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10 23:09:41

血液制品管理

血液制品管理篇1

输血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血液检验的质量直接关系患者的救治效果和医院的医疗质量。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建全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此,我们以ISO-9000 标准的系统管理思想为指导,以WHO《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为基础,试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实施后医院所采用的相应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应对措施进行了探索,就如何建立采血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如下。

1 方法

1.1 全过程程序化 视临床输血工作全过程为一个整体,使工作简明扼要化。

1.1.1 采血输血工作流程 制定系统清晰的工作流程图,使工作人员一目了然自己在整个工作程序中的位置,发现问题时,可依次推断检查出的问题所在。

1.1.2 关键控制点 对每批试剂进行批批鉴定,定期对阴性标本和阳性标本进行抽检,全血和成分血每周各抽取1袋,对各种指标诸如细菌、免疫、理化、生化等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各种原材料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测。定期检测各种冰箱温度,保证血液在储存期的质量问题。做到每个标本完整无遗漏,标签端正粘贴、标识清楚,正确传递储存;实验室检测设施、设备和试剂都有完整严格的质控标准;配发血质控;室内质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的评估和复核;结果的讨论和报告。

1.2 质量体系文件化 质量管理体系的中心环节是文件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其他活动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而展开的。系统化的描述质量管理体系, 是依照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对质量活动的内涵和相互联系进行明确。质量管理体系件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和质量记录。

1.3 质量培训 质量培训是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全方面的职业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和资格培训。

1.3.1 质量意识的培训 血站的核心和生命是质量,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加强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强化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1.3.2 质量管理的培训 即从内容上、地位上和形式上多方面对各岗位员工进行全方位职业培训。强调意识和技术并重,要把培训视为常规工作的一部分,每周至少安排1次(至少1 h)培训,可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也可请各个员工轮流备课重点讲经验,谈体会,形成一种人人参与,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氛围。

1.3.3 知识更新,技能培训 临床输血医学属于边缘学科,与多门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相互交叉。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医疗仪器设备等技术日益更新,随之拓宽了与临床输血相关疾病的检测项目,对检测技术要求和设备使用技术也相应上了台阶,因此,相应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采用输血医学学历教育模式,培训输血医学专业人才;可以以轮转培训模式,培训输血医学全面人才,可以是自学,参加学习班,学术会等国内外进修培训,培养输血医学高科技人才。按照继续教育要求,不同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学时,一定学分的继续教育;依托资格化培训强化知识,依托岗位培训强化技能,切实抓好继续教育,培养输血医学复合型人才。

2 结果

自从本血站建立了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了全站不同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程序化的工作流程,优化了采、供血工作过程,建立良好的公平合理的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保证了采、供血工作高质高效完成,几年来未出现因采、供血产生的差错事故,为全区临床输血提供了可靠的血液制品、血源保障。

3 讨论

输血是现代临床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而血液是一种极易受到污染的复杂液体,因此血液在采、供过程中的血液质量尤为重要,而采、供血工作涉及到临床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免疫血液学、微生物学及医用高分子学等多种学科。为了确保采、供血工作质量的稳定及新技术的顺利开展,就需要提高岗位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强化质量管理意识,才能保证采、供血工作高质、高效完成。

作为血站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工作质量,建立建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为临床输血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制品。

参考文献

[1] 刘海田. 血液制品采集检测技术标准及质量控制实践全书[M].第3 卷. 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2003:1243-1280

[2] 陈羽中,粟美娜,等.采供血一体医院输血科质量控制难点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2004,4:48-49

血液制品管理篇2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720(2009)36-1979-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10年来,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下,我国无偿献血和血液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血液管理法律体系进一步健全;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意识和行动日益增强,在临床用血中我市自愿无偿献血的比例已达到100%,成份输血比例达到97.3%。多年来,采供血机构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设施、规划、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日趋完善,服务体系,服务质量标准日趋完善和加强。质量体质的建立对血液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保证,使血站的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培训,业务人员素质得到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使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有了长足进步,防止了血液的浪费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血站在执行国家质量管理体系中,严格执行《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依据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标准,制定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所需的程序文件。确定了过程之间的顺序和接口关系,确定了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确保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从而实现对整个采供血过程的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实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追溯对产品过程的分析、研究、确认。实施质量控制、实现所策划的要求得到满足。并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达到产品质量要求,保证血液安全。

目前,我国、我市血液管理工作和水平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各医疗单位对血液输注的标准及管理水平和工作进展,患者需求还尚不能满足和平衡,血液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复杂一面。而血液检测的“窗口期”客观存在,艾滋病、梅毒有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的风险,在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这一原则显得非常重要。

为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保证血液质量,确保采供血和临床用血安全,如何做好采供血过程的管理,重点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对血液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保证临床用血和采供血安全是卫生行政部门及血站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充分认识血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确保在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按“献血法”要求在健康人群中选择。在献血前医生要全面掌握体检标准,献血者要仔细阅读健康情况征询表,正确区分不宜献血或暂不宜献血范围,询问献血者既往史和现病史,近期有无发烧、感冒或甲流症状等。减少或避免献血后引起的不良反应或对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1)有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病毒,有吸毒史、同性恋史及多个伴侣,曾患梅毒、淋病或其他性传播疾病的不能献血。

(2)对患有多发病、常见病、传染性疾病和肿瘤的不能献血。

(3)对有感染灶、有过敏性疾病等不宜献血。

(4)妇女月经期或妊娠期,妇女流产未满六个月,哺乳期未满一年的不宜献血。

(5)依据国家卫生部的献血标准中不宜献血和暂不能献血的32项条件执行健康检查。

(6)告知献血者在献血前饮食标准和献血后的注意事项,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一切为了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

为进一步推进自愿无偿献血工作,要通过深入宣传,正确引导,营造无偿献血的社会氛围,完善相关机制和监测措施,提高检测和质量控制技术和系数,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

