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好书范文

时间:2023-10-21 14:33:37

经典好书

经典好书篇1

作者:龙应台

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2、《傲慢与偏见》

作者:[英] 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小说,也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小说围绕班奈特太太如何把五个女儿嫁出去的主题展开。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莉迪亚与威克姆、夏洛蒂与柯林斯。达西富有骄傲,代表傲慢;伊丽沙白聪明任性,代表偏见。最后,真爱终于打破了这种傲慢和偏见,小说在结婚典礼中结束。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饶有风趣地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情风俗和世态人情,给人以艺术的想象,是一部社会风俗喜剧佳作。

3、《边城》

作者:沈从文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4、《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经典好书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微信 微信平台 经典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c)-0222-02

所谓文化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久不衰的作品;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该专业精髓、最具代表性、最完美的文本。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图书馆作为人才教育重要基地,应大力提倡大学生阅读经典,这不但有助于大学生接受经典的熏陶,还可以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弘扬民族精神。

1 当代大学生的经典阅读现状

当今世界全球化格局趋势、多元文化交融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逐渐改变,大学生是最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也最容易受社会现状的影响。繁杂的诱惑和浮躁心境使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尤其是经典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近年来,大学生经典阅读明显下降,且呈现以下特点。

一方面,大学生对经典阅读认识不足。当代大学生阅读娱乐化、功利化日趋明显,大部分学生对经典阅读的认识相对肤浅,认为经典阅读既耗时间,又对学业没有直接帮助,而使他们逐渐远离经典。另一方面,大学生对阅读经典深度不足。随着阅读方式的逐渐改变,片断式、快餐式的阅读方式也逐渐取代了细读、精读,许多大学生很难掌握经典的真谛,对经典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无法全面吸取经典的精华。因此,引导大学生多阅读经典、正确阅读经典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使命。

2 微信的应用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学生的比例最大。于2011年1月21日面世的微信,借助腾讯公司丰富的用户资源并凭借自身强大的社交功能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微信潮”。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每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微信是目前最流行的社交网络工具。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推出,由于符合年轻群体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而受到年轻群体的青睐。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扩展服务范围。并有一些图书馆借助微信平台,进行经典阅读的宣传与推广。

3 利用微信进行经典阅读推广的优势

3.1 微信符合学生群体的需求,符合时展潮流

笔者在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对图书馆微信开通的必要性进行调查,以“非常必要、必要、无所谓、没必要”4个评价标准,对877名读者进行调查,有16.19%认为非常重要,有50.51%认为比较重要,有30.56%人认为无所谓,只有2.74%认为没必要。从调查数据来看,大部读者都认可图书馆进行微信服务,证明学生还是喜欢微信这样的信息服务模式。因此,结合学生的喜好,利用微信进行经典阅读推广正好符合学生的需求,而且符合时展潮流。

3.2 微信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有利于扩大影响力

微信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其中,学生是最重要的用户群体。高校图书馆可通过打造微信平台,吸纳大批粉丝,建立一支有一定规模且稳定的粉丝团。在庞大的粉丝群里,高校图书馆进行经典阅读推广,可最大限度的扩大经典阅读的影响力。并可通过粉丝的朋友圈分享、微信群的分享等方式,进一步吸纳更多的粉丝,以加大经典阅读推广的规模。

3.3 微信传播即时且精准性,有利于提供个性化服务

一方面,微信传播具有及时性。信息一发送,手机用户端便可立即收到,而且能够保证每个用户都能接收到信息,有利于信息的及时传播。另一方面,微信传播具有精准性。微信公众号后台具有分组功能,高校图书馆可将不同用户进行分组,并针对不同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实现个性化服务。

3.4 微信形式多样化,有利于打造更吸引人的信息

微信支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可以为用户打造更有创意、更加生动的信息,给用户不同的阅读感受。高校图书馆可通过更丰富的微信展现形式,将一些经典图书、经典语句,以图片、视频、语音等更立体的形式展现给读者,以提高读者阅读经典的兴趣,吸引更多的读者加入到经典阅读队伍中来。

4 基于微信的经典阅读推广

4.1 好书推荐与经典导读

经典书籍浩瀚如海,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经典书籍,如何更好地阅读经典书籍,是每个经典爱好者关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定期推荐一些经典书目或热门排行榜,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经典书籍,营造良好的经典阅读氛围。同时,经典导读也是经典阅读推广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微信平台将进行经典书籍大导读,指导读者正确、高效率地阅读经典书籍。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根据读者的不同爱好,推送不同的好书。比如:对于“红楼梦爱好者”,可推送与红楼梦相关的书籍,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好书推荐与经典导读,不但能够帮助大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经典书籍,而且也能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阅读经典书籍,这对于大学生关注经典、喜欢经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2 微书评

每个人在阅读同一本书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每个读者的读后感都能引导读者本身思考书籍思想,领悟书籍价值,而且也可以在不同群体中形成交流与共鸣,有利于引导更多读者深层次阅读经典。随着微博、微信的兴起,微书评逐渐成当代大学生表达读后感的重要方式。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吸引与引导学生进行微书评创作,并通过微书评作品的展示,促进学生对经典书籍的关注与交流。优秀的微书评是读者在阅读作品后的感悟,能够正确认识经典图书,领悟经典图书的核心思想。微书评活动不仅能够促进读者更好阅读经典图书,提高大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经典阅读工作的深入开展。

4.3 线上线下活动

微信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宣传推广,其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微信平台定期举行一些经典阅读的活动,如,线上可举行经典阅读有奖问答、征文比赛等活动,线下可举行图书漂流、经典专题展示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最大限度的宣传推广经典书籍,以吸引学生关注经典,喜欢经典,营造良好的经典阅读氛围。

5 结语

微信平台为经典阅读推广提供了许多利好条件,图书馆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经典阅读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各种微信平台的不断增多,图书馆微信平台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如何才能在众多微信平台中脱颖而出,更好地开展经典阅读推广工作,是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值得高校图书馆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蒋艳柏.高校文化经典阅读与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及应对策略[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4(2):138-141.

