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23 22:52:08

人事制度

人事制度篇1

第一条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事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完善人事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国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辽宁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和《葫芦岛市人事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人事,是指市人事局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依据人事管理的法规及有关规定,受单位或个人委托,承办人事局授权的具有中等专业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各类人才的人事业务的全部活动。

第三条凡我市行政区域内的事业单位、国营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和公民个人办理人事业务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人才市场服务活动应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尊重人才择业自,尊重单位用人的自。

第五条市人事局是我市人才市场及人事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有培育、指导、管理和监督职责。

人事局设立的人才服务机构(人才中心)受人事局的委托,具体负责人才市场和人事业务。

第六条计划、财政、教育、劳动、工商、公安、机构编制等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协助人事局做好人事工作。

第二章人事对象及内容

第七条凡我市行政区域内的下列人员均为人事对象:

(一)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辞职、辞退的工作人中;

(二)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要求流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外商投资企业或合资企业的中方人员;

(四)除我市定向师范教育类以外的各类待业大中专毕业生;

(五)尚在国(境)外的自费出国(境)人员;

(六)外省、市驻兴单位的*籍雇员;

(七)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干部;

(八)农村乡土人才;

(九)人事部门认为可以接受人事的其他人员。

第八条人事内容:

(一)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确认和保留委托人员原干部身份并连续计算工龄,办理人事关系及其他手续;

(二)为待业、自谋职业或到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人事服务,在委托保管档案的同时,按有关规定办理就业及户口、粮食关系等手续;

(三)按规定为委托人代办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考评和专业外语考试的归口申报与证书发放;

(四)按规定为委托人办理按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档案工资,在期内按此类工资标准进行工资晋升等工资管理;

(五)人才中心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对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中职务考核合格的专任教师进行教龄认定;

(六)为流动人员办理有关合同鉴证;

(七)为委托人代办失业、养老、医疗等保险业务;

(八)为委托人办理因私出国(境)的政审;

(九)受用人单位委托,为其招聘各类人才;

(十)为委托人出具自然情况、工作简历、工作业绩等方面的证明材料;

(十一)为委托单位或个人提供人才流动的咨询服务。

第九条人事实行有偿服务,其收费标准严格按国家和省现行规定执行。

第三章人事关系

第十条人事采取单位或个人委托的方式,委托范围包括单项、多项和全权委托。

第十一条委托方要求方办理人事业务时,应向方提交有效证件。

(一)单位委托人事需提交下列证件:

1、委托人事申请表;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3、委托人员的身体证及复印件。

(二)个人委托需提交下列证件:

1、委托人事申请表;

2、个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3、辞职、辞退、解聘证明;

4、无就业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交本人毕业证书;

5、其他人事关系变更的有关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人才中心接到人事申请15日内审查有关证件、材料,并调查核实委托单位或委托人的情况。经审查同意,方与委托方应签订《委托人事合同》,明确委托期限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按合同书规定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

第十三条委托人事合同期满,委托单位或个人欲继续委托的,应在期满30日前携带《委托人事合同》及相关材料续签合同。逾期不续签的,双方关系解除,合同自行废止。

第四章人事档案管理

第十四条各类流动人员的档案必须由市人才服务机构统一管理,其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留存管理。

第十五条人才机构凭国家规定的人员流动有关文书,向委托人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15日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通知单》转交人才中心。委托人事的大中专毕业生的档案可直接转入人事机构。

第十六条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途径或派专人送取,不得交流动人员本人或他人转带。

第十七条人才服务机构接收人员档案,由专人负责签收、登记、清点,经审核无误,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

第十八条查(借)阅人事档案,应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索取有关档案证明材料须经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审核,并经主管领导审批。

第十九条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直系亲属档案。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档案材料。

第五章监督与处罚

第二十条人事局应加强对人事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定期进行检查。

第二十一条人事发生争议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人事局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一)擅自管理流动人员档案的;

(二)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流动人员档案的;

(三)擅自公布,泄露档案内容的;

