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产品范文

时间:2023-10-05 21:00:06

特色农产品

特色农产品篇1

常州XX村:江南鱼米乡 螃蟹膏黄鲜

大家好,我是XX村(职务)XXX,今天我给大家推介的产品是XX村的特色农产品--长荡湖大闸蟹。

你瞧,这就是长荡湖大闸蟹,体大膘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充满了活力。俗语说“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就是指农历九月宜食雌蟹,蟹黄多;农历十月宜食雄蟹,膏满肉肥。现在初冬时节,大闸蟹肉质收紧,口感细腻更加富于弹性,正是吃蟹的好时候。坐在家中的餐桌上,品尝肉质鲜嫩的大闸蟹,精敲细剥,其味无穷。如果再喝上两口黄酒,驱寒暖身,那真是美食健康两不误。

作为长荡湖大闸蟹的产地,我们村养殖大闸蟹可是专业的。全村大闸蟹养殖面积共有3300余亩,100%通过无公害水产的养殖基础认证。同时,区农林局水产技术指导站在我村建立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也是对我村良好生态环境的认可。只有拥有好的土壤与水源,才能培育出品质优良的大闸蟹。迄今为止,XX村有包括XX水产专业合作社等10家合作社,旗下子品牌“万叶”、“江大菊”、“金洮”等具有较大影响力,其中“万叶”牌大闸蟹荣获2015年江苏国际水产品暨休闲渔业展销会“金奖”。凭借着多年来对大闸蟹养殖的专注与坚持,XX村收获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诸多荣誉。

XX村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儒林镇,紧靠长荡湖大道,距离城区仅15分钟车程。喜欢绿色农产品的朋友,欢迎你们到村里选购长荡湖大闸蟹品尝,一定让你满意而归!

特色农产品篇2

记者:特色农产品及其优势区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规划》共确定了特色蔬菜、特色果品、特色粮油、特色饮料、特色花卉、特色纤维、道地中药材、特色草食畜、特色猪禽蜂、特色水产等10类144个特色农产品。

在特色农产品选择上,主要有三条标准:一是品质特色。产品品质独特,功能特殊,有一定认知度。二是规模优势。产品具有一定的规模,产业可延伸性强,经济开发价值高。三是市场前景。目标市场相对明确,现实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或具有潜在市场需求。

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确定上,主要有三条依据:一是生产条件:原产地或区域具备最适宜的自然生态条件,能生产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特色产品。二是产业基础:有生产传统,技术成熟,相对集中连片,市场半径和市场份额大,具备形成知名品牌、组建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的基础。三是区域分工:特色产品发展符合区域分工,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农业区域格局。

记者:本轮《规划》与上一轮相比有何区别?

答:上一轮规划实施以来,多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少部分地区生产优势有所减弱、有的甚至丧失。本轮规划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和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对上一轮规划品种及优势区域重新进行确认和划定。对新增品种,按生产优势选择重点县,划定优势区域。

从品种上看,上一轮规划确定了10类114种特色农产品,而本轮规划确定了10类144种特色农产品,保留的品种有110个,新增的品种有34个,调减的品种有4个。新增的品种包括:特色蔬菜中的山药,特色果品中的槟榔,特色粮油中的豇豆和木本油料,特色花卉中的园林花卉,特色中药材中的白术、藏药、甘草、黄芩、桔梗、细辛、龙胆草、山茱萸,特色草食畜中的延边牛、渤海黑牛、郏县红牛、复州牛、湘西黄牛、奶水牛、德州驴、关中驴、晋南驴、广灵驴、泌阳驴、福建黄兔、闽西南黑兔、九疑山兔、吉林梅花鹿、东北马鹿和奶山羊,特色猪禽蜂中的滇南小耳猪、互助八眉猪、太湖猪和特色肉鸽。调减的品种包括:特色蔬菜中的百合和松茸、特色果品中的巴旦杏、特色粮油中的扁豆。

记者:《规划》中提出的特色农产品建设重点有哪些?

特色农产品篇3

关键词:榆林市;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3-0016-02

随着榆林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突出榆林本土农产品的优势地位,创造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名牌,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显得尤为重要。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与推广对于发挥本土优势,凸显品牌特色以及发挥区域优势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加强榆林市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使农产品品牌立足于市场,对榆林特色农产品打破区域限制,打造品牌,创建名牌,提升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榆林市农产品发展现状分析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榆林是陕西杂粮的主产区,榆林主要的特色农产品有米脂小米、靖边马铃薯、佳县油枣、靖边胡萝卜、靖边苦荞、靖边小米、吴堡红枣、靖边辣椒、子洲黄豆、响水豆腐等等。