[2] 顾朝兵.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及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5.

经典好书篇3

【关键词】经典阅读;图书馆;网络书评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218-01

一、图书馆利用网络书评引领经典阅读的途径

(一)建立特色网络书评数据库,为读者提供经典阅读服务

网络书评是新生事物,有关网络书评方面的文章上升到理论高度的不多。图书馆应该从网络书评工作的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要注意网络书评基础理论的研究,突出网络书评的应用理论,做到精辟独到,切中要害,富有学术见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用以指导网络书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网络书评的发展是书评领域的一道新的风景线,也是经典阅读得以升华的保证。根据读者的性质特点以及馆藏等建立特色网络书评数据库,编制网络书评文献检索目录,方便读者查阅,为读者提供经典阅读服务。

(二)举办各种形式的网络书评大赛活动,推动经典阅读蓬勃发展

举办各种形式的网络书评大赛活动,如有奖网络书评征文活动,吸收广大网民参加,使得评书活动更有生命力,群众基础更广泛。每项网络书评大赛活动确定一个主题,选题一定要有话题性,要把读者的眼球吸引过来,把网络书评大赛做得有意思,引发读者的参赛兴趣。一本好书常常会好评如潮,跟贴评论数百甚至上千条,引起关注的人可达数以万计,激起更多的人争相阅读。比如,我院2013年4月举办“书香校园――网络书评大赛”活动,穿越群书数千册,收集到的网络书评作品上万条,读者纷纷将好书目“晒出来”,不仅包括《儒林外史》、《西游记》这样的文学名著,还包括艺术、历史、政治等好书。那些内容新颖,质量上乘的网络书评作品受到读者的追捧和热评。网络书评将人类的阅读史推向心灵相通,知识共享,激情互动的崭新经典阅读时代。

(三)利用网络媒体扩大网络书评阵地,为读者经典阅读提供多元化平台

网络书店、读书论坛、出版论坛的出现,为网络书评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网络书评写作的队伍中。利用网络的便利,友情链接相关媒体获得网络书评,如《北京晨报》、《华商报读书周刊》、《济南时报》、《广州日报》、《云南信息报》、《常州晚报》、《信息时报》等网络书评版都办得不错,可以开展多媒体阅览、网上咨询等服务,为经典阅读提供多元化的阅读平台。网络等媒体的利用加大了读者经典阅读的辐射面。媒体是传播网络书评最好的渠道,通过媒体扩大网络书评阵地不但可以向读者介绍新作力作,还可以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了解更多的作者和读者,形成特色鲜明的经典阅读氛围。

(四)健全网络书评系统,提升读者经典阅读鉴赏能力

健全网络书评系统,为读者提供网络书评导航服务,并在图书馆网站开辟读者网络书评园地,开设如“经典好书排行榜”、“读者热读经典图书”等特色网络书评栏目,推荐被媒体和读者认可的高品质图书。鼓励读者参与网络书评创作,吸引读者之间、读者与馆员之间、读者与专家之间相互交流,深入探讨作品的思想内涵,彼此交流读书心得,重在参与,重在互动,重在思想碰撞中产生的火花,重在推陈出新的过程,重在对读者话语权的尊重,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生态局面。有了评书热情,反过来促使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产生良性循环,从而提升读者经典阅读鉴赏能力。

(五)打造精品网络书评创作队伍,为经典阅读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图书馆拥有人才优势,专家学者整体文化素质高,他们是图书馆网络书评撰写的精英,他们的网络书评作品更有公信力,常常受到热捧。馆员应成为网络书评写作的主力军,因为馆员熟悉本院校的实际情况,能够根据读者对象、个人的学术水平及专业来确定所评图书,针对馆藏文献进行更有价值的评价,最能赢得读者的信任。鼓励普通读者撰写网络书评,对于读者的优秀网络书评作品要予以奖励。要对网络书评书写队伍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写作技能与水平,写出富有真知卓见的作品,为读者经典阅读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二、图书馆利用网络书评引领经典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力度

图书馆领导应积极努力争取增加购买数字资源经费比重,通过购买网上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数字资源来丰富馆藏电子资源,加快电脑服务器等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建设大容量数据存储设备,适应经典阅读的技术要求。努力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步伐,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提供网络书评浏览导航,建立读者档案,关注不同读者的经典阅读需求,对于读者可能感兴趣的电子图书,通过电子邮件发去相关网络书评,满足师生读者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经典阅读需求。

(二)加强网络书评网站管理

网络书评的开放性,使得无论是名人亦或草根平民,都有话语权,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网络书评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书评作品良莠不齐,一些网络书评质量不够高,缺乏公正评说图书的作用,如时下某些图书经销商对流行书畅销书大力炒作,制造读点,宣扬功利主义阅读效应等。读者缺乏辨别能力,图书馆要加强对网络书评网站管理,根据读者阅读需求,择优推荐那些体现核心价值观,倡导主流思想的网络书评作品,引导他们读更多有思想深度的好书,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和批判意识,提高人文素质,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阅读观,逐步将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

经典好书篇4

中国古代教育有着良好的国学传统。《周礼•春官•乐师》最早言及“国学”:“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道:“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指的是西周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的学校。清末以来,“国学”开始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即“国粹”、“国故”。正如马一浮所说:“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意思是别于外国学术之谓。”章太炎创办的“章氏国学讲习会”和胡适创办的《国学季刊》中所提“国学”均为此意。国学经典数量庞大,但其核心思想为儒释道,涉及文史哲多个学科。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作为“传统”它存在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教育之中。国学经典饱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思想。在当前推动国学教育和传播中可以发挥古典文化的教化认同功能,使学生领略经典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从藏书文化的视角可以看到,从古代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国学教育和传播有着良好的传统。

