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推广范文

时间:2023-10-14 16:46:12

海外推广

海外推广篇1

社交营销已经成为营销的新宠。Facebook是全球活跃用户最多的SNS平台之一,已经成为社交营销的最主要阵地之一。

Facebook营销-精准的用户锁定配合优质的内容营销,帮助网站流量销量同步提升。下面,我们一起探讨分享下Facebook营销的小技巧。

1、使用自定义页面

在Facebook页面上放网站链接,可以优化登陆页面,提供礼物鼓励注册;也可以通过测试,改变不同的福利,创建多个不同的登陆页。

2、利用“揭示”页面获取更多的Like

一个“揭示”页面提供类似一个在线教程、好的视频或歌曲这样优秀的内容,优秀的内容能够激励你的访客点击Like按钮。

3、进行调查

实时开放的论坛提供免费市场调查的机会。如果一个产品是可以进行调查的,那么这个品牌可以利用Facebook去测试下,调查下受众是否喜欢这个产品。例如:测试你设置的新产品或者各种优惠。

4、发表一些细致的问题

经常一些状态:关联到你产品、服务或者目标人群、市场的一些比较细致的问题,虽然可能不是直接影响,但或许可以和粉丝形成互动。

5、Twitter链接

让你的访客在你的Facebook页面上浏览tweets而不是离开Facebook。

6、发起评论和回应评论

评论粉丝和回应评论,增强与粉丝的互动,不仅可以提高你的Facebook排名,而且增强互动能赢得粉丝的忠诚。

7、放置Like到你的博客和网站

当用户或者粉丝看完你的网站或博客,对你产生好感,看到你的博客和网站有Like,可能促使人们“Like”你的Facebook页面。

8、在Facebook上投放广告

这是一个相对便宜和简单的广告方式。成本可以设置每天封顶(比如15美元一天),可以用低预算的广告去做测试。

9、在你的邮件订阅上加入Facebook链接

邮件中加入Facebook链接,增加展示的机会,这种整合营销让你的品牌获得更高的曝光,也会让人更容易“like”你的页面。

10、Facebook页面更新最近的博客文章或者同步更新

你的Facebook粉丝可以在页面阅读你的文章,提升用户体验;而非让用户离开Facebook前去博客或者网站。

11、嵌入你的在线商店

海外推广篇2

[关键词] 电影 海外传播 政府 法国 英国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5.016

电影的海外传播是一种重要现象,电影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除了文化认同、商业推广等因素之外,政府成为其走向世界的第三种重要力量,在世界不少国家,政府都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法国、英国是世界上老牌的电影大国,也是世界电影市场中表现活跃,同时处于次于美国的“第二梯队”,因此,法国、英国政府在推动电影海外传播中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分析和重视。

从电影诞生以来,法国电影始终以其特殊的风格和机制,在世界电影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法国全年至少有2/3的电影出口到至少一个海外市场,每天至少有一部法国新片在世界银幕上放映,每天至少有40部法国影片在外国电视台播放;每年有平均6500万人次的海外观众通过大银幕看到法国电影;法国电影每年的海外票房为3.5亿欧元左右。[1]这样的影响同样可以在个案中得到印证,2008年,收看法国电影的外国观众人数约为8000万。马修•卡索维茨的《巴比伦纪元》创下1013万人次的票房最高纪录。[2]而在2010年,当年共有419部法国电影在海外64个国家影院发行,总票房3.38亿欧元,观众人次为5975万,发行拷贝数为8007个。[3]

在法国,推动电影的发展和走向世界,似乎已经成为政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很多的措施由政府出台,来推动电影的发展;很多的机构和活动,由政府组织,来扩张法国电影的影响力。在这些举措之中,最重要也是产生了最积极影响的组织,莫过于法国的电影联盟。法国的电影联盟成立于1949年,是法国文化与通讯部国家电影中心领导下的负责影片海外发行的归口单位,由法国国家电影中心每年拨付经费,法国外交部也给予“政策取向”的赞助资金,对开拓海外电影市场实行管理、协调、咨询和服务。法国电影联盟构架起法国电影的出口促进平台,它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来拓展海外的影响力,诸如独立组织海外法国经典影片展,邀请本国艺团海外巡回演出,在海外寻求促销商,扩大本国各类影片的海外发行,支持本国影片参加国际电影节等。而其对于国际电影市场的研究和判断,也为国内电影的发展发挥了指导性的作用。他针对全球50个国家的电影市场,进行市场分析、制片统计、电影销售与发行情况统计,对法国电影的海外票房和电视播映率进行统计,为电影从业人员提供行业指南。电影联盟配合职能部门实行行业管理,把零星分散的业内人士组合起来,用注册会员制度的形式,形成一个包括制片人、导演、演员和出口商的群体。

除去组织保障,法国也形成了很多政府推动电影工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有力推动了电影的发展。[4] 作为行使国家电影政策的国家电影行政机关,法国电影中心运用独立财政,支援项目遍及电影制作、配售、放映、影视业的技术革新、新媒体、录像、国际交流等十几个领域,采用“强弱兼顾”、“削富济弱”的商业逻辑,主要对电影制作进行资助,对电影配售进行补贴。这些措施一方面让商业片遵循市场规律不断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维护了少数制片者力量的创作空间和利益。法国还对电影遗产进行了世界独一无二的保护,法国电影联盟每年拨款抢救或修复老片,并为电影遗产建立恒温储存室,以期建成世界最大的电影遗产博物馆。为了面对新变化,法国电影还积极寻求海外发行赞助多元化,以便在更广阔市场空间中推销法国影片。[5]

英国是世界历史上和电影结缘较早的国家,近年来,英国电影市场呈逐年扩张之势。2009年,英国电影产业市场规模约为36.86亿英镑,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6%,已经成为仅次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国际电影娱乐市场,英国电影产业全球市场收入不断提高,2008年达到42亿美元。[6] 新世纪以来英国电影出口增长较快,这有赖于英国电影出口战略的扶持 。相对于2000年的出口总额,英国电影2008年的出口增长幅度达到48%,出口总额达到13.41亿英镑。英国电影的主要出口对象是美国,占52%,其次是欧盟,占21%,其他欧洲国家占9.4%,亚洲占5.4%,其他国家占到12.2%,可见,英国电影在美国市场、欧洲市场影响较大。[7]

