主要根据功能基线、产品基线、与分配基线来判断航天项目技术状态的好与坏。

4.2.2 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控制,它是技术状态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它能够对由工程变更而影响产品的物理特性、功能特性、相关接口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价、协调、审批、实施,这样可以确保在项目实施周期内,技术状态的任何一处发生变化都能够得到控制。

4.2.3 技术状态记实

技术状态记实主要指对建立的技术状态文件资料的更改情况,以及对已经批准更改的实施情况所做的一个历史记录和报告情况。它是对技术状态基线进行追溯比较的依据,技术状态记录和技术状态报告一般都供内部使用。

4.2.4 技术状态审核

航天项目技术状态审核主要是为了确定相关的技术状态项目能够符合技术状态文件而进行的检查审核工作。在技术状态基线被认可之前,就要开展技术状态审核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产品符合合同或规定的要求,以及产品的技术状态能够准确地反映产品。技术状态审核包括两种:功能技术状态审核、物理状态审核。

5 结 语

航天控制技术篇2

1.专业初识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顾名思义,就是设计先进的飞行器,主要面向航空飞行器设计。本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行业特色,航空航天工程是基本的服务方向;同时,在民用工程领域有广阔的市场。轰动世界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神舟”飞船等,都是本专业的杰作。

2.学业导航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飞行器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航空航天飞行器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后,具有参与飞行器总体和部件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学。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弹性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与空气动力学基础、飞行器动力学、飞行力学、力学性能与结构强度、试验技术、自动控制理论、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复合材料设计与分析、空间制导控制、传热学与热防护等。

3.发展前景

在轰炸机、运输机、民航飞机等其他机型上面,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各航空公司使用的大型民航飞机都是进口的,目前国内没有能力生产。本专业极具发展空间。

二、人才塑造

1.考生潜质

对数学、物理等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常查询航天飞机的资料,对航天飞机感兴趣,对飞机导航系统感兴趣。喜欢飞机模型,常看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实况转播。渴望当一名宇航员。注意了解宇宙飞船的材料,常收集宇宙飞船的模型等等。

2.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具备较好的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和飞行器工程基本理论,同时有较强的飞行器总体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试验的能力。

3.职场纵横

本专业毕业生能从事飞行器(包括航天器与运载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与研究、结构强度分析与试验,通用机械设计及制造等多方面的工作。

一、专业简介

1.专业初识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主要以航空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其目的就是生产出高效、实用、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由于航空发动机为载人飞行器提供动力,其在高速飞行、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等方面要求都极为严格,因此飞行器动力装置在动力工程领域一直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并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2.学业导航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飞行器动力装置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机械工程设计、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飞行器动力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主要课程: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力学、自动控制原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含气体)力学、动力装置原理及结构、动力装置制造工艺学、动力装置测试技术等。

3.发展前景

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展示了本专业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人才塑造

1.考生潜质

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外语、计算机等必备工具。对飞行器的燃料装置感兴趣,了解飞行原理。常研究宇宙飞船的燃料,关注飞机的新燃料。常搜集飞行器动力资料,对飞机动力系统感兴趣,了解导弹动力装置等等。

2.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具备飞行器动力装置或飞行器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等方面知识的专门人才。

3.职场纵横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环境等部门从事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他热动力机械的设计、研究、生产、实验、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一、专业简介

1.专业初识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是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主要研究探索更方便、更快捷、更可靠的飞行器制造工艺、方法。本专业属于机械制造范畴,需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不仅要学习机械制造的各种工艺、整套方法和流程,而且要对飞行器的设计有一定了解。

2.学业导航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制造工程基本理论和飞行器制造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飞行器制造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航空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模具设计与制造、飞机零件加工与成形工艺、飞机装配工艺、飞机构造、计算机辅助飞机制造等。

3.发展前景

国内不仅在飞行器设计上与国外差距很大,在制造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加强航空建设、国防建设,需要大批专门人才的不断努力,这预示着本专业前景十分广阔。

二、人才塑造

1.考生潜质

关注新型飞机,对飞机机械原理感兴趣,了解宇宙飞船的构造,收集过飞机图片资料,常观察各种飞机模型,希望做一名飞机设计师等等。

2.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从事飞行器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3.职场纵横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性强,社会需求量大,就业范围广,在广大科研院所、高科技产业和航空、机械、电子、计算机公司等单位都有用武之地。

一、专业简介

1.专业初识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是以空间环境、生物技术、环境化工等学科为基础,研究飞行器救生系统为主,将人、机器、环境有机结合的复合型专业。目前,国内有三所高校开设了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学业导航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航空航天生理、空间环境工程、热控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人机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掌握从事航空航天环境模拟、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设计与研究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间环境工程、航空航天生理学、控制理论、人机工效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空调制冷技术、航空航天环境控制系统、航空航天安全工程、空间环境试验技术等。

3.发展前景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预示着航空航天技术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人才塑造

