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岗位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09 11:23:00

人事岗位管理

人事岗位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事管理;岗位管理;聘用制度

重庆经济发展取得突出的进步,在具体管理中针对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的具体要求可知,只有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才能实现改革和创新。在人事管理中如何统一思想、提升认知度,明确管理目标是重点所在。要以实现人事管理科学化作为前提,让工作人员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工作,推动机关事业单位的有序管理。

1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内容

1.1岗位设置类别

单位岗位设置分为不同的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等,专业技术岗位指的是从事专业技术的工作,具备专业技术水平,对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工勤技术岗位指的是后续维护、后勤保证和服务等方面职责,在实践阶段要处理好岗位划分工作,以可评价职称作为基础,处理好行政工作人员和不可评研究体系。必要时要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从现有岗位入手,领导和非领导班子要确定兼职资格,对结构统筹处理后设立岗位[1]。

1.2岗位设置的结构

机关事业单位整体结构比的预设是重点,要进一步确定岗位内部结构比例,以专业等级作为基础,对规定比例和机构分析后,协调处理设置的统领。在后续处理阶段,各个相关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部门需要紧密结合岗位结构灵魂,按照刚性要求实施。如果存在设置不合理或者其他类型的问题,要深刻认识到改革力度要求,凸显出绩效考核的最大化作用,实现岗位合理控制。

1.3人事管理中聘用制度

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包括: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管理等方面,根据控制基本要求可知,在实施阶段要掌握基础和前提,把握具体内容。在界定处理过程中,深入分析结构比例的含义,科学制定岗位位置,根据聘用程序落实。

1.4岗位设置核准制度

岗位设置方案要上报上级部门审核,对资源结构和社会保障制度审核后,要根据人事单位划分要求和比例进行实时控制。重庆市人事管理部门对单位管理进行审核后,能实现宏观管理和的结合。在不同管理阶段,需要开展文件的学习工作,文件审核通过后,制定岗位预设体系,上报上级部门后审核批准实施,最后对岗位管理和聘用方案进行总结和验收。

2当前人事单位管理中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现状

重庆市人事单位管理中对各项制度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问题的问题,导致具体管理难度比较大。以下将对当前人事单位管理中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现状进行分析。

2.1岗位设置无法满足单位发展需求

聘用制度对单位整体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当前在具体设置阶段存在不符合发展需求的现象。符合评审要求的个人向专业部门递交申请后,可能会存在审核不通过的现象。在岗位竞争初期,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首先进行平稳过渡,然后进行职位和岗位选择,但是整体岗位设置无法满足具体要求,进而出现很多其他类型的问题[2]。

2.2岗位设置的实际意义不大

在基础管理上仅占用管理岗位的数量,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部分高学历和高志成的优秀人员仅聘到管理岗位,其工资待遇比较低。岗位设置的实际意义不明显,则势必导致岗位设置存在问题。在具体管理中考虑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具体作用可知,在岗位落实阶段,建议根据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适当缩短岗位比例,提升岗位设计优势。

2.3缺乏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

在岗位说明书中,对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等有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整体上缺少部门合理化设计,指导性文件缺失,导致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等以条框类型为主,量化指标不完善。量化指标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岗位划分和具体要求可知,在政策划分阶段,要适当对比例调整,使其适应需求,更好的调动职工积极性[3]。

2.4考核体系可操作性差

在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对任职规则和比例等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如果缺少完善的指导性文件,或者没有参照经验,概括式的管理形式,无法达到理想的考核目的,上级领导部门需要提前对系统进行分析,结合机关事业单位自身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坚持标准化考核,保证竞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发展。

3人事管理中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的落实

机关事业单位在整体管理中取得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其特殊性,为了保证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必须按照现有管理方案要求实施,避免出现岗位管理无法落实的现象。以下将对人事管理中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的落实进行分析。

