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范文

时间:2023-11-05 15:44:26

血液制品

血液制品篇1

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事故罪,是指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部门,不依照规定进行检测或者违背其他操作规定,造成危害他人身体健康后果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主要客体是国家对血液、血液制品的管理制度,次要客体是公共卫生。

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于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检测、操作规定。比如《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供血浆者健康检查标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等,从而为血液、血液制品的采集、制作、供应工作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然而,实践中有些单位仍违反检测、操作规定、不仅侵犯了国家对血液、血液制品的管理制度,而且往往会产生危害他人身体健康的严重后果。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本法增设了本罪,有利于抑制这类单位犯罪活动。

本罪侵犯的对象是血液和血液制品。血液是指用于临床的全血、成份血和用于血液制品生产的原料血浆。血液制品,则是特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时,不依照规定进行检测或者违背其他操作规定,造成危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后果。

首先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血站(库)、单采血浆站及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不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检测,主要表现为以下行为:

(1)血站、单采血浆站采集血液、血浆前,未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健康检查标准对供血者、供血浆者进行健康检查和血液化验。

(2)血站、单采血浆站未使用有产品批准文号并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构逐批检定合格的体外诊断试剂进行检测的。

(3)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投料生产前未对原料血浆进行复检,或者使用没有产品批准文号或者未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构逐批检定合格的体外诊断试剂进行复检的,或者将检测不合格的原料血浆投入生产的。

(4)对国家规定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血液、血浆不清除、不及时上报的,或者将检测不合格的血液、血浆向有关单位供应的,或者将经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出厂的。

(5)没有对其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或者让患有传染病、精神病、严重皮肤病、HBsAg阳性、HCV抗体阳性和体表有伤口者从事采供血、成份血制备、血液制品制作、供应等岗位的工作。

其次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采集、供应血液的血站(库)、单采血浆站,违背其他操作规定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血站(库)、单采血浆站采集非划定区域内的供血者、供血浆者或者其他人员血液、血浆的,或者不对供血者、供血浆者进行身份识别,采集冒名顶替者、健康检查不合格或者无《供血证》、《供血浆证》者的血液、血浆的。

(2)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血液、血浆采集技术操作标准和程序、过频过量采集血液、血浆的。

(3)单采血浆站向医疗机构直接供应原料血浆或者擅自采集血液的。

(4)单采血浆站未使用单采血浆机械进行血浆采集的。

(5)血站、单采血浆站未使用合格的一次性采血器材的,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采血器材的。

(6)未按照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包装、储存、运输血液、血浆的。

(7)单采血浆站向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供应原料血浆的。

再次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违背其他操作规定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使用无《单采血浆许可证》的单采血浆站或者未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单采血浆站及其他任何单位供应的原料血浆的,或者擅自采集原料血浆的。

(2)擅自更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

(3)与他人共用产品批准文号的。

(4)其他违背操作规定的行为。

本罪属于实害犯。只有实际上造成了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的后果,才能构成本罪。至于何谓“造成危害他人身体健康后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通常是指由于血液或血液制品的质量问题而致使不特定受血者、使用者正常的生理机能遭受严重损害,或者由于采血器材、医疗器械材料的卫生清洁问题,或采血制血的具体技术、手法问题而导致供血者、受血者等正常的生理机能遭受严重损害。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有权从事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活动的单位,包括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采供血机构,是指采集、储存血液,并向临床或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血的医疗卫生机构,分为血站、单采血浆站和血库。血站、单采血浆站是由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卫生事业单位。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而从事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单位。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表现为过失,即依法从事血液采集、供应或血液制品制作、供应的单位,应当预见到本单位不依照规定进行检测或者违背其他操作规定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后果,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身体健康遭受损害的后果。

二、认定

(一)本罪与非法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罪的界限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1)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只能由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而依法从事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活动的血站(库)、单采血浆站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构成,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而非法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罪的犯罪主体则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单位则不能成为此罪主体。

(2)主观要件不同。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而非法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罪在主观方面则表现为故意。

(3)犯罪形态不同。本罪是实害犯,只有造成危害他人身体健康之后果,才能构成犯罪。而非法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罪则是危险犯,行为人只要实施了非法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即构成犯罪既遂,而不论该行为是否在实际上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4)犯罪客观方面不同。本罪中实施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一系列行为均是合法而为之,只是没有依照规定对血液、血液制品进行检测或者在采集、制作、供应活动中违反其他操作规定。而非法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罪则以行为的非法性为前提。

(二)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限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它与本罪在犯罪主观方面、犯罪的后果等方面,均有相同之处。两罪的主要区别如下:

(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只限于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部门;而重大责任事故罪则为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本罪表现为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过程中未依照规定进行检测或违背了其他操作规定,并造成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后果;而重大责任事故罪由表现为生产、作业活动中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显然,后罪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

(3)客体要件不同。本罪主要侵犯国家对血液、血液制品的采集、供应、制作的管理制度;而重大责任事故罪则主要侵犯国家对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作业的管理规定。可见,后罪涉及的客体范围更加广泛。

三、处罚

血液制品篇2

【关键词】血站 血液 质量管理 模式

血液制品是指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或血细胞组分制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天然或重组的)、红细胞浓缩物等,用于诊断、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1]。血液制品是在临床输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通过将血浆中的有效组分分离出来并用于治疗,较好的解决了全血不易运输和大量长期储存中的问题[2]。血液制品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医疗急救、战伤抢救以及某些特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血液制品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患者的救治效果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血液传播疾病得到越来越多的认识,因此,对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建全完善的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血站在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基层血站缺乏精干的人才队伍,管理较为混乱。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基层血站中严重缺乏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才,管理较为混乱。由于部分血站工作人员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所欠缺,设备较为陈旧,导致对血液原浆的安全性控制上存在不足,进而无法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

2.原料血浆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挑战。当前,我国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血液制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法规架构,在原料血浆控制、生产过程控制、病毒灭活/去除工艺上逐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体系。现阶段我国原料血浆的安全控制所采用的方式,包括不合格献浆员的排查、病原体的血清学初筛和复检,对于防止血源性疾病经血液制品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新的血源性疾病层出不穷,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日益增加,这也给我们的原料血浆安全管理方面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3.部分血站的血液检测设备和检查流程不够严谨。

部分血站的生产设备、检验设备较为落后,甚至有些检验设备的精确度不能满足当前越来越高的需要,不符合新的检测要求,并且在血液制品的生产过程中缺乏严格灭菌的操作流程,且未做微生物学指标的检测。设备档案的管理不完善,导致血站的血液制品质量难以达标。

