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陷阱范文

时间:2023-11-21 22:05:51

网络陷阱

网络陷阱篇1

然而,网购真的有那么美好吗?买到就是赚到吗?您就没有上过当,受过骗,看走了眼的时候?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的《2014年双十一中国网购安全专题报告》显示,在一组组华丽数据和全民网购狂欢的背后,安全仍然是网民网购时无法忽视的问题。仅双十一当天钓鱼网站攻击量就是平时2倍多,在网民购物狂欢的背后,网络犯罪分子也在享受这场盛宴带来的蛋糕。

这里教你三招:快乐不忘警惕――看穿网络陷阱。

学会识别钓鱼网站

众所周知,所谓钓鱼网站实际是一种网络欺诈行为,是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仿照真实网站的网址及页面内容,或者利用真实网站服务器上的漏洞,在网站的某些页面中插入危险的HTML代码,以此来骗取用户银行和信用卡账号、密码等私人资料。

钓鱼网站传播途径最主要为即时通讯工具和社交网络,这些钓鱼网站不仅页面制作精良,同正规官网相似度极高,而且惯用一些极易混淆的字符做域名。

举一个例子吧,王大妈有一天正在网上用QQ和朋友聊天,忽然网页下角蹦出来一个腾讯网站对话框的“幸运提示”,说:恭喜您,被系统抽中,获得了我们这次无限惊喜活动的随机大奖:“现金2万元,欧洲5日游往返机票2张,酒店三夜一晚免费住宿,详情请致电400 800 8800 林先生。”王大妈乐得一下就蹦起来跟老伴说,快快快,打电话,我中了大奖啦!电话打过去,是一个外地口音的年轻男子接听,说要核对一下王大妈的信息,王大妈心里咯噔一下,但禁不住大奖的诱惑,就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住址、手机号都报了过去。对方记录后,和颜悦色地说,这个奖项除现金外价值5万元,您要交所得税8888元,今晚就把钱打到我们的指定银行账户上,然后我们才能给您快递机票,否则获奖机票的免费时间就错过了。

王大妈犹豫了,作为旁观者的老伴清醒地说,还是给在腾讯网工作的大孙子打个电话问问有没有这回事吧。后来……没有后来了――孙子告诉奶奶,你们上了钓鱼网站的当!

如何识别钓鱼网站?最简单的方法是:对比域名是否为官方域名,以.pl、.tk、.ms结尾的域名最受钓鱼网站青睐; 不要轻易登录对方提供的网址,更不要输入密码等信息; 进入支付页面,网址前缀会变成“https”表示已加密,若支付页面仍是“http”更要警惕!

当然,这种方法对有一定网络知识的网民来说并不难,但是对很多不太了解网络的网民则比较困难。所以,还得再给您支几招:首先,建议您安装反病毒欺诈软件,这些安全公司有云安全系统和鉴定机制,能够快速有效识别钓鱼欺诈网站。其次,仔细查看页面来进行辨别,一般而言,真正的网站网页打开速度很快,而钓鱼网站速度相对较慢。第三,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千万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如果真的办活动,你中奖了,有奖金还有机票等,那他为什么不从奖金里扣除所得税呢?

理性避开网购陷阱

每年“双十一”或“五一”、“十一”网站上总会出现比平时低很多的价格,同一款商品号称可能要比平时卖的低50%。咱们老百姓网购图的就是个便宜,可是您得弄清楚,这商家真提价还是假优惠?这里面名堂还不少呢。

刘大爷发现,当时为了能够成功秒杀,自己还特意提前很久就把要买的东西放到购物车里。“当时的感觉就是买到就是赚到。”可是后来发现,有一些店家会在“双十一”到来前就把价格拉得很高,到“双十一”的时候又会把价格调回来,给人一种优惠很多的假象。

所以,网购需要理性――

一要谨慎选购低价商品。很多网络平台或商家以远低于成本价的标价吸引消费者参与“秒杀”或“抢购”,一旦成交后,便以库存不足、不在配送范围等理由为借口,拖延交付,甚至取消交易。

二要认真查看商品描述和评价。要多选择信誉度高且销量较大的商家,注意查看所购商品的消费评价,下单前最好比对一下同款商品的价格。看清商品页面的描述,以及实际成交价格、货运物流方式等是否还有其他附带事宜。

三要慎重预付定金。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若是消费者不履行合同,是无权要求返还定金的;而若是商家不履行合同,则商家应双倍返还定金。还有要特别注意他是否支持退货服务,以便退换货物时有渠道可寻。

四要选择第三方交易平台支付货款。任何直接汇款至个人账户的都存在风险,不要轻信。同时在选择网上第三方支付时,要事先看清协议,杜绝存在只能预存不能取款的问题。

五要当场验货收货。“双十一”活动期间由于忙于接收快递,收货时往往会忽略验货。一定要先验货后签收,不要接受“先付款后验货”的无理要求,坚持做到先验后收。

六是索要保留消费凭据。以备发生消费纠纷留存有效证据。

七是消费者要明了网络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的法律规定:

(一)定做的、鲜活易腐的商品,在线下载或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期刊。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合无理由退货。

(二)退货商品应当完好,因检查试用商品而拆封的除外。

(三)退货的商品运费由消费者承担。

如果在网络购物中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或发生消费纠纷,及时拨打工商机关12315投诉电话,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警惕网络集资诈骗

“这是一只神奇的股票,它只涨不跌,从此你们不必再为股价大跌而烦心。”广东某网络公司宣称,这种神奇的“电子股票”是在公司内部发行的股票,会员可查看“股票大盘”了解股价的变化。其实,会员花1万元就可买到10万股,资金的体现形式仍为电子币。为了造成股价只涨不跌的假象,公司人员自己充入大量假的电子币。股价不断上涨,加入“炒股”行列的市民自然越来越多。

还是在广东,有两个骗子制作了一家“美国富尔基金”网站。两个月里,他们打着“投资理财”的旗号虚构“富尔基金”的高回报率实施诱骗,在网站上宣传“富尔基金”是美国一家大型投资集团,同时采取高额返利、推荐会员可得奖金等手段,吸引40 余位老人投资这个基金网站,集资诈骗金额共计52 万余元,然后关闭网站。

相关链接

远离网络集资诈骗五秘籍

1.您一定要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冷静分析。

2.要结合非法集资的基本特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非法集资行为一般都许诺有高额回报。

3.参与非法集资,风险需要自担,参与者投入非法集资的资金及相关利益不受法律保护。

4.不要以为打了借条或签了借款协议,就有了保障,一旦公司无法经营,您将无法收回成本。

5.“贪小利,吃大亏”,老年人不要被发放的小礼品和以参观考察为名的旅游产品迷惑,一旦陷入其中,将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