(四)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管理工作中,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

人事制度篇2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化、制度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都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资格准入门槛过高。对准人资格和报考条件过分限制。有些地方公开选拔时往往仅仅面向本地区、本部门,“关门选人”、“矮子里面选将军”;有的对报考者的年龄、资历、学历等方面作出种种限制性规定,极大地限制了选人视野,使很多优秀人才无法参与,违背了公开选拔的初衷。二是工作随意性较大。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给人为操作留下了空间,致使一些地方的改革措施随意性较大,甚至有的地方借改革之名行个人私利之实;有的程序过于繁琐,以程序民主掩盖实际上的不民主,使改革流于形式。三是改革成本偏高。四是民主意识缺失。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地方“犹抱琵琶半遮面”,落实党员干部群众的“四权”不到位,民主程度不够,违背了发展民主的初衷。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需要注意把握的几个关系

权力与责任的辩证统一。综观各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举措,可以发现其着力点主要侧重于推荐、考试、考察等环节,而在明确责任方面关注的较少,即使有也很笼统、很原则。从当前的权力架构来看,用人权力属于各级党委会或常委会,其在用人上拥有的权力确凿无疑,但相应的该负哪些责任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建立健全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真正解决权力与责任不对等的问题,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化、制度化的治本之道。

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对干部工作的一些好传统、好做法,要旗帜鲜明地继承和发扬,对那些不合时宜的做法和制度要勇于改革和创新。同时,对干部人事工作的一些创新要客观看待,既要充分肯定其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其局限性,也要避免华而不实,心浮气躁的不良倾向。如公开选拔如何真正考出干部的能力和水平等。

改革与发展的辩证统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是为了赶时髦,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搞轰动效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涉及到干部的升降去留,触及到干部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发展。这就需要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切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超越自身利益的羁绊,确保改革与发展“两不误、两促进”。

个体与整体的辩证统一。选拔任用干部,首先必须保证其个体素质较高,同时还应该着眼于发挥集体的整体功能。从各地推出的一些改革举措来看,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重视对干部个体的甄别和管理,轻视干部队伍整体的调理、盘活与优化。因此,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中,从制度设计到操作的各个层面,在做到重视把握个体素质的同时,更要重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实现干部队伍整体功能的最大化。

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第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探索建立常抓不懈的组织领导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关键是要着力解决好党委主要领导思想认识是否到位的问题。要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始终,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解决领导干部不想改的问题;坚持在继承中解放思想,消除怕偏方向、怕出乱子、怕担风险的顾虑,解决领导干部不敢改的问题;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看准了的就积极地改、大胆地试,解决领导干部不会改的问题。要增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计划性和刚性约束,减少随意性。要着眼党委会、常委会等决策层,强化规范性制度和措施,如:推荐干部必须提供署名材料,陈述推荐理由;讨论干部要更加规范、透明,保证讨论能够真正开展起来。各级党委要在建立健全听取各单位年度干部制度改革工作专题汇报制度的同时,定期到各地督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第二,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着力探索和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程序是实现干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必要载体。在干部选用工作中,有些人把程序看得可有可无,甚至借改革创新之名而行变通程序之实,导致用人失察失误,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因此,要切实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操作,对违反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的,要认真查处,坚决纠正。同时,要防止形式主义的倾向。

第三,完善干部考察考核工作,着力探索科学的干部识别评价机制。考察考核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防止考察失实失真,避免用人失察失误,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健全和完善干部的识别评价机制。要深入贯彻落实中组部印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注意改进考察方法,提高考察质量,准确地识别干部,真正把德才兼备的同志选拔上来。

第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着力探索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监督并重的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并重。长期以来,干部工作一直存在着重选拔、轻管理的问题。现在绝大多数改革举措,注重的都是如何想方设法选拔出优秀的干部,而在如何管好现有干部方面则乏善可陈。目前,各级党委对这个问题都已经引起重视,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谈话诫勉、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制度。要大力坚持并积极探索,真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五,尊重基层实践和创新,着力探索行之有效的走群众路线机制。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规范化、制度化,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把基层群众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积极性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特别是对于一些尚无经验、尚不成熟的问题,只要大方向是正确的,就要积极支持;对于一些有不同认识的做法,可以等一等、看一看,不要盲目下结论,为基层的探索和实践创造宽松的环境。

