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博物馆范文

时间:2023-10-24 06:35:18

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篇1

本文主要针对新时代背景下民俗博物馆创新运营的管理模式展开了研究,结合具体的实例,对民俗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模式作了详细的阐述和系统的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民俗博物馆;运营管理;研究

博物馆作为文化发展与传播的重要阵地,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对其运营管理需要进行必要的创新,而民俗博物馆,就更需要创新自身的运营管理模式,从而发挥保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民俗博物馆创新运营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从生活空间到公共文化空间

广州民俗博物馆位于花都区的三华村,博物馆馆址为三华村“资政大夫祠”。此祠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至今已有近150多年的历史。清同治年间,三华村徐方正、徐表正堂兄弟俩人共同任职兵部,均得到朝廷赏识,同治皇帝封赠了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和父亲徐时显为“资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亲徐时亮封为“奉直大夫”。为了感念皇恩,他们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这座公祠的整体构造由砖木组成,瓦脊部分属于陶塑,色彩多样,两侧锅耳山墙的线条十分流畅、优美,墙脊之上覆盖着陶瓦。两座牌坊的外观造型各具特色,并分别立于南山书院、资政大夫祠两座建筑前院的天井之中。以花岗岩的条形石围砌通体部分,牌坊之上雕琢有古代宫殿、人物图像、各式花卉、文字等,并使用了阴刻、镂雕、圆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厅堂内部装饰建筑汇集了广东民间的艺术精粹,收揽了石雕、灰雕、彩画、砖雕等一系列装饰精品,使装饰风格在整体上呈现出“活灵活现”、“玲珑精致”的视觉效果。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俗事象表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传统的民风民俗和现代社会的距离较远,人们生活当中难以很好地感知传统民俗的相关内容。然而,传统民俗受到各方面现代因素的影响,开始由纯粹民俗转变成一种文化资源。面对这一文化现象,广州东岳庙的空间构造及功能也做出了相应调整,逐渐由原来的民居空间转换成附带有文化传播功能的公共空间。由于修复东岳庙的构思借鉴于“博物馆”建筑形式,而广州地区的民俗博物馆建筑同广大群众、传统文化根基有莫大关联性。基于此,巧妙地将“馆庙”融合于一体,可以提升公共空间的主体功能性,使其兼具空间性能、生活性能、服务性能、时间性能,并以独特方式开办各种公众活动。建立这样的一种空间文化群,旨在获得更优质、更稳固的文化记忆与集体认同文化,并以更好的方式保护、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传统精粹文化方面,广州民俗博物馆做出了很大努力与贡献,例如,以活动形式感化民众,让其了解、感悟老广州许许多多的民俗事象;以展览形式宣扬各类民俗事象;许多学者研讨这些民俗事象等。除此之外,老广州人的生活当中亦存有民俗事象,比如以文化活动的方式庆祝民间花会、民俗节日、传统岁时等,进而将这些事象转换为“文化事项”。回到东岳庙古建本身,这一建筑实体为民俗事项增添了鲜活的原生态感,为老广州人的昔日生活注入了一种质朴而清新的时代文化气息,并进一步深化了建筑空间的文化特质。

二、以开放模式管理民俗类博物馆

民俗类博物馆的独特性非常明显,具动态性、生命性、活态性及生活性。从文化表现的层面对其展开探究,生活化是最为典型的一种特征。民俗博物馆涵盖了文化空间里的庙宇类博物馆,这是其本身带有显著原生态性的主要根源。随着现代社会的革新发展,民俗类博物馆的具体管理模式应当有别于传统的管理运作模式,也就是不能够再继续沿用老旧的、落后的管理形式。例如,现代型管理模式中应将“被动服务”替换成“主动服务”,如此既可提升服务的总体质量,又可提升文化服务工作的执行力度。

1.将生活性体验充分融合到开放式的管理模式中

外界与公众是否对一个博物馆产生兴趣,是权衡这一博物馆管理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之一。举办展览形式的相关活动,可以提升外界对博物馆的关注程度,同时使博物馆的动态性得到更好的诠释。开展具体活动的过程当中,会有许多人员进入博物馆,此时的参观人次将有很大突破。管理者应借此良机充分展现馆内的体验生动性,例如,当值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时,广州民俗博物馆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公共文化传播职能,采取具有推进性、指导性、传承性及保护性的传播方式,重点关照这些传统的重要民俗节日。直至今日,每到传统佳节,博物馆都会举行一系列符合佳节主题的庆祝活动,努力重现传统民俗的应有景象。每年重阳节,通过民俗文化节的各项民俗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体验花都厚重的民俗文化底蕴,搭建花都区民俗文化展示的平台,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努力使之成为广州地区民俗文化节日品牌。通过大型活动把民间传说、祭祖祈福的民众愿望,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域民俗文化呈现出来、传承下去。从另一层面上讲,博物馆在传统佳节里创设一个充满喜庆、热闹的氛围,并用祝福礼仪相互送出祝愿,以增进社会人的社交关系。例如,敬老、祈福、祝愿是我国人民历来注重的礼仪形式。博物馆使人们聚于一堂,共同庆祝这些节日,使得馆内民俗文化从原先的静态展览变换为“二元互动”形式的动态展览,进而为参观民众提供了更具趣味性的体验形式。

2.将公共性平台充分融合到开放式的管理模式中

从文化遗产的保护角度出发,时下博物馆不仅要保护物质性的文化类遗产,还应保护非物质类的相关文化遗产,特别是与民间民俗有关的遗产。民间流传至今的许多民俗工艺都属于人类造物所得的宝贵成果,很多制作(或生产)都附着着人们的某种客观需求。非物质性的文化传承蕴含着人类文明史的变迁过程,民俗工艺在新时期的发展不可萎缩,否则人类文明的延续传承将受到较严重的影响。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广州民俗博物馆应该把民间技艺、民间艺术的个人传承、家族传承呈现出来,展示给观众,最后形成民众的传承,实现其保护的社会价值。近几年来,对于民间传承人的保护、民间技艺、民间艺术的传承,广州民俗博物馆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每逢传统节日,举办民间艺人的表演活动,给民间艺人搭建平台。在周六日、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为民间艺人免费提供场地进行表演,举办个人展览。推介民间艺人到中小学校讲课,与青少年进行民间工艺的互动活动。通过博物馆的公共平台,使民间艺术、工艺形成了由个人传承、家族传承再到社会传承的一个传承链,博物馆是纽带,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3.将服务性活动充分融合到开放式的管理模式中

