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梅毒范文

时间:2023-09-15 16:38:06

妊娠合并梅毒

妊娠合并梅毒篇1

梅毒是又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播疾病,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通过妊娠期胎盘感染胎儿,引起先天梅毒,新生儿也可在分娩时通过软产道时受感染[1]。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本文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产检和分娩发的53例妊娠合并梅毒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得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妊娠合并梅毒在我院分娩者53例,年龄20--40岁,平均29.15岁,其中22—32岁43例(81.13%);本地居民8例(15.09%),外来流动人员45例(84.91%);一期梅毒3例(5.66%),潜伏梅毒50例(94.34%)。

1.2妊娠合并梅毒治疗方法:孕妇终止妊娠前的治疗措施基本同非妊娠梅毒者。治疗原则为及时、及早和规范足量治疗。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病期在一年内的潜伏期梅毒首选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一次,连续3次。47例患者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剂量时间,6例患者因青霉素过敏改用红霉素500毫克,每日4次,连服15天。胎儿娩出后常规TRUST滴度、TPHA检查,并按先天梅毒患儿隔离治疗。

1.3结果:经过合理治疗和综合护理,自产孕妇及剖宫产孕妇切口均愈合好,无感染,无并发症。1例死胎,50例新生儿阿氏评分7-10分,2例新生儿阿氏评分4-9分,经治疗后健康出院。

2 护理措施

2.1消毒隔离:安置于单人隔离病房,无条件时做好床边隔离,对病人血液体液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做好皮肤、黏膜的保护,进行护理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备专用体温表,医疗器具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避免医源叉感染。病人的送检标本放在特殊标记的容器里。分娩时,安排在隔离产房,专人护理助产,产后送回隔离病房。病人转科及出院后,房间、物品严格终末消毒。

2.2用药护理:合并妊娠或神经心血管梅毒患者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过程中可能有严重的吉海反应,应立即平卧位、吸氧、保暖、正确执行医嘱,抗过敏对症治疗,使用地塞米松或甲强龙针,静脉注射,补液治疗,补充能量(大剂量维生素C),促进排泄。患者使用红霉素治疗过程中,可能有腹痛、恶心等胃肠道反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饮食,少量多餐。

2.3心理护理:由于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一旦确认,就从即将为人母的喜悦中跌落到悲观绝望的境地,出现焦虑、抑郁或恐惧的心理障碍,极易发生产后抑郁。所以心理护理极为重要,医护人员应多与孕妇交流,进行心理疏导,满足合理要求,还应做好家属的工作,减少孕产妇的顾虑。

2. 4专科护理:加强产程观察,因孕妇过度紧张恐惧可致子宫不协调收缩和宫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根据情况,可遵医嘱应用宫缩剂,调整宫缩。认真观察胎心变化,预防胎儿宫内窘迫发生。产后做好会阴护理。

2.5新生儿护理:为防母婴感染,予人工喂养。遵医嘱使用青霉素治疗,一天一次,连续10—15天。并加强观察体温,尿量,体重,睡眠时间及精神状况,注射部位有无硬块。如有异常做相应的处理。

3 讨论

梅毒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播疾病,妊娠期梅毒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生呈上升趋势,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密切关注。在国内,近年来有蔓延趋势。我院妊娠合并梅毒患者选择终止妊娠比前几年相应增加,与文献报道相符[3],妊娠期梅毒多为无症状的隐性梅毒。梅毒传染性强,又容易复发,治疗时间和康复时间较长。由于潜伏梅毒无临床症状,易被患者和医务人员忽视,若不常规进行梅毒血清筛查,必将遗漏诊治,影响围生儿预后。为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减少先天梅毒儿的发生,孕早期常规梅毒筛查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由于妊娠合并梅毒发病率上升。妊娠梅毒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全程细心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妊娠合并症或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保障产妇的心身健康,预防和阻断先天梅毒的发生。有文献报道在梅毒的高发区,开展妊娠梅毒大范围的普查,并进行上述的积极干预措施,可使妊娠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成功率可达99.1%[4]。我市已将梅毒血清学检查列入婚检及孕产妇产前检查常规项目,制定了孕妇、产妇、新生儿及婴幼儿梅毒诊断,治疗机随访常规。本文资料中外来流动人口45例,由于外来流动人口保健意识差,文化程度低,未按规定定期产前检查,未能规范抗梅治疗,确诊时往往已到孕晚期或分娩期,甚至产后,延误了梅毒的诊治,造成先天梅毒儿出生。因此,保健部门应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加强宣教力度,力争及早诊治妊娠合并梅毒。以改善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降低先天梅毒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6.

[2]张肖民,张荣娜.妊娠梅毒192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0):682-686.

[3]Lynn WA,Lightnmn S,Syphilis and HIV;a dangerous comnination【J】.The Lanneent Infectious Disease,2004,4(7:):456-466.

妊娠合并梅毒篇2

【关键词】梅毒;妊娠;妊娠结局;先天性梅毒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具有高度传染的性传播疾病。妊娠合并梅毒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合并感染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梅毒还能通过胎盘将病原体传给胎儿引起早产 死产或分娩出先天梅毒患儿,其危害性仅次于艾滋病梅毒。随着梅毒的广泛流行,妊娠合并梅毒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但是,如果在妊娠期间规范治疗,可以降低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本文对63例妊娠合并梅毒临床特点、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进行分析,旨在降低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出生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3例病例均为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并根据产前是否接受抗梅毒治疗,将其分为治疗组41例和非治疗组22例。