虽然榆林的农产品种类极为丰富,但由于长久以来对农产品营销工作的忽视,不注重广告宣传、销路开拓、品牌塑造,使得榆林农产品在市场中的品牌知名度、认可度并不高,榆林的r业企业及农民的收益亦不乐观,常常呈现出一种“丰产不丰收”“农民忙销路、商家忙采购”的负面局面,这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榆林政府部门、相关农业企业及当地农民的一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榆林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知名度不高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不仅关注产品的品质,亦开始关注产品的品牌。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追求品牌、偏好品牌,认为品牌是值得信赖的,是有较高声誉的,所以产品要能够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必须具备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但是在榆林,绝大多数农产品品牌效应都不明显,品牌知名度主要停留在当地,品牌知名度较低,外界对其并不知晓。例如,米脂小米、靖边小米在市场上都被称之为“陕北小米”,甚至与延安小米混为一谈;而在佳县当地比较知名的“陈家■手工挂面”,只能借助与吴堡空心挂面拉“裙带关系”进而在市场上寻得立足之地。在榆林当地,很多农产品都拥有较高的品质,但外界的知晓度却很低,这极大地影响到榆林农产品的流通与销售,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塑造与农业企业的发展。

(二)公用品牌滥用现象严重

在榆林农产品市场中,公用品牌滥用现象较为严重,众多商品毫不加以区分,而是共用一个品牌,这给农产品品牌建设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冲击,使得品质较优的农产品受到较大程度的冲击。农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即使是同一类农产品,由于生长环境、后期加工处理工序的不同,在品质方面便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比如,同样是佳县红枣,靠近黄河畔产地的由于水分充足,所以个大味甜,皮薄肉厚。而山地红枣由于水分较少,则个头要小一些,水分也稍显不足。部分目光短浅的商家为了盈利,往往会以次充好,低质货高价卖。对于消费者,因为没有明确的品牌能够加以区分,认为只要是佳县红枣就品质上乘,殊不知早已被商家钻了空子。长此以往,市场中就会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花高价购买以次充好的劣质商品,影响到消费者对质优产品的认知,造成消费者信任感的缺失,消费群体流失。

(三)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待提高

由于榆林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加之农产品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导致农产品品质难以稳定,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在榆林当地,大多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都会出现不标准现象,所生产的产品参差不齐,有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不能够兼顾到产前、产中和产后,还有一些公司注重产前和产中过程,却忽视了产后环节。例如,由于在农产品运输和销售环节的管理不到位,会影响到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与销售效果,而如果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并严加实施,就能够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不受影响,确保农产品顺利销售。

(四)科技含量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榆林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都进城务工,孩子进城上学,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老人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的知识水平决定了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不高。即使是当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都是以初级加工为主,没有严格的生产标准,加工科技含量低,没有进行深加工,许多优质农产品原料仅仅进行简单加工。所以,市场中的农产品大多粗加工,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更少,农产品品牌科技含量低,缺乏统一的经营模式和要求,产品数量和产品质量都还比较低下。

(五)包装意识淡薄

农产品要塑造独特新颖、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包装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榆林当地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包装意识淡薄,农产品包装技术落后,包装粗糙不美观,远远达不到“三品一标”的标准,目前,榆林特色农产品多数处于“有品无名无牌子”和“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价格”状态,没有真正实现由产品利润、加工利润向品牌利润的转变,无法体现优质优价,因而很难进入高端市场。

三、榆林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策略优化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榆林市要搞好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农技部门,加大培训力度和科技投入,提高农民科学技术水平,实现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同时,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引导和支持,提高农民创建品牌的信心。另外,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监督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产品品牌标识的公信力。

(二)加大营销和宣传力度

榆林当地应加大农产品营销力度,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创新营销方式的采用。例如,可以在北上广深等大中城市设立榆林市优质农产品销售专柜,直供直销,或者进行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另外,也要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榆林市的优质农产品,扩大农产品品牌的美誉度。

(三)树立品牌保护意识

一旦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一定的品牌认知度,常常会成为地方举足轻重的无形资产。因此,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或是农民都应树立较强的品牌保护意识,避免农产品品牌受到侵害。所以,要尽早确定区域公共品牌标识的使用,从法律的角度防止其他商家滥用这个品牌,通过使用品牌,促进生产过程的规范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提升品牌知名度。

(四)提高农产品品质

农产品品质对于农产品品牌建设非常重要。要不断制定并完善农产品标准和认证体系,大力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确保食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的安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全面夯实品牌质量基础工作。这就要求相关企业要充分结合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先进生产技术,结合国家的标准、行业的规范和地方标准,为特色农业产品制定方便易懂的技术规范。

(五)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品牌影响力

建立和完善“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力度,坚决杜绝不按标准生产的现象。同时,政府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及农业企业研发新技术,培育新品种,破解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主管部门应积极“走出去”,加大地方政府与科研机构合作力度,攻克关键技术,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科技含量,促进榆林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快速发展。

(六)强化包装意识

特色农产品篇4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物流;特点;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特色农产品物流水平基本还处于原始阶段,物流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当前,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矛盾已从生产领域转向了流通领域;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正在成为解决大市场与小生产矛盾的重要举措。由于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之间的对立,造成了特色农产品供给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靠的就是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现代特色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产品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还能降低特色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附加值,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一、特色农产品物流的定义

特色农产品物流是指特色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实体和信息流动,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产品流动过程,它包括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储藏、配送、装卸、信息等环节,并将各个环节做到有效整合,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的过程。

