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会通稿范文

时间:2023-11-06 16:25:52

新闻会通稿

新闻会通稿篇1

新闻通稿在我国原指新华社的重要稿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为统一口径、便于记者采访也谨慎一些新闻通稿,这些通稿具有权威、真实的特征,不容记者质疑。但在社会利益分化日趋严重,公关之风兴盛的今天,新闻通稿日趋频繁,其权威与真实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些新闻通稿成了方单方观点的陈述,有些则是方为试探民意故意释放的气球,有些甚至成为掩盖事实真相的遮羞布。记者与编辑若不抛弃新闻通稿的刻板印象,掉进方精心设计的“通稿陷阱”的几率必将倍增。

近年来的“通稿陷阱”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扭曲新闻事实间的逻辑关系,推卸方的责任。如去年6月份的郑州南刘庄村3死16伤的拆迁血案。当地政府的新闻通稿将真正肇事者偷换成被迫自卫。这类新闻通稿常常出现当地党政相关部门在因拆迁、凶杀、强奸等诱因导致的群体突发性事件的善后处理过程中。因事故原因与当地党政部门的相关成员利益密切相关,或关涉到党政部门相关领导的政绩,或影响其升迁,逐使其利用政府威信,炮制新闻通稿,企图以侥幸心理掩盖事实真相。二是使用修辞性语言粉饰关键性的新闻事实,使关键性新闻信息处于半真半假状态,并以此来搪塞记者的追问。如2009年的邓玉娇事件中,巴东县有关部门的新闻通稿就三番五次修改关键性信息,如将原来的“特殊服务”变成了“异性洗浴服务”,将原来的“按倒”变成了“推坐”,将原来的“修脚刀”变成了“水果刀”等。这类通稿陷阱属于玩弄文字游戏型,它常常借助于同一语词的不同内涵的方式偷换概念,企图以词语的陌生化方式重新阐释事实真相,并以专业术语为借口掩盖语词的原有内涵,以此让公众产生相关部门已尽职的错觉。三是仅仅为了让媒体突出报道,扩大新闻事件的社会影响力而提供错误的关键性信息。如北京150件圆明园的文物从去年11月16日开启全国巡展之旅,其在南京新闻会,将150件部分文物首次走出北京,说成“150件来自圆明园的文物将首次走出北京”。这类通稿中常常利用 “最”字或“第一次”做文章,通稿中常在关键性信息前面使用“首次”、“第一次”、“最多”、“最大”、“最强”等词语,以利用记者或编辑历史知识的不足而企图侥幸蒙混过关,达到宣传效果。

这三种通稿陷阱,对社会、对媒体的危害程度也不同。记者若无深入调查,毫无质疑地刊发第一类通稿,不仅损害自身的媒介信誉度,甚至还会激起受害者再次情绪化的集体反抗,恶化事态。若不加质疑地刊发第二类通稿,也许能蒙蔽部分不明真相的公众,为既得利益者为虎作伥,使社会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却使该及时解决的矛盾潜伏化,成为更大社会矛盾的一个因子。第三类通稿似乎没有前面两类通稿陷阱危害大,但它对公众知识无疑产生了深远的误导作用。因此,不管什么形态、什么目的的假新闻,始终是社会的公害,应尽可能地铲除之。

记者之所以会陷入方的“通稿陷阱”,根本原因不在于记者不具有核实精神,而在于记者把通稿视为真实、权威的信息来源,又懒于深入实际调查所致。但通稿原有属性的悄然改变及“通稿陷阱”的危害,必须让记者及时转变传统观念,将通稿,尤其是通稿中的核心信息纳入核实、质疑的视野。也只有以高度的质疑精神,核实、核实、再核实的理念去求真去假,才能摆脱方为记者设下的通稿圈套,发掘出有价值、爆炸性的新闻。事实上,只要记者具有质疑、核实的精神,是能够发觉“通稿陷阱”的。如,郑州南刘庄村的拆迁血案、邓玉娇事件等,都是记者不信任通稿,深入调查后才还原了事实真相,维护了社会正义。再如,“150件圆明园文物首次走出北京”这条新闻,略有常识的记者就会怀疑,新中国60年都过去了,圆明园的文物才首次走出北京吗?即使一时无法核实通稿中的关键性信息,只要具有的质疑、核实的精神,也会让记者保持清醒头脑,在新闻报道中予以恰当处理。如记者在写作中明显表露怀疑倾向,在文中使用“传”或列举与此信息相反的意见、事实。编辑也可利用标题、编者按、短评等方式做文章,表达编辑的质疑声音,迫使方继续提供相关新闻信息,消除公众对此事的疑虑。