人事制度篇3

(一)中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受到以前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我国当前的中职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我国日益繁荣的经济发展需要,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人事管理制度中的弊端。很多中职学校教职工还存在“吃大锅饭”、“碰铁饭碗”的思想,不思进取,拿着工资混日子。教师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教育水平也就没办法上升。只有解决了人事制度的矛盾,才能提高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输送更合适的专业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变化,深化改革,加快与世界接轨的速度。

(二)中职学校人事制度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要求

我党大力强调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可见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职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教育机构,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中职学校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向国际学术发展前沿迈进,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为我国的战略发展做出贡献。对此中职学校应该积极加快体制内部的人事改革制度,以适应发展需要,提高中职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

(三)中职学校人事制度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近几年我国中职学校在认识改革制度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体制的矛盾。中职学校人事制度还残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问题,比如教职工存在“铁饭碗”的思想,将教师这个岗位当成一个养老的工作,不积极进取,研究学问,导致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进而影响到教育水平。另外学校“”思想流行,不仅是对于学校制度还是学生教育都有不利的影响,导致用人效率不高,不能有效发挥出优秀人才的作用,导致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改革实践对于教师队伍方面的改革还没有完善,需要加快中职学校人事管理制度的研究和探索。

二、中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践探索

(一)精简机构,加强编制管理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在人力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很多冗杂无用的机构和人员编制,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根据相关的国家规定,中职学校应该合理设置学校党政管理机构,明确各个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能,进行有效的职能划分,对于相似职能尽量设置一个岗位,或者合署办公,以减少资源浪费。根据《高等教育法》规定,学校的管理机构和领导职数要在上级规定的限额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指定。在上级部门核定的数量内,坚持精干和高效的原则,对教职工采取定编、定岗,减少非教学科研专员,提高中职学校的人力使用效益。中职学校的编制主要分为五大类:本部编制、教师编制、教学辅助人员编制、专职科研编制、职员编制、附属单位编制。对于不同编制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实现人事匹配,提高人事管理的合理性。人事制度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采取固定编制和灵活编制相结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针,在保证学校体制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人员编制,提高人事制度的灵活性。

(二)改革用人制度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职学校仍然实行传统的专业技术职务和干部职务终身制,导致中职学校内部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不高。近几年各中职学校的这种人事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了,现阶段应该做的是打破传统的人事体制,推行全员聘用制度,加强中职学校人事竞争程度。中职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人力岗位设置不同的管理制度,工勤服务人员实行劳动合同制,在双方自由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教师或者其他技术人员实行聘任制度。同时为了便于后期的管理,应该根据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建立完善的岗位考核评价体系。对上岗人员实行合理的考核,并做出相应的评价,为后期的人员调动提供依据。只有建立完善健全合理的人事考核制度才能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改革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

人事管理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制度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化配置,而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是管理者进行资源分配促使员工激发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手段。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是人事管理制度的核心。合理的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员工更好地进行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并不合理,存在激励手段单一、考核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各中职学校的分配制度还是沿用以前计划经济设置的方案,主要以经济手段为主,和教职工的绩效匹配不合理,挫伤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导致管理体制出现问题。对此人事改革应该着重进行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的改革,不仅使用经济手段还要关注教职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多方面多维度解决人事分配制度。另外也要以“绩效挂钩,奖勤罚懒”为原则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坚决将制度落到实处,让教职工的工作能力与工资水平相匹配,以发挥最大的效能。

