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肿瘤范文

时间:2023-10-07 05:23:31

中医治疗肿瘤

中医治疗肿瘤篇1

1.清热解毒法:应用于邪实正气未衰,多为各种肿瘤早期及体质较强壮者,发热身痛,口干舌燥,便秘尿黄,病变局部红肿,灼热而痛,舌红或降,舌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软坚化结。基础方:金银花、连翘、山豆根、射干、板兰根、蒲公英、黄连、等组方。

2.软坚散结法:应用于乳腺肿瘤、淋巴结及甲状腺肿瘤等,病变局部可触及肿块,按之坚硬,不痛不痒,舌质晦暗,舌苔腻,脉滑。治宜:软坚散结,消瘿散瘤。基础方:昆布、海藻、三棱、莪术、夏枯草、半夏、陈皮、浙贝、连翘等组方。

3.活血化瘀法:应用于肝脏、结肠、卵巢、腹腔肿瘤,多见胸胁腹部刺痛有定处,肿块坚硬,心中烦热,便干尿涩,舌紫有瘀斑,脉弦。治宜:活血化瘀,散瘀消积。基础方:桃仁、红花、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郁金、白芍、苏木、桂枝、马钱子、制草乌等组方。

4.生津润燥法:应用于各种肿瘤病人,出现咽干、口干、舌燥等热毒伤阴,津液受损之患者,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生津润燥,养阴止渴。基础方:生地、元参、石斛、天花粉、芦根等组方。

5.健脾和胃法:应用于各种肿瘤病人,脾胃虚弱,腹痛且胀,不思饮食,四肢疲乏,苔白滑,脉沉细。治宜:健脾和胃。基础方:党参、白术、茯苓、苡米、甘草、陈皮、半夏、广木香、砂仁等组方。

6.补气养血法:应用于各种肿瘤病人,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而嫩,脉细弱。治宜:补气养血。基础方:黄芪、西洋参、党参、生地、丹参、阿胶、三七粉、黄精、紫河车、龙眼肉、红枣、太子参等组方。

7.滋补肝肾法:应用于各种肿瘤病人,机体衰弱,全身疲乏,精神不振,心悸,气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基础方:枸杞子、菟丝子、杜仲、女贞子、山萸肉等组方。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主要与“外受六淫”之邪和“七情内伤”有关。也就是由于正气不足,受邪而致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相互胶结蕴郁的结果。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对中、晚期癌症有严重合并症者或体质弱不适合手术、放疗、化疗者,可以调整病人机体阴阳、气血,达到扶正祛邪,改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中医治疗肿瘤篇2

[关键词] 中医药;肿瘤;综述

[中图分类号] R730.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c)-074-03

中医药治疗肿瘤是我国肿瘤治疗的特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术后防止肿瘤转移复发,晚期肿瘤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带瘤生存,延长远期生存期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基础研究则从中医药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止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中医药治疗肿瘤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中医药临床评价体系等方面。在此,就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现状与展望作一综述。

1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现状

我国只有极少数的癌症患者仅用现代医学的肿瘤疗法,绝大多数患者选用中西医结合或中医药治疗[1]。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中医对肿瘤的认识治法、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方面。

1.1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和治法

肿瘤在中医中属“积聚”范畴,历代诸家均有论述,如《难经・五十五难》中“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病不离其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中医认为,肿瘤是正气亏虚、邪毒内侵凝聚而成。因此,肿瘤患者本身存在正虚和邪实两个方面。早期以邪实为主,中晚期患者还存在着明显的虚像。其病的发生多由情志郁结、饮食所伤,寒邪外袭以及病后体虚,或黄疸、疟疾等经久不愈以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或兼痰湿凝滞而成积聚。究其病机,主要是气滞而导致血瘀内停,至于湿热、风寒、痰浊均是促成气滞血瘀的间接因素,所以在治疗中应注重活血化瘀、扶正固本、化痰散结、清热解毒[2]。文献报道中有关肿瘤的中医认识方面的不多,中医治法较多,针对不同肿瘤国内外学者也提出一些具体的中医治法。如田静[3]认为肺癌的病机是气阴两虚,治疗上当以益气养阴为主。郑孔江等[4]认为正虚是各种恶性肿瘤的病理基础。因此,补益法是防治肿瘤的根本大法,应贯穿整个治疗的始终。同时,也有学者对一些治法提出质疑,如陈文君等[5]综述了有关中医活血化瘀治法的文献,认为从现代肿瘤学肿瘤转移基本过程与机制来看,活血化瘀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是有利有弊,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1.2中医药的临床应用

大量临床观察证实,中医药在提高机体机能状态、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促进骨髓功能、提高食欲、增加体力、改善睡眠、促进手术康复、增加放化疗效果方面都有比较好的作用, 这是过去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向和优势。随着中医肿瘤学的发展,中医药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中医药与常规手术、放化疗的结合方面。

1.2.1与化疗配合临床中,中医药与化疗配合可以增强疗效,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医药配合化疗已广泛运用于临床中。褚世金[6]采用中药加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120例,并设对照组(单纯化疗)85例。治疗组经黄芪、党参、太子参各30 g,白花蛇舌草、白术各20 g,麦冬、玄参、鱼腥草各15 g为主方加减治疗,结果CR+PR达68.3%;对照组仅为58.8%。治疗组的症状、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

1.2.2与放疗配合临床常用活血化瘀法、益气培本法、养阴扶正法、化痰散结法与放疗配合,能提高放疗效果。临床中配合益气养阴中药能明显减轻放疗毒副反应[7]。邬晓东等[8]采用放疗增敏散(丹参、川芎、红花、赤芍、甘草、金银花、沙参) 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30例, 与单纯放疗相比较, 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 ,但中药组淋巴结缩小50%,消退的放疗时间较放疗组明显缩短,次数明显减少( P

1.2.3与手术结合临床证实如果在手术前后使用中医药,能够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术后的恢复,预防和减少术后的复发和远处转移。如术后气血两虚者用八珍汤加黄芪、大枣、首乌、砂仁等补气养血和胃之品;痰瘀互结者用二陈汤和桃仁、川红花、当归、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散加黄芪、地黄、白芍、天门冬等益气养阴之品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10]。