新闻会通稿篇2

关键词 时效性 基本建设 政策 制度建设

时效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是媒体的一条生命线。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新华社由一个国内通讯社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其对外报道在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旅程中,经历了由讲求时机向追求时效的重大转变,体现了对时效性这一新闻价值的执着追求。

新华社对外报道的时效性观念长期以来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而较少从新闻传播的特点考虑形成的,强调新闻的时机,而不是时效。这种观念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建设时期。毛泽东1957年3月在同新闻出版界代表谈话中,将这方面的经验高度概括为“新闻,旧闻。无闻”六个字。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原则上提倡“压新闻”,等到确有把握再;反对“抢新闻”。认为这是资产阶级的新闻作风,必须反对。新华社对外报道的时效性还曾长期受到外交工作的影响。“对外传播与外交”紧密联系,外交部门和涉外事务部门常常强调重视外交工作的要求,忽略新华社作为新闻媒体的特性、职能和工作方式,严格地规定约束了对外传播实践。这反映在具体实践中就是,新华社的对外报道一直受到“新闻与外交”关系的困扰,新闻时效性难以保证。直到90年代中后期以后,人们才逐渐科学认识到对外传播是总体外交的一部分,是有别于传统外交的现代公共外交方式,它有自身独特的新闻传播规律。外交工作的约束减少了,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增多了,新华社对外报道的时效性观念逐渐转变。

由于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新华社对外报道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其时效性直到80年代中期仍然很差。当时,新华社在采访、编辑和发稿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比较缺乏时效·观念。有一段时间还有人专搞“抗压式”的新闻,压一两个月还能发。不少稿件中,“最近”、“不久前”还相当多。一件事发生了,很少有及时发新闻,然后再连续报道的,总要等事情快处理完了,有了结果才报。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闻改革的深化,以及对外传播现实挑战的加剧,新华社对外报道日益强调时效性,将其提到前所未所的高度,“抢新闻”逐渐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和自觉实践。应该说,促成这种转变的因素既有来自中央领导层的支持,又有来自学界对新闻规律的积极追求,更有来自对外传播业界的大胆摸索实践。

一、加强建设:提高对外报道时效性的物质基础

新华社80至90年代的基本建设是提高时效性的物质技术保障,这尤其对提高新闻采访与环节的时效性至关重要。80年代,新华社以发展为主导,大力夯实基本建设,包括:其一、国际新闻信息采集网大建设。建立了4个海外总分社、3个欧美编辑部和10个国外分社;其二、新闻用户事业大发展。具体落实“一手抓新闻报道,一手抓新闻落地”的决策,发展供稿和用户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其三、第一次技术飞跃。实现了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的质的转变。90年代,新华社基本建成世界性通讯社,表现为:其一、建成比较完整的世界新闻信息采集网。截至2001年底,建成驻国(境)外分支机构104个,国内分社31个,支社16个,记者站35个;其二、建成比较完整的新闻信息体系。到2001年,新华社每天用7种语种播发180多万字和约290底新闻图片;其三、建成覆盖全世界的新闻信息供稿体系。到2001年6月底,新华社已经在世界五大洲的133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135个供稿点,新闻信息用户达到13295家,其中海外新闻信息用户4015家。其四、建成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实现了第二次技术飞跃,在整体通信技术水平上达到或接近西方大通讯社。

二、制定政策:提高对外报道时效性的根本依据

1978年以后,中国新闻界开展以业务改革为重点的第一轮新闻改革,包括新华杜改进对外报道时效性的许多实践探索得到了中央的政策支持。1981年11月,在庆祝新华社建社50周年茶话会上。习仲勋代表中央书记处讲话,对新闻业务改革提出五点希望“真、短、快、活、强”。其中,“快”就是新闻报道要快发,讲求时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全国新闻界掀起多写新闻,快些新闻,写好新闻的热潮。新华社在这一热潮中起到带头作用。积极采取措施,将提高新闻时效具体落实到工作中去。社长穆青在新华社1983年国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之一就是提出必须改革国内新闻报道,讲究时效。要求记者在事件发生后两小时内把消息发到总社。编辑编急稿时,要注明收到的时间和编好的时间。记者迟发或编辑耽误者要追究责任。1987年7月18日,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新华通讯社联合发出经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的《关于改进新闻报道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必须改革我国新闻机构关于国内一些重大新闻的报道经常比外电“慢三拍”,“出口转内销”的情况。并且提出改进新闻时效的具体意见,主要有:1,中央的重大决策、决定和措施,中央领导同志同外宾的重要谈话。以及各条战线的重大成就,需要公开发表的,都要及时地向国内外作报道,力争发在外电、外台之前。2,凡有外国记者在场或涉及外国人的重大事件,都应及时报道,并力争发在外国记者前面。3,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外国、港澳地区或海外华侨、华人新闻从业人员并发表重要讲话,报道一般不应晚于对方。4,突发事件凡外电可能报道或可能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应及时作公开连续报道,并力争赶在外电、外台之前。5,重大自然灾害和灾难性事故。应及时作报道。6,涉外事件中凡在国内影响不大,而在国际上可能产生影响的,对国内可不作或少作报道;对外则需及时作连续报道,说明事实真相,以正视听。《意见》肯定了新闻业界在业务改革方面积累的一些宝贵经验,表现出中央改革国内重大新闻对外报道时效性差的极大决心和开放态度,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199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国内突发事迹对外报道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国内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新闻信誉”,总的对外报道原则是“先发制人”,要求提高时效性。