(四)建立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

进行人事改革不可避免会出现人员调动、解聘等问题,对此应该成立专门的小组具体落实不同的制度,不同的人实行不同的制度。对于新人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方法提高员工素质,以适应工作需要。实在不能胜任的需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解聘。对于“老人”尽量通过培训、转岗等方式进行妥善安置,减少矛盾。对于快要退休的人则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办理校内退休制度或者提前办理退休手续,确保这些人的正常生活。流动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地发挥人才的作用,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水平。

(五)建立人事争议调解小组

学校内部应该设立人事争议调解小组,集中受理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或者矛盾,对于教职工提出的投诉和申诉,应该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合理调解和处理,维护双方的共同利益,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在改革中必然会出现损害少部分人的利益,从而引起一定的内部矛盾,建立人事争议调解小组可以调节双方矛盾,让矛盾双方更好地进行沟通,以促进后期人事改革的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阻力。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人事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改革之路仍任重道远。中职学校继续在党、国家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指引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加强管理,合理优化人才结构,提高教职工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我国中职学校的教育水平。中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是适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是一种社会效益更高的机制对低效机制的替代过程”,它不仅是新旧制度交替的过程,更是需要不断创新改革的发展阶段。中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继续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结合创新思维,修正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事制度篇4

关键词:人事制度高校人事档案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中人事制度的改革,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我国高校中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选拔优秀的人才,使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能够人尽其才,对于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突出了高校人才资源优化的迫切性。只有将人事工作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高校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在人事制度改革中,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的特殊意义。人事档案的管理可以使人事机构充分的了解人才的个人信息,对于规范人才的使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高校当前的人事制度改革中,我们应该积极做好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为人才的利用提供良好的信息保障。

一、实现高校人事档案创新管理的必要性

1.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冲击。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的人事制度也发生了一定改变,这种改变对旧有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在目前的人事档案的基础上实施一定的创新管理,才能不断适应当前日益深化的人事制度改革措施。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为高校人员的管理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等同于对人才的重新分类。这样的制度改革对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旧有的人事档案仅把员工分为干部和工人两种角色,而目前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全员聘用制的启动,由过去的身份管理逐渐转向了目前的岗位管理。因此,我们要对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改变,才能不断适应人事工作的制度改革。

2.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在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坚持科学发展的主要指导方向,仅仅抓住以人为本这一基本理念去进行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高校的人事工作的调动以人事制度为主要依据,而人事档案的管理为人事的调动提供基本的信息资料。为了适应人事制度的改革,我们应该充分抓住当前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机遇,对不能适应时展的落后管理方案进行一定的变革。使人事档案管理成为相关的人事机构选拔培训人才的后台信息保障,为高校的人才选拔工作提供切实的服务。

3.高校的人事档案创新管理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这样就导致高校对于人才的需求提高。高校的大规模的扩招必然会引起不同相关领域的人才的流动,人才的流动必然会带来人事管理档案上的种种管理问题,只有做好相关的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才能对人才的流动实现一定的控制。如果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沿用旧的管理思路,那么很可能不能适应目前的人才流动的趋势。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导致人才的档案的丢失或者重新建档,给人事的管理带来很多的不便。只有加快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为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新的出发点,也可以更好的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事参谋功能。

二、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高校人事档案的完整性不能满足现有人事管理要求。

人事档案的管理涉及到高校人事调动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人事档案所包含的内容应该对职工的基本状态和品德、出勤、绩效进行一定程度的记载,以使人事管理部门充分了解职工的基本工作面貌。人事档案的记载必须具备一定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文字叙述上需要具备一定的条理性,档案的形成日期也需要一定程度的记录。然而,在目前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档案的内容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些职工为了人事调动上的方便,将一些虚假内容掺杂进档案中;还有的档案记录中前后基本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高校人事档案的正常管理。

2.人事档案制度不能完全得到有效的执行。

在高校的人事管理中,由于聘用制的存在,导致人事档案的管理岗位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人员的频繁更换不仅需要繁琐的经办手续,还造成了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力。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有一定工作经验和工作责任心的人员来负责。然而,由于人员的流动性,往往造成参加岗位的职工不能马上熟悉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更不要说对人事档案制度进行有效的执行。在人事档案的归档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档案材料单一的状况,人事档案应是一个员工方方面面信息的体现。目前人事档案的归档内容不足以支撑高校内人事制度的改革工作,不能满足高校职工保险工作的展开。

