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理赔管理的主要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12 05:33:41

保险理赔管理的主要措施

保险理赔管理的主要措施篇1

关键词:船舶油污损害赔偿

大部分海运国家加入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国际公约体系①,作为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的美国则制定了国内油污立法。②公约体系和美国油污法均提供两重赔偿主体机制,赔偿范围不断扩大,赔偿限额逐步提高。我国是1992年《民事责任公约》成员国,适用于具有涉外因素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我国现行立法中没有关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专门规定,无涉外因素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我国《海商法》)等国内立法。为适应不断增加的索赔需求,国内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专门法的制订已进入酝酿阶段。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作为特殊损害赔偿法,需解决四个基本问题:适用何种损害?由谁来赔偿?赔偿什么?赔偿多少?规范这四个基本问题的基本制度即适用范围制度、赔偿主体制度、赔偿范围制度和赔偿限额制度。

一、适用范围制度

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立法需对一些关键概念加以定义,以明确适用范围。

1.“烃类矿物油”

对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立法所适用的油类加以定义,需解决三个问题:(1)是否包括动植物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条例》(以下简称我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条例》)第五十二条第三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九十五条对“油类”做出了相同的定义:“指任何类型的油及其炼制品。”这一定义范围非常广泛,烃类矿物油、动物油和植物油都包括在内。鉴于动植物油和烃类矿物油的经营是由不同行业来承担的,而且动植物油所造成的损害小于烃类矿物油,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立法所适用的油类应仅限于烃类矿物油即石油。(2)是否包括非持久性烃类矿物油?从我国船舶油污损害情况来看,虽然非持久性烃类矿物油造成的污染损害没有持久性烃类矿物油那么严重,但也不容忽视。在特定条件下,漂浮在浅水区的非持久性烃类矿物油会对海上环境造成相当大的损害,在发生非持久性烃类矿物油溢出事故后,采取防止污染措施是必要的,应支持对此类措施费用的赔偿。持久性和非持久性烃类矿物油都应包括在内。(3)是否包括燃料舱中的燃油?船舶燃料舱燃油溢出所造成的污染损害不容忽视,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所适用的石油应包括船舶所载货物石油和船舶燃料舱所载燃油。综上所述,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立法所适用于船舶上的“烃类矿物油”,包括船舶所载石油货物和燃料舱所载燃油。

2.“船舶”

我国《海商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没有对与油污相关的船舶加以特别规定,仅有《防止船舶污染海域条例》第四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的一切船舶,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排放油类、油性混合物、废弃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该条例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船舶是“指一切类型的机动和非机动船只,但不包括海上石油勘探开发作业中的固定式和移动式平台。”第五十五条规定:“海港中的军事管辖区及军用船舶的内部污染管理,由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本条例,另行具体规定。”《防止船舶污染海域条例》规定的船舶范围相当广泛,只是将军用船舶排除在外。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立法作为民事损害赔偿立法,其所适用的船舶不仅应将军用船舶排除在外,而且应将政府公务船舶排除在外,所适用的“船舶”限于商业船舶。

3.“事件”

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立法所适用的“事件”应为:造成污染损害或产生污染损害严重危险的任何事故,或者由于同一原因所引起的一系列事故。将污染损害危险包括在内,旨在保证溢油前的防污措施费用能够得到赔偿,污染损害危险的程度应为严重危险。

4.“污染损害”

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立法所适用的损害应为“污染损害”,其定义应为:不论泄漏或排放发生于何处,由于船舶泄漏或排放石油,在船舶之外因污染而造成的损害或损失。包括清污费用、预防措施所支出费用、清污和预防措施所造成的进一步损害和损失;财产损害以及因财产损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油污直接造成的收入或利润损失;受油污损害的自然资源的恢复费用、不能行使受油污损害自然资源的使用权的损失、不可恢复的自然资源损害、自然资源损害估算费用。

5.适用的地理范围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所适用的地理范围是指油污损害发生的地理范围,而不是溢油事故发生的地理范围。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所适用的地理范围应为:发生在我国领海和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临近岸线和专属经济区的污染损害,以及为防止油污损害的发生,在任何地点采取的预防措施。

二、赔偿主体制度

我国现行立法中没有关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主体的专门规定,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以下简称我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九十七条第一款为规范保险人代位行使赔偿请求权,对此作了规定,“对船舶造成油污损害的赔偿请求,受损害人可以向造成油污损害的船舶所有人提出,也可以直接向承担船舶所有人油污损害责任的保险人或者提供财务保证的其他人提出。”仅由船舶所有人及其保险人或财务保证人来充当赔偿主体,不能充分赔偿油污损害,也不能充分转移和分散油污损害。船舶油污损害涉及船舶方和货物方,建立我国油污损害赔偿主体制度,应考虑由双方分担损害赔偿责任,并且各自建立分散损害赔偿风险的机制。

1.民事责任主体制度

我国现行立法中没有关于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主体的规定。确定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民事责任主体,需明确两个问题。首先,是否将货物一方也包括在内?其次,具体的民事责任主体该如何确定?如果将货物一方作为民事责任主体,有利于激励货物一方采取措施预防油污事件的发生,但是,在实践上很难确定具体责任人。不论是将托运人还是将货物所有人作为民事责任主体,对于油污损害的索赔者而言都是难以确定的。确定托运人必须要参考石油买卖合同,而这类合同的签订与他们是无关的。要确定货物所有人也是不容易的。在运输过程中,可能经过转让提单,货物已经几易其主。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的宗旨在于保护油污受害人,将货物一方作为民事责任主体,将使得受害人在确定索赔对象时困难重重,不利于索赔的进行。因而,将船舶一方确定为民事责任主体是可行的方案。

关于具体的民事责任主体,1992年《民事责任公约》确定为船舶所有人,原因在于船舶所有人容易认定,对于索赔者而言,确定赔偿义务人无疑是索赔的首要问题。而“船舶经营人”的概念是含糊的,其定义难以确定,不便于适用;而且,将民事责任人确定为船舶经营人将使得证书的提交和更新变得频繁,从而增加公约成员国的行政管理负担。1992年《民事责任公约》进一步明确地将船舶所有人的服务人员和人等六类人员排除在责任主体之外。美国《油污法》将民事责任人确定为造成污染的船舶一方,但具体的民事责任人却与《民事责任公约》不同,包括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或光船承租人,如果船舶的所有人、船舶经营人或光船承租人能证明,溢油或溢油危险和由此产生的清污费用和损害完全是由第三方的作为或不作为所造成的,或完全是由于其作为或不作为与不可抗力或战争行为所共同造成的,该第三方应被视作民事责任人。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光船承租人都可能参与船舶的经营活动,将他们作为民事责任人,会激励他们避免溢油事件的发生,而且一旦发生溢油事件后能迅速采取清污防污措施,能够充分发挥侵权法的损害预防功能。《燃油公约》将船舶的登记所有人、船舶经营人和管理人、光船承租人确定为民事责任人,他们对燃油污染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民事责任主体的确定宜借鉴美国《油污法》和《燃油公约》的规定,将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和光船承租人作为民事责任主体,以激励他们避免溢油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溢油事件后能迅速采取清污防污措施。民事责任主体在无过错责任基础上对油污损害承担连带责任。在油污事件发生时,或者如果该事件包括一系列事故,则自第一次事故发生时起,船舶所有人应对该船舶因此事件所造成的任何污染损害负责赔偿。