合拍片、通过与海外发行公司合作推广海外拷贝,都成为英国电影叩开国际大门的不二法门。有研究认为,事实上,一种纯正的英国电影(如果说曾经有过)已不再存在。[8] 在英国,大量的合拍片获得了重要的国际影响,象《女王》,就有英、法、意三国共同参与制作,《莎翁情史》由美、英两国参与制作。而导演、演员、摄影师等主创人员的流动更是成为一种常态。在每年的奥斯卡获奖者中,竞有高达30%以上的英国电影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电影”应该是一种更具有广泛意义影响的事物,而不仅仅指在英国拍摄的电影。

英国电影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益于政府的支持。2000年,英国工党成立了政府支持的电影委员会,代表政府支持英国本土电影的制作与推广,培养促进电影出口,培养电影人才、改善电影产业基础设施。新世纪以来,英国政府通过英国电影委员会制定并实施了多个“三年计划”发展战略,确保英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战略主要表现在资金和政策扶持。在2007到2010年的计划和政策中,英国政府新增4种基金支持电影发展。分别是“英国电影节基金”――用于举办电影节;“英国电影数字档案保存基金”――用于保护英国电影遗产;“合资风险基金”――用于吸引新的基金合伙人来共同开拓商业电影市场,初期优先支持媒体文化及电影教育、对小型影院的投资、影院推广和节目多样性计划、2012年伦敦奥运会相关电影计划;“数字化及市场开发基金”――在现有基础上,额外投资支持特种影片(国产、外语、艺术等非好莱坞主流影片)在更大范围内的影院发行和网上发行。[9] 而在电影出口贸易中,英国电影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他们支持电影企业创造电影出口机会,维护和扩大英国电影国际市场份额。成立电影出口集团并实施出口集团战略;确定重点出口区域;支持英国电影参与国际电影节;研究与发展网络电影发行;支持英国电影进入国际市场;为英国电影出口提供数据和情报;为英国电影出口提供项目资助;扩大资金来源以资助英国电影出口;通过伦敦电影焦点项目,向180多个国际买家展示和促销英国电影。

分析法、英两国政府在推广电影海外传播过程中的做法,可以找到如下一些共同点和经验。

首先,政府直接出面进行电影的海外推广。法、英两国政府都直接出面进行电影的海外推广工作,两国政府不仅都成立了相关的机构承担电影的海外推广工作,而且,这些机构的工作往往是直接从事事务性的工作,而不仅仅是对电影海外推广工作形成指导。法国的电影联盟和英国的电影委员会都承担了直接促进电影海外推广的工作。电影联盟和电影委员会都是在政府部门领导之下的执行机构,相对于政府部门来讲,它们的机制更加灵活,职能也更加“贴近实际”。这样的方式,使政府的指导、管理、服务职能,更加直接的外化为相关的措施,在实际中予以施行,使政府的电影政策,能够更直接的在实际中得到运用。

其次,推广手段多元化。政府在进行电影海外推广的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手段来进行电影的海外推广。政策是政府推广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法、英两国政府都为电影海外推广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利用这些政策,来保证电影的海外影响力。与此同时,两国政府都运用了市场和经济手段,作为电影海外推广的又一推手。如法国政府采取的电影融资促进电影发展,电影补贴手段刺激电影拍摄的积极性等。而英国政府,同样扩大资金来源资助英国电影出口。文化手段是政府采用的又一种方式,法国政府组织海外影展,扩大电影的文化影响力,大力推动本国电影参加国际影展,分析本国电影的海外播映情况,为本国电影拍摄提供指南。而英国也广泛的促进电影的国际合拍,推动本国电影人在更多的国家参与电影制作,将“英国思维”贯穿在更多的“他国文本”中,从而获得英国电影人的更广泛影响。这些做法都遵循文化发生影响的本质规律,将文化的功能发挥到最佳水平。政策、资金、文化等多重手段的运用,推动着法、英电影在海外传播中发挥出重要影响。

其三,对“人”的因素和“技术”因素的重视。在电影的海外推广过程中,最终能否赢得市场和文化认同,关键还是看“人”生产了什么样的作品。因此,在两国政府的推动中,都可以看到对“人”的因素的重视,这也是推动电影海外传播获得成功的终极力量。法国政府组织本国电影大腕走出国门,在全球开展“与法国电影面对面”活动,推动法国电影人和世界观众零距离的接触。英国不仅推动电影人广泛的参与电影合拍,从电影生产的各个环节参与到国际电影合作中,还广泛的在国内实施电影人才的全面技能培训战略,为电影产业提供人才。这些对于“人”的重视,使两国不仅仅拥有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形式――电影,更拥有了提供这种产品形式的内生动力――电影人。这种针对人的措施和做法,把握住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另一方面,电影作为一项和新技术结合紧密的产业,两国也充分重视了技术在推动电影发展中的作用。法国和英国政府都建立起电影博物馆,对于电影遗产实施归档和保护。英国政府还大力推动电影数字化,大部分电影实现数字发行。

从法、英两国电影海外传播来看,政府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重视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探求中国电影强国之路,无疑是有启迪作用的。

本文为国家广电总局2010年度部级社科项目“我国影视剧跨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D10066

注释

[1]周铁东,《法国电影的海外推广》,《大众电影》,2011年第14期,第61页。

[2][法]安娜•劳尔•贝尔,《法国电影在海外成功的秘诀》,沪江法语网,fr.省略/page/66025/。

[3]周铁东,《法国电影的海外推广》,《大众电影》,2011年第14期,第61页。

[4]尹良富,《搏击好莱坞――法国对电影的政策保障及支持》,《社会观察》,2004年第6期,第26页。

[5]《法国电影展遍地开花 解密其海外促销体制》,《中国电影报》,2008.4.11。

[6] 娄孝钦,《新世纪以来英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政府支持》,《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第91页。

[7] 娄孝钦,《新世纪以来英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政府支持》,《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第92页。

[8]这主要是从流派和风格、社会认同等方面来讲的。参见汪方华,《英国民族电影的想象与复兴之途》,《当代电影》,2007年第5期,第135页。

[9]李虹珊,《英国电影委员会制定扶持电影的基金计划》,《现代电影技术》,2007年第8期,第42页。

作者简介

海外推广篇3

【关键词】语言推广 文化传播 国家软

语言的国际化程度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当代社会,向国外推广本国语言更是成为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战略手段。语言推广不只是语言的推广和传播,更重要的是以本国语为载体,传播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使本国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借以提高本国语言的国际地位。西方国家在语言对外推广方面起步较早,研究他们的推广经验,将对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西方国家语言推广的成功经验