1.2.4与生物治疗相结合中医药与生物治疗均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增强防御能力、诱导宿主反应、促进肿瘤细胞分化、增强宿主对放化疗的耐受性等作用,二者结合运用,可提高治疗效果[11]。

1.2.5与热疗配合周文波[12]认为热疗配合中医药,以热疗为“君”,推进“阳”的运动以促进“阳化气”的过程,抑制“阴成形”的过程,蒸解寒凝,直取肿瘤;以热增效的中药和中药控制肿瘤热耐受因子及有抗癌活性的中药口服或静点为“臣”;用热疗加快中药反应速度,而发挥中药更大的抗癌效果;用中药增加热疗治癌的敏感性。“君臣”相须相伍,相辅相承。陈立伟等[13]通过热疗联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40例中晚期肿瘤患者,在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及生活质量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热疗联合中药辨证对改善肿瘤患者免疫力具有叠加作用, 对提高肿瘤患者的卡氏评分有协同作用,明显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1.2.6晚期肿瘤的单独运用中医药在晚期肿瘤的治疗上更有优势,这类患者约占全部癌症患者的1/3,包括治疗后复发、病情发展、延误诊治者,多见于基层医院或为非住院患者,瘤体较大且体质虚衰。现代医学的抗癌或减瘤措施已无法开展,中医药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随着“带瘤生存、重视生活质量的改善”等肿瘤治疗理念的深入,在晚期肿瘤的治疗中,中医药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1.3中医药的实验研究

大量的临床实验阐述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3.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随着肿瘤瘤体血管生成,大量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然而大部分肿瘤细胞在血液循环中死亡,只有0.01%的肿瘤细胞能够在血液循环中生存并可能形成继发的转移灶。宿主的免疫系统对循环中的肿瘤细胞的杀伤是不可低估的。陈良良等[14]研究黄芪提取物(AME) 对人外周血免疫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发现AME 可提高其产生TNF 和IL -6的能力,认为 AME 对T、B 和单核细胞都有免疫增强作用。柴可群等[15]报道香菇多糖能增加人体中外周单核细胞抗体的产生,裂褶菌多糖能促进患者脾脏形成抗体的细胞增加,云芝多糖能使抗体下降的患者产生抗体,使其免疫能力恢复到正常水平[16]。

1.3.2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肿瘤组织在长到2 mm 以上时,需要生成新生血管才能继续增殖。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原发瘤的增殖需要形成新生血管;原发肿瘤的新生血管的血管壁和基底膜发育不完全,肿瘤细胞易进入血液循环;血管新生实质上就是内皮细胞的侵袭过程;转移灶的增殖也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所以,血管生成抑制剂兼有抗肿瘤增殖和抗转移的双重作用,已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中药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如人参提取物Rg3抗肿瘤新生血管方面已为国内外学者认可。有学者证实姜黄素可抑制肿瘤的增殖和扩散,其不但能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还可使形成的微血管崩解[17]。有报道薏苡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和增殖、肿瘤细胞释放血管生成正向调控因子、干扰内皮细胞分化等作用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18]。

1.3.3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肿瘤的转移与肿瘤细胞的侵袭作用是密切相关的。有人认为侵袭和转移是一个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即侵袭是转移的前奏,转移是侵袭的结果。黏附、水解酶的分泌、运动是肿瘤细胞侵袭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阻断肿瘤细胞与基质成分的黏附、抑制蛋白水解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可能有抗侵袭和转移的作用。林洪生等[19]报道中药三参冲剂(由苦参、沙参、人参等组成)对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明显抑制CD44、CD49、CD31等黏附分子的表达,减轻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减少肿瘤转移。刘红岩等[20]发现金荞麦提取物可抑制HT-1080 细胞胶原酶而抑制其转移。李树奇等[21]研究发现三参冲剂可抑制肺癌患者黏附分子和循环内皮细胞的表达,减轻内皮细胞的通透性,阻断了肿瘤细胞的黏附,从而减少了转移的形成。

1.3.4 逆转肿瘤多药耐药(MDR)肿瘤多药耐药是现代研究的一个热点,耐药原因多认为细胞膜蛋白异常: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ermeability lycoprotein,Pgp)高表达被认为是产生MDR最主要的原因;此外,酶表达异常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如bcl22、c2myc、突变p53 等均与耐药性的发生有一定关系[22]。有关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报道也有不少,刘叙仪等[23]研究发现,中药R3 (补骨脂抽提剂)对MCF27/ ADR细胞具有耐药逆转作用,机制就是通过抑制P-gp 的功能。靳英等[24]对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小檗碱、黄芩苷、芦丁、牛蒡子苷等的体外试验表明,槲皮素可对抗ADM 对MCF27/ADR细胞Pgp 的诱导作用并持续下调其表达。此外也有学者对榄香烯、汉防己甲素、苦参碱、冬凌草甲素等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方面做了报道。

1.3.5 细胞毒作用许多中药及其提取物有直接抗肿瘤、抑癌的作用[25]。如从长春花中提取的长春碱和长春新碱对何杰金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等均有直接治疗作用,其机制为抑制微蛋白生成,麻痹纺锤丝,从而使细胞有丝分裂中止于分裂中期,丧失其合成DNA 的能力,影响蛋白质的生成。喜树碱、三尖杉碱对白血病P388、L1210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秋水仙碱能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野百合碱对瓦克癌256、腺癌755、S2180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云苓多糖、猪苓多糖、灵芝多糖等多糖类化合物对小鼠S2180 肉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斑蝥素可延长腹水肝癌小鼠的生存时间,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其衍生物羟基斑蝥胺和斑蝥酸钠可降低斑蝥素的毒性,提高疗效,鸦胆子的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癌作用[26]。

此外,国内学者还从中医药的抗突变、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方面,通过实验研究探索中医药抗肿瘤的机制[27]。