网络陷阱篇2

    然而,互联网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弊端。从网络本身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方面说:一是暴力游戏。让孩子认为暴力不是对人的侵犯,而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把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等同起来,把同学、朋友和亲人当成敌人,从而导致犯罪。二是沉湎聊天,甚至搞“网恋”。一些网虫把网络看成是自己生活的全部,对网络一往情深,忽视了身边的人和事,由此学生的现实世界越来越小,失去社会交往的能力,丧失社会责任。三是淫秽色情。经常上网的人平均打开7个窗口就有可能打开一个色情窗口,对于如此无遮无拦的局面,中学生的防御能力几乎为零。

    再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第一,学生上网成瘾,身体受损。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长时间上网,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同时全身疲力,食欲不振,并可能导致以导致心血管疾病、紧张性头痛、脊椎弯形等。

    第二,分散精力,荒废学业,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本来就很紧张,而学生上网往往在午休或晚自习之后,正常的休息时间就减少了,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成绩急剧下降。

    第三,思想受到侵蚀,网上信息良莠不齐,未成年人生活阅历浅,鉴别能力、自制能力差,一些涉不深的学生容易被网上不健康的内容所浮虏。迷恋上网的16岁的北京中学生小军因憎恨母亲的严格管教,全然不顾母亲的养育之恩,残忍地将生母杀害。上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小军14年有期徒刑。

    第四,为求得费用,搞“信息欺诈”,养成“不诚实,说假话”的习惯,出现偷窃、诈骗和“擂肥”(宰羊)等现象。武汉东西湖区16岁男孩吴某,为到网吧泡个够,偷走家中3万元存折。

    总之,有些网络信息已成为“家长操心,教师烦心,学校忧心”的电子海洛因,或者是精神鸦片。新华网记者从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了解到,管教所里在押的未成年服刑人员中,有70%左右的服刑人员去过网吧,因在网吧玩网络游戏或浏览色情网站而导致直接犯罪的服刑人员占30%,而在犯罪类型上则偏重于暴力犯罪,其中单亲家庭的服刑人员占25%左右。令人触目惊心!

    互联网有如此大的社会危害,为什么一些未成年人掉入“网络陷阱”以后不能自拔而且越陷越深呢?

    从学生方面说,中学生生活单调,精神空虚,师生、父子、母女之间缺乏互相交流的心态,加之学生的警惕性不强,容易上当受骗。从网络本身说,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世界,符合学生追求自由、不受约束的心理需求,加之黄、毒信息较多,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从家庭方面说,家长不懂网络,对孩子上网不是正确引导,而且放任自流或粗暴干预。另一方面有的家长不懂孩子,因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不多,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和名次,不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从学校方面说,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生活单调,娱乐活动少;因对未成年人网迷的教育有相当的艰巨性,有的班主任容易对其失去信心,将其推向家庭甚至社会。

    网吧业主非法经营,也是造成未成年人受害甚至犯罪的直接原因。

    今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并对社会各有关部门如何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职责和具体要求。所以各方面引起重视,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加强网吧管理,引导未成年人从“网络陷阱”中解放出来,是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第一,加强对网吧业主的教育和管理。引导他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守法经营。要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护。经营时间为早8点到晚12点,晚12时以后必须停止营业;上网前要查看身份证,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制止浏览色情网站等等。

    第二,学生上网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上网有道(不能单凭猎奇心理见网就上,遇到黄页应立即逃跑)、上网有度(不能废寝忘食,不能连续上网超过两小时)和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能把个人及家庭、学校的详细情况告诉网友,不要轻易与网友会面)。

    第三,家长平时在家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坚决不做有违反文明和道德规范的网上活动,这是对孩子最好的网络文明教育;对孩子的网上活动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因噎废食,禁止上网,应做好疏导和指导工作;向孩子推荐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网站,同时注意孩子上网内容;多与孩子交流,及时帮助其解决思想、生活、学习上的难题,消除思想障碍。

    第四,一是学校要强化网络文明教育,规范学生上网行为,指导学生为何上网,何时上网,怎样上网;二是加强“生命教育”,没有"生命教育"是现行教育的一大缺失。"生命教育,就是对生命敬畏的教育。珍爱生命,尊重人格,教育学生做一个平常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不伤害他人而生活的人。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

网络陷阱篇3

2015年2月6日,李先生向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讲述了他偶尔炒股、轻信网络广告信息、误入现货石油投资陷阱、险些倾家荡产的故事。

信息诱惑开始步入骗局

这天,李先生像往常一样,闲来无事打开电脑,在YY房间里听一些老师分析股票行情,忽然,一条广告信息跳入李先生眼帘。

“信息称有某YY房间(房间号码:9989187,名称:涨停之深度价值)免费提供牛股,没想到开始步入现货石油的精心设计的诈骗骗局” ,李先生说。

在这个YY房间里,有几个“老师”(【福将】老兵、【深度价值】老徐、【神算子】孔明、【金】凤凰、福佑、子龙、猎豹、牛星等)每天轮流上麦分析推荐股票,房间人气很高。加大乔和小乔QQ可以发言,参加房间活动等,每天早盘和尾盘推荐牛股,不收一分钱。每天轮流上麦讲课,后来“老师”解释说,自己在投资里面吃了不少亏,走了很多弯路,为了让别人少走弯路,所以在房间开设课堂。

接着利用送软件指标开始调查房间参与者的经济情况,是否购房购车,是否有银行存款等等个人信息。

“老徐,自称强哥,更是以赚钱了一起去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等,博取大家同情,在房间慷慨激昂进行讲课,骗取不少投资者的眼泪和信任”。

李先生述说,后来房间老师不断强调股票大盘即将跳水,已经走出头颈肩的形态,让李先生空仓观望,同时不断穿插石油现货投资信息,开始虚构事实,提供巨额石油盈利交割单,每次都是十几万,几十万。

宣传石油从今年6月份开始下跌,已经从4950跌至3800点附近,已经跌了上千个点,强调美国原油开采成本就在80元左右,现在进去抄底石油,稳赚不赔,至少获利上千点行情,年底前直接翻番,宣传石油是T+0交易模式,当天买进,当天可以卖出,每天可以做几次行情,赚几次钱,石油可以买涨买跌,双向操作,涨跌都可以赚钱,诱骗人们开户。

被虚假盈利单诱惑进入骗局

慢慢地有石油投资顾问进驻房间。只需要填个简单表格,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就可以免费开户。

“老师”不停在房间强调股市行情不好,不能T+0交易,一个涨停也就10%,“加上虚假盈利单的诱惑,我在2014年10月21日填表开户,我将电子资料发送给王蓓蓓后收到对方发来的一份《石油交易商申请开户确认书》文档打印出来签字后发相片给他就可以开户了。”

开户成功后,李先生收到天津鑫桂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邮寄过来的客户协议书,交易账户为:105015756000***,并于22日起多次通过深圳市前海石化产品交易清算服务有限公司交易系统(客户版),跳转网银入金到第三方支付广州合利宝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他解释说这是资金第三方监管,实际上并不像证券一样签订有三方存管协议。大乔小乔不断在房间某某大哥大姐又入金多少多少万的信息”。