时展的步伐带动了博物馆的管理革新发展,当前涉及的管理内容不仅仅包括公众展览、收藏文物等,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多方面民俗内容。民俗类型的文化实践活动作为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纽带之一,其可使民众感受到心理幸福,并达到自身幸福期许值。基于此,民众在民俗文化实践中所获得的幸福指数越高,表示民众更乐于传承民俗文化,这既有利于提升新型社会的和谐程度,也有助于提升国家、民族及社会团体的内部凝聚力量。我们借助祠堂举办一系列民俗庆祝活动,例如,当中秋、清明、春节等重大节日到来之际,我们可充分挖掘出本地的优秀文化资源,按照习俗情况举办形式各异、易于被民众接受的文化类民俗活动,使人们体会到民俗活动同文化活动的双向融合,达到“雅俗共赏”、“凝聚大众”的效果。

4.增强开放管理同青少年的互动性

青少年作为参观、游览博物馆的重点人群之一,历来备受博物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自从建馆初起,广州民俗博物馆就将青少年人群视作重要的关照群体。博物馆连同各所中、小学校一起搭建良好的知识传承环境,为现代教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源承载体,极大地扩展了入馆参观的青少年的知识视野。为增进青少年对博物馆的认识和民俗知识的了解,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广州民俗博物馆经过两个月的精心策划和准备,在馆内的亨之徐公祠粤剧馆里,举行了小小讲解员讲解大赛决赛,广州民俗博物馆计划逐步与优秀选手所在的学校签署协议,对表现突出的小小讲解员择时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广州民俗博物馆的“文化使者”,在志愿服务时间内,引领未成年观众,提供更加具有个性化的讲解服务;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把走进博物馆作为一种常态的学习方式和休闲方式。在活动期内,广州民俗博物馆通过集中培训(包括礼仪、形体、专业讲解等)、讲解考核、选拔人选体验讲解等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暑期文化生活,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们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小小讲解员的志愿服务时间都达到了30小时以上。

5.增强开放管理同社区的互动性

博物馆的服务受众面较广,辐射到了社会民众、社区人员及家庭个人等。因此,博物馆应将社会的各种成员纳入到服务体系当中。那么,如何才能使社会社区的广大居民步入博物院进行参观,是当前博物馆亟需深入探究的关键议题。鉴于此,博物馆的管理部门及人员常借传统节日的良机策划全民参与性的各类活动,例如,端午节在社区或附近场地举办“包粽子”的活动,以此形式系统回顾“包粽子”的传统习俗活动,巧妙地将家庭民俗转换成一项富有趣味的活动项目。春节举办广州市民间花会大赛,通过比赛加强了社区邻里之间的互动,互相了解了各自社区的民间文化。重阳节举办社区老年人的太极拳、太极扇表演赛,突出了敬老爱老社会层面的现代内涵。例如2014年2月14日,广州民俗博物馆举办了以“博物馆:我的家园我的梦”为主题的集益智性、竞猜性、游戏性为一体的与三华村村民共庆元宵文化游园活动,既增进了广州民俗博物馆与辖区居民互信互助与和谐共荣,又推动了村民对博物馆这一文化惠民工程更深层次的了解。

三、博物馆开放式管理的多元化、社会化

1.学校延伸

青少年是博物馆观众的主力军,博物馆也应该是青少年学习知识的第二课堂。近两年,广州民俗博物为践行“三贴近”工作,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辐射作用,把历史文化遗产展览送到学校、社区和农村,深受学生和群众的欢迎。2015年4至5月,先后送展到花东、花山、梯面、赤坭、炭步等镇的23所中小学校,并附带灰塑和珐琅的实物,进一步丰富流动展览的内容。受教育学生共达2万多人次,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积极参与“文化下乡”活动,组织灰塑和珐琅展览,邀请传承人现场讲解,现场施展制作技艺,吸引了不少市民观看。广州民俗博物馆坚持拓展社会资源,通过与学校结对子共建共育,努力扩大教育覆盖面。如通过自愿报名、组织考核,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和广东行政学院的众多志愿者中选拔出7名学员作为广州民俗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经过培训后有组织地安排上岗,进行一般性讲解和应急性讲解。一直以来,广州民俗博物馆把社教功能延伸到社会教育领域。把传承本土文化与传统文化当作一项神圣事业,并于传统节日时尝试举行各种不同的庆典活动,以期为青少年带来难忘的民俗文化体验。分析以往的实践调查结果可知,当代的青少年并不熟知我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应主题文化,部分学生仅仅知道“元宵”、“中秋”、“清明”等节日,而对“重阳”、“腊八”一类节日的相关情况却知之甚少。与此相反,青少年相当熟悉国外的一些节日(情人节、圣诞节等)。往更深层次上讲,初中及高中的许多学生都难以清楚说出我国的五大传统佳节,仅有少数学生能说出正确答案。面对这一情况,有关学者深感心忧并呼吁:一切有关民俗节日或文化的非物质性产物都将受到保护,且应纳入文化传播的多样性体系中,以保障文化资讯的丰富多样性。从深层次上看待民俗教育问题,应当懂得传统民俗根植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何时,民俗教育不可脱离于青少年现实生活。每到节日期间,博物馆为青少年创设热闹非凡的节日活动氛围,让青少年感知到特定的节日情绪,进而将民俗活动转换成一种富有实践性、情境性、趣味性和文化性的教育活动,使博物馆的特殊社教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2.社区扩展

博物馆作为社会社区中的特定组成部分,其对社区建设工作形成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的功能性体现于对民俗传统的宣传和普及上,就时下的形式情况看,博物馆在社区中开展的民俗指导工作,涉及到民俗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相关内容。为挖掘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广州民俗博物馆联合广州岭南汉服文化研究会于2014年端午节举办一场祭祀三闾大夫屈原暨端午传统习俗汉服活动。活动分为传统习俗再现体验、祭祀和汉服试穿等环节,以传统集市加祭祀的形式体现传统端午的节日盛况,引进传统的端午习俗场景,带给社区人们不一样的端午体验。

3.对外文化交流延伸

各国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的相互传播,是增进各国外交关系的有效途径。参与探讨、交流的人们能从实际交流当中获得美好的鉴赏体验。世界各地的习俗情况差异较大,面对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文化传播媒介应吸收新鲜事物,积极改进发展策略及管理模式。2013年8月,由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民间文艺研究会、黄埔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广州民俗博物馆承办的“七夕民俗文化节暨广州市民间文化传承基地授牌仪式”在黄埔区资政大夫祠举行。这次展览展出丰富多姿、手工精致、活灵活现的乞巧作品上百件,有波罗鸡、五谷花、丝袜花、穿谷鼻等传统的工艺品,也有近年来创新的反映农耕风貌、节日庆典的作品,还有珠绣、广绣、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充分展示出黄埔地区的民俗风情和乞巧文化的魅力。

