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19:03:28

常规教育论文

常规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以素质教育为动力,我校化学竞赛活动正在健康地、稳定地发展着。

14年来,我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化学竞赛共获奖162个,其中省级一等奖81个,二等奖38个,三等奖22个;部级一等奖14个,二等奖1个,特别是从1993年至1997年5年中,共有6人参加国际化学奥赛,获金牌4块,银牌2块。我校成为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化学奥赛获奖牌最多的学校之一。

这些成绩充分显示了我校在培训化学竞赛选手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显示了我校化学教学质量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广泛地开展化学竞赛活动,能够有效地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它是常规教育的有益补充,更是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提高。

一、化学竞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

抓化学竞赛培训,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1.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而科学素质的提高是后天勤奋努力和培养的结果。

兴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前提。化学竞赛具有兴趣性、竞争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参加化学竞赛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因而他们以极大的兴趣和爱好自觉地参与。兴趣与主动性、与热情同在,兴之所致,甚至废寝忘食。据调查,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都主动地阅读过课外化学读物,做过一定量的化学竞赛题,参加过化学课外活动,这对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勤奋上进的优良品质都很有好处。

化学竞赛活动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每一次活动都是竞赛选手个人价值的自我发现和自我体现的机会,也是他们经受磨炼、提高能力的过程。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经常研究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既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激烈的竞赛环境里,每一个选手都面临着强手的挑战,面对众多的强手,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善于独立思考,要有较强的综合、推理、分析、判断、评价的能力。因此,通过竞赛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参赛学生的智力闸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如一泻千里的洪流,得到充分地发挥。虽然许多竞赛选手将来并不以研究化学为职业,但他们从化学竞赛的文化熏陶中所获得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将受益终生。

例如1994年我校高中毕业的一位同学,曾获省化学竞赛一等奖,通过参加化学竞赛,他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他被保送上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后,一年级英语通过了四级,二年级英语通过了六级,而且他的各科成绩在系里名列前茅,系里决定他提前一年毕业,并以第一名的总分考取吉林大学化学系硕士研究生。他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说:“在师大附中三年的学习给我最大的益处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了这两种能力,在学习中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我在大学里所取得的成绩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化学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在课堂教学之外获取新的知识信息的机会,与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信息相比,这种新的知识信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因而具有发展型和探究型两大特征。

发展型知识结构是知识信息的时代特征。化学竞赛活动的内容不再封闭在传统的教学之中。现代化学的内容经过化学教育专家之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再现在中学生的面前,使中学生及时地受到现代化学思想与方法的启迪。甚至于有些化学家苦心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很快的速度,就到达中学生的手中。例如C60是美国科学家在1985年通过实验得到的碳的同素异形体,在1992年1月全国化学竞赛时就出一道有关C60的试题,这道试题对每个中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这种传播方式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渗透了现代化学的内容,为学生知识结构的进步更新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探究型知识结构是科学人才的突出特征。化学竞赛内容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仿型。与课本上的常规题不同,高层次的化学竞赛题大多是非常规题,所谓“规无定规、法无定法”,就是说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是需要自己去探究问题的解法,解题的途径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独辟蹊径。学生通过这种训练,养成了独立钻研的习惯,学会了独立解题的方法。

2.造就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化学竞赛活动造就了学生追求科学发现的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化学竞赛活动的经验告诉我们:竞赛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自觉的学习动力;竞赛要有坚强的意志,冷静的头脑,灵活的应变能力;竞赛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有不服输的精神,必须好强而不呈强;竞赛要有很强的自信心,而不是夜郎自大,盲目乐观,善于调整竞技状态,抑制临考前的紧张情绪,相信天下的事都可以做好,因而要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直至成功。化学竞赛活动给予学生的上述经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攀登科学高峰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在化学竞赛活动中,教师不仅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他们做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经常通过介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勤奋求实、献身科学的教育。

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我们应该发扬他那种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学习他那艰苦朴素、勇于实践、不断进娶无私奉献、执着爱国的高贵品德。

作为竞赛的参与者,他们有激情,有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把个人竞赛的优劣与集体荣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每一次竞赛都是一次生动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将他们参加竞赛的激情转化为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二、化学竞赛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化学教师

化学竞赛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高水平的智力竞赛,不是一两个教师能胜任和承担得了的,需要一批甘为人梯、富有理想、乐于奉献、事业心强、勤学好钻、勇于带领学生去拼搏的教师队伍。要适应化学竞赛培训的要求,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就要求教师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加速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的教师,为了辅导好学生,除重新深入钻研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外,还要重新阅读一些有关的大学教材,同时还要经常关注化学课外书籍及报刊杂志的最新化学研究课题,拓宽知识面、研究大量的化学竞赛试题,进一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又提高了自己。我校化学教研组共12名教师,其中有7名教师,均能参加指导竞赛培训。在这些教师中,尤其一批年轻教师是在化学竞赛中成长的,他们努力钻研,勤于思考,不但能教好高中的化学课,还利用假期到湖南师大化学系去进修提高,读函授研究生,从而使自己能胜任大学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促进了我校化学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化学竞赛有力地促进了化学教育教学的改革

化学竞赛活动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爱好,培养了他们的全面素质与能力,同时也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化学教育教学的改革。

1.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传道、授业”为己任,大多采用被动式的灌输方式,即遵循“学习、复习、再复习”的模式,这种模式使知识在原有的框架内重复出现,是一种再现性思维的模式。它是思维的低级形式,它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忽视了学生思维的能动作用。而化学竞赛活动则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就是要贯彻“学习、学习、创造”的新教学模式,它十分强调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引而发之”,像放鞭炮一样,教师点着引线,使学生内在潜力迸发出来。如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个例题,学生学习、模仿,称为学习阶段,那么给学生留下的课后习题,就不应是例题的简单重复,而是让学生看书、钻研教材后才能解出的题型,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又有了新的见解,称为第二个学习阶段,然后在此基础上独立地判断题型,解题,称为创造阶段。这时学生可突破原有的知识构型,超出教师的思维模式,甚至达到一种新的知识境界。几年来,我校在竞赛中能取得这样突出的成绩,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化学竞赛活动,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导向、启发作用,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2.丰富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

化学竞赛是化学科技活动的一种形式。化学竞赛活动包括竞赛培训和经常性的化学科技活动的全过程。化学竞赛活动通过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化学小论文撰写、化学竞赛培训、化学魔术表演、举办化学游艺会、办化学小报、组织参观工厂等的深入广泛的开展,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课内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在课外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激发了兴趣爱好,发展了个性能力,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意志品质,形成特长,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近几年来,我们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学。请他们讲化学的最新成果、化学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化学与生活、化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发展概况等。通过化学讲座拓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因而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组织学有潜力的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在自学基础上的集体讨论,通过讨论,相互启发,得到新的思路,引出新的设想。特别是那些各抒己见的争论,对于激发参与者的灵感和培养他们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大有裨益。课外兴趣小组是学生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我们还经常组织同学撰写化学论文,并进行评选活动。小论文从搜集信息到提炼主题,从谋篇构思到行文表达,都有赖于科学而周密的思维活动。好的文章还推荐到有关杂志发表,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感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使他们觉得在化学领域一旦自己的能力智慧得到老师的承认,甚至还能在杂志上发表的话,更会迸发出学习的热情,从而爱好化学、探索化学、献身于化学。

根据教材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组织学生参观与化学化工有关的工厂,学习了解化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不仅扩大了学生知识的领域,同时也使他们对工人师傅的辛勤劳动和技术改革的日新月异有了新的感受,从而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能力,吸引了广大中学生参加,因而大大丰富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

3.有利于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常规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论文

教育科研论文,简称教育论文,它是用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描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教育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而不是一般的“收获体会”,教育论文应有学术性,所以它是学术论文。

理解教育论文可以从两点来把握:教育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手段,教育论文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二)为什么要撰写教育论文

1.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总结、记录、表达

教育科研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且又需要把其科研成果描述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进行教育科研、思考问题,只凭脑子想是不可能的,需要用文字把思考的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提炼,记录下来,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并在纸面上视觉化,以使课题得到解决。

2.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推广交流

教育科研成果要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就得借助教育论文把它描述出来,公诸于世,进行交流,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翔实的材料和科学的依据。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撰写教育论文,既能反映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又能反映其业务能力、创造能力;既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又可以提高其科研能力(思维的系统性、明确性;分析、归纳、演绎、判断、推理能力);既可以把它作为考核知识、检查能力、锻炼思维的手段,又可以把它作为职称、职务晋升考核的依据。

