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6 20:42:58

常规教育论文

常规教育论文篇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初中语文教学组将在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落实学校教学方面的具体工作,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学习学校的教学理念,细致落实教务处有关教学任务,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

2、科学规范常规教学,认真落实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本学期要结合上学期教学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推荐几个教学常规免检人员的名单。

3、充分进行语文教学理论交流,提高撰写论文的能力,本学期每位教学组成员至少进行一次理论主讲。。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语文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5、在教学组里开展轻负担,高质量教学研讨活动。

6、建立语文组博客,指定全组老师每次教学检查时上传资料的检查制度。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1)明确学习内容。

(2)突出学习重点。

(3)完善学习制度。各年级备课组要根据理论学习的内容、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采用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的办法,注意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意学习、实践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本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一次教学理论主讲。

2、科学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抓好常规教学。本学期教学常规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语文素质为宗旨,以抓学生的"双基"和学习习惯为立足点,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以月考为教学常规评价的重要方式,促进教学常规中教学知识点的落实。

2)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新教材仍然是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之一。让每位教学组成员有计划地学习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准则进行教学,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教学组活动的常规要求。教学组活动至少每周一次,每次至少两小时,形式多样,做好记录,记录时要书写规范、整齐、详实,以备参加优秀教学组的评比活动。

4)备课组抓好集体备课的过程管理,重在讨论教材的处理,每位成员要因材施教,实施自己的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教师创造自主发展的条件,备课前要组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认真分析教材,统一认识,并做好讨论记录,然后分工备课,认真修改,直至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5)在学校阅览室完工后要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的优势,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本学期要通过个教学组员,成立我校文学社,出校刊。

3、抓好教学组的教学理论学习,本学期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写出教学论文。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5、坚持正确导向,九年级老师要认真研究中考动态,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

四、活动安排

1、做好七、八年级的月考命题、阅卷等考务工作,做好资料积累。

2、落实教学教研常规,做好备课组内的教学工作。

3、做好每位教师公开课教学活动工作。

初中语文教学组校本教学教研活动安排表

周次

教研内容

开课教师或主持人(主评人)

2

制定计划

金文海

3

文学社组稿(每班具体篇数,社员推选的有关要求。)

全组教师

4

语文组博客开通,制定老师每次上传博客资料的有关制度,文学社刊定稿、封面设计等

金文海

5

月考、周朱和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周朱和

6

黄丹娜开课《春酒》八(1)班、吴云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黄丹娜、吴云

7

翁周一开课《海燕》八(6)班、金文海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翁周一、金文海

8

周雪环校级公开课《诗五首》八(4)班,郑建华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周雪环、郑建华

9

李梅开课《竹影》七(5)班,林玉云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李梅、林玉云

10

期中考试

11

五一放假

12

林玉云校级公开课《猫》七(8)班、李梅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林玉云、李梅

13

郑建华开课复习课九(1)班、周雪环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郑建华、周雪环

14

金文海开课《狼》七(3)班、翁周一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金文海、翁周一

15

吴云开课《俗世奇人》八(7)班、黄丹娜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吴云、黄丹娜

16

周朱和开课《真正的英雄》七(1)

17

教学组总结

18

复习迎考经验交流

全组成员

19

期末考试

附:

1、备课组长名单: 七年级-----林玉云 八年级-----吴云 九年级-----郑建华

常规教育论文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为契机,立足校本,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注重积累,培养习惯,指导学法,训练思维,渗透德育”新课改理念为基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转化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课堂教学以精讲、互动、高效为指导,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开拓创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要加强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向创新和效率要质量,全面提高我校语文教学的效益,全面开展成长型教师群体建设活动,以推

进课程教学为中心,课题研究为重点,促进师生成长为根本,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做好评析报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结合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二、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1、教研组每位成员应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通读一本理论专著,围绕“轻负高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2、教研组每位成员至少阅订一份语文报刊。平时,语文教师要坚持通读两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趋向,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3、教研组每位成员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

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做到:自觉学习理论,深入研究探索,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使理论学习落到实处,卓有成效。

三、狠抓常规,改革教学,提高效率

1、落实学科教学常规,重点是抓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关键是落实常规,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本学期,在对照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牢固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应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重视创设教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本学期,教研组将配合学校通过听课、抽查备课、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3、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4、做好年青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5、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6、扎实有效地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7、全心全意为九年级学生服务,打好中考这一仗。