1.考生潜质

喜欢关注宇航新闻,关注空间站的建设,对宇宙探索节目或介绍宇宙的文章感兴趣。对宇航员训练条件感兴趣,对宇航生物实验感兴趣。了解空间生理学,渴望了解外层空间等等。

2.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航空、航天环境模拟控制、生命保障系统设计与研究能力,能在航空航天领域从事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设计,在民用领域从事热能利用、空调、供暖等系统设计。

3.职场纵横

航天控制技术篇3

――梁启超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这段话早已广为流传,而如今“少年强则国强”的论断再次得到了验证。

2011年9月29日晚,备受瞩目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它将在太空中静候“神八”飞船的到来,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的“初吻”。这次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初吻”已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全程控制和监控下完成,不仅如此,它也是太空中高速飞行的“天宫一号”和“神八”与地面沟通的惟一纽带。

很多人不知道,承担如此重大任务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在世界三大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当中是最年轻的。同样的,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挑大梁的大多都是“80后”,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1岁,也是世界上最为年轻的一群航天人。

青年挑大梁 勇于承担

从发射进入准备状态起,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就显得格外安静。年轻的工程师刘世勇目不转睛地监视着显示屏上的各种数据,了解和掌握运载火箭、天宫一号和发射场区设备的技术状态,判断着火箭飞行轨迹的状况。

30岁出头的刘世勇是载人航天工程轨道专家组较年轻的专家之一,也是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的总体技术协调人之一。尽管刘世勇并不直接承担具体的计算和控制任务,但他的工作重点是完善对各过程的计算分析能力,以保障与各相关单位顺利开展测控通信总体技术协调工作。

“10、9、8……点火!起飞!”21时16分,积蓄已久的力量瞬间喷发,伴随着摧枯拉朽的轰鸣声,“天宫一号”刺破苍穹扶摇直上……

“天宫一号”升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管室从发射那一刻起,就开始承担起严密监视、精确控制的重任。作为飞管室一员,泰兴籍小伙儿徐红兵已经在这一重要岗位上连续工作了数十个小时,接下来将是更多的不眠之夜。

徐红兵是从泰兴市分界镇开绿村走出去的年轻人,今年33岁,大学毕业当年就被北京航天指挥中心选中,很快成为一名业务骨干,并于去年起担任飞管室副主任。在“天宫一号”起航任务中,徐红兵和他的团队一直坚守在飞控中心。

于天一,飞控中心软件室工程师,1980年生;乔宗涛,飞控中心指挥大厅总调度,1982年生;张宇,飞控中心轨道室工程师,1979年生……与刘世勇和徐红兵一样,在此次交会对接任务的科技干部中,一线操作岗位几乎都是“80后”挑大梁,和欧美同行相比年轻了15岁左右。

对此,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主任陈宏敏介绍说:“目前国际上能够对载人航天器进行飞行控制的航天中心,只有美国休斯敦航天飞控中心、俄罗斯莫斯科飞控中心以及北京飞控中心。1996年组建的北京飞控中心,在世界三大飞控中心中是最年轻的。”

严师出高徒 身经百战

曾经有人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看到在一线操作的基本上都是充满青春朝气的“80后”时,充满疑虑地询问前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这么重要的工程,由这些年轻人“挑大梁”,你放心吗?

戚发轫嘿嘿一笑:“我当然放心了。因为‘领头雁’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同志’,他们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有他们把关,让我们对他们充满信心。”

袁家军、尚志、张柏楠、杨宏、刘宇、荆木春、查学雷…・目前,执掌载人航天工程的负责人很多都是从“神舟一号”干到“神舟七号”,他们戏称自己是载人航天工程队伍中“骨灰级”人物。丰富的型号管理经验,不仅练就了他们灵敏的大脑、心细如发的思维,更是结下了浓厚的“载人航天情结”。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曾介绍说,中国用十几年时间培养了一支新的航天人才队伍,这支队伍很年轻,但他们这十几年里一直在一线工作,积累了经验,增长了知识,现在都能够挑大梁了。

此次一院、五院、八院参与“天宫一号”发射任务的试验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7岁、34岁、36岁,他们中的80%以上的人员都是第一次来发射场执行任务。能够一工作就能直接接受“载人航天工程”的历练,很多年轻人坦言这是自己“航天职业生涯的幸运”。

“两总(总指挥、总设计师)们”的严厉甚至是苛刻让手下的“80后”很快就成长起来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来到试验队后,看到许多陌生的年轻面庞时,不禁感慨:“现在属于他们(‘80后’)的时代到来了。”

年轻有经验羡煞旁国

9月29日随着舱门的关闭,也预示着张伟和同事们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张伟说,关门的一瞬间,他有一点小激动,等于之前所有的工作、心血都在这一刻封存了。“在我们这个团队里面,我算是最年轻的。”作为天宫一号总体部的主管设计师,张伟从2004年就投身于了天宫一号的总体设计,而到今年,他才只有26岁。

