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范文

时间:2023-03-22 09:47:19

血液内科

血液内科范文第1篇

蒋慧女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擅治疾病:儿内常见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白血病等)。

专家门诊时间: 星期三上午

王健民男 上海市长海路174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淋疤瘤等。

万树栋男 上海市长海路174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贫血、疑难血液病、高热待查。

邵念贤女 上海市山东中路145号上海市仁济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诊治,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脊髓瘤及其它肿瘤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及白血病。

欧阳仁荣男 上海市山东中路145号上海市仁济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血液肿瘤系统疾病的诊治,包括各种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梅振武男 上海市闵行区鹤庆路801号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贫血、出血性疾病、血液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王鸿利男 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上海二医大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内科 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血液内科,尤其是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

马伴吟女 上海市枫林路183号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擅治疾病:小儿营养性贫血及白血病。

毛裕芳女 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467号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贫血、再障、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

周喜荣男 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467号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对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障等血液系统疾病及肝癌、胃癌、肠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华南地区

吴云汉男广州市天河区石牌华南快速干线黄埔大道出口广州华侨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贫血、白细胞减少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治。

应诊时间周三上午、周五下午

陈安薇女广州市多宝路63号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在临床工作近30年,救治大量血液专业病例,仅造血系肿瘤达数百例。

林伟男广东广州市东川路口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从事血液病临床与研究3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完成了广东省“八・五”重点攻关项目:异基因者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应用。负责完成了广东省首例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工作。

陈方平男 湖南长沙市湘雅路141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内科主任、教授。长期从事血液病的医、教、研工作,擅长各类血液病。

齐振华 男 湖南长沙市湘雅路141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白血病、单核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性贫血。

周伯通男 湖南长沙市湘雅路141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湘雅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血栓性疾病。

卢汉玻男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中路86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白血病、淋巴瘤、贫血、骨髓移植。

沈泽霜男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中路86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白血病、淋巴疾病、淋巴瘤。

刘庭桢男 湖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获政府特殊津贴。熟悉骨髓细胞学检查及组织化学染色,溶血性贫血的过筛和确诊试验,止血血栓,出血性疾病实验检查。具有解决普通内科和血液病专科疑难、危重病人诊疗能力。

华北地区

乔振华男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白血病研究。

胡亚美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教授,名誉院长。从医近50年,对小儿血癌有独特见解。

刘尔坤女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北大街53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对血液病作过较多的病理分析及随访工作,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恶性组织细胞病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等。

单渊东男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北大街53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血液系统疾患,如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恶性淋巴病、多发性骨髓瘤及血液系统免疫性疾病等,对急性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诊治研究有较高水平。

李蓉生女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北大街53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各类贫血的诊断及治疗。对于红细胞生成素对非肾性贫血的治疗研究达到很高水平,对营养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及其发病机制也有较深入的研究。

西南地区

哈培蓉女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4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血液专科及免疫系统疑难危重病的诊治。

符仁义男华西医大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儿童血液肿瘤性疾病医、教、研二十余年。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功敕女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对血液疾病的诊断、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呼吸、消化、心血管、肾脏、内分泌、风湿免疫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较多的临床经验。

吴谨绪男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37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各种血液病的诊治,特别擅长治疗。

杨崇礼女 华西医大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30年来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对缺铁性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等血液、肿瘤、免疫性疾病的诊治尤为特长。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汪凤兰女 华西医大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政府特殊律贴获得者。有丰富的儿科临床经验,专长儿童血液、肿瘤的诊治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遗传性血液病的基因诊断有效深入的研究,尤其对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取得较好成绩。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和周五下午。

刘祥贵男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对血液病实验诊断有较深的造诣。

东北地区

姜玉珍女 长春市自强街18号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抢救。

孙伟正男 哈尔滨市动力区和平路26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以及原发性血小板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急慢性白血病。

秦兰香女沈阳市沈河区中山路389号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血液肿瘤(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长异常综合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各类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难治性贫血),出血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支病),血栓栓塞性疾病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白昶女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33号辽宁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对血液病及风湿性疾病的诊断特别对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疑难病症的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五上午。

朱娟女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贫血、过敏性紫癜、急慢性白血病的诊治。

西北地区

叶民刚男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擅治疾病:血液疾病。

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星期六上午

张缙鸾女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造血细胞培养,血红蛋白及部分酶的研究。主治血液病诊断与治疗。

冯家麒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血液病、风湿病的治疗,如自体骨髓移植,白血病化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杜小平男西安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擅治疾病: 血液病。

