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04 16:05:11

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范文第1篇

这次要介绍的十所大学,本身就很有特色了,艺术大学、民族大学、体育大学、医科大学、军事院校,其实不用多说,只看名字就知道其特色专业是什么了。

中国传媒大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属于电视与新闻学院的电视系,学生除了基本新闻业务的训练之外,还要精通电视的一些

许多“媒体人”都出自中国传媒大学相关内容,如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电视编导、电视画面编辑等,由于摄影、数字节目制作等专业课程需要大量实践,因此有条件的学生需要自备电脑、DV和相机。

广播电视编导分为两个方向——电视编辑和文艺编导,招收艺术类的考生。前者隶属于电视与新闻学院,后者隶属于影视艺术学院,当然,由于方向不同,在课程设置上就各有千秋,所以要报考什么方向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兴趣了。

播音与主持艺术分为英语节目主持方向和非英语节目主持方向,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而外语播音则更是强中之强了,不少优秀的学生都进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省级电台、电视台从事外语播音工作。

广告学是现在比较热门的专业,在各类媒体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要想学好这个专业也不简单,因为现在观众的欣赏水平是越来越高了,所以学校也加大了学生在创新意识方面能力的培养。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的艺术气息自不用说中央音乐学院是中国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重点高校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音乐学学科(包括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和音乐表演艺术)为全国重点学科。

现设作曲系、音乐学系、指挥系、音乐教育系、声乐歌剧系、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交响乐学院、基础教育部、继续教育学院、远程音乐教育学院,以及设在教务处的古典吉他、手风琴和电子管风琴三个专业方向的直属学科等教学部门。此外,学院还设有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音乐科技部,其中包括提琴制作研究中心、现代电子音乐中心、音乐治疗中心和嗓音研究中心等。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与社会学院是中央民族大学的特色学院,综合实力一直处于国内民族学和人类学的首席地位,其中民族学(又称文化人类学)是部级重点学科。

少数民族语言学也是部级重点学科,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院下属5个系,具有学院特色的优惠政策是各系传统专业学费全免,而且每个月国家还会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自2005年起,学院试行每年从全院各系本科二年级学生中选取优秀学生组成基地班。

历史学(基地班)的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不仅可以享受“基地”的有关优惠待遇,而且可以免试推荐读研。历史学还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专业——历史学与旅游管理双学位班,这个专业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大三暑假期间就开始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及民族地区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

另外,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多民族文化教育背景;民族经济学专业文理兼招;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按数学类、计算机与自动化类进行通识培养。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里的“顾拜旦”北京体育大学直属于国家体育总局,是唯一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的高等院校,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教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管理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8个学院,体育传媒系、外语系、体育艺术系、运动康复系4个系。

北京中医药大学

法学专业很有特色,培养的学生既具有较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又掌握必要的医药卫生知识,能较熟练地应用有关法律知识和法律规定办理医药卫生领域相关法律事务,解决医药卫生领域法律纠纷,能在国家机关、卫生行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卫生法律工作。

医院管理学课程是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率先开设的。

曹爽是三国魏国的大将军,是谁杀了他呢?答案:司马懿

民国时期谁享有“水晶狐狸”的外号?答案:徐世昌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研究中医辨证论治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为临床提供“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方法和思路,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最终研究目标,是中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是继协和医学院后,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医学院校之一,首批试办七年制的15所院校之一。

学校现有部级重点学科5个: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临床教学基地有7所大学医院、13所非直属临床学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33所实习基地。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是我国唯一部属专业药科学校,也是世界最大的专业药科大学。

药学一级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覆盖的药物化学、生药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7个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中西医结合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学校积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是教育部最早指定接收药学学科外国留学生、进修生、高级访问学者的基地和接受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的定点院校之一。

第二军医大学

说起第二军医大学的特色专业,首选海军临床医学。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是全军唯一为海军培养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的训练基地,拥有航海医学和放射医学2个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和全国唯一的航海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建设有潜水医学保障与潜水疾病实验室等极具军事色彩的大型教研设施。海军临床医学为五年制本科,培养掌握军事航海医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掌握航海医学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方法的海军临床医师。

药学是第二军医大学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作为全军唯一培养药学专业高级人才的教学、科研基地,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不仅设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还有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6个国家重点学科。所属药用植物园培育了700余种药用植物,生药标本室收藏了3000多份生药标本和5万余号腊叶标本,拥有总值约5000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资源极为丰富。药学专业为四年制本科,专门为军队培养药剂师。

第四军医大学

航空航天医学系是第四军医大学的王牌。它拥有部级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全军唯一的应用心理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我国唯一的航空航天医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被誉为“航空医师的摇篮”。该系开设的空军临床医学专业为五年制本科,培养专门从事空军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师,就读该系的学员会学习包括航天航空环境生理学、航天航空心理学、飞行人员医学鉴定学和空军卫生勤务学在内的专业课程。各教研室和实验室均配有供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使用的大型特种仪器设备,硬件设施十分完备。

口腔医学专业也是军内名牌,同样拥有部级重点学科、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流动站,开设有七年制、五年制本科,分别培养高级口腔医师和口腔医师。第四军医大学的口腔医院是全军唯一的口腔专科医院,可供学员进行专业课程实习。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目前学科涉及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等10个门类。

特色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专业文化;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160-03

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是指以高职院校专业系(部)为基础,以专业(行业)的特点为特色,以专业学习为主体,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为一体的在高等职业院校师生这个特定人群所形成的校园文化。也是校园内具有师生特点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专业文化是校园文化更深层次的反映和积淀,它可使置身于其中的个体有意或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倾向、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诸方面与其既定的意识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师生个体精神、性格的塑造。多年来,我们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结合本专业特点,倡导以“三勤、四讲、五不怕”为特色内容的“专业文化”,发挥其多种育人功能,为形成牧医专业特色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联系专业特点,倡导“专业文化”

高等职业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是一个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动物的饲养管理、繁殖改良、产品加工及常见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能从事本专业生产、技术指导、管理和经营服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专业。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本专业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做到口勤、手勤、腿勤;在实习随师临诊中做到讲文明、讲团结、讲科学、讲奉献;在临场实践中做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屎、不怕麻烦、不怕到基层;“三勤、四讲、五不怕”专业文化的形成与提出,折射出我们专业的特色和时代感。其一,我们牧医专业培养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组织、指导生产、进行技术推广、经营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只有做到口勤、手勤、腿勤,勤于实践,勤学苦练,才能掌握一手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其二,牧医专业是一个服务行业,从新中国建立前到现在,过去一直采用师带徒、父传子的作法。门户之见、传统的保守性以及经验主义、行业不规范的职业道德,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行业的发展;而我们的毕业生去向是走向畜牧兽医行业第一线,为了培养新一代“四有”牧医专业人才,我们提出了讲文明以破除兽医、劁猪佬是下九流的陋习;讲团结以破除行业内的门户之争;讲科学以克服用经验、偏方代替完整、系统的牧医科学的错误;讲奉献以倡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情况下的“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的行业服务思想。其三,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是从中学门到学院门,对牧医专业既缺乏实际的感性认识,更缺乏对专业的全面理性认识,在专业文化中,我们极力倡导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屎、不怕麻烦、不怕到基层的“五不怕”精神,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以及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敢于走向生产第一线的作风。