2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研究及临床运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础研究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药制剂对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目前在机制研究方面中药以单一性研究居多。单味中药的多种药理作用对肿瘤治疗甚至会导致相对或相反的效果。中医的辨证用药精华是多部位多靶点的作用,能够全面调节人体的内部环境。临床研究缺乏复方方面的研究,对药物剂量,剂量与配伍、疗效之间的关系,剂量与毒性、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针刺手法与疗效的关系,手法与毒性、不良反应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尚少[28],目前对中医治疗肿瘤的基础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2.2 制定客观化和规范化的疗效评价标准迫在眉睫

衡量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关键之一是建立客观化和规范化的临床疗效标准。199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医病证临床疗效标准》中,对肿瘤制定的疗效标准,主要还是以瘤体大小、生存时间为主,虽然增加了KPS 评分标准,但在测评时主要以医生为主体,因此,仍无法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这种KPS记分只是行为状态测量,并不包含生存质量研究所包含的多维概念。由于人们对健康概念内涵认识的提高,肿瘤及其治疗对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要重视患者的生理性和心理性、自然性和社会性,评价重点和终点应是患者如何获得最大的益处。研究的重点应是在满意的生活质量和较长的生存时间基础上取得最大限度的肿瘤缓解率,而不是过去强调的无瘤生存时间[29]。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也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所在。因此,制定客观化和规范化的疗效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2.3临床中一些问题缺乏深入研究

活血化瘀抗肿瘤是现代中医治疗肿瘤的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多年来的实验研究结果存在着分歧,虽然临床上至今没有活血化瘀药物促进肿瘤转移的报道,但是实验研究结果却让临床应用陷入了迷茫[30]。其他诸如对其不利因素如致突变、致畸形、致癌变、促癌细胞转移、抑制免疫、毒性等方面研究缺乏。对这些有可能影响到中医可信度的问题要加大力度研究。

2.4实验研究思路与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医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却有相当的难度。随着肿瘤研究的深入,实验也越来越精密,向分子、基因方向发展。而这些并不是中医的优势,现在的中医实验没有自己的评价指标,很多时候只能被西医牵着鼻子走,机械地重复西医研究的道路[29]。目前的中医结合肿瘤治疗在实验研究方面以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体内、体外试验,对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在多学科交叉、多角度研究方面仍显得不足。准确评价中医药的疗效,需要多种新、双盲点、随机大样本的实验及临床观察结果,而目前的研究状况往往不能满足上述标准。这些使得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实验、临床研究在国际上未得到权威的广泛承认。

3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展望

未来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应重点建立疗效明确的中医治疗常见肿瘤的规范治疗体系,使中医症状量化,证候规范化。通过制定中医药治疗常见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带动中医药治疗其他恶性肿瘤的规范治疗体系和疗效评价体系的确立,整体提高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水平和科研水平。相信随着国内外中医肿瘤学者对中医药治疗现状的进一步认识,政府对中医药的重视、科研队伍的建设及人才的培养、对中医药治疗肿瘤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中医对肿瘤基因调控,抗转移,提高免疫功能,中药合并放、化疗增敏中的某些方面将有突破性的成果。相信通过确定肿瘤中医疗效评价的客观化、定量化和标准化标准以及随着以人为本、重视生活质量等治疗新理念的确立,中医药在肿瘤的防治中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31~33]。

[参考文献]

[1]周岱翰.中医肿瘤学临床研究现状与评析[J]. 新中医, 2006 ,38(6):4-5.

[2]陈延滨, 龚振林,李松. 肿瘤的中医治疗原则及中药运用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 2002,19 (5): 13.

[3]田静. 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初探[J]. 陕西中医, 2005, 26(4): 344.

[4]郑孔江, 齐无富. 浅谈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几个问题[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27(6): 411.

[5]陈文君, 欧阳学农. 从肿瘤转移基本过程与机制谈活血化瘀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6, 12(5): 325.

[6]褚世金.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肺癌120例[J]. 湖南中医杂志, 2001, 17(1):31.

[7]郑玉玲,牛广斌.中医药对恶性肿瘤放疗减毒增效的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01,14(4):57.

[8]邬晓东, 史建军, 刘锦全, 等. 放疗增敏散对鼻咽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3, 10(1):46-47.

[9]凌昌全,陈连起. 四生汤抗放疗毒副反应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 1993,34(12): 733-735..

[10]陈锐深, 曹洋.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特点与优势[J]. 中医药学刊, 2006, 24(1): 12-13.

[11]李艺. 现代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思路探讨[J]. 光明中医, 2005, 20 (6): 15-16.

[12]周文波,商士杰,黄霞,等. 中医药与现代热疗有机结合治疗肿瘤[J]. 辽宁中医杂志, 2003, 30(5): 356-357.

[13]陈立伟, 汪瑜菡, 贾英杰. 热疗联合中医辩证用药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及生活质量的研究[J]. 四川中医,2006, 24(2): 63.

[14]陈良良, 梁华. 中医药免疫调节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 11(9): 839-841.

[15]柴可群, 林胜友.中药对肿瘤免疫调节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8):81-82.

[16]李杰, 张楚菁. 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及抗肿瘤近年研究概述[J].天津药学,2003,15(6):62-64.

[17]Thaloo D, Singh AK, Sidhu GS, et al. Inh ibition of angi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 thelial cells bycurcum in[J].Cell Growth Differ, 1998,18:441-441.

[18]姜晓玲, 张良, 郭成浩, 等. 薏苡仁注射液对血管生成的影响[J]. 肿瘤, 2000, 20 (4) : 313.

[19]林洪生, 李树奇, 朴炳奎, 等. 三参冲剂对肺癌转移中内皮细胞及黏附因子的影响[J]. 中国肿瘤, 1999, 8 (12) : 574-576.

[20]刘红岩, 韩锐. 金荞麦提取物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和HT-1080 细胞产生Ⅳ胶原酶的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8, 14 (1) : 36-36.

[21]李树奇, 祁鑫, 裴迎霞, 等. 三参冲剂对肺癌患者黏附因子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0, 6(3) :158-160.

