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典范文

时间:2023-10-15 21:29:56

英语词典

英语词典篇1

关键词:语言学 英语词典 借词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39-03

经过长期的研究证明,部分英美的词汇分析专家已经认识到英语词典中汉语借词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汉语借词的来源与未来发展走向做出了若干研究与考证。同时,我国国内的部分学者以语言学为基础,也开始对英语词典中汉语借词的社会功能、分类、来源等方面做出了深入探索。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准,与基于语言学的英语词典借词相关的研究仍不够深入。例如,尚未就部分概念问题形成一致观点,英语词典中汉语借词的社会功能、接受情况、使用情况等尚不明确,且汉语借词的发展趋势仍未得到广大学者与英语母语者的关注。为此,该研究以语言学为基础,将英语词典中的汉语借词与世界英语发展动态相结合,致力于分析基于语言学的英语词典借词的特征与现实意义。

1 英语词典汉语借词情况

通过全方位分析英语词典中汉语借词的语源信息,有助于学者掌握某一具体借词的源头是否为汉语。18世纪中期,著名英语语言学者Samuel Johnson在其编著的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英语词典》)中,共收录了十余个汉语借词,譬如tutenag,tea,silk,mandarin,junk,ginseng,China-root,China-orange,chin,bohea等。19世纪后期,由Waller Skeat编著并出版的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英语词源词典》)中共收录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8个英语词汇汉语借词,其分别为silk,serge,Junk,typhoon,tea,nankin/nankeen,Chinese,China。之后,由Serjeantson编著的A History of Foreign Words in English(《英语词汇外来词汇发展历史》)详细介绍了30个左右的汉语借词的发展历程与意义。在此基础上,Cannon在英语词典中,收录了981个汉语借词,且将其收录的汉语借词分别推向3种不同的英语词典。在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英语词汇的起源与未来发展》)中,Algeo专门将“英语词汇中的外来借词”作为独立的一个章节,其目的为探索源于其他国家语言的英语词汇的影响与作用,并重点分析了汉语借词的来源与发展。例如,在“来自东方国家的借词”一节中,Algeo分别列出了汉语词汇tong,chow mein,chop suey等,并对上述词汇的起源做出了解释。

2 借词使用的熟练程度

在基于语言学的英语外来词汇中,与欧洲借词相比,汉语借词的数量较少,且使用范围明显低于源于欧洲等地方的借词。针对此现象,梁慧敏教授就在英美等英语母语国家日常生活中,汉语借词的出现频率与认知度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并通过在香港、伦敦等地点做街头问卷调查了解到,香港人经常遇到的汉语借词,诸如Jetso、laisee、Chingming等,英国人并不知道其含义与使用方法,而受到英国人青睐的汉语借词Hyson,Bohea等,多数香港人却不清楚其具体所指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受中外熟知的英语词典中的汉语借词多为与吃相关的内容,诸如chow mein,litchi,dim sum,wok,tea等,且调查结果显示,该类汉语借词的认知率可达到70%及以上。另外,其他汉语借词,诸如yin yang,fengshui,mah jong,silk等亦是广为人知的汉语借词。目前,英语词典中收录的Kowtow或sampan等汉语借词的认知度较低,而受中国功夫类电影影响力巨大等因素的影响,英语词典中知名度排名第一的汉语借词为kung fu,其他排名名次较为靠前的汉语词汇大多与中国风俗、中餐等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对于以英语语言作为母语的人群而言,其对新出现的汉语借词较为熟悉,这是因为随着现代化多媒体的发展,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英语母语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触汉语借词。所以,过去一个汉语词汇融入英语语言学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在现代化网络技术与多媒体等平台的推动下,汉语借词进入英语语言学范畴的进程大幅缩短,且受此影响,部分英语媒体报道中时常出现能够彰显我国社会生活的带有明显汉语词汇特点的词语,其为积累汉语借词的出现频率做出了贡献。

3 借词的模糊性与动态性

20世纪50年代,J.R.Firth曾明确指出,英语语言的本质为一种具有国际影响作用力的语言,其不仅能够在美洲、欧洲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亦在亚洲、非洲等地占据重要地位。同时,被称为英语语言学奠基人的Braj Kachru提出了著名的英语借词同周圈理论,该理论将英语语言视作具有复数特性的语言概念,由于英语语言在国际社会中被大范围使用,因此,以英语语言特性为基准,可将其划分为扩展圈、外圈与内圈。现如今,英语语言能够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与地域英语、英语借词的兴起、传播与发展紧密联系。同时,在全球化大背景的作用下,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频繁交往,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济体之后,其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等更为显著,两地的语言也得到了互通,例如,一些带有明显中国特色的汉语借词不断出现在英语语言报道中。

目前,英语词典中借词的身份判定标准尚未形成,此亦为不同词典所收录的汉语借词有所不同的原因。部分学者认为可被英语语言吸收的词汇需首先满足英语表达规则,并能够得到英美等母语使用者理解的词汇。同时,McArthur指出通常情况下,外来词汇融入英语语言需经历三大阶段:International,national and local,即国际通用词汇、国内词汇与地方性词汇。在四级理论的基础上,常俊跃与汪榕培指出,英语词典中处于不同同化、吸收状态的汉语借词,代表了四个级别:与地道英语词汇相似,得到国际社会英语母语者认同并使用的四级借词;已经完成被吸收进程,但是未完全具备英语词汇应用特征的三级借词;受英语词汇拼写影响,屈折变化出现英语化发展趋势,且发音与英语词汇相似的二级借词;未得到全面吸收的一级借词。

在英语词典中出现的汉语借词录入考虑因素的基础上,Sheidlower指出借词的重要性、持久性、使用范围、出现频率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对于英语母语者或其他使用者而言,借词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表现方式,且借词本身并未有固定的模式与概念,而是处于不断推进的状态,所以,在一定的借词使用范围内,若英语媒体开始认可该词汇的广泛影响力,且使用借词的频率有所增加,则可认为该借词开始转变成了描述某一特定现象或事物的便捷方式,这就表明,汉语借词的出现与发展具有显著的必要性。同时,借词会在语义模式、句法特征、构型、读音等方面,受到英语词汇的归化,并同时展现出一定程度的借入语言的痕迹。以借词的出现频率、接受程度等作为标准,可将借词分为永久借词、阶段性借词、临时借词,其中,永久性借词是指该类借词在进入英语词汇之后,具备较长的发展历史,已被高程度的吸纳与同化,且英语使用者多会忽视永久性借词的词源;阶段性借词是指外来词汇被引入到英语词汇之后,在一段时间被广泛应用,使得英语使用者对其的认知程度不断增强;临时性借词是指英语使用者在方便表达的前提下,R时借用外来词汇,从而达到服务表达目的的效果。

在英语词典中有所阐述,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汉语借词亦经历了临时性借用的发展历程,随着此类汉语借词使用频率的提高,才逐步完成了汉语借词的英语词汇化。根据借词分类标准,可将chow mein,yin yang,kungfu等划入永久性借词的范畴,将iron rice bowl,Cultural Revolution,paper tiger等词汇视为阶段性借词,这是因为该类词汇属于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其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会出现在所处社会环境的历史资料中,即实际使用频率较低。

4 对待与使用借词的态度

促使借词出现的另一重要因素为社会声望,在借词借出方,即汉语使用地方与英语语言文化联系的作用下,在英语接触历程中,英语借用汉语词汇的频率低于汉语借用英语词汇的频率。近年来,英语媒体越来越接受并广泛使用汉语借词,其根源在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有所增长,并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发面发挥显著的积极作用。与其他语言变体相比,尽管“中国英语”的地域性变体尚不具备明显地位,但其已经具备了自身的特色,例如,大多数汉语借词表达了中国特色词汇的要点,而该类词汇的出现与发展亦相应拓展了英语词典的词汇量,提高了英语语言的表现张力,为英语语言实现全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鉴于汉语母语优势,对待与使用借词的态度应为大范围推动中国特色词汇的健康发展,使其与英语进程相融合,以便引导国际社会更为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

5 结语

针对英语语言在国际社会中的通用语地位,以及英语语言的使用范围,英语逐渐摆脱了英语母语者的固有使用范围。同时,随着英语语言在全球各个地域变体的不断形成,英语语言圈外的词汇等开始对英语语言词汇的壮大与发展产生影响。在英语语言学基础上,以及世界英语环境中,与借词相关的定义与概念理解仍较为宽泛,这就表明,英语词汇具备灵活性、开放性、全球性的显著特点,此有助于推动全球文化与语言的交流与发展。总体而言,英语词典中的汉语借词数量仍极为有限,然而在中国政治影响力、社会作用力有所提高的影响下,在中国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深入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汉语借词得到英语媒体的重视与青睐,且被英语词典收录的汉语借词、被英语语言吸收的汉语元素的数量呈持续上涨的趋势。该种情况充分展现出了汉语借词成为民族文化载体的作用力,并促使汉语借词成为汉语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Simpson, J. A. & Weiner, E. S. C.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EB/OL]. http://,2013.

[2] 许爱军.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生存状态[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0-116.

[3] 陈胜利.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D].苏州大学,2014.

[4] 汪榕培,常骏跃.英语词汇中汉语借词的来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4):70-73.

[5] ALGEO J.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6th ed)[M].Boston: Wadsworth Cengage Learning,2010:264.

[6] MANSER M.H.The Facts on File Dictionary of Foreign Words and Phrases[Z].2nd ed.New York:Facts On File,Inc.,2008.

英语词典篇2

学好英语,特别需要掌握英语词语的使用,词典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师益友。因此,每个学生都拥有至少一部词典。但是,许多学生并不是很清楚英语词典的内容和如何使用它。其实,养成查阅词典的习惯,懂得如何利用词典提供的信息,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英语学习技能和方法。出版的综合英语词典或学生词典一般包括拼写、发音、语法内容、词源、释义和文体。

(1)拼写(spelling)。人们使用英语都以词典的拼法为准。英美拼法不同的词在词典中一般都列出,例如centre和 center。如果一个词有两种或两种不同的拼法,词典上也列出,例如judgement和 judgment。

(2)发音(pronunciation)。紧接着拼写的是发音。美国词典多是韦氏音标,英国出版的词典使用国际音标。我们使用每部词典时,一定要看一看它的发音说明,才能发出正确的语音。词典除了列出组成词的音素外,还标出它的重音和音节划分。

(3)语法内容(grammatical information)。词典还要列出单词的词性,不规则的词形变化,如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

(4)词源(etymology)。一般中型综合词典都列出词源。有的把词源放在释义的前面,有的把它放在释义后面。许多学生一般不太注意词源这一内容,其实,了解词源对了解词的根义和词的演变历史都有很大帮助。如:autograph(亲笔,手稿),有如下词源介绍:autograph

(5)释义(definition)。释义是词典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只提供解释,如house定义为:a building which people,usually one family,live in;另外一种方法是提供解释后,再用例句说明词的意义和用法,如import定义为to bring in(products)from another country.然后,给出例句“We import a large number of cars from Japan.”这种方法,把词的意义和用法讲得都很清楚。