一、古代国学教育与典籍收藏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包罗万象,涉及章句训诂、儒释道、经史子集、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等,其内涵和外延与当前语境中的“国学经典”基本一致。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古代藏书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无数藏书家用自己的道德人格、学识涵养昭示着后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人类学术的递进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国学教育的发展依托于典籍收藏,经典传播为学术和教育的进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一个时代典籍的繁荣也反映了该时代学术和教育发展的高涨。如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及活字印刷术的应用,市民的文化素质逐渐提高,经典阅读的需要逐渐提升。一些藏书家或者书商,开始刊刻版印书籍,这大大降低了经典失传的风险。宋代加强了国家图书收藏和修撰,设立了“馆阁”制度。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合而为一,建立崇文院,“畜天下图书,待天下之贤俊”。馆阁藏书的功能主要是“公开借阅流通”,“为公私著述提供资料”,“编制朝廷藏书目录”,“提供正本用于出版”。[1]馆阁藏书和教育,再加上书院、私家藏书和教育,促进了宋代学术发展并达到中国文化史上最高水平。古代藏书尤其是私家藏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保护和传播经典,为教育和学习提供典籍,及促进学术文化发展等方面。清代江南学术的发展就清楚地显示了私家藏书和学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张之洞《书目答问》附录《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所列校勘家36人中,如黄丕烈、孙星衍、鲍廷博、秦恩复等多人都是藏书家。另外,由于藏书兴趣相投和对于学术研究的爱好,清代许多学者都和藏书家成了好朋友,如钱大昕、段玉裁等与黄丕烈,惠栋与朱奂等。他们的交往使得学术与藏书交互辉映,成为一道令人景仰的文化景观。古代藏书和学术教育发展相辅相成。桑良至举明代藏书家祁承邺《淡生堂藏书约》为例,分析指出其“藏书本是为了育人”,[2]不能把私家藏书与求田问舍相提并论,许多藏书家认为满屋金银不如一部绝世经卷,遗留万贯金银与子孙反不如留下积学修身的经典。清代江南的经济文化环境促进了藏书事业的发展,藏书家和藏书楼的存在又推动了江南学术尤其是朴学的发展。诸如天一阁、汲古阁、千顷堂、绛云楼等动辄藏书万卷,这也促成了一些学术家族的形成。如乾嘉学者中的高邮王氏、武进庄氏等。学者钱大昕与其弟、子、从子等形成了一个家族学派,郡望翘楚东南一带。这种藏书和学术世家在清代江南是非常典型的。再如徐树兰1897年设中西学堂的时候,为弥补学堂文化底蕴的不足,提倡藏书楼“与学堂相辅而行”。其办藏书楼也是为了解决贫寒而好学的年轻人读书困难问题,由此可见其发展教育、培育人才的拳拳之心。徐树兰的古越藏书楼是中国古代藏书楼向现代公众图书馆转变的一个过渡环节,其对推进文化教育、惠及乡里子弟作用巨大。

二、古代国学传播与藏书活动

清代学者黄宗羲在《天一阁藏书记》中说:“尝叹读书难,藏书尤又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读书、藏书和图书聚散密切相关,国学经典传播常借助于藏书活动。一定意义上言,藏书史就是经典传播史。古代藏书主要有官府、寺庙、书院和私家四种类型,四者在图书收藏和传播上各有特点,都为我国文化发展做出贡献。官府藏书主要是为统治者服务,如在汉代私自借阅、抄写皇家藏书是违法的,馆阁藏书仅限于皇帝、近臣、考生和特许读书者。朱元璋曾说“访求古今书籍,藏之秘府,以资览阅”,读者也局限于皇族和官员。只有国子监和翰林院的图书传播范围大一点。毋庸讳言,在古代,“处于中心地位的官府藏书具有的总体封闭性、保守性就对历代各类藏书楼起着不容忽视的示范作用,进而对中国典籍与文化的传播产生了负面影响”。[3]寺院藏书传播范围大一些,僧人信徒甚至于地方学者官员都可借阅。书院藏书的传播状况和寺庙有点相似,服务目的多是为教育生徒。古代私家藏书占了相当大的分量,但是图书传播范围不大。很多人重藏不重用,甚至有人藏书只是为了颐养性情、附庸风雅,或居为奇货、待价而沽。古代图书的收藏和传播并非一对矛盾,也正因为有了收藏,图书才得以传播。古代藏书家并非全是惜书如命,读者对象也不局限于家人或者亲朋。如三国时向朗“开门接宾,诱纳后进”(《三国志•向朗传》);西晋时范蔚开放七千卷藏书,“远近来读者,恒百余人”;《南齐书》载沈约“书多与人”,时人非常敬仰,临沂人王筠“清净好学”,多次受到沈约赠书;五代时石昂“家有书千卷,喜延四方之士,士无远近,多就昂学问。食其门下者或累岁,昂未尝有怠色”;宋代宋敏求藏书三万卷,皆三五校,置复本,供人阅读;坡贬黄州,载书万卷,喜借人读;清代藏书家徐树兰“不以所藏私子孙,而推惠于乡人”。可见很多藏书家都注重典籍传播,乐善好施,播惠士林,甚至对外开放或者捐为公用。古代私家藏书对经典传播所起作用不可小觑。官府、寺院和书院藏书常常会因为战争、统治者好恶等因素而毁于一旦,层出不穷的“书厄”使官府藏书很不稳定。汉武帝时就提倡百姓“献书”,历代不乏官府大规模的征书活动。乾隆间为修《四库全书》征书,天一阁挑选638种珍本献给朝廷,其中96种珍本直接收入《四库全书》,另有473种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为此乾隆帝赏赐天一阁一部《古今图书集成》。天一阁著录的书籍加上知不足斋鲍氏被采用的图书379种,两者之和超过了《四库全书》著录的宫廷“内府本”,足见私家藏书作用之大。清末藏书家丁丙、丁申兄弟“八千卷楼”保护在太平军破杭州城混乱中散失的文澜阁《四库全书》事迹尤其值得称道;同样让人赞叹的是丁氏后人在日本人觊觎这部分藏书的时候,激昂大义,以低价售予江南图书馆,保全了图书。余述淳认为:“私家藏书系统的生存机制极强,其分散零藏,彼此聚散、频繁兼并的特色,使其具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强韧性及“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广泛可适性。同时,“私家藏书为其他藏书系统提供了稳定而可靠的藏书来源”。[4]#p#分页标题#e#