4.企业迁移

外国许多类型的博物馆都得到大财团的强力支持。然而,国内多数博物馆并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政府部门对各种博物馆的资金投入毕竟有限。从经营角度上分析,国内博物馆历来规避“经营”,致使博物馆的运转情况并不理想。因此,笔者以为不管是国有大企业还是民营性质的小企业,但凡想要支持国内博物馆相关事业者,都可纳入博物馆建设之友的队伍当中。广州民俗博物馆以开放化的管理形式联合当地各种企业组织,尝试向这方面做出努力,企业亦参与了该种互动项目。

5.社团扩展

社团的智力、资源优势将在实际发展中得到充分突显。端午节期间,社团成员合力开展诗歌朗诵、戏剧表演、小品等相关节目,并邀请一些知名的民俗学者到馆内宣讲端午文化的精品课程内容。除此之外,划旱船、手指游戏、传香包等类游戏也隐含着与端午节相关的民俗知识。由此可见,发挥社团活动功能的丰富性,能够提升游客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游人充分投入于活动氛围当中,以起到正向传播民俗文化的作用。

6.学界扩展

广州民俗博物馆建成之初,馆内人员较少、专业力量不充足、内藏品稀少,鉴于这种情况,博物馆采取“专家治馆”、“专家建馆”方式进行专项管理。广州的地域位置较占优势,博物馆将各种专家、学者聚集起来,构建起具备专业性、研究性的民俗研讨队伍,并于专家的科学导向下举办了许多主题研讨类、学术分析类活动。凭借向学术界的延伸发展,博物馆了解并掌握了时下最为先进、最为前沿的相关知识,利用这些学术资源策划各类申报项目,使博物馆在新时期内取得了傲人佳绩。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博物馆是传承、发展我国民俗传统文化的关键阵地。想要在新时期内很好地推进民俗事业的进步,博物馆首当其冲被赋予了重要职责。就当前建设实情而言,博物馆管理运行模式仍需不断改进优化,因此,博物馆管理部门应积极吸纳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按照本馆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建设策略,于社会中探寻到适合自身长久发展的道路。

作者:陈文秀 单位:广州民俗博物馆

参考文献

1.俄军《全球化语境中的博物馆———博物馆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探讨》,《丝绸之路》2013年第24期,14~17页。

2.单霁翔《关于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中国文化遗产》2011年第1期,25~29页。

3.潘彬彬《关于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经营管理的思考》,《新西部》2015年第3期,27~28页。

民俗博物馆篇2

【关键词】民族文化教育 民俗博物馆 陈列展示

博物馆中收集和陈列着许多人类历史实物和自然实物,为广大人民群提供很多历史参考资料,是一所教育价值非常大的社会大学。博物馆通过陈列展示的直观的教育方式,使人们接受自然科学知识的熏陶,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公众的文化素质,使博物馆已经成为了人们接收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民族,民族文化内容相当丰富,民俗博物馆可以通过陈列展示具有我国独特民族文化内涵的民族文化遗产来对人民群众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一、民俗博物馆陈列展示的主题应当不断创新

为了更好地让博物馆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民俗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民俗文化遗产应当不断创新,吸引参观者的兴趣,更好地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民俗博物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陈列文物主题的创新:

(一)陈列展示应当注重民俗文化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拥有了56个民族,各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也相当丰富。民俗博物馆应当加强收集我国各个民族的民俗文物,并通过陈列展示各民族民俗文物来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各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不断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例如:博物馆可以把本民族的衣食特点、建筑特色、婚丧嫁娶礼仪以及本民族的等内容进行陈列展示,在展示物馆应当以这些文化遗产对本民族的发展起到作用进行重点展示,直观、真实地反映出本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信仰。

(二)创新陈列展示主题

任何一个民族存在至今都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内涵,民族文化遗产能够真实地反映那个时期该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是该民族民俗特色的重要反映。博物馆在进行民族文化遗产陈列展示时应当注重对民俗实物以及民俗文物的保护工作,并不断挖掘民族文化遗产具有的深层文化内涵,使参观者直观、详细地了解该民族的发展历史和优良民族传统。

二、民俗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手法应当不断创新

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对博物馆在吸引参观者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民俗博物馆应当对收集到的民族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地陈列展示,将民族文化遗产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参观者。民族博物馆可以在传统的“实物+图片+简单文字说明”的展览方式上,利用创新手法使民族文化遗产的陈列展示主题更加突出,全面了展示民俗博物馆具有的深层民族文化内涵。民俗博物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展览手法进行不断创新:

(一)在陈列展示中引入新技术。

民俗博物馆可以运用新的技术以及新材料对博物馆过时、陈旧的展览台或展览柜进行更新以及改造,使这些新的展览台或展览柜在美观、整洁的同时,方便博物馆工作人员开展日常清理和维护工作。博物馆应当选用绿色环保的新材料,防止有害材料影响参观者的身体健康。民俗博物馆可以使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的展示地方民俗活动,使参观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民俗活动所包含的深层民族内涵。如:民俗博物馆在进行当地端午节活动展示时,可以通过投影把端午节的相关习俗活动展示给参观者,使参观者更深层次地了解当地民俗活动具有的文化内涵,更好地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

(二)在陈列展示中融入趣味性。

民俗博物馆应当保证在陈列展示具备知识性以及故事性的基础上,尽量融入展览的趣味性,不断提高陈列展示物品的吸引力,尽量激发参观者的浓烈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参观者在寓教于乐中学到知识。例如:民俗博物馆在陈列展示“皮影”实物时,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幻灯片的形式将皮影戏的发展过程、制作工序以及表演方法直观地向参观者展示,让参观者充分了解过去人们的生活习性和娱乐方式,使人们在对民间传统工艺的了解更加深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三)陈列展示应当贴近人们生活。

民俗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应当体现真实、生动以及感人的特点。在实际展览中,民俗博物馆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过一些影像资料复原过去人们的生活场景。比如在北京四合院民俗展览中,可以具体设计一座四合院,向参观者展示四合院华中人们的日常生活、节日习俗、四季衣着特色以及以及婚丧嫁娶礼仪等老北京人真实的生活故事。这种贴近生活的方式能够使参观者更加生动地了解民族文化,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

(四)陈列展示应当注重细节。

民俗博物馆在陈列展示时应当注重细节,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满足不同参观者的参观需要。由于民俗博物馆的参观者来自不同地域、行业、层次,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方式应当注重细节以满足不同参观者的参观参观需要,有助于传递和发挥民俗博物馆的历史文化。例如:在日本,一些博物馆展览室或展览柜专门挂有展览物的相关说明,便于参观者了解展览物的历史价值和深层文化内涵,还设有盲文说明词以及专门的残疾人参观通道。此外,为了适应多雨气候,一些日本博物馆门口还设有专门的雨架供参观者放置雨伞等遮雨设备。日本博物馆这种注重细节的人性化陈列展示模式也值得我国博物馆学习、借鉴。

三、民俗博物馆应当加强与参观者的沟通交流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民俗博物馆在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民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也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尤其在教育未成年人方面起到的作用尤为显著。民俗博物馆应当利用自身的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来开展与参观者的一系列互动活动,尤其是与青少年的互动交流活动,使青少年学到更多的课外社会科学知识,在寓教于乐中更好地了解民族的生活习俗和优秀的历史文化,不断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结束语

民俗博物馆是一个地域社会经济、风土人情以及文化发展的缩影,民俗博物馆应当不断提高陈列展示水平,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更好地发挥民俗博物馆的民族文化教育功能,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推动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资料:

[1] 杨珺.要重视民族民俗博物馆的发展[J].青海教育,2009,(9):93-94.

