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缝范文

时间:2023-03-12 12:09:16

施工缝

施工缝范文第1篇

一、施工缝设置的时间界定

大面积的楼层现浇板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施工技术和劳动力组织上的原因,或者是分段考虑流水施工,不能连续地将每层楼上的现浇板整体浇筑完成,当间歇时间预计超过规定的时间时,应预先选定适当的部位设置施工缝。

二、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探讨

砖混结构的住宅楼、办公楼等楼房的楼层现浇板大多数是双向板,而施工缝的留置位置从调查情况来看,在设计的施工图纸中,大多数图纸并没有单独注明现浇板施工缝的设计要求。现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留置方法:

1.第一种留置方法:现浇板施工缝沿着横向设置在现浇板跨中1/3范围内,虽然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处,但是很难保证结构计算时的力学假定(即不能完全保证楼板的整体性),由于混凝土楼板的收缩或者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在这种施工缝处产生裂缝,甚至会出现贯通缝,将地板砖拉裂,既影响美观,又会渗水,引起钢筋锈蚀。重者影响结构安全,影响楼房使用寿命。

这种现浇楼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砖混结构楼房的砖墙刚度太大,限制着现浇板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实质上是因为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相差太大引起的)。当收缩达到一定程度时,首先在现浇板的施工缝处产生裂缝,因为这个截面上新旧混凝土粘结力差,结合不牢固。这种非自由收缩不象框架结构楼房楼层现浇板那样自由,因为框架柱相对于砖墙来说柔性较大,刚度较小。由同一种材料(钢筋混凝土)的柱、梁、板构成的框架结构。楼房整体基本上是各向同性的。因此,框架结构基本楼房现浇板的施工缝即使留设在跨中1/3范围内,只要按规范规定处理。一般情况不会出现裂缝。

这种留置现浇板施工缝的方法,比较难施工。施工缝的处理需按规范要求,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达到不小于1.2MPa而且需要剔凿掉松动的石子和软弱的混凝土层,然后用压力水冲洗干净,而且要求充分湿润保潮,不小于24h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一层10-15mm厚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2.第二种留置方法:现浇板施工缝留置在承重横墙上中线处,这种留置施工缝的方法符合规范规定在剪力较小处,能消除因施工缝在跨中1/3范围内处理不好引起的裂缝。具体做法是:

①先在承重横墙上中线设置通常垫木或钢管,一是作为现浇板负筋的临时支撑,二是可以作为浇筑现浇板混凝土的临时支撑,二是可以作为浇筑现浇板混凝土的临时侧面模板。

②浇筑混凝土完成后,待混凝土达到1.2MP时。将中心线处多余浇筑的混凝土剔凿掉。

③剔凿至中心线处的密实混凝土时,需要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并且要求保持湿润24小时以上,残留在混凝土表面上的积水应清除。

④铺设一层10-15mm厚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⑤二次浇筑现浇板混凝土。

众所周知,如果通过建筑施工能完全达到设计效果、符合结构设计时的力学假定,那么说明能保证结构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反之,通过建筑施工,即使水平再高的建筑技术队伍去施工,也保证不了(或者很难施工、很难保证)原设计效果的话,就应该改变原设计计算力学模型的假定,况且施工规范规定,施工缝要按设计要求留置。

三、楼层现浇板设计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这种处理施工缝的方法,是在总结上述施工缝处理方法的优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出来的,供各位同行参考:

楼层现浇板设计施工缝的具体做法:

1、改变预留施工缝的支座支承情况,改为简支支座,断开负筋,调整此处板底筋(配筋量增大)和负筋(配筋量减小)。这样,改变了楼板受力状态,应重新设计计算,并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2、降低标高(降低一个现浇板厚度标高),此调整影响结构抗震性能很小,因为楼房水平方向靠圈梁拉结,竖向靠构造柱拉结。

3、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时,可先浇筑圈梁混凝土,后浇筑现浇板混凝土,直接在截面处设置现浇板的垂直侧模,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4、设计施工缝设置的间距确定:大面积楼层结构设计时,应该沿纵向每隔20米左右设置一条施工缝。这样做既能保证原设计力学假定,又能消除现浇板收缩裂缝,同时也能解决由于屋面现浇板热胀引起的顶层窗洞口处出现八字缝。

施工缝范文第2篇

【关键词】楼板;施工缝

1 施工缝设置的时间界定

大面积的楼层现浇板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施工技术和劳动力组织上的原因,或者是分段考虑流水施工,不能连续地将每层楼上的现浇板整体浇筑完成,当间歇时间预计超过规定的时间时,应预先选定适当的部位设置施工缝。

2 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探讨

砖混结构的住宅楼、办公楼等楼房的楼层现浇板大多数是双向板,而施工缝的留置位置从调查情况来看,在设计的施工图纸中,大多数图纸并没有单独注明现浇板施工缝的设计要求。现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留置方法:

1.第一种留置方法:现浇板施工缝沿着横向设置在现浇板跨中1/3范围内,虽然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处,但是很难保证结构计算时的力学假定(即不能完全保证楼板的整体性),由于混凝土楼板的收缩或者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在这种施工缝处产生裂缝,甚至会出现贯通缝,将地板砖拉裂,既影响美观,又会渗水,引起钢筋锈蚀。重者影响结构安全,影响楼房使用寿命。

这种现浇楼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砖混结构楼房的砖墙刚度太大,限制着现浇板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实质上是因为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相差太大引起的)。当收缩达到一定程度时,首先在现浇板的施工缝处产生裂缝,因为这个截面上新旧混凝土粘结力差,结合不牢固。这种非自由收缩不象框架结构楼房楼层现浇板那样自由,因为框架柱相对于砖墙来说柔性较大,刚度较小。由同一种材料(钢筋混凝土)的柱、梁、板构成的框架结构。楼房整体基本上是各向同性的。因此,框架结构基本楼房现浇板的施工缝即使留设在跨中1/3范围内,只要按规范规定处理,一般不会出现裂缝。

这种留置现浇板施工缝的方法,比较难施工。施工缝的处理需按规范要求,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达到不小于1.2MPa而且需要剔凿掉松动的石子和软弱的混凝土层,然后用压力水冲洗干净,而且要求充分湿润保潮,不小于24h。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一层10-15mm厚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2.第二种留置方法:现浇板施工缝留置在承重横墙上中线处,这种留置施工缝的方法符合规范规定在剪力较小处,能消除因施工缝在跨中1/3范围内处理不好引起的裂缝。具体做法是:留置方法:

①先在承重横墙上中线设置通常垫木或钢管,一是作为现浇板负筋的临时支撑,二是可以作为浇筑现浇板混凝土的临时支撑,三是可以作为浇筑现浇板混凝土的临时侧面模板。

②浇筑混凝土完成后,待混凝土达到1.2MPa时,将中心线处多余浇筑的混凝土剔凿掉。

③剔凿至中心线处的密实混凝土时,需要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并且要求保持湿润24h以上,残留在混凝土表面上的积水应清除。