血液内科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血液内科;急诊;脑出血;护理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水土污染、空气污染、固体污染等[1]。这些环境问题都可能诱发血液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癌等。同时,由于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以及不正常的生活习惯,致使脑出血的患者不断增加[2],血液内科的急诊护理作为抢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的一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136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为例,探究优质有效的急诊护理方案。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136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74例。年龄范围在18~79岁,平均41.6岁。其中出血性疾病最多占52.21%(71/136),以脑出血为主,红细胞系统疾病占16.91%(23/136),白血病系统疾病占30.88%(42/136)。1.2急诊护理:对于血液内科急诊的患者,时间是抢救的关键。这就要求医护人员熟练的掌握急诊护理的每一个环节,分工明确,并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即先评估患者的病情,再进行呼吸系统管理、循环系统管理,观察患者的各方面指标并采取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各项护理措施[3]。1.2.1评估病情:当患者进入急救阶段时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首先通过患者的症状初步进行归类,如急性出血、高温发热、贫血等[4]。再依靠家族病史或患者的既往病史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并判断患者所属的疾病类型,如较为常见的脑出血症状,应先对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依据CT检查结果判断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形态等,为之后的治疗提供指导。做到从整体上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2.2呼吸系统管理:呕吐是脑出血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一般呼吸道会被患者的呕吐物堵塞,造成的呼吸不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急救诊治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呼吸的通畅。如患者呼吸道有异物应及时清理,如患者仍在呕吐阶段应将患者的身体侧倾,以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如以上工作进行后患者仍然呼吸受阻,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人工呼吸,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呼吸的顺畅,防治缺氧造成的损伤。1.2.3循环系统管理:脑出血患者的血容量往往不足,医护工作者应检测患者的颈动脉以及桡动脉,当患者的收缩压低于60mmHg时,医护人员感觉不出颈动脉搏动,当患者的收缩压低于80mmHg时,医护人员感觉不出桡动脉搏动。此时应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补充。1.2.4急救成功标准:患者的各生命体征恢复,如心跳正常,呼吸正常,循环系统正常(动脉收缩压高于80mmHg),送往住院部无生命危险。

2结果

通过有效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手段,我院136例急诊患者中118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86.76%,抢救失败18例,病死率为13.24%。死亡18例中,9例为脑出血患者,4例为血友病患者,3例为白血病者,2例为淋巴瘤患者。

3讨论

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的严重后果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疾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很多血液病来势凶猛,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本院遵循急救白金十分钟的标准,利用最高效的护理手段配合及时的救治挽救患者的生命。护理工作者合理的安排站位,及早的进行严密的组织分工,并在抢救过程中有秩序的配合。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呼吸系统管理、循环系统管理,观察患者的各方面指标、采取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各项护理措施等链式并联样的操作,把握急救过程中最宝贵的10min。为了抓住抢救的宝贵时间,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多项措施同时进行,护理工作者由曾经的被动执行医师的安排转变为主动执行各项急救护理工作,以患者的病情为依据,使护理工作有预见性。如患者持续的呼吸不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护理工作者应提前帮助患者开放气道,并打开呼吸机,根据患者病情调节合适的参数,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气管插管。同时另一位护理工作者可以建立静脉通道,并采血化验,同时操作保证护理的高效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在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急救护理时也要注意对症护理、对因护理,在不能明确患者病因的情况下要谨慎护理。对血液内科急诊患者进行及时、正确、优质、有效的护理以及安全迅速的治疗,我院抢救成功率达到86.76%,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病死率,应该受到临床的推广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刘翠云.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研究[J].中外医疗,2010,29(15):60-61.

[2]徐丽珍,廖玲丽.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3):111-117.

[3]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7(19):1758-1759.

[4]马春霞,刘东英.血液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24):205-206.

血液内科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血液内科 临床教学 临床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180-01

内科科学是临床医学中涉及面较广、独立性较强同时也是实践性更强的临床医学学科。而血液病学是指以血液病为中心的学科,其内容常随学科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由于基础医学的发展,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广泛渗入及应用,传统的血液病学有了迅猛的发展,研究范围明显扩大,现主要包括:①临床血液学;②血液细胞形态学和骨髓组织病理学;③血液遗传学;④血液免疫学;⑤血液流变学;⑥造血干细胞移植;⑦输血医学;⑧实验血液学;⑨血液生化学。由于血液疾病常累及血液的多种成分,加之对疾病本质的不断深入了解,近年来有学者建议,可继续将造血系统疾病进一步分为:造血干细胞疾病、红细胞疾病、粒细胞疾病、淋巴/组织细胞疾病和血小板病等,因而为了更好地培养出不但责任心强、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而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德才兼备的医学生,这是血液内科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浅谈血液内科临床培训的体会,以供参考。内科学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临床操作技能熟练掌握之外,最主要的是培B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综合能力,具体包括临床思维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实践操作技能等。

内科是临床教学的主干课程,也是涉及面较广、专业性较强的一门课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质量和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法制教育的普及,使患者的维权意识大大增强。但由于医疗保障、社会环境和医疗发展等同题,使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处于高风险的血液内科科学,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重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即把学员培养成“思考型”人才,使他们养成正确和科学的临床思维是我们临床医学教育工作的核心[1]。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其临床实践技能的提升,既包括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也包括带教老师的方法与技术,二者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应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单独对分管的住院患者询问病史,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和专科检查,提出诊治方案,书写病历,开具医嘱,并亲自参与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如各种有创检查、手术及术后换药、拆线等基础操作技能、基本的医疗工作,在临床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2]。同时带教老师要注重床边教学,查房时以提问的方式、汇报病情的方式以及简要的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理论指导实践,提升实践技能。同时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在尊重患者权利、不侵犯患者利益的同时,要优先保证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在收治病人和手术操作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先选择权[3]。在诊疗操作中,老师要做到在不放眼的同时尽可能的放手,多给学生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得到基本的技能训练,以提高其工作后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实践技能的高低是评价临床医学生培养质量的标志性指标[4]。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是血液内科教学的教育理念也要转变,要由传统的授课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其次是带教老师自身学术水平和对学生的责任感要加强,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柯南特所说: “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代的教师的质量”。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著名专家和学者的学术讲座及手术演示,使学生了解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对科研创新的兴趣。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与创新应该能得到内在的统一[5]。

总之,医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也是一门艺术,医学生能否顺利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带教老师的作用举足轻重。血液内科临床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并将医德医风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愿与各位同仁及学生共同积极探索有特色、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内科临床培养体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又佳,张振方.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和谐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保障[J].中国卫生法制.2007,15(1):32-34.