二、倡导专业文化,发挥多种育人功能

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专业文化是校园文化更深层次的构成部分,是学校教书育人中“教”与“育”紧密结合的具体体现。它融政治思想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价值规范等为一体,在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1.教育功能。专业文化的教育功能在于专业教师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教师用言和行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着每一名学生。同时专业文化的形成,可以对高职大学生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加速了学生在职业角色、知识技能、道德规范、人格心理等方面的社会化的进程,易于克服学生由学校到社会的心理障碍。譬如,牧医20013041班的学生,由于生源在文化层次、个人阅历、区域等方面差异大,入校一段时间后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安心本专业学习,在临床实践中存在怕苦、怕脏等畏难情绪。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通过“三勤、四讲、五不怕”等“专业文化”的倡导,结合优秀毕业生典型事例的教育,使学生克服了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增加了专业自豪感,在学习实践中加强了技能训练,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毕业实习取得了优异成绩,宜昌实习小组获得了“扑疫先锋,牧医新秀”的荣誉称号。

2.导向功能。“专业文化”所蕴含的价值体系,是长期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实践凝练而成的。而导向的成功与否,是专业文化发挥积极的正面效应还是产生消极的负面效应的重要标志。实践表明专业文化导向是正确的,发挥了正面效应。例如,牧医8001班是一个应届中学生班,入学时学生年龄差异大,入学前对学习本专业思想上准备不足,社会知识较少。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倡导学生在学习中要做到口勤、手勤、腿勤,在实践中要做到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工作,实习中要做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屎、不怕麻烦、不怕到基层。由于“三勤、三同、五不怕”的倡导,弥补了该班学生社会知识的不足,加速了其社会化的进程。

3.激励功能。倡导专业文化,旨在强化学生的工作、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需要唤起动机,动机引起行为。多年来,我们根据牧医专业理论性专一、实践技能性强等特点,着重倡导以“三勤、四讲、五不怕”为中心内容的专业文化,激励学生搞好学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牧医7701班在全省职业院校牧医专业第一次统考中,取得了总分第二名和《养猪及人工授精》单科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倡导“专业文化”,形成特色专业

倡导专业文化,不是为了倡导专业文化而倡导,而是为了服务于教学,更是为了办出有特色的专业。由于长期在本校牧医专业倡导以“三勤、四讲、五不怕”为中心内容的专业文化,这种专业文化的多种功能长期影响着牧医专业的师生,也影响着牧医专业本身,使我校牧医专业成为颇具特色的专业。

1.理论与实践并举,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抓,使学生既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在教学中,注重面向社会、面向生产、面向实践。譬如,牧医9301班在1995年春季学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利用教学基地销售饲料103吨,接待农友咨询1400多人次,饲养出栏猪、鸡200多只(头),孵化小鸡近2000只,为农友代购小鸡苗3000多只,出诊50多人次,为农友猪、牛驱虫300多头,完成小型手术10多例,阉猪150多头。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速学生“社会化”过程。改革招生制度以来,我校的生源是以应届高中学生为主体,其特点是年龄趋于成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社会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水平较差,导致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化”过程较长。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既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的社会交往、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据不完全统计,我校牧医专业近10届的毕业生中,已有4人被选(提)拔到县(处)级领导岗位,走上科级领导岗位有20多人,我校牧医专业毕业生已成为宜昌市畜牧兽医战线的骨干力量和基本组成成份。

3.培养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需要千千万万有识之士的参与,更需要我们学校源源不断地输送适应社会、合格的大、中专毕业生。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对学生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人的现代化”的开拓进取精神培养。“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最切合实际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似乎莫过于解释人们从具有传统的人格转变为具有现代人格的过程。”[5]臂如,我校牧医专业91届毕业生武汉宇妍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熊罡,在几乎是白手起家的情况下,敢为人先,开拓进取,遨游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海”中,现已形成年出栏万头育肥猪生产线一条、年产3万吨浓缩饲料厂一座、年屠宰10万头育肥猪生产线一条的武汉新洲区的骨干民营企业。

4.形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育人氛围。从事畜牧兽医工作,服务对象是千家万户农友,医治对象是猪、牛、羊、马、鸡、犬六畜疾病;进门一身屎,出门一身臭,工作环境与条件相当艰苦。我们在教学中,极力倡导要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屎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要具备不怕麻烦、不怕到基层服务社会的思想。臂如,牧医2002届毕业班在2001年秋季学期的集中实习中,发扬“三勤、四讲、五不怕”的专业文化精神,深入生产第一线,共防疫注射牲猪25000多头,鸡免疫40000多只,耕牛”洗”口1000多头,义务出诊5000多人次,做到了与基层兽医师傅同吃、同住、同出诊,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深受当地的业务部门的好评和农友的欢迎,真正做到了面向基层,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刘臣华,杨子红,鲁修琼,等.农业职业院校创建“专业文化”的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2,45(1).

[2]郑杭生,李强,林克雷,等.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3]Blau,p.m.&Duncan,O.D.TheAmericanOccupationalStructrue[M].NewYork:Wiley,1967.

[4]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特色专业范文第3篇

落户“体育之城” 开放专业服务

科隆体育大学位于有“体育之城”之称的德国科隆市,是目前德国唯一的一所体育专业大学,其前身是柏林体育学院,成立于1920年。1965年,学院正式更名为德国科隆体育大学,开始增设了经济、传媒、记者、旅游等体育相关专业。到1966年,在校学生总数增长到1000名。1970年,科隆体育大学被政府正式认定为高等教育机构,并有权授予博士学位。1980年,莱茵师范学院科隆分院体育课程并入科隆体育大学。截至目前,学校在校学生总数7000多名,包括来自全世界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留学生。

今天,科隆体育大学的教学和研究实力雄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设有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医学与自然科学学院、体育运动教学理论学院等3个学院,并设有运动与体育病学研究所、生物力学与骨科研究所、运动技能与运动技术研究所、心理学与解剖学研究所等20个研究所和教研室,专业涉及教育、人文与社会科学、医学与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其中在生物力学、生物化学运动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由于学校位于城市绿化带当中,富有田园诗意,因此没有修建高大的围墙,而是因地制宜,进行开门办学。这里,校园里运动氛围和体育气息非常浓重,周围的居民可以随意行走在校园的林荫小路上,也可以穿梭校园的前庭后院,甚至是到学校的餐厅吃饭――学校食堂位于奥林匹克路上,书店橱窗里叠放着体育行业的畅销书《马拉松:成功计划》和《山地车运动的正道》,以供人们阅览。

早上游泳,接下来在塑胶跑道上跑步,然后听一场关于运动医学的讲座,接下来是题为体育经济学的研讨班课程,最后是足球、网球或者篮球方面的训练课……这基本上是科隆体育大学学生校园生活的常态,给人的感觉是:只有追求体育、积极寻找体育精神的人才会在科隆找到理想的环境。“体院不是大学,而是一种生活态度”,这是许多大学生对科隆体育大学特殊氛围的心灵感悟。