3.对人事档案的管理缺乏数字信息化的开发。

当今信息科技的发展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人事档案的出现,给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使用数字化信息化的工作方式去进行人事档案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然而,在目前的高校的人事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往往缺乏对于数字化人事档案管理的开发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阻碍了先进技术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三、人事制度改革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路径

1.规范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

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的总结经验,建立一套科学的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使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只有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不断适应当前高校内进行的人事制度改革。要建立合理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规范化管理。人事档案的管理必须要具有一定的严谨性,使人事档案成为考察审核职工的基本资料,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也需要和人事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实施完善的借阅、保密制度,才能更加有利于档案的保存和管理。管理技术手段的落后是制约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客观因素。

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否做好,关键因素在于人。在选拔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时,要注意考察应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只有具备扎实的业务素质,才能做好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随着高校的人事制度的变革,高校内身份的观念也在进一步的淡化。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也应该紧跟人事制度的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档案管理理念的档案从业人员。在队伍建设中需要着重加强工作人员的岗位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并且提高管理人员在管理理念上的创新。只有在工作过程中对档案管理工作予以一定的重视和尊重,才能更好的完成上级交付的档案管理的工作任务。

3.加强人事档案的完善整理工作。

人事档案的管理需要一定的负责态度。在人事制度的改革当中,人事档案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这种价值性的提高在于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只有人事档案能反映职工的真实情况,其才具有指导人事管理工作的意义。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的管理,调配工作中,要注意人事档案的完善工作。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与制度改革的耦合性,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为组织的人事安排服务。档案管理工作还应该进行一定的分类,将职工的业绩档案和保险档案等分别对待。这样在职工的工作安排调动中,就可以很方便查阅其过往的资料,从而利于组织的合理安排。

四、结语

总之,人事档案是高校人才信息的载体,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能否得到保障,关系着人事管理工作能否顺利的开展。在当前高校人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一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快工作模式的改变,实现一定的创新管理,以不断应对将要到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席杰.新制度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与发展[J].档案管理,2014(02)

[2]万蓉.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探析[J].时代教育,2014(3)

[3]朱莎.浅谈如何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5(13)

人事制度篇5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自××年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及时召开了党委会议,组织学习了会议的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认真领会、吃透会议精神。并针对救护队目前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认识到救护队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来彻底改变××队目前机制不合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掺差不齐、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的现状。

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情况复杂、进程艰难、困难重重而政策性又很强的工作,稍有不慎,不但达不到改革的目的,还有可能造成引发一些不稳定因素、干部职工不安心等负面影响。为此,管理局专门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队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今后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深入调查,广泛动员,把政策精神宣传到位。

为认真搞好××××队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切实抓出实效。我们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特别注重搞好政策宣传和引导,采取集中学习和发放宣传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先后组织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和全体干部职工大会,把省、市、县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文件宣传、贯彻到位,使广大干部职工了解到这次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通过学习教育和宣传发动,一方面使广大干部职工对人事制度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能够正确对待;另一方面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做好改革的心理准备,更好地参与到自觉拥护人事制度改革中来。

三、制定方案,坚持原则,准确把握好改革方向。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制定方案。通过反复地学习,深刻地领会这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组成专门方案、制度撰写班子,深入走访和征求了干部、职工的意见,结合救护队的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是把握原则尺度,突出行业特点。××××队的工作岗位责任重大、风险极高,对于队员的身体素质的好坏、救护知识和安全经验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我们在坚持“以编定岗、按需设岗、用岗定人”和“救护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原则的同时,在方案中也充分考虑到了那些年纪略为偏大,但具有丰富救护经验的人员,对此做了特别规定,确保了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先后制定了《××××队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队岗位设置及管理制度》、《××××队公开招聘、考试及考核办法》、《××××队工资分配方案》、《××××队目标管理责任方案》等方案和制度。