我站重点做了以下几点:一是坚持质量方针和目标不动摇,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大力弘扬血站的精神文化和发展理念。通过献血者座谈会,临床医院座谈会、联谊会和信息反馈等形势加深了解、支持、协作;以创建实力、诚信、和谐血站为目标,求真务实,创新思维、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高标准打造服务品牌。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为献血者和临床服务质量,提高献血服务措施,严格执行化验、采血和血液制备技术和操作规程,把全面质量管理贯穿于工作每个环节和部位。三是关爱职工,坚持服务标准,建设温馨的献血环境,做到一切为了献血者和用血者安全。

3 加强采供血的质量控制和过程质量管理的体系建设,保证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

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血液安全是采供血机构工作的核心, 《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ISO17025:2003《医疗实验室―一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加强了对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了实验室质量体系,制定了血液产品过程控制程序文件64个,质量管理手册一部,产品作业指导文件43个,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管理和监控。坚持了领导重视原则,贯彻全员参与原则,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坚持培训与考核的原则,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保证采供血工作中体格检查、血液检验、采集、血液制备、贮存、运输质量,使血液产品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在质控状态和可追溯性控制,从而做到对血液安全和产品质量的保证。

由于坚持了对质量管理体系在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实现了定期评审和持续改进,使文件和各个控制环节与实际运行的适宜性、符合性、有效性不断增强,最终达到工作质量标准和检验质量的目的。

4 加强对关键物料的管理,保证血液质量安全

(1)首先要加强对环境、设施、设备、卫材、应急物品的管理和使用,保证在突发事件中做到人、物及时到位,并能顺利展开工作。坚持经常性检查和演练,不留死角和隐患。

(2)加强对库房管理人员的质量标准、操作程序培养,全面掌握关键物料的入库、保管、发放工作标准,通过培训,使管理人员掌握库房管理要素和各类材料的管理要求。

(3)对所有物料按性能要求分类放置,分为A类、B类两种标识:A类为与血液质量直接发生关系的,如采血袋、注射器、机采管路等:B类为间接影响血液质量的物料;如消毒液、棉签、其它医疗用品等。并对重要物料实行计算机控制,严格把好物料验收登记、质控申报、检测、报告发放关。并对重要物料实行分区、分类、分架存放,同时标明合格区(绿色标识)、待检区(黄色标识)、不合格区(红色标识)。防止物料流失或非予期使用和不合格品使用。

(4)严格把好关键物料入库、验收、库存管理、发放使用关。并实行卡片式管理,标明品名、生产批号、有效期和数量。对新购进物料及时申报质控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血液制品管理篇3

【关键词】血液质量;   管理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后,特别是《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颁布实施后,对血液质量的安全与血站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知识的增加强,由输血后引起的传染病法律诉讼越来越多。因此,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命,保证采供血安全,保障血液质量是血站的根本所在,血站该如何确保血液质量,可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保障血液质量。

        1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强化员工质量意识

从思想上让员工了解血液质量的重要性,组织员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邀请输血专家现身说法,来站讲课,并对学习的有效性进行考核,强化质量教育,增强员工对血液质量的责任感。

        2建立质量体系,保证血液质量

        2.1血站从本组织实际出发,根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建立覆盖本组织采供血和相关服务的所有过程的质量体系体系文件,在各相关部门分别建立质量目标[1],确保体系所有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备过程都能符合所需的受控制条件,及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并对质量体系及其执行效果实施监控、测量、分析和改进。

        2.2为保证体系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坚持实行质量监督和质量审核制度,以达到实现质量方针的目的和手段[2]。由质量管理部门召集相关工作人员对本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质量监督、定期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提交质量管理部门进行修正。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已经建立起来的制度和标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和岗位。

        3加强质量信息的管理,注重信息的分析

质量信息是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决策的重要依据。工作中原始数据、试验原始记录、各科数据应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收集、汇总、上报和存档。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并以《血液质量管理内部审核通报》形式反馈全站质量信息。血站应建立健全“血站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血站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软件,对各项业务工作实行网络化管理,用机器管理人。工作中注重对信息数据分析,合理的数据分析可有效提高对血站管理工作效率,提高血液质量。 

        4控制环节质量,确保血液质量

加强对采供血环节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血液质量最重要和关键的一环。

        4.1献血前健康教育: 普及无偿献血、无损健康和血液各种基本知识;向公民告知献血前注意事项如献血前一天,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把手臂特别是肘部采血部位清洗干净;献血当日早餐,吃清淡饮食不吃药、不饮酒,以免alt增高。alt是非特异性指标,它的增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与献血者服用药物、饮酒、运动、疲劳等因素有关

4.1在血液的采集方面: 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gb-18467《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认真做好体检工作。采血环境要温馨、舒适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如按规定进行消毒,每月至少做一次空气细菌培养,进行采血环境监测等。采血时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程。采血所用物品及器械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且采血前必须对与血液直接接触的物品进行质控制,如血袋包括热源、无菌培养和肉眼澄明度的检查。采血前再次对采血所用物品进行核对检查,确保万无一失。血液采集完毕,准确留取试管标本,将热合好的血袋及时放于2 ℃~6 ℃的冰箱内存放,以保证血液质量。

4.2血液质量检验方面: 血液的检验过程是确保血液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检验室建设、人员、操作等须符合《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如血液的检验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安静;有足够空间和充足照明;室温恒定;各功能区划分明确、标识清楚;检验仪器应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操作检验仪器;检验结束,及时维护仪器,并填写仪器使用和维护记录;用于血液检测的试剂,须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合格,按照规定条件运输和储存,在有效期内使用;对于血液检验人员需要具有以下资格:经国家正规检验专业教育,获得相应学历证明;参加全国采供血机构人员二类岗位培训,经考核成绩合格;血液检验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工作中要做到相互监督。

        4.3在成分制备方面: 要求机采室及成分制备间的整体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符合《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相关要求。为提高成分血的制备质量,装备先进的成分分离设备,如血细胞分离机、大容量低温离心机、血小板震荡仪等。相关无菌物品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合格后在有效期内使用。工作人员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各项无菌操作,确保成分制品符合质量要求[3]。

4.4 在储血、供血方面: 血供科要根据临床对血液的需求,及时将采血计划下达到相关科室,科学、合理控制血液库存数量;指导临床科学用血。对于库存血液,也要进行严格的操作与控制以确保血液质量。严格交接班制度,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制度。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发血前做好血液质量检查,在血液运输过程中做好必要的防护,如温度监视系统和报警系统,达到血液制品运输所需的要求,确保血液质量。

总之,影响血液质量的因素很多,这就需要血站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不断加强血站的各项建设,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影响血液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最终确保血液质量安全。参考文献

[1]  甄书麟.输血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药出版社,1994:126149. 