二 血站加强血液制品质量管理模式研究

1.积极加强血站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体系。要建立由站长亲自领导、各级业务主管共同构成的血液制品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该小组在血液质量管理上要起到关键作用,要对血站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认真听取各部门关于血液制品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对先进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方法进行推广,建立健全完善的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要适当聘请公益人士对血站进行监督,共同提高血站的血液制品的质量和血站的质量管理水平。

2.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流程。要积极引进各种先进设备,构建血站内部信息化管理平台。将血站日常工作信息,包括血源、献血办、供血、检验、成分机采、输血研究等信息,全部集中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以全面了解采血站全部信息,加大了管理的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全站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环节,保证了血液的质量。

3.加强血液质量环节控制。卫生部相继颁布并实施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其中对血液质量是给予相当重视的。

3.1 在血液采集上,要严格按照《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对献血者要进行病史询问、体检和核对。要为献血者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并记录保存。要确保采血区的绝对安全,要对采血区严格执行消毒处理,对采血环境进行监测。采学时要对献血者手臂进行清洗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3.2 在血液检测中,要严格控制血液检测整体流程,确保血液检测质量符合国家要求。应采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血液检测项目和方法。实验前要对实验人员、环境、试剂、设备和质控品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预期的要求。严格按照SOP标准既定的各项检测程序。要确保检测报告应完整、明晰,建立和实施检测报告签发的管理程序,对检测报告的责任人及其职责、检测结果分析、记录、检测结论判定标准和检测报告的时间、方式和内容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

3.3 在储供血方面,要执行按照要求来进行操作,以确保血液质量。血库中安装储血专用冰箱,并使用专用温控系统进行监控监控。血小板保存要使用血小板震荡仪等专用设备。血库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制度和核对制度。供血前做好出库前的血液质量检查,在血液运输过程中要使用专业的运输工具,要保持血液制品所要求的温度,要有温度监视器和报警系统,防止剧烈震荡。保证血液安全送达,以确保临床安全用血。

参 考 文 献

[1]王克义,王惠,孙安堂.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及工艺研究趋势[J].泰山医学院学报.

[2]王国剑.试论如何加强血站质量管理[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3).

血液制品篇3

胡某系一未成年少女,一日因患病到医院接受治疗,医院随即对其做出输血的决定。医院从血库立即调来了胡某所需要的A型血液一千毫升。之后,因病情一直未见好转,胡某又转入另一家医院,这家医院也对胡某输了一千毫升的血液,并且血液是由两个不同的中心血库提供的,可是几个月之后,胡某被查出有艾滋病,系输血所致。于是,胡某便将两家医院告上法庭,要求两家医院共同赔偿其80万元的治疗费及其他费用。

案件审理过程中,两家医院都举证自己在医疗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行事,并不存在过错,但是两家医院却不能举证自己所提供的血液没有问题。

分歧:对两家医院的责任难以划分,意见分歧较大,

一种意见是两家医院承担连带责任;一种意见是两家责任平分且按份承担责任;还有一种意见是将两家中心血库追加为第三人,由四家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评析:

一、出现上述不同观点之原因

之所以出现以上多种意见,是因为我国目前对血液制品方面的立法尚不完善。纵观新老医疗事故条理,以及血液制品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输血致人损害的责任问题规定甚少,使案件审理无法可依。加之各个省市对血液制品的相关规定各不相同,也使得相似案子的判决结果各种各样。

二、责任划分问题重重,如何对策目前,对输血引起的责任划分问题,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从而导致案件的审理进展不顺利,并可能导致案件久审不决。就拿上述案子来说,胡某的艾滋病有可能是在第一家医院治疗时输血所致,也有可能是在第二家医院治疗时输血所致,但是两家医院却不能举证自己的输血行为和患者的损害不存在因果关系。同时,也不能排除两家中心血库在血液的采集和管理方面存在有过失。但是,该案中存在两个法律关系,一个是医院和患者之间存在的医患关系,一个是医院和血库存在的血液制品使用关系;患者和医院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若对两家医院的责任划分不公,对血库责任定性不明,法律的公平性就得不到体现,各方的合法权益都得不到保护。

目前,我国对血液使用前检测检疫的相关立法仍然有待于完善。纵观96年卫生部颁布的血液制品规定当中,关于输血致人损害的规定甚少,只是规定了血库对血液制品的严格检验,并没有规定医院对血液制品的复检,很多的医疗机构在给病人用血前奉行的是“拿来主义”,长此以往,因血液引起的侵权纠纷会越来越多,这样也不利于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同时,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新病毒。但是法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责任划分和认定无法可依,最终受害的还是普通的患者。就拿丙肝的病毒检测来说,我国在1993年才开始规定对丙肝病毒进行检测。那么在1993年之前患者因输血患上丙肝的该怎么办,因输血导致丙肝的受害者该由谁来负责呢?

面对以上的种种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举证责任的划分。目前对诸如丙肝、艾滋病等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研究并不清楚,也就是说作为专家都无法肯定是如何传播的情况下,医疗机构更容易证明不存在必然因果关系,而患者只能证明损害与被告人的输血行为有关,而无法确定被告人的输血行为与患丙肝、艾滋病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必要因果关系。如果固守传统的必要因果关系说,医疗机构更容易证明不存在必要因果关系,只能驳回患者的诉讼请求。这样的分配结果从形式上看是符合我国《证据规定》所确立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但将会使许多受害人得不到法律保护,有悖现代民法追求实质公平正义的理念和保护弱者的价值取向;因此笔者认为医疗机构若想胜诉,不仅要对其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而且还要说明输血行为和患者的损害没有关联,并且这类案件中,当事人只须对损害事实进行举证即可。

2、法律的适用。在无具体规定的前提下,建议适用《民法通则》以及最高院关于民法通则的司法解释,按照一般的原则处理。若是多家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输血的话,且不能举证自己的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不存在因果关系,建议认定为共同侵权,有两家医疗机构承担连带责任。

3、公平原则的适用。若两家医疗机构中一家能够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不存在因果及不存在医疗过错关系的,那么这一家医疗机构可以不承担责任,另一家医疗机构承担全部责任;若两家机构都能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不存在医疗过错关系的,建议适用公平原则对案件进行审理,即按照公平的原则对相关医疗机构的责任进行划分。因为在输血导致人身损害的案件中,受害者的损失往往很大,况且受害者为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医疗机构即使在无过错的情况下也应按照公平原则对受害者做出一定的补偿。