三、古代国学教育与传播的现代借鉴价值

(一)弘扬国学教育应发挥现代图书馆的主导作用

国学经典传播和国学教育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国学经典传播是从现代传播学的视野,来看待国学经典在社会各领域的流传播布的途径、方式以及基本内容等。而国学教育则是教育部门或教育者,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采用恰当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国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国学经典传播与国学教育具有部分相同的目的和手段,因而常常被相提并论。现代图书馆承担着引导、教育读者的责任。尤其在高校,大学生读者作为特殊的受教育群体,需要接受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以及传统文化和审美教育等,国学经典可以满足这些教育在文化内涵和理论深度等方面的需要。因此,有效利用国学经典收藏、多途径开展大学生国学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和学工部等职能部门的责任,也是图书馆应该履行的工作。图书馆有着更便利的条件开展国学经典传播和教育活动。早在1923年,胡适就为清华学校的学生开列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同年梁启超也应《清华周刊》之邀,写成《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分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韵文、小学书及文法、随意涉览等五类书目,颇有指导意义。这些做法可启发图书馆在读者咨询和服务等方面加大对国学经典借阅的指导作用。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环境、人员和技术,开设专家讲座、文化沙龙、读书报告、书评、征文比赛、有奖知识问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引导读者认识国学的价值和意义。如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老舍、郭沫若等许多大师都登坛传道,其服务社会弘扬民族文化的风尚至今不衰。地方如大连图书馆自筹资金创办白云书院,坚持免费对外教授《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等国学经典。这就使图书馆的功能由过去单纯的“文献服务“提升为综合性的“文化服务”,由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文献中心”转变为适应当代需求的“文化中心”、“教育中心”,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现代图书馆是国学经典传播的重要阵地

时至今日,古代藏书楼已经成为后人瞻仰的遗迹。而现代图书馆已经替代了藏书楼的功能,许多近代藏书楼的典籍也都进了图书馆,得到了更好的保藏和传播,因此,现代图书馆成了经典传播的重要阵地。目前图书的出版是以惊人的数字进行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都可以成为经典,这里面国学经典的数量更少。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播的历史中,国学经典的地位是不能动摇也不可能替代的。目前,虽然有些人对国学还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国学热”的兴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国学读物也是琳琅满目。毋庸讳言,当下某些图书馆的采编人员不仅缺乏专业眼光,而且对于国学经典重要性的认识也非常不足。藏书室里常充满花花绿绿的思想浮躁、乏善可陈的印刷品,其装帧粗糙、内容哗众取宠,完全是商业操作的产物,更不必说版本学的讲究。庸俗的处世哲学,五花八门的养生术、赚钱术,充斥着舶来文化的管理、励志、消费图书到处都是,而版本优秀的国学经典常常屈指可数,实在让人痛心。不过,虽然一些出版商对于国学经典传播的热情未必很高,但受到市场利润和商业运作的驱动,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国学经典的传播。

在古代,经典传播不外乎借阅、传抄和版印销售几种途径,比较而言当代人进行国学经典传播的途径和办法实在是太多了。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都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传播国学经典的任务。现代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和学校图书馆,要自觉加强国学经典收藏和传播工作。目前,全国图书馆系统收藏古籍2750万册,其中善本250万册,数量相当可观。同时各大出版社历年出版的国学读物也不少,所以各级各类图书馆在国学经典传播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很多有品位的图书馆都有国学经典特藏书库,供国学研究和爱好者借阅。如重庆图书馆专门设立经典阅读专区,也有设立国学分馆或者国学馆藏的,按照四部分类收藏经典。就国学馆藏而言,一般应收藏以下四方面的书籍:一是国学经典著作,包括经史子集,涵盖诸如《诗经》、《论语》、《史记》等文史哲几方面的典籍。二是国学大师如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冯友兰、饶宗颐等的论著。这方面范围其实可以宽泛一些,不必为“国学大师”头衔的界定而过分纠结,只要是适合国学研究和普及的优秀作品都可以收入。三是相关的工具书,如《书目答问》、《四库全书提要》、《中国丛书综录》、《辞源》、《辞海》等。四是各个层次读者都喜欢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修身养性等方面的著作,如“三百千”、《唐诗三百首》、《菜根谭》、《颜氏家训》等等。图书馆国学网站的建设,以及国学数字资源的收藏,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方面首都师范大学做得比较好。他们与公司合作,创建了“国学网”(www.guoxue.com),开发研制了《国学宝典》这一大型古籍电子文献数据库,编撰出版了《国学备览》丛书。如今,“国学网”已经成为国内最大、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门户网站,《国学宝典》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最常用的电子文献数据库之一,《国学备览》光盘被十多所高校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辅助教材。

四、当代国学重建与国学教育传播

目前,我们应该循序渐进地传播国学,以增强中华民族道德的力量,重建礼仪之邦。我们既需要从学理上证成国学经典的巨大价值,也更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开展国学传播。国学教育传播和国学重建同步。近年教育界曾辩论“国学”设为一级学科以及“国学立户”等问题,关注国学“合法性”即价值与功用问题。作为价值体系,国学经典承载的并不纯粹是真理,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对待;同时,传播国学也不意味着排除西方和其他民族文化。罗素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费孝通“文化自觉”的理念意在民族文化的自我觉醒、反思和创新,以及民族意识的自我认知。全球化时代中国影响力逐渐提高,重建国学以进行世界范围的文明对话,可彰显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弘扬其普世价值和世界意义。

经典好书篇5

【关键词】经典阅读 兴趣激发 活动性策略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 并采用与儿童在校外从事游戏活动类似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或活动中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触发其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