2.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我国当前立法中没有广泛建立船舶油污强制保险制度,船舶投保油污责任险完全本着自愿原则。由于船舶方油污责任保险意识淡漠,保险市场油污责任保险服务还不完善,我国不适用1992年《民事责任公约》强制保险规定的船舶,大多没有取得油污责任保险,这些船舶一旦发生油污事件,没有责任保险人作为赔偿主体,民事责任人赔偿责任的履行得不到保证。为保障民事责任人赔偿责任的履行,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立法有必要建立强制保险制度。保险金额与民事责任最大限额一致。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或光船承租人负有取得财务能力证书的义务,政府主管部门签发财务能力证书的前提是船舶登记所有人、船舶经营人和光船承租人取得油污损害责任保险。每一船舶的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和光船承租人只需取得和保有一份财务能力证书。财务能力证书的领取和保管人为船舶经营人。

建立强制保险制度的另一重大意义在于,保证索赔者享有向油污责任保险人直接索赔的权利,保险人享有与民事责任人相同的抗辩权。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国际公约和美国《油污法》明确规定油污受害人对责任保险人的直接索赔权。我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九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对船舶造成油污损害的赔偿请求,受损害人可以向造成油污损害的船舶所有人提出,也可以直接向承担船舶所有人油污损害责任的保险人或者提供财务保证的其他人提出。”上述规定应是源于《民事责任公约》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我国目前提供船舶油污责任保险的机构主要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公司)和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人保财险公司“沿海内河船舶保险油污责任附加险条款”第四条第一款规定:“被保险人必须先行付清或解除由于被保险船舶油类的泄漏所产生的费用和责任。”“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保险条款2003”第八条第五款规定:“除非本协会董事会另有决定,会员根据投保条款向本协会取得有关责任、费用的赔偿前,必须首先履行那些责任和付清费用。”上述保险条款排除了受害人对保险人的直接索赔。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立法应明确赋予索赔者向油污责任保险人直接索赔的权利。

3.赔偿基金制度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公约和美国油污立法均建立起赔偿基金制度。由石油货物所有人缴纳摊款建立赔偿基金,充当继民事责任人及其责任保证人之后的第二重赔偿主体。通过由污染人缴纳摊款或税款建立赔偿基金,实现对环境损害受害人的充分赔偿。

我国未来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立法也应建立赔偿基金制度。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资金来源应为:向水上石油货物的接收者征收的摊款、对污染船舶的行政罚款、基金收益等,石油货物摊款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由于我国石油货主的摊款能力有限,不宜采用美国溢油责任信托基金的做法,将基金的资金规模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而宜采用国际油污赔偿基金的做法,根据基金潜在的最大赔偿限额、油污事件的发生频率和损害大小、石油货主接受的石油货物数量,确定一个基本的年度摊款数额,如果发生大型油污事件,再另行收取大型油污事件摊款。由交通部和海事局负责建立船舶污染基金管理中心,作为独立的法人,对赔偿基金进行管理和处分。此外,设立油污基金理事会,理事会为非常设决策机构,由石油货主代表、财政部、交通部、海事局、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的代表和专家组成,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由船舶污染基金管理中心负责召集。理事会的职责是:决定摊款额;提出对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的修改建议;对中心的管理进行评估、监督并提出建议;

三、赔偿范围制度

船舶油污所造成的损害类型,除了传统的财产损害,还包括船舶油污特有的损害类型,包括清污费用、纯经济损失和自然资源损害。现有法律制度仅针对财产损害形成完善的赔偿制度,对于船舶油污所致清污费用、纯经济损失和自然资源损害则没有明确规定,需要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立法来加以明确。

1.清污费用

清污费用赔偿应包括:在发生溢油事件后,为防止或减轻污染损害所采取的合理措施费用;当存在发生溢油事故的严重危险时,为防止溢油事件发生而采取的合理措施费用;防污或清污措施造成的进一步损害或损失。对于防止或减轻污染损害的救助措施费用,也应予以适当赔偿。

清污、防污和减污措施是否合理,通常需要对溢油反应加以技术评定,对措施合理性的判断标准应是客观的,需考虑个案的具体情况,在当时所能获得的信息和技术指导。如果在措施明显无效的情况下继续操作,清污措施费用索赔不能获得赔偿。各类清污措施是否具有合理性,需要结合技术专家的意见。防污和减污操作通常由船舶所有人或救助人来完成的,对于这些措施的合理性很少发生争议。

2.纯经济损失

我国现行立法没有对纯经济损失做出规定。船舶油污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多与财产损害无关,属于纯经济损失。受害者主要分布在渔业及其相关产业、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还有少量是与港口和航运相关的。对于这些纯经济损失是否赔偿?赔偿范围如何确定?这两个基本问题需要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来加以解决。

我国船舶油污损失赔偿立法需建立纯经济损失赔偿制度,肯定对纯经济损失的赔偿,并且建立赔偿标准。纯经济损失包括因油污所造成的利润损失或收入损失。如果仅以事件、损害和因果关系三要素来确定纯经济损失赔偿,难以对纯经济损失赔偿范围加以限定。国际油污赔偿基金纯经济损失赔偿标准是个极好的范例,值得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立法加以借鉴。我国船舶油污纯经济损失赔偿标准应是考虑具体因素的合理近因标准:在污染和索赔者所遭受的纯经济损失之间必须存在合理的近因关系。在适用合理近因标准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索赔者的活动与污染之间在地理上的近因关系;索赔者在经济上对受污染资源的依赖程度;索赔者取得其他来源供给的程度;索赔者的商业活动是否构成受溢油影响地区的经济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应考虑到索赔者减轻其损失的程度。在适用上述标准时,应考虑到每一起索赔在特定环境下的自身特点。

3.自然资源损害

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立法的自然资源损害估算范围应以受损自然资源的恢复费用为主。由于自然资源不存在市场价值,对自然资源损害加以估算是非常困难的,而建立在抽象模型基础上的损害估算又很难为赔偿主体所接受。将自然资源损害估算范围限于自然资源恢复费用无疑能避免抽象估算方法所带来的操作困难和分歧。我国未来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还应建立自然资源恢复措施的合理性标准,该标准可参照国际油污赔偿基金索赔指南设定的标准。