4 、不宜对血库直接认定责任,从合同的相对性来看,血库和患者之间不存在医疗合同关系;因此,血库不宜对血库直接认定责任,但是医院可以另行起诉血库的过失责任。

三、责任定性何去何从

有关对血液制品所引起的责任定性,目前立法方面也是个空白。各个省市的规定也不尽相同。有的省市规定对血液制品适用产品质量法,也就是对血液制品所引起的责任定性为绝对责任;有的省市对血液制品引起的责任定性为过错责任;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对医疗事故明确了过错责任原则。面对这些差别如此较大的责任定性,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应将血液制品所引起的责任定性为有限制的绝对责任,即:无论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都应承担责任,但是可以有例外情况。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受血者处于弱势地位,规定绝对责任更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患者一旦因输血引起其他疾病,可能就是致命的打击。因此,规定绝对责任原则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合法利益,防止一些累诉案件的发生,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次,规定绝对责任原则有利于防范此类案件的再次发生。只有严格规定医疗机构的责任,才能使医疗机构在给病人输血时提高警惕。在输血引起的纠纷当中,医院处于主动地位,患者处于被动地位,规定严格责任更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公平性。

但是,如果医疗机构能够证明输血与患者所得之病无因果关系,或者有证据证明患者所得之病不是因为输血所致,可以不承担责任。这一点可以做为对绝对责任的限制。

四、建议尽快出台关于输血纠纷的相关法律

面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应进早出台关于输血所引起的纠纷的相关立法大致应有以下几点规定

1、完善用血前的检验、检疫制度。为了进一步避免因输血致人损害的案件发生,建议规定医院对血液制品进行复检,尤其是在使用之前做进一步的检验、检疫,从而双重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2、规定责任划分原则,在多家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并且都不能说明自己和患者的损害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划分两家医疗机构的责任,明确责任承担的比例,说明责任承担的方式。

3、统一责任定性,目前各个省份对血液制品所引起的责任定性不一,导致部分相似案件的判决结果在不同省份大相径庭。为了维护司法的统一性,笔者建议统一血液制品责任定性,究竟是过错责任还是严格责任,是否可以适用产品质量法以及何种情况下不予适用严格责任。

血液制品篇4

【关键词】 血液;白细胞;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79-02

输血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补充患者的血液成分,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但随着输血治疗的增多,由输血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受到医生们的重视。通过有效地滤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可以减少因为输入异体的白细胞而造成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可以减少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可以减少病毒性传染疾病的发生等,是提高输血安全性以及输血疗效的重要手段[2]。滤除白细胞血液的质量对输血治疗效果有重要的影响[3]。笔者通过对滤除白细胞血液的质量进行监测,以便为临床提供质量最佳的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本血液中心成分科制备的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80袋。所有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均由采集的400ml血液制备而成,并且所有滤除白细胞血液于采集后24h内制备完成。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一次性滤除白细胞滤器采血袋由山东威高集团有限公司制造;MEK-6318K型全自动细胞分析仪仪由日本光电公司制造;Cobas C111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瑞士ROCHE公司制造pHs-25型pH仪由美国MEDICA公司制造;试剂:双蒸水、10g/L的氯化钠溶液。

1.3 血液质量检测方法 使用血细胞计数仪对滤白前的血液以及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进行血细胞血容量、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含量(Hb)、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以及红细胞脆性的检测。计算滤除白细胞血液的红细胞回收率以及白细胞的残余含量。

在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的保存期末再次进行血液质量的检测,包括:对血液制品的外观进行观察,对容量进行测量,对热原、细菌进行检测,对血液制品中的Na+、K+含量以及pH值进行检测[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所有计量数据以 表示,数据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滤除白细胞前后血液质量 滤除白细胞后,血液中的RBC、Hb、FHb以及红细胞膜的脆性与滤过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2 滤除白细胞血液保存末期的血液质量 在保存末期,滤除白细胞血液的质量均达到血液质量标准的要求[5-6],见表2。

3 讨论

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免疫活性成分,当患者输注异体来源的白细胞后,可能会导致NHFTR的发生,引起HLA同种异体免疫排斥反应等副作用,同时还具有引起嗜RBC病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并且临床上的输血反应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的白细胞所引起。国内外有许多报道,输注滤除白细胞的血液可以有效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目前临床上最为理想的输血方法。为了给临床提供安全的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必须加强滤白细胞血液制备过程的质量控制。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国产白细胞滤器制备的滤白细胞血液完全能够达到国家的血液质量标准,但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血液质量检测方法,以便做到随时对血液制品的质量进行监测。

滤除白细胞血液的质量与从血液采集到血液制备的所有操作均有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能对滤除白细胞血液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必须严格的控制血液制备的整个过程,以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必须建立覆盖整个制备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整个制备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才能够确保为临床提供质量合格的滤除白细胞血液[7]。

综上所述,滤除白细胞可以有效地滤出血液中的白细胞成分,并且不会对血液的质量造成影响,对临床上的输血安全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艳华,马炳杰,梁玉琴,等.去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临床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07,29(3):245-246.

[2] 郭永芳.去除白细胞输血能降低输血反应[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6):741-742.

[3] 李天君,张印则,赵锋,等.血液白细胞去除过滤的质量控制[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1):56-57.

[4]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64-196.

[5]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YY0329-2002),2002:1-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l8469-2001),2001:4-13.

血液制品篇5

关键词:二维码;血液管理;EPCglobal;联动机制;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5)01-00-03

0  引  言

二维码(Two-dimensional code),又称二维条码,它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是所有信息数据的一把钥匙。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可实现的应用十分广泛,如:产品防伪/溯源、广告推送、网站链接[1]。

由于现有血液管理中存在信息不全面,条码存储信息量少,没有细化流通处理过程,血液管理系统的数字化不完善使得献血过程以及存储和调取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等待处理时间过长,存储时分类区别不明显,调取过程系统处理过程复杂,使用中的意外情况发生无后续处理等。

本文主要是说明在当今多数血站和医院使用条码技术中,可以运用到的,可以实现的,既简便又安全的处理模式。本方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针对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相应的处理来避免事故发生。并通过对献血者的跟踪处理起到保护作用。最后,作者想说明对危急事故的应急血液管理的思考。

血液制品的原料是血浆,血液制品就是从血浆中的蛋白质分离提纯制成的[2]。血液制品所存在的问题一直是民众的关心热点,人血或血液制品易携带并传播多种病原体,尤其是感染率高、危害严重的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如若,存储不当引起细菌感染会造成可怕的后果。本文通过对新的管理方案——对血液原浆的细化管理,来达到对血液原浆的管理。

1  血液原浆的细化管理方案

对血液原浆的细化管理既能保证采集过程中的效率又能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且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储存和调取的便利性。同时在供血方的角度下更加卫生安全、高效,在此机制下也能获取受血方的安心。