由于开户后并不能进行交易,还要10万元才能激活账户,李先生经多次和投资顾问交涉,同意入金5万即可激活账户进行交易,从李先生此陷入骗子的诈骗陷阱中。

被蛊惑不断追加资金量

“在老徐等人不断的喊单下,夸大盈利,避谈风险,在10月30日至31日的一个暴跌,直接亏损15000多元”。

房间老师多次说,在哪跌倒就在哪站起来,要李先生继续入金增加保证金,加大仓位。 “做投资一定有信心,说以后带着我一起做,只要我继续如金就可以加入他们老师的团队,跟着老师做,年底保证翻翻,不断蛊惑我们加大资金量,说小资金浪费大行情,叫我们拿麻袋装钱,拿油桶捞钱。”

在房间“老师”不断蛊惑下,李先生不断下单、平仓、锁仓、反手,当出现盈利的时候,队长每天都关怀提示问候,不断提醒要平仓,说“不能贪,我已经平仓了,要我赶紧平”。“开始还当他是好心,现在想想,他真是居心叵测啊”,李先生感慨,“各个老师不断在房间组团,有什么亿万操盘团队、酱油团、揽胜团、豪华游艇团、别墅团、万金油大财团、囤油大财团等等”。

“相信还有不少上当受骗的朋友,这些骗子的警惕性很高,在我开始做石油的时候,就把我从QQ群里面踢出来了,害怕我私聊其他人,在房间上课的时候,就说为了防止买软件的骚扰,大家都把好友验证改为禁止别人添加好友,只要哪个亏损的人进房间说不利于老师的话,或者说石油亏损的话,立即被踢出房间,封IP,并有托故意点赞刷屏,让其他人看不到那些对他们不利的话。”

“偶尔平台会给点蝇头小利继续掩饰他们的诱骗目的,让我们感觉到还有希望,但是结果在他们的不断喊单下,我的资金不断的亏损,他们仍然在每天不停给我发虚拟的盈利截图,给我美好的幻想激将我继续入金赢回损失,想要进一步榨干我的血汗钱。”

在11月20日,李先生终于意识到这是诈骗,将最后剩下的28146.88出金,被诈骗金额共计62636.12元。

“这于我而言是巨额损失的,给我和家人的生活及工作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悬崖勒马 学习法规认明真相

李先生自从认识到自己是被诈骗以后,就开始在网上学习各种法律法规。“我是被深圳前海鑫桂石油化工贸易有限公司现货石油交易平台(属于深圳市石油化工交易所105号会员单位),珠海鑫客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所骗”。

通过学习,李先生才认识到这起“石油投资”真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二十五条:居间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 居间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珠海鑫客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设套引诱我们入局,虚假宣传石油投资行情,刻意隐瞒投资风险,夸大投资收益,从来不说会爆仓,蛊惑我们不断进行买卖,故意喊错方向,当出现盈利时,马上喊平仓操作,每天反复的减仓平仓,骗取高额手续费。

根据《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文件,除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或国务院批准的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交易场所均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不得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任何投资者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交易品种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权益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

除依法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期货监管机构批准设立从事期货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单位一律不得以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

骗子团伙人员一口一个“现货”交易,可是,这类交易没有标的物的交付,也没有现货中才有的物流、运输和仓储行为。不但买进和卖出都要收取高额手续费,并且还有隔夜费。此类交易的本质是买空卖空的非法期货交易,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痛定思痛 揭穿骗局警醒后人

“这些会员单位、居间商、投资咨询公司,靠什么赚钱?他们就是通过与我们投资者进行对赌,你赚我赔,试想那些所谓的老师,在房间喊单的时候,怎么可能让我们赚他们的钱”,想到这,李先生对当时自己的冲动后悔不已。

“房间老师不断要大家建仓、平仓,是大家亏钱的原因之一。这些所谓的分析师和喊单师绝大多数从会员那里获得自己的收益,他们的利益与客户对立,其佣金提成等都来自客户的交易手续费和亏损,客户产生的手续费越多亏损越多他们就挣得越多,所以他们有充足的动力促使客户发生巨大损失。”

李先生回想,为达到这个目标,“老师”采用的主要方式有: (1)“催促交易”或“刷单交易”,促使客户支付大量的交易费用; (2)“促使客户满仓或大仓位交易”,以增加客户爆仓赔钱的概率;(3)“催促追加资金”,以让客户投入更多的资金,因为这种交易制度几乎保证了客户有多少钱迟早就亏多少钱。

网络陷阱篇4

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尼古拉斯•卡尔著,刘纯毅译,中信出版社,2010

尼尔•波斯曼曾经告诫我们,“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尼尔•波斯曼:《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P202)而在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个满面笑容的人越来越像是以无比殷勤和友善的面目出现的电子媒体,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如今已无处不在的技术意识形态。对于波斯曼所生活的20世纪后半叶来说,充满欢声笑语、歌舞升平电视娱乐湮没了人们的冷静和理智,电视以它特有的献媚方式讨好了无数的观众,然而,在这技术的殷勤友善面目之下,有谁会注意电视正在改变人类的思维和文化习性?有谁会注意到电视正在以一种无比温柔的手法将观众们重新塑造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当尼尔•波斯曼关于电视威胁人类文化的警示尚回响在人们的耳旁时,新一轮的媒介技术浪潮已经将电视的显赫位置取代了。如今,人们更热衷于谈论由数字化媒体技术所带来的新事物,YouTube、IPhone、Ipad、Twitter、Facebook……它们都是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新媒体,这些新事物具有完全不同于电视的面貌,它们不仅继承了电视技术的殷勤友好品质并将它发挥到极致,而且绝不像电视那样依赖于图像和色彩的声色犬马,通过无休无止的娱乐控制观众。相反,互联网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万能媒体,除了进行娱乐之外,它是一个可供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研究、娱乐、恋爱、交友、购物……甚至是发起和组织政治社会运动的平台,事实上,它是有史以来功能最强大、也是对人类文化影响最大的一种媒体。按照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无论是印刷术、收音机,还是电视,恐怕都只是对于人的某个方面的器官功能的延伸,而互联网则实现了对于人的神经中枢和智力能力的延伸,或者干脆就将它视为人脑的延伸。互联网所表现出来的远超人类能力的功能(无论是娱乐还是理智方面),使得人们对它寄予了前所未有的期待和赞美,仿佛它的出现完全可以堵住那些杞人忧天的技术悲观主义者的悠悠之口。然而,事实真的是我们所感受到的那样吗?

