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11 14:28:50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山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212-0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民营经济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活跃市场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山区县、尤其是一些贫困县,目前仍存在着加速发展民营经济认识上有差距、环境欠佳、企业融资难、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等一些问题和困难,亟须认真加以解决。在全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大背景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研究探索促进山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举措。

一、准确把握民营经济的实质、地位和作用

(一)准确理解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含义

“民营”和“官营”是相对而言的两个概念。“官营”是指由各级政府或政府所属的法人投资而形成的经济活动和实体,如国有企业。民营经济一般指在一个国家内的本国公民投资形成的经济活动,实质是指本国公民投资、公民收益、公民承担风险的经济活动和实体,或说得通俗一点是指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经济活动。因此,民营经济包含港澳台商投资(大陆)的经济,但不包含外商投资经济和集体经济。民营企业是指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的差别在于:前者指的是一种经济活动,后者指的是一种法人经济组织;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前者除了包括纯私有企业外,还包涵个体经济及混合经济实体中的私有经济份额,后者中的私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含有非私有成分。一个企业是不是民营企业,应该看其主成分或第一大股东是不是民间私人资本,若是就应归入民营企业。同时,由本国公民租赁的国有企业依然视为国有企业,因为企业资产为国家所有。

(二)充分认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应该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同市场经济具有天然内在联系的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和壮大,民营经济的经营范围也向各个领域扩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中国城乡居民就业的重要渠道,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因此,牢固树立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牢固树立发展民营经济就是调整所有制结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的观念;牢固树立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的观念;牢固树立发展民营经济就是解决就业,维护稳定的观念。现阶段,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山区贫困县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济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除了自然禀赋差以外,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足,观念陈旧,发展力度不大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和人们观念的陈旧,贫困山区县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仍然不够解放,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患得患失,态度不坚决;对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着疑虑,思想上固守“民营经济等同于私有化”的错误观念,担心民营经济的壮大会冲击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致使社会主义“变色”。因此不敢大胆地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地保护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山区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没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以致造成贫困山区县民营企业规模偏小、发展偏慢、效益偏低。

(二)民营生存经济和发展环境欠佳,主要表现如下:

1.政策落实不力,市场竞争不公,主观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过多

长期以来,中国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在具体落实上,情况不尽人意。(1)市场准入不平等,一些政策不能享受,一些垄断行业不能加入。在立项、信贷、工商、税收、落户、用地、进出口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民营企业难以享受;国家实行的“债转股”政策与民营企业无缘;在生产经营允许范围、政策传达、税负、入党条件、外汇管理、取得城市户口等方面,民营企业不能享受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同等待遇。(2)审批程序复杂,主观因素干扰或阻碍民营企业经济活动过多。如城市公用设施、信息咨询、文化娱乐、非义务教育、旅游等领域,列入审批的事项过多过滥,办事程序不公开、不透明、不规范,操作上弹性太大。

2.违纪违规执法依然存在,社会治安环境不容乐观

近几年来,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尽管下大力气,集中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各地的法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贫困山区县则更甚。(1)治理“四乱”不彻底。受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驱动,少数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主要表现在:有些部门对中央、省、市、县明令取消或降低标准的收费项目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一些部门违规收费现象仍然存在,收费多、服务少,搭车收费、变相收费、不服务也收费;有些部门重收轻管、以罚代管,有的甚至暗地下达罚款任务;有些部门巧立名目,向企业强行拉赞助,摊派任务;有些部门仍存在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交叉执法现象,有的甚至借执法检查为名向民营企业经营者索拿卡要。(2)违纪违规执法依然存在。在司法、执法上,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违法不究的现象。一是有的部门以经费不足为由,将司法、执法行为作为创收手段,下达创收任务,导致乱封账、乱罚款,甚至以罚代刑、以罚代管;二是有的部门受利益驱动,超出管辖范围,超越管理权限,多头、交叉、重复执法;三是有的执法犯法、、贪赃枉法,只要收了钱,就可以重罪轻判、轻罪不判;四是一些部门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或手中权力,搞强制服务、搞索、拿、卡、要;五是有的对本系统、本单位的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违纪、违法问题,处理时拖延、推诿,存在处理事不处理人的现象。(3)社会治安环境不容乐观,民营企业生产常遭非法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等部门在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保驾护航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社会治安还面临较严重的形势。主要体现在:各种重大犯罪活动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乡霸、市霸、路霸横行乡里,涉黑涉恶团伙时常作恶;民营企业周边环境欠佳,敲诈、勒索、偷盗事件时有发生;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也比较严重等等。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思想上对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基层防范控制能力薄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不力;三是有的治党、治政、治警不严,甚至成了犯罪分子的保护伞;四是少数地方的少数干部和群众认为民营企业都是靠偷税漏税,钻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空子发的财,因而任意欺凌。

