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范文

时间:2023-10-17 00:58:20

走在路上篇1

路上,一场又一场的雨水倾斜而下,无论是充满诗情画意的雨还是淋漓的雨,我们也要做个路人甲,慢慢走,慢慢走。

这个世界是现实的,人们都在无所不能及其试图去触摸象牙塔顶,人们疯狂地挥用着见到,试图剪断这座城市,然而这座城市的脐带将被他揽入怀里,但最后,它只能在漆黑的夜亩下发出一声哥特式的叹息。

黄昏下,那个刚刚领到成绩单的高三毕业生,无力地送耸拉着脑袋,面对眼前的十字路口轻声叹息,他不知道未来怎么走,他亦不知道前行的路上会充满怎样的苦痛和挫折。落榜的哀号似乎黏在他身上,渗透进了他的每一寸肌肤,紧接着,闪电雷鸣雨水——迎他而来,这场蓄谋已久的大雨没想到会在这样的场景下起来,那个青年大声对天空呼喊:为什么,为什么呀、1那个青年他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他不会思考该怎么走。在生活中,挫折是缺少不了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要敢于去克服,同苦难做斗争,结果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

走在路上,我们也有可能变为那个青年,我们要以微笑的心去面对那些雨,与它们交谈,友好相处,因为我深知,雨后的彩虹很美丽!

我不知道这路上又多少绊脚石,阻挡前进道路,面对单枪匹马的自己,要奋力前行,尽管伤痕累累,困难重重……

走在路上篇2

小学六年,一眨眼就过去了。那天,我们将要分别,将要踏上属于自己的新的征程。即使在这之前,我好像一点儿也不在乎。可就在这一天真的到来,我觉得鼻子一酸,泪水就顺着头发与脸颊滑落,泪水代表了我的心声,它在诉说着一切。回忆,之前的点点滴滴,我有过欢乐,有过悲伤,但我收获量最为真挚的友情。

我明白了,分别时刻是酸的。

“甜”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数临海市数一数二的学校,这也是我理想中的一所学校。当时,我来这儿接哥哥回家,那时的大门和现在的一样,足足有三、四楼那么高,是那么雄伟。我虽然没有去到里面,但是当我看到这大门,就已经让我喜欢上了这里。从那以后,我便更加努力,为我的梦想插上了一对绚丽的翅膀。六年后,我来到了这儿,来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地方。

我明白了,实现梦想是甜的。

“苦”

刚来到这个学校,孤独在我全身蔓延着,想起小学时候那一张张亲切的脸,一句句熟悉的话语,我就忍不住想哭。哭,不是我应该想的,更不是我应该做的。哭,只属于那时的我,只属于小时候的我。可是我一肚子的苦水没地方倾诉,我好怀念,我真的好怀念。

我明白了,思念是苦的。

“辣”

报到的转天,我们便开始了长达一周的军训,我们从最简单的“站军姿”“原地踏步”到“喊班呼”“齐步跑”,我们都在进步着,我们都在成长着。不过,九月的阳光也是毒辣的,它并不逊色于七月和八月,操场上热气腾腾的,我们站在火辣辣的地面上,很累,但是我们不能放弃。

我明白了,军训是辣的。

走在路上篇3

表哥比我大7岁。在念小学的时候,我觉得他是一个少年老成的稳健青年。后来,稳健青年以不俗的成绩考入了北京某个重点大学的金融专业,在一个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的小学生看来,阳光洋洋洒洒地撒满了他的明日之路。每年吃团圆饭,总有人问表哥这样的问题:“北京和我们这个小城,到底没法比吧?”表哥回答得很机巧:“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是让人见大场面的。”现在想来,我终于明白了,表哥把在小城市的经历看成了一种蜻蜓点水的游历,是对不同城市的不同姿态、不同风情、不同意识形态的一种暂时玩味。一线城市终究是王道呀,听――见大场面的。

不过,大学毕业后,表哥认为考研的机会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所以在北京遛了一年的弯儿――各处寻觅工作,终究还是不知所终。一年后,表哥来了一个大撤退,成了“逃离北上广”的先驱部队的一员。他越过美丽的充满商机的省会杭州,对蒸蒸日上的地级市嘉兴也不瞥一眼,开始心无旁骛地在家乡这个小城市找了一家大型民营企业从事物流工作。

后来,表哥娶了表嫂,一个企业车间里的漂亮打工妹。在那以后,我们家的餐桌上就少了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多了一个为五斗米折腰的准中年男人。今年,听说表哥已被提升为中层干部,年薪8万元。不再见大城市的华灯初上,表哥最终是印证着这样的一个预言――“给我生活,地方随便”。

近来看到一本书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适合小众――即寻觅共同理想的梦想家,而二三线城市,则是生活家的归宿。表哥,他是一个生活家吗?

