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务范文

时间:2023-11-24 20:13:29

保险业务

保险业务篇1

[摘要]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上保险业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认识和发展网上保险业务,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借用了博弈论的分析手段,分析了网上保险能够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并对如何发展网上保险,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关键词]网上保险博弈论得益措施在现代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已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与此同时,人们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烈,基于互联网、电话等通信网络的电子商务,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作为新型购物方式与时尚生活方式之一的网上购物,也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发展,成为计算机世界中又一重要领域,受到了包括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内的广大学者,以及社会不同群体的关注。网上保险交易作为网上购物的一种,在这个网络浪潮中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但与一般的网络购物性质不同,网上保险交易的实质是无形的,实现的是资金的流动。因此它比一般的网络交易具有更大的不可测性与管理难度。下面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分析网上保险交易发展的利弊。

一、网上保险交易的博弈论分析考虑到网上保险交易时间上的特性,本人认为相较之于静态博弈,动态博弈更能体现出网上保险交易的特点。因此本文这里选用了一个博弈树的动态博弈结构来分析保险公司开展的网上交易。在这个博弈中,我们有两个参与方,即经营网上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与网上投保人,为了给他们的行为有个合理的解释,我们采用经济学里的经济人的解释。即他们的行为都符合他们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另外我们还假设两个参与方的行为具有独立性,即一个参与方的行为与决策是完全独立的,不受另一方的束缚。在博弈过程中,我们假设博弈参与双方对信息和博弈过程均是了解的,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此这是一个完全且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有了以上假设,我们可以开始我们的博弈分析。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网上交易博弈的博弈树描绘如下:在这个博弈树中,顶上第一个白圈表示的是投保人在第一阶段的行为,在这里,投保人作为选择的第一顺序人。可以选择是否通过网上进行保险的交易,如果选择是,则博弈进入第二阶段;如果选择否,则双方的得益为A(0,0),均为0,既没有损失也没有得益。(当然这是一个简化的描述,保险公司的网上开办费与两管理费等成本被省略了)在第二阶段,黑圈表示保险公司在第二阶段的决策。保险公司接受了投保人的投保,这时他开始作为博弈的主体进行选择,在这阶段,他可以有两种经营方式,一种是有差错的经营方式(这里所指的“差错”既包括保险公司内部经营的种种不规范,也包括保险公司网络外部管理的无力与缺陷),一种是规范的经营方式,即能通过有效监督使得网上保险交易能够顺利进行,投保人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保险公司的两种经营状态将导致B和C两种得益情况的出现。在得益B(-a,b)中,投保人获得的得益为-a,之所以为负数是因为保险公司的差错经营方式,往往会对投保人造成信息外泄、退保金被人冒领等等的意外损失。而保险公司仍然可以获得投保人缴来的保费b。在得益C(c,d)中,投保人在保险公司通过规范的经营管理的状态下获得了自己的理想投保得益结果c,而保险公司的经营得益为d。让我们来对博弈的结果做一个简单分析,很明显,投保人的得益依赖于保险公司的不同经营状态,在投保人能够有效预知得益结果的情况下,他会在保险公司选择差错经营时选择不投保,因为投保会给他带来负得益;而当保险公司规范经营时,投保人会选择投保,达到他购买保险的理想状态。因此在这个博弈的第二阶段,保险公司的经营状态对投保人起到决定作用。但要保险公司选择得益C而不是得益B,则需要保险公司在得益C下的结果d大于得益B下的结果b,这样保险公司才有动力去选择得益C。但从实际出发分析,我们了解:如果没有有效地对保险公司网上经营情况的监管,而投保人又不能对保险公司的行为做出约束(出自我们的独立性假设),则保险公司的得益C下的结果d往往和得益B下的结果b没有区别。甚至由于规范经营要付出更多的经营成本,很有可能出现得益d要小于b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出于经济人的思维自然会毫不犹豫选择得益B,而投保人在预见到保险公司在第二阶段选择得益B自己获得负得益的结果后,选择在第一阶段不投保。于是博弈在第一阶段即告结束,网上保险开办失败。幸运的是,我们博弈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修正。一是投保人可以对保险公司的行为进行约束,只要放松我们的独立性假设,从而使得单次博弈的结果中第二阶段保险公司的得益C的结果d大于得益B下的结果b(投保人可以通过投诉、联合抵制等手段促成上述的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出于经济人的目的自然会选择得益C;二是我们可以进行重复博弈。很明显,重复博弈需要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长期关系。而刚才的博弈树分析显然是“一次买卖”,保险公司不能奢望投保人参与一个他自己此次吃亏的博弈。而N次重复博弈的得益Nd,则是一个相当巨额的利润,远远大于保险公司通过一次投机所获得的得益b。因此,在预见到N次重复博弈的理想结果下,保险公司有足够的理由去选择在第二阶段的得益C,从而获得投保人的信任与继续支持,让博弈能够一直进行下去。