在“天宫一号”的研究团队中,和张伟一样的年轻人利用已有的资料刻苦自学钻研,与老同志交流切磋、共同努力,紧张地进行着研制、测试和试验工作……他们集智攻关,做出了各种应对风险的预案,让“天官一号”尽情在太空中邀游。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必须完成大量技术突破。从“神舟五号”首次实现载人太空飞行到“神舟七号”宇航员太空漫步,飞船进行了200多项改进。而“天宫一号”发射也是如此。仅拿此次用于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来说,虽然外观上看起来和原先的运载火箭差别不大,但在内容有了很大变化。该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为满会对接任务要求,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共进行了近170项技术状态更改,其中有5项新技术首次使用。

有些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在数量众多的技术突破过程中,一群非常年轻的科研人员发挥了骨干作用。据统计,“天宫一号”研制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这样年轻队伍甚至引发了外国同行的羡慕,因为他们无论在年龄上,还是结构上都显示了明显的优势。

回顾航天事业这55年的发展,它取得的成绩足以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载人航天工程、探月与登月计划、空间站项目……这一项项成果都是由中国在自身科技水平下,努力所取得的最高成果。中国很早从“两弹一星”发展中就已经认识到自力更生的极端重要性,足够的资源投入和必要的决心让中国航天在一次次取得进展的同时,实打实的让人振奋与骄傲。中国航天拥有的最大财富便是在航天工程计划中已经立下汗马功劳的颇为年轻的人才队伍。一支年轻、有着坚定信仰,同时具有优秀素质与创新精神的航天队伍才会为中国未来航天工程书写无限可能。

美国和俄罗斯航天局曾经多次对中国航天表示“敬畏”,“敬畏”的不仅仅因为如今的成就,更有对中国的这一批既年轻又富有经验的航天人的羡慕。在美、俄,从事航天的人员日趋老龄化。他们对本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表示担忧。而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把自己投身到这一伟大事业上来。

航天控制技术篇4

众所周知,航空航天技术是信息、能源、制造等综合性尖端技术的集合,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象征和衡量标志之一,在国家的军事国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中,所有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都是我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和研制的。我们国家对于航天事业的投入可以用不遗余力来形容,在如此好的政策环境下,航空航天事业备受瞩目。当然,与航空航天有关的专业,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专业: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学子: 周 刚

心声: 智慧蓝图的描绘者

谈及航天航空类专业,重中之重当属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这是为什么呢?你想想,无论是制作飞机还是其他飞行器,首先必须得设计成图,然后才能投入制造环节。究竟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专业纵览】

通俗地来说,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主要是指设计飞机、直升机等飞行器。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研究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各种航空航天飞行器,比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等。当然,所有的设计都必须付诸于实践才有价值,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最终目的也是设计出先进的飞行器。需要提醒的是,本专业一般分为飞行器设计、直升机设计、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与控制、飞行器结构强度等几个方向,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向!

要学好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成为优秀的飞行器设计人员,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力学、电工电子、物理、数学、自动控制理论等基础(所以你在决定选择该专业之前,要认真考量自己是否对数学、物理、力学等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其次除了学习机械制图、结构力学、流体力学与空气动力学基础、飞机结构分析与设计等理论知识外,平时还需要多多关注新型飞行器,增加自己对飞行器各种机械原理和构造的了解等等,这样才能把本专业学好,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器设计工程师。

【就业前景】

目前,我们国家正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以及相关事业,各航空公司、飞机制造公司、卫星发射中心、软件开发公司、高新技术开发部门、空间技术研究所、高等院校等大批用人单位十分需求该专业人才。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由于开办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需要很高的软件和硬件要求,全国目前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仅仅十几所,每年的毕业生可谓少之又少。可以说,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成为了人才市场上抢手的“香饽饽”,很多同学还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提前“预订”了!

既然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如此受欢迎,那么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呢?根据实际就业情况来看,该类毕业生不仅可以从事民用机械、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飞行器结构工程、软件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等方面的设计与科研、教学工作,还能在火箭、航天器、导弹等行业从事设计、实验、研究、运行维护等工作。

专业: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

学子: 张世伟

心声: 低调而沉稳的制造者

无论怎么设计,产品都是需要通过生产最终制造出来,才能创造价值。众所周知,能够设计出来的东西往往不一定能够制造出来。其实,很多关键的技术瓶颈并不在设计能力上,而是在制造能力上。制造水平越高,能设计的范围空间就越大,技术水平就越高。从字面上来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相当于是设计出蓝本和模板,而飞行器制造工程人员则进行具体生产和功能实现。而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就是如何把纸上的蓝图制造成实物!