1.2检测方法所有孕妇均早上空腹抽血2ml,室温放置1h,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circle card,RPR)筛查,RPR阳性再行TPPA检测,两种方法均为阳性即可确诊为梅毒感染。梅毒的临床分期参照妇产科学第六版教材。本文63例梅毒中Ⅰ期1例,Ⅱ期1例,其余均为潜伏期梅毒,病程少于2年的为19例,其余病程不详的。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为41例孕妇,均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立即给予苄星青霉素G,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共3次驱梅治疗。孕晚期再用上述方案治疗1疗程。未治疗组孕期未行抗梅毒治疗或未进行全程治疗。此组患者多为孕晚期在外院体检时发现梅毒血清学阳性转至我院待产,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或者孕妇依从性差未遵医嘱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 ±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63例妊娠合并梅毒中Ⅰ期1例,Ⅱ期1例,其余均为潜伏期梅毒,病程少于2年的为19例,其余病程不详。妊娠结局为:治疗组早产1例,无死胎、死产现象,先天性梅毒患儿6例;非治疗组早产6例,死胎1例,先天性梅毒患儿9例,治疗组早产和出生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围产儿预后结果比较(n、%)

组别 总例数 早产 死胎 先天性梅毒患儿

例数(%) 例数(%) 例数(%)

治疗组 41 1(2.4) 0 6(14.6)

未治疗组 22 6(27.3) 1(4.5) 9(40.9)

3讨论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体内,种类繁多,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有钩端螺旋体、疏螺旋体和密螺旋体三个种属。梅毒螺旋体属于密螺旋体属苍白螺旋体的苍白亚种,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梅毒作为一种性传播疾病,可通过性接触方式传播,也可通过胎盘经血液垂直传播而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虽然各国之间梅毒流行的情况差别很大,但它依旧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和医学问题。近年来,大多数欧洲国家梅毒发病率显著下降,已小于2/10万,但发展中国家及落后国家却显著上升,即使在美国,在特定的种族人群中梅毒的发病率依然很高[1]。妊娠梅毒可经胎盘导致宫内传播,研究认为TP感染首先起源于母体的蜕膜细胞,然后经绒毛间隙侵袭相邻的绒毛组织,最终使胎儿受到感染,可引起早产、死胎、死产或先天性梅毒患儿。整个过程中绒毛间质内Hofbauer细胞(HC)起到重要作用。HC被病毒感染后,由于受到趋化因子的作用,可以穿透绒毛进入胎儿血液循环[2]。Zhu等[3]分析了中国汉族人群DC SIGN基因多态性,结果表明DC SIGN基因与其基因多态性在各种病原菌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HC及其DC SIGN基因在先天性梅毒宫内垂直传播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自青霉素问世以来,在治疗梅毒方面发挥很大作用并积累丰富临床经验。但治疗要及时,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并且青霉素剂量要足,力争达到临床和血清学检查均治愈的标准。妊娠合并梅毒在妊娠早、中、晚各期螺旋体均可穿越胎盘进入脐带血感染胎儿,并广泛侵犯胎儿内脏、骨骼及皮肤粘膜使其受损,亦可造成胎盘绒毛炎性浸润、坏死及脐带血管病变,甚至胎死宫内。本资料结果表明,早期规范化治疗,能有效地减少早产、死胎、死产、流产的发生,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大大改善围产儿的预后。目前,苄星青霉素和普鲁卡因青霉素被认为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本资料采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臀部肌注,效果良好。文献普遍认为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最理想药物[4]。总之,妊娠早期对母亲进行正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预防胎传梅毒的发生,从优生优育的角度考虑,最好在孕前体检,若发现梅毒应在治愈后妊娠,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 斑娅秀,黄爱萍. 梅毒螺旋体宫内感染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6):2207-2209.

[2] 邱玉芳,沙莉,晏路标.梅毒螺旋体宫内传播与DC SIGN的关系[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1):50-51.

[3] ZhuTF,FengTJ,XiaoX.Global human genetics of HIV-1 infec-tion and China[J].Cell Res, 2005, 15 (11~12):833-842

妊娠合并梅毒篇3

关键词:产妇妊娠期; 梅毒感染心理护理; 母乳哺养; 沐浴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59-01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传染。早期主要侵犯皮肤黏膜,晚期可能侵犯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各器官,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的危险性极大。妊娠期梅毒是高危妊娠,易造成流产、早产、死胎及胎传梅毒。此类患者要兼顾妊娠和防感染两方面,护理也有其自身特点。我科在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有18例妊娠合并梅毒的产妇住院分娩,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8例,均为晚期妊娠,年龄22~35岁。初产妇12例,经产妇6例;18例在产前检查时发现梅毒快速血浆反应(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实验(TPaA)阳性而确诊。

1.2治疗方法与结果:告知产妇自身病情,取得了解与支持,18例患者均给予驱梅治疗,经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予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G可以通过胎盘屏障),1次/日,连续15天为1个疗程1周后再复查。18例患者均以剖宫产结束妊娠.分娩出隐性胎传梅毒儿12例,对患儿进行了及时的驱梅治疗。

2加强自我防护,减少职业暴露

98.8%的护士意识到自我防护的的重要性,各类职业防护措施中,经常戴手套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起到重要作用。掌握患者阳性资料。护士要有意识了解患者检验结果,对患者有阳性检验报告者应采取交班时注明,或是在治疗本、临床本上标明,使每班护士在上作时都掌握情况,避免接触或受伤。

3产妇护理

3.1产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孕妇在产检确诊为梅毒时,主要担心胎儿感染,会出现紧张、焦急、怨恨、委屈等情绪,怕被家人冷落,怕被其他人知道.表现极度痛苦、烦躁不安。通过与产妇的交谈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向产妇进行疾病介绍,讲解梅毒各个分期、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应注意保护孕妇的隐私,尊重病人。

3.1.2孕期护理: 产前应密切观察胎儿发育情况,孕36周后住院待产,加强胎心、胎动监测,防止胎死宫内。孕期禁止性生活,以免重复感染。

3.2产时护理:由于病原体可通过产道传给新生儿,本组18例均在39周时剖宫产提早结束妊娠,以避免经产道引起的母婴传播。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处理,手术均安排在隔离手术间。新生儿娩出后在脐带5~6cm 处剪断。迅速擦净全身的血迹、羊水,吸净口内的羊水,尽量保护新生儿少受母血、羊水的污染。手术者清理受污新生儿时及时更换受污手套,有条件的可将新生儿交另一位护士处理。