自然资源损害还应包括不能行使受损自然资源使用权的损失。例如国有或集体所有的荒地、滩涂的使用权人(如承包人)利用荒地、滩涂从事种植或养殖业,在种植物或养殖物遭受油污损害后,作为种植物或养殖物的所有权人有权获得财产损害赔偿,同时作为荒地、滩涂一定期间的使用权人,有权就无法继续从事种植或养殖活动而获得使用权损失赔偿,自然资源使用权损失的估算应以使用权人在使用期间需交纳的使用费用为基础。

对于不可恢复的自然资源损害,如油污事故造成动植物的大规模毁灭,从技术和生物学角度来看这些动植物的恢复是不可能的,我国未来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也应提供赔偿救济,可以通过价值估算的方法来估算损害。如果恢复措施费用与损害期间和范围显著不成比例,则应对二者加以衡量,确定合适的损害赔偿额。

四、赔偿限制制度

鉴于我国目前的船舶油污损害以及索赔水平与国际公约所提供的赔偿限额相比,存在较大距离。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立法,应根据我国油污损害现状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确定应有的赔偿限额,在民事责任主体和赔偿基金之间进行分配,从而确定民事责任主体和赔偿基金的最大赔偿责任限额。如果民事责任人的故意不当行为造成油污损害,则失去限制责任的权利。民事责任人的最大责任限额和赔偿基金的最大赔偿额的确定,一方面不应盲目照搬公约或外国立法,从公约的发展来看,当原有的赔偿限额不足以补偿损害时,才予以进一步提高。而美国一直从其本国的油污损害现实出发,竭力促成公约提高赔偿额,在意识到公约所规定的赔偿额不足以赔偿其国内油污损害时,才着手制订了本国油污法。我国油轮多为小型油轮,造成的损害额一般低于公约的赔偿额,规定过高的赔偿限额将给船舶所有人和赔偿基金的摊款人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不应仅考虑我国现阶段航运业和石油业存在的困难,忽视油污受害方的利益和自然环境。需考虑到未来五至十年我国海上及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可能发生的最大油污损害赔偿额,即根据最大载运油轮可能造成的损害来加以计算,确定责任人的最大责任限额以及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最大赔偿限额。

根据我国船舶石油运输现状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运输发展状况,建议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限额为:沿海航区500总吨以下船舶,民事责任人的责任限额为200万元;内河航区100总吨以下船舶,民事责任人的最大赔偿限额为50万元,101-200总吨的船舶,民事责任人的最大赔偿限额为100万元,201-500总吨的船舶,民事责任人的最大赔偿限额为150万元。500总吨以上船舶每总吨增加2,500元,沿海航区民事责任人的赔偿额最高不超过2,500万元,内河航区最高不超过1,250万元。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对沿海航区船舶油污损害的赔偿额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内河航区最高不超过2,500万元。以上为持久性烃类矿物油造成油污损害的赔偿限额,非持久性烃类矿物油造成油污损害的赔偿限额为持久性烃类矿物油的一半。根据船舶油污损害索赔和赔偿需求,对以上赔偿限额逐步提高。

我国有必要尽快出台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立法,建立适用范围、赔偿主体、赔偿范围和赔偿限制制度,以实现对船舶油污损害的充分赔偿。

注:

①现行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国际公约体系包括“InternationalConventiononCivilLiabilityforOilPollutionDamage,1992”(《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以下简称1992年《民事责任公约》)和“InternationalConventionontheEstablishmentofInternationalFundforCompensationforOilPollutionDamage,1992”(《1992年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以下简称1992年《基金公约》)。于1995年5月生效。“InternationalConventionOnCivilLiabilityForBunkerOilPollutionDamage,2001”(《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以下简称《燃油公约》)还未生效。

保险理赔管理的主要措施篇2

【关键词】招投标管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8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048-01

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中,工程变更与索赔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变更与索赔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变更和索赔的成功管理直接有益于工程项目的工期和最终成本。无论作为业主还是承包商,一名工程管理者必须做到: (1)知道任何一种施工管理方法、施工技术或风险转移合同条款都不能完全避免施工风险。(2)了解欲采用的合同条款可能产生的风险种类和大小。(3)预先考虑到风险出现时所需的应对措施和方法。

一、对于业主的风险管理

1、选择合理的建设管理方式

通常情况下,项目投资单位都采用项目业主或项目经理负责制来管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有的业主对工程建设管理并不精通,他们可以寻找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的模式,并且要求其提供履约保证金。这样可降低业主所承担的风险。有技术实力的业主可选用工程设计、施工分段管理的传统管理方法,这不仅可以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进行有效控制,而且便于对大型工程进行分解。

2、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

任何一个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优点和局限,都不可能保证不出现工程变更,有变更就有索赔。业主必须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考虑和评估。当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时,工程变更与索赔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所以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认适合的施工组织计划书。

3、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防止、减少将会出现的争议

在业主选择了最适合的承包商后,就要协商、形成施工合同。合同谈判时,业主往往将合同中的承诺条款描述得不够准确,或根本就不了解承诺的风险。另外,在投标时,业主只是极力回避风险而忽略或低估了承包商执行合同条款的风险。一旦风险发生,承包商可能会因此失去执行合同的能力和信心,使工程的实施无法进行。

所以在谈判起草合同时,成功地预见不确定事件是必要和有可能的。完善的合同可以防止或减少争议,从而减少费用,并起到鼓励承包商提交准确标书的作用。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必须事先预测争议,并为防止、解决争议做准备。

4、组建或选定争议仲裁机构

出现争议并不可怕,只要能妥善地进行处理,合同双方仍可愉快地合作。防止争议的技巧包括合作和激励两方面。常用的争议解决途径有: (1)监理工程师调解。由监理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和合同条款进行调解。( 2)组建争议评审委员会,由该委员会对争议各方提出的申诉进行评审,并做出裁决或提出解决方法。(3)仲裁。对通过调解仍不能解决的争议,由仲裁机构进行最终仲裁处理。成功的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从工程开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并且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它对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非常有益的。

二、对于承包商的风险管理

1、在投标时考虑可能遇到的变更风险

承包商在招标阶段应意识到它面临的风险已经存在,这些风险在合同履行期间继续存在。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在投标前就应熟悉所有的合同条件,了解可能遇到的风险。工程合同中风险转移条款应用的增加,极大地改变了工程建设各方对风险的认识。承包商必须在合同签约前就了解风险转移条款,并依据情况协商合同外的补偿,如让业主提供银行资信担保或通过保险转嫁给保险公司等。

2、工程变更的种类

工程变更是承包商遇到的主要风险之一。变更条款非常重要,承包商和分包商经常利用这一条款来增加、弥补费用,这也往往引起工程争议。因此,承包商必须充分理解典型变更条款的内容及其范围。