当我终于因为上大学的缘故踏上北京这块土地,或许可以称其为一块热土时,我发现了海量不曾触及的华丽思想及物质盛筵。不过,这仅是一种淡薄的惊喜支撑着我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也许其猎奇动机,可类比于只是在随性地收看一期“动物世界”。当我寒假回家时,我对老妈说出了一句虚实相生的话:“北京,太不适合人居住了。”

我开始把自己梦幻的触角伸向1.5线城市,即在我的有生之年必将经历蜕变,成为一线城市的潜力绩优股。我故意在地图上的杭州处画了一个圈圈,咧嘴笑着,煦暖的阳光、潋滟的西湖、浓绿的茶室……我承认,我陷入了另一层的幻想。

新年时,陪老妈去嘉兴南湖新区,那连片的高品质住宅区、日趋成熟的公共配套设施,诉说着她作为一个长三角中心地区的繁盛和富庶。小的时候和伙伴们开玩笑时的鄙陋之语“如果不咋地的,也就只能在嘉兴怎样了”还响在耳边,嘴里却再也没有勇气说这样的话了。尽管我们涉世依旧未深,但是正在长大的我们,已经学会看到城市的真正定义――一个承载人们幸福感的地方。无论是五光十色的大都会,抑或是夜晚静谧、少有夜生活的小城市,承载着你的幸福感的地方,便是衍生你的生命无数种可能的地方。

表哥和他的城市,我和我的未来之城,无论我们是进军还是撤退,我们都行走在生活的路上,心无旁骛。

走在路上篇4

我似乎注定了要过一种在路上的生活,我有着不安分的灵魂,总想四处游荡,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呼唤,总是把我带向不可知的远方。即使让我坐在房间里,我也希望有一扇能够让我眺望遥远的地平线的窗户。

从出生到十八岁,我一直在一个小村庄生活,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块土地,每天看到的都是相同的风景,遇到的都是熟悉的乡邻。我本来应该过一辈子平平淡淡的农村生活,娶妻生子,在土地上劳作,然后在每天迎来朝阳送走晚霞的日子中慢慢变老。但老天偏偏让我降生在长江边,又偏偏在我家的东边生成一座五十米高的小山,爬上这座小山,长江便一览无余。那时候还没有污染,可以极目远眺,看得很远很远,一些船从天边过来,又消失在天边,一些云从江边来,又消失在江边,于是就开始好奇,天边外到底有什么?如果我坐上船能够到哪里呢?感谢我的几个亲戚,因为他们在上海,于是在我八岁的时候,母亲决定带我到上海走一趟。坐船半天一夜,终于到了上海。这次旅行,长江的壮阔、吴淞口的苍茫、上海的灯光、街道的繁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此,我的心开始渴望旅行,长大后我要走出村庄,走向更远的地方。

我第一次坐火车是到北京去上大学,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火车。我考大学考了整整三年,自己也没弄明白是什么让我坚持了三年。现在想来,是心中那点模糊的渴望,走向远方的渴望。这种渴望使我死活不愿意在一个村庄呆上一辈子,而唯一走出村庄的办法就是考上大学。当时的农村还没有外出打工这一说,如果放到现在,我可能就是一个背上包四处游荡的打工仔了。有一段时间,我疯狂地爱上了火车,在车厢里听着车轮和铁轨撞击的强烈节奏,听着风声在车窗外呼啸而过;还有对面开来的火车那撕心裂肺的长鸣,常常把你的魂拉得很长很长。火车从一个城市穿过,走向另外一个城市,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我就把自己的心留在了不同的风景里。

我的大学生活是孤独和自卑的,一个农村孩子走进大城市之后的转变是深刻而痛苦的。四年大学对我来说最大的安慰就是周末可以走出校园,到北京的周围去爬山。我曾经无数次坐在香山顶上看夕阳西下,群山连绵。在大学三年级时,我得了肺结核,被送进了坐落在北京西郊山区的结核病疗养院。这个疗养院围墙尽管很高,但在楼上的房间里却能够看到周围的山。在医院的一年,我看遍了山的颜色,春的粉红(杏花桃花)、夏的青翠、秋的火红和冬的萧瑟。在医院的门口,有一座小山,山顶上刻着冯玉祥“精神不死”四个大字,我几乎每天都要去爬这座小山,对着这四个字发呆。后来身体好点后,医生允许我走出大门,我就去爬遍了每天从医院的窗户里可以看到的那些山峰。也就是在医院的这一年,我读完了《徐霞客游记》。