④铺设一层10-15mm厚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⑤二次浇筑现浇板混凝土。

众所周知,如果通过建筑施工能完全达到设计效果、符合结构设计时的力学假定,那么说明能保证结构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反之,通过建筑施工,即使水平再高的建筑技术队伍去施工,也保证不了(或者很难施工、很难保证)原设计效果的话,就应该改变原设计计算力学模型的假定,况且施工规范规定,施工缝要按设计要求留置。

3 楼层现浇板设计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这种处理施工缝的方法,是在总结上述施工缝处理方法的优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出来的,供各位同行参考:

楼层现浇板设计施工缝的具体做法:

1、改变预留施工缝的支座支承情况,改为简支支座,断开负筋,调整此处板底筋(配筋量增大)和负筋(配筋量减小)。这样,改变了楼板受力状态,应重新设计计算,并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2、降低标高(降低一个现浇板厚度标高),此调整影响结构抗震性能很小,因为楼房水平方向靠圈梁拉结,竖向靠构造柱拉结。

3、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时,可先浇筑圈梁混凝土,后浇筑现浇板混凝土,直接在截面处设置现浇板的垂直侧模,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4、设计施工缝设置的间距确定:大面积楼层结构设计时,应该沿纵向每隔20米左右设置一条施工缝。这样做既能保证原设计力学假定,又能消除现浇板收缩裂缝,同时也能解决由于屋面现浇板热胀引起的顶层窗洞口处出现八字缝。

施工缝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型设备基础,施工缝 , 处理

Abstract: large equipment foundation overall dimensions, area and large, complex modelling, high quality requirements, the set is a construction joints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important link of the progress, for this,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imple and easy leave set method,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handle, through the practice does not appear problem, and to ensure the quality. Security and progress, has achieved good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ffect.

Keywords: large equipment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joints, processing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型设备基础上常设有多台连动设备,荷载大,内部埋设物和孔洞多,为保证基础良好的整体性、防水性能和承载能力,设计常要求混凝土一次连续整体浇筑完成,不得留施工缝。但在有些情况下,由于基础尺寸和工程量的庞大,结构造型复杂,以及施工上的种种原因,常需要在基础上的一定部位留设施工缝。对大型设备基础施工缝的留设,设计图纸和施工验收规划一般不作规定,但对实际工程施工则极为重要,因它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如留设和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到基础的整体性和防水性能,造成开裂和渗漏,降低基础承受动力荷载的能力和使用寿命,同时会影响到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设备的正常安装使用,因此它是施工中常遇到的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技术问题。

施工缝的留设原则

施工缝应考虑设在某些技术条件(如整体性、受力性能、防水性能)所允许,而对使用质量无任何损害的部位。

施工缝留设应当根据设备基础的具体情况(生产工艺要求、基础形状、埋设深度、平面尺寸、标高变化、配筋情况、螺栓分布等)、施工方法、施工能力、施工环境、工期要求等综合考虑,慎重区别对待,认真选定最有位置,并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加以确定,不得在浇筑混凝土时临时随意留设。

施工缝应认真进行设计,做到留设合理,施工操作简易,处理方便,不留隐患。

施工缝留置合理、简易方法

施工缝一般可按以下情况和简易方法留置:

受动力作用,互不相依,虽互相连接,但要求不严的两个机组之间,或输送辊道与主基础之间,可留设垂直施工缝。但应按先深后浅施工,与地脚螺栓距离不得少于 250 mm,并不小于5倍螺栓直径,伸入相邻钢筋应留出,

地脚螺栓末端以下150~200mm处,或能包住螺栓1/4以上部位。当地脚螺栓直径小于36mm时,水平施工缝可以留在不小于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度的3/4处。对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应留成台阶形。当地脚螺栓的直径、长度、标高不完全相同,水平施工缝的标高应服从直径大、数量多的主要螺栓,或服从标高低的螺栓或留成台阶形。

对整体性要求不太高的大型设备基础,可将基础分层、分块浇筑。水平、垂直施工缝应选择在荷载和振动不大,无防渗要求、截面简单(形状显著变化和截面较小)和不重要的结构部位。如有沟道和坑槽,水平施工缝应尽量设在沟道和坑槽的底面以及标高变化处。但应注意在同一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之间,在重要设备机座之下和用轴连接转动的设备机座之间,在基础薄壁构件或臂壁部分以及被孔洞减弱部分,均应避免留置垂直施工缝。

箱型基础底板与立壁水平施工缝,可留在立壁上距底板混凝土面上部300~500mm的范围,内外立壁与无梁顶板可在顶板下部300~500mm处留水平施工缝,内隔墙可在顶板下1000mm处留水平施工缝。

隧道式(框架)设备基础,一般设在基础形状有显著变化的部位,如设在底板、顶板与墙、柱交接处,或在有中间平台处再加一道。

地下室梁板与基础连接处,外墙在底板以上和顶部梁、板的下部20~30mm处,可留水平施工缝,但施工缝离梁板下表面的距离及支承在基础上的长度,视梁、板内钢筋深入墙内的长度及支承长度而定,地下室梁的垂直施工缝可留在梁跨1/3附件及支座表面100mm以上的地方,板跨的垂直施工缝可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较深基础悬出的沟道,可在基础与地沟之间交接处留垂直施工缝;很深的薄壁、坑槽,每高4~5m留设水平施工缝,但钢筋均应留出,不得切断;沟槽或基础,可在底板与立壁交接200~300mm处留水平施工缝。

大型设备基础顶部体积不大的凸台或独立柱,可在根部留水平施工缝,附在基础边沿部分可留垂直施工缝,待设备装好后再浇筑。

大型设备基础由底板及上部块体群(上设多台设备)组成时,应尽量保持基础底板的整体性,水平施工缝可设在底板上部与块体交接处。如底板标高不一,亦可以是阶梯型,阶梯垂直面可充分利用基础内部沟道的表面自然形成,从而可减少垂直施工缝。两个相邻底板的标高变化超过底板厚度时。可视为两块相邻的底板,用水平缝隔开。底板上亦可留设垂直施工缝,但不宜留在标高突变处,该处常常是上部荷载的变化点,剪力大,易产生应力集中,如必须留在该处,应在该截面处进行加强。

基础混凝土垫层与造型混凝土的任何部位均可设施工缝,一般讲垂直施工缝的设置是以独立工作体系为主考虑的,施工缝应留在弯矩、剪力小而便于施工的部位,而水平施工缝的留设是以浇筑间歇为主考虑的。大型设备基础的混凝土靠地面是恒温的,越到地面而温梯愈大。故体积变形引起的约束应力向暴露面增加,因此应尽可能地避免或少设垂直施工缝,可最大限度的避免基础开裂。对特长的、截面变化不大的大型设备基础,最宜采用后浇缝带代替施工缝,进行分段施工。