诚然,迄今为止互联网所招致的批评与其所受到的褒奖是极其不对等的,它给人们带来的超越自身能力限制而获得的解放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们很少对其深刻的影响作负面评价,即便批评也只是停留在一些较为细枝末节的问题上,如青少年网瘾、网络侵权、黑客攻击之类的问题上。然而,互联网技术真的已经特殊到不适于用芒福德、英尼斯、麦克卢汉和波斯曼等人的技术批判视角加以思考了吗?难道互联网作为一种新技术,已经特殊到完全没有根本性的负面影响吗?但是如果有的话,那又会是什么呢?带着这个困惑,美国科技作家尼古拉斯•卡尔结合其自身的网络使用经验以及艰苦的探索,在2010年出版的《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我们的大脑》一书中向我们展现了互联网所具有的另一副面容,正像波斯曼所指出的那样,技术并非没有优点,然而我们的眼睛需要紧紧盯着它所存在的负面影响,在欢迎它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之前,我们需要对其所带来的利弊加以权衡。

在卡尔看来,互联网的技术形式所带来的问题就在于,这种技术正在不知不觉之中重新塑造网民的大脑,在我们控制和使用网络的同时,网络也在控制着我们,它以一种不易察觉的强有力的方式坚定地执行它的技术逻辑。如果换句容易理解的话来说就是:当我们为计算机编制运行程序的时候,计算机也在为我们的大脑编制程序。卡尔的观点延续了媒介环境学派尤其是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和波斯曼“媒介即隐喻”的观点。有趣的是,作为一位科技作家,卡尔在阐发和运用这些前辈的观点时,他的论证方式和证据更倾向于实证而非哲学思辨,这与作为人文主义学者的麦克卢汉和波斯曼颇为不同。卡尔的核心问题也可以表述为:互联网是如何改变我们的大脑的,这种改变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后果。这个话题的前半部分看起来更像是个神经医学或者认知心理学领域探讨的话题,而后半部分所谈论的其实就是技术的社会文化影响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媒介环境学话题。卡尔的著作便是对这两个不同领域的尝试性综合,从中指出,互联网的使用已然重塑我们的大脑,它的技术特性正使我们成为精力分散、思维浅表的物种,互联网的使用把我们的大脑变成了更适合于机器运转的人工智能,而我们自己的智能则显得黯然失色。

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互联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海纳百川、无所不包的信息存储功能,这一特点几乎使得互联网成了(或者即将成为)人类最大的信息库。这一特征使得人们容易将它视为知识和智慧的宝库;而且,互联网上的信息大部分是免费的,并且非常容易得到,互联网特有的链接功能使得这些海量信息的使用变得极其便利,对于一条信息的阅读会变得立体和多位,极大地拓展了阅读者的视野。此外,更了不起的一点在于,互联网上的信息并不全是以白纸黑字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它可以变得生动而有趣,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我们很容易就能在互联网上获取与文字相互配合使用的图片或者影像资料。这些优点是如此显而易见,以至于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的使用者必然是视野宽广、智慧发达的人。由此,人们甚至担心那些没有使用互联网的人,将会因技术落后而沦为信息时代的牺牲品,著名的知识鸿沟理论的产生与广泛传播正好印证了这种担忧的普遍性。

然而,在卡尔看来,互联网的这些优点也同时是它们的问题所在,海量的信息和独特的链接阅读方式使得人们的大脑思维模式逐渐回到印刷时代之前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心不在焉和不能持续进行专注思考的状态。然而,持续专注于一件事情乃是我们进行深度思考和创造性思维时所必须的条件。从人类的天性来说,我们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上进行思考,我们往往可以从儿童的心不在焉和注意力不集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同时,对于那些没有接受教育和阅读训练的人来说,他们总是要比接受较高教育的人活泼好动,从思维深度上讲,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也是容易辨别的。文字发明以后,书写和阅读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天性和习惯,在长时间的记录和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安静和专注,否则难以进入文本的世界之中。因此,读书是一项沉思冥想的活动,读者需要训练自己的的大脑,对周围的其他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并且坚决“抵抗把关注的焦点从一个感官信号跳转到另一个感官信号上的强烈欲望”。此外,在书本的阅读过程中,我们会随着文字的单一线性模式推进我们的理解活动,悄无声息、精力集中再加上书本的相对封闭而单纯的阅读环境,是深度阅读得以进行的关键,如果我们在喧闹的大街上进行阅读或是在有儿童嬉戏的地方进行阅读,是很难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的。当然,如果我们不是在阅读一本书,而是同时阅读好几本书,我们也常常会因为多信源产生的信息量超载而产生思维的碎片化,从而难以形成清晰的、有深度的线性思维。季羡林曾经谈到过为《胡适全集》写作序言的经验,一开始他尽可能多地收集资料,参考各家对胡适的评价,但很快他发现他看得越多就会越糊涂,以至于无法形成清晰的思路,在经历长时间的无效阅读折磨之后,他索性将辛苦找来的大量资料推到一边,静心冥想,整理思路,最终才顺利地形成了写作的思路,完成了写作的工作。

互联网的阅读方式与书籍的阅读方式恰好相反,如前所述互联网拥有巨大的信息量,并且可以在阅读的时候随时进行超文本链接,或者多媒体的体验。这些看似优越的功能恰好正是互联网阅读的问题所在,我们通常的经验告诉我们,假如你因为要查询一条信息而浏览网页,那么本来只需要花费五分钟进行的阅读两三个小时后才会结束,因为就在你所阅读的文章周围的醒目处,网页设计师已经为你安排好了相关的链接,点击这些链接项是人的好奇心和深度阅读需要所要求的行为,然而在进行了更多地相关阅读之后,你发现自己早已不清楚先前所阅读过的内容,更可悲的事情或许是你自己居然想不起自己出发时的目的地和动机来,德里达在探讨词语符号的意义时将这种现象称为“延异”,在这种意义模式下,词语的意义是永远不固定的、漂浮的,你能感受到的存在只是能指符号的滑动,而意义则是虚无缥缈的。在这一点上,卡尔提供了很多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实证性实验例证加以证明,实际情况也许正好和我们的设想相反,在实验中,那些不进行链接阅读的被试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接收效果要优于那些进行较多链接阅读被试,也就是说视野开阔的那些使得意义“延宕”的阅读者的阅读效果不如视野相对狭窄,没有进行“延宕”理解的阅读者;同样,使用多媒体辅助阅读和不使用多媒体辅助阅读的结果与此类似,那些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阅读的被试阅读效果要优于使用组,这听起来有点奇怪,但却是为哲学家的思考以及心理学家的实验所证实的结论。