可以这评说,教育论文是检验写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理论修养的“窗口”,是考核知识水准、业务专长的标尺;同时,撰写论文是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关心社会,关心未来,扩大视野的过程。所以,无论是从对教育事业的贡献,还是从延长学术生命的角度,我们都必须回有所进地写作教育论文。苏联学者A•H鲁先生在《创造心理》一书中说:“发表科学论文是衡量科学家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科学家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创造才能的高低。”这正说明了研究是前提,是基础,论文是“窗口”。撰写教育论文无论是在提高教师素质和促进教育科学的繁荣上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教育论文的特点

教育论文应较系统和专门地讨论与研究教育科学领域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思考和动笔都是从科学研究这个目的出发的,比一般论说文更富理论色彩和专门性。它涉及的范围较广,在教育科学这个辽阔的领域中,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观察和分析有重要价值的现象和问题。它不象一般论说文那样,可以就具体事件议论得失,评定是非。它的生命力及其价值,是在于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内容上的创新意义。它比一般论说文更强调新意(即新见解、新成果、新思想)。

1.学术性

教育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是学术研究所形成的产品。它侧重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抽象地、概括地叙述或论证,其内容是系统性的、专门化的、因而,这种文体必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它不是教育现象的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而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它具有深思熟虑的学术见解,但又不是偶感式的杂谈或社会性议论。教育论文中,某一教育现象也不象“经验”那样完整、具体、形象地反映着,而是按照思维的认识规律被解剖、抽象地反映着。它致力于表现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性。它与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相比较,它是理论的。虽然它要取材于某一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但不叙述其细节,只是经过提炼,“抽象地反映”并上升为理论,写成论文。教育论文如果没有学术性也就失去了教育论文的资格。所以,学术性是教育论文最起码的条件。

2.科学性

教育科研的任务是要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建立和丰富教育理论,使之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这就要求作者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对引进的教育理论、经验,都要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态度,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带个人偏见,不能主观臆断或凭空说教。在立论上,应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即必须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思想,论点的提出必须以切实、准确、真实的科学依据为前提;论据,要求要在周密的观察、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以最充分、典型、新颖、确实有力的材料(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论证上,应是系统的、完整的、首尾一贯的,是经过周密思考,严谨而富有逻辑效果的论证。它包含在内容上的充实、成熟、先进、可行;表述上的准确、明白、全面,无懈可击,如果失去了科学性,也就不成其为教育论文。所以,我们说科学性论文的生命。

2.创造性

教育论文要求作者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革新陈腐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有创新意义。能在对教育领域的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的新问题;能对别人研究过的问题采取新的角度或方法,提出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新观点或新结论;能在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或经验)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开掘新意;能在别人争论的课题中或出现分歧的问题上进行比较分析,在弄清彼此的分歧争鸣点的基础上,做出与已有结论不同的结论;能用新鲜的材料(事例、数据、史实、观察所得)来证明已证明过的问题,探索新意向;能运用中外教育领域里的最新信息资料、情报,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经验理论、概念,增强教育论文的时代色彩或现代化意识,从而提出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设想,探索新体系、新方法,开辟出新的改革之路,推动教育发展的新进程。所以,创造性是衡量教育论文价值大小和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独特的真知灼见,没有创新,只有继承,那么,教育改革也就难于深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句空话。

4.理论性

教育论文的理论性是指论文的理论色彩,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科学观点和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分析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形成有理论高度的论文。在具体表达科研成果上,要符合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新要求;要从具体事物出发,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做出科学的结论,做到以理服人;要在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探讨论论证和表述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管理学和专家对教育的论述以及专业性名词术语、理论概念,并溶化或融合为论文的内容,使论文具有较浓的理论色彩。所以,理论性是教育论文深度的标志。但一定要深入浅出地表述复杂的科学道理;要用通俗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感到平易能读,平实易懂,使论文发挥交流、传播、推广科研成果的作用,进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5.探索性

探索就是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新的观点进行探讨、寻找、搜索、求取,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没有探索,也就没有科研成果。因此,探索性是贯穿教育论文始终的一条红线。即在撰写教育论文中,对教育科研中涉及比较复杂的现象和问题,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多层次的比较,并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或意见和办法;要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党的教育方针为客观指导,根据传统教育的经验教训和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教育领域里我们还未明白还未掌握的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未来的教育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应当怎样实现新的目标。此外,针对现实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这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而正确地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寻找论证的新角度、新方法,寻找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教育论文应体现出作者的探索个性(特点),探索个性越鲜明,论文越有创造成果。所以,探索是科研的前提,也是撰写论文的前提。

6.实用性

教育论文应面对现实,针对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学术上的研究探讨,并力求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回答,达到“有的放矢”地指导人们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根据现实需要,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阐述和交流学术见解,既及时指导教育实践,又补充、丰富、扩展教育理论。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意义。所以,实用性是撰写教育论文的目的意义所在。

(四)教育论文的类型

1.从教育论文的内容上分

(1)创新性论文

如《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一文,是作者在市场经济对学校挑战的情况下,对这种“冲击”究竟怎么看,办学路子究竟如何走,人生价值的取向又该怎么办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问题看得深,道理讲得透,笔锋尖锐,说理性强,富有新颖独特的真知灼见,体现了教育论文写作的归宿和价值。

(2)商榷性论文

如《画“X”、画“V”与思维发展——与ⅩⅩⅩ教师商榷》一文,作者是针对ⅩⅩⅩ老师在《标准化考试命题法语文科不可行》中所提出有关“让学生画‘X’、圆‘V’”,“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很难阅读和理解其它学科的教材和资料”、“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此进行问题商榷,智力碰撞,学术交锋。

(3)补说性论文

如《简评〈坚持到课堂集中精力抓教学〉》一文,是作者针对被评文章的两个问题(即校长“要坚持站在课堂上”和校长应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方面抓教学),在充分肯定原作者的观点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出了“只有善于教学的校长,才能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搞好”、“校长‘坚持到课堂’是抓好教学的首要条件或关键措施”的观点,并紧扣原作者的观点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深入的阐述;另一方面对校长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抓教学的做法,又在原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2.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分

(1)经验型论文

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是取得成绩的原因和条件。经验型教育论文就是经验总结的理论升华,就是经过优化组合的理论总结。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如《要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其题材就来源于作者亲身实践的真知灼见。作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以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小语教学应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如何“引进”呢?作者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增强客观生活对育人力度的认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格局”;二是“灵活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与客观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把握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激发个体创造动机,协调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这四点实际上是作者教学经验的理论总结。

再如《教导工作的五个实》,作者是从“中学教导处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出问题的。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要现实”、“计划要落实”、“目标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这“五实”就是五个分论点。

(2)研讨型论文

它是专门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的理论性文章。它着重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或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和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办法或方案和措施。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如《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小学作文指导现状分析》,就是一一篇遵循以“发现(小学作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撰写的一篇研讨型教育论,作者通过发现和分析当前小学作文“在目标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寻求‘立竿见影’的模式”的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的观点。文中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认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满足于指导方法上的‘移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权威性发言”。因而“采取简单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经历作文的全过程”。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再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整体入手”,“实现‘三个转变’”其具体对策是:①训练序列化;②内容扩大化;③形式多样化;④习作量次化;⑤指导全程化;⑤管理科学化。

(3)评述型论文

它是针对教育、教学领域内在一定时限里的活动、情况、现象、论争、做法、特点、教派、问题等进行专项综述和评析的论文。

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达一评。总之,都应具体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新构想。

如《对教学规律反映的升华——评“有指导的尝试原则”》,就是一篇以评述邱学华《试探“有指导的尝试原则”》一文为评述对象的评述型论文。论文认为“‘有指导的尝试原则’是对教学规律反映的一次升华,是对教学论的发展”。作者紧扣邱学华的文章,提出了“‘尝试性原则’揭示了‘教’与‘学’概念的全面涵义”、“‘尝试性原则’强化了‘学’的动力系统,使‘教’更有针对性”、“‘尝试教学’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新见解,并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和有力的论证。这实际上是对邱学华“有指导的尝试原则”进行的真实、具体、中肯、全面的评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的评价。

再如《素质教育研究综述》是一篇以评述素质教育研究为对象的评述型论文。作者综观“八十年代后期素质教育研究在我国兴起,到九十年代伊始,这一研究逐渐形成了热潮”的现状,从“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热点”、“素质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在讲自己新发现、新见解的同时进行了评述。