8、成就学生,成就自己。

四、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研常规管理,进一步形成语文教学的研究氛围

1、每月两次的教研活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比如怎样把握新教材,新教材的单元安排体系怎样与教学进度统一起来,怎样对学生进行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怎样利用现有资源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等。

2、开设组内教研课,通过年级内、语文组内、校内的互听互学,通过汇报课、示范课、研究课的观摩学习探讨,促进语文教研工作的开展。拟定由周正高老师执教一节公开课。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主要以本学科的课为主,认真填写好听课笔记,做好评课。

4、备课要适应新要求新形式,不但教学过程设计理念要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新,而且教学目标要新,教后反思要不走过场。

(二)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素养

常规教育论文篇3

一、加强制度管理,切实规范办学行为

一期来,学校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各项制度更趋科学化和人性化,全面营造“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长为志”的办学氛围。

1、抓好班子建设,增强依法治校意识。学校领导班子带头学理论、学管理、学经验。党政一班人率先垂范,努力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以师为本,以生为本,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人修养。为了充实班子队伍,提高管理质量。

2、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上级教育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文件,深入领会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严格按规定开齐上足课程,有秩序安排教育教学工作,不随意停课、调课,认真上好音、体、美课程,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3、学校行政人员深入各年级、学科,参与年级、学科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听课、检查,并在行政例会上进行交流,实事求是地反映教师们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行政人员针对问题商量对策,集思广益,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二、狠抓教学常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常规的规范化是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保证。一年来,学校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做到了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秩序。

1、加强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明确各项工作细则要求。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坚持各项教学常规力求从细节中求实效、创特色。认真落实片区教督中心提出的“七认真”教学常规要求,切实做好“三抓”工作——抓基础、抓常规、抓起始。要求每位教师在上课前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切实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性。

2、加大教学常规的检查、监督和管理力度。教导处定期或不定期地查阅教师的备课、听课和作业批改、课外活动等教学情况,每月组织一次“七认真”专项抽查和调研,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充分肯定成绩,适时指出问题,督促每一位教师切实做好本职工作,达到了规范教学各环节的目的。

三、重视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我校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

1、开展师德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师德规范》,倡导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化作自身的自觉行动。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上级部门开展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教学标兵等评先活动

2、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和学历进修,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修养。一方面我们积极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教师们通过全校性集中培训、学科组研讨、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在校内营造了浓厚的学习、研讨氛围。另一方面,我们也把握机会,组织教师参加电教馆开设的网上培训活动,本期有一半以上教师都参加了 网上培训,并顺利通过了考核。

3、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开展“师徒结对”教学竞赛教研活动等途径,为青年教师尽可能多的提供锻炼的机会,搭建成长的平台。

4、我校继续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实现德育工作生活化、序列化、特色化。通过德育工作的强化,学校校风好、班风正、学风浓,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5、加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建设,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并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建立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6、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奉节县双十条》、《奉节县十不公约》,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观念、道德知识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并结合重大节庆日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学生的主题教育,通过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少先队组织开展了环保绘画大赛、感恩父母活动、法制手抄报竞赛、“重阳节”活动、“经典诵读”比赛、红色革命故事、普法活动、庆祝“元旦”、讲述我自己的故事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道德体验,养成文明习惯,提高思想素质。

四、增强教研意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1、认真抓好教师理论、业务学习和教学反思工作。本学期,教务处为每位教师分发必读书籍和校本培训材料,组织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了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抓好教育教学反思工作,指定了四位学科负责人,每周收集教师的优秀反思,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评比,很好地培养了教师思考的习惯。

2、严格规范各级课题的操作规程,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以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3、学校教科室积极组织论文竞赛活动,鼓励教师深入研究,认真总结,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期组织的校际论文竞赛共收到20篇论文,并向上级部门推荐优秀论文8篇,分别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的好成绩。

五、强化安全教育,努力打造和谐校园

我们始终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积极建设“平安校园”,为师生营造安全、和谐、整洁的校园环境。

1、积极建立学校安全防范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安全预警、跟踪督查、情况通报、应急处置、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经常性开展安全方面的隐患排查,防患于未然。同时要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大力加强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确保校园周边秩序良好,师生共建、警校共建平安校园。

2、我们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中,平时注重对学生加强交通、生活等安全知识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以提高小学生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主题的教育演练活动,不断提升全过程管理、全天候服务、全方位育人的水平。