3.1确定合适的岗位管理方案

在方案处理阶段,以分类处理作为基础,要分别设置管理岗位,以专业技术作为基础,坚持规范优化的管理方式。考虑到动态指标和原则设计要求可知,形成岗位竞争机制,工作人员对方案进行审核后,适当调整待遇,能凸显出用人机制的完善性。根据本单位现有管理特点可知,人事管理中,必须对具体管理方案进行分析,从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现状入手,对用人机制和用人制度等进行分析,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将其直接用于监督管理中。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采用传统方式管理,存在管理方式行政化、用人机制不灵活等现象,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人事和分配制度。从现有聘用机制方面入手,对岗位布控进行分析后,了解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使其符合人事改革趋势[4]。

3.2落实人员聘用制度

岗位设置后,对人员聘用有了严格的要求,岗位预设过程中,如果存在未编制或者编制不合理的现象,导致组织难度增加。根据岗位数量和管理方案可知,结合各个区域的实际特点进行实施,符合条件的员工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能满足编制方案的具体要求。根据现有聘用方案要求可知,专业技术管理和普通人事管理存在差异,可适当对方案调整,以规定结构为基础,按照竞聘原则进行聘用。工作人员获得对应的任职资格后,可以享受该岗位的具体待遇。为了保证个人申报的合理性,在工作阶段可以采用个人申报、人事部门管理和后续审核等方面内容,按照拟定方案和要求落实。

3.3完善监督管理机构

根据国家现有规定可知,核准岗位总量、结构和比例中要突出公开和公正的原则,按照组织监督管理方案要求实施。在组织结构管理中,要强化监督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中建立明确的层级关系,全单位岗位聘用组织要适当进行监督和管理,指导人事部门将各项制度体系落实,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聘用工作顺利实施。各个部门需要对现有结构类型掌握,不同部分要积极参与到其中,岗位聘用的具体工作,包括:岗位聘用、考核和解聘等都需要进行监督和管理。各个科室成立专业评价小组,积极参与到机关事业单位后续工作管理中[5]。

3.4处理好工资待遇的平稳过渡

聘用到管理岗位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工作人员需要做好预留处理工作,禁止出现分级现象。对于现有的岗位工作管理现状可知,等到职工职级发生改变后,要做好对应岗位工资调整工作,聘用至管理或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人,受聘期间工人身份不变,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按工勤技能岗位标准执行,其他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解聘或退休后,仍按照工勤技能岗位兑现相应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机关事业单位涉及到的管理工作有很多,包括: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落实等,单位领导部门要对对应的项目负责,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岗位设置的方案和任职条件,以现有聘用管理案例作为基础,为了保证该项工作顺利进行,要立足于现有局势,确定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结构比例,将眼光放长远,立足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

4结束语

人事管理中对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等有严格的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取得突出发展成就,在具体管理中从确定合适的岗位管理方案、落实人员聘用制度、完善监督管理机构、处理好工资待遇的平稳过渡的方面入手,立足于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现状,按照管理方案和要求实施,进而保证人事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喆,叶志锋,吴树雄,余其俊.基于岗位分类管理模式下的多元化聘用制度探析[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4(02):44~49.

[2]吴超.岗位聘用制度条件下的考核工作[J].中国林业教育,2014(06):34~39.

[3]辛虹.实施岗位聘用制度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兼谈高校进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新时期[J].北京教育(高教),2011(01):131~133.

[4]杨玉浩.人事制度改革中管理岗位面临的新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13(03):54~56.

[5]陈华勇.基于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价值工程,2013(30):144~145.

[6]魏永生.论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制度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4):74.

