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审计范文

时间:2023-10-01 08:48:40

上市公司审计

上市公司审计篇1

近年来,国内上市公司不断加强内部审计的建设,通过建立审计委员会等方式来强化公司的内部审计。但是,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匮乏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众所周知,内部审计是第三方的监督机构,需要对公司的各项行为进行监督,这往往需要一定的独立性。然而,国内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非常差,一些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是由财务部门进行兼职,这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容易受到管理层的利益牵制,这主要是因为部门设置上没有能够实现制衡。

第二,内部审计的地位不够明确。在很多上市公司的部门设置中,内部审计是设立在财务部门下面的一个分支机构,这种部门设置方式使得内部审计的地位没有得到有效明确,导致其在工作开展中缺乏相应的地位和权力,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第三,内部审计的方法相对滞后。目前,国内对上市公司进行内部审计的方法仍然停留在以账目为基础的审计方法,通过查错防弊的方式来发现问题,这与当前最新的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方法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第四,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尽管当前财务会计人员非常多,但真正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却非常欠缺。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审计、会计及财务管理等方面,而且还要熟悉所在行业上市公司的运作模式,并且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而真正具备这些方面的审计人员在国内非常少。

二、完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所存在的这几方面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完善对策与建议:

第一,改变内部审计的运作模式,强化其独立性。内部审计通常有三种运作模式,要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需要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通过董事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要求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从而越过上市公司管理层,减少内部审计部门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纠葛,以更好地实现对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督。

第二,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赋予审计部门相应的职责。上市公司应当由董事会层面通过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常态化。同时,通过内部审计制度赋予审计部门相应的职权,明确其在上市公司内部的地位与作用,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内部审计部门强化对其他各部门的监督,从而防止公司风险的发生。

第三,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现有的内部审计方法虽然能够发现上市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财务问题,但随着公司环境的变化,一些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也日益加强,这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改进当前的审计方法,从原先单纯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与事中的审计相结合,账目审计与计算机信息审计相结合,并且引入风险导向的审计体系,将审计工作贯穿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从而加强对公司风险的预警。

第四,加强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人员光有丰富的财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优秀的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有效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建立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资质认定机制。上市公司必须要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进行界定,这有助于公司在招聘过程中选择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而且也可以使得内部审计人员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其次,通过培训实现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把考试和考核、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对内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最后,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政治学习,牢固树立“维护法律尊严,加强审计监督”信念,在任何困难条件下都毫不动摇,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

上市公司审计篇2

一、上市公司审计容易遇到的风险

从总体上来看,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可分为三个大的方面:(1)财务报告风险。财务报告没有正确编制,不符合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2)财务风险。公司面临严重财务困难,甚至失去持续经营能力;(3)欺诈风险。公司有严重欺诈、违法行为。本世纪70年代,各国审计实务普遍由传统审计转变为制度基础审计。但不论是传统审计还是制度基础审计,会计师关注的主要是第一种风险。近年来,由于现代审计都是抽样审计,当公司面临财务困难或因严重违法导致被查办时,注册会计师往往难以幸免。这是因为要找注册会计师的过失甚至串通作弊的证据并不难,国际商业信贷银行案、巴林银行案就是例证。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都已经意识到了风险的最大根源就在这两方面,而不在财务报告本身。因此,他们开始在审计上有一个非常大的转变,那就是由制度基础审计转变为以防范风险为目的或重点的审计。

我国的证券市场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上市公司的许多行为还不够规范,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进行一些"非常操作",而这些"非常操作"又往往给注册会计师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运用专业判断技能,对审计风险进行恰当地评估和谨慎地防范。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上市公司在以下状况或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可能面临较大风险:

(一)业务经营方面。上市公司的经济业务越复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相对就越大。有时注册会计师虽然能搜集到很多有力的审计证据,但仍难以证明其经济业务的实质。在此种情形下,注册会计师往往需冒很大的审计风险。这方面的业务和状况主要有:(1)关联方交易。没有识别关联方交易是导致审计失败的常见例子。有的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将巨额亏损转移到不需审计的关联企业,从而隐瞒其真实的财务状况。有的上市公司则与其关联企业杜撰一些复杂交易,单从会计方法上看,其利润的确认过程完全合法,但它却永远不会实现。已受处罚的琼民源公司,其5.4亿元的非常收益和6.57亿元的新增资本公积金就是通过关联交易取得的。由于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及内部控制、审计测试的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并不能保证发现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所有错报、漏报。因此,注册会计师对此类交易的合法性、公约性应予以特别关注。(2)非常交易。不少上市公司为了"扭亏为盈"或达到规定的配股条件,常常采用非常交易,如出让土地、设备、股权等,年末发生非常销售业务、收取政府补贴等,从而获取非常收益。对于这些非常交易的合法性、有效性、公允性,注册会计师应当给予适当关注,否则,就可能遗留巨大的风险隐患。(3)非货币易。有许多上市公司的交易业务是非货币性的,如转让土地、股权等巨额资产,没有现金流人,只是借记"应收款",同时确认转让利润。还有一些公司通过非法渠道将资金拆借出去,或者将资金投入子公司,这些资金或资本实际上已难以收回,也没有现金流入,却仍在以此确认利息收入或投资收益。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公司的主要收入是非货币性的,其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就应当受到怀疑。(4)跨地区交易和涉外交易。许多上市公司的业务是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经营的。有的国家或地区可以以一元钱注册一个公司去进行数亿元的业务而没有法律限制;有的合同本身就是假的;多数上市公司在全国各地有子公司或分销点,致使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如何鉴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何验证销售收入的实现与否,就成了严重困扰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的大问题。而且,有的公司没有充分认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性,不愿支付必要的审计费,更不要说去分销点或国外查帐的差旅费了。在审计范围受到如此限制的情况下,审计风险便在所难免。(5)主营业务严重亏损。与上述几种情况相关联的是,一些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不突出,甚至是亏损。已亏损上市公司的许多扭亏,也是通过非常交易、非货币交易、关联交易等手段而不是通过主营业务来实现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注册会计师均应予以特别关注。

(二)资产重组。近两年来,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越来越多,有剥离、有收购、有两者混合等形式。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有可能产生很多问题,如股权变更的标志是什么?如何确定重组购买日?重组相关公司的优质资产、不良资产的计价标准是否一致?资产置换、注入优质资产、剥离不良资产、剥离非经营性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合法、合规和公允?被购并方的债权、债务是否真实?是否存在有负债或损失?重组中是否存在操纵利润、虚盈潜亏的问题?对关联单位、关联交易的界定是否准确?对关联交易的计价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难度和风险,应予多加谨慎。

(三)复杂的控股关系。有的公司为了达到一定目的,会通过各种办法安排和改变股权结构,自己控制自己。致使从表面上看,有些交易是两个独立(法)人之间的交易,而实际上是关联交易。如有的公司的"儿子"、"孙子"又倒过来成了自己的"爸爸"。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披露终极所有者的规定,许多注册会计师也很少关心"爷爷"是谁,"曾爷爷"是谁,往往看不出公司安排的圈套。因此,注册会计师要特别关注由于控股关系而引起的关联交易,以避免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

(四)操纵市场股价。在年报或中报前,往往会发生短期内股价的急剧波动,几年来的经验证明,很有可能是有人操纵市场,以达到某种目的。而且这种操纵行为往往和操纵会计数据结合在一起,而操纵会计数据又往往和注册会计师的协助作假或过失有关,如果是这样,注册会计师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注册会计师不可妄为。