践行“实践出真知”理念 加强体育科学研究

多年来,“实践出真知”是德国科隆体育大学学校发展的核心思想,也是科隆体育大学在世界体育高校中独领的根本原因。平时,学校对学生实践、研究能力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实验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让学生知道怎样去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这是与世界其他国家体育教学的最大区别。2007年前后,科隆体育大学被列入了德国国家队的备战基地之一,开始承担部分德国国家队集训备战工作,如柔道、曲棍球等,其中德国男子曲棍球获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牌。

尤为可贵的是,德国科隆体育大学以体育研究实践见长,学校有19个研究所从事体育科学问题研究,从教育、人文、社科领域到医学自然科学学科,是世界上唯一一所涵盖了所有研究领域的体育科学机构。科隆体育大学也是兴奋剂研究方面的先行者,其生化研究所兴奋剂实验室是欧洲最大的研究机构之一,它与世界反兴奋剂署合作,致力于国际上反对非法提高体育成绩的斗争,也曾经鼎力支持北京奥运会。在科隆体育大学有限的空间里,兴奋剂检测的研究室占了八层楼中的两层,是单项学科中占据面积最大的科系之一。

2006年成立的德国竞技体育研究中心在全德国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学校9大跨学科中心之一,与学校的5个研究所联系密切,并与奥运基地、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医生携手合作。生理学与解剖学研究所的实验启动了体育科学方面的高空飞行,他们搭载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除了基础研究、教练员进修及继续教育以外,该中心还致力于为顶级运动员提供集中辅导和咨询。中心能够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体育医疗基础检查,提取血液数值、心频、体温等方面大约3000个参数,进行分析、总结并存入运动员个人档案,帮助他们全面了解自身的健康和竞技状态,为优化训练提供信息支持。

田径中心的生物力学实验室也是进行基础检查分析研究的,比如用远红外高速摄像头抓拍年轻划船运动员的跳跃过程,将所摄图片传递到计算机中,分析膝盖和踝关节的负载情况,通过全面的技能检查和分析研究,能更准确地知道运动员的不足。在游泳馆里,同样有设备全程跟踪、记录和监控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情况,便于教练赛后分析研究,调整和完善训练。“以前很多教练都只是单纯依靠经验,而现在我们是通过自然科学的研究帮助运动员获取信息,找到一些信息提供给国家队教练,为队伍做一些准备”。科隆体育大学沃特博士如是说。致力体育科学研究,始终兢兢业业,这也正是科隆体育大学的独特之处。

硬件设施一流,与外界联系密切

作为全世界最优秀的体育大学之一,德国科隆体育大学的教学、科研、运动、训练设施都是世界一流的,学校拥有包括网球、田径、游泳、足球、篮球等23个不同运动项目的室内、外场馆,各种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在这里都能找到训练和运动场地。

在这里,对于本校学生,只要你想练习,任何时间都可以免费使用学校里的任何设备,不需要提前预约,也不需要付费。对于周围居民,学校的场地设施同样开放,各类体育运动场地的使用效率很高……体育联系世界,这个办学思想在科隆体育大学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科隆体育大学与53所外国高校建立了伙伴关系,有500多名来自55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在校园里学习,占全校学生总数年近10%。其中,中国留学生有80多名,占据留学生总数的17%,是体大外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群体。特别是近年来,科隆体育大学与我国体育高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北京体育大学、山东体育学院等高校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搭建体育科学前沿领域科学研究的平台。

特色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特色专业 楼宇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a)-0000-00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在一所学校中,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楼宇智能化专业相对来说 “同质化”现象不多,且由于大部分院校尚未开设,所以大众对此专业认识不足。而随着我国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楼宇新职业人才的需求,建设重点及特色专业势在必行。

楼宇智能化R凳撬孀沤ㄖ、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的发展产生的新兴交叉性学科。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智能建筑行业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涉及多个学科的众多技术。智能建筑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到90年代初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我国从2000年后开始大规模建设智能大厦及智能小区,智能建筑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本专业服务区域经济,从智能建筑到智慧城市,有着较大的人才缺口及良好的发展前景。作为特色专业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本专业的区域优势及专业特点。

楼宇智能化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从事现代智能化楼宇设备设施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除做工程外也可从事已建成大楼在能源和室内环境品质管理及大型物业管理的工作,属于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除要求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建筑、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机械、热工、等技术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学习现代智能化楼宇设备设施(如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建筑电气、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造与性能、测试技术、调试方法、运行和维护等专业知识。由此可见,本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跨行业的新兴专业,涉及到各个专业知识及技能。

将楼宇智能化专业作为特色专业进行建设,是由特色专业的特征决定的。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专业建设的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独特的风格。培养的学生质量在整体上要优于其它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对于楼宇智能化专业而言,各院校开设不多,但社会需求量较大,且知识面跨越较大,在许多方面可以实现创新。如剖析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对传统模式进行改革推进,在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及教材方面均可有特色体现。

目前为止,我国尚无特色专业的具体标准,各地区一般通过文件形式予以明确。如部分地区的“特色专业建设点评审指标”。该评审指标分别从建设目标与支持保障、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对特色专业作以评估。此标准涵盖面较广,面向所有专业,而之所以作为特色专业建设,不可能追求大而广,本专业的特色专业建设可做到某几个类别的独到创新。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使用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方式来实现资料的采集和汇总。

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预先设计好特定问题,对被调查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来获得目标资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为了了解目前楼宇智能化专业学生状况及社会需求,制定合理问卷,采用此法进行学生调研及企业调研。此环节由我系两位奋战在一线,与学生关系融洽的青年教师完成,资料收集准确到位,并统计出相应的数据。访谈过程由副高职称教师下企业锻炼完成,由于经验丰富,与企业工程师就本专业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沟通,获得第一线的企业资料。

文献分析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查阅楼宇智能化专业作为特色专业研究的相关论文,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学习借鉴相关成果。

归纳总结法。根据调查结果和前人经验,结合自己的认真思考,总结出楼宇智能化专业作为特色专业的可行性及建设过程。

楼宇智能化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目前与中电科国信安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已开办多届订单班;课题负责人有着十多年本专业教学管理经验,同时拥有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参与设计过十余个大型智能化项目,双师型教师。团队主要成员完成《浅议智能建筑的设计》等多篇相关专业论文,其中《浅析高校数据中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获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优秀论文;部分成员参与编写项目式教材《AutoCAD基础教程》,内含大量智能楼宇案例。

楼宇智能化技术建设特色专业建设分析及解决方案:

1、人才培养方案:以行业背景为依托,邀请弱电各子系统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剔除传统课程,大力实现项目式改革。对此,走访各企业专家,对部分课程提出要求,如传统CAD课程,结合行业特色,修订为智能建筑CAD,并辅以各工程案例,使其更有针对性;如给水排水、空调、建筑电气合并为建筑设备课程并进行信息化教学等。