(6)文体(style)。即文体色彩,指它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的用法。一般分为正式的(formal)和非正式的(informal)两种。词典一般不标出正式用语,没有文体标志的词可认为是通用的词,在一般场合都可以使用。当有些词标明nonstandard(不标准)、slang(俚语)、colloquial(口语)时,使用时就要慎重。

了解了英语词典的内容,就要学习如何使用和掌握词典。

首先,知道词典的选择。如果学习者阅读美国人写的文章,最好使用美国出版的词典。如果学习材料出自英国人之手,最好使用英国版的词典,其原因是,有些词英美用法有差别,意义不一定相同。对于学生来说,最好选择“学习者”词典,如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朗文)和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牛津),这两本词典都是为外国人学英语而编写的“学习者”词典,具有全书释义用词不超过2000个和例句语言简明、规范的优点。

其次,了解释义的义项排列顺序。一词多义是英语词汇的主要特点,词典中一个词汇的释义部分往往包含许多义项。大多数词典遵循这样的原则:先字面用法,后比喻用法;先一般用法,再特殊用法;先常见用法,后罕见用法。所以查词典,要切忌匆忙,不要看见一个义项,就以为掌握了词汇的词义。

最后,要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词汇量的扩大依靠长期不断积累。词典是我们最好的工具,只有养成了勤查词典的习惯,现在多查、细查,才可能有朝一日少查词典。至于完全不查词典,那是任何人都办不到的。

英语词典篇3

关键词:语言;商务英语;牛津;词典;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18-03

一、前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相互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语言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会推进语言的发展。比如说人类商业活动的发展就为人们意念思想的传播和交流提供很大的助力,同时促进语言的交汇融合与发展。

《牛津英汉双解商务英语词典(新版)》(原书名:Oxford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 for Learners of English)属于专科辞典中的社会科学学科辞典。它内容翔实,信息广泛,专为英语学习者编制。词典收编了大量的实用商业词汇。华夏出版社将其(Oxford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 for Learners of English)翻译成英汉双解词典,对母语为中文的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士而言,它变得更加适用。

二、国际语言英语

以讲母语的人数而论,讲汉语的人数占据首位。但是世界上讲英语的人的数目不仅仅局限于那些其母语为英语的人数――这个数目大概在3.2亿。我们还应该把那些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把英语当作跨地域的交往语言工具的人算在内,比如在印度,那里的大部分人都把英语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除此之外,还应包括那些出于政治、商业、科学或其他目的而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以上三个群体加起来大概有7亿到8亿人。(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总共有15亿居民,但是,这些国家里并非所有人都说英语)[1]。

目前,从全球范围看,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式英语、标准美国英语和世界范围内所有其他形式的英语都在为国际标准英语这种新出现的语言做出自己的贡献[2]。

三、英语词典

迅速成长的现代英语的特点就是追求秩序和统一性。在18世纪致力于这一目标的一系列学者中,萨缪尔.约翰逊(1709-1784)是比较杰出的一位,他是一位著名作家和批评家,也是萨士比亚著作的主编。他身后的声誉主要是由他在世纪中叶出版《英语词典》奠定的。这部词典收录了43,500个词条,借助于从英语文献选取的超过118,000个例句,他对这些词条作了解释,这种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革新。利用这些例句,他解释了单词的用法及其细微的意义差别。比如,约翰逊为to take这个动词就列举了一百多种不同的意义。自1800年开始就有了专门的美国英语词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今天还在使用的由诺阿.韦布斯特主编的《韦布斯特英语词典》。19世纪中叶,伦敦成立了一个语文学会,它的宗旨是,在当时的语言学所达到的水平的基础上编纂一部新的大型工具书(因为约翰逊的词典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了)。有许多编者参与了这项任务,其中就有J.A.H.莫瑞。在编辑过程中,他们摘选出的引文超过500万条,其中的三分之一被编进了词典。这部词典从1882年开始出版,一直到1928年才最后完成,其中篇幅达15,300页,这就是《牛津英语大词典》(OED)。它借鉴了自梵文发现以来迅速繁荣起来的历史语言学的丰富知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词典之一[3]。

四、牛津英汉双解商务英语词典浅析

享誉世界几百年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其英语词典的编印历史超过百年。在众多的英语词典中,牛津系列英语词典被誉为“全世界拥有最多读者的英文词典”。自20世纪30年代第一代英语学习词典萌芽以来,伴随着英语国际化传播与教育的推广进程,牛津系列英语学习词典及其在世界各国的本土化双解版本词典不断推陈出新。

《牛津英汉双解商务英语词典(新版)》是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Oxford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 for Learners of English翻译而成的。其收列单词、短语及释义3万余条。在英文原版序言中提到编写目的:这本全新的商务英语词典是专门为商科学生以及经验丰富的商界人士编写的。本词典对他们在工作中阅读、书写并口头表达英语以及对他们提供英语培训和咨询的人员来说十分实用。本词典为中级水平的英语学习者而编写。

1.词典内容翔实、专业。词条定义(释义)采用牛津3000TM词汇编写。如词典序言所说,为了确保词典所收录的材料尽可能最新、最可靠,使用了一个全新的50万字的商业英语语料库。这个语料库收集了各种来源的书面和口头的英美英语,如报纸的商业版、商业杂志和教科书以及与商界人士的访问。除了在商业环境中用于一般沟通的英语术语外,本词典涵盖了广泛的各个商业领域的用语[4]。例如,account(.noun[c] 1an arrangement thathas with a bank or BUILDING SOCIETY to keep money there and take some out 账户:I would like to open a business account.我想开立企业账户。)词目account的词条用法举例紧贴“商务环境/商务活动”选编。例如,economies of scale规模经济短语使用了“output产量-cost per unit单位成本”坐标曲线图来释义说明。

2.词典实用性强。重点词汇提要。词典中有1000个单词标上了星号,表示在商务英语中是非常重要的词汇。这些单词在商业英语语料库中的出现频率很高,而且在大多数商业领域十分重要,或与许多其他单词结合成复合词[5]。对商务英语学习者来说,标示重点符号的重要词目(基础单词)应该加以注重。系统地学习商务英语,把握住重点词目就是抓住其“主干”,扩展学习相关派生词、复合词、合成词、短语是“添枝”,进一步学习词条、语法资料、习语是“加叶”,以终成其“树”。

语法资料详细。英语在实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用词用语的专业性、规范性要求上比日常生活中的更高。由于商务英语学习者必须知道词汇的含义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词汇,因此在词典中包含了详细的语法资料,并且提供了大量的有关搭配方面的资料,例如提供与特定的名词一起使用的动词[6]。美式英语的标注。20世纪上半叶以来,美国长久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全球范围内的商务活动,美国的影响力无处不在。自然而然地,美国英语的流行使用也就十分广泛。除了如前文提到的《韦布斯特英语词典》之类的标准美国式英语词典以外,其他(标准英式)英语词典的编著通常也增加美式英语标注。迄今为止,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在书面文字上的区别并不大。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变得越来越接近。实际上,这是由于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向彼此靠拢,尽管目前可能有点参差不齐。英式英语、标准美国英语和世界范围内所有其他形式的英语都在为国际标准英语这种新出现的语言做出自己的贡献[7]。

Study pages研习专页。该词典的P438-439页之间是内容新颖独特的研习专页。比起早期出版的类似词典(比如牛津商务词典Oxford Dictionary of Business,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版),它是新增的。其研习专页的内容简洁清晰明了,极具实用性。内容如下:①Idiomatic language in Business English 商务英语中的习惯用语。如果我们注意人们在商务上使用的语言,就可以看到某些主题会重复出现。Common themes 常见的主题Sport,games and war体育,游戏和战争。在阅读或听别人用英语谈论商务时,注意我们这里讨论过的各种主题和习语。这会使你的学习变得更有趣些,并且会帮助你加深对商务英语的理解[8]。②Applying for a job 申请职位。这一模块内容包括Job adverts and application招聘广告和求职申请的一些常用语句,Writing a CV or resume撰写履历或简历的一些常用语,履历和简历的区别,British Style CV英式履历的简要示例,American Style resume美式简历的简要示例。③Incoterms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该模块列出了国际贸易术语(2000版)的主要特点。④Writing letters,Email and memos/撰写书信、电子邮件和备忘录,分别就以上主题用模板示例,对常用格式用语等做出简要清晰的说明。⑤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计算机与互联网,计算机硬件及操作界面用示意图加以说明。互联网知识对网址的顶级域名做了词汇扩充说明。⑥Describing graphs 描述图标,分别列举了“曲线图表”、“柱状图表”、“饼状图表”,商务活动中数据表格图表的常用描述用词用语。⑦The development of a business 企业的发展,按企业发展的过程“Planning规划Start-up开办Growth成长Going public/flotation上市Maturity成熟”来扩展词语用语。

附加说明。①语法说明:advertising(为不可数名词)/advertisement(为可数名词),分别列举了实例句说明。②词语辨析。agent/broker/sales representative/dealer人/经纪人/销售代表/经销商,对它们分别加以区分说明;agreement/arrangement/contract/deal/deed分别对它们的释义、用法异同做了简要说明。③图例图表。Boston Matrix波士顿矩阵Market share市场份额highlow和growth of market市场增长率highlow之间的关系形成矩阵,4个象以图表做了解释说明(cash cow现金牛型业务-star明星型业务-dog瘦狗型业务-question mark/problem child问题型业务),形象直观;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马斯洛需求层次论(1.self-actualization自我实现的需要2.ego needs自我价值的需要3.social needs社交的需要4.security needs安全感的需要5.physical needs生理上的需要)用金字塔图例做补充说明,简洁清晰明了。④词汇扩充。Forms of businesses企业经营方式,列出了企业经营的三种主要方式as a sole trader独资经营/as a partnership 合伙经营/registered company注册公司,分别对其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重要特征做简要说明;finance 1资金词条扩充词汇Providing finance提供资金,按照用词的关联性列举扩充Verb动词/Noun名词/Person人(finance金融/financing融资/financier金融家)。⑤相关词引导。词条中词语/短语的相关词以符合“”指引。Ability词条的短语ability-to-pay principle支付能力原则(收入越多,纳税越多)BENEFIT PRINCILIE。⑥同义词反义词。该词典对部分单词列出了同义词/反义词。其中同义词使用符合SYN(shows a synonym)标示,反义词使用OPP(shows an opposite)标示。例如单词abstract,a short piece of writing containing the main ideas in a talk,an article,a report,etc.(谈话、文章、报告等的)摘要。SYNSUMMRY(abstract的同义词)。单词accept,1 to agree to take sth such as offer,a job or money接受(要约、工作、金钱等)。OPPREJECT(agree的反义词)2 to agree or to approve of sth同意;认可。OPPREJECT(agree的反义词)。有些单词不同释义的反义词分别列举。

3.后期版本建议:①增加页边索引。从使用方便性角度考虑,宜增设词典页边的字母索引功能,以便于快速翻阅。②增加商务活动专题内容。社会商务活动涉及商业沟通,商业谈判,交通(汽车、火车、地铁、飞机、轮船等),物流快递(海陆空运输),宴会,酒店住宿,体育,医疗等活动。商务活动往来和贸易,合同,国际法律,财务会计,世界货币,标准(如ANSI美国国家标准),组织机构(例如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建议新版本词典的研习页增加商业谈判,交通物流,酒店住宿等商务活动主题及合同、国际法律、国家(行业)标准等专题内容,增加缩略语表。