[2]杜晓明,严振有.血站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6):460461.

[3]丘艳.全血成分血质量要求与血液标准化[m].第1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61.

血液制品管理篇4

[关键词] 血液;流动采集;质量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3-0124-02

Introduction to strengthen blood flow collection of qual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ZHU Minxia ZHENG Jianxun MAO Wangqing LV Hao

Department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Science Education, Quzhou City Center of Blood in Zhejiang Province, Quzhou 324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blood donor and clinical transfusion, enhance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blood-collection by establishing the blood bank management system. Methods Enhance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blood-collec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nagement Regulation of Blood Bank" and Quali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Blood Bank". Results Procedures of blood-collection conduct was safe and ordered. Conclusion Enhancement of qual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blood-collection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the donors and provide qualified blood and blood products for clinical usage.

[Key words] Blood; Flow collection;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已十余年,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2000年底,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的统计表明,全国已有49个城市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1]。自2002年开始,衢州市临床用血已100%来自无偿献血,目前所采集的血液93%是在流动采血车和献血屋完成的。为确保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衢州市中心血站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对血液采集的整个流程进行控制,依据《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逐步完善了流动采血车和献血屋血液采集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现报道如下。

1 采血工作人员与采血时间的合理安排

衢州市中心血站共设有5处采血点,分别是南湖广场爱心献血屋、巨化爱心献血屋、沃尔玛广场的1号流动采血车、血站采血大厅和常山影剧院或龙游福泰隆广场的2号流动采血车。为保证血液采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每处采血点均配备有体检医生、初筛人员和采血者。为方便市民献血和扩大献血队伍,依据人流量的不同,不同的采血点有不同的采血时间(巨化爱心献血屋工作时间为9:00~17:00,血站采血大厅为8:00~17:30)。到了夏季,天气炎热,很多市民通常白天宅在家里,晚上外出活动。衢州市中心血站又以此为契机,在三处采血点开设夏令时和冬令时的工作时间(常山或龙游:夏季14:00~19:30,冬季10:00~16:00;南湖广场和沃尔玛广场:夏季15:00~21:00,冬季10:00~16:00)。采血工作人员与采血时间的合理安排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保障血液的采集量。

2 工艺卫生检测的质量管理

为防止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保障献血者身体健康和血液质量,建立和实施《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工作人员每天工作前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和操作台面;每天更换采血椅套;每天工作结束后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拖地面并保持物体表面、操作台面的清洁,用紫外线灯照射空气消毒1 h。质管科教科每个月对采血环境和储血冰箱进行空气细菌培养、每半年对紫外线灯进行紫外线强度检测[2]。

为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建立和实施《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坚持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处理的原则。为有效防止采血环境的交叉感染,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采血所使用的一次性敷料、物品以及采血后医疗垃圾应分类分区存放[3]。医疗垃圾按照类别分别放置于黄色的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容器内,经高压消毒毁形处理后,存放在利器周转箱内,由有资质的污物处理中心集中处置。生活垃圾放置于黑色垃圾袋内,由消毒员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处置。质管科教科每个月对高压消毒的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检测,以保证消毒安全有效。

3 采血用原辅材料的质量管理

建立和实施《物料控制程序》及《仓库管理制度》。采血用原辅材料的入库必须履行验收入库手续,做到待检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分开存放。库房内必须保持整洁,做到通风、防潮、防盗、防火、防鼠、防变质、防虫蛀、防污染等,确保物资完整无损。质管科教科对新进原辅材料进行进货验收抽检,填写“原辅材料进货验收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可放行使用。

建立和实施《仪器设备控制程序》及《确认控制程序》。工作人员每天工作前检查采血相关器具(如血压计、电子采血秤、热合机等)运行是否正常。衢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每半年对血压计进行校准,每年对电子采血秤进行校准,合格者方可投入使用。采血前工作人员应认真检查血袋的外包装、批号、容量等,发现异常不得使用。检验试剂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有生产单位、批准文号并查看有效期。

为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确保献血者和工作人员安全,建立和实施《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原则(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消毒用的2%碘酊、75%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两次,消毒液容器每周高压消毒一次。无菌棉签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 h。每个月检查急救药品,核对药品数量和有效期,并记录和签名。测定血红蛋白比重的硫酸铜应用液20℃时男为1.0520,女为1.0500,由质管科教科配制,并每周对硫酸铜应用液进行校准[4]。

4 采血前、中、后的质量管理

在献血宣传工作中,建立和实施《献血者招募控制程序》。工作人员着装规范,有良好的仪容仪表;发放宣传资料,传播无偿献血理念。通过电视、报刊、广播、座谈、参观等不同方式,对不同层次社会人员讲解血液生理知识、无偿献血知识及政策,使其认同无偿献血并参与其中;设立血站开放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观血站,了解无偿献血;保持献血环境整洁舒适,各种宣传物品摆放整齐,场所布置简洁、美观,给献血者营造温馨的献血环境;通过媒体报道无偿献血中的感人事迹,创造献血光荣的社会氛围等等。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热情接待每一位献血者。对献血者要求出示身份证明,以防冒名顶替献血。筛选献血者,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接受过培训的医师依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和评估,保证不影响献血者健康以及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体检医生严格按照《体检操作规程》对献血者进行征询与体检,确保献血者和受血者健康。初筛人员严格按照《初筛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进行指尖采血,检测Hb、ALT、HBsAg、血型。健康征询和健康检查完成后,献血者在健康征询表上签名,检查者做出是否献血的判断并签名或盖签名章。