3.3产褥期的护理

3.3.1梅毒产妇产后安置于隔离病房单间,注意消毒隔离,并有明确的隔离标志,每日的基础护理与会阴护理放在最后,护理人员的手采用7步洗手法。产妇使用固定便盆和体温表,分泌物用1:500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处理。出院时床单位用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

3.3.2密切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梅毒产妇产后由于子宫壁病变,易发生大出血,因此护理人员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检查宫底和会阴垫。

3.3.3饮食护理:梅毒产妇大量消耗能量,抵抗力下降,指导加强营养,少量多餐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矿物质、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物。所有的生活垃圾装入医疗垃圾袋贴上特殊标签后处理。

3.3.4做好皮肤护理: 勤换内衣、被褥,以纯棉、宽松为宜,更换后的衣被用 1∶500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再清洗。保持会阴清洁,每日早晚两次会阴消毒。消毒后用物按照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3.3.5正确指导母乳喂养: 梅毒螺旋体主要存在于患者的体液和血液中.在母乳中并不直接分泌,而由于破裂或其他原因使母血混入母乳中引起污染。现在大多数学者Hj认为,只要经正规驱梅治疗后,RPR滴度下降4倍以上或1∶2以下者,可以直接进行母乳喂养。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方式,使婴儿正确含接吸吮,保护及婴儿口腔黏膜。

4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认真做好体格检查,检查婴儿皮肤有无斑丘疹、溃疡、糜烂或四肢末端剥脱性皮样改变,肝脾是否肿大.血小板下降等情况。检查梅毒RPR血清学反应,本组有12例婴儿RPR阳性,根据医嘱给予梅毒治疗,注射部位无硬块发生。每日观察吃奶、大小便、体重、体温、精神状态和新生儿黄疸变化。

5新生儿沐浴

新生儿出生后按APgar评分情况酌情为患儿进行沐浴。为梅毒患儿沐浴、治疗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操作时戴无菌手套:为避免交叉感染,梅毒患儿洗澡应放在最后进行.所有的衣服、包被均应先消毒再清洗。

6健康指导

妊娠合并梅毒篇4

【关键词】 妊娠; 梅毒;剖宫产;护理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生殖器所属淋巴结及全身病变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蔓延, 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孕妇感染梅毒也日渐增多。梅毒螺旋体能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宫内感染, 常导致流产、死胎、早产及胎穿梅毒儿[2]等严重的不良妊娠后果。由于它的传染性很强, 危害性很大, 往往让很多人谈“毒”色变。主要通过传染, 也可由输血、手术甚至衣物等间接传染。现已将术前常规三检加为四检, 即除了艾滋、乙肝、丙肝外、梅毒也列入常规检查, 所有就诊产妇在进行有创操作前均需化验, 以提高早诊断避免扩散。对需手术治疗的梅毒患者, 手术室护士应严格执行对梅毒感染手术隔离消毒, 以防传播扩散, 造成院内交叉感染。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15例梅毒检测阳性产妇, 均血清梅毒抗体阳性。年龄22~41岁, 平均32岁。经产妇3例, 均否认不洁性生活史。初产妇12例, 其中2例有不洁性生活史。早产5例, 足月产10例, 均要求经腹剖宫产。15例新生儿出生后常规静脉血查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均为阳性。

2 围术期护理

2. 1 术前护理

2. 1. 1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做好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取得心理护理成效的关键。在交流沟通中关心体贴患者,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3]。尊重患者, 保护患者隐私。根据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的情况, 做必要的讲解, 鼓励其积极治疗。

2. 1. 2 安排舒适的休息环境, 保证睡眠质量, 利于手术顺利的进行。告知术前12 h禁食6 h禁水。

2. 1. 3 皮肤准备。各项体征平稳的产妇给予沐浴更衣, 手术区域的毛发建议用剪毛方法, 防止损伤皮肤及毛囊。

2. 1. 4 按时检测胎心变化, 有突况时, 随时进行手术。病房医生应把血清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在通知单上用红笔做好标记以便安排在指定的隔离手术间进行,

2. 1. 5 配合手术人员应无皮肤破损, 备室内室外2名巡回护士, 手术间门口标上隔离标志, 谢绝参观, 减少梅毒播散机会。

2. 1. 6 准备手术所需物品, 备物应尽量齐全, 以减少术中与室外的接触, 造成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如有需要, 由室外巡回护士拿取。手术所需物品敷料尽量选用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

2. 2 术中护理

2. 2. 1 手术各期均要求做好安全核查。手术人员做好防护措施, 佩戴护目镜、戴双层手套等。

2. 2. 2 协助麻醉师摆放,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保暖。手术医师和护士术中密切配合, 操作轻柔, 减少出血。

2. 2. 3 术中过湿的敷料要及时更换, 羊水、血液、冲洗液及时用吸引器吸走, 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及工作人员的污染。

2. 2. 4 胎盘用专用容器盛放, 由所属管理部门收走, 集中处理。

2. 2. 5 新生儿取出后, 快速结扎脐带, 交由助产士处理, 及时清除鼻腔、口腔内的羊水, 避免有损伤的操作, 再将皮肤黏膜及皱褶处的血迹擦净。使用没有被污染的器械进行断脐, 避免母亲血液经脐静脉传给新生儿。断脐后要再次严格消毒, 无菌包扎。

2. 2. 6 手术过程中, 室内手术人员不能随意外出, 如必须外出, 应按术后处理流程处理后方可外出。

2. 3 术后护理

2. 3. 1 参加手术人员手术结束后脱去手术衣、手套在手术间门口更换清洁鞋后方可外出洗手、沐浴、更衣。

2. 3. 2 妥善固定伤口, 擦净伤口周围的羊水和血液, 盖好盖被, 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一起护送产妇回病房。