五、小结

通过对《牛津英汉双解商务英语词典》(原书名:Oxford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 for Learners of English)的简要分析,容易发现词典编纂者对商务英语的理解专业、深刻,编写风格务实;对(中国)商务人士和英语学习者而言,《牛津英汉双解商务英语词典》的确是一本专业性实用性兼具、出色的商务英语词典工具书。

参考文献:

[1][3]汉斯・约阿西姆・施杜里希.世界语言简史(第二版)[M].吕叔君,官青,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2][7]斯蒂文・罗杰・费希尔.语言的历史A History of Language[M].崔存明,胡红伟,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英语词典篇4

论文摘要: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词汇中最为丰富,最为闪光的部分。习语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词典编纂的质量。但在一些英汉语文词典中并未对其引起重视,忽略了习语的细致处理。本文从习语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英语习语在英汉语文词典中的宏观处理和微观处理。鉴于习语的特殊性,本文认为应根据词典编纂的目的认真考虑习语的确立,选择和排列,同时建议借鉴国外词典的优秀成果,在英汉语文词典中重视且提供更多的有关习语的语法搭配,语用信息和文化背景信息。

如果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子,那么习语便是这镜中的明珠,是语言中最为闪光的部分。它们经过世代相传,经过千锤百炼,凝成了一个国家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语言的精华部分,它们是最为地道和最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手段之一。学习英语必然要涉及到英语习语的学习。可以说,熟悉和掌握英语习语与否是衡量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此,作为辅助英语学习的英汉语文词典实应重视习语信息的处理。然而,在英语单语语文词典中处理习语已并非易事,在英汉语文词典中处理习语更是难上加难。而对词典中数量虽不多,地位却颇重的习语群体处理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对习语本身的描写,也直接影响着词典编纂质量。本文拟探讨英语习语及其在英汉语文词典编纂中的处理。

一、习语的基本概念

“要在双语词典中处理好习语问题,首先要弄清习语的基本概念,因为这关系到习语地位的确认和习语条目的选择”1。

习语是语言词汇中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学家们普遍认为,在语义上习语是一个语义单位,也就是所谓的“长词”。下面先来看看词典中对习语的定义:

1.Any form of expressio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phrase etc., peculiar to a language; a peculiarity of phraseology that is approved by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and often having a significance other than its grammatical or logical on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989)

2.An accepted phrase, construction, or expression contrary to the usual patterns of the language or having a meaning different from the language or having a meaning different from the literal.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1972)

3.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一些难以从字面上理解的短语或句子。即使你明白短语中每个单词的含义,且对语法也十分清楚,但短语的含义仍会使你感到费解。许多套语、谚语、俚语、短语动词和俗语,都存在这类问题。这样的短语或句子就是通常所说的习语。《美国成语词典》(1992)

从以上几条侧重点不同的释义中,可以总结出习语的几个特点:

首先,习语是约定俗成的,是民族文化、社会生活长期演化发展,继而影响语言发展演变的结果。正是由于其是约定俗成性,习语在结构上具有相对固定性,一般不可随意拆开使用,有些习语甚至不容有任何修饰或附加成分。例如:只能说“to play the first fiddle”,但不能说“to play the first violin”;可以说“to be at liberty”,但不能说“to be at freedom”。

第二,习语在语义上具有隐含性,其意思通常不能直接从字面推得,而要与其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加以诠释。

有时习语的含义可以从其中一个词猜测到:如,to rack your brains 苦思冥想(与brains有关);然而,通常习语的含义同构成词语的单个单词的含义全然不同:如,a piece of cake 极容易的。

第三,习语在语域上可以是谚语、俚语、套语、俗语等,可以有语体之分。

二、习语的处理

雍和明先生将国外语言词典处理习语的方式大致归纳为三种:

一是将短语习语和分句习语分开来处理,即在释文中将分句习语作为例证,并用黑体或斜体加以突出;短语习语则在词条末处理;

二是将短语习语和分句习语集中起来,一律放在词条末处理;

三是干脆将短语习语和分句习语作为与其他词目并列的独立词条处理。

第一种处理方法,雍和明先生认为与之前提到的“习语的隐含性特点似有相悖之处,因为其中的单词已不再具有普遍意义,它因被赋予浓厚的社会文化内涵而成为习语这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即使能追溯出其中某一个单词的本来意思,将它归入到该词的任何一个相关义项中也都有难以相容之处”4,如,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这条习语就很难确定放入哪一个单词的哪条释义中。这样处理其实不仅在无形中加重了编者的工作量,同时也不甚易于读者查阅。第三种处理方法对于一些动词性的短语习语尚可适用,但是对其他类的习语实施起来则是困难重重。就词典编纂者而言,将直接面临词典的宏观处理问题,会使本来已令人头痛的词目排列问题更加复杂化;不仅如此,“从读者的角度看,快速直接的查阅也会成为一句空话;对于不太熟悉的习语甚至会无法查阅”5。从编纂和查阅两个实践方面看,第二种处理方法是最有可取之处的。它将习语的排列问题做了简化,只需选择一个中心词,将习语按字母顺序列在这一中心词下,也就是将习语作为内词条处理。而问题也简化为中心词的确定问题。这一方面便于词典编纂者操作,一方面便于读者查阅。这或许是为什么国内外绝大多数单语和双语词典,如《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及《英汉大词典》等都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反映了习语自身相对独立的特点,而且体现了语文词典编纂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1宏观的处理

从总体确定了将习语放置在词典中的何位置之后,继而从词典的宏观结构入手探讨习语的确立,选择以及排列。

2.1.1习语的确立和选择

英语习语是短语中的一类。从构成角度看,短语都由不同成分搭配而成。根据搭配成分结构稳定性的高低程度,可以将短语分为开放类短语和封闭类短语。前者只要语义和结构允许就可以自由组合而成,在构成上无甚限制,因而其意思清楚易辨;后者在语义和结构上则是绝对或相对固定的,在组合方式上有限制,强调“稳定性”,其意思往往从字面上很难推断。换句话说,短语中的成分可替换性越强,其开放程度就越高;反之,其开放程度就越低。当短语中的成分丧失了可替换性,它就成了严格意义上的“习语”。然而,除了这两类,英语中还存在第三类所谓的“边缘地带”的习语,指的是那些没有完全丧失,仍具备有限的可替换能力的短语。它们介于前两类之间,具有两面性。有些工具书将它们列为习语,有些工具书则不把它们列为习语。

在词典编纂实践中,一般将第一类开放类搭配按一般短语处理,不列为习语;将第二类封闭性搭配作为习语处理;而对第三类,雍和明先生提出“要在词典编纂过程中统观全局,对待同类结构和相关意义的成语要遵循‘前后互参,全书一致’的原则”6,要不都作为习语加以收录,要不全部作为一般短语处理。

解决了习语的界定问题,还要考虑习语的选择。习语的选择与词典词目的选择一样,受词典的编纂目的、服务对象、规模大小以及读者对象等因素的影响。而编纂者在收录习语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切实符合总的编纂目的。

2.1.2习语的排列

一部词典的科学性应该首先体现在词典的词目编排上。在英汉双语词典的词目编排方面,黄建华先生认为,“我们更倾向于后者(即聚合程度较低的复式结构),因为单纯采取传统的单式结构,……不利于读者了解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不过,要是采取聚合程度高的复式结构,……不利于迅速索解。”7这与之前讨论的第二类处理习语的方法,即将短语习语和分句习语集中放在词条末处理是一致的。但是,习语的特殊性——“长词”使得编者不得不慎重考虑将习语归于哪个词条末处理。就此,《综合英语成语词典》的做法值得借鉴。该词典将所收条目按中心词字母顺序排列;同一中心词的条目按开头字母顺序排列。中心词一般按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代词等顺序确定。

2.2微观的处理

在一般语文词典中,词典编纂者在涉及微观结构时常常尽量给词汇以丰富的信息,但对习语本身所具有的信息不够重视或有意忽略。实际上,“习语作为一个语义单位,它在微观上不但需要和单词一样的信息,又由于其形成的背景,使得习语比单词更为复杂、更具有文化内涵,因此也就需要为习语提供比单词更多的信息”8。本部分将重点讨论习语的语法搭配和语用信息及文化背景信息在词典中的处理。

2.2.1语法搭配和语用信息

前文提到,短语习语具有与单词相似的句法功能,因此也像单词一样,需要与其他词语搭配,但习语与其他词类的搭配远远没有词与词之间的搭配那么灵活自由,其受到的限制和搭配范围要小得多,如,动词性习语fall off one’s chair(非常惊讶)常用副词almost,nearly等修饰。在这一方面,Oxf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Idiomatic English和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Idioms为习语提供了大量的搭配信息,其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另外,与单词的处理方式一样,有的英汉语文词典采用例证来展示搭配信息,丰富了习语的意思。但由于例证本身的限制,如占篇幅等等,可以考虑采用例证和标注相结合的方法或许更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展现习语的意义,更利于读者习得。

现代语言学在近几十年快速发展,语言学家们越来越重视语言形式在各种语境下的不同功能的研究。70年代以后出版的英语语文词典也竞相增添语用方面的信息,帮助读者使用恰当的话语进行交际。有的英语习语,因其使用必须要有特定的语境或对象,如读者凭释义或对等词直接套用,不管产生的句子结构多正确,都还可能造成交际失败。语用信息直接关系到交际效果。至于语用信息的处理,可按照对单词词汇语用信息采用的方法,在词条正文后用附加信息的方式注释。

2.2.2 文化背景信息

从认知的角度看,习语的意义涉及到那些将字面意义与习语意义联系到一起的认知机制,其中之一就是普遍知识。这些机制提供了成语的语义明朗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语的意义至少有赖于三个因素:来源与目的的关系、来源领域与目的领域的系统对应以及那些与来源领域相联系的知识结构或推论。在普遍知识方面,各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等都不甚相同,不同民族的人们所习得的客观世界和因此具备的普遍知识自然存在差异。而习语的形成与该民族的生活习惯、风情民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息息相关,因此,各个民族产生的习语都有各自的特色。如要更好地习得习语,不妨从来源领域及与来源领域相联系的知识结构或推论入手,将会容易及透彻得多。为此,在词典中为习语提供文化背景信息大有可行性。而且,实验证明,理解吸收比囫囵吞枣更能维持记忆的持久性。

三、结论

本文从成语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其在英汉双语词典中的宏观处理和微观处理。相对于英汉语文词典的收词量来说,习语的收录数量只占很少部分。然而这部分却是英语语言中最闪光的一部分,又是学习中的难点,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建议词典编纂者细致地收录和处理这些习语。

参考文献

[1]3.4.5.雍和明. 试论习语及其在双语词典的处理方法和原则. 辞书研究,1999 (2).

[2]8.曾东京主编. 双语词典研究.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雍和明.《英汉大词典》中的英语成语问题.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4).

