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0-16 09:52:22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篇1

由于我校全是农村孩子,根据他们的个人及家庭实际情况,我选择了竖笛作为我们的课堂乐器。竖笛具有携带方便,价廉物美等特点,家长无须花太多的代价即可满足孩子学习音乐的要求,学校进行以竖笛为主的器乐教学,不是简单地改变过去的音乐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适应了培养21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需要。竖笛简单易学,一吹即响,非常吸引孩子。学生在学吹竖笛的过程中,是眼、耳、手、口、脑协调并用的过程。孩子的音乐记忆力、注意力及各种感官都能得到有益的发展。学生学会用竖笛表现音乐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自我表现欲望会得到满足。

如果把竖笛吹奏作为学生的兴趣活动,孩子们的竖笛学习与练习就缺少了系统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谈不上。因此,进行竖笛教学就要注意它的科学性、合理性。下面是我在音乐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示范吹奏相当重要: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示范吹奏。初教学生吹竖笛时,我精心准备了五首简短的小曲子(有民歌、名曲、有中国的、外国的,有活泼的、有抒情的)在课上逐一吹奏。由于我能“吃”透味,吹奏出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所以,赢得学生阵阵的掌声。是啊!当学生听到悦耳的笛声,看到教师富有表情地吹奏,他们完全会被那优美的笛声感染,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接着再“趁热打铁”,讲述竖笛的结构、吹奏方法,学生便能很快地掌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掌握方法后,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可在班内、在课堂上开展比赛。在这种比赛中,“小评委”一本正经;“参赛选手”认认真真。同学们相互评比,好在那里,从而评出了水平,评出了体会,得到了学问,提高了鉴费力,也提高了兴趣。

二、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重视基础练习,逐步提高吹奏水平

初教学生学习竖笛,要普遍重视并加强基础练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切不可操之过急。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指法。不同音区口风的运用等等,教师是需要费一番功夫的。如不同音区口风的运用就存在普遍的问题。学生初学时气息不会控制,就影响了口风的运用,常出现低音吹“冒”,中音吹“燥”,高音吹“啸”的情况。通过比较口风的强弱,以及不同程度的口风在各音区运用所发出的声音,使学生懂得吹低音时应该把唇肌放松,用宽松缓慢的口风来吹,才能吹出饱满的低音,中音区的口风较低音区稍强一些,才能吹出圆润、华丽的声音,吹高音时,口风要急一些,唇肌微缩,让气流细细地吹出来,这样吹出来的高音才明亮悦耳。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单独开、闭某一音孔比较容易,连续不断地开闭若干音孔则常会引起紧张,或顾此失彼。这种情况是由于手形不好造成的。一是因为手形紧张;二是由于握笛姿势不正确。握笛时,手指应与笛声基本垂直,采用横按并用指肚去按音孔,学生往往用指尖去按孔,这样音孔不易按严,影响发音;三是指距与竖笛上的音孔距离不相吻合,为了使学生掌握吻合,我在课上让学生多作协调、纠正手形的练习:用右手抓住笛尾,左手同时闭严一二三孔,并沿笛声方向反复作上下牵拉的活动,使手的姿势和指距完全放松地吻合于这三个音孔上,反复体会并进而记住这一特定的手形感觉。或左右手同时闭严一二三匹孔及至更多的孔,再同时松开,如此反复练习并体会达到特定的手形感觉。有的学生手指紧张,按孔不严,影响吹奏效果,更影响以后形成良好的手指动作技巧。为此,我在课上花了不少时间进行反复的讲解、示范,提醒学生按孔时手不能紧张,用指肚去按孔时要找到按严孔和没按严孔的感觉,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一帮一”的办法,找一个已经基本掌握指法和吹奏方法的同学为“小老师”,分别带一个没有学会的同学,互帮互助,融洽了同学感情,逐渐养成良好的手指动作和按孔感觉。

三、竖笛合奏教学与视唱教学相结合

在音乐课教学中竖笛合奏重视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而视唱教W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把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按声部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分别熟悉自己声部的旋律。通过视唱或听唱,让学生正确地唱出所应掌握的曲谱。

接着按组进行试奏或交错试奏,进行比赛,激发兴趣。这一过程也是进一步巩固音准的过程。

最后进行合奏练习,间或插入视唱练习。较简单的乐曲,采用先慢后快进行练习,再加工细排;较复杂的乐曲,可采用分段练习,再总体加工细排。通过这样较扎实的反复练习,学生的合奏能力明显提高,视唱水平出日趋渐蒿。音乐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科的艺术特征,即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缺乏艺术性的作品不能吸引、打动学生,同样缺乏艺术性的教学也是不能吸引、打动学生的。音乐教学的艺术性在于始终要以音乐表现为主导的运用“动之以情、感之以形”的形象化教学方法。这也是艺术学科形象思维方式、特征所决定的,从感知、体验进想、理解的认识过程。这里,感知体验为先,为导入,在感知体验中发展联想(想象)思维,通向理解,又在感知、联想、理解的综合体验中,精神得到升华,思维得以发展的。因此,只有不断研究如何在教学中把知识性、思想性寓于音乐艺术的表现之中,运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实施美育教育之目的――教学育人,寓教于乐。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课堂;教育实习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243-01