[2] 孟娟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博物馆发展之路——连云港民俗博物馆创建侧记[J].美与时代:上半月,2011,(10):32-34.

[3] 魏爱霖.民俗类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J].中原文 物,2011,(4):101-103.

[4] 孟希旺.从民族文化教育的角度谈民俗博物馆的陈列展示[J].文物世界,2011,(5):73-74.

[5] 徐智慧.基层博物馆文物陈列展示中如何提高其艺术形象[J].华章,2012,(1):330.

民俗博物馆篇3

据了解,目前陕西全省各类博物馆已经超过了100多家,而这一数字还不包括那些数量庞大的尚未注册的民营博物馆,而这些民营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一个民营博物馆的探索

与大多数民营博物馆以民间文化为依托、用开发产品增加销售为主的产业形式相比,坐落在西安市长安区五台乡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应该属于另类。

博物院的创办人王勇超是一位工程师,出于对陕西民间文化的热爱,他20余年累计投资两亿多元,收集抢救保护周、秦、汉、唐以来特别是宋、元、明、清的石雕、木雕、砖雕、关中古民居及人民生产、生活、习俗、风情等各类遗物和名人字画共33600余件(套),征集保护了40院近千间明、清古民居,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地方戏曲、工艺作坊、礼仪、俗规,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关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劳动、居住、习俗风情等历史风貌。

对此,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功振表示,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不仅是我国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地,而且是西安市乃至全国不可替代的大型民俗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民间遗留着大量珍贵的民间艺术,它是我们祖先千百年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勇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然而由于法律的滞后以及人们认识的局限,王勇超的收藏之旅并非坦途,他一度被当成“文物贩子”,甚至连人带车被扣押过。

王勇超创办的项目进展并不顺利。据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副总经理刘美红向记者介绍: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发生过有一部分村民冲进来进行打砸现场这样的事情,先后有21件文物、主要是石雕文物被拦腰打断。

王勇超说,虽然国家鼓励提倡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但是从目前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来讲,民间资本还没有真正的被社会所认可。这几年,去过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银行行长有20多位,看了博物院的规模及藏品都大为赞叹,而一谈到贷款则大摇其头,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这属于民营企业家的经济行为。

“保护文化遗产,必须要有全民族的参与和全民族的文化自觉。”王勇超感叹道。他告诉记者,民间资本投入文化遗产保护,在国外已非常普遍,而在中国才刚刚起步。“我国文化遗产数量众多,分布较广,国家没有力量进行毫无空隙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他显得忧心忡忡。

国家政策明确表示,要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对待,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很难做到一视同仁。对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创办的动机和出发点,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表示怀疑。“从经济角度讲,我是民营企业家;但从文化角度讲,我也是热爱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者。”王勇超经历了不少尴尬、冷遇、怀疑与无奈。

值得庆幸的是,2008年的春天,王勇超和他创办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便在通过将近6年的坚韧跋涉后,终于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2008年4月11日,陕西省省长袁纯清亲率调研组来这里考察并召开现场办公会,专门研究解决博物院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袁纯清在调研会上说,我们现在不管它是民营的还是国有的,我们先排除这个性质不谈,这里收藏了这么多东西,首先是个文化保护工程,我们作为政府来讲,就应该来支持它。核心的问题就这四个字“一视同仁”。

袁纯清说,充分发挥民间和社会的力量,共同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对于推进西部强省建设是大有可为、大有前景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项目是一个文化保护工程,也是保护老百姓自己文化的工程。要把这个工程列入政府文化工程的重点项目,想方设法地解决项目进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机制、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在对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提出的意见中,袁纯清提出“按照一体化的观念来构建博物院”,城乡一体化、院和镇一体化以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体化,让博物院作为一个核心,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成为以关中民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一个文化旅游名镇,并成为一种新的示范,以此标准来打造,只有这样,“这个博物院才能真正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才能生存得下去”。

“我们走向世界不因只是大雁塔和古城墙,还应该充分展示我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在西安国际交流和文化旅游产业中,关中民俗博物院一定要成为一个亮点和品牌。”袁纯清说。

把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纳入西安市文化发展的体系,纳入旅游产业发展的体系,纳入五台古镇的规划之中来统一考虑”,孙清云在当天的讲话中也表示,把子午古道、众多的寺庙,还有南五台山的自然旅游景观结合起来,打造一个以民俗博物院为核心,周边几平方公里的一个整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区域的条件是具备的。而这正是政府给予博物院更大支持的前提。

随着省市两级政府重视的加码,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建设和运作已不仅仅是王勇超一个人的事了。

民营博物馆呼唤平等地位

事实上,在我国,民营博物馆的出现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是,它们的生存状况却存在很大差异。2000年,在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村,当50户村民集资数十万元建设的“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的时候,村民们并没有想到,这座号称全国第一家农民自建的博物馆,竟会让他们在几年后陷入困境,无奈之下,当地政府只好接管了这家博物馆。

另外,北京一家民间博物馆开馆3年,亏损严重,2003年他们想出了“下班开馆,票价自定”的办法,原本想满足市民夜生活的需求,让消费者自行定价,并以此新颖的手段改变一下博物馆门可罗雀的局面,然而参观者仍旧寥若晨星,“最多者给了35元,最少的仅给了5元”。

无独有偶,曾经创下免费博物馆先例并一度在全国连续复制了4家博物馆的金泉钱币公司也因为资金问题而被迫关闭。

尽管早在2006年1月1日,文化部颁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就明确指出“鼓励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立博物馆”,赋予了民营博物馆以平等的地位。但尽管获得了这样的认可和支持,在两年后的中国,大大小小的民营博物馆却依然面临着生存上的困难。优秀者物博人旺,广受支持;低劣者门庭冷落,经营惨淡。这其中固然有藏品优劣、资金多寡、经营者能力等因素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民营博物馆生存环境的不佳,是造成如此状况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更多民营博物馆的存在,仅仅依靠有限的国有博物馆来将民间文物一网打尽,显然是不可能的,让国有博物馆与民营博物馆互补并存,博物馆阳光灿烂的季节才能真正到来。