人事岗位管理范文第2篇

今天,我怀着十分激动、敬意的心情,站在这里为竞聘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和人事管理岗位作竞聘演讲,藉此,我要感谢各位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锻炼提高、晋升职位的平台。下面,我简要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不妥之处请指正。

这些都为我进一步做好人事管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难得的财富。当然,我自身还存在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服务干部职工不够有力等问题。但我相信,自己有优势、也完全能够胜任办公室副主任这个职位、人事管理这个岗位。如果如愿以偿,我将以又好又快的工作作风、又好又快的工作能力、又好又快的工作举措,全面开创中心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要强化能力意识。要始终坚持学政治理论,学政策业务,全面提高适岗能力,做一个“三力”干部,即有能力,会说、会写、会微机;有活力,善沟通、善协调、说得通、打得响;有魄力,坚持原则,敢抓善管,雷厉风行,促进落实。

二是要强化大局意识。作为一名人事干部,首先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在政治上和中心总支保持高度一致。凡是中心总支作出的决定,都要不折不扣执行;凡是中心领导和科长交办的任务,都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同时,要时时关注大局、认真研究大局、准确把握大局,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参在关键处,谋在点子上,为中心领导科学决策献言献策。

三是要强化服务意识。要全心全意为中心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对基层同志来办事或咨询政策要热情接待,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同时,要深入基层听取意见,了解疾苦,积极为职工解疑释惑、排忧解难。

四是要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全面开创中心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必须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要在办公室主任的领导和指导下,采取非常的手段,改革的办法,实现人事管理工作“三化”:即对中心干部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性整理,力争达省二级标准,实现干部档案管理扩档化;对工资套改情况进行一次细致性清理,做好日常工资晋级工作,实现干部工资管理规范化;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管理、绩效考评、机关考勤、年度考核等制度,实现干部管理机制系统化。

各位领导、评委、同仁,无论这次竞聘结果如何,我都要感谢这次竞选给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都要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人事管理工作和我的信任、鼓励,更要一如继往,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为促进中心又好又

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事岗位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岗位;设置;思考

一、人事干部档案管理岗位设置没有得到重视

随着我国各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随之进行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用人制度的改革,也相应给人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人事档案的实用意义越来越大,管理机构也不断的完善和加强,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也随之提高,然而,在人事干部档案管理的岗位设置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以档案管理专业在本系统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岗位设置的现状来看,仍然看出在岗位设置中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我们全系统18单位,具有人事干部档案管理条件的有16个单位,共管理有在编在职、退休干部职工7000多人的档案,除少量市管干部档案由市组织部档案局管理外,其余全部都在基层单位人事部门自行管理,最多的有1500多卷,少的也有150卷,那么人事干部档案管理岗位的设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从全系统18单位中,只有3个单位设有专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其他15个单位都是兼职,也就是说,人事干部除了完成日常工作之余,在因收集归档的资料太多了或有空,才抽出时间抽出人手突击处理档案归档,都是延用这种兼管档案管理工作的被动管理模式;

2. 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时,在设置的岗位说明书中,有馆员(人事干部档案管理、病案管理、图书馆管理等)岗位说明书,但病案管理、图书馆管理等岗位都是专职的;

3. 由于人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与医疗卫生专业相比,医疗卫生的业务学术活动相对就比较重视,而人事干部档案管理兼职人员很少参加省外甚至市外的专业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机会;

4. 岗位业务技术提高的培训班也相对的少,年内或隔年以主管部门或市档案局组织的技术培训也就1-2次,然而,档案管理知识、技能、设备等是需要不断跟班学习、更新和提高的;

5. 职称的晋升也不如医疗业务的重视,有关部门很少组织办培训班。比如在长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中,怎样把工作中的经验和技能总结出来,通过撰写论文来交流;也没有在晋升时有什么要求和技能等内容进行培训和指导,从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只维持在应付日常工作的现有水平上。

二、人事档案管理岗位设置的思考

随着目前信息化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卫生事业的开展趋势,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发挥与利用,已经成为目前卫生医疗事业开发的首选,人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了不少新的挑战。新时期如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充分开发档案本身所具有的潜在价值,使档案成为真正的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干部人事工作服务,已成为一个崭新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如何采集纸质文档和电子文件?怎样合理地把各种文档归档?怎样可以快速找到想要的文档等等问题。都需要人事档案管理岗位设置得到新的重视和升级,作者认为:

1. 各级领导既要重视又要把行动落到实处。组织人事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人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要把人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放在事关干部队伍建设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将其岗位设置与其他专业岗位相同并论,有必要探索合理科学的管理体制,把被动管理转化为主动管理,定档定人,做到档案管理工作及时有效。