一、“一专多能”的重要支撑

音乐教育专业在本科阶段涉及到的相关必修课与选修课里,有一项伴随四年的主专业,如声乐、钢琴、舞蹈等其中的一项。有多项专业必修课程副专业,如视唱练耳、乐理、计算机音乐、配器、合唱指挥等多项选择。

音教学生入学即有一门主修课程,笔者是声乐专业,还有钢琴、舞蹈、视唱练耳、乐理、中西方音乐史等多项专业必修课程,三、四年级有计算机音乐、合唱指挥、和声分析、曲式分析等多项专业选修课程。在学习这类课程时,学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独立完成相关理论课程作业,反复推敲,反复练习,将各科理论课程细化,打牢基础知识。例如《乐理》课程运用到实习课堂时,会关系到歌曲的曲式调性、谱曲视唱、节奏速度等知识;《中西方音乐史》课程在讲述贝多芬、柏辽兹、莫扎特的艺术人生时,需要大量的音乐史知识;《音乐教学论》课程会关系到教学教案的编写、教学过程的掌控、教学语言的流畅性、因材施教的各项能力的培养等。

一门主专业,多方位发展,学习基本课程及主要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重要积淀,是其走上音乐教学岗位的重要支撑。

二、“教学相长”的重要桥梁

在《音乐教学论》这门课程中,着重研究音乐课程“如何教”与“如何学”的重要关系。在教学中要遵循相关的原则:教育性、科学性、形象性、实践性、情感性、律动性、发展性,这些都是教学构思设计的重要桥梁,是教学相长过程的重要体现。

古人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有一种教化的能力,如何将德育、美育、智育与音乐课堂有机融合,是音乐教育师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一个好的音乐作品走进课堂,带给孩子的是什么?例如在教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时,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歌曲背后的故事,学生能学到的是什么?学生能反馈给课堂的又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一首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为传唱的爱国歌曲,旋律铿锵有力,充满爱国激情,如何将这种爱国热情传递给学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教学反思”的重要把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各项技能的重要阶段,课堂反思、课后反思、自我阶段性反思等是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在钢琴即兴伴奏课上,教师在讲授内容及实际演练中,即兴伴奏的学习是有区别的。例如教师在教授《大海啊故乡》这首曲子时,有的同学能在保持主旋律的基础上不断变化,锦上添花,有的则在伴奏编配上进行着单一无变化的单旋律线条,区别在哪里?他人编配的锦上添花的旋律伴奏有何可取之处?好在哪里?这些都是在课堂及课后要反思的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总结,从而获得进步。

大四的教育实习,是音教师范生毕业前的必修课。有选择性地到当地的中小学完成为期一个月以上的实习工作,完成教案的编写、开展课堂教学、组织课外活动、当实习班主任等多项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又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反思呢?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方法、思维等对学生才是最有效的呢?这也是教学反思中的重要把控。

四、“推陈出新”的重要效果

作为音乐教育师范生,未来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时,在n堂教学设计上,是单纯地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地讲授、教唱吗?是否可以在教学方法与内容上加入一些新鲜元素?例如引导学生根据歌词扮演某些角色,或者根据欢快的节奏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再或者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源,利用笔和水杯相互敲击、拍打,为歌曲伴奏呢?

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现代音乐课堂需要带给孩子们的新鲜养分。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到音乐,在学有所获的同时,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真正的乐趣,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与判断能力。

五、“实习后总结”的必要性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目标;方式;过程;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34-01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全面和谐发展、创新、自主、合作的音乐教学模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有些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套用教学模式,追求形式上的教学活动,为了完成所设定的环节而进行无效的操作等一系列问题,表面上似乎师生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可学生却不到应有的发展。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使得音乐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因此,进行你处中小学音乐课有效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与必要了。 那么,新课程理念下音乐课堂上我们的学生究竟能得到什么?如何更好地实施农村中小学音乐课有效教学,在此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1.认识苏北农村中学音乐课有效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教法、模式陈旧。教师习惯于过去的传统教法,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教学成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的听唱教学模式。直到全曲能背唱然后分批唱,或轮唱,于是低声低气的唱,或唱得声嘶力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往往都是先复习旧歌,然后处理歌曲,这种模式与教学模式相距甚远。严重影响学生表现性的提高。