据了解,目前我国拥有博物馆2300所,平均约60万人一所,而发达国家平均为10万人一所。2003年美国博物馆总数为15500所,是我国的7.5倍多。这一差距表明,我国博物馆的困境并不是数量太多造成的,而是民营博物馆面临着体制的制约,以及自身运营机制的不畅所致。

而就收藏而言,自古存在“搜宝纳库”与“藏宝于民”两种方式,公立博物馆多收藏来自考古、捐献等国宝级文物,而民间博物馆则习惯将散落于民间的文物、民俗遗产信息搜集、整理并借博物馆的渠道展示出来。从这一意义上说,每一所民营博物馆都应受到尊重,不可厚此薄彼。

在我国香港地区就设有民间博物馆基金,并制定了相关的民间博物馆评选指标,对符合指标的民间博物馆,基金会给予资金上的扶持。

也曾有人提出,国家对私人博物馆设立的门槛不能太低,不然博物馆就不是博物馆,而是地地道道的旧货市场了。当然,也不能一谈博物馆就联想到文物历史类博物馆,事实上,博物馆种类丰富,民俗民居、邮票火花、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等都是民营博物馆的收藏范畴,继承、交换、收购、馈赠,其途径来源更宽于国有博物馆。

对此,专家指出:博物馆不是旧货店,它展示的是几十年、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前的人类文明。它既是集中展示文化传统的场所,也是开展历史文化研究的机构,它所代表的是这个国家、这个城市(地区)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厚度。

给民营博物馆实质性帮助

“我国的民间资本一直积极地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并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王勇超表示,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式很多,其中最为活跃、最受社会关注的就是建立民营博物馆。但国家对民营博物馆的发展还仅仅停留在鼓励和提倡方面,切实解决其遇到的具体问题并不多。

据了解,2006年,陕西省先后注册登记的非国有博物馆有24座,而到了今年2月,这一数据则变成了16,减少了1/3,现开放的民营博物馆普遍存在运转困难。

对此,王勇超表示,虽然政府积极倡导,但由于缺乏法律认可,没有相关配套政策,再加上体制不顺、资金缺乏、管理不善,民办文化机构普遍经营困难,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王勇超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有关部门尽快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进行规范、引导和支持,通过减免税或者补贴、贷款优惠等鼓励民间资本介入。

他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博物馆法》,并给民营博物馆留出一席之地,从法律上明确民间收藏,特别是民营博物馆的合法地位;还应尽快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减免税或者补贴、贷款优惠等。

与此同时,陕西佳鑫艺术博物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市人大代表吕建中也表示,博物馆作为非盈利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投入,但像一年就能得到北京市政府几千万元财政支持的首都博物馆并不具备普遍性。

他进一步表示,纵观发达国家的博物馆事业,大都遵循了办馆主体多元化,政府与民间均出资兴建、资助博物馆的原则,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可采取“放水养鱼”的方针,鼓励和扶持民营资本兴建民营博物馆,才有利于更好地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

吕建中建议: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尽快制定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创建博物馆的法律法规,确立民营博物馆的合法、平等地位。由于国家在博物馆业尤其是民营博物馆领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章,一些地方政府虽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博物馆领域,但因无法可循,使得相应的地方法规难以出台,很多优惠措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无法进入实施阶段;民营博物馆还未能在法律上获得与国有博物馆同等的地位,在征集藏品、举办展览时常陷入困境,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的博物馆条例,使民营博物馆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其次,国家应尽快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收藏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明确民间收藏特别是民营博物馆收藏的合法地位。建议对民间收藏的藏品等级、范围、流通途径等作出明确规定,保护民间藏品的合法交易,赋予民营博物馆依法收购和拍卖的权利,取缔文物黑市操作,防止文物藏品的不规范经营,使珍贵的历史藏品和民间收藏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保证和推动收藏业的健康发展。

再次,各级政府应对民营博物馆给予政策扶持。民营企业在创办博物馆的过程中不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在建好之后还需要不间断地投入才可能使博物馆正常运营。因此,各级政府应采取“放水养鱼”的方针,把民营资本创建博物馆等列为地方政府重点扶持项目,使中央鼓励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的政策细化成可操作的实施办法。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示范效应

王勇超表示,如果进展顺利,博物院将在年内对公众开放。届时,曾为一片普通田地的这里,将会给前来的参观者展现民俗文化的非凡魅力。

据介绍,建成后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将成为集文物保护与展览、民间生活体验、民间艺术展演、民间祭祀等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示范区,它在保护民俗实物的同时,将会给我们展现出丰富绚丽的民俗事象。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在收藏大批民俗实物的同时,还收集了陕西地方戏剧曲艺二十余种。如几被忘却的碗碗腔、道情戏、线腔戏、秧歌剧,还有急需保护发展的民间锣鼓、安塞腰鼓、社火、独角戏、何家营古乐、曲子、梆子、皮影戏,当然还少不了曾轰动京都的秦腔、眉户。

博物院不仅要陈列数以万计的民俗、民间艺术的历史遗物,还要复活如陕西地方戏曲表演,唐、明、清各代婚礼,唐、明、清各种宾宴,古代推拿沐浴,陶泥制作坊,编织刺绣坊,剪纸工艺坊,织布印染坊,乐坊,唐代马球表演,传统灯会,庙会,社火。传统小吃街,古玩一条街也在筹建之中。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将设立陶艺、剪纸、刺绣等民间手工艺作坊以及各种传统民间艺术的展演场所,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以来这里展现他们的绝活,而广大的游客亦可参与其中,欣赏、体验和学习民间技艺,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和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而借助这一有利平台,我们民俗文化研究基地将激活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大众,使它们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这将大大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开发和传承工作。

王勇超还说,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建设,既抢救和保护了中华民族本源性的文化遗存,对当地的文化产业也将起到促进作用。它将成为陕西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也将成为陕西民俗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收藏、教育、研究基地和传播中心,为陕西文化强省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此,陕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功振表示,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可以说是一座荟萃关中地区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的民风民情民俗大观园。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衡量标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其重要的指标在于博物馆的数量和形式的丰富程度。据悉,国家文物局日前提出,到2015年,中国将在现有的2000余所各类博物馆的基础上,再建设1000所,基本实现每个中等以上城市拥有一所功能齐全的博物馆。这预示着我国新一轮的博物馆建设期即将到来,与此同时,民营博物馆也必将迎来自己的春天。

民俗博物馆篇4

关键词:博物馆 文化功效 展览

一、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构思独特设计,创建专题展示

(一)文物情景化

单调地展出文物,并不是一个绝佳的传承历史的方法,博物馆应该通过声光电一系列的手段,加强观众对历史的体验。通过3D模拟动画、语音讲解、情景展示空间、卡通形象导示系统等映像、声音、模拟场景等多元手段对文字说明的替代将大幅减少游客文字阅读数量,让游客在轻松、动感的环境中“看”懂博物馆,“看”透展品。