3、规范各项制度,重视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食堂饮食卫生、校园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的督查管理,规范各项制度,落实岗位职责,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我们要求卫生工作人员定点、定人、定期进行卫生保洁,并进行巡视和检查,从而改善校园环境。

常规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中小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论把握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应重在操作方面,以礼仪规范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大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而且,为了改变深入探讨礼仪理论少的现状,大学礼仪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借助已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理论功底的大学生自身。当然,重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如中小学礼仪教育,重在操作层面,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对理论层面作适当程度的涉猎,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知其所以然”。反之,大学礼仪教育,重在理论层面,而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包容操作层面的一些内容。如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求职,因此求职方面的礼仪规范,当然就应该是大学礼仪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常规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中小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论把握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应重在操作方面,以礼仪规范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大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而且,为了改变深入探讨礼仪理论少的现状,大学礼仪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借助已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理论功底的大学生自身。当然,重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如中小学礼仪教育,重在操作层面,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对理论层面作适当程度的涉猎,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知其所以然”。反之,大学礼仪教育,重在理论层面,而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包容操作层面的一些内容。如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求职,因此求职方面的礼仪规范,当然就应该是大学礼仪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常规教育论文篇6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中小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论把握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应重在操作方面,以礼仪规范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大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而且,为了改变深入探讨礼仪理论少的现状,大学礼仪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借助已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理论功底的大学生自身。当然,重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如中小学礼仪教育,重在操作层面,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对理论层面作适当程度的涉猎,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知其所以然”。反之,大学礼仪教育,重在理论层面,而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包容操作层面的一些内容。如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求职,因此求职方面的礼仪规范,当然就应该是大学礼仪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然,除了上面三个方面的问题外,学校礼仪教育也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如师资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但比较而言,这里的三个问题事关学校礼仪教育的全局,似乎更为急迫一些。我们相信,这些问题必将引起重视和关注并会尽快得到解决,因为学校礼仪教育是大势所趋,而顺应并推进这种趋势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共识。

摘要:礼仪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意统筹安排教育内容,避免内容的缺失疏漏及重复交叉;在教学方式上应该进行多元选择,将课堂教育、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相结合;根据大中小学生的不同阶段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

常规教育论文篇7

        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数学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理念素养。其中,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必须的。 

        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其中,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必须的。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素养、普通文化知识素养和教育学科知识素养。 

        1.知识素养 

        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资之深,则左右逢源”。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传统的知识观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现代知识观来说,则包括言语知识和言语行为知识。统而言之,教师的知识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 

        1.1语言学;语言学概论,了解语言的本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了解语言与社会以及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最新成果,了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学习现代汉语,掌握现代汉语的系统知识。懂得普通语音学,熟悉汉语的声、韵、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系统;了解语义学和词汇学的基本原理,通悉语义和语境的关系,掌握词的构成和组合规则,明确词的基本意义与引申意义、比喻意义之间的关系,熟知辨析词义的方法,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熟悉词汇的发展变化。学习古代汉语,具有较为系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熟悉古今词义的变化了解古汉语的句型结构,熟悉古代重要辞书的查检方法。 

        1.2文字学;学习文字学,把握文字的性质和作用,熟知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规律,了解一般文字的基本原理。尤其要学好汉字学。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的构成,熟悉汉字的笔画、笔顺与各种结构,掌握规范汉字,掌握查检汉字的各种方法,掌握识字法,正字法和写字法。另外,要明确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3文章学;学习文章学,首先要了解文章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文章本身的构成规律,熟悉文章的主旨、结构、表达方式等要素,了解它的内部联系。学习阅读学,研究文章的阅读、分析和鉴赏。掌握各种实用文章的阅读方法,熟悉各种阅读方式、明确各种阅读方式的目的要求,研究阅读的反应过程和训练方式,懂得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学习写作学,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及常用文体知识,对内容与形式、素材与题材、思想与思路、语言与文风等有深刻的理解,能对中学生的写作起到切实而有效的指导。

   1.4文艺学;学习文艺学,了解文艺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文学作品的结构规律,学习中外文学史,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基本内容,熟悉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家与作品,对驰名中外的作家作品特色有所了解,熟悉常见的作品。学习美学,懂得一些美学知识,懂得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审美的教育。懂得一点文艺和文艺批评的的基本理论,提高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还应对电影、电视、戏剧、曲艺、音乐、美术知识有所涉猎。

      

[1] [2] 