2、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本专业跨学科多交叉的特点,打破教研室管理教师的模式,整合各专业教师,以教学经验丰富的副教授作为团队领导,将电子、计算机、建筑设备、控制专业的精英教师整合到一起,打造符合本专业特色的名师工作室。对于楼宇智能化专业所属的系部,一般会有计算机专业、电子专业、自动化专业教师,而此专业特点是涉及各类学科,因此可挑选各专业的精兵强将,重新组建成工作室,以教学丰富的名师作为带头人,对本专业发展十分有利。

3、课程、实习实训及教材建设:以项目式教学为主线,整合实训室,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加设建造师培训课程,有效实现工学结合。针对传统课程在讲授时的枯燥、抽象等缺陷,在授课方面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以“建筑设备”为例,建设信息化精品课程。

4、专业文化及社会评价:通过问卷及调研的方式,充分了解学生和行业需求。对于大学生而言,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本专业的兴起使学生对其有较大期待和展望。同时由于课程设置比较贴近生活且实训有一定趣味性,学生学习效果较好。对于企业而言,更愿意录用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实施课程改革可增加学生的实训能力和技巧,得到企业的肯定和欢迎。

特色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发展特色专业专业建设

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本文以高等教育理论为基础,探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一般过程,认为高校建设特色专业一般应经过明确特色专业建设目标、特色专业建设方向、特色专业定位、特色专业建设内容等若干主要环节。

一、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特色专业是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画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是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建设特色专业首先必须确立自己的特色,并且不断加以深化完善和升华。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应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在教学方面要确定特色专业的培养规格和数量,不能盲目攀比。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建设问题上,首先要确定学校专业整体布局,其内容包括:优先发展哪些专业,重点发展哪些专业,是否要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特色专业的目的是什么,哪些专业要建成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战略方针,建设原则、总体建设目标是什么等等。特色专业建设首先应该符合学校学科专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布局,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应与本校的办学方向、层次、规模、能力和特色相适应。学校要在充分调查社会需求、人才市场需求和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参考其他高校办学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办学历史、办学能力和办学绩效,进行专业发展与调整战略规划。一般来说,学校应该优先选择那些办学基础好,社会需求大,初步形成特色,能够适应社会未来发展要求的专业建设成为特色专业。

二、特色专业建设方向

1.特色专业建设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比较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化的趋势,高校唯有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双赢。我国大学专业目录是由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设置的,专业名称多年保持不变,专业的培养目标也较为宽泛,难以反映出社会对人才在专业方向和素质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变化,这就要求学校在具体专业建设过程中,对专业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灵活把握,随着社会需求的状况和变化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特色和定位。因此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它是特色专业建设方向首要考虑的问题,决定着特色专业的成败。

2.对其他高校,特别是相同层次高校的相同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这种调研一方面可以学到一些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了解和把握其他高校的专业,可以为本校在该专业的特色建设方向上提供借鉴。一般说来,特色专业建设在特色选择上,要和其他高校相同专业的特色保持一定的差异性,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或人优我特”的差异化策略,实行“错位策略”,以避免正面的竞争。专业内部调研,是指学校对拟建特色专业的校内校外可用教学资源的现状进行调研,其目的是摸清自己的教学资源和能力现状,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以便在特色专业建设中扬长避短,结合外部环境机会,选择最适合的特色方向。专业内部调研内容包括:自身的专业办学历史、专业目前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现状、教学设施设备情况、现有特色专业和专业定位、培养方案、校外专家和实践基地等校外教学资源状况,专业目前的社会声誉,等等。

三、特色专业建设定位

特色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灵魂,特色的定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特色的定位必须要建立在对专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教学资源条件充分调查并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借鉴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可以参照以下步骤进行。

1.外部环境与自身条件分析。要对专业内外部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分析评价可用教学资源中在本专业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因素,分析评价外界环境中对特色专业建设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应尽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办学优势,把握外部机会,避开不利因素。一般来说,高校的办学优势和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办学历史、资金和教学设备条件、师资力量、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教学及科研、产学研联合情况、图书馆藏书情况、学校声誉、专业声誉、学校所在地理位置等。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造成机会和威胁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和变化趋势,国家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的变化,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政府产业政策的调整,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其他高校的发展状况,其他重大事件等。专业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资源条件的优劣是特色专业选择和培养的重要依据。

2.专业方向细分。我国目前高校学科专业目录和名称是由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1998年教育部公布的新的专业目录,将专业数量由504种调整到249种,专业数量的减少,难以适应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现状,各校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自己的资源条件,有选择地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办学特色,把专业建设成特色专业。在选择特色方向之前要对专业方向进行细分,细分方法之一是根据就业方向的类型细分,细分方法之二是按人才培养层次类型来细分。

3.特色提炼。特色提炼不是盲目的,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资源和能力优势,特别是办学历史中已经积累的特色基础,有效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发展机遇,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才能提炼出来的。其实,高校的某些专业在长期办学中,已经积淀下来了某些优势,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要把这种专业建设成特色专业,就要提炼这种特色,并分析这种特色是否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资源能力条件,是保留该特色还是对原有特色做出调整或重新提炼特色并重新定位。

四、特色专业建设内容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涉及教育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围绕特色的培育和形成,配置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做好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以下10个方面。

1.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的更新。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绩效,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必须首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这种教学改革的需要。

2.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特色专业建设必须目标明确,在保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地体现特色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有明显特色,同时制订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并能体现课程特色、培养方法的特色等。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采取在开全基础课和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之外,根据特色培养需要,开设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方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特色专业。所以,高校应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上向特色专业倾斜,在人员配备上向特色专业靠拢,在人才培养上向特色专业侧重,以此保持该专业的特色。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条件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从形式上,要求他们拿到有关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从实质上,要求他们不但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在操作技能传授方面是能工巧匠。另外,学校要注重从社会的生产、服务一线聘任少数兼职教师,不求所有,只求所用。

4.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的配备。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配备的数量和质量是打造特色专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完成教学计划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虽然高校经费困难,但如果不重视设备的投入,特色专业的建设则会难上加难,所以必须本着实用和先进的原则,在经费投人上向特色专业倾斜,在投入方式上实行滚动投入。

5.课程和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特色专业必定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有相应的体现,教材必须和特色相适应。由于特色专业建设一般具有独特性,可能缺乏现成的、公开出版的、合适的、针对特色培养的教材,可以采取根据特色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自编教材的方式来解决,但这必须要由高水平教师来进行编写。

6.教学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要求相应的教学管理改革配套,高校要改变那种对各专业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方式,对特色专业要赋予院、系、部更大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自。

7.强化实践性教学。包括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精心设计每一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尤其注重应用型专业的实践教学,在组织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时要求实验课开出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结合,激励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8.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除设立校外实习基地外,还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授课,或采取与其他学校、企业等部门联合培养的方式。

9.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当前专业教学管理的主要弊端是整齐划一,缺乏个性,这不利于特色专业培养特殊人才,尤其是不利于一些“偏才”、“怪才”的脱颖而出与成长。所以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应强化这方面的意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与工作能力,下大力气摸索出一些新方法。在专业教学管理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天才点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培养。如某学生发散思维特别强,某学生演绎推理能力超群,某学生空间想象、形象思维突出等,就应对他们实行“随遇而教、随遇而管”的方法。

10.营造良好的特色专业培育环境。首先要为特色专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执著、宽松的治学氛围和思想活跃、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治学环境。这对特色专业的培育有着重大的作用。其次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是支持特色专业培育的物质条件。要花力气搞好这项工作,使校园整齐清洁、优美高雅,校舍清洁卫生,食堂饭菜可口便宜等。

虽然以上所述远未包括特色专业建设的所有方面,但它是其中主要的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杜冬云.面向市场的专业建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2]刘传林.适应行业需要创建特色专业[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

[3]朱中华.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与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4]贾慧敏.面向市场设专业变中求新建特色[Jl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7).