三、建立制度:提高对外报道时效性的行为规范

在提高对外报道时效性的探索中,对外传播业界始终是最活跃的。早在80年代中期,新华社就开始尝试业务制度建设,以切实保障发稿与编辑工作环节的时效;到90年代中后期,新华社已经建成一些比较成熟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它们作为行为规范引导追求时效成为对外报道业务的自觉实践。主要制度建设有:

其一。24小时发稿制度。借鉴路透社的经验,新华社国际部的西班牙文专线在1986年实现了每天24小时连续发稿 制。该年,新华社在海外的第三个总分社——拉美总分社成立。它开始发稿后,同总社进行了明确分工,北京时间早上8点至晚上8点,国际新闻西文发稿由总社负责,北京时间晚上8点至第二天清晨8点,由拉美总分社负责。1988年,新华社先后在纽约联合国分社,莫斯科和墨西哥城建立3个欧美编辑部。欧美编辑部刚建立时,主要职责是承担编发驻欧美的英语国家分社的英文稿件,到90年代后,逐渐扩大到包括整个北美地区和欧洲的绝大多数分社(包括英语和非英语国家)的英文稿件。从1993年起,欧美编辑部又增加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即,在总社编辑部不值班的时间段内,接替总社负责编发北美和欧洲地区的英文稿件。也就是说欧美编辑部解决了总社从晚上11点半到次日上午8点之间因安排值班人员困难而导致各分社英文稿件得不到及时处理的难题。各地区欧美编辑部作为总社的派出机构拥有独立发稿权,确保新华社每天24小时不间断发稿,极大提高了新华社英文稿件的发稿时效。而在新华社的主体业务中,国际新闻英文报道是与西方大通讯社进行最全面和最直接竞争的部分。从2000年12月26日起,新华社国际部和体育部开始24小时值班发稿,即,新华社国际部的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俄文、葡文和海外中文7种语种专线新闻信息体系至此全部实现了24小时发稿制度。2001年1月1日起,新华社正式全面实行24小时发稿制度。国内部、国际部、对外部、摄影部、体育部都实行24小时值班法规制度。

其二,终审发稿人制度。新华社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直到1989年基本上实行“三级发稿制度”,即总编辑室、编辑部、编辑室都拥有稿件的签发权。编辑室主任、副主任签发不涉及敏感问题的稿件;编辑部主任、副主任签发重要稿件;值班总编辑、副总编辑或社长签发涉及重大或特殊敏感问题的稿件。造成的问题是发稿权过于分散,且层级繁多,不便于高效运作。1990年,新华社把“三级发稿制度”改为“终审发稿人制度”,即,社级发稿和部级发稿体制。各编辑部下届的编辑室不再拥有稿件的签发权,各编辑部推荐定额的终审发稿人,终审发稿人由总社授权统一签发所有稿件。在国际新闻对外报道方面,国际部值班室是终审发稿人的具体工作岗位。负责国际报道的日常发稿。只有特别重大敏感的稿件才由社总编辑室确定。1992年国际部值班室改名为“国际部发稿中心”,由国际部正副主任和具有终审发稿权的人员组成,轮流值班,担负24小时发稿任务。这是借鉴世界上其他大通讯社的经验,精简发稿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强化部级发稿部门的指挥组织职能,朝着“指挥中心”、“作战中心”的方向迈进,极大提高了新闻的时间。