当然,互联网页的设计也尽可能地吸引使用者不断点击链接,互联网页通过标题制作和信息筛选以及各种动画技术手段极大增强人们在面对网页时的饥渴感,急于在点击浏览中满足自己已被激发出来好奇心。事实上,人们很快便能从互联网浏览中发现快乐,这种快乐主要源于链接的不断更新和转跳,每次转跳都会发现新东西,就像一个爬山的人,总是对山峰后面的风景充满了好奇,正是这种好奇心激励着登山者不断翻越一个个山峰。当然,浏览网页不同于登山,浏览网页总能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同时还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浏览者所需要做的只是不断点击链接而已。既然如此,何不让自己放松一点,尽可能让自己的大脑变得丰富和聪明一些呢?不过我们也许很难想到,一旦体验到浏览网页信息获得的便捷感、新奇感、趣味感以及对占有大量信息的满足感之后,人们便很快形成了浏览习惯,也就是说,浏览似乎成为一种需要,如果长时间不浏览网页的话,大脑中曾经接受和形成习惯的信息刺激感便会提示你进行网页浏览,这可能也就是网瘾形成的最初原因。波斯曼将这种现象称为技术意识形态,每一种技术都会对他的使用者贯彻这种意识形态,使得他的行为总是为了协调工具和技术的使用。对于拿着锤子的人来说,随处可见的事物都成了钉子,他会不断产生将锤子砸向物体的冲动;对于拥有电视的人来说,将电视放置在屋内而不去打开它是非常困难的,即便他并不想看电视,也会由于习惯将电视打开,让节目播放。而对于拥有联网电脑的人来说,当他的头脑中产生哪怕是一点点犹豫或者困惑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打开电脑使用网络搜索功能,即便所需要了解的信息对他来说意义甚微。可见,互联网的浏览习惯其实已经在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的大脑,当大脑习惯于网页浏览的方式时,它便会强迫我们重复浏览信息所形成的习惯,因此,对于互联网的浏览者来说,他们很多时候是因为大脑形成的条件反射习惯才去浏览网页,而不是因为需要就某事进行思考才去浏览网页,很多时候即便什么事情也不想,网民也会习惯性地去浏览网页或者接收邮件,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在书籍的阅读过程中,我们是因为思考而进行浏览,而在互联网的电子阅读行为中,我们却因为习惯而浏览,并且还会因为浏览而放弃思考。

对于人的思维来说,记忆可能是进行深度思维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记忆的活力与容量大小往往会成为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智慧的重要依据。互联网的产生让很多人看到记忆其实是可以“外包”给互联网的,互联网拥有如此巨大的信息容量,而且这些信息也便于获取,只要能够上网点击鼠标,便能知道你想知道的知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这种记忆功能使得人类的记忆黯然失色,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将记忆知识的重担卸下来交给网络呢?而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了解一点有关网络搜索的机能即可。这种想法自然也可以视为互联网技术对我们发出的引诱,让我们将自己的大脑记忆功能置换成互联网,这样它便可以据此成为我们身体功能不可或缺的“外挂”装置,技术的阴谋是如此险恶,那些认为“外包”记忆会成为可能的天真的技术乐观主义者并不能意识到,一旦“外包”记忆,我们自身的记忆能力便会削弱,并且机器的记忆事实上是无法替代人脑的记忆的,两者之间的鸿沟或许是无法逾越的。

柏拉图在《斐德罗篇》中曾经借苏格拉底之口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多才多艺的埃及神明特泰和国王赛穆斯在谈话中谈到了书写的技术,并提出应该允许埃及人分享这一技术,因为写字为智慧和记忆提供了诀窍,能让埃及人更有智慧,并能增强他们的记忆力。赛穆斯却不以为然,他提醒特泰,写字带来的帮助记忆的功能或许会成为弱化人们记忆能力的罪魁祸首,它会“把健忘注入他们的灵魂,他们的记忆训练必将就此止步,因为他们过于依赖书面记录,不再依靠自身记忆而是依靠外部符号去想事情”,因此,书写“提供的不是真正的智慧,而是智慧的伪装”。尽管人类文明史证明赛穆斯的推断并不正确,书写的技艺为人类带来了智慧和知识的丰富(或许对于什么是智慧会有不同的观点),但赛穆斯的想法也揭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那就是,一旦我们将自己身上所承担的某种工作外包给技术来处理的话,我们在与其相关的功能方面就会出现退化和削弱。对于技术使用带来的人体功能麻木效应的这种担忧也正是麦克卢汉所关注的,在《理解媒介》中,麦克卢汉写道,我们的工具“增强”了人体的哪个部分,哪个部分最终就会麻木。当我们用人工方式延展我们身体的某些部分时,我们同时也在让自己远离那个被增强的部分以及这个部分所具有的自然技能。动力织布机发明后,工人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但她们过去灵巧的手工操作技能却逐渐消失了,我们现在大量使用机器的结果导致大量手工技艺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人类在某一方面曾经无比卓越的能力也随着机器的挤压而不复存在,如果不是通过录像或者其他档案资料,我们的后人都无法想象他们的祖先在手工技艺方面居然会有如此尽善尽美的表现。可以想见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对计算机网络记忆形成依赖的话,我们的记忆能力也就岌岌可危了,这与埃及国王拒绝运用书写技术帮助记忆的理由如出一辙。

即便我们不考虑互联网记忆对于人脑记忆产生麻木效应的风险的话,我们也仍旧不能指望机器的记忆能够取代人的记忆。显然,人的记忆乃是一种生物记忆,而计算机网络记忆是机器记忆,在人与机器之间存在永远的鸿沟。认知记忆活动事实上是人的生物活动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与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人作为一种生物的智力状况,决定了人脑的机能:它的质量、创造力、情感和判断等方方面面。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记忆对于“人格同一性”的形成与维系至关重要,人之所以能够进行自我认知,感知他自己与其他人的区别,或者在思维中断之后(比如一觉醒来后)还能够认识自己,找回自己的所有重要经验,正是因为他们具有统一的人格。在人格同一性的形成过程中,通过记忆找回经验是最为关键的机制,在中断了记忆和思维之后能够重新成为他自己,维系自己的面貌就是因为记忆能够重新唤起对于经验的回忆,而正是那些仅仅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经验的记忆,给予他无比温暖而亲密的感受,这种亲密而温暖的感觉使得他自己保持着他个人的“人格的同一性”,失去这种“人格的同一性”特征,便不能成为正常的人,而是精神分裂的人。因此,人的记忆绝对不是简单的数据、形象或者其他信息的精确复制与保存的问题,而是一个有机生物体的有机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同记忆状况的人会形成不同性格、思维、情感和行为,而机器的记忆不是生物记忆而是物理记忆,它并不伴随复杂的生物过程,因此,它不可能完成生物记忆中的某些功能,指望通过技术发展来完善和弥补机器记忆以实现对于人脑记忆的替代无论如何是行不通的,不仅如此,这种完善“外包”技术的倾向与期待只会不断削弱我们大脑的记忆能力,影响我们的情感、性格、思维等生物过程。事实上,把记忆的任务“外包”给互联网,不仅危机个体的思维深度和个性,而且对于社会共享文化的深度与独特个性也形成了巨大的威胁。美国剧作家福尔曼写道:“一种新型的在自我取代了错综复杂的内在身份,这是在信息过载和‘唾手可得’的压力之下不断演化的结果。”(尼古拉斯•卡尔:《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刘纯毅译,中信出版社,2010,P213)随着我们“深厚的文化遗产的内部库存”日趋枯竭,我们面临着变成“扁平人的危险”(P214),我们访问那个规模庞大的信息网络时,仅需点击按钮即可,可谓广阔延伸但极其稀薄。由此,卡尔指出:“人类文明并不只是互联网所表现出来的‘全世界信息’的总和,也不只是可以简化为二进制代码并上传到互联网的所有内容。人类文明保持勃勃生机,就必须在每一代人所有成员的头脑当中重建。记忆外包,文明消亡。”(P214)