设置施工缝注意的问题

施工缝的设置应保持水平或垂直,不应留斜截面(斜槎),因此截面上有最大剪应力存在,最易破坏。

采取分层施工,每层的垂直施工缝位置,应使其上下错开,不在同一截面上,错开距离不宜少于1.0m。对垂直施工缝无配筋部分应补插筋,其直径为12~16mm,长度500~600mm,双向配置,以加强连接,在台阶或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亦应补加插筋。

大型设备基础内部常设有地下室,沟道和坑槽,大都有防渗漏要求,外墙壁施工缝应做成凹缝、凸缝、阶梯缝等形式以增加接触面和延长渗水路线,起防水效果。一般外墙的垂直施工缝宜用凹缝。外墙的水平施工缝宜用凸缝,以便于清扫。适宜于厚度在300mm以内的墙。对内墙的垂直和水平施工缝,多采用平缝。

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有高度防水要求的设备基础底板和外墙的垂直施工缝,需埋设2~4m、宽400mm的镀锌钢板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对底板、墙厚度小、水压高、防渗要求严的部位,宜在施工缝部位设橡胶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具有止水效果好,抵抗不均匀沉降的效果。有的装在混凝土表面的保护层中;当止水带安装在中间部位,壁厚小于200mm时,宜将墙壁局部加厚,以便使接缝上的混凝土浇捣密实。对因基础尺寸过长,避免出现温度收缩裂缝引起的渗漏,一般宜留设后浇缝带处理。

4 施工缝的处理

1)施工缝是基础结构的薄弱环节,施工缝的处理是为了增加新旧混凝土结合,提高接缝处混凝土的抗剪(抗拉)强度,或者减少因留缝而使混凝土的抗剪(抗拉)强度降低的程度,保证设备基础的整体性和承受上部巨大荷载及动力作用的能力,避免接缝触处出现裂缝,渗漏,确保设备安装和生产的正常使用,因此施工缝在第二次浇筑混凝土前,要慎重认真的处理,避免留下缺陷,影响设备基础的质量。

2)施工缝处混凝土抗剪(抗拉)强度与施工缝的处理方法密切相关。一般处理方法是:除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清除接缝截面上的污物,砂浆,浮渣及木屑等杂物,将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凿毛(或用喷砂、高压水枪冲毛或手提式风镐凿毛),进一步除掉施工缝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薄膜、松动石子和软弱混凝土夹层,用水冲洗干净,湿润后,在表面扫水泥砂浆一度或摊上20mm厚1:2水泥砂浆作接浆层或浇筑一层60~70mm厚的减半石子混凝土,然后浇筑混凝土,并用振捣器振捣使砂浆和混凝土混合均匀,使接触面粗糙和重力下产生的摩擦力来提高其抗剪能力。

3)垂直施工缝宜在先浇筑的混凝土初期变形完成收缩比较稳定后再继续施工。对临时停水停电等原因造成的施工缝,可在水平及垂直施工缝全面积上双向插放直径12mm,间距500mm长度不小于500mm的附加钢筋,深入施工缝每侧不小于250mm,可不严格处理接缝面。如果浇筑临时间歇,水泥只是稍过初凝时间,仅丧失了流动性(坍落度接近或等于零),下层混凝土乃保持一定塑性,而未出现干结发白现象,施工中可以采用二次振捣措施,可不按出现施工缝处理。

4)大型设备基础大面积施工缝的处理是一件相当麻烦困难的工序,费工费时,特别在侧面、形状多变、工作面狭窄、配筋密布的情况下,尤为困难复杂,一般对重要部位的水平施工缝必须认真处理。但对不重要的部位,如该部位不承受剧烈的振动荷载,或该部位的宽度大于2.0m,并配有构造筋,混凝土振捣密实表面不抹光,并充分排出了泌水,也可不作处理。为了免去施工缝的处理,对垂直施工缝我公司曾采用钢板网或镀锌钢丝网(800目/m2 )模板作为施工缝处(包括后浇带处)的侧模板用以代替普通钢、木侧模板,二次浇筑混凝土时因表面粗糙不须处理,效果较好。对水平施工缝采取在施工缝表面涂刷JD—601型(或JD—601B型、YJ-302、YJ—303型)混凝土界面粘结剂的方法,而不需对施工缝表面作凿毛等处理,使用更为简单方便,可以推广使用。

5)应该指出,大型设备基础面积大,钢筋密布,留设施工缝不仅清扫处理困难,且会造成整体性降低,强度减弱或引起渗漏或增加支模处理工作量,延误施工进度,相应提高费用,在施工缝(特别是垂直施工缝)的存在,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和抗剪能力,使混凝土易于在在温度收缩应力作用下裂开,不利于控制裂缝出现。因此在大型设备基础施工过程中,在物质条件和技术措施能保证的情况下,应尽量的不留或少留施工缝,以避免在基础中形成薄弱部位,确保基础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江正荣. 大型设备基础施工技术.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施工缝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of stairs construction joints and returning "three-step" on stairs construction joints, this paper leads to the problems in stairs construction joints construction, and then proposes correct approaches for the specification construction measures of stairs construction joi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关键词: 楼梯施工缝;规范;位置;问题

Key words: stairs construction joints;specification;position;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75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130-02

0 引言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一个不成文但全国流行的“行规”:楼梯施工缝上返“三步”,即楼梯施工缝留置在楼梯梯段与平台交叉点向上三个踏步的位置。遍查有关资料,从无规范对此有过规定,但为什么执行同一标准的工程质量在全国各地执行时实体工程质量千差万别,而此要求却在全国东西南北如此一致呢?为此,我们从规范演变历史和其作用进行技术分析,以达到彻底消除陈规陋习,顺应技术发展趋势,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1 各阶段规范对施工缝的要求

1.1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规定:第4.4.17条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助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①柱子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②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毫米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③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④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⑤双向受力楼板、厚大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刚架及其它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1.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1992)第4.4.18条与上述内容几乎没有改变,直接引用。

1.3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版)

7.4.5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条文解释:

7.4.5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确定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承受动

力作用的设备基础,原则上不应留置施工缝;当必须留置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1.4 《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50666-2011)规定:

8.6.3垂直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 1/3范围内;

②单向板施工缝应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

③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

④墙的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 1/3 范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处;

⑤后浇带留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⑥特殊结构部位留设垂直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5 由上述规范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GB50204-2002规范以前对施工缝设置有明确规定,总体思路是对横向结构施工缝要求留置在剪力较小部位,但均没有对楼梯进行专门规定。GB50204-2002出台后,取消了有关具体规定,而要求“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GB50666-2011在大部分内容沿用旧规范的同时,亮点是提出了楼梯施工缝设置的问题,但其说法是“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这里的关键词是:宜、端部、1/3范围内。也就是说从梯段1/3处至端部范围内均可以留置施工缝,没有强调剪力最小的跨中1/3范围。