;  .普通文化知识素养

        .思维科学;首先,要通晓它的基础理论——思维学,其次,要懂得它的技术理论——科学方法论,再次要熟悉它的应用理论——思维培育学。思维培育学,包括抽象思维的培育、表象思维的培育、直观动作的培育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育等等。 

        .社会科学;课程有着广泛的社会内容,教师要具有很强的理解语言的能力外,还必须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内容。要学习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经济学、法学、文化学、学习民族习俗、风土人情:学习人际交往等。此外,还要关注哲学、伦理学、地理学、环境学、军事学等的发展。总之,要博览群书,了解社会,体味人生。 

        .自然科学;教师虽不直接向学生教授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但无论如何不能是“科盲”。小而言之,要教好教材中的有关介绍自然科学的说明文,就必须弄懂文中所介绍的有关科学知识,如宇宙学、气象学、物候学、生物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等;大而言之,‘要培养世纪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建设者,使他们从小就具有很强的科学意识。如果教师对课文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窍不通,就势必会在教学中出现科学性、常识性的错误。 

        .教育学科知识素养 

        .教育学;教师首先应当学习教育的基本理论,比较系统的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方针、教育的目的、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学习比较教育学,了解中外名家教育思想,从中获得借鉴;学习课程与教学论,了解课程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开阔视野,从中吸取有益的养料。应关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必须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了解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及发展的规律,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途径,努力用心理科学的规律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学科教育学;学习教育学,懂得学科的性质,掌握教学的目的、要求、过程、原则、方法;熟悉教育的对象,研究他们的共性与个性,掌握在教学全过程中根据训练特点实施德育和美育的规律。学习教育史,了解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与教训,熟悉现代语文教育的演变与发展,把握语文教育论争的脉络与实质。

常规教育论文篇8

Abstract: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at the personnel training the direction, the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worker must sublimate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idea unceasingly, in various aspects, must on own initiative fulfill “humanist” the scientific idea, only then like this, can complete the raise splendidly “cause of building up socialism's constructor and the successor” historical mission.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育 德育教师 素质构成

key word: The university thinks of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teacher quality to constitute

作者简介:

王晶(1972-),女,辽宁大连人,工商管理学硕士,现任大连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

王铁锋(1964-),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现任大连艺术学院教师。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观念方面,从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化

1、在主体关系上,由教师意志向学生意愿转化。学生既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对象,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体,每名学生都具有独立的人格地位。因此,作为教师,应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时时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但从目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教法、学法和考法,教师都明显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从属地位。从教师方面来看,尽管教学手段不断改进,但以我为主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依然根深蒂固;从学生方面来看,尽管已步入大学殿堂,但中学阶段应试教育的“惯性”仍然存在,离开教师就不会学习的现象还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观念存在偏差,只注重教师“教”的过程,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从根本上转变职能,由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服务者,由指挥者转化为参与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习方式上,由学生被动接受向学生主动参与转化。一是要形成探究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营造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通过师生双向互动,甚至是争辩来领悟道理。二是要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当作乐趣,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是要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组成各类学习小组,搜集资料,集体讨论,提炼观点,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发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为形成上述几种学习氛围,可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把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变成探究式教学方式,变单向的纵向信息沟通为全方位的网络沟通。对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思想道德素养及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在学习目的上,由系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向重点提高思想政治素养转化。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但要由中学的“知其然”,变为“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要达到这个目的,一是加大日常养成比重。注重知与行的统一,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使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质,正如前人所说:“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也。”二是加大时事分析的比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撰写相应的学术论文,通过这些举措,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三是加大实践考察的比重。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必要补充。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运作中,高校应结合本校专业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进程,通过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支教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构建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模式。

二、学生日常管理教育工作方面,从刚性的规范化向弹性的人性化倾斜

1、从利益着眼点看,在重视集体利益的同时,还应重视个体发展,使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机结合。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种思想观念的变化,集中表现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上。对于这种冲突,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常常过于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体发展。其实,尽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强调集体主义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忽视个人利益,即使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也是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基本准则的。因此,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强调维护集体利益,忽视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但是片面的,而且是与以人为本观念相违背的。