2. 宣传还要做到深入人心。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人才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用人单位的重视,如何合理配置和充分发挥利用人才资源,通过十精神的传递就会进一步明确今后人才发展的重要性,干部人事档案就是我们人才资源,所以有关部门要大力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人事档案,自觉支持人事档案管理的良好氛围,提高大家对人事档案工作的知晓率,为奔小康作出贡献是很有必要的。

3. 大力推广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使用。老旧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手抄的年代已慢慢远离,随着电器化程度的普及,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尽量实行微机化操作,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将文字、图片等资料变成数据资料,使干部档案信息化;建立起完善的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利用干部档案日常管理软件进行档案编目、检索及日常的传递、借阅、材料催缴、查询统计等工作,保证干部档案信息的“原生态”,也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 更新设备更新知识。从切纸到打孔、从目录到进柜以及“六防”工作所用设备都有必要不同程度的更新换代;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更是不可缺少,组织参加各级举办的业务培训班、进修班、档案知识讲座、竞赛、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等,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必修课。当然,象习见平同志说的那样“打铁还靠自身硬”,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新时期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之研论_调研报告.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时间:2008-1-19 19:40:13. 人:lsy1chj2wdh3

[2] 北京航星万博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62710345 京ICP证许可号:10030634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5.3.1.1

人事岗位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岗位评价 人事管理 薪酬体系

岗位评价是人事管理的一项专业技术,是单位内部建立薪酬公平机制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讲,岗位评价是以岗位为中心,通过评价岗位的责任大小、工作强度、所需资格条件等特性,从而确定岗位相对价值并据此建立岗位价值序列的过程。它的评价对象是岗位本身,而不是员工个人,通过对岗位五要素最基本要素-工作、能动要素-岗位主持人、保证要素-职责和职权、条件要素-环境、动力要素-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评价,体现出“对岗不对人”原则,反映的是相对价值,而不是绝对价值。岗位评价的结果直接应用于薪酬体系设计、员工的招募和培训等,是确定岗位薪酬等级的依据,是建立内部公平合理的薪酬结构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一、岗位评价是人事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人事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首先,岗位评价能对组织的岗位按价值大小进行排列,是确定岗位价值的重要手段。岗位评价通过分析每个职位的具体属性,评价每个岗位的责任、工作强度等特性,从而确定岗位的相对价值。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参照提前制定完毕的衡量标准,通过逐一测定和评比每个岗位的不同影响因素,通过因素比较法等评价方法,得出各个岗位的一个评价值,从而能够对每个岗位进行对比、衡量。当把这些岗位按照评价值的大小排序以后,就能得到一个岗位价值排列序列。这个序列将组织内所有的岗位公平、有序地联系起来,不仅确定了每个岗位的职位价值大小,还形成了岗位价值等级序列,是制定公平科学的薪金体系的重要基础。

其次,通过岗位评价,有利于实现组织内部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互相信任,有利于组织的团结,也有利于人事管理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组织内部,管理层和员工的矛盾之一就是工资问题,这与工作的重要性有关。如果这个矛盾不能妥善处理,势必会对整个组织的工作气氛、员工的工作热情产生不良影响。毋庸置疑,对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单位而言,其设置的每一个岗位都有其用处所在,不可或缺,但每个岗位的重要程度也不尽相同。每一个岗位的重要程度会因为其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主持人、职责与职权、环境、激励与约束机制这五大要素的不同而不同,也就导致了不同岗位有不一样的工资数额。对组织的管理层和员工而言,岗位评价是判定某岗位的重要性的一个依据,也是解决管理层和员工在判断结果上达成一致意见的“钥匙”。