【专业纵览】

如果你简单地认为飞行器制造工程只是简单地加工和处理,那就“奥特曼”啦!殊不知,制造出一架好飞机,飞行器制造商从接受任务到批量生产,以及产品的实际测试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通俗地说,飞行器制造工程就是以机械制造工程为基础,广泛吸收各种先进技术和科学理论的成果,针对飞行器的特点,研究各种制造方法的机理和应用,探究制造过程的规律,高效率地制造先进优质飞行器的一门技术科学。

同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一样,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也有多个研究方向。在宽厚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该专业设置了航空航天产品结构设计与制造技术、特种材料加工技术、航空航天产品系统集成理论与方法、军工制造业信息化技术、飞行器模拟与仿真技术等专业方向。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不仅是实现人类航空航天理想的基础,还是使先进的飞行器设计思想变成现实的重要保证。值得一提的是,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涉及诸多领域,比如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管理工程、控制工程和系统工程等等。

【就业前景】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同学毕业后主要从事有关制造方面的工作,可以在现代飞行器、现代集成、模具、装备的数字化控制等技术生产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生产等相关工作。不可否认的是,在航空航天、民用运输和军事用途的强烈需求的大环境下,飞行器制造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专业: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学子: 吴 名

心声: 重量级的光荣使者

众所周知,在飞机的各种部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发动机了,它堪称飞机的心脏,而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研究的就是怎样去设计、制造、维护飞行器的心脏。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不仅要研究飞行器的动力系统,还要研究飞行器的动力控制系统和操纵系统。其实,这个专业从广义上来说就是能源动力工程,而相对于航天航空行业的飞行器来说,就是研究诸如飞机和火箭的发动机。

【专业纵览】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需要掌握有关飞行器动力装置或飞行器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学习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高等数学等课程。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需要有一种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奉献的爱国精神。很多时候,你只能面对一系列零件做着很枯燥的事情,所以你要耐得住寂寞!因为航空发动机对性能、精度、可靠性都要求相当高,在制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然而,发动机又是飞行器的关键部分,大部分情况下都占去了飞行器总成本的一半。正因为如此关键且又复杂,所以这个专业学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要学好这门专业,可是需要花很多心思和精力的!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动手能力是吃透本专业的必胜技。需要提醒的是,学习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时,不仅仅要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吃透,还要把机械工程设计、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学得很扎实哦!大学四年中,要参加许多金工、工程图测绘、计算机应用与上机、课程设计(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课程设计、动力装置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热工综合实验、自控综合实验)等多个实践课程。

【就业前景】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飞行器(包括航天器与运载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与研究、结构强度分析与试验,以及通用机械设计及制造的工作。由于我国的航空航天近年来快速发展,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每年都供不应求,用“炙手可热”“高薪行业”等词语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据悉,大部分的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都在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对口从事研究工作,如:飞机设计研究所、上海飞机制造厂、航空公司、飞行试验研究院等。除此之外,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去能源、管道输送、交通等部门大展身手。所以说,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不仅仅可以在航空航天领域内大展宏图,还可以到很多其他领域中一展身手。

专业: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

学子: 纪佳奇

心声: 神圣的贴身“保镖”

在地球上,人们需要空气、食物、水等生存下来。那如果人离开地球环境,进入太空需要怎样才能生存呢?宇宙飞船进入轨道后,就会处于一个真空环境,没有空气的情况下航天员怎么生存呢?别担心,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就是要给航天员如何创造一个能够生活和高效工作的环境!

【专业纵览】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空间环境工程理论与试验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航天专业研究、设计型人才,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航天专业技术专门人才。

记得刚进大学那会儿,学长们常常开玩笑说,我们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就是一个“保姆”专业!最初我还挺纳闷怎么是个“保姆”专业,后来经过深入了解才发现,原来这“保姆”有着大学问呢!我觉得,与其说是“保姆”,还不如说是“保镖”呢!本专业主要分为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保护两大块。首先来说说环境控制,它主要是研究如何解决压力、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研究如何控制好这五大参数,找到一个适合航天员舒服的生存环境。其次就是生命保障保护,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如何照顾好航天员的“吃、喝、拉、撒”。如果你认为这只是芝麻绿豆的小事,那么可就大错特错啦!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地面喝水的时候,你拿一杯水,水在下面,很容易喝,端起来就可以喝了。如果在天上,你把这个杯子端起来,这个水是流不到你嘴里的,要有专门设备把这个水送到你嘴里。

想要干航天,首先得敬业,因为航天技术难度很大,不仅必须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地从事科学研究,还需要扎实的功底。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期间,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如航空航天生理、空间环境工程、热控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人机系统工程、航空航天环境控制系统等。此外,了解本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飞行器内温度、压力等环境参数控制系统和设备的设计方法也很重要。

【就业前景】

经过四年深造后,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航空、航天、民航、机械、建筑、化工、部队等部门从事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设计、空调与制冷技术方面的技术研究、管理、教学及研究工作,在民用领域从事热能利用、空调、供暖等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工作。

温馨小贴士

与航天航空有关的专业是高、精、尖专业,要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除了学好理工科的基础课程之外,还要学量专业课程。此外,学习航空航天类专业,无论是设计还是制造都需要具备很强的学习钻研和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强、有组织协调能力的考生学这个专业很适合。如果想在大学里混日子、热衷于打游戏的考生不宜学习此类专业。