三是及时公开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在方案和有关制度初稿形成后,我们及时将其公布于众,切实做到公正、公开。并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进行座谈讨论,对部分人员不太明白、不能理解的地方,做耐心细致的解说和解释工作,做到“两个到位,三个公开”,即:思想工作到位、工作程序到位、方案公开、岗位公开、职责公开。

四、分步实施,加强管理,提高救护队伍战斗力。

一是竞聘上岗。我们将救护工作岗位竞聘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积极推行聘用制,并出台《××××队岗位设置及管理制度》和《××××队公开招聘、考试及考核办法》,明确单位与职工新的人事关系,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及应聘条件,按照“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

二是强化管理。年初,管理局与××××队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其工作任务和奖惩办法,加强了对救护队的综合管理。同时,把管理延伸到每一个具体岗位,明确了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要求,本队每月进行一次考核,管理局年底组织进行全面考核,并把队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与工作岗位、工作表现、考核成绩以及部门效益相挂钩,真正体现了优者多得、勤者多得、付出与获取成正比的工资分配模式。有效地调动了救护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是救护队原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核定编制人,经费来源是向矿山企业收取每吨产品元救护服务费,而此项收费已于年月日由省财政厅、省煤炭局联合下发财停字号文件取消,救护队断绝了经费来源。

二是××年月,我局就救护队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以及编制问题向政府作了专题报告,政府仅拨付经费万元,无法保障救护工作顺利开展。

人事制度篇6

目 的

第一,保守档案机密。现代企业竞争中,情报战是竞争的重要内容,而档案机密便是企业机密的一部分对人事档案进行妥善保管,能有效地保守机密。

第二,维护人事档案材料完整,防止材料损坏,这是档案保管的主要任务。

第三,便于档案材料的使用。保管与利用是紧密相联的,科学有序的保管是高效利用档案材料的前提和保证。

人事档案保管制度的基本内容

建立健全保管制度是对人事档案进行有效保管的关键。其基本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材料归档制度;检查核对制度;转递制度;保卫保密制度;统计制度。

(1)材料归档制度。新形成的档案材料应及时归档,归档的大体程序是:首先对材料进行鉴别,看其是否符合归档的要求;其次,按照材料的属性、内容,确定其归档的具体位置;再次,在目录上补登材料名称及有关内容;最后,将新材料放入档案。

(2)检查核对制度。检查与核对是保证人事档案完整、安全的重要手段。 检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人事档案材料本身进行检查,如查看有无霉烂,虫蛀等,也包括对人事档案保管的环境进行检查,如查看库房门窗是否完好,有无其他存放错误等。

检查核对一般要定期进行。但在下列情况下,也要进行检查核对:

——突发事件之后,如被盗、遗失或水灾火灾之后:

——对有些档案发生疑问之后,如不能确定某份材料是否丢失。

——发现某些损害之后,如发现材料变霉,发现了虫蛀等。

(3)转递制度。转递制度是关于档案转移投递的制度。档案的转递一般是由工作调动等原因引起的,转递的大致程序如下:

①取出应转走的档案;

②在档案底账上注销;

③填写《转递人事档案材料的通知单》;

④按发文要求包装、密封。

在转递中应遵循保密原则,一般通过机要交通转递,不能交本人自带。另外,收档单位 在收到档案,核对无误后,应在回执上签字盖章,及时退回。

(4)保卫保密制度。具体要求如下:

①对于较大的企业,一般要设专人负责档案的保管,应齐备必要的存档设备。

②库房备有必要的防火、防潮器材。

③库房、档案柜保持清洁,不准存放无关物品。

④任何人不得擅自将人事档案材料带到公共场合。

⑤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库房。严禁吸烟。

⑥离开时关灯关窗,锁门。

(5)统计制度。人事档案统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①人事档案的数量。

②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补充情况。

③档案整理情况。

④档案保管情况。

⑤利用情况。

⑥库房设备情况。

⑦人事档案工作人员情况。

二、人事档案利用制度

目 的

第一,建立人事档案利用制度是为了高效、有序地利用档案材料。档案在利用过程中, 应遵循一定的程度和手续,这是保证档案管理秩序的重要手段。

第二,建立人事档案利用制度也是为了给档案管理活动提供规章依据。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这些制度行事,这是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人事档案利用的方式