(三)投资融资渠道单一,民营企业融资难

民营经济融资难,企业的发展得不到银信部门的大力支持。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已成为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由于财税政策不平等、民营企业国家鼓励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不配套,使民营企业无法享受三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和财政对国有企业提供的技术改造资金、贷款贴息和其他各种服务,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据调查,贫困山区县大部分民营企业是通过自我积累进行再投资发展起来的。目前,山区县金融部门开展放贷项目比较有局限,大部分民营企业只得从“地下钱庄”和私人手中用高利率借款以及相互担保等途径取得应急资金,大大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营运成本。调查中,许多民营企业认为难以获得政府专项财政资金,难以从银行中获得贷款。调查表明,造成融资困难,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部分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小、实力弱、积累少,自筹资金能力不强,融资渠道单一;二是民营企业不稳定性较大,银行“怕贷”、“慎贷”;三是银行贷款实行抵押和担保制度,但很少有单位或个人愿为民营企业提供担保;四是融资成本太高、贷款审批手续繁杂、拖延时间长、办事效率低;五是信贷员怕追究责任,贷款积极性不高。国有企业在兼并破产中形成的呆、坏账可以冲销,责任主要在国有企业;但如果把钱贷给民营企业则责任重大,一旦发生呆账、坏账,则会怀疑经办人是否受了贿,经办人还将面临连带经济赔偿责任,甚至有下岗的危险。

(四)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落后

贫困山区县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除了上述外部原因外,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调查表明,贫困山区县大部分民营企业属于快速“爆发”式的,管理多属于家族式的,且部分民营企业家的自身素质不高、视野不开阔,一切围绕着“利益滚动”的短期化经营行为现象比较普遍,缺乏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动力。一是起点低、规模小、整体经济实力不强,骨干龙头民营企业屈指可数。二是档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民营企业发展基本局限于本地资源型产业和传统产业,由于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导致民营企业产品普遍呈现出“四多四少”:即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一般性产品多,名优特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出口创汇产品少。三是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发展壮大意识不强。贫困山区县大部分民营企业仍沿袭传统的家长式、家族式和作坊式的管理模式,经营管理上有很大的漏洞,缺乏竞争机制或者是经营管理战略,没有明确的目标,决策随意化,企业发展无长远规划,企业经营常常是“四面出击”或是“一哄而上”,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山区民营企业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调查表明,多数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属丈夫当家,妻子管钱,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干活的家族式企业。而且,即使是由原国有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造成的民营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健全,更没有落实,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此外,“小进则满”、“小富即安”思想比较普遍,贫困山区县不少民营企业实现温饱以后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有的企业甚至故步自封,不愿合作,难以发展壮大。四是人才奇缺,政策法律观念淡薄。贫困山区县民营企业职工队伍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缺技术骨干、缺管理人才、缺营销能人的现象。据调查,山区县域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文化的占0.95%,高中文化的占31%,其余的均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大部分民营企业不注重培养人才,在人才使用上短期行为严重,重使用,轻培养,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法制观念不强,一方面,少数经营者掺杂使假、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严重影响了自身信誉。另一方面,依法自我保护不够,出钱消灾、怨怨相报、以黑吃黑现象时有发生。职工的工资福利、劳动保护和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等权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使员工存在后顾之忧,对企业缺乏信赖和归宿感,企业对职工没有形成凝聚力,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速发展山区县域民营经济的对策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彻底打破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禁锢

贫困山区县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文件精神,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及“个体私营企业主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等论述的深刻含义,真正从姓“社”姓“资”的误区中走出来,要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从现实情况出发,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行“不看成分,看发展”、“不看性质,看贡献”的政策,要象对待国有、外资企业那样一视同仁、一律平等。要做到:工作上“放手”,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放开手脚发展,形成与其他经济成分竞相发展的局面;机制上“放活”,立足于创新,着力于搞活,以灵活的机制激发主体创业,以创新的手段增强其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发展上“放胆”,鼓励民营企业家敢试、敢冒、敢闯,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论高低,从而促进私营经济加快发展,扩张规模,提高效益。

(二)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机制,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营企业的产权,个人的私有财产需要法律来保护,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因此,山区县要进一步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强化执法刚性,加强民营企业的保护工作,使民营企业家吃上“定心丸”,安心大胆创业。同时要坚决清理、废止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行政法规及规章、政策,抓紧时间制定保护民营企业的条例,尽快出台引导和约束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文件。要落实执法责任,明确执法部门及政府各职能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职责。对向民营企业敲诈勒索、乱收费、乱罚款、强买强卖及破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人和事,必须坚决及时地追究处理,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金融部门要积极开办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各种贷款业务

金融部门应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借贷机制,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建立专门以山区县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在原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中小企业信贷部的基础上成立专门银行或赋予县级农村信用联社新的职能,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二是金融部门通过适当方式放宽民营企业贷款的抵押条件。可实行无形资产,动产资产抵押贷款,允许企业以信用、品牌贷款抵押等,降低申贷“门槛”。三是对山区县银行、信用社要适当放宽信贷政策,扩大授信额度并简化贷款手续,以满足山区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