英语词典篇5

关键词: 成语; 书香门第; 画蛇添足; 左右逢源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5X(2011)05-0102-04

收稿日期: 2011-09-02

作者简介: 李振荣(1972-), 男, 博士, 副编审, 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学、 出版史与出版文化。

汉语成语, 是汉语语言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形制短小, 绝大多数由四个字组成;但却准确、 鲜明、 生动, 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在句子、 文章中恰当地运用成语, 可使语言凝练, 增强修辞效果。至于说到将这些成语译成英文, 则对翻译稍有涉猎者都知道, 绝不是一件轻举易蹴的事情。众所周知, 汉语成语按其来源,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书面上得来的, 如“破釜沉舟”、 “刻舟求剑”、 “负荆请罪”;一类是从口头上传下来的, 如“一清二楚”、 “七嘴八舌”、 “东拼西凑”。后者相对比较好翻译;前者因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容, 译起来就不大容易。本文撷取了汉语中的三个带有一定文化含义的成语:“书香门第”、 “画蛇添足”与“左右逢源”, 试对其英文译法略加辨析, 以期就教于各位方家。

一、 书香门第

在汉语中, “书香门第”是一个出现频率颇高的词。如网站有书香门第小说网;前些年有一部电视剧, 名字也叫《书香门第》;近年来, 随着房市的大热, 楼盘也经常可以见到以“书香门第”命名者。其势汹汹, 都有借“书香”以自抬身价之意。

欲辨析“书香门第”的英文译法, 我们先来看看几本权威的汉英词典是如何解释它的:

1.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词典组编《汉英词典》(修订版)的释义为:“a literary(intellectual)family;a family of scholars”;[1]931

2. 吴景荣、 程镇球主编《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的释义为:“family having a noted scholar or scholars in the previous generations;scholar-gentry”;[2]1431

3. 惠宇主编《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的释义为:“a literary(or intellectual)family;a family of scholars”;[3]1499

4. 胡子丹主编《国际汉英成语大辞典》的释义为:“a literary family”。[4]283

除《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给出的是一个解释性的译法外, 其余三本均以“a literary family”为首选。可见, 这个词是各位译家普遍认可的一个译法。那么, “a literary family”在英文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呢?笔者查阅了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We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等词典, 均未找到这个搭配。后在维基百科全书(en.省略)上搜索到了这个词组: 1. English literature is hardly blessed with many great literary families - (`literary families in the accepted sense, are families where more than one person becomes a successfully published author); in fact during the past hundred and fifty years only two such literary families immediately spring to mind; the Brontes of Haworth, (in Yorkshire), and the famous Derbyshire family of the Sitwells at Renishaw Hall.

2 . Anne Bront? (17 January 1820-28 May 1849) was a British novelist and poet, the youngest member of the Bront? literary family.

3.Lalithambika Antharjanam(1909,Kottavattom Kottarakara, Kerala-1987), is an author in Malayalam. She was born to a literary family - both her parents were poets - but she herself had little formal education

由以上三段文字可知, “a literary family”在英文中的确切意思应为“文学之家”或“文学世家”, 这显然与汉语中“书香门第”的含义相去甚远。我们再来看一下“书香门第”在汉语语境中的确切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上辈有读书人的人家。”[5]1262《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6]《中国成语大辞典》的解释是:“世代读书, 相沿不变的人家。”[7]1165对中国文化稍具常识者都知道, 在中国古代, 学与仕是密不可分的。如《论语・子张》就说: “仕而优则学, 学而优则仕。”[8]202到了隋唐两代, 科举制度大兴,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学好文武艺, 货于帝王家。”成为无数学子士人孜孜以求的梦想。所以, 对于“书香门第”一词, 并不能仅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为纯粹的读书人家庭;实际上, 它所指应为封建士大夫家庭。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早养出一个儿子来教他读书, 接进士的书香。”[9]又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生家世书香, 产微业薄, 不幸父母早丧, 愈加零替。”[10]105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士大夫为:“封建时代泛指官僚阶层, 有时也包括还没有做官的读书人。”[6]1242综上所述, 笔者以为, “书香门第”一词的正确英文译法应该是“(of)scholar-bureaucrats stock”或“(of)scholar-officials stock”。理由如下:

1.“士大夫”一词, 英文中已有公认的译法,即scholar-bureaucrats或scholar-officials。如维基百科全书就收有scholar-bureaucrats这个词; 欧美的一些汉学家, 如University of Hawai'i的Jerry H. Bentley与Herbert F. Ziegler合著的Traditions and Encounters也采用这一译法。《汉英词典》(修订版)、 《新时代汉英大词典》、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等词典都将士大夫译为scholar-officials;

2. stock这个词在英文中有“世系, 血统”之义。如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解释为“a person’s ancestry or line of descents”;[11]1829 We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的解释“the sourse of a line of descent”。[12]2246be of stock在英语中是一个固定搭配,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就在stock这个单词下列了be of peasant/Protestant/Scottish stock etc这个搭配, 并解释为to be related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family in the past。[13]1419

显然, 将“书香门第”译为(of) scholar-bureaucrats stock或(of)scholar-officials stock是非常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 是一个很地道的译法。

二、 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 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成语, 语出《战国策・齐二》。为了充分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我们不妨将原文摘录如下:

楚有祠者, 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 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 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 引酒且饮之, 乃左手持卮, 右手画蛇, 曰:“吾能为之足。”未成, 一人之蛇成, 夺其卮曰:“蛇固无足, 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为蛇足者, 终亡其酒。[14]

由这一段话, 衍生出两个词语: 一个是“画蛇添足”, 另一个是“蛇足”; 经常被用来讥讽那些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的人。我们看看几本汉英词典是如何解释这个词的:

1.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词典组编《汉英词典》(修订版)的释义为:“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1]418

2.吴景荣、 程镇球主编《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的释义为:“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do sth.entirely unneceesary”;[2]660

3.惠宇主编《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的释义为:“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3]681

4.胡子丹主编《国际汉英成语大辞典》的释义为:“doing what is superfluous”。[4]378

上面用得都是解释性的译法, 应该说外国人也能看得懂, 但在翻译上总给人感觉稍隔一层。其实, 在英文中即有一个意思上与此非常对应的典故, 那就是出自莎士比亚作品King John中的gild the lily, 原文为to gild refined gold,to paint the lily is wasteful and ridiculous excess。因为后人的错引, 结果就变成了gild the lily。我们看看这个习语在英文中的具体含义:

1.《牛津英语习语词典》(英语版)的解释为:“try to improve sth which is already perfect,and so spoil it”; 并给例句说:The dress is perfect.Don’t add anything to it at all.It would just be gilding the lily.[15]140

2.《剑桥国际英语成语词典》的解释为:“to spoil something by trying to improve or decorate it when it is already perfect.”此外, 又加注释说:“To gild something is to cover it with a thin layer of gold.A lily is beautiful white flower.To gild a lily would not be necessary.”[16]229

由上可见, “画蛇添足”与gild the lily不但在意思上完全一样, 而且所用的比喻方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画蛇添足”是将蛇作为喻体, gild the lily是将lily(百合花)作为喻体;一个动物, 一个植物, 从中亦可见出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心理。

三、 左右逢源

左右逢源, 也是一个为我们所熟知的成语。查《现代汉语词典》, 其义为:“比喻做事得心应手, 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原指学问、 功夫做到家, 就像掘井掘到地下的源泉那样,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后比喻做事得心应手, 处处顺利; 有时也比喻办事圆滑, 向各方面讨好。”我们看看几本汉英词典是如何解释这个词的:

1.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词典组编《汉英词典》(修订版)的释义为:“①be able to achieve one way or another;②gain advantage from both sides”;[1]1383

2 .吴景荣、 程镇球主编《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的释义为:“be able to achieve success one way or another ”;[2]2081

3.惠宇主编《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的释义为:“gain advantage from both sides;butter one’s bread on both sides;have one’s bread buttered up on both sides;one’s bread is buttered on both sides ”;[3]2180

4.胡子丹主编《国际汉英成语大辞典》的释义为:“resourceful”。[4]177

可以看出, 例1将两层含义全部译了出来, 例2、 3、 4都是只译出了一层含义, 而且全都是解释性的译法。其实, 英文中就有一个对应的词组(perform)a balancing act。

1.Merriam-Webster Online的解释是:an attempt to cope with several often conflicting factors or situations at the same time

2.Encarta? World English Dictionary, North American Edition的解释是: a skillful or precarious attempt to deal with opposing groups or opinions or with a large variety of tasks

3.《牛津英语习语词典》(英语版) 对其的解释是:a process in whichtries to please two or more people or groups who want different things.

给出的例句为: The UN must perform a delicate balancing act between the different sides involved in the conflict.[15]3

4.柯林斯 COBUILD 英语习语词典》解释得更为明确:If you say that someone is performing a balancing act,you mean that they are tring to please two or more people or groups or to follow two or more sets of ideals that are in opposition each other.给出的例句是:Mr Alia is performing a delicate balancing act.He talks of reform,but clings to old certainties. [16]2

由四个例子可以看出, (perform) a balancing act这个词组也具有两层含义。如例1、 2所举就同“左右逢源”的“比喻做事得心应手, 怎样进行都很顺利。”的含义接近, 而例3、 4所举就同其“也比喻办事圆滑”的含义吻合。

由上可见, 用(perform)a balancing act这个词组解释“左右逢源”是比较合适的。

参考文献:

[1]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词典组编.汉英词典(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931, 418, 1383.

[2] 吴景荣, 程镇球主编.新时代汉英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1431, 660, 2081.

[3] 惠宇主编.新世纪汉英大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1499, 681, 2180.

[4] 胡子丹主编.国际汉英成语大辞典[M].台北: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79:283, 378, 177.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6]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缩印本)[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3039.

[7] 王涛, 阮智富, 常晓帆等编.中国成语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165.

[8]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80:202.

[9] 吴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126.

[10] 冯梦龙编.醒世恒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105.

[11] Patrick Hanks. 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M]: Oxford:Clarendon Press, 1998:1829.

[12] Philip Babcock Gove. We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M].Massachusetts:Merriam-Webster Inc.Publishers,1961:2246.

[13] 朗文出版公司编.朗文当代英语词典(英语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1419.

[14] (西汉)刘向集录.战国策・齐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356.

[15] 牛津大学出版社编.牛津英语习语词典(英语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140.

[16] 马克斯维尔编.剑桥国际英语成语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229.

[17] 英国COBUILD小组编. 柯林斯 COBUILD 英语习语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2.

On the Three Idioms’Translation in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ies

Li Zhenro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Abstract: For a translater it is a highly demanding job to translate a Chinese idiom into English owing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is paper, I take three Chinese idioms‘scholar-bureaucrats stock’,‘gild the lily’,and‘(perform)a balancing act’as examples.At the same time I correct the mistakes in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ies.