(二)展品主题化

基于每一个系列文物独特的历史背景,提炼一个具有吸引观众作用的主题。

如果将该类器物进行整体的复原陈列,那么他的规模、气势与体验价值皆是零散的器物陈列所无法比拟的。如南京博物馆艺术陈列馆玉器馆中专门创作了一个巨大的泥人工艺作品《琢玉图》,显示古代玉器从采料、开料,到粗坯、精加工、成品以及商品出售的全过程,加之鸡鸣蛙叫的音响效果,既紧扣主题,深化主题,又让观众从泥人工艺中进一步获得南方民间艺术的审美享受,引人入胜。

(三)人性化的陈列展览

增设互动项目,更新陈列设计理念,把参观变成一种交流、娱乐活动。博物

馆的陈列展览要由封闭逐步向互动、开放的动态形式转变。取消经常可见“不许拍照”“请勿接触”的警示牌,增设互动项目,让观众零距离接触一些展品,把参观变成一种交流、娱乐活动,应该成为博物馆陈列展览追求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目前大多数博物馆一般只对外提供展览简介,内容不祥,博物馆应该根据不同类型观众的需求,印制经济实惠的陈展文字册页等多种资料,为观众提供语音导览器、博物馆概况及馆藏文物介绍触摸显示屏等。

(四)个性化的专题展示

根据系列文物的共同点,以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和求知欲,设计讲述一个或

感人或欢乐或引人思考的生动故事。以瑷珲历史陈列馆为例,讲述的是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下半叶,发生于这片黑土地上的种种磨难。设计展墙特意强化了“纪念碑”的思路:通过一座座造型各异的独立展墙,通过一幅幅高反差的画面背景,造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与震撼力。一座座展墙既是历史的耻辱碑又是我同胞以血肉抗争、捍卫民族尊严的颂扬碑。某些展墙还出现了“裂变”、“错位”等形式,表达了我江山被毁的含意,每一种造型都代表了一种语义符号,每一面展墙仿佛都在诉说着一段历史。展面采取石漆喷涂,体现岩石般的坚硬感觉。这些都是结合内容体现出的个性化特征。

二、宣传方式多渠道,深化、扩展服务方式

(一)宣传方式多渠道

宣传不仅仅借助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报道,充分发挥现代传播网络的巨大作用,通过网上文物、博物馆知识、展览资讯、本地区历史文化介绍网上办展的形式扩大传播的辐射范围。

(二)改“严肃教育式”为“体验消费式”

我国博物馆不注重参观者的体验,没有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博物馆最大的软肋。应更多地关注参观者的需求,提供便利的服务,使参观者获得高质量的情感体验。

当前市场收藏越来越热,参与收藏的人越来越多,但了解收藏以及考古知识的人却很有限。博物馆作为文化、风俗、历史和知识的综合体,绝对可以利用自己的展品优势和人才优势,结合自己的展品来开办相关的知识讲座,这样做既普及知识,又满足了大众对历史文化和收藏的求知需求;同时完全可以让博物馆在不知不觉中走出去,也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博物馆。

让参观者参与陶器等手工艺的制作。可相应的在“休闲吧”兼“手工吧”里,用木头、泥土或软陶作为原料,让参观者在工作人员现场指导下制作手工艺品,只收取原料费。在博物馆的辅助建筑里增设小生产作坊,让参观者参观并参与、制作印章、画砖等雕刻、小青铜器等冶炼礼具、石砚、佩饰玉器等,一方面拓宽了博物馆的增值渠道和相应的工艺品制作、销售途径,还增加参观者的体验。

(三)根据社会需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适当更新展览的文物

博物馆应改变过去专业性过强、偏离观众兴趣、陈列展览方式乏味陈旧、缺乏参与性、过于说教、忽视人的正常休闲娱乐需求、缺少社会交往机会。当前人们对钱币收藏、玉器、书画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博物馆应相应适当更换一些展品。在遇岁时节令时,博物馆可以借助展品向参观者介绍古人庆祝节日的情况或详细介绍少数民族特有节日的盛大场面。

三、努力营造社会文化环境,博物馆与社区互动,融入社区生活,开拓开放式体验

文化环境作为社会文化教育实施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地位举足轻重。作为资本主义世界文化中心的欧洲就十分重视文化设施的投入。俄罗斯改革后,经济困难,几乎所有的生活指标都处于紧缩之中,但国家大剧院、图书馆的巨额建设却无人争议。韩国京畿博物馆整洁优美的展厅环境、生动有趣的图、物展览、方便快捷的资料复印,甚至于饭堂、电影厅也免费提供使用。因此经常有幼儿园的小朋友,参观完展览后在饭堂里自带食物,舒舒服服地用餐;新人们也常在博物馆大院举行传统婚礼,增加了博物馆的热闹气氛。这使博物馆真正成为一个活的资源,而不仅仅是文物。史密森尼博物院还经常举办一些非常吸引人的“现实生活展览”。在每年夏天的美国民俗节,吸引厨师、乐师、手艺工匠等聚集在国家广场,他们以独特的方式讲述自己的经历,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

四、转变教育观念

博物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社会各界学习的场所。重视博物馆教育,如陕西省将全省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各级文物部门管理的国有博物馆将向中小学生实行集体预约无限次免费开放。教育学家把博物馆教育列为非程序性教育,即学校程序性教育以外教育的重要内容。非程序性教育更加突出了受教育者的个体性和多样性,故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欧美国家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享受博物馆。

五、博物馆与民俗文化的结合

文物的创造离不开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与文物结合才能体现文物的特色和深

刻的内涵。我们应当认清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去自己民俗文化的特色,也基本失去了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更无法实现民俗文化的持续发展。不能只是单纯的利用民俗文化追求经济利益,如果只顾赚钱使具有文化属性的传统民俗,因商业气息过浓而流于庸俗化,失去了民俗文化本身的真实与质朴,那么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他的吸引力而走向衰败。在这一点上,博物馆有义务保持民俗文化的原生态,去吸引、引导人们认识真实的民俗文化。

康有为认为“古物存,可令国增文明;古物存,可知民敬贤英;古物存,能令民心感兴”。文物是一个民族独特的、不可再生、价值连城的财富,文物的集中地――博物馆往往肩负着继承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任务。作为一个代表云南最高水平的博物馆,要诠释云南的历史,云南省博物馆与中原文化影响的博物馆不一样,云南的古代是滇国,不是中央王朝,如果我们不讲,就没人讲,也就没有年轻人知道云南的历史。云南省博物馆应注重设计、创新云南的历史脉络:比如恐龙、猿人与史前云南;青铜器与春秋战国;佛教方面的展品与南诏大理国;土司制度、土司文物与明清时的改土归流等等。除此之外,还要详细、真实反应云南民俗文化、工艺美术。这将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云南民俗文化,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文化环境,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 季根章.关于博物馆陈列艺术精品化的思考[J].东南文化,1999,(1).