二、黄冈特色农产品物流产业及其特点

一般情况下,具有以下特点的农产品都可以称之为特色农产品:一是具有一定的品质特色,具体说来就是产品品质独特,功能特殊,有一定认知度;二是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具体说来就是产业可延伸性强,经济开发价值高;三是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具体来讲就是目标市场相对明确,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或具有潜在的市场需求。如黄冈麻城的福白菊、罗田的板栗、红安的花生等,都是具有湖北黄冈特色的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物流由于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因而也表现出自身独特的特征,具体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特色农产品物流周期性、季节性的特征明显。特色农产品物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表现为:在农产品成熟时,出现短时、较大的物流量;而季节过后,物流量迅速减小,呈现较大的周期性和波动性。(2)特色农产品物流具有点多、面广性。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者基本是分散的农户,没有成规模;如目前,湖北省黄冈市的特色农产品主要以鲜货鲜销和干货销售形式为主,生产经营者大都在大别山区和湖区的农户,特色农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各地的市区,在分散的产销之间要满足消费者在不同时空上的要求,使得农产品物流面临着时间、空间、数量和质量的巨大挑战。特色农产品不仅有食用的特色农产品,还有大量用于轻工、纺织和化工等方面的工业所用原料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流向,不光在黄冈市本地,很多都是销往省内、国内,还有部分进入了国际市场。(3)特色农产品物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由于特色农产品所具有鲜活、易腐等生化特性,所以要求特色农产品的各个物流环节,要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为使特色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保证,在特色农产品储运过程中,需采取防潮、低温、冷藏、烘干、防虫害等一系列流通加工的技术处理措施。特色农产品物流要求有配套的硬件设施,有专门的物流技术人员;其中硬件设施主要包括特色农产品的冷藏库库、恒温库,输送分拣的专用设备、专用农产品码头、专用恒温车、冷藏车运输工具、装卸设备等等。专业的物流技术人员,可以保证特色农产品在各个环节衔接非常好,从而保证特色农产品的产品质量。

三、发展黄冈特色农产品物流业的意义

黄冈特色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已影响了黄冈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特色农产品物流业必将对农民生活、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都会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1)有利于提高黄冈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研究特色农产品物流将会进一步促进黄冈市特色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在原有的特色农产品稀缺性和差异性基础上降低流通损耗和交易成本,使黄冈市特色农产品在产业链环节形成竞争优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提高黄冈市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黄冈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份额。(2)有利于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特色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得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向前延伸,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新的空间;特色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将促进龙头企业在新的工业园区落户,成为新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还将会打破城乡分割状态,把工农商贸连为一体,加快城镇资金、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物流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血液和活力,促进和加快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步伐。(3)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在近几年明显减缓,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出问题。黄冈市不但是湖北省粮棉油主要产区,黄冈市的家禽、食用菌、蜂产品、魔芋、茶叶、中药材、牛奶、板栗、蚕茧等特色农产品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大多数特色农产品长时间“养在深闺人未识”,如果能够把这些特色特色农产品,通过现代物流手段带到市场,展现特色农产品的独有特征,就能够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发挥其应有效用。发展特色农产品物流业,利用现代物流手段,采用统一采购、集中配送,连锁经营,提高流通加工和包装等的标准化程度,既有利于将特色农产品及时送往城市,满足市场需求,扩大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又有利于农业生产资料(化肥、农药、生产机具等)等工业品下乡,降低经营成本,带动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产业链上相应的储藏、运输、生产、加工、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借助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将本地农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也可以将国内外农业先进技术引入本地区,从而更好地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一切必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4)有利于解决日益突出的特色农产品消费安全问题。传统农产品营销体制下,经营者小规模购销、分散运输,生产流通环节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物流业,主要是通过构建大型的农产品物流的龙头企业,通过政府扶持和企业自身的拼搏形成企业的品牌号召力,由若干龙头企业分工协作承建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采取封闭型流通通道,以确保产品从生产、收购、运输、库存、加工、配送诸环节的产品安全质量,这就从经营体制上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流通通道,为居民食品的安全消费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综上所述,黄冈市特色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具有直接现实意义;同时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对黄冈市农业的带动效应和示范效应,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三农问题”的缓和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传礼.我国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特色农产品篇5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经济贸易系,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从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方面剖析了导致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以期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1-0255-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1.065

Security Problem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LI Ai-zhen

(Deparement of Economies & Management,Henan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College,Xinxiang 453002,Henan,China)

Abstract: In terms of market mechanism and government supervision, the major problems which caused security problem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he concrete control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ving.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 with characteristics; quality security; externalit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countermeasures

收稿日期:2014-01-10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4JK2042);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XF310)

作者简介:李爱真(1979-),女,河南登封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市场营销研究,(电话)13837361357(电子信箱)laz1999_79@163.com。

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一直是人们热切关注的问题。然而,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发生,人们信任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也不断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本文对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期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市场声誉,促进地方特色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1]。