或许,互联网确实使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感,让我们体验到能够突破感官和身体功能的自然限制而变得强大。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网络信息、享受娱乐,运用它促进新经济的发展,甚至可以用它帮助我们从事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络的普及和使用让我们看到了改善民主状况和社会权力结构的希望,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它所带来的便利和变革叫好。不过,我们在感受互联网好处的同时,也确实发现自己现在的行为与习惯正在发生一些奇怪的变化,我们越来越不能像过去那样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也不能长时间专注于阅读一本有深度的著作;通常我们会忍不住隔几个小时就要停下手边的工作去打开联网的电脑或者手机看看有没有新邮件、期待着这会儿网页上出现让自己兴奋的新消息,或是微博上爆出了什么“猛料”、先前发出的信息有没有人回应、大家对自己写的博文有没有什么评价……总之,我们已经重返孩童时代心不在焉的状态,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读书写作了,我们宁可找点无聊的事情干或者将电视、音响的声音开到最大而不去欣赏它,也不愿意安静下来沉思冥想一些超越性的问题;当然,最有可能的是像个孤魂野鬼似的整天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游来荡去,早已忘记自己上网时打算查找的信息是什么,在这一刻,时间是交给网络链接的,它会指引我们度过资讯丰富的几个小时,不过在几个小时后,我们会感觉重新回到起点,因为大量信息的浏览除了让眼睛感到不适之外,并不能在大脑中留下任何记忆……。人们可能不太容易将这些症状与互联网联系起来,可能更多地是在抱怨最近的状态不好导致精力不能集中,但如果人们只要稍懂一些有关媒介使用与大脑重塑知识的话,就会同意卡尔的如下陈述:“当我们把互联网作为自己的万能传媒,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时候,在我们做出的所有牺牲中,最大的牺牲可能就是专注能力的丧失。……20世纪50年代,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说,即将到来的‘技术革命浪潮’是‘那样迷人,那样诱人,计算思维必将作为唯一的思维方式为人们所接受和践行’。在他看来,人之为人的最本质的‘沉思冥想’能力将会变成鲁莽进步的牺牲品,甚嚣尘上的技术进步就像康科德镇上的到来的火车一样,带走了只能由沉思冥想而来的领悟、思考和情感。”(P240)

网络陷阱篇5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2001年是中国大陆网络公司运作模式的转轨年。从电子信箱的收费开始,引发了一系列网络免费服务变成收费服务的大行动。作为网络公司运作模式的探索,这些作法无可非议。从法律上讲,这些作法也许无懈可击。其实也不尽然,不过这不是本文的主题。本文关注的是,网络公司纷纷“背信弃义”,将各种先前承诺的免费服务单方面地改为收费服务,或缩小服务范围,这对整个电子商务来说将意味着什么?

从已知的后果来看,这加剧了网络信任危机,给本来就先天发育不足的电子商务人文环境造成严重后果。在应对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网络公司缺乏处理危机事件的思想准备和实际能力。尽管一些网络公司为此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最终没能将这种危机的负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没能从根本上挽回失地。

2001年10月中旬,被誉为中国大陆电子商务的形象大使的某电子商务公司突然崩溃,更是给网络信任危机雪上加霜。有关部门一周内接到数十起消费者投诉,反映该公司收取消费者订购商品的货款,却不予发货,消费者打电话询问也无人接听,所欠供应商近千万货款也未能归还。11月15日,有关部门不得不向消费者紧急警示,不要再向该公司汇款购物,如果已经对消费者构成侵权,可以举报投诉;并奉劝人们最好选择货到付款的方式进行交易。[注一]

由于这家公司是大陆电子商务的拓荒者,享有很高的声誉,它的崩溃给整个电子商务造成无可估量的影响,使电子商务网站遭遇了最严重的创伤——网络信任危机。这个冬天无疑也是中国大陆电子商务的冬天。有专家正确指出,此事件对行业的伤害超过了对企业自身的伤害。事实上,此事一出,供应商失去了对网络销售公司的信任,大多立即做出反应,提出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愿再赊货销售。这对目前主要靠赊货销售的电子商务公司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

曾几何时,“电子商务,商机无限”的“公益广告”充斥各种媒体。互联网的确给新经济带来了无限希望,但无限商机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如期而至。个中原因,与网络缺乏普遍的信任密切有关。我们不妨将这种网络信任的“虚位”和困境称为“网络信任危机”。

具体而言,所谓网络信任危机是指计算机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人们对网络安全、网络信用体系缺乏足够的信任,从而导致网络人际交往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目前,网络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网络技术安全的权威尚未建立起来。网络病毒的肆虐、骇客及骇客行为的频频发生、网络犯罪的侵袭,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严重危及网络环境的安宁,加上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滞后和网络服务商安全意识的淡薄,使人们对网络技术安全缺乏必要的信任,甚至有人把网络技术视为不安全技术的代表。

(2)网络公司信誉和网络营销体系的信誉尚未确立。网络公司是一种新型公司,网络交易体系采用的也是一种全新的模式。由于博弈次数不够,或由于一开始人们就有上当受骗的经历,产品质量、商家信誉和售后服务的良好形象尚未确立起来,人们对这种新型的网络营销体系缺乏起码的信任,甚至有人极端地认为网络公司是皮包公司的代名词。

(3)电子商务信用工具的缺乏和不完善。信用工具和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由于网络经济发展时间不长,使电子商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体系的不成熟。这一方面表现为缺乏足够多的网络信用工具,另一方面表现为这些信用工具的不完善,加上人们对网络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心存疑虑,从而导致人们对电子商务信用工具的不信任。

(4)网络公民诚实信用的形象尚未树立起来。由于网络中的大部分行为具有匿名性,“网络中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的观念大行其道,网民自我角色意识淡化,良心机制在网民行为中的自我监督作用减弱,使网络行为变得漂浮不定,难以保证确定性,从而网民互相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

(5)网络前途的不确定性。作为新经济的网络经济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和风险投资。由于其仍处于探索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些问题,碰到了一些困难。目前,网络经济正处于高潮过后的低谷时期。这是网络经济的转折时期,对其前途人们众说纷纭,甚至出现一些所谓的“悲观主义”者,“网络泡沫”的说法不绝于耳,这种人气的低迷使人们对网络未来的信心大打折扣。