二、结论从以上博弈分析我们了解,要发展网上保险业务,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1.加大网上保险业务的宣传。很明显,投保人要在我们的博弈树中第一阶段选择投保,必须是在他知道已经有网上保险业务存在的条件下。因此,要让投保人能够在投保时选择我们的网上保险,前期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在宣传中,我们需要开动脑筋,用能为大众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网上保险。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网上银行的宣传经验,成立专门的宣传部门,通过宣传人员的不间断、连续的工作。从网上保险的使用到网上保险的优点,真正为客户全面解读网上保险的功用。解除客户的疑惑,消除客户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群众能够接受网上保险,理解网上保险。2.完善网上保险的法律环境。只有具备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我国的网上保险才会取得迅速的发展。有了法律制度框架的保护,投保人才能够放心地选择网上保险进行交易。因此,有关部门应当针对网上保险的特点及风险成因,从我国网上保险发展的全局出发,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较为系统的网上保险法律体系,通过法律保护网上交易者交易的安全,为我国网上保险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的网上保险法律体系,应既包括关于保险资金的流通、网上保险欺诈与犯罪、网上保险监管等公法的内容,又应包括涉及网上保险与客户、网上保险与网络服务商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私法内容;应既包括确立网上保险法律关系中各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体规范,又包括实施各项权利义务的程序性规范。而且,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要具有前瞻性。由于网上保险依托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而各种法律法规为维护其权威性,不能频繁地进行变动、更新,都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因此,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时,要将眼光放长、放远,要在充分考虑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行。3.加强对网上保险的监管。监管部门应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对网上保险进行有效的监管,这对于网上保险业务的发展能起到较好的规范作用,能够确保网上保险业务有序、健康的发展。但很明显,只依靠上层监管的单方面监管是远远不够的,针对网上保险风险的复杂性和从我们上面的分析可知,网上保险业务的监管体系应是一个由上层管理者、保险公司自身、投保人、专业媒体等多方构成的立体监管结构。市场调查公司或会计咨询公司可以对网上保险的服务进行监管,投保人集团也可以对网上保险的服务质量及价格进行监管,新闻媒体也可以对网上保险遵守执行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管。只有形成广泛的社会监督,才能提高监管的效率和质量。才能让网上保险的发展,走上一条健康而有序的道路。参考文献:[1]张海燕:《网上保险势在必行》.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6期[2]柏学行:《网上保险重新上路》.电子商务世界,2007年Z1期[3]谢识予:《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保险业务篇2

一、保全业务洗钱风险是保险业务洗钱风险的主要来源

(一)保险业洗钱现状

所谓洗钱,是指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通过交易、转移、转换等各种方式加以合法化,以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作为现代社会资金融通的主渠道,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系统是洗钱的重要领域。而随着银行监管制度的不断严格和完善,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开始利用保险业务投保自由、退保自愿、缴费方式灵活等特点,将保险业变成洗钱活动的重要途径,而人身保险业务更因其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既可分离又可融合的特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利益分配流向的可变性和多样性为洗钱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

(二)保全业务洗钱风险的三大特性

(1)被利用洗钱的概率较高。目前,在寿险公司的承保、保全、理赔三个业务环节,保全业务被利用进行洗钱的概率最高。承保业务作为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缴纳保险费的业务环节,只能成为洗钱行为中黑钱流入的单方向资金进入渠道,无法实现黑钱的漂白及以后的流出,无法单独完成洗钱全过程。

(2)被利用洗钱的方式较多。保险保全业务的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保险合同解除;保险合同变更;给付等多方面,主要内容包括退保;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变更;给付;保险费、保险金额变更;缴费方式、账户变更;增加附加险;续期保险费等。

(3)被利用洗钱的隐蔽性较强。一般而言,保险洗钱行为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处置阶段,将非法资金(相当部分情况为现金)通过购买合法的保险产品注入保险机构,使黑钱进入金融系统;离析阶段,透过合法的保险业务掩饰非法资金的真实来源,抹去资金进入金融系统后可能被追查出的痕迹,并将黑钱通过退保、给付等手段从保险机构撤出;融合阶段,将从保险机构获得的表面上已经正当的资金以合法名义投放到正常的经济活动中,完成黑钱漂白的全过程。

二、保险保全业务中可能出现洗钱风险的五种业务分析

根据对保险保全业务的分析和相关洗钱案例的研究,目前我国保险保全业务洗钱风险主要存在于五个业务环节,分别是退保;给付;保险合同主体变更;追加保险费;缴费方式、账户变更,后三者都属于保险合同变更业务。

(1)退保。由于保险业遵循“投保自愿,退保自由”,投保人投保后随时可以要求办理退保并不需要提出任何解释,而保险人都必须根据投保人的意愿办理此项保全业务。退保业务是保险业务中洗钱风险最大的业务环节,特别是具有较高保单现金价值的寿险产品。(保单现金价值指投保人解除人身保险合同时保险人应当退还投保人的金额。)

(2)给付。利用保险给付环节进行洗钱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洗钱人用黑钱购买大额投连险、万能险等保险产品的保单后,给付时要求保险机构把保险金等支付到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以外第三人账户,而实践中保险机构一般都会满足客户的要求,实现黑钱从投保人账户转到第三人账户的资金渠道的更换。另一种是洗钱人用黑钱购买大额投连险、万能险等保险的保单后,给付时要求保险机构以现金形式支付保险金等,黑钱的资金轨迹通过保险机构就无踪可查,完全掩盖了黑钱的痕迹。

(3)保险合同主体变更。通过保险主体的变更间接改变资金转移渠道,是一种主要的洗钱渠道。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属于投保人变更,具体是洗钱人用黑钱投保大额保单后短期内变更投保人后随即要求退保。另一种属于受益人变更,具体指洗钱人用黑钱投保大额保单,主要是投连险、万能险等满期保险产品后将以前的受益人从投保人本人或法定继承人变更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指定受益人,并在到期后要求给付。

(4)追加保险费。在保险保全业务中通过追加大额保险费洗钱的方式主要为两种。一种是追加大额保险费,即洗钱人先用合法资金投保万能险种等保险产品后,再将黑钱用现金形式追加大额保险费,使黑钱融入合法资金中去。另一种是追加大额保险费后退保,即洗钱人追加大额保险费后又在短期内要求将多余的保险费现金形式退还或转账到投保人以外的第三方,前者完全掩盖了黑钱的痕迹,后者借助保险机构平台将黑钱顺利转移到了其他洗钱人手中。