(4)学术型论文

学术型论文是专门系统研究教育、教学领域的理论问题和表达科研成果、阐述学术观点的高层次论文(它并不意味着上述三种类型论文不具备学术性)。

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份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如《适应未来,改革课堂教学》就是一篇针对我国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着眼未来,专门而系统地阐述并论证了改革课堂教学具有创新观点的学术型论文。作者在绪论部分“开门见山”地指出:“新的世纪将带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间的激烈竞争,现在在校学生中都是21世纪初叶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但同时也指出;“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方法,难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出新世纪所需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必须全面改革才行。”接着,在本论部分,作者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出发,在“要改教学指导思想”、“要改课程结构”、“要改教学方法”、“要改教学手段”、“要改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并阐明了自己新的学术观点。

再如《试论基础教育中的“优教优价”》,是作者针对“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十分活跃,改革的规模、速度和深度空前未有”;“而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却步展将册,步子不大”;“久之,必将贻误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可采用‘优教优价’的办法来解决基础教育的困境”。全文从“实施‘优教优价’的必要与可能”、“‘优教优价’的作用”、“实行‘优教优价’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阐明了自己独特新颖的学术见解。

此外,从立论的角度分,还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这里不再赘述。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和结构

(一)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

教育科研论文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的不同,而有多种写作格式和体例。依据研究方法和获取资料的不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可分为如下三类。

1.以直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主而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测量报告等。这些论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通过对某一教育现象、事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研究,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成论文。

这类以直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撰写的论文,在写作上除了与其它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具有共同的要求外,还有两个应特别强调的要求:

(1)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等必须写得完备清楚,以便别人根据同样的条件进行验证,或做更深入的研究。

(2)格式要求较为规范。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表述形式,才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工作及成果的特征。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都是比较规范的教育科研基本方法,因此,其表述形式也就相应地要求比较规范。所以,应该努力写成规范的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测量报告。

2.研究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史论文、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论文等。一般说来,这类研究的跨度都具有时间长(古今上下几千年)、空间广(国内国外)的特点,研究者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获得第一手资料。而只能通过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进行研究。也就是说,通过查阅文献,获取间接的第二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如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者不可能再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中去作调查研究,而只能通过阅读孔子的著述以及记述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史籍来进行研究,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特点、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从而对孔子其人的教育思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这类论文,由于主要是通过第二手的文献资料进行间接研究、撰写的,因此,掌握资料的全面、确切与否,往往对论文质量产生前提性影响,直接决定论文质量的高低。

3.综合运用第一、第二手资料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专题教育教学研究文章等。由于这种论文往往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只是在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取得了某些成功或形成了某种观点、看法,于是从结果逆向考察原因,总结有效的教育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这类论文中既有实践中获得并积累下来的直接的第一手资料,也有文献理论中借鉴而来的间接的第二手资料。如一位优秀班主任对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颇有办法,也取得了不少成功。在他撰写的经验总结报告中,就既有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素材,又吸取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国内外其他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做法。

这类论文尽管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但一旦决定撰写后,同样需要制订计划。如撰写经验总结报告,就必须先制订总结计划,确定总结的题目、内容、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总结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提炼出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经验,然后撰写成一篇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应该说明,上述分类方法并不是绝对的,如以直接的第上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也需要应用有关的第二手的文献资料。同样,以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中,也会出现研究者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上述分类只是相对而言的。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

不同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其结构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只能就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作一阐述。一篇论文,一般都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

1.题目

用一句话点明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如《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刍议》,说明该文研究的是有关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在一些规范的研究报告中,题目最好还应该点明研究方法,如《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说明该文研究的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实验法。

2.署名

题目下面署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示文责自负。

3.引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前言。不同体例的论文,引论部分阐述的内容有所不同。如调查报告主要写明调查的目的、原因、意义等;实验报告则主要写明实验的缘由、目的,提出假说。但不论何种体例、类型的论文,其引论部分都应该符合两个要求:(1)交代清楚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前人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2)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只要点明问题即行,不必多加铺叙。

引论部分在论文中可以冠以明确的标题,常用的如“问题的提出”、“调查目的”、“引言”等,也可以不加标题,只在立论的前面写上一段话。一般说来,规范的研究报告通常都冠以标题。

4.主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主体。在主体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运用丰富的材料,展开充分、严密的论述,证实或某一观点。不同体例的论文,对主论部分的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运用文献资料为主进行研究的论文,一般都将主论部分分成若干部分,或加以标题,或标以“一”、“二”、“三”等,逐层展开论述。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测量报告等规范性要求较高的论文,则将主论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研究方法。即写清楚研究对象的情况。如调查或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取样方式、样本容量、控制条件、调查项目或实验因素、研究结果的检验方式、操作步骤等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即把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出来,或用图、表,或用文字描述。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推理,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

(3)讨论。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如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研究成果的可靠程度与适用范围等等作进一步阐述。

5.结论

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简要归纳所获得的成果或观点,也可以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方向。在调查报告中,这一部分应着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6.引文或参考文献

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广泛地阅读文献资料,参考已有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和突破。但是,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凡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都必须加以说明,注明出处。

引文加注的方法有许多种,在论文中使用最普遍的主要是下述三种:

(1)夹注。即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说明出处。

(2)脚注。又称页注,即在本页下方注明该页中所用引文的出处。

(3)尾注。即在全文末尾加注本文中曾使用的引文的出版。

在采用脚注或尾注时,应按引文出现顺序标明数码,即在引文右上角用小圆圈和阿拉伯数字标注。

常规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没有人天生就是幸福的,班主任工作并非必然是幸福的,幸福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去奋斗。能与年轻的学生在一起,使自己拥有了第二次青春,这本身就使班主任工作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而像学生一样做功课,使我的班主任工作得心应手,幸福感油然而生。

一、日课

李镇西说,他每天坚持“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李老师简单质朴的语言勾画出一名好教师成长的足迹。对于我的班主任生活而言,每天要做好十件事。

1.跑操。晨起与学生一起跑早操,利用工作时间锻炼自己的身体,在“1班1班,非同一般;创造奇迹,奋勇争先!”的嘹亮口号声中用脚步去丈量青春的力量。

2.阅读。与学生一起晨读,啃教育理论书籍与大师对话,在近5年的坚持中我读了100本教育学、心理学、成功学理论著作。晚睡前读历史学、人文学著作,工作期间抽空读杂志,每日读书3小时。去年一年购书就花了6000元。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因此“教师应该成为职业读书人”(高万祥)。每届学生也习惯地称呼我为“刻苦的秦同学”。我认为班主任应该是首席学生。我应该感谢的是学生,没有他们陪伴,或许我坚持不下来。

3.日记。饭后到班里批阅前一天值日班长写的班级日记,在这引导集体舆论的主阵地上留下自己的思想。当读到“持续几天,地理老师都很疲惫,无论从声音还是从动作、表情都看得出来。可是有些同学并不体谅老师的辛苦,课上乱起哄,好几次需要老师维持秩序,这是我们班的风格吗?”,我回复道:“地理老师虽然年轻,第一次教高三,但他每次上课前都要先听老教师的课,备课、批改作业态度之认真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当然我知道大家不是故意的……”当同学们争相传阅时我知道目的达到了。

4.寄语。我一直保持着魏书生老师的“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的习惯,结合学生近几天的表现写一句老班寄语。当自习课纪律不好时,写一句“静能生慧”;当月考结束,新的征程即将开始时写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值日班长则打趣地在黑板左侧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师生一唱一和。朱小蔓说:“德育是盐,一点一滴渗入学生心田。”

5.唱歌。把课前一支歌打造成班级品牌,让歌声润泽生活。当有同学过生日时大家为他(她)唱一首生日快乐歌,过母亲节时唱一首《念亲恩》……今年“十一”放假期间收到一帆妈妈发来的短信:“您好!仅一个月,一帆却有了那么大的变化,这全归功于您的魔力。全班同学为她唱生日歌,这是她14年中最最美好的回忆!国庆假日快乐!”