[2]陈道荣,王丕龙.如何提高实习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9,8(7):823-824.

[3]蔡行健,刘振全,贺祥.从临床硕士生临床实际能力考核看临床能力培养[J].中国医学高等教育,2007,(6):8-9.

[4]张东海.科南特教育思想述评[J].中国大学教学,2005,(1):59-61.

血液内科范文第4篇

1课程设计

1.1授课老师采集临床工作中的典型病案,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将病史、体格检查等信息提前发给医学生,让学生分组课前预习讨论,每组综合意见后由1-2名同学总结发言。

1.2课堂上学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提出可能的诊断意见,提出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并列举出各种可能诊断的依据、需要补充的病史、下一步检查计划。

1.3授课老师总结各组意见,并针对学生提出的检查计划,列出相应的检查结果,让学生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讨论。在此过程中可以应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骨髓制片、染片、阅片的过程,观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过程,观看染色体制作的过程,以及PCR操作过程。

1.4学生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更进一步的诊断意见,并提出诊断该病例的治疗意见。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涉及多个系统、器官,授课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全面、系统地解决患者的所有实际问题,预防各种尚未出现的合并症。

1.5授课老师最后总结学生的诊断、治疗意见,并进行补充。白血病的治疗是长期的过程,授课老师不仅注重首次治疗,而且要让学生有白血病长期、完整治疗的框架。

2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2.1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授课方法学生被动听讲,很难做到课前预习。课前的病例讨论使学生积极准备,勤于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很难出现传统教学中学生打瞌睡的现象。病例分析能使学生很快掌握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形象地掌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点,能圆满达到授课目的。

2.2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内科教学是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结合的重要纽带,也是学生培养临床思维的重要阶段。有些学生较难抓住病例的主要问题,有些学生缺乏整体观念,应用PBL教学法可以帮助授课老师发现学生临床思维中的这些弊病,及时教育疏导,培养医学生如何思考,注意思维的逻辑性,开阔思维空间,把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3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医学生进入大学后多局限于医学知识的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有下降趋势,而目前形势下医患关系复杂,恰当的沟通在医疗活动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课堂中的辩论,学生不仅可以增强表达能力,而且促进思维进一步严谨完善,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4帮助学生复习其他系统疾病

由于个体差异,一种临床表现可以是多种疾病或一种疾病表现为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医学生在刚刚接触疾病时不易作出正确及时的判断,启发学生扩开思路,不要局限于血液系统,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并进行辩论,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巩固各种疾病。

2.5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通过对各种实验室手段的初步介绍,学生可以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的MICM条件,并激发学生进一步的研究兴趣,主动了解各种实验室方法的原理及步骤,为将来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学生有基础关注进一步的研究、治疗进展,快速与国内、国际的先进技术、方法接轨。

2.6提升授课老师的教学技能

授课老师应用PBL教学方法后,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敢于创新,并将临床工作与单纯授课融合起来,使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方法丰富,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

血液内科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抗菌药物;特殊使用;合理用药

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在临床上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和用药的频率相对较高,可能与这两个科室的疾病特点分布有关。因此,通过对我院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2012年1月―8月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和简历表182例的资料进行分许,充分了解我院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使用抗菌药物和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我院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感染的发病率,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即抽取我院在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2012年1月到8月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和简历表182例,其中男127例,女55例,年龄在4―87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诊断、分离病原菌名称、药敏结果和应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疾病诊断结果

血液内科的患者主要疾病有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移植术后等。呼吸内科患者主要的疾病有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发、呼吸衰竭、肺炎支气管扩张双肺胸腔积液。

2.2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182例使用类抗菌的药物主要有碳青酶烯类、多肽类、抗真菌类、氟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其中使用碳青酶烯类92例,多肽类与其他类68例,抗真菌类13例、氟喹诺酮类4例。特殊使用抗菌类药物的使用率详见下表1.

表1:抗菌药物应用率

药品名称 n 应用率% 药品名称 n 应用率%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 48 26.4 利奈唑胺注射液( 斯沃) 4 2.2

去甲万古霉素 39 21.4 注射用替考拉宁( 他格适) 3 1.7

美罗培南( 美平) 32 17.6 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2 1.1

比阿培南 14 7.7 注射用伏立康唑 2 1.1

万古霉素( 稳可信) 10 5.5 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 2 1.1

注射用两性霉素B 9 5.0 头孢替安 1 0.5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海正) 8 4.4 伊曲康唑注射液 1 0.5

注射用替考拉宁( 加立信) 6 3.3 注射用米卡芬净钠( 米开明) 1 0.5

2.3病原学检测率

在182例患者中,有124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查,送检率68%。临床上药敏菌结果的主要来源于痰,其次是血、脑脊液、胸水、分泌物和其他。

2.4病原菌分布

各病原菌分布间下表2.