(5)缴费方式、账户变更。作为保险保全洗钱重要渠道的缴费方式、账户变更分别指缴费方式从转账变更到现金和投保缴费账户的变更这两种。

三、保险保全业务反洗钱对策

(一)完善保险业反洗钱法律制度,出台专门的保险业反洗钱部门规章

目前,我国基本建立起了以《反洗钱法》为核心,四个反洗钱部门规章为基础的预防、监控洗钱活动的反洗钱法律法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制裁、打击洗钱犯罪的法律条款共同构成了预防、控制和打击洗钱犯罪活动的基本法律框架,形成了一道预防监控洗钱活动的反洗钱“法网”。

(二)人民银行强化保险业反洗钱监管工作

人民银行作为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对保险机构反洗钱工作具有法律赋予的监管职能。人民银行及分支机构强化保险反洗钱监管工作,尤其是保全业务的反洗钱监管工作主要应通过三个方面。

(三)保监会推动保险机构严格执行保险业务规范

保监会作为保险业的业务主管部门,制定各项保险业务规范。由于保险业反洗钱工作是贯穿在整个保险业务中的,保险机构的反洗钱工作与保险业务规范紧密相连。

(四)保险机构保全业务反洗钱工作的具体对策

由于保险保全洗钱在整个保险业洗钱中具有洗钱概率高、洗钱种类多、洗钱隐患强的特性,保险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对保险保全洗钱渠道的反洗钱监管,尤其是重点关注保全渠道中的高风险业务,通过严格客户身份识别、强化大额交易报告、加强可疑交易甄别、分析和报告等反洗钱措施及时发现保险业洗钱的线索,从而防堵犯罪分子利用保险业保全业务进行洗钱。

(1)严格客户身份识别。保险机构在进行涉及洗钱渠道保全业务的反洗钱工作时,应根据《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执行客户身份识别。

(2)强化大额交易报告。保险机构在进行保全业务的反洗钱工作时,还应根据《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强化大额交易报告。

保险业务篇3

关键词:成本控制;全面预算;保险公司

一、保险业务成本控制现状

(一)保险业务成本构成

保险业务成本主要包括赔付成本(赔付支出、提取已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取未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理赔费用)、费用成本(职场设备成本、人力成本、手续费及佣金、日常运营费用)、税费成本(流转税附加、保单合同印花税、保险保障基金、交强险救助基金、业务监管费)、再保成本(分出保费、分保费用、分保赔付支出)、准备金(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巨灾风险准备金)等。除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巨灾风险准备金、提取未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及预估间接理赔费用等采用精算方法测算并定期提转外,其他成本均为经营中的现实成本。

(二)中小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成本管理状况

1.中小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成本控制现状及问题

一是费用成本占比偏高。近年来,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综合费用率均明显高出大型保险公司,一方面,是由于中小公司业务规模较小,导致单位固定成本偏高,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出中小保险公司的成本控制效率不高。在不能有效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公司的承保盈利能力受到很大制约,同时也限制了保险公司为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和质量。二是管理方式粗放,成本控制不到位。市场上仍然存在这样的公司:以业务规模论英雄,对费用实行包干式管理,具体怎么使用、使用到哪些业务方面,上级公司大撒手,不管不问。甚至有的保险公司对经营费用层层压缩,在本级机构上留下需要的,然后在包干给下面机构,到了基层机构,费用额度就比较少了,甚至连正常的经营开支都不能满足,反而加大了基层机构违规经营的风险。三是成本核算不真实、不完整,费用贴票现象严重,核算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对应的产品、渠道,对经营成果决策起不到应有的支持作用。

2.中小保险公司成本控制不足的原因分析

(1)成本控制意识薄弱,管理者对成本控制认识不全面。有的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由于规模小,资金少,或者说是总部所在地域的原因,对高素质人才、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再加上有的保险公司管理者注重任期成绩、有短期经营思想,不重视对公司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使现有员工的素质无法提高,直接影响到行业内一些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无法在公司得到很好的应用,形成资源浪费、管理落后的现象,使公司经营管理成本无法降低。有的公司对成本的认知仅限于日常经营中的费用控制,而忽略了对决策、研发、营销直至赔付等环节中的成本控制。(2)成本控制缺乏战略观念。有些中小财产保险公司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资金雄厚、管理成熟的大型保险公司或保险集团公司的挤压下,更看重于短期经营效益的实现,缺乏长远的战略思考和阶段性经营目标。这就导致成本控制的片面化,比如为了实现当期效益,采取漏提、少提准备金等,为以后年度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3)成本管理手段单一、方法落后。一些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由于自身资本的限制,缺乏预算管理系统和费用控制系统,对成本的控制基本上依靠人工操作。这在管理成本、管理效率等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弊端。由于实行人工控制,一是精细化程度有所欠缺,二是增大了出错的可能性,三是对于恶意的预算调整难以防范。影响了公司成本控制的效果。(4)成本控制制度不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松散。一些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在形式上建立了成本管理架构,但是制度的建设及执行缺失,无法保证控制效果。另外,成本控制仅实行事后控制,控制机制无法贯穿经营管理全过程,与实现公司成本管理目标的距离越来越远。(5)成本核算信息失真,影响成本管理决策。现行的细化险种核算方法对所有险种进行单独损益核算,但基本上只能对直接费用可以明确归属,对一些间接费用无法跟单核算,导致产品的成本数据出现偏差,无法准确掌握各产品的实际成本情况。对间接费用的核算实行按标准比例进行分配,实际上对各产品真实成本有所歪曲,甚至使一些更好的产品被分摊了更多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管理层对产品成本控制的决策。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控制保险业务成本

全面预算管理在形式上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运用,但由于预算编制和实际执行的问题,并未使中小财险公司成本管理效率得到明显改善。

(一)财产保险公司预算管理具有特殊性

一是收入和成本不同步。财产保险公司收入在前,而赔款成本在后,赔款支出的发生滞后且无法确定。二是收入和费用不能完全配比。保险公司保单获取费用确认在前,而收入则要采用分期确认,虽然在核算上采用首日费用率剔除的方式,但当期所确认的收入与费用之间并不能实现完全配比。三是预算执行结果难以预计。由于保单责任与会计期间无法实现一致性,只能通过精算方法采取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方式进行估计,带有主观性,而精算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所采用的估计方法对估计结果有直接的影响。再加上保险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的变化、费用政策的变更、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等复杂情况,使财产保险公司的预算呈现动态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导致预算执行结果变得复杂和难以预计。