建立和实施《血液采集管理程序》,对血液采集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其符合相应的质量要求,保证献血者安全。做好采血者的手部清洁消毒是防止交叉污染的重要手段。工作人员每采集一份血液前必须洗手或用消毒湿巾擦拭。质管科教科每个月对采血工作人员进行手指细菌的抽检工作。采血时工作人员按照《采血操作规程》进行血液采集。采血时做到准确、快速穿刺,减少献血者的痛苦。如穿刺失败,应征得献血者同意后再进行第二次穿刺。如因流速缓慢,血液采集时间较长,应询问献血者是否愿意继续下去。献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献血者的情况,主动与其沟通交流,避免献血者因情绪紧张而诱发献血反应。采血过程中严格按照《采血贴签操作规程》,对血液预分配标签进行核对和贴签。采血结束后,再次核查献血者姓名、身份证、血袋、血液标本和相关记录,确保准确无误,并按照《标本留样操作规程》要求,正确留取血液标本,保证标本来源于相对应的血液。

建立和实施《献血服务规范》,做好献血后的服务工作以稳定献血人群及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采血结束后及时为献血者扎上止血绷带,将献血者安排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休息并告知献血后的注意事项。每个采血工作场所均配备有献血不良反应的急救用品(血压计、听诊器、供氧设备、注射器)和急救药品(50%GS、利多卡因、阿托品、肾上腺素、10%葡萄糖酸钙等),如遇献血不良反应可由工作现场经过培训的医师进行处理。献血管理科按《服务满意度测量控制程序》每季度对献血者进行一次服务满意度调查汇总。

5 血液储存及运输质量管理

建立和实施《血液贮存操作规程》和《血液运输操作规程》。贮存血液的冰箱应运行可靠,温度均衡,有温度记录装置和报警装置。采血工作人员应将采集好的血液及时放入2~6℃的贮血冰箱,质管科教科每周一次对贮存血液的冰箱进行检测,确保血液始终在正确的条件下保存。按《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新鲜冰冻血浆需在全血采集后6 h(全血保养液为ACD)或8 h(全血保养液为CPD、CPDA)内制备完成[5],为保证新鲜冰冻血浆等血液有效成分的制备,各采血场所采集的血液需保证在血液采集后6~8 h内由驾驶员按照血液运输要求带回血站交给成分制备人员制备。为确保血液在完整的冷链中运输,使血液从采集直至发放到医院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内,对血液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贮存温度进行监控。建立和保存血液运输记录。

血液采集是保障血液供应的基础,做好血液采集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是保证献血者与用血者身体健康、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保证血液采集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葛丕. 我国血液采集模式的评价[J]. 中国卫生资源,2003,6(6):275.

[2] 何小红,欧阳玲,陈汝光,等. 流动献血车血液采集的质量管理[J]. 中国输血杂志,2002,15(4):285.

[3] 朱梦伟. 浅谈流动采血车血液采集的质量管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34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2001:2.

血液制品管理篇5

【关键词】血液中心;机采室: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1],机采室作为血液中心的成分采集科室,承担着机器采集血小板的重任,机采血小板是用血细胞分离机将献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提取出来其余成分回输给献血者的一种采血方法,是对人体的侵入性操作技术,并且采集时间长,体外循环血容量大,存在医院感染的风险,所以,为保证献血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血液产品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中心及科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血液中心采取了如下措施对机采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管理:

1领导重视,建立和健全三级管理组织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心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任组长,业务付主任任付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中心内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等具体事务)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室主任、小组长和质量监督管理员组成)三级管理组织,建立和健全了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考核指标,并认真督导执行、落实。明确了各级各类人员的院感职责,强化了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刻认识到医院感染预防、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在采血工作中的重要性。

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培训

中心和科室定期对科内工作人员(含保洁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预案》及中心级文件、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科室工作文件等中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内容并考核,对新分配、实习、进修人员做好岗前培训,通过培训使全科人员熟练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管理技能,将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具体落实到科室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人,通过培训使科室每人人时刻提醒自己应严格执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的各项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措施,严格遵守《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操作规程,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防止因消毒隔离环节质量不到位而引发的医院感染事件发生,进行自身防护知识培训并严格检查考核,以增强职业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3层层监督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卫生部定期进行督导检查;ISO9000定期进行外部审核;省、市、区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定期及不定期检查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及措施执行情况;中心每年进行内部审核;医院感染管理科及业务科经常进行业务查房,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持续监控;中心质量管理科每月进行工艺卫生抽样检查工作人员手指、献血员穿刺部位、采血室空气细菌培养、消毒液浓度测试等检查;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进行自查;将检查结果及时向科室反馈并提出合理建议,科室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和改进措施,使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有效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使中心机采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4过程管理和环节管理

机采室是窗口科室,工作涵盖了从接待献血员到献血员献血结束后离开的整个过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始终,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有疏漏不仅影响献血员、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血液安全。所以在保证献血员安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管理:

4.1机采接待大厅内设置相对独立的空间供献血员填表和进行健康征询,每个空间均放置保密性弃血温馨提示,献血员登记表中的健康征询中列出了输血相关传染病,通过工作人员指导献血者填表向献血者宣传和提供输血传染疾病的相关知识,给献血者提供一个自检不合格主动退出献血或延期献血的机会。

4.2微机查询有阳性献血记录的献血者被淘汰。

4.3依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健康检查,不合格者被延期或淘汰。

4.4进行快速检测筛查项目指标,依据检测结果指导献血者献血、延期献血或者不参加献血。

4.5告知献血者保密性弃血制度,如献血者献血后认为自己的血液不安全,可打电话告知血液中心,将血液进行保密废弃。若有需进行信息屏蔽的献血者,立即上报业务科。

4.6 机采室初筛检验岗和采血岗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岗位,针对两个岗位的工作性质,科室制定了与医院感染控制相应的制度、职责和操作规程如《设备、物料管理制度》《安全弃置及销毁所有用过的一次性成分分离管路程序》《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采血操作规程》《机采血小板操作规程》《消毒与清洁计划》《职业暴露预防措施》等。对关键控制点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4.6.1使用一次性塑料采血袋和机采血小板耗材要由生产商提供符合相关法律的资质、并由质管科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4.6.2在采血前要仔细检查血袋有效期,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旦发现采血袋有漏液、渗出、破袋,应禁止使用。确保及时、有效的对不合格品识别并隔离,对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和控制,防止不合格血液制品及各种物料误用。检查所领取各类检测试剂、血小板耗材,如发现包装有破损、渗漏、浑浊、霉变、不在有效期内、保存液浑浊有异物、护针帽脱落、管路有折叠、针头有倒钩、弯曲,应立即用红笔在不合格品上打“”;因耗材质量或献血者血管问题引起血液无法回输,导致不合格血液,在报废血袋上打“”。将不合格品应放入不合格品处,进行隔离。将不合格试剂、血小板耗材报告科室质量监督员、科室负责人;不合格血小板耗材须填写报损记录单,不合格血液单独交接;由科负责人及时向质管科汇报情况,并将不合格品退还器材科。