表2:病原菌分布

病原菌 株数 构成比% 病原菌 株数 构成比%

G-杆菌 G+杆菌

其他G-杆菌 10 10.8 β-溶血性链球菌 1 34.7

铜绿假单胞菌 6 6.5 其他G+球菌 21 22.8

肺炎克雷伯菌 5 5.4 金黄色葡萄球菌 3 3.2

鲍曼复合群不动杆菌 3 3.2 表皮葡萄球菌 1 1.1

大肠埃希菌 1 1.1 屎肠球菌 1 1.1

阴沟杆菌 1 1.1 粪肠球菌 1 1.1

真菌

酵母菌 9 9.7

白色念珠菌 1 1.1

2.5抗菌药物的疗效

所随即抽取的182例患者,痊愈176例,8例死亡。

3.讨论

3.1我院对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管理

从2011年1月开始我院加大对使用特殊类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对特殊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抗菌药。

3.2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

血液内科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主要有碳青酶烯类、糖肽类和唑烷酮类抗生素等。这几类药物在使用中应该注意与血液内科中的感染病原菌。在使用此类药物之前应该注意唑烷酮类抗生素在血液内科中最为常见,但是在我院用于药敏试验中使用较少处于基本上没有,所以可以看出利奈唑胺在血液内科中应该属于对本药和对以往血液内科治疗的经验上而使用的药物。我院呼吸内科患者中应用特殊类抗菌药物主要有碳青酶烯类和糖肽类这两种药物,根据临床检验而得出这两类药物与呼吸内科的感染病原菌相关。对糖肽类抗生素中耐药效果较好的肠球菌属,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药物的抗药性和耐药性,而唑烷酮类抗生素对各类具有耐药性和抗药性的格兰阳性菌都具有抗菌活性。当患者为格兰阳性菌时,通过使用糖肽类药物后基本没有疗效,最后选择使用唑烷酮类抗生素。

3.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

经过我院进行药敏反应过程之后,发现其中帕珠沙星和加替沙星在治疗阶段对人体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在我院中已经将帕珠沙星、加替沙星和一些价格相对于昂贵的莫西沙星纳入到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管理中。

根据我院的所有患者的病历分析,可以得出在对于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在临床中使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该应该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检查,确保在每一个治愈环节,保证这两个科室的用药安全性,全面促进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绍德,莫惠平,莫永生.我院169例“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1,30

[2]蒋燕,刘利,吴雪钗,周倩.血液内科与呼吸内科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182例应用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1,10

血液内科范文第6篇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对策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造血系统问题,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血友病及其他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等。血液内科还为很多非血液病的血液学问题提供治疗,如肿瘤、心肌梗死、脑梗死、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由于血液内科涉及的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症状也各有不同,这就要求血液内科的护理需要专业的知识,但有些护理者并不能熟练的掌握,就导致了护理风险的出现,影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因此对于血液内科护理中的风险隐患进行有效的干预管理,避免护理中的不恰当行为,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成为血液内科护理中极为关键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样本:以我院161位进行血液内科护理的患者为样本,其中男性89例,女性72例,年龄15~88岁。红细胞系统疾病占22.36%(36/161),白血病系统疾病占47.83%(77/161),出血性疾病占18.01%(29/161),其他疾病占11.80%(19/161)。

1.2方法:分析161位进行血液内科护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护理中出现的风险及隐患,包括风险及隐患发生的时间,护理人员采取的补救措施等,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结果

血液内科涉及较广的医疗领域,其护理的操作较为复杂,加之患者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护理时会发生各种不同的问题。下面就对我院血液内科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2.1风险及隐患原因分析

2.1.1护理工作者问题:护理工作者的知识水平与临床经验决定着患者治疗的质量。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护理工作者在突况发生时不知所措。如一案例中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大量出血,由于没有经验不知如何处理,在寻求帮助时耽误了救治时间。沟通不足也是护理工作中经常存在的问题,在护理治疗之前没有详细的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不适与医疗意外的存在,致使在情况发生后患者的情绪激动,造成医疗纠纷。如一案例中因护理工作者没有告知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易出现眩晕等情况,造成患者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晕厥摔倒,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也是存在的问题,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2.1.2医院管理问题:应急措施不完善是医院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风险,如出现紧急的停水断电等情况无法立即解决,在护理过程中仪器的故障也没有专门的备用仪器可以使用。

2.1.3患者问题:如今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危机是血液内科护理中的一大隐患。由于不能充分的信任与理解护理工作者,造成一些细小的问题被放大,无法正常的配合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加之某些血液疾病的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很多患者并不能接受,致使情绪消极,心情烦躁,不配合工作者的护理,为进一步治疗带来难度。

2.2风险及隐患应对策略

2.2.1加强护理工作者的学习:在护理工作者上岗之前就应对其进行全面详细的培训,理论与实践各方面考核通过之后才能进行临床护理。强化护理工作者的风险意识,增加应对紧急问题时的应变能力。选择优秀的护理人员去上级医院学习,并将学习经验分享。加强责任意识,对于在工作中疏忽大意的护理人员应加大惩罚力度。