1.1  血液采集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我国无偿献血占采集血液的百分之八十五,除去在危急时刻手术过程中的亲友紧急献血,多数是由血站运送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如果在无偿献血的过程中,进行数字化的监控,可以达到高效和安全。

所谓的数字化管理,由作者看来,应是如此。首先,献血者在献血前填写报名表后,在登记处领取号牌,号牌上有条码。在验血前,先扫描条码进行身份比对,后将验血结果通过电脑输入到系统中[3]。进入抽血阶段,将扫描器与献血装置进行绑定,当报警器显示血袋已满时,扫描条码,并结束抽血。等待献血者休息完毕后,在令证区域扫描条码,扫描器连接到电子记录器,继续献血证的录入和电脑系统的录入,献血完毕。系统绑定设置如图1所示。

现有的献血模式,是基于验血后出来的验血报告的条码进行登记的,无法与献血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对应,电脑系统的献血信息的打印等都是通过扫描验血报告的条码进行的,并没有全面的数字化管理,也会造成信息不全,无法进行关键信息链接,使得平台没能达到全面化。

图1  绑定设置

1.2  血液制品的储存设想

由于血液制品在存储和调取上容易出现差错,又因为血液制品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存储不当及调取中的差错往往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作者的思想有:

(1)进行血袋的颜色的区分。医院及大型血站往往会有根据血型来用血袋的颜色区分,从这一点上作者表示认同。

(2)实现二维码活码标签全覆盖。

(3)扫描器与血库定位链接,达到需要什么样的血液,就可知道方位,引领位置。

(4)存储过程保持温度平衡并进行杀菌。

(5)血袋包装标识符,根据大小进行改变,起到容量的控制,方便调取。

1.3  血液制品标签设计

血液制品标签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标签样例

2  建立EPCglobal动态信息跟踪网络

EPCglobal 网络是实现自动即时识别和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4]。通过EPCglobal 网络,提高供应链上贸易单元信息的透明度与可视性,以此各机构组织将会更有效运行。通过整合现有信息系统和技术,EPCglobal 网络将提供对全球供应链上贸易单元即时准确自动的识别和跟踪[5,6]。

作者认为利用EPCglobal进行信息集成,可以直接依附在标签表面,也可进行数据后台的绑定,这样可以缩减各个数据库的大小,减少数据冗余,并且能够快速的推广。特别是数据后台的绑定,无须很大的成本,主要是数据表的外键链接,能够简便日常管理,又能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跟踪。此为作者设想的平台。

通过数据库平台进行跟踪。数据库连接,不再手动输入,进行血液分析器的连接、通过血液分析器的IP(Internet Protocol)进行信息跟踪。

血站流程:条码中显示献血者名字以及献血日期→血站平台下的身份信息→住址信息→找到对象人员。

医院流程:院方血库送达时间→调血血站→血站平台下条码信息→血站平台下的身份信息→住址信息→找到对象人员[7]。

2.1  建立数据库管理统计输血中的不良反应类型

由于血液的特殊性,数据库中统计不良反应类型,会加强供血、输血中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包括[8]:发热反应,免疫性反应,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原因:

(1)IgA抗体和IgA同种异型抗体。

(2)过敏体质:患者平时对某些物质过敏(如花粉、牛奶,鸡蛋等),输血浆时也会引起过敏反应。

(3)被动获得性抗体:如供者血清中有青霉素Ab,当输给正在接受青霉索治疗的患者,即引起青霉素Ag-Ab反应导致过敏反应。

(4)有些患者对金属元素如镍过敏(针头)。

建立数据库后,可预防不良反应,扫描条码后进行信息比对时,即输血前应该询问患者过敏史,有过敏史者输血前半小时服抗组织胺药,尽量选用洗涤红细胞制品,不使用有过敏史的献血者血液。

2.2  输血者和供血者的联动机制

EPCglobal网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象名解析服务(Object Name Service,ONS)。ONS是一种全球查询 服务,其主要作用是将EPC标签中EPC编码通过Savant系统(EPC系统的软件支持系统)解析映射到一个或者多个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URI)[9]。通过这些URI,应用程序可以查找贴有RFID 标签物品的详细信息或者访问相应服务。ONS在技术上采用了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的实现原理,实现分层管理、分级分配。ONS主要由根ONS服务器和本地ONS服务器两级组成。

图3  EPC系统工作流程

在血站的血液样本产生后,在化验过程中如若出现血样指标偏离正常范围,会通过EPCglobal网络ONS服务器进行血液制品的标签的内容更改,并通过读取内容获取献血者身份并通知后续事宜[10]。若在受血者受血时出现不良反应,则通过ONS服务器来进行血液制品的更新并复查,通知在献血者信息中进行更新。若血液制品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则进入ONS读取信息并进行配对。由于实现输血者和供血者的联动机制中涉及很多个人信息,所以要双向实体认证:本地ONS 服务器L 和各个ONS 服务器利用共享对称密钥实现相互认证。

2.3  应急情况下的血液管理

由于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大量的血液,且需要进行详细型号分布。特别是在天灾发生时,出事地点没有很高的医疗条件,无法进行血液管理时,方法有:

(1)通过RFID读写器进行写入的条码格式转换,突显血型以及血量。

(2)通过传感器进行温度控量。

(3)通过调血模式的改变:受血者身份及样品→血液分析器→调血平台→(如果献过血)进行本人的血液调配、配对血液调配,(没有)依据成分进行血液调配→补给等级→配送安排。

随着灾点个数的增加,调血的规模将会增大,调血的时间会随着供求量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对于血库的资源的竞争也会增大。实现以上的调血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调血的时间,但是如若出现极度供不应求的情况,调血平台的负荷增大会产生误差,另外运算的时间也是必须考虑,需与实际情况匹配。

3  模拟举例验证

3.1  血液制品EPCglobal模拟

血液制品包装条码如图4所示。

姓名:张倩

性别:女

身份证号:310109199909220XXX

血型:O

时间:2014年5月25日10:24

类型:全血

血液成分:

白细胞 4.37 g/L

红细胞 4.59 T/L

血红蛋白 143 g/L 红细胞比积 43.2%

MCH 31.2 pg

MCHC 320-360 g/L

血小板 142 g/L

中性粒细胞比 48.3%

淋巴细胞比 42.3%

非冷冻失效时间:2014年5月31日10:24

分析器IP:180.168.41.175

跟踪情况:暂无

图4  血液制品包装条码

当一个扫描器读取一个EPC标签的信息时,将其信息就传递给了Savant(神经网络系统)系统。系统然后再在局域网或因特网上利用ONS对象名解析服务找到这个产品信息所存储的位置。ONS给系统指明了存储这个产品的有关信息的位置,通过URI转化成DNS,只在专门的DNS服务器上配置主机到IP地址的映射,因此就能够在系统中找到这个文件,并且将这个文件中的关于这个产品的信息传递过来,从而应用于供应链的管理。