网络信任危机实质上是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它反映了现阶段网络社会秩序尚未完全确立起来的基本事实。因此,网络信任危机也可以归结为网络信任与网络社会秩序耦合机制的危机。信任与社会秩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关系通过一种所谓的耦合机制来实现。

首先,信任是形成社会秩序的核心元素。社会秩序的维持和新的社会秩序的形成必须依赖信任。没有信任,人们无法达成共识,而社会秩序正是共识的产物。网络主体之间如果缺乏信任,就会产出离散网络社会和网络社区的因子,这些因子被逐渐放大,就可能危及网络社会的存在。事实上,网络社会或网络文化的形成,正是基于人们在网络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共识。达成的共识越多,网络社会就越稳定。

人们在行为互动中,为了降低交易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确定性,逐渐形成了一些规则。这些规则可以使你预期别人会干什么,别人也可以据此预期你要干什么。当这些预期一旦趋于稳定,而成为共同信念,就可以归结为一种文化。网络文化就是网络社会,它是基于网络行为规范形成的共同信念。

如果人们相互之间没有共同的行为规范,没有共同的信念,那么,彼此就难以预期对方将做什么,而一旦彼此不能预期对方的行为,那么彼此之间就会缺乏必要的信任,没有信任就会导致进一步的行为规范难以形成和确立,从而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因此,“信任”在文化形成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信任就没有真正的文化。同样,如果人们在网络行为中不能建立信任,那么真正的网络文化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对市场经济而言,信任更是须臾不可缺少。市场交易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消除信息不确定性的过程。没有信任,人们无法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从而不能预期交易行为发生的确定性。缺乏这种确定性,人们可能有交易的需求,但缺乏实施的动机。

其次,社会秩序是信任产生的基础。没有社会秩序,人们的行为缺乏必要的指南,难以预测他人行为的结果。同时,信任是对社会秩序的认同和接受,缺乏这种认同和接受,人们的行为就会失去确定的框架,难以达成信任。

一般而言,一个秩序的社会有一个主流的价值体系,信任系于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没有一个主流的价值体系,人们既无法评判自己行为的价值,也无法评判他人行为的价值。人们既无法判断自己行为的后果,也难以预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对他人行为价值的评判和对他人行为预期的确定性是信任的内在要求。失去这种确定性,不可能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正如郑也夫所指出的,信任从来依赖于社会的道德环境,当社会没有在其日常生活中为道德实践留下空间时,信任几成无本之木。[注二]

因此,网络信任危机实质上是一种网络文化危机、一种网络伦理的危机。计算机网络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网络伦理和主流价值体系尚处于形成之中,网络信任缺乏应有的网络伦理和主流价值体系的支持,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目前网络中缺乏普遍的信任。这正是研究网络信任危机所要揭示的伦理意蕴。

电子商机无限的困境使理性的人们陷入沉思反省之中。人们从不同视角研究了这一问题,如技术的、经济的和法律的。经济学家、业内人士和法律界人士纷纷从各自的角度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关于目前电子商务的困境,人们讨论的很多。一般认为电子商务之所以发展缓慢,首先是因为尚未找到比较适宜的电子商务模式,B2B还是B2C,抑或其他模式,似乎都缺乏经济亲和力。其次,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跟不上。上网价格高、速度慢、人员少;网上结算体系不成熟,信用制度不完善;商品配套体系不健全。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社会伦理文化因素。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给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消费习惯、价值观念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消费习惯,尤其价值观念对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这些因素与前述所谓的“三座大山”一起构成了电子商务发展所必需的环境。“三座大山”是硬环境,而社会伦理文化环境则是软环境。

我们曾撰文从伦理文化的视角研究这一问题,认为隐藏在这种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伦理文化根源。[注三]在此,我们要强调的是,网络信任危机就是其伦理文化根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商品交换,具有快捷、方便和普遍等优点。但是,交换活动本身所蕴涵的人与人的关系的本质没有改变,交换活动蕴涵的伦理特质依然存在。如果缺乏信任机制,这种交换就难以普遍化,因而难以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电子商务交换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实现从看货付款“直接交换”过渡到以信用工具和信用体系为中介的“间接交换”。这种间接交换的普遍性依赖于信用体系的有效性。因此,网络信用体系就成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这种信用体系既包括信用体系硬件的建设,也包括信用体系软件的建设;既包括信用工具的建设,也包括以信任为基础的伦理文化环境的营造。

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实现从“熟人经济”向“陌生人经济”的过渡,或者说从“直接经济”到“间接经济”的过渡。这一转变需要人们的价值观念、购物方式跟着发生变化。转换的好无疑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否则,就可能成为发展电子商务的障碍。

电子商务的困境与人们长期以来在原子社会、传统经济中所形成的交易习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有着深层的联系。这种联系在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电子贸易阶段已露端倪。在传统的商务活动中,人们更喜欢与真实的人打交道,所谓“眼见为实”,同时也依赖传统的信用工具和信用体系。而在网络中,这两个方面目前都不能满足,既不能“面对面”,也缺乏相应的信用工具和信用机制。正如查克·马丁所指出的:“ATM刚问世时,有人说,不会有人用的,人们宁愿跟‘真正的人’打交道。现在,消费者却花钱使用这样的机器。但是,这需要时间和习惯的改变,一旦人们意识到它的好处之后,使用ATM的习惯就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注四]

当传统经济中的信任体系尚待完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尚未解决情况下,将传统经济与以“虚拟性”著称的互联网结合起来,必然会使原本就不结实的信任体系和信任机制变得更加飘浮不定,让人难以适从。在这种环境下,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定要遭受更多的磨难。因此,建立适应网络经济发展以信任为核心元素的伦理文化环境,已成为推进新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中国发展电子商务注定要经受更多的磨难,因为,我们除了要应对其他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电子商务中的难题,我们还必须解决由于自身市场经济先天发育不足和经济长期封闭带来的人文条件的欠缺等难题。例如,中国传统的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信用习俗是适应少量的小规模的商品交换而形成的伦理文化状态,时至今日,它已明显不适应大规模全球化的商品交换。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将信任体系的建设等同于人际关系商品化。人际关系的商品化恰恰是缺乏适应现代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伦理文化环境的表现。人际关系商品化也表明缺乏现代意义上的信用体系,因为,缺乏中介性的信用体系,商品的交换不得不诉求人际关系,不得不拘泥于熟人经济。即使能够突破熟人经济,也常常会因信任机制的缺乏而支付额外的大量的交易成本。因此,缺乏信任机制难以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难以产生高效率的经济效应。“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帝王法则,这正是我们研究网络信任危机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综上所述,为了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网络安全技术、提高网络企业的信誉和加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设,而且要着力培育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伦理文化环境。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B2C 电子商务发展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由于网络信任危机问题没有解决,电子商务的发展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成功。只要想一想美国的邮购业就不难理解这一点。美国的邮购业能够有今天这么发达的局面,是与他们长期以来建立信任和信用体系的努力分不开的。配送体系等电子商务的硬件建设,需要的也许是资金,而以信任为核心的人文环境的营造则不仅仅是一个资金的问题,它需要的也许是足够的时间和长期的努力。