1.2学生素质、普遍不高。由于学生处在苏北一种特殊的氛围中,音乐课一直没学到什么,在家里,在学校音乐理论常识知之甚少,只知道流行歌曲和歌星,问他们柴可夫斯基、巴赫不知到,问他们音调唱名不知到。在他们脑海里唱流行歌曲就是音乐课。学生的表现性只能在演唱模仿流行歌星上稍有一点,而且让他起来表演畏畏缩缩,一点表样的欲望也没有了,可悲!。

1.3教材版本、混乱不堪。由于过去的教材编排上过分强调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及时序安排,造成了封闭单一、死板不活泼的样式。没有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于是各种参差不齐的新教材不断涌现,有的重视这一点忽视那一点,有的适合城市学生而不适合农村学生。连年频繁的更换教材,教师这学期刚熟悉这一版本,下学期又换另一版本了。于是之再去适应,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

1.4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个别学校校长和教导主任,对音乐课不重视,将音乐课作为作为教师劳逸的"搭配课"。把音乐课排在上午最后一节课,学生想着回家吃饭没心情上和下午第一节,学生打盹。有的学校随便找几个会唱歌的老师去带音乐课,糊糊。一到期末复习或课务紧张,被挤掉的往往是音乐课。特别在期末常规管理工作中一般情况下音乐课不作为检查科目。由于领导不重视,上行下效,音乐教室也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现象。这样音乐课的有效教学谈何提高?

2.加强音乐备课,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明确、具体、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在这一阶段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充分备课。为什么有的教师每一堂课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动力,而有些教师的讲课却会使学生感到支离破碎、索然无味,更谈何学习效率。

3.提高学习兴趣,用孩子的眼光看待教学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生活的前提。如果学生在一节课中能够自始至终在兴趣的带动下进行活动,我想这样的学习也一定是有效的。作为教师,要建立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这样的兴趣更持久,在教学实践中就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看教材,用简易有趣的方式看课堂,即深入浅出。

4.进行合理有效的发展性教学评价

音乐课的教学评价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课堂上富于鼓动性的语言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成为他学习的动力。

5.做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

为什么说及时有效,是因为刚上过的音乐课其优缺点最容易被记住,在反思时思考如何将不足之处改进,及时地把它纠正过来,效果是最佳的。相反,如果没有进行反思或反思不够及时,很可能造成以后上课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教学就得不到更有效的进步。在教学反思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多在学生当中寻找答案,会得到更好的效果。也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反思纳入到教学反思中。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准确细致地把握教学目标,优化运用教学方式,进行合理有效的发展性教学评价、做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设计自己的言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在音乐课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以上这些因素是相互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必须整合起来考虑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努力营造一个更有成效的、对学生发展更有意义和价值的课堂。

当然,在摆脱低效、实现有效教学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向优质教学迈进。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只要大家拿出更多的爱心与热情关注我们的孩子、关注我们的音乐教育,通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与追求,苏北农村音乐课有效教学这一理念的研究会不断拓展与深化!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余文森 吴刚平,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音乐教学设计》(曹理 崔学荣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求知法;自主法;“听”音乐

我们都见过银杏树,可又有谁会真正明白在它生命中最美丽的瞬间,在它最美丽的瞬间不是绿色的春天,也不是金黄的秋天,更不是炎热的夏天,而是寒冷的冬天。在它叶子即将掉落、生命即将结束的那时,还是努力的发出它最耀眼的光芒。同理,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学习音乐的方法里也会真正地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

一、提倡自主学习的方法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应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并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体验,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主的学习。学生们的学习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去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乐于研究的学习品质。老师的指导是有限的,更多的时间还要靠学生不断的自觉学习,去努力探索音乐艺术中的奥妙。学生的自主发展还能体现为一种创造性的音乐学习。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拒绝“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不要利用传统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学习思想,给学生一些机会,给学生一点权力,给学生足够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体验、去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自主学习与自由学习的区别。

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求知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前提,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基本动力,也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与声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有了学习兴趣,就等于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学习中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才能一直的学习,一直的探索求知。实质上,兴趣也分层次。如果学生对音乐只是有一般的兴趣的话,那就不会引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只有让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达到最高层的时候,才真正得到学习音乐的最佳求知状态。要始终注重学生求知兴趣的培养和呵护。同时也要努力的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层次。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走进音乐,留给他们可施展才华的空间,让学生所具有的灵性在气氛活跃的课堂上充分的发挥出来。想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就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这样学生才会不断的学习。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首先要认真选择课程的内容。提高教学品味的内容也是很重要的。让短暂的时间发挥出无限的力量。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获得经验,学习的结果将体现在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的各方面上。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爱好、智力的发展,来进行高效率的教学设计。