西方国家语言的成功推广,离不开各国语言推广政策的保障、强大的资金支持和语言推广机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的积极推动。

政府的高度重视是语言推广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西方国家语言推广成功的首要因素是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国政府都把本民族的语言推广纳入到国家发展的战略体系中,不惜动用官方资源,把语言推广作为国家意志,出台法案或政策,保证语言文化推广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Drogheda报告》是英国推广英语史上最重要的一份文件,从战略上肯定了英国在海外从事文化、语言推广并以此影响海外舆论、获取海外利益工作的意义。美国虽没有就英语的传播制定纲领性文件,但是与此相关的对外援助项目或计划却很多,而且影响深远。影响较大的美国国务院下属的海外学校办公室专门管理的“综合援助项目”(The Consolidated Assistance Programs,1964),其指导方针是协助海外美式学校给美国公民子女提供母语和本国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实现政府的海外计划。政府要求这类学校也接收所在国和第三国的学生,以展示美国的教育理念,增进美国与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本民族语言的对外传播与推广,这是西方国家语言推广的基本经验。

强大的资金支持是语言推广的重要条件。资金的支持是语言推广必不可少的条件,各国政府都根据本国的条件在资金上大力支持。在法国,由外交部国际合作与发展司负责在海外推广法国文化和语言,该司2003年在语言文化推广方面的预算为20.31亿欧元,文化部法语司的运行费用为240万法郎,教育部面向法语区国家和大学的费用为每年2300万法郎。1992年刚成立时政府拨款约为300万美元,1998年为3600万美元,2002年为5450万欧元。在资金支持方面,各国的基金会或财团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他们中有政府机构,也有实力雄厚的民间组织,都以强大的资金支持促进语言文化以及学术交流活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是1972年成立的拥有大规模资金和强有力组织的文化交流机构,其工作内容是在学术、日本研究、日语教育、艺术、出版、影视媒体、体育、生活文化等领域广泛展开文化交流活动。

语言机构是语言推广的基本条件。西方主要国家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语言推广机构。虽然每个国家的语言推广机构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但他们都把传播本国文化,促进与其它国家的文化交流作为主要的目标宗旨和工作内容之一。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传播机构的作用,不同时期因国情不同而使扶持力度有所起伏,然而从未间断。各国不仅在政府部门中设立一些专门机构从事此项工作,还鼓励、支持民间机构的参与,并对其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法国主要语言推广机构法语联盟在语言推广中将文化作为最主要的语言推广特征,其主要宗旨是传播法语,弘扬法国文化,并在138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1140余个。英国文化委员会目前在全球有230个分支机构和138个教学中心,其宗旨是推广对外英语教学,增进外国对英国文化的了解,推广英国的价值观念。德国的“哥德学院”在76个国家设立了分校,是德国最大的德语传播和推广机构,其宗旨与目标是促进国外的德语语言教学,增进与各国的文化交流。

国际文化交流和奖励是语言推广的促进因素。多领域、多层次的国际文化交流是语言国际推广过程中的重要方式。通过各种交流活动,促进和加强语言推广工作是各个国家不遗余力而且行之有效的方式。对本国语言文化传播的奖励机制也为很多国家所采用。日本积极与海外进行文化交流,1972年日本对外经济协力审议会发表了《改进开发合作的语言教育》,文中呼吁尽快设置专门的日本语教育机构。日本政府当年即出资50亿日元设立了国际交流基金会,它不仅促进了海外的日本语普及,资助与日本相关的科学研究,向世界介绍日本文化,还在广泛的领域里推动了文化交流事业。日本为日本语言文化传播设立了“国际交流基金奖”和“国际交流奖励奖”,旨在通过奖励,表彰个人和团体通过学术、艺术以及其他文化活动,加深海外和日本的相互理解,促进国际间相互交流。截止到2002年,这两个奖项已经举行了30次评奖、颁奖活动。获奖者既有政治家、艺术学术界知名人士,也

有文化交流财团、国际交流中心、日本研究协会等团体。

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启示

把汉语推广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完善语言推广政策。国家之间的交往最重要和最基础的是经济上的交往,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把语言推广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在与世界的经济交往中体现语言的价值,这是语言推广政策得以顺利、有力进行的一个重要保障。我国政府已经将汉语国际推广作为一项“国家的、民族的事业”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提出了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指导思想、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进一步加强语言推广政策的研究,特别是对语言推广起步较早的国家语言推广政策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将对我国语言文化推广体系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语言推广政策研究着重在如何处理好输出语言与其他国家语言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使语言推广的规划更加合理。在语言的对外推广和传播过程中,政治、经济、民族、国家关系等多方面因素,也应纳入到语言推广政策的研究范围内。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语言推广政策,是我们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更为平稳和顺利的有力保障,有助于把作为“国家的、民族的”事业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进行得更深入。我们应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广泛整合资源,协同发展,保证汉语国际推广的稳步发展。

加强语言推广机构的建设,以语言为载体传播中国文化。语言推广机构是语言文化传播的具体实施者,专门的语言推广机构是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交流的直接媒介。语言推广较早的国家都是充分利用较为成熟的语言推广机构,在语言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语言教学和培训是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责,但从使命与宗旨来看,语言推广是载体,文化推广才是核心。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机构――孔子学院也担负着这样的重任。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是一个在国家统一的语言文化推广政策指导下,整合海外语言文化推广力量,分工明确、各有侧重、互相协调的语言文化推广体系。孔子学院是“走出去”战略出台后的第一个层次最高、影响最大的项目。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百余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为各国人民提供了零距离接触中国文化的好机会。由于孔子学院刚刚起步,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在孔子学院的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相关政策法律的保障,优化国际汉语教师的师资队伍,建立孔子学院的评估体系,提高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探讨更成熟的运作形式。

大力开展多层次的国际文化交流。国际文化交流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在国外展示自己的文化,推动本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而且可以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学习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汉语推广,让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层,而是深刻地理解汉语所承载的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常常趋于表象化,如针灸、戏剧、功夫、孔子和酒等。要理解以语言为引导的汉语世界独特的精神内涵,理解中国文化与别的文化的区别,从简单的物质文化形式进入到可感受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殿堂绝非易事。因此,加强各种形式的国际文化交流是人们正确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也积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如中法文化年活动,在美国举办“中国文化节”等,对中华文化在海外地位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海外推广篇4