2.2.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医院应加强护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安排专人负责监督与防护风险的发生。监督人员应经常视察血液内科,及时发现不认真工作,不端正态度,情绪烦躁的护理人员,并对其进行评判教育和相应的惩罚。经常组织培训与考核,确保每一个步骤都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减少护理工作的失误,降低风险的发生。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法律意识。

2.2.3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与引导:护理工作应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接受治疗前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了解患者的病理状况,家庭社会背景,获得患者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为患者讲述成功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摆脱心理负担,对疾病的治愈充满信心。定期组织专家的讲座,为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疾病的护理知识和规避风险的方法,使患者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下接受治疗。

3讨论

血液内科的护理由于其要求高,技术复杂,在操作过程中易出现失误。虽然风险无法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尽可能的减少。面对较为常见的护理工作者的问题,医院管理的问题和患者的问题,根据经验本文总结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如加强护理工作者的学习,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与引导。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望在较大程度上避免风险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7(19):1758-1759.

[2]银辰花.血液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J].护理研究,2010,24(12):3370-3371.

[3]刘朝华,章美华.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6):100-101.

[4]毛沫波.血液科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5):503-505.

血液内科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血液内科;医学生;临床实习

对于医学生来说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学生们将在这个环节中尝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最终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临床实习阶段带给他们感性、理性的认识将是他们今后行医道路中无尽的财富。血液内科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年轻学科,疾病抽象难懂,一直是内科临床实习的难点,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多,是每位带教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现将我科多年积累的一些临床实习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提高学生对血液病的重视

在内科学中血液病学专业性强,发病率较低,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多,实习生对血液病缺乏感性认识,加之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肿瘤的化疗方案繁琐,疾病治疗周期长,实习生对血液系统疾病很容易有望而生畏的心理。很多同学认为自己今后不会从事本专业工作,本能地排斥血液科实习,加之如今就业压力大,考研与临床实习有冲突,导致血液内科临床实习遇冷。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我科在每轮学生入科后安排一次讲座,内容涉及血液科相关常见疾病的发病现状,随着日前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血液科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多,尤其是一些恶性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血液学成为进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目前血液界在内科二级学科中拥有最多的院上。我国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率先应用维A酸和亚砷酸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疗效,开创了诱导分化治疗恶性肿瘤的先河。随着一些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血液病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血液科是一门年轻又充满希望的学科。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探索研究,不断攻克难关。通过讲座向学生们传达血液内科在日益壮大,早已不再是从前的小科室,需要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实践。同时由于血液科与病理、病生、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等多学科联系紧密,带教查房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将考研的知识点穿插其中,从临床到基础,把知识纵向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获得临床知识的同时,又间接起到复习的作用。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会对血液内科的临床实习充满期待与热情。

应用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形式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并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趋势。在临床见习中此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其实在临床实习阶段,PBL教学法仍然可延续应用。带教老师带领实习学生接诊新患者时,共同完成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查阅辅助检查资料后,问题就油然而生了:①最可能的诊断;②需鉴别的诊断;③急需完成的化验检查;④最适宜的治疗;⑤后续需完善的相关检查。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和老师形成两个治疗小组,各自完成病历、下达医嘱,当然实际执行到患者身上的是教师的方案。之后2个治疗小组可以进行交流讨论,此时教师需进行角色转换,对学生诊疗过程中的遗漏和错误进行补充和指正。当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应给予足够重视,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必要时可保留不同想法,待患者的诊断进一步明确后再进行分析探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体验了真正管床医生的心理和思维,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始终牵引着他们,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到血液内科的疾病,在骨穿结果出来之前,患者的诊断可以有多种推测,比如一个三系减少的患者,需要学生考虑到的疾病:①再生障碍性贫血;②白血病;③巨幼细胞性贫血;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⑤免疫系统疾病;⑥重症感染;⑦实体肿瘤的骨髓转移等。这时的交流讨论显得更有意义。而对具体患者,疾病不再抽象,知识不再晦涩,同学们掌握起来会更觉深入浅出。

贯彻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

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有着重要区别,它并不是对传统医学的否定,也不是要完全取代传统医学,而是对传统医学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循证医学强调医疗决策应以最新的系统研究结果为主要依据。而主要的临床依据有3个主要来源:①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②系统性评价;③荟萃分析。循证医学以积极、创新、科学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求学生能够紧跟世界医学发展的前滑动态,主动获取世界范围内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近年来可谓是日新月异,单纯依靠教材与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带教老师在平时的临床诊疗上作中应该向学生渗透一些国内外最新指南的动向和理念,比如白血病每年的NCCN指南、国内的专家解读等。使学生学会运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搜寻最佳的证据,利用便捷的网络搜索,追踪相关的文献资料,南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寻。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把这种核心思想在他们刚踏入临床工作的初期就加以灌输,一定会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加强科室专业特色的临床技能培训