很多同学和家长误认为报考航空航天类专业,体检的标准是按照军检标准来进行的。其实不然,航空航天类专业主要是培养航空航天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对考生的身体条件基本上没有特殊要求,同学们只要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指导意见》,就可放心报考。

因为航天航空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国防、军事特性,因此很多高校在录取时会更加倾向于男生。此外,这类专业一般要求同学们视力较好,裸视达到4.3以上,很多高校还要求考生无色盲、色弱。

高校链接

航天控制技术篇5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技术运用 机械制造

中图分类号:TH-39;TD63 文献标识码:A

1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2航空工业领域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航空工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探索阶段。在这一时期,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航空航天技术,并将最新电子技术积极的运用于完善航空机械产品的性能方面,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航空工业的发展,对于先进战斗机的需求,推动了航空领域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进一步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普及。但是,由于工业技术基础的限制,这一阶段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程度还不深,也无法进行广泛的推广;20世纪70到80年代为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由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更先进技术的出现,航空技术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等充分运用到了航空工业领域,为机电一体化与航空工业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为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机电一体化技术世界航空工业领域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基础的航空工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基本成为航空工业的支柱性技术,90年代后期,航空工业开始向智能化方向迈进,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21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宇宙时代,航空工业领域对于机电一体化的运用更为精纯,大规模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航空领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

3航空工业领域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3.1航空制造业的智能化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智能化已经成为目前航空工业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最主要的方向。人工智能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特别是在飞行系统的建设,自动导航、自动驾驶等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基础的航空智能化已经取代传统的飞行操控方式,成为航空领域主要的飞行控制技术。

3.2航空管理技术的网络化

航空管理技术的网络化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背景下,航空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世界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航空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计算机网络将整个航空技术领域和各种设备连成一体,实现了生产和操作、空中和地面的一体化发展。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各种航空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航空工业机电一体化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3.3航空设施设备的微型化

得益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航空设施设备还呈现出了微型化的发展趋势。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而航空航天工业中所需要的各种特殊材料的生产、重要零部件的制造、关键技术的革新都都离不开设施设备的微型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无疑为实现航空设施设备的微型化提供了条件。

3.4航空工业生产的绿色化

节能环保、绿色生产也是航空工业领域探索的重要方向、航空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航天事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航空工业是一个大动力、高耗能、高投入的产业。在自然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背景下,探索绿色航空工业技术成为航空领域的重点攻坚任务。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帮助下,绿色航空产品概念应运而生。机电一体化使航空工业在设计、制造、使用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因此,促进航空产业的绿色发展,也是航空工业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 徐晓娜,朱柏龙.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4(17).

[2] 刘磊,涂万阳.机电一体化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4(04).

[3] 李晓培.浅谈机电一体化特点及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2).

航天控制技术篇6

神七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的航天科技水平已经迈上一个新台阶,也让为之奋斗多年的IT人终于长出了一口气――事实证明,我们自主研发的测控通信系统完全能够胜任这种高精尖的复杂应用考验。

看不见的风筝线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无疑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七大系统: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

当国家领导人与航天员进行实时视频通话时,当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图像一帧帧传送到飞控中心的大屏幕上时,当飞船按照指令进行一系列姿态调整时,有一条看不见的信息通道,为天地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就是测控通信系统,它支持和保障着神舟号飞船的升空、运行和回收。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单位,于志坚是这一系统的总设计师。“测控通信系统是对火箭、飞船飞行状态进行跟踪测量并控制其运动和工作状态的专用系统。此次神七飞行,我们在原有卫星测控通信网的基础上,研制建设了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S波段统一测控通信设备,形成了由地面测控站、海上测量船及中继卫星组成的载人航天测控网。”于志坚表示,“如果把飞船看作放飞太空的风筝,那航天测控网就是牵住风筝的那根长线。”

天地沟通的桥梁

在航天活动中,航天器进入太空后,测控通信系统就成为航天器与地面保持联系的唯一通道,如果这个系统不能保持正常运行,航天器就等于是人类往太空里扔的一个垃圾。该系统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测控通信系统在航天任务中有测量和控制两大基本作用。测量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航天器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工作状况,通过测量数据分析判断航天器的空间位置,同时,根据相关数据了解和掌握它的工作平台、携带的科学仪器,以及一些辅助设施、设备的工作状态。控制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控制航天器的运行轨迹,很多航天器都要通过多次变轨,才能到达预定的轨道;二是让航天器做人们事先设定好的一些工作,比如航天器上携带的科学仪器或设备的开机关机、获得数据的向下发送,都要通过地面控制有效地对航天器进行指控调度。

对于载人航天工程而言,除了上面两个基本功能之外,系统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神舟飞船上面有航天员,天地之间必须要有顺畅的通信联系。航天员和地面保持通话,这在系统中叫天地话音,在飞船飞行过程中,必须让航天员与地面指挥中心及相关的科研人员保持话音上的沟通联络。因为航天员在太空中做科学试验,或对飞船进行一些人工操控期间,可能需要地面的飞控人员指导他按照预定的方案完成他所要完成的工作,特别是在发生一些异常情况时,更加需要保持天地之间联络通道的畅通,以确保不会发生意外情况。