经典阅读是从课内延展到课外的阅读活动。它更多需要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如何使学生获得长期坚持阅读的力量,使经典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那就是建构促进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的活动策略。

活动性策略是指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内外开放的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活动教学是进行经典阅读的支点,实施活动性策略是实现经典阅读的重要途径。具体实施如下:

一、创设学生自主阅读的环境

在教室角落设立图书角, 建立经典阅读区。图书角是学生自主阅读的主要环境,对学生阅读行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学生年段特点选择良好的阅读材料存放在图书角,以敞开的形式向学生开放。图书投放时,把图书分门别类,做上标签,便于学生自由取放。可设置图画、文学、科学、历史等。为保证学生对图书的兴趣,也可由学生自主约定分类,自主管理,或者定期修改分类,定期更换管理模式与管理人员。图书角的书需要定时更换,并做到班级流动。还可让学生自己带书到图书角,和同学交换看,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读物。

二、举办多形式参与的阅读活动

1、经常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

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加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让他们体会经典阅读带来的成功和幸福,可定期举行经典阅读读书交流会。读书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我喜欢的图书介绍、我喜欢的经典篇章或段落诵读、夸一夸我喜欢的文学人物、写一写我的经典阅读感受、晒一晒我的经典阅读笔记、画一画我喜欢的经典文学形象、展一展我的阅读摘要和手抄报、讲一讲我的阅读故事等。在这些交流活动中,学生能无拘无束地分享阅读感受和收获,既充分锻炼了他们收集整理资料、选择信息的能力,又进行了口语表达和语言积累训练,大大激发了他们通过经典阅读获得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2、定期进行班级经典阅读成果展示会

为扩大班级阅读成果的影响,可把班级阅读成果展示扩大到学校,举办学校读书节活动展示、学校诗歌朗诵会、情景剧展演、读书故事会、读书演讲会、主题读书展播等。如:春天来了,举办“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主题读书会,引领学生读一读春天的古诗,背一背描写春天的文章,画一画春天的图画,唱一唱春天的歌曲,看谁读得最多,画得最好,唱得最动听;国庆节到了,开展“致祖国母亲”向祖国妈妈生日献礼活动,引导学生颂读歌颂祖国的诗歌、散文。

在多样的阅读展示活动中,既积累了经典,又进行了情感熏陶,营建了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形成。

3、经常开展经典阅读成果评价和激励

小学生年龄小,一项活动开展久了,容易产生兴趣疲劳。为不断激发学生经典阅读兴趣,结合阅读活动,积极进行阅读评价和激励就显得非常重要。可在校或班级范围经常举行“阅读之星”“优秀书虫”“诵读大王”“最佳读书卡”“最佳读书笔记”“最佳读书小报”等评比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三、构建阅读活动指导策略

在进行经典阅读的过程里,给学生的阅读活动以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档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的重要一环。具体要做到:

1、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让学生各自在日记里制定读书的计划,要求学生遵守并长期坚持下去,让阅读成为学生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阅读活动,使孩子走向属于自己的自主阅读。

2、指导学生选择经典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说:“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

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合适的经典。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可以推荐阅读注音版的读物,要求学生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要会使用工具书(查字典)。同时,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选择能引起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童话、 传说、 寓言 、儿歌等单品集结的经典。

中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始阅读整本的儿童读物。到高年级就可以推荐一些经典短篇小说,经典长篇小说,经典诗歌,经典散文,经典杂志等。

3、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方法。

好的方法和活动是阅读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源动力。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时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摘要式阅读

引导学生读书时先略读,后精读。 先看封面的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等,然后逐页读完,不懂的地方可以作上记号,然后在阅读档案本里把阅读过的短篇经典作品中的好词好句,好的描写段落用自己的摘抄本抄录下来,定期进行展览、评比、表彰。

(2)归纳式阅读

对于整本的经典作品,让学生在档案本里以:故事梗概(或主要内容)、情节提纲(或篇章主题)、人物形象(或描述对象)、我感兴趣的人物(或内容对象)、打动(或吸引)我的地方与原因等板块,对文本内容加以归纳梳理,既加深了阅读的印象,又锻炼了学生整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这种归纳概括可以是叙述式的,也可以是图表格式的。

(3)角色吟诵式阅读

在阅读活动中采用角色阅读法,让学生阅读经典后,在展示汇报会中尝试扮演作品里的不同角色,表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在阅读理解读本的过程中,把自己模拟成作家或文本人物的角色,用吟诵或对话的形式进行阅读活动。

(4)仿创式阅读

对于一些诗歌或者是短篇经典,在指导学生阅读后,可以模仿作家语言风格或者表达形式,让学生自己创编故事或仿写诗歌,让学生把经典阅读活动与文学创作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把仿写的作品在班级小报或者校园报中发表出来,体会经典阅读带来的另一种成功,实现由积累到表达的提升,使经典阅读脱离单纯的“为读而读”的形式。

经典好书篇6

关键词:经典诵读 教学 人文情感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7-0062-02

作者简介:梁英英(1985―),女,广东清远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广州市天府路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我国文字博大精深,语言千锤百炼,从《论语》到《大学》,从唐诗到宋词,无不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华。这些经典诗文蕴蓄了很多美好的人文元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不断挖掘这些蕴蓄在经典中的人文元素,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它们,让孩子的心灵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变得柔软,让情感体验变得敏锐,让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在新《课标》指导下,该如何进行小学经典诵读教学呢?

