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6-08 02:19:23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用于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66例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仅用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33例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总结不同治疗方法实施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血钙、血磷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血磷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肾性骨病

doi:10.14033/ki.cfmr.2016.36.0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027-03

肾性骨病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患者或合并甲状旁腺功能紊乱、血磷高、血钙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水平[1]。当前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主要方法是血液透析,但常规血液透析仅能将小分子物质清除,并不能清除蛋白结合以及大中分子毒素,极易出现肾性骨病并发症[2]。本次研究中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肾性骨病,评价其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血透中心2010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66例肾性骨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24~84岁,平均(52.2±6.0)岁,平均透析时间为(5.42±1.58)年,原发疾病:系统血管炎3例,痛风性肾病2例,间质性肾炎2例,慢性肾炎5例,紫癜性肾炎6例,多囊肾3例,狼疮性肾炎4例,糖尿病7例,高血压1例;观察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22~85岁,平均(52.0±5.6)岁,平均透析时间为(5.35±1.55)年,原发疾病:系统血管炎2例,痛风性肾病3例,间质性肾炎4例,慢性肾炎6例,紫癜性肾炎5例,多囊肾3例,狼疮性肾炎2例,糖尿病4例,高血压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接受超过6个月以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并发肾性骨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关节酸痛、皮肤瘙痒、骨痛等,检验可见血钙水平降低,血磷及血清iPTH水平升高,且合并骨软化、骨密度下降;近3个月未发生严重感染,无恶性肿瘤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1周3次血液净化,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血色素低于100 g/L、血浆白蛋白低于30 g/L,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中需应用透析仪、透析器以及碳酸氢盐透析液,钙离子浓度为1.5 mmol/L,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控制血流量为225~250 ml/min,透析时间为每次4 h,3次/周。观察组则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血液灌流中应用血液灌注器,首先串联血液灌注器,并用5%葡萄糖溶液灌洗器、管路进行冲洗,之后用含4%肝素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将微粒、气泡去除,治疗时血流量为200 ml/min,2 h后将灌流器取下,并继续实施血液透析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取治疗前后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钙、血磷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清iPTH水平进行测定。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著改善:治疗后关节痛、骨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均消失;改善:治疗后关节痛、骨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均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上述症状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恶化:治疗后上述症状有明显恶化加重[3]。有效率为显著改善率与改善率之和。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钙、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血磷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33例,显著改善11例,改善8例,无效12例,恶化2例,有效率为57.58%;观察组33例,显著改善19例,改善10例,无效3例,恶化1例,有效率为87.8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临床治疗中常用血液透析方法治疗,但在血液透析应用过程中,极易引发机体骨代谢紊乱,即肾性骨病,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一个常见并发症,该疾病在临床也被称为肾性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4]。当前临床治疗,已经将肾性骨病的研究治疗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不断提高对肾性骨病的重视程度,且增加治疗力度,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临床分析认为肾性骨病发病机制是因肾病患者体内的大量毒害物质未被清除干净。临床常用的血液透析方法虽然可以将患者体内部分小分子毒害物质清除,但不能达到彻底清除的效果,因此临床治疗关键在于清除体内残留有毒物质。传统治疗肾性骨病方法主要以活性维生素D、含钙磷结合剂、血液透析为主,病情严重患者则采用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等,但临床治疗效果不佳[5]。

血液灌流方法是利用其吸附原理将患者体内毒素彻底清除,实现净化血液的目的,其临床应用效果良好。该方法为临床一种常用血液净化方法,经穿刺等方法从患者体内引出血液实现体外循环,利用体外循环灌注器中吸附剂吸附作用,将外源性、内源性的毒物、代谢废物以及产物等清除体外,从而实现血液净化[6-7]。该方法为当前临床一种十分有效的血液净化方法,尤其用于净化药物以及药物中毒的效果显著,用于抢救危重中毒患者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7.58%,表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肾性骨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清钙、游离钙降低,血清磷水平升高,有明显骨再生不良情况,为了更好评价不同方法治疗结效果,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钙、血磷、血清甲状旁腺水平,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钙、血磷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磷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而且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用于治疗尿毒症一些并发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其中在血液灌流中临床比较常用的是合成树脂,合成树脂为一类有网状立体结构高分子聚合物,是由二乙烯苯、苯乙烯(或丙烯酸酯)经悬浮聚合,制作为环球共聚体,克服了应用活性炭易出现微粒脱落、血液相容性差的缺点,并经孔径分布调节,强调其良好的吸附性。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联合血管灌流用于治疗肾性骨病患者效果显著,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唐玫,朱江,刘猛,等.维生素C预冲透析器对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53-1855.

[2]刘昆.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2010,23(5):864-865.

[3]张丽.铁剂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和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9):96-97.

[4]李艳博,孙玲,谷h,等.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3960-3962.

[5]李英,王锡玲.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药物、毒物中毒60例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141-142.

[6]陈永忠,蒲超,邹德平,等.血液透析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1,30(11):19-20.

[7]李永刚.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肾性骨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26(8):202-204.

(收稿日期:2016-08-15)

上一篇: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提高护理满... 下一篇: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