4.6.3确保安全废弃及销毁医疗废物: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放入密封利器盒内,注射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试纸、初筛标本管、血型测试板、转氨酶检测试纸及绵签等装入特殊垃圾袋内并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损伤性和感染性废物)。将全血袋和机采血小板耗材上的针头热合下来,放入密封利器盒内。使用完毕的机采血小板耗材及棉签装入指定区域暂时储存点的特殊垃圾袋内(注意放置医疗废物时不超过医疗垃圾桶容量的3/4),时间不超过24小时,确保避免复用、污染。

4.6.4工作结束后与后勤保障科工作人员双方交接医疗废物并在一次性医疗废物登记本(含登记时间、医疗废物品种、数量、重量、交接双方签名等)上签字确认。

4.7采血过程:采血人员着整洁、卫生工作服,戴口帽,手指不得带戒指等物、换工作鞋后方可进入采血室。采血人员需用肥皂流水洗手臂指甲,双手在有效消毒液中浸泡三分钟,并用有效消毒液浸泡小毛巾擦拭工作台,洗净后放于工作台上随时擦手。戴手套采血,每采1人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或消毒毛巾擦手,

4.7.1采血前对献血员的穿刺部位的消毒:用2%碘酒进行两次穿刺部位消毒,直径为10×10cm,待干后用75%酒精脱碘,严格采用无菌操作技术迅速穿刺,针眼处覆盖无菌纱布或止血贴。

4.7.2采血中因耗材原因导致的漏血报警及漏血时立即终止采血,确保献血者安全,做好工作人员自我防护并按要求消毒和处理漏血,及时及向科室质量监督员及负责人汇报、通知器材设备科和厂家工程师进行处理。

4.7.3工作结束后,用有效消毒液擦拭工作台面,有效消毒液拖地板, 初筛检验区域及采血区域用三氧机3小时/天进行照射消毒,将特殊垃圾进行分类包装,交后勤保障科处理,双方签字。做好各项工作记录。

4.8职业暴露预防措施: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工作指导原则:对涉及的人员(检验人员、采血护士),易发生环节(抽取初筛血、采集、热合血液人员)、预防措施(1工作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消毒。2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飞溅,工作人员应戴口帽。3工作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4工作人员在进行穿刺等侵袭性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5使用后的针头等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等锐器。)、处理方法(1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和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4工作人员所在科室立即将情况报医源感染控制室,医源感染控制室立即会同质管科和疾病控制中心对阳性血液的病毒种类及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并给予随访和咨询)、处理依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工作指导原则)、登记和处理(对整个情况进行登记。内容包括:1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2刺伤的方式、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3病毒的分类和载量水平4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等)。

5体会

血液中心按照卫生部规范的要求,通过建立和健全机采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对医院感染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坚持以管理为手段、监测为基础、控制为目标,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可持续发展[2],我中心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以及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层层有效的监管,使得机采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未发生过医院感染病例,也说明了制度健全,管理有效、措施得力。所以认真做好机采室科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能够有效地保证献血员、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血液安全。同血液安全一样,医院感染管理是采供血机构业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和永恒主题,必须常抓不懈,各部门各环节共同努力,才能确保献血员安全和血液产品质量【3】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M]. 2006 ,7,6第一章总则第二条

[2]庞则娟 .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手册的应用[J].右江医学,2011,39(2):229-230

血液制品管理篇6

1.1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法律法规依据

2012年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00年实施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实施的《上海市献血条例》等国家、地方颁布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1.2硬件基本要求

普通计算机、服务器、网络交换机、EP-SONLQ300K打印机、条形码打印机、条形码扫描器等。

1.3软件基本要求

WindowsXP或Windows2000操作系统,相关软件包括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检验信息(LIS)管理系统、医生工作站管理系统、护士工作站管理系统、全自动血型仪专用联网系统等。

2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及应用

我院输血信息管理系统除了常规的血液制品入库、出库,交叉配血管理外,我们还完善了以下多项功能,并逐步应用于临床工作,得到了本院医护人员和同行的认可。

2.1完善各项预警功能

1)增加血液制品过期预提醒功能。工作人员登陆到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后,红细胞悬液于过期前10d、血浆类制品于过期前30d自动跳出信息显示在“提醒栏”进行报警。提醒栏显示相关血液制品成分、失效日期等信息。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相关信息,优先将这类血制品发给需要的患者,避免血液制品过期浪费造成的人为报损事故。2)完善血型不符的预警功能。当患者的血型检验结果与历史检验信息不符或发出供受者不同血型的血液制品时,计算机自动匹配搜索后发出预警信息,预警栏显示当前血型结果与历史不符或当前血液制品与患者血型不符,提醒工作人员查找血型不符原因,防止可能造成重大医疗事故。3)完善稀有血型、特殊血液制品的预警功能。工作人员检测到RhD阴性、亚型等稀有血型或患者必须输注洗涤红细胞等特殊血液制品后,计算机自动将输血科确认的信息发送到病区护士站,以利于医护人员及时与输血科沟通,调整安排患者用血,保障患者用血安全。4)完善缺血信息的预警。由于采供血单位的血源供给会产生偏型而导致血液紧张,因此输血科遇到血液库存达到紧急库存时,会通知病区择期手术患者缺血,暂停其手术安排。以往我科都是电话通知病区护士站,现在可以按照备血信息检索到相关患者信息后,直接向相应患者护士站发送缺血预警消息。护士收到该缺血消息后,点击确认按键,即可打印出该预警信息,以利于在血源紧张时期,动员家属互助献血。5)增加发血前患者输血相关检验信息提醒功能。工作人员发放血液制品时,在计算机操作界面上会自动跳出患者抗体筛查结果、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结果等输血相关检验信息,提醒发血人员发出的血液制品必须参考患者输血相关检验指标,保证患者输血安全。6)增加血袋未回收、患者超量用血提醒功能。病区如有输完血后的废血袋在血制品出库后<24h未送至输血科回收或患者实际用血量超过办理用血证明的量,护士站工作电脑会每隔30min收到该提醒信息。提醒护士及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或督促患者补办用血证明。