6.宣誓。我主持了一个省级重点课题——《成功教育理论在高中的应用研究》,其中一项实验就是把成功学理念化成文字融入学生誓词。易发久的《决定一生成就的21个信念》、美国的奥格·曼狄诺的《十道羊皮卷》等已融入学生血脉。

7.教学。历史教学班主任化是我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每天的历史教学中,我总是不失时机地通过名人故事及对历史现象的深入分析引领学生思想。《历史》新课程“政治文明史”部分涉及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直到近代西方民主政体形成的过程,结合历史教学我向学生渗透平等、自由、法治、宽容、妥协的民主精神。李镇西说:“民主是教育的灵魂。”我们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就要使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因此我在班内进行了民主启蒙与实践。崔瑶瑶同学怀着惊奇而喜悦的心情写了一篇周记——《民主万岁》,她是这么写的:“如果把我们班看成雅典,那您就是伯利克里,将带我班进入一个全新的、民主的新时代。进入这个班集体已经四个星期了,除学习氛围浓厚外,我感到非常震惊、振奋的是另一种感觉——民主,竞选班委是民主的,班级内的活动是民主的,班级成员的分工是民主的,这太不可思议了!与我们初中班主任管理模式大不相同,原来是老师说了算,来到这个班,像是进入了异样的世界……老师您采用的民主政策,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潜能,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使我们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调节了班级气氛,让班级一点一点变得活跃,民主万岁!”

8.回家。备课累了,课间到班里转一转,我说:“班级是我的第二个家,我来时你们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就当我常回家看看。”他们善意地笑了。我东看看问一问篮球队最近搞了什么活动,西看看问一问眉头紧锁的同学有什么烦恼。见到学生在活动,主动参与其中……而这正是我的第一研究现场。

9.美文。中午十分钟读书课,大家把搜集到的怡情美文大餐共享,《读者》上的文章常常入选,写满真、善、美的《读者》成为我们的班刊,半数以上同学能够及时购买。2008年元旦,我意外收到了“《读者》亲情订阅”寄来的杂志,至今不知该感激哪一位同学。

10.写作。夜幕降临,当键盘敲击清脆的声音与思想碰撞出一天生活的火花时,幸福的画面一页一页展开在我的面前。至今,我已在“教育在线”上开过两个主题帖:《高三是一段美丽的旅程》(35万字)、《经营高一》(写作中)。

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我们应该像汪中求先生所说的那样拒绝浮躁,把小事做细,每日在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平凡小事中深入发掘教育因素。魏书生说:“我所理解的创新,不是今天发现这个问题,明天构建那个理论,创新就如挖井,你能挖到一个别人没有达到的深度就是创新。”

二、周课

1.仪式。让道别与迎接成为一种仪式。我脑海中经常出现一幅令我感动多年的画面:苏霍姆林斯基站在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门口慈祥地迎接学生。我每个周末依依不舍地和学生挥手道别,并让学生把我写给家长的信带回家。(班主任 )周日晚学生来校时我提前站在门口微笑着迎接他们的归来,一家人经过短暂的分别之后相聚,大家把从家里带来的好东西彼此分享,自然也少不了老班的一份,教室里洋溢着温馨的气氛。

2.周记。周记陆续送了过来,有的写一周学习困惑,有的写寝室伙伴,有的写家庭生活,有的写交友的苦恼……分享学生多姿多彩生活画卷的同时,我一一加以点评回复。通过这种方式,我每周都能与所有学生进行一次心灵对话,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个别聊天的不足。

3.班会。班会是我对学生进行持续激励的主阵地,是学生渴盼的周一加油站。我的班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我的激情演讲、有学生观赏视频、有主题研讨、有学生自主策划。最近结合北京奥运,仿电视节目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生扮演冠军的《冠军面对面》主题班会,当平时懒散的学生扮演菲尔普斯大讲自己奋斗史,并把“天赋不是你炫耀的资本,努力才是你成功的保障”送给高一学子时,他自己也受到了无痕的教育。学生们感觉新课程科目多,有畏难情绪,我告诉他们“神七”宇航员要学的课程更多,天文学、天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航天医学、心理学、外语以及载人航天七大系统的有关知识都要学,涉及30多个学科、10几个门类,以此来激励他们要勇攀高峰。

三、月课

1.共读一书。自己的学生必读两类书籍:励志书《出色青少年的七个习惯》(引入美国出色青少年培育计划,教会学生设计自己);学法指导书《等你在北大清华》、《等你在清华》(向第一名讨教学习办法)。修身书籍于丹的《〈论语〉心得》、《〈论语〉感悟》,周国平的哲理散文,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也是自己们共读的内容。

朱永新说:“通过共读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并通过共写(写班级日记、周记、读书感悟)的理论,从而具有共同的中心价值体系与共同的思想基础。自己们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才干真正地共同生活在一起。”

2.校史教育论文。每届重生入学第一个月,自己都会集中停止校史教育论文,济源一中有80年的悠久历史,充沛应用身边的资源,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论文效果。在班会课上播放校友名人讲座视频,如二炮导弹专家王汉功、拒绝美国总统奖的王渊,听他们讲述自己鲜为人知的故事;阅读学校编写的学长斗争史《奋飞曲》;参观校史馆;老校区寻踪(游济渎庙)等等。通过了解学校历史文化的渊源,引导学生感悟济源厚重的历史文化。一名同学在参观后写道:“周一的班会老班把自己们拉到了校史馆,一个很神圣的中央,这是一次励志之旅,墙上那一张张黑白照片分发着愈久弥香的味道,讲述着那一段段难以触怀的历史,最后定格在那一刻,笑容绽放到今天。自己有感于学校历史之深沉,有感于校友之风采,有感于教员之肉体,有感于学校荣誉之崇高。容不得自己半点言语,只能大口大口地呼吸着这里的文化,感受着心灵的撞击。自己该用什么办法才干无愧于自己在济源一中这三年的历史,自己该用什么办法才干让自己的脸庞也在这里笑靥如花,自己该用什么办法才干让自己铭记这段历史,让这段历史眷顾自己呢?”

班主任工作创新应该是有中生新,应基于学校厚重的历史迈步前行,假如自己们丢掉了传统,就会失去一种纽带,就会漂浮起来。北大校史研究生论文专家陈平原教授说:“教育论文不同于科技,不是越新越好,教育论文自身是考究沉淀的。好中学的标志不只是学习成果好,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讲述历史,建构传统对此很有协助。”

3.活动谋划。每月谋划一次活动是自己带班的一大特色。比如中秋晚会,让传统节日发挥教育论文效应,这种与民族记忆和生命体验有着深化关联的传统节日,不只教人与自然调和相处,也能唤起民族沉睡的记忆。通过中秋晚会营造节日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爱集体、盼团聚、向往美好人生的教育论文。去年自己曾把中秋晚会实录发到教育论文在线和班主任论坛上,张万祥教员读后回帖:“这场中秋晚会,是青春飞扬的晚会,是温情温馨的晚会,是充溢诗情画意的晚会,是铭记在学生心灵的晚会。在此情此景中,还需要讲什么思想教育论文吗?一切尽在不言中。”今年中秋节收到学生短信:“想起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咱们班还在没有灯光的草坪上乐翻天呢,好快乐,好思念呀。”比如在一中校庆80周年时给母校种下一棵“希望树”,埋下许愿瓶,牵引百年相聚的期盼。月考后组织班际篮球联赛,在运动中调理慌张的神经,又培育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4.民主评议。有全体任课教员参与的,采取公开班会的方式对自己、他人、集体、班主任停止阶段性的评议并讨论研究生论文,以期改进成为班级操作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如班主任和班干部称心度达不到半数以上则遭到弹劾。

四、年课

1.学生自治会的组建。自己深受旅美华人思想家薛涌先生的美国政治论文笔记——《美国是如何培育精英的》、《精英教育论文在美国——美国教育论文调查》两本书中思想的影响,力图在自己班培育中国未来的精英人物。自己今年带的是实验班,自己和他们拟定的班训是:“追求卓越!”自己跟他们说:“进了实验班,并不是你们有了什么特权,而是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欲栽大木柱长天”,说不定未来的总书记、总理就出在自己们班。

刘良华提出,“任何管理论文者,都面临一个选择:要么专制,要么民主。民主意味着班主任只是一个促进者和评估者。”班主任只是班级里的一员。每学年初,自己让学生自己公开竞选“学生首领”。班里设班委会和学委会两个机构,班委会由生活首领“班长”组阁,下设体育论文、生活、卫生、纪律、文艺各部,学委会由学术首领“会长”组阁,下设各学科小组带动班级协作学习。竞选分自自己陈说、抽签答题、现场争辩、宣誓就职几个环节,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把常规管理论文交给班委,班主任就能够专注于班级文化树立。