血液内科专业特色就是临床技能。可分为3类:①询问病史、体格检查。②骨髓穿刺和腰椎穿刺技术。③与血液肿瘤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的方式。以急性白血病为例,询问病史注意把握贫血、出血、感染、浸润几大临床症状,家族史、职业环境等接触史都需涵盖,查体要重点掌握浅表淋巴结触诊、胸骨压痛、肝脾触诊等手法。对于骨穿、腰穿技术,带教老师根据具体情况尽量多给每位实习学生练习或参观的机会,带领他们复习适应证、禁忌证,详细讲解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实践机会,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纠正错误及不足之处。每次操作后及时进行总结,并进行考核,使实习生的动手能力切实得到提高。家属因长期心理压力大,情绪亦不稳定,医患沟通比其他科室更有难度。作为带教老师,首先要加强自身医德修养,对患者关心体贴,采集病史时态度和蔼,体格检查时手法轻柔,对于暂不知晓病情的患者注意回避诊断,避免言语刺激,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血液内科范文第8篇

【关键词】肾内科;急性肾衰竭;血液净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17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58-02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血液净化治疗得到广泛应用,并在肾内科治疗中获得了巨大进展,大大降低了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在肾内科中,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病死率非常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了进一步研究肾内科治疗中,血液净化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笔者收集了2010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接受血液净化疗法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研究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了2010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接受血液净化疗法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其中,35例男,25例女,患者年龄在24-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6岁。其中,18例急性鱼胆中毒症,5例挤压综合征,2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10例蜂毒,5例间质性肾炎。将上述患者随即平均分为两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两组患者的病程、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方法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维持体液平衡、积极纠正不可逆影响因素、预防酸中毒以及高钾血症、饮食控制、预防感染等。30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其中,16例患者间歇性透析,平均透析9.7次;6例患者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平均5.4次,3例患者腹膜透析,3例血液灌流,2例间歇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22例患者动静脉临时穿刺,8例患者深静脉置管。与此同时,肝素抗凝,剂量为0.5mg/kg,如果患者出现少量出血,则相应降低剂量。将血泵转速维持在25ml/min-100ml/min之间,24小时置换量维持在1L/kg-105L/kg之间。

1.3疗效判定显效:经过积极治疗,患者血BUN、Scr以及尿量恢复正常;有效:经过积极治疗,患者血BUN、Scr部分恢复,血量恢复正常。无效:经过积极治疗,患者血BUN、Scr以及尿量无改善或死亡。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0数据处理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t检验,P

血液内科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血液内科;微信;实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55-02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由课堂的理论学习引入到病房的临床实践学习的阶段,是专业学习和训练的重要一环,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血液病学是具有显著学科特点的重要临床学科,病种以恶性肿瘤居多,日常生活中接触少,实习生对血液病感性认识缺乏,其内容复杂、抽象、专业性强,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基础学科有密切联系,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依赖实验室检查结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感性、直观的信息少,枯燥、抽象的信息多,学生不容易掌握,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的判读对医学生而言也是难度较大的挑战。骨髓穿刺、骨髓活检、腰椎穿刺和鞘内注射等临床操作技能对血液病诊断和治疗是必须的,实习生需要掌握。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化疗方案复杂、周期长,实习生的实习时间较短,尚未对血液系统疾病进行系统了解便出科,因此,实习生普遍反映实习效果差。

微信,是2011年初腾讯公司推出的专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提供的即时聊天软件,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视频、语音、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支持多人群聊[2]。因此,微信与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融合有以下优势:1)微信软件本身是免费的,科室和学生寝室均可以通过Wi-Fi连接到网络,无需付流量费;2)学生接受度广泛,据统计,2014年9月微信官方宣布用户数量达到4.68亿,河南中医学院实习中微信使用率达100%;3)微信的实时沟通性,适用于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随时随地向教师提问或同学之间讨论,教师可以快速对学生提问进行反馈,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因此,尝试将微信融入血液内科学的实习教学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1 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血液内科实习生管理

为便于实习教学工作,每一批进入血液内科实习的学生,由教学秘书建立微信群,同时邀请临床带教老师加入该微信群,将实习生在血液内科实习期间应遵守的纪律、责任、义务和注意事项通过微信群告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要求,将血液内科实习教学内容安排、需要掌握的疾病、临床技能操作等通过微信平台提前告知学生,做到实习时有的放矢[3]。

2 微信平台与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模式(Case-based Learning , CBL)融合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应用

CBL教学模式是以病例为基础,引入真实的病例来学习,强调以具体病例为导向,实习生为主体,教师来引导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根据血液内科实习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血液内科专业特点,选择常见病和典型病例作为实习教学内容,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确定和预后分析安排教学内容[4]。以血液课内实习生必须掌握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为例,进行CBL教学。

第一步:病房中新就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诊患者,带教老师通过微信平台通知实习生迅速到病房,在教师指导下,选出一名实习生代表对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其他实习生注意观察,发现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补充和点评。对实习生提出要求:1)写出病例,病例通过微信平台上传,带教老师进行点评;2)复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查房时结合病例提问。

第二步:教师根据患者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讲解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实习生提出要求:1)要求实习生通过网络、医学数据库等查阅白血病的新进展,如有疑问,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与同学或老师交流;2)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给出患者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化疗方案和预后,经微信平台上传,带教老师及时通过微信平台予以点评和答疑。CBL教学法把理论知识与真实病例很好地进行融会贯通,学生通过微信平台与教师实时互动,增加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查阅文献资料能力。