2.2发血前增加合理用血审核功能

输血信息系统从LIS中调取患者最新与输血相关的各项检验结果,如血常规部分项目、凝血项目、各种病原学指标等,汇总显示在一个版面上,发血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结合电子病历信息,作出是否合理用血的判断,利于输血科做好输血前监管工作。

2.3出库血袋上增加黏贴患者姓名、血型等信息帖

输血科工作人员在发血时除了打印发血单外,还同时打印患者信息标贴,将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等基本信息显示在信息帖上。发血者将该信息帖黏贴在每袋血制品反面,以利于护士取血时和输血时的核对,减少血制品出库后人为造成的输血事故。

2.4增加临床会诊信息功能

患者经过输血科医师会诊后,信息系统可以将患者输血相关检验指标和会诊意见、用血申请结合到一张会诊单上,最后可以将全部信息打印在一张会诊单上。改变了输血科原来手工填写会诊单格式不统一的模式,使现在的会诊记录更加完善和清晰。

2.5增加血液调剂功能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在上级部门的核准下,可以调剂血液。我院信息系统增加了血液调拨出入库功能,避免血液制品过期浪费,紧急用血时用血单位之间也可互相调剂。血液调剂实行电子信息化后,提高了原来手工记录的工作效率,只需要在菜单下用条形码扫描器扫描血袋条形码即可实现出入库。

2.6增加临床用血监管功能

在用血监管栏中新增多项统计信息,如人均备血量、人均用血量、成分输血率等多种用血监管信息,利于对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监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完善各项统计功能后,我科将此类相关信息直接公示在院内,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血提供警示信息。

3讨论

输血科的主要任务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同时输血科也是连接医院、患者、血站的纽带和桥梁[6]。作为输血科工作人员,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科学有效管理临床输血相关工作,才能保证输血的安全。我们通过对输血关键环节及过程的质量控制及使用的准确性、适用性和时效性等,将输血信息管理转换为安全输血实践的手段,从而实现输血管理标准化。

本科室完善后的信息管理系统最大的优点:1)具有多方面的预警功能,保障患者用血安全。不仅有对本科室多项工作的预警,如血液制品过期预警、血型不符的预警、发血前患者输血相关检验信息的预警,而且还有针对临床科室的各项预警,如稀有血型、特殊血液制品的预警、缺血信息的预警、血袋未回收、超量用血的预警。临床科室的预警信息在点击计算机相关页面的确认按键后可以自动打印出该预警信息,进一步增强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加强了临床输血安全。目前国内许多医院的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仅为本科室的日常工作设计,没有联系到临床各病区的输血相关工作,忽略了输血安全[7,8]。我科完善后的信息管理系统就避免了这一问题,与临床医护工作站紧密联系起来,全方位的为患者输血安全考虑。2)改变了大量繁琐的手工记录方式,实现现代化操作。最初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仅停留在血液制品出入库、交叉配血等,许多项目需要输血科工作人员手工记录,如会诊记录、工作报表等。完善后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科室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性,使工作人员从繁杂的手工书写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各项输血相关检验操作、临床输血疗效等工作中。3)具有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监管功能。完善后的信息管理软件在原有简单工作量和费用统计基础上,增加了多项对临床医师用血评价指标的统计数据,如成分输血率、人均备血率、人均用血率等。输血科可以将该原始数据直接在医院公示,进一步增强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观念,杜绝不合理用血。一套系统、完善、规范和准确的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将为临床输血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9]。

尽管我科的信息管理系统得到了较大的完善,但还存在着一定缺陷。首先,我科的信息管理系统还未与手术信息系统、医生工作系统实现真正的合并联网,只能在各个系统中分别查询相关信息。如果实现全方位联网,我科可以进一步统计各台手术前、中、后的患者用血量,单病种的用血量等多项输血相关信息,从而制定不同病种的临床输血指导路径。其次,我科的信息管理系统还未与采供血机构联网。有资料显示,我国有42.25%的采供血机构与全部用血单位实现了联网,有1.69%与用血单位实现了部分联网,目前已联网的用血单位数量超过2302个,中南地区采供血机构与用血单位间的联网率高于全国水平[10]。输血科如果与采供血机构联网,将进一步开发血液库存预警、合理用血评估、科学用血指导等深层次的应用[11]。

采供血机构可以根据各医院的用血情况和血液库存情况,合理安排采血计划和调配用血,确保临床用血。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输血科虽然使用了信息管理系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如不能在采样和给患者输血时实行电子核对。据统计一半以上的输血错误都是发生在血液发出、离开输血科后这一时段[12]。血液输注床旁核对是输血安全的最后重要环节。2003年英国牛津大学Turner等报道患者使用带有二维条形码的腕带可有效防止人为差错[13]。国外发达国家的许多医院实行了计算机电子配血[14],而国内大部分医院输血科还尚未开展。我国有学者对电子配血与血型血清学配血进行作了研究,得到的结论是电子交叉配血的建立和临床应用是可行的,除了同样准确外,其最大的优势是比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时间明显缩短[15]。在我国香港3家大型急诊医院,利用计算机进行了“虚拟血库”的运行,它是一个远程电子控制和自助血液发放系统,能有效并准确地提供电子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16]。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也会像发达国家一样走上电子配血的道路,到时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将在输血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血液制品管理篇7