1 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概念及其属性

1.1 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概念

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农业产品,其特色体现为“名、优、特、新、稀”,具体表现为:(1)产品特色:凭借天然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的;(2)工艺特色:采用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3)营销特色:销售方法和手段具有创新性;(4)售后特色: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有保障,销售后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独特的印象。

1.2 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属性

1.2.1 地方特色农产品具有信用品的属性 尼尔逊按照消费者获取商品信息的途径的不同,将商品分为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搜寻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就已经了解了足够的产品信息;经验品是指消费者只有通过体验如产品的鲜嫩程度、口感等才能获取产品的一些直观感受,进而会通过经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信用品是指消费者消费后也不能充分了解商品的信息。特色农产品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或使用许多化学物品,如激素、防腐剂、色素、农药等,由于这些东西对人们健康的危害通过日积月累才能显示出来,所以使得人们在购买甚至食用了特色农产品之后也不能充分了解和感知其相关危害。从而,特色农产品具有信用品的属性。

1.2.2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 由于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地域性强,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广大农户和农业企业都有权申请使用该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因此,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而公共物品的特征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该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可以被该区域内的众多农户同时使用,任何人无权阻止他人使用;非竞争性是指本区域的任何一个农户使用既不影响其他农户使用也不增加其他农户负担[2]。

2 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2.1 地方特色农产品处于低质量均衡及博弈模型分析

由于地方特色农产品具有信用品的属性,使其在信息传递方面几乎彻底失灵,从而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的理论,由产品质量引起的信息不对称将会导致特色农产品市场是一个“柠檬市场”,如果政府的监管不力,由收益最大化理论,质量低的产品将会把高质量的产品驱逐出市场,导致整体产品质量下降,出现低质量均衡点,即所谓的“劣币驱良币”现象。假设利益主体是合乎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现构造参与者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博弈模型,来分析其对信用品的选择行为。假设生产者有高质量和低质量两种可供选择的策略,消费者可选择高价购买和低价购买两种策略,那么其博弈策略矩阵如图1(a>0)。图1中表格的第一个变量表示生产者的效益,第二个变量表示消费者的效益。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生产者生产的高质量和低质量的产品没有充分的信息,只从自身的效益进行选择,所以当生产者选择高质量策略时,那么消费者选择高价格获得的效益是a,选择低价格获得的效益是2a,所以,根据效益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必然选择低价格策略;同理可得生产者选择低质量策略,消费者仍然选择低价格策略,即不管生产者选择哪种策略,消费者都会选择低价格策略;对生产者也一样,不管消费者选择哪种策略,高价格还是低价格,生产者都会选择提供低质量产品获得效益最大化。从而最终达到的均衡状态是低质量-低价格(a,-a)均衡。由此可知,虽然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出了最优选择,但对特色农产品市场来说却是一个最差的结果,即是所谓的“囚徒困境”,最终导致优质特色农产品被驱逐出市场,特色农产品市场处于一种低质量均衡状态。

2.2 品牌共有性影响特色农产品质量

由于地方特色农产品即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很强的区域特色,一般是地名或该地区特色产业结合形成的,而且在该区域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该地区生产经营者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表现,如原阳大米,新郑大枣等[3]。因此地方特色农产品在某一区域内具有公共品牌的属性,即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使得地方特色农产品往往产生外部性。外部性是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私人成本的差异。当前者小于后者产生正外部性,反之,产生负外部性。地方特色农产品外部性的表现为:对于生产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的农户和企业,其行为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则该区域内生产经营该特色农产品的所有人都将受益,从而产生正外部性;然而由于监管不力,如果有经营者向市场提供低质量的特色农产品,其行为将会严重损害产品的形象,危害人们的健康,从而使该区域内所有经营该产品的企业都会受到牵连,品牌价值降低,整体质量受到影响,从而产生负外部性。

2.3 产业链过长增加特色农产品的质量风险

如今一种特色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过诸多环节,包括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流通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再加上如今一些新技术的采用,新元素的添加本身也存在风险,使得不合格农产品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威胁着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生产环节,生产者往往会加入更多的农药、增长激素、化学肥料等来提高产量,这些添加物不但破坏生态平衡,而且会造成有害化学物残留,导致长久的危害;在加工环节,一些厂商为了节约成本会减少设备和管理的投入,滥用一些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等,增加了特色农产品的质量风险;而在储存运输环节,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对非时令特色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将会增加农产品长距离运输中被污染及腐烂变质的可能性;在销售流通环节,由于特色农产品的保质期一般都不会太长,因此对库存环境要求较高,这也会增加特色农产品的质量风险。总之,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过长,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流通环节过多,大大增加了特色农产品质量风险概率[4]。

2.4 政府监管的低效率导致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堪忧

2.4.1 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完整性和可操作性较差,处罚力度较轻,陈旧落后、重叠交叉和协调性不住等。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交叉重复严重,尤其是特色农产品较一般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更高,因此质量认证工作的混乱和法律的不健全使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实施有效性低,也严重影响了其质量的监管。