(五)会计变更和会计师变更。会计应当遵循一贯性原则,但并不是说绝对不能变更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只要有根据,会计变更是允许的。但是有时候上市公司也会利用这一点通过会计变更来操纵利润,如琼民源在四年的时间内就更换了三个会计师事务所。如果上市公司的会计变更明显不合理,而注册会计师又不表示不同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承担相应责任。上市公司时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引起接位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上市公司变更注册会计师,如果原因合理,倒还可以,但如果公司屡次变更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如山东的公司不找山东的事务所,今年找北京的事务所、明年找上海的事务所),这种情况下,被审计单位无正当理由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则极可能是前任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在某些重大问题处理方面存在分歧,注册会计师就应当特别当心。

(六)要求尽快出报告和过分依赖管理当局的陈述。有的上市公司往往有意无意地临时委托事务所,而且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出审计报告。如果注册会计师为了招揽业务而接受了这样的委托,往往又会由于时间紧迫而过分依赖未经证实的管理当局的陈述或解释,甚至对客户言听计从,从而丧失了应有的职业谨慎,就会冒很大的风险。琼民源案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该公司1997年1月19日公布年度报告,事务所从接受委托到出审计报告仅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这么大一个公司,又在不同地区设有分公司,一周左右能完成所有的审计程序吗?没有风险才怪呢!

(七)法律纠纷。由于种种原因,现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介入法律纠纷,并给公司造成数量不等的负债或损失,致使公司陷入极度财务困境甚至失去持续经营能力,有的公司可能同时涉及多个法律纠纷。这时,注册会计师要特别当心,审慎考虑是否应该接受委托。已接受委托的,要注意何时需提醒公司加以披露,何时需要求公司提取必要的准备等。对几乎已经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更应谨慎考虑该发表何种审计意见。

(八)非法和非规范的融资行为。上市公司改制上市以前,往往没有好好想一下将筹得的资金投入何种项目,资金筹得后,又面对股民要求报酬的压力,于是,就很容易出现乱存乱投现象,各种非法和非规范的融资行为应运而生。有的将钱存在改制上市过程中帮过忙的单位,有的给集团公司长期占用,有的存在境外金融机构炒外汇,有的请证券公司炒股票等等。随着国家加大整顿金融系统的力度,以上非法或非规范融资行为派生的问题将逐步暴露,注册会计师必须加以密切关注。

二、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社会环境方面。良好的执业环境是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只有有了良好的执业环境,注册会计师才能在执业时坚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而使审计质量得以保证。但是,从最近几年发生的审计案例看,不少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方面及其注册会计师受到被审计单位甚至是某些政府部门的压力而不得不违规、违心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可喜的是,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使单位负责人成为承担会计责任的主体,再加上其他相关的规定,加大了会计打假的力度,必将大大遏制会计造假的行为,从而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创造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会计师事务所方面。脱钩后的会计师事务所,已经没有退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必须加强内部管理,特别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事务所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结合事务所的实际,制定、完善和不断落实审计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制度,规范审计工作底稿,认真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加强执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执业依靠的是知识、经验和技能,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和审计标准、执业要求和审计手段都在不断变化。因此,事务所应当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减少执业风险。"

上市公司审计篇3

国内外一般认为那些恶意或故意违背公认会计原则,提供不实会计信息的行为称为舞弊(fraud)、财务报告舞弊(financialstatementsfraud)或财务舞弊(financialfraud)。在各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中,“舞弊”一词除了包含资产舞弊(挪用、贪污)外,还包含有公司高级管理层一手操纵的财务报告舞弊。

如果将管理当局通过违背公认会计原则,故意编制和披露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从而欺骗财务报告使用者实现自身目的的犯罪行为与在公认会计原则所允许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内的盈余管理行为相提并论,在当前我国法制建设尚未健全,舞弊收益大于舞弊成本的情况下,其结果只会让财务报告舞弊者逃之夭夭,对潜在的财务报告舞弊者的警醒作用甚小,而变相地激励着诚实的信息提供者不断地倒向舞弊者之列,这种“劣币驱良币”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损害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功能,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用方法

(一)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舞弊

所谓关联方交易舞弊,就是指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虚构利润,并且未在报表及附注中按规定做恰当、充分的披露,由此生成的信息将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极大误导的一种舞弊方法。我国上市公司的很多关联方交易都以非公允的协议价格进行交易,定价的高低取决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可以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这样,关联方交易就成为一种十分重要和常见的报表欺诈方法。

通常,上市公司会采用以下几种关联交易来虚构利润。

1、利用关联方资金往来进行舞弊

在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还利用资金往来舞弊。尽管我国法律不允许企业间相互拆借资金,但仍有很多上市公司因募集到的资金没有好的投资项目,就拆借给母公司或其它不纳入合并报表的关联方,并按约定的高额利率收取资金占用费,以此虚增利润。

2、利用关联方之间的费用分担进行舞弊

这种方式是指上市公司通过操纵与关联方之间应各自分摊的销售和管理费用,实现调节利润的目的。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采用部分改组的方式上市的,所以它们与集团公司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一项就是接受和提供服务。在上市公司和集团公司之间常常存在着关于费用支付和分摊的协议,这就成为上市公司每年增减费用、操纵利润的一个调节器。

(二)利用资产重组进行舞弊

资产重组有资产置换、并购、债务重组等形式,多发生在关联方之间。它又可分为两种主要的舞弊形式:

1、并购舞弊

并购舞弊是指通过操纵并购日期、交易内容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并购的会计处理有购买法和权益联营法两种。在购买法下,只有购买日以后被购并公司实现的利润才能纳入收购公司本期利润中,而在权益联营法下,收购公司可以合并被购并公司的全年利润。由于权益联营法容易操纵利润,所以西方国家要么禁止使用权益联营法,要么对其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但目前我国还未出台有关并购的会计准则,相关法规也未对其做出详细规定,这就给了管理当局可乘之机。

2、债务重组舞弊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舞弊就是管理当局利用债务重组中产生的收益对利润进行调节的一种舞弊行为。

(三)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

管理当局还常常通过选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方法操纵利润。由于对同一交易或事项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很多上市公司就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进行财务舞弊。常用方法有:

1、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已对长期投资的核算做了详细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满足一定条件时,如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反之,则采用成本法。但是很多公司却在这两种方法上做起了文章:当被投资公司盈利时,不该用权益法的投资也用权益法核算;当被投资公司亏损时,该用权益法的又改成成本法核算。

2、选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

有些上市公司在签署协议时提前确认收入、甚至伪造虚假发票确认收入或费用,同样也会采取推迟收入、费用确认时间来操纵利润。

3、利用往来帐进行舞弊

众所周知,“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垃圾桶”和“利润调节器”,管理当局常常利用这两个报表项目操纵公司利润。一般地,“其他应收款”明细账中的内容经常涉及收不回的坏账、已经支付的费用或失败的投资,所以它是隐藏潜亏的“垃极桶”;而“其他应付款”则常常是隐藏各期收入和利润的“调节器”,当收入多的时候,先在这儿存放一下,以备不景气的年度使用。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审查方法

上述这些独特的报表欺诈手段无疑增加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难度,但是只要方法得当,还是有可能发现这些舞弊的。

(一)仔细寻找关联方及其交易

利用关联主交易调节利润是我国上市公司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舞弊手法,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在审查工作中认真细致地搜寻关联方及其交易,识破公司狡猾的舞弊现象。