(1)正规变更

业主颁发的“变更指令”。“指令”在某种程度上修改了合同条款、计划或规划。“变更指令”必须经业主签署,否则会成为无效“指令”,导致索赔时得不到补偿。

(2)建设性变更

这种变更或者遵照业主的口头或暗示指令,或者是起因于业主应负责的问题而进行的合同外工程的施工。比较常见的有: 1)在不完全的或不确切的合同文件之外增加的工程。2)起源于合同中没有要求的工程(额外工程)的非正式批准或口头指示。

(3)技术原因变更

在最初的合同、图纸和技术资料中,其提供的技术参数或文字描述虽与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相符,但与工程实际情况不符,则需由工程各方协商变更工程技术方案或管理措施,在维护各方利益的前提下,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工程变更处理

在工程出现变更时,首先应由监理工程师确认工程变更,并确认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合理计算出成本费用和工期延长。这样,一旦出现合同争议,在进行争议评审或仲裁时,承包商可以处于有利地位,可以得到应得的补偿。

三、索赔

1、索赔资料的收集

额外费用和工期延长的索赔是由建设项目中的各种意外事件引起的,项目的各方都可以申请索赔。为了增加索赔成功的机会,索赔者必须有足够的证据、相应的文件,确定额外的费用、工期的数量和原因。很多事件能够引起工期和费用的增加,其中有些是可索赔的,但必须证明事件的存在及引起事件的原因。因此,合同各方必须以事件和文件为依据,辨别、记录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对工期和费用的影响。成功的索赔者必须以事件和文件为依据,记录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影响工期和费用的事件,并以记录为依据来跟踪索赔的结果。

2、按索赔程序进行索赔

合同中规定了提出索赔的程序及时间要求,索赔方一定要及时地提交索赔申请书。如果索赔方没有按合同要求及时出示书面索赔通知,可能会导致索赔失败。因此,索赔方必须意识到及时准确的申请通知和合理的文件证明,对索赔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它可能成功地阻止对方拒绝索赔。

四、结语

成功的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要求项目各方(项目业主、项目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都要重视它,并做好准备工作。如果工程变更和索赔得到及时解决,对建设各方和建设项目本身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工程招标阶段实施有效的风险预警管理,未雨绸缪,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必要前提。

作者简介:

姓名 郑深根性别:男出生年月:1970.1.30 籍贯:淳安

保险理赔管理的主要措施篇3

关键词: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索赔;索赔管理

一、城市建设工程索赔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使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同时也加强了我国工程建设界的国际交流,带来了“索赔管理”这个新理念。目前,索赔管理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从建筑工程承包发展的现状看,由于建筑承包业已经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卖方市场,使城市建设工程承包中业主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同时工程承包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风险不对等,承包商所承担的风险远大于业主,索赔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的工期和成本。索赔是项目管理综合水平的体现,如何面对索赔进行项目管理,是显现承包商或业主的管理水平问题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正确把握对索赔的认识,深入探索其形成的根源,掌握其方法,以积极的态度做好索赔工作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城市建设工程索赔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索赔的涵义认识模糊。工程索赔是当事人保护自己避免损失、增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工程中,承包方的索赔要求通常为:工期的延长和费用的补偿,工程索赔对施工合同双方而言,是维护双方合法利益的权利的需要,是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的一项正常业务。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者的权利,也是合同缺陷的补充,其实质是承发包双方承担工程风险比例的再分配。

第二,工程合同发包人不遵守合同约定,人为调整合同单价或验收标准。发包人对承包人的行政干预过多,往往在签订合同后,开始进场施工时,业主开始采取一些行政手段对原来施工单位投标的单价进行调整,并且抬高工程中间验收标准;同时,“阴阳合同”充斥市场,发包人利用自己在建设工程发包中的主导地位,将自身的一些风险转移到承包人身上。

第三,施工企业合同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主要表现在:一是严格按合同办事,出现问题后习惯于找领导协调。二是不设立合同管理部门,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

第四,对索赔工作的风险认识不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工程项目实施的实际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会随着项目的进行而不断发展变化,如果不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控制,便有可能形成项目的重大损失,导致工程项目索赔的出现。

三、加强城市建设工程索赔管理的举措

第一,注重对索赔有关理论的研究,不断积累索赔经验。

首先,承包商要掌握索赔依据和机会。常见的可以提出索赔的干扰事件有:业主没有按合同规定的要求交付设计资料、延误工期;工程地质情况与合同规定的不一样,出现异常;招标文件不完备,业主提供的信息有错误;由于设计变更、设计错误,不及时下达指令、决定,造成工程停工,或要求加快工程进度,指令承包商采取加速措施;不可抗力因素使工程中断或合同终止。

其次,遵循工程索赔程序。一是提出索赔意向,当发现索赔事件后,在合同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索赔意向通知要求。二是做好索赔工作准备,进行详细调查,判断索赔事件是否具备法律依据,量化索赔价值,起草索赔报告。三是分清索赔类别的时限与过程。四是进行事件记录,写出阶段性索赔报告和最终索赔报告

再次,通晓索赔原则。根据发生事件按不同标准,及时做出阶段性索赔报告和最终索赔报告,具备有效证据及数据,并抄送有关部门。

第二,在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合同转移风险。为预防和规避工程风险,在合同签订和合同履约管理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招投标阶段。在正式签订合同之前,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预测,从项目的谈判、签约、履约到竣工结算,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业主对工期、质量、安全等要求,进行监督指导,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合同目标的准确完成。

其次,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应仔细阅读合同文本,掌握有关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法规规定,细心研究。一是做好调研工作,在投标之前应就该工程项目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调研并分类。在合同谈判时,用专用条款来明确风险范围。二是避免合同中的矛盾或二义性解释。特别是在国际工程中,由于不同语言的翻译和不同国家的工程惯例,常常会对同一条款产生不同的理解。按照一般原则,承包商对合同的理解负责。三是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合同管理:实施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合同管理必须以合同为主线、以合同为核心实施工程项目管理。

再次,在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中规范管理。城市建设工程合同签订后,合同双方就形成一定的经济关系和法律上的效力。合同规定双方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经济责任、利益、权力和义务,双方就必须严格遵守。一是必须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确定项目管理目标,使相关的合同和合同规定的各工程活动之间不相矛盾,确保目标实现。二是严格遵守工程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期限、价格,进行保修条款的履行管理。三是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和安全管理: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避免因工期延误、质量问题、人员、材料、设备的浪费带来的风险;实行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管理,避免由于生产过程当中的安全因素造成责任事故和人身伤亡等重大风险。四是注意和重视索赔资料的收集和准备。索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包方对索赔做出的解释和强有力的证据。索赔证据有:会议纪要、施工日志、工程照片、造价指数等等,注意和重视索赔资料的收集,及时合理地提出索赔,是使工程风险合理合法转移的有效措施。