2 楼梯施工缝上返“三步”的来历

从技术发展的历史看,上述规范也基本反映了技术发展的历程,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混凝土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当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当低,200号就算是“高标号”了,且当时混凝土性能相对很低,拌制还处于简单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状态。由于实际情况,对于当时的住宅楼现浇楼梯来说,施工缝当然就是最重要的问题了,对于当时的砖混结构住宅建筑来说,一般层高也就在2800~3000之间,楼梯大多采用双跑形式,因此,“三步”正好是梯段板1/3位置。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专业技术人员少,业务技能较低,对于规范详细内容理解并不完整,但大家都知道最常用的就是必须执行楼梯施工缝返三步是必须执行的铁律,通过现场管理人员把这一传统传承下来,类似如今不懂交规的人都知道不能撞红灯,以至于到现在都难以改变。

3 楼梯施工缝的技术分析

楼梯施工缝上返三步,亦或现今有人解读为梯段中间1/3跨留置施工缝,一直被认为是质量最有保证的原因是该部位混凝土结构承受剪力较小,从实际情况看,其实混凝土抗剪力相对于钢筋来说很小,在现今混凝土性能已经与早期不可同日而语的时代,而从施工角度来说,施工缝留置在梯段板中间部位弊端极多:首先,在第一次支模时,由于是“上返”,无可靠地参照物和固定措施,完全靠工人自行测量、推导位置尺寸、标高、角度,操作难度很大,很容易出现偏差,一旦出现偏差,极易造成底板不平、构件严重变形的情况,对结构受力和外观都影响极大;其次,第二次支模时,要拆除部分已完成的模板才能往上支模,此过程时间很短,但楼梯构件一下子变成悬挑构件,极容易导致内部裂缝;第三,施工缝不好处理,接缝处的混凝土往往不密实或由于垃圾清理不干净形成夹渣。很显然,在此楼梯施工缝留设在梯段跨中是弊端远远大于利。GB50666-2011在大部分内容沿用旧规范,有抄冷饭嫌疑,即使对有“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说法,也易引起人们对上返三步的联想,显然是不严谨的。

4 现实施工存在的问题

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而一般施工技术人员均在施工方案中忽略此要求,对施工缝尤其是楼梯施工缝留置处理缺少明确要求和说明,也是导致现场的原因。部分质量监督人员缺少对规范的变化熟悉、了解,固执己见、思维僵化,而施工单位又碍于地位不能据理力争,导致其错误扩大,影响范围更广。

5 正确的处理方法

建议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时,施工技术人员要认真学习规范,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建议将楼梯施工缝留置在梯段的端部的梁截面内,并在方案中明确处置方法,画出节点大样。如果相关部门决议不许可,也可适当调整设置在楼梯平台内,回避施工缝留置在梯段中间的问题。

6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了解新规范、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才能适应工程技术的发展,对一些传统的陈规陋习不能“入乡随俗”地一味迁就,而是要科学地应对解决。既可减少工人施工难度,也有利于工程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崔福秀.探析楼梯施工缝施工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2012(35).

[2]孙柱升.楼梯施工缝设置位置之我见[J].建筑工人,2009(12).

施工缝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混凝土 施工缝 质量 控制

在日常的质量检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现浇混凝土施工缝的质量问题。众所周知,混凝土施工缝是工程结构的薄弱环节。为了增强混凝土的整体性,规范规定现浇混凝土尽可能连续浇筑,避免留置工缝。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施工缝的留置是难以避免的。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注意混凝土施工缝留置的位置、缝的接茬情况施工缝留置的位置、缝的接茬情况和施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情况。为确保施工缝的施工质量,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施工缝留置的位置要正确

混凝土主要是承受竖向荷载的。它的抗拉强度(仅占抗压强度的7%~14%)大大低于抗压强度,其抗拉强度仅影响构件的抗裂度,不影响承载力。为使结构受力最合理,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剪力墙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规范对此也做了详细的、明确的规定)。

对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筑量较大,整体性要求较高,一般不宜留施工缝。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一般也不宜留置施工缝。我们经常遇到的混凝土条形基础和独立柱基础也应一次性浇灌完毕,不宜留置施工缝。

规范还规定: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 mm~30 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对大断面梁规范没有具体规定断面尺寸,一般认为与现浇板连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筑,只有当梁的高度大于1 m时,才允许将梁单独浇筑并按照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对筒支梁,在荷载作用下跨中段剪力较小,施工也比较方便,施工缝应留置在梁跨度中间1/3范围内。

在浇筑圈梁时,由于砖墙的十字接头、丁字接头、转角墙垛、门窗洞口、预留洞口的上部以及圈梁与其他混凝土构件交界处如带有雨篷、阳台、天沟板等的圈梁属于结构薄弱环节,是关键部位,都应连续浇筑,除此外的部位均可留置施工缝。

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筑,若为多层楼梯,而且上一层为待浇筑的现浇楼板时,可留置施工缝,并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范围内,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段轴线方向。

雨篷由于浇筑量小且是悬臂构件,应一次浇筑完毕,不能留施工缝。

我们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施工单位不能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留置施工缝,为了施工的方便,施工缝留置随意性很大,给工程留下了结构隐患。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施工缝留置的位置。

二、加强施工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在施工中,尽可能不留施工缝,必须留施工缝时,一定按照规定留置,要特别注意接缝的时间、接缝的质量情况。

浇筑完的混凝土初凝以后,不能过早地在其上浇筑新的混凝土,否则在振捣新建筑的混凝土时,就会破坏已初凝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当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1.2 MPa以上时,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首先清除施工缝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垃圾、松动的沙石,钢筋上的油污、锈斑和砂浆等杂物。采用表面涂缓凝剂(如纸浆废液)处理垂直施工缝时,应在拆模后即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清除表层水泥浆,使石子外露。水平施工缝前后层混凝土的结合是通过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的压力、接触面的摩擦力及以前后层混凝土的黏结力来实现的;垂直施工缝是通过接触面产生的咬合力和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粘结力来提高其抗剪能力。因此施工缝表面粗糙,对先后层混黏土结合有利。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其表面凿毛,然后把施工缝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低洼处不得有积水)。在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水平缝处形成石子密集区,影响混凝土强度,浇筑前水平缝处应先铺一层厚度为10 mm~15 mm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垂直缝也应先刷一层水泥浆(水泥∶水=1∶0.4),然后开始浇筑混凝土。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施工缝,在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其直径为12 mm~16 mm,长度为500 mm~60 0 mm,间距为500 mm。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缝,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宽度比不得大于1),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角螺栓进行观察校正。