[22]候丽, 陈信义.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特性与前景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杂志, 2004, 10(4): 79-80.

[23]刘叙仪, 孟松娘, 杨敬贤, 等. 中药R3(补骨脂抽提剂)对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多药耐药的逆转[J].中国肿瘤临床, 1997, 24(5): 325.

[24]靳英, 周庚寅, 张延国,等.植物多酚类化合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筛选[J].山东大学学报, 2002,40 (6) : 497-499.

[25]张钧, 曹杰. 中医治癌经验精华[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07-110.

[26]潘敏求.中华肿瘤治疗大成[M] .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364.

[27]刘秀云,王恩忠, 孙成栋,等. 中医药防治肿瘤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26(5): 396.

[28]黄文权.中医药治疗肿瘤机制研究近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1, 20(3):60-61.

[29]杨丽静.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特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J]. 河北中医, 2001, 23(4):307.

[30]杨振江. 活血化瘀对肿瘤转移影响的研究概况[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2(4):66.

[31]翟俊红.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现状和对策[J].江西中医药, 2006,37(7): 17.

[31]曾翠琼,吕琳,庞声航.壮医药防治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6, 8(2): 43.

[33]花金宝.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J]. 癌症进展,2003, 1(1): 22.

中医治疗肿瘤篇3

【关键词】肿瘤放射治疗;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应用价值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进步,我国医疗技术上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进步。比如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临床上将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应用到肿瘤放射治疗当中,主要是通过将定向技术、影像学技术以及临床显微外科技术有效通过信息科学技术融合起来,以达到协助医生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更好的给医生提供相关治疗数据以及放射治疗入路,大大将治疗过程中造成的损伤降到最低限度,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1]。临床采取放射性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主要是在人体中进行临床能量传递,以达到杀死患者体内癌细胞的疗效,这种治疗方式是癌症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手段。有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临床上有65%的临床肿瘤患者在院接受治疗期间均须使用放射治疗进行干预。本文探究观察肿瘤放射治疗中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肿瘤放射治疗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即研究组患者采取肿瘤放射治疗中医学图像融合技术进行治疗(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治疗(45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年龄均42~73岁之间,经常规临床检查,参与研究的患者在年龄与其他基本资料等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患者的机体肿瘤病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肿瘤位置的移动或者是肿瘤增大、扩散等现象,导致医生在对患者采取治疗期间,出现不能对患者肿瘤切除或者是不能对患者肿瘤采取完全切除手术的情况,因此医生在采取治疗手段是要对患者的肿瘤状况进行明确的诊断,并根据相应的诊断结果对患者采取放射治疗等措施干预,同时在超声技术的临床指导操作下进行一系列的穿刺活检措施。临床上针对于囊性肿瘤或者是积水性肿瘤患者的治疗采取的方式是在患者的病变肿瘤中的硬膜进行穿刺抽吸干预,以有效达到减压效果,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病灶所导致的占位效应,为患者的临床手术工作带来更大的空间,最终减少患者治疗期间可能遭受的损伤。为了更好的治疗肿瘤患者,临床上出去放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式主要是根据患者肿瘤位置以及肿瘤数量、大小等进行放射源植入,再植入期间结合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充分将该技术中的定位技术、CT技术发挥出来,能显著的协助医生对患者肿瘤移位进行跟踪定位,最终有效的协助医生将放射源科学、准确的均匀放置到患者机体肿瘤瘤体中。医生在治疗阶段能准确的根据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对患者机体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对瘤体进行清晰的观察肿瘤的病变情况,能帮助医生定位肿瘤位置并协助医生准确对肿瘤进行切除。同时能对患者肿瘤的周围组织情况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积水等并发症现象进行进一步外科措施干预[2]。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病患应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患者临床手术肿瘤切除率结果比较。临床效果抓哟包括有效、无效,其中治疗有效表示患者利用图像融合技术后,治疗准确有效,患者机体肿瘤完全切除,症状消失。无效表示患者治疗后,症状仍旧存在,没有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1.0相关研究软件对数据进行研究和处理,计数资料主要以百分比来进行表示,而计量资料主要以(x-±s)来表示。P值低于0.05显示数据比较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应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后,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的有42例,总有效率达到93.3%;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式进行干预治疗,临床治疗优良的有32例,总有效率为71.1%;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结果比较

研究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有4例,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达到8.8%;对照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有1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患者手术准确率结果比较研究组患者应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后,手术准确例有42例,准确率达到93.3%;对照组患者手术准确例有30例,手术准确率达到66.7%;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均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我国在临床肿瘤放射治疗中已经广泛应用了医学图像融合技术进行协助治疗。医生通过利用该技术对患者机体中的肿瘤位置以及肿瘤大小等疾病症状进行观察,有效的获取了患者机体中的肿瘤组织情况,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相当准确的定位,同时也为医生的治疗提供了相对比较灵敏的肿瘤临床诊断度,进而有效的优化了医生对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案,有效的优化了医生放射治疗干预的相应照射剂量的控制和调配,明显的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此外,根据该图像融合技术,针对于后期医生对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方案中的肿瘤切除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3]。根据先进的导航定位技术,能准确清晰的定位到患者体中肿瘤的位置,大大提高了医生手术治疗的准确性以及切除率。经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应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后,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对照组患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达到8.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研究组患者应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后,手术准确例有42例,准确率达到93.3%;对照组患者手术准确例有30例,手术准确率达到66.7%,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均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应用能显著提高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的肿瘤导航精准性,及时帮助医护人员纠正由于患者机体中的靶点移位所带来的误差诊断。同时,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及时的发现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可能并发出的并发病现象,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永斌.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医,2016,30(9):672-673.

[2]张海南,汤日杰,张书旭,等.CT/MRI融合图像在盆腔肿瘤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1,(5).

[3]杨熙,徐子海.图像融合技术在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疗设备,2015,(10).