三、用“听”的方式学习音乐

音乐是利用优美的语言和完整的旋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会惊讶的发现“听”占有很高的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对音乐的兴趣去选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随即,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也会随着音乐去唱。这种“听”的过程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众所周知,这种方法的利用也是很普遍的。在大街上、学校里、公交上、每一个有人的地方,都会发现有人在用“听”来学习音乐。这种学习音乐的方法是不分教育层次的。培养学生的乐感、技法的提高,同样也离不开人体听觉器官的训练。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说的遗忘曲线表明,想拥有持久的记忆,就要反复的去练习。学生听过反复“听”从而进行反复的练习,熟能生巧。我国无论是历史上还是近代上的专业音乐家都是因“听”而走上音乐之路的。显而易见“听”是学生学习音乐最重要的环节。有多少天生不具备乐感的人通过反复的“听”、反复的练,最终超越了自我。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篇5

[关键词]初中音乐 有效互动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57

互动绝不仅仅是课堂上师生间的问答,而应当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在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碰撞和相互作用中,真正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得到切实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思考,谈谈在增进有效互动方面的点滴体会,以飨读者。

一、创设和谐氛围,营造有效互动平台

课堂上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教师有意识营造互动氛围的结果。我们在进行课堂观摩活动中,常常会发现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前与学生谈心、做游戏或讲故事等,这种课堂预热活动就是为了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融洽师生间的关系,使得学生获得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心态。这种卓有成效的教学形式应当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常态化。

如在教学《唱脸谱》一课时,虽然这首歌曲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显得韵味十足,但初中生对于我国的国粹――京剧显然并不是十分熟悉。因此在学唱《唱脸谱》之前,一方面,教师为学生呈现了众多的脸谱形象,使学生感受作为传统艺术中脸部化妆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教师试唱了几个京剧中的著名唱段,配合京剧中的几个经典动作,激发了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为后面课堂的有效互动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

二、注重生活体验,拓展有效互动源头

将鲜活的生活素材引入音乐课堂中,可以使得音乐的学习有了源源不绝的“活水”。当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牵动学生的心灵,就能为音乐教学中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提供许多学生所关注的话题,推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与品鉴之中。

如在教学《为了谁》一课时,这首歌曲是为了纪念和歌颂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们而写的,赞扬了军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然而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缺少对于歌曲中所反映情感的切实体验。为此,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反映抗洪场景的纪录片《决战三江》以及献给消防官兵的视频《死而无憾》,也准备了一组反映“爱与奉献”的图片,如高温酷暑下劳动的环卫工人、傍晚窗前批改作业的老师以及陪同孩子一起跑步迎接体育测试的父亲等等,为学生的课堂互动注入了充分的情感资源。

三、加强合作交流,提供有效互动助力

学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进行课堂有效互动的主体。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是具有差异化的生命个体,充分发掘他们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情感体验等差异化资源,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彼此启迪,在合作与交流中使得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施其才。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与互动讨论的平台,展开互动式的合作学习,推动互动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

如在教学《黄河少年》时,在学生初步学唱了歌曲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有感情地练唱,展现出黄河儿女的自豪感和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教师组织学生围绕着“千百年来,描写黄河的诗词与歌曲数不胜数,你们知道的有哪些呢?”进行互动与交流。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列举了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及歌曲《我们是黄河泰山》《黄河大合唱》和《保卫黄河》等等,或吟诵或试唱,气氛热烈,使得后面有感情的集体练唱变得水到渠成。

四、实施多元评价,增添有效互动信心

多元评价是音乐课堂有效互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课堂中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摆脱了传统音乐课堂上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形式呆板的桎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导向、反馈以及激励等功能,为学生的有效互动增添了信心,使他们保持蓬勃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过程观”,评价的视角向互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适当倾斜,促使学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活跃地投入到后面的课堂互动中去。

如在教学《蓝天白云》一课时,在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了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对其中各个互动环节进行自评与互评。如在听赏歌曲感受情绪环节,学生对歌曲初步感受的表达情况;如在分析歌曲曲式结构时,学生找出歌曲中重复与变化重复过程中的表现;再如在比唱环节,独唱、轮唱和小组唱等不同形式的演唱中,表演者、倾听者以及评议者之间的互动情况等等,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互动中的不同定位,在反思和评价中为以后的音乐课堂有效互动积累了活动经验。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篇6

高师《视唱练耳》的学习是大学四年中较为重要的课程之一。毋庸置疑,学生在视唱练耳方面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全面制约着诸如作曲理论(和声、复调、配器、指挥等)、音乐表演(声乐、钢琴、器乐、合唱等)及对于音乐的感悟程度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面对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高师阶段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如何设计和实施就至关重要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大学生整体素质需求的提高,不断深入探讨音乐艺术的规律与特征,研究《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及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对于进一步提高《视唱练耳》课教学的质量是不可或缺的。