(二)中小财产保险公司改进全面预算控制的措施

1.预算管理体系突出按承保利润进行匹配。首先,保险公司各级机构在资源配置上按照承保利润进行有效匹配。在促进规模增加的基础上,考虑降本增效,通过保费增加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尽量增加将变动成本投放到市场拓展之中。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和行业监管要求的前提下,运用好费用政策,充分调动前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获取品质好的业务。其次,细化保险产品的险种和类别,针对不同的风险程度相应制订差异化的业务管控政策,引导销售单位和销售人员奋力争做承保有利润的险种和业务。再次,区分不同渠道分别制定不同的业务管控政策,针对各种渠道的不同风险,相应制定不同的奖励措施,激励销售单位和销售人员开拓优质的渠道。最后,在考核方案中提高承保利润指标权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公司上下紧紧围绕预算的实现开展业务。2.建立预算执行考核评价机制。首先,公司要真正认识到预算管理是“一把手”工程,公司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来进行预算的全面管控,除了预算编制的管控相关工作之外,还要协调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重大问题,明确预算控制部门责任,对预算执行单位的调整要求进行评估审议,对市场环境及政策变化进行跟踪研究,审议预算考核和奖惩方案,并组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其次,严格落实预算执行控制的审核评价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内部审计,对预算的编制、修订、调整等各个环节的程序合规性、预算执行效果等进行审计评价,还要对预算监控体系的运行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估。3.加强集中作业管理。一些大型保险公司或保险集团很多建立了后援中心的模式。受限于资本实力和管理经验,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至少实现财务的集中作业和两核权限的分级控制。实行资金和核算的集中管理,对核保核赔权限实行额度差异化级次控制。4.充分发挥全体部门在预算控制体系中的作用。全面预算需要全员参与,各级机构以及各部门必须上下连动、协调配合,不管是在编制还是执行过程中,都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

保险业务篇4

关键词:保险企业;财务分析;优化措施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保险行业随着国家经济一起快速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全国范围内的保险覆盖率逐渐提高,有效地保证了国家各个领域的经济稳定发展以及人民的幸福和谐生活。随着保险企业数量的增加以及国家对保险行业的管理和相关要求不断提高,保险企业需要对自己的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完善。财务分析作为保险企业经常使用的一项工作,对于保险企业的日常工作和管理都有极强的保障作用。但是,保险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够完善满足企业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的需求,所以,保险企业需要根据具体的不足推动优化升级工作,使保险行业具备更全面有效的管理能力和发展能力。

二、保险企业财务分析的现状

(一)财务分析主体不够明确

保险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工作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选择相应的工作主体,现阶段存在的工作主体有经营者、投资者以及投保人等。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在进行具体的财务分析工作时会有不同的财务信息需求,但是保险企业部分工作没有将具体的差别区分开,在收集财务信息的时候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后续的分析结论也没有根据分析主体的特点进行相应的侧重评价。保险企业没有根据分析主体的特点和工作需求制定具体的财务分析工作方案,盲目地进行统一的财务分析会对相应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造成影响。

(二)财务分析的依据不充分

保险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是在相关财务报表、会计核算资料以及预算意见等企业内部资料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信息、报刊杂志资料和企业间的信息等外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需要的财务信息以及其他资料较多,但现在保险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工作时存在对相关资料和数据收集整理不完备的问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保险企业没有对现阶段的各项资料有效地收集和管理,同时,没有对财务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历史性以及目的性等进行准确地把握,所以,财务资料存在数量和种类不够齐全的问题,同时也不能保证财务资料连续而准确,在进行财务分析后得到的结果也存在正确性不足的问题而不能具体规范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三)财务分析的内容不够全面

财务分析工作是对一段时间以内保险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相应的分析工作,总的来说保险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内容有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三个方面。保险企业虽然能够将自己的财务分析工作划分为具体的类别,但是在每个类别中仍然存在不够全面的问题。在进行财务状况分析方面,保险企业主要实施资产质量分析和偿付能力分析,但是分析的深度不足而导致无法掌握企业的资产管理状况和资金流动状况。在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分析工作中也存在因为分析内容不够全面导致的分析结果较为片面,这样的结果无法准确地反应保险企业的具体运营情况以及存在的相应问题。

(四)财务分析的方法科学性不足

保险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工作方法进行,首先,需要确定分析的目的以及范围,根据财务分析的任务收集相应的资料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工作,通过总结分析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完善工作。保险企业财务分析的工作中对于整个程序的设置不够严谨,不能准确确定分析目的并通过相应的方法收集财务数据,同时,在进行分析对比时的方法也相对落后,不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其次,保险企业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财务分析的准确度以及工作效率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过度依赖人工分析方法容易造成较大的数据误差,使企业不能得到准确有效的分析结果。

三、保险企业财务分析的优化措施

(一)明确财务分析主体

保险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需要在明确分析主体以及掌握分析主体具体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开展相应的分析工作,这也是企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进行财务分析主体确定的时候需要首先评估主体代表的利益倾向,并根据财务分析应用领域来进行工作任务确定,包括工作方位以及具体采用的分析方法等。当财务分析主体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时需要重点分析保险企业的运营状况以及发展状况,需要对企业的各个方面有具体的了解和掌握,并根据相应结果调整工作部署和发展方向,分析内容需要包括运营能力、偿付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等所有内容。而对于投资者、监管机构和投保人等不同的工作主体,保险企业同样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估工作,分析主体的特点以及工作需求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工作,落实分析结果与完善方案之间的关系,维护各方的合理利益并提高保险企业的发展动力。