【关键词】孔子学院 对外推广 传播 语言 文化

自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汉城(首尔)成立以来,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将中国汉字、中国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截至2008年12月,全球已开办249所孔子学院和56所孔子学堂,世界78个国家和地区都开办了孔子学院。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4000多万人。①孔子学院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场所,通过学习汉语,可以让外国人更了解中国,更了解中国的文化,乃至更了解中国人经商谈判、为人处事之道,同时,对于我们传播汉语,弘扬中国文化,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孔子学院都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此双赢的结果,加速了孔子学院的全球扩张,但同时也使得“孔子学院”在对外传播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一步显现。

一、其他国家语言推广机构的启示

孔子学院作为本国语言的对外推广机构在世界上不是唯一的。英国对外传播英语的机构是“英国文化委员会”,法语推广的主要机构是“法语联盟”,西班牙将塞万提斯学院作为本国语言的推广机构,德国则是将歌德学院作为其推广德语的主要机构之一。其中,“法语联盟”则属于非官方、非赢利的一个推广法语和法国文化的机构,但是法国政府对其进行组织上和资金上的支持;德国歌德学院的海外分院主要由政府的外交部拨款。可见,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都很重视本民族语言的对外推广。语言的推广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资金作为保证,国家拨款,政府扶植是这些国家推广民族语言的一个共同点。

同时,将语言推广和文化推广相结合是这些西方国家向外传播自己的语言时所采取的一个基本政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同时就意味着学习一种文化,而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传播一种语言也就是传播一种文化。法语在推广中更是将文化作为最主要的语言推广特征,法语代表着一种浪漫,一种修养,一种生活的质量。

二、孔子学院推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外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汉语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让外国人进入中国交流的工具和文化载体,正日渐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使得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中国热”、“汉语热”,学习中国汉字和文化已经成为某些外国人生活中必备的一项工作。

(一)从自身角度看孔子学院在对外推广传播中遇到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投入经费少

孔子学院来自政府和民间的投入资金都不多,国外合格的汉语教师缺乏。根据印度尼西亚国民教育部统计,要在该国主流社会推广汉语教育,至少还需要3万名以上的汉语教师。德国莱比锡大学现有大约300名学中文的学生,其中每年入学的新生大约50名,但坚持到最后毕业的就只剩下10名左右了。导致这么多人半途而废的原因,除了德国人学汉语比学英语、法语甚至俄语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外,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德国的中文课程大部分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出现,一所几百人的中学里一般只有一两名老师教汉语,其中很多汉语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师范培训。②

2、汉语在国外缺乏实用性

多数海外国家都很少有实用性汉语的教学,而只是一些晦涩难懂的古文、文言文、成语、语法的教学,从而也影响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甚至留学中国的热情。

3、孔子学院教材匮乏

目前海外的“孔子学院”并没有统一的教材,都是由国内各个大学自主编纂的。而且教材的针对性不强,没有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教材,某些国家的“孔子学院”用的是本国翻译编写的教材,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只是中国语文教材的外文版本,并不适合外国人的阅读学习。

4、海外汉语考试中心少

缅甸大学生孙月珍(中文名)说,整个缅甸只有2家汉语考试中心,全世界除中国内地以外,只有63家考试中心,分布在20多个城市里,大大限制了参与考试的人数。统一考试对民族语言世界推广的价值是双重的。它一方面是衡量语言水平的根据(可供入学或就业参考),另一方面又是维护语言规范的利器。③而考试中心的稀少造成了汉语学习的不规范,并且也影响了汉语学习者的成绩认可度,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孔子学院对外推广传播中所遇到的外部困难

西方国家鼓吹“中国”的论调,使得随着孔子学院推广成功,“文化入侵”之言论越来越显现。其实,中国的文化必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走向世界的,自古就有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自古至今,先进的文化属于全人类,东方或西方都是不断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发展的。一种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播,不是大炮铁蹄下的结果,而是这种文化本质中蕴含着先进的因素,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被人们所需要。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品牌,一张名片,作为一种独特的东方文化,它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化,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尊师重教。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属于全人类的。今天孔子学院的推广,更是为西方文化提供一个可吸收借鉴的东方文化,这些,在推动全人类文化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所以,消除普通西方民众对孔子学院的认识上的偏见,更容易让孔子学院深得民心。

三、面对对外推广传播中的问题,孔子学院的对策与启示

无论是其他国家语言推广机构的经验与启示,还是我国孔子学院对外推广传播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瓶颈,都激励着我们改进孔子学院的教学、管理与经营,将中国文化一步步地发扬光大。

(一)加强国内语文教育

加强国内语文教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宣传,让国人热爱自己的文化,加强孔子学院在国内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孔子学院,吸收更多有志于服务海外孔子学院的志愿者,吸收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这项对外传播工作中去。

(二)丰富孔子学院的形式

教育从娃娃抓起,让在孔子学院里面学习的大学生带领普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中小学生一起到中国参加夏令营活动;让小学生参观孔子学院的教学活动;让大学生带着小学生看中国电影,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中国文化在外国孩子心中留下印记,让孔子学院走入外国孩子的生活。

(三)加强外国汉语教师的培训

加强汉语教师的培训,缓解各国孔子学院教师短缺的状况。除了从国内选派有经验学识的老师到海外任教外,孔子学院还可以培训当地的华人或是有一定汉语水平的外国教师,让他们在孔子学院进行强化学习后,再去向更多的人传播中国文化,从而“变输血为造血”。

(四)加强汉语教材推广普及

目前各国在汉语教学方面的学习和教学用书明显不足,一方面是真正适用的教材种类不足,另一方面数量也远远不够。建议加快教材建设,开发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用书,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发出有特色的辅助教材和课外读物。

(五)积极与海外汉学界互动

积极与海外汉学界互动,为汉语走向世界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海外,孔子学院是“外来文化”,那么这个外来的和尚怎么念好本地的经,是一门学问。在海外,早有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的汉学界专家,那么,利用这个群体,使“外来的和尚”与“本地的和尚”一起“念好经”。这种互动更利于传播中国文化,更利于对外汉语的推广。海外汉学界在学界来说,人脉更广,也更适于以外国人的思维看中国。