实现无缝连接

大家肯定都还记得2008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与神七航天员的实时天地通话。这些鲜活的画面和清晰的声音,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负责此项任务的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通信总体室高级工程师张兵山介绍说,天地通信中有两个非常直观的部分:话音通信和图像通信。因为能够为大家提供实时的画面和声音,因而也最为公众关注。

其实,在执行神舟一号飞行任务的时候,监控通信网就已经基本建成。通过针对后续几次任务进行的扩容改造和功能完善,他们已经建成了一个我国航天领域目前传输速率最高的通信网,形成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神经”网络,把天上地下联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离开通信,系统即使拥有再先进的设备,也不能有所作为。”正如张兵山所说,在我国载人航天这一宏伟工程中,通信的地位空前重要,因为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由成千上万台套设备构成的天地互联的庞大网络系统,必须构建一个陆海空一体化的立体通信网,将测控通信系统成千上万台套的设备互联沟通成为一个真正可以实现测量、控制和通信能力的规模庞大的支持保障网络。测控通信网必须要进行全球布站,也就是说,载人航天工程的测控需要到哪里,通信就会必须要跟进到哪里。

此次载人航天飞行项目对测控通信系统提出的要求是要保证对神舟七号飞船连续30分钟的测控通信弧段全覆盖,以确保航天员在出舱前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返回阶段能够跟地面和飞船保持畅通的通信联络。

据悉,一条远洋测量船对这样一个轨道的有效覆盖段落也就是6到7分钟的时间,即为了保证有效覆盖,系统动用了5条船,国外4个站,国内7个站,进行前后衔接,才顺次接力实现这个目标。

而此次神舟七号任务,根据出舱活动海上测控任务需要,特别将以往的4船方案调整为5船方案,布阵太平洋、大西洋两大洋,其中远望一号、远望二号、远望五号、远望六号等4艘船设在太平洋,远望三号设在大西洋。这样的布阵能保证航天员出舱环节与指挥中心时刻处于连线状态,而整个活动全过程也能时刻处在地面检测范围内。

规模最大的航天测控网

于志坚介绍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建立了国内至今为止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技术最先进的航天测控网。它使用符合国际电联要求的频率标准,具备天地话音、电视图像和高速数据传输等能力,能同时为30颗以上的卫星提供测控支持服务,可满足我国中低轨道卫星、载人飞船及同步卫星早期轨道支持和定点管理等多种航天器的测控需求。

航天控制技术篇7

[关键词]现代;测控技术;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74-01

引言

现代测控技术是一门以光学、机械学、电气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等多种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随着近些年的逐渐发展,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科已经成为了工科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测控技术向着网络、远程、微型、智能、集成化以及虚拟的方向上飞速进步,已然成为了我国国防、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必备技术,其影响力的扩大也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前景。下面将对这一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1 现代测控技术的特点

1.1 智能化

智能化是现代测控技术的最主要也是最突出特点。这样的智能化主要通过微处理器作为基础,运用智能化的仪器仪表来共同完成,具有多样化和灵巧便捷的特点,并且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和发展下逐渐呈现出高科技化的特点,不断提升的计算能力和算法优越性使得测控技术的优势得到提升。

1.2 数字化

数字化是现代测控技术的又一主要特点,在其特定的领域中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即:通信、信号处理等过程的数字化控制、控制器到远程终端设备的数字化控制以及传感器的数字化控制,等方面。

1.3 网络化

随着当前互联网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测控技术也在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开放性和分布性都有所提升。这样的发展过程使得测控系统在功能上扩展更加灵活、性能更加高校、使用更加便捷。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与测控技术的相互结合让网络化分布式测控系统的简历更加便捷和实用。并且在规模上,网络化也为测控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不论是通信、航空航天还是国防甚至气象工作等多个领域都能够看到测控技术的身影。

1.4 分布式化

现代测控技术的设备可以通过有效监测得到最佳的地点布设方式,对仪器的要求和设置的地点都有更好的改进。分布式的测控技术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作用,将设备之间进行连接,组成一定要求的测控系统。这样的系统具有使用灵活、运行快速、安全可靠等多方面的特点,对测控技术的效率进行了有效提升,并且降低了使用成本。

2 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

2.1 发展现状

现代测控系统已经成长为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分为基本型、闭环控制型和标准通用接口型三大类型,主要包括控制器部分、程控设备和仪器、测控应用软件、总线与接口部分、被测对象等五个部分。尽管这些年我国的测控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力量寻求发展必不可少。

2.2 发展趋势及前景

首先,当前已有的先进科学与技术为测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不管是从市场角度还是从技术角度,测控技术都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发展趋势。其次,测控技术的网络化发展方向使得测控系统不仅将现场的智能仪表和装置作为节点,通过网络将节点连同控制室内的仪器仪表和控制装置联成有机的测控系统,而且可使联网的任何仪器设备实现其自身功能的同时,还能为其他仪器设备加以利用。应用领域和范围将逐渐扩大,其能够发挥的功能也将远远超过现有功能。