人事档案的利用有多种方式:

(1)设立阅览室以供利用查阅。阅览室一般设在人事档案库房内或靠近库房的地方, 以便调卷和管理。这种方式具有许多优点,如便于查阅指导,便于监督,利于防止泄密和丢失等。这是人事档案利用的主要方式。

(2)借出使用。借出库房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本机关领导需要查阅人事档案; 公安、保卫部门因特殊需要必须借用人事档案等。借出的时间不宜过长,到期未还者应及时催还。

(3)出具证明材料。这也是人事档案部门的功能之一。出具的证明材料可以是人事档案部门按有关文件规定写出的有关情况的证明材料,也可以是人事档案材料的复制件。要求出具材料的原因一般是入党、入团、提升、招工、出国等。

3.人事档案利用的手续

在通过以上方式利用人事档案时,必须符合一定的手续。这是维护人事档案完整安全的重要保证。

(1)查阅手续。正规的查阅手续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由申请查阅者写出查档报告,在报告中写明查阅的对象,目的,理由,查阅人的概况等情况;其次,查阅单位(部门)盖章。负责人签字;最后,由人事档案部门审核批准。人事档案部门对申请报告进行审核,若理由充分,手续齐全,则给予批准。

(2)外借手续。

首先,借档单位(部门)写出借档报告,内容与查档报告相似。 其次,借档单位(部门)盖章,负责人签字。 再次,人事档案部门对其进行审核、批准。 然后,进行借档登记。把借档的时间,材料名称、份数、理由等填清楚,并由借档人 员签字。 最后,归还时,及时在外借登记上注销。

人事制度篇7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是:明确提出和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干部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公务员制度,实行干部分级分类管理,干部管理体制迈出重大步伐;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干部考核工作不断规范和完善;干部交流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形成;干部监督工作不断加强,对于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和正确政绩观,始终坚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二是必须坚持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与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相一致,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三是必须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个重点,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努力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四是必须遵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扩大民主和依法办事之间的关系,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地推进改革。五是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和改革创新相结合,实现由局部改革、单项突破逐步转向综合配套、整体推进,从而不断提高改革的成效和水平。六是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一手抓制度创新,一手抓贯彻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各项制度及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从整体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和落实正确政绩观,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指导思想,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我们要紧密联系干部工作实际,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正确政绩观,用正确政绩观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抓紧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形成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用人导向,引导和促进广大干部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要按照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要求,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干部分类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和完善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分类管理制度。切实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人事工作中,通过竞争来选人用人、优胜劣汰,激发和调动人们的创造活力。

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正确处理党管干部原则、扩大民主、依法办事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推进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和组织制度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体现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就是要正确处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扩大民主和依法办事三者之间的关系,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在干部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这一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在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要进一步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在干部工作中坚持依法办事,要加强干部人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形成相互配套、约束有力的制度体系,使干部人事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又要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其他法规相衔接。

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加快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要逐步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通过维护和实现用人上的公平公正,推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实现。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坚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进改革,为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一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和其他各方面人才。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也需要通过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来实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按照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人事制度篇8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我局(公司)组织结构调整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部署,统一认识,明确任务,提出要求,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我就这次改革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主要任务以及组织实施的要求讲几点意见:

一、这次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并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切改革、创新和对新政策的执行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如果解决不了人的问题,一切改革、创新和政策的执行都是一纸空言,即使执行起来,也往往走了样。因此,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甚至一个企业,如果要实现真正的变革,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是对人事用工机制的变革,其次才是运行机制的变革。