3.2  联动机制测试

献血者信息查询界面如图5所示。

图5  献血者信息查询

血液成分链接受血者查询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血液成分链接受血者查询结果

若有受血者,则献血者的跟踪信息会出现,受血者的跟踪信息也会更新。

4  结  语

本文通过对血液制品的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血液管理提出个人的设计模式。从血液原浆的管理的细化、数字化。在减少人工输入、管理的前提下,建立EPCglobal网络进行数据间的绑定从而实现血液信息的全方位化、实现血液制品更新的联动机制等来保障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并应用数据库技术、ONS进行信息的跟踪处理来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安全。并在此想法下,提出对应急情况下的管理的设想。虽说RFID技术已经在上海等各大城市的血站中使用,但希望全球化的EPC可以形成更信息化、便捷化的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二维码[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32241.htm?fr=aladdin,2014.

[2]王秀凌. RFID技术在血液制品安全问题中的应用分析[J]. 时代经贸,2011 (26):50.

[3]杨乐东. 条码技术在血站的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2(18):186-188.

[4]郭卫锋,李景峰,张来顺. EPC网络中一种可证明安全的ONS查询方案[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3(7): 1620-1624.

. 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2011, 34(3):355-358.

. Computers & Security,2012, 31(8):70-885.

[7]罗锦,李然,曾隽芳. 基于RFID技术的血液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23):168-172.

[8]陈莉. 66例输血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J]. 求医问药,2012,10(8):269-270.

血液制品篇6

【关键词】  黄芪;黄芪甲苷;固相萃取;HPLC-MS/MS

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new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stragaloside Ⅳ in rabbit plasma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 (HPLC-MS/MS).MethodsAstragaloside Ⅳ in plasma samples was enriched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 The resulted samples were further separated by reverse phase chromatography with Agilent SB-C18 column. Multiple reaction mode of MS/MS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astragaloside Ⅳ by internal standard with m/z 807.5627.1 as the selected ion pair.ResultsThe detection limit of astragaloside Ⅳ in plasma samples was 0.1ng/mL, the linear range was 0.5-50.0μg/mL, and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of the method was within the range of 96.3%-104.7%. ConclusionThe proposed metho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ensitivity, good stability and high speed. These propertie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nalytical method for biological sampl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ethod may be used in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astragaloside Ⅳ.KEYWORDS: Radix Astragali; astragaloside Ⅳ; solid phase extracti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 (HPLC-MS/MS)如何

黄芪为中医临床广泛应用的益气中药之一,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固表、脱毒和利尿等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临床所用黄芪药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1]。黄芪甲苷为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含量测定方法主要包括薄层扫描法[2]和以紫外[3]和蒸发光散射[4]为检测方法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黄芪甲苷为紫外末端吸收物质,上述方法虽能用于黄芪药材及制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但灵敏度方面难以满足生物样品中黄芪甲苷的测定要求。本文采用固相萃取法对兔含药血浆中的黄芪甲苷进行富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MS)进行分离测定,旨在建立可用于黄芪甲苷药代动力学及在其他生物样品中含量测定的新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药品与试剂黄芪甲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地高辛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黄芪药材购自陕西省中药材公司,经陕西省药品检验所鉴定为蒙古黄芪。乙腈(色谱纯,美国Fisher公司),水为超纯水(自制),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仪器Agilent 1100系列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系统(含二元梯度泵、在线真空脱气机、自动进样器、柱温箱、电喷雾离子化接口、离子阱质量分析器及Agilent Chemstation 5.2控制软件包)。Alltech公司固相萃取仪;Agilent C18固相萃取柱(500mg,6cc,美国安捷伦公司)。如何

1.3实验动物新西兰大白兔,、各半,体重1.8~2.3kg,由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陕医动字第082018号。

1.4固相萃取柱的活化方法取安捷伦公司C18(500mg,6cc)固相萃取小柱安装于固相萃取仪上,依次用10mL甲醇、20mL超纯水、10mL 600mL/L甲醇溶液洗脱活化。

1.5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5.1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黄芪甲苷对照品5.0mg,置10.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定容稀释至刻度,制备成浓度为0.5mg/mL的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

1.5.2地高辛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地高辛对照品3.0mg,置5.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定容稀释至刻度,制备成浓度为0.6mg/mL的地高辛储备液。

1.5.3黄芪药材的提取称取黄芪药材20.0g,干燥至恒重,粉碎,过40目筛,准确称取药材粉末100.0g,加10倍量甲醇,冷浸过夜,超声提取3次,每次30min,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后制成干膏,研磨成粉,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悬浮,备用。

1.5.4空白血浆样品溶液的制备取兔混合空白血浆0.5mL,加入地高辛对照品溶液10μL,置于2.0mL离心试管中,加入20μL浓度为 10.0mol/L的三氯乙酸溶液,5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通过已活化好的固相萃取小柱,先用3.0mL水洗脱,再用2.0mL甲醇洗脱。收集甲醇洗脱液,40℃氮气吹干,残渣用流动相溶解,0.45μm有机滤膜过滤,冷藏备用。如何

1.5.5含药血浆样品的制备新西兰大白兔3只,12h禁食不禁水,以黄芪甲苷剂量为2.0mg/kg(相当于每公斤4.0g药材)灌胃给予黄芪药材提取液。分别于给药后0、10、30和60min耳缘静脉取血1.5mL,肝素抗凝,离心制备血浆。取血浆0.5mL,加入地高辛对照品溶液 10.0μL,置于2.0mL离心试管中,加入20.0μL浓度为10.0mol/L的三氯乙酸溶液,5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通过已活化好的固相萃取小柱,先用3.0mL水洗脱,再用2.0mL甲醇洗脱。收集甲醇洗脱液,40℃氮气吹干,残渣用流动相溶解,0.45μm有机滤膜过滤,冷藏备用。

1.6分析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SB-C18柱(5μm,4.6mm×150mm);流动相为甲醇-5.0mmol/L乙酸水(75∶25,V∶V);流速为0.8mL/min;柱后 2∶1分流,三分之一流出液进行质谱检测。质谱条件为:电喷雾正离子模式检测;雾化气压力为40.0psi;干燥气温度为325℃,流速为 9.0L/min;黄芪甲苷选择m/z 807.4627.2为离子对,地高辛选择m/z 803.5m/z 785.1为离子对;质量扫描范围为100~1500amu。如何