2. 3. 3 手术器械物品的处理:术中使用的器械应先消毒, 后清洁, 再送灭菌。手术间物品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其表面, 并浸泡其它不耐高压的术中使用物品。所用过的一次性物品, 集中放入黄色医用垃圾袋内, 加封双层袋装好送往焚烧。

2. 3. 4 做好相关术后登记工作, 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于术后3周进行梅毒抗体测试, 防止感染。

2. 3. 5 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产妇生命体征, 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术后切口疼痛时, 给予有效缓解疼痛的措施。

2. 3. 6 指导饮食, 加强营养, 进食高蛋白, 高热量, 高维生素, 富含矿物质食物。告知产妇正确喂养和护理新生儿的方法。

3 讨论

3. 1 做好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往往有极大的精神压力, 对治疗缺乏信心[4], 惧怕传染给胎儿, 担心配偶知道或是猜疑配偶, 所以沟通很困难。一定要注意沟通技巧, 对患者有亲切感, 缩短与患者的距离, 取得患者的信任,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 2 做好健康教育以加强安全教育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为主。合理的母乳喂养, 做好消毒隔离方面知识宣教。

3. 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自我保护措施, 护理人员由于职业特点常接触患者血液和其他感染性体液, 而极易感染, 针头、手术刀等锐器意外损伤是最危险的因素, 暴露黏膜、结膜以及破损皮肤也有其危险性。因此医务人员皮肤破损者不能参加手术。

综上所述, 根据本院15例妊娠合并梅毒剖宫产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反映出护理工作的意义不再是为患者注射、吃药那么简单, 而是通过优质全面的护理, 促进母婴康复, 防止交叉感染, 使医疗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513-514.

[2] 李佳玟, 李元成, 王俐.妊娠梅毒85例临床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 20(4):226-227.

[3] 李腊春.性病患者187例心理分析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5):84.

妊娠合并梅毒篇5

[关键词]妊娠梅毒;干预;结局

妊娠期感染梅毒或梅毒患者合并妊娠称为妊娠梅毒。其发生呈上升趋势,妊娠梅毒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在怀孕期间如果不治疗,则会使60%以上感染的妇女发生不良妊娠结局「1。本文分析31例妊娠梅毒,就其治疗干预前后的妊娠结局及梅毒儿的发生情况作临床探讨,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中心性病门诊收治的31例再次妊娠梅毒孕产妇。这些对象曾在宁明县人民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或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院并诊为妊娠梅毒,出院后均接受过梅毒治疗或正在接受梅毒治疗,其中5例在本性病门诊治疗,16例选择私立医院治疗,10例为其它公立医院治疗。再次妊娠后,由其它医疗单位转介本门诊确诊为妊娠梅毒。本门诊对这31例妊娠梅毒孕产妇进行规范梅毒治疗或指导治疗,并跟踪妊娠结果。对象一般情况:年龄19~35岁,均已婚,文化程度小学至初中,大部分为自由职业者,其中1例为吸毒人员,11例承认自己或丈夫有婚外史。

2方法

2.1诊断方法

妊娠梅毒的诊断标准「1:(1)孕妇本人或配偶有婚外及梅毒感染史;(2)具有各期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3)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

新生儿梅毒诊断标准「2:(1)新生儿和母亲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非梅毒螺旋体滴度持续上升,或高于其母4倍;(2)新生儿血液中暗视野查出梅毒螺旋体;(3)新生儿具有2个以上临床特征及表现,肢端掌趾脱皮、斑疹、粘膜损害、肝脾肿大、病理性黄疸、低体重、呼吸困难、腹水、水肿、梅毒假性麻痹、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实验室诊断方法:初诊时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者进一步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诊,TPPA试剂盒由日本富士公司生产。

2.2治疗

2.2.1孕前治疗

早期梅毒:苄星青霉素G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连续2~3次为1疗程。青霉素过敏者选用头孢曲松纳1.0g/d静脉滴注,10~14d为1疗程或红霉素2.0g/d,分4次口服,连续15d为1疗程。晚期梅毒:苄星青霉素G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连续3~4次为1疗程。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红霉素药物,剂量同上,连续30d为1疗程。病期不详按晚期梅毒治疗。确诊后初治疗时,性伴同时治疗,治疗期间规劝避免性生活。治疗后每3个月随访1次,若RPR滴度升高4倍,重新治疗1疗程。

2.2.2孕期治疗

根据孕妇梅毒的分期不同,采取相应的方案进行治疗,用法及用量于同期其他梅毒患者相同,但在妊娠初3个月和妊娠末3个月各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红霉素类药物口服。

3数据处理

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

二、结果

1治疗后与治疗前妊娠结局对照

31例妊娠梅毒患者,确诊后,于再次孕前、妊期规范治疗,治疗后妊娠的不良结局明显改善:足月产率提高,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及有症状梅毒儿发生率降低。见表1。

2治疗后与治疗前梅毒儿发生情况对照

治疗后新生儿梅毒发生率降低。有症状梅毒儿发生率为0,无症状梅毒儿发生率17.46。见表2。

三、讨论

1梅毒对妊娠的影响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也可以通过胎盘及脐静脉由母体传染给胎儿,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死产、胎儿水肿、宫内发育受限、围产儿死亡和胎传梅毒。未经治疗的一期、早期潜伏和晚期梅毒孕妇垂直传播的几率一般分别为70%~100%、40%、10%。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也可于头部、肩部檫伤处发生接触性感染「3。本调查报告未治疗妊娠梅毒的流产、早产、死胎、死产与新生儿梅毒发生率分别达到9.67%、48.38%、3.22%、9.67%和35.48%。