中医治疗肿瘤篇4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恶性肿瘤; 抗肿瘤中药

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放化疗措施,但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大,许多患者由于无法耐受而放弃或中断治疗[1],本文将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增加疗效与减少毒副作用的功效[2],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中晚期恶性肿瘤,且无严重化疗不良反应及其他严重疾病。治疗组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42.7±1.7)岁;KPS评分为(59.7±1.9)分;其中肺癌5例,肝癌7例,乳腺癌4例,食道癌4例,胃癌8例,结直肠癌6例,其他恶性肿瘤4例;按TNM分期Ⅲ期患者24例,Ⅳ期患者14例。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39.3±1.8)岁;KPS评分为(60.2±1.4)分;其中肺癌4例,肝癌6例,乳腺癌5例,食道癌5例,胃癌9例,结直肠癌7例,其他恶性肿瘤2例;按TNM分期Ⅲ期患者21例,Ⅳ期患者17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选用药物有金属铂类、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类及抗肿瘤抗生素等[3-4],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汤剂组方为:藤梨根60 g,干蟾皮12 g,半枝莲60 g,紫草30 g,天龙6 g,姜半夏6 g,甘草6 g,丹参30 g,蛇舌草30 g;以上组方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予以加减味[5],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 参考李丛煌等[6]提出的肿瘤中医药治疗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KPS评分、EORTC-QLQ评分及RECIST肿瘤缓解评价指标;RECIST评价标准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RR),同时检测癌细胞增殖率[7];通过观察以上指标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进行综合判断。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 字2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比较 两个疗程后,治疗组CR患者9例,占比23.7%,PR患者18例,占比47.4%,总有效率为71.1%;对照组CR患者4例,占比10.5%,PR患者11例,占比28.9%,总有效率为39.5%,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2 预后情况比较 两个疗程后,治疗组EORTC-QLQ评分为(25.17±3.25)分,KPS评分为(77.8±3.1)分;对照组EORTC-QLQ评分为(39.12±2.31)分,KPS评分为(69.4±2.3)分,观察组预后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预后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辨证理论认为恶性肿瘤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邪气入侵及正气不足所致,此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突变细胞失去监控,恶性肿瘤细胞由此产生[8];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的特色之一,这是祖国医学指导临床治疗的原则,中医治病就是要依这一原则因证候确定治疗方法,随证候变化加减更换用药,无论选择治法和用药都以“证”为依据,显而易见,中医辨证认为恶性肿瘤就是正气不足,则论治时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扶正”,驱邪扶正的治疗思路要始终贯穿中医治疗癌症的整个过程,这种治疗方法有很大的灵活性,临床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特点、自身用药习惯及地域特点,灵活掌握用药,达到培补正气、清理“毒源”的目的[9]。

近年来,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其增强疗效同时降低了毒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中药的抗肿瘤活性主要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力及抑制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等方面发生作用[10];相比传统的化疗药物,其优势是在保证抗肿瘤活性同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为了提高活性,减少不良反应,药学工作者还对近年来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的中药进行了改良,一方面从分子结构方面进行改进,期望增加对靶点的亲和力同时降低毒副反应,另一方面,还从剂型方面进行了改进,如脂质体、靶向制剂及微球等许多中药新剂型被广泛应用,这些改良措施对抗肿瘤中药的推广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只是在原有技术层面上的推动,关键是中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的阐述还停留在现象观察和简单指标的对比上,还不能完全解释其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将现代药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结合起来,探明其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

参考文献

[1]王明艳,赵风鸣.五种补益方对环磷酰胺毒性的拮抗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1):51-54.

[2]李君凤.中西医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医中药[J].临床与实验医学杂志,2007,6(4):154-155.

[3]周少玲,庞德湘.老年恶性肿瘤合并肺部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2):200-201.

[4] Warde P. A PhaseⅢ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oral pilocarpin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otherapy for head-and-neck canc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 l Phys, 2002, 54(1): 9-13.

[5]徐韬,许瑞安.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4):359-365.

[6]李丛煌,花宝金,林洪生,等.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疗效评价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北京中医药,2010,29(3):187-189.

[7]王一奇,刘玉兰,张如松.白首乌新苷A抗肿瘤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J].中草药,2009,40(6):920-924.

[8]吴剑.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8):114-117.

[9]田波,傅颖.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研究概况[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4):124-127.

[10]张百红,王湘辉,杨文元.Ⅳ期胃癌无进展生存期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7):591-593.

中医治疗肿瘤篇5

[关键词] 恐惧;疗效;疏导;稳定

由于对恶性肿瘤的治疗目前还有许多局限性,并且恶性肿瘤的治疗大多具有创伤性,疗效还不能达到令人十分满意的程度,所以绝大多数的人对于恶性肿瘤都存在着恐惧心理。因此,一旦获知自己患了恶性肿瘤之后,很多患者都有怀疑、恐惧、忧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产生轻生的想法。这种不良情绪又会对肿瘤的正常治疗产生干扰,影响治疗效果。

为了提高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笔者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症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运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者34岁,最大者74岁,平均58.12±2.87岁。既往均无精神病史,也无精神病家族史。

1.2病例选择

40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已获知自己患了恶性肿瘤,但对于疾病的恶性程度了解得不甚清楚。

40例患者中,胰腺癌12例,肺癌2例,乳癌14例,肝癌4例,肠癌4例,子宫癌2例,黑色素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40例患者按照《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进行分类,其中轻度抑郁者15例,中度抑郁者23例,重度抑郁者2例。

2 治疗方法

2.1心理疏导

①根据患者对自身所患恶性肿瘤的知情程度,通过心理疏导,首先使患者情绪稳定,树立“既来之则安之”的泰然心态;②使患者认识到恶性肿瘤虽然是一种凶险的疾病,但并不等同于不治之症,通过适当的治疗,是可以缓解病痛,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的;③安排治疗效果明显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念,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中药治疗

中药以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为基础方,结合具体病情进行辨证加减,方药为:炙甘草、淮小麦、大枣、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广木香、当归、远志、炒栀子、柴胡、香附、姜半夏等。1剂/d,口服2次,每次200ml。4周为1个疗程,一般患者均经两个疗程治疗,最短的5周,最长的14周,平均治疗7.64±2.14周。