由于有健全的学生自治体系,自己去山东开会一周,回来学生给自己的报答是月考第一,量化第一。回来时正是中午睡觉时间,自己很想念他们,去班里探望,在走廊里遇到了杜盼,她惊喜地喊着:“老班,自己想死你了!”然后赶紧跑到班级,拍着手:“快起来,快起来,老班回来了!老班回来了!”自己走进教室,热烈的掌声响起。这种令人陶醉的觉得,就是不拿工资白干也值了。

2.外出旅游或开会一次。虽然安全大于天,每学年完毕自己仍会组织一次集体旅游,带学生去小沟背、王屋山、九里沟、寺……到大自然中去陶冶性情、去感悟家乡历史文化的厚重。自己则外出旅游或开会,开阔视野、了解社会,使生命始终处于一种鲜活的状态。

3.建QQ群和班级博客交流平台。每届学生自己都要组织他们建QQ群,给彼此交流树立一个永久基地,也便于自己跟踪研究生论文学论文生的展开。学生是最好的教育论文资源,他们有的留学生论文美、日、欧、韩,有的散布在国内各大高校。至今自己在内蒙古带的2000届毕业生还经常与自己互通消息,交流思想。而他们又是自己鼓舞下届学子鲜活的素材,指导他们升学的信息来源。

常规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本人敬业爱岗,热爱学生,在__学校不计报酬,任劳任怨,默默辛勤耕耘十余载,培养学生无数,深受__学生敬重。本人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制度,认真备课,博采众长,精益求精,注重教学过程的行为改进,努力尝试新教法,开拓教学新思路,教学效果好,任教班级成绩突出,2014年1月期末统测中,所任教的801、802班语文平均分、优秀率超过了个别公办学校,2015年6月中考中,所任教的901、902班语文成绩各项指标大幅度超过同类学校。任教班级,先后有多名学生在__和2014年嘉兴市“新视野杯”中学生语文阅读竞赛中获得市级二等奖和三等奖。

从2006年起本人就担任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在工作中,我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在我的积极策划和认真组织下,__学校学生首次参加了当年嘉兴市中学生阅读竞赛和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并且一直延续下来。我校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我带领组内老师致力于教育教学科研,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积极申报课题,组内老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每年都有老师在南湖区基础教育论文评比中获奖。本人积极寻求将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并及时总结,努力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和论文,论文《小学诗词教学激趣研究》、《小学高段语文探究式教学探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植入艺术探究》先后获得__、__、2014年南湖区基础教育论文评比三等奖。

我校的诗词特色教育名闻遐迩。本人在学校诗词特色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连续两年兼任诗词教研组组长,在领导的组织下,我编纂了七至九年级学生适用的学校校本教材——《诗词读本》,负责策划和编写了第一至三届学校诗词文化艺术节活动方案,并负责多项具体活动。同时,还受命起草了《诗词文化育人实践与研究》区级课题申报方案。目前,这一课题已顺利结题。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作文无诀窍,只有多读多写。本人别无嗜好,只爱读书、写作。我于2008年就在新浪网开设博客,至今已写作教育教学随笔750多篇,已有多篇文章在《嘉兴日报》和《南湖晚报》发表。深厚的写作功底,我连续辅导几届学生参加“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先后有多位学生获得省级特等奖和一等奖,我本人两次获得“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指导一等奖。

常规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1.1调查对象:选择我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先进(标兵)单位复评检查的中小学校,学校分别是高(职)中10所,初中9所,小学7所,共26所。其中1所高中,市区学校11所,农村学校15所。每所调查学校随机抽取师生6名作为访谈被试,被试来源与分配情况是小学4~6年级,每个年级师生各2名;初、高中每个年级师生各2名。师生各156名,男女比例为1∶1。1.2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编制了《侨乡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师资队伍、教学、咨询、宣传与普及与教研等。其中机构建设包括功能室与相关制度建设;教学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与总结、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团体辅导等;宣传与普及包括讲座、板报、校园广播栏目及社团活动等;咨询包括功能室开放、专(兼)职教师值班状况和咨询记录;教研包括学生心理测试与档案建立、课题研究和教育等。问卷经过相关专家评定、修改后,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信度,能真实反映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状况。访谈法,制定了师生对心理咨询辅导行为和态度的访谈提纲,随机抽取所检查学校部分师生,在指定地点进行访谈。1.3调查实施与数据处理:正式调查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先进单位复评检查中进行,研究人员对被检查学校根据实际状况认真填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问卷,然后由研究人员在检查中核对和评定,保证所采集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最后统一收回调查问卷。抽样访谈是根据事先拟好访谈提纲进行面对面的交谈,研究人员作好信息收集记录。调查研究分3组,时间2d,最后获得有效问卷26份,抽样师生共156名。对所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状况:所抽样的26所中小学中,100%都建立了组织领导,58%建立了功能场室机构,42%有专业和开展教学工作,50%开展心理咨询辅导服务,81%开展宣传及普及工作,58%组织开展教研工作,31%总体工作开展较好。2.2侨乡中小学师生对心理咨询辅导的行为与态度:中小学生抽样中,84.6%认为进行心理咨询是有意义和必要的;26.9%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43.5%认为有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28.8%不敢去心理咨询;23.1%怕别人嘲笑;8.3%担心患有神经病。教师抽样中,90.4%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有意义有必要;43.6%兼职心理咨询辅导;46.2%认为自己不会咨询辅导;75.0%认为忙,没有功夫;12.8%认为不是自己分内的事;5.1%认为自己都需要咨询辅导。2.3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差异比较:在抽样的26所学校中,城区82%建立了功能场室,9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活动,91%定期开放功能室,100%有咨询记录,82%安排教师值班,82%建立了心理档案,91%开展了课题研究和相关论文撰写,有73%有专业教师。而乡村地区以上指标分别是40%、33%、20%、53%、33%、47%、53%和20%,两区域χ2值分别是4.547、13.095、13.595、8.474、9.758、6.205、5.488和7.867(P<0.05),城区学校功能室、社团活动、咨询工作、研究工作和专业教师5个方面显著高于乡村学校。其他指标,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学段学校在功能室建设、计划与总结、开展讲座、定期开放功能室、咨询记录、教师值班、心理测试与档案、课题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和专业教师配备等方面的百分比,小学分别是28.5%、42.9%、28.6%、14.3%、42.9%、14.3%、14.3%、14.3%、42.9%和0,初中分别是55.6%、66.7%、44.4%、44.4%、44.4%、55.6%、44.4%、55.6%、66.7%和44.4%,高中分别是80.0%、90.0%、100.0%、80.0%、100.0%、80.0%、90.0%、90.0%、90.0%和70.0%。以上指标χ2值分别是4.487、5.338、10.575、7.283、8.607、7.171、9.988、9.697、6.872和11.250(P<0.05)。功能室建设、计划与总结、开展讲座、定期开放功能室、咨询记录、教师值班、心理测试与档案、课题研究、教育论文和专业教师等方面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抽样学生中认为心理咨询辅导有意义有必要、去心理咨询怕自己真的有神经病态度上城区87.9%和4.8%,乡村82.2%和12.1%,χ2值分别为0.935和2.149,城乡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敢去咨询、怕别人笑和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这3点行为和态度上,城区15.2%、10.7%和27.2%,乡村39.2%、32.2%和53.3%,χ2值分别是10.453、10.023、8.213(P<0.05),乡村显著高于城区。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的城区48.5%,乡村11.1%,χ2值为27.033,P<0.05,城区高于乡村。在不同学段上,认为心理咨询有意义有必要、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和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的行为态度上,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学;不敢去咨询,初中高于小学,小学高于高中;怕自己有神经病,小学、初中和高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怕别人嘲笑的态度,初中高于高中,高中高于小学。