2.4.2 对特色农产品的监管执行成本偏高 我国特色农产品监管执行成本较高,具体表现在:①由于农产品的信用品特性涉及的农产品中的微生物毒素、添加剂以及农药残留物,难以辨识,必须通过具有一定技术性和专业性的设备才能检测确定,而目前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分散,规模普遍较小,产业度不集中,发展不平衡,这就使得政府实施监管的成本非常高,监管难度极大;②检验机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监测数据不共享,监测设备重复购置,又缺乏统一发展规划,从而增加监管成本;③监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检测设备状况是数量多而精密性与先进性程度不高,使检查效率不高而且影响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建设,也大大增加了特色农产品检测执行成本。

3 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治理措施

1)促进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针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共有属性及其产生的负外部性,鼓励企业积极注册自己的商标,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特色,可以将区域品牌作为母品牌,同时设立自己的子品牌,母品牌可以突出区域共性,彰显区域特色优势,子品牌突出企业个性,这样既是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的利益得以体现,又可避免公共品牌的“株连”效应及负外部性的影响,还有助于相关部门的监管关及保持品牌质量的稳定性。

2)加强特色农产品的质量认证。质量认证是指认证机构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报经国家质量监督机构确认的其他标准对供应方的产品质量进行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如无公害农产品,有机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的认证。特色农产品质量认证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及其信誉,增强市场竞争力,传递产品信息及指导消费,有效解决特色农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优质优价,健全特色农产品的信用机制,将特色农产品的信用品特性转化为搜寻品或经验品,促进其质量信息的传递。

3)建设地方特色农产品行业协会或合作社,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通过建设特色农产品行业协会或合作社,对生产者进行培训、指导、管理和沟通协调等可帮助生产者获得更多的产品信息、技术和相关的法律规定,同时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可以产生相应的规模效益和质量优势,减少产品进入市场的中间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合作社也是连接行业协会与农户关系的桥梁,行业协会的相关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技术和市场信息通过合作社更好的传达给农户。利用行业协会或农业合作社的监管机制,可以弥补政府监管的局限性,节约政府的监管成本,从而更好的实现对生产者的行为监管,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

4)完善地方特色农产品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我国于2006年11月正式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该法律的出台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该法律的配套办法尚未出台,使具体的监管工作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农产品的监管法制化,才能有效地开展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工作。同时还要健全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特别是建立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包括生态环境标准、病虫害防治检疫标准和包装、储运及标识标准等,做到特色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有标准可依。政府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不但对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密的监管,对生产不合格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者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增加其违法成本,杜绝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把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5,6]。

总之,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应从完善市场机制和加强政府监管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使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尹志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2] 罗 敏,李 旭.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74-77.

[3] 周开宁,黄永涛.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J].中共福建党委党校学报,2010(9):63-67.

[4] 鹿永华,辛德树,单洪国.柠檬市场与农产品安全[J].农业经济,2010(6):90-92.

[5] SIMON C.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analytion framework for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2000,6(1):67-83.

特色农产品篇6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互联网+”

我国特色农产品在销售、运输、储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改革其营销模式至关重要。2015年3月,总理提出“互联网+”的计划。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开始将特色农产品投入到各大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以提高农户收入,促进农业发展。本文以我国湖北赤壁的绿购网为例,找出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1赤壁市农产品营销现状——以绿购网为例

绿购网是由赤壁市政府和赤壁热线共同组建,结合了各项品牌服务、企业运营、人才培养、电商学院、公共服务与一体的电商平台。(1)为特色农产品定制包装盒。由于将特色农产品如绿壳土鸡蛋等置于普通鸡蛋盒运输时会破损不少,因此绿购网对土鸡蛋、猕猴桃、香蕉等农产品都专门定制包装盒。(2)建立多渠道销售。绿购网搭建从贸易到服务的线上流通渠道,通过绿购网、京东、淘宝、苏宁易购、1号店等渠道销售特色农产品,并形成“云产品库”,实现全国地方门户网站和电子销售渠道同步展示,充分利用互联网多方位推广,并开立线下实体店,为及时体验产品和服务提供方便。(3)直接从合作社进货。绿购网挑选了18个优良种植环境的直供基地,直接与合作社联系,按订单数量采摘水果,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即做到“先订单后生产”,以保证产品新鲜程度。(4)多种物流渠道结合。绿购网拥有自己的物流系统,以便于尽快运送到赤壁市顾客手中。为了实现“卖全国”,绿购网与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合作,使外地人也能买到家乡的特色农产品。(5)凸显地方特色,创造品牌价值。绿购网为特色农产品拍摄视频讲述产品故事,通过网络宣传、限时抢购等措施来销售。2014年9月推出黄金猕猴桃,销售量近20吨,全网销售额近30万元。同年11月,其精心挑选的“绿壳土鸡蛋”“花果山脐橙”等特色农产品,当日销售额突破100万。