2妊娠梅毒治疗干预

本研究表明,妊娠梅毒治疗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妊娠结局,与未治疗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与表2。早期足量全程正规治疗是梅毒治愈的根本措施。驱梅治疗后定期随访,并作血清康华氏反应滴度测定,以便观察疗效及了解病情变化。对复发或再感染病例,应适时追加治疗。本调查发现,大部分病例妊娠梅毒后没有到公立医院接受规范性治疗,部分对象治疗后由于自我感觉良好而未能坚持全程治疗和复查,一些对象治疗期间未能避免性生活和做好避孕,或者自己的配偶没有同时梅毒治疗是造成再次妊娠梅毒发生的主要原因。

3妊娠期梅毒的处理

对得到有效诊治的妊娠梅毒,能很好控制流产、早产、死胎及死产及梅毒儿的发生,可以不终止妊娠。但尽管行正规的驱梅治疗,却不能杜绝先天梅毒。本研究发现,妊娠梅毒治疗干预后仍发生12.9%新生儿梅毒。从优生优育的角度考虑,建议其最好终止妊娠,治愈后2年再计划妊娠。在妊娠后期,我们还可通过胎儿超声检查来早期发现梅毒儿,如胎儿肝肿大、腹水、胎盘水肿等,都有助于有无先天梅毒的诊断,来决定是否终止妊娠。

4妊娠梅毒的筛查

近几年来,妊娠梅毒发病率迅猛上升,国内张肖民报道1996-1999年妊娠梅毒发病率为5.18‰,2000-2001年为9.18‰,呈逐年上升趋势「4。妊娠梅毒多发生在文化程度较低的阶层,此阶层的人群性健康知识缺乏,本身或性伴多有不安全的非婚,加上当今抗生素的可得性,使得梅毒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容易漏诊,导致一些育龄妇女有多次自然流产、畸胎及死胎死产病史。宁明县为边境地区,跨国贩毒、吸毒、以淫养毒及现象普遍存在。据宁明县2008年11月份对411人高危妇女(小姐和吸毒者性伴)监测资料显示:这部分育龄妇女的梅毒感染率高达20.1%,因而应对育龄妇女特别是高危人群(如小姐、吸毒者与HIV性伴、多性伴史的妇女)育龄妇女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减少妊娠梅毒的发生。

妊娠合并梅毒篇6

【关键词】 孕产妇;梅毒;血清检查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2.039

梅毒是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 系苍白密螺旋体所致, 可致全身组织脏器病变, 传染性极强。近年来, 梅毒发生率呈明显年轻化趋势, 大量孕产妇妊娠期间发生梅毒感染。研究指出[1], 孕产妇梅毒阳性率检查约1%左右。孕产妇合并梅毒后, 可在妊娠中期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诱发宫内感染, 导致死胎、胎传梅毒儿及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因此, 在妊娠早期实施梅毒血清检测, 实行早期发现、早期预防, 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一直是学界重点关心问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梅毒血清学检查在孕检中的意义, 以下为研究过程回顾。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产检孕妇2218例, 均给予梅毒血清学检查。初产妇1722例, 经产妇496例, 年龄20~39岁, 平均年龄(31.25±10.14)岁。纳入标准:①无其他传染性疾病;②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病等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心、肝、肾等严重疾病;③临床资料不全或不配合研究者。

1. 2 方法 所有孕妇均于清晨取空腹肘静脉血4 ml, 保存于0.4 ml 12%EDTA真空采血管中, 离心, 留取血清于当日进行检测。本研究所纳入孕妇均采用TPPA进行初步筛查, 并针对抗-TP阳性者进行ELISA及TRUST复查, 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其中, ELISA试剂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TRUST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TPPA试剂由日本东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对确诊梅毒孕妇进行随访, 记录其妊娠结局情况, 并与健康产妇进行比较。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梅毒初筛与复查情况 采用TPPA法检测发现, 2218例孕妇中, 39例孕妇显示抗-TP阳性, 阳性率为1.76%;采用ELISA法复查, 39例抗-TP阳性孕妇均为阳性, 符合率为100.00%;采用TRUST法复查, 27例抗-TP阳性孕妇为阳性, 符合率为69.23%。

2. 2 妊娠合并梅毒孕妇与健康孕妇妊娠结局比较 合并梅毒孕妇成功分娩率为71.79%, 低于健康孕妇的96.15%, 合并梅毒孕妇死胎率为5.13%、流产率为7.69%、死产率为7.69%、早产率为7.69%, 均高于健康孕妇的0.55%、1.70%、0.46%、1.1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5.414、12.800、7.774、34.404、13.168, P

3 讨论

在妊娠期间, 母体内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导致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因此, 在妊娠期间作常规梅毒筛查工作, 对母婴健康均有重大意义。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2, 3], 不论是怀孕前亦或是妊娠期间, 母体一旦感染梅毒, 都有可能传染给胎儿, 以早期梅毒患者为甚, 感染率高达90%。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TPPA法检测发现, 2218例孕妇中, 39例孕妇显示抗-TP阳性, 阳性率为1.76%。说明梅毒在本地区已成为较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对孕妇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具有重大意义, 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基本吻合。

TPPA是梅毒患者特异性血清学检测, 阳性表示血清中存在抗TP, 但是无法显示病情程度和治疗情况, 多作为确证工作应用于临床检查中[4, 5]。一般情况下, TPPA法查出阳性血清表明既往存在感染或正在感染, 需要进一步进行ELISA及TRUST复查, 以判断疾病程度及转归情况。其中, ELISA法是目前检测梅毒最好方法之一, 操作简便, 结果稳定, 具有客观参考意义, 可应用于临床大批量梅毒检测。而TRUST法所使用抗原是从牛心中提取的心磷脂和鸡蛋黄中提取的卵磷脂、胆固醇, 属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 有一定几率出现假阳性, 应辅以ELISA法进行确定[6-9]。本研究通过TPPA、ELISA及TRUST法进行检查, 准确性较高, 涵盖范围广, 可作为大批量检测方法推广使用;上述三种检测方法, 各具优缺点, 配合使用, 可发挥最大价值。在本组研究中, 采用ELISA法复查, 39例抗-TP阳性孕妇均为阳性, 符合率为100.00%;采用TRUST法复查, 27例抗-TP阳性孕妇为阳性, 符合率为69.23%。说明TRUST法在准确性方面差于ELISA法, 在实际工作中应加以甄别。