一、经典诵读,氛围先行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学习氛围的重要性。我们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的同时,应尽量做到以氛围育人,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处细节影响学生。如将《三字经》《弟子规》等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利用板报、橱窗等常年刊录,也可利用校园广播站时常广播,在教室墙壁上粘贴名人画像、名诗佳句,在操场角落、教学楼外墙刻录经典的名人语录,让学生经常与先哲圣贤对话,在耳濡目染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沐浴着经典的雨露。

这个学期,笔者所在学校参加了区经典诵读展演活动,获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赞誉。学校也积极开展了经典诵读的元旦表演活动,并在每周的一、三、五坚持开展午间经典诵读活动。书声琅琅的校园氛围、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诵读经典的热忱。

二、循序渐进,遴选内容

为学生选择经典内容时必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循序渐进。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新《课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精心筛选经典诵读内容。如,低年段孩子可把简单易懂的童诗、童谣、对韵作为诵读内容,中年段孩子可选广泛流传的成语典故、现当代精品美文为诵读内容,高年段还可精选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精品、富有趣味的故事、适于背诵的小古文等作为诵读内容。

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中,笔者所在学校秉承“美人之美,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兴趣,为他们制定了经典诵读的学习目录:一年级诵读《弟子规》,二年级诵读《三字经》,三年级诵读《道德经》,四年级诵读《论语》,五年级诵读《大学》《中庸》,六年级诵读《古文观止》。在每周的午间经典诵读活动中、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校园浓郁的经典诵读氛围里,学生们循序渐进,乐在其中,经历了经典学习的洗礼和全身心的学习体验。

三、语文教学,紧密结合

新《课标》指出:“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同时,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因此,在遴选补充和加工素材时,诵读经典就是很好的选择。我们可自创并演绎全新的课堂,奉献给学生一些经典集合,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渗透人文意识的培养。

日常语文教学中,可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都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为了庆祝传统佳节,可以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入本,或交流分享,既让学生了解传统佳节的来历、习俗等,又提高了诵读经典的水平,积累了经典文化和素养。此外,还可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经典诵读。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这样不仅有利于积累课外经典知识,还可以使他们的学习情绪昂扬,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

四、形式多样,乐在其中

(一)鼓励共读活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子互读,大手牵小手,有利于营造书香四溢的家庭学习氛围。如,你读上一句,我读下一句,我背这一段,你背那一段,又如我出上联,你对下联。这种超越你我的沟通,是构建学习型家庭与和谐书香家庭的良好开端。而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中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诵读经典诗文,课堂外,加入学生的背诵行列中,更能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除了亲子共读和师生共读,生生互读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中会萌发出许多新奇古怪的想法和体会,这些感受的点滴不仅是人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相互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拓展到课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满的智力发展。”课间游戏唱诗:孩子们课间蹦蹦跳跳、唱唱乐乐,他们玩拍手歌时,每拍一下就念一句《弟子规》,非常有意思。有的孩子玩跳步游戏时也和着《道德经》的韵律一蹦一跳,《道德经》中富有人文气息的词句就在学生的小嘴上和脚尖上跳跃、欢歌着。

而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长廊中的瑰宝。我们把学生书写的以经典诵读为内容的优秀书法作品挂在校园里、楼道间、课室里,营造一种浓郁的书香氛围,更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和诵读的积极性。假日里,让学生绘制与我们的经典诵读内容相关的手抄报、小人书等,开学时作评比和展览,学生在接触生活中鲜活的语文材料时,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更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五、评价激励,兴致盎然

诵读经典,必须有充足的时间。晨读、午诵、课间,经典相随;每周一节阅读课讲经典;国旗下讲话、班队课时多引用经典。充分利用时间和机会,积少成多地诵读,努力做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诵读目标具体到周,如一周完成《道德经》两个小章节的背诵,并专门设计学生诵读情况记录本,按周登记所诵读和背诵的章节,请学生和家长签名、评价。记录和评价情况定期作一总结,一期一评比,并作相应的表扬和奖励。同时,定期检查学生的诵读和背诵、摘抄采蜜本、经典诗文的背诵情况记录本等,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学生日常评比和积分中。在此基础上,综合学生的总体表现和获奖积分,在期末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经典诵读之星”“诵读星级标兵”等,并给予奖励和表彰,不断增强孩子们诵读经典的动力。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所以读书一定要读最好的书,最好的书是什么呢?就是经典!

如果每天吟一首千古名诗,诵一句经典的名言,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就能让孩子们细细品味心灵的愉悦,享受人文的快乐!这种快乐将带给孩子幸福一生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韩毓海,王登峰.在诵读经典中传承文明[J].新华文摘,2010,(1).

[2]刘蕾.经典诵读服务课堂教学.新课程学习(下),2012,(7).

[3]徐莉.当你苦着脸[J].小学语文教师,2012,(10).

经典好书篇7

近年来,__镇中心小学以“书香德育,和谐共舞”为主题,让学生在书香的浸润中实现道德品质的主动建构。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以汇报:

环境是育人的隐性课堂。会“说话” 的校园,在塑造学生良好品德的过程中,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漫步__镇中心小学,你会感受到校园处处皆文化、处处皆育人、处处皆亮点。

亮点一,丰富多彩的“廊道文化”。两栋教学楼,一层一主题。前一楼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的经典诗画,教育孩子做一名品德高洁、志趣高雅之人;后一楼的炎帝文化,旨在让孩子们了解炎帝伟绩,传承炎帝精神;还有二楼古代圣贤的故事,三楼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介绍,四楼唐诗宋词的赏析,无不对学生的知识面、书卷气、好品德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亮点二,回归自然的“阅读吧”。吧室以绿色为主色调,配以生动、活泼的设计,散发出浓浓的大自然气息。“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理念,与我校的“本真教育”、__的“生态教育”不谋而合。

亮点三,感恩教育的“国耀大道”。这条刷黑大道是昔日的__学子杜国耀先生捐建的。“拳拳赤子心,悠悠教育情”,这条大道已经成为我校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知恩感恩教育的一个主阵地。

亮点四,曲径通幽的“紫藤书廊”。书廊上方的彩色卡片,有孩子们自己写上去的读书感悟或人生理想;书廊左边的好书介绍,右边的名人名言,都引领、激励着学生爱上阅读,爱上校园。