特色专业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刑警学院的信息安全专业坚持以打击信息网络犯罪为突破口,进行特色的信息安全专业建设情况介绍,来阐明我国信息安全专业建设如果能突出母体专业和所在高校或行业的特点来办学,将会造就出一批具有各自特色的信息安全专业,为我国信息安全专业办出水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样板案例。

关键词:信息安全专业;特色;办学;中国刑警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前言

中国刑警学院信息安全专业是伴随着全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普及和提高,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的形势下,于2002年2月26日申办成功的,成为继武汉大学后的第二批获批的信息安全专业,也是公安系统第一个具有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院校。2002年7月开始招收学生,目前该专业已招收六届本科生,2006年7月首批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二学位学生已经毕业,2007年7月第二届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就业率为100%。用人单位无论是网警部门还是刑警部门反馈的信息都表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办案能力强,业务全面,上手快。

目前我们的信息安全专业已经发展成以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为主干,以刑侦和法律为两翼的学科专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一个专业特色鲜明、教学计划科学合理、教学内容新颖实用、教学科研办案紧密结合,具有相当规模效应的特色专业。2007年被学院推荐为部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这样的结果得益于我们制定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

2特色的培养目标

专业建设之初,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上,也走过了一段弯路。我们把培养合格的网络警察作为培养目标,而教学计划主要是在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参考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而制定的。经过大家的冷静思考,认为搞计算机专业或以密码学为核心课程的信息安全专业,我们和地方院校的相关专业相比没有优势。而且网络警察出口面太窄,目前网络警察主要从地方高校引进计算机和法律专业人才,我们的毕业生从竞争角度也没有优势,这样不利于专业的长远发展。为此,我们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大刑侦平台上,培养掌握计算机犯罪侦查理论与技能,能熟练进行涉计算机案件的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的刑事警察。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刑警学院的专业优势,而且学生毕业分配出口广泛,到网警部门他们具有懂刑事办案、懂法律的优势,到刑警部门他们有计算机专业特色,懂得涉计算机案件侦查和取证方法的优势。为所培养的学生受社会欢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教育理念上,我们占据了优势。有了一个科学的培养目标,才会有合理的教学计划。

3特色的教学计划

2004年,计算机犯罪侦查系对信息安全专业全面修订了教学计划。新计划以培养目标为指导,把“宽出口、实战型”作为教学质量控制的标准;把“点线面体”(主干课程是点、其前导后继构成线、主干课程线之间构成面、专业方向之间构成体)作为讨论计划的过程控制,使新教学计划专家组的讨论意见空前的一致。这一教学计划也得到实战部门的好评,他们只听了教学计划就已经开始“订购”两年后的学生了。

该教学计划,把培养学生作为“大学生”、“警察”、“计算机专业人员”、“刑警”和“计算机案件侦查和取证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模块进行设计。

(1)“大学生”模块

这是教育部规定的所有大学工学本科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集合。主要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概论、军事理论等课程。

(2)“警察”模块

这是作为警察必须学习的课程。如,公安学概论、擒拿格斗、射击、犯罪心理学、犯罪情报学、公安应用写作、逻辑学等课程。

(3)“计算机专业人员”模块

本着教学性大学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这一目标,根据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对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进行筛选和调整。如,适当减少原理性课程门数或学时,增加应用性强的课程的设置,特别要强调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因为在计算机犯罪案件现场勘查时,如果不知道所遇到的文件类型和基本含义,会极大影响案件侦查的成功,也会丢掉很多线索。在教学计划中,我们先后共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ASP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等多门语言课程。但在强调语言的同时,也不能放弃能代表计算机专业特点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功底。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等课程。

(4)“刑警”模块

该模块是学生作为一名刑警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我们把刑侦的专业主干课程均纳入了该模块。如,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证据学、犯罪现场勘查、刑事案件侦查、预审学、查缉战术、侦查措施、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治安案件查处等课程。

(5)“计算机案件侦查和取证人员”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人员所需要的知识。如,信息安全基础、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含密码学) 、计算机司法检验学、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计算机恶意代码原理与识别、常见操作系统分析、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法规、信息卡技术与安全等课程。

该教学计划以计算机专业理论和法律应用为基础,以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技术为重点,以刑事案件办理为特色的实用型教学计划。培养既懂得传统刑事案件的办理,又具有涉计算机案件办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特色的课程建设思路

为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出刑警学院特色,我们将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划分为独有课、特色课和共享课。

(1) 独有课就是我们学院有,其他院校没有或非常薄弱的,如“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计算机司法检验学”和“计算机恶意代码原理与识别”等课程;

(2) 特色课就是其他院校有,我们学院有特点的课程;

(3) 共享课就是计算机及法律相关的课程,各院校开设的内容基本类似。

对各类课程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思路。对共享课和特色课中的非特色部分,向重点大学靠拢,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派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到在这些课程方面全国领先的重点大学学习,听一轮课,从中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理论教材、实验教材、实验设备、实验方式等内容;特色课中的特色

在于我们比地方大学有与公安实战联系密切的优势,比其他公安院校有刑警学院在刑侦和刑技方面的优势。要把握好以公安需要、应用办案为教学出发点,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的总体方向;而独有课是我们专业的拳头,要加大力量,选精兵强将,以老中青结合的方式,划分成课程攻关小组,甚至不惜重金聘请专家来共同搞好。

5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信息安全专业是刚刚兴起的专业,一些教师还没有进入角色,新课多,专业性强,任务量大,因此,提出“以课程建设促学科发展,全体动员,学生参与,加快发展”的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划分成课程小组,采取组长负责制,定时间、定任务、定目标。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到重点大学进修加强理论基础,学习教学模式;到公安实战部门锻炼和听专业系的课程,了解公安一线需要,并学习涉计算机案件的办案方法。遇到难点形成科研课题,与各方面的专家共同进行攻关。再将办案方法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以课程建设促教学、科研和办案的发展,即实现了学科发展的目标。

由于教师数量少,工作任务重,有许多入门操作阶段的工作,以学生参与科研的模式,充分调动在校生特别是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方面已经在毕业论文和志愿者学生中进行了较成功的尝试)。在学生中成立“信息安全俱乐部”,教师为之提供理论和实战需要方面的指导,并提供适当的上机条件,让他们学会使用现有大量信息安全方面的软件,然后以讲座或交流的方式给全院师生讲解。这样不仅使教师摆脱了大量基础操作软件的调试,也极大地调动和提高了全体警院学生办理涉计算机犯罪案件的意识和能力。