其三,采编译合一制度。首先是国内新闻对外报道取消了中文定稿的传统做法。1979年2月,新华社对外部调整组织机构和改变工作方法:设立政治、外事、经济、文教、特稿四个采编组,实行采编译(英文)合一,成立工作队,负责直接用英文处理当天报纸上需要抢发的社论、文章和消息。“文革’中实行的在对外报道中以中文定稿的做法在这次改革中被否定。采编译合一制度删除了中文编辑的环节,节约了编辑工作中的时间。其次是国际新闻对外报道的编辑环节也被精简。从1983年到1999年,新华社先后建立了亚太总分社中拉美地区总分社、非洲总分社、法语国家地区总分社4个海外总分社。海外总分社刚成立时发出的稿件,还要到新华社总社那里,经总社编辑部加工后才发送广播。1987年,总社与总分社约定:总分社向总社提供直接发送广播的稿件除了政策性特别强,内容较复杂的稿件由总社处理外,一般稿件总分社编辑后就直接发送广播。这一规定在该年试行仅3个月后,由总分社直接发送广播的稿件已占到总数的70-80%。这样海外总分社就能直接编发本地区的国际新闻稿件,增强了新闻时效。

其四、外文发稿制度。新华社推行驻外记者对外报道直接用外文发稿制度。过去驻外记者大多用中文发稿,由总社编辑部根据中文定稿编译成外文稿,导致稿件的准确性和时效都受到影响。1985年新华社确立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目标后,从英文线路开始,逐步推行到其他文种线路,驻外记者的对外报道都直接用外文发稿。结果,既增加了稿件数量,提高了稿件质量和时效,又培养了一大批新型的具有国际报道竞争力的记者和编辑。这是新华社对外报道上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转变,对建设世界性通讯社具有长远意义。1995年1月,新华社又采取了一项重要改革措施,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开始正式启用分层次、分类别发稿新格式,英文还同时采用大小写制。这使外文发稿进一步标准化,与国际通用方式接轨,对建立新闻落地、稿件处理和数据存储的快速发稿体系有重要意义。

除了保障时效的制度建设,新华社还善于不断学习世界性大通讯社的先进操作方法,及时灵活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有效地提高对外报道的时效。像滚动播出、口头报道、现场直播等现代报道方式在新华社对外报道中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如。2000年6月,朝鲜半岛南北方首脑在平壤会谈,举世瞩目。新华社国际新闻英文报道以时效快、独家信息多博得世界主流媒体的喝彩。这次报道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华社敢于放弃多年不变的“写——编——发”的发稿顺序,大胆采用了世界性大通讯社的一些惯用操作方法,用灵活的报道模式保证了稿件快速播发。首先,发稿人直接编辑播发稿件,无需经过编辑加工。第二,发稿人直接写稿。记者只需打个电话,告诉发稿人事件的最新进展,或只发一两段素材即可,不必写成品稿件,甚至不用写稿,为记者节约了大量时间。第三,采用滚动式发稿。第四,发稿人根据电视直播,同步报道事件最新发展。在这次报道中,新华社的消息被其他世界性大通讯社纷纷引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评论,赞扬新华社连续抢发快讯,率先报道了许多独家信息。

新闻会通稿篇3

一、精心选择组织主打新闻

目前,新华社通稿是国内报纸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在每天新华社播发的数百条稿件中,编辑要根据自己报纸读者群的特点和分布,从中选择稿件。为了选稿有针对性和贴近性,这就需要编辑既要十分了解本报的读者年龄结构、职业分布、文化层次、兴趣爱好,还需要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性,并对当前国内国际的形势和动态了然于胸,具有前瞻意识和大局意识,既要宣传时事政治,也要贴近民众生活。编辑在选稿时,应当首先筛选一遍,确定当日时事新闻的重点。对于国内新闻而言,首先应当关注的是当前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新闻;其次是与读者密切相关的一些焦点或是能吸引读者强烈关注的突发事件;最后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有知识味性指导性的服务性内容。对于国际新闻,一般需要关注重大的国际动态和地区热点,以及有深刻影响的突发性事件,并能做到对这些事件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心中有数。

主打新闻的选择不仅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在确立了主打新闻后,如果新华社电讯稿没有将新闻事件的方方面面说全说透,编辑就应当紧紧围绕主打新闻从网上适当组织补充相关背景新闻和链接材料,不但要使主打新闻有满足读者关心的广度,还需要有触及本质的深度。对于一些影响广泛的事件,编辑还可以自写或向相关评论员约稿,配发时评,使读者在更深的程度上增加对整个新闻事件的了解和认识。

围绕主打新闻所选稿件要进行合理编排。主打新闻收集编审完后,编辑就应当开始进行合理的组织,即将相关联的稿件、图片和评论进行合理搭配,割块定位,最终形成一个主打板块。这样,构建的主打新闻板块除了消息、相关背景资料和事件链接等文字稿外,还有一定量的图片,形成的是一个内容关注度高,相关信息丰富的阅读中心。这种图文并茂的板块新闻不但比单纯的就事论事更具有视角冲击力,且读者阅读起来也会有愉悦感。