(六)进行适当的商业化经营

虽然孔子学院定位为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但是一个品牌、一个产业的发展,必须有其商业化的道路。孔子学院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个文化品牌。如何经营好这个品牌,一直是我国学者追求的目标。现在,我国比较看重孔子学院的全球扩张,却疏于对其的经营管理。笔者认为,商业化的经营模式可以提高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有利益才能有创造,有竞争才能有发展。正如新东方教育集团一样,教育,也可以走向商业化,而且,适当的商业手段可以提高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这一点无论是对硬件设备的配备还是对汉语教师人才的吸纳上都是有帮助的。由国家汉办掌握决策权,国内大学掌握组织和教学工作,吸纳民间私营力量进行经营和推广,可以更好地解决孔子学院资金缺少的问题。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建立,不仅使古老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厚爱,更体现了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海外对孔子学院的欢迎,是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可,那么顺应时代潮流推广孔子学院更有利于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孔子学院的推广,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双赢。

注释

①数据出自2008年12月10日《环球时报》

②③新华社,《汉语推广路仍存障碍 北京奥运将引发新“汉语潮”》,2007年09月14日

参考文献

[1]沈苏儒: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2]鲁苓:视觉融合,跨文化语境中的阐释与对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张桂珍:中国对外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贾寅淮:对外汉语教学任重而道远[J].对外大传播,1996,(03)

[5]常殿元,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方兴未艾[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02)

[6]李海绩、白瑜,推广对外汉语教学任重而道远――写在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之后[J].神州学人,2005,(09)

[7]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纪要[J].世界汉语教学,2005,(03)

[8]洪青皎,方兴未艾的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输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海外推广篇5

事前管理:宣传指导、行政审批、节目报备、机构调研

严格规范管理。根据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的要求,上海文广局主动要求市、区两级播出机构扩大科研、人文、纪录片等多类型节目的播出比例,倡导电视节目格调健康、内涵深刻。目前,上海东方卫视每天的新闻节目长达4.25小时,位居全国省级卫视之首;地面频道新闻综合频道每天新闻的播出量(包括重播)达到6.5小时。根据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特点,上海文广局一方面鼓励本市播出机构加强与境外机构的合作,支持上海广播电视频道、频率走出去,另一方面加强对本市播出境外节目的管理。在引进境外节目素材的审批方面,上海文广局建立了专家审看制度,加强对境外节目素材的把关。

加强宣传指导。在根据广电总局要求,指导市区两级播出机构做好国家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重大事件宣传工作的同时,上海文广局结合上海本地宣传工作,指导播出机构做好本市重要活动(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工作,防止对境外重大事件的过度报道。

建立动态备案。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上海文广局要求市、区两级播出机构及数字付费频道及时上报各频道频率的版面架构,以及所有栏目(包括自制、外包、合作、引进)的名称和总体定位、制片人、播出时长、首播及重播时间等信息,全面掌握各播出机构的节目架构、节目类型和节目内容等情况。同时要求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如有节目更名、调整、关停、新增等情况也需及时报备,为加强对本市各频率、频道的宣传管理打下基础。

深入开展调研。上海文广局深入各播出机构,针对频道频率进行调研,了解节目制作流程,熟悉频道频率品牌定位,体察机构发展难点。通过广泛调研,及时掌握上海广播电视发展现状,有助于宣传监管提前化,提高管理的前瞻性。

加强舆情收集。目前,上海文广局初步建立了上海广播电视的舆情监测机制,收集主要报刊媒体、互联网站、论坛微博等针对上海广播电视的新闻评论及舆论动态,关注广播电视行业相关的新闻事件,掌握行业动态,了解社会舆情,及时调整监测策略和重点,有利于节目的跟踪管理,提升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事中管理:优化监听监看机制,

提高监测监管实效

监听监看工作已经成为上海文广局广播电视宣传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抓手,在把握正确导向、优化内容结构、维护健康生态、抵制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形成有效的监听监看机制。依据国家和广电总局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播出秩序、节目内容、资质许可、涉外题材等四个方面监测。监测中心依托监测平台,通过聘请监测专家队伍,定期召开研讨会和通气会,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等方式,使监听监看工作的时效性得到有效提高。

监听监看重点突出。监听监看重点关注新闻选材和评点,访谈类节目的选题边缘化、主持引导不当,情感类节目的引导观点、综艺娱乐的健康娱点等情况,重点节目专人监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同时,为提高稿件的说服力,针对本市广播电视节目出现的问题,参照分析中央和外省市同类节目的播出形态和内容编排,善意提请播出机构适度调整,取得一定成效。

关注新栏目新动向。关注频道频率的重点栏目以及改版推出的新栏目新板块,从栏目定位、节目架构、内容选题、主持嘉宾等方面进行跟踪梳理,剖析节目栏目内在问题。聚焦新节目,及时指出节目设置导致偏离定位的问题。梳理分析节目形态,及时发现与专业化定位不符的节目设置,强化频道频率专业性定位,加强重点节目监看。今年以来,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均加大了新闻类节目采制能力和播出总量,上海文广局监测中心加强各频道频率新闻类节目的日常监听监控力度,对重点新闻栏目,实行专人监看、即看即报制度,重要监测信息在节目播出后半个小时内上报局领导。

鼓励优秀品牌节目。以东方卫视品牌栏目《东方直播室》为例,这是一档将电视、网络媒体、短信直播等多种传播手段有机结合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上海文广局的《上海声屏监测》对《东方直播室》点评累计有6篇,有提醒、警示,也有肯定、表扬,旨在提高节目质量,通过导向正确、内涵深刻、知识丰富、制作精良的节目给人以教育、启迪和精神文化的陶冶。对《大爱东方》《梦立方》《劳动最光荣》《1001个真相》等新推出的节目及时跟进,及时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推动节目良性发展,创新创优,确立品牌优势。

事后管理:交流座谈、诫勉谈话、创新推优

开展交流座谈。通过组织专家集中讨论,召开媒体座谈研究会,加大与一线编播人员的互动交流,深度剖析节目潜在性倾向性问题,分类梳理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提醒,有效拓展了宣传管理的方式和手段。