为保证教学质量,所有新开课程上课前,课程组要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共同讨论,提出意见。在信息安全专业正式讲授前如果条件允许要在全院进行讲座或选修课,这样一轮教学过后专业教学就会较为成型。

6特色的实验室建设

根据我院信息安全专业以计算机犯罪侦查、电子物证检验和网络监察与监控为方向的特点,我们建成了全国高校第一个“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和全国公安院校第一个“网络攻防实验室”。

“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采用与公安实战无缝对接的思想,即公安实战单位用什么设备我们就学什么设备。这样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上手快的特点得以保障。这里不仅包括计算机取证专用机、还包括各种取证平台和取证软件。

“网络攻防实验室”重点解决在涉网案件中,网络痕迹的搜索以及网络监控、网络攻防技术演练等需要的实验室条件。该实验室不仅有核心交换机、路由器,还有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无线网络环境。单机上的主机与虚拟机、小组内的成员之间和小组间的攻防演练均可以实现。

这两个特色实验室的建成为专业课教学、为科研和办案提供了物质保证。

7特色的教学科研办案模式

我们在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进行办案工作。办案工作不仅有教师定期到公安实战部门参与办案执法,还有远程咨询,更有利用现有的电子取证实验室对实战部门送来的案件进行检验的工作。

我们24人的教师队伍中,具有电子物证检验资格的教师就有15人。每年办理案件的鉴定数十起。

通过办案可以了解最新案件动态信息,可以了解案件办理的过程和经验,为专业课教学和科学研究获得了很多实战素材。把这些鲜活的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贴近实战,为办案能力强提供了原理的保障。

通过几年的信息安全专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国刑警学院的信息安全专业初步确立了信息安全专业在国内、特别是公安系统的相对优势地位。与其他院校的信息安全专业比较,我院的信息安全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发展思路、相关优势学科支撑和毕业生综合素质及其分配覆盖面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打击网络犯罪的特色。

特色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地方特色资源;品牌化;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19-01

近年来,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等。现阶段,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的工作重点由整理挖掘向制作加工转变,建设内容由单一粗放化向专业品牌化转变,建设方式由设施硬件建设向管理服务转变,这些给各级分中心、基层服务点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地方特色资源要“以人为本”,真正让广大群众满意。多渠道、多方位地整合和建设地方特色资源,创造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形成地域品牌化,服务专业化的惠民能力和水平,提升社会认知度和知名度。

一、建设地方特色资源内容与途径

地方特色资源内容是文化共享工程的生命力,是传播文化资源的主要形式,是受众接受的最直观信息。内容涵盖面广,类型繁多,一切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都可视为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途径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

(一)挖掘整理

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需要切实挖掘、整理,创建自己本地区的品牌,走在时代前列。以探索与发现的眼光,“以人为本”有的放矢地搜集、筛选、整理、保存。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实现文化系统各单位协调配合,切实发动基层群众,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理文化传承流派和脉络,完善各种类特色资源,打造地方资源品牌化。

(二)整合制作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整合地方特色资源的存储方式,形成视频纪录片、多媒体资源库、专题资源平台等新兴服务渠道。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等进行资源查找和借阅,实现多元化输出方式。

二、建设地方特色资源意义与作用

(一)品牌化的特色发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品牌的就是特色的。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纷繁复杂的信息充斥着人们。受众更加需要与众不同的信息资源。本着服务受众的原则,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更加需要品牌特色的地方项目。将地方特色资源做成当地的“名片”,地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不仅提高了文化共享工程的知名度,还提升了信息传播,文化传承的延展性和持久性。

(二)专业化的共享共建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是为了广大群众不分地域差异,轻轻松松地查阅全国的优秀文化资源,加大文化资源的共享。为此,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共建显得尤为重要。优秀文化资源归根到底就是各地区的地方特色资源。这些资源需要各地区按照统一的标准共同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建设与共享更加专业化。

三、建设地方特色资源未来与展望

(一)创新文化服务模式

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可以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信息服务,实现共享共建的多媒体基础平台。拓展手机客户终端业务,形成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的无线连接,受众可以通过3G手机搜索、阅读、观看文化共享工程的特色资源。

(二)建立数字支撑平台

文化共享工程将多样的创新能力和成熟的网络技术相结合,利用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手段,推动诸如云计算、桌面云等多项先进技术在地方特色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依托覆盖全国基层服务点,完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服务文化民生。

(三)制定品牌标准规范

根据特色资源的群众性特点,进一步完善“分级建设”、“品牌标准”的规范,即全国中心负责整合各地信息资源,省级分中心负责制作特色信息资源,市县支中心负责采集、提供资源线索,有条件支中心也可参与制作,共同建设地方品牌数字资源。

(四)拓宽专业服务模式

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重点在农村和社区。各级分中心、基层服务点要动员全社会参与,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拓宽服务渠道,提高专业服务水平,覆盖全国城乡百姓。服务领域延伸到农村、街道(社区)、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为广大群众送去地方特色资源。

(五)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各级分中心、基层服务点要充分利用专业技术优势、文献资源优势、服务方法和手段优势,开展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主要包括计算机操作,信息资源数据库管理应用,特色资源整合制作等方面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发挥基层服务作用。

简而言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是创新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的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重视地域性资源建设,强化品牌意识、本土意识,遵循 “以人为本”,建设好本地优秀地方特色资源,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全民共享。

参考文献:

特色专业范文第8篇

探索还在继续。花团锦簇的背后,玉溪的职业教育也和不少地区一样面临着发展不均衡的尴尬:市直学校资金投入多、师资优良,求学的、招工的都纷至沓来;而县级职中则因为各区县财力、师资、管理水平的不同,导致职校间办学条件各异,有的县级职中门庭冷落。

如何解决同类教育中的不均衡,县级职中靠什么与实力强大的市级职校竞争?记者近日在玉溪采访时发现,通过积极培育特色专业,玉溪的县级职中也有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领,曾经职业教育领域中的“短板”将逐渐补齐。

特色专业撑起孱弱的县级职中

秀山脚下,通海职中的烹饪专业随着良好的声誉而“香”飘省内外。在2011年6月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烹饪技能比赛中,代表云南省参赛的通海职中捧回了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而从2009年起,该校作为唯一的县级职中,已3次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最高级别的烹饪大赛,并连年获得佳绩。大赛获奖的背后,是通海职中烹饪专业招生连年爆满,毕业生就业走俏。