我国的上市公司背后大多都有一个庞大的集团公司,而整个集团公司就像一个大家族,存在着难以理清的子公司、孙公司、兄弟公司的错综复杂关系。加之,有的公司为了达到一定目的,会通过各种办法安排和改变股权结构,致使一些关联交易从表面上看完全是两个独立法人之间的交易。另外,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披露终极所有者的规定,而注册会计师在审查关联方时,也很少会关心到公司的“爷爷”是谁,“曾爷爷”是谁,因此往往看不出公司安排的圈套。所有这一切都加大了注册会计师审查关联方及其交易的难度。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理顺整个上市公司的产权关系,遇到异常交易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仔细审阅公司的会议记录,有策略地向管理当局询问,更多地留意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形成的非正常收益,因为这些业务更多地带有粉饰报表和财务舞弊的可能。

(二)重视分析性复核程序的实践运用

当审计进入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阶段,分析性复核成了最主要的审计方法和和程序。从整体看,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往往更注重于加总合计,摘抄明细,太过于“埋头苦干”,从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套完善的分析性复核体系不仅包括对企业财务数据的会计分析、财务分析,还包括更高层次的行业分析和前景分析。如果注册会计师能恰当地运用这一程序,就可以把握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认定的总体合理性,从而事半功倍地发现舞弊。

分析性复核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而获取初步审计线索的方法。在实施分析性复核时,审计人员可以使用简易比较法、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等。

1、简易比较法

在简易比较法中,较典型的是对现金流量的分析。众所周知,权责发生制下会计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不一致是正常的,但当公司会计政策保持不变时,两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是稳定的。所以,同期的营业利润和营业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发生任何变化时,都表明企业有财务舞弊发生的可能。如果公司的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过大或反差时间过长,就说明有关利润可能存在挂账利润或虚拟利润现象。把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每股收益相比,若前者为负数,而后者较高,这样的上市公司往往在造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方法尤其对目前的现金舞弊成灾情形下是一重要的舞弊审计方法。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中,较典型的是对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的分析。

(1)销售利润率的分析

由于同行业中毛利率具有平均化的趋势。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差太大,就可能在造假。如果其毛利率大大高于行业数,则意味着其收入是虚假的。反之,收入可能被隐瞒。

(2)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分析

对同一企业来说应收帐款周转率一般反映了连续两年应收帐款和销售收入之间是否保持相对的稳定。应收帐款周转率大幅下降,可能是因为公司为应付激烈的竞争而放宽了公司销售信用政策以扩大销售,也可能是公司通过虚增应收帐款增加收入(对于大于1的应收帐款周转率,计算式中分子的销售收入与分母的应收帐款余额同增一个数,应收帐款周转率会降低,因此会有这种可能即虚增收入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应收帐款周转率)。

又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急剧下降,很可能是由于上市公司虚构收入和利润时,未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进而导致应收款项的和存货的急剧增加所致。

再如公司将应收账款转到其他应收款上或预付账款上,推迟办理存货入库、存货挂账预付账款,从而通过减少应收帐款余额、少结转销售成本等办法提升了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使相关财务指标趋于正常,但这看似正常的背后却隐藏着不正常的财务舞弊的可能。

(三)关注期后事项

期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签发日,以及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两个时间段内所有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上市公司往往利用“截止”概念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调整损益,粉饰整容财务状况。例如,上市公司可以在第二年年初作一笔假的会计记录以表明实际收到了上年年末发生的应收账款,以达到掩盖上年末虚增收入的目的。同样,第二年年初大额的退货也揭示了可能在本年年末有夸大收入的行为。而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这些均属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很多公司却未按规定做出调整分录,从而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

上市公司审计篇4

美国安然公司的案例让世界震惊,财务舞弊让这家上市公司陷入破产的境地,安然公司的案例让上人们对上市公司的运行存在较大的反思,内部审计在类似安然公司的案例上存在一定的失灵,导致风险的发生.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控制是企业运行的基础,能够有效的防止企业的管理者舞弊,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内部审计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与有效性直接关系着上市公司的运行,关系着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保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存在问题,提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完善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关键词: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公司治理

1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美国安然事件让美国的金融大鳄们清楚的认识到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性,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企业的管理者就是不被束缚的斗牛,很有可能会存在危及股东的经营行为.在国内的案例中,如2005年华源集团高层的财务舞弊案、国储铜事件中高层操纵期货业务交易,导致股东利益受损,都显示出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性.公司治理的完善离不开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能够对公司的运行进行监督,并且有效的约束管理者.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如果缺乏内部审计制度,缺乏对上市公司项目的监督,公司治理结构也难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是实现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础.内部审计制度关系着公司的财务安全,而且能够有效的提升公司的运行效率,特别是对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行为进行监督,防止经营者因个人的私利而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从而促进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一股独大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中小股东的利益极容易被漠视,大股东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有决定权,而在证券市场上的小股东存在短期利益追逐的情况,对于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关注不足,小股东对于公司的经营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导致我国的上市公司中经常存在大股东为一己之私而损害公司的利益.

2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分析

2.1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不足

内部审计制度的产生来源于现代公司制度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上市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平衡所有权与经营权,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构成部分,与董事会、外部审计、管理层一同推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当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不足,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证监会经常会对一些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如2015年证监会曝光了几十家股东违规减持的上市公司,如大东海A、美盈森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减持,以身试法,而上市的监事、董事带领下的内部审计制度却不能及时的对问题进行发现与制止,导致上市公司被证监会查处.从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上看,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过程中,由于公司内部管理层权利过大,导致内部审计往往存在虚设的现象,内部审计难以发挥其监督的效用.

2.2上市公司的审计机构与人员的独立性不足

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中,审计机构与人员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只有独立的审计机构与独立的审计人员,才能保障审计人员客观公正的进行审计监督活动.根据2007年我国证监会的《关于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专项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进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自查信息披露,从披露的信息上看,我国当前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模式是外包与内置,内置的审计机构还分为独立内置与非独立内置,而从证监会披露的结果显示我国的1434家上市公司中,仅仅有7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其中只有4.25%的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采取的是外包设置,而有44.7%的上市公司采取的是完全内置的方式设置内部审计机构①.我国上市公司的内置审计机构多数是隶属于董事会、或者是监事会、或者是财务部、或者是总经理,根据证监会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超过半数的内部审计机构是隶属于总经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足,而且审计人员受约束,难以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

2.3内部审计业务开展的范围狭窄

内部审计业务开展的范围关系着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反映出内部审计机构在上市公司中的地位.在当前的证券市场中,我国的上市公司也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性,但是从整体的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上看,开展内部审计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估的公司只有半数.内部审计参与上市公司的业务范围比较狭窄,在公司的许多大的决策,如改制、重组中,内部审计参与过少.我国的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多数是采取财务审计的方式,而世界上发达国家对于上市的公司内部审计已经从事后审计变成事前、事中审计,采取的是管理审计.

2.4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力较低

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起步较晚,各项制度发展不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要求专业化的审计人员,而我国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年限多数集中在1-5年,超过20年工作经验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少.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2014年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人员存在兼职行为,专职的审计人员与国际内部审计人员数量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上看,我国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对于审计知识、内部审计准则知识的熟悉程度高,但是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弱.

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完善的对策

3.1提高重视度,发挥内部审计的效用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由于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导致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如2001年的广夏事件,大股东非法收购中抽血960多万元,导致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而美国的安然事件中,内部审计存在较大的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的破产.因此,我国的上市公司应当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制度,要防范风险的发生必须要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监督,对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加强监督,特别是对于大股东以及经营者的行为,要发挥内部审计的效用,促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3.2促进上市公司的审计机构与人员的独立性

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视度不足,许多公司认为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即可,但是对于内部审计的目标、方法、程序等内容都缺乏重视.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的设置存在敷衍性,并未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需求制定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的独立性不足.因此我国的上市公司应当选择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模式,通过建立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的内部审计组织,审计委员会独立于董事会,并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测评,最大化的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3.3拓展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

从内部审计传统的业务处理范围是通过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方面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国际上对于内部审计制度的价值认定上进行不断的拓展,认为内部审计要为公司带来价值.要实现内部审计帮助上市公司增加价值的目的,必须要拓展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从传统的确认职能转变到咨询服务职能,内部审计通过拓展业务范围,为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提供风险评估,对影响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因素进行关注,并且做出必要的风险预测,帮助管理层不断的改进管理,从而减少风险,降低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本.