3 微信平台与循证医学融合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应用

医学知识每年更新速度约为10%,其半衰期大约为五年。我国医学本科教育是以教科书为蓝本,教科书更新周期为五年,因此,医学生接受的医学知识和理念相对滞后。循证医学强调运用最新证据解决临床问题,在临床工作中,医疗决策要以最新的、客观的医学证据作为基础,结合医师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意愿和经济情况,制订出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接受的医学模式[5]。将循证医学理念融入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医学理念和临床思维方法是必要的。CBL实习教学的第二步,实习生通过微信平台上传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化疗方案和预后,带教老师总结实习生的不足,给出解决方法。

如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实习带教中,学生对白血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理解较好,但是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断、化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掌握较差。带教老师通过微信平台,上传最新版中国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疗指南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疗指南的解读,如果有学生感兴趣,可以在微信平台上传最新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CCN)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让实习生学会根据患者骨髓的形态学(M)、免疫表型(I)、细胞遗传学(C)、分子生物学(M)即MICM结果进行诊断和分型。同时根据初发MICM的结果,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中等和预后差三组,再结合患者意愿和经济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CBL教学中,实习生对治疗掌握欠佳,只了解可以选择针对导致CML发病的BCL/ABL融合基因的靶向药物酪氨酸酶抑制剂,但是对治疗监测、疗效的评价、耐药的监测和耐药后的治疗方案选择均不了解。

通过微信平台上传最新版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疗监测规范让实习生学习,有疑问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或面对面进行答疑。同时在微信平台推荐国际权威的美国血液学年会(ASH)报道的血液学方面新进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微信平台指导学生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等中国数据库和PubMed、Medline、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等国外权威数据库检索文献,搜索循证依据,学习新的诊疗技术,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方法和途径。

4 微信平台在血液内科实习生临床操作技能培训中应用

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依赖骨髓穿刺、骨髓活检、腰椎穿刺和鞘内注射等临床操作技能,其是实习生必须掌握的。在实习生进入血液内科实习时,将这些临床操作技能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和术后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讲授给实习生,将多媒体课件和操作视频上传微信平台供实习生学习。如何将这些临床操作技能实时演示和传授给实习生,使他们有真实体验?病房中准备进行骨髓穿刺、骨髓活检、腰椎穿刺和鞘内注射临床操作前,带教老师提前将临床操作的名称、时间和地点于微信平台,告知实习生[6]。

如进行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实习生在微信平台得到消息,跟随带教老师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术前谈话和签署术前同意书,这个过程学习医患沟通技巧;之后现场观摩带教老师操作,带教老师边操作边讲解,包括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穿刺部位选择、术前洗手、戴口罩和帽子、消毒的步骤、局部麻醉、骨穿针和活检针的使用、进针深度、骨穿和骨髓活检中出现各种情况的应对措施、骨穿后的注意事项等;操作完成后清洗器械时,实习生带上手套,亲身感受骨穿针和活检针如何使用。

多次观摩和学习后,遇到合适的骨髓穿刺患者,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让实习生进行具体操作,通过临床操作过程的观摩和参与,使实习生真正融入血液内科的临床实践,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5 结语

总之,在血液内科的实习生教学中将微信平台与实习生管理、CBL教学、循证医学和临床操作技能相融合,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实时的一对一以及一对多沟通环境,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和病人之间互动的机会,提高了医患沟通和临床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自我更新医学知识能力。当然,微信平台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待在进一步的教学实践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黄传兵.医学教育应重视临床实习[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165-166.

[2]陈正辉.微时代的教育创新初探[J].江苏高教,2014(4):

95-96.

[3]史娟荣,徐宏.移动式辅助平台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巢湖学院学报,2013(3):20-22.

[4]纪家涛,蔡斌,韩庆奇,等.微信及结合案例教学法在泌尿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2):104-105.

[5]唐晓文,李忠敏,葛玲.循证医学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2013(3):308-310.

血液内科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育,医学,继续;医师;在职培训;血液内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是目前医学生毕业后成长为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培养优秀临床医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规范临床医生诊疗思路和提高医疗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其能为刚踏入医疗行业的住院医师打下坚实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基础,为培养临床高层次医生做出重要贡献。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完善,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明确提出逐步建立健全的住院医师规培制度[1]。我国住院医师规培制度目前采用“3+2”2个阶段模式,从而对住院医师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以培训-考核-晋升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住院医师规培的实施,目前已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由于临床各专业的特点不同,规培中住院医师在面对某些专科性强的患者和病种时常感到一片茫然、无从下手。血液系统疾病就具有常隐匿起病、病情进展变化大、症状体征少、实验室检查多,基础理论多和操作技能要求高等特点,使得住院医师普遍感觉掌握和熟悉血液病的难度较大。全国血液内科的教学师资力量和规模相对薄弱也同时制约着住院医师规培的质量。本院血液内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临床专科,也是首批住院医师规培基地之一。本文将分析住院医师在本科规培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争取规培制度在血液内科更好地实施,提高血液专科规培质量。

1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培现状特点

1.1“师生双方”规培积极性不足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及相应激励措施,但住院医师的总体待遇不高,与现实社会的高生活成本严重脱节,有些住院医师甚至在规培后面临二次择业,导致住院医师规培积极性不高。许多住院医师在规培期间忙于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而无暇顾及临床培训,严重影响住院医师规培的质量。科室的带教教师除了带教任务外还要忙碌于繁杂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常使带教教师疲惫不堪无暇顾及带教质量。此外带教薪酬制度的不完善也导致带教教师对规培的积极性不高。师生双方不积极常导致师生沟通少、互不了解的情况发生。各带教教师本身医疗业务和带教能力也存在差异,严重影响规培质量。