谁也不会想到,现今被誉为“职教园地盛开的奇葩”的通海职中,却陷入过濒临停办的困境。2000年前后,通海县职中招生困难,学校生源急剧萎缩,教师队伍不稳定,办学效益低下。县政府一度曾有停办通海职中,将学校拍卖给企业的念头。回忆起这段历史,长期在学校工作的一位副校长感慨很多。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新上任的通海县职中校长段金枝及其领导班子,围绕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认真进行了分析讨论。学校领导班子认为,通海职中要走出困境,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明确方向、创新办学思路,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应从过去注重速度、数量转向着力打造职教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发展。段金枝先后到上海等先进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名校办学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通海职中必须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指引下,抓住机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该校在专业设置上,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以烹饪专业为特色,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素质训练列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出发点,强化技能训练和岗位培训。一是挖掘地方饮食文化内涵。玉溪是云南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是云南滇菜的发源地之一,很多菜肴汇集了整个云南的烹调精华,烹饪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学校在烹饪专业建设中,注重深入社会,深入民间,进一步挖掘地方饮食文化内涵,提升和创新地方烹饪的质量和水平。二是确立了烹饪等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瞄准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人才。以学校为主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企业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训条件;学校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学校与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实行学生平时或毕业前一年到企业或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制度。近年来,学校与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曹杨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与云南省饮食行业协会、上海市餐饮行业协会、玉溪市饮食行业协会等下属的近50多家星级酒店签订了实习实训就业协议,建立了教师与学生实习基地,实现了多元合作办学,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三是教学与市场衔接。围绕市场或饭店企业流行的菜品,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重视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技能的培养,如烹饪专业的课程安排,实践教学就占了总课时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四是组建专家顾问团,对建设烹饪专业建言献策。聘请了10多位烹饪大师组成了通海职中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这些顾问和专家,为学校提供行业信息,在烹饪专业建设规划、课程改革方案、教学计划、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等方面给予指导,解决学校在办学中的困难和问题。

特色专业的建设有效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烹饪专业让通海职中在省内外都已经小有名气,从其他县到通海来读职中的学生络绎不绝,学校领导现在愁的不再是招生和就业,而是如何解决短缺的基础设施。目前,省里已经同意通海职中更名为云南省烹饪学校,学校的扩建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其实,通海职中仅仅是该市县级职中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玉溪,不少县级职中都在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自己的特色专业。如,新平的矿产专业、华宁的种植专业、峨山的民族民俗文化专业等。

探索未曾停止

按玉溪市产业发展战略,其经济支撑点是“三优一特”产业(烤烟、矿电、旅游及特色县域经济)。这种产业发展定位迫切需要当地职业教育加大相关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目前,在玉溪职业教育领域,低水平重复设置专业的情况已经大为改观。各职校都会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以及学校实际,科学定位办学方向,在专业特色和质量上下工夫。

“以前不少学校都存在专业重复设置的问题。为吸引生源,大多数职校不论自身办学条件如何,只要是社会热门专业都竞相开设,造成学校间的无序竞争。”玉溪市教育局局长李世华分析说,低水平重复地设置专业、游击式地办班,不但很难形成特色,而且造成了实习实训设备的浪费,更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特色专业范文第9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呈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然而,在高校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高校专业建设却出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局面:各高校开设的很多专业,不仅专业名称相同,专业方向无明显差异,而且专业主干课程也几乎没有区别,各高校专业缺乏特色,专业建设呈现了明显同质化现象。高校专业建设的同质化现状,既导致了我国有限教育资源的低效与浪费,又使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之间产生了背离,同时还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其后果十分严重。高校专业建设的同质化导致了高校建设的同质化。针对高校建设的同质化现象,国家教育部在教发[2011]9号文《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全面加强高等学校内涵建设,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克服同质化倾向。”笔者认为,高校专业建设要避免同质化,就必须要求高校打造本校专业特色,实施特色专业建设工程,为此,理顺特色专业建设工程的思路尤为关键。笔者认为,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建设路径首先是进行专业定位,然后依据专业定位进行专业课程群设计。本文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对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过程进行论述。 一、实施专业准确定位 专业定位包括的内容较多,但是如果从特色专业建设的角度看,笔者认为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二是专业服务面向的定位。从专业培养目标看,很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明显偏高,缺乏针对性。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各高校专业培养目标一般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备工商企业管理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工商企业管理实际能力和专门技能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这一定位显然与现实有较大程度的背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多地面向企业生产一线,无论从生源素质,还是从用人单位需求以及现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来看,“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定位明显偏高。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比如,广西某高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育目标定位是:培养企业基层管理者。那么很明显,这种定位比起笼统的培养“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定位要具体、清晰得多。专业定位的第二个内容是专业服务面向定位。专业服务面向实际上是指专业服务区域,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是地方高校,属于区域性高校,高校建设必须服务于、服从于区域经济发展,其专业建设必须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与产业类型相适应。 二、专业课程群设计 专业课程群由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岗位技术或技能课程组成。在完成了专业定位后,接着就要进行专业课程群设计。具体思路是:依据专业定位,结合专业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然后围绕核心课程设计专业课程群。在进行专业课程群设计前,有必要区分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两个概念,很多高校将两者等同看待(从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可以看出)。其实,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的核心,是一个专业与其他专业特别是相近专业区别的根本标志,只有少数几门课程能列为核心课程(大多数专业的核心课程可能只有一两门)。而专业主干课程是指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从核心课程延伸出来的,服务、服从于核心课程的专业课程,可以有多门课程(一般为6~12门)。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关。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专业培养目标如果定位为培养企业基层管理者的话,那么专业核心课程就可以确定为企业班组管理(培养目标如果为培养中小企业基层管理者,那就可以考虑将企业班组管理和中小企业管理两门课程定位核心课程),其专业主干课程就必须要从企业班组管理延伸出来,具体可以设企业生产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课程为专业主干课程。 专业课程群中的岗位技术或技能课程,要依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和专业服务面向进行设计。在企业中,基层管理者所需要的岗位能力与高、中层管理者明显不同,见下表1。企业基层管理者所要求的岗位能力主要是技术和技能。因此,岗位技术和技能类课程的设计必须要满足学生获取岗位技术与技能的需要,为此就要结合专业服务面向定位进行设计。广西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服务面向是广西区域经济,假定广西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中以制糖、水泥和金属铝加工为三大支柱,那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群中就应该设有制糖技术与工艺、水泥技术与工艺、铝加工技术与工艺这三门课程(或将其融合为一门课程)。 在进行专业课程群开发与设计时,会出现一些同多学科相互渗透或交叉的新课程,这些课程一般没有现存的教材可供使用,解决办法是:高校选择区域内支柱行业中较大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施校企合编教材,并且由企业技术骨干利用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的时机,在企业为学生讲授。校企深度合作能为高校提供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场所,高校亦可利用其技术、师资优势对企业员工进行在岗培训,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或技术骨干也可为高校学生授课,进而形成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真正实现校企融合。高校按照以上办法设计专业课程群,据此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在打造特色专业、避免专业建设同质化的同时,又真正地实现了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目的,另外,还使得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适用的管理知识、专业技术与岗位技能,成为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其毕业后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直至以后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三、结语 特色专业,主要由专业独特的定位和专业独特的课程群以及专业有效地实践实训体系决定的。即:特色专业=专业准确定位+专业课程群+实践实训体系。高校只有实施特色专业建设工程,才能避免专业建设的同质化。教育部在高教[2007]2号文《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笔者认为,这是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实施特色专业建设工程重要的政策依据。#p#分页标题#e#