二、用版面语言凸显主打新闻

主打新闻稿件敲定后,最终还要落实到具体的版面和栏目上。主打板块一定要强力推出,可以充分运用大标题、大色块、粗细深浅线条等版面语言使之从版面中“跳”出来,第一时间跃入读者的眼球。一般而言,主打新闻就是头条新闻,应该重点处理,但也有例外。如果主打不宜做头条处理,则可以采取弱化头条来保证主打新闻的方式。具体操作时,根据稿件情况的不同,有以下编辑方法:

1.突出主打。当编辑认为有需要重点处理的稿件时,应当义无反顾地将重点稿件作为最闪亮的阅读点突出出来。可以采用大标题、大线条、大色块、大对比的方式,使主打稿件形成读者阅读的第一要点。如果稿件相对丰富,可以舍弃一般性新闻,集中版面来突出主打。这种情况下虽然版面其他类稿件不多,但这些焦点事件读者喜欢看,看得全,看得过瘾。

2.集中轰炸。当有非常重大的事件发生时,相关内容非常丰富,读者对此事件的关注度已经远远超过其他新闻时,可以考虑将其他新闻全部舍弃,用一个或几个整版将该事件的稿件集中刊发。这种情况下,编辑可以大量使用图片,也应当配发评论,并提供详尽的背景资料和相关链接。用集中轰炸的方式让读者全方位地了解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高潮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使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读者也必然喜闻乐见。荆门日报当年对“9・11”事件就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报道的,报道效果显著。

三、注重策划 做强主打新闻

对一些重大事件,尤其是可预见性的重大事件,惟有提前筹划,精心组织,进而进行有内在关联、面面兼顾而又重点突出的集中强势报道方能显示出集聚效应和冲击力。事实证明,一些产生重要影响的时事报道,无不是做好研究策划的结果。

荆门日报近年来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报道策划一直非常重视,只要有重大事件发生,就绝不放过。一般情况下,编辑在头天晚上或第二天早上获悉重大突发事件后,会发动全部门同志进行策划,积极主动与报社领导争取版面。根据稿件分配版面,统一筹划版式、标题,精心制作专题,时事报道因此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在报道2008年汶川大地震、2009年国庆6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时,荆门日报时事编辑都进行了策划,用整版或连版作了专题报道,并获得广大读者高度评价,时事作品也都因此获得湖北省年度时事好新闻一等奖。■

新闻会通稿篇4

新闻类软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新闻通稿。新闻通稿是公关与营销界人士最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它来源于传统媒体,所以其写作形式也与传统媒体一样.即消息稿和通讯稿。简单地说.消息稿就是先对整件事进行简要而完整的说明.要包括整个事件;通讯稿则是对消息内容的补充.可以是背景介绍.也可以是事件中的一些花絮、具体的入或故事等。新闻通稿涉及的技巧相对来说较少,基本上只要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能把事情表述清楚.表达完整即可。

第二种则是新闻报道,即以媒体的口吻、新闻的手法对某件事情进行报告,甚至直接聘请真正的记者操刀。文章完成后.也会与正常的新闻报道一样,到相关媒体的新闻栏目。由于其夹杂在正常新闻中间,且完全用新闻体组织正文结构,让人防不胜防.对于非专业人士.根本无从分辨。

最后一种是媒体访谈。相对于新闻通稿的公式化语言及新闻报道的说教式、单向灌输式内容而言.媒体访谈这种形式更容易让入接受.它由一般新闻的单向灌输向渗透式、感召式、互动式转变。企业与媒体通过访谈聊天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内容和理念更具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综上所述,新闻类的软文撰写需要注意以上这几点。因为软文能够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基础上还能够达到既定的广告效果.所以备受开发者们的推崇。因此,了解软文该如何撰写,是开发者们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那什么时间发?发什么内容?如何挖掘新闻点?选择怎样的渠道发?以《愤怒的小鸟太空版》等为例。

一、什么时间发?

1.APP上线前发新闻,例如:

《愤怒的小鸟来到太空3月22日全平台发售》

《愤怒的小鸟:太空版下月登场誓破销量纪录》

2.APP上架后,新闻稿举例:

《新iPad抢先试玩:愤怒的小鸟太空版》

《愤怒的小鸟:太空版已上架现场试玩视频》

3.APP版本更新后,举例:

《虫虫部落更新版已登陆App尽显中国味》

4.搞限免等活动时发:

《5.15限时免费APP:将手机画面无线投影》

二、如何挖掘新闻点?