人需要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梦想。没有渴望和梦想的日子使我们的生命失去活力和勇气。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差一点掉进了安于现状的陷阱里。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北大当了老师,收入不高但生活安逸,于是娶妻生子,柴米油盐,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梦想就这样慢慢消失。直到有一天,我回到了家乡,又爬上了那座小山,看着长江从天边滚滚而来,那种越过地平线的渴望被猛然惊醒。于是,我下定决心走出北大校园,开始了独立奋斗的历程,在出国留学的梦想被无情粉碎之后,新东方终于出现在我生命的地平线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带着我飞越地平线,新东方从一个城市走向了另一个城市,从中国走向了世界。我也带着新东方的梦想和我的渴望,从中国城市走向世界城市,从中国山水走向世界山水,从中国人群走向世界人群。

也许人在路上,这就是人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出生后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路,从此我们就走在了路上。我们一辈子走在两条路上,心灵之路和现实之路,这两条路互相补充互相丰富,心灵之路指引现实之路,现实之路充实心灵之路。当我们的心灵不再渴望越过高山大川时,心灵就失去了活力和营养;当我们的现实之路没有心灵指引时,即使走遍世界也只是行尸走肉。一年又一年我们不断走过,每一个人的生命走得如此地不同。新的一年又要来临了,你做好走在路上的准备了吗?

走在路上篇5

道路本是平坦,后来却愈加坎坷,那么累,就像爬一座巅峰的山,使我欲坐下休息,当看到那些一坐下便不再起来的路人,不敢坐下,深知:只能前进!天气本是晴朗,后来却愈加恶劣,那么恐,树干也被风撕得沙沙作响,使我欲到树下暂避,当看到那些在树下避雨而被雷劈死的路人时,不敢躲避,深知:只能前进!山路本是平静,后来却愈加险恶,那么怕,居然发生了泥石流,使我欲转身往山下跑,当看到那些因走下坡路而被泥石流卷走的路人时,不敢逃脱,深知:只能前进!水面一开始风平浪静,后来却刮起了大风,引起了波涌,那么险,船身荡得左倾右斜,使我欲调转船头回原岸,而当看到因逆风调转船头而沉入水底的路人时,不敢回头,深知:只能前进……

深知:只能前进!

尽管道路愈加坎坷,我仍然迈出坚定的步伐,不至于在半途堕落。当走出坎坷的山谷,只见那被汗水灌溉的步步脚印放射着莹光。

尽管天气愈加恶劣,我仍然迈出坚定的步伐,不至于在树下劈死。当熬过风雨的夜晚,只见迎接朝霞的便是天边的那缕彩虹。

尽管山路愈加险恶,我仍然迈出坚定的步伐,不至于被泥石流卷走。当走过兀立的危峰,只见迎客松在峭崖上直立的高傲、那么美好。

尽管湖面愈加汹涌,我仍然迈出坚定的步伐,不至于被浪水吞没。当顺风驶到湖中央,远远望去,成功正在彼岸等待着我……

命运总是那么折磨人,总是喜欢让那些努力的人在生命中堕落,并不是谁都能在风雨后见到彩虹,可是为何不为生命掷舍一搏?尽管希望再渺茫,也总比坐以待毙强!

或许你会说:“成功完全靠机遇,机遇完全靠运气!”可为何不想一想,当你在社会中不畏挫折,发奋图强,在城市中得到一席之地,在人山人海中脱颖而出,如何不会有机遇?如何还要靠运气?

屈原是家喻户晓的爱国诗人,小时候不顾家人反对,不论天寒地冻、刮风下雨,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3年的时间熟读诗经305篇,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最后成为了伟大的诗人。如果屈原当时不敢于战胜挫折、如饥似渴读《诗经》,能有今天的盛名?能如此流芳百世?既然天降大任于斯,便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有何资格在挫折面前低头!历来古往叱咤风云人物,之所以能经时不朽,是因为他们的成功完全在于过程,而不是倾于结果!

别让生命等待机遇,一路有多少机遇为你停留?

别让生命懦弱无能,一路有多少挫折会心慈手软?

别让生命萎靡不振,一路有多少考验等你挑战!