(四)发挥财税部门职能作用,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贫困山区县财税部门要从重国有轻民营的观念上转变过来,要按照“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域,不分隶属关系”的原则,在开放投资领域、政府专项资金扶持及提供各种服务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是在财政专项资金安排上要不分国有还是民营,只要投入的目标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要大力扶持其发展,使民营企业享受到国有企业的扶持待遇。二是建立财政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山区县财政虽然是“保吃饭”的财政,但也要立足“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山区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培植壮大财源。每年可从国有资产处置收益、县级预算外资金和回收的本级原发放生产周转金中按百分比提取部分资金,作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贷款贴息和担保贷款等。 三是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调整现行的税制,合理确定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应在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的原则下,适当调整现行税收制度。对在山区贫困县投资办厂的民营企业,要同样享受三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切实降低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四是投资开发建立民营经济科技园,为发展高科技的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五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民营企业的劳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财政要适当安排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就业、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六是培训好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帮助企业建制、建账,加强财务管理;帮助企业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努力降耗增效,增加企业收入。七是强化政府收费管理。坚决取消不利于山区贫困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收费项目,切实减轻民营企业的负担。另外,由于山区闭塞,还要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产品、市场及信息服务,不断帮助企业创新改革,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五〉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民营经济做强做大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我国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融资困难、服务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等主要问题。制约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科学地认识这些问题,本文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提出了相对应的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方式需要改善。民营企业创立之初是以家族形式出现的,多数企业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形式日益复杂,家族式管理的弊端不断的暴露出来。亲情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矛盾,私营企业的发展是追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家族成员的个人利益,阻碍了企业的重组,妨碍制度化管理的实现。决策水平与发展要求之间也存在矛盾。私营业主一人独揽决策权,缺乏相应的制约和民主。落后的家族式企业很难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缺乏有效的用人机制。

2.信贷融资渠道不足。我国民营经济产权运行的外部制约因素较多,阻碍了规模扩展的速度。对民营经济国家已经有了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但目前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阻碍了民间资本运营的正常进行。我国民间资本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缺少融资渠道,抑制了民营企业的扩张。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民营企业“入市”有于市场本身的局限性很难实现,民营企业从国有机构获得融资的态度一直不是很明确,民营经济承受了更大的风险。

3.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民营企业起点低,大部分l展时间不长,投资布局不合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含量低,主要是技术模仿、产品仿冒,劳动密集型企业仍占主导地位。是突破性的原始创新,且经营风险较大,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小,没有摆脱小企业的经营状态,缺乏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存量不足,抵御风险的能力差。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意愿不强,国家层面的技术支持明显不够制约了企业的扩张能力。

4.产权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民营企业的资产是靠业主投资积累的,产权主体带有亲缘色彩,产权结构具有明显的单一性。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没有形成多元化,没有达到产权的可流动性,与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很大的差距。民营企业大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影响了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单一的产权结构直接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要进行产权制度的创新。

二、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1.大力完善民营企业的管理方式,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完善民营企业管理体制,逐渐使用现代的管理模式,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用人限制在了亲属的范围中,企业整体团队知识面较窄,导致人力资源短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决策质量。因此,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人才,加强现有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促使管理体制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管理创新能力。

2.优化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积极向民营企业宣传金融产品,积极开展票据融资业务,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提供财务管理、结算、汇兑等多种服务。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等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创造有利的外部经营环境。投资经营高新技术,安排财政贴息,提供风险投资支持。建立公共产品的合理价格机制,保证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回报。

3.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民营企业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及时调整思路,审时度势,提高投入产出比例,加快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应用高新技术,现实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尤其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技术要逐步的淘汰。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采用先进的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4.建立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系。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明晰的产权制度能激励投资者进行最有效地生产,竞争给企业带来了强大的动力。自由竞争市场机制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的正常运转和公平竞争离不开规范的法律,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同时也确保利益不受侵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体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地民营经济均呈稳步发展的态势。成为国家经济的增长点,地方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依托。但是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和问题,本文针对主要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有效对策。民营经济应把握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必须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法制环境,毫不动摇地支持其加快发展。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大活力。

参考文献:

[1]厚华玉.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章,2014(11).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篇3

从总体上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都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扶持措施,但是也应看到,在一些地区、部门,尤其是公务员队伍中,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已成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了解情况,剖析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显得十分必要、甚为紧迫。

一、社会上对民营经济的总体评价

日前,市工商联围绕如何认识民营经济,怎样看待民营经济人士这一新出现的特殊群体,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查研究。调查采取发放问卷调查、专访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重点在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职工、普通市民和民营企业主中开展调查。调查共发出并收回问卷100份,内容涵盖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发展现状,以及对民营经济人士、民营企业管理和分配状况进行评价等多方面的调查内容。从调查结果分析,社会对民营经济及其人士的总体评价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多数被调查者对发展民营经济持有正确的认识,反映了社会认识的主流是积极的。在调查中,认为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长期国策的占64%,认为民营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占62%,认为应大力发展和现阶段发展不够的,分别占64%和71%,认为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能长期并存和互相促进的,分别占53%和60%。这些数据,从正面充分佐证了上面的结论。

(二)多数被调查者对民营经济人士持肯定态度,反映了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得到了社会的尊重。调查数据显示,有69%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民营经济人士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55%的人员认为多数民营经济人士能够依法经营,还有42%的人员认为多数民营经济人士是靠诚实劳动、合法致富的。

(三)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民营企业具有较强活力,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反映了社会对民营企业重视程度的提高和独特灵活机制的肯定。在设定调查问题时,我们把民营企业与公有制企业进行了询问比较,71%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55%的人员认为民营企业责权利明晰,54%的人员认为民营企业比公有制企业更重视人才作用的发挥。