3 现代测控技术的应用

3.1 现代测控技术在航天、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现代测控系统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航天器跟踪测量、运动参数获取、宇航员生理特征获取、航天器飞行监视、航天飞行目标指挥、航天器性能改进等过各方面。同时,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有:粮食存储状态预警、农作物生长环境控制、农业数据掌控、农器具操纵控制等多个方面。

3.2 新型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现如今,最新型的传感器技术已经能够融合计算机智能技术和网络拓展技术等方面,功能极其强大,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引用,例如:火车运行状态检测、医学压力系统监控、工业气体传感器等,同时也在农业、国防、城市管理、医疗、工业、抢险救灾、军事、环境监测等领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3.3 远程测控技术的应用

远程测控技术是现在和未来测控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无线通信技术、电话网远程测控技术、专线远程测控技术等。现代测控技术还可以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水、电、燃气以及热能等的自动抄表远程测控,与此同时,对于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区以及用户密度不高、不易布线、 距离较远的情况,等等,都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测控。这些技术对很多现代化的技术问题有了更好的解决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捷,将很多以前难以实现的问题转化为远程测控问题,从而得到了解决,并为人类服务。

4 结语

标准化、智能化、系统化和系统功能一体化是测控技术发展的大方向,多种技术同时发展的大浪潮会促进测控技术的进一步飞速发展,高科技、创新测控自动化技术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曹社香,单士华.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测控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0).

[2] 荣臻,邓学蓥,王兵,马宝峰.摇滚/PIV/压力同步测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机翼摇滚研究中的应用[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0(02).

[3] 晓立,侧卫.航空测试技术的发展与展望――访中国航空学会秘书长、航空工业测控技术发展中心理事长张聚恩[J].航空制造技术.2008(S1).

[4] 陈建羽,花卉.现代测控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信息通信.2014(09).

航天控制技术篇8

由于月球探测是众多高技术的高度综合,所以“嫦蛾工程”的实施带动和促进了我国新型能源转换技术、新型传感器技术、新型能源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微小型化技术、先进推进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信息技术、遥测科学测控、人工智能、光电子、机器人、遥控科学等一系列技术的科研和应用,这些高技术的进步已经或将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得到推广和运用,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运用到国民经济领域,中国航天技术应用已辐射到新材料、新能源、计算机、生物技术、精密制造等民用领域,民用航天产值已占到航天总产值半壁江山,投入产出比也达1:10。

空间技术用途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研制了2000多种新材料,其中80%出自航天部门。四季沐歌热水器公司是我国太阳能领域率先使用航天技术的民营企业,该公司利用航天绝热原理,成功推出“绝热舱”技术,大大提高了热水器的保温时效;近年兴起的卫星影院可装200英寸幕布(像一个缩小版的专业影城或奢华版的家庭影院)。它是通过卫星传送方式打造的电影点播系统,每部电影的容量高达2~4万兆,这不仅使画面极其细腻,同时声音也更完美。目前,这样的服务一年只收360元费用,如果以1亿用户计算,它的市场规模每年将高达360亿元。

目前在月球表面工作的玉兔号月球车视觉图像处理技术、遥操作技术,以后可以用于智能机器人、汽车制造。

为了克服月球上300°C的长时间昼夜温差,嫦娥3号着陆器和玉兔号的温控系统采用了可变热导热管技术、两相流体回路、双向隔热组件技术、辐射散热面设计等,这些技术已经用在了民用上。

北京地铁9号线郭公庄站的中央空调系统用了北京卫星制造厂的“神舟北极”高效集成冷冻站产品。它是把嫦娥3号上用于度过酷热的月昼和极寒的月夜的两相流体回路技术转移到民用,比其他中央空调产品节能效果好得多,年均运行效率可提高20%到50%,占地面积至少节省1/3,现场建设周期缩短4/5,且维修运输方便,使用寿命延长,可大幅降低系统运行、维护难度和费用,充分体现建筑节能。

目前,“神舟北极”高效集成冷冻站及其节能信息化服务平台已成为北京卫星制造厂最为成熟的航天技术应用产品,凭借着“高效节能”、“节省空间”、“缩短周期”、“智能控制”四大优势,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得到推广应用,应用范围也从轨道交通领域扩展到所有的民用建筑领域。

北京卫星制造厂组装嫦娥3号时用的“神舟智通”全向智能移动平台车是根据未来航天器发展趋势研制出的高精度装配定位用智能移动设备,具有全向性(实现平面360°任意方向上行驶,能够以零回转半径的方式原地旋转任意角度,沿平面上任意连续轨迹走到指定的位置,运动非常灵活并且可以实现精确定位和高精度轨迹控制)、智能化和平台性(在一颗高智慧的“大脑”支配下,整车的功能延展性很好,配上升降台,具备了空间全方位运动、高精度灵活运动的能力,还具备在正负0.1毫米的精度误差内进行指令操作的能力)。它可以是个搬运平台,也能作为精确装配平台,还可当检修平台。