结构复杂和重要结构的混凝土施工缝应根据设计部门要求进行处理。当设计无规定时,为加强其整体性,可在施工缝处补插钢筋,直径为12 mm~16 mm,长度为300 mm,数量视施工缝表面积和结构重要性确定,但每处不得少于两根。也可在前层混凝土面层涂敷一层环氧树脂黏结剂,但这种黏结剂应采用受水分影响较小的固化剂(如600号聚酰胺),并应在黏结剂固话之前开始浇筑混凝土。对地下水位以下的混凝土施工缝,必须做防水处理。

三、结束语

施工缝范文第6篇

关键词:接缝型式;施工缝处模板安装; 新旧混凝土结合措施

一、工程概况

绥中电厂滤站工程是由天津市给排水研究设计院设计,绥发实业修缮公司组织施工。该工程建筑面积为564.9m2。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 滤站基础为条形基础,工程总造价为100万元。地下水位2.1m,施工场地土质为风化岩,地耐力为250Mpa。本工程挖土采用机械大开挖,设计挖深1.45m,实际开挖1.1m,余者采用人工挖土。整个工程设置8个测控点,1―6 、 A―B轴外延5米各设两个测控点。滤站工程内套滤池, 滤池是滤站工程的核心部分,本分项工程结构复杂,配套工艺管道多,预埋件较多,施工精度要求较高。滤池长度16.75m,宽度7.65m,高度为6.5m。池内分6组小滤池,池壁厚度为250mm,底板厚度为550mm,采用C25抗渗混凝土,抗渗标号为S6。

二、总体施工方案

(一)施工段的划分

根据滤池结构和设计要求,兼顾施工方便,该分项工程划分为四个施工段。

第一施工段由―2.8m至―1.8m,即池壁厚度280mm与250 mm的交接处(第一道施工缝)。

第二施工段由―1.8m至0.4m,即排水墙顶标高处。高2.2M。

第三施工段由0.4m至2.5m,即进水渠底处。高2.1M

第四施工段由2.5m至3.65m,高1.15M处。

(二)施工缝位置及接缝型式的确定

现行的混凝土工程施工规范规定,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对于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500mm的竖壁上,该工程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450mm处。同时还应考虑钢模板的模数,水平施工缝应与该处护模的顶部相平。施工缝的接缝形式有多种,如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发现目前常用的几种接缝方式均存在着渗漏水的隐患。如采用“凹凸”型施工缝的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且很难保证质量,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时,极易将“凸”楞碰掉一部分,由此减少和缩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离,从而产生渗漏水现象;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浆粉末难以清理干净,使在浇筑新混凝土后,在凹槽处形成一条夹渣层,影响新老混凝土的粘结质量,留下渗漏水的隐患。而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因止水带是呈柔性的,安装时难于固定,且易在浇注混凝土时受挤压变形造成局部渗漏水。根据很多水池设计与施工实例,发现采用400mm宽2mm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均很好。一是施工方便,将钢板止水带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长度,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后进行搭接焊即可。二是不易变形且便于固定,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对拉螺栓上,上部用钢筋点焊夹住固定在池壁两侧模板支撑系统上;三是施工缝上下止水板均有200mm高,爬水坡度陡,高度也较大,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效果。本工程滤池采用的就是钢板止水带,效果非常好。

三、施工缝处模板的安装

水池施工缝处模板安装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如何避免池壁模板支撑不牢、垂直度控制不好以及上下模板接触不严密等现象。现介绍本工程在水池施工中取得较好效果的模板支撑方法。

(一)施工缝以下模板的安装

首先在C10素混凝土垫层上安设固定三排60mm×60mm×8mm的钢板,间距为1000mm,一排设在池壁外侧边缘处,用20mm长45mm×45mm×5mm的角钢与其相焊,这个角钢的作用是限制池壁外侧模板向内侧移动。另二排设在池壁内侧边缘处,用来安装固定角钢支架,同样用20mm长45mm×45mm×8mm的角钢与其相焊,这样池壁内侧吊模有了支撑点,且又能固定内侧模板而不致外移。对拉螺栓的横向间距一般为700mm,纵向间距一般为600mm,这样便于控制池壁的截面尺寸。施工缝以下第一排对拉螺栓的横向间距为350mm,且应间隔使用,余下的一半用于施工缝以上模板的固定。角钢可以用螺栓固定在模板上,它的作用是可以将施工缝处混凝土标高抬高40mm左右。这是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较大,经振捣棒振捣后,混凝土分层明显,水泥砂浆和多余的水分被挤上升,容易形成几厘米厚的砂浆层浮在池壁上面;而这层水泥砂浆将在施工缝处表面混凝土凿毛时一并凿去,这样能较容易凿出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如不设置角钢,则极有可能凿毛混凝土表面时,凿不出粗骨料,且表面很难毛糙,影响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凿深了又将影响止水带的安装质量,所以设置角钢来进行固定。

(二)施工缝以上模板的安装

主要是应加强模板的稳定性,可在施工缝上下模板相接处,用“U”型长环扣住,以加强上下模板连接处的强度和刚度。因为该处模板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所受到的侧压力最大,也是最易产生胀模的地方。

可通过对拉螺栓的设置间距与施工缝下部对拉螺栓错开350mm,使上部模板支撑系统的钢管下延到施工缝以下模板支撑系统第一排预留对拉螺栓处,以达到将施工缝处上部模板支撑系统与下部模板系统联成一体的目的,保证上部模板的稳定性。

四、施工缝加强新老混凝土结合的措施

(一)混凝土表面的凿毛处理

一般来说,如果混凝土尚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过早凿毛,将影响池壁钢筋、钢板止水带与混凝土的粘接握裹,对结构受力及防渗漏水不利。但如果凿毛过晚,混凝土已达到较高的强度,则凿毛施工困难,凿毛效果不好,而影响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强度。从“温度、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参考曲线”可知,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左右时,即可开始凿毛作业。夏季通常是在浇筑混凝土以后过24小时,冬季则可在浇筑混凝土以后的2~3天之后进行,应凿出混凝土中的碎石来,且应将凿毛后的表面清洗干净。

(二)施工缝上下设置钢筋网片

在施工缝下面混凝土的浇筑时,由于混凝土的离析和分离,接近施工缝处的水泥砂浆偏多,而粗骨料偏少,使施工缝上下相接处存在一层新老水泥砂浆层相接的素混凝土薄弱层。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远小于砂浆层,而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对水泥砂浆的收缩有约束作用,致使这层素混凝土薄弱层内产生裂缝。通常可以在施工缝处设置钢筋网片来防止这种裂缝的产生。即在施工缝平面上下各50mm处分别设置¢?14的螺纹钢筋网片于止水带的两侧,沿水池池壁长度方向置于两排池壁主筋之间的素混凝土薄弱层中,这种钢筋网片可以有效抑制水泥砂浆的收缩,减少裂缝的产生。通过在绥中电厂供水系统改造清水池、滤池工程施工中的实践,尤其是在池壁较薄的较大水池中使用钢筋网片,对抗渗漏很有利。施工缝以上混凝土的浇筑也应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一次浇筑的高度以及混凝土振捣棒的插入位置和振捣时间,以免产生对模板过大的侧压力而使对拉螺栓断裂。