我以为,目前高师《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应在如下十个方面加以特别的关注和必要的调整。

一、 首先重要的是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内心听觉

《视唱练耳》教学如何提高学生音乐的记忆能力可谓是最具关键性的问题。尽管音乐方面的才能有很大的天赋成分,但想锻造出一副音乐的耳朵,后天音乐的环境与训练无疑更为重要。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要培养一个习惯――背音乐。应指导学生多背音乐――背和弦、背旋律、背节奏、背和声连接。音乐的感觉惟有从大量的音乐实践中才能获得。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学生能够完整准确地背熟经典的音乐段落之后,其音乐的记忆能力――内心听觉,也必然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再说节奏。节奏是《视唱练耳》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无处不在。节奏的组合尽管是千变万化的,但终究有几种可供提取的最基本的样式,将这些最基本的样式背熟并反复加以组合训练,由简而繁,由易而难,逐步深入,就不难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起一个音响节奏的序列。同时,一定要选择相应的旋律以配合节奏的学习,不要让它们彼此分开,要改变节奏与旋律过分分离的教学状况。

二、 要在背音乐的基础上默写音乐

绝不能做音乐上的文盲,要学会“纸上谈兵”。凡是已经背下来的音乐就一定要做到能够默写。音乐的理论部分是通过记谱的方法来体现的。通过默写,不但可以验证音乐记忆的准确与否,更重要的是将不断积累的音乐的语汇、音乐的经验、音乐的感受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要从会唱、会弹、能听,可就是记不出来的窘状,达到凡是会唱、会弹和听到的音乐就能准确地记写出来的水平。又背又默,这是学好音乐的一条必经之路。

在目前的教学中,对这种又背又默的方法实施得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反复强调并严格督查。

三、 要从音乐理论的角度去培养音乐的耳朵

音乐理论是从音乐实践中提取出来的,所以在背唱默写音乐的同时,一定要及时准确地讲授音程、和弦、曲式、风格等等所能够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即从生动具体的实例出发,紧密配合理性的指导,并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只有真正理解感悟到并能自如地运用于音乐实践之中的理论,这种理论才有意义,才算是真正学到的本领。因此,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即从音乐的角度去培养音乐的耳朵,这是高师《视唱练耳》课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因而迅速提高其音乐理论的水平进而使之指导视唱与听音及各门功课的学习,将极大地推进学习进程。

目前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表现在视唱练耳教师自身的修养、综合能力与教学的方法上(或者理论层面太浅,或者干脆没有联系);另一方面则表现在与相关课程设置(乐理课、和声课、复调课、合唱课、欣赏课、民族民间音乐课、中外音乐史课等等)及教学内容进度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和必要的沟通。

四、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准确、经典、简约和具有综合性

既然要从音乐理论的角度去培养音乐的耳朵,那么要求学生多背多默的音乐教学内容就尤为重要了。教学内容的遴选一定要准确、经典和简约。所谓准确:就是要选择最能够集中体现音乐的理论与技法的作品于教学之中;经典:就是要选择古今中外最优秀的音乐经典作品于教学之中;简约:就是选择的材料要尽可能压缩,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少而精。还有一个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就是要从整个教学体系的全局出发,尽量从学生正在学习的其他课程(如上所述,以及声乐课、器乐课等等)中来选择教学内容,可谓“资源共享”。这些“共享”的内容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迅速提高其理论与技术水平。只有如此经过反复推敲、仔细遴选出来的教学内容,才可以使学生通过不懈的努力,在有限而宝贵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获,事半而功倍。

目前《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在选曲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强调技法而忽略经典,曲目不经典,因此不足以引人入胜;教学内容与学生正在学习的其他课程的内容联系不够,未能做到“资源共享”,举一而反三。再有,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时代,20世纪因新理论、新技法而产生的新作品几乎完全没有引入到教学中来,等等。

五、首调、固定调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最具优势

一直以来,关于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固定调的方法、还是首调的方法、或二者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没有停止过争论,也由此形成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我以为,从唱名体系发展与演变的历史完全可以证实:首先,固定调与首调的唱名方法在本质上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各有其独有的特点;其次,它们从来就不是对立的,相反,它们到是互补的。因此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最具优势,而且更适宜在高师的《视唱练耳》教学中使用。但是必须注意到的问题是,这种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应首先以一种唱名方法为前提,之后才可以引入另一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唱名思维混乱。聆听音乐时的唱名思维模式是教学选择何种唱名法的重要原则。而就目前高师生源总的状况看,首调唱名法应为首选。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在聆听音乐时的唱名思维模式根本就是属于首调唱名体系的。

目前多数学生在视唱、听音、记谱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着唱名体系思维混乱的情况,这是严重制约学习进步的一个症结之所在。