2、从规范程度看,在重视统一要求的同时,还应重视个体差异,使规范化与多样化有机结合。当前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比较注重对大学生倾向性问题的研究,但对大学生差异性问题研究得不够。事实上,大学生在知识结构、素质能力以及人生目标的选择上,都有明显的差异,要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承认并重视这种差异性,根据每个人的教育起点不同,分层次分阶段地给予帮助教育,既有符合大众口味的“大锅饭”,也有适合个人口味的“小灶”,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推动整个群体共同前进。具体来说,就是把基础教育与时事教育相结合,把普遍性教育与个别性教育结合,把教师外部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3、从管理教育关系看,在重视严格管理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工作,使管理方法与教育方法有机结合。管理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时刻注重两者的相互结合。一方面,抓经常性管理要注意从思想教育入手,我们应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增强经常性管理工作的思想教育含量,从思想深处解决问题,无论是在贯彻落实规章制度,还是在日常管理时,都要使大学生不仅知道应当怎样做,而且懂得为什么这样做,真正使经常性管理的过程成为教育人、培养人的过程。另一方面,做经常性思想工作要重视行为规范。应根据大学生的社会经历、入校时间、专业特点、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坚持启发引导和纪律约束相统一,在抓好教育灌输,帮助大学生分清是非、美丑、真假的同时,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养成良好思想道德的规范作用,通过严格管理来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法纪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德育教师知识体系构成方面,从单一的专业知识向复合的人文知识延伸

1、从观念角度而言,要领悟人文素质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教师的思想、道德、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首先,从教育对象来看,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质,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人,才能在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尊重学生的权力,归还学生的自由,认识学生的价值。其次,从教育内容上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这是因为,教师只有具备相当的人文素质,才能在教学和工作中联系实际,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现象,流行的各种思潮,进行相对正确的评判,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再次,从教育方式看,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运用理论阐述的方法,也要借助人文诠释的方法,从人文层面对所学理论进行理解和把握。此外,从教育态度看,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之中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传给学生。而态度和价值观一方面来源于对理论本身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需要从人文素养当中汲取养料。因此,人文素质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从方法角度而言,要把握提升高校德育教师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

(1)教师层面:不断学习修炼,创造人文素质提升的内在依据。第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中华文明是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先民创造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研习,才能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继承优秀的人文基因,打牢人文素养的根基。第二,从名著和名人传记中获得教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师:“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海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就都失去意义了。”通过阅读名著和名人传记,能够超越时空和国界的限制,与历史和名人对话交流,从中领悟人文精神的真谛。第三,从礼仪规范中加强修养。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和生活品味,都在显示他的修养程度。也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外在表现,通过形象、语言、仪表、课堂、办公室礼仪、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学习和养成,使教师懂得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自尊自爱、如何规范行为,不但能逐步内化为人文精神,而且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第四,从不断反思性中自我完善。人文知识具有主观性、个体性等特征,获得的途径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反思。为此,培养教师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是提升其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教学经验以及对这些经验反思上的差异造成的。教师只有通过日复一日的反思,不断发现理论教学和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才能反思和剖析其背后的教育哲学。

(2)高校层面:多方打造平台,创造人文素质提升的外部条件。首先,选树人文典型,让教师与典型的学习交流中获得提高。典型具有导向性,在教师中树立典型,能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教师树立比学赶超的标准。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经验交流会、人文讲座等形式,让品格高尚、人文知识丰富的教师传播教育经验和人文知识,让广大教师得到精神上的洗礼,强化人文意识,提高人文修养。其次,营造文化氛围,让教师从和谐的校园文化中得到感悟。健康的校园文化会使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会对教师人文素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成为教师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再次,明确评价标准,让教师在评价标准中受到鞭策。高校要按照理论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教师培养整体规划,把教师有关人文方面的讲座的质量、科研的成果、学生的评价作为教师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不断完善教师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使教师不但明确为什么做,而且明确怎样做,同时明确自己做到什么程度,从而使人文素质提高经常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试析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湘潮(理论版)2007年第6期作者:赵峰峰

[2]“尊重学生人格” 临安市教育网2009-12-07作者:黄继桥

[3]“高校学生实施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浅析” 河南省开封市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作者:霍卫红

[4]“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应用原则的几点思考”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05-20 16:06:00 作者:姜官颖

[5]“理性审视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作者:邱伟光

[6]“构建大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2010年第2期作者:金鹏,林强,林畅

[7]“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贵州大学新闻网(电子校报文字版) 2009-5-2 21:22:38 作者:罗开阳

[8]“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思考”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网2009-05-08 17:22 编稿:蒋训丽

上一篇:未来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小学学校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