3 疗效评定标准及结果

依据《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判定疗效。

显效(主症及兼症经1个疗程治疗后各有3项以上消除,未出现反复,睡眠时间达到6个小时以上)2例;有效(主症及兼症经两个疗程治疗后有3项以上消除,睡眠时间达到4个小时以上)28例;无效(主症及兼症经两个疗程治疗后消除的症状不足3项;睡眠时间不能达到4个小时)4例;恶化(主症与兼症经两个疗程治疗后无消除,反而加重)3例。总有效率为75%。

4 讨论

随着生物医学科学的发展,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已经有了巨大的进展,但是这种进展还不足以消除人们对恶性肿瘤的恐惧。国内外研究发现,癌症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癌症患者的情绪反应又以抑郁最为常见[1~3]。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

祖国医学认为,恶性肿瘤在人体内形成,除了外邪的入侵外,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内虚、脏腑功能失调,以致邪毒(致癌因子)乘虚而入,日久则形成肿瘤。而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又成为抑郁症产生的基础。《灵枢.移精变气论》云:“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说明脏腑活动是情志产生的物质基础。血脉充盈、气血和调、脏腑功能协调有序,是各种心理活动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反之就会导致情志异常,而情志异常又会加剧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的异常和紊乱。

针对恶性肿瘤抑郁症患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笔者采用攻补兼施、扶助正气为主的治疗方法,方中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和中缓急,兼补脾气;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柴胡、香附、姜半夏疏肝理气、燥湿化痰。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养心安神、健脾燥湿之功。

中医治疗肿瘤篇6

【关键词】肿瘤治疗;发展研究

由于环境污染加重、国人的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现代诊断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人数较上个世纪有大幅度的增多。目前肿瘤的常规治疗仍然依靠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这三大常规手段。大约70%以上的肿瘤病人都能够通过放射治疗手段得到较好的治疗。

1瘤治疗的发展及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肿瘤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降低肿瘤发生显得更为迫切,故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目前在临床中肿瘤的治疗以西医为主,但中医体系是在中国古代所特有的传统哲学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的。它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亦是防治疾病的一门科学,对人类健康指导具有积极意义。我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从理论渊源、原则、临床研究及其现实意义中合理利用预防和改善肿瘤疾病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肿瘤放射治疗,有恶性肿瘤和有关非肿瘤疾病的各种方法,医务人员要熟悉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和生物治疗的基本知识,了解它们的应用可能性和局限性,以判断放疗在该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详细了解肿瘤学、放射生物学、辐射剂量学、放射物理学和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放射肿瘤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按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我国目前设备缺口仍旧很大,另外还需要外照射设备的配套设备如剂量检测和验证系统等。从而变相地影响和制约着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肿瘤治疗的重点是中西医研究结合

以40多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资料和记录作为数据和理论参考依据,再与我国现代肿瘤研究的思想、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相融合,笔者坚持中西医结合研究肿瘤的重点思想,其中包括:①借助大样本的研究,证明中医在肿瘤治疗的确切作用和疗效。由于多种原因,过去中医药对肿瘤治疗研究结果的总结缺乏充足的临床病例,因此,对于这一结论还需进一步增加临床病例数据后再进行验证、确认。②深入对肿瘤的证型特点进行研究,但必须要严格以公认的“证”为标准,它是确保诊断以及获得研究结论科学性、可比性和实现临床应用可行性的基础和前提。③开展规模较大的协作研究,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方案,如何提高临床疗效作为重要的课题目标,以随机、开放、多中心、大规模协作为课题特征,组织和结合具有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经验的单位进行交流协作研究,这是实现临床疗效提高的最佳途径之一。④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对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特点,这不仅能使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特点得到推动发展,也充分符合当今国际抗肿瘤治疗研究的趋势。⑤有效抗肿瘤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其疗效的取得,必定有着一个或若干个成分在起着重要作用。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仪器,用现代的医学理念,获取其有效的成分,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分布代谢规律,以此来明确其用药剂量,这对中药治疗肿瘤有着重要的意义。⑥加强对患者体质和机体内环境变化的关注,使治疗实现机体内外的平衡。肿瘤患者主要分为借助综合治疗能够获得治愈的病人和目前医疗水平尚难以治愈的病人两类。但后者仍可以通过治疗达到改善和控制症状,延长生命的疗效。

总之,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借助大量一些临床观察的数据可以看出,采用中西医医学理论进行治疗的思想和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医学治疗上的取长补短,表理结合,极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愈目的。因此,在进一步探讨研究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方法中,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同时根据病变部位、癌细胞类型、TNM分期和病人全身状况等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从中制定出针对各种肿瘤的最佳综合治疗方案,开创肿瘤治疗的崭新局面,从而满足日益增加的肿瘤患者对放射治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大可,韩冠群译.世界卫生组织644号报告,合理的放射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0-11.

[2]Yan D,Vicini F,Wong J,et al.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J].PhysMed Biol,1997,42:4123-4132.

[3]Yan D,Lockman D,Brabbins D,et al.An off-line strategy forconstructing a patient-specific planning target volume in adaptive treatmentprocess for prostate canc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0,48(1):289-302.

[4]Sackett DL,Ro senberg WMC,Gray JAM,et al.Evidence based medicine: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 t.BMJ,1996,312:71-72.

[5]Sackett DL,Richardson WS,Rosenberg WMC,et al.Evidence-based medicine.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 [M].Curchill:Living Stone,1997:2375.