(二)加强财务分析依据的管控力度

财务分析工作必须采用企业范围内的财务资料具体的数据质量控制工作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结果,因此财务分析质量的控制工作关键是对财务资料的质量控制。在进行保险企业内外部财务资料收集的过程中,需要满足财务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及时性等具体的质量原则,并通过具体的要求来规范财务资料和财务数据的管理和使用,通过具体的控制工作保证处理结果能够有效对应企业中的工作。保险企业对财务资料的管控工作具体体现在收集、管理数量和种类齐全的内外部财务资料上,除了对现阶段的财务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外,还需要对以往的财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来保证资料的连贯性和正确性。在财务资料质量管控工作中,保险企业需要明确处理结果的应用方向并通过相应的方向来选择具体领域的财务资料,保证处理结果能够及时反映企业存在的运营问题并完善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三)提高财务分析内容的全面性

保险企业要想通过财务分析来掌握企业一定阶段的经营状况,必须对该阶段的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进行全面有效地分析。在进行财务状况方面的财务分析时,资产质量和偿付能力对于保险企业来说是运营和发展的关键,通过对两者有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较为准确而全面地掌握保险企业该阶段的具体运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进行经营成果的分析工作时需要进行利益来源和企业经营成本等方面的分析工作并能够相应地掌握企业该阶段的盈利能力,同时,可以将盈利能力不强的工作及时调整来保证企业的合理收入。对现金流量的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保险企业的现金流动效率和流动方向并反映出企业相应的偿付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对未来企业现金的利用有较大的帮助。通过内容丰富全面的财务分析可以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可以协调具体的发展工作。

(四)完善财务分析的工作方法

保险企业需要完善财务分析的工作方法,提高财务分析的科学性来推动财务分析更有效地进行。首先,保险企业需要保证分析程序的科学性,在确定分析目的和分析范围的时候以分析主体为导向,进行资料收集时也需要保证方法的严谨和全面,通过抓住主要矛盾来反映现阶段企业存在的相应问题并做出具体的措施。在财务分析方法方面使用较为科学有效的比较法、趋势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根据企业财务分析任务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保险企业还需要提高对信息化财务分析的建设工作,及时完善信息化工作软硬件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能力培养工作,提高保险企业财务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分析结果也可以及时形成具体的优化方案应用到企业中。

四、结语

随着我国发展条件不断趋于复杂,保险企业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青睐,保险企业也迎来了极大的发展。但是,随着保险企业数量的增多同时受到复杂发展环境的影响,保险企业迫切需要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财务分析作为保险企业了解自身运行状况并提供完善措施的重要工作,在企业的运营工作中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保险企业需要针对自身财务分析存在的不足并及时优化,提高财务分析的实用性并推动保险企业更稳定长久的发展。

作者:王新华 单位:德华安顾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郝帅.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以A保险公司为例[J].中国市场,2016(22).

[2]侯芸芸,关于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6(21).

保险业务篇5

1、提高了保险业的效率

网络保险大大降低了保险企业的经营成本,这是因为网站的后期维护成本较低,相对于开设营业点的销售成本和广告成本都大大减少。同时,在网上开展保险业务可以精简业务环节,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与效益。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估计,从长期看,在美国经营个人险种的保险商通过网络展业所节省的销售、管理、理赔方面的开支可达150亿美元,约占全部开支的12%;而在企业保险方面,可节省的费用约为110亿美元,占全部开支的9%。

2、拓宽了保险业务的时间和空间

金融保险行业是天生具有规模效应的行业,建立在大数原则基础上的保险经营要求将风险尽可能分散到更为广泛的范围,以避免大灾损失。互联网的特点使得保险业务可以延伸至全球任何地区的任何一台上网电脑,在不设有分支机构的国家和地区也能提供保险服务,实现全天候24小时服务,使保险业务的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分散风险,获得规模效应。

3、加剧了保险市场的竞争

网络保险业的发展,使得这个行业的新进入者不必花费巨资和时间进行传统销售方式下的营业网络建设和人培训管理。此外,其余行业的企业也更容易进入保险市场。这些企业大多数为其余金融服务企业以及互联网企业,例如银行、网上证券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这些企业可以方便地在现有网络提供的产品中添加保险产品。例如,在欧美国家,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可以向客户销售寿险单,银行保险业的发展已使保险公司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可以预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些外行业的企业将很容易地进行标准化保单的网上销售,对传统保险商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

4、促使传统保险商角色的转换

保险业务篇6

关键词:养老保险社保业务档案管理

1、维护社会保险档案,保护职工权益

随着群众养老保险意识的不断提高,沉寂多年的历史缴费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断保多年要求续保的参保人员越来越多。由于社会保险历史缴费记录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一些参保人员的缴费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争议。

我市自1987年就开始实行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由于当时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加上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参保人员原始缴费记录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保定市社保所在开展企业参保职工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确认工作的过程中,对一些缺少以往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记录的职工档案,通过查询企业职工花名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卡补缴缴费分解表历年缴费记录表等相关材料,确定缴费事实,重新整理归集参保数据,真实记录每位参保人员的参保历史,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

随着国有企业重组兼并倒闭,职工下岗中断劳动关系中断缴费情况大量出现,如何记录保存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缴费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及时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形成一种被动的工作局面。

1980年参加工作的李桂兰,今年已经46岁。1980年11月,李桂兰成为保定市水泥厂的一名正式职工。按照有关规定,1987年1月李桂兰参加了当地的养老保险。1998年李桂兰离开保定去了新疆打工。2009年,李桂兰从新疆特地赶回到保定市社保所查询以往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离开企业十几年,社保资料会不会遗失?社保所这里是否完整保留自己过去的参保记录?李桂兰的心里忐忑不安。来到保定社保所,档案员根据李桂兰的身份证输入名字后,几秒钟就查到记载李桂兰详细缴费情况的职工养老保险卡。李桂兰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保定市社保所依据李桂兰的养老保险卡,重新为她补办了养老保险手册,恢复了缴费情况。