在岗位评价整个过程中,不管是对管理层还是对员工所在的岗位进行评价时,所使用的都是同一套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并且整个过程都是公开透明的,这样能够使得岗位评价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平公正。除此之外,得到的岗位评价结果有效的前提是,必须得到管理层和员工的充分认可,并通过一系列解决员工申诉的机制进行保障,使得评价结果真正有效。如此种种措施,为的是能够将依据岗位评价得到确定的工资方案使得管理层、员工都能认可。有了公平公正的薪金体系,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能够为人事管理的其他工作提供便利,还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二、岗位评价能够体现出组织的价值导向

岗位评价能在组织内部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序列等级,使得有上进心的员工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参照各岗位的等级,在单位内部进行流动或是晋升时有了明确的依据。公开透明的岗位评价标准、评价流程和评价方法,为员工充分领悟何为企业的价值标准,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有了更明确的衡量标准和目标。

三、岗位评价为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提供了技术和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事管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更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迎合时展的需要。岗位评价不是一项简单的人事管理技术,它有着技术要求高、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特点。岗位评价的顺利科学的开展,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支撑,还需将许多学科的专业技术知识作为知识后盾。岗位评价工作,不但需要运用劳动心理学、劳动卫生学以及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而且还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科学评价方法,比如排列法、分类法、评分法、因素比较法等。另外,岗位评价还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这需要运用到各种数理统计方法,并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这些都能为实现科学高效的人事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综上所述,岗位评价是人事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人事管理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人事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岗位评价在人事管理中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流程,从而为实现人事管理目标,甚至组织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洪书.大中型企业岗位评价工作方法[J].民营科技, 2009(4)

人事岗位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岗位管理

人事档案是在人事档案活动中形成,记录和反映个人经历、德能勤绩、工作表现,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高校人事档案历史地、全面地记载着高校人事干部及工勤人员的综合信息,是学校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依据,它具有现实性、真实性、动态性、权威性等特征。高校人事档案在人事考核、聘用、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好高校人事档案对于教职员工自身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

一、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身份管理、轻岗位管理是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在十年来进行了重大改革,无论是教育规模还是教育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上改革创新力度不大,不能很好适应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大多数高校还是沿用以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以身份管理为主,在人事档案管理中以教职员工的身份来分类管理,建立干部档案、工人档案。这种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对高校员工实行严格的身份管理,影响教职员工的年度考核和绩效,阻碍人员效能的发挥,不能体现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随着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对教职员工进行岗位管理已是人事管理发展的方向。一些高校在人事档案管理中不能及时跟上改革步伐,管理方式陈旧,影响教职员工定期的考核、聘用、晋级,不能发挥人事档案管理服务高校教学、科研的功能,不能成为人事和组织部门的助手,弱化档案部门在高校中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也存在过分强调岗位管理,忽视甚至摒弃其他管理方式,这是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不相符的。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影响到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一些高校按照高校人事改革的要求,在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中借用人事管理的经验,创新档案管理模式,但是一些档案管理部门在管理中过分强调改革,忽视原有管理模式的经验,造成档案管理中的脱节和混乱。其他管理方式在人事档案几十年管理中发挥了重要功能,为上级组织部门对高校干部人才的考察和选拔起到了参谋和助手作用,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仍有价值和意义。

二、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实行岗位管理的意义

(一)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一直是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追求的目标,但传统的身份管理模式则达不到相关要求。身份管理模式下的人事档案管理一般是按照部门或者姓氏笔画(拼音)进行,其中按照部门管理的方式居多,便于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类,便于档案的利用和查询。但是,这种管理方式在人事制度改革背景下存许多不足,主要就是不能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以部门归档、建档虽然在搜集档案材料时比较方便,但是不能很好体现出学校教职员工个体之间在德能勤绩方面的差异,不能及时有效地为学校领导的决策和组织人事部门的选拨、考核提供参考依据。人事档案管理如果按学校所设岗位系列和职级进行分类管理,则能及时梳理出学校教职员工的相关信息,能体现出教职员工个体之间在德能勤绩方面的差异,使得专技、职员、工勤之间的比例,教授的数量和质量等信息直观化,实现人才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能及时为学校的重大决策等提供原始依据。