第三,承包人应加强合同法律意识和合同管理意识,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重视培养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建立严格的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制度,逐步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组织机构。在签订施工合同过程中,承包人要对合同合法性、严密性进行认真审查,减少签订合同时产生纠纷的因素,把合同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以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

第四,承包人应积极开展施工合同风险管理,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做好风险预测、控制与转移工作可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风险管理的重点是风险的规避合同中引入工程担保制度,可适当转移合同当事人的风险。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也是制约合同双方认真履约的强有力的约束手段;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首先是严格守法,科学施工;其次是依法确立合同,注重安全生产和现场管理;再次是建立科学的内部经营决策机制。

第五,建立科学的索赔预防措施。加强城市建设工程的风险意识,及早了解风险来源的可能性,尽早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将地质情况及地下障碍物的资料收集齐全,以免延误工期,造成索赔;进行优化设计,提高设计的水平和质量,尽可能避免因设计出错影响工程,设计过程中考虑的周全,也可消除施工中因不合理设计造成的设计变更而引起索赔;在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若尽可能地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认真细致地编制建设工程施工图预算,并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和工程施工形象进度按期足额支付工程款项;要加强合同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及施工进度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随意进行变更或下达工程停工令,影响工程施工进度,造成工程延期而引起索赔。

总之,城市建设工程索赔是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更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城市建设工程索赔要善于发现和把握索赔机会,还要善于收集与整理索赔有关依据和资料,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充分理解招投标文件、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和业主、监理、承包商之间签订的合同协议以及各项往来性文件与相关法规,按照依合同、重证据、讲技巧、树信誉的原则,及时、准确、严格地按照程序进行索赔工作,这样才能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取得效益最大化。因此,应当重视索赔管理,加强索赔意识,做好索赔管理对提高项目管理业务能力和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综合水平、以至企业如何融入市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2.姚兵.施工项目管理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成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保险理赔管理的主要措施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施工索赔;避免措施

建筑工程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表现了较大的压力,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利益,施工单位通过缩短工期、规范施工材料和机械的使用等方式减少了成本的投资,但是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中,并没有节约出大量的资金。现阶段,较多施工承建单位通过合同索赔获取利益,利用承包商合同管理不规范等特点获取了索赔。为了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承包商应认清发展形势,了解合同的管理规范、风险性和索赔内容等,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一、施工索赔的基本内容

1、索赔是双向性的

不仅承包人可以向发包人索赔,发包人亦可进行反向索赔。由于在索赔处理中,发包人始终处于主动和有利地位,对承包人的违约可以直接从应付工程款中扣抵、扣留保留金或通过履约保函向银行索赔来实现自己的索赔要求。

2、索赔是损失的补偿

只有实际发生了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一方才能向对方索赔。经济损失是指因对方因素造成合同外的额外支出,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等额外开支;权利损害虽然没有经济上的损失,但造成一方权利上的损害,如由于恶劣气候条件对工程进度的不利影响,承包人有权要求工期延长等。

3、索赔是一种未经对方确认的单方行为

索赔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工程签证不同。在施工过程中签证是承发包就额外费用补偿或工期延长等达成一致的书面证明材料和补充协议,可直接作为工程款结算的依据;而索赔要求能否最终实现,必须经承发包双方确认后方可实现。实质上索赔是一种正当的权利或要求,是在正确履行合同的基础上争取合理的偿付。索赔同守约、合作并不矛盾对立。索赔本身就是市场经济中合作的一部分,只要施工承包商的索赔申请是符合有关规定的、合法的,或符合相关惯例的,就应该理直气壮的、主动的向业主索赔。

二、施工索赔的起因

1、工程项目的特殊性

现代工程规模大、技术性强、投资额大、工期长、材料设备价格变化快。工程项目的差异性大、综合性强、风险性大,使得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变化因素,而合同必须在工程开始前签订,它不可能对工程项目所有的问题都能做出合理的预见和规定,而且发包人在实施过程中还会有许多新的决策,这一切使得合同变更极为频繁,而合同变更必然会导致项目工期和成本的变化。

2、工程项目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工程项目的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的变化,诸如地质条件变化、材料价格上涨、货币贬值、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等,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常发生,使得工程的计划实施过程与实际情况不一致,这些因素同样会导致工程工期和费用的变化。

3、参与工程建设主体的多元性

由于工程参与单位多,一个工程项目往往会有发包人、总包人、工程师、分包人、指定分包人、材料设备供应商等众多参加单位。各方面的技术、经济关系错综复杂,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只要一方失误,不仅会造成自己的损失,而且会影响其他合作者,造成他人损失,从而导致索赔。

4、工程合同的复杂性及易出错性

建设工程合同文件多且复杂,经常会出现措词不当、缺陷、图纸错误、以及合同文件前后自相矛盾或者可作不同解释等问题,容易造成合同双方对合同文件理解不一致,从而出现索赔。以上这些问题会随着工程的逐步开展而不断暴露出来,必然使工程项目受到影响,导致工程项目成本和工期的变化,这就是索赔形成的根源。因此,索赔的发生,不仅是一个索赔意识或合同观念的问题,从本质上讲,索赔也是一种客观存在。

三、重视合同管理,减少施工索赔

1、扩展索赔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中的索赔是填充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从原材料的采购规格、施工进度、施工工艺,到施工技术管理、合同管理和审核工作等,都要被列入到索赔的管理工作中,促进各个部门管理人员对所管辖区域的索赔内容的学习,了解索赔的分类和流程等,树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规范操作的意识,避免违反合同行为的发生,并定期的对施工人员进行索赔知识的学习,利用全员监督的方式,提高合同管理的规范建设,避免承建单位趁势而行。

2、通过合同风险评估做好索赔预防措施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施工作业的复杂性,并不能够项目条款进行先进的约束,即使言辞再严谨,也不能避免突发事件和突发事故的发生,在多变性的施工环境中纠纷与索赔也就无法避免的发生。因此在合同拟定后,要对合同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等级和分类的不同,对相对应的部门落实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指数,一旦风险发生,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检查与执行,并在跟踪中寻找突破索赔的方式,通过有效数据信息和实际的施工现场记录减少索赔金额。

3、奖惩分明,积极投入索赔工作

在建筑施工中,较多项目经理对于索赔工作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对于合同管理也没有进行交底学习,只是一味的关注施工进度和施工安排,争取经济效益的提升。那么在未来的建筑工作中,要将合同管理和索赔的重要性在领导层进行确立,通过相关管理制度的落实,严格规定处理索赔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利用激励机制细化奖惩制度,能够在实际的施工中减少索赔的进行个人的奖励,激发出工作人员的热情。

4、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由于索赔具有“只有实际发生了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一方才能向对方索赔”的特性,实事求是的记录经济损失和工期损失,收集完整的索赔依据,提供准确的计算书,才能做到以理服人。

5、积极沟通,尽快达成共识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施工承建商才是施工的“专业人士”。在可控的“索赔事件”发生前,给工程师和业主善意的提醒;在“索赔事件”发生后,在提出索赔意向时,同时采取措施防止“索赔事件”扩大;在处理“索赔事件”过程中,及时通知工程师或业主见证和检查工作;在索赔协商中,索赔人员要有信心、耐心和毅力,反复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只要是合理的,就应该采纳,并对索赔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双方尽快达成共识。

结语:针对索赔产生的原因和索赔的分类,准确掌握施工合同的工作范围和施工条款的约定,参照合同风险评估中的注意要点,建立索赔工作预案,提高索赔意识,做到未雨绸缪。施工索赔是施工合同管理下的“常态”工作,只要我们了解了索赔可能产生的原因,树立索赔管理意识,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索赔活动,我们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施工项目管理中有效地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严亦飞.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与施工索赔[J].企业导报,2011(03).