3.4提升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力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完善要不断的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力,通过选聘高素质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如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懂得如何运用审计理论处理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事务,而且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与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时的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国的上市公司应当加强对本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特别是要做好继续教育的工作,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新的问题不断的产生,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而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也要不断的更新,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了解审计、会计、管理的知识,还需要对国家政策、经济、计算机等知识不断的进行更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学会通过自学的方式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要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而且对国家经济政策与法律法规要及时的了解,不断的加强知识的积累,从而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上市公司还应当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考试的方式,不断的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作者:周海峰 单位:铜陵学院会计学院

注释:

①郭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设置动机与效果的实证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7.

参考文献:

〔1〕王光远,刘秋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9):76-78.

〔2〕窦力鸣.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下公司内部控制的思考[J].保险研究,2014(04):89-90.

〔3〕黄世忠.会计数字游戏:美国十大财务舞弊案剖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4〕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14(9):50-52.

上市公司审计篇5

圣方科技时期,公司先后经历了争取配股(1999~2001年度)、贷款(2002~2004年度)、保壳(2005~2008年度)三重考验,荒唐上演了经济诈骗、受证监会处罚、收买审计意见、“披星戴帽”,直至暂停上市。年度审计除2004年收买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并很快东窗事发之外,其他均为非标准审计意见。

考察上市公司生存状况与审计师行为之间的联系,揭示审计收费特征和风险管理策略,反思上市公司的监管政策,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一、公司来历和业绩变化

1990年2月,经牡丹江市人民政府批准,牡丹江石油化学工业局将其下属的18家国有企业组建为“牡丹江石油化学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牡石化集团”)。1993年5月,牡石化集团分立组建牡石化,总股本为12128.7万股,其中由牡石化集团持有国有法人股7046.9万股。1996年10月,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2600万元A股,并在深交所挂牌上市。1997年4月,每10股配送5股,用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1股。1998年6月,向国有法人股和上市流通股配售2403万股。1999年11月,牡石化集团将7271.3万股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28%),协议方式一次性转让给西安圣方,西安圣方成为第一大股东。随后,牡石化董事会做出三项资产置换决定,同年12月,西安圣方人员全面替换了具有牡石化集团背景的原董事班子。2000年6月,每10股送红股1股,用资本公积金转增1股,至此公司股本增到31162.704万股。

令人遗憾的是,西安圣方入主的1999年却成为牡石化以及后来的圣方科技业绩上的分水岭。牡石化时期每股收益尚能维持在0.20元以上,主业发展较为健康、平稳。而圣方科技时期每况愈下,在几乎未再作股本扩张的背景下,利润水平直线下滑,2001年之后再也没有走出经营性亏损的泥潭,2006年至今靠政府给予的财政补贴才勉强保住了恢复上市的一线生机。

二、配股融资和审计师行为(1999~2001年)

牡石化由于1997年和1998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是10.35%和8.09%,如不迅速引入实力重组方,将很难满足当时的配股政策要求(连续三年内平均每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以上),失去宝贵的配股融资(圈钱)机会。而西安圣方之所以要重组牡石化,也是希望在融资上得到便利。1999年12月,西安圣方在就受让牡石化国有法人股的公告中坦承,签定《股权转让协议》的出发点是“直接介入资本市场,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多渠道资金来源保证。”对过于巧合的“10%现象”和配股融资梦碎,审计师黑龙江兴业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中兴宇会计师事务所(2000年度黑龙江兴业会计师事务所与北京中庆会计师事务所改制、合并,更名为北京中兴宇会计师事务所)运用解释和说明,对投资者进行了一定的暗示和提醒。

1 1999年年报审计:其他业务收入的争议

1999年年报是在西安圣方全面接管牡石化以后编制的,当年公司净利润为9553.66万元,每股收益0.37元为历年最高。审计师出具有解释性说明的审计报告,提醒投资者注意1999年12月15日牡石化与黄山有线电视台签订《关于应用超能电器技术于黄山宽频网络改造项目的合作协议》,协议规定黄山有线电视台向牡石化一次性支付专有技术使用费5000万元,价款于2000年6月30日前付清,牡石化将其列入1999年度其他业务收入。

牡石化为什么急于在1999年确认这5000万元的收入呢?1999年年报显示净资产收益率为11.96%,连续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刚好在10%以上。如果没有这5000万元的收入,公司将无法达到实施配股的最低标准。

负责年报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表示,之所以在审计报告别指出,是因为在确认这笔收入上抱有怀疑,但又没有确凿的证据。对此公司董事会的解释是,根据收入确认原则,取得了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的证据,且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即可确认使用费收入的实现。但实际上,黄山方面并没有在2000年6月30日以前如期支付,2000年报中仍然可以看到公司对黄山方面4300万元应收账款的列示。

考虑到5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在30%以上,并直接关系到配股资格的得失,如审计范围受到重要的局部限制,发表保留意见才是恰当的。如审计师认可其他业务收入的确认,则没有必要加以专门的解释说明。

2 2000年年报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争议

在融资导向的指引下,圣方科技董事会于2000年4月审议通过了2000年度增资配股预案,拟以公司1999年度末总股本25968.92万股为基数,每10股配3股,配股价格拟定为12~18元/股,计划通过配股募集9~14亿元资金。2000年8月,圣方科技董事会再次对配股预案中的投资项目作了更为精确明细的修正,配股项目投资总额减少到5.6亿元。在等待配股申报批复的过程中,圣方科技和它的新大股东西安圣方都没有闲着,圣方科技在银行的借款余额开始直线飙升。到2000年末,圣方科技短期借款余额由年初的4242.22万元窜升至2.97亿元,增加6倍多。

2000年年报审计中,中兴宇再次出具了解释性说明段,提醒投资者圣方科技2000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中有65512991.46元是销售给海南天琴公司,此笔销售占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的46.1%(销售毛利率达到65.9%);圣方科技董事会认为2000年无须对公司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负责年报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表示,之所以要作这两段解释性说明,主要是基于谨慎原则,提示单一客户风险和无形资产减值的可能性。

3 2001年年报审计:配股遭拒下的一拒到底

2001年年报审计续聘中兴宇,总报酬为50万元,虽低于2001年全体上市公司70万元的平均收费水平,但仍为圣

方科技历年年报审计收费之最。

不巧的是,为配股融资目的一拍即合的牡石化和西安圣方,到头来还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2001年9月,中国证监会做出了证监罚字[2001]18号行政处罚书,分别对圣方科技前身牡石化及有关责任人、西安圣方及有关责任人予以处罚。1999年11月牡石化董事会的公告称,收购成立于1999年10月、注册资本为5000万的上海圣方显示器有限公司98%股权,但该公司就是指上海圣方科技有限公司,当年11月11日才取得营业执照,且注册资本仅为500万。证监会对圣方科技的上述违规行为处以罚款50万,对在该董事会决议上签字的公司原董事长荣英林进行警告并罚款5万,其余七名签名董事被警告并罚款3万。公司第一大股东西安圣方将实际不到2.1亿的净资产说成4.5亿,证监会对其资产问题所作的虚假陈述进行警告并处以罚款50万,对两名责任人王大中与刘晓卫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万与3万的罚款。曾把希望寄托在配股融资上的圣方科技,在受到处罚以后彻底断了念想,而银行也频频上门索债,公司的资金链条面临断裂。