3讨论

3.1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常规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所抽样学校均建立起了以校长或德育副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近年在创建教育强市、文明城市工作的推动下,一半以上的学校建立起了比较标准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配备了专业教师。有一部分学校摸索出自己的特色和路子,建立起较规范、系统的教育模式。从2010年以来,开平市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A、B、C证的培训力度,到目前为止,持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8名,B证185名,C证5700名,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所,地市级示范学校5所,县市级示范学校12所[2]。成立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示范课、教研论文评比、宣传与普及等工作得到了快速推进。侨乡中小学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抽样师生认为进行心理咨询是有意义和必要的,相当一部分学生(26.9%)接受过心理咨询服务,不敢去咨询和对心理咨询服务有偏见或误解的认识比例较低。相当一部分教师(43.6%)兼职心理咨询辅导工作。观念、行为和态度积极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各种矛盾交错反映在师生身上,使其成长过程中出现较多的迷惘和困扰,师生主、客观上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增加,而且还与教育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素质的提高,对人类精神疾病认识和精神生活质量关注提高有关。3.2城乡和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有差距: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在城乡间,小学、初中和高中间存在一定差距。上述结果显示,城区学校在功能室、社团活动、咨询工作、研究工作等常规工作和专业教师配备显著比乡村学校好。乡村部分学校建立了功能室,从规模和数量上都比不上城区,有些工作还不规范。城乡间这种差异,主要还是因为城乡间教育发展不均衡所致。上述结果还显示功能室建设、常规工作及师资配备高中比初中好,初中比小学好,这差距主要可能是与本地区教育不发达,教育关注的重心在初、高中有关。3.3城乡和各学段间学生对心理咨询辅导的行为、态度有差异:城乡间、各学段间学生在心理咨询辅导行为与态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上述结果显示,不敢去咨询、怕别人嘲笑和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这3点行为和态度上,乡村学生比城区比例高。城区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的学生比例高于乡村,归根结底是教育发展不平衡所致,专业教师主要集中在城区条件较好的学校,乡村学校较少,特别是偏远的学校更缺少。认为心理咨询有意义有必要、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和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的行为态度上,高中比例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学;不敢去咨询,初中比例高于小学,小学高于高中;怕别人嘲笑的比例初中高于高中,高中高于小学。原因首先是小学、初中专业教师少,宣传、普及不够,其次是不规范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可能还与学生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和对心理咨询偏见和误解有关。结论与建议:①主要结论: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常规工作近年得到了较快发展。中小学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城乡和各学段间发展不均衡。专业教师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和教师观念滞后,特别是仅有的专业心理教师没能专职教学,功能室没有正常开放。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打击了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严重抑制了本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②建议: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转变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师生成长服务的一项基本教育内容;落实国家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要求;增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为骨干,以省、市示范学校为龙头,带动并促进本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品质,特色发展。

常规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研活动;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331-02

1引言

教研活动是由教研室组织的一种常规学术活动,对促进学科发展、改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研活动成效如何,不仅会直接影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从长远来看也必将影响学校的发展[1,2]。

目前,民办高校的教研活动多为事务型教研,即:基于学校的事务性安排,安排本教研室的日常工作,进行常规教学工作检查与督促。显然,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教研活动已经远不能满足目前民办高校的需要。因此,结合各教学单位实际,对常规教研活动进行改革与创新,适应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

教师缺乏教研活动的参与热情一向都是教研活动中的一个瓶颈问题[3~5]。而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因此也更能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体现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营造教师之间的互助氛围,使青年教师获得较快成长。

主题式教研活动即根据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探究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因此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主题,第二步研究、讨论、实践,第三步解决问题。在主题式教研活动中,主题的确定非常重要,它是能否吸引教师积极参与的关键。教研活动的主题可以非常广泛,细到某一学科的某一章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到专业建设和规划等,都可以被确定为研究的主题,但最终的落脚点一定是能解决大多数老师的共性问题,这才具有吸引力。譬如:对民办高校来说,学校比较年轻,教师大多也是以年轻教师为主体,年轻教师教学经验和手法还不够丰富,教学水平的提高是迫切有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刚刚登上讲台的新教师来说,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讲好一堂课。针对这个实际问题,学院教研室以“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每位教师围绕主题,收集资料,以自己的授课内容为示范,展示如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这次教研活动不仅教师参加,还邀请学生代表参加,让学生站在知识接受者的角度对每位教师的多媒体示范提出听课感受。这样通过教师相互间的讨论、讲评,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的交流,每一位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事实证明:主题式教研活动因为针对性强,所以能极大地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

3开展自组织教研活动

结合大多数民办高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上课时间不一致的特点,要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显然是不太符合实际的,尤其是对于生命科学与化学专业来说,由于需要开设大量的实验课程,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繁重,这个问题也就显得尤为突出。为此,鼓励教师通过教研平台或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自发组织两个或几个教师间的交流研讨,实现教研活动的自组织可以成功地解决这一难题。这一点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和实验课程建设中显得尤为突出。

事实上,对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这项教研室常规工作来说,开展自组织教研活动,可以有效地规范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因为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题目均不相同,所以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存在着一定的个性问题。因此,根据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所属实验室进行分组,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每个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各自定期召开例会,分析学生在毕业论文中碰到的问题,确定下一阶段毕业论文任务;各小组还可以针对某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展开讨论,找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修改。这样,不但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极大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研活动计划也得到了落实。

再如,在实验课程建设中,实验课程的内容如何跟上学科的发展,如何开发学生个性特点,一直都是老师们关心的问题。而在学院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员老师一起探讨实验内容的更新、改进;讨论各实验项目的整合与衔接、实验材料的综合利用;讨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意识、和综合、设计实验能力等。这种自组织的教研活动带来的直接成效是: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达到专业评估要求;学院老师所参与编著的多本教程得到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正式出版,并在本院的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有十余篇学生业余科研论文公开发表。

4结语

总而言之,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可以让教师通过深入讨论,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水平;而自组织教研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能更方便、更及时地解决问题,是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和补充。而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研活动形式,组织教师相互交流,共享经验和成果,适时总结,教研室就会发展成为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在其中获得超过自身局限的信息和资源,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发展方向的反思,进而获得更宽泛、更完整意义上的成长[6~9]。参考文献:

[1]余湘青.论高校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2,23(169):259~260.

[2]徐振华.高校教研活动改革探索[J].学校管理,2015(6):220~221.

[3]王秀芬.高校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22(4):17~18.

[4]谢英.高校教研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管理,2015,3(307):120~121.

[5]尚国营.新时期地方院校教研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3):16~17.

[6]杨家骤,方青云.开放远程条件下教研活动的策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5):77~82.

[7]刘懿.构建教师自主发展的人本主义教研范式――以英语学科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1(6):50~52.

[8]张松.基于群体动力学的高校教研模式[J].价值工程,2012(2):229~230.

常规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中国教育新闻网曾发表系列文章《寻访身边的好学校(好校长)》,介绍了多位校长怀着崇高的事业心,发挥高水平的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使一所又一所学校脱离困境走向辉煌的动人事迹。这些事迹令人感动,也令人深思。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部分长期处于困境难以自拔的学校,与校长领导工作的不力有着直接关系。据调查,有些校长业务水平较低,见识不够开阔,事业心不够强,抱有一定的消极守成甚至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这样的校长领导下的教师,总体上业务水平均较低。

任何一所学校,如果要振兴,都应该向那些好校长一样,除去做好常规的管理工作以外,怀着崇高的事业心,发挥卓越的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为教师创设发展途径:创设激励机制,使教师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适当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和观摩名师课堂教学,以发现差距,提升自我;置备教育名家的足够详细的纸质和影像资料,以让教师观摩和学习;请校外专家来为教师讲学和授课,使教师的教育理念获得提升与更新的机会;为教师提供教育科研知识和信息,争取教育科研课题,鼓励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为教师订阅足够的教育报刊,以供教师阅读,并且与报纸和杂志社建立联系,鼓励教师撰写教育论文和投稿;组建实体和网络的教育论坛,使教师,包括校内与校外的教师,有机会相互切磋与交流教育理念与思想;发起校内名师工程,鼓励教师积极提高业务水平和激发教师的从教积极性;积极向上争取条件与指标,让所有符合条件的教师都有机会晋升职称,以使教师感受到从教具有的美好前途……通过所有这些努力,使所有教师力争从教书匠走向专家型与学者型教师。这些,也是增加学校凝聚力的一个方面,会使教师产生在该校任教“受益匪浅”的感觉,进而激发他们的从教幸福感。这是教师之福,最终也是学生之福。

一位优秀的校长,经过多方努力,可以成就很多教师,造就一所名校,最终培养无数优秀学生;反之,一位不称职的校长,可能贻误许多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也必然贻害无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这,应该是我们必须加以避免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常规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斯宾塞 教育思想 校外教育

一、关于斯宾塞教育思想

19世纪后半期英国著名的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科学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在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1861年,他的教育思想的重要著作《教育论》正式出版,该书是集合其最为重要的四篇教育论文,即《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智育》《德育》和《体育》。在《教育论》中,他继承并发展了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和庸俗进化论的社会政治思想,全面阐述了科学的教育思想。