英语词典篇6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英语 音借词 影响

一、引言

语言之间相互借用是语言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英语如此,汉语也不例外。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借用外来词由来已久,而且外来词数量在不断增加。这里所说的外来词不包括意译词(意译词是根据原词的意义,用汉语自己的词汇材料和构词方式创造的新词,如“科学、民主、火车”等),而是指音译词,音译词不仅使用别的语言相应词语的义,也借用其音,如“吉普、尼龙”等(符淮青,2003)。外来词的借入不但增加了汉语词汇的数量,而且还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容(魏志诚,2003)。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中。

《现汉》从1978年问世至今先后出了六个版本。每版除收录本族词汇外,还注意借入为数可观的外来词,如“戈比(俄)、沙龙(法)、纳粹(德)、拷贝(英)”等。在借入的外来词中,源自英语的居多,这与英语逐渐变得国际化有很大关系。本文拟通过统计、对比、归类、分析等方法就《现汉》(第6版)中出现的源自英语的音借词从其数量、形式、类别、特点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二、《现汉》(第6版)收录源自英语的音借词基本情况

《现汉》1978年正式公开发行第1版。1983年出版第2版,该版主要消除残存的“”影响,对第1版作了少量改动,收词方面变动很小。1996年出版第3版,该版增删幅度较大。2002年出版增补本,又称第4版,把增加的部分新词集中附在正文后面。2005年出版第5版,该版与第3版一样修订规模大,增删幅度也大(韩敬体,2006)。2012年出版第6版,该版修订规模也很大,“增收新词语和其他词语近3000条,增补新义400多项,删除少量陈旧的词语和词义,共收条目69000余条”(《现汉》第6版说明)。因此,本文讨论《现汉》(第6版)吸收源自英语的音借词基本情况时将与《现汉》的第1版、第3版、第5版的收词情况作具体对比研究。

据笔者统计,《现汉》(第6版)共收录源自英语音借词234个,其中151个早在《现汉》第1版中就已收录,第3版、第5版、第6版也保留了下来(见表1);30个第1版未收录,第3版开始收录(见表2);6个第1版、第5版、第6版均已收录,但第3版未收录(见表3);33个从第5版开始收录(见表4);14个仅在第6版中出现(见表5),属新增音借词。

表1:《现汉》第1、3、5、6版收录的源自英语的音借词

音借词语 英语原文 音借词语 英语原文

哀的美敦书 ultimatum 盎司 ounce

爱克斯射线 X 白兰地 brandy

爱斯基摩人 Eskimo 磅 pound

安瓿 ampoule 镑 pound

安琪儿 angel 苯 benzene

氨 ammonia 泵 pump

铵 ammonium 吡啶 pyridine

胺 amine 吡咯 pyrrole

盎格鲁撒克逊人 Anglo-Saxon 冰激凌 ice-cream

苄基 benzyl 荷尔蒙 hormone

卟吩 porphine 华尔街 Wall

布丁 pudding 华尔兹 waltz

达因 dyne 犭霍 犭加 狓 okapi

打 dozen 基因 gene

滴滴涕 DDT 吉卜赛人 Gypsy

敌敌畏 DDVP 吉普 jeep

的确良 dacron 吉他 guitar

涤纶 terylene 加仑 gallon

胨 peptone 加农炮 cannon

吨 ton 肼 hydrazine

苊 acenaphthene 酒吧 bar

蒽 anthracene 爵士乐 jazz

鸸鹋 emu 咖啡 coffee

尔格 erg 卡片 card

阀 valve 卡宾枪 carbine

凡士林 vaseline 卡车 car

菲 phenanthrene 卡通 cartoon

酚 phenol 卡其 khaki

砜 sulfone 胩 carbylamine

呋喃 furan 开司米 cashmere

咖喱 curry 蒈 carane

高尔夫球 golf 茨 camphene

格林尼治时间 Greenwich 康拜因 combine

海洛因 heroin 麦克风 microphone

拷贝 copy 脒 amidine

可卡因 cocaine 嘧啶 pyrimidine

可可 cocoa 摩尔 mole

珂罗版 collotype 摩托 motor

克里姆林宫 Kremlin 摩登 modern

蔻丹 Cutex 那摩温 number one

喹啉 quinoline 尼格罗人种 negro

拉丁字母 Latin 尼古丁 nicotine

莱塞 laser 萘 naphthalene

来复枪 rifle 霓虹灯 neon

来复线 rifle 苧 limonene

浪漫 romantic 尼龙 nylon

勒克斯 lux 派司 pass

雷达 radar 派力司 palace

令 ream 派 pie

流明 lumen 蒎烯 pinene

卢比 rupee 哌嗪 piperazine

罗曼蒂克 romantic 拍纸簿 pad

罗曼史 romance 盘尼西林 penicillin

逻辑 logic 啤酒 beer

马达 motor 扑克 poker

马拉松 marathon 巧克力 chocolate

马赛克 mosaic 脎 osazone

吗啡噻吩 thiophene

曼陀林 mandolin 托 torr

噻唑 thiazole 拓扑学 topology

赛璐玢 cellophane 托拉斯 trust

赛璐璐 celluloid 威士忌 whisky

沙发 sofa 维纶 vinylon

胂 arsine 维他命 vitamin

声呐 sonar 芴 fluorine

苏打 soda 歇斯底里 hysteria

溚 tar 休克 shock

胎 tyre 雪茄 cigar

酞 phthalein 引得 index

肽 peptide 引擎 engine

坦克 tank 吲哚 indole

梯恩梯 TNT 印第安人 indian

萜 terpenes 茚 indene

听 tin 幽默 humour

酮 ketone 腙 hydrazone

图腾 totem

表2:《现汉》第3、5、6版收录的源自英语的音借词

音借词语 英语原文 音借词语 英语原文

吖嗪 azine 保龄球 bowling

巴士 bus 白金汉宫 Buckingham

巴松 bassoon 杯葛 boycott

比基尼 bikini 垆母 loam

舭 bilge 迷你 mini

便士 pence 拍档 partner

哒嗪 diazine 霹雳舞 break

迪斯科 disco 蒲式耳 bushel

的士 taxi 三明治 sandwich

胲 hydroxylamine 沙拉 salad

汉堡包 hamburger 桑拿浴 sauna

夹克 jacket 托福 TOEFL

卡 cassette 嬉皮士 hippy

坎德拉 candela 席梦思 simmons

夸克 quark 香波 shampoo

表3:《现汉》第1、5、6版收录的源自英语的音借词

音借词语 英语原文 音借词语 英语原文

法兰绒 flannel 咔唑 carbazole

登革热 dengue 奎宁 quinine

几维鸟 kiwi 沙丁鱼 sardine

表4:《现汉》第5、6版收录的源自英语的音借词

音借词语 英语原文 音借词语 英语原文

艾滋病 AIDS 贝尔 bel

吧 bar 蹦极 bungy

拜拜 bye-bye 比萨饼 pizza

比特 bit 酷 cool

卟啉 porphyrin 拉力赛 rally

德比 derby 咪表 metre

丁克 dink 摩丝 mousse

多米诺骨牌 domino 派对 party

氟利昂 freon 恰恰 cha-cha

黑客 hacker 桑巴 samba

咖啡因 caffeine 吐司 toast

卡丁车 karting 维也那华尔兹 Viennese waltz

康及馨 carnation 秀 show

可乐 cola 雅皮士 yuppie

克隆 clone 伊妹儿 e-mail

因纽特人 Inuit 优盘 USB fiash disk

因特网 Internet

表5:仅《现汉》第6版收录的源自英语的音借词

音借词语 英语原文 音借词语 英语原文

博客 blogger 三文鱼 salmon

粉丝 fans 晒 share

好莱坞 Hollywood 斯诺克 snooker

莱卡 lycra 贴士 tips

罗姆人 Rom 脱口秀 talk show

欧佩克 OPEC 雅思 IELTS

朋克 punk 啫喱 jelly

《现汉》从第1版到第6版收录源自英语的音借词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而这一趋势还是在不断删除一些陈旧且较少使用的词语的基础上得以凸显的。《现汉》第1版收录音借词192个,第3版收录音借词192个,两个数字相等,似乎没有变化,其实不然。第3版收录音借词除增加了32个新词外(见表2、表6),还删减了第1版中出现的26个陈旧词(见表7)。第5版收录220个,删除了第1版、第3版中出现的9个词(见表8)及仅在第3版中出现的2个词(见表6),新增词语33个(见表4)。第6版保留了第5版的收录词语,又净增新词14个(见表5)。

表6:仅《现汉》第3版收录的源自英语的音借词

音借词语 英语原文 音借词语 英语原文

菲林 film 麦淇淋 margarine

表7:仅《现汉》第1版收录的源自英语的音借词

音借词语 英语原文 音借词语 英语原文

阿芒拿 ammonal 海波 hypo

阿摩尼亚 ammonia 基尔特 quild

阿尼林 aniline 卡巴胂 carbarsone

阿托品 atropine 卡那霉素 kanamycin

安那其主义 anarchism 康铜 constantan

氨基 amino- 可的松 cortisone

氨基比林 aminopyrine 克丁病 cretinism

巴龙霉素 paromomycin 夸脱 quart

帮浦 pump 来苏 lysol

萃萃蝇 tse-tse fly 雷米封 rimifon

狄克推多 dictator 鲁米那 luminal

碘仿 iodoform 普鲁卡因 procaine

海昌蓝 hydron blue 赛力散 European ceresan

表8:仅《现汉》第1版、第3版收录的源自英语的音借词

音借词语 英语原文 音借词语 英语原文

磅 point 密斯 miss

凡尔丁 valetin 水门汀 cement

梵哑铃 violin 水汀 steam

罗拉 roller 西西 c·c

密司脱 mister

《现汉》收录外来词一般都有外文附注,如:[沙发]……[英, sofa];[蒙太奇]……[法,montage]。但笔者注意到,有少数源自英语的音借词在以前的几个版本中都未附注英文,第6版做了修订,附注了英文,如[格林尼治时间]……[格林尼治,旧译作格林威治,英Greenwich];[保龄球]……[保龄,英bowling];[霹雳舞]……[霹雳,英break];[纳米]……[英nanometer]。相反,[胲]在第3版中附注了英文[英hydroxylamine],第5版、第6版附注不见了;[苄基]在第1版、第3版中附注了英文[英benzyl],第5版、第6版均未附注英文。《现汉》下次修订似应考虑这些问题。

另外,《现汉》第6版中少数源自英语的音借词音译用字较之前发生了变化,如:把[色拉]改为[沙拉],把[咔叽]改为[卡其],把[曼德琳]改为[曼陀林],使其更简单明了。还有少数词删除了解释性汉字,使其音译的味道更加纯正,如将[啤酒]改为[啤],[桑拿浴]改为[桑拿],[丁克家庭]改为[丁克],并标注了词类:形属性词。

三、《现汉》(第6版)收录源自英语的音借词形式

笔者在引言中提到,把别的语言中的词连音带义都借过来,这种借词叫音借词。但就借入形式而言,音借词之间的音借程度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研究《现汉》(第6版)收录的源自英语的音借词,可归纳出如下几种音借形式。

(一)纯音借词

纯音借词即用与英语读音相近的汉字转写其语音而产生的借词,如“沙发(sofa)、坦克(tank)、基因(gene)、雷达(radar)”等。这类形式的音借词居多(139个),占到了借词总数的60%。

(二)半音半意借词

半音半意借词是对英语原词的一部分音译,另一部分意译,这类借词亦可称作音译加意译借词。如“冰激凌(ice cream),珂罗版(collotype),拓扑学(topology),因特网(Internet)”,这类借词为数不多,仅以上四例。