注释:

注一:目前该公司已恢复营运,正在积极清退消费者的款项,并与供货商达成了还款计划。

注二:郑也夫:信任与社会秩序,《学术界》,2001年第4期。

注三:李伦,郭建国:鼠标下的德性——电子商务的伦理内涵,《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5期。

网络陷阱篇6

    陷阱一:制造虚假网络链接,植入“木马”。消费者与卖家商定价格后,卖家会发一个付款的网络链接,此链接却有可能被植入“木马”程序,买家应仔细区分链接是否为真正的购物网站,确认后方可付款。

    陷阱二: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目前,网上制假售假的现象较为常见,一些网店被各种假名牌充斥。

    陷阱三:大肆宣传、奖金诱惑。不法分子利用奖金或奖品诱惑消费者浏览其网站。一些网店还打出了攒积分换奖品的招牌,但其奖品最终还是要付费的。

    陷阱四:蓄意提升信誉值、迷惑消费者。许多消费者认为信用度高的网店,货物质量就有保障。然而,一些不良网店利用专门帮助卖家炒作信用的黑色产业链,提升信用度,人为炒高,欺骗消费者。

网络陷阱篇7

李峻:

现任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副秘书长。

李峻博士有近十年政府和企业信息化管理、规划以及实施咨询经验,曾主持并参与多项区域与城市、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与运行维护。

任何一个产业都需经历从概念诞生到形成规模、到逐渐成熟,直到最后被新的概念和技术所代替,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的成长过程。互联网产业同样经历着这样的过程。

中国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金矿,然而在密密麻麻的淘金者中能够掘到真金的屈指可数,大多数还是失败者――淘金者和金矿之间似乎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这道鸿沟便是横亘在诸多互联网企业面前的成长陷阱。

成长陷阱究竟在哪里?剖析互联网产业的成长历程,不难窥见成长陷阱。

与其他产业不同,互联网产业的各子行业大多是从概念导入开始逐步进入市场的,当用户对概念达到一定接受程度之后,用户开始聚集、应用,并衍生出不同的应用模式,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模式逐渐得以确立和推广,从而将行业发展引入规模化成长阶段。随着用户应用逐步成熟,行业规模增长趋于稳定,行业进入到应用成熟期。紧接着,用户需求升级,促使新概念和新应用的诞生,引领行业进入新的轮回。因此,互联网产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概念导入期、应用培育期、规模成长期和应用成熟期。

分析各重点子行业的成长曲线,找到其中的差别,就可以对成长陷阱进行定位。通过对各子行业的规模、增长率以及发展空间的判断,可以看到:门户网站作为最早提供给网民的互联网服务,已步入应用成熟期。而网络游戏迅速扩张的规模,标志着这一行业处于规模增长阶段。刚刚步入规模成长期的即时通讯和搜索引擎在近2年将显示出巨大的市场价值。在线音乐虽已大张旗鼓地普及了很久,但苦于无法盈利,难以步入规模成长。备受关注的Web2.0尚未真正产生价值,目前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停留在具备初步商业模式的阶段,依然徘徊在概念导入期……

很明显,在各子行业发展的生命曲线上,从应用培育期进入规模成长期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关键节点,如果行业发展能够突破这个关键节点,则可成功进入规模成长期;而行业只有进入规模成长期,才能真正体现出其市场价值。而这个关键节点正是成长陷阱之所在。

那么,什么才是导致成长陷阱的真正原因?进一步细化产业成长的过程,无论网络游戏、即时通讯还是搜索引擎,在用户接受概念并开始大规模应用之后,企业和投资者需要面对的则是能否将应用成功地转化为盈利。而其中最关键的在于能否成功确立盈利模式。

在游戏点卡这种简单有效的盈利模式确立后,网络游戏市场开始成长,E-sales的出现成就了市场规模化升级。当点卡魅力渐渐退去、市场增长减缓,以免费网游、虚拟装备为旗号的新盈利模式诞生,又重新拉动了市场规模的增长。以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虽早已拥有数以千万计的忠实用户,但直到Q币的出现,才真正将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联系到一起,给腾讯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同样,搜索引擎的传统商业模式并未促成市场的快速增长,竞价排名的引入才将搜索引擎推到了今天的地位。相比之下,数字音乐同样拥有广泛的用户群,MP3下载几乎成为每个网民的必修课,而盈利模式的缺失使其难以产生商业价值。对于Web2.0而言,目前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停留在初具商业模式的阶段,但如何将服务和用户量转变成为收入,如何真正成长起来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找到适合的盈利模式。

目前,中国互联网行业运作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包括网络广告、竞价排名、电子商务会员费模式、游戏点卡和虚拟卡模式等。而新兴业务与传统业务企业之间,往往存在着对客户资源和广告投放的竞争。另一方面,很多创新业务还将面临成熟企业突然介入抢夺资源的风险。

然而,如何选择盈利模式,并成功跨越成长陷阱呢?

企业在发展新兴业务时,必须明确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融资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企业要生存应打造核心竞争力。其次,对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应有比较明确的方向和预判。例如在用户培育期的1-2年内能依靠少量广告和融资来维持生存,而活跃用户达到2000万时可以进行阶段性收费等等。最后,要明确细节,如业务的核心价值与用户的需求及消费行为是否匹配,业务发展各阶段的盈利目标、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和利润空间,以及最大限度降低替代业务的竞争压力等等。

网络陷阱篇8

坦率地说,我是一个电脑迷,非常热衷于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但是,回顾一下自己的“游戏史”却发现,网路游戏真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网络游戏吸引着我,让我迷恋。精彩的画面,互动的游戏模式,使我在虚拟的世界里得到极大的满足。心情不好的时候,网络游戏会使我得到充分的发泄,我可以用各种兵器淋漓的消灭敌人。星期天约上几个朋友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斗智斗勇,你来我往给人美的享受。我很佩服设计者的用心之巧妙,用一只只无形的手抓住了我的心。

不知不觉,网络游戏成了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但是随着对游戏的迷恋度加深,我发现我进入了一个可怕的雷区。大量的时间流进了这个可怕的陷阱。

在玩网络游戏时,根本忘了学习有多么重要。游戏的乐趣在于完成一个个复杂的任务给人一种的享受。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我甚至到了忘我的状态。在游戏里,我的智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在生活里始终没有游戏自如。我曾经想过:游戏可以一遍又一遍的玩,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但生活只要是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造成一生的失败。

游戏这个美丽的陷阱让我欢喜让我忧。我现在知道了:游戏是虚拟的给人的帮助是有限的,要有节制的的面对游戏,不能沉溺其中。

上一篇:家的味道范文 下一篇:美好的一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