一般以APP自身特点、下载量、分类排名等方面寻找新闻点,看看下面这些例子:

说特点:《彩色短信app:让短信字体和背景炫酷起来》

说下载量:《愤怒的小鸟·太空版国内下载破千万》

说使用:《愤怒的小鸟太空版更新解锁10个全新关卡》

说排名:《愤怒的小鸟太空版席卷全球排名升至第一》

三、选择怎样的渠道发?

1.首选和你APP类别相关的渠道,APP游戏当然首选游戏网站、摄影APP首选摄影网站或频道;

2.选择门户新闻或IT、移动互联网相关频道;门户新闻,增加用户的信任度。

3.选择其他网站,但需要是百度新闻源的即可;这类价格便宜,而且百度、谷歌等新闻源内都可以看到。

4.toB稿件和toC稿件选择的渠道应有所区别。

四、如何让文章像病毒一样传播

1、只要你敢写,就有人敢看

文笔很差?错别字很多?病句很多?没关系,只要接地气,有亮点就有人看,传播效果也会很好。很多出书的人前期也这样,文章火爆,被N多媒体转摘,慢慢的就积累了些自信。只要你敢写,就有人敢看!

2、好主题好标题,你就成功90%

现在每天网络上产生非常多的文章,大家在浏览的时候都是根据标题来选择是否点击阅读,所以文章的标题是最关键的因素,所以就有了标题党的出现,当然近有诱惑人的标题,没有吸引人的主题,一样无法真正火起来。如何选主题?如何起标题呢?

我把吸引人的主题分几类:

a、争议型热门主题

关键点:

话题要有争议话题

留上可被攻击漏洞

b、故事案例型话题

关键点:

故事要与众不同

故事要有启发性

c、经验分享型话题

《如何…..》或者《…..的策略》等等

关键点:

是许多人需要的经验

内容要朴实有启发

d、评比排名类话题

《....排行榜》《十大...》

关键点:

围绕大众关注的焦点来评

适当的制造一些争议让人讨论

3、文章要有情绪,方能传染

文章好不好看,除了是否偶好内容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融入一种情绪进入,这样不管你的观点是否正确,别人在看你的文章的时候,都能够被你这种情绪感染,自然而言就喜欢去读你写的文章,同时读完之后可能还会帮你转摘,甚至和其他朋友分享讨论。

太多人写文章,总为了严谨,写的像八卦文一样,枯燥无味。其实,只要你表现出一种个性,肯定会有人喜欢,也会有人骂。很多人总怕别人骂自己,其实没啥怕的,一个人最重要是需要自己来肯定自己,然后去影响周围的人,这样这个人才是一个快乐的人。但是有非常多的人,总希望从别人的肯定中去找到自己,这种人肯定会活的非常累,非常烦恼,整天想着如何做老好人,什么人都不得罪,结果把自己给得罪了。

新闻会通稿篇5

地市台要提高在中央台和省台上稿率,就应该了解他们近期或近一阶段的报道意图,然后再去组织相应的报道。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给予支援。当了解到灾区缺少搭建帐篷用的塑料布,并且当晚《新闻联播》将要播发这类稿件时,抚州台及时与中央台和省台派驻记者联系说,抚州市宜黄县有十多家塑料生产企业正在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塑料布,并免费送往灾区。中央台获知后,要抚州台在下午三点以前把文稿和图像传到中央台。经过抚州台外宣记者的努力,新闻《江西省宜黄县塑料企业加紧生产支援灾区》当晚在中央台《新闻联播》播出。试想如果没有及时沟通掌握信息,这条新闻就会错失良机。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上级台新闻选题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他们在策划上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策划,在组织上发挥统筹功能,以“订单作业”方式积极向供稿部门及下级台组织稿件。江西台从2009年以来对《江西新闻联播》进行了微调,在20分钟的时间内,民生内容的新闻占据了一定的份额,重点体现“三贴近”。在这种情形下,地市台的新闻要想被上级台采用,就必须加强联络,了解上级台的报道意图。

挖掘地方特色,体现当地优势

地方台要想在上级台多上稿,上重稿,就必须挖掘地方特色,体现当地优势。具有地方特色的才是有个性的,地方台应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先”的特色发展思路,注重从历史文化中挖掘特色,从经济优势上寻找特色,从经济与文化结合上塑造特色,形成一批有代表性、有地域特征、有生命力和宣传价值的宣传热点、亮点。要注重宣传细节,发挥区位优势,形成不同的宣传内容和宣传品牌。抚州是农业大市,除传统农业外,一些特色农业十分发达。这为当地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对外宣传提供了报道资源。2009年7月江西台和抚州台记者通过深入采访,新闻《抚州构建特色产业经济带,推动农业产业化》在《江西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后,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从报道中可以看出,不邻大都市、不沿海、不靠港的抚州市,特色农业的培植和发展靠的是科技上水平、发展成规模、经营产业化,这些是提升农业产业、壮大农业经济的有益经验。每年这类特色农业的稿件被中央台和省台采用的数量占抚州台外宣报道的70%。抚州特色农业之所以成为上级台报道的重点和亮点,正是因为这些新闻稿件抓住了抚州市的特色和优势进行宣传。