强化诫勉谈话。近年来,上海文广局强化诫勉谈话制度,对于节目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如导向偏差,低俗恶搞,节目内容偏离定位,嘉宾主持人现场把控不严等,通过诫勉谈话,指出节目存在问题,提出限时整改要求,有效强化了宣传管理效能,取得了较好成效。

鼓励创新推优。结合总局每年的“创先争优”宣传情况及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推选活动,以及由上海市广播电视协会组织的“上海广播电视奖”评选活动,积极鼓励市、区两级播出机构创新节目形态,推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

今年以来,上海广播电视机构涌现出一批优秀节目。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直通990》节目成为上海“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先进典型,今年4月还被授予中国慈善的最高奖——“中华慈善奖”,这也是惟一上榜的媒体项目。东方卫视优化资源创新推出的道德建设栏目《大爱东方》、展现劳动风采的《劳动最光荣》和近期新推出的音乐节目《声动亚洲》相继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肯定。

海外推广篇6

至2013年,中国—东盟合作经历“黄金十年”,中国和东盟双方保持高速增长的经贸关系,中国连续4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推动双方的互联互通已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优先领域,双方联通有利于增进政治互信、推动经济合作。广西在中国—东盟合作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广西与东盟山水相连,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随着中国—东盟合作的推进,广西由西南边陲省区一跃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地带。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无疑对广西来说也是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广西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一、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机遇

 

根据《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互联互通包括实体互联互通、机制互联互通和人文互联互通。 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方面之一,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不仅包括港航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相关的政策、机制、产业对接以及人文交流等都包含其中。因此,如何利用这个机遇发展广西海洋运输业是广西迎来的新的战略机遇。

 

东南亚国家联盟自1967年建立至今,在其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区域合作的重点由政治外交合作转移到经济合作。现在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的多边经济合作组织。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东盟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比较活跃的两个经济体,二者的结合是实现双赢的正确选择。中国已连续 4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3年保持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双方经贸往来促进航运贸易的发展,航运贸易的发展也会促进经贸发展,因此广西海洋运输业将在这个宏观背景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广西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的现状和优势

 

(一)广西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的现状

 

港口规模和水平是实现海上互联互通的“硬件”之一。广西沿海港口自古以来便是我国西南地区对外交流的重要口岸。近年来,广西港口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港口吞吐能力不断刷新。自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将原来分属各市政府管理的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整合组建成广西北部湾港。2009年12月,交通运输部正式对外公告启用“广西北部湾港”名称。 广西北部湾港海岸线长1629公里,具有水域宽阔、水深浪小、港池巷道淤积少等良好的天然水域条件和广阔的陆域,开发潜力巨大,是我国西南沿海地区的深水良港。

 

(二)广西发展海上互联互通的优势

 

2014年1月,中国—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高官会讨论通过了《中国—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路线图(战略架构)》,这意味着广西北部湾港对东盟国家的海上贸易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会有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与广西开展海上贸易往来并且更多广西北部湾港与东盟国家的航线会开通。泛北合作的机制有利于广西推动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

 

三、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对广西海洋运输业提出的挑战

 

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开展与推进给广西海洋运输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广西海洋运输业面临来自其他省份的挑战

 

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在给广西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中国其他省份带来机遇。广东、云南、海南这些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省区与广西形成了竞争的局面,特别是广东,海上交通一直是广东与东盟国家交往的传统优势。广东有主要港口14个,而且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这些都是我国沿海的重要港口,其中湛江港被定为中国—东盟港口物流合作对接基地。而且广东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最强的省份,无论是产业基础、经贸规模和港口设施都要超过广西。而且云南、海南这两省在对接东盟海上贸易中对各自有其优势,这就意味着广西海洋运输业的发展会在未来遇到更强劲的竞争对手。

 

(二)对广西海洋运输业提出更高发展要求

 

广西海洋运输业的发展不能脱离广西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情况,目前广西外向型经济虽然在近年来有较大发展,但是还存在起步晚、规模小的问题,与我国其他沿海发达省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还有相当差距,而且广西整体产业基础薄弱,物流行业不够发达,还存在成本高的问题,这就影响打造广西成为西南地区出海口的进程。而且广西海洋运输业仍存在市场客源不足、企业运营成本高、口岸通关设施条件滞后的问题,这些都是广西在以后发展海洋运输业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海外推广篇7

[关键词]海外代购;微信营销;广告宣传;主品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6.05.016

由于微信的使用者逐渐增多,微信平台则为海外代购提供了众多的客户,使得海外代购在微信平台上能够得以发展与进步。不过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使得发展速度受限。因此,海外代购的微信营销受到社会多方面的重视。

1 海外代购的微信营销现状

1.1 特征

代购通常情况下存在两种形式,其一是卖家提供商品代购,其二则是买家指定的商品代购。海外代购相对于其他购物方式而言,更加高效快捷。直接除却个人购物中面临的资金安全、外汇管制等问题,为客户省去了许多烦琐的海外购物程序。微信上提供的海外代购个性化增值服务不断被开发,已经有部分代购商可以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满足自己差异化要求。根据目前在微信上已经有过海外代购记录的客户情况进行分析,这些客户多数是步入了中高层收入群体,对于国际上的消费热流产品也比较了解,代购目的相对而言也较明确。

1.2 正品风险性

由于当前微信上针对产品打假方面的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正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也就给许多虚假微信商以可乘之机,出现了许多在微信进行海外代购被骗的现象,亦或是购买产品质量有瑕疵,不属于正品。而且从代购商的货源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缺乏稳定性,也就给正品造成潜在的危险性。尽管许多的微商们都对诚信很重视,但海外代购还是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客户对此也比较不放心,特别是某些客户对于所购买的产品缺乏了解。正是由于正品货源稳定性较低,使得微信代购平台的商品种类不够充足。这样一来也就对客户的满意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3 货物接收时间待定

一般情况下,微信海外代购到货时间是7~10天,甚至是超过半个月。货物接收时间完全不能确定下来,对消费者购买欲望以及满意度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代购商都是在收到客户的代购订单之后才开始采购商品的,而且正品货源又不太稳定。所以才造成微信商采购环节花费时间无法确定,消费者的货物接收时间也随之无法确定。