(三)部分音译借词

部分音译借词就是把英语原词的部分音节音译,其余音节省译的音借词。如:“镑(pound),打(dozen),胲(hydroxylanine),卡(cassette),酚(phenol),砜(sulfone),引得(index),吐司(toast),巧克力(chocolate)”等。这类词也不少,共计48个,占总数的21%,其原因在于汉字是表义文字,其特点是一个字有一个音节,可表一个概念(徐通锵,2004,转引自朱一凡,2011);其次,双音化是汉语的特有韵律,汉语借入外来词不得不考虑这一特点。(朱一凡,2011)

(四)音译加汉语解释借词

这类词一般是在音译了英语原词之后,因音译成分语义不够明确,于是再加一个汉语词,用来补充说明音译的意思。如:“加农炮(cannon),霓虹灯(neon),艾慈病(AIDS),保龄球(bowling),吉卜赛人(Gypsy),克里姆林宫(Kremlin)”等。这类词有42个,占总数的18%。

(五)谐音借词

谐音借词就是音译英语原词的同时,也照顾到其词义,达到了音中有义,音义结合的效果。这类借词形神兼备、生动有趣,往往令人不觉得它是外来词,反而酷似地道的汉语词汇。如“幽默(humour)、蹦极(bungee)、逻辑(logic)、引擎(engine)、马达(motor)、黑客(hacker)、康乃馨(carnation)”等。这类词数量不好统计,笔者姑且将它们算为纯音借词,原因是即使纯音借词,汉语也会尽量使语义成分渗透其中,在纯写音外来语上添加或更换表义的构字部件,即汉字加上形旁,以提示该外来语的语义信息(赵宏,2009)。如“氨(ammonia),茚(indene)、吡啶(pyridine)、鸸鹋(emu)、犭霍犭加 狓(okapi)”等。

四、《现汉》(第6版)收录源自英语的音借词类别

《现汉》(第6版)收录的234个音借词中,就词性而言,名词222个,占绝大多数;形容词7个(酷,丁克,浪漫,罗曼蒂克,摩登,迷你,幽默);动词5个(晒,杯葛,克隆,拜拜,拍档)。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名词可兼做动词(如:泵、拷贝、休克、派司),有的名词可兼做形容词(如:歇斯底里)的情况。就词义而言,可粗略分为如下类:

(一)表示科技及人文、社科等名称的词

哀的美敦书,爱克斯射线,荷尔蒙,基因,莱塞,来复线,逻辑,声纳,图腾,托福,拓扑学,托拉斯,引得,德比,多米诺骨牌,夸克,格林尼治时间,博客,贴士,雅思,华尔兹,爵士乐,卡通,珂罗版,拉丁字母,罗曼史,马拉松,歇斯底里,蹦极,伊妹儿,因特网,桑拿浴,拉力赛。

(二)表示动、植物名称的词

鸸鹋,犭霍犭加狓,几维鸟,沙丁鱼,康乃馨。

(三)表示人、地名称的词

爱斯基摩人,安琪儿,盎格鲁撒克逊人,吉普赛人,那摩温,印第安人,嬉皮士,黑客,因纽特人,尼格罗人种,雅皮士,粉丝,罗姆人,华尔街,酒吧,克里姆林宫,白金汉宫,吧,好莱坞。

(四)表示具体事物名称的词

安瓿,泵,阀,高尔夫球,吉普,吉他,加农炮,卡片,卡宾枪,卡车,卡丁车,康拜因,拷贝,来复枪,雷达,马达,马赛克,麦克风,摩托,霓虹灯,派司,拍纸簿,赛璐玢,赛璐璐,沙发,溚,胎,坦克,梯恩梯,听,雪茄,引擎,巴士,巴松,比基尼,的士,夹克,席梦思,香波,摩丝,曼陀林,咪表,扑克,保龄球,斯诺克,便士,卢比,优盘,卡,蔻丹,盘尼西林,奎宁。

(五)表示有机化合物名称的词

氨,铵,胺,苯,吡啶,吡咯,苄基,卟吩,卟啉,哒嗪,滴滴涕,敌敌畏,胨,苊,蒽,凡士林,菲,酚,砜,呋喃,海咯因,咔唑,胩,蒈,茨,可卡因,喹啉,吗啡,脒,嘧啶,尼古丁,萘,苧,肼,哌嗪,蒎,脎,噻吩,噻唑,胂,苏打,酞,萜,酮,芴,吲哚,茚,腙,吖嗪,胲,氟利昂,咖啡因,维他命,肽。

(六)表示食品、酒水、饮料名称的词

白兰地,冰激凌,布丁,咖哩,咖啡,可可,可乐,派,啤,巧克力,比萨饼,汉堡包,三明治,沙拉,吐司,威士忌,啫哩。

(七)表示计量单位名称的词

盎司,磅,镑,达因,打,吨,尔格,加仑,令,流明,摩尔,托,比特,坎德拉,蒲式耳,贝尔,勒克斯,纳米。

(八)表示衣料名称的词

的确良,涤纶,卡其,开司米,尼龙,派力司,维纶,法兰绒,莱卡。

五、《现汉》(第6版)收录源自英语的音借词的特点

(一)创造新字

很多外来词过去通过音译的方法进入汉语时,其音译用字都接受了汉语造字法的改造,逐步增加或改换了表义的构字部件。如将最初的“师子”改换为“狮子”,“蒲陶”改换为“葡萄”,“流离”改换为“琉璃”,“虎魄”改为“虎珀”(周振鹤,游汝杰2006)。在近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语有时就直接“造字”,给现有汉字添加表义的组字部件,以实现对原词的音义兼顾,便于国人接受(赵宏,2009)。《现汉》(第6版)收录源自英语的234个音借词,其音译用字的相当一部分属于通过添加表义构字部件得到的新字。新字共计58个:氨,铵,胺,镑,苯,泵,啶,苄,卟,啉,胨,吨,苊,蒽,鸸,鹋,酚,砜,呋,咖,喱,啫,犭霍,犭加,狓,肼,啡,胩,蒈,茨,蔻,喹,脒,嘧,啶,萘,苧,哌,嗪,蒎,啤,脎,噻,唑,胂,溚,酞,肽,萜,酮,吲,哚,茚,腙,吖,舭,哒,坶。

(二)增义增音增调

除造字外,《现汉》音借英语词时还给一些汉语原有的汉字增添了新义、新音、新调。

1.增义字

阀—“阀”原本指在某一方面有支配势力的人物、家族或集团。作音译用字指“管道或机器中调节和控制流体的流量、压力和流动方向的装置”。

菲—“菲”原本用来形容“花草美、香味浓”。作音译用字指“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14?H?10?”。

派—“派”原本指“立场、见解或作风习气相同的一些人……”。作音译用字指“一种带馅儿的西式点心”。

胎—“胎”原本指“人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作音译用字指“轮胎”。

听—“听”原本为动词,意为“用耳朵接受声音……”。作音译用字为名词,指“用镀锡或镀锌的薄铁皮做成的装食品、饮料、香烟等的筒子或罐子”。

吧—“吧”原本为动词,意即“抽(旱烟)”。作音译用字指“酒吧”,还指“供人从事某些休闲活动的场所”。

托—“托”原本为动词,表示“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作音译用字变成了量词,是“压强的非法定单位,1托等于1毫米汞柱的压强,合133.322帕”。

芴—“芴”原本在“古书上指诸葛菜”。作音译用字指“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13?H?10?”。

秀—“秀”原本为动词,表示“植物抽穗开花(多指庄稼)”等多项意思。作音译用字表示“表演;演出”。

酷—“酷”原本表示“残酷;程度深的”意思。作音译用字“形容人外表英俊潇洒,表情冷峻坚毅,有个性”。

晒—“晒”原本为动词,有“太阳把光和热照射到物体上”等三条意思。作音译用字依然为动词,表示“展示自己的东西或信息供大家分享(多指在互联网上)”的意思。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托福,恰恰,粉丝”三词也都是因音译的关系产生了与原有的意思完全不同的新义,为汉语增添了新的同形同音异义词,只不过它们是双音节词。

2.增音字

磅—“磅”原本读“páng”,与“礴”构成“磅礴( páng bó)”一词。作音译用字读“bàng”,表示“英美制质量或重量单位,符号Ib”。

吡—“吡”原本读“pǐ”,表示“诋毁”、“斥责”的意思。作音译用字读“bǐ”,如“吡啶(bǐ dìng)”。

咯—“咯”原本有三个读音gē,kǎ,lo,分别作似声词、动词和助词。作音译用字读“luò”,如“吡咯(bǐ luò)”。

派—“派”原本读“pài”,可用作名词、形容词、量词、动词,表示许多意思。作音译用字除依然读“pài”,表示“一种带馅儿的西式点心”外,还读“pā”,如“派司(pā si)”,“旧时指厚纸印成的或订成本儿的出入证、通行证等”。

玢—“玢”原本读“bīn”,“(书)玉名”。作音译用字读“fēn”,如“赛璐玢(sài lù fēn)”。

茄—“茄”原本读“qié”,如“茄子(qié zi)”。作音译用字读“jiā”,如“雪茄(xuě jiā)”。

胲—“胲”原本读“gǎi”,“(书)颊上的肌肉”。作音译用字读“hǎi”,指“羟胺”。

3.增调字

打—“打”原本读“dǎ”,上声,作动词,也可作介词。作音译用字读“dá”,阳平,为量词,“十二个为一打”。

吗—“吗”原本有两个读音:“má”,阳平,作代词;“ma”,轻声,作助词。作音译用字读“mǎ”,上声,如“吗啡(mǎ fēi)”。

咔—“咔”原本读“kā”,阴声,系拟声词。作音译用字读“kǎ”,上声,如“咔唑(kǎ zuò)”。

的—“的”原本有三个读音“de”,轻声,作助词;“dí”,阳平,表示“真实,实在”,如“的确(dí duè)”;“dì”,去声,表示“箭靶的中主”,如“目的(mù dì)”。作音译用字读“dī”,阴平,如“的士(dī shì)”。

拜—“拜”原本读“bài”,去声,作动词。作音译用字读“bái”,如“拜拜(bái bái)”。

(三)语义变化

英语原词(尤其是单义词),通过音译进入汉语后,其语义一般都与原义相对应,如jeep吉普,sofa沙发,totem图腾等。然而,也有部分英语原词通过音译进入汉语后,其语义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要么有所扩大,要么有所缩小。

1.语义扩大

bye-bye在英语里只有“再见、再会”的意思,但以“拜拜”的形式进入汉语后则多了一层意思,指“结束某种关系”,如“因为性格不合,两人就拜拜了”。bar在英语里指(出售饮料等的)柜台,但以“吧”的形式进入汉语后,语义扩大,还指“供人从事某些休闲活动的场所,有的兼售酒水、食品”,如“网吧、氧吧”(《现汉》P18)。