保险理赔管理的主要措施篇5

关键词:施工合同 ;合同管理;索赔

一、合同风险的存在决定了工程索赔存在的必然性

通常情况下,施工合同大多是由业主参照相关规定拟订的,除了国际通用的合同条款外,多数合同条款都难免有不严谨或漏洞之处,在合同实施过程中一旦发生无法避免的情况,有经验的承包商不会放过扩大利润的机会,最恰当的合法的正当方式就是索赔,此时不严谨的合同条款就成了索赔的依据,使业主无法拒绝,于是索赔就变成承包商的主要赢利手段。因此,对于业主来说,认真编制招标文件和完善周密合同文件是做好合同管理确保自己利益的基础。而对承包商来说,加强合同的风险和索赔管理则是减少风险获取利润的有效手段。

二、引起索赔的原因

在工程建设中索赔是经常发生的,尽管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主要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风险分担不平衡、施工条件变化、工程变更、工期延误、业主违约、合同缺陷、不可抗力以及国家政策法令变更等。

三、目前施工合同索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合同索赔存在的问题:

(一)承包商不愿进行索赔

以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习惯,许多受传统教育的人,一听到“索赔”两字,就很容易抵触,一提到索赔,有些承包商就把它跟打官司划等号,对索赔普遍存在惧怕和羞怯的心理,不愿因索赔引起争端,更不愿打官司,担心因索赔而影响双方的合作或感情,不愿意通过索赔解决矛盾争端。

(二)承包商不敢进行索赔

目前国内建筑市场依然是不完善的买方市场,一些承包商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中标,担心索赔导致双方矛盾冲突,影响自己将来的市场份额,因此不敢得罪发包方。

(三)承包商不会进行索赔

合同索赔管理是合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索赔就要按照索赔程序来操作进行,索赔有严格时效性,而目前国内很多承包商对索赔的程序、方式、时限及索赔证据的管理不熟悉,有些承包商只注重索赔意向的提出,忽视索赔过程中的证据收集和及时做出最终索赔报告,索赔成功的几率小。

(四)索赔意识和经验欠缺

承包商的索赔意识和经验欠缺,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对索赔工作意识不到,很容易错过索赔的机会。

(五)合同管理水平落后

承包商的合同管理水平落后,索赔理论远远落后于实际的需要,索赔经验更是没有。很多施工企业未将索赔管理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施工索赔管理工作多由合同人员代替, 有经验的索赔管理人员相当缺乏,远远不能满足索赔需要。

四、合同索赔管理的对策

做好合同索赔管理,承包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确保工程质量,这是索赔成功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如果承包商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能够克服困难,能够及时发现设计中不合理或错误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建议,一旦业主和工程师采纳,则承包商的索赔要求会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二)做好合同管理,这是索赔成功的依据。合同管理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在索赔管理方面,应作好以下的工作:

1.做好合同文件的管理

对合同文件的管理工作需要从认真研究合同文件入手,做好风险分析,作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避免、转移或减少风险损失,使风险合同条款合理化。

2.做好合同的变更管理

合同的变更,承包商应做好及时做好签证工作,做好合同变更资料的整理和证据的采集工作。

3.合理签订分包合同

对于大型建筑工程,承包商通常都愿意将部分工程分包给其他承包商施工,充分利用分包商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还可以转移部分风险。

4.争取投标时的保留条件

通常情况下,招标方大多数是不允许投标文件附带条件的,但如果对方允许,或者承包商在投标时如果采用多方案报价、增加建议方案的报价技巧时,可以设计一下允许保留的条件,在此类情况下,承包商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5.合理建立联合体。

承包方如果组建联合体,首先要树立“共担风险第一,同享利益第二”的共识。否则一旦联合体内部相互推诿责任,最终导致联合体运转不灵,无法达到合同目的。

(三)把握成功索赔的要素。成功索赔的要素包括:树立正确的索赔意识,及早发现索赔机会,并及时发出“索赔通知书”, 索赔事由论证要充足,还要注意业主与承包商的关系,同监理工程师搞好关系 。

(四)在编写索赔报告文件和进行索赔谈判时,会运用合同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解释和认证自己的索赔数,并能正确计算出应得的工期延长和经济补偿。

(五)正确认识索赔作用的误区,索赔是对己方无过错而遭受的损失要求对方补偿的一种手段,从本质上看,索赔的成功只能是达到损失的追偿,不能单纯的当作盈利手段。若损害为承包商自身责任造成的或是合同规定由承包商应承担的,就应当承包商自己承担。

(六)做好成本管理。主要包括定期的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工作,进行成本控制,能够及时发现成本超出原因,若发现哪项费用支出超过成本计划,应立即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若发现是属于成本计划外的支出时,应及时提出索赔补偿。

(七)提高索赔谈判能力。合同索赔人员的谈判能力对索赔的成败关系甚大,谈判者既要通晓合同全部内容,又要熟懂工程技术,还要具备较好的谈判能力,并善于利用合同知识来论证自己的索赔要求。

参考文献:

[1] 石宝锋 雒园园.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问题与对策. 2012(01)

[2] 郭明良 李锐儿. 施工索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华建设. 2011( 04)

[3] 孙建. 建设工程施工索赔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连海事大学.2011

[4] 张立新 胡红. 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索赔合同管理. 包钢科技,2011(03)