在此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再像前两年那样仅作提醒和表示疑虑是不够的,为寻求自保需要选择发表严厉的意见。2001年年度报告原预约披露日为2002年4月18日,但公司称下属企业地域分散、工作量大,审计工作未能如期完成,年度报告披露日期变更为4月27日。这也暗示着沟通、协调的时间延长,审计意见可能不尽理想。由于西安圣方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圣方科技2001年出现严重亏损(每股收益-0.26元),并被中兴宇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股票交易也被实施特别处理,改称“ST圣方科”。负责年报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表示,无法表示意见的原因在于:圣方科技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比如无法支付和清偿到期债务,存在重大诉讼和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以及存在无法确定的潜在损失;同时由于2001年10~11月圣方科技部分董事和财务人员离职,以及公司在账务处理上的一些问题,使得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受到很大限制。

三、贷款融资和审计师行为(2002~2004年)

圣方科技1999~2001年期间的配股计划受阻,使得资金链条面临断裂,只好退而求其次,就此转入报告盈利(哪怕是微利)以寻求贷款融资的第二阶段。在经营亏损情况下,50万元的审计收费已显得过于高昂,再加上无法表示意见的关系僵化,更换审计师并大幅压价(30万元以下)成为必然。

1 2002年度审计:中规中矩

2002年8月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决议,财务审计变更为西安希格玛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2002年年报审计报酬仅定为20万元。但2002年年度审计工作还是坚持了原则,即便圣方科技公布了每股收益-0.13元的亏损年报,西安希格玛发表的仍是较为严厉的保留意见加解释性说明。并带来严重后果:由于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改为“*ST圣方”。

2 2003年度审计:微妙敏感

2003年度续聘西安希格玛担任财务审计工作,报酬为25万元。对圣方科技来说,2003年度是生死攸关的敏感时期。如果继续亏损,公司将因连续三年亏损而被暂停上市。原定于2004年4月24日披露的公司年度报告,推迟至4月27日公布,原因恐怕不是审计工作未能按时完成这么简单。2003年对外报告每股收益0.01元,西安希格玛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由于报告扭亏为盈,但每股收益(扣除)仍为负数(-0.051元),每股净资产仍低于面值(0.83元),*ST圣方2004年5月被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圣方”。

从2002年度审计的解释性说明可以看出,1999~2002年长达4年的时间里,公司一直未收到委托牡丹江热电厂经营2号发电机组的回报(协议约定每年不低于1665,70万元),财务报表上始终没有体现出经营2号机组的任何收益,而牡丹江热电厂财务账面也未将价值11632万元的2号发电机组转出,可见2号发电机组的归属及委托经营收益存在重大疑问。2003年的财务报告却突然出现1999年至2002年委托经营2号机组收益6800万元,2003年委托经营收益1528万元,审计师应慎重地求证真伪而不是简单地强调合同的重大不确定性。2005年年报每股收益更正后实为-0.13元,鉴于盈亏状况严重扭曲,本应发表的是否定意见。联系到之前的2001~2002年度亏损,以及之后的2004~2005年度也为亏损,实际上连续五年亏损的圣方科技本来必退市无疑(监管规则规定,上市公司连续四年亏损就要退市),却因这一份得到审计师认可的年报维系了一线生机(2003年成为连续亏损的新的起算年份)。

3 2004年度审计:东窗事发

2004年度审计续聘西安希格玛,报酬为28万元。2005年3月,公司财务总监李辉和董事长杜焰生电话邀请刘某对2004年年报进行审计,刘某的身份为2004年年报的主审。作为外勤主审(现场负责人),他负责收集资料,通过适当的程序获取审计证据,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刘某是一名资深注册会计师,从1991年大学毕业起就从事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他很快便发现了三项重大问题:(1)下属企业牡丹江石油化工厂库存较上年度大幅增加,而原油出库价低,销售成本虚减,利润因此虚增了2900万元,(2)收到牡丹江热电厂2300万元委托经营(2号机组)收益,但没有提供委托合同,记作“其他业务收入”而不是“投资收益”;(3)以前年度牡丹江石油化工厂支付6800万元购买牡丹江石油化工集团土地,但没有办理土地证,也就是购买的土地没过户到牡丹江石油化工厂名下。对以上问题,刘某向主管领导、具有证券业从业资格、最终要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的陆跃明做了汇报。

据杜焰生回忆,为了制作2004年盈利的虚假年报,杜焰生、唐李(事发时为总裁)、赵春江经过商议,从炼油厂拿出2000万元汇票来到沈阳某银行,四次重复质押从银行贷出6800万元资金,随后将上述资金在特种油厂,牡石化集团、ST圣方等数家公司账户之间转账,造成ST圣方盈利的假象,最后资金则又回流到贷款银行。据悉,唐李在制作2004年年报时,就已向公司相关高管要求,一定要将2004年年报做成盈利,公司才能够摘帽。为了能使虚假年报审计通过,高管还出资15000元收买刘某。于是,在公司提供与牡丹江热电厂签订的委托生产经营合同的复印件后,刘某没再按有关规定追索原件,只是将委托经营收益2300万元从“其他业务收入”调到了“投资收益”。而后经公安机关查实,合同系西安圣方副总经理唐

李,指使人私刻牡丹江热电厂的公章而伪造。刘某进一步作了测算,若把牡丹江石油化工厂少转成本的2900万元调低到2500万元,公司仍然可以体现盈利,便要求做了2500万元的调整。经过以上一系列的运作,2005年4月16日公布的2004年报以盈利217万元、每股收益0.007元亮相。在得到将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的主管领导的默许之后,刘某为公司2004年年报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不过,“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民企上市公司出事,最基本的原因是资金链断裂或涉嫌经济犯罪。2005年4月26日,公司公告部分高管人员、董事、监事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及其他犯罪行为被牡丹江市公安局立案侦查,负责2004年报审计的刘某也因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被刑事拘留。5月31日,公司第二、三大股东中融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牡丹江树脂厂联合提议的临时股东大会召开,在第一大股东西安圣方和第四大股东宏源证券的代表均被暴力阻止在会场之外的情况下,将西安圣方推荐的8名高管悉数免职,并改聘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重新审计。8月4日,鉴于原公司部分高管人员、董事、监事涉嫌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及其他犯罪行为被立案侦查,司法机关对公司调查未结案,财务资料仍被查封,致使审计机构无法取得审计证据,正常审计工作受到限制,而且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北京京都对公司重新编制的2004年度报告(每股收益从微利0.007元调整为-0.33元),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05年10月,ST圣方收到公安局发还的2004年度以前的全部财务资料,据此对2003年、2004年及2005年半年度财务报表进行更正,剔除2003年12月31日收到的2号发电机组的委托收益1528.18万元、2004年4月21日收到的2号发电机组1999~2002年的委托收益6800.32万元、2004年12月29日收到的2004年的委托收益2300万元,共计10628.50万元委托收益。经重新审计,2003年每股收益实为-0.13元,2004年每股收益实为-0.41元。由于2003~2004年连续两年亏损(实为2001~2004年连续四年亏损),公司于2005年11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圣方”。