2赤壁市农产品营销模式分析

2.1绿购网农产品营销模式分析

(1)结合其他网站走天下。绿购网依靠其他地方网站的力量,如淘宝湖北馆,一号店咸宁特产馆等,收集其他各地的绿色特色农产品来进行销售,并组织建立了云产品库,以完成“卖全国”的计划。(2)专注于绿色产品市场。在网购盛行的时代,绿购网无疑是开辟了一个新大陆。绿购网选择投入到绿色产品市场,将原本不太适合在互联网销售的特色农产品放在网络销售,并且将生产、销售和消费三个环节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

2.2赤壁市其他农产品营销模式分析

(1)致力于龙头企业的发展。赤壁市当地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为了带动整个赤壁市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龙头企业。目前赤壁市政府已对拥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了政策支持。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拥有蓝田啤酒、晨鸣纸业等六家属于龙头企业,他们的发展极力促进了赤壁市农业发展。如赤壁晨鸣纸业2004年创产值23000万元,拉动农民增收40万元以上。(2)致力于中介组织的建立。为使赤壁市农业得到良好发展,政府极力支持农户从生产走向销售,到目前为止,整个赤壁市已拥有许多综合市场,其中市级三个,镇级十七个,其他各类专业市场八个,年收入近20亿元。(3)致力于外来投资的增加。从2014年到2016年,赤壁市持续拥有外来招商投资和国家投资,高达上亿。赤壁市企业致力于外来投资,使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有了可能,也有利于建造产业基地和加工企业。目前赤壁市已有较多集团在此建立企业,如中国蓝田集团等。

3赤壁市农产品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3.1适合互联网营销的农产品范围太窄

无论是利用传统营销模式还是“互联网+”,我国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在运输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要选取绿色农产品并推广本身就是难题,适合放在网上销售的农产品就更加稀少,例如赤壁的猕猴桃等水果想销往外地就面临保鲜问题。

3.2产品供应不足,规模小、产量少

绿购网销售特色农产品存在赤壁市特色农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为坚持高品质绿色产品,在全国各地收购特色农产品产生一定的费用和成本,减少了利润。规模小、产量少使农产品营销存在阻碍。

3.3品牌化不完善

赤壁市正在关注树立地理标志,打造品牌化,但仍不够完善,这也基于全国农产品没有很好的打造品牌化,还处于售卖原材料阶段,没有独立品牌,而品牌化恰恰可以带来更大的销量和利润。

3.4农产品做不到标准化生产

赤壁市农户以自由种养为主,投入少,规模小,缺乏有组织生产经营,很难形成产业优势。由于当地农产品缺乏标准化生产,导致产品颜色、甜度、大小有差异,在网络销售存在问题。

4解决我国特色农产品营销问题相关对策

(1)拓展产品功能。对于无法在线上销售的产品,可以采用线上预定自助采摘,发展农家乐产业链,实现旅游和农产品一体化,增加客户的体验。(2)实现规模化加工。赤壁市当地农户大多没有能力扩大自己的生产基地,企业的产品来源也是这些农户。因此赤壁市政府应推行政策,扶持当地农户,增加其种植面积,并且给予一定的专业人才的辅导帮助,解决特色农产品供应难题。(3)打造品牌化。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产品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例如砖茶雕刻,请专业人员设计,做到深入人心。通过建立品牌带动产业发展,进而推动经济。(4)促进多产业革新。当地无标准化生产,导致收到的农产品品质不一,赤壁市政府应对农户生产种植过程进行规划,培养专业人才,尽力达到标准化生产,促进多产业一起革新,创建更好的生产环境。

5结语

5.1研究结论

赤壁市以独特的地理环境种植特色农产品并销往全国,但仍存在生产规模小、优质产品来源少以及专业人才稀缺等问题,例如打造一些知名品牌,但产品供应可能存在不足,导致赤壁市特色农产品销售受到阻碍,所以想要促进赤壁市产业化发展的绝对优势必须解决相关问题。

5.2发展前景展望

赤壁市绿购网通过互联网销售特色农产品逐渐形成气候并开始向外发展,建立一个好的核心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正确结合多个销售渠道,将会实现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促进地方经济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蓉.我国现阶段特色农产品营销现状及策略应对——以山东为例[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12).

[2]冯巧慧.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7.

[3]窦鹏.互联网+视阈下的绿色农产品营销模式探究[D].安徽,安徽科技学院,2017.

[4]杨宇庭,李富忠.“互联网+”时代山西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6(2).

[5]郭永平.互联网+时代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7(2).