保险理赔管理的主要措施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保险;管理;问题;研究

建筑施工企业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涉及人员、机具以及工程本身等多方面的风险,同时因为建筑施工行业自身的特点,属于安全事故高发行业之一。但由于建筑施工企业保险意识淡薄普遍存在,还有节约保费成本的考虑。而且施工人员大多为民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出险后才找建筑施工单位索赔。导致建筑施工企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因而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初始阶段,需要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针对不同标的财产的风险点进行合理的保险规划,确定需要购买的保险险种,制定详细的保险方案,覆盖风险点,让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同时避免重复投保,浪费不必要的资源。而在日常施工过程中,识别、预警和控制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保险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培训或宣传,加强人员安全意识;培养人员操作设备的技能,持证上岗,严格按要求操作;定期对物料、机具,工程对象定期检查,排除存在的潜在问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保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合理的规划,盲目采购保险因保险市场上的保险名目五花八门,险种种类繁多,其中的保险细则条款繁杂,理赔条件精细。对于不了解保险的建筑施工企业人员,难免目不暇接,同时因为保险意识淡薄,不愿承担高额的保费,却又希望获得高额的赔款,往往忽略了对保险出险理赔和免赔条款的关注。导致未对保险方案进行细致地审核,盲目地采购保险,到最后实际出险的时候,却因为保险出险理赔条款等条件限制,而无法获得理赔。另外,存在采购保险后,因业主或者当地政府部门后续办理某事项的要求,需要强制购买另外一个险种的保险。与之前已购的保险的投保范围有重叠,即为重复投保,但按目前市场上的保险约定,除意外身故以外,往往出险并不能获得多家保险公司的重复理赔。而重复的保费缴纳,给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

(二)人员日常安全意识薄弱,风险管控不到位建筑施工人员大部分为民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保险认知很少。而现场管理人员也存在疏忽的现象,未能合理把控风险。同时因建筑施工行业的自身的特点,一般为户外施工,受天气,地质,水流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同时存在很多高空施工等高危作业的情况。不仅有为了抢工期,在高温天气持续工作,导致人员中暑或者其他突发疾病的产生;也有高空高危作业,没有按要求做好保护措施,导致坠落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引起人员伤亡。

(三)物料,机械设备,在建工程等财产标的日常疏于安全管理对于物料,机械设备,在建工程等存放于项目施工现场的标的,因大多为露天或者存放在仓库里。对于高温或者暴风、暴雨等恶劣气候条件,由于现场管理人员和安全人员疏于管理,安全方法意识不强,没有做好预防恶劣天气的措施,会导致不必要的耗损。而且因为人员疏忽,不按规章操作的原因,保险理赔过程会出现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施工需要,露天存放的材料,机械设备,若定期巡视的人员疏于管理,也会导致被偷盗的情况发生。对于一些操作性强的机械设备,建筑施工企业存在部分人员未经过培训,或者未取得证书上岗操作,不仅机械设备有损毁的风险,操作人员也有因操作不当而产生伤亡的风险。同时保险公司会因为未持证上岗而拒赔。

(四)保险意识不强,出险后未能保留有效理赔证据即使建筑施工企业购买了合适的险种,由于人员意识薄弱,在人员出险紧急情况过后,没有在保险公司要求时间内通知保险公司,或者没有及时将人员转移到保险公司认可级别的医院,然后保险公司因此拒赔;或者没有存留治疗的单据依据,无法给保险公司提供理赔资料的附件;甚至有度过危险期后,返回老家进行后期疗养治疗,未留给建筑施工企业任何联系方式,也未出具任何委托施工队办理后续保险事宜的说明,导致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提供保险公司完整的理赔资料,也无法确定理赔款能否付给出险本人或者家属的手中。对于工程对象出险的,也存在为了抢险,减少损失,未能及时保留现场的事故照片的现象。或者是出险情况表述不清,措辞不当等等。最终都会导致保险公司赔偿金额产生争议。

二、改进建筑施工企业保险管理的对策

(一)在项目前期,对保险进行合理规划在项目前期,项目管理人员应当提前做好保险筹划,核对项目部合同、工程量清单、标书等文件的保险条款,咨询业主、当地政府部门等,与相关方沟通确认,对保险办理有无要求限制,业主有无推荐保险公司或者经纪公司。分析项目的整体风险情况,最后综合考虑,确定需要购买的保险险种和方案,比对保险公司的实力和服务水平,再进行投保。分析简化不必要的流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确保必备的保险申请、采购、报备的程序办理和审批流的完整,审查取得的附件是否齐全完整有效。对保险的采购申请流程严控把关。若建筑施工企业的多个项目具有共同点,可以针对性提出统一的保险方案,组织招投标工作,分为不同档次的保费和理赔条件,能简化保险购买流程,加大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不仅能取得更优惠的保费,也进一步保障后期保险公司理赔服务。

(二)日常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贯彻,按要求做好物资、机械设备等的存放工作保险管理工作主要在于前期识别,预警,控制。尽可能地避免风险产生。宣传是让现场施工人员认识到安全重要性的一个有效手段。定期对施工人员宣贯保险知识和安全管理的要求。遇高温或暴雨等极端天气,由安全部门人员提前示警,提前将人员撤离,留在施工现场的物料、机械设备等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对于高危作业的,必须确保安全措施到位后再施工。对于操作性强的机械设备,要对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后,持证上岗。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确保机械设备操作环境的安全性。对物资、机械设备等财产存放存在的常见风险,分类制定安全管理规范和保管细则,平时分类设立标识,按照要求保管存放,并派专人按制定好的规章制度定期巡视检查,防微杜渐。

保险理赔管理的主要措施篇7

[关键词]保险;理赔;风险;防范

保险理赔是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发生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害时,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履行赔偿或给付的责任。简单的说,保险理赔是对保险人在保险标的发生风险事故后提出的索赔请求进行处理的过程。保险理赔是保险公司经营的重要环节,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险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理赔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在保险理赔环节,存在着多种的风险,保险公司在处理理赔请求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理赔环节中的风险,提高认识,加强防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理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1.保险公司理赔环节进加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1保险公司健康发展的需要

高效率、高品质的保险理赔是保险公司经营理念、公司文化的直接表现,也是保险公司最大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理赔工作的优质性直接影响公司在市场上的信誉,是赢得客户信任和支持的法宝,直接影响公司经济效益的增加,是保险公司实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需要。

1.2保险公司规范保险经营的需要

保险公司的经营在任一环节上的工作疏漏都会在理赔的环节中表现出来,这也就使得理赔环节的风险加大。加强理赔风险管理,能够将公司在日常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出来,使公司及时发现风险,找出问题所在,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经营管理工作。可以说,理赔风险的控制也是对保险公司经营和管理情况进行检验的标杆。

1.3防止错误理赔和骗赔

保险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骗赔案件,加强理赔环节的风险管理,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少保险欺诈,降低错误理赔的发生率,是保险行业、保险公司免受损失的保障。

1.4有力的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

风险管理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的,必须有法律法规作为支持。保险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对理赔风险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层出不穷的理赔纠纷反映出保险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因此,加强保险理赔的风险管理,对保险法律法规的完善具有推动作用。

2.保险公司理赔环节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理赔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风险意识有待提高