4 如何看待注册会计师受贿。出具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

审计业务的委托者往往可通过调节审计费甩来影响注册会计师最终发表的审计意见。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注册会计师的“劳动价格”被低估,外界的一个小诱惑常常成为消解独立性的敏感变量,等价有偿原则甚至演变成“买”客户(支付高额回扣)、“卖”报告(收受审计费用之外的贿赂,比如此案中的15000元)之类的潜规则。

有些项目负责人或主管合伙人,与客户走得太近(例如国内有这样一个特点,项目负责人或主管合伙人转所,客户也跟着转所),故意隐瞒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情况,以欺骗形式通过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如不在工作底稿下反映负面的审计证据,故意不对一些高风险审计领域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如果业务本来就是事务所老板或主管合伙人拉来的,他们可能会逼迫项目负责人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或者在现场审计发现造假线索后要求项目负责人尽快结束审计。表面上是出于时间和成本的考虑,实际上潜台词是“我叫你走过场,形式上填一下底稿,你就当真了”。最极端的一种情况是,在现场发现造假线索或事实后,事务所和CPA不是要求客户调整,或在审计报告中披露,而是以此为谈判筹码,以客户造假加大了事务所和CPA的审计风险为由,提出增加审计费用或强行提供咨询或延长审计年限,也就是从客户造假中分得一份收益。客户为了安抚事务所和CPA,往往会做出让步。

“职业操守=15000元”,无疑完成了一次讽刺式的职业形象丑化过程,构成了对审计行业的巨大伤害。从性质来看,由于行贿和受贿背后是串通欺诈舞弊,当然是严重的。当我们将衡量重要性的标准从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转向可接受的经营效率和诚实性时,由于很多人会认为非法使用资金的企业在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更不用说不会轻信犯罪者仅有的交待了,这时就会得到颇为不同的重要性概念。因此,会计师事务所需要谨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古训,加强质量控制和风险意识。

上市公司审计篇6

关键词:公司治理;审计意见;logistic回归

中图分类号:F23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892(2006)1 1-01 13―05

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会受到来自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环境三方面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司治理因素是上市公司特征的重要方面。因此,公司治理质量可能对审计意见类型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考察了公司治理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

一、文献回顾

Berler和Means于1932年指出,分散的小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利益目标不一致,而小股东无法对经理人员形成有力的监督,这样职业经理进行在职消费不可避免,甚至会损害股东的利益。自此,公司治理问题被正式提出。

随着美国的安然事件的发生,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逐渐得到了重视。例如,李姝论述了公司治理相关利益主体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并提出从公司治理人手,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与此同时,大量文献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它们侧重研究了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盈余管理、注册会计师变更、公司规模和事务所规模等对审计意见的影响。Charles和Stanle发现: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比规模小的事务所界定的重要性标准要高。Chen、Chen and su研究了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结果说明注册会计师对盈余管理持否定态度。李爽、吴溪研究认为,注册会计师在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之间可能存在变通选择的行为。而原红旗和李海建魄研究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特征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发现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和规模没有对审计意见产生明显影响。刘斌、孙回回等研究了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与审计意见类型间的关系,发现会计政策变更的利润影响程度、有无盈余管理动机和企业财务状况与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正相关,而审计客户规模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但是,这些研究还没有考虑公司治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郝振平、钱苹,朱小平、叶友唧等已经从规范的角度分析了公司治理因素与审计的关系。孙铮、曹宇㈣实证分析了股权结构与审计需求的关系,结果表明,国有股、法人股及境内个人股股东促进上市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的动力较小;境外法人股及境外个人股股东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很积极地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促使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去选择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且境外个人股股东更有获得高质量的财务信息的要求,对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影响更大。蔡春、杨麟等从审计意见的形成过程研究了影响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的因素,发现公司内部管理的质量和事务所规模是影响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主要因素。庞靖麒、吴国强认为,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保证了审计机构不受控于经理层,能够以超然独立的姿态对会计报表发表公正的审计意见。从而,公司治理结构优劣决定着审计质量的高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独立审计质量的根本途径。

另外,目前关于公司治理评价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国际上许多著名的机构与组织都建立了自己的治理评价体系,如标准普尔、戴米诺、里昂证券等。国内方面如连城国际研究咨询集团、南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等也建立了自己的治理评价体系,并公布了相应的治理评价排名或指数。这些治理评价成果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独立性和专业权威性,能较好地反映公司治理的总体质量。

那么,是否可以利用上述独立机构与组织公布的公司治理评价排名或指数,实证分析公司治理质量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呢?因此,笔者参照了连城国际研究咨询集团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排名》数据(参见中国董事会网:www.dongshihui.net),拟实证分析公司治理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假设

(一)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公司治理质量的评价越高,被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反之则反。

由于公司治理综合评价包括董事会结构与运作、股东权益保护、信息披露、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所以,在上述四个方面也存在相应的子假设,即:

子假设1:公司的董事会结构与运作越好,被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

子假设2:公司股东权益保护方面的评价越高,被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

子假设3:公司的信息披露越充分,被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

子假设4:公司的激励机制越有效,被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

支持这一基本假设及其4个子假设的主要理由在于:

审计契约的安排从根本上是为了降低成本,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必然十分关注公司中的两个基本的人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公司治理质量的评价结果必然会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来说,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的指导下,好的公司治理会对公司内部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注册会计师更愿意出具清洁度较高的审计意见;而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指导下,好的公司治理意味着低的审计风险,使注册会计师更愿意出具清洁度较高的审计意见。

(二)竞争性假设

存在的竞争性假设是:公司治理质量的总体评价及其次级评价的高低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

其可能的理由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注册会计师并不十分需要对被审计方的公司治理进行评价。就目前而言,关注和评价公司治理并不是注册会计师的法定义务。而对被审计方在会计舞弊、盈余管理、可持续经营等层面的技术分析更需要注册会计师予以足够的关注。简言之,如同股票分析一样,技术面分析有时比基础面分析更加直接有效。

2.注册会计师可能无法对公司治理做出合理评价。一方面,由于公司治理评价本身的复杂性,注册会计师不能以合理的成本做出评价结论;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谨慎使得他们不愿意直接利用第三方(如社会评级机构)的评价结论。在极端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还可能受到被审计方较差的公司治理状况的负面影响,无法做出独立判断,甚至出现审计合谋。

3.注册会计师即使已经对公司治理质量给予了一定的考虑,他们在出具审计意见过程中的调整与修正行为也可能无法被外界较好地观测。因为,审计意见的出具过程是非公开的,并且受到诸多相互缠绕的因

素的影响。

那么,哪一种假设更加符合现实的情况呢?由于不可能获得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方公司治理评价的有关数据,本文以连城国际研究咨询集团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排名》这一第三方机构的公司治理评价为参照,实证分析公司治理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这种参照第三方评价结论的方法,优点在于数据易得,而且比较客观、全面,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研究者个人在评价公司治理时的主观片面性;其局限在于研究结论可能过于依赖第三方机构对上市公司治理的评价数据。

三、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所用到数据中的财务指标和行业分类来自深圳国泰安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个别公司的财务数据来自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公司治理评价数据来自连城国际研究咨询集团在中国董事会网上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排名(www.dongshihui.net);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和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确定均来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www.cicpa.org.cn)。

样本的选择分为以下几步:(1)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公布的2003年度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汇总数据中筛选出所有被出具了不清洁审计意见的106家公

异检验和方差分析,旨在判断清洁意见组与不清洁意见组在哪些变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然后就已设定的两个模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参数检验,以确定对审计意见是否清洁产生重大影响的那些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一)单变量分析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表l中的9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03年度相关变量的数据,分为清洁意见组46家和不清洁意见组46家两组。表4列出了两组样本公司基本统计数据和差异检验(包括方差齐次性检验、均值检验和Z统计量检验)结果。