1.斯宾塞《教育论》主要内容

(1)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斯宾塞将个人生物体的生存、繁衍与生活的安乐舒适概括为“保全自己的活动”“获得生活必需品的活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共五种活动,以此建立了科学课程体系,并总结性回答了“科学知识是最有价值”的论点。

(2)在《智育》中,根据对人类心理发展规律,提出“快乐教育”思想,建立四条基本教育原则和四种学习方法,即循序渐进原则、自我教育原则、自然教育原则、快乐学习原则,归纳法、实物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这些原则和方法遵循教育规律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使整个教学成为一种“愉快的教育过程”,对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及过程提出了科学性、艺术性的要求。

(3)在《德育》中,斯宾塞借鉴了卢梭的思想,提出了“用当时或者日后的整个结果是否有益来判别当时行为是否良好的‘自然后果法’”,以此判别正确与错误行为,最终达到一个能够自治的人。

(4)在《体育》中,斯宾塞依据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提出了科学的体育原则和实现方法,从而使幼儿园和学校的生活制度符合了近代科学上确认的真理。

2.斯宾塞教育思想对当前校外科技教育的价值

斯宾塞《教育论》中的科学教育思想则反映了近代科学教育的趋势,他强调建立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体系,重视学校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自我教育,主张教学过程应当适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并使整个过程充满“温馨”和“快乐”。

校外科技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侧重对青少年个性品质的培养,在课余时间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关注青少年在科技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发展,这些教育目标与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有相同的观点。

因此,借鉴斯宾塞的教育思想精髓对发展当前校外科技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非常有价值。

二、在我区校外科技教育中实施斯宾塞教育思想的原因

1.我区校外科技教育新一轮发展的需要

“科技教育以培养科学创新精神、深化科技活动内涵为指导……培育优秀青少年科技人才……”这是校外科技教育的基本理念,因此为了进一步探索我区信息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我尝试在信息科技教育中实践斯宾塞的教育理论,以更符合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来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斯宾塞《教育论》的《智育》中所提及的归纳法、实物教学法、观察法和实验法,这四种符合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创新人才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2.学科发展的需要

信息科技学科比较受学生的喜爱,这门学科最能直接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发展,因此要保持学科活力,就必须总体规划课程体系,使体系中的课程能够相互支持,并建立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这样就能使学生相对稳定地在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中参加学习,课程内容也会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斯宾塞《教育论》中提出的构建一个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教育课程体系,为此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

3.学生发展的需要

校外信息科技教育作为学校课程的补充,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可以不再受学校学科教学内容的局限,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选择喜爱的内容进行发展,通过培训、参加科普活动、竞赛等方法,逐步成为这一领域中学有专长的学生。斯宾塞在《教育论》中,集中探究了儿童的心智发展规律,这为校外科技教育开展以素质教育为基本内容,体验科学探究的教育过程,指明了发展方向。

4.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教师作为研究者,经常要进行教学反思,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自身的专业素养。这个过程既需要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又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一定的理论,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逐步使自己成为教学的研究者。斯宾塞《教育论》中所阐述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斯宾塞的教育思想运用到校外信息科技教育的尝试

校外信息科技学科是校外科技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有学校信息科技学科的特性,又有校外教育的特点。我将所理解的斯宾塞教育思想运用到校外信息科技学科的课程建设及课堂教学中,以此推进我区校外信息科技人才的培养。

1.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信息科技学科课程内容

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提出“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目的,将人类生活划分了五种教育类别和五大类课程,从而推导出综合的科学课程体系,这就可以成为我们构建课程体系的参考标准。因此,结合学校一线教师的建议,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进一步发展出发,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调整,现将我区校外信息科技类课程分为4个大类(16个子类),即程序设计类、应用设计类、硬件动手类和课题研究类。在动手类、应用设计类等基础性课程的设置,倾向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有关课题研究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侧重于高年级同学,同时兼顾中、低年级学生。

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形式

斯宾塞提出了自我教育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推论、发现知识。根据这个原则,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更多让学生自主实践和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以实现鼓励个人发展的目标。例如,在程序设计类和应用类课程中,我让学生来做“一分钟IT名词解释”,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坐在学生之间,每次请1位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IT名词进行解释,让学生成为1分钟小老师。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参与度和发挥主体作用。

3.问题设计的生活化

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目的,也就是说,学生从教育中获取的知识是用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找出课题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切合点,将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学习的知识就是生活中遇到的,例如,在教授“选择语句结构”(程序类课程)时,就会尽力将例题组织成为“今天你和妈妈在超市购买日用品……”类的生活情景题,学生经常会遇到,有亲切感。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对例题中所引出的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对这些常常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获得科学的解决方案,一举两得。

4.问题设计情景化

在教学过程中,长时间、单纯的知识灌输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烦感。斯宾塞在《智育》中表述,“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事实证明,如果学生对某些知识感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的智慧活动和道德水平成长。因此,我尝试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故事,让学生参与其中角色出演,以此来提高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程序类课程中“枚举算法”的时候,引入名侦探柯南遇到命案的情节,教师做案情演示,请学生来做侦探团成员判断结果,并将推理结果演绎得最好的同学称为“小柯南”。这样情景化设计创设了乐学和愉快的教学情景,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情景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5.增加走出课堂的教学形式

斯宾塞吸取了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教学原则”,在《智育》中指出“没有任何一个成功且具备良好品行的人,不是大自然这位导师的受益者”。他认为,体验自然可以培养儿童的美感,又可以启发儿童的悟性。处在初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动,如果校外课程的学习与校内课程一样,一味采取坐在课堂中听老师讲授的教学形式,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课程也缺乏生命力。校外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灵活,可以灵活地组织课程和教学内容,因此增加学生进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科普场馆,就能使学生亲自演练课堂上了解的理论知识,得到体验科学的机会。例如,本学期组织某校兴趣小组学生参观上海科技馆,科技馆中“信息传递模拟器”,对网络传输信息有很好的模拟,它用实体来表现信息传递的过程,对学生理解信息传递有很大的帮助。

6.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斯宾塞在《智育》中,对古典课程的教育方法进行了改革,提出实物教学原则,其表述为“科学训练的最大特点是使心智能直接和事物接触,并运用科学归纳法从直接的自然观察的知道的特殊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结论。”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因此在“课堂听讲”或者“动手实践”的学习环境时,大多数学生都愿意选择后者来获取知识。如果采用实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动手,学生就能感性地得到事物及事物发展的规律,学习效果更显著。例如,在动手类的硬件组装课程中,主要安排学生打开计算机机箱,用手来实实在在地接触硬件设备,通过看、摸、装来感受硬件的不同,并归纳出组装的方法和步骤。

7.制定“等级评测”来衡量课堂教学效果

学校中信息科技学科有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体现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校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拓展和补充,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这样的情况不利开展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斯宾塞在阐述“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过程中,提出了知识的实用价值、比较价值、训练价值和教育价值,根据这个观点,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参考知识的价值来制定衡量标准。因此,我根据当期课程的大纲和参考教材,将知识的实用价值、训练价值作为参考依据,提出了阶段性的等级评测标准。例如,在第五期解题类程序设计课程的评测中有这样的综合题“从1开始的自然数中,把能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平方差的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则这列数中,第98个数、第198个数、第1998个数分别是几,请写出该题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并设计程序求出这三个数字?”在这题中出现的知识点就是检验学习的实用价值,在平时有相类似的题目曾经让学生练习过,这就是在检验学习的比较价值、训练价值,最终以测评结果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的教学效果、所开设课程价值。

四、结束语

在以斯宾塞教育思想为指导而建立的课程体系、教学效果评价机制逐步受到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最直接的表现为我们开设多达4个大类16个子类30个科技常规班,每年约500人次左右的学生参加培训,这说明课程内容符合社会的需要。其次表现为,常规多期班的学生巩固率逐年提高,现已达到85%左右,学生对课程内容喜欢,学习的忠诚度也会提高了。再次表现为,经过统计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学习的学生中,50%左右在各级竞赛中获得等第奖项。

在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后,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发现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学生的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体现在哪些地方?教师专业化发展如何体现和衡量?诸如这些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和数据的比较来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珍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校外科技教师更有机会创造“快乐”的教育过程,让学生学在快乐的氛围中培养学科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和谐交流、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天一.外国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英]斯宾塞著,胡毅,王承绪译.外国教育名著丛书-斯宾塞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英]斯宾塞著.方舟编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11.