特色农产品篇7

关键词: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

河南省处于我国中原地区,农产品种类十分多样,农产品综合产量跃居全国前列。十分稳定的农业生产工作给农产品加工奠定了十分稳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农业保守思想的影响,河南省存在着相对严重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狭小的问题,农民所掌握的市场供求价格信息有限,时常导致农产品积压浪费,这不单单增加了农业生产与销售活动的风险,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严重阻碍了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利用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必然将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最大程度的降低农产品经营风险。

一、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原腹地区域,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农业体系完善成熟,农业综合能力强大。其粮棉油肉等农产品的总产量稳定的排列在全国前三位,小麦产量在全国排列第一。在2013年河南省的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5000万余亩,粮食产量已经连续3年达到1100亿斤。在河南省农业稳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产品加工行业得到了十分稳定的发展,逐渐产了大量河南省名优特产品。开封西瓜、驻马店小磨油、信阳毛尖、洛阳牡丹等等都是河南省驰名中外的著名农产品。由于河南省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通信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猛。在2013年,河南省电信业务量总额达到670亿元,农村宽带接入用户覆盖率高达30%,城市宽带接入用户覆盖率达到70%。在2009年12月,河南农业厅与中国移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一同合作开发了“豫农宝”、“移动农网”等产品,并且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了百余个农业信息网站、十余个农业专业网站与二十余个涉农网站,其中“田园新闻”、“农业信息”等都是十分受欢迎的网站。伴随着河南省农业的稳定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河南特色农产品的电子商务销售模式也必将实现质的飞跃。在不久的以后,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全新流通方式将会对河南省特色农产品的流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将会快速推动传统特色农产品的升级与优化,农产品电子商务潜力发展与市场前景十分巨大。

二、河南省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研究

河南省特色农产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是市场发展方向,是大势潮流,但是特色产品企业想要发展良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一)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要制定品牌策略

制定并实施品牌化战略是河南省特色农产品企业走上电子商务的必然趋势。以往农产品企业要打造知名品牌需要开设连锁分店,在各种媒体平台上宣传,需要较大的投资。而在电子商务模式的基础上,农产品企业就能够轻松的打造大牌的企业形象。首先,河南省政府应适当的制定并且实施优惠政策来鼓励农产品企业进行品牌申报与认证,以全面提高农产品的档次。其次,推动鼓励农产品先进示范性企业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带头作用,利用优化整合的方式将企业与农产品农户结合起来,并且利用企业的优势,进一步规范农户农产品的种植,全面改善农户农产品的销售困境。最后,利用各种形式的媒体平台与互联网的推广,利用市场宣传方式将河南省特色农业品牌推向全国。

(二)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打造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

2011年9月,河南省好想你枣业与中国网库合作打造了中国第一个红枣交易平台——中国红枣交易网。在该平台中红枣原材料商、生产商、销售商、分销商,乃至消费者都可以加入其中。并且,中国红枣交易网还实行了好想你枣业所策划的产品团购会、网络促销会、行业信息资讯快板等各种营销方式。该红枣交易平台在经营半年后就聚集了近3000家红枣上下游生产链会员,红枣产品的货源与销售渠道都得到了稳定的保障,而所花费的费用仅为原来的千分之一。中国红枣交易网实现了红枣的单品聚合,通过便捷的而网络交易转变了其他枣业网站只相关信息的做法,大力拓展营销渠道,打造行业的创新竞争力。从河南好想你枣业的做法可以看出,打造特色农产品电商加以平台也是十分重要的策略之一。目前,单品电子商务模式开始注重发展行业细分的电子商务应用,帮助有特色的各类产品企业打造单品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完善的上下游产品链接,以使得农产品企业能够在自身拥有优势的单品中获得电子商务的突破。河南省拥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特色农产品,因此河南省每个区域都可以建立一批基于本地的特色农产品单品交易平台,由政府肩负起主要职责,利用电子商务的来优化农产品产业,实现农产品产业升级。

三、结束语

河南省特色农产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发展是大势所趋,不同的农产品企业应该建立符合其企业风格的品牌,探索创新符合企业性质与经营状况的运用模式,稳定的实现传统销售模式到电子商务销售模式的过渡,以推动河南省农业经济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叶小芬,郑亚琴.安徽省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SWOT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04:71-73.

[2]王利云.江苏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SWOT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06:333,338.

[3]张凌云.湖北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5,10:15-18.

[4]王一方.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特色营销中的应用思考[J].商,2015,41:116-117.

[5]李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山西省特色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发展[J].对外经贸,2015,07:88-90.

特色农产品篇8

特色农业产品应按下列顺序选择:(1)优先规划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这类产品有较高知名度,有一定市场潜力,由于是当地物种,其宜种性较强,扩种的可能性较大,开发成本较低。其特产的口味可根据所销地域的大众风味进行适当改进。(2)选择周边或相似地域的名优产品或受大众喜爱的新产品。在进行适宜性分析后进行试种,试种的产品符合要求后予以推广。(3)当规划区域内的土壤或水源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时,选择对这类矿物质或溶质有较高的萃取能力的农作物。该类产品附加值较高,有较多选择时,选取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4)有机农产品。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通过环境冶理、生产流程改革、加强生产管理等科学种植措施,生产当地农作物中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产品也是特色农业产品的选择途径之一。(5)由于生态原因,通过套种、混种不同农作物方式能改良农产品产量或品质的当地农产品。有的地方已形成了合乎科学的产品布局,只要我们去发现和推广。(6)具有综合开发商业价值的配套当地农产品。