(二)有利于推进档案信息公开

高校人事档案在服务广大师生、服务教学科研上的作用一直未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原因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够,从而导致人事档案信息公开化、社会化程度不够,影响利用效率。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依赖于档案材料收集整理的标准化、格式化。标准化的材料通过计算机和相关的软件系统对其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便于部门和个人的查询利用。岗位管理模式下的人事档案管理与高校的人事管理相呼应,使其收集的档案材料按照岗位设置和考核的要求来进行,从而使档案材料表格化、标准化,方便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的录入和分析统计。这种管理模式不仅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也提高了管理效率,使档案管理部门能抽出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用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上,为学校职能部门的工作提供帮助,为教职员工对档案信息的查询利用提供方便,从而推进人事档案信息的公开。

(三)有利于推进高校人事改革

在高校人事改革过程中,岗位管理改革是其核心。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实现从身份管理模式向岗位管理模式的转变,与人事管理改革中的科学定编、按需设岗、岗责一致、按岗聘用和按绩晋升的基本要求一致,也便于人事部门对教职员工的管理和考核。高校人事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年度考核、岗位考核关系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影响到教职员工的职务、职级晋升,其考核结果往往受到大家的关注,需要档案管理部门提供原始材料。如果实行传统的身份管理模式,则影响到档案材料的查询利用服务,降低档案的使用效能,同时在岗位人事管理背景下也不便于档案材料的收集、添加和整理。岗位管理模式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推行,则与高校人事改革的理念和路径相一致,有利于推进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有利于优化高校岗位设置,有利于增强岗位考核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实行岗位管理的措施

(一)按岗位设置系列编目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要求在人事档案管理中也要按照岗位进行分类和管理,按照专业技术、职员、工勤进行系列分类编排目录,并按同一系列的等级进行归类管理。每种岗位系列可以分成不同的级别,如教师系列一级、二级等,其他专技系列三级、四级等,职员九级、八级等,工勤五级、六级等。这种打破原来按部门和姓氏笔画编目的管理方式有利于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便于人事和组织部门的考核,也有利于教职工对档案信息的查询。无论是档案管理人员整理和添加材料,还是职能部门查询员工信息,都不用像以前那样随着人员部门变化又进行重新编排和整理,也用不着像按姓氏笔画查询那样费时费力,这种全新的管理方式从根本上提高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效率。

(二)加强档案信息标准化建设

高校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低下,主要原因是在档案管理方式上落后。大部分高校档案馆仍处于手工和纸质化阶段,电子化、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不少高校缺乏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同时也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岗位管理模式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需要加强档案信息标准化建设,提升管理效能。为了适应高校的人事管理改革,人事档案管理也得实行岗位管理模式,这也要求在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录入上实行标准化。在人事档案管理中,需要按照岗位设置系列设置不同的信息模块,统一同一系列基本信息的格式和模板,实行模板化、格式化管理。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还需要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为档案管理部门配齐相关设备,如计算机、扫描仪、存储器、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等,便于档案信息的整理、录入、统计和查询。提高档案信息标准化建设水平,有利于组织人事部门了解和掌握学校各类人员动态信息,为学校的科学决策和干部培养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在学校的机构设置和编制中大多处于弱势地位,有的档案管理部门挂靠在学校办公室,有的档案管理部门虽然有独立的机构、独立的编制,但是其行政级别要比其他管理部门低,这些就造成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意到档案部门工作。部分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主要由大龄女性构成,其文化水平低、专业素质差,缺乏工作能力和热情,一些档案管理部门甚至没有年轻人、没有技术和业务骨干,没有高级职称人员。岗位管理模式下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引进和培养高学历、高职称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校领导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对教学、科研的促进作用,为档案管理提供物质和人才支持,为档案管理人员定编定岗,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只有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措施才能得到落实,岗位管理模式的效能才能得到体现,改革才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大南,王勇,国晓堂.实行岗位聘用制形势下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J].兰台世界,2006(2):48.

[2]郭力嘉.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J].档案,2009(6):57-58.

上一篇: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范文 下一篇:化学相关知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