从现今保险公司理赔环节中的风险管理来看,在对理赔工作的处理上,保险公司缺乏风险管理的认识,单方面的追求保险业务量的增加,忽视了理赔风险的处理。公司理赔部门缺乏既有过硬的理赔业务素质,又具有风险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理赔部门对理赔风险的研究也明显不到位,在理赔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上缺乏认识。同时,受有限的风险认知能力和技术能力的限制,对于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水平较低,无法抓住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绝大多少的保险公司在理赔环节上都缺乏系统、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即使有的保险公司建立风险控制机制,也常常因为营销业务的影响而流于形式,没能真正的贯彻落实,形同虚设。另外保险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和过于原则性也使保险理赔的法律基础中存在较多漏洞,为理赔工作带来很多风险和纠纷。

2.2理赔环节内部控制不完善,对风险防范不足

保险公司内部理赔制度不完善、不明确,工作规范不全面,在进行理赔的处理中随意性强。在个别保险公司存在一人兼任调查和核赔两个岗位职务,这就给假理赔提供了契机,增加了理赔环节的风险。保险公司内部对理赔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不完善,缺乏明确的奖惩制度,个别理赔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为理赔工作带来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理赔的困难。理赔调查的不深入,调查手段和技术的落后给保险公司带来了诉讼的风险。随着保险欺诈案件的层出不穷,也反映出了保险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风险防范方面认识不高,工作不到位。

3.保险理赔环节的风险控制防范措施

3.1分层次进行理赔风险管理

采用分层次的理赔风险管理办法,可将其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宏观监管,侧重于原则性,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对保险法加以完善,保证保险理赔工作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对理赔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第二层为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制定行业规范,建立健全保险信息查询系统,实现行业资源共享,共同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对公司的理赔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第三层为社会监督,通过定期向社会披露保险理赔的信息,促进保险理赔的透明化发展,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第四层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保险公司在内部建立健全理赔风险管理体制,明确目标,并将制度认真贯彻和落实,达到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目的。

3.2分流程进行理赔风险管理

首先,对理赔流程进行规范。保险理赔工作从接到出险报案时开始,理赔过程包括理赔资料的审核、理赔调查、理赔金核定和理赔金的给付四个基本环节。理赔工作必须按此流程进行操作,每个环节都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操作,严格按章办事,对资料认真核查,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其次,对理赔流程进行严格的管理。采取专业化管理模式,对理赔的组织架构加以完善,配备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依据理赔流程设置岗位,并对权限有一定的限制。

3.3分险种进行理赔风险管理

保险险种众多,其中以人身险为最主要的险种。人身险中又以健康险的波动最大,因此健康险也成为众多险种中理赔风险管理的重点险种。对于健康险的理赔风险管理可采取以下方法:第一,控制高风险地区。对于高风险地区可采用其它险种的捆绑销售、加强赔案调查等方式进行风险控制;第二,强化内部管理。对于健康险的风险管理应该贯穿于保单经营过程的始终,在续保环节,应根据理赔赔付情况,对不同的客户采取无观察期优待或加费乃至拒保等措施;第三,加强定点医院的管理。风险防范的关键是建立保险公司与医院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机制,调动医院主动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意愿。

参考文献

[1]滕帆.中国保险企业整体风险管理初探[J].生产力研究,2012(18).

保险理赔管理的主要措施篇8

1.保险公司理赔环节进加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1保险公司健康发展的需要

高效率、高品质的保险理赔是保险公司经营理念、公司文化的直接表现,也是保险公司最大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理赔工作的优质性直接影响公司在市场上的信誉,是赢得客户信任和支持的法宝,直接影响公司经济效益的增加,是保险公司实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需要。

1.2保险公司规范保险经营的需要

保险公司的经营在任一环节上的工作疏漏都会在理赔的环节中表现出来,这也就使得理赔环节的风险加大。加强理赔风险管理,能够将公司在日常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出来,使公司及时发现风险,找出问题所在,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经营管理工作。可以说,理赔风险的控制也是对保险公司经营和管理情况进行检验的标杆。

1.3防止错误理赔和骗赔

保险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骗赔案件,加强理赔环节的风险管理,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少保险欺诈,降低错误理赔的发生率,是保险行业、保险公司免受损失的保障。

1.4有力的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

风险管理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的,必须有法律法规作为支持。保险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对理赔风险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层出不穷的理赔纠纷反映出保险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因此,加强保险理赔的风险管理,对保险法律法规的完善具有推动作用。

2.保险公司理赔环节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理赔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风险意识有待提高

从现今保险公司理赔环节中的风险管理来看,在对理赔工作的处理上,保险公司缺乏风险管理的认识,单方面的追求保险业务量的增加,忽视了理赔风险的处理。公司理赔部门缺乏既有过硬的理赔业务素质,又具有风险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理赔部门对理赔风险的研究也明显不到位,在理赔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上缺乏认识。同时,受有限的风险认知能力和技术能力的限制,对于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水平较低,无法抓住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绝大多少的保险公司在理赔环节上都缺乏系统、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即使有的保险公司建立风险控制机制,也常常因为营销业务的影响而流于形式,没能真正的贯彻落实,形同虚设。另外保险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和过于原则性也使保险理赔的法律基础中存在较多漏洞,为理赔工作带来很多风险和纠纷。

2.2理赔环节内部控制不完善,对风险防范不足

保险公司内部理赔制度不完善、不明确,工作规范不全面,在进行理赔的处理中随意性强。在个别保险公司存在一人兼任调查和核赔两个岗位职务,这就给假理赔提供了契机,增加了理赔环节的风险。保险公司内部对理赔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不完善,缺乏明确的奖惩制度,个别理赔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为理赔工作带来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理赔的困难。理赔调查的不深入,调查手段和技术的落后给保险公司带来了诉讼的风险。随着保险欺诈案件的层出不穷,也反映出了保险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风险防范方面认识不高,工作不到位。

3.保险理赔环节的风险控制防范措施

3.1分层次进行理赔风险管理

采用分层次的理赔风险管理办法,可将其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宏观监管,侧重于原则性,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对保险法加以完善,保证保险理赔工作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对理赔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第二层为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制定行业规范,建立健全保险信息查询系统,实现行业资源共享,共同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对公司的理赔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第三层为社会监督,通过定期向社会披露保险理赔的信息,促进保险理赔的透明化发展,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第四层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保险公司在内部建立健全理赔风险管理体制,明确目标,并将制度认真贯彻和落实,达到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目的。

3.2分流程进行理赔风险管理

首先,对理赔流程进行规范。保险理赔工作从接到出险报案时开始,理赔过程包括理赔资料的审核、理赔调查、理赔金核定和理赔金的给付四个基本环节。理赔工作必须按此流程进行操作,每个环节都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操作,严格按章办事,对资料认真核查,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其次,对理赔流程进行严格的管理。采取专业化管理模式,对理赔的组织架构加以完善,配备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依据理赔流程设置岗位,并对权限有一定的限制。

3.3分险种进行理赔风险管理

上一篇:环卫绩效考核范文 下一篇:装修工程质量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