[4]刘黎明.论斯宾塞科学课程的人文价值观.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6).

[5]刘黎明.试论斯宾塞的兴趣教育思想.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2009.

常规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努力钻研业务,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模式,做好教学工作计划。平时认真钻研业务,在教学中本着“教是为了不教” 的观念,努力创设语言训练的条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使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中学习。本学期,曾三次承担公开课活动,并被授予校a级优质课称号,即将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比赛。我立足课堂,积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上学期期末所任毕业班学科成绩百分之百合格,受到学校的好评。一年多来,我参与了市教研室的“小报作文”研究,积极和同学们一起编辑作文小报,享受编报、写作的乐趣。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阅读氛围逐步形成,作文兴趣浓厚,作文进步明显。本学期,翁昕睿同学“敬老爱老”征文获xx市一等奖。今年,我还担任了xx日报的小记者工作,平时积极配合报社组织好小记者活动,每周定期辅导小记者撰写新闻和习作,并及时把校园发生的重要新闻发到报社。一年来,我辅导的学生和小记者习作共计18篇发表于《xx日报》教育周刊。

教书必须先育人,工作至今,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深知德育工作的重要。因此,在抓质量的同时,我不忘对学生思想教育,做好德育工作计划,我把师爱无私地洒向每一个同学。平时,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不但在学习上给他们帮助,更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我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凝聚力强的班集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在我们师生的努力下,班级良好的班风逐渐形成,本学期班级多次获得八项常规流动红旗。

本学期,我还和吴主任一起负责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我努力在青年教师中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认真组织好教学随笔的撰写评比、教育论文的组稿、教科沙龙等活动。自己以身作则,平时注重学习素质教育理论以及与教育有关的各种杂志文章。两年多来,坚持写教育博客,及时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平时还积极到各类名师的博客去串门,学习同行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同行交流工作中的困惑与收获。这一年来,在教育科研方面也小有成果。论文《用阳光雨露滋润后进生心灵》获苏州市班主

任论文三等奖,陶研论文《让行知思想滋润后进生心灵》获xx市优秀陶研论文二等奖,并发表于《xx行知》。论文《浅谈“循环日记”教学》发表于《中国教育发展研究》,论文《作文小报——学生习作的快乐家园》发表于《试题与研究》杂志,论文《美在古诗教学》发表于《新课程》。本学期,我还申报了市级小课题《充分利用“作文小报”,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研究》。平时,我乐于与书为伴,并加入了松陵垂虹文学社,本年度,共计10篇小说、散文、随笔等文学类作品发表于《xx日报》、《姑苏晚报》、《垂虹》杂志等。另有一篇文学类征文获市二等奖。

回顾一年的教学工作,有过辛酸,有过欢乐;有过彷徨,也有收获。工作我已踏实地做过,成绩已经属于过去。我一定会在不断思索中奋力前行。新的一年,为自己加油!

常规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创建西部教育强区为主要任务,以推进新课程改革、打造特色学校为契机,带领广大会员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群众性教育学术和教育科普活动,为促进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咨询服务,为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

二、总体思路

根据省、市教育学会和区教育局200年的工作意见和要求,紧密围绕全区“打造特色学校、创建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不断创新学会工作机制,团结和组织广大会员紧密围绕区教育局的中心工作,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有效整合学会各方资源,充分激发学会活力,充分发挥学会自身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教育科研学术活动,不断增强学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提高服务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的综合能力。

三、主要工作:

1、坚持正确的教育科研方向,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

(1)通过出版“*区中小学教师基础教育新课程成果汇编”,大力宣传“十五”优秀成果并促进已结题的科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的宣传、推广与转化。

(2)加强对省、市、区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与典型调研工作;推动立项的科研课题,特别是围绕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教育、推动素质教育、新课改等方面的重点规划课题的认真实施;切实抓好省、市、区级课题的中期总结、指导与检查。

(3)区教育学会将积极配合市教科所指导并督促宜二中、宜八中、宜四中、打金街幼儿园等部分学校对已结题的省、市、区级科研课题进行认真修改并在2009年5月按时上报省教科所参加省政府第四届普教科研课题评奖活动。

2、定期举办“特色学校论坛”,大力介绍、宣传全国各地学校打造学校特色的先进典型经验和作法。

3、与市教科所联合主办“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研讨会”,就我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展开研讨,积极向区教育行政部门建言献策。

4、积极开展群众性学术交流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1)以教育学会为主从09年起与区师培中心定期组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说课(优质课)比赛或学科论文、班主任教育论文评比活动并形成惯例,在09年6月进行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科论文和班主任教育论文评比活动,在*年12月进行高、初中教师学科论文和班主任教育论文评比活动。

(2)积极与市教育学会联系并定期组织和协调区教育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开展各种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对开展活动好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年度表彰和奖励。

5、发挥教育学会优势,大力开展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活动。

(1)大力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高全省中小学以法办学、以法施教,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加强农村教育,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配合区语委会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四川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不断提升我区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社会氛围。

(3)区教育学会将与区语委会、区教育局联合在09年4月举办“中、小学生华夏杯钢笔字、毛笔字书法比赛”活动,在09年9月举办第二届“中、小学生中华经典美文朗诵比赛”。

6、紧紧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学校开展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就德育工作、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等专题,组织学会专家开展专题研讨,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7、积极开展教学质量研究。

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配合教育局开展“赢在课堂”等教学技能系列活动,通过教师赛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专家评课等形式,推广优秀课改经验和成果,提高课堂效益,向课堂要质量。加强中小学教学质量的研究,重点开展初三、高三考点的专项研究,确保*区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的领先地位。

8、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

构建多层次的教师研究共同体;充分发挥区内名师、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作用,初步建立学术研究指导队伍层级体系,进一步配合区教育局和市培中心搞好市、区骨干教师培训,整合区域教育人力资源,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有计划地开展现代教科研方法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学会课题负责人、学会骨干人员进行科研能力培训,同时学科专委会将进一步开展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和学科教材培训。

9、进一步加强学会下属各专委会工作。

(1)定期召开学会下属各专委会负责人工作会,进行专委会工作交流,对专委会工作中遇到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展开短期集中研讨和交流。

(2)做好学会论文评选和年会活动。鼓励教师参与群众性学术研究活动;优化论文评选的程序,进一步提高论文评选的公正性;开好各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3)组织教育学会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交流。

(4)学会下属各专委会每期必须组织基层学校开展1—2次活动,活动形式不限,在活动开展前应及时通知学会秘书处和学会主要领导,重要活动应邀请学会主要领导和学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参加,活动开展后应及时以工作简报或通讯形式报教育学会秘书处,区教育学会秘书处设在区师培中心教科室,联系人员:刘川、李华;联系电话:5101422。

10、强化学会自身建设。

(1)加强学会制度建设和机构的建设,根据学会章程,鼓励学校教育学会分会积极开展活动和培训,定期搞好区教育学会的年审和法人登记工作,确定赵春光和李华同志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2)定于2009年3月召开*区第二届教育学会*年年会并形成惯例,由教育学会会长或常务副会长进行*年学会工作总结并对09年工作进行安排。

(3)规范学会常规工作:学会及所属各专委会的工作做到年初有工作计划,年终有工作总结,活动有方案、有专题、有信息、有成效;加强学会秘书处工作,秘书处要为学会和专委会活动的开展服好务,组织协调学会各项活动,编制学会简报和学习资料,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向会长或教育局领导请示、汇报,并向师培中心领导通报。

(4)自觉贯彻、落实好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相关精神,修订、完善学会各种规章制度,优化学会奖励机制,加强学风建设,对*区的教研、科研中有较大贡献的专委会或课题,得到教育局认可的各项工作,及时进行奖励,同时在开展各项学术活动,特别是在评审成果、评选先进的工作中坚持公开、透明、公正,抵制学术腐败,

(5)坚持“一刊一网一简报”制度,努力办好《*教育》学刊,注意解决办刊中的实际问题;认真搞好学会月工作简报制度并在区师培中心网站开设“教育学会”专题网页,对学会工作进行专题安排。

(6)提高学会办公人员办公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一刊一网一简报”的信息网络传播和交流作用,加强上下沟通,省内外交流,扩大对外宣传。认真加强与主管部门、基层学会、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建立与兄弟学会、基层组织的合作共赢的合作关系。

四、本年度经费预算和安排:

上一篇:民族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育统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