【关键词】 血站;血液 ;质量管理;血液安全

【中国分类号】 R6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69-01

血液质量是血站工作的生命线,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医疗机构的相关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完善,社会对血液安全事故高度关注,也对血液质量的安全与血站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命,保证采供血安全,保障血液质量是血站的根本所在。

1 加强内部管理是提高血液质量的根本

1.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1)设立血液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在站长领导下,由业务副站长、质量管理科主管、各业务科室主管等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在血液质量管理上具有监督和决策权力,它负责血站全面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各个环节的质量,定期或不定期征求各单位意见,对各部门提出的有关血液质量问题及时汇总,并提出改进措施;(2)设立质量管理科。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行使质量监控权力,其组成在配备优秀技术人员的同时,还应配有与其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必要的先进仪器和设备。(3)聘请社会监督员。从主要用血单位中聘请检验科主任、输血科主任等人为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血液质量信息反馈座谈会,对血液质量进行广泛地研究讨论,并提出整改意见及落实方案。

1.2坚持实行质量监督和质量审核制度:质量监督和质量审核是实现质量方针的目的和手段。质量管理科开展经常性的质量监督、定期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提交质量分析会讨论解决。质量管理委员会应每月召开1至2次质量分析会,对各科室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改进及跟踪改进落实情况等进行审核,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

1.3加强质量管理培训 :质量管理培训是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职业培训。首先是质量意识的培训,质量是血站的核心和生命,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强化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牢固树立质量是病人生命的保障,质量是血站生命的意识。第二,是质量知识与管理的培训。通过培训员工都能熟练掌握质量的概念、质量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等内容,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在站内形成一种质量文化氛围。第三,业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了确保员工的知识能够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血站要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定时对员工进行系统性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及岗位技术比赛,派人员外出参观、进修、学习等一系列方法,大大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以便为提高血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实现血液流程数字核查:网络化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保证血液质量的有效手段。血站每个业务科室的微机应全都联网,包括质量管理科、检验科、成分科、血源管理科、供血科等模块,全站各种信息集中管理,能够全面了解采供血等情况,加大了管理的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全站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环节,保证了血液的质量。

2 加强血液质量检测,是保证血液质量的核心

2.1严把试剂质量关 :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试剂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按照规定采购由卫生部批准的定点厂家生产的有批准文号和"批批检"手续的酶免试剂,并在有效期内使用。采购时应考虑该试剂权威机构检测结果和在全国血站中的市场占有率等情况。根据自身血站使用量决定采购量,一般三个月使用量为最佳库存。试剂采购进站后,要用有国家批准文号的权威实验室提供的标准血清再次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入库备用,否则坚决退货。对试剂的出入库和使用情况要有严格的登记制度,对检测记录及"批批检"报告应按规定归档保存,以备后查。

2.2提高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认真做好初复检工作: 血液检测实验室是保证血液质量中最重要的一环,应不惜成本建设好检测实验室,给实验室配备有责任心的、学历资质好的人员、国内血站使用中公认最好的设备,不同人员用不同产家试剂按标准操作规程对血液标本严格检测。从环境方面来说,血液的检验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安静;有足够空间和充足照明;室温恒定;各功能区划分明确,标识清楚;冰箱温度准确;全自动加样器、后处理设备要按规定进行检测保养,保证仪器精密;孵育箱和水浴箱的实际温度能满足试验要求的温度,并保持恒定;计时器计时要准确,试验用水应是高质量试验用纯水。

3 加强血液质量环节控制

3.1血液采集 :(1)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基础,同时还应建立完整的献血者档案,各种采血记录应保存10年。(2)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注意病史询问、体检及采血核对。(3)采血环境要符合清洁区标准,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每月至少做1次空气细菌培养,进行采血环境检测。(4)采血前献血者应严格消毒采血部位,穿刺部位消毒面积不少于10 cm×10 cm,一针穿刺率大于99%。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每月至少做1次采血人员手的无菌培养实验。(5)血袋使用前必须对血袋进行质控,包括热源、无菌试验和理化项目的检测。(6)血液采集前要认真核对献血者、采集中贴标签要再次核对,采集后留置血液标本时要再次确认,不能张冠李戴。

3.2在成分制备方面 :成分血制品的安全依赖于诸多因素,成分血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为提高成分血的制备质量,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成分制备条件,建立无菌间,装备大容量低温离心机、低温操作台、血液暂存冰箱等。另外,还要求成分制备间的整体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无菌用物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合格后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溶液一般1周更换1次,梅雨季节1周更换2次,工作人员进入净化间均更换隔离衣,换工作鞋,戴无菌手套,一次性的口罩帽子等,自觉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成分制品的安全。

3.3在储血、供血方面:要进行严格的操作与控制以确保血液质量。血库使用储血专用冰箱并连接温控系统,电脑监控。血小板保存要使用专用设备(血小板震荡仪),严格交接班制度,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制度。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发血前做好血液质量检查,在血液运输过程中防止剧烈震荡以防溶血,要保持血液制品所要求的温度,要有温度监视器和报警系统,以保持血液成分的有效性和抑制细菌生长,确保临床安全用血。

血液制品管理篇8

关键词:血站;成本核算;成本管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将血站定位于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绝大部分血站被作为国有差额卫生事业单位对待,多年来一直执行事业会计制度,享受国家财政性补贴政策。目前血站采用的各种材料价格在不断上涨,血液价格却一次次的下调。血液虽然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产品,但从血液制备的工作流程来看,从对献血者实施招募、血液采集、检验、分离制备到血液的储备运输等,与生产企业一样,有着十分清晰的加工、制备过程。因此血站要谋求发展,必须在保证血液质量的前提下,突出社会效益的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经营管理的理念,强化成本的核算与管控。建立有效的管控机制,堵塞管理漏洞,降低各项费用消耗,既保障采、供血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又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用血者的经济负担。所以,血站加强采供血成本的核算和管控意义重大。