1.4 售后服务不到位

当前微信平台上关于海外代购这方面的售后服务,还没有比较系统而明确的规范性文件。这就使得其售后服务水平跟微信商自身素质水平有着很直接的联系,后者受到前者的影响比较大。而且代购商同货源之间的关系稳定性过低,代购商在海外采购过程中的身份也仅仅是个人消费者的身份。假如商品出现问题,代购商也很难有完善的处理方案。因此,这也是导致售后服务不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

2 微信商家海外代购存在的问题

2.1 广告宣传存在虚假现象

现如今,智能手机基本上人手一部,并且网购已经被广大群众所熟知并接受,特别是20~40岁的群体已经成为网购的重要组成群体。一般比较简单而又比较适用的微信营销基本上借助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省去了实体店成本中租金、人工费等部分投入。并且微信宣传的成本通常情况低到可以忽略不计。那些利用朋友圈进行截图或点赞、发链接之类的宣传手段推广的微商中,部分宣传存在虚假现象,商家诚信比较缺乏。

2.2 假货横行

从海外代购的产品类型来看,化妆品、奶粉以及奢侈品等商品占据的比例比较大。部分微商受到利益诱惑出现买假货的现象,让产品质量很难得到有力的保障。而针对某些定期更换包装的品牌,会受到许多买家的质疑。毕竟有部分卖家就是利用这个去销售假货的。有的微商家更是真、假货掺卖。那些假货商家伪造海外代购小票,再从国外邮寄回国内,拿到海外发货凭证与入境证明,更让客户难以分辨产品真假。

2.3 国际物流过慢、产品利润低

国际物流时间过长对许多消费者购买意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国际物流超过一个月都是很正常的情况,若实在不幸遭遇海关扣货,就更让货运时间延长,直接导致许多买家取消订货。但是商家这边却已经采购了货物,产品却没有卖出去,尽管买家支付了定金,但商家所遭遇的损失还是比较大。如此一来,也就使得代购商家出现一定范围的亏损现象,或者是利润太低的现象。

3 海外代购的微信营销策略

3.1 品牌策略

现阶段,海外代购的品牌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客户不同对其产品的需求也就有所不同,多元化的产品才能吸引住更多客户的目光。因此微信上众多品牌不仅给消费者提供了各种选择机会,还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对产品的个性需求。微商们在微信平台上实现海外代购品牌多元化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品牌形象的树立。比如,首先,微商们可以通过设置自己品牌的诚信文件,文件内容包含备案、经营资质、第三方认证等对客户具有说服力的资料。沟通已经购买过产品的老客户对海外代购服务、信用、产品质量等进行评价,进一步为微信代购商所代购品牌树立良好的形象。其次,微信商们需要积极建立并增强自己所代购品牌的认知度,以此才能快速吸引许多潜在客户,进一步提高销售额。因此,代购业务的推广期、成长期、品牌成熟期这三个阶段之中,要不断采取措施提升其知名度与美誉度。

3.2 产品策略

在微信平台上,对于许多代购商家来说,可以借助品类管理策略实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方便服务的目的。比如微商们在进行品类管理的过程之中,根据产品的相关性给产品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产品进行管理。一站式和个性化购物方式这两方面都属于品类管理策略。前者可以经过分析客户需求的相关性,进而使销售目标扩大。后者可以在对已经代购过消费者的信息掌握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提供相应的代购服务。而所谓的产品特色策略,则是微信代购商们根据实际情况树立自身的个性特色。比如专门经营某一个国家或国外某一地区的产品,逐渐发展成专业代购。因此想要吸引更多客户,可以通过对品牌的划分来方便消费者更快对产品定位。代购产品在不断充实的同时,还要保证其产品广度与深度等方面不断扩展,让产品功效实现错落有致,以此满足更多需求的客户。

3.3 推广策略

微信商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的方式实现代购产品的推广。比如说,借助互联网的搜索工具,就可以达到推广代购网站的目的。比如说可以用搜索优化和关键词搜索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据市场营销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那些比较有影响力的搜索引擎,以此才能更有利于使推广更加广泛化,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微信商们也可以选择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推广,利用朋友圈产品情况与代购网站链接等。或者把代购网站链接与阅读或转载量比较大的文章放在一起,让更多的人知道链接,这样也有利于吸纳新客户。

3.4 诚信策略,微信平台建立实名制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微信平台应该针对海外代购这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建立实名制内容,并且及时消费警示。比如说在代购交易过程中可以多一些有警示性作用的敏感字眼,对银行卡方面的漏洞加大修复力度,以此更好地防止消费者遭遇钓鱼网站。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上逐渐搜索微信实名制申请,建立起一套实名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微信商家身份认证、工商注册等,尽最大力度使微信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而且针对微信营销方面应该加大完善《广告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类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如此才能让海外代购在微信平台上杜绝更多虚假商品,保证商品的真实性。以此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提升对产品的满意度。一旦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度足够高,就极有可能变“消费者”为“推广者”,有利于消费者自愿主动的向身边之人推荐。在获得更多的新增客源的同时,也稳定了已购买过的客户群体。

4 海外代购的微信发展趋势

4.1 代购的制度化与个性化

国内的电子商务相比国外发达国家而言,起步比较晚,网络海外代购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使海外代购在微信平台的发展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让广大微信消费者利益得到有力的保障。随着未来海外代购在微信平台的发展趋势逐步迈入专业化,更多的微信代购商同海外零售商之间建立起相对比较长久的合作关系,使正品货源得到保障。产品种类的逐渐多样化,使得更多的微信代购商开始重视起形成自身代购的个性化与专业化,逐步引入独家合作伙伴,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

4.2 代购双向发展模式

现阶段海外代购的微信客户多是以20~40岁内的年龄段为主,也就使得消费群体比较单一。随着网络代购被越来越多的年龄段的人所熟知并认可,以及针对经济更独立、更具有购买力的四十岁左右客户群体的需求,海外代购发展会逐渐倾向于线上、线下双向发展模式。不仅在微信平台上展示商品,还会在实体生活环境中设立其海外商品展示间,让网购信任度比较低的客户可以实地参观实际展示品,然后再在微信上确定购买。

4.3 代购专业微信服务平台与专业代购网站

为了推动海外代购在微信平台上的发展,针对服务方面的问题就必须加大关注力度。逐渐在微信平台上建立起一个信息咨询平台,用以解决消费者的各种代购问题,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稳定代购客源。并且随着其发展,微信平台上的私人代购商也会慢慢被专业的代购网站所淘汰,使海外代购更加专业化。

5 结 论

随着海外代购在微信平台上的发展逐渐成熟,将会逐步迈入规范化、合法化、制度化、个性化发展道路。并且随着其产品的不断推广与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购买的流程便捷快速,会促进越来越多的人在微信平台上进行海外代购。

参考文献:

[1]伍富河.我国网络海外代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5(1):138-140.