结论:

水池施工缝处渗漏水是常见的工程弊病, 要从根本上解决渗漏水问题,需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接缝形式等系统工作,科学合理地进行池壁模板的安装,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 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杜绝渗漏问题的发生。

* 大力推广应用新型止水材料是基础。

* 精心施工是关键。

*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是降低渗漏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现行建筑施工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3月 修订缩印版。

作者简介:

施工缝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分格缝、施工缝、切缝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跨度工业厂房、仓库等工程地坪一般面积都比较大,必须设置分格缝、施工缝,但这类地坪常存在分格缝不顺直、分格缝过宽、边角破损、翘曲、施工缝相邻地面有明显错台等质量通病,影响工程质量和正常使用。

为了防止出现以上弊病,下面我们简要对地坪分格缝进行一些探讨:

一、地坪原则上要设置分格缝。不设置的话,相对应的就要讲防止出现裂缝的对策。

关于缝的功能可以考虑以下两点进行全体的设置计划:1、会集中一处诱发引起初期裂缝,根据地坪的收缩等确定张力,以防止意识不到的地方发生开裂;2、根据集中诱发引起裂缝,给予地坪伸缩缝的功能,减小由于季节温度湿度增减升降引起的干燥收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产生新的裂缝。一般而言,关于地坪分格缝,都希望能达到上述功能。根据使用方法的不同,以及对于止水性及美观性的要求,分格缝设置也有不同的要求。工业厂房地坪常会有硬质轮子的叉车行走,所以要合理设置分格缝。很多地坪会出现微笑的裂缝,所以也需要合理设置分格缝。

二、分格缝的间距原则上3~6m。以柱子为基准分割,尽可能把地坪分割成正方形单元。

从施工后美观性的观点出发的话,分格缝分割地坪多以柱子中心为基准。假如缝的分割平面形状变成超过1:2的长方形的话,容易从原来缝分割的地方产生新的裂缝,那样的话,就需要从分割区域的中央位置再细化设置分格缝,所以推荐分格缝尽量把地坪分割成正方形单元。

三、关于分格缝的宽度,没有填缝材料的情况下,一般使用3~4mm厚的刀片切缝,有填缝材料的情况下,一般使用5~8mm的刀片切缝。

为了防止分格缝缝隙部位角的破裂以及缝里面积聚尘土等弊端,对于地面分格缝的切缝宽度,一般希望尽可能设置的细一点,因此切缝宽度一般以3~4mm为标准。但是,需要填充材料的话,要使填充材料能够准确适当的填入缝隙里的话,为了施工及以后使用需要一般使用5~8mm的切缝刀片。

四、切缝深度以地坪厚度的1/3~1/5为标准,施工时间要在混凝土硬化后尽可能早的时间进行。

切缝的施工方法有湿式切法和干式切法。

湿式切法以很强的切削力尽可能深得切入,能切断钢筋(完全切断、部分交错切断),容易发生缝边角破损,施工成本比干式高。浅缝因为收缩引发裂缝的效果不大,因此至少要切到地坪厚度的1/5的程度。为了防止由于缝隙周边的翘曲及荷载不同而引起接缝处凹陷,连接筋、活动筋的配筋等原因要把切缝的最大值控制在1/3。切断钢筋时,据算是预先刷了防锈漆,也是有可能把切断面锈掉,因此要注意考虑打胶等防锈对策。切缝宜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标准切缝时间为浇注砼后2~3天,夏天以浇注砼后1~2天切缝为宜,冬天以浇注砼后4~6天切缝为宜。提前安排切缝计划,找一个不太明显的地方进行试切,以试切结果判断是否适合在全体地坪上进行施工。地坪分格缝在切割工具尽量选用功率大的切割机具,根据刀片的磨损程度及时更换新刀片,尽量由熟练的操作人员进行切缝,保证切缝的平直度。

干式切法根据混凝土初期收缩在完全硬化前切缝,比湿式切法能在更早的时间施工,施工成本低,切入深度浅,钢筋不能切断。

五、二次浇注的施工缝部位,为了防止凹陷高低差,要有钢筋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配筋贯通,设置活动钢筋(不固定在地坪内的连接筋)或者传力杆(固定在地坪内)。

因为担心在有缝的地方完全切断钢筋把地面分割开来的话,地坪表里的干燥条件不一会导致翘曲,还有由于不均匀沉降导致切缝两侧高低差,所以会把钢筋的一部分保留,或者全部贯通,或者是设置活动钢筋或传力杆来连接缝两侧的地坪。

切缝时切断钢筋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浇注前配筋阶段预先切断设定地方的钢筋,另外一种是根据湿式切法在浇注后切断。前者在浇注作业时,容易踩乱上排钢筋,导致混凝土盖不住等问题,所以浇混凝土时要注意。后者情况,如果是双层配筋的话,就算上排钢筋全部切断,下排钢筋也是连接的状态。但如果是单层钢筋的话,如果把钢筋全部切断的话,就会在缝隙周边出现凹陷高低差的现象,所以要再单层钢筋切缝的位置设置活动钢筋或传力杆,或者湿式切法时,上下调整刀片使其切入深度变化,留下一部分钢筋作为连接筋。

还有,切缝处切断钢筋时,要留意防止切断面生锈。如果是室外地坪的话,就算不切断钢筋,因为缝的深浅不一,也有盖不住的地方,所以在缝的地方钢筋要预先刷防锈漆。

六、地梁与地坪之间设置缝隙,避免上部荷载差生的沉降拉裂地坪。

在地梁上部的地坪上端,因地梁周边的地坪易沉降,容易产生裂缝。作为对策应设置分格缝。在回填土时,使用沙质土或者掺有石子的良质土,不使用粘土、腐植土,并且做好该部位的夯实工作。

一般在施工地坪前,可在地梁侧面贴20~30mm厚的聚苯板,标高与地坪标高一样,待地坪浇注完毕硬化后,可将聚苯板部位剔出10mm后的小坑,在缝隙内填入弹性聚氨酯。

七、柱子周边设置菱形分格缝,根据情况需要可配合使用抗裂钢筋。

一般情况下,在距柱子1m左右的位置设置菱形分格缝。当然,对于壁柱而言,在柱子一侧便是Y型分格缝。对于菱形分格缝、Y型分格缝,切缝时,在交点留一点宜浅切,避免超切诱导裂缝沿着超切方向发展。对于何在较小的柱子周边,墙体的阳角部位可配置一定数量的抗裂钢筋来防止裂缝。

八、特殊部位也应设置相应的分格缝。

在地坪使用功能不同的部位,两边荷载不一样,应该在交接部位设置分格缝。对于承载较重设备的设备基础周边,也应设置相应的分格缝,避免设备基础沉降较大拉裂周边地坪。地坪厚度变化的部位,由于两边收缩不同,也应设置相应的分格缝。