2结果

2.1专属性和检测限精密吸取兔混合空白血浆0.5mL,按空白血浆样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拟定分析条件下,进样20.0μL,得提取离子流图(图1)。另取兔混合空白血浆3份,每份0.5mL,分别加入10.0μL地高辛对照品溶液和5.0μL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按空白血样样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拟定分析条件下,进样20.0μL,得提取离子流图(图2)。由图1和图2可见,采用多级反应模式,拟定分析条件下,血浆中的其他物质不干扰黄芪甲苷的分析测定。逐级减小空白血浆中地高辛和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的添加量,按空白血浆样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拟定分析条件下测得血浆中黄芪甲苷的检测限为0.1ng/mL(S/N=3)。图1空白血浆供试品溶液黄芪甲苷和地高辛提取离子流图Fig.1 Extract ion chromatogram of astragaloside Ⅳ and digoxin in blank plasma

2.2线性范围取空白血浆8份,每份0.5mL,分别加入适量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使血浆中黄芪甲苷的浓度分别为 50.0,25.0,12.5,5.0、2.5、1.0、0.5和0.05μg/mL,分别加入10μL地高辛对照品溶液,按空白血浆样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拟定分析条件下,分别吸取20μL,进样分析,测定黄芪甲苷和地高辛提取离子流图的峰面积。以两者峰面积的比值为纵坐标,黄芪甲苷的浓度为横坐标,进行回归。结果发现,在0.05~50.0μg/mL范围内,黄芪甲苷和地高辛提取离子流图峰面积的比值与黄芪甲苷的浓度呈非线性关系,但在 0.5~50.0μg/mL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进一步在0.5~50.0μg/mL范围内,将黄芪甲苷和地高辛提取离子流图峰面积的比值与黄芪甲苷的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0.02x+0.16,相关系数r=0.9994,提示血浆中黄芪甲苷的线性范围为0.5~50.0μg/mL。图2 空白血浆加标供试品溶液黄芪甲苷和地高辛提取离子流图Fig.2 Extract ion chromatogram of astragaloside Ⅳ and digoxin in blank plasma with addition of5μL astragaloside Ⅳ and 10μL digoxin standardA:地高辛;B:黄芪甲苷。

2.3回收率如何

2.3.1提取回收率取空白血浆和水各3份,每份0.5mL,分别加入适量的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和10.0μL地高辛对照品溶液,使空白血浆和水中黄芪甲苷的的浓度分别为为1.5、7.5和40μg/mL(高、中、低),按空白血浆样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20.0μL,测定黄芪甲苷含量。分别以血浆和水溶液中黄芪甲苷含量之比计算提取回收率,得高、中、低3个浓度黄芪甲苷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8.4%、101.2%和95.5%,提示黄芪甲苷具有较好的提取回收率。

2.3.2方法回收率分别精密吸取高、中、低3个浓度的空白血浆加标供试品溶液20.0μL,在分析条件下,进样分析,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以测定量与加入量的比值计算方法回收率。结果发现黄芪甲苷的回收率分别为100.2%、96.3%和104.7%,提示方法具有较高的回收率。

2.4精密度实验分别取高、中、低3个浓度的空白血浆加标供试品溶液,在拟定分析条件下,1d内重复进样测定6次,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计算得日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4%、6.7%和2.6%。将上述3个浓度的样品溶液分别在6d内连续测定6次,测定黄芪甲苷含量,计算得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4.8%、6.3%和8.2%,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

2.5稳定性试验

2.5.1冻融稳定性取添加有高、中、低3个浓度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和10.0μL地高辛对照品溶液的空白血浆,在-20℃下冷冻24h,自然解冻后,按照空白血浆样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拟定分析条件下,进样20.0μL,测定黄芪甲苷含量。然后将血浆样品重新冷冻24h,重复试验6次,计算冻融周期对黄芪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6个冻融周期对血浆中黄芪甲苷的测定无显著影响。

2.5.2短期稳定性取添加有高、中、低3个浓度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和10.0μL地高辛对照品溶液的空白血浆,室温下放置2、4、6、8、 10、12和24h后,按空白血浆样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拟定分析条件下,进样分析,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发现,样品在24h范围内稳定性良好。

2.5.3长期稳定性取添加有高、中、低3个浓度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和10.0μL地高辛对照品溶液的空白血浆,在-70℃下冷冻贮存1、2、 4、8周后解冻,按空白血浆样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拟定色谱条件下,进样分析,测定黄芪甲苷含量,计算冷冻保存时间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血浆样品-70℃下冷冻储存8周,对黄芪甲苷的测定无显著影响。如何

2.5.4后期稳定性取添加有高、中、低3个浓度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和10μL地高辛对照品溶液的空白血浆,按空白血浆样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室温下放置2、4、8、12、24和48h后,进样分析,测定黄芪甲苷含量。结果发现,血浆供试品溶液中黄芪甲苷在48h内稳定。

2.6样品测定分别取10、30和60min时间点采集的血浆样品,按含药血浆样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拟定分析条件下,进样20μL,测定黄芪甲苷的浓度,结果表明,3个时间点所得含药血浆中黄芪甲苷的浓度分别为5.2、8.4和7.6μg/mL。

3讨论

黄芪甲苷的紫外吸收较弱,采用紫外检测法进行含量测定时,一般选择203nm,因此具有灵敏度差等不足,难以满足生物样品中黄芪甲苷的测定要求 [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虽然能用于黄芪甲苷的测定,但对于生物样品而言,其灵敏度仍需进一步的提高。质谱法以气态离子为检测对象,检测灵敏度仅与检测对象的离子化程度密切相关,而不受其紫外光吸收性质的限制,在紫外末端吸收物质的测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本文选择质谱法为手段,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

已有文献报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测定黄芪甲苷在兔血浆中的浓度[5],但给药对象为黄芪甲苷单体,且飞行时间质谱一般适用于大分子量物质的分析,对于黄芪甲苷而言,其选择性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本文采用离子阱质谱的多级反应模式即选择离子对法测定血浆样品中的黄芪甲苷。由于该方法同时以准分子离子和二级碎片离子对黄芪甲苷进行定性,因此能有效排除血浆中基质的干扰,从而不仅具有特异性强的特点,而且能有效缩短分析时间,提高灵敏度。综上,本文所建立的兔含药血浆中黄芪甲苷的HPLC-MS/MS测定方法具有快速、稳定和灵敏度高的特点,能用于黄芪甲苷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参考文献】如何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283-284.

\[2\]史宏妍. 薄层扫描法测定当归补血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 \[J\]. 药物鉴定,2010, 19(7):29.

\[3\]林晓莲,林丽君,张尚斌.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黄连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6(1):128-129.

\[4\]QI LW, YU QT, LI P, et 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Radix Astragali through a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six major active isoflavonoids and four main saponins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array and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s \[J\]. J Chromatogr A, 2006, 1134(1-2):162-169.