[2]于冬雪.代购营销方式潜在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0):57-58.

[3]杨旭升,李敏华,曾琦,等.中国留学生海外代购现象的现状与启示[J].江苏商论,2015(8):8-11.

[4]邹笑言.微信商家海外代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7):143.

[5]张宏楠.海外代购的市场机遇与挑战分析[J].现代商业,2014(10):55-56.

海外推广篇8

有钱难上网球场

我出生在一个体育世家,从小就在运动氛围中长大。小时候,我家对面就住着上海网球队的教练。但以前我专攻篮球,真正喜欢上网球还是在上了大学以后。

有件事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大约是二十年前,有一次我背着网球拍走在马路上,别人过来问我:“你学的是什么乐器啊?”可见当时大家对网球多么不了解。现在不会了,路人一看就知道你是网球爱好者。过去,在媒体上“网球”这个词一年也不会出现几次,如今,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每天都能看到与网球相关的东西。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打网球的只有区区几百人。而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沪上的网球人口已经超过50万。

从一个普通的网球爱好者,到网球运动的推广者,我有幸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过去十年,是上海网球发展的第一波高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998年开始喜力公开赛的举办,以及后来的上海大师杯。这些重大赛事的运营,对网球运动的推广起着决定-生的作用。当职业球星引领起一股潮流后,我和我的团队才有巨大空间去做推广。否则的话,光去球场推广,一个球场最多只能同时容纳四个人打球,推广的对象非常有限,效果也可想而之。随着职业赛事的引进,有很多人开始关心网球。不管会不会打,打了多少年,水平怎么样,总之大家开始意识到这是一项很有意思的运动。

事实上,还有一点巨大的变化,就是场地也由少变多。上海作为中国洋派城市的代表,在解放前有很多片奢华的网球场,其中以外国总会兴建的居多。但是随着国情的变化,网球运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列为资产阶级情调浓厚的消遗活动,发展势头受到遏制,大量球场被拆除改造为它用。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上海只有几十片网球场。当时网球还算是奢侈运动,要打球你得有钱。但最大的问题是,球场的数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参与者的寡众,就算你有钱也不见得能打上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地产业在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十年惊人地成倍扩张。可以说,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地产行业的蓬勃向上,为网球运动在中国的第一个春天奠定了坚实基础。越来越多的小区开始把网球场纳入设计图纸,网球运动逐渐成为一种生活符号的象征。这让网球推广成为一种可能。

我觉得,相比于国外俱乐部制的网球消费模式,中国的网球运动发展远没有那么成熟。不仅表现在服务提供者能力的欠缺,也体现为消费者自身不够个性化。起初,爱好打球的大多是散兵游勇,各自为营。我生性热情,自然而然地成为各类网球活动的积极份子。

大概1998、1999年的时候,上海出现了一批体育运动推广的先锋人物,他们已经在运作各种各样群众参与的业余比赛,其中就包括网球比赛。但是当时我作为一个网球爱好者,包括我网球圈子里的朋友,都觉得这些业余网球赛事运作不符合我们的需求――不够有趣,不够个性。当时我就想,为什么我们喜欢网球的人不能自己来做这个事情呢?

其实当时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想法。不安现状,想改变一下,让大家感觉打网球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是一件能体现自我的事,然后就投入到这个行业里。起初只是简单地组织一些活动,慢慢地,在运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迅速结交了很多新朋友,自我的满足、自我的进步随之而来,让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后来干脆把这个当事业来做!

渐渐地,当积累的资源足够丰富时,我开始尝试着做系统的推广工作。经过长时间的策划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2003年,由我和我的团队主要负责运作的上海网球123推广计划隆重登场。我们从社会网球、高校网球和青少年网球三个方面着手,展开了一系列的推广活动,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良性互动。几年下来,上海网球123推广计划硕果累累,上海的网球人口数量、网球氛围在全国都名列前茅。仅在2008年,以网球123推广计划为名义发起的网球推广活动就多达68项。

但是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做网球推广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思路。如何把我们的想法、计划,变成一个可实际操作和实施的手段,让我们的投资人,或者是活动参与者,能真切地体会到,一直是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幸运的是,我认为上海网球123推广计划在赞助商和普通网球爱好者两方面形成了双赢。资助企业和我们一同见证了整个网球市场的发展。有人资助,有人参与,参与的人越多,资助的企业也就越乐意赞助,这是一个艮性循环。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作为网球推广人,当然也有生存的压力。目前上海123网球推广管理有限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靠广告销售。我和我的团队,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把每一次活动办得有新意。通过活动,让网球爱好者形成交流,让赞助商与消费者建立一座桥梁。

目前,我们承担着上海10个区、28所高校、103个青少年俱乐部的网球运动项目推广工作。虽然工作量不小,但我却乐在其中。因为在做网球推广之前,作为一个网球爱好者,我就认识了很多帮助我的人,和他们在一起很快乐,所有的压力可以在网球场上得到释放。在从事网球推广之后,我在人生的需求层次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认识了更多朋友,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被他们认可和接收,又影响了更多人。作为运动参与者,喜悦的是自己,而作为推广者来说,我让更多人快乐,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有两件事情形成的对比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坐在2008年上海大师杯的看台上,看到上万名观众制造人浪,作为一名网球运动的推广者,见证着这样的一种氛围,着实让我感动。而你能想象吗?1995年上海的一场表演赛,云集了夏嘉平、张九华、潘冰、麦肯罗、张德培等中外名将,却只卖出去两张门票。可见这十几年来,网球运动在我们国家的发展是多么急速。现代网球运动在国外早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球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所以我认为中国网I求人是很可爱的一群人,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分化了别人一百多年所做的事情。但是在网球的文化进程里面,我们还需要很多来补充。毋庸置疑,未来是光明的。就拿大师杯来说,当大家愿意花很多时间在路上,到一个相对比较偏远的地方,去欣赏球星,体验网球文化,我觉得中国网球的第二个春天来了。

上一篇:推广营销范文 下一篇:app推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