我走在大路上,回头见一幕黑暗,前进!见一片曙光……

走在路上篇6

面前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心中只有一个物质目标而没有幻想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路上,其余的路对于他就像不存在。那心中有幻想而没有任何目标的人,漫无头绪地尝试着不同的路线,结果只是在原地转圈子。那心中既有幻想又有精神目标的人,他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

2

一个人为了实现自我。必须先在非我的世界里漫游一番。但是,有许多人就迷失在这漫游途中了,沾沾自喜于他们在社会上的小小成功,不再想回到自我。成功使他们离自我愈来愈远,终于成为随波逐流之辈。另有一类灵魂,时时为离家而不安,漫游愈久而思家愈切,唯有他们,无论成功失败,都能带着丰富的收获返回自我。

3

人必须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你诚然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而生活,但你不能一味攀援在社会建筑物和他人身上。你自己要在生命的土壤中扎根。你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自己的锚。一个人如果把自己仅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极其美好的事物,顺利时也许看不出他的内在空虚,缺乏根基,一旦起了风浪,例如社会动乱,事业挫折,亲人亡故,失恋,等等,就会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

4

一个人年轻时,外在因素―一包括所遇到的人、事情和机会――对他的生活信念和生活道路会发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后,外在因素的影响就会大大减弱。那时候,如果他已经形成自己的生活信念,外在因素就很难再使之改变,如果仍未形成,外在因素也就很难再使之形成了。

5

我走在自己的路上了。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都已经降为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是这条路本身。

6

他们一窝蜂挤在那条路上,互相竞争、推攘、阻挡、践踏。前面有什么?不知道。既然大家都朝前赶,肯定错不了。你悠然独行,不慌不忙,因为你走在自己的路上,它仅仅属于你,没有人同你争。

7

我曾经也有过被虚荣迷惑的年龄,因为那时候我还没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尤其还没有看清我自己的本质。我感到现在我已经站在一个最合宜的位置上,它完全属于我,所有追逐者的脚步不会从这里经过。我不知道我是哪一天来到这个地方的,但一定很久了,因为我对它已经如此熟悉。

走在路上篇7

东关小学六(3)班  曹蕊

我已经走在了写作的路上,在这条路上,有许多的阳光和雨露。在我需要温暖时,老师便会把最温暖的阳光轻轻地洒在我的身上;在我如饥似渴时,老师就会把最甘甜的雨露送给我。我贪婪地吮吸着知识和做人的真谛,一天天茁壮成长,实现梦想。

三年级时候的我,一遇到写作文就发愁,脑子里没有一句话可写,写作文就像挤牙膏似的,就算写出来几句,也都是废话连篇,更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我内心的感受。每当我看到作文写的好的同学,我心里羡慕极了,我常常对自己说,一定要发奋学习,别人可以把作文写好,我为什么不能呢?为了把作文写好,我曾忍疼割爱放弃了看电视,甚至利用和同伴们玩的时间,专心阅读作文书,慢慢地,我的作文水平有了进步,可是,都是运用了作文书上的内容,一遇到自己没有见过的类型,我就不会写了,没有自己的特色。那个时候的我,对作文还没有一点兴趣。

一直到上了五年级,学校开设了一门新的课,那就是“快乐新作文”。虽然每周只有一节但它给我写作文帮了大忙,开启了写作的窍门。给我们带这门课的是 张 老师,他首先培养我们写作文兴趣,再讲他研究的写作文的技巧、方法,并鼓励大家多观察、多阅读。慢慢地,我发现写作文不是一件头疼的事,而是一种乐趣。 张 老师给我们教的“点点画画法”、“冰糖葫芦法“等写作文的技巧,一下子打开了我的写作思维,我脑子里的话好像永远也说不完似的。如果不是 张 老师,我现在可能还灰气沉沉地在写作的路上挣扎呢!我现在不但写作文的兴趣很浓,而且写的作文内容充实,语言表达精练、结构也正确,每次作文都得“优秀”,爸爸、妈妈都说我会写作文了。我从心底里感谢“快乐新作文“,感 谢张 老师,它使我走上了一条充满阳光的大道,就这样,我快快乐乐地走在了充满阳光和梦想的写作道路上。