六、 要用三种律制音高体系进行教学

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引入三种律制的音高体系,以改变长期以来仅以钢琴十二平均律为基础的单一律制教育模式的尴尬局面。在多种律制混用的历史与今天,在极其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面前,单一律制(即单一音准标准)的音高体系教育已明显滞后,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必须加以改变。引入三种律制的音高体系进行教学,这是在大学阶段中提高学生视唱练耳的理论与技法水平、提高学生对于音乐更进一步的理解的重要步骤。要让学生认识到钢琴的十二平均律不过仅仅是一种音高体系而已;要让学生在旋律方面感受到五度相生律的优美、在和声方面感受到纯律的协和、在转调方面感受到平均律之便捷。一句话: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钢琴键子缝中存在着的音乐世界,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出这个音乐世界中的美妙与奥妙。

目前以钢琴十二平均律为基础的单一律制教育模式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不知道也听不到音高的多种标准;不知道也听不到不同律制的音高在旋律、和声与转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与优劣;不知道如何解释乐理中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之间的区别;不知道如何解释和调整多声部中的音高关系;更不能理解微分音乐的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等等。而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已完全可以非常便捷地引入三种律制音高体系于《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之中。

七、多声部训练是培养多声部音乐思维能力的关键

多声部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多声部的训练手段才能够达到。因此,要大力加强多声部的训练,学生一入学即应开始多声部的训练。可将学生编成训练小组,至少四位学生编为一个小组进行多声部(和声、复调等)的练习,并坚持于《视唱练耳》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的分组应考虑到学生的唱名法、所学专业(声乐、器乐、理论作曲等不同方向)和程度,以便于调整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目前普遍的状况是:先以单声部的教学内容为主,而后才渐入多声部的内容,这看来似乎是因循渐进,但实际上如果早些加入多声部的学习内容会更有益于单声部教学的进展。因为多声部中包含单声部,特别是属于大小调体系的旋律形态,就是直接从和声中衍生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没有多声部的和声感觉来支持的话,单声部的旋律也肯定是唱不好的。

八、听写乐曲片段是锻炼音乐综合能力最有效的手段

这是直接从音乐的实践中培养学生视唱练耳的综合能力的绝好方法。选用难度适当的曲目(重唱、合唱、重奏、合奏等都可以选择)让学生在课后练习,从音乐的和声、复调、配器、层次、调性、曲式到作曲的技法等多个方面,学生都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收获。事实上,很多音乐家在其成长的道路上都曾有着这方面的锻炼,并从中受益匪浅。

而目前《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根本就没有这一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环节。

九、总谱读法应列入《视唱练耳》课的教学之中

高师本科毕业生少有能够阅读总谱的,这方面能力的缺失很大程度上与教学计划里根本就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教学内容(除作曲方向外,其他课程里也均未包括)有关。在目前高师课程设置里普遍未设《总谱读法》这门课的状况下,责无旁贷,《视唱练耳》应该承担起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哪怕是常识性的。因为这部分技能对于学生整个音乐知识结构的构建、对于将来面对的工作都是相当重要的。

十、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

多媒体技术引入《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中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要充分发挥这一技术优势,变一个教师一台钢琴为一个教师一台钢琴加一套多媒体系统。这样做不但可以大大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实现将成为可能(听辨不同律制的音高、听辨多声部、听辨音色、听辨节奏、听辨乐队、听辨各种风格的音乐等),音乐的氛围将更加浓厚。学生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必将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发掘出学生的潜力,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相当普及,遗憾的是并未引入到《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中来。

上述十个方面是我对《视唱练耳》课的理论与实践、教与学的部分思考,希望能够有所裨益。其他诸如教学大纲的修订,教材的编纂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很多,都应该进行深入的探究,集思广益。相信这个重要领域的研究与改革一定会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篇7

《苹果丰收》是中班的律动,音乐的节奏鲜明,容易听辨,自始至终,活动分为三大环节:去果园的路上、摘苹果、丰收后的喜悦;通过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等多方面的感官逐步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熟悉音乐旋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苹果丰收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苹果丰收教学反思范文一这首歌曲表现了朝鲜人民在苹果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喜悦的情感。在范唱时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情绪效果后,必需放慢速度让学生来学习旋律与歌词。