由表4数据可知,两组样本公司在公司治理xl、董事会x11、股东权益X12、资产规模X2、资产负债率X3等五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信息披露X13、激励机制X14和事务所规模X4等三个方面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二)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

理论上logistic回归分析应当关注各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但由于多重共线性的诊断和缓解方法都比较复杂多样,许多实证研究忽略了多重共线性问题。为进行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笔者先进行了各解释变量的两两相关分析,以初步诊断多重共线性的严重程度。结果见表5:

在表5中,由于模型设定时避免了xl与xll~X14的同时出现,它们之间的两两相关虽然很强,但影响不大。而其它变量的相关系数都没有超过0.4,可能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为进一步缓解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笔者在进行10gistic回归时,采用Backward:conditional法选择进入模型的变量,剔除了一些不太重要的变量(见表6)。

表6列示了对Model A和Model B分别在Enter法和Backward:conditional法下的logistic回归结果。各因素的回归系数符号与表3中的预期符号完全一致。解释变量xl、X12和x3对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影响。而xll对审计意见也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因此,就实验变量看,可以认为在公司治理总体质量、董事会结构与运作和股东权益保护方面,基本假设是成立的。但在信息披露和激励机制方面,则无法拒绝竞争性假设。就控制变量来看,发现资产负债率x3显著,但事务所规模与客户规模并不显著。

五、研究结论与局限

本文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质量与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研究表明:公司治理总体质量的高低与审计意见清洁度在统计上有很显著的相关。公司治理质量愈高,不清洁审计意见出现的概率愈低。若具体到公司治理评价的四个方面,股东权益评价与审计意见有最显著相关,而董事会结构与运作评价与审计意见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但在信息披露和激励机制方面,类似的相关性则表现得不够显著。

上述结论与现实情况基本相符。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是如何保护投资者权益,这也是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时尤为关注的方面。而董事会结构与运作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良好的董事会结构与运作,是赢得投资者和注册会计师信任的基础。因此,相应的基本假设是可以接受的。但在信息披露和激励机制评价方面,则无法拒绝相应的竞争性假设。可能是因为中国多数的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缺乏透明度和主动性,在激励机制方面还很不健全。同时也说明注册会计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激励机制可能还不够重视。

此外,笔者通过对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还发现资产负债率与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出现概率显著正相关,事务所规模与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出现概率正相关但不显著,客户规模与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出现概率负相关但不显著。

上述研究结论对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和监管部门有比较明确的政策含义:提高公司治理质量对审计意见的改善至关重要,而注册会计师和监管部门应当更多的关注被审计方的公司治理状况。但应注意到,本研究结论的得出还存在一定的局限。这些局限在于:(1)所用数据局限于2003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量比较有限。(2)本研究中用到的第三方机构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评价数据取自连城国际研究咨询集团的公司治理排名,故研究结论对该排名有较大程度的依赖。这也正是本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的地方。

责任编校:朱星文

上市公司审计篇7

一、我国上市公司审计的基本概况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一般都是交由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的,主要是对审计对象进行审查、监督和监视对象的行为,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审查各个环节与制定标准的符合程度,这就强调审计过程的质量,第二个就是看审计结果是否达到既定的审计目标,其强调的使审计结果的质量。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在上海成立,之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资本市场也越来越活跃,很多政府部门都加大了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支持力度,相继创办会计师事务所,并且不断加大投资、增加人员、规范制度,促进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但是,这个时候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其不仅是市场经济的服务机构,更是担负着特定社会职能的市场经济独立主体,在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审计服务,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审计服务是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服务内容,其有着规范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重任。就审计工作来说,审计质量就是整个工作的核心内容,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实际效应,很多投资者都会以审计质量的高低,进行投资的决策,所以提高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又是对公众投资者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因此,抓好审计质量,是维护公众投资者利益,保障上市公司发展与决策的过程。

二、我国上市公司在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不高,在审计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些上市公司自身经营困难,不愿意花费更多的费用在审计方面,造成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因为审计费用偏少而采取减少相应的审计业务和该有的审计程序,导致审计质量不高;同时,有不少上市公司为了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压倒对手,经常采用各种欺瞒审计的方法来谎报自己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想用虚假的财务状况来获得更多的投资和贷款,导致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另外,还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会计师从业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上市公司出具不实的审计报告,严重影响上市公司审计质量。

三、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低下具体原因

审计质量对于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以及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不高的现象还时有存在,造成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我国很多上市公司是国有股份占多数,这就形成整个企业一股独大的现象,国家对于企业有着绝对的控制权,但是很多时候政府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并不一致,这两者之间也时常产生分歧和冲突,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另外,企业的法人以及其人多数也是有政府直接指定的,企业的管理经营者对公司的决策以及其产生的风险并不直接负责,这就会造成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财务审计质量不重视,影响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

(二)上市公司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聘任发生扭曲

我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时,必须由全体股东大会表决通过,但是由上述内容我们可知,我国很多企业的股权结构单一,影响了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这就导致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经营权、决策权以及监理权都是掌握在一个管理部门里,在聘任会计师事务所时就会发生很严重的扭曲,企业在会计信息纰漏的过程中非常混乱,从而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关系的复杂程度,致使了整个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低下。

(三)一些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低下,专业素养不高

在上市公司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高低,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专业素养水平优秀,职业道德高的注册会计师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对于在职人员的道德水平教育根本不重视,更多是是重视其专业技能,这就导致整个行业很多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水平不断下滑,时常在处于上市公司的压力或者自身的某些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注册会计师违心的更改审计数据,出具不实的审计报告,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

(四)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体制存在缺陷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分为两类,根据《注册会计师法》对于会计事务所的分类,其一是有限责任公司,第二种就是合伙制公司,这两种对于上市公司审计过程中具备相同的资格,其出示的审计报告也是具备同等的法律效应。但是,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对于承担清偿债务的法律责任要小很多,注册会计师的面临的风险也要小很多,这就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意识和责任风险,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公正职能也有很大的下降,这是现象并不适合会计事务所的管理体制,影响了审计质量,也约束了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提高。

(五)上市公司审计费用不规范

一般来说,质量好的审计过程,就需要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较专业注册会计师的团队,以及较为复杂的审计流程,因此,其所需要的审计费用相对就较高。但是,随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逐步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也开展了价格战,其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对上市公司审计的过程中不得不降低自己的审计费用标准,同时通过压缩审计流程和审计专业程度来节省审计成本,这就必然导致审计服务水平的不断下降,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也就很难保证。

四、提高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具体路径

针对上述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不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的一些提高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具体路径,主要从上市公司、审计方面、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四个层面来展开论述,具体有:

(一)就上市公司而言

就上市公司而已,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直接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以提高上市公司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视,从而提升审计质量;同时,需要在企业董事会下增设审计委员会,提高公司对于会计审计报告的检察监督力度,只有审计人员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才能提升审计质量[7];在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上,上市公司需要严格把关,上市公司要眼光长远,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审计质量的高低对于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的规范性合理性都是有着重要作用的,所以上市公司需要选择诚信的会计师事务所,并且密切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不应该对注册会计师有所隐瞒,以便更好的发现问题,提高审计质量;另外,上市公司还需要建立健全自身的内部审计制度,如果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健全完善的话,有利于减少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时间和和审计程序,能够更加快捷准确的完成审计工作,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二)就审计方面而言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作为事实上的审计方,是审计工作的主体,其工作开展如何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的高低。所以,首先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加强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制定一套严密科学又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以保证不会因为某个人某个环节的出错而影响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证审计的公正客官应当与上市公司保持适当距离;在审计的过程中要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并做详细的审计计划,合理调动审计资源,防止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目标不明确、职责不清楚;同时,会计师事务所要注重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培养,约束注册会计师的行为,提升整个审计过程的质量;另外,其还需要制定合理规范的审计收费标准,做到既能保证审计服务质量,又能维持事务所正常利润。其次,注册会计师作为社会经济的监督人,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的职业素养,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要保持独立性和应有的职业谨慎,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身的审计技能,以提高审计质量;同时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准则的要求,只有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准则才能将审计防范审计风险,保障审计质量。