中医治疗肿瘤篇7

关键词:中药;肿瘤化疗;白细胞减少症

中图分类号:R730.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5-0062-03

白细胞是由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组成。白血胞减少是指外周血白血胞绝对计数持续低于4.0×109/L。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是因化疗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同时,对人体代谢活跃的正常组织细胞,特别是骨髓造血细胞也造成明显抑制[1]。通常所说的白细胞减少主要的是指粒细胞减少,如果减少程度过于明显,在机体完全或基本丧失抵抗力的状态下,细菌就可能迅速扩散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甚至威胁生命。目前西医主要依靠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来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虽然其具有见效快、有效率高、应用普遍等优点,但其费用高、副作用多、效果不持久的缺点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医药以其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优点在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概述如下。

1病因病机

中医学并无骨髓抑制病名,但学者们根据化疗后所表现的症状: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腰膝酸软,恶心,呕吐,纳差,多梦失眠,烦躁汗出,发热及出血倾向,多将其归为中医学“血虚”、“虚劳”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精血同源”、“精血互生”,血液的化生与肾藏之精密切相关。说明肾精、骨髓、血液三者之间关系密切,骨髓直接参与造血生成,因而可以说肾之功能强弱可以影响骨髓生精造血。刘娜等[2]认为化疗可致肿瘤患者机体气血阴阳失衡,脏腑经络失调,从而导致骨髓生血不足,属于“髓劳”范畴。因而肾之功能强弱可以影响骨髓生精造血,肾虚乃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基本病因,贯穿整个疾病的始终。蔡霄月[3]认为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与肾虚关系密切。“骨髓”属中医学“髓”之范畴,而“肾主骨生髓”,即髓为肾中精气化生而藏于骨中。只有肾精充足,才能“骨髓坚固,气血皆从”。肿瘤患者原本体质虚弱,加之长期应用化疗药物致肾虚更甚,肾虚不能藏精,精不藏则髓不能满,故出现骨髓抑制现象。黄志庆等[4]认为本病为“正虚邪实”即“气阴两虚,痰热瘀毒”,并提出“益气养阴,化痰祛瘀解毒”的治法。[HJ2mm]罗凤萍[5]认为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多责之于虚、瘀,是由正气先虚,而后毒邪踞之,伤及气血津液。肺脾肾气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血虚精亏所致。因此其发病与心、肝、脾、肾等脏有关,尤其以脾肾为关键。田卫卫等[6]认为,本证多以脾肾虚损为本,毒瘀互结为主要的病理环节。综上所述,目前多数医家认为化疗后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脾肾亏虚为主,多兼瘀血、热毒、痰浊瘀滞为主要病机。

2中医药治疗

化疗后骨髓抑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中医药治疗表现出了显著优势,李新等[7]观察自拟补气升白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45例,疗效显著。刘永新等[8]观察28例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运用扶正固本汤显著提高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倪育淳等[9]观察升白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180例,治疗组95例,对照组85例,治疗组服用升白汤,对照组服用利血生、维生素B4、鲨肝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4%,对照组42.3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杨强[10]观察熟三七粉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结果观察组37例口服熟三七粉,每天3~4.5 g,分2~3次温水送服,总有效率75.67%,对照组37例服用复方阿胶浆,每天40 mL,3次/d,总有效率59.46%,说明熟三七粉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刘术金等[11]观察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120例,治疗组60例以益气生髓汤,对照组60例口服利可君片及肌苷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1.7%。郑建晓[12]从健脾益气补血的角度出发,给化疗患者同时服用归脾汤,并与应用西药升白药组对比。结果发现归脾汤不仅能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提高化疗的完成率,而且可缩短白细胞减少后恢复至正常需要的时间。王振强等[13]自拟益气养荣方(黄芪、补骨脂、白芍、当归等)以扶正固本、益气养血,结果减轻了骨髓抑制的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目前众多医家在中医治疗方面主要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泄热逐痰等治法为主,临床各家用药经验各有所长。

3针灸及穴位注射

王雪利等[14]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归脾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33例,采用黄芪注射液4 mL,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日 1 次,配合归脾汤,日1剂,口服。结果治愈 28 例,有效 4 例,无效 1 例,有效率 96.97%。证明黄芪注射液联合归脾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显著。田欢等[15]观察艾灸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鲨肝醇片和利血生片治疗,观察组予以艾条穴位施灸治疗(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穴),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WBC计数达正常者分别占64.71%、5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艾灸治疗可降低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疗效近似临床常用的升WBC药。付亚红等[16]观察针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观察组38例,进行针灸疗法治疗(主穴:双侧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大椎、脾俞穴、内关、阴陵泉、关元、气海、血海穴),对照组38例采用利血生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34例),其中显效23例(60.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5%(27例),显效15例(39.47%)。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结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4中西医结合

杨建玲等[18]观察采用自拟升白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42例,对照组予升白胺5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除口服升白胺外,予自拟升白汤口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5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田国防等[19]采用益气养血、健脾补肾中药方与rHG-CSF 相结合治疗取得优于单用rHG-CSF的效果。何春玲等[20]观察42例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 21 例,对照组口服鲨肝醇片及维生素 B4 片治疗,治疗组在口服鲨肝醇片及维生素B4片的基础上口服左归补髓生血汤,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80.95%、42.85%(P

5结语

目前化疗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肿瘤的内科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是临床肿瘤医师们所困扰的难题之一。随着化疗药物的更新换代,中西医对化疗后骨髓抑制致白细胞减少症方面研究也日新月异,中医药因人而异、灵活多样的辨证施治,疗效显著,与西药相比,具有疗效持久平稳,毒副作用轻微等优点,在生白细胞的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其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然而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机理研究欠明确,尤其是分子水平的机理较少;对复方有效组分研究较少;剂型改进研究较少等。针对以上问题,为研究更多具有升白作用的中药制剂,应加强药理组分、制剂与临床的相互配合,研发出更多安全、有效,多剂型的升白药物。另外,一些研究还存在样本量小,评价标准不统[FL)][SD1,1][FQ(28*2。175mm,X,DY-W][SQ+1mm][CD=175mm]一,疗程长短不一等使其缺乏说服力。因此,今后应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在本领域中的发展。[KH*1D]

参考文献:

[1]李万,谢守勇.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中常见的骨髓抑制反应[J].四川中医,2005,23(9):18-19.

[2]刘娜,刘勇等.补肾生血法对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诊,2015,24(5):879-881.