在学习中运用竞赛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小组自学提高了学生对歌曲旋律掌握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基础也是很重要的。让学生带领学习也培养了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能力去进行初步的自学歌曲了,当然这也是要在老师的指引下完成的,而并不是学生完全自学。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吧。本节课我也是从这点出发来考虑的课程安排,因为这首歌曲是一首朝鲜民歌,所以首先是进行反复听歌曲,让学生自己来感受歌曲的情感以及歌曲唱法上的区别,在这里学生们都很快的就能抓住歌曲情感上的主题思想。通过课件了解朝鲜得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以感受本歌曲的异国风格。在学生们抓住歌曲的特点之后便很快学会了演唱歌曲。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我的教学设计上有些不足,没能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让学生演唱时达到和谐的效果,在此还有待经验的吸取和教学的磨练,并且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苹果丰收教学反思范文二《苹果丰收》是中班的律动,音乐的节奏鲜明,容易听辨,自始至终,活动分为三大环节:去果园的路上、摘苹果、丰收后的喜悦;通过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等多方面的感官逐步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熟悉音乐旋律,并将故事穿插在一开始的倾听环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熟悉音乐节奏型,孩子们的兴致都非常高兴。

这个活动的重难点定位在熟悉音乐旋律,确分辨音乐乐段,并乐意用动作大胆表现摘苹果的动作;在活动幼儿都非常乐意与同伴一起做动作,由于音乐节奏有些过快,幼儿没有办法很好的跟上磁带的节奏,但在动作方面都基本上熟悉,活动在欢快的摘苹果的过程中结束。

苹果丰收教学反思范文三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来看,我认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能力去进行初步的自学歌曲的能力,当然这也是要在来势的指点下来完成,而并不是学生完全的自学。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吧。本节课我也是从这点出发来考虑的课程安排,因为这首歌是一首朝鲜歌曲,所以首先是进行反复听歌曲,让学生自己来感受歌曲的情感以及歌曲唱法上的区别,在这里学生们都很快就能抓住歌曲情感上的主题思想。通过课件了解朝鲜得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以感受本歌曲的异国风格。在学生们抓住歌曲的特点之后便很快学会了第一部分的齐唱,而难点是后半部分的二声部合唱,学生们

不容易形成和声的效果,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我的教学设计上有些不足,没能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让学生演唱时达到和声的效果,在此还有待经验的吸取和教学的磨练,并且要以学生为主题,以参与艺术时间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篇8

生活中,音乐帮助我们缓解疲劳,修养身心,我们不断的从音乐中汲取养分。现在人们的生活也几乎离不开音乐。对于今天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的小学生,教师更应该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做到真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一、音乐教学法的优点

1. 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英语作为除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要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而不是填鸭式教学的压迫感和紧迫感,让他们觉得学习英语是一种被动行为。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复杂认知活动的主要动力。”音乐具有着区别于其他教学材料的趣味性,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可能对这样的学习材料产生兴趣,从而对整个学习的内容或者单元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而这样的积极心理反应有助于对英语学习产生好奇心,长此以往,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产生好奇心理,也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相对稳定的学习动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做准备,所以要努力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样的情绪体验会拉近他们和英语之间的距离,为他们以后更加深入地学习英语打下好的基础。

2. 帮助小学生理解记忆。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接触英语学习,所以对于一种全新的语言,还比较陌生,理解和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而英语学习基于词汇和句子,词汇更是英语学习的三大要素之一。很多小学生还不能理解构词法、词根等内容,所以一般的词汇记忆基本上依赖于死记硬背,而且这种死记硬背似乎更多来源于教师或家长检查或考试的压力。心理学实验证实,有韵律的材料比没有节奏、没有韵味的材料易于记忆。而音乐恰好就具备了韵律、节奏等等要素。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将音乐运用到学习句型和记忆词上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比如,找一首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歌曲,在教学中使之发挥作用,这样也有利于教学整体性的实现,而不至于使教学内容或材料成散沙状,既不利于教也不利于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歌曲朗朗上口,韵律感和节奏感强,也会使得英语学习起来相对容易和轻松。例如在学习26个字母时,教学生唱《ABC》。

3.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无疑在学生的成长甚至就业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词汇和句子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英语语感的培养。英语语感也就是英语思维,这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长久性学习。有研究证明,4~12岁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期。而小学生恰恰处在这个关键的时间段,所以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很多学生在读英文文章时都是用“英汉互译”的方法去理解,将材料翻译成中文后在进行理解赏读。教师在课堂上呈现音乐时,并不一定要求学生将每一个单词每一句话都翻译成中文理解后再去听去唱,而是让学生在听或唱的过程中结合音乐的抑扬顿挫去体会其中的意思,这样使得学生在英语的语境下去理解,而不是以一种“英汉互译”的思维去理解。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音乐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 在歌曲内容上积极向上且关乎学习内容。选用英语歌曲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所处的阶段和认知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忽视了这一点,则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所选的歌曲在内容上要积极健康,尽量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注意所选音乐与教学内容的合理衔接。在音乐的旋律上优美动听,基调高昂,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还要注意学生对高雅艺术的欣赏。在情感色彩上不应有太多的成人色彩,而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以利于对学生进行教育。如英语歌曲《 Do, Re, Mi》,歌词内容颇具童真,旋律活泼可爱,而且内容积极向上,适合儿童学习,而且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在内容上要尽量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关,这样有利于保证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保证学习的效果。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而小学生必须完成相应的英语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即听、说、读、玩演试听。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英文歌曲时要注意内容尽量与学习内容相关。