走在路上篇8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主题;设计;延伸

著名素质教育家、华中师大荣誉教授陶宏开说:“孩子都有向上的心。”所以,研究和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努力探究其越轨足迹就非常有必要。为此,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我们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和特点主要有:(1)情形性大,可塑性强,使之产生是非不分、盲目自信的心理。(2)控制能力差,情感波动大,动机上具有盲目性、行为上具有突发性。(3)未成年人的生理发育早熟,心理变化快,如引导矫治不好,就会走上犯罪。(4)未成年人犯罪动机简单,多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刺激。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品德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每一个主题,每一次深入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是尚未成年的学生。在这个阶段,其思想最活跃,好奇心最强,什么都想了解,什么都想尝试,他们涉世未深,社会经历不多,阅历不丰富,明辨是非的能力欠缺,自控力不强。面对繁杂的社会现象,很容易染上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投机取巧等不良习气,也容易被人利用,走上邪路。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该设置一些主题,通过一系列的主题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理,远离犯罪。比如,(1)较为清楚地了解抽烟、酗酒和泡网吧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从而自觉远离这些不良习惯。(2)让学生认识到的“瘾癖”性,使人成瘾易导致走上犯罪道路。(3)了解是如何破坏人民日常生活的,揭露在其华丽外表下隐藏的罪恶目的。(4)高年级阶段的青春期教育,让孩子了解青春期,从而避免误读“青春”而走上犯罪道路。(5)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掌握预防犯罪方法等等。

经过这几年的尝试,我发现设置主题进行教学,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一定的效果。如,通过抽烟、酗酒和泡网吧的主题教学,设计“既然香烟危害那么大,为什么还要抽呢?”将“香烟危害”和“继续抽烟”这对矛盾放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其中的利害关系,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明白香烟的危害之大。以上的主题教学并不是一、两节课的教学,我们需要通过几个学期的螺旋上升,互相交叉反复进行,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一样的体会。这样,就能使未成年人犯罪防患于未然。

二、每一次设计,每一次收获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学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课的设计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进入生动具体的事例或情境之中,通过具体的事例、场景引出相关的内容,从而对小学生进行品德的启蒙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意识,养成习惯,自觉遵纪守法。教学时,教师不能将现成的法律知识、条文教给学生,而是要从具体的事例或场景中恰到好处地渗透自觉学法、守法、护法的意识。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下面我以自己的一节课(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例,我首先以Flas引出话题:违法犯罪活动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时有发生,这些人的行为既不道德,又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触犯了法律。接着,引用中国俗话:做贼从偷针起,让学生初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这个演化过程有多长时间?是否离学生很遥远呢?我以两组数据加以说明,让学生自己从中去寻找答案,得出结论:违法犯罪离我们很近,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第三大公害。这些直观的数据进一步强调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趋势迅速,性质越发严重,需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案例表演分析这几个环节的设计,与学生共同探讨引发越来越多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明确平日里不良的坏毛病正是违法犯罪的前兆与信号,预防犯罪,就要从改正这些错误开始。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想通过这部分教学环节的设计为法律常识的引入作好铺垫。

本课的教学内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共八章,我仅仅挑出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一章进行讲述,向学生展示了本法列举的九种不良行为,因为只有这部分内容才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对照九种不良行为习惯,让学生寻找自己身上、他人身上有哪些违反行为,这样他们的认识就会增多,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最后,让学生畅谈:今后准备怎样做?由此总结:你们所说的应该做的,不应该做的,其实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都有所规定,只要我们严格遵守,就能远离犯罪,这样再次将法律常识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中。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身边抓起,从小事抓起,不能让品德教育仅仅停留在“知法”这一层面上,我们不能只重视品德知识的灌输,而是要把品德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思想、行动中,这样的教学才是有实效性的,这样的设计才是有生命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才是显著的。

三、每一次延伸,每一次升华

小小的“课堂”已无法承载课程学习的容量,满足不了教书育人的需要,薄薄一本教材对于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已远远不够。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我们将目光扩展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作为教育的引导者、实施者――教师也必须将课程的载体――课堂延伸开来,以课堂教育教学为中心,向四周激起涟漪,从而使课堂丰满起来。

我在“向白色恶魔说不”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了以下设计:

1.请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到的瘾君子成功戒毒、获得新生的故事。

2.创作一幅反毒、禁毒宣传画。

3.和小伙伴合作,设计一项反毒、禁毒的宣传活动。

通过以上形式,我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延伸到了课前课后的生活中,使每节课成为中心,成为总结知识内容、展示结论、提出新问题的载体,并将其作为展示自己思维与实践成果的舞台。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即是课程,课堂无处不在,这样的学习才会真正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落到实处。

当然,我也知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仅仅靠小小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整合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一股教育合力,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未成年人。

行走在德育路,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不仅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而且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监护神。基于此,我们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重视,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最终把未成年犯罪控制在萌芽状态,让他们远离犯罪,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行,从而提升我国的法治文明进程。

参考文献:

王亚东,鲍遂献.中国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

上一篇:经典好书范文 下一篇:别再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