由于可一车多能,所以该移动平台车现在已用于高速铁路列车、地下铁路列车检修,包括上海申通地铁集团、龙铁纵横(北京)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南车青岛四方车辆厂、广州高速铁路集团公司、成都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等。此外,该产品在航天、航空、电力、物流等领域也打开了突破口,并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地铁运行一般需要三条轨道,除了底下的两条铁轨外,还有一条导电接触轨,以给列车提供能源。以前,导电接触轨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公司控制着,而北京卫星制造厂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通过转化航天器的精密成形和自动焊接技术,成功研制出了“神舟星通”钢铝复合接触轨产品。

火箭技术也不弱

我国从火箭发动机燃料中提取出来的“比久”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矮化植株抑制枝叶的疯长,让更多的营养用到花、果上,使花生、土豆长得更大。

我国用火箭发动机研制中的仿真技术,开发出智能供水泵站监控技术,能够监控自来水的流质、流量,及时诊断自来水的供应系统,及时发现二次污染、爆管等故障,防止自来水污染与浪费,让百姓生活更方便。

我国利用火箭发动机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结合大型设备制造的优势,打造了一系列驰名中外的印刷包装设备,其中壁纸生产设备占据了国内超过90%的市场份额。以往的消防泵由于受功率的影响,消防水最高只能打到100~130米。将航天涡轮泵技术应用在消防泵上,让消防车的喷水高度可打到300~400米的高度。我国依托发动机涡轮泵技术研制出的长输管线高效输油泵有强大的动力输出,还具有不间断可靠性工作、抗腐蚀的特点,使石油运输更快捷、安全。

液体火箭发动机多元技术、高温钎焊技术等研制出的钣金冲焊型液力变矩器,具有体积轻便、全焊接结构无漏油、性能稳定、精度高、容易保证动平衡等特点,现已应用在商务车、私家车等轿车上,人们驾驶汽车更加安全、舒适。我国用火箭发动机上的流体控制技术研制出的气垫悬浮运输系统,已在汽车、飞机制造的组装过程中发挥了重型产品搬运的作用,提高了组装的效率和精度。

如今,治理雾霾已成为各级政府要面对的严峻课题。煤化工、炼油厂及天然气化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硫,火电厂、水泥窑炉等排出的烟气含有硝,是大气的一个主要污染源。

为了处理工厂排出的酸性气、烟气,我国将用火箭发动机燃烧技术研制的燃烧炉作为硫回收、脱硝的成套工艺技术及装备,有效控制了硫磺、硝等有害物质向大气排放。科研人员还利用火箭发动机核心――涡轮泵技术研制出森警式消防泵,只要一个人背着就可以高效率灭火,小巧、轻便、及时,可防止森林小火酿成大灾。

一个由3万根钢管焊接起来的木糖醇原料的大型反应器有12万个焊接口,对焊接技术要求极高,不能有一点泄露,任何一个点发生渗漏、微渗漏,都会引起整个反应器燃烧或者爆炸。

发射嫦娥3号火箭的每台主发动机上都有3000多道焊缝,要经历温差、震动、辐射的严苛考验,其焊接工艺和技术经验已用于对焊接要求极高的木糖醇原料的大型反应器制造。西安航天华威化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利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超一流的焊接技术和流体温度控制技术研发的苯烯酸反应器,将以往进口需要1.2亿元的价格降为2000万元左右,目前,该产品的国内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5%。

未来潜力还很大

航天经济民已经成为了行业发展大趋势,这也是各国发力航天事业的基本初衷之一,中国航天技术的民用化发展也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据了解,随着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航天技术成果日益向产业转化。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航天航空产业战略目标之一就是扩大航天民用规模。有数据显示,美国空间技术产业化已创造超过2万亿美元巨额利润。与此相比,中国航天产业2010年总收入刚刚步入1000亿元大关,中国航天产业收入在全球航天业收入总额中仅占3%左右,所以我国航天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军民结合发展有广大空间。

其实,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月球的重要作用之一是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这是人类的本性,使人类进步,燃烧激情,开创事业。

探索是人类发展永恒的原动力,正是对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探索,才创作了辉煌的人类文明。虽然它似乎不能直接解决房子、饥荒等问题,但它可以带来大量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等,用于改造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大大提高生产力。对太空的投入最终总会从其他领域得到回报,因为航天具有持续的开拓性、高度的综合性、涉及的广泛性,可使整个科学技术发展方向新颖、思路开阔相互渗透,大量实践表明,任何技术一旦与航天技术结合,就能大大增加功能和效能。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长远看,地球上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资源和人口等重大问题,只有通过走出地球、开发太空才能解决,探索是人类发展永恒的原动力,如果只盯着房子、车子而没有远大梦想,只能永远做低水平的重复劳动,即使有钱也不过是个土豪,骑自行车永远上不了月球。

上一篇:仓储安全管理规范范文 下一篇: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基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