2.语义缩小

modern作形容词在英语里有五个义项:①time belonging to the present time or most recent time现代的,近代的;②made or done using the most recent methods现代化的,新式的;③using or willing to use very recent ideas, fashions, or ways of thinking时髦的,摩登的,新潮的;④styles that have been recently devecoped and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styles当代风格的,现代派的;⑤language that is used today现代(语言)(《朗文》P1262)但它以音借的形式“摩登”进入汉语后只指“式样时兴的;时髦”,如“摩登家具/摩登女朗”(《现汉》P916),其意与英语中的第三个义项对应;英语的其他四个义项则通过意译进入汉语,如modern English被译作“现代英语”而非“摩登英语”;a modern skyscraper “一幢现代化摩天大楼”而非“一幢摩登摩天大楼”。

romantic作形容词在英语中有六个义项(《朗文》P1713),以“浪漫”借入汉语后只有两个义项:①富有诗意,充满幻想;②行为放荡,不拘小节(多就男女关系而言)(《现汉》P775),语义大大缩小。

语义缩小不仅涉及形容词,也涉及名词,如angel在英语中有四个义项(《朗文》P60),以“安琪儿”进入汉语后只有一个义项,即“天使”(《现汉》P7)。tin在英语中也有四个义项,以“听”进入汉语后变成了单义词,表示“用镀锡或镀锌的薄铁皮做成的装食品、饮料、香烟等的筒子或罐子”,如“听装/一听香烟/三听咖啡” (《现汉》P298)。

(四)词性变化

英语词语通过音译进入汉语后其词性一般不变,名词还是名词,名词兼动词依旧名词兼动词,如salad(名词)沙拉(名词);partner(名词兼动词)拍档(名词兼动词)。但也有词性转类及词性增减的情况。humour为名词,音译成汉语“幽默”后变成了形容词;bye-bye为叹词,以“拜拜”进入汉语后转成了动词;dink为名词,音译成汉语“丁克”则变成了形容词;hysteria为名词,以“歇斯底里”进入汉语后除作名词,表示“癔症”外,还作形容词,“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sandwich在英语中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有“be sandwiched between”短语,以“三明治”进入汉语后只作名词,表示“夹有肉、干酪等的面包”。

(五)音译、意译两种形式并存

一些英语词语早些时候以音译形式进入汉语,如“水门汀(cement),梵哑铃(violin),狄克推多(dictator)”等,后来它们完全被意译形式(水泥、小提琴,独裁者)所取代。但时至今日,同一个英文词,《现汉》中有音译、意译两种形式并存的情况(见表9),各有自己的使用者,只不过多少不一罢了。

表9:《现汉》(第6版)音译、意译并存的英语借词

英语原词 音译形式 意译形式

ultimatum 哀的美敦书 最后通碟

hormone 荷尔蒙 激素

angel 安琪儿 天使

cartoon 卡通 动画片

combine 康拜因 联合收割机

carnation 康乃馨 香石竹

guitar 吉他 六弦琴

motor 马达 电动机

microphone 麦克风 传声器

penicillin 盘尼西林 青霉素

tar 溚 焦油

vitamin 维他命 维生素

hysteria 歇斯底里 癔症

index 引得 索引

bus 巴士 公共汽车

boycott 杯葛 抵制

bikini 比基尼 三点式

taxi 的士 出租车

bye-bye 拜拜 再见

show 秀 表演

e-mail 伊妹儿 电子邮件

internet 因特网 互联网

(六)音译用字语素化

不少音借词使某些汉字变成了构词语素,其语素化的例子苏向红(2010)列举了许多,如“卡”(贺卡,网卡,绿卡)、“吧”(吧女、吧台、话吧)、“啤”(干啤、听啤、果啤)、“客”(灰客、闪客、晒客)、“秀”(作秀、选秀、模仿秀)等。刚被《现汉》(第6版)收录进去的“粉丝”一词是近些年才流行开来的音借词,其词头词尾都已作为构词语素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周日安(2006)就发表了《“粉丝”、“铁丝”与“钢丝”》的文章(转引自刘吉艳,2010);“非诚勿扰”的粉丝可以说成“非粉”(见《文摘周报》2012年10月9日),“春城晚报”的粉丝则被称之为“晚粉”,(见《春城晚报》,2012、11、28)。汉语中的音译用字变成活跃的构词语素可见一斑。

六、结语

《现汉》是一部极具权威地位的中型词典。它所收录的词汇,基本上能够反映现代汉语的词汇面貌;它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收录在《现汉》中为数众多的源自英语的音借词,毫无疑问业已成为汉语词汇大家庭中的正式成员,它随着《现汉》的诞生而诞生,随着《现汉》的发展而发展,对汉语的影响与促进作用不言而喻。

(本文得到榆林学院社科联资助,项目编号为[2011SKL11]。)

参考文献:

[1]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韩敬体.增新删旧,调整平衡—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收词[J].中国语文,2006,(2).

[3]刘吉艳.汉语新词群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

[4]苏向红.当代汉语词语模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魏志成.英汉语比较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英国培生教育出版有限公司.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新版)[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赵宏.英汉外来语吸收机制和动因对比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2]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第2版)[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3]朱一凡.汉语对外来借词同化的机制和动因[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1).

英语词典篇7

英语词典是每一位学生学习英语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常被人们称作“最好的无声的常伴左右的老师”,因为它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包括词义、读音、词类、例句以及用法等方面的信息,还能提供包括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百科知识等方面的信息,既辅助了语言的学习,还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化修养。同时,词典使用策略是语言学习认知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否能有效使用英语词典,对语言学习的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影响。

然而,目前国内对于词典使用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只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或者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典使用策略的调查,抑或只谈外语学习中词典使用的技能,而没有对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 在我国, 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目的, 教学要求和上课时数方面均有很大差别. 鉴于此, 本人对大连大学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典使用策略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两者间的差异。

二、调查研究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大连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7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70名,其中包括人文、环化、医学、日语、音乐、计算机科学、机械、师范以及法学等各专业的学生。

调查共收回问卷英语专业68份,非英语专业62份,其中有效问卷各为68和60份,因为2份问卷因某些项目填写不完整被视为无效。调查在2010年12月初大连大学图书馆自习室以及英语学院教室进行。

2.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分为两部分,共22个题目,均是选择题的形式,包括影响使用策略形成的因素调查和词典具体使用策略调查。

(1)影响词典使用策略形成因素调查包括:个人英语水平(1、2题)、何时开始使用词典(3题)、对词典熟悉程度(4题)、对词典的态度(5题)、对自己使用词典的满意程度(6题)、是否接受过词典使用技能培训(7题)、使用技能的获取途径(8题)、教师指导词典使用频率(9题)、阅读词典使用说明情况(10题)、词典使用频率(15题);

(2)词典使用策略调查包括:不同环境下词典使用类型筛选策略(11、12、13题),通常使用词典环境(14题),以及词典查询策略(16-22题):如词义筛选(16、17、18题)、单词释义理解(22题)、查找词项定位(21题)等。

为了保证试者最大程度地合作, 问卷导语部分对被试清楚说明了本调查的意义,并尽力让学生填写并当场收回。调查结束后, 根据每一项的次数分布和百分比, 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相似点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两者在词典使用策略及其影响因素上有很多相似点,主要体现在:对词典熟悉程度、对词典的态度、对自己使用词典的满意程度、接受使用技能培训情况、阅读词典使用说明情况、不同情况下对词典的筛选能力、词典使用频率、查找词项定位等方面。

(1)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都认同词典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第五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认为词典对学习很重要或比较重要的人数的分别占总人数的97%(64/68)和94%(56/60)。由此得出,非英语专业学生并未因为自己所学专业的不同而对词典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产生怀疑,这点符合本人的预期。并且本人认为,对词典重要性的认同是形成正确词典使用策略的基础。

(2)在接受英语词典使用技能培训上,两者都表现出很低的比例。从第七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很少或完全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分别占了89%(60/68)和82%(49/60)。并且通过第八题的调查显示,学生词典使用技能的获取途径主要是以自己摸索为主,两类学生选择此项的比例分别为68%(46/68)和72%(43/60)。老师讲述使用方法的频率在英语专业中:偶尔26%(18/68)、很少47%(32/68)、从不24%(16/68);非英语专业中:偶尔20% (12/60)、很少52% (31/60)、从不26% (16/60)。可以得出,无论对于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的老师都很少对其进行词典使用方法的讲述。本人认为,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教师对词典使用策略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与教师本身缺乏对词典使用策略清晰地认知有关。

然而为了有效地利用词典,词典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技巧,而这种技能的获得则需要一定的训练。在词典运用策略形成的过程中, 单靠学生的自我感知和理解是不够的。因此, 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担当起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 适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水平、阶段和学习任务使用适宜的词典, 特别应注意在词典的实际操作方面加强训练和指导。

(3)对于词典的熟悉程度、是否了解自己该使用什么词典以及对自己词典使用满意程度、词典使用频率的调查显示,两类学生在各项调查中比例接近。由此得出,英语专业学生并未表现出比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词典更熟悉,更了解自己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词典,对自己使用词典更满意且更频繁地使用词典,这完全出乎本人的预测,原因尚不明确。

数据进一步显示,两类学生对词典的筛选能力欠佳,英语专业学生中68%(46/68)的学生,非英语专业中70%(42/60)的学生均不是非常了解自己应该使用什么种类的词典,这也反映出词典使用能力的不足。

(4)对于词典使用说明的阅读情况,第十题中,英语专业学生选择情况为:仔细阅读0.03%(2/68)、粗略阅读44%(30/68)、基本不读47%(32/68),非英语专业选择情况为仔细阅读0.09%(5/60)、粗略阅读37%(22/60)、基本不读43%(26/60).可以看出,两类学生粗略阅读或基本不读的学生占大多数,反映出其对词典使用说明的认识程度非常不够,而对于一本词典,如果不能仔细阅读其使用方法,好好熟悉词典,那么它的利用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5)在查生词和旧词新义时,第十一、十二题数据显示,两类学生都选择使用英汉、英汉双解词典居多,而英英词典为少数。分析原因,可能是其根本不知道或不了解其他类型的词典, 并且认为双语词典足够解决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还可能是因为财力问题,学生在只能选择一种词典的情况下更乐意选择双语词典。然而单语词典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上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本人认为应该鼓励和提倡他们使用英英词典。

(6)两类学生在词条释义的选择中也体现出了相似的地方。根据第十七题数据显示:英语专业学生选择只看第一义项的比例为3%(2/68);只看前几个义项的比例为12%(8/68);看完所有义项的比例为29%(19/68);视情况而定的比例为56%(38/68).非英语专业的比例分别为:3%(1/60)、26%(15/60)、17%(10/60)、54%(32/60)。可以看出,两类学生在有选择地阅读词条释义时,一半以上的学生均可以视不同情况而适当调整自己的查询策略,并非固定地选择某种策略。

(7)在查找词项定位中,第二十一题:在查living-room 和get rid of时,英语专业学生查living & get、living & rid、room & get、room & rid 的比例分别为:12%(8/68)、38%(26/68)、18%(12/68)、32%(22/68);非英语专业选择比例分别为:15%(9/60)、54%(32/60)、0.07%(4/60)、24%(14/60)。分析数据得出,两类学生都选择living & rid的学生最多,其次是room & rid,而living 和rid在两个词组中均属使用频率相对其他词较低的词,而room和rid属词义中心词,这说明两类学生在查这类型词时都不会理所当然选择各词组中的首词来查,而是选择较难或者词义中心词来查,这显示了两者间的相似性。