民俗博物馆篇5

石家庄有三处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民俗博物馆、石家庄市博物馆。

1、河北省博物馆,是河北省唯一的一所省级地志类综合性博物馆,它坐落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中心地段,中山东路北侧,馆前是美丽的省会文化广场,广场上绿草如茵,喷泉飞溅,群鸽翱翔。

2、河北省民俗博物馆,位于石家庄市育才街181号。经营范围有抢救,征集,保护省民俗文物,民族文化研究,文物陈列。

3、石家庄市博物馆,位于建设北大街65号。石家庄市博物馆于1991年11月12日解放石家庄44周年纪念日开馆,建筑面积6292平方米,内设5个展厅2519平方米1个多功能厅及文物库、报告厅。馆藏文物8152件,一、二级文物240件,藏品主要的书画、碑贴为主,兼有部分陶瓷、金、石、铜、玉等杂项。

(来源:文章屋网 )

民俗博物馆篇6

与历史紧密相拥――青岛市博物馆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全面的青岛,如果你想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集历史、艺术为一体的青岛博物馆就是最好的选择。在这里,你可以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

走进这座近6000平方米大型博物馆的瞬间,你立刻就会为它气势恢宏的内部结构所惊叹。13个大小展厅和10万多件珍稀馆藏文物,使这座现代化博物馆荣获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展馆内的藏品包括了书法、绘画、陶瓷器、玉器、钱币、玺印、甲骨、木角牙漆器等三十余个门类,其中不乏稀世珍品。尤其是陈列于博物馆西区大厅中的两尊北魏石佛像,各高6米,重约30吨,俗称“丈八佛”,堪称镇馆之宝。

博物馆是个让人脚步慢下来的地方,如果要将青岛博物馆内现有的9个主题展览看完,大约需要你一天的时间。占据了四个展厅的《青岛史话》展里,实物、演示、声像、沙盘模型等多种方式一起上阵,生动再现了青岛自东夷文明到解放前约七千年的历史。而在《馆藏古代钱币陈列》中,从远古时代的贝币跨越到乾隆年间银元的各式钱币,也不断让游人啧啧称奇。在《馆藏古代工艺品陈列》、《馆藏明清瓷器陈列》展中陈列的青玉活环莲花洗、描金漆盘、战国青玉云文壁等,更是无价之宝,吸引着参观者探究先人的技法和智慧。除此之外,《馆藏高凤翰书画陈列》、《馆藏山东民间木版年画陈列》等,都用斑斓多彩的馆藏文物精品,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馆藏文物精华、收藏特色和青岛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开放时间:5月至10月9:00―17:00,11月至次年4月9:00―16:30。另外,除法定节假日外,博物馆每周一闭馆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7号

原汁原味民俗游――民俗博物馆

青岛,是一座徘徊在时尚与传统之间的城市。就好像在遍布的欧陆建筑中,却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典雅别致的天后宫,虽显另类却相映生辉。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就坐落在这栋始建于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41年历史的古老建筑里。

迈入高高的大殿门槛后,天后殿、龙王殿、财神殿、六十甲子星宿等神殿能让你感受到当年的庄严和肃穆。而在民俗展室和集剪纸、中国结、珠编、勾编、布艺、苏绣、面人、泥人、葫芦工艺、景泰蓝镶嵌画、烙画、年画、小手工艺品等作坊于一街的“天街艺林”中,更可以近距离体会到纯正的民间文化,还能淘到精致的纪念品回去馈赠亲友。除此之外,民俗博物馆还经常举办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如农历除夕夜“吉祥钟声迎新年”撞钟活动、正月“新正民俗文化庙会”、三月二十三“天后诞辰庙会”、七月二十二“财神民俗旅游节”、九月初九“天后重阳庙会”等。

开放时间:夏季8:00―18:00,冬季8:30―17:00

地址:青岛市太平路19号

Embracing History at the

Qingdao Municipal Museum

The Qingdao Municipal Museum covers a land area of 6,000 square meters and has 13 small-and-large exhibition halls and more than 100,000 pieces of treasured cultural relics, which cover more than 30 kinds, such as calligraphy, painting, pottery and ceramic wares, jade, coins, jade seals, oracle bones, and lacquer ware. At the hall of the western section of the museum, there are two stone Buddha statutes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Each of the statues is six meters tall and weighs about 30 tons. The Buddha statues are called "Zhangba Buddha" and are the most valuable treasure in the museum.

Open Time: 9:00-17:00 (May to October), 9:00-16:30 (November to April) Location: 27 Meiling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Genuine Folk Custom Tourism--

Folk Custom Museum

This museum is comprised of the Palace of Heavenly Queen, the Palace of the Dragon King, the Place of the God of Wealth, and the Palace of Gods of Sixty Years. In this museum there are also an exhibition hall of folk customs and a "Heavenly Street and Art Forest," which integrates the showcase of paper-cut, Chinese knots, bead weaving, fabric embroidery, Suzhou embroidery, dough moulding, clay figure moulding, gourd art, cloisonne, mosaics, branded painting, New Year painting, and mini handicraft products. Various folk custom performances are often held in this museum.

Open Time: 8:00-18:00 (Summer), 8:30-17:00 (Winter)

Location: 19 Taiping Road, Qingdao City

漫步啤酒王国――青啤博物馆

青岛啤酒享誉世界,自然就少不了以啤酒为主角的特色博物馆。融合了古老典藏和现代设计的青岛啤酒博物馆,也是国内第一家啤酒博物馆,它用百年历史和文化、生产工艺、多功能区这三个展区,为海内外游客走近青岛啤酒、了解青岛啤酒提供了一个独具魅力的“视角”。

在这里,顺着时空的脉络,游客可以了解啤酒的神秘起源和青啤的悠久历史,并在虚拟的老设备及车间环境与生产场景中看到青岛啤酒的生产流程及历史沿革。博物馆从欧洲和全国收集的文物、图片、资料和青岛啤酒各阶段的实物也都极其珍贵。在心灵畅游一番后,你也可以在馆内尽情地品尝多种不同质地的新鲜青岛啤酒,购买各种纪念品。

开放时间:8:30―16:30

地址:青岛市登州路56号

The Kingdom of Beer: Tsingtao Beer Museum

The Tsingtao Beer Museum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Chin. There are three exhibition areas in the museum: One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 Cultur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Multi-purpose Area. Taken together, these three provide different "viewpoints" with special charms for tour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 to access and understand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our world-famous Tsingtao Beer. In the museum, you can taste various fresh Tsingtao beers and buy various souvenirs.