九、担心发生缝破裂、翘曲或不喜欢功能上开放性的缝的情况下,可以用合适的材料填缝,缝有倒角的时候,要注意尽可能小的取倒角以防止裂缝宽度过大。

对于较小的缝,可在内部填填充棉、细沙,表层10mm左右填充弹性聚氨酯、油膏即可;对于较大的缝,如宽3~10cm的缝,可在缝隙内部填充棉、细沙,表层留15mm左右,先填充10mm弹性聚氨酯、油膏,将缝隙两侧混凝土深20mm,宽40mm的凹槽,埋入L4020的角钢,在角钢上部垫上橡胶垫,再在其上面用5mm厚的钢板盖过伸缩缝。

施工缝范文第8篇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缝;质量控制

一、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置位置正确

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低,仅为抗压强度的7%~14%(平均约为10%)最合理,因此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1)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应规定为:使施工缝接缝面与结构的纵向轴线垂直。

(2)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筑数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一般不应留施工缝。

(3)混凝土条型基础和独立柱基础也应一次浇筑完毕,不宜留施工缝。

(4)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一般不应留置施工缝。如设计没有规定,而施工时又必须分段浇筑混凝土时,应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方可设置。但在同一设备机座的地脚螺栓之间,在重要机座之下和用轴连接传动的设备机座之间不得留置垂直缝。

(5)基础的薄壁或悬臂部位以及被孔洞削弱部位不应留置施工缝。

(6)施工规范规定:“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大断面梁,没有具体规定端面尺寸,一般认为和板连接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筑,只有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才允许将梁单独浇筑并按照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7)对简支梁作受力分析,在荷载作用下跨中的剪力较小,施工也比较方便,施工缝应留置在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8)浇筑圈梁时,由于砖墙的十字、丁字、转角墙垛、门窗洞、预留洞的上部以及圈梁与其他混凝土构件交接处,如带有雨篷、阳台、天沟板等的圈梁属于薄弱环节或关键部位,都应连续浇筑混凝土,除此之外的部位均可留置施工缝。

(9)楼梯的混凝土宜连接浇筑。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筑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10)雨篷由于浇筑量少且属于悬壁构件,应一次浇筑混凝土完毕,不能留施工缝。

二、正确处理施工缝,确保混凝土质量

(1)混凝土初凝以后,不能过早地在上面浇筑新的混凝土层,否则在振捣新浇筑的混凝土时,会破坏已初凝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所以必须等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

(2)重新浇筑混凝土之间应清除施工缝表面的水泥浆、垃圾、松动的砂石和软弱层,以及钢筋表面的油污、泥锈和砂浆等杂物;采用表面涂刷缓凝剂处理的垂直施工缝,应在拆模后即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清除表层水泥浆,使石子外露。由于水平施工缝前后层混凝土的结合是通过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的压力、接触面的摩擦力以及前后层混凝土的黏结力和接触面产生的咬合力来提高其抗剪能力的,因此施工缝表面要粗糙,这对前后层混凝土结合有利。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其表面凿毛,然后把施工缝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润湿,但低洼处不得有积水。

(3)在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水平施工缝处形成石子密集区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宜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水平施工缝处先铺一层厚度为10~15mm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垂直施工缝处也应先刷一遍水泥浆(水泥:水=1∶0.4),然后开始浇筑混凝土。

(4)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在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其直径一般为φ12~16mm,长度一般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左右,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也应补插钢筋,光圆钢筋两端加弯钩。在水平施工缝继续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观察校正。务员之家

三、根据设计部门的要求进行留置和处理复杂结构和重要结构的混凝土施工缝

当设计无规定时,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可在施工缝处补插钢筋,直径为φ12~16mm,长度为300mm,钢筋数量视施工缝表面积和结构重要性确定,但每处不得少于2根;也可在前层混凝土面层涂敷一层环氧树脂黏结剂,但这种黏结剂应采用受水分影响较小的固化剂(如600号聚酰胺),并应在黏结剂固化之前开始浇筑混凝土;对地下水位以下的混凝土施工缝,则必须做防水处理。

施工缝范文第9篇

关键词:混凝土 施工缝 质量控制

一、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置位置正确

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低,仅为抗压强度的7%~14%(平均约为10%)最合理,因此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1)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应规定为:使施工缝接缝面与结构的纵向轴线垂直。

(2)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筑数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一般不应留施工缝。

(3)混凝土条型基础和独立柱基础也应一次浇筑完毕,不宜留施工缝。

(4)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一般不应留置施工缝。如设计没有规定,而施工时又必须分段浇筑混凝土时,应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方可设置。但在同一设备机座的地脚螺栓之间,在重要机座之下和用轴连接传动的设备机座之间不得留置垂直缝。

(5)基础的薄壁或悬臂部位以及被孔洞削弱部位不应留置施工缝。

(6)施工规范规定:“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大断面梁,没有具体规定端面尺寸,一般认为和板连接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筑,只有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才允许将梁单独浇筑并按照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7)对简支梁作受力分析,在荷载作用下跨中的剪力较小,施工也比较方便,施工缝应留置在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8)浇筑圈梁时,由于砖墙的十字、丁字、转角墙垛、门窗洞、预留洞的上部以及圈梁与其他混凝土构件交接处,如带有雨篷、阳台、天沟板等的圈梁属于薄弱环节或关键部位,都应连续浇筑混凝土,除此之外的部位均可留置施工缝。

(9)楼梯的混凝土宜连接浇筑。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筑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10)雨篷由于浇筑量少且属于悬壁构件,应一次浇筑混凝土完毕,不能留施工缝。

二、正确处理施工缝,确保混凝土质量

(1)混凝土初凝以后,不能过早地在上面浇筑新的混凝土层,否则在振捣新浇筑的混凝土时,会破坏已初凝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所以必须等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

(2)重新浇筑混凝土之间应清除施工缝表面的水泥浆、垃圾、松动的砂石和软弱层,以及钢筋表面的油污、泥锈和砂浆等杂物;采用表面涂刷缓凝剂处理的垂直施工缝,应在拆模后即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清除表层水泥浆,使石子外露。由于水平施工缝前后层混凝土的结合是通过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的压力、接触面的摩擦力以及前后层混凝土的黏结力和接触面产生的咬合力来提高其抗剪能力的,因此施工缝表面要粗糙,这对前后层混凝土结合有利。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其表面凿毛,然后把施工缝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润湿,但低洼处不得有积水。

(3)在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水平施工缝处形成石子密集区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宜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水平施工缝处先铺一层厚度为10~15mm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垂直施工缝处也应先刷一遍水泥浆(水泥:水=1∶0.4),然后开始浇筑混凝土。

(4)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在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其直径一般为φ12~16mm,长度一般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左右,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也应补插钢筋,光圆钢筋两端加弯钩。在水平施工缝继续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观察校正。