在妊娠早期, 在胎盘屏障保护下, 梅毒螺旋体难以进入胎儿体内。而相关研究指出[4], 妊娠期第16周作用, 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 造成胎儿病变, 致使流产、早产及死胎等情况发生。说明在妊娠早期进行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 有利于早期预防手段实施, 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有利于改善合并梅毒孕妇生育质量, 保障胎儿健康[10-12]。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合并梅毒孕妇成功分娩率71.79%, 低于健康孕妇的96.15%, 合并梅毒孕妇死胎率为5.13%、流产率为7.69%、死产率为7.69%、早产率为7.69%, 均高于健康孕妇的0.55%、1.70%、0.46%、1.1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5.414、12.800、7.774、34.404、13.168, P

综上所述, 对孕产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 是减少先天性梅毒、提高生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有利于降低梅毒感染可能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赵华, 肖勇武, 陆娟娟. 对孕产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5(17):295.

[2] 范海燕.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潜伏妊娠梅毒的临床价值.现代医药卫生, 2015, 20(7):1065-1066.

[3] 项明, 罗静. 3种梅毒血清学诊断试验联合检测的临床评价.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21):2690-2691.

[4] 段恒英, 刘倩, 李忠俊, 等.三峡库区2123名孕产妇梅毒血清学检测临床分析.中国输血杂志, 2010, 23(9):702-704.

[5] 张小清, 郁华. 86例孕妇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0, 16(1):68.

[6] 钟娜, 郑, 朱海花, 等. 6235例孕妇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 13(1):52-53.

[7] 卢万清, 黄华, 叶远青. 孕产妇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及意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0, 44(1):17.

[8] 徐学娟, 郭洪飞, 马学良. 2852例孕妇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医药前沿, 2012(21):219-220.

[9] 陈扬清, 徐小燕. 孕产妇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及意义. 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11):99.

[10] 邝炎波. 孕妇梅毒血清学检测的意义. 现代医院, 2004, 4(4):49-50.

[11] 郭莹. 对孕产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13):50-51.

[12] 宋新丽. 孕妇产前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17):4558.

妊娠合并梅毒篇7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5-0622-02中图分类号:R 714.251文献标识码:Aお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高度传染的性传播疾病,在妊娠期能引起胎儿宫内感染,造成流产、死胎、早产或分娩先天梅毒儿。约有2/3的未经治疗的梅毒孕妇可将感染传播给胎儿,死胎和新生儿死亡是最严重的妊娠结局。在我国,近十年来妊娠梅毒发生率逐年上升[1~2],在美国及俄罗斯联邦也有较高的发病率[3]。因此,研究妊娠期梅毒、防止先天梅毒的发生,对提高人口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宫内传播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妊娠梅毒可经胎盘导致宫内传播,研究认为TP感染首先起源于母体的蜕膜细胞,然后经绒毛间隙侵袭相邻的绒毛组织,最终使胎儿受到感染,其中绒毛间质内Hofbauer细胞(HC)起到重要作用。HC被病毒感染后,由于受到趋化因子的作用,可以穿透绒毛进入胎儿血液循环[4]。Zhu等[5]分析了中国汉族人群DC SIGN基因多态性,结果表明DC SIGN基因与其基因多态性在各种病原菌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HC及其DC SIGN基因在先天性梅毒宫内垂直传播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宫内感染与母亲的病程及妊娠期治疗时间有关,母亲孕期外周血RPR阳性率、TP水平及TP-IgM滴度等一些指标越高,其胎儿感染的概率越大,早期梅毒孕妇较晚期梅毒更易使胎儿受染,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孕妇几乎百分之百引起不良妊娠后果,约50%有流产、死胎、死产,甚至新生儿死亡。Mcfarlin等[6]报道孕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者宫内感染的概率为16.1%,而25周以后治疗者宫内感染的概率高达46.4%。初次产检时间晚和产前检查次数少是发生先天梅毒的危险因素[7],患有梅毒的妇女在怀孕期未接受医疗干预与发生先天梅毒的风险有直接关联[8]。梅毒孕妇从接受治疗到分娩的时间少于30 d,则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几率极高。另一方面,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几率也与梅毒孕妇在治疗或分娩时TP抗原的滴度有关,研究显示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母亲平均RPR的滴度为1∶32[9]。因此,早期梅毒未经治疗、RPR滴度大于1∶32、B超显示胎儿水肿、肝脾肿大、间断性胃肠梗塞、小肠扩张等梅毒超声征象时要考虑终止妊娠。