Open Time: 8:30-16:40

Location: 56 Dengzhou Road, Qingdao City

踏上“红色”旅程――海军博物馆

由海军创建的青岛市海军博物馆,是中国惟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海军发展的军事博物馆。展览面积4万平方米,分为室内展厅、武器装备展区和海上展舰区。室内展厅主要展出古代、近代中国海军、人民海军历史资料图片1200余幅,人民海军各时期的制式服装、衔章、徽章、装具和人民海军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中接受的300多件珍贵礼品等;武器装备展区和海上展舰区主要陈列退出海军战斗序列的中小型舰艇、飞机、导弹、舰(岸)炮、水中兵器、观通设备、水陆坦克等;设在小青岛港区内的海上展舰区,则展出了4艘光荣退役的战舰。相信这里的每一个展品都是军事迷不容错过的珍藏。

开放时间:7:30―18:00

地址:青岛市莱阳路8号

A "Red" Tour: Naval Museum

This is the first military museum that makes a full showcas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vy. The exhibition area covers an area of 40,000 square meters and is comprised of the indoor exhibition hall, weapons exhibition area and the battleship exhibition area on the sea. The exhibits include more than 1,200 photographs showcasing Chinese naval history and the military equipment that has played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naval service, such a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battleships, planes, missiles, battleship guns, underwater weapons, observ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amphibious tanks.

Open Time: 7:30-18:00

Location: 8 Laiyang Road, Qingdao City

蓝色之恋――海产博物馆

又名青岛水族馆,是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一座水族馆。现有海洋生物标本二万余件,馆藏数量居全国同类科普场馆之首。走进这里,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海洋世界。一个个玻璃展池向人们展现各种海洋动物的生活情景,以科学的陈列展示了海洋孕育万物的博怀。游人在观赏光怪陆离的海底水族世界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海洋科学知识。

开放时间:8:30―17:00

地址:青岛市莱阳路2号

Love of Blue: Marine Products Museum

The Qingdao Marine Products Museum is also called the Qingdao Aquarium, and it is the first aquarium both in China and in Asia. Nowadays, this aquarium has more than 20,000 specimens of sea animals. In terms of the total collection, it ranks in the top place among the same kinds of museums of popular science in the entire nation. While watching the sometimes grotesque and gaudy sea world, visitors can obtain rich knowledge of ocean science in this aquarium.

Open Time: 8:30-17:00

民俗博物馆篇7

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更是四大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下了许许多多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文化精髓、文化符号让景观变得更加人文化、历史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去了解、欣赏、研究它们。文化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发展特色旅游的关键就是要把民俗文化融入进去。同时文化与旅游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借助旅游得以传承和传播,旅游本身就是文化性很强的产业。当今世界软实力—文化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文化不仅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它赋予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更加人文化、历史化色彩,感染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人们,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外来旅游者去认同它们的思想、理念、文化。

2潍坊特色民俗文化

2.1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

潍坊市A级景区发展到65家,居山东省第一,而杨家埠是潍坊特色民俗文化聚集地,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潍坊民间艺术的代表。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内容丰富,设有多个场馆,包括风筝博物馆、年画博物馆、文物馆、民俗馆、嫦娥奔月台及杨家埠明清时期古村落等等。进入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旅游者可以感受到杨家埠特色的民族风情、民间艺术和历史气息。

2.2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明朝,在清朝达到鼎盛时期。其蕴含吉祥、祝福之意,在民间广泛传播,然而在现代化的今天其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山东文化保护中心曾采用建设民间艺术大观园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然而年画本身所带有的实践性、动手性的特点,仅仅参观无法对其进行更好的传承。

2.3潍坊风筝博物馆

潍坊是风筝的起源地,国际风筝节就设立在潍坊,建立了潍坊风筝博物馆,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风筝爱好者。博物馆中陈列了古今中外风筝的精品和关于风筝的资料,博物馆设有历史文化展、潍坊风筝精品展、世界精品风筝展、中国精品风筝展、潍坊国际风筝展等大厅。从风筝的结构、取材、风格等能够了解潍坊的民族风情和历史,同时也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潍坊民俗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即对所开发的旅游项目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潍坊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的优势主要有,首先潍坊的民俗文化悠久醇厚,这是潍坊旅游开发的根基,只有充分利用这一点才能让潍坊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才能找到突破口。其次潍坊具有诸多民俗文化景区,可以利用这些景区形成旅游链,让国内外的旅游者可以更多的一次性欣赏和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历史遗产。最后是潍坊的地理位置,潍坊地理位置优越,方便游客达到,同时依山傍海可以获得独特的天然优势。潍坊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的劣势主要有民俗文化继承人缺乏,很多民间艺术由于无法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进而被淘汰,而民间艺术者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转业,这对于民俗艺术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潍坊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的机遇是其国家、国际社会对文化的重视以及大众文化素质的提升,这对于潍坊民俗文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但同时又充满着挑战,因为面对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格局,如何将其特色发扬出去,受到认可是旅游工作者和文化保护者们共同遇到的难题。

4结语

文化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发展特色旅游的关键就是要把民俗文化融入进去。潍坊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诸多的名胜古迹代表性的有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及潍坊风筝博物馆等。本文对潍坊民俗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更好地发展潍坊文化旅游产业。总之,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需要旅游产业,依托旅游产业可以让民俗文化得以壮大和发扬,同时旅游产业需要以文化为内涵,只有赋予旅游产业以文化气息,才能获得长足、持久的发展。

作者:张月婷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敏,潘贵渝,张荣,方新芬,杨泳江.民俗旅游与生态旅游比翼双飞———浅论黔西南民俗文化产业的开发[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5:176~179.

[2]郑小艺.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刘君怡.论民俗与旅游的关系———以北戴河集发生态园为例[J].世纪桥,2016,02:93~94.

民俗博物馆篇8

星期六的早上,常老师对大家说:“我们今天去常德市博物馆参观。”大家听了,别提有多高兴了。于是,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博物馆走去。

我们到了博物馆,先看到了民俗馆,民俗馆里面有古代的床,雕工非常精美,刻着几条栩栩如生的黄龙,美丽极了。再往前走,就看到了花轿、木偶、皮影戏。走出民俗馆,第二个参观的地点是中华根馆,刚进去就看见了几条非常大的龙,像是在比谁跑得快,天花板上还有8只金灿灿的凤凰,下面还有很多数不胜数的用树根做的东西,有西天取经、马到成功、游龙戏水等等。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

湖南常德武陵区科培教育三年级:叶志远

上一篇:污染环境范文 下一篇:装修公司社会实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