2. 在歌曲难度上要适合儿童。教师在课堂中所选用的歌曲在难度上应该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适当的学习难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如果学习的难度太大,无论学生怎么努力都学不会,就不利于学生学习;同样,没有学习难度,学生轻易就学会了,也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曲线,只有当学习动机处于最佳水平,学习活动才会产生最佳效果。相应地,在歌曲难度方面,太难的歌曲,儿童并不能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或者甚至连单词都不能正确的读出来,那么时间长了便会失去对应于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如果歌曲太简单,儿童就会有一种骄傲自满的心理,认为已经学会了,就不会用心去学,学唱时也就容易走神,当然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 在歌曲的应用上要注意合理恰当而不能牵强附会。音乐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应用歌曲时要注意合理使用而不能牵强附会,即在需要时才使用。所以教师要注意,所选用的歌曲不仅内容上、难度上要服从教学需要,所用乐曲的总量、长短要符合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一学期、一学年的英语教学中,不一定要每一节课都要使用音乐,过多的音乐反而会偏离主题,学生反而会忘记学习内容,忘记学习目的,造成无音乐不学习的状态,从而偏离学习目标。教师在使用音乐时也要注意把握好时机,要注意是“为了教学而音乐”而不是“为了音乐而教学”,注意用音乐组织教学、调节教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音乐教学法的路径

1. 在课程导入时用音乐。用歌曲引入新授的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26个字母时,用歌曲《ABC》引入,学生被这种朗朗上口的音乐吸引时,就具有了学习26个字母的动机,这时候教师进行教学就不用担心学生的注意力、积极性等等问题,讲授和学习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师生间通过音乐建立起来的这种友好和谐的关系,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气氛下能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对教师的信任会促使他积极地向教师提问,直到学生能正确唱出每个字母,再进行教学,用歌曲操练新授的知识。

2. 在课堂中用音乐组织教学内容。小学英语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一些日常用语的学习,词汇也大多数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注重量的积累。但是有些材料得教学时显得相对松散,区别于初高中的系统性、整体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材料上就会觉得有些困难。这是教师就可以用音乐去组织整节课的教学。比如,用教唱《I can sing a rainbow》来学习关于颜色的单词,“Red and yellow and pink and green, Purple and orange and blue……”这首歌把原来单个单个的关于颜色的词语串成一首歌,再加上音律美,相对于原来的学习材料更加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如果教师再配以图片,这样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既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又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3. 用音乐复习教学内容。音乐既然可以用来进行课程导入,用来组织教学,还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歌曲副歌部分的循环重复,有利于学生加强对学习知识的记忆。而且歌曲具有情境性、逻辑性,在复习课时使用,将学生带进情境,容易引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回忆,而且在这种逻辑感的带领下,学生的回忆也就理所当然地出来了,这样就能够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4. 在课后给学生以补充学习。教师在课后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学生自学的英文歌曲,这样就能给那些处于“吃不饱”状态的学生以更多学习的材料,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语言的能力。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语用,所以课后让学生多去吟唱一些英文歌曲,也就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更正学生的英文发音。对于语言学习,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英语语境中,不仅仅有词汇、句子、语法,还有说话者的表情、情感。而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小学生们是缺少这种语言环境的,所以通过课后的英文歌曲的吟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语言环境的缺失,让学生得到更多语言练习的机会。

四、音乐教学法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1. 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小学英语教师如果想要在课堂中使用音乐教学法,就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比如对歌曲的分析能力,对音乐素材的选择能力,使所选的音乐与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只有这样,才能在音乐的带领下进行更好的英语学习。同时教师要能够与学生同唱同乐,有时还能教学生唱,或者将歌曲进行改编,这些都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

2. 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教学内容组织、整合能力。教师在使用音乐法的过程中要能将所选的音乐素材将教学内容进行很好的整合。只有使音乐的运用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才不会使课堂脱离教学目标。我们必须记住,音乐法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度”的把握非常重要,太注重音乐会使得师生在课堂中迷失,找不到方向。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将教学内容和音乐进行完美的整合,所以教师这方面的能力很重要。

3. 教师要有掌握学生心理、抓住时代特征的能力。教师在选择音乐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选择歌曲的难度和受学生欢迎的程度,才能够保证学生具有适当的学习动机,太难太容易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教师还要把握时代特征,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来组织教学,比如学生最近最熟悉的《Let it go》,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智慧来选择音乐,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生心理,还要能抓住时代特征。

上一篇: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范文 下一篇: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