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在宣传内容的选题上,及时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涌现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增长点,并将这些新增长点作为对外宣传的一种新生“兴奋点”,进行动态发掘与放大,精心打造当地的新名片。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一次对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路的探索,是对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的构建,也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具体落实。抚州被纳入经济区域范围,并提出引森林入城,建设生态城市的构想。抚州台就此做了一条新闻,稿子出来后送到省台,在审稿时被撤下。原因是记者简单理解建设生态城市就是种树,而忽视了做好环境的目的是发展经济这个根本点。后来,记者进行了修改,最终使这条稿子起死回生,并在《江西新闻联播》头条播出。

加强资源整合,拓展优势

以往抚州台外宣报道任务都分配到每名记者编辑身上,这既有人人有具体任务、个个承担责任的好处,但在实际的运作中也暴露出弊端。外宣报道和内宣报道在稿件的处理上存在一定区别。新闻部的记者编辑每天要承担大量的内宣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外宣,导致外宣稿件质量不高,采用率低。从2008年以来,抚州台采取多项措施,整合资源,强化手段,实行外宣报道归口管理,成立新闻采访部,专门负责对外宣传工作,把独立、分散、各自享有的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在选题上拓宽渠道,增强对外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说服力,取得显著成效。两年来,抚州台不仅在《江西新闻联播》中被采用新闻的数量和质量有大幅度提高,而且在中央台《新闻联播》的用稿量也逐年增加。实践证明,要搞好外宣报道必须有专门的部门和精干的队伍来加以实施。

新闻会通稿篇6

5月刚来的时候对公司方面都不是很熟悉,周围的同事和领导都给与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尽快地完成团队角色的定位。我在公司成长的的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自我的不足,感觉每项工作都需要必须的时光去熟悉和沉淀。

三个月工作成果上,在电力报、国家电网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公稿件6篇报道,已完成党委宣传任务;在集团层面新闻稿30余篇,在系统内充分展现了继远的风采;公司公众号共40余篇报道,涉及党建、团队、业务各方面,全面报道了公司的各项工作成绩;

工作上还有很多不足,一是工作系统性不足,没有将党建、业务、团队人物宣传进行系统化报道。二是没有建立宣传渠道,公司整体宣传渠道不畅通,新闻素材挖掘靠我自己完成,效率低。三是宣传工作还不够精致,有吸引力,文案设计上不够有新引力,呈现形式较为单一。

下一步工作,首先,我将建立公司新闻宣传渠道,建立新闻通讯员制度,引入新闻考核制度,让新闻线索的形成更加有效,新闻稿速度更快。其次,将进行融媒体创作,将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新闻。最后,加强系统性宣传,明确栏目和板块,形成系列性报道。

新闻会通稿篇7

《国际公关》:在全球媒体环境大变革的时代,传统新闻稿服务还会有增长的空间吗?

宁安・恰克高: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产品和服务的不断丰富,跨国信息传播的越加频繁,企业对信息与传播的需求随之增加,传统的面向媒体的企业新闻稿还会有一定的增量空间。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让人们有更多获取企业信息的途径,这和传统的面向媒体的企业新闻稿有很大的不同。在未来的企业信息传播服务中,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将企业信息直接送达目标受众将会占有更大的比重。企业更乐于使用那些经济、高效、富于表现力,易于追踪效果的传播服务,同时也要尽量规避由于信息泛滥以及传播渠道泛滥带来的负面影响,不管传播技术如何进步,媒体环境如何变化,企业始终需要值得信赖的有效的渠道向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将成为促使企业新闻稿和企业信息传播行业改革模式的一次契机。

《国际公关》:当下,中国与欧美的媒体环境存在哪些差异?这种差异会对中国企业的海外信息产生哪些影响?