2、社会保险业务规范化管理

在保定市,类似李桂兰的情况非常的多,在养老保险手册丢失的情况下,保定市社保所通过历史资料的查询,为他们补办养老保险手册,保证其继续参保。

社保业务档案对参保人员十分重要,但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保经办机构来说还十分陌生。没有现成的样板,保定市社保经办机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抓库房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归类整理立卷,使业务档案整理和立卷从不规范到规范,社保档案库房从无到有;业务档案内容由简单到丰富;并把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及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把业务档案工作作为社保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档案目录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从而使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和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档案局《冀人社发2009(11号文件)》要求,我市社保所出台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对业务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保定市纺织厂等7家企业,由于在改制前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多。改制时,职工强烈要求其补缴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通过查阅历年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分解表,社保机构为职工提供了这些企业历年欠缴的准确数字。企业补缴了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3、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社保业务档案是全面系统记录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凭据。实现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到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社保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实现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3.1统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根据我市社保所下发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等七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结合我所业务情况的实际需要,业务档案主要采取分级管理便于查询集中保管确保安全的原则,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底可查,统一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3.2统一档案室标准。档案室是社保业务档案的“家”,统一档案室的标准至关重要。为此,保定市社保所建立了一个具有防火防光防尘防盗防潮防高温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等“八防”功能的档案室,基本实现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办公三分开,并配置与档案数量相适应的档案柜和档案密集柜灭火器温湿度计空调计算机等专用设备。新晨

3.3统一规范整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结合本所业务职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共分六类三十八项,以此规范全市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的收集积累整理保管应用查询服务工作。

保定市社保经办机构还要求对社保业务档案进行统一集中清理。各社保经办机构按照先收集后筛选保齐全少缺漏的办法集中清理,要求每位职工将橱柜的所有原始资料文件集中起来,进行鉴定整理组卷归档。

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做好社保业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确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保定市社保所组织各县(市区)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市档案局举办的档案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档案专业知识。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辅导。走出去,就是组织各县社保档案员到典型示范单位取经,通过现场观摩提高其感性认识;请进来,就是邀请市县档案局的专业人员,针对社保业务档案的具体情况,手把手地从应归档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各个环节进行现场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整理规范。

保险业务篇7

【关键词】进入壁垒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产品差别化垂直一体化

一、当前中国保险服务贸易出口现状

当前国际服务贸易主要是以跨境交付、国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方式进行。而中国的保险服务贸易的出口主要是以商业存在的形式为主。主要表现在:截至2007年8月,在境外中资共设立了保险营业机构42家,保险代表处或联络处9家。但是其“走出去”的困境也日益显现:一是营业机构主要以产险为主;二是经营地域主要集中于香港地区、英国和美国;三是出口额很低。2000—2006年中国保险服务贸易出口额如下:2000年为108百万美元,2001年为227百万美元,2002年为209万美元,2003年为313百万美元,2004年为381百万美元,2005年为549百万美元,2006年为519百万美元。2000—2006年中国保险服务贸易增长率:2000年为110.2%,2001年为-9.7%,2002年为49.8%,2003年为21.7%,2004年为44.1%,2005年为-5.5%。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保险业服务贸易出口形式单

一、数量少,呈现出急剧的波动状态。这充分显示出中国保险服务出口仍处于很低的水平,中国保险公司的潜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掘。主要是因为:一是“水土不服”,中国保险业发展时间不长,还不能完全与国际接轨,中资保险公司进入国外市场有些不适应,其本土化需要一个过程;二是中资保险公司风险意识、国际适应能力不足;三是国际壁垒严重阻碍了中国保险公司的进入。这样,从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中国保险业进入国外市场的障碍性因素。

二、中国保险业进入国际市场面临的进入壁垒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的保险业进入国际市场面临的壁垒主要有:一是来自供给方的技术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学习效应;二是来自需求方的产品差别化壁垒等;三是政策性壁垒。

1、政策性壁垒。当前对外国保险公司进入充分开放国家和地区只有美国、加拿大、中国的香港地区,而大多数国家对国外保险公司的进入该国设置多项壁垒,其开放领域和地区依然有限。如欧盟、日本的进入壁垒很高,设置了严格的行政性市场准入制度、规制政策壁垒、法律壁垒。从政策的层面上来看,政府认为在一个行业或地域中只适合于一个或几家保险公司就足以,为了避免出现过度毁灭性的竞争局面,政府往往会对这一行业或地域的国外保险公司经营进行限制。如公司的经营需要获得批准和执照,注册资金以及资金的来源也要受到政府的限制。甚至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虽然在某些程度上,保险产品理想的分销渠道已被本国企业所占据,政府依然对其分销渠道进行控制。如采用颁发数量、原产地许可证的方式,阻碍别国保险产品进入该国市场。

2、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壁垒。欧美、日韩等国家保险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拥有一批相当有实力的寡头保险公司,他们资金实力雄厚,有着良好的风险防范体系,信用水平高,同时涉足多种金融领域,进行多角化经营,拥有雄厚的资金、技术、经验开发新产品,无论是从业务类型还是产品的种类,都具有雄厚的分散风险的余地和范围经济的利益。同时他们拥有一流的管理团队,在保险的规模、投资能力、费用控制能力、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和分销、营销等方面都有强大的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相当明显。而中国的保险与之相比资金的不足在资金运用率、运用范围、运用效益无法与国外同行相比,偿付能力不足,保险企业的规模较小,声誉较差,产品的研发能力较弱、险种单