(四)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民营企业和人士,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反映了社会对民营经济作用的认同。据调查统计,59%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民营企业在分配领域,能把积累资金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44%的人员认为民营企业职工的收入比较合理,34%的人员认为多数民营经济人士能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45%的人员认为民营经济起到了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开展专题调查,值得欣慰的是社会上对民营经济的总体评价还是比较乐观的,正确观点仍上占主导地位,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尚存不足,反映在已经有了明确定论的观点上。发展民营经济是党和国家的既定政策,并写入国家宪法,但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被调查人员依然坚持僵化错误的认识观念。如把发展民营经济看作是权宜之计的仍占16%,同时10%的人认为这项举措弊大于利。9%的人认为民营经济起不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18%的人怀疑民营经济能与公有制经济长期并存发展。26%的人认为目前民营经济发展过快,动摇了公有制经济的基础,甚至还有33%的人要限制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对民营经济人士的认识有失偏颇,反映了社会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民营经济人士的评价上,从调查数据看,仍然认为民营经济人士是剥削者的占29%,认为民营经济人士靠偷税漏税致富的占26%,认为多数民营经济人士不能依法经营的占15%,认为民营经济人士为富不仁的占16%。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社会上仍有为数不少的人员,对民营经济人士的主体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缺乏深刻全面理解。

(三)社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有较大差异,国家公职人员在这方面的认识尤其令人担忧。这次调查,我们分别向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各发出问卷35份,两者差异列表反映:

表中正反两组数据表明,虽然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接受调查的人数相同,但在回答正确性方面私营企业的比率明显高于政府部门,这是令人费解的,也是让人感到忧虑的。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社会阶层以自己的劳动、知识、技术和资本创造了社会财富,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为社会进步、祖国富强贡献力量,他们与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一样,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作为执行政策的国家公务员,应该思想解放程度更高一点,与时俱进的观念更强一点,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真正为发挥政府职能、开拓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

(四)民营企业主接受调查的态度暧昧,反映了一些经营者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开展此次专题调查,我们特意选择了20家规模不等、性质不同的民营企业召开座谈会。这些企业的资产规模大到十几亿,小至几百万,从业人员多则近千人,少的20余人,多数企业还荣获过国家、省、市各类先进奖励,但在得知调查内容后,他们表现出的态度比较冷淡,配合调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高,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民营企业主对涉及到自身的敏感理论问题心存疑虑。

三、几点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这些科学阐述,都为我们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思想动力和政治保证。但时至今日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问题上,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模糊认识,这方面问题不解决或解决的不好,会极大地阻碍和制约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开展以民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学习讨论。要针对民营经济认识方面存在的错误观念和不正确的认识,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迅速掀起对民营经济认识问题的大讨论,逐步引导全社会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思想观念有一个质的飞跃。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同时在去年开展“解放思想、优化环境”的基础上,今年又全面启动“文明诚信”的建设活动。我们要通过学习讨论,加大思想解放的力度,自觉地把思想认识同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一切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革除,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冲破,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

(二)宣传民营经济的战略意义和重要作用。要加强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宣传力度,深化全社会对民营经济正确认识的理解。近几年来,民营经济对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率越来越大,2002年民营经济实现国税收入10486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实现地方税收入5219万元。与此同时,民营经济已成为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渠道,去年,共安置下岗职工3007人,目前在民营企业从业的人员已达20万人。当前全国、全省乃至我市的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实体,在解决就业,稳定社会方面已占据半壁江山,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另外,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迄今为止,已有86户民营企业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国有集体改制,从而承担了几十年来国有、集体企业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这些改制企业,因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并进行了体制和机制创新,使改制企业纷纷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如安瑞科、新奥燃气、华运、神风、黄山毛纺等企业在实行或参与改制后,实现了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在2002年全省民营企业百强排序活动中,我市华运、神风、安瑞科、新奥燃气、环亚、百惠、天洋、凯得等15家民营企业榜上有名。其中3家为民营科技型企业。

实践充分证明,利用国内民间兴办的民营经济,符合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旺盛的机制活力,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振兴蚌埠经济的希望所在。宣传中一方面要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重点是国家公务员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错误认识,为发展民营经济依法行政,提供优质服务,真正成为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者、宣传者和实践者。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经济模式转型;民营企业;管理体制;创新发展

引言

民营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它在推经改革开放的进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拉动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时期,经济发展模式、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生产要素结构等都在进行这调整,而在这一环境之下,民营企业的管理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一、经济模式转型的含义

经济模式是指经济主体在运行中所呈现出来的总体性、本质性的特征,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市场资源的配置方式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处于经济模式转型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会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例如如经济的增长与模式的转型高度融合,并且增长速度的快慢直接依赖于转型的成功与否;发展与治理相交织,转型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各个要素,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全局;在信息时代,技术因素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因此,经济模式转型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也愈加紧密;国内外市场的交流,推动了经济模式的转型,同时也使得转型的双向影响更加明显。