[3]蔡霄月.骨髓抑制从肾论治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7):75.

[4]黄志庆,田华琴,梁贵文.肺积方与化疗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6例[J].河南中医,2004,24(i0):23.

[5]罗凤萍.升白汤治疗癌症化疗骨髓抑制4O例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0):593.

[6]田卫卫,王庆苗.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机及临床治疗探讨[J].河北中医,2000,22(10):791-792.

[7]李新,王志光.补气生白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7):533-534.

[8]刘永新.扶正固本法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5):45-47.

[9]倪育淳,赵红艳,郭冠华.升白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0,9(1):50-51.

[10]杨强.熟三七粉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5,10(5):658-659.[LL]

[11]刘术金,胡联民.益气生髓汤防治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研究[J].2015,30(7):942-944.

[12]郑建晓.归脾汤防治乳腺癌术后辅劝化疗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1,7(7):139.

[13]王振强,陈宝义,李小江,等.益气养荣方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78.

[14]王雪利,史国梅.黄芪注射液联合归脾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J].中医学报,2014,29(6):779,789.

[15]田欢,林洪等.艾灸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5,7(10):35,38.

[16]付亚红,迟春艳,张春艳.针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269.

[17]李扬帆.督灸合雷火灸治疗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81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2):40-41.

[18]杨建玲,章晓晨,杨越锴.自拟升白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4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9):652.

[19]田国防,李新,段仁慧.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 79 例[J].陕西中医,2004,25(6):492-494.

[20]何春玲,王新梅.左归补髓生血汤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2):190-191.

[21]施姚凤,田炳如,楼卫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后所致白细胞减少症 25 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46(6):169-170.

中医治疗肿瘤篇8

【关键词】  生命质量

    [摘要]  中医药治疗肿瘤疗效确切,在综合治疗中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中医药治疗肿瘤是一种多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及多靶点的整体综合治疗,“带瘤生存”和生命质量提高是其显著特点。中医治疗肿瘤的理想疗效应是在满意的生命质量和较长的生存时间基础上的一定程度的肿瘤的反应性。因此,应当把生命质量、证候(症状体征量化)及证候标准化引入到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领域中,使其疗效评价能够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要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必须制定一个既能体现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及优势,又能适应现代医学肿瘤临床疗效评价的要求及发展趋势的标准。我们认为,疗效=质量调整生命年(生命质量×生存时间)十证候缓解率十肿瘤缓解率。但质量调整生命年、证候缓解率、肿瘤缓解率三者在疗效评价中各自所占的比重(权重)与不同的肿瘤分期及治疗方法密切相关。

[关键词]  生命质量; 中医疗法; 结果评价

Discuss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of life and clinical effect assessment of malignant tumor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rapy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malignant tumor. TCM therapy is a multiway, multilayer and multitarget integrated treatment characterized by “survival with tumor” and improvement of life quality. An ideal result of the TCM therapy for cancer should be a positive response of the patient with satisfactory quality of life (QOL) and longer survival time. So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the QOL, quantific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CM syndromes to the objective, quantitative and standardized effect assessment of TCM therapy for cancer. A criterion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TCM therapy on tumors should be established, which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TCM therapy, and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ing effect assessment of modern medicine in cancer treat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reatment effect should be the sum of 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QALYs) (equal to QOL multiplied by time of survival), syndrome remission rate and tumor remission rate. But the proportion of each of the three is variable, which has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different tumor stages and corresponding treatments.

KEY WORDS  quality of life; therapy, TCM; outcome assessment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中医药治疗肿瘤疗效确切,在综合治疗中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但是中医药治疗的肿瘤,多为中晚期肿瘤和术后复发转移者,多有病灶的广泛转移,且大多数经过手术、化疗、放疗,中医药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而不是或很少是直接杀灭癌细胞的。因此单纯以局部瘤体的变化程度作为疗效的评判标准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把生命质量引入到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的评价之中,将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中医疗效评价的客观化、定量化和标准化问题[1]。

1  西医治疗肿瘤的特点及疗效标准

经典的关于肿瘤概念的观点认为:“癌细胞一旦形成,就永远是癌细胞”。肿瘤的形成是起源于体内单个细胞的恶变,这种细胞不服从正常调控,在行为上有充分自主性,而且是不可逆的。西医学治愈肿瘤的标准是“无瘤生存”,认为肿瘤的治愈必须完全彻底杀灭或消除最后一个癌细胞,即各种治疗手段所能达到的无瘤程度,以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这种认识常造成不必要的过分治疗。它们的近期有效率较高较好,瘤体常在短时间内明显缩小;但治疗的毒副作用大,生存时间常无明显延长或反而缩短,且由于化疗的毒副反应,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严重打击而使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或迅速下降,甚至因不能耐受治疗而死亡,或经过反复给药后,肿瘤细胞往往产生抗药性,使治疗敏感性降低;从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及抗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来考虑,治疗上所能达到的最好疗效也仅仅是临床上的完全缓解,肿瘤细胞不能完全消灭,即不能达到体内完全无瘤,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仍是不可避免的,远期稳定率低。面对大量的中晚期患者,现代医学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1994年,加拿大肿瘤专家Schipper教授[2]对经典的关于肿瘤概念的观点提出新的认识,认为患肿瘤时细胞间的调控与信息传递被打乱了;癌变过程特点是调控失常;致癌作用是一个有逆转可能的连续统一体;治疗肿瘤,过度地杀伤癌细胞可能会损害机体的正常反应性,破坏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使已失衡的机体调控作用更加恶化和紊乱;有效的治疗并不需要肿瘤的完全消退及癌细胞的全部杀灭,机体对癌症治疗的反应性是最重要的,并由它来决定宿主的最后命运。这种观点对认识临床上经过充分西医治疗后仍无法避免复发和转移的现象,尤其是对中医药治疗肿瘤带瘤生存的疗效特点,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因此,经典的关于肿瘤治愈(即肿瘤完全杀灭)的观点,在强调整体医学的今天,已显示出它的弊端。

上一篇:网商银行范文 下一篇:靶向治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