特色专业范文第10篇

从差异性方面把握专业期刊的定位方向和特色

简单讲,专业期刊主要是指按内容进行划分,体现专业性,有相对固定读者群的期刊。纵观专业期刊的发展,两种情况值得思考:一是走老路。“我们办某类杂志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采写某专业类的内容是我们的特长”诸如此类的话,说明办刊者往往只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并不注重市场和读者需求,极易按照自己的思维闭门“造”刊。二是无所适从。“现在‘云端读报’都出现了,像我们这类期刊恐怕是上不了台面,在强势竞争面前注定要走下坡路了”。持此类观点的人其实是对自己的期刊没有摸准定位、找准方向,因而缺乏信心。基于此,“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和“凸现期刊差异性”应是专业期刊定位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有调查显示,目前对于一般化的综合类期刊,读者的兴趣在降低,而读者对有个性、有特色、有趣味的专业期刊的兴趣却有增无减。这说明,定位准确的专业期刊市场空间还是极其广阔的。

以《就业与保障》杂志为例,杂志在市场化办刊后,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注意内容、读者、市场定位等问题,突出专业期刊的特色。经过市场调研,杂志社着力从差异性方面重塑特色,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版,设置了“民情、民生、民众、民风、民间”五大板块,注重特色,充分发挥专业期刊的指导性、实用性、服务性,多视角、深层次地挖掘各行各业在就业、职场人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前沿信息。经过改版,大篇幅的领导讲话没有了,生冷干硬的文章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话题。这种变化,较为稳妥地适应了读者的口味,使杂志的发行量稳中有升,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栏目和专题策划上体现专业期刊的专业性和品牌特色

专业期刊的栏目设置不同于综合类期刊,专业的延续性对编辑主体性的策划能力也是一种考验。以《就业与保障》杂志为例,二十多年的办刊历史形成其特有的模式,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固定读者群,但是这些固定读者随着形势的变化,随时都有可能“消失”。为了培养新的读者群,扩大发行量,经过综合分析和评估论证后,杂志社确定了以打造新的品牌栏目,用品牌栏目去带动品牌期刊发展的思路。

为了体现专业性,体现品牌特色,在专题策划上,《就业与保障》编辑部在每周例会上,广泛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然后集中评选,确定主题。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做了《三十年的温度》专题,着力反映不同阶段、不同群体的人们在投身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劳动就业、职场变迁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针对新时期社会保险出现的新变化,《就业与保障》杂志策划采写的《被征地人员老有所养的“晋江模式”》、《 跨省流动人员社保转移接续:我们在准备》、《新医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改革正当时》等特色文章,较好地结合当时形势,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受到不同群体读者的欢迎。总之,策划的专题,只有具备前瞻性和现实意义,并抓住专业期刊的专业特色,方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从读者的角度体现专业期刊服务功能

专业期刊也要贴近读者。笔者认为,期刊只有将专业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的内容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出来,使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扩大影响,才有可能提高知名度和权威性。从读者选择和接受的角度看,他们能够从期刊中不断得到新的知识、新的相关动态信息,才有可能成为期刊的忠实读者。而且期刊所传播的内容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和接受并及时转化为头脑中的知识储备,为其所理解和把握,达到深入人心的传播效果,期刊在读者心中的良好形象才有可能逐步树立。

许多专业期刊,内容的定位表面上有一个行业或一个专业,如果没有抓准特定的对象,同样会产生宽泛不着边的问题。如《就业与保障》,初看有一个方向,而真正要把栏目确定下来,使期刊的发展获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业与保障》杂志在办刊中以读者为中心,想读者之所想,强化服务意识。如《就业与保障》杂志2009年设置的《海西社保》栏目,直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得到了各地社会劳动保险局(中心)的认同,认为专业期刊为他们开辟了一个重要的窗口,解答了广大群众热切关注的民生问题。

专业期刊走向市场,读者是上帝,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实践中不难发现,随着读者关注点的不同,专业期刊的内容应体现服务功能。而服务功能体现在读者能够在这份期刊中,找到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看到期刊中的许多内容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几年来,杂志先后设立的《民生话题》、《小保信箱》等栏目,就是应读者的需求而特别开辟的,成为与读者互动、让公众参与的平台,体现了专业期刊的特色。

版式设计中也要体现专业性并强化品牌形象

期刊在读者心中的形象不仅取决于所反映的思想、所表达的内容、所传递的信息的质量,也取决于承载这些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其表现形式和手法是否理想、和谐,是否能产生美感,读者是否乐于接受直接影响着期刊的品牌形象。大多数期刊,特别是专业期刊不可能像趣味性、通俗性很强的大众读物那样,可以经常通过封面色彩的变化以及在封面刊登各类时尚照片等手法对读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吸引读者。但是,不管怎样,形式上的设计也是各类期刊树立自身品牌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实,读者在接受一种媒体的同时,除了增长知识外,还有一种愉快阅读的期待。快乐阅读能够使刊物在读者心中留下好感,从而产生继续购买的欲望。

在版式设计中,应防止为了经济效益而不顾读者感受,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一定要做到靠质量去创造价值。一份期刊的质量既包括选题、内容,也包含形态设计。有的期刊社为了节约成本,频频降低用材品质,或者无规律地变化,这样对于读者的阅读习惯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其结果是自毁声誉。第二,要注重包括刊物形象在内的社会影响和整体形象。培养一本期刊的品牌不容易,如果只为眼前的利益,对长远建设不管不顾,其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在新媒体发展中把握专业期刊的特色

从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利用新媒体为我所用是一个方向。期刊数字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综观笔者所在省份的170多家期刊,目前除了部分期刊依靠自身网站增加发行量外,多数期刊无法从数字化的运作中获利。短板在哪里?抛开运作资本、数字化人才等因素,专业期刊在发展方向上还存在着经营意识不强、无法集中优势资源等问题。

作为专业期刊,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点,在相应的行业和相关的“窗口”让人知晓。现实中,专业期刊如果能够让读者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到自己,无疑会极大地方便编者与读者间的交流,增强刊物在本领域的竞争力。当前,专业期刊已经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与新媒体的融合,从一些成功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专业期刊对于新技术和新媒体的理解和运用,同样应建立在自身特色体现和品牌打造的基础上,建立在对优势资源整合和对市场精确理解的基础上。

那么,专业期刊如何利用新媒体加速发展?笔者结合以往的经验,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学习,要掌握并理解新技术新媒体,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并及时弥补差距;其次要接纳,新媒体不是专业期刊天然的敌人,两者在一定意义上应是一种互补关系,新媒体在发展中也在为期刊带来全新的读者群;再次要创新,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改变专业期刊的组织形式、营销模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等,利用新媒体获得新的发展;最后要融合,媒介融合是未来媒介发展的大势趋,在新旧融合中,专业期刊要深刻认识自已所处的发展阶段,利用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在新媒体的发展大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 福建就业与保障杂志社

上一篇:匹配算法论文范文 下一篇:家用电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