一、血站采供血成本的核算

(一)血站成本核算的特点

血站的成本核算方法具有灵活性。血站成本核算不同于真正意义上会计核算中的成本核算。血站为了达到目标,在成本核算的方法上会采取以不同的工作性质以及收入方式为依据来划分核算单位,即以科室为核算单位来编排核算的项目、方法和内容,以达到核算的目。血站的成本核算是单一品种的不完全成本核算。血站成本核算的内容是血液。从血液采集到出库的过程主要包括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以及检验等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照成本项目分类,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管理费用、制作费用以及财务费用。这些费用并不是在这些过程中都发生,也有的是发生了但又不能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因此,血站的成本核算从内容上来说是不完全的成本核算。

血站的成本核算是内部的成本核算。血站与其他卫生医疗机构以及企业单位不同,但是血站可以参照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以及成本开支范围,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来制定具体的成本核算办法。虽然血站的成本核算是不完全、单一的成本核算,核算方法也不同于企业的会计核算,因此,血站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实质是加强支出管理和控制支出消耗的一种管理手段。

(二)血站采供血成本的核算应做好的基础工作

合理划分采供血材料的类别。采供血材料类别的划分关系到材料成本费用归集的准确性与合理性。血站采供血材料应根据材料性质与用途来划分。建议将采供血材料分为检测试剂、关键耗材(即血袋)、低值易耗品、无偿献血用品、办公用品等五大类。

建立健全材料的出入库制度。为了保证仓库所提供的采供血材料使用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所有材料的购买与使用都必须通过仓库的管理。材料在验收后,不论款项是否已支付都必须办理入库手续。

(三)血站成本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确定血液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为了便于考核和汇总血液成本计划以及成本资料,血站要按照成本项目来归集和计算血液成本,即按照经济用途将采集、储存、分离以及检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分类,将血液成本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最后归集和计算血液成本。采取强有力的成本管理措施。为了保证血站成本核算正常有序的发展,血站应按照单位的实际情况,健全成本管理行为,规范成本核算程序,就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成本管理措施,以保证成本核算的数据结果准确、科学。

(四)血站采供血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通过对各个部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的归集,将不同部门的费用分别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上,形成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费用分配的过程中,分别运用了品种法、系数法和分类法等综合成本核算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来观察血液产品的成本和成本构成情况。在准确分清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以及测算出产品的核算系数和期间费用的分摊系数后,即可通过一个计算过程,生成成本计算单和成本报表,包括总成本表和单位成本表,可以提供各个部门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及各项目成本等资料。

血液成本分析是对报告期已完成制备的血液制品的实际成本情况进行的分析。其基本内容是利用成本核算数据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与各种成本标准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从中确定超支或节约差异,分析差异形成原因,评价成本耗用情况,分清责任归属,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高成本的利用效率。

二、血站采供血成本的管控

(一)确定有效的成本责任中心

成本责任中心是成本的产生点,也是成本的关注点,它能够负责以该中心所归集对象的成本,并且能够控制各种费用的消耗和支出。因此,血站也要确定有效的成本责任中心,具体的就是应根据血液制备的生产流程来设计成本责任中心,以各科室为核算单位来设立科室的明细账,并归集各科室的费用,通过对各科室所形成的成本信息来进行归类、分析以及比较,为降低成本提供具体的依据。从而在血站形成层层负责、逐级控制的成本责任中心体系。

(二)合理制定血液材料标准成本

根据从“现实出发,立足先进”的指导思想来合理制定血液材料的标准成本,而且标准成本的制定要根据各项成本标准和与此相关的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来分别确定出相应的标准成本内容,然后经过汇总,再确认出产品的标准成本。

(三)加强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和维护保养

加强设备采购管理工作,尤其是大型贵重仪器设备,采购前的可行性论证、采购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工作,包括申购仪器设备的必要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做好资金使用效益的跟踪管理工作。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必须责任到人,避免设备非正常损坏现象的发生。

(四)加强器材采购管理,严格执行招投标采购制度

采供血机构使用的采血袋、灭活器材、机采耗材、检验试剂,用量大,价值高,因此对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是整个采供血机构成本控制的关键,推行招投标采购制度一方面是财经政策要求,同时也是单位规范物资供应途径及程序、保证采购物资质量和节约采购成本的有效措施。

(五)严格控制血液报废

血液报废从经济上来看不仅是耗材、人工的浪费,由于实行无偿献血后牵涉到血液返还,所以,还牵涉到以后的血液返还成本。因此,要加强血液初筛工作,合理规定初筛项目,并制定严格考核办法,努力降低各项阳性指标和脂肪血浆血液报废率。加强库存血液的进销存管理,实行效期预警制度,努力降低过期报废血率。

(六) 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成本管控中的应用

成本核算涉及面广且复杂多样,其专业分工精细,核算数据庞杂。因此,血站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材料管理与账务处理,以有效开展科室成本核算和管控,保障各血液成本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细致性与全面性。

(七)运用激励机制,树立全员成本管控观念

强化成本管理,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体制的要求,贯彻执行责、利、权相结合的原则,真正发挥成本管控的效益。因此应充分调动每个部门、每个血站工作人员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总之,降低成本,需要有全员意识,需要在采供血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进行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逐步把目标成本分解到部门或个人,真正起到全员成本管理的目的。另外,用血者对临床用血收费给予理解和支持。血液本身是无价的 , 临床用血所收取的用血费用仅是血液采集供应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这就跟自来水需要经过过滤、消毒、传输才能到居民家中供人饮用一样 , 无偿捐出来的血液不能直接输入病人体内 , 需要经过分离、检验、运输等流程 , 期间就产生了相应的费用。在国家目前还无力承担所有费用的情况下 , 就需要用血者自身承担。

参考文献:

[1]孙日辉浅谈血站内部成本核算与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刘芳,罗志红,宋学辉,黎惠玲,孙昂血站血液成本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9,09(22)

[3]杨爱锋关于血站成本管控若干问题的探讨[J]

[4]蒋丽珍,张曦杨谈采供血机构内部成本控制[J]中国医药指南2010,09(25)

上一篇:公路绿化养护范文 下一篇:公路工程施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