1.2教学模式单一化及枯燥化

目前,规培第一阶段多为住院医师各科室轮转学习,第二阶段多为在专科进一步学习。在血液内科由于病种特殊,病房消毒隔离措施要求严格,且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悲观情绪不愿配合床边的教学查房。目前,血液科的带教多为大课式讲解专科知识,辅以床边简单的临床例行查房。由于血液专科较多依赖实验室检查,多为大量化验单的阅读分析,且骨髓细胞形态、细胞免疫、分子生物学等内容抽象且枯燥,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多数住院医师不得要领,容易造成混淆。同时,轮转的住院医师一批换一批,带教教师也疲惫不堪,乏于反复讲述,对住院医师的掌握情况无法全面了解。教学模式单一且枯燥也是影响规培质量的重要原因。

1.3注重病例讲解,缺乏诊疗思路培养

由于血液内科专科性较强,因此,在血液内科轮转的住院医师经常把重点放在经典专科疾病的理论学习上。例如本科经典的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由于这类疾病的临床分类烦琐,治疗手段多样,诊疗指南更新快,往往消耗规培生大量的精力,反而忽略血液专科诊疗思路的培养。而且诊断与鉴别诊断在临床上往往是最难的。比如贫血,血液专科以外许多其他系统的疾病也可以引起贫血,“不怕治不好,就怕想不到”,诊疗思路差的住院医师排除了几个血液专科经典病例后常常无从下手,从而可能导致漏诊或误诊。

1.4考核制度欠完善

规培的考核是衡量住院医师对医学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其直接影响日后的临床诊疗水平,是优质医疗的基本保障。目前,国家还未出台标准的住院医师规培考核制度,缺乏量化的考核标准和监控体系。因此,住院医师的考核主要由所在科室的带教教师给予考核,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化及打感情分,规培生实际掌握水平无法考证。此外,不同带教教师的考核标准差异也无法真实反映规培生的实际情况[2]。

1.5医患沟通培养不足

近年来,医患矛盾加剧,医患的相互不信任及患者家属对医疗知识的欠缺是主要原因之一,这务必要求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以减少医疗纠纷。目前,绝大多数的医疗纠纷多是由医疗“意外”或医疗“并发症”引起;但医疗本身就是不断探索和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一门科学,其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需要临床医生应用医疗知识跟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说明其中存在的风险。而目前住院医师规培中过多的还是医疗“三基”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培训,忽略了医患有效沟通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医务人员常常“吃力不讨好”,引发医疗纠纷。

2改进思考

2.1教学模式创新

互联网大数据是这个时代的创新,医务人员应紧跟时代,推广信息化教学。根据血液专科疾病分类特点,综合典型病例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分析,结合典型的骨髓细胞形态,然后可以通过视频、网络制作规范的视频教学加以推广,以带教教师备注讲解与住院医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辅以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法[3]和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4]等多种方式[5-6]调动住院医师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住院医师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但减轻了带教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大大增加了住院医师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全面掌握血液专科疾病重点、难点,有效完成规培目标。

2.2培养良好的诊疗思路

大多数轮转的住院医师都是非血液专科的住院医师,在本科轮转期间培养良好的诊疗思路,及时发现血液专科疾病是非常重要的[7]。血液病发病率不及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疾病高,容易漏诊或误诊。重视血液门诊轮转的重要性,让规培生“系统化”分析并掌握门诊常见白细胞增高或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常见病的发病原因、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血液专科急症的常规处理方法,通过良好诊疗思路的培训减少漏诊或误诊。

2.3进一步完善规培制度和配套激励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规培质量,首先需建立带教教师准入标准,规范本专科诊疗思路和实践操作标准,以达到规培统一化标准,减少个体差异。同时建立带教教师的定期考核和监管机制以保证师资质量。尽量在带教期间脱离繁杂的临床工作专门负责带教,以保证规培带教质量,实现“一对一”带教[8],相互了解,避免师生脱节。参加规培的住院医师医学基础各异,可根据住院医师的基础水平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完善考核机制[9],实现在第三方参与下的交叉考核,以真正保证规培质量。做好住院医师规培与研究生培养的有效并轨[10],实现无缝衔接,不仅有助于培养高层次水平临床医生,同时有利于临床实践标准的统一,节约医疗培训资源。建立合理的带教教师和规培住院医师薪资待遇制度,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增加带教教师和住院医师日常工作和加班补贴,充分保障带教和工作学习积极性。

2.4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训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往往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其能有效化解医疗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避免医患纠纷。规培过程中住院医师除了加强基本医疗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外还需培养自身表达能力和解说能力,加强对患者心理的解读能力,培养医患沟通技巧,努力让患者及家属理解医疗行为及其风险,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3小结

虽然我国住院医师规培已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如何进一步调动师生积极性,更好地规范规培流程和提高住院医师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和临床应变能力是接下来规培的重要任务。相信通过师生的双方努力一定会更有效地推进住院医师规培进程,培养更高水平的临床医生。

上一篇: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范文 下一篇:工业控制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