一、创新能力很低,风险控制意识薄弱,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低下,服务能力和水平较低。这种不对称的地位使中国的保险行业面临相对较高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壁垒,这也是长期以来中国保险国外竞争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3、产品销售垂直一体化战略性进入壁垒。国外本土保险公司通过上下游的集中控制保险产品的营销渠道,并通过对营销资源和管理营销人员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大大降低了其销售成本。这样从保险公司企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通过运用垂直一体化的营销方式就可以将不同环节的利润内部化,促使保险公司利润的增加;同时又由于通过垂直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拥有了一流的营销人员和管理经验,掌握了大部分消费者的意见反馈和产品需求信息,可以为企业产品定价和服务决策提供良好的市场信息。通过垂直一体化战略,将供应链收益内部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效力,同时又可以避免流通中的风险,但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控制了大部分资源,提高了国外保险企业的进入壁垒。这样,中国的保险企业要想获得相同的竞争力,至少要同时进入两个市场,同时生产两种以上互补的产品,但是由于中国的保险企业缺乏一定的用户基数和影响力,难以实现协调效应,这样也进一步加剧了成本负担。

4、消费者偏好所形成的产品差别化进入壁垒。由于国外厂商进入市场的时间较长,消费者对该公司的声誉,售后服务,销售渠道,产品设计等方面积累的偏好就越多,对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就越忠诚。相反,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即使进入该国市场的中国保险企业在各方面都比在位企业优势更加明显,消费者也不会选择一个一无所知的产品。因此,即使在位厂商没有采取阻止,这种消费偏好和不确定性也构成了新进入厂商的进入壁垒。因此,对于中国的保险企业来说,由于进入时间短,所以消费者不可能对它形成一定的偏好,中国保险企业想要获取或转移这种偏好所需的成本也可能越高,将必须付出较高的学习成本、雇员重新培训成本、产品的搜寻成本、消费者的心理成本等。

5、广告所形成的结构性进入壁垒。广告是一种有效的实现产品差异化手段。一般来说广告有两种效应:一是提供信息,二是劝说购买。对前者而言,广告通过借助一定的媒体宣传一个保险产品组合,推出新产品和新品牌;而后者主要是通过广告诱导消费者购买该企业或目标产品,并有效的将该产品和其他与之相替代的产品区别开来。因此,只要企业能够实施有效的广告策略,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产品的有效宣传,都可以使消费者对本企业的产品形成偏好并持久维持,从而使得自身更具有竞争力。广告的这种累积效应可能使消费者持续地对一种产品或品牌产生偏好和忠诚。这样,中国的保险企业想要获得同样的竞争力,就必须支出更多的广告费用。由于广告投资完全是一种沉淀成本,这更加重了中资保险公司的成本负担。

三、提高中国保险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鼓励资产质量高、规模大、管理水平先进的大型保险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降低中国保险出口公司的成本,不断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大公司加快国际收购、兼并和重组步伐,扩大公司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

拓宽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收益,防范投资风险。首先,应该根据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运行环境,结合中国保险业经营风险的特殊性,借鉴国外优秀的管理理念,遵循保险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原则,逐步放开保险资金运用领域和范围,分散系统性风险。比如放宽现有投资品种的种类的限制、加大对国外国家重点基础建设和水、电、交通、通讯、能源等的投资、允许进行股权投资、适度允许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其次,应提高总体风险控制。如完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投资管理架构设置、投资决策管理系统设计、交易风险流程控制等重要内容。此外,还要健全投资风险预警体系,包括对投资领域、品种和工具的总体和个别风险预警,将全部投资活动纳入风险管控制度框架内,使公司经营更加审慎和稳健。

实行产品差异化战略,加快创新步伐。首先,应该对各个细分市场的规模、需求、竞争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选择能够发挥资源优势、规模适宜且前景看好的细分市场,加快保险产品创新,确定产品合理组合的宽度、深度和关联度,优化产品结构,尽快设计一批品种多、质量高的条款,提高保险产品的科技含量。其次,更新服务理念,树立大服务意识,设立专职的服务机构,负责保险契约的保全,接受客户的咨询、投诉、、查询,及时了解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研究、开发、设计、改善保险的服务工作,开拓客户的售前、售中、售后的附加延伸服务,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保险服务使每个客户都可能享受到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树立中资保险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此外,还可以逐步建立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综合客户服务平台。

不断增强市场开拓和维护能力,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一方面通过市场开拓,选准市场定位,制定良好的营销组合策略,通过建立包括产品品牌的定位、品牌延伸、品牌革新、品牌广告和品牌公关等一系列组合策略,培养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忠诚和偏好,渗透并逐步占领市场,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服务过程中与客户深入沟通,预见性识别出客户的潜在需求,为企业的未来产品创新和战略发展确定方向选择合适的流通渠道,设立自己的营销公司,实行垂直一体化的销售模式,同时实行特许经营权等纵深等营销模式,增强中资保险企业市场维护能力。

增强团队学习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实现资源向能力的转化,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同时应该加强适应国际保险业市场竞争的中资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缓解保险公司人才瓶颈的制约。

【参考文献】

[1]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M].上海三联书店,1998.

[2]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临江:引入外资后中国保险产业组织研究[M].中国过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周延:中国保险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保险业务篇8

一、主要经验

(一)精耕细作,市区团队铸辉煌

自全省保险组建专业化队伍以来,几年来郑州邮政保险打造了一支执行力强、综合素质高、营销能力强的保险团队。彻底摆脱了全员营销的发展模式。区、县局长称赞我们:郑州保险专业“支撑最到位、队伍最健全、成效最显著、领导最放心”。特别是市区团队,连续三年在全省团队业绩排名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年短短两个月共实现保费6000多万元,高居全省第一。

截止2月底,郑州市区共涌现出1个保费在300以上的网点,13个保费在200以上的网点,26个保费在100万以上的网点。取得上述业绩,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20**年,郑州市政府对城区进行改造,大规模的都市村庄拆迁,许多都市村庄拆迁户得到了政府的补偿款,我们团队人员得到这一商机,立即行动起来,跟踪调查拆迁进度,核实拆迁户什么时候能拿到补偿款,并在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宣传,着重开发拆迁户客户群体。至今,我们已经从都市村庄拆迁户中开发了将近1000万元的保险业务,仅东明路网点开发的一个拆迁户客户,就来邮政办理了六份保险,总保费达120万元!