二、经济模式转型下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现状概述

进入新时期,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讲,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国内外生产、流通市场化的程度也不断加深,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使得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同时由于人类在工业时代掠夺性生产,导致了地球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而这些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得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微观经济层面来讲,在市场的调价下,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就使得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市场利润的瓜分之中,而日益压缩的利润空间,使许多民营企业的经营难以为继;与此同时,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众多同类商品中,消费者的选择空间逐渐扩大,他们对于品牌的忠诚度也呈下降趋势,而这种买方市场的形势必然增加了企业品牌经营的难度。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宏观经济上看,还是从微观经济上看,经济模式的转型都给民营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及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改革开放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兴起注入了活力,在这一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它们的经营体制通常较为灵活,且没有国有企业的各种发展包袱,因此能够迅速地融入市场竞争之中,并从市场中获得必需的发展资源,进而获得经济效益,拉动社会就业,推动经济增L,而民营企业之所以会取得这些成就,主要原因就在于其清晰的产权结构和明确的权利责任划分。但是从上面的叙述,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转型时期,单纯地依靠生产要素投入来实现经济发展,获取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而传统管理体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的束缚也日益明显。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民营企业该走向何方,如何才能实现民营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家、政府、乃至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虽然在这一特殊时期,许多民营企业也有意识地开始了管理体制的调整,但是改革的效果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就在于民营企业管理体制中的以下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三、经济模式转型下民营企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的问题并不是由于外加环境的变化而出现,这些问题就存在于体制之内,也就是说,在民营企业形成管理体制之时,这些问题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所呈现出的形式不尽相同,如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的高速、甚至野蛮的增长,使得管理体制内的许多问题在经济利润中被掩盖、消化,而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市场资源结构出现了变化,而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短板”必然会暴露出来。从目前的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分析,这些“短板”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以及品牌管理等方面。

1.民营企业股权结构的问题。

公司的股权结构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企业只有建立了清晰的股权结构才能够解决利润归属问题,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多数都属于家族企业,这些家族成员按照投资比例划分股权,从而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形式。但是这种结构却存在着严重的股权模糊的问题,即许多民营企业的集体资产和个人资产划分不清,这就使得他们在利用企业资产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束缚,进而出现了随意支配企业资产的情形,而这种股权不清晰的问题使得民营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障碍重重,如许多投资者对民营企业管理者在利润划分上存在质疑,从而刻意避开了对民营企业的投资。

2.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问题。

法人治理结构依据所有权和治理权相分离的理念,用法人治理结构代表企业的所有者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决策的科学性,进而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前面已经提到,我国目前的民营企业多数为家族企业,而由于投资的集中,使得家族成员直接进入了企业的管理层,因此目前民营企业存在着治理结构不健全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目前许多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在长期的治理习惯的束缚下,不愿意进行公司结构的调整;其二,一股独大的情形在民营企业中比较普遍,许多民营企业不设立“三会”,这样就是的管理层在制定决策时往往独断专行,从而使得整个治理过程带有浓重的“人治”色彩。

3.民营企业品牌以及人才管理方面的问题。

由于股权的模糊以及治理结构的不健全,导致了民营企业无法从长远的角度制定发展战略,而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品牌管理和人才的培养。从品牌管理上来看,由于缺乏品牌竞争意识,许多民营企业缺乏品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不能利用品牌形成无形的资产,从而导致企业只能在低效率的竞争中,获取微薄的利润;而在人才培养方面,由于家族力量的干预以及认识上的误区,许多民营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训方面并不积极,在经济模式转型时期,人才的竞争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地发挥,从而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实现民营企业管理体制创新的策略

在经济模式转型时期,民营企业管理体制中的矛盾已经暴露无遗,因此为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保证民营企业继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就必须从企业管理体制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出发,并结合上述问题,用创新的发展理念,实现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

首先,优化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关系着利润分配,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民营企业股权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股权结构策略。在优化股权的过程过程中,民营企业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合理划分家族财产和企业财产,即企业应该按照投资人的投资比例确定清晰的股权,以避免管理人对企业资产的滥用;其二,合理划分企业与员工之间利润配置比例关系,即民营企业应该本着保证员工权益,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原则,发挥人才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其次,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理念就是利用制度管理扭转权利集中所带来的决策失误的问题,因此民营企业在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公司法》中关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条款要求,结合股权配置比例关系,合理设置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从而实现由民营企业家个人管理向法人的转型;另一方面要坚持渐进性原则,逐步推动结构的转变,以避免简单粗暴的结构调整对企业带来的冲击。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在经济转型中做出科学、民主的发展决策。

再次,重视品牌管理。“没有品牌,企业就没有灵魂;没有品牌,企业就失去生命力。”在经济模式转型的条件下,品牌是企业的标签,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现代企业竞争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民营企业应该注重对品牌的管理,利用品牌提升企业的市场信誉,进而提高竞争力。民营企业在落实品牌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对品牌的打造,并加大对品牌的投入;另一方面要注重品牌的创新,即通过个性化的品牌设计,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以及忠诚度。

最后,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信息社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民营企业要想实现经济模式的顺利转型,就必须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一方面做好人才的引进工作,即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利用合理的激励机制,将市场上的优秀人才纳入到企业管理之中;另一方面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即通过人才培训、技术研发以及沟通交流等手段实现对人才的素质的培养,进而有效地激发人才的发展潜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五、Y论

总之,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曾以机制灵活的管理体制获得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进入到经济模式转型时期,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时展的趋势看,推进民营企业管理体制在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品牌管理模式以及人力资源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是保证民营企业在新时期,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关键,也是实现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召敏,赵曙明.转型经济下民营企业的制度支持、任务导向型战略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研究[J].管理学报,2016,03:385-394.

[2]李召敏,赵曙明.关系导向型战略领导、人力资源柔性与组织绩效――基于转型经济下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04:73-89.

[3]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课题组,王志刚.影响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3:46-52.

[4]贺中辉.经济新常态下民营经济的发展策略探讨[J].管理观察,2015,07:136-137.