2.不同点分析

(1)首先两者间的不同点体现在通常使用词典的环境上。根据第十四题对词典使用环境的调查数据,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中、翻译、写作及听对话或讲座时查词典的比例分别为:38%(26/68)、35%(24/68)、17%(11/68)、10%(7/68),非英语专业比例分别为:74%(44/60)、6%(4/60)、8%(5/60)、0%(0/60)。数据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和翻译时查询词典居多,且各种情况都有查词典的需求,而非英语专业在阅读时查询词典情况居多,而其他情况明显相对很少。本人认为,这主要源于二者课程要求和学习目的不同所造成的。英语专业学生因其专业学习需要各项能力均衡发展,所以在各种情况下都比较注重词典的运用,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课程要求比较低,多在阅读感兴趣的英语文章遇到生词需要知道其意义时查询词典。

(2)其次,在查双解词典时词条释义语种(只看汉语/英语/两者兼读/视情况而定)选择的过程中,根据第十八题数据显示,英语专业学生的选择比例为:12%(8/68)、3%(2/68)、29%(19/68)、56%(38/68);非英语专业各种情况的比例分别为:20%(12/60)、11%(6/60)、43%(25/60)、24%(14/60)。比较前三种情况,英语专业比例均低于非英语专业,而视情况而定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英语专业。这说明,英语专业学生更能在不同情况下调整自己的查询策略。

(3)在查生词时,对词典种类的选择上显示出了不同。根据第十一题的调查数据显示,英语专业学生选择电子词典的比例为26%(17/68),选择纸质词典的比例为58%(39/68),而非英语专业学生选择比例为46%(27/60)和23%(13/60)。可以看出,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纸质词典,而非英语专业使用电子词典较多。

然而众所周知,纸质词典虽没有电子词典携带方便,但是比较两者的差异,纸质词典其释义的详尽度更高,词条包含内容更广泛,并且查阅者在查阅过程中效率更高,因为可以对所有的释义一目了然,方便查阅者更快捷地锁定自己要阅读的词条释义,然而电子词典无法在小屏幕上显示很多的释义,查阅者只能不停翻页来选择自己要看的释义,耗时也耗力,而且未必能找到自己理想的词条释义。因此应该更多地鼓励英语学习者使用纸质词典。

3.结论

综上所述,比较大连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词典使用策略上的异同点,相似点居多,而不同点较少,这说明英语专业学生在词典使用策略上并未明显表现出比非英语专业学生更高的查询能力,尤其体现在对于词典的熟悉程度、是否了解自己该使用什么词典以及对自己是否能有效利用词典、词典使用频率以及对于词典使用说明的阅读情况上,因此,未突出自己的专业优势,这种情况值得深思。

四、启示和建议

鉴于大连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接受英语词典使用技能培训上表现出极低的概率,以及两类学生总体缺乏较清晰良好的词典使用策略,本人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对这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尤其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词典使用策略是语言学习认知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英语词典使用策略可以大大提高词典使用效率,发挥其在英语学习尤其是自学英语过程中的作用。

本人建议在把“英语词典及其使用”课纳入大学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介绍在不同情况下,譬如阅读英语文章、写作、翻译、听说等情况下更好的词典种类筛选方法和具体查询策略。课时无需多,但是必须保证让每位学习英语的同学都能接受相关的指导和培训,越早越快越好。另外,经常给学生布置查词典的任务,促使学生养成勤查词典,尤其是纸质和单语词典的良好习惯。当然除了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应该重视自身词典使用能力和良好策略的培养,自觉在平时使用词典过程中总结归纳适合自己的更有效快捷的使用策略,尤其要有意识地运用词典强化词汇学习, 为英语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Henri Bejoint, Modern Lexicography: An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邓燕萍. 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英语词典使用策略调查【J】

3.范明春. 高校非英语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典使用差异【J】

4.梁玉玲,李蕾. 外语学习中词典使用的策略与技能【J】

5.罗思明,江晶晶,诸赞. 词典使用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J】

6.夏玉芳,张映先. 理工科大学生英语词典使用策略调查【J】

英语词典篇8

摘 要:学习词典,也称为积极性词典、编码型词典、功能型词典,是为满足用词需要,也是“为满足语言教师和语言学习者的实际教学需要而特别编纂的参考书”(Hartmann2000)。学习词典发端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世界范围内第二语言教学不断升温,学习词典成为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过程中的有力工具。目前,除英语之外,面向非母语使用者的法语、德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汉语等学习词典也相继出现。本文通过对《柯林斯英语学习词典》与《当代美国英语学习词典》两部词典的对比,分析这两部学习词典的共通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学习词典编纂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习词典;共通性;趋势

一.两部词典简介

《当代美国英语学习词典》(The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以下简称DCAE)是外研社从美国著名的出版机构Heilne &Heilne引进的一部专学习者学习美国英语语言与文化的中型词典。该字典原称Newbury House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以下简称NHD),是由美国富有经验的ESL/EFL教学专家们以美国英语语料库为基础,历时5年精心编纂的第一部美国英语学习词典。NHD的出版改变了英国牛津和朗文双雄并峙、垄断英语学习词典这一领域的格局,使广大学习者拥有了一部学习最新纯正的美国英语的词典。

NHD总收录的词汇约4万词条,例如:lemon law,snail mail,multicultural,safe sex,support group,warehouse club,window of opportunity,casual Friday.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NHD的最大特色是所收录的词汇反映了美国英语和美国的社会文化生活。表现美国日常生活的词语和计算机用于也大量收录其中,最新信息用语也较其他词典收录得迅速,经济用语、技术用语也很丰富。

NHD中用于词语的定义或说明的英语单词仅约3500个,使使用者更容易地理解词语的定义。在这本词典中,释例占了很大篇幅(约3万个)。美国出版的大学英英词典中例句一般很少,即使有也只是句型的例子,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人难免会觉得不能切中要害。借用主编Rideout的话说:“没有例句的词典如同没有血肉的骷髅。”NHD中几乎所有出现的词条都给出了例句,十分便于读者学习使用。

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于1817年成立于英国,是一部历史悠久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自1824年出版第一部词典以来,柯林斯公司的词典出版历史至今已将近两百年。本词典突破了传统词典长期沿袭的体例和模式,更具创新性、可读性,其特点具体表现在

①全部语料采自25亿词的语料库Bank of English。词典共收录55,000余条例证,全部来源于该语料库,同时语料库内容的不断更新保证了本词典对当代英语进行忠实全面的描述。

②释义方式独树一帜,采用整句释义。同时将释义词汇限定在2,500个常用词汇以内,清晰易懂。

③增设附加栏,集中提供有关词频、语法、搭配、同义词和反义词、语域和语用等多方面的信息。

④对常用词语给予特殊关注。以5个菱形符号的方式提供词目的词频信息,标注出其使用频率,更有利于读者掌握鲜活地道的英语。

二.共通性

1.语料库的使用

通过两部词典的介绍可知,两部词典都是依托大型的语料库而编纂成的。DCAE是以美国英语语料库为基础,而COBUILD收录的语料全部来自Bank of English语料库。这些语料库更新速快、语料新、信息多。在此基础上编纂的词典收词范围广泛;词条的处理更细致、深入;语法、语用的信息标注也更完善。学习词典以语料库为依托,综合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功能全面、动态地反映当今世界英语,做到全面、实用,创新。

2.例证的使用

在词义释义部分中,可以看出,两部词典对词的例证的设计都花费了很多心血。例证作为词典的主要部分,历来受到词典学家们的重视。词典学家兹古斯塔指出,“例证的用途在于揭示词目在与其他词汇单位的组合中的功能。”卡西米(AL-Kasimi)也论述到,“例证在一般词典,特别是在学习词典中的基本功能是为读者着想,把词放入生动的情境中,并通过阐明上下文中的词来提高他理解、掌握词的用法、语法及语义规则的能力。”(Kasimi,91)

如上所述,两部词典全部例证丰富,同时在例证的安排上也很有特色。COBUILD词典对重要的副词也提供例证,如在materially词条下,该词典安排了以下例证:

1.)This would materially affect US security.

2.)This improvement is not materially significant.

3.)Materially,we are better off than ever before.

三个例证里的materially分别修饰动词、形容词和整个句子。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帮助学习者理解词义,还有助于他们模仿造句,并正确使用。DCAE词典除使用了基于语料库的例证外,还使用了很多编撰者的自造句。同时,所有的例证均排在不同义项之下,简短生动,信息众多。例证中既有短语,又有句子,兼顾语义层次、语法层次和语用层次,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

三.当代学习词典编纂趋势

忽略英美文化背景和历史的差异,不难发现,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学习型词典有几点显著的共同点。而通过分析COBUILD与DCAE两部学习词典的特点,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代英语学习词典编纂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自麦克尔・韦斯特1935年的《新方法词典》(New Method Dictionary)首开先河,到霍恩比(Hornby)1948年的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词典伴随着应用语言领域研究日益活跃和发展,不断对词典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在用法说明、词汇释义、语用信息等各方面取得了质的飞跃。同时更倾向于以读者为中心,学习词典的编者已充分意识到他们的读者是英语学习者,编纂时以“读者至上”为宗旨,无论从宏观设计,还是微观细节上都努力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词典将更贴近读者,以满足读者“求解”、“求用”的需要。

近年来,受语用学的影响,人们开始注意如何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为了尽量避免语用错误,人们必须了解特定语言的语用惯例。因此大多数学习词典的主要特点也变得既学习语言知识又培养语言的应用能力。同时文化信息的补充也成为学习词典的发展方向之一。多数的学习词典侧重于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讨论英美国家生活交往中的一些语言使用习惯,DCAE中more about 栏的设立突出了信息的针对性,help notes栏则向读者提供词语使用中各个方面的帮助。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量的方法是增加附录和插图,词典的附录是指不包括在正文之内的附加信息。附录篇幅虽小,但它对于提高词典的实用性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学者认为学习词典的附录应从增强词典的实用性出发,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DCAE中收录的附录包括“当代美国文化用语”,“世界主要宗教”,“地理特征”以及“美国各州、其政府的缩写词”等信息。与此同时,作为微观结构之一的插图在学习词典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自1656年,第一部有插图的词典《难词详解》(Glossographia)问世后,20世纪,各类英语词典开始大量使用插图。毫无疑问,插图的设置不仅增加了读者的词汇量,而且清晰地解释了词汇的含义。配置插图已经成为学习词典编纂的趋势。总之,今后的词典编纂将更突出“user-friendly”原则,即尽量为用户着想!(作者单位:大连大学英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柯林斯英语学习词典》出版前沿.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 《当代美国英语学习词典》出版前沿.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Hartmann R R K.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exicography.Harlow:Person EducationLtd,2001.

[4] Hartmann R.R.K,James G.Dictionary of Lexicography.London& New York;Rout ledge,1998.

[5] Hartmann,R.R.K,1987,“Dictionaries of English:The Users Perspective”,in Bailey(ed,1987)

[6] Leech G.Semantics:the study of meaning.Suffolk:The Chaucer Press,1981.

[7] 徐振忠.英文词典实用指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上一篇:英语儿歌范文 下一篇:英语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