郑州市近几年涌现出来很多的高档社区,管理严格,不利于员进社区宣传。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组织员进行想办法出主意,主动找收投局和投递班合作,利用投递员能自由进入社区的优势,在报纸中夹带宣传页投递到户。这样的宣传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据统计,现在来我们网点办理保险的客户,90%以上是由保险员走出去宣传开发的。员立足于网点但不依赖网点,真正做到了不与网点争资源,不仅吸引大批客户前来办理保险业务,还带动网点其他业务的发展,赢得了区局长、所主任以及营业员的赞誉。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我们在这些珍贵的客户资源上进行了深耕细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今年国寿公司的分红好,明显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保险员拿到分红报告后,以此为契机进行宣传,给每一个买过保险的客户打电话进行回访,对以往的老客户进行了深挖,老客户开发率达到了80%以上,二七区甚至达到了90%!

像这样的营销实例还有很多,很多的保险员以网点为依托,以社区为重点进行宣传和深耕细作,真正的做到了用心经营。很多员每天宣传到晚上八九点仍不知疲倦,天天在岗仍然乐此不疲。像这样激情投入的不仅是我们的员,更有一些优秀的团队经理,像金水区的团队经理薛秀琴,每天7:50准时出现在辖区内的网点。甚至到深夜12点,员还能接到薛秀琴的短信,统计业绩、鼓励员并帮她们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爱岗敬业的营销人员,在郑州市区团队比比皆是。当别人问起薛秀琴为什么那么投入时,她这样讲:“邮政局给了我第一份工作,这也将是我的最后一份工作。在这里,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我每天工作的很快乐,现在又有了省公司的好政策做保障,在这里工作有奔头!”的确是这样,她朴实的话语反映出了基层营销员真实的想法,映射的是我们省公司好政策在基层的普遍反应。营销人员的激情投入,是因为她们有强烈的归属感,因为她们把邮政保险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因为在这里她们劳有所得,因为她们在这里体会到了邮政企业的魅力!全省邮政在**总经理的带领下,在省公司好政策的激励下,在省专业公司的指导和市局的支持下,在邮政这样和谐、开放的大家庭,我们的员怎么能不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怎能不全情投入?

(二)深挖潜力,县局业务大提升,更多精品文章来自,

省公司383、384、385和409号文件出台后,在省专业公司刘宪申总经理亲自指导下,郑州保险组织全体人员先后五次学习省公司文件,要求每个员工对照文件定位,找目标、找晋升。六县一区保险专业负责人都摩拳擦掌,纷纷表态要以收入规模或增幅,享受副科级待遇。保险员对自己重新定位,认识到通过个人努力可实现身份转化,奋斗目标更为明确,工作干劲更足!

为迅速启动县局业务,**年我们选派市区优秀的团队经理担任主抓县局的负责人,对县局进行重点帮扶,元旦期间提前策划,精心组织,依次在六县一区组织开展了规模宏大的保险业务启动大会。在各场业务启动会中,县局一把手均亲自到场,各专业负责人都前来观摩。业务启动会坚定了信心,鼓舞了士气,确立了目标,起到了强力启动业务的目的。今年六县一区保险保费量较去年增长7495万元,增幅279.6%。业务量占比迅速提高,截至目前,县局业务占比已达68.85%,较去年底提高11.5个百分点。

(三)以人为本,新团队经理显身手

保险团队的发展,离不开称职的团队经理。为给**年发展打好基础,经过竞聘选拔,**年底我们选聘获得国家局营销创百优称号的薛秀琴担任金水区团队经理,选聘优秀保险员郜海燕担任中原区团队经理,选聘登封局优秀保险员担任荥阳局团队经理。人员调整后不久,上述三个局的保险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中原区保险团队多次保费名列市区团队第一,屡获市区优秀团队称号,金水区团队的月均保费由去年的260万元提升至500多万元,荥阳局的月均保费由去年的290万元提升至890多万元!

成绩面前,我们也看到很多不足。例如县局之间发展不平衡,个别县局发展相对滞后,在全省县局的排名与当地的经济条件不匹配,市区郊区局的保险发展也没有实现大的突破。

目前股市震荡,许多股民、基民退出资本市场,大量闲置资金给保险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各家保险机构纷纷抓住有利时机,扩大市场份额。全省邮政保险发展呈现井喷式发展,其中信阳局更是处于领跑地位。在郑州金融市场上,建行、农行等加大保险业务的发展力度,也已组建以大堂经理为首的保险营销队伍,以保险手续费收入弥补基金的收入缺口。形势告诉我们,商机无所不在,竞争日趋激烈,唯有不断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虽然目前郑州邮政保险面临着压力与挑战,但我们深信,依靠强大的保险团队,在省市一体化的优势保障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取得新突破!

二、目标及措施

1、营销目标

3月份单月实现保费1.4亿元,确保一季度完成半年保费计划,完成全年收入计划的50%。

2、工作措施

一是继续加大客户二次开发力度,根据分类整理出来的客户档案,通过电话回访等形式,对广大老客户进行回访,带动新险种的销售。二是深入挖掘邮政多年来积累的客户资源。与投递员、速递员充分结合,借助他们平时走街串巷、客户资源丰富的优势,由保险员上门拜访客户,拓宽业务发展渠道。三是开展市区与县局团队间的业务对抗赛,促进整体业绩的上升。四是继续调整险种结构,提高期交的业务占比。

上一篇:住房保障范文 下一篇:合同效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