作者简介: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国民经济;管理模式;企业资金;社会保障;融资环境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72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2-000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2.00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等新形势下,竞争力相对较弱的民营企业多数处在艰难发展的阶段,很多企业也尝试着改革,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仍然存在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等方面做以下分析与探讨。

1 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

1.1 持续带动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迅猛发展。目前,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0%。在很多欠发达的县市区域内,民营经济创造的税收已经超过国有经济,占当地财政收入的50%以上,成为当地的主要财源。实践证明,凡是民营经济发展较早、较充分的地区,其市场发育就相对较快,经济发展就更具活力。民营企业经营灵活,劳动用工制度、薪酬分配制度均可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自主决定和调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也持续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1.2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的稳定

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了一部分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所做的贡献巨大。就目前来看,中小企业创造了超过75%的城镇就业岗位,新增就业人员中70%以上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就业机会中的80%都是中小企业创造的,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1.3 具有明显的技术创新优势

中小民营企业具有“船小好调头”的先天优势。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小企业为社会创造了66%的发明专利、74%的技术创新、82%的新产品开发,民营企业产权清晰,可充分地调动创业者创业的热情和聪明才智。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今天,中小民营企业已突显其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

2 中小民营企业目前的处境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大量的中小企业停工,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民间资金借贷问题频发,使得中小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企业生存面临更多的挑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2.1 企业家现有素质很难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当代中国民营企业家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管理能力很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对“继续教育”概念更是模糊不定,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学习力度不够,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等问题;对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管理及法律知识所知甚少,还未意识到知识水平与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对整个企业从文化建设到企业整体素质提高都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2.2 中小企业管理模式较落后,人才的引进和留用困难

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化管理,管理模式较落后,在企业内部都是企业家个人说了算,缺乏商量和讨论,缺乏全局观念,考虑较多的是自身利益。企业家的这种陈旧的思想使得外来人员无法得到足够的信任,升迁的空间极小,很难实现自身价值。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家族化管理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出现了人才的引进和留用困难,很难吸收到高素质的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企业的制约日益严重。

2.3 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缺乏、融资难问题突出

中小民营企业资金问题严重地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从我国的金融大环境来看,真正为民营企业提供并落实的优惠政策并不多。尽管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正在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财务信息缺乏透明性,使很多银行和投资商对这些企业缺乏足够的信心,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正规融资渠道不畅,非正规融资又给企业造成很重的财务负担,使企业由于缺乏资金而丧失了扩大再生产和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4 中小民营企业社会保障存在体制不健全的问题

与国有企业相比,中小民营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率普遍较低,各险种参保的状况也参差不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民营企业家为了减少成本获得高额利润,不为或者尽可能地少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第二,大部分劳动者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相当淡薄,极度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民营企业的社保参保率普遍不高,不缴或少缴社保费的状况大量存在,极大地损害了民营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也制约了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转,不利于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

3 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宏观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小民营企业生存面临更多的挑战。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信贷紧缩、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仅靠企业一己之力难以达成,要从根本上改善中小民营企业的现状,需要政府、企业一起努力,共同完成这一目标。

3.1 基于政府层面的对策

3.1.1 改善金融环境,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人民银行应积极运用信贷政策支持企业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促进信贷结构调整,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相关政府部门也可以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允许的条件下,对符合我国行业政策发展的产业,在贷款方面给予一定的贴息支持,多方面、多渠道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银行方面还可以尽量减少繁琐的贷款手续,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实惠。

3.1.2 增大税收优惠。我国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普遍存在优惠税种有限、优惠方式单一等特点,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相关部门可以对企业在费用支出中用于科研开发、引进人才方面的支出适当给予税收优惠,通过“减免税”等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为企业带来直接实惠。税收优惠体现了国家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的精神,对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3.1.3 充分利用“新三板”政策,使企业健康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使更多的“优质”中小企业能够上市。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能够为企业带来以下好处:第一,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第二,便利融资,企业挂牌后可实施定向增发股份,提高信用等级,帮助企业更快融资;第三,实现财富增值,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在资本市场进行流通,实现资产增值;第四,有利于完善公司的资本结构,还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在带来资金的同时,优化股权结构,促进公司规范发展。

3.1.4 推广PPP模式。PPP,即公私合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测算,到2020年,与城镇化相关的融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按照新一届政府对地方债务治理的框架,要应对未来几十年城镇化的资金缺口,PPP模式被委以重任,民营企业也参与到公共基础建设中。这种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为民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3.1.5 改善社会保障体制。社保体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职工“参保率”低,应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借助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的良好氛围;第二,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社会保障的监督管理,相关政府部门加大民营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出集体谈判之优势,督促企业依据法律规定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第三,要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劳资双方的社会保障意识,建立相应的激励、惩罚机制,并切实落实好各项政策机制,进而提升民营企业员工的参保率,使中小企业走向正规。

3.2 企业自身层面的对策

3.2.1 找准企业发展方向,办出企业特色。作为中小企业,一定要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天然优势,从自身特质出发,找准定位,不断创新,不断总结,办出企业特色。企业发展要有长远目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聘请专家加以指导,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这样才能抓住市场、赢得市场。