学校还有随处可见的德育牌匾,如校门口的激励语、花坛中的精致小品、寝室里的温馨提示、运动场旁的励志文化等,集美观性、教育性与发展性为一体,于细小处见智慧,平凡中显人文。

如何将书香德育这一活动由虚做实?我们紧紧围绕着“书香满园、体艺绽彩”这一特色发展思路,丰富书香德育的文化载体,开展了“一园二阵三吧四队五经典”的系列活动,以特色引领书香。

一园:“书香园”校园广播。美文赏析、经典品读、故事荟萃,日复一日地为孩子们做着道德的洗礼和生命的美容。

两阵:太极扇方阵、经典诵读方阵。一文一武,既继承传统文化,又陶冶学生性情。

三吧:阅读吧、手艺吧、乐韵吧。三个吧室动静相合,孩子们在这里养成了静思默想的习惯,训练了大胆创新的思维,形成了团结合作的品质。

四队:花样毽球队、活力棒操队、太极球队、贴画队。四个校队成为孩子们展示才华、飞扬自信的良好舞台。

五经典:背经典、诵经典、唱经典、画经典、舞经典。同样的经典美文,在这里却有不一样的精彩。“背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诵经典”胸藏文墨虚若谷,“唱经典”此曲只应天上有,“画经典”诗情画意写春秋,“舞经典”一舞诗意溢四方。这些喜闻乐见的演绎形式,让孩子们觉得经典再也不枯燥了,经典书籍中蕴含着的真、善、美成为学生人格发展的又一个标杆。

除此之外,学校先后汇编了《诗海拾贝》《新三字经》《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走进经典》等绘本,每学期开展手抄报、课本剧、书画竞赛、口头作文竞赛、诗歌朗诵竞赛等书香活动,使得学生们在书香德育中成人成才,和谐发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书香德育,浸润的不只是学生的品行,而是阳光普照,书香四溢,德满校园,很好地诠释了我校的校训“德艺双馨,知行合一”。

实例一,教师读书沙龙会上的感动。每月初,我会结合教师的实际需要,为每位老师送出一本书,月底进行读书沙龙活动。曾记得患病的朱老师在沙龙中有感而发,泣不成声,引发了全体教师对同事的无限关爱和对生命的重新认识。

实例二,《弟子规》带来的惊喜。古语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弟子规》1080个字,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的最佳读物。我校自开展“诵读《弟子规》,养成好习惯”活动之后,很多家长反映,以前呼唤孩子时,没个三五遍是不会回应的,现在孩子上下学居然会主动与父母问好了;以前那些爱占小便宜、不讲卫生、说话不文明的现象都减少了许多。《弟子规》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惊喜。

实例三,师生共读的魅力。《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61班的师生们在阅读中一次又一次地为雷夫的坚定、自信、勤勉而感动。从此之后,61班一改往日的落后,月月被评为“文明班级”。《疯娘》的故事是我在几年前的“三八”妇女节那天,亲自在校园广播中讲给全校师生们听的。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许多师生是含着眼泪听完的。我不知道当时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但第二天、第三天,甚至一周之后、一月之后,有不少的家长打电话、发短信向学校道谢,向我欣喜地讲述着孩子带给她们的点点感动。一个故事,能够在学生的心中播下孝顺、感恩的种子,我想这就是书香德育的魅力所在吧。

经典好书篇8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一个人如果不读书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一样。所以,同学们,多读书吧!为了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读书吧!共同阅读阅读经典演讲稿范文学生,请您阅读!

阅读经典演讲稿范文1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

在我们开始这个话题之前,应该明确——什么是经典?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这是词典上的的解释。就我个人的见解来说,我认为经典就是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思想为支撑,以文字为载体,带给世界启迪和感悟的作品。它们可以穿越百年的沧桑,历久弥新;可以纵横相连,构成一个脱离了物质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经典。

然而经典之作的价值体现,是以阅读为基础的。阅读就像是精神的交通线,文字通过阅读向一代又一代的人传输能量,再由这些能量引发思考和创造。人类是智慧的,人类发明了文字,以承载生命的长度无法承载的内容。因为,生活毕竟是有限的,就好像我们现在拥有的世界,只是一张课桌,还有窗户大小的一片蓝天。但我们仍然在每一个风霜雨雪的日子里坚守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我们视学校为蕴含着巨大能量的精神土壤,是因为书籍深化了空间的价值,其实文化才是学校真正的灵魂。同样的,经典的著作,为你,为我,为每一个人,贮藏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千百年的智慧,像它新生时一样,含着热切的目光注视着你,它等待着你去开启,它愿将自己的全部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你。或许你没有想过,在金戈铁马、颠沛流离之中,完整保留下来的每一个文字都是莫大的幸运,而只要有心拾起,你就可以拥有这苦难和战火都无法磨灭的东西。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如此想来,阅读是多么珍贵的幸福啊。

请不要狠心地冷落了阅读。我们往往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单纯,一个人的身体里面总有一点荷马,有一点柏拉图,有一点巴尔扎克,有一点康拉德。或多或少,只是比例不太一样。而阅读,就是直击真我,调整精神成分的重要方式。我们愿意用时间和耐心去认识一个新朋友,为什么就不能多用一点时间来认识自己呢?当你突然在某个远离你的世纪中发现了共鸣,你就开始接近真我,并越来越享受这一过程,其实此时已经不比在乎你用了一个下午走完了古人五百年都没有走完的路,因为结果只是副产品。

以上我说的,很大程度上过于理想化了。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说出了一个现实“中国孩子的阅读量少得惊人,一个普通的美国高中生,一学年要阅读15个剧本、36部长篇小说,还要在课堂上学习和讨论各种文学流派。而中国孩子一学年读两部长篇小说的人不多,而且读的书普遍品质不高,青少年远离经典已成为普遍现象。”我们必须明白,畅销书和经典是不能划等号的。一本流行小说和一本经典名著,前者是生命的燃烧,而后者是文化的积累。书也是需要选择的,合上那些封面华丽而内容贫瘠的书,仔细回想,那些文字给你留下了什么,还是只是像风一样穿过无所事事的几个小时,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留给自己的。反思过后,依然由你自己选择。