血液制品篇7

关键词:消肿解毒丸;血竭素;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1―2418―02

肿毒,疗疮发背、乳痈肿痛等症。因进口血竭质量差异极大,故本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主要有效成分血竭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可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岛津Lc―10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DAD检测器。

1.2 试药

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照品(批号0811―9302,供含量测定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Phenomenex Kromasil 100A(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50:50);检测波长:440mm;流速:1.0mL/min;柱温:40℃。

2.2 检测波长的确定

经紫外吸收光谱扫描,结果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照品溶液在440nm处有一最大吸收峰,故确定检测波长为440nm。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照品适量,置棕色量瓶中,加3%磷酸甲醇溶液制成每1mL含血竭素9μg(血竭素重量=血竭素高氯酸盐/1.377)的溶液,即得。

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研细,混匀,精密称定约1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3%磷酸甲醇溶液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3%磷酸甲醇溶液补足减失重量,摇匀,用微孔滤膜(0.45pμm)滤过,即得。

2.5 系统试用性试验

按处方量配制缺血竭药材阴性对照样品,照正文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测定,比较了供试品溶液、血竭素对照品溶液、阴性对照样品液的色谱图,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样品中血竭素峰与其它组分色谱峰能达到基线分离,阴性对照液中色谱峰对测定无干扰(见图1)。

2.6 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吸取血竭素对照品溶液(1mL中含血竭素15.251μg),分别进样2、4、6、8、10、12、14、16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正文所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进样量(μg)为横坐标(x),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Y=2382575.332X+365.036.r=0.99999,结果表明:血竭素在0.0305~0.244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7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血竭素对照品溶液(浓度为15.25μg/mL)10μL,重复进样6次,按正文所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积分值的RSD为0.65%。

2.8 样品溶液稳定性试验精密称取供试品1.0102g,照正文所述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10μL,每间隔一定时间进样,测定,峰面积积分值的RSD为1.56%,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h内基本稳定。

2.9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的消肿解毒丸6份,按正文含量测定方法平行试验,测得血竭素平均含量为0.0863mg/g,RSD为2.48%。

2.10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样品约0.5g,分别精密加入血竭素对照品适量,按正文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供试液,平行试验6份,按正文色谱条件,测定其含量,按下式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2.11 样品测定

本品3批,按正文所述方法测定,计算血竭素的含量,结果分别为0.086mg/g、0.112mg/g、0.113mg,/g。

3 讨论

血竭素不稳定,加少量磷酸使成酸性以增加稳定性和溶解性,在试验操作时应尽量避光操作,并以棕色量瓶放置。

血液制品篇8

2011年12月初,河北省定兴县人何兰香心急如焚,她的儿子――14岁的重度乙型血友病患者杨志鑫,已经连续十几天找不到 “救命药”――凝血酶原复合物了。“他夜里又疼哭了,我跑遍了北京的大医院都找不到这药。医生说,如果再找不到用药,后果不堪设想。”何兰香说。

杨志鑫的遭遇并非个案,根据卫生部及中国血友之家等机构披露的信息,从2011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中旬,中国有23个省份,突然出现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短缺;31家血友病治疗中心里,有25家明确表示已经没有这种药了;而尚有存货的是新疆、甘肃等相对偏远、人口较少的省区。

数以千计的患者,一度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严峻局面。

为应对此次危机,卫生部紧急调拨了约1万支凝血酶原复合物分发到各个血友病治疗中心。12月17日前后,这些药物陆续到达各地,危机暂时得到了缓解。

这或许只是新一轮血液制品短缺的前奏。

短缺之源

血友病为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因血液中缺少某些凝血因子而出现凝血障碍,从而导致经常性出血,靠自身机能难以止血。这种疾病因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而分为不同类型,其中缺乏凝血因子VIII(下称八因子),为甲型血友病,缺乏凝血因子IX(下称九因子),则是乙型血友病。

根据中国国家血友病登记信息管理中心截至2011年12月28日的数据,目前中国已登记的血友病患者为9326人,其中12%为乙型,共1087人。

但实际中的血友病患者远远不止这么多,据中国血友病协作组副组长、上海瑞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学峰介绍,登记确诊的血友病人,只占实际患者的10%左右。根据国际流行病学统计,每10万人中约有10名-20名血友病患者,王学峰据此估算,中国的血友病患者实际人数约为10万人。

这一数字,与中国血友之家会长储玉光的数据大体接近,他估计为6.5万人-13万人之间。

迄今,血友病没有根治的方法。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缺什么,补什么”,也就是甲型血友病人输入八因子,乙型病人输入九因子。同时,目前中国还没有提纯的九因子产品,乙型血友病人只能使用包含了二因子、七因子、九因子、十因子在内的凝血酶原复合物。

所以,对于乙型血友病患者而言,凝血酶原复合物几乎成为唯一的“救命药”。而一旦没有药物,轻则如杨志鑫那样,关节、肌肉等部位疼痛肿胀;重则骨骼变形、肌肉萎缩;而内脏和颅内出血则可能危及生命。

上一次的血友病药品严重短缺,出现在2007年。当时,治疗甲型血友病人的八因子药品在多个省份“断货”,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家对单采血浆行业进行清理整顿,导致血浆供应量下降。

在2011年12月17日,卫生部与中国血友之家的沟通会上,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表示,此次凝血酶原复合物短缺“事发突然”。

卫生部医政司血液处处长申子瑜则分析,短缺的原因多样。这包括近年来由于国家医保政策的改善,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用药量,特别是手术用量的增加有关。凝血酶原复合物有多种临床适应症,除去乙型血友病人的需要,如严重肝病导致的凝血机制紊乱、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的治疗,而在手术大出血的情况下,也可能用到此药。

此外,一个明显的原因是,2011年全国凝血酶原复合物批签发数,比2010年减少了近两成。

目前在中国,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生产商仅三家,分别为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002007.SZ,下称华兰生物)、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002252.SZ,下称上海莱士)及上海新兴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三家企业总批签发凝血酶原复合物22.54万支;而2011年1月-10月,三家总量约为15.67万支,月均减少了约两成。

占到全国凝血酶原复合物总产量70%左右的华兰生物,从2011年8月1日起,其在贵州所拥有的5家单采血浆站被贵州省卫生厅关闭,造成华兰生物采浆量减少约五成。

与此同时,贵州省卫生厅还关闭了其他企业的11家单采血浆站,共造成整个全国采浆量减少约15%。(详见《财经》杂志2011年第22期“血液制品短缺隐忧”)