3.2.2 提高人才意识,改善用人机制。面对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革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民营企业应改变陈旧的观念,加大对人才方面的投入。企业间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吸纳人才,为人才创造良好的施展环境,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应制定科学的人才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良好的企业用人理念,对待企业员工要一视同仁,尊重员工的需求,关心员工的生活状况,尽量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完善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能够促使企业在用人方面更加灵活,可以吸收和留住更多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2.3 改善管理模式。中小民营企业应加强对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方面的建设。民营企业家通过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来突破传统理念的制约,在一定阶段应果断地抛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民营企业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经济的发展,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改进、总结和提高,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的现代科学管理模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起步较晚,在发展中存在来自政府和企业自身的诸多问题,只有深度剖析民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推动中小民营企业长期、健康地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姜君娣.浅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成因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

[2] 卓建承.民营中小企业生存现状略论――以茂名市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为例[J].南方论刊,2015,(12).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思考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而市场的生存法则一直都是能者上,弱者下,所以从我国整个经济环境来看,民营企业要想发展需要面临很多的挑战和竞争,所以民企需要不断地改变生存策略。我国民营企业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双重调控下生存,生存空间艰难,这就促使民营企业需要改革。从改革的层面来看,首先需要的是对管理问题的改革,而财务工作又是民企的重点,所以需要改革的自然就是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民企更好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1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出现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很多政策都有所改动,在这个时间段,就是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的最好时期,而很多民营企业也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还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也减少了社会矛盾的存在。虽然民营企业发展很快,但是它自身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民企的发展基础处于弱势状态,其中财务管理问题,就是一直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财务管理关系着民营企业的生死存亡,决定着民营企业的资金流动,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计划,由此可见财务管理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但是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不是只依靠财务部门来完成的,需要所有部门以至于整个企业来配合,大家相互合作,共同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但是现在很多民营企业的领导者财务管理的意识淡薄,或者说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这就造成财务管理工作出现虚假现象,加上企业的工作制度不完善,对员工的约束力小,所以这更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是必然存在的。

2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2.1民营企业管理者不重视财务管理

现在我们能够看出很多民营企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展起来的,所以其生存模式和管理模式就是以家族的形式存在的,这种家族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家族式的企业因为都是亲戚关系,所以在管理方面经常由于亲情原因受到阻碍,而企业负责财务管理的人也是亲戚,所以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自然是以领导者为主,依据领导者的决策和意思去做工作,这期间必然会出现不真实的财务管理问题,这种不依据制度办事的作风一直都是民营企业的一个管理问题。

2.2企业对财务工作的管理不科学

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对资金的管理是否科学完全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存问题,错误的资金流通出去,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严重威胁着企业的生存,更严重者直接会给企业带来破产的局面,所以企业的资金问题需要科学的管理,这个时候财务管理也需要科学,只有科学的分析企业的问题,科学的管理财务工作,才能促使企业正确面对存在的风险,为企业的所有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由此可见企业应该科学合理地对待财务管理工作。

2.3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民营企业因为属于个人私营的企业,所以资金的来源有限,一般都是个人通过集资或者融资而来,但是毕竟这种资金是有限的。虽然就目前形势看国家对于集资、融资方面有一些政策,但是主要针对的是事业单位,而真正针对于民营企业的很少,所以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很多民营企业由于向银行借款的条件不够,所以大都采用高利息的融资来进行资金的收集,但是这种方式会加重企业的负担,而且企业需要承担很高的风险,管理者一个决策的失误就可能造成整个企业的破产,所以民营企业的生存很困难。

2.4国家支持力度不够

现在民营企业都是私人投资经营的,与事业单位和外资企业相比较,国家所给予的优惠政策很少,所以所要承担的风险就会增加,可以说民营企业没有很有利的国家政策作为发展的依靠。加上民营企业筹资困难,在经营上的花费要比事业单位大,所以民营企业的发展阻碍很大,经营者作出决策更是需要很认真,一旦出现问题,资金上就会出现问题,风险就会显现。

2.5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

民营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资金少,人才力量不足,所以在经营过程中一直都要缩减成本,而很多民营企业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所以他们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是代管,因为不专业,他们的财务一片混乱,信息不真实、核算不准确、资金流通账目不清晰等问题一直存在,这样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影响资金的流通,更影响企业的发展。

3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特点,导致企业领导者不想受到制度的限制,一贯想自己说了算,使得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是流于形式。其次,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很多企业认为企业的发展前景怎样,取决于生产和销售,只要生产的产品多,销售的产品多,自然利润就多,而结合市场经济来看,这种思想是落后的,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最后,对国家金融政策分析不到位。当前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政策虽然少,但是随着民营企业的壮大,民营企业的地位在国家中逐渐提升,国家已经意识到民营企业的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逐渐在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落实优惠政策,但是很多民营企业都忽视这个,对政策了解少,或者有的人根本直接忽视,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

4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4.1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现在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一直都是不健全的,没有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工作就没有依据,所以民营企业首先要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要做好分工和规定,明确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结合现在社会科学的管理理念来对财务部门进行管理。管理者也要主动提升自身的素质,对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做好防范,提高自身的处理能力,促进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完整。

4.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素质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情况,影响企业的发展。而财务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和业务素质,还有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法律意识,企业都应该一起抓,定期进行考核培训,制定奖励和惩罚制度,对于优秀管理者企业应该主动提拔。企业要聘用合格的、业务能力强并且懂管理的财务管理人员。并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样做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好的发展。

4.3积极主动扩宽企业融资集资渠道

企业主动增加其融资渠道,可以为企业吸纳更多的资金来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现在很多企业都是股份制,所以企业应该对股份制度进行改革,依据自身的条件,来争取更多的融资金额,这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资金量,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4.4主动培养人才,吸纳人才