从我们行业现状来看,多年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人才匮乏、职工队伍素质整体不高与当前烟草行业一系列重大改革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于保护政策下的烟草行业来说,造就了一大批安于现状的职工。在目前的烟草队伍中出现了“两多两少”现象,“吃饭的多,干事的少,争岗的的多,适岗的少”,“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竞争,没有压力,没有动力,没有活力。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在岗的职工往往不如离岗的职工拿到的报酬多,干活的往往不如不干活的拿到的报酬多,要充分提高在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进行改革,就必须打破用工终身制,将所有员工推向市场,建立岗位聘任制和员工合同制。

去年以来,分公司进行竞争上岗、机构整合等一系列重大调整,这是分公司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体现,目的在于通过改革出效益、出效率、出人才。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做到人员的合理使用、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所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局(公司)下设机构和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部门人员的配备工作,实行定岗定编定薪,不仅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企业效益需要,也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和建设一流的县级烟草公司的需要。这已经是我们员工的共识,而且大家也都认为,要趁着我们还有能力和条件内部自行调整的时候尽快进行改革,这样不仅改革的成本低、痛苦少,而且推进起来相对容易些;如果被动地等到不改不行的时候再去改革,改革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改革的推进也会更加艰难。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改革势在必行,应是我们的主动选择。

二、这次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

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公认”的原则,以实行全员聘用制、建立适应市场化需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薪酬分配制度为重点,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改革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从而合理调配和使用优秀的人才,优化各岗位人员结构,强化岗位职能管理,使之达到工作职责制度化、工作效率最大化、人员组合最佳化的目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以“定岗定编”工作为龙头,以机构改革为突破口,以转换机制为核心,通过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和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岗位,淡化身份,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激励竞争机制,努力创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其才干的制度环境,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起以聘用制为主要形式的正常化、规范化的用人制度和以岗位工资为基本形式的多元化分配制度,在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这是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首要问题。聘用制度是对终身固定用人制度的改革,是今后企业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实现用人上的公开、公正,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聘用制度转换企业的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为此,我们对推行全员聘用制态度要积极,步子要稳妥,措施要扎实,方法要得当。要重点抓好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等环节。

2、建立和推行岗位管理制度。这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打破职工身份界限,打破职务终身制,实行按岗聘用、严格考核、优胜劣汰、动态管理。要按照“因事设岗、岗职对应、重点导向、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各类人员岗位

3、改革企业分配制度。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是搞活用人制度的中心环节。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改革实现员工待遇能高能低,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事业企业活力。今后企业薪酬分配要根据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将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挂钩,合理拉开分配差距,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BR<p>

实做好未聘人员分流安置工作。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必然会有一些人员落聘离岗,做好未聘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是改革的难点和关键。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落聘人员分流安置的途径和形式,推行员工退养制度,引导未聘人员进入市场,自谋职业。

三、精心组织,确保这次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局(公司)人事管理的一项重大变革,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1、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制定好改革方案。政工部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弄清局(公司)现状的基础上,根据这次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计划和实施方案。要突出工作重点,以定岗、定编、定薪为龙头,整体规划设计改革方案,确定改革的路子和步骤。在制定改革方案时要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搞好方案的综合论证,报经局(公司)班子研究,并提交职工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2、要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当前,我局(公司)人事制度改革遇到的主要障碍,仍然是思想观念问题。部分干部职工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对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思想。因此,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政策宣传、舆论引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着力在“超前、到位”上下功夫。超前,就是在改革方案实施前,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和途径反复宣传教育,讲清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实施办法,使广大干部职工消除顾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关心理解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参与改革;到位,就是在改革的各个环节,对每个职工都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尤其对落聘人员要及时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引导他们正视现实、服从大局、端正态度、接受挑战。

3、要精心组织,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这次人事制度改革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重任,拟定改革方案,落实改革措施,及时妥善地协调和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要注意发扬民主,增强改革的透明度;要过细工作,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积极稳妥地加以处理,确保企业稳定和改革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传统人事管理范文 下一篇:人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