(三)就国家政府而言

就国家政府机关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就先行的法律条款来看,对于合伙制的事务所保护力度不够,而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制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制约力度也有所欠缺,所以要不断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提升法律的平等性。同时,加强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督管理的力度,对于上市公司的提供的财务报表要求其更加详细更加细致,只有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上市公司的真是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符合社会公众利益。另外,需要加大对违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惩罚力度,以起到威慑作用,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减少违规现象,提高审计质量。

(四)就社会公众而言

社会公众可以说是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直接利益关系者,所以社会公众要提高自身对于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监督,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将审计违法行为公布于网络微博、电视传媒上,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社会公众对于监管者审计质量更加的重视,才能有效迫使上市公司以及会计师事务所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五、结束语

上市公司审计篇8

一、审计委员会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同特征,导致各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模式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各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模式的不同特点,可以将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按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以英美为代表的单层董事会制下的审计委员会模式。英美国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分散性的中小股东持股为特征,公司治理的重点是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其公司治理的构架是:股东大会选择董事会,董事会结构中独立董事的数量足以对执行董事起到制衡作用,并由董事会聘任经理层,在董事会下再设置包括审计委员会在内的各专门委员会。在这种模式下,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的一个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能在董事会的授权下,按公司董事会批准的工作章程和规定行使职能,代表董事会对公司管理当局、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进行监督,并对董事会负责。这种模式下审计委员会大多由独立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的主席也由独立董事担任,较好地保持了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并且审计委员会直接代表董事会行使职权,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审计委员会能较好地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

2、以法德为代表的双层董事会制下的审计委员会模式。法德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是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公司治理的重点是防止管理层“内部人控制”。这种模式下由股东大会和工会选举产生监督董事会(也称监事会),然后由监督董事会提名组成管理董事会,并对其进行监督。监督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审计委员会是监事董事会下的一个专门委员会,并直接对监督董事会负责,审计委员会对相对管理董事独立,与管理董事会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能较好发挥审计委员会对公司管理当局的监督作用。但审计委员会易受大股东的操纵,为维护大股东的利益,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3、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二元单层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模式。由于日本的股权结构是企业之间相互持股(交叉持股)为特征,公司治理的目标是维护股东的利益。因此,在这种模式下,股东大会同时选择监事会和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同时对股东大会负责,监事会行使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职能,董事会负责执行职能。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的一个专门委员会。这种模式由于监事会和董事会易被大股东控制,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往往是为了“装饰门面”,并且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能常常界定不清。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模式也和日本相似。

西方国家上市公司在董事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大多数成员由独立董事担任,并且审计委员会的主席由独立董事担任,较好地保持了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在监督独立审计师、内部审计、财务报表完整性;参与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沟通内部审计师、外部审计师和管理当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

而日本、德国等国家的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由大股东控制,在董事会下设置的审计委员会更多的代表大股东的利益,虽然在对管理层进行监督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对公司治理的完善作用甚微,往往成为公司“装饰门面”的招牌。

二、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现状分析

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1月7日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审计委员会,并明确规定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1)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2)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3)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4)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5)审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一规定的出台,虽然没有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但上市公司出于“装饰门面”的需要,纷纷在董事会下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审计委员会的功能弱化。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特征是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和社会法人股的比例占65%以上,且不能流通,而占上市公司股权比例35%的流通股相当分散,机构投资者占的比例较少,形成非流通股股东的过分集中,而流通股股东的过度分散,导致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权由非流通股大股东掌握,即存在所谓的“一股独大”现象。这就意味着存在非流通股控股股东通过操纵公司的经营活动,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可能性。“如果股权集中到能够克服所有权于控制权分离问题的程度,则公众持股公司的优越性将被抹杀,控股股东对股票市场的操纵以及其他伤害分散股东的可能性就会产生”(林毅夫等,1997),而且,由于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获利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大股东很容易通过控制股东大会,从而控制董事会掌握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权,从而掠夺中小股东的利益。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的一个专门委员会,并对董事会负责,因而,非流通股控股股东对审计委员会的成员有实质任免权,即大股东掌握了审计委员会的控制权。国外的审计委员会由独立董事担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大股东对审计委员会的控制力。但是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较低,很难对执行董事起到制衡作用,并且独立董事的选聘、报酬等需由大股东控制的股东大会通过,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难于保证,既使审计委员会大多数成员由独立董事担任,也很难避免审计委员会成为大股东的工具。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的另一个特征是国有股、国有法人股的产权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上市公司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委托链过长,国有产权虚置,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高级经理层实际控制了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权,即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对重大事项决策权的控制力度。另外,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和总裁均由同一人担任,形成了董事会与管理层的重叠。显然,在董事长和总裁同为一人兼任的情况下,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在公司的决策控制与决策管理方面有相当的权力,再加上很多上市公司的国有产权虚置,股东大会也没有履行任免和管理董事会的职责,因此,董事长兼总经理在公司决策控制与决策管理方面的权力更是被放大。所以,公司治理结构中理想的决策控制与决策管理分立的条件不存在时,公司的监事会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又不能发挥必要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受法律因素的限制,监事会不拥有控制董事会的实际权力。一般而言,监事会在法律上只是被授予有限的监督权力,没有任命、罢免董事的权力,缺乏足够的制约董事行为的手段,其职权仅限于业务监督权,更多地具有职责、义务的要求,而缺少权力的含义。其次,监事会成员的人员构成决定监事会无法起到太大作用。监事会成员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员工组成,它们的专业胜任能力则非常有限,以用友软件为例。它的三位监事中两位是工科专业,一位是法律专业。他们或多或少与公司有经济利益关系,与经理层相比往往处于信息劣势,让他们进行财务监督则有点勉为其难。

因此,在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和审计委员会由非流通股大股东控制的情况下,希望审计委员会对“内部人”实行监督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下,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只是为了应对媒体和“装饰门面”的需要而已,审计委员会的功能大大稍弱。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

1、解决“股权分置”是发挥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的前提

我国上市公司的重要特征是国有股、法人股等在上市公司股份中占比例较大,且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其他股东很难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来达到与控股股东相制衡的股份。因此,形成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一股独大”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权由大股东掌握,中小股东在董事会成员的任免、独立董事的聘任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很难表达自已的意念。大股东很容易通过控制董事会,从而操纵审计委员会,使审计委员会的作用稍弱,甚至使审计委员会成为“装饰门面”的招牌。因此,必须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要使国有股、法人股比例降低,解决“股权分置”是前提条件,国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推进“股权分置”的改革。只有解决了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问题,才能改善董事会的结构,完善董事会治理,才能使独立董事的聘任、报酬等不受大股东的绝对控制,保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使独立董事占多数的审计委员会,能更好地发挥其具有专业知识的优势,使审计委员会在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的审计、内部控制的完善、企业决策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使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更加规范,内部控制更加健全,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得到提升,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更加科学,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2、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有助于发挥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上一篇:安全审计系统范文 下一篇:信息安全审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