在三家公司中,批签发减幅最大的为上海莱士。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张屹表示,2011年凝血酶原复合物产量减少的原因之一是公司调整了年度生产计划,另外,虽然该公司的单采血浆站数量虽无减少,但因采浆站所在地的外出打工者增加,原有的献浆员减少,从而导致采浆量减少。

紧急应对

大面积的药物短缺,引起了多方重视。非营利性血友病人组织――中国血友之家,在搜集各地病患及药物供应信息之余,于2011年12月6日发出《乙型血友病患者用药告急》的公开信,同时向卫生部递交凝血酶原复合物短缺的报告。

卫生部的举措也较为迅速,其中血液病研究出身的卫生部部长陈竺“尤为努力”:12月9日,陈竺致电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询问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生产及供应情况;12月10日,陈竺又写信给安康,希望他们能增加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血液制品产量;12月11日,陈竺到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带头献浆400毫升。其他参与献浆的官员包括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国家药监局办公室主任、规划财务司司长颜江瑛等人。而这也是陈竺在2007年6月就任卫生部部长以来,至少第五次带头献血献浆。

此后,卫生部从华兰生物等厂家,紧急调拨了约1万支凝血酶原复合物分发到各个血友病治疗中心。12月17日前后,这些药物陆续到达各地,危机暂时得到了缓解。

近日,何兰香也告诉《财经》记者,她的孩子杨志鑫目前已能得到药物,“每周可以注射一次(凝血酶原复合物)了”。

然而,未来的血液制品供应情况仍难预料。

最大的生产商华兰生物,由于其在贵州的五家血浆站被关停,该公司包括凝血酶原复合物在内的多种血液制品,2012年可能出现全面减产。

“由于原料血浆有90天检疫期,以及6个月-9个月的血液制品生产周期,和批签发等因素,所以这种减产会延后到2012年出现。公司预计,凝血酶原复合物也会不可避免地减产。”华兰生物证券事务代表吕成玉表示。

也有好的消息,中国国内最大的非国有血液制品企业――中国生物制品公司(NASDAQ:CBPO,下称中国生物制品),将在2012年生产包括八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治疗血友病的药物。

“这些药物的临床工作全部完成了,我们最乐观估计2012年一季度,就可获得药监部门的审批,将产品投入市场。”中国生物制品下属子公司山东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东表示。

此外,辉瑞制药(NYSE: PFE)的一种无需血浆为原料的重组九因子药物BENEFIX,也有望在今年正式登陆中国。BENEFIX早在1997年2月即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目前已在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上市。

辉瑞制药中国区企业沟通部负责人席庆告诉《财经》记者,BENEFIX在中国的三期临床试验业已结束,正在向国家药监局申请最后的注册审批。考虑到目前九因子产品供应的紧张状况,辉瑞希望主管部门能加快这一审批程序。

类似的故事,在2007年治疗甲型血友病人的药物八因子产品紧缺时也发生过。当时,拜耳公司(DAX:BAY)的重组八因子药物“拜科奇”,就是通过“绿色通道”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快速审批。

症结未解

整个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前景,短时期内难言乐观。

血液制品主要包括人血白蛋白、各种免疫球蛋白、及八因子、九因子等各种凝血因子产品。医学界公认,在诸多病症方面,血液制品是特效药和救命药。陈竺也将其定性为:“现代医学救治多种疾病的基本的、必需的特殊药品,具有稀缺和不可替代的特性,属于国家战略资源,其生产供应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局。”

在2011年12月25日的演讲中,陈竺坦承,尽管近年来,中国血液制品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强,再没有出现安全质量方面的问题,但血液制品的发展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且面临“严峻的挑战”。

这些存在的问题包括,血浆综合利用率低,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等等。中国目前在产的血液制品企业有24家,只有12家产品总类达到6个以上,最多的仅为11个。其中技术含量较低的人血白蛋白产品,又占到了全部血液制品的75%;而欧、美、日等发达地区,血液制品的生产集中在1家-4家大企业,产量最大的是凝血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各占到了30%。

对于中国血液制品供应来说,更大的问题在于原料血浆的缺乏。

目前,单采血浆是血液制品的唯一原料来源。

2008年至2010年,中国采浆量持续增长,分别为:3131吨、3855吨和4180吨。而2011年的采浆量,由于受贵州大规模关停单采血浆站等事件的影响,出现下滑。其中前三季度,全国采浆2909吨,同比下降约6%,预计全年采浆量不到4000吨。

陈竺引述专家测算称,要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年原料血浆采集量要达到8000吨,而林东等企业人士则认为,可能需要1万吨,这意味着目前至少存在一半的缺口。

对比全球,两家血液制品企业澳大利亚的杰特贝林(CSL Behring)、西班牙的盖立复(Grifols),年采浆量均超过5000吨,远高于目前整个中国的水准;此外,美国百特(Baxter)公司的采浆量,也与中国总采浆量大体相当。

此外,陈竺还表示,社会对献浆工作的误解影响血液制品的供应,“误解认为献浆就等于卖血,卖血就等于贫困,卖血和不光彩是画等号的,甚至认为献浆就会传播感染艾滋病,这些误解影响了公众参与献浆的热情”。

陈竺此番表态中没有明言的是,贵州省大规模关停血浆站事件。关停事件源于贵州省高层的一个重要决策:献血浆形同“卖血”,是贫困的标签,贵州作为全国第二大献浆大省有损全省形象,也不利于该省农民脱贫。而大规模关停“不但有利于提升贵州整体形象”,还可以此为契机,争取扶贫政策的倾斜。

贵州关停血浆站后,国内其他几个献浆大省如广西、江西、安徽等,还纷纷派员到贵州考察其关闭血浆站的经验,一度引起整个血液制品行业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更大担忧。

为促进血液制品行业发展,陈竺此番提出了血液制品的“倍增计划”:即通过增加单采血浆站数量、优化血浆站布局以提高原料血浆的供应量;提高原料血浆综合利用率;建立血液制品的供应、储备、定价和保障机制,推动血液制品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举措,力争“十二五”期间血液制品供应量比“十一五”末增加一倍。

但是“倍增计划”的瓶颈之一在于,根据卫生部2008年3月实施的《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规定,单采血浆站的设置规划审批权归于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这意味着,卫生部无法直接左右单采血浆站的存废。

面对这一障碍,陈竺对《财经》记者表示“要和各省区的领导进行沟通”,他称,已就这一问题写信给一些省份的主要负责人,希冀沟通谅解。

上一篇: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范文 下一篇:施工技术应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