旅途之中,风雨会过去,浮华会过去,甚至记忆会过去,生命也会过去,而只有智慧可以永恒。让我们拥抱经典,感悟生命。谢谢。

阅读经典演讲稿范文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滋润人生。中国的经典诗文,博大精深,已存高远,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了激发全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杨疃中学隆重举行经典诗文集体背诵比赛。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的发展,我们的中华经典诗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极大兴趣。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研究学习中华经典诗文,开始想深刻的了解中国,而我们学习中华经典诗文注重的是传承祖国的民族文化。不学习祖国的经典诗文会使我们离祖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远。由于我们平时积累少,有些同学在引经据典时常常出错或者根本不会;有些同学把很多历史典故都张冠李戴。这种情况让老师很痛心。因此深入学习祖国的经典诗文对于我们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更应成为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文明使者,让中华经典诗文走进每个学校,走进每个班级,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

同学们,老师们!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时短暂的,但是,诵读的任务是延续的,是长久的。爱中华,读经典,让每个人,每个青少年学生都参与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去。在中华美德的滋养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阳光灿烂,我们诵读千古美文,在书声琅琅的氛围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举办经典诵读比赛,就是要让经典滋润我们的心田,伴着我们成长,使文明溢满校园。最后,衷心地祝愿我们这次经典诗文集体诵读比赛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阅读经典演讲稿范文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送走炎炎的夏日,迎来炫彩的金秋,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学校“读诗书而知礼,颂经典以明德”的经典诵读活动。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典。中华民族的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异彩纷呈的经典古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学校通过本次活动,来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让同学们在诵读经典的活动中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感悟祖国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建设书香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读诗书而知礼,通过诵经典来明德。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的经典诵读活动已经开始,但诵读的任务是延续的,是长久的。爱中华,读经典,让每个人,每个青少年学生都参与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去。在中华美德的滋养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阳光灿烂,我们诵读千古美文,在书声琅琅的氛围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举办经典诵读活动,就是要让经典滋润我们的心田,伴着我们成长,使文明溢满校园。最后,衷心地祝愿我们这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阅读经典演讲稿范文4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书既能积累知识,又能丰富情感,更能给我的课外生活带来无限生机。周日的午后,终于从作业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此时,伸个懒腰,信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来,然后全身放松在宽大柔软的沙发上,酌句品读,是多么惬意舒心的事呀。这当中,更能令我深醉、痴迷的莫过于《格兰特船长的女儿》这本书了,是它将我从平实的生活中一步步领入科幻的世界,是它使我更加热爱科学和生活。

其实,爱上这本书也属偶然,一次在我百无聊赖、心烦意乱时,随手在书架上抽到了它,开始只是胡乱的翻了几页,然而就是那么草草的读了几行,便由然而然地被其深深吸引住了。也正是这本书,让我真切体会到了什么是“爱不释手”,什么是“废寝忘食”了。

《格兰特船长的女儿》页数虽然不多,却总能让我流连其中;文字虽然朴实,却总能让我感受到法国作家凡尔纳的文化魅力。它不像《红楼梦》那么古朴精粹,也比不上《西游记》的局案悬高,但通过对船长格里那凡携一船勇士和一双儿女去寻觅他们父亲格兰特船长的精彩描述,我在百书中对它情有独钟。从一个珍贵的漂流瓶到一个严峻的使命,从草原红狼的突袭到一个流窜犯的阴谋,变幻莫测的情节、脍炙人口的言语、引人入胜的情景……读这本书,就如同在观看一部叫座大片,让我拍案、叫我泪沾。书中自有真情在,我从《格兰特船长的女儿》中看到了格里那凡爵士的刚毅果敢,读到了巴加内尔的严谨风趣,领悟到了麦克那布斯少校的机智多谋,小罗伯尔的勇敢坚定……

《格兰特船长的女儿》为我敞开了科幻的大门,为我打开了文学之窗,在浓浓书香和郁郁书情的陪伴下,我享受阅读,阅读享受。

阅读经典演讲稿范文5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山河小学六一班的鲁鹏。首先欢迎大家参加我们学校“诵读千古美文营造书香校园”的经典诵读演讲赛。“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进校门,便听见朗朗的读书声,读书声那么清脆,那么洪亮,回荡在整个校园里……

这,便是我们每天晨诵午读的样子。我们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有形式多样,每天的晨诵午读至少也有二十分钟,使我们诵读中华经典,使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中流淌,使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学生人格的脊梁。学校领导通过创建“书香校园”影响学生进而营造“书香家庭”,在不久的将来创建一个“书香国家”!为此校领导非常注意经典诵读氛围的创设。每周五下午,还有师生共读活动。在学校中您处处见华夏经典文化——楼梯台阶上,门窗上有宣扬儒家文化的经典语句;教学区、墙壁上有宣扬古典文化的版图……

对于这宝贵的晨诵午读时间,同学们十分喜欢。有的时候同学们也会感到经典文章难懂,但是老师会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我们讲解,还会加入生动的事例。学校还组织了读背小组、帮扶小组,形式多种多样,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在快乐中诵读,在诵读中体味快乐。这样同学们就越来越喜欢诵读了。走过岁月的长河,往事悠悠,仿佛就在昨天。我们品唐诗宋词,我们诵优美的诗歌,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知识要靠积累,没有记忆就没有积累,记忆力训练是智能开发的重要手段。只有使同学们通过读、诵、背,去拓宽视野、积累知识、才能提高语文能力,养成读书习惯。我们学校根据大家的年龄特点,给每个年级提出了诵读篇目建议,使我们在朗朗书声中成长!

在我们学校,在每一节课前诵读经典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老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增添了孩子们的书墨之香。经典的诵读,还推动了我们才艺的全面发展。经典诵读,也为弘扬名族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上一篇:履约金范文 下一篇:走在路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