2.妊娠梅毒的诊断

由于TP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病原体检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患者皮损的渗出物或孕妇的羊水作暗视野或荧光显微镜观察,如观察到TP特征性的形态和运动方式,对宫内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二是孕妇的羊水、新生儿皮损的渗出物等能使兔感染TP,则可确诊为梅毒宫内感染。但以上2种方法临床上并不常用。目前对TP的诊断主要采用的是抗体的检测,而血清学方法是诊断妊娠梅毒的主要手段,该方法分为两类:一类为非螺旋体试验,主要为VDRL和RPR。TP感染后4~8周,上述试验可呈阳性反应,对一期、潜伏期、晚期梅毒的敏感性较低为60%~90%;对二期梅毒的敏感性近100%;RPR试验可早期诊断梅毒,缺点是当抗体含量过高时,易出现假阴性反应,即前带现象(prozone phenomenon) 会有漏检[10],这可通过稀释血清得以解决。由于前带现象的比例很低,没有必要每个试验血清均做系列稀释。有报道HIV阳性的梅毒病人中的前带现象比HIV阴性的梅毒病人出现率高,从这个角度讲,血清稀释有助于HIV阳性的梅毒人群的检出率[11]。RPR试验还可出现假阳性反应,假阳性在一期和二期梅毒低于1%,衰老、妊娠、药瘾、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特别是EB和肝炎病毒)、原虫或支原体感染等病人中假阳性反应较多。因为在低危人群50%以上的非螺旋体试验可能是假阳性,所有反应试验的结果必须用一种螺旋体试验确认。另一类为螺旋体试验,特异性的螺旋体抗体试验为TP的抗原成分发生特异性反应,用TP ELISA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IgG和IgM抗体敏感性高,对一期梅毒的诊断灵敏度为93.8%,对非梅毒血清的诊断特异性为100%。TP ELISA方法检测操作简便,结果用酶标仪分析,客观准确,便于保留及标准化管理,可用作筛查和确认试验,因此,TP ELISA方法被公认为梅毒血清学诊断实验的首选方法。但对于已成功治疗者螺旋体试验仍有反应,所以不能用于评价疗效。值得强调的是,妊娠梅毒诊断的确诊要把病史、体格检查、B超和血清学检验结合起来判断,血清学重复试验有时相当重要。

3.妊娠梅毒的治疗

妊娠梅毒进行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阻断梅毒的垂直传播,预防胎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苄星青霉素G是妊娠梅毒的推荐治疗药物。青霉素可通过胎盘预防98%以上的先天性梅毒,对胎儿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是预防先天梅毒的理想抗生素药物。Donders 等[12]研究结果显示,与未治疗组相比,采用苄星青霉素G 240万U一次治疗组并不能有效预防早产、死胎和先天梅毒儿的产生,但若用同等剂量的苄星青霉素G在1周后复治,则能达到较为满意的预防效果,其结果与连续3次苄星青霉素G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对于病程短于1年的患者,恰当的做法是在初治后1周用同等剂量复治1次,特别是对妊娠早期或病期不甚明确的患者。治疗要系统进行,治疗期间中断1天以上,则TP可以增殖,故整个疗程需重新开始[13]。红霉素穿过胎盘能力低下,用于妊娠期无效,近年有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取得较好疗效的报道,以先天梅毒的有效阻断率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阿奇霉素的效果与苄星青霉素G无差异,青霉素过敏的梅毒孕妇,阿奇霉素可作为苄星青霉素G的替代治疗方案[14]。在排除交叉过敏的情况下,亦可选用头孢三嗪[15]。梅毒治疗后的随访是判断疗效的唯一手段。在治疗期间推荐随访血清滴度,这对评价治疗和预防宫内感染有价值。一般RPR在一、二期梅毒治疗后3~6个月血清滴度应下降4倍,在12个月后下降8倍,早期潜伏梅毒1年后滴度下降4倍,晚期潜伏梅毒和三期梅毒滴度渐降低而稳定,50%的患者5年后仍持续存在。妊娠期间RPR滴度下降速度慢于非妊娠期间,且妊娠期间梅毒治疗越晚,梅毒血清学滴度下降越慢[16]。

综上所述,妊娠期间梅毒对母亲及胎儿有极大的危害。早期梅毒未经治疗、RPR滴度大于1∶32、B超显示胎儿水肿、肝脾肿大、间断性胃肠梗塞、小肠扩张等梅毒超声征象时要考虑终止妊娠。宫内感染与母亲的病程及妊娠期治疗时间有关,阿奇霉素可用于青霉素过敏的梅毒孕妇,梅毒治疗后的随访是判断疗效的唯一手段。

参考文献

[1]姚红霞,陆惠娟,高晓玲,等.妊娠梅毒早期干预防治早期先天梅毒[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9):537-538.

[2]韦妙成. 妊娠梅毒91例临床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3):44-45.

[3]BorisenkoKK,TichonovaLI,RentonAM.Syphilis and other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J].J Int J Stdaids,1999,10(10):665-668.

[4]邱玉芳,沙 莉,晏路标.梅毒螺旋体宫内传播与DC SIGN的关系[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1):50-51.

[5] ZhuTF,FengTJ,XiaoX.Global human genetics of HIV-1 infection and China[J].Cell Res, 2005, 15 (11~12):833-842.

[6]McfarlinBI,SidencyFB,DockBS.Maternal a factor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infection[M]. Am,1994, 170-535.

[7]Mobley JA,MckeownRE,Jacksonk L,et al.Rick factors c for syphilis infants of women with syphilis in South Carolin[J].AM J Public Health,1998,88(4):597-602.

[8]Jacquier N, DosSL,Deschuter JD,et al. syphilis in adolescentmothers in the city of posadas,provinceofmisiones[J].MedicaBA ires,1999,59(51):437-445.

[9]SouthwiJ,B,lancoS,SantarderA,et al.Maternal,and syphilisin Bolivia,1996: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J].Bull WorldHealth Organ,2001,79(1):33-42.

[10]王福俊,贺坚慧,王琳琳.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测定方法的建立和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4):218-219.

[11]吴勤学.妊娠梅毒[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2):129-131.

[12]DondersGG,DesmyterJ,HooftP,et al.Apparent failure of on injection of benzathine penicillin G for syphilisin during pregnancy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erone negative Africanwomen[J].Sex Transm Dis,1997,24(2):94-101.

[13]韩世营.妊娠期梅毒治疗与先天性梅毒预防的新进展[J].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03,2(2):120.

[14]梁 平,李 彬,邹江峰,等.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1(21):38-40.

[15]黄 熙.苄星青霉素、头孢三嗪和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研究[J].广西医学,2003,10(25):1869-1871.

[16]蒋明军.妊娠期间性传播疾病的处理[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27(3):160-163.