人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不管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企业的员工,都应该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因为一个企业的人才数量可以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企业中管理者应该依据每个人才的特点来分配工作,尽可能的把每个可以使用的人才都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发挥作用,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

5结语

现在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带动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解决了一些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现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不只有民营企业自己关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民营企业想要发展得快,发展得好,就需要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财务管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重要的问题所在,所以民营企业就要不断地吸收好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创新,在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只有创新才能保证民营企业一直处于发展的优势地位。

作者:曹名凤 单位: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昳丽.浅谈中小企业营销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03).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篇7

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困扰了其发展。

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有着经营灵活、市场适应性强等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体制和所有者性质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民营中小企业只能在狭小的生存空间存活,融资难等资金匮乏问题制约着其发展壮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发展实力的严重制约。民营中小企业由于其资产数量较少、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以及经营业绩不稳定等因素,使其融资渠道和融资资金相对有限。很多民营中小企业只能依靠银行的等金融机构来获得信贷资金,但从银行角度来权衡,为了保障贷款资金的安全,往往存在不愿对其发放信贷资金。这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

(二)缺乏信用担保体系的保障。在我国现阶段,民营中小企业获得外来资金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但又由于其自身发展的限制,银行往往不愿或贷给其很少的款项,双方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信用保障。在国外很多国家建立起了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具有保障性的纽带。然而,在我国由于担保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体系建立不完善等情况,使这一既能较低银行贷款风险又能促进企业融资的途径受到了限制。

(三)我国银行系统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目前,我国银行系统存在国有银行资金充裕,缺乏竞争,往往存在把目光盯在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上,忽视中小民营企业的情况。

二、 解决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分析

融资难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社会的多方配合,包括企业自身、政府和金融机构等。

(一)从企业角度,要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对于众多民营中小企业而言,提高其融资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于提高自身的素质。(1)加强企业改革,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自身应该树立起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步伐,使其发展壮大的过程是科学的、有规划的。同时,应在企业内部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通过规范和提高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来提高企业实力,使其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经营效益越发突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2)企业应树立起守信的文化意识。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信用经济,企业只有坚守信用、赢得良好的口碑,才能巩固和扩展融资渠道,获得较大的信贷金额。

(二)从政府层面,要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民营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较为突出的作用。政府应加强对其的扶持和帮助,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促使其科学发展。(1)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为企业和银行间合作提供“桥梁”。(2)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府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和税收政策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三)从银行角度,要改进其服务水平。市场经济注重效益,也注重公平。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充裕的资金支持,这离不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扶持和帮助。金融部门应转变观念,在贷款等政策上讲究公平、一视同仁,使民营中小企业和国营企业享受同等的待遇。(1)通过货币政策来扶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如增加中小金融机构再贴现数额,使众多民营中小企业熟悉和运用票据贴现业务获得融资金额、降低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使其的成本负担有所减轻。(2)提高银行服务民营中小企业的水平。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开发适合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积极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三、结束语

融资是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民营中小企业已逐步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推动经济、创新技术、安置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企业自身,都应该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帮助民营中小企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十一.经济转型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4).

[2] 朱晓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04.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民营经济 宁晋县 对策 建议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省经济结构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成分。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我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县域民营经济也出现了管理水平低下、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一些问题,探讨进一步提升我省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基础和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宁晋县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宁晋县经济形成了光伏、生物制药、盐化工三个新兴产业和电线电缆、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三个传统产业,六个产业链条完备、基础雄厚,各自优势突出,互补性较强,产业机构相对合理,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盐化工。依托在我县东北部地下蕴藏的千亿吨盐矿资源,谋划建设了盐化工园区,列入了国家和省市“十二五”规划。入区企业30家,计划总投资390亿元,项目50余个,已开工企业21家,其中4家已竣工并部分投产。

(六)机械制造。以生产农业机械、水工机械、液压机械和汽车配件为主的省级重点产业集群。2013年,全行业完成营业收入100亿元,上缴税金6500万元。

二、宁晋县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

宁晋县大多数县域民营企业规模小、效益低,自有资金薄弱。而且产业层次偏低,大部分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宁晋县大部分县域内民营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经济基础、人才基础、技术基础和自觉意识,大多以对适用、简单技术的应用为主,且模仿多于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低。许多县域民营经济产业群已经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生产基地,但其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大多是通过模仿引进的,自主知识产权较少,知识产权意识普遍缺乏。

(三)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完善

宁晋县县域民营经济广泛存在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的情况,不少县域民营经济中的企业以横向联结为主,其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低成本竞争优势”,而不是以优良的产品质量、扎实的专业功能和良好的售后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差异型竞争优势”。

三、进一步推进宁晋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在招商引资上,以“宁商经济”促进招大引强。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实际,着力引进一批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的产业链项目。充分发挥宁商作用,依托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宁商分会,设立招商办事处,聘请招商顾问,开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大力支持宁商回乡创业、以商招商。同时,进一步筹建上海、浙江等宁商分会,打造宣传宁晋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平台。

(三)在项目建设上,以“高新精大”增强带动能力。按照“大龙头带动大产业”的思路,着力实施一批高层次、新技术、精密化、大体量的好项目,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提升,夯实发展后劲。

上一篇: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范文 下一篇: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