宁安・恰克高:相对而言,海外媒体不仅发展历程长,专业化程度高,而且数量和细分程度也强于国内媒体,比如国外的一些城市会有仅是针对几个社区的专属报纸。另外,对于中国媒体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诸如软性宣传的现状,国外媒体也同样经历过。然而,海内外媒体环境的差异导致中国企业在与国外媒体沟通时频频出现障碍,其实,除了少数为中国企业所了解的海外知名媒体外,还有非常多的国外媒体在关注着他们,其中就包括那些中国企业进行投资或者从事产品销售的目标市场的媒体。总之,即使在传播环境变革的今天,如何建立与海外媒体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与渠道同样重要的还有传播形式。社会背景、语言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信息鸿沟并不容易跨越。在这一方面我们更加看好或者说更为推荐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传播企业信息,因为图片和视频受语言文化差异的影响相对文字要小得多,而且比单纯的文本新闻也更能吸引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国际公关》:美通社针对媒体环境的变革推出了哪些企业信息服务?

宁安・恰克高:新闻稿或信息传播方式会随着媒体变革、企业需求和受众偏好而发生改变。目前,美通社在欧美国家的多媒体新闻稿服务已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去年仅在美国市场就有30%以上的客户从文本新闻稿转到多媒体新闻稿。这种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一些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方式,将会成为未来企业信息传播的主流模式。当然这还需要不断地去培育市场。此外,目前很重要的就是要在多种架构和模板的基础上,提炼出企业多媒体新闻稿的核心价值和应用标准。

新闻会通稿篇8

在繁忙的工作中,2009年不知不觉已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年是过得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收获的。一年来,在书记、部室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闻编辑工作

新闻

编辑是企业内部新闻信息综合工作岗位,工作服务对象既对领导又对基层,每天都通过网络与全体员工“亲密接触”,新闻的质量和水平都直接影响到舆情导向和企业形象。为此,我坚持少讲话多做事的原则,认认真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 2、定向服务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创新栏目办好报。年初,围绕部门领导提出的对《××电力报》版面进行重新策划创新的办报思路,积极和对口服务的党政工团各责任部门沟通,对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板块版面进行调整,重新设置了《科学发展观》、《党员风采》、《基层党建》、《廉政征文》、《员工之声》、《芙蓉花开》、《企业青年》等专栏。在下半年对版面分工进行调整后负责《××》文学版块,接手后有意识的加强了与各单位文学、摄影爱好者联系,配合企业中心工作以及各类大型活动约稿,力争文章和图片主题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真实反映出一线员工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同时在平时还留心多看报多学习,广泛借鉴其他报纸的板式风格,争取版面灵活、美观,尽可能扩大报纸的影响面,得到职工更多的关注。

3、完成报纸分发和网站、报纸的发稿统计工作。

二、新闻采写工作

1、配合中心工作,认真采写新闻稿件。4月份,作为局新闻工作人员,很荣幸的得到了跟随张书记到××,到我局援川电网重建一线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机会。在一线的路途和工地上,总被同事们在平凡的工作及言谈中表现出来对对企业的忠诚和热爱、对工作的认真和奉献精神所打动,在完成现场新闻稿之后完成了人物通讯稿件《立在××援建工地上的杆子》,此稿件先后在国家电网报、湖南电力报、××晚报等媒体发表。此外还配合春检、营销服务反违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工作完成了一些宣传稿件。

2、积极主动抓线索,尽力展示企业工作亮点。因为负责平时的网络来稿初审,所以有很多机会了解到很多基层单位的工作亮点。工作中我认真阅读每一条基层来稿,除认真完成编辑发稿任务外,只要是认为有新闻价值的稿件,都积极与通讯员沟通,提出相关补充采写建议或者直接去做相关补充采写,力争亮出企业的每一个工作亮点。另外就是找准位置,做好对口宣传服务。平时注意和对口的营销、农电部门保持联系,按各对口服务部门的宣传工作重点和要求,配合做好宣传服务工作。据统计今年1至今共在我局以外的其他新闻媒体发稿70余篇。

三、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1、电力报目前已经过了大力度的改革,得到了更多的读者,但还是拥有很多的努力空间。存在报纸版面设计有时不够抢眼,稿件来源面不够宽、稿件质量不够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报纸的整体质量。需要加强学习,加强这方面的讨论交流,将报纸这方责任田办得更好更精。

2、摄影水平差强人意。要加强学习和训练,不断提高采访工作中的摄影实战应对水平。

四、2012年工作打算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将自己对2012年工作的基本思路向各位做个汇报。

1、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一是要加强政治思想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企业的大政方针,并用其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言行,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编辑、写作、摄影等专业技能,提升服务水平。 《××沙龙》面向所有电力职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向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有一技之长的一线员工或者劳模人物约稿,请他们谈自己实践中得到的工作经验、学习进步的心路历程等,在员工中树立起爱岗奉献、感恩诚信的榜样;《××文苑》主要刊发电力员工的散文、小说或者影评等××作品;《女工茶座》主要

上一篇:居住证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最简短的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