妊娠合并梅毒篇8

关键词:梅毒;危险因素;病例临床对比

梅毒(syphilis)是一种人体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是受到梅毒螺旋体而感染的,梅毒疾病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在世界各国都存在这一疾病。梅毒又可以分为获得性梅毒、先天梅毒以及妊娠梅毒三种[1]。其中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指的是由于患有梅毒疾病的孕妇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或者未能完全治愈而导致梅毒螺旋体从胎盘中直接进入到胎儿的体内,导致胎儿引发梅毒[2]。根据婴儿患梅毒的时间,又可以把婴儿在2岁之前患的梅毒称之为早期先天性梅毒,2岁以后患的称之为晚期先天性梅毒。所谓妊娠梅毒,指的是孕妇在妊娠期间患有没有经过治疗的一期梅毒或者二期梅毒[3]。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的临床分析对象是梅毒孕妇和分娩的新生儿,选取2008年5月-2013年6月符合条件的患有梅毒的孕妇以及其分娩的新生儿共180对。这180对中,符合入选这次临床对比的有下面四个条件,一是在妊娠期期间或者在分娩后的一周之内,孕产妇的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验呈阳性,同时梅毒螺旋体的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检验也需呈阳性。二是婴儿达到6个月龄时进行一次临床随访,孕妇的妊娠结局是梅毒性的死产或者在妊娠20周之后发生了胎儿死在子宫内的情况。三是根据此次临床分析对比的要求构建妊娠梅毒标准以及胎传梅毒标准的孕产妇及婴儿。四是在孕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和同意的情况下,家属和监护人同意孕产妇及婴儿参加此次临床分析对比。其中妊娠梅毒和胎传梅毒的诊断标准分别根据《中国国家标准:梅毒的诊断标准和治疗的原则》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胎传梅毒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2方法

这180对孕产妇和婴儿均要进行相关检测,其中对孕妇的阳性进行筛选检查,并将产妇在分娩时产妇和婴儿的血清采集成标本,并进行TRUST以及TPPA的检测。本次临床试验中所用的TRUST和TPPA的试剂分别来自于上海荣盛生物公司和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所生产的试剂[4]。在检测血清标本时,TRUST和TPPA的试剂都需要在其有效期内,严格根据试剂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检测操作,和结果的判断方法,检测的所有结果都需要经过两个人的单独判读。其中TRUST的检测要根据阴性标本的要求其检测的结果达到1:2的比例;而对于TRUST滴度的阳性检测结果报告,对此进行判读时不需要进行强弱分级报告[5]。

1.3统计学分析

文章中资料的录入根据独立双录的原则采用EpiData3.5的录入软件建立此次的数据库。文章中所有的资料都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Logistic的分析。

2结果

在此次纳入临床试验分析的180例研究诊断者中,确诊为患有妊娠梅毒和胎传梅毒的有50例,确定可以排除的没有患梅毒的有30例。其中通过单因素Logistic的分析结果可以表明,孕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对胎传梅毒有一定的影响,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关系。其中孕产妇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表如表1所示[6]。

通过单因素的Logistic分析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可以得知,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史、孕妇治疗时开始的孕周和孕妇被确诊为患有梅毒时TRUST滴度对胎传梅毒具有一定的影响,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关系[7]。

根据单因素Logistic分析父亲的相关资料结果可知,父亲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多性伴史对胎传梅毒具有一定的影响,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关系。

通过单因素Logistic分析中p值小于0.05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因素引入到Logistic模型中,利用逐步进入法的方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孕产妇的年龄、梅毒治疗开始时的孕周和确诊孕妇患有梅毒时孕妇的TRUST滴度、父亲的文化程度都对胎传梅毒具有一定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8]。

3讨论

根据这次的临床分析可知,母亲的年龄、父亲的文化程度、母亲开始治疗时的孕周和确诊时没有加热的甲苯胺红的血清试验的滴度等均对胎传梅毒的患病率具有一定影响。

经有关部门调查研究显示,梅毒是目前艾滋病、淋病等4种经典性病中最重要的性疾病之一,梅毒性病具有危险度大,危害程度高、传播感染能力极强、会遗传等特点。梅毒的遗传主要就是胎传梅毒,胎传梅毒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据2010年有关统计表明,仅2010年的胎传梅毒中有11300多例是活产的,高密度的胎传梅毒的活产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梅毒患者以及梅毒家庭出现。胎传梅毒对婴儿具有十分严重的影响,胎传梅毒会造成婴儿畸形、引发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中的一系列其他并发症[9]。

梅毒的传染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性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等。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也改变了传统的性文化观念,同时,加上近几年来人口的流动量越来越大,使得梅毒的病发概率逐渐上升,要控制和降低梅毒的病发率和梅毒人口成了目前医学和社会学中的一大难题[10]。

【参考文献】

[1]李永双;张志云;张晓丽;冉灵芝;林定庄.深圳市光明新区孕妇及新生儿梅毒感染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3(09) 7-9

[2]李永双;王天文;张志云;张晓丽;冉灵芝.深圳市光明新区孕妇梅毒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3(04) 5-6

[3]王芬;鲁菊香;梁水英;鲁东平.妊娠期梅毒7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31) 6-7

[4]周乐.先天梅毒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广东医学. 2011(20)7-8

[5]马骊.新生儿先天性梅毒32例临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 2011(04) 6-9

[6]段恒英,刘倩,李忠俊,段慧玲.三峡库区2123名孕产妇梅毒血清学检测临床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10(09) 8-9

[7]黄小云;刘惠龙.深圳4272例产妇群体健康状况综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0(11) 7-8

[8]周兴爱;叶水福;傅金兰.34例胎传梅毒临床分析[J].疾病监测. 2009(02) 7-8

[9]周乐.先天梅毒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广东医学. 2011(20) 5-6

上一篇:妊娠急性脂肪肝范文 下一篇:妊娠合并甲亢范文