三、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1、立缝表面凿毛法

砼终凝后,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2、增加粗骨料法

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厚大,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处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且强度不会降低,亦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3、清除浮浆法

当砼体量较小,简单的方法是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度<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缝的粘结质量,对新旧砼结合有利。

4、二次开发振捣法

掌握好时间,在砼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重振,这样会对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浆水重新搅拌组合一次,使之更均匀密实,缝的重新振捣实践表明是有效措施之一。

5、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已浇筑的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

( 2)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 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 微露粗砂, 表面粗糙。

( 3) 浇筑前, 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 mm~15 mm 厚的水泥砂浆一层, 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 4) 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 5) 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 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 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 6)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宜少留置施工缝。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 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 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第二, 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 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 的墙体上。当墙体有孔洞时, 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 mm。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 宜留在拱( 板) 墙接缝线以下150 mm~300 mm 处, 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 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 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第三,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施工缝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施工缝 钢筋混凝土 后浇带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seam the principles and general lien posi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pecia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joints Settings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provide everyone referen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seam reinforced concrete of the pouring belt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好是连续浇筑混凝土。但有些工程混凝土量很大,而实际施工条件(如人力、时间、设备能力、模板及钢筋安装等)受到限制,不得不中断浇筑,等到再浇灌时,新旧混凝土问形成一条接缝,称为施工缝。施工缝若处理不好,往往会形成弱点,对结构的受力、整体性及防水都不利。因此.对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一定要十分重视。

2施工缝的设置原则

(1)施工缝的设置要尽量减少,应该考虑到结构及构件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尽量减少留缝以便减少结构的薄弱环节,保证结构的整体刚度。若施工缝的留设位置过多,使结构和构件存在裂缝隐患较多,必然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2)施工缝的留设应充分考虑到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缝应设置在剪力、弯距较小的部位.应尽量避开钢筋锚固区及主筋搭接部位。

(3)施工缝的设置应考虑施工工艺要求。某些整体结构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必须在某些指定部位设置施工缝.否则会影响混凝土构件的内在质量。

(4)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应避免裂缝的产生。充分考虑温度应力和收缩变形因素的影响,避免结构收缩裂缝和温度应力裂缝的产生。

3施工缝的留置位置

施工缝留置的原则: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处。

(1)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具体规定。比如对现浇混凝土楼梯而言,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应规定为:使施工缝接缝面与结构的纵向轴线垂直。

(2)对于大体积现浇混凝土,由于浇筑数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一般不应留置施工缝。

(3)混凝土条形基础和独立柱基础也应一次浇筑完毕,不宜留施工缝。

(4)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一般不应留置施工缝。如设计没有规定,而施工时又必须分段时应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方可设置。但在同一设备机座的地脚螺栓之间,在重要机座之下和用轴连接传动的设备机座之间不得留置垂直缝。

(5)基础的薄弱或悬挑部位以及被孑L洞削弱的部位不应该置施工缝。

(6)施工规范规定:“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O一30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大断面梁,没有具体规定断面尺寸,一般认为和板连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筑,只有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方允许将梁单独浇筑并按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7)对简支梁、板作受力分析,在荷载作用下跨中的剪力较小,施工也比较方便,施工缝应留置在跨中1/3的范围内。这个“1/3”是指一个区段而不是一个点。笔者曾遇到过有人把这个“1/3”理解为一个点的情况,这是很危险的。

4特殊结构的施工缝设置

(1)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中设置施工缝

较长的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为克服沉降差异、温差影响和水泥干缩影响,需间隔一定距离浇筑筏板,每段筏板之间设置“后浇带”填平补齐,因此, “后浇带”处会出现两道垂直施工缝,后浇带的保护和混凝土浇捣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包括地下室筏板基础中后浇带的抗渗措施。

(4)钢筋混凝土蓄液池或箱形基础及地下室外墙中设置施工缝

钢筋混凝土蓄液池或箱形基础及地下室外墙中设置施工缝,不仅关系到结构安全度问题,而且对池(箱)壁能否具有良好的抗渗、防漏问题也有很大影响。有的施工单位为防止施工缝处成为渗水通路,采取池(箱)底板同池(箱)壁板或地下室外墙同底板一起浇筑的方法,结果事与愿违。由于池(箱)壁或地下室外墙内侧支模无坚硬的硬基层支撑造成池(箱)壁或地下室外墙几何尺寸歪斜变形,底板钢筋踩踏位移,严重影响蓄液池或地下室外墙及箱形基础的质量。

正确作法是在池(箱)和地下室底板同侧壁外墙相交处往上30~40cm设水平施工缝一道,该缝可以是凹缝、凸缝,也可以是平缝,平缝内设钢板或橡胶止水带。由于池(箱)及地下室底板与侧壁相交处侧压力最大,该处都可以设施工缝,那么,在池(箱)侧和地下室外墙壁中部设置水平施工缝也不应视为不合理,但是施工缝毕竟是个薄弱部位,能少设缝时.尽量少设,同时施工缝的结构及处理措施必须周密。

(5)深梁和箱形大梁中设置施工缝

深梁就是跨高比≥2(简支粱)或≥2.5(连续梁)的较高宽水甲抗弯构件以及高层建筑中转换层大粱和大型公共建筑中的箱形大梁。这类水平构件自重大(有些达到150kN/m3以上),一次整浇混凝土所产生的跨中弯矩非常大,足以使支撑系统难以承受,另外深梁高度往往涉及两个或以上的楼层,一次整浇施工极为不使,还易出现温度及干缩裂缝。由此看来,深梁或转换大梁及箱形大梁内设置水平施工缝是必要的、合理的、科学的。

5 加强施工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在施工中,尽可能不留施工缝,必须留施工缝时,一定按规定留置,要特点注意接缝的时间、接缝的质量情况。

浇筑完的混凝土初凝以后,不能过早地在其上浇筑新的混凝土,否则在振捣新浇筑的混凝土时。就尝破坏已初凝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当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首先清除施工缝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垃圾、松动的砂石,钢筋上的油污、锈斑和砂浆等杂物。采用表面涂缓凝剂(如纸浆废液)处理垂直施工缝时,应在拆模后即用钢丝剧或压力水清除表层水泥浆,使石子外露。水平施工缝前后层混凝土的结合是通过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的压力、接触面的摩擦力以及前后层混凝土的粘结力来实现的;垂直施工缝是通过接触面产生的咬合力和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粘结力来提高其抗剪能力。因此施工缝表面粗糙,对先后层混凝土结合有利。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其表面凿毛,然后把施工缝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低洼处不得有积水)在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水平缝处形成石子密集区,影响混凝土强度。浇筑前水平缝处应先铺一层厚度为lO~15mm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垂直缝也应先刷一层水泥浆(水泥:水=1:O4),然后开始浇筑躐土。

6结束语

上一篇:布线施工范文 下一篇:冬季施工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