2特色农产品生产条件分析

2.1规划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独特生产条件分析规划区域内特有的名优农产品的形成均有其特殊的原因或不凡的背景,有的已成为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有独特的生产条件。其生产的地块、种植方式、采用的原料、加工工艺、存贮方式都是名优农产品的有机构成的部份。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名优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剖析,科学地总结其特质的成因,有助于名优农产品传承和发展。生产的地块条件分析:包括地貌情况。耕作层土壤的土质、厚度、酸碱度、孔隙率、矿物质成份(对人体的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含量)、有机物含量、微生物情况。耕作层土壤的温度及其变化。耕作层土壤补充源的酸碱度、矿物质成份、有机物含量、微生物情况。全年降水量及时间分布,地下水潜水面高度及变化。影响耕作层的水源(包袱灌溉水源和地下水)的水温、酸碱度、溶质浓度、有机物含量、微生物情况。生产期积温,日照时间和气温、空气湿度、风(风力、风向)变化情况等等。种植方式条件分析:包括栽培方法,其它生物对其生产的影响,农产品生产期与土壤涵养期地块管理,相关农作物种植方式及其与名优农产品地块关系(山上与山下,上风位与下风位,灌溉方法与顺序等)。名优农产品特性分析:根、茎、叶、花、果的成份及其对人体健康、味觉的影响。加工分析:包括加工环境、原料(包括水)、工艺流程、配方。存贮方式:包括存贮环境(空间、湿度、温度、微生物等)、容器、压力、时间等。

2.2拟选的其它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条件分析其它优势特色农产品是根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在充分考虑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优化的角度出发选取的。这类特色农业产品生产条件分析主要是调查规划区内现有的农产品种类及其布局、产量、特质等。在进行生产的地块条件分析、产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植物不同部位对人体有益元素的萃取能力和对人体有害元素的抑制能力进行评估,并制定科学的生产技术方案,确保所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达到优质标准。

2.3制定特色农产品生产条件样本根据上述特色农产品生产条件分析结果,制定生产地块条件与种植优质农产品品种之间对应关系的样本数据库。

3圈定特色农产品生产地块

对规划区内的所有生产地块按生产条件分析的要求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成果数据化,利用数据平台的分析功能,参照特色农产品生产条件样本数据库,按照本文2.2条顺序,圈定各特色农产品(一般选2~3个品种,排列在后的为备选)生产地块。圈定各特色农产品生产地块时,宜将能通过采用工程措施、生态措施改进生产条件的生产地块纳入改造后的生产地块等级中。再根据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耕作要求进行地块合并。

4特色农业规划布局

特色农业规划布局分为规划空间布局、农产品生产布局、工程布局[3]。规划空间布局:也就是特色农业规划的功能分区,根据总体目标要求,规划区域内一般应有建筑或管理区(办公、接待、仓储运输、产品展示销售等)、农产品生产区、农产品加工区、观光休闲区等。农产品生产布局:在农产品生产区内,参照圈定特色农产品生产地块,在充分考虑生态平衡或生态效益的情况下,安排设施农业用地和各生产地块种植品种、耕种制度。工程布局:包括道路工程,灌溉与排水(包括水循环利用与排污治理)工程,防护林工程,土地平整、地貌重塑与土壤改良工程,生态保持、景观改造与提升工程。

5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计算实施规划所需投入的总费用、年增加的收益、投资回收率、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效益指标数据,评价投资可行性。(2)生态效益。从生态保护、耕地质量变化、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环境污染等生态角度评价规划的合法性、可行性。(3)社会效益。社会生产效率提高,经济、生产组织形式的辐射效应,人文景观改善,丰富文化、教育,食品安全等角度分析受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对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

6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应涵盖规划编制、实施、监督、评价和后续维护全过程。在规划编制阶段主要有规划宣传、专家和当地群众意见收集、方案评审等三个方面内容。规划宣传是规划前期的重要工作,当地群众对规划目的的了解和支持程度是规划执行的前提。专家和当地群众意见收集有助于规划编制人员对规划区的现实和历史情况的全面掌握,这些意见有时会导致规划方案、方向、甚至是规划目标的改变。方案评审包括规划的合法性、合规性评审,与当地相关规划一致性评审,村民对工程项目的确认,(当地)专家评审等环节。

7制定保障机制

(1)政策。增强法制观念,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切实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规划一经批准不得擅自修改,明确规定规划实施的主体、客体、责任和义务。(2)技术。尽可能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施肥、用药配方,生产流程科学化,质量管理标准化,产品品种系列化等。(3)组织。管理机构有权威、构架完整,管理团队专业齐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4)管理。完善规划实施的激励措施。有疑问,先试点,后推行。积极开展规划实施评价,按规定修改和完善规划。灾情应急制度化。

8结语

随着农业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生态文明、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正在加速,土地流转的政策和制度正在完善,社会资金对第一产业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的组织模式正在由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向现代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集体生产模式转变。这必然导致对不同尺度的农业产业、产品发展规划的需求增大。地质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地质资料也是现代化农业生产者进行科学生产的必备资料,民生地质是湖北省地质局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地质为农业服务也应成为地质工作者的工作内容。

